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质能源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质能源分析

篇1

关键词:生物能源;林业开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

1林业生物质能源应用

所谓林业生物质能源,具体是指林业中木本、草本植物的生物质本身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固定和转化而来的化学能,这些贮存在林木、林副产品及林业废弃物、木制品废弃物中的化学能通常可以运用一定的技术转换手段加以利用,实现发电、供热等用途,还可以用来制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

1.1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意义

我国的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品质优良的特点,通过技术转化后可以替代目前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常规能源。

1.1.1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古老能源,从钻木取火开始人类便利用生物质能源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在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传统的直接燃烧是对生物质能源的巨大浪费,大量可利用的资源被废弃,无法真正发挥功用,全面利用林业生物质资源可以全面有效地避免浪费,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变废为宝,缓解资源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1.1.2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

林业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更好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可以弥补资源能源的短缺,改善能源危机的现状,以可循环可再生的林木资源取代原来的化石能源,能够增加可利用的能源总量,调整能源资源的供应结构,从而实现保障能源安全的目的。

1.1.3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国土面积近70%的山区、半山区发展林业生物质资源,将给居住在山区的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也是广大农村的发展契机,在“农业、农村、农民”成为当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的现在,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能在解决资源危机,兼顾环境问题的时候,也对“三农”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2应用林业生物质能源的方式

通过技术转化手段实现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应用有多种应用方式,油脂丰富的树木天然产生的油脂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木质纤维素丰富的林木能够转化为燃料能替代汽油的乙醇,林木的木质可以通过固化手段可以加工成固体燃料,通过气化手段可以加工成燃料气体,木质高效燃烧可以用来发电。在广大农村,可以通过高效燃炉利用生物质能源取暖和做饭。

2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分析

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相比国外起步较晚,整个系统尚不完善,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以生物质能源全面取代化石能源的时机尚不成熟,许多问题有待于解决。

2.1全面利用树种资源的规划

林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应用广泛的油料树的树种资源在我国十分丰富,但丰富的树种资源并没有在利用上实现丰富的产出,在利用思路上缺乏全面思路,无法充分地开发与利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结合我们国家的宏观政策,增加科研项目的投资力度,把重点落实在生物质能源林树种的培育体系的建立上,同时加大新品种选育,积累林木培育技术,做好长远的培育开发规划。目前在良种的培育和能源林栽培技术取得一定成果后,实际应用与广泛推广却相对于滞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生物质能源林的成熟,使能源林基地的整体产量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严重影响今后林业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化发展,应该从整体上加以规划。

2.2现有能源林的合理管理

由于国家政策的有效指引,目前各地都在建设能源林,但产业链不够明朗,后续管理的资金短缺使这些林木的维护受到制约,短期内没有足够的经济效益,林农对林木的乱砍和弃置的情况在各地都有发生。为了保全现有的能源林,规范合理地管理林木,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林业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以及资金支持,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3经营模式的完善

林业生物质能源的经营模式一般采用林农种树,公司收购的经营模式,在林权改革之后,能源林基地的产权归属问题存在争议,还存在林农承包和转让林地的手续,公司收购单价的制定等实际问题,极大影响了广大林农参与能源林建设的积极性。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国家应该出台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以市场的协调发展促进林业基地的建设,有效地引导和激励更多有实力有能力的实体企业参与进林业基地的建设。

3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幅员辽阔,但化石能源资源有限,针对目前不断增大的化石资源缺口,林业生物质能源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能源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该领域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应该结合林业实际,开发速产林基地的培育和建设,在实现替代化石能源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林农的经济效益;要结合能源林的发展,充分考虑林业剩余物资源的利用,提高附属产业的循环发展;要能源新技术在林业生物质资源领域的渗透,提高产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柱,冯敬,余发新,等.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趋势及现状研究[J].2011,39(04).

[2]李云.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问题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8(03).

篇2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未来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6.2;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05-01

0 前言

人类在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对于能源使用量与需求量正在逐渐增加,并且向高能源方向建设。化石类能源在快速消耗过程中,化石能源数量在快速下降,生态环境问题越加突出。生物质能源一共拥有三种形态,并且能够双向清洁,属于可再生能源范围之内,现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与太阳能与风能等能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渠道。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及利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研究项目。

1 生物质能源优势项目及应用前景

1.1 生物质电厂

1.1.1 优势分析

生物质电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拥有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并且原材料还是可再生的,农业生产废物或者是垃圾都可以作为发电原理。生物质电厂与其他能源电厂之间有着明显优势,水电及风电对于电厂建设环境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但是想要保证生物质电厂的稳定运行,仅需要将原料运输问题解决即可,对于电厂所在地并没有任何要求,同时生物质电厂还是国家大力支持鼓励的产业,在电能销售上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1.1.2 问题分析

生物质电厂与任何电厂在经营建设中都存在一定问题,生物质电厂在投资上面所需要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活力发电,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质电厂在投资建设上面所需要的成本就较高,同时生物质发电对于成本控制能力较低;原材料对于生物质电厂经营建设具有直接性作用,生物质发电燃料短缺是现在生物质电厂经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有关政策制定还尚未完善,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1]。

1.2 生物柴油

石油是现在能源储备中的重要组成,对于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柴油是石油在经过处理之后所得出的原油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在军事及交通等等领域内。生物柴油由于具有环保性能及可再生性能,已经成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产品。

1.2.1 优势分析

生物柴油所拥有的原材料十分丰富,其中油料作物或者是水生物质油脂等等都可以成为原料有,在通过工艺加工之后就可以作为可再生柴油。同时,生物柴油还拥有良好的环保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柴油内硫含量较低,在实际应用中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数量较少,能够降低对于人体的污染。

1.2.2 问题分析

在我国生物柴油生产中,主要限制因素就是原料问题,原料短缺会直接造成生物柴油生产成本过高,进而影响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现在主要使用大豆或者是菜籽油作为原料,与我国实际情况严重不符。笔者在研究之后问题,废弃油与非食用油料物应该成为原料[2]。

2 生物质能源发展建设分析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年世界石油市场价格在不断上升,环境问题越加严重。在过去几十年内,由于能源快速消耗,环境内二氧化碳等气体数量已经增加了7倍以上。世界各国在能源研究上面,都将主要对象放在了新能源上面,其中生物质能源必将成为热点课题。生物质能源在发展建设中会面临较多的问题,同样也是我国能源开放上面的一次机遇。我国要是能够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质量,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建设过程中,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3]。

我国在生物质能源开放上面应该始终坚定不移,提高生物质能源在社会范围内的影响力,让人们都能够了解到生物质能源对于经济建设与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生物质能源能够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生物质能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仅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一定社会效益。我国在生物质能源研究上面的时间较短,与国外研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在部分技术研究上面场所出现的问题一直在限制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到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在能够促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究工作,缩短我国与世界之间的差距,让生物质能源在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同时,为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未了生活环境[4]。

3 结论

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不仅仅具有经济效益,还具有环境效益,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接受的观点。笔者经过大量研究认为,生物质能源是能源发展中的必然形式,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 肖丽娜,莫笑萍,许芳燕,曹杰.国外生物质能源发展潜力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61-64.

[2] 陈艳,朱雅丽.中国农村居民可再生能源生活消费的碳排放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88-92.

篇3

可以通过预见,未来生物质能源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竞争也势必日趋激烈。而在上市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中,盈利能力是企业发展和承受风险的基础。所以本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指出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生物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文献综述

研究内容方面,关于生物质能源企业的现有研究,特别是国内研究,更多的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Kumar(2007)认为加拿大生物能源发电行业的原料成本占到了发电成本的43%~49%,该行业使用资金效率低下。日本小宫山宏等(2005)指出”和现有的能源资源相比,集中投入生物质能源的行业,存在运输和使用效率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Lin(2013)认为我们生物质能源效率低下,还未建立起比较完备的行业体系以促进健康有序发展。王久臣(2007)认为中国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生物质能企业初步具有规模,未来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管天球认为制约中国当前生物质能源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成本过高,大部分生物燃料乙醇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杜茜认为我国清洁能源上市公司目前发展现状特点是成长迅速但竞争日趋激烈。

研究方法方面,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分析已有了丰富的成果。莫生红(2007)认为主成分分析法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可以分为基于权责发生制的获利能力资产净利率、基于收付实现的获利能力盈利现金比率以及盈利的持续稳定性营业利润比率增长率。任晓丽(2009)选取2007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截面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新能源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资产规模、成长性有着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公司财务风险水平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王春娜对2011年新能源行业公司面板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得出权益乘数和利息负担率能够很好得反应新能源行业公司权益净利率的变化情况。唐菲通过对40家新能源行业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认为新能源行业整体前景光明,但盈利能力上不同公司差距很大。张庆昌、傅再育(2006)将现金流量指标加入到财务评价指标,在因子分析中建立比较全面的盈利能力评价体系。

综上分析,尽管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研究已经成熟,也形成了许多丰富的成果,但现有文献还缺乏专门针对生物质能源板块上市公司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上,结合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行业特征,选取7个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过程

(一)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盈利指标体系构建

由于上市公司是隶属于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很难凭借单一指标判断整个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我们依据科学性、系统性、明确导向性构建原则,经过对证券信息的筛选研究,最终确定以下七个指标:加权净资产收益率(X1 )、每股经营现金流(X2 )、现金流量比率(X3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4 )、净资产增长率(X5 )、总资产增长率(X6 )、每股未分配利润(X7 )。

(二)因子分析过程

(1)样本选取:生物质能源企业所从事的主营业务可以以农林产品及其副产品、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等生物有机体及其新陈代谢为原料制取生物燃料、进行生物质能发电、和生物化工产品的加工生产。本文依据张琴(2012)对节能环保型上市公司以及贾全星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取样原则,主营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比重为分类标准,选出生物质能源相关业务收入占公司收入10%以上的企业22家,其中占总收入50%以上的达到15家。所选公司数据均来源新浪股票网上所披露的公司年报。所选公司及其代码见后文。

(2)数据预处理:以各公司2010-2012年度财务报告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上述7个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的3年简单算术平均数,得到所需数据。由于上述指标量纲是不一样的,相互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之前,采取对所有指标进行正态化。即令

表示样本平均数、 表示指标 的样本标准差)

标准化后的数据以Z开头命名。

(3) KMO测度和Bartlett检验,从SPSS20.0输出的结果我们可知,KMO统计量大于0.6。而Bartlett检验显著性SIG

(4)确定因子个数和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根据SPSS输出结果可知,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且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00%以上,因此我们选择前3个成分作为抽取的公因子。

(5)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由因子分析模型我们可知:第一个公共因子主要由每股经营现金流(X2 )、现金流量比率(X3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X4 )这三个指标决定,公因子F1的累计贡献率达到43.777,这也说明了生物质能源公司资产的盈利能力关键是其资金流流转情况以及利用现金流偿债能力的大小。第二个公共因子主要是由净资产增长率(X5 )、总资产增长率(X6 )这两个指标决定,它们在F2上的载荷都超过了0.89,它们反映公司利用资产保值增值的能力。第三个公因子主要由加权净资产收益率((X1 ))和每股未分配利润((X7 ) )构成。它们主要反映公司的资产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盈利情况。尤其是每股未分配利润载荷达到0.96.每股未分配利润越多,不仅现在公司盈利能力越强,也代表公司未来分红、送股能力强。它们在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体系中也达到了16.981%的贡献率。

(6)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由SPSS输出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我们可以最终求出各公共因子的表达式为:其中三个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公因子F1、F2、F3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比重为权重建立了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F=0.5121F1+0.2892F2+0.1987F3

接着应用因子分析和综合计量指标对22家我国沪深上市的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三)结果分析

依据对在2010年之前在沪深上市的22支生物质能源股票在2010年至2012年报表型进行分析构造综合盈利能力体系评级,由表1可以看出综合评价得分大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0家,小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12家,但也可以注意到只有排名的第1的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得分大于1,所有公司综合得分差距不大,各公司综合得分偏离0的距离也不很大。由此可见,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还有待提高。

综合盈利排名前五的公司分别是龙力生物、迪森股份、长源电力、韶能股份、威远生化。这些公司中有三家的主营业务为利用生物质能源进行发电和供热服务,综合盈利排名后五的公司分别是海南椰岛、泰达股份、北海国发、广东甘化、华资实业,这些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利用生物质能源制作燃料糖料和生物化工产品的生产,这些公司在盈利方面处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中下层。

另外可以注意到一些排名靠前的公司在因子3的得分却靠后,也就是说采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两种不同会计基础所运用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反应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现金流转、创造变现盈利的能力在生物质能源上市公司盈利综合绩效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篇4

关键词:生物质能;生物质能源产业;生物能源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4)040093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政策保障研究”(10YJA79024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我国能源发展新体系和新模式研究”(2011A001)

作者简介:张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 武汉 430072);张晔,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技术和生物质能源产业,对缓解能源危机和改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在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氢能、核能等新能源当中,生物质能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在理论上,它的使用不会净增温室气体排放,还能在一定范围内维持甚至增加陆地土壤的碳储量,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化石能源枯竭和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以开发应用低碳能源技术为核心的能源改革计划中,都把生物质能源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来发展,以保证本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环境安全。

一、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律

(一)生物质能源范畴

生物质指的是地球上一切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生命体,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上述生命体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物。生物质能则是上述生物质将太阳能转化,并以化学能量的形式储存于体内的能量,因此,生物质能源是一种间接的太阳能。迄今为止,人类利用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来源有农业作物及副产品、木质纤维素、城市废水以及其他有机废弃物(如表1所示)。

表1生物质能按来源分类

农业作物及副产品木质纤维素城市污水和废弃物

原料来源能源作物;农业副产品或废弃物(如:梗、茎等);动物副产品;农产品加工业副产品(如:稻壳、小核籽、甘蔗渣、动物脂等);水生物(如:微藻、大型藻类等)。森林木本植物;芒草;木质产品加工废弃物;城市林木废弃物;森林火灾破坏的树木等。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城市废水;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污泥等。

资料来源:Bioenergy Industry Report 2010。

现阶段,全球生物质产的主导产品,正在经历从第一代生物质能源向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转变。以农业作物及副产品(除了水生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被称为第一代生物质能源或传统生物质能源,如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主要通过液体或固体发酵。第一代生物质能源已在一些国家形成产业化生产,产业链结构较为完善,如美国、巴西等。然而,第一代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抢占本可用于人类食用或加工的粮食作物,可能带来粮食安全和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在许多国家的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另外,第一代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过程还可能造成第二次环境污染。由于第一代生物质能源的局限性,以开发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方向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备受关注。目前,第二代生物质能源仍处于技术创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受到负利润率的影响,至今未能形成产业化生产。然而毋庸置疑的是,第二代生物质能源是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影响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因素

1生产企业规模影响。规模经济效应在生物质能源产业非常突出。单位生物质能源产出所分摊的固定资本投入,以及产生的边际运营费用,都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显著下降。例如,一个生产能力达到40兆瓦的生物质能电站,其每百万瓦特分摊的固定成本约为250万美元;而一个生产能力仅为1兆瓦的生物质能电站,其每百万瓦特分摊的固定成本要达到约800万美元。因此,将有限的生产要素向若干企业集中,将有利于生物质能源产业规模扩大和资本积聚。

2供求结构影响。生物质能源在供给方面的影响因素有:特定的生物质数量和质量、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生物质能源生产成本、企业规模以及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竞争的状况。生物质能源的需求则主要受能源需求量、各国关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消耗出台的规制、可替代产品的价格和供给状况、消费者心理以及能源输送渠道的建设等因素影响。可以说,生物质能源供求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各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3上下游产业链发育程度影响。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不同的是,生物质能源的产出除了受产业关联、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上下游的产业关系和社会服务的水平。一个完整的、层次合理的、有明显空间指向性的产业链结构,例如,农业、林业、食品加工业,以及物流业等上游和周围产业的发展水平,以及该国的废水管理,垃圾填埋场的气体管理,二次污染的防治等社会服务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者制约了该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如何能使生物质能源产业在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上形成均衡对接,是目前世界各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现实问题。

4产业政策影响。生物质能源是朝阳产业,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其发展仍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在此阶段,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研发资金支持和投资补助如建立企业孵化器和培育初创企业等方面,它们对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起步将有重要作用。

二、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

(一)全球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格局

在全球能源体系当中,第一代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仅次于化石燃料之后的第二大能源供给产业。根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公司(REN21)的“201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的数据,在2011年全球消耗的能源中,化石燃料比重首次低于80%,可再生能源则提供了超过19%的能源,其中传统生物质能源的比重达93%(如图1所示)。另外,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50年,全球生物质能源产能有望达到每年1500 EJ。

从全球生物质能源产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能源短缺但生物质原料丰富的国家。从生物质能源产量规模看,美国和巴西两国的生物乙醇产量已经达到全球产量的70%;从生物质能源占国内能源消费比重大小来看,芬兰和瑞典两个国家该项指标较大,如在芬兰国内全部总能源消耗中,已经有超过12%是由生物质能源供给的。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生物质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费的比例达到19%,但是其中的生物燃料比例却非常低,2011年只有08%。生物燃料增长陷入停顿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最大生物燃料供应国家巴西和美国的生产放缓。如美国生物质能源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其主要生产原料为玉米。生物燃料产业消耗了美国国内近40%的玉米,对美国国内食品价格稳定造成不小压力。

图12011年全球能源消耗结构――可再生能源消耗分析

资料来源:Renewables 2013 Global Status Report。

(二)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状况

目前,中国已经产业化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有:沼气、生物质发电、成型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2010年,生物质能源产业总产值超过211亿元,年增长率达到89%。其中,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值约为70亿元和32亿元;生物质发电实现产值约35亿元;农村沼气估计产值约为68亿元。

1沼气产业。中国是最早利用沼气的国家之一,但是在2005年以前,沼气利用主要以户用沼气为主,缺乏大型沼气工程。经过近十年的技术攻关和财政支持,2012年初,已经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26万处、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99万处、秸秆沼气示范工程47处。其中,大型沼气工程年产沼气共计40亿立方米。

2生物质发电。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国内已经投产的总装机规模由2006年的140万千瓦增加到550万千瓦,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400万千瓦,垃圾发电70万千瓦,沼气发电80万千瓦。已经有50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实现了并网发电,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以上。2006-2010年,生物质能发电的投资总额由168亿元增加到586亿元。目前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区域分布是:华东地区装机容量占全国比重为49%;中南地区22%;东北地区15%;华北地区占8%,西南和西北地区占3%。

3燃料乙醇。2011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为190万吨,按照“定点生产、定向流通、封闭销售”原则布局设点。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巴西、欧盟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近期粮食燃料乙醇已经不可能实现增产,中期非粮燃料乙醇受制于原料的持续供应,所以,从远期看,发展纤维乙醇是必然选择。

三、全球生物质能源大国政策特点

(一)美国生物质能源政策特点

1制定鼓励和规范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法律体系。美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生物质能源相关的法案和政策法规。2005年出台的《能源政策法》是美国能源政策的重大转折点,标志着美国以扩大供应为重点的能源政策,开始转向扩大供应与扩大国内能源开发并重的能源政策。该政策极大地提升了生物质能源的战略地位。奥巴马总统执政后,推出了“清洁能源国家战略”,明确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市场化作为经济振兴计划的重点之一。

2由政府强制规定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在联邦政府层面,尽管生物燃料与玉米消耗有一些矛盾,但是出于低碳和环保目的,美国仍然计划2020年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产品比2000年增加20倍,达到能源总消费量的25%。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为此还规定了全国每年生物燃料使用目标。如2013年的强制使用量为16055亿加仑,2014年增加至1815亿加仑。

在州政府层面,美国已有36个州政府通过《可再生能源配比标准》(RPS),这是一个强制执行的规则。RPS中强制规定了电力产业输送的电能中,必须有相应比例的电能来自于规定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部分。此标准逐年递增。每个州的标准的制定,都是基于本州的基本状况,如经济发展水平、能源供应的多元性和环境因素。

3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生物质能源企业发展。其中,政府财政补贴是重要方式之一。奥巴马政府在2011年推出51亿美元的财政补贴计划,用以鼓励第二代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美国还通过政府风险共担机制,为生物质能源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保障生物质能源企业的资金需求。这些财政刺激政策效果显著,吸引了大量的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进入生物质能源领域。

4鼓励生物质能源国际合作和国内企业联盟。由于美国和巴西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乙醇燃料生产国,所以美国通过与巴西签订在生物质能源技术转让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的合作备忘录,积极推动“乙醇欧佩克”国际组织的组建,以控制乙醇燃料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在国内鼓励生物质能源企业组建企业联盟,提高生物质能源生产集中度。

5通过生物质能源产业带动就业。201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形式,向生物质能源企业拨款6646亿美元。其中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企业发展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厂房建设、企业运营和设备维护等多种就业机会。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统计,生物乙醇产业仅2005年一年就创造了超过15万人的就业机会,增加了57亿美元的家庭收入。生物质能源产业与就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6特别重视生物质能源原料供应保障。在联邦政府层面上,美国于2008年颁布的《农场法案》中,提出了《生物质作物援助计划》(BCAP),目的在于补贴生物质能源产业上游企业或农场主,保障来自于农业和林业的原料供应,以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建设。在该计划中,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农场服务局向从事符合规定的有关生物质原料收获、储藏和运输的业务,提供最多为每千吨45美元的补贴。从2010年4月至今,该计划已向生物产业上游提供了约245亿美元的资金补助。

7严格控制生物质能源产业可能造成的第二次污染。美国《可再生能源标准计划II》(RES2)中规定,从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生产的企业,尤其是木质纤维质能源企业,在生产中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必须低于美国对所有能源企业设置的标准的50%~60%。而且,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测量要基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二)欧盟生物质能源政策特点

在欧洲,生物质能尤其是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欧盟统计局2010年数据显示,生物质能源提供了欧盟27国(EU27)超过67%的可再生能源产能。因此,发展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是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和强化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之一。欧盟已拟定长远规划和具体目标:在202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达到20%,在运输部门的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超过10%。

欧盟生物质能源政策的特点是:将其产业发展纳入整个经济体的发展中,强调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出口贸易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目标被定位于应对欧盟扩大引起的某些问题,如农田废弃、失业率上升和过度城市化。因此,生物质能源产业也被作为农业政策的一部分,得到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提供的资金支持。

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12月通过了《生物质能行动计划》(BAP),详细规划了欧盟增加生物质能用于取暖、发电和交通运输的措施。另外,为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欧洲多国采取了强制电价补贴(Feedin Tariff)的产业激励政策。德国是该政策实施的成果最显著的国家之一,成功推动了包括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德国政府向产自能源作物的生物质能源提供每千瓦时4~7欧分的奖励。荷兰也于2009年起,开始推行新的激励可持续能源补贴计划(SDE),以实现其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耗超过20%的目标。

(三)巴西生物质能源政策特点

1利用气候资源优势,鼓励扩大生物原料种植面积。巴西的国情决定了其生物质能源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巴西有适宜生物质生长的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国内有大量目前闲置或者被用作牧场的适宜耕种的土地。目前,巴西是世界上第二大生物乙醇生产国。2011年巴西生物乙醇产量达到2102亿升,其主要生产原料为甘蔗;生物柴油产量达到2727亿升,主要生产原料包括大豆、蓖麻籽、向日葵、棉花和动物脂肪。但是,由于巴西生物乙醇依赖甘蔗作为主要原料,因此,在巴西生物燃料政策当中,尤其重视甘蔗供应的保障。巴西已经拟定和实施政策,计划花近20年的时间,改造现有富余的牧场,在2017年以前,将甘蔗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440万公顷增加到800万公顷,其中约50%的甘蔗产出将用于生物乙醇生产。

2制定专项财税计划,推动生物燃料消费。巴西政府于1975年推行制定乙醇汽油计划,并在税收、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面对燃料乙醇产业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第二次石油危机(1978―1979年)后,巴西进入“乙醇阶段”,开始大量使用乙醇以代替石油。巴西汽车工业对车辆实行必要改装所需的投资都是由政府通过软贷款方式筹集的。2004年12月,巴西政府颁布了有关使用生物柴油的法令,规定从2008年起,全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添加比例提高到5%。

四、关于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争议与共识

近几年来,关于生物质能源大规模产业化的争议逐步加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用生物质能源是否确实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碳中立”(Carbonneutral)是衡量一个能源产业是否能实现内部碳平衡,达到碳减量的一个标准。一个“碳中立”的能源产业,应能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使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总量和从大气中移除的二氧化碳总量达到平衡。近年来,各国学者对于生物质能源是否真正达到“碳中立”,存在越来越多的争议和质疑。事实上,生物质能源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生产和使用方式。例如,以农业作物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质能源,其种植、运输及生产过程,都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

第二,生物质能源大规模生产是否对粮食安全和食品价格产生负面影响?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数据,全球有超过925亿人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问题,其中16%来自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农村地区还有2 688万人的温饱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大部分粮食首先要用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原料主要取自于农业作物的第一代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可能使得原本供给食用或饲料加工的作物被转而用做生物质能源生产的原料,这将间接影响土壤用途,减少或者改变农业土壤的使用结构,可能造成人口基数较大、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面临粮食安全和土地竞争的困境。同时,粮食供给量减少带来的供需关系变动,必然影响到食品价格的稳定,这也将给本国经济的稳定带来负面影响。这也是一些人口大国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

第三,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带来的大规模种植和提取是否会破坏环境?有研究表明,扩大生物燃料的生产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物种遭受威胁。尤其是以开发木质纤维素为主要方向的第二代生物质能源,其产业发展将有可能威胁到原始森林的保有、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和水资源的保护。

尽管存在上述质疑和争论,但是,主要的生物质能源国家对其本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生物质能源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和减少温室气体减排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未来的生物质能源政策框架应该综合考虑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经济稳定等更多的因素,并通过一个均衡发展的生物质能源体系,使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加理性化,减少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中国生物质能源政策要点

(一)生物质能源政策沿革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优化能源结构的中长期规划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同时具有“资源劣势”和“政策优势”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生物质能源资源的约束主要来自于巨大的人口及其粮食需求、耕地稀缺等,因此,在生物质能源的战略思路上,国家需要优先考虑粮食保障问题,这就决定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在生物质能源政策上,政府已经制定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又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早在2007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耗量达到能源消耗总量的15%左右。2009年6月出台的《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再次明确提出:对经批准生产的非粮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热电等重要生物质能产品,国家给予适当支持。因此,尽管生物质能源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较快。

(二)生物质能源发展原则

第一,从资源约束角度,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考虑本国的基本国情。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本国的劳动力市场、土地资源的使用、小农整合状况等产生影响,尤其更应重视其发展对于粮食安全的威胁。因此,对于如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在制定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战略思路和产业政策上,应首先考虑粮食保障问题,使其产业发展与人口的增长相协调。

第二,从经济安全角度,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的制定,应以维护本国能源安全为前提。能源安全有四重意义:一是保证能源的供给安全,以提供足够的能源,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二是价格的稳定,需要政府密切监控;三是能源运输安全;四是对环境的影响。对于生物质能源产业来说,其发展应该服从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不可无限扩张,但也不可忽视化石能源的不可持续性。掌握世界能源的话语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三,从环境保护角度,生物质能源产业政策的制定,应考虑其给环境带来的综合影响。其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室气体的排放、空气质量、土壤质量、水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三)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来,我国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生物质能源方面,依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7月24日印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作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该《规划》提出了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为: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 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 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在交通领域扩大替代石油燃料的规模。同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重大装备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出现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规模较大的新型生物质能企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如表2所示)。

表2“十二五”时期生物质能发展目标

领域利用规模年产能量

数量单位数量单位

1生物质发电1 300万千瓦780亿千瓦时

其中:农林生物质发电800万千瓦480亿千瓦时

沼气发电200万千瓦120亿千瓦时

垃圾发电300万千瓦180亿千瓦时

2生物质供气220亿立方米

其中:沼气用户5 000万户190亿立方米

大型农业剩余物燃气6 000处25亿立方米

工业有机废水和污水处理厂污泥等沼气1 000处5亿立方米

3生物质成型燃料1 000万吨

4生物液体燃料

其中:生物燃料乙醇400万吨

生物柴油和航空燃料100万吨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

(四)生物质能源政策重点

1发展以农林作物副产品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在秸秆剩余物资源较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大的粮棉主产区,发展秸秆直燃发电;在甘蔗种植主产区和蔗糖加工集中区推进蔗渣直燃发电;在重点林区和林产品加工集中地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利用林业剩物和林产品加工剩余物发展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在“三北”地区,结合防沙治沙,建设灌木林种植基地,发展沙生灌木平茬剩余物直燃发电及综合利用工程等。

在生物燃料方面:非粮燃料乙醇是未来发展重点。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为1 000万吨的目标。据测算,如果以木薯、甘蔗、甘薯、甜高粱等经济作物为原料,每年可生产第15代非粮乙醇1 800万吨;以稻草、玉米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每年可低成本生产第2代纤维素乙醇5 000万至7 000万吨左右,生产潜力巨大。

在木质纤维素开发方面:政策应鼓励建设非粮能源原料基地。比如在未开发的、荒地较多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作物植物特点,种植甜高粱、木薯、油棕、小桐子等能源作物植物,建设非粮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供应基地。国家《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时期,建设一批产业化规模的纤维素乙醇示范工程,建成纤维素酶批量生产基地。由于目前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技术仍未完善,生产成本非常高,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因此,产业政策应支持相关的应用研究,突破关键设备和集成工艺,以降低纤维素乙醇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性。

2发展城市有机废弃物利用过程中的生物质能。例如,在人口密集和土地资源紧张的中东部地区和城市,鼓励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西部地区则引导开发和建设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应结合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选择适宜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及能源利用方式,实现地区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篇5

一、我国生物质能状况

对于生物质能而言,它不同于传统的化石能源那样是不可再生,它是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每年可利用总量是可以逐年增加的,比如增加能源作物种植,大量植树造林等都可以增加生物质能总量的。我国的生物质能来源广泛,资源的种类繁多、总量巨大等等。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的农作物秸秆和农林废弃物总量巨大,还有在国家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发展乡村经济作物种植和乡村养殖业,这些养殖的动物产生大量的粪便可供转变成能源使用。大量的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工农业生产排放的有机物垃圾等都是生物质能的范畴。从我国总量看,“据估算,我国理论生物质能资源50亿标准煤左右,是目前我国总能耗的4倍左右”。[1]从每年的利用量来看,“我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2]

二、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现状

在我国由传统煤、石油等化石能源转向清洁能源的转型过程中,我国的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生物质能的开发形式各种各样,对这些生物质能开发技术手段也有多种多样。当下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生物质能发展沼气,该技术较为成熟,在我国推广范围最广的也是这一项技术,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较广;二是生物质能发电,通常是利用生物质能发酵或者直接燃烧生物质能所进行的;三是生物质能生产生物质液体燃料,如发酵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四是生物质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源。

三、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本来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既是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是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对生态环境污染很小。然而,在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来生物质能资源中一部分就是环境污染物质了,如动物粪便、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生产剩余有机废物等,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缺乏合理规划,技术不成熟等造成环境污染,还有生产出来的生物质能产品管理不善造成环境污染。总的来说,还是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技术跟不上国家对整个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预期,如我国的沼气技术,面向全国所推广的只是一户一池小型开发利用技术,大中型沼气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全面推广;二是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产业结构不完善;三是开发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环境污染;四是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差距悬殊;五是国家关于调整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不完善。

四、尽快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生物质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的生物质能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不仅面临着地处偏僻,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生物质能资源分散,造成开发难度系数增高等条件限制,同时面临着开发前期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技术研发滞后,生物质能消费市场和整个能源供应体系的不完善。国家有必要从总体上进行统一合理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让更多的外资、民营资本投入进来,同时调控好生物质能市场秩序。科学分析本地区生物质能资源分布、数量、种类等,以及科学评估开发方式和所用相关技术的选择,并且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统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产业发展,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纳入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从而做好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的合理划,有利于降低开发利用的难度。

建立完善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政策保障制度,有助于解决生产成本与销售成本差距悬殊问题,国家应当不断加强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同时加大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机构或部门,加快建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国家应当从税收、财政政策等多方面给予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企业的扶持和优惠,对投资生物质能的企业及相关部门给予低息或者免息贷款优惠,给予绿色信贷政策支持,对那些从事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研发等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同时鼓励广大消费者购买生物?|能产品,实行一定的财政补贴。

五、完善关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协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立法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中之一,对于涉及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较多,充分协调这些法律法规一起对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进行规范是有效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解决生物质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进一步完善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这块的立法,不断完善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的技术选择、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及利用的各个环节的立法,可以有效避免造成环境的污染。完善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的积极引导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以及消费市场的推广,让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列入到国家能源发展的优先地位,对农村地区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给予大量的鼓励和支持;在《可再生能源法》中,进一步完善国家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具体细则等。

(二)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生物质能的法律法规

如今,针对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国家相关涉及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法律进行调节规范,虽然可以多方面调节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但是并不全面,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生物质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尽快出台专门关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如出台《生物质能法》,专门针对生物质能在开发利用中的前期评估、综合评价,环境评价等,明确开发技术条件的采用以及涉及环境问题的保护,防止在缺乏科学论证的情况下,以套取国家相关财政补贴,最终还导致生物质能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篇6

【关键词】二次能源;生物质能;开发战略

1 生物质能源的应用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能发展主要集中在寻找生物质资源、研发生物质转化技术、探讨生物质能的生态环境效益3个方面,生物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乙醇燃料、生物质气体燃料、生物制氢、生物柴油四方面。

1.1 生物乙醇燃料

生物乙醇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能源转化效率和温室气体排放两个方面。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酒精的工艺中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纤维素酶的生产是其中难点之一。目前提倡固体发醇, 但固体发酵不可能像液体发酵那样随着规模的扩大而大幅度下降成本。故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应选用液体发酵技术[1]。

1.2 生物质气体燃料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热化学处理技术,通过气化炉将固态生物质转换为使用方便而且清洁的可燃气体,用作燃料或生产动力。

德国沼气工程普遍采用产气率高专用的青贮玉米作为主要发酵原料,产气率是鸡粪的2.5倍,猪粪的3.4倍,牛粪4.5倍。[2]

我国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机遇较好,内部因素中环保指标及可再生性优势明显,所以要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发展机遇在最优SWOT战略组合选择上,应侧重SO战略( 即增长型战略),同时兼顾ST战略( 即特色经营战略),突出生物燃料的特色,努力打造我国生物燃料种植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集群。

1.3 生物制氢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且不需要消耗很多能量。生物制氢过程不仅对环境友好, 而且开辟了一条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新道路。此外,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和废物回收利用过程耦合。

生物制氢过程可以分为 5 类:

1)利用藻类或者青蓝菌的生物光解水法;

2)有 机 化 合 物 的 光 合 细 菌 ( P SB ) 光 分解法;

3)有机化合物的发酵制氢;

4)光合细菌和发酵细菌的耦合法;

5)酶法制氢。[3]

1.4 生物柴油

所谓生物柴油,是指利用各类动植物油脂为原料,与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经过交脂化反应改性,使其最终变成可供内燃机使用的一种燃料。生物柴油来自于植物油 ( 玉米、棉籽、海甘蓝、花生、油菜籽、大豆、向日葵) 或动物脂肪。

生物柴油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环境友好性, 大气污染小, 尤其是硫含量低, 是一种优良的清洁可再生燃料。

生物柴油的制造方法有以下 4 种:

(1)直接使用和混合;(2)微乳法;(3)热解;(4)酯交换。[4]

生物柴油的生产在技术上已经基本成熟, 主要生产工艺分为化学法、生物酶法和超临界法化。生物柴油生产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 制备成本的 75 % 是原料成本。降低成本是生物柴油能否实用化的关键, 目前仍处于试验研究及小规模生产与应用阶段。

1.5 其他典型技术的例子

奶牛-沼气-牧草0循环型农业生产模式, 即: 奶牛场排出的粪水经沼气池发酵, 产生的沼气用于牧场锅炉燃烧, 沼液、 沼渣用于浇灌狼尾草草地, 收获的牧草为奶牛提供青饲料。以期通过该循环利用模式, 增强系统的自净化能力, 实现资源的高效、 持续利用[5]。

DPSIR模型是由欧洲环境局( EEA) 提出的,内容涵盖资源 环境与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广泛用于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分析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研究中,其科学性、应用性已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6]。

在能值理论的这一特点,Brown和Ulgiati 提出了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将其定义为系统能值产出率与环境负载率之比[7]。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 CDM 项目, 引入发达国家资金和关键技术,不仅可有效增大系统的能值产出率,降低环境负荷,使生物质直燃发电系统更具有竞争力,还能使系统能值可持续指标提高,使之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维持较长时间内的可持续发展[8]。

2 面向未来的生物能源开发战略

2.1 可持续发展

实行清洁生产, 实现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尽量减少排放和能耗; 将能源开发与废物处理结合起来, 在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前提下合理建设以生物能源为纽带的生态产业园, 如沼气工程。

2.2 因地制宜

开发生物能源一定要因地制宜, 不可盲目上马。除了上述的 3 种有前景的生物能源产品, 沼气、生物质气化技 术等都值得好好推广应用。

2.3 前瞻性

开发中国的生物能源需要做到以下的政策和软件支持:(1)加大宣传。有必要通过舆论宣传加强人们对生物能源的认识。(2)加大政府投资和扶持。在新的生物能源初始商业化阶段要进行减免税等优惠政策。(3)借鉴国外经验, 充分调动地方和工业界的积极性。(4)加强高校对于生物能源的教育及研究。[9]

2.4 以生物质能高效利用为核心构建农村循环经济系统

(1)对农林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应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利用方式的平衡。

(2)坚持以沼气为主以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综合利用系统构建能满足农村基本用能需求的供应体系。

(3)高度关注农村能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4)创新机制推动农村新能源市场发展。

(5)创建示范工程为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不断探索新的途径。[10]

3 结语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既是我国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战略措施, 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资源的日渐趋紧, 石油供给压力增大, 生物能源产业、生物质材料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意义日渐显现, 生物质能源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楠,胡志超,彭宝良,王海鸥,曹士峰.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1.

[2]刘瑾,邬建国.生物燃料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生态学报,2008,4,28(4).

[3-4].王建楠,胡志超,彭宝良,王海鸥,曹士峰.我国生物质气化技术概况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0,1(1).

[5]奶牛-沼气-牧草,循环型农业系统的能值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 010,26(2):120-125.

[6]孙剑萍,汤兆平.基于DPSIR模型的生物燃料-可持续发展量化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3(4).

[7]杨谨,陈彬,刘耕源.基于能值的沼气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恭城县为例)[J].生态学报,2012,7,32(13).

[8]罗玉和,丁力行.生物质直燃发电 CDM 项目可持续性的能值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9,12.

篇7

一、科学确立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物质能源建设摆上政府重要工作日程,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以“纤维乙醇、大中型沼气、沼气发电”为突破口,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龙头、创新技术,总结经验、扩张规模”的基本思路,利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手段,以河南天冠集团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建设南阳国家级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基地,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企业研发技术平台,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工艺设备,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模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生物质能源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

二、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是制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要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高度,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管理办法》上升到省级法律层面,以利于坚决杜绝秸秆焚烧问题,也为生物质能企业收购秸秆时防止农民乱涨价打好基础。二是制定河南省《生物质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客观实际,对河南省生物质资源开展调查摸底,确立全省生物质能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发展重点、配套政策及措施,为下一步科学发展提供依据。三是分别制定秸秆纤维乙醇、生物质沼气、沼气发电等政府支持政策。四是支持沼气发电进入国家大电网,落实好国家投资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创新补助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一是支持城市公交汽车使用沼气替代汽油。二是对于生物质能企业给予“零”税率政策,比如对于秸秆收集、地沟油收集等中介组织给予免税待遇。三是加大“省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数额,其增加幅度应不低于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四是建立政府引导和大型生物质能源企业参与的投入机制,积极吸引民间、社会等资本向生物质能产业投资,形成多渠道投融资发展格局。五是进一步提高生物质能发电的上网电价,其中包括养殖场沼气发电、秸秆沼气发电和秸秆直燃发电等。

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充分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一是积极承接国内外生物质能企业项目和技术转移,引进世界一流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生物质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二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交流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同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生物质能企业交流与合作,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渠道。三是引进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加强生物质能领域领军人才、核心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加速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生物质能发展人才队伍。

五、搭建国内外一流技术研发平台

一是搭建国内外一流企业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企业与国内外最高水平的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搭建一流水平的企业研发平台,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设立生物质能重大技术专项。支持生物质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优化生产工艺,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积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三是成立河南省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由包括纤维乙醇、大中型沼气、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等企业、相关大学、科研单位参加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河南省生物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生物质能关键核心技术进行长期、持续的研究,力争取得重大突破。

六、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战略

一是重点支持河南天冠集团公司做大做强,引领产业技术升级,着力提高燃料乙醇生产能力、综合利用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纤维乙醇产业化规模生产。二是积极争取把生物质能项目列入国家碳减排计划,特别是农村大型养殖场沼气发电、城市垃圾沼气发电等项目。三是结合新型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大中型沼气项目,打造“养殖—沼气—发电—沼气渣肥田—农作物—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沼气企业运行成本,也让农民用上便宜的沼气。四是支持生物质能企业开展横向联合、兼并与重组,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形成大中小生物质能企业和原料收购中介紧密结合、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篇8

[关键词]生物质能发电;总量目标制度;定价制度;费用分摊机制;财税政策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3―0029―05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我国政府近年来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复苏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这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体现大国责任的举措,也是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提升产业结构的一大契机。作为低碳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其发展对我国实现能源和经济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然而,目前在我国,作为生物质能发电产业主体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经营,这不仅不利于激发投资者投资生物质能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国家能源战略的实现和生物质能产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结合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现状,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生物质能发电发展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基本制度――总量目标制度

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或发展路线图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成功经验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思路是:国家制定一定阶段内生物质能发电的具体发展目标和计划,在发展目标框架之下,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并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各界投资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目标制度(RenewableEnergy Target Policy,简称RETP政策)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最基本的制度。它由两个要点组成:第一是总量目标,指一个国家以强制性手段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可再生能源发展总量做出一种强制性规定,是必须实现的一个国家目标。第二是目标的实现途径,即该制度必须有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或机制以保证所确立的目标得以实现。在这个体系中,总量目标和实现途径缺一不可。

总量目标的制定,对未来的市场容量和走向起到一个明确的指示作用,特别是通过立法明确表明了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投资者可以清晰地知道国家支持的重点所在,从而有利于引导投资方做出正确决策。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长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如英国和德国都承诺,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将分别达到10%和20%;西班牙表示,2010年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就可以达到29%以上。2009年4月,欧盟公布了《气候行动和可再生能源一揽子计划》,设定了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提高到20%,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的目标

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基本政策就是总量目标制。

二、定价制度

1.固定电价制度

固定电价制度,又称为强制购买(feed in law),是指政府制定生物质能发电的上网电价并强制要求电网公司必须全额收购生物质能电力。生物质能发电量的多少完全由市场调节,开发商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率的高低自主决定是否介入生物质能的开发。政府授权专门的机构作为监管部门,监管部门根据各种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实际发电成本及电力平均价格确定电价,并做定期调整。

目前,世界上建立固定价格体系的国家已经有29个,包括21个发达国家和8个发展中国家。欧洲是主力军,德国、丹麦等12个欧洲国家实施了固定电价政策,其中德国是实行固定电价制度的典型代表。德国1991年制定了可再生能源购电法,强制要求公用电力公司按零售电价的90%购买生物质能电力。

固定电价制度的优势在于,若发电价格设定合理,能够快速促进对于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投资,适合于产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同时有利于降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交易成本,提高政策实施的可行性。但是固定电价制度由于没有对生物质能发电量提出要求,使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其次固定电价制度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存在资源配置低效率的问题;再次固定电价制度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持续性,不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物质能电价,优化电源结构和优选电源项目。

2.招投标制度

招投标制度是指由政府对特定的一个或一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在考虑电价以及其他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发电项目开发者的制度。这种机制鼓励通过多家发电企业参与投标竞争,不仅可以选择最有能力的发电企业,而且还能促使电力价格、补贴成本大幅度下降,最大限度地节省生物质能发电投资。

招标电价体系的典型是1990―2000年间英国实施的非化石燃料公约(NFFO)制度,采取普遍采购原则,政府只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目标和采购的数量、范围,由投标者确定投资项目。英国非化石燃料公约招标采购制度实现了用较低的成本保证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成本大幅度下降。但是,竞争性也带来了一定的缺点,由于竞标得到的价格过低,造成合同的履行率很低,许多投资商不能按照合同建成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最低价格中标制度导致了部分不具备项目建设的开发商中标,项目融资困难,技术难以支撑。招标的另一个缺点是,招标增加了项目准备费用,使其占总投资的比例增大(相对于常规电力项目,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规模小,总投资小),加上几选一的招标制度,投资者的积极性在经过几轮招标之后被严重挫伤。

3.绿色电价制度

绿色电力价格体系的形成机制是,由政府提出生物质能发电的价格,由能源消费者按照规定价格自愿认购,认购后的证书一般不用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交易。这种价格机制,取决于消费者和企业对绿色能源的认同,只有在那些公众环保意识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才有效。国外经验表明,基于自愿认购方式的绿色电力市场大大推动了发达国家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到2002年4月为止,全世界开展绿色电力营销项目的国家有将近20个,如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瑞典、瑞士、英国、美

国,其中大力发展绿色电力市场的典型代表是荷兰。1995年,荷兰一家电力公司率先启动第一个绿色电价项目,之后其他电力公司纷纷效仿。目前,荷兰家庭用户绿色电力的参与率已达到9%。同时,美国通过绿色电力等认证来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的发展,获得认证的供电商可以在市场营销中使用绿色电力标志,以吸引特定的用户群选择绿色电力服务。

绿色电价制度的优点:容易理解,用户购买绿色电力是出于保护环境的考虑。用户对于当地发电企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信任度、产品的确切性,使得基于社区的市场开发更容易开展。绿色电价交易的局限性在于,电网因行政区域的自然分割,供电商只愿开发当地可再生能源并设计相应的绿色电价制度,致使开发者占据垄断地位而可能出现绿色电价不真实反映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发电企业没有动力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和服务质量。特别是这种方式是以自愿购买为基础,不具有法律约束,因此与公民的素质、社会文化等相关性很大,普遍推行的难度较大。

4.浮动价格体系

浮动价格体系是以常规电力的销售价格为参照系,制定一个合适的比例,之后生物质能发电价格随常规电力的市场变化而浮动;或是制定固定的奖励电价,加上随时变化的浮动竞争性市场电价,作为生物质能发电实际获得的电价。实施这种价格体系的典型代表是西班牙。西班牙1998年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并根据政策实施的效果,2004年又进行了调整,颁布了436号皇家令,在保证生物质能发电基本收益的前提下,鼓励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竞争。其中,规定可再生能源电价实行“双轨制”,即固定电价和竞争加补贴电价相结合的方式。发电企业可以在这两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作为确定电价的方式,但只能在上一年年底选择一次,并持续一年不变。根据2005年情况,政府规定2006年实行的平均参考销售电价水平为7.6588欧分/(kWh)。2005之后,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上涨,西班牙的电力销售价格(由配电企业根据电力市场供需情况通过竞争进行随时调整)及电力上网价格也在持续上涨,因此90%以上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选择了第二种方式,在参与电力市场价格竞争的同时也获得政府的奖励补贴电价,从而获得更高的利益。浮动电价体系制度极大地促进了西班牙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政策实施效果非常显著。

三、费用分摊机制

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正外部性特征明显。为了促进公平竞争、规范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成本分摊政策。总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公共财政支出补贴模式

这种模式是公共政策设计中最常用的模式,增加公共支出引导产业发展和消费者选择,在财政支出中设立专项资金用以弥补生物质能发电的高成本,等同于政府采购。这种模式的政策执行监管成本最低,财政部门只需按照相关立法部门规定的优惠电价额度向符合条件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发放电价补贴,不需要复杂的核算和监管程序。西班牙采用这种成本分摊模式,生物质能发电厂商:享受优惠电价,高出常规电价的部分由政府财政直接补贴。西班牙利用这种费用分摊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本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这种费用分摊机制的优点在于:稳定性较高,资金来源安全可靠,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对扩大投资有积极推动作用。但这种模式成功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政府有充足的预算资金来源,否则会增加财政负担,使政策难以为继。

2.电网分摊模式

这种分摊模式将发展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额外成本限制在电力部门内分摊,最终由所有的电力消费者共同承担。采用这种成本分摊模式的成功案例是德国,他们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法》(EEG,2000)规定,电网公司必须以优惠价格优先购买经营地域内的生物质能电力,并且有义务记录和保存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的相关数据。由于各电网公司经营地域内的生物质能资源禀赋不同,不同电网购买输送的生物质能电量不同,支付的总成本不同。电网公司和电力零售公司可以提高零售电价弥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高成本,所以发展生物质能的额外成本最终是由全体电力消费者共同承担的。德国的全网分摊模式与他们国家的电力产业格局相适应,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极大的促进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不仅提高了本国生物质能电力的开发利用量,并且在全球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竞争中居于领先的优势地位。

如果仅仅以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评估德国的成本分摊模式,毫无疑问这种机制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从公平性考虑,这种成本分摊模式则显现出不足。因为在这种制度安排下,生物质能电力的成本由所有电力消费者共同承担,等同于利用电力加价的方法筹集发展生物质能的成本,电价并没有正确反映不同电力生产技术的社会成本,比如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成本,没有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产生正确的激励信号,这种价格信号失灵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失衡,高污染和高排放技术发展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如果不对电网公司自身的投资行为加以限制,电网公司有极大的动力购买自己的利益相关者投资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获取优惠电价收益,挤压独立发电厂商,不利于产业的公平竞争和长期发展。

3.绿色税收专项资金模式

绿色税收体系提倡依靠功能完善的市场机制,即应用适当价格机制和环境费税等经济调控政策,达到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根本上促进资源节约,促进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绿色税收模式与传统的税收体系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绿色税收体系引导投资者选择先进技术,使每单位的产品或者劳动消耗更少的资源,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从能源密集型向高能源生产率、高附加值转换;第二,激励消费者减少物质消费,使消费更加依赖服务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丹麦政府将发展生物质能和绿色税收体系改革相结合,用以补贴生物质能电价的直接税收来源对民用和商用消耗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征收CO2和SO2排放税,成功地运用绿色税收筹集资金支持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推广利用。

绿色税收专项资金制度是一种全面的制度,在全社会建立起一种保护环境的理念,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筹集资金方式支持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了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减排。同时,绿色税收制度稳定性强,利用绿色税收的部分收入成立“公共专项资金”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为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提供稳定重要的资金来源,许多国家的实践经验已经证明这种优势是电网分摊模式所不具备的。最后,绿色税收制度更具有公平性,通过征收能源税、污染物排放税等环境税种,将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体现了“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扩大了成本分摊范围,体现了环境制度的公平性。

四、财税政策

1.财政补贴

(1)投资补贴。即对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投资者进行直接补贴。由于生物质能产业市场尚未成熟,企业投入较大,所以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为此,各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以推动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

投资补贴是欧盟国家促进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措施。从2004年至2006年,瑞典政府对使用生物质能采暖系统(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用户,每户提供1350欧元的补贴。发达国家的投资补贴额度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其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整体发展也比发展中国家更具优势。

补贴机制的优点是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缺点是这种补贴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无关,会抑制企业更新技术、降低成本的激励。

(2)产品补贴。即根据生物质能发电产品的产量进行补贴。这种补贴的优点显而易见,即有利于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美国、丹麦、印度目前正在实施的一种激励措施。

(3)用户补贴。即对消费者进行补贴,使得使用生物质能发电电力的消费者享受政府补贴。需要指出的是,对消费者的补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市场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调整。

(4)信贷扶持。低息或贴息贷款等金融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还本期利息的负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鼓励企业进行生物质能发电投资。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对于生物质能发电大都实行了信贷扶持政策。例如,西班牙的信贷机构制订了对个人和企业投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的贷款实行利息减免计划。目前,我国的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为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开辟了绿色通道。国能单县秸秆生物质能发电项目是国家开发银行在2005年融资2.1亿元支持的我国第一个秸秆发电项目,该项目迄今已经成功运营四年多,成为生物质能发电企业的成功代表之一。

2.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有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对生物质能发电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关税、减免固定资产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税)等;另一类是对非可再生能源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如对化石燃料征收CO2和SO2排放税等。

(1)生物质能发电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是各国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重要鼓励政策。2002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能源减税计划,生物柴油享受与乙醇燃料同样的减税政策。德国对生物质能实行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如对乙醇、植物油燃料免税,对生物柴油每升仅征收9欧分的税费(而汽油则每升征收45欧分)。

(2)对非可再生能源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强制性税收政策,尤其是高标准、高强度的收费政策,不仅能起到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还能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如瑞典和英国对非可再生能源电力均征收电力税,都取得了不错的政策效果。

五、政策借鉴

我国目前实行的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制度是以燃煤机组发电价格为标杆价格再加上一个固定的电价补贴。该定价制度灵活性差,无法准确反映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和时间的变化,并且固定的电价补贴额太低,无法弥补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发电成本。其次,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大增加了生物质能发电成本,使得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的状况,不利于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再次,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费用分摊机制是全网分摊,也就是说电价补贴最终由消费者共同承担。此外,缺乏专门的专业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是制约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借鉴国外生物质能发电政策的经验,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特建议如下:

1.尽快公布国家生物质能发电的具体发展目标及相关保障措施。生物质能发电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需要国家制度和政策的大力支持。这里要特别注意,要结合实际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在鼓励投资者投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的同时,谨防生物质能发电产业过热。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太阳能产业已经严重过剩,这不仅浪费了其他资源,而且不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同时,我国现在的风电发电项目也出现了盲目上马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国家出台的鼓励风电发电的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者,引起了风电开发的热潮。因此,国家在制定生物质能发电目标和推出相关鼓励政策时,要注意对投资者进行正确引导,防止过热。

2.尽快完善我国生物质能发电定价和费用分摊机制。针对目前我国实行的生物质能发电定价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借鉴西班牙的浮动价格体系,这种做法不仅充分利用了市场竞争机制,激励发电企业改进发电技术,降低发电成本,同时也获得政府的奖励补贴电价,鼓励投资者投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对于我国的生物质能发电的费用分摊机制,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专项资金模式,通过向使用化石燃料等产生大气污染物的企业征收绿色税收,来补贴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这种费用分摊机制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绿色能源的利用,还明确了权利责任,消除了让全体电力消费者承担费用的不合理性。

3.建立生物质能发展专项资金或基金,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研发、推广示范、宣传培训等等。目前,世界上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都有国家生物质能研发中心和国家实验室。我国应该尽快成立国家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中心,对国家所关注的生物质能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技术问题进行研究。

4.制定促进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我国政府应当对生物质能产业推行积极鼓励的财政政策,实行合理的投资补贴和产品补贴;对于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可以进行适当的税费减免,而对于那些排放废气多的发电企业提高征税额。同时,我国政府应该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实行信贷支持,鼓励银行对生物质能发电企业进行相应的贷款优惠。

参考文献:

[1] Renewable energy, market & policy trends in IEAcountries [R]. Paris : IEA,2005.

[2]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Renewables Information2008 Edition[M]. Paris :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08 : 1 -395.

[3] Britiah Petroleum. BP Statistical Bedew of World Energy2008-Renewables[R]. London:British Petroleum, 2008.

[4] 辛欣,英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导向及其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13―17,

[5] 邬雁忠,丹麦可再生能源应用综述[J],华东电力,2008。36(8):96―97,

[6] 时碌丽,竞争性电力市场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国际发展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电力,2007,40(6):61-65,

[7] 徐波,张丹玲,德国、美国、日本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及作用机制[J],能源政策研究,2007,(5):44―50,

[8] 李俊峰,时碌丽,国内外可再生能源政策综述与进一步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建议[J],可再生能源,2006,(1):1-6,

篇9

张天华(1987-),男,汉族,河南人。经济学硕士,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实务。

摘 要:国家能源局于2012年底颁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国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将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为了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也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大推动了其产业化进程。本文从政策本身出发,分析了政策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促进其政策效应实现优化的措施。

关键词:生物质能;产业政策;政策效应

一、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现状

生物质能是一种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形式。按照能源当量来计算,生物质能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可再生资源,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替代煤炭的能源,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最有效资源。同时,由于其本身是碳循环的其中一个环节,使用生物质能作为燃料不会破坏大气中碳含量的平衡,因此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这种排放属于生态零排放,其利用可有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可利用总量约为4.6亿吨标准煤/年,而实际上我们每年利用量仅为可利用总量的5%,尚有高达4.38亿吨标准煤等待被作为能源来开发和利用。

表1 2013年中国生物质能的利用潜力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目前,世界上技术较为成熟、实现规模化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沼气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等。我国的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迅速,近几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技术装备企业和开发利用企业,部分领域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从生物质发电来看,我国生物质发电已经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截至2012年底,全国新增生物质发电核准容量为1156MW,累计核准容量达到8781MW,其中并网容量为5819MW,在建容量2962MW,并网容量占核准容量的66%。

二、我国现行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

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生物质产业仍然刚刚蹒跚起步,而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鼓励。鉴于生物质能在能源供应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关注国家能源安全及防治雾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更是亟须政府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因此,我国政府已经连续在四个五年计划中将生物质能作为一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来进行研究,尤其是从“十一五”开始,国家把生物质能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进行扶持,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表2 近年来我国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宏观政策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不仅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生物质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还通过各种财政补贴手段以及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质能产业正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现行的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再加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颇,这就造成了现行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的一些效果。现行政策措施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资源调查,规划布局不尽合理,这就导致制定的政策区域适应性较差;二是有些政策缺乏具体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导致激励政策未能及时体现出实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三是很多部门均有对生物质能利用产业管理的职权,政出多门,难以实现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从而影响了管理的整体效率;四是财税支持政策不到位,例如对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导致产业整体技术研发水平不足,研发方向和产业需求脱节;对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政策欠缺,导致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影响产业的持续发展能力等。

三、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政策优化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未来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潜力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以保证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在2015年顺利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一)全面构建政府支持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体系

在政策制定政策过程中,要首先组织人员开展系统的生物资源状况调查,对我国生物质资源的分布规律、资源特点、可开发利用条件、可利用效率、资源供应能力等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论证,进而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制定上要体现差异化,以保证各地能够因地制宜的去实施,以保证政策效应最大化。

(二)加快政策实施细则的制定进程

支持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应当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强调相关政策体系完整性同时必须将各项政策细化,及时将实施细则付诸实施,以保证政策及时得到贯彻执行。同时,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应当注意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尽力调动地方政府推动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鉴于目前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管理多门,效率偏低的问题,我国应在国家能源局下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统筹生物质能产业的管理,统一负责和协调有关资源普查、规划,统一负责重大生物质能科技研究、技术示范及推广,统一负责扶持产业发展、项目审批、价格制定等事项,以防止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管理、战略、规划、和政策被割裂,发展目标、配套措施与其实际操作实施之间发生脱节的问题出现,从而提高政策效率。

(四)进一步完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

在产业发展初期,财税政策是推动产业化进程加快的最有力武器。因此,财税政策力度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动力的大小。政府一方面应贯彻好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等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推动产业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应在继续实施现有的减免税政策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税收优惠政策,并对税收政策运作方式进行改进。例如对生物质发电企业实行与小水电一样的增值税税率,还可对相关企业实行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加速折旧等政策,以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生物质能的开发与利用;另外,加快研究开征环境税,为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 吕承友.中国以欧盟为师借鉴生物质能开发经验[J].中国经贸,2010,26(11):79-80.

[2] 李景明.浅析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框架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1):12-13.

[3] 李景明.浅析我国生物质能政策框架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11):12-13.

篇10

【关键词】生物质发电 问题 对策

目前,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已经引起了世界能源领域的广泛关注。从当前的发展中可以看到,我国生物质发电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生物质发电行业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相关的问题才能够让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壮大。

1 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问题

任何经济实体的运营都需要成本,利润的高低取决于成本的多少,当成本越低的时候,利润则会偏高,纵观生物质发电行业的成本,从多个方面考虑,生物质能的高成本制约着当前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生物质能发电的原料成本高,相对于自然界的风能、光能这些取之不竭用之不竭的能源而言,生物质能比较分散而且稀少。虽然生物质资源库大,但是获取生物质和其转化成能源的过程需要投入成本,就秸秆而言,它分布在千家万户的农户手中,获取它不仅要材料费,还要人工、物力、燃油、加工费用等等,而且这些费用都没有一个系统的管理机构,因此更加加重了这些费用上的损耗,另外秸秆属于季节性原料,在其大量上市的时候需要大量收购储藏,以备平时缺料只需,这就要增加一部分储运费用;(2)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发电设备造价投资相对于火力发电而言更加的大;(3)目前的政策来看,生物质发电上网的输变电线路是由发电公司自己投资建设的,并且平时的检修维护费用也是由发电公司自己出资,对于这一笔费用的支出,也成为了生物质发电行业得一笔经济负担。

1.2 技术方面欠缺

(1)科研技术欠缺,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地综合性新领域,在其技术水平和技术支持方面很多设施设备都是要依靠国外进口,进口设备的购买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都要高于国内自行研发的发电设备。国内也还没有形成统一配套的设备链,因此使用国产设施设备的比较少;(2)专业人才不够,目前,生物质发电行业还处于初步阶段,国内既无现成的运营企业可供借鉴,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少,综上所述,在技术和人才方面,生物质发电行业都比较欠缺。

1.3 国家政策力度不够

现有法律和政策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法律保障,但政策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1)上网电价偏低,随着国内电力行业的效益整体下滑,煤炭、油的成本均有所增加,煤电也随之涨价,而生物质发电的电价并没有上涨。生物质发电项目实际得到的电价与日益高涨的成本之间的差距日益增大,因此利润空间越来越小。(2)财税和补贴政策与实际发展不相适:生物生物质发电没有得到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许多优惠政策都将风电、太阳能及海洋能发电作为重点补贴对象,但是生物质发电行业却没有列入补贴范畴,原材料成本在涨,而补贴政策却没有跟上发展步伐。

2 生物质发电行业对策

针对当前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在这些存在的问题中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

(1)从降低成本方面来看,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但分散,收集、运输和储存困难;从长远方面来看,要通过收集各地区域生物质原材料的分布情况,规划好运输路线,规划好电站的选址和规模,将分散的原材料能够最优化的集中起来,要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上下游产业链行业,形成一条龙式的燃料收集、加工、运输、储存到发电的行业模式,制定合理优化的单机容量,收集在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林区和灌木集中分布区、木材加工厂,将秸秆、灌木、废木料等都收集起来投入发电行业。(2)针对技术和人才方面,整体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完善技术和产业服务体系,大力鼓励在技术方面的创新研发工作,设置相应的技术鼓励基金,培养专业性人才,提高生物质发电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生物质能发电的技术水平。在未来的规划中,要将生物质发电的技术研究、开发纳入到国家高科技发展之列和重点项目之一。(3)电价方面需要调整提高,国家政策方面可以将不同的能源进行分类管理,然后根据不同的能源种类制定相应的政策,当前的政策难以支撑生物质发电厂的正常运行,就未来长远的发展来看,应当提高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认识,鼓励发展生物质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适当调整电价,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建立针对发电企业、农民和相关组织之间的纠纷解决机制。(4)针对国家财政政策,要进完善相关财税政策,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发展。作为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的生物质发电,应根据《可再生能源法》、《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尽快落实农林生物质发电增值税即征即退和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在生物质发电行业的起步阶段,国家政策采取大力扶持的政策,加强财政补贴,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生物质发电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3 Y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未来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各种绿色新型能源也逐渐在电力行业中发展起来,风电、核电、光伏电能等都在能源行列中渐渐占据一席之地。作为新兴发展的生物质发电行业,在现阶段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生物质发电行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能源的一个方向之一,它的能源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生物质能发电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当从这些积极的方面出发,从国家政策扶持、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出发,支持和扶持生物质发电项目,从各个方面出发,才能够将一个新兴的产业从萌芽中慢慢壮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艳芳,岳小花.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