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17:4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篇1

关键词:旅游心理学 存在的问题 改革探究

旅游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它主要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服务心理、交往心理、管理心理以及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等心理现象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在国内外,旅游心理学都是一门比较年轻的课程,课程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而且大多都是基于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而设计的。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利用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旅游活动中发生的现象,而且可以具备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甚至来解决旅游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因此,该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改革。

一.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

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要学习好这门课程,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出发。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这门课作为考试课只注重理论讲授,而没有实训课的安排。理论授课学时的安排最多56个,另刨除假期,实际的理论授课学时只有50个。在这么短时间内要在课堂上把涉及心理学和旅游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好,并与一定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这对学生来说并非是件易事。所以,在教学中应该设置一定时间的实训课安排来保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2.授课教师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旅游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均来自心理学这门基础学科,枯燥而抽象。教师要讲好这门课难度大,学生要熟练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也非常困难。目前,各高校讲授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老师基本上来自两个专业背景,一是旅游管理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这两类专业背景的老师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类的教师,对旅游管理的基础理论及旅游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但对心理学只有部分涉及,未深入研究;而作为心理学专业类的教师,对于心理学理论掌握得比较透彻,但对于旅游业可能就知之甚少,这将对授课的效果则无法保证。

3.教学方法

在旅游心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方法还是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上,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再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觉到乏味,出现疲劳、思维不活跃、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一味地以自我授课为中心,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评价考核体系

许多高校该课程的考核仍采用期末闭卷方式进行。考试的分值采用百分制,在考核内容的比例上,基础理论明显高于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核,这样一卷定成绩、定掌握程度、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然是偏颇的。这种考核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学生平时不学习,快考试的时候把所谓的考试范围,死记硬背就可以考一个不错的成绩。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导致学生上课热情度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直接原因。这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是不符的。

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教师方面

对于旅游心理学这门应用型学科而言,教师除了要系统地掌握好心理学和旅游学这两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深入旅游一线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提高专业素养、充实课堂内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顶岗实践,专业教师与旅游者和旅游服务人员直接接触,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自己获得的实践经验与案例生动地与课堂理论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2.教学内容

根据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员工职业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这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构建成四大项目,编成独立且相互联系的八个教学任务,以此来更好的教学和引导学生。项目一:心理分析的认知(任务1:心理学认知;任务2:旅游心理学的认知);项目二:旅游者心理分析(任务3:影响旅游活动的心理因素;任务4:影响旅游活动的环境因素);项目三:旅游服务心理分析(任务5:旅游交通服务心理、食宿服务心理、游览服务心理、购物服务心理、娱乐服务心理、投诉服务心理分析);任务四:旅游从业者心理分析(任务6:旅游从业者心理素养的培养;任务7:旅游从业者人际关系的维护;任务8:旅游从业者心理问题的保健)。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心理学的讲授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例如:讲授法,介绍新知识、讲解概念、原理、定义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等,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同时在讲授时教师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工具,适时调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法,通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引入一些典型案例,先让学生自己分析,然后教师来点评,找出问题的根源,总结出答案。这样的教学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境模拟法,这种方法化复杂为简单,让学生自己来体验、理解知识点。围绕某个探究的问题,模拟不同的旅游活动场景,引导学生去探求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问题解决策略;启发引导法,是指在讲解知识点时,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或概念。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这个教学方法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知识与能力的主动构建者;实地调研法,例如,在讲授消费者动机这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把课堂的问题先总结出来,设计合适的访问问卷,然后针对旅游消费者动机的街头拦问,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习,能够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项目式教学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基本做法是: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出一个个的学习项目,每一个项目围绕着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展开,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步骤,直至解决问题。作为这种学习活动的结果,学生通常要形成能表达自己理解的结果,比如报告、网站等。项目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间通过情景模拟并将交流转化成为一个有效的实验机会。

4.完善评价考核制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用性,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去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制度的建立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偏向任何一方,都可能偏离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具体做法是:一要重视日常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平时考核可占总成绩的50%。其中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10%,课堂回答问题、案例讨论分析占15%,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完成情况占15%。二要将期末考试成绩设定为占总评成绩的50%,这样可以有效扼杀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这类同学们的心理。试卷采用闭卷的形式,将基础理论和实际运用(案例分析)考核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既考核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测了学生是否具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改革创新,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前进。

参考文献

[1]龙慧.《旅游心理学》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6).

[2]王海莉.本科《旅游心理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方法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篇2

思维导图可通过电脑软件或手绘法进行设计绘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笔者建立学生应以手绘法构建思维导图.手绘思维导图方法如下:

(1)主题:主题一般在思维导图的中央部位,其由关键词及图像组成;

(2)次主题:次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以分支形式向外扩散;

(3)分支:分支由图像或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4)节点构造:节点构造由分支相互连接所构成.如:电化学教学中.电化学为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为次主题,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类型及构造为分支,节点构造即为原电池充电、放电与电解池构建之间的关联.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点.其以中央图形为主要点,并向外周发散相关的关联点.关键词可构成思维导图的分支,并由分支形式展现出次体的话题.思维导图具有树状发散性特点.思维导图以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光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应当对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才能理解化学教学的真谛,才能真正掌握化学知识,才能牢记化学概念.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项概念多、复杂性较高的一门课程,既具有实质性,又具有抽象性,因此不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理解并不透彻,导致在化学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思维导图的实际运用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下述教学:

1.进行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较多,涉及面也较广,因此在学生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小挫折.但在化学教材的编排中,其是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连接的,每个章节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的内在知识点网络,梳理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章节教学中,不少学生对于离子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概念掌握的并不透彻,因此在习题练习中常常出错.而以思维导图对该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回顾后,教师可以离子反应作为主题,以分解及氧化反应作为次主题,以各个反应的发生条件及步骤作为分支,帮助学生对于离子反应这一章节进行知识梳理,提高学生对于离子反应的理解程度.这一事例充分体现出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显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意义.

2.进行章节知识的预习思维导图除了具有帮助学生进行章节知识回顾的特点外,其还可以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预习.在学生能够自我绘制出思维导图后,教师可教导学生如何以思维导图对化学知识进行预习.如对氯的化学性质进行预习时,学生可通过对书本知识上所讲解的氯气与碱液之间的反应进行掌握:Cl2+2NaOHNaCl+NaClO+H2O,来了解氯的化学性质的基本特点,能够对氯气所参与的化学反应过程进行一定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开始构建自己对于氯的理解的思维导图.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引,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导图的完整性,并帮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联系与总结,发掘出其共有的特点与联系,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当满足上述特点后,思维导图便会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缜密性,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未学习的书本知识进行一定的初步掌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化学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出现“一说就懂、一做就错”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对某部分的化学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并且许多化学公式都能铭记于心.然而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在进行解答化学习题时,却经常性的出错.此时,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责备,我们必须承认,化学学习的知识点较分散,考试中的涉及点也较广,因此,学生在解答化学习题时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绘制出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联系,寻找出新的解题思路.

四、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或疾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1]。在人类死亡谱的改变、生活节奏的提高等多种动因作用下,医学模式已经从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卫生部根据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提出在有条件的医学院校中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我国的医学心理学根据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吸取了心理学科中所有与健康相关的内容,目前几乎所有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心理学课程。随着对医学心理学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学生也普遍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及病人心理、医患关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人数非常多。大班教学成为医学心理学的主要授课模式,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科学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年来一直是本课程授课教师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大班授课模式存在的问题

医学心理学涵盖生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对于健康促进,疾病的病因探索、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将其设置为限制性选修课(考查课),课时数通常在36学时之内[2,3],因为课时有限,很难兼顾心理学基本知识和临床案例,也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医学学科体系庞大、内容复杂,医学生课程繁重,课堂学习所接受的信息量远远大于其他院校学生。所以存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比较重视考试课,很多学生虽然对心理学感兴趣,但不能分配足够的学习时间。医学心理学是我校医学专业学生公选课,全是以大班形式授课,而传统的大班教学从方法到考核上,都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大班教学中,教师主要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减少,学生个性差异和独特性极易被忽视,学生往往缺乏内在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较差,并且极少关注课程内容,也很少提问,注意力不集中。大班教学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不相识,容易课堂纪律松散,学生上课迟到、早退、高缺席率等,甚至没有被教师注意到。另外,大教室固定的桌椅,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参与非常少[4]。国内学者对医学心理学大班授课现状调查显示[5],大班授课中,学生对师生、生生互动很不满意,“差”项选择都在80%以上,对课堂纪律、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也不高。在课程考核中,大班教学往往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很难保证评价的恰当性,也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对医学心理学课程大班授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目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是紧迫且必要的。

二、特朗普制在医学心理学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1.特朗普制教学模式。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创立。其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随后的小班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材,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班,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所以又称“灵活的课程表”。

2.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医学心理学课程可在目前大班授课的现实条件下,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灵活进行调整、灵活使用。具体方法探索如下:

(1)大班上课:教师根据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讲授医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重点难点内容。

(2)分组讨论:根据课堂学生人数,15~20人为一个小组,各组分派不同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研究。如寻找典型心身疾病案例、心理障碍案例、病人异常心理案例并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或者是课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探索。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网络、见习等机会接触的病人、请教专家等途径获得答案,然后再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以PPT汇报研究内容和成果,并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案例及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和指导。

(3)个人独立研究:可以是知识点研究小论文撰写,个人心理应激的应对模式分析,找寻现实生活中相关的心理案例,心理咨询实践等形式。个人在此环节遇到问题时,可向小组成员求助或向教师求助,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4)基于特朗普制教学的考核评价:①大班上课内容的考核成绩占期评总分的50%,以传统的试卷形式进行。②分组讨论的考核成绩占期评总分的20%,以小组的总结发言加小组学习的资料(组内学习讨论的记录,使用的文章,资料,图片等)的形式,给予该组成员分值。③个人作业的考核成绩占期评总分的30%,根据观察学生学习过程及小组交流情况,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程度及团队协作、学生个人作业或个人研究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给予分值。

三、医学心理学课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采用特朗普制的大班上课、分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有一定比例知识是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灵活教学方式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国外医学院校近年来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公开课等,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一致好评[6]。

1.创建具体的学习任务。在分组讨论分派不同学习任务过程中,需要进行具体化的学习任务布置,如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问题,病人过度焦虑的干预方法等,只有问题落到具体实处,让学生明白此问题的解决是有实际效用的,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利用好网络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web的现代学习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应用,有研究者进行了探讨与实践[7],安排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后,根据每一集课程内容提炼出相应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对巩固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效果。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建立了医学心理学网络课程中心,在基于课程中心的网络平台上,有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各章节知识点和我校各位医学心理学教师不同章节的授课视频,在自主学习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目标和自己任务需求,选择网络视频进行重点学习或反复学习,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在课堂授课中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小组讨论、教师点评、师生互动方面。通过课程中心师生互动栏、留言板、微信群和教研室课程微信公众号,搭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和教师探讨,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解答因平时工作繁忙而无暇给予学生及时反馈的问题,做到个性化辅导,也为学生提供自由、民主的自主学习氛围。

四、讨论

1.特朗普教学的介入时机。分组教学不宜太早进行,可选择在医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重点难点的学习后进行,学生对医学心理学课程有了基本的了解,建立起对专业教师的“信任”和“认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在分组学习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并且能避免学生因为太早关注于小组成绩而忽略基本理论的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讨论主题以讨论提纲或要点的形式在讨论前下发给学生,讨论提纲或要点应具有指导性,能够为学生提供明确的讨论思路,避免讨论过程流于形式或偏离方向,并告知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

2.小组数量及人数应适中。如果课堂人数过多,可适当增加小组数量,控制在15人左右为宜,以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学习及案例搜集分析中有发挥和表达的机会,增加参与感和组员间的互动频率,培养合作精神,充分调动起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大班背景下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能对学习成绩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在目前大班的授课背景下,将医学心理学这门课程学深、学透、学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张建.PBL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景德针高专学报,2011,26(1):91-92.

[3]杨炳丽.关于医学心理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4):20-21.

[4]吴艳.大班课堂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1-114.

[5]李可.医学心理学大班授课现状调查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2,(3):127-128.

[6]王小丹,胡凡刚.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调研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58-60.

篇4

关键词 幼儿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卫生

“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当今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特点和规律及相关幼儿心理卫生的常识及技能。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促进和提高他们将来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成为与社会主义幼教事业发展发展相适应的,德、智 、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但没有提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幼儿心理卫生的鉴别与诊断等相关知识。为充分发挥这门学科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科技能,笔者认为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不失为一种极为有效的做法。

一、总体思路

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幼儿教育。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心理学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 (《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 的理念。整合现有幼儿心理学大纲,增加中职生心理健康知识及幼儿心理卫生知识,让幼儿心理学课程覆盖面更广,更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紧迫性。指导学生学会调适自己的心理的方式方法,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信心,微笑面对人生。

二、具体做法

(一)整合课程,适时添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所使用教材划分为四个模块,讲授幼儿心理学一般问题模块时添加心理健康的标准、评定及测定,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等知识;讲授幼儿的认知和言语发展模块时添加相关心理训练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幼儿的记忆”内容时,除了联系实际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外,还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 如“ 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的训练, 使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提高自己记忆能力的方法;讲授幼儿的情绪、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模块时,添加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知识介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是女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情感强烈,富有热情和激情, 容易走极端,同时其心理具有闭锁性 ,一旦产生消极情感,自己不会排除,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在讲解“幼儿情感的发展” 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改进教学,创造情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外, 还特别重视让学生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消极情感,教给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并结合实际添加了中职生恋爱心理辅导,教会学生分清爱情和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幼儿在活动中的心理模块时,添加角色扮演的心理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个体在不同游戏中的不同心理,学会换位思考。

此外还要适当添加幼儿心理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的幼师心理学教材及幼儿卫生学教材中对于幼儿常见的心理及行为问题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学生在见习和实习中也反映经常会遇到个别幼儿有一些的心理及行为问题但因缺乏幼儿心理卫生的知识而无法对其行为进行鉴别,更无法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预防。因此,幼儿教育的工作实践要求幼儿心理学教学教师给学生讲解关于幼儿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鉴别、心理护理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幼儿心理卫生常识作为独立章节添加,重点讲解关于幼儿“多动症”、“自闭症”“幽闭恐惧症”,“习惯性咬指甲” 等常见行为问题的常识及保健知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知识,为学生实习和见习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二)、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中职生正处于个性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潜能,完善自我,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讲述第三模块“气质”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学会用意志控制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在讲述“性格”时,教育学生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特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教会学生克服不良性格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使学生形成挫折意识,学会采用积极的方式,总结经验教训,变挫折为动力。

(三)运用多种方法丰富课程内容

在幼儿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拓宽知识面。诸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幼儿园教学视频、优秀心理学讲座、音乐、动画等,让学生在放松的同时又学习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二是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更能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采用课前班级演讲(心理故事、励志故事等)、幼儿心理学知识竞赛、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更扎实的掌握知识点并能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

通过以上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幼儿心理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了有关幼儿心理保健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师范院校 普通心理学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246-02

由于当代社会的竞争激烈,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将面临着与综合型大学的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冲击,那么该如何突出师范专业的优势?如何更好提高师范专业普通心理学教学的效果,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教学实践?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普通心理学进行教学探讨。

1 普通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意义和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它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普通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师范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它是一门涵盖面广、抽象性和理论性强的学科,它为教育学、学科教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未来的教师们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健全自身人格。

作为一门心理学导论课,普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二是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心理学的知识,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形成对心理学的科学认识,并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问题与结合实际进行研究的能力。

2 普通心理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普通心理学对于师范生来说意义重大,然而现实教学却不容乐观。作者曾对一所师范院校上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师范生进行教学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同学都反映存在以下问题。

2.1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偏向理论

国内师范院校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主要有孟昭兰编写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黄希庭编写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叶奕乾编写的《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梁宁建编写的《基础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这些教材内容体系基本上都比较全面、系统,涵盖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等。但是内容全却不够生动有趣,心理学概念和专业术语太多,理论性较强,案例较少,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2 认为心理学应该有用,却不知道如何用

在学习心理学之前她们对心理学抱着美好的愿望,认为心理学应该对于为人处事、自我心理调节、将来的教育教学都有实际作用,但学完心理学之后,她们却觉得很迷惑,只是记住了一些心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却不知道该怎么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教育实践当中去,理论仿佛很难结合实际。

2.3 心理学教学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

由于师范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心理学课程,她们不具有心理学系统的专业知识,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讲授法,但是学生不是对心理学一无所知,她们也具有朴素的心理学经验和思考,她们对于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都有一种朴素的解释,而形成一种生活的常识,或者是一种习惯化的表达和理解。这些常识和理解有些是符合科学心理学的认识,但也有些是错误的。因此在普通心理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有参与互动的需求,也想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互动来证实以前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科学。

3 基于教学实践的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对策。

3.1 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详略得当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梁宁建编写的《基础心理学》为例,本教材内容详实,不仅包括了心理现象的全部过程(意识、注意、感知觉、记忆、思维、表象、想象、言语、情绪、意志、动机、气质、性格和能力),还介绍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理论学派、心理学的生理基础,以及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等。如果要在两个学期的时间内按照先后顺序把这本书面面俱到地讲授完,结果只能是蜻蜓点水,学生只能囫囵吞枣,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非心理学专业的师范生减负,摒弃教材中过难、过深的理论,毕竟她们学习普通心理学不是为了去深入研究心理学,而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帮助解决将来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心理学的生理基础、言语一章、注意的理论、记忆的生理机制、智力理论等都内容可以适当删减或略讲,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而对心理学的流派、思维、气质和性格等内容则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精讲。

3.2 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尽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来自实践,心理学的很多原理大都也来自生活,教师运用生动的生活事例或小故事导入和讲解,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讲述希腊神话故事以及《简爱》等小说里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恋父恋母情结,用一群狐狸吃葡萄的故事来解释自我防御机制。在讲到心理学的生理基础时,可以用建筑工人盖吉的头骨来引入说明心理的生理基础不是心脏,而是大脑。讲到感觉的适应时可以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和“小孩不觉糖甜,老病号不觉药苦”来解释。

在每章结束后,可以再设计一些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张飞审瓜、庞统判案、人怎么就变成了狼、珍珠翡翠白玉汤、毛地黄花治心脏病、长生不死酒的故事、难道他们有遁身术、张飞大战长坂桥、浴盆里的阿基米德定律”等。这些案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原理、理论方能解决,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3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采用视频、图片等方式来展示心理原理和心理现象等内容。心理学的很多理论都来自经典实验,但现实条件不允许都重复做这些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心理学经典实验视频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例如讲到华生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时,可以让学生看“小阿尔伯特的故事”;讲到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时,可以播放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的实验视频;在讲到感觉的作用时,可以播放“感觉剥夺实验”的视频片段;在讲到睡眠与梦时,可以给学生观看“说梦解梦”的视频片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解梦;在讲到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裂脑人的实验时,可以采用图解的形式进行解释;在讲到性格的解释时,可以播放“性格色彩解析”的视频来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性格的分类等。这些实验视频和图片具有直观形象性,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同时看这些实验视频也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者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治学的精神,对于将来走上教育岗位的师范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

3.4 在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到互动的心理游戏和现场实验中

例如在讲到记忆时,可以现场做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测验来测短时记忆的容量以及长时记忆的特点;讲到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时,可以组织全班同学做这方面的趣味测试,让学生自己找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不同点和特点;讲到感觉后像时,可以现场做正后像和负后像的实验,让同学在头脑中产生直观图象;讲到思维的解决策略时,可以用“河内塔”实验进行现场演示;在讲到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如何培养时,可以采用几个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想象培养的方法让学生现场体验;在讲到想象的作用时,可以教学生现场做一个想象放松的练习等。这些心理游戏和模拟实验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心理学规律的来源,增强了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普通心理学学习的自觉性。

3.5 结合心理学知识点做相关的心理测验,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了解自己

青年学生的自我意识观念很强,经常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心理测验来了解自己。但由于网络心理测验良莠不齐,有的心理测验不够准确,甚至有的测验结果会误导学生。因此,在专业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所讲述的内容,引导学生做专业的心理测验,如情绪测验、情商测验、气质测验、内向型外向型人格测验、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测验等。这些测验可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某项心理特质及个体差异,增强心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的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

3.6 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引出要讲授的内容,如以“为什么女生爱减肥?”来引出动机的主题;以“如果你想认识一个人,该从几个方面去了解呢?”引出性格的特征;以“日久生情符合科学原理么?”引出情绪和认知过程的关系等;如为了使学生熟练地理解知觉的特征,可以设计一串实例提问:乒乓球台桌面为什么漆成墨绿色?变色龙为什么要变?为什么老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记号?教师为什么都是用红墨水改作业?有经验的老师讲到重难点时,为什么要加强音量、提高嗓门?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可以激发其解决问题的兴趣、欲望,促使其对问题情境的领悟,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7 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在对上课形式和内容进行改进后,很多同学都会被课堂内容所深深吸引,深刻理解了心理学的知识点,但也会有部分同学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和背诵,所以要经常在下次课前让学生回忆复述上节课的内容,每章讲完后及时小结并布置课后思考与练习或小论文等形式来加强巩固。同时对课堂提问和练习等环节计入平时成绩当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复习的学习行为。

综上所述,在师范生的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在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知识内容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既要注意教师的教,又要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提高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耽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丽秋.让《普通心理学》轻松地映入学生的心灵[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5):179-181.

[3] 田浩.普通心理学教学反思与实践[J].河西学院学报,2011,27(3):87-90.

[4] 马燕.普通心理学课程实验教学之思考―― 基于高师院校教育学本科专业[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4):51-52.

篇6

关键词:记忆心理学 词汇习得 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46-01

1 记忆的分类

1.1 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

在语言学当中,瞬时记忆也被叫做感觉记忆,主要指人类根据知觉接收到的信息以电子脉冲的方式刺激大脑,人体通过大脑的反应接收信号,这个过程大约只能持续20s,在这短暂的时间内,接收到的信息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加工处理和存储,那么信息中包含的数据就会很快被遗忘。因此,任课教师一定要把握好瞬时记忆短、快的特点,使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记住更多的词汇及词义,提高学生词汇习得的效率。

1.2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人类大脑之所以能够接受到外界的信息,是因为信息以电子脉冲的方式引起的脑细胞的化学变化。即使这样,外界所传输的信息也不能全部通过电子脉冲进入大脑,也大约只有15%左右的信息进入大脑细胞,这个数据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每个人对信息接收的敏感度也不同。短时记忆存在的时间根据调查数据和参考数据表明,大约在1.5小时左右。虽然短时记忆比瞬时记忆的反应时间加长了,但是也很短暂。如果在这段有效的时间内,已存储的信息没有得以有效地加工和保存,被遗忘后也不会再重新获得。

1.3 长时记忆(1ong-term memory)

当电子脉冲刺激人类大脑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最终大脑细胞的蛋白质发生变化,这时接收到的信息才能够被长期的存储,也就是记忆心理学中的长时记忆。长时记忆的时间是最长的,也叫做永久性记忆。当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也就意味着它将不会被遗忘。这种记忆抗干扰力强,容量大,即使有部分遗忘,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根据以上三种记忆类型的特点,教师一定要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进入长时记忆阶段,教师传授的知识才能够长期被保存下来。

2 记忆心理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人类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障碍,尤其是二语习得的词汇记忆让很多学习者望而却步。实际上,每个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都有着自己的记忆方法,对不同信息输入每个人记忆的时间长短也不同,这也叫做记忆倾向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握好大部分学生的记忆倾向性,利用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尽量使不同的学生具有相近的记忆倾向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1 记忆理论的应用

运用记忆类型的特点提高词汇教学效果。

第一章节中,笔者已经简单阐述了记忆的类型及其特点。但是如何把握这些特点并理解其中的规律,在授课中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笔者总结了以下两点关于记忆心理学的应用。

2.1.1 循序渐进

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要从音标、字母、词汇、句子以及到语篇这样一个缓慢地发展历程。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耐心,逐步的把信息传输给学生。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输入信息能够长时记忆,也会出现部分学生对信息短时记忆或者瞬时记忆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语言的复述来巩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否则这两种记忆存储的信息在得不到加强的情况下会很快消失。综上所述强化性的复述可以帮助学习者记住那些马上会忘记,或者印象已经模糊的信息。这种复述除了只对同一知识点的反复陈述,也包括知识点从简到难反复复述,两者的结合才能使瞬时或短时记忆成为永久性记忆。

2.1.2 强化词意识记

要想强化词意识记,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所学词汇的意义。这里涉及到两种记忆方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机械记忆指用机械重复知识点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强化记忆训练。意义记忆指学生在对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形成长时记忆。从定义上我们可以判断出,意义记忆的应用可以使输入的信息被长久的保存下来,并且不容易被遗忘。即使长时记忆有暂时的消失也会通过强化词意识记这种方法很快恢复,因此建议广大外语教师应该在词汇教学中多采取意义记忆教学法。

2.2 词汇教学实例分析

本小结笔者列举一下大学英语常用词汇,通过运用三种类型记忆的规律,可以提高学习词汇学习效率。例如democracy(民主)democrat(人民主义者)democratic(民主的)democratize(民主化)democratism(民主主义)demography(人口统计学)demographic(人口统计学的):在本例词当中demo

表示“人民”,cracy表示“统治”,教师在教授这样有特点的单词时,应该把握其词形特点,从名词、形容词、动词逐渐扩展到派生词或者更复杂的词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潜移默化的运用了记忆的规律,循序渐进中不断加强词意和词形的复述,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把瞬时记忆或短时记忆转换成长时记忆。可以运用同样方法的词还有feminie(女性)feminism(女权主义)femininely(女人似地)feminine(女子气的)feminity(女性气质)feminist(女权主义者)feminization(女性化)feministic(女权运动的)。这样的词汇在大学英语教材及四六级考纲中非常常见,如果记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被广泛地应用到此类词汇教学当中,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会受益匪浅。

3 结语

词汇是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语言的基础,能否掌握准确丰富的词汇是运用语言的关键,因此词汇的学习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本文简要阐述了记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规律,在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强化词意识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希望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7

建构主义学习论视觉心理学教学改革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该课程通过讲授视觉心理学理论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视觉感知的生理物理基础,视觉系统及人脑对光影、色彩、空间、时间的感知规律,视觉感知与注意、记忆、情绪、动机等复杂心理活动的关系等理论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视觉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视觉现象并创造性地将心理学规律运用到视觉艺术的创作中。目前,在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电视编导、摄影、平面设计等视觉艺术专业里都开设了视觉心理学课。我院的视觉心理学课程已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了六年之久,在这六年里,我们一直在竭力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这门课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当然就会出现出勤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教学效果当然也得不到保证。通过对学生的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充分明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视觉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很多学生认为视觉心理学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创作没有太大帮助,也就是说,实际的教学远远偏离了之前预定的教学目标。(2)视觉心理学是心理学和视觉艺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物理学和美学,内容太过庞杂,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也就慢慢对它敬而远之了。

二、建构主义学习论的理论渊源和内涵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毋庸置疑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者和主导。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快速地教授系统的知识是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将成为教师自娱自乐的舞台,学生慢慢沦落为记忆知识的机器,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背知识的过程,当然学习兴趣被打磨得消失殆尽。随着课程的结束,这些强行被储存在大脑里的知识将一点一点地流失,另一方面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也得不到任何提升,最终整个教学将徒劳无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强烈反对这种教学方式,他认为这种机械的教学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取代了理解,大大限制了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他曾大声疾呼“Never memoriz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look up”(“绝不记忆任何可以查阅到的知识和信息”作者译)

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举手可得,于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就显现不出来了。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能够深度挖掘、吸收、剖析和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人才,具备了上述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业和未来的工作中大有作为,对于他漫长的人生都是一劳永逸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被一种能够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取代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根源就是让・皮亚杰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相对于基于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型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突破是将学生转变成为教学环境中的中心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主体理念发生变化,亦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皮亚杰曾明确提出了认知并不是对外在世界被动的简单的反映,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是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调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这种建立在人的认知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学习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逐渐流行,成效显著,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也开始将建构主义学习论引进到教学当中。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觉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国内外的《视觉心理学》专著或教材内容庞杂,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专注于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知识快速地灌输给学生,最后,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无力消化这庞杂的知识,结果导致“消化不良”,一知半解,等考试结束之后,这门课提供给学生的“养料”几乎都流失了。与此同时,学生对这门课也逐渐敬而远之,形成了强烈的排斥心理。对学生的尊重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大前提,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重新调整教学内容。《视觉心理学》课在第六学期(大三下学期)开设,于是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前五个学期的专业课进行深入的调研,删减重复的内容,重新调整教学重点。比如,原来的教学内容里用六课时重点讲授光线,因为光线不仅仅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而且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光线对视觉艺术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早在大一、大二开设的《摄影技术与艺术》、《导演艺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上就已经重点讲授过光线,另外大二下学期还开设了《照明基础》这样一门专门讲授光线的课程。因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将课时从六课时减到两课时,删减掉重复的内容;第二,重点讲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起外部引导和内部引导作用的心理学依据,尤其是阴影对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案例了解阴影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第三,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学生阐述作业,教师讲评作业,教师学生之间的讨论复习巩固相关知识。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之后,学生们能够接受到新鲜的信息,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另外,在充裕的课时内,教师完全能够把过去的章节式通讲转变成专题式精讲,学生也有了充分的时间消化、思考,建构新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型的案例教学模式

引入案例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而且能通过介绍一些热门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案例教学法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是理论点―案例研究,即先介绍某个知识点,然后引入相关案例进一步说明该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点,并不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学生获得的只是知识本身,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会得以提高。在多年的摸索中,我们把案例教学模式调整为案例――理论点――案例,即首先给学生抛出一个或多个案例,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其分析研究,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提示,最后分析出来的结论便是后面即将介绍给他们的新的知识点,有时候,以往的知识并不能将案例分析透彻,学生的思维即将进入一条死胡同,教师此时引入新的知识点便让学生豁然开朗。最后再补充多个相关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并启发他们今后在创作中合理运用知识。比如在介绍韦伯定律之前,先给学生看了一个案例:

实验A: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5元。

实验B: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1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15元。

那么,在哪种情况下你会改变到其他商店去购买?在A实验中大约68%的人会换一家商店去购买,B实验中大约29%人会愿意换一家商店去购买。

然后让学生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在同样便宜了5元的情况下,A实验中愿意换一家商店购买的人要远多于B实验中的人。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析到可能是与计算器本身的价格有关,在A实验中,计算器只卖20元,如果便宜了5元,感觉便宜的很多,而B实验中,计算器卖120元,如果便宜了5元,也没觉得便宜太多,所以就懒得换一家商店去购买。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韦伯定律,即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最后再补充一些影视作品片段补充说明韦伯定律,学生们也明白了影视作用要在感官上震撼观众,就是要引起观众的视听感觉的差别感觉,不仅仅要增加刺激量,还要减低原刺激量。由此可见,关于韦伯定律的内容以及韦伯定律对影视作品创作的启示,不是教师传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借助于教师的帮助主动建构的结果。这种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建构的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让知识的力量延续地更加长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学会思考,并从中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PBL实践教学

PBL全称problem-base dlearning,它让学生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论。PBL已经在西方国家实践了四十多年,最近一些教育学家对其进行了包含了43项研究的考核。数据分析表明PBL虽然对于学习知识来说作用不大,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收效显著。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Mazur在他的课堂上尝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他给予了PBL高度的评价“Data obtained in my class and in classes of colleagues worldwide, in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settings and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show that learning gains nearly triple with an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the student and on interactive learning”(“在我的乃至全世界的大学课堂上,以及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获得的数据,都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收效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近三倍。”作者译)。

鉴于PBL在国外课堂上效果显著,在这次教改中,我们也尝试着将它引进到视觉心理学的课堂上。在每堂课上我们设置了一些任务和问题,这些难题往往是同学们在之前都会碰到的。比如同学们在创作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象的画面去表达人物抽象和捉摸不定的心理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布置了以下任务:我们从一本小说中找出其中的几段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从中选择一段“翻译”成视听语言。在今后的每次课上我们会结合相应的内容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在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学生心理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就像个“黑箱子”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捉摸,但行为是外显的,很好把握。然后放映电影的片段,逐个分析演员的肢体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在完成上面那个任务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好演员的肢体动作。此后每一次课他们都会获得新启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在创作中提升运用视听语言表达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PBL在《视觉心理学》课程当中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1)学生们在短片的准备阶段会遇到各种难题,走投无路的时候自然就会回忆起课上的内容,慢慢尝试着利用它们去一一解决问题。当成效不错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些方法对于解决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也有很大帮助时,自然就会明白这门课的意义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曾经在报告中指出“Ideas are best introduced when students see a need or reason for their use―this helps them see relevant uses of knowledge to make sense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当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原因时,他们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使用知识进一步了解学习的内容。”作者译)于是,他们就会以更大地热情投入到后面的课程学习中并积极主动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这样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2)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任何形式的任务,不论是拍摄照片和短片,还是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某个任务,其实都是在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甚至这些情境就是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某个真实情境的重现。逼真亲切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激情,而且通过亲身体验调动起他们全身信息通道的配合。我们学习是通过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嗅、我们所做这六种主要通道,其中“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由此可见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核心内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PBL实践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境。(3)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并不擅长的地方。在准备阶段,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工。有的同学文字功底扎实,他们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去解读小说,仔细分析需要翻拍成短片的那句话,然后完成文学剧本。有的同学镜头感特别强,他们就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完成分镜头剧本。有的同学可能专业学的并不好,但是他们中有的平时喜欢收集一些小玩意,有的擅长手工,他们为片子提供和制作道具,有的擅长沟通,他们可以寻找拍摄场地,协调人员,等等。后来,学生们都发现他们每个人都为任务的完成付出了智慧和劳动,从而在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足中获得了自信,这将成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奋进的推动力,这种力量是分数、奖学金等外在鼓励所无法匹敌的。另外,在与同学、老师的密切沟通、合作中,不仅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够不断打破、不断完善,而且一些学生、老师的严谨、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会影响到别人,从而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性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要形成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来说,互相的尊重和欣赏尤为重要。在本次教改当中,我们做了深刻的反省,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自我的状态,没有充分顾及到学生的需求、想法与情绪,这是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甚至形成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当中的人际关系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只有当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从中获得自信,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建构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著.王宪钿.发生认识论.商务印书馆,1990.

[2]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美]珍妮特・沃斯,[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学习的革命.上海三联书店,1998.

篇8

关键词:心理咨询与治疗;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81

1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咨询双方的协商、交流,帮助来访者思考、探寻、行动,达到帮助他们妥善处理学习、生活与工作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心身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为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理论体系提供了理论知识的来源,相关理论和知识被直接应用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中,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含义、方法及过程,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

从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方向看,心理咨询与治疗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面向国家行政部门、社会团体组织、NGO、NPO以及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这些岗位群中有许多专业岗位需要运用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知识。例如,卫生部门有关社区健康与心理咨询的岗位、共青团社区基层组织团干(心理健康教育岗位)、心理咨询机构相关岗位等。因此更需要学生学好心理咨询与治疗这门课程,以达到未来的职业要求。

2关于对《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内容的反思

本课程教学目标明确,通过教材学习、教师引导,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技术并形成初步能力,坚持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熟练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认真分析对方心理问题的实质,根据其特殊性选择较为科学的治疗方法帮助对方恢复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选用的教材是苏州大学杨建勋编制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一书。本书共十二章,共分三个主要板块。第一个板块为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界定。第二个板块为第二至六章,主要讲述了心理咨询过程中对专业人员的要求、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咨询关系的建立、咨询中的沟通技巧、心理咨询中的阻抗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诊断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这也是本教材的重点。第三板块为第七至十二章,集中讲述了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治疗与家庭治疗、合理情绪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等具体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这也是本教材的难点。

这本书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教材,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些知识点比较深奥,有些理论比较枯燥。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知识理论,不明白如何运用于临床心理咨询情境中去,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尽量全面地介绍某些理论知识的适用情境,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将深奥的知识点融会贯通,用浅显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效应一一解读,将枯燥、乏味的理论语言转化成学生们能够接受、理解的平实语言。另外本书介绍了多种心理学具体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使得学生在前来寻求帮助的人面前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具体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校外合作办学的方法,带学生到基层社区进行实践,将实践穿插至理论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与探讨。运用相关实训室,加强学生临场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迅速形成理论框架,并运用于实践中,找到适合来访者的具体方法。

3关于提升《心理咨询与治疗》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本专业主要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即培养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将理论知识化繁为简,还要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学到技术。

本课程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深入分析理论与知识点。例如,在刚上课时,用轻柔的音乐抚平学生由于课间活动而活跃的情绪。利用ppt展示心理学的双关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心理咨询课程。在讲到某些心理疾病的症状时,利用患者口述的访谈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患者心理。第二,利用心理测量室及心理咨询室等专业实训室帮助学生提高实务技能学生,从书本上了解到运用心理测量问卷、量表分析诊断患者心理问题,但具体操作时却不知该如何做,因此利用心理测量室中的心理测量软件,具体学习心理测量问卷、量表的使用与诊断。心理咨询室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帮助他们适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以便到未来的岗位上能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第三,利用民政系统内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机构等校外企业加强学生临场操作能力,接触各种社会情境,提高职业素养。

4结语

篇9

关键词:犯罪心理学;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97-02

案例式教学法(case teaching method,CTM)是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并借助这一原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实际犯罪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交流,最后分组进行汇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案例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及意义

1.前提条件。案例式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经典案例将会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在选取案例时,根据不同犯罪类型挑选典型案例,引导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案例和分析案例,引出所要v授的知识点,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2.意义。应用案例式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与讨论,不但增强了主动性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法医专业学生会觉得犯罪心理学知识晦涩难懂而且枯燥,而案例式教学可以展示给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通过对犯罪现场的仔细勘察,分析现场遗留的物质痕迹及伤者或者尸体的伤情分析犯罪嫌疑人遗留的心理痕迹并进行犯罪心理画像,为最终破案提供线索及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往往很有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做到很好的铺垫。

二、案例式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式教学比较适合小班教学,如果人数较多会影响教学效果,实施案例式教学时,应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保证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中来,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

在进行案例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案例以三种主要形式进行运用:

(一)讲授型案例

1.讲授型案例的适用条件。顾名思义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这种案例适用于理论知识点较为固定单一的章节,也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这对我们准备的案例要求并不高,仅仅是有简单案情描述的案例就可以。

2.讲授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教师选用合适案例,并配以图片,自然引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及难点。在讲授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章节涉及到很多普通心理学理论,提到刺激-反应论中经典的条件反射论时如何让同学们能把它与犯罪心理学联系起来并容易理解,我们可以引用一个青少年犯罪的简单案例,与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联系起来,吃食物时开灯或打铃(多次)单独开灯或打铃引起唾液分泌反应,这说明,经过强化作用,灯光或铃声的刺激与唾液分泌的反应之间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系,下面利用一个青少年实施的案例,在少年犯张某性成熟背景上(无条件反射),加上画等不良刺激经多次强化行为(反应、条件反射),这就把青少年案件的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形成很清楚明白的跟同学们讲授出来了。

3.讲授型案例的作用。教师就把基础理论知识穿插到了实际案例中,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把晦涩的基础知识用常见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出来,利于掌握。

(二)讨论型案例

1.讨论型案例的适用条件。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从旁进行引导与最终的点评和归纳,这种案例适用于综合性的犯罪案件分析的章节,也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各论部分部分。准备的案例必须全面,有详细的案情资料,现场照片或者视频资料等。

2.讨论型案例的使用方式。案例式教学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学生分组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不但可以检验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1]。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准备好案例,以免出现课堂失控及混乱。可提前一周把一个真实的关于青少年犯罪案例相关的案情资料、走访调查记录、现场勘查照片、尸表检验照片、尸体解剖照片等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并分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低龄化、暴力性、团伙性、情境性等特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青少年犯罪会呈现出如此突出的特点?从心理学角度该如何来解答这个问题[2]。

2.讨论型案例的作用。真实案例分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贴近实战,既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检验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三)模拟型案例

1.模拟型案例的适用条件。这类案件主要以学生分角色模拟并还原犯罪现场,教师作为观察者,以及最终的点评者。适用于综合性的案件分析及最终的考核,可以与其他科目综合,设置情境。准备案例不但要案情背景资料、现场照片、人员、环境等要素要齐全,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较好。

2.模拟型案例的适用方式。这类案例实施相较于前两种,稍微有些难度。比如讲到情绪性犯罪时,我们首先设置一个入室盗窃被主人发现的情境,然后让同学进行情模拟,按照情境设定,情境一:主人发现后大声呼救并报警。情景二:主人害怕,任由盗窃者实施犯罪行为。情境三:主人大胆与盗窃者发生搏斗。由学生在不同的情境条件下进行发挥,观察不同情境下,不同犯罪分子的反应,最终产生不同的结果,再由盗窃者扮演人员讲述心理过程,两种心理分析相互印证。最终由教师进行一一点评。

3.模拟型案例的作用。模拟情境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通过不同的同学演绎,得到不同结论,学生可体会到犯罪分子的心理,有些案例只在特定情境下才会激发,通过模拟不同情境训练,使同学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模拟型案例,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考察。

三、完善案例式教W在犯罪心理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虽然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犯罪心理学教学,但仍需完善和改进。尤其一些典型案例甚至是照片,收集过程中公检法的顾虑,会导致收集到的案例质量参差不齐。其次理论课应用的教材是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的《犯罪心理学》,针对的并不是法医学的本科生,针对性不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案例式教学法效果的评价主要是传统的期末考试,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3],需尝试进行调查问卷、教学反馈及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林杰,赵宁雨,陈彬科.以案例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1):68-69.

[2]段水莲.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犯罪心理学课程改革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46-147.

[3]韩旭,史金娜,孙宇辉,等.妇产科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87-388.

The Application of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riminal Psychology

YANG Rui,HAN Xiao-hua,LI Li,NIE Sheng-jie,GAN Jian-jun*

(Forensic Medicine Institution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Kunming,Yunnan 650000,China)

篇10

从实践来看,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无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和创新精神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基于这种情形,教师必须思考如何让复习课课堂充满活力,如何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明确目标,引导学生复习的方向

高中生学习存在差异性,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分层次教学就是保证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学业,教师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层次,对于学到什么程度及学什么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在完成属于自己层次的学习任务基础上,激起探索更高层次的欲望,否则就无法准确定位,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每复习一个内容,课前测试后,就把该内容的三维目标写给学生看,让其明确复习的方向。

二、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表明,在某一知识领域中,一个中心概念,围绕着多个次级概念,这就是知识点。中心概念和次级概念有机组成一个高度整合的知识结构网络,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关系,也可以是横向的关系,互相联系。简单地说,纵向联系反映了各个知识点之间不同的类属关系,横向联系反映了处于同一水平的各个知识点之问的并列关系。某一领域内知识网络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因为学习、训练得到加强,之间的脉络、承接一目了然。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将有助于学习者的识记、理解和应用。根据这一原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满足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深入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先后的顺序,做到科学合理,建立健全的知识链条;同时,在建立知识网络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者头脑变得清晰,对于该网络体系中的知识点有了全面、系统的掌握,对于知识网络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了清晰的认识,便于他们搞清楚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知识的关系。

如学生刚刚接触概念图或者面对比较复杂的知识结构时,由教师制作出模版,学生按照模版完成内容。概念结构较简单的内容,由老师提供编有序号的一系列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构造概念图。画图时可以只写序号,基本完成后,再在序号后写上相应的概念。制作概念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促进新旧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网络;随着知识的积累,网络的编织将更加完整。另外,概念图的形成是学生经历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这既是原有思维的呈现,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当用概念图把知识展示出来时,知识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时很容易产生新想法。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横向思维,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例如“简谐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之间的联系就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灵感。

三、典型例题、精讲精练,避免重复低效的练习

首要教学原理表明,光靠课堂上教师的理论讲解是空洞的,学生只有在应用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有效学习。对于高中物理复习课来说,在前期初学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再来温习所学内容,要加大力度,让学生练习具有针对性,前期容易出错或者还未完全掌握的知识点,要重点复习,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要进行有效的练习,首先应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和技巧。所以复习课要想有效、高效,除温习所学知识点外,还要精选典型的例题,指出所选题目在教学中所处位置,做好重点、难点、易错点的分类归结。特别是易错题,要加强解题的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分析例题的本质,指出题目考查的知识点,选择解题的技巧,总结解题的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相关知识点复习后,相同知识点或者综合知识点拓展,鼓励寻找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通过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和练习的解题速度与质量来了解他们的掌握程度,复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练习方向性、有效性,避免大量低效重复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