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本范文

时间:2023-03-30 23:0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英语课本,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英语课本

篇1

关键词:中国文化高中英语教学输入

一、引言

近年来,文化输入在语言(本文主要指英语,所以以下文章内容中都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学应该结合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为当今广大中国英语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研究英语教学中文化的输入的文献与日增加,国内最新教学大纲也强调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但是文化教学研究和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过多地放在了目的语国家文化上,学生读西方的文本,接触西方意识,只学会如何表达西方的文化内涵,而对自身文化不甚了解,更不用说用英语表达了。本国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且相关文献大部分是关于中国文化输入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关于中国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输入的文章屈指可数。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研究与教授的不平衡导致了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知识的认识,在真正的交流中总是遇到挫折。

二、文化与交际

美国社会学家Dav id Popenoe从抽象的定义角度对文化作了如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就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它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在物质形态上的具体化,人们通过观查和接受其他成员的教育而学到其所在社会的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民族历史、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知识。学习中国文化,我们主要学习其哲学思想,地理山川,节日、礼仪习俗,文化典籍,饮食,建筑,绘画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并了解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礼仪之邦的深刻含义;了解中国文化遗产,追溯中国人审美观的起源。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种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运用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语言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注意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引入。也就是说我们学习英语这一语言,仅仅掌握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点不懂,是不可能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同样,对本国文化了解不多,不能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也不能很好地达到交流目的。所以,在教给学生语音、语法、词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和本国的文化,在我们遵守各自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准确使用英语,培养交接能力,达到交流目的。

三、文化输入的方法探究

1.中西文化对比法

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才可能发现学生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产生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2.翻译法

翻译法可以用一种文化的语言来传递另一种文化的语言。用英语来表达反映中国文化的汉语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既测试他们的翻译水平。

3.词汇记忆法

在高考作文里,经常会碰到一些关于中国文化的词语,比如介绍景点建筑的,介绍饮食习惯的,娱乐的等等。所以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记一些中国特色的英语单词。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尤其是对高中教学来说,毕竟目前高中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还是考试,考大学。但是补充文化知识会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比如周末、春游、秋游组织学生参观文物景点时看看对应的英语表达;鼓励学生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还可主动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接触交谈,试着向他们简单地介绍中国某方面的文化。

5.教材改革

尽管我国学生对中国社会环境和文化发展并不陌生,但往往也是零碎的、孤立的。比如学生从语文课本里了解很多中国文化的内容,但是他们只了解广博的中国文化某一方面,也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语表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美材料和中国传统文化及现实生活的材料不平衡,要从根源上解决此问题应该从教材改革着手。当然,教材改革事关重大,需要长时间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多方论证。

篇2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兴趣和需要 课程实施启示

一、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教学大纲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这就要求学校在执行课程计划的时,注意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的各种资源,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当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我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显得很必要。

二、我校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在实施中地探讨

2.1我校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原则

当代教育注重教育的统一性与人才培养多样性的结合,国家统编教材更多地关注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要求教育的统一性。因而,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方面,就给我校校本教材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使学校在这一领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校高中英语校本教材开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需求,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校本教材与国家统编教材相互补充就能较好地满足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这一要求,使学校教育服务社会。

从2009年起我校积极推动特色教学,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教师的特点出发,帮助学生发展兴趣,形成特长, 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编写校本课程,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选择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的知识。选择学生能接受能理解的知识,并将人文主义思想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各环节之中。基于这个原则,在人教版的基础上,我们选编了一套英语校本教材。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三大方面,由王荣春、何秀娟、郭建主编的《高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周勤红、蒋红梅、马馨馨主编的《写作教程概况》,靳爱新主编的《高中英语综合技能的培养》内容范围为:A.关于英语国家风情习俗;B.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的差异;C.关于中西方国家节日的差异;D.关于英语国家的音乐文化;E.关于世界主要问题;F.关于英语国家的科技发展; G.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H.关于中英的差异。总体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水平。

2.2我校英语课程校本的教学形式

2.2.1讲座和讨论

主要介绍英语学习策略;制定学习计划;如何获得学习资源;采取先让学生讨论再讲解。在讨论中或讨论后及时做总结

2.2.2开设英语口语班、英语听力班,

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接受多元文化教育,我校利用外教,着重培养他们的口语和 听力。

2.2.3观察和访谈法

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时刻对学生做观察,了解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中、回答问题时的表现等等,并且做必要的记录。

2.2.4问卷及测试

对参加英语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前培训后对研究对象都进行综合语言能力测试。进行对比分析。

2.3校本英语课程的开发的实用性

我们以人教社2008年新版高中英语教材范本,依照教材的内容,力图在教材外给学生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校情英语课程。在编写中,我们考虑到学生英语能力的分层实际,以三个层次开展校本英语教学编写,尽量在内容的选择,编写体例的设计符合我校高中学生实际特点,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情景。 英语校本课程确定后,学校对授课时间、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都作了精心安排。国家课程英语每周安排4课时,校本课程每周1课时。校本课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记入学生学分认定中。

三、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启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充分认识到我校的优势和风格,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特色。实施后有如下启示:

3.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我们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精神与技能,需要教师具有课程开发的能力。过去我们所使用的都是别人编好的参考书,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教师的惰性,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科研能力的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使教师全面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和横向结构,为教师提供了发挥自己教育智慧的广阔空间。

3.2更全面地利用和充实了学校的课程资源

课程的设置基于社区和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我校开办特色化教育,与李阳《疯狂英语》有着经常性的往来合作,因此在师资和对外信息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学校许多教室都有多媒体随时可以利用。所以学校英语教学资源很理想,因此,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的合理充分的利用是课程的开发的途径。校本教研将学校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学校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3.3给学校创造了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

为了有效地配合了英语课堂教学,突破了“学校-教室-课本”三位一体的封闭状态,我们创设一个个英语文化场景,协调好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中。

3.4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加大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校本课程实施以后,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渴望学好英语,这就给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在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一旦有了学英语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潜能也充分发掘。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3.5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英语校园网使信息技术和其它文化课得到了有效的整合。经过学习校本课程,学生对中西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大了知识视野,加大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这对语文,政治等学科是有帮助的。

四、提升英语校本课程的质量的思考

4.1教材的编排有待完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异域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社交礼仪和风土人情,他们渴望诸如异域政治、历史、经济、教育、时事等更高层次的文化学习和吸收。因此,在编排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多开些介绍英语国家知识,和时事阅读的课程。

4.2协调国家英语课程与英语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应属于第一课堂,英语校本课程为第二课堂,二者相互弥补,又有主次之分,不能投入同等精力。国家课程教学活动,占据了教师的大部分时间,使教师没有额外的时间从事课程开发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会带给他们压力,造成过度疲劳,因此视其为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他们对课程开发的兴趣和教学质量。

4.3合理兼顾学生兴趣和学科能力培养

我们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往往会过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忽视教学目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选择英文原版影片欣赏、英语视听的学生较多,大部分人选择的原因是这些课要求不高,情节有趣,比较轻松,很容易拿到分数。而一些要求相对过高的科目,如英文写作、英语听力则不尽人意。

我们深切感受到,在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课程综合化的关键是教师的综合水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紧密地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爱好以及学科教学,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有价值,否则将使校本课程走入一个误区。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生本课程资源

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要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来,以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等的全面发展,这正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就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而言,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参与其中,不是单纯地学单词、记语法,而是真正地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灌输式教学,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开发生本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主体参与、快乐学习,实现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构建高效课堂。

一、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着教学的一切,可以掌握着教学的生死大权,学生在教学中处于完全地消极状态,只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被动参与,而没有赢得学生主观认可、没有情感参与的学习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游离于教学之外,成为教师一个人主宰的教堂。这与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背道而驰。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就必须要改变以往对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俯下身来,尊重学生,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指导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型教学模式,体现师生的平等,教学的民主。只有处于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心理上的安全,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动机,让学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以主体身份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样才能向高效课堂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开发生本课程资源,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材教的转变

教学说到底就是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活动。而以往教学中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学时机械照搬,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上写什么就讲什么。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为教材所束缚,教师只是教材知识的机械搬运者,而学生则是教材知识的机械记忆者。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具有广阔的学习与运用空间,并不是有限的教材就可以体现的,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需求。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要从教材的封闭空间中摆脱出来,开发生本教学资源,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带入更宽广的空间,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1.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学生展开的,学生理所当然也要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因此,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以学生的现有英语知识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接受水平,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来展开有效地语言学习。否则教师主观间断下的课堂教学活动脱离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即使学习热情高涨,但却无法展开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为此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与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喜爱,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对教材的开发与利用。2.引入多种资源,实现与教材的有机整合。一是引入生活活水。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言的学习更要在宽广的生活之中展开,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展开语言的交流与交际,这样学生才能领悟语言的真谛,实现生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如Unit2WhatdoIlikebestaboutschool?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安排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真实性与趣味性,这样学生更能主动参与其中,展开积极的英语思维与情景对话,进而能够真正地理解与掌握相关词汇、语法与句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描述自己的学校生活。二是运用影像资源。现代社会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多样化,那么我们的教学也不能只是局限于文字素材,而是跟紧时代步伐,引入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实现多种资源的优化与重组,这样更能体现语言学科的生动性,构建活力课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独立思考。如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播放一些经典影视剧片断或是各类电视广播节目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地英语,增强学生的语感,纠正学生的发音,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了解中西文化背景,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深入语言的本质,更加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立足课堂延伸课外,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

课堂时间有限,并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设计更多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这样才能不断引导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1.情景剧表演。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与交际,因此学生不能只是记词汇、背语法,成为语言知识的接收者,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场景中交流,能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与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或模拟或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有更多语言操练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用知识来进行交流与交际。表演的主题可以是是教材短文,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来选取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如Supermarketshopping,FirstAid,BirthdayParty,等等,让学生结合生活运用知识来自主创编剧本进行表演。这更能给予学生巨大的创作空间与表演空间,将语言的运用与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2.组织各种比赛。学生好胜心强,为此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竞技类活动,如歌咏比赛、书法大赛、朗读大赛,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学生为了取得胜利,自然会在平时加强各方面的训练,以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这样更能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学习,看到自己的成功与进步,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总之,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想,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堂,这样才能摆脱以往低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景霞.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生本教学实践探析.中学课程资源,2014,(12):24-25.

[2]傅艳文.初中英语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探索.中国校外教育,2010,(5):94-95.

篇4

关键词:微课;校本微课;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08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程”又称“微课”,英文有“Micro-lecture”“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等。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创了“一分钟的微视频”课程,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主要呈现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和生成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微课”具有四个主要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境真实;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半结构化,易于扩充。

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过程,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精准地找到学生认知的切入点,录制好教学视频,围绕一个信息源或者一个教学重难点展开。视频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指向明确,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有针对性,集中说明主题,为师生营造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近年来,微课日益成为教学中的新方法、新手段。

二、校本微课设计的依据和内容

笔者认为,校本微课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技术环境和课程改革下,依据教学规律和课程标准,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和校本教学资料,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主动适应课堂教学而制作的时长10分钟以内的视频片段。校本微课件以本校学生为依据,充分了解年级学生的共性,分析同一年级中各班级不同层面学生的生活、学习、身心特点及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入手,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对应练习的巩固等环节使学生确认、掌握和运用知识。

教师在选择校本微课件内容时,通过学习检测和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能力、需求和动机等为依据,选择满足学生有指向性的、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教学形式及表达方式,从而制作出适合本校班级的微课。校本微课件内容的素材有以下方面:收集教材及相关读物或网络中有价值的资料,编辑出符合本班学生所需求的文字资料;拍照保存相关图表资料或直接下载有价值的图片,并分类整理的图表资料;剪辑、收集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广播等相关音像资料;师生生成资料:学生的问题和作业情况是校本微课的重要资源,运用学生的错题本、摘录本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激发学生热情,拓展学生视野。真正贯彻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路线。同事间交流讨论,体会心得,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是充实和丰富自身教学资源库的有效手段,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在设计校本微课件内容时,教师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运用分层教学理念选用合适的微课内容,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语境和学习环境。

在制作校本微课件时注意字体搭配,字号搭配,颜色搭配,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简洁清新。对知识点的引题、讲解和结题都要简明扼要。

三、校本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

校本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

1. 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先让学生看有关整合动画、声音和文字等资源的视频。这样,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心中有数,话题大意、重难点一目了然。在教师讲课时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可仔细听讲,做到事半功倍。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微课案例,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微课教学视频,巩固所学,加深理解,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课余时间,提高自主复习和学习能力。

2. 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学习。学生通过视频课程,在短时间内了解或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点的脉络和科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较短和碎片化时间里获取知识,围绕一个知识点制作的模块小视频。它关注本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体验,引领和激发学生学会学习和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每节课重难点不同,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及时掌握这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精准设计校本微课的内容及讲解,做到小而精,语言准确、重点突出,难点细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 有利于学生灵活性学习。校本微课不仅充分展现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还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由于微课堂在教W内容上选择范围较广,教师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对多个知识点进行比较选取,避免教学内容的单一和枯燥。掌握知识的目标和目标达成之间的信息沟自己来灵活安排所学内容。这有利于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能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课程、教师之间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科学地规划、充分地利用、合理地安排点滴时间,实现碎片学习的连贯、高效和统一。

篇5

关键词:英国 心理学 高等教育

英国的本科生教育一直以来被世界公认为最优秀的教育系统之一。总体上,其在教学管理上具有方法科学、态度严谨、高效率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等特点。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教育和科研水平上,英国的大学也在世界上享有声誉。因此,通过分析英国大学的心理学高等教育模式,并与国内心理学专业教育进行比较,对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体系,提高中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借鉴意义。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是一所建于1876年,并于1909年得到皇家特许授权,与牛津、剑桥等大学一起,享有崇高的教学和研究声望的综合性大学。2008年,英国《泰晤士报》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排名中,该校心理学专业位列第四。通过在该校心理系为期一年的访问工作,作者对该系心理学专业本科教育教育模式和特点有了较为深刻的感受。

本文通过对英国心理学专业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特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对我国心理学专业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参考。

一、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制、课程设置

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只有3年,除最后3个月时间是毕业设计外,其余时间均安排专业课授课。虽然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制较短,但由于其课程时间设置上集中且课程量大。比如,除中午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外,其余时间均有可能安排专业课,加上严格的课程管理制度,使得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教育质量得到了可靠的保证。

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上,心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偏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课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以及掌握心理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具体来说,与国内大多数高校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1.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一年级期间的主要课程包括有两大类,一类是专业基础课,另一类是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作为整个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专业通识课作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均需掌握的专业知识体系。而国内课程设置上一般把专业通识课放在较高年级课程中。

2.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尤其重视目前的心理学主流学派――认知心理学知识体系的介绍。除了在本科一年级有一门“认知心理学”课程外,在本科生二年级和三年级中还分别有专门针对“记忆”、“知觉”、“语言”等目前认知心理学领域较为热门研究方向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系统地掌握这些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

3.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心理学实验课程是整个本科生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国内也有的“统计方法”、“实验心理学”等课程外,还专门开辟了“认知模型”、“高级统计方法”等课程,向学生讲授较为前沿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4.由于英国不同的心理系各有其特色研究方向,因此,对高年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还设置了与本系特色研究方向较为相关的课程。比如,在布里斯托大学心理系就为三年级学生开设了“发展障碍”、“营养和行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有助于许多本科生毕业后在本校或其它学校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研究。

5.除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还有很大的自可以选修其感兴趣的课程。而这些选修课并不局限于心理学学科内,包括医学、社会学甚至计算机、电子工程等专业性很强的课程都可以选修,为了保证选修课的学习质量,学校一方面对于每门选修课都明确提出了预先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课程,同时还会有专门的选课导师对本科生的选课进行指导。

二、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学风格、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英国高校高度重视对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每个学年开始,每名学生都会有一本学习手册,该手册中对本学年开设的所有课程学习目的以及课程内容时间进度进行介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把握课程学习进度并及时检验各阶段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

具体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所有心理学专业的授课模式主要分为“讲课式”和“研讨式”。讲课式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专业通识课,由教师对各章节知识进行系统讲述,一般讲课式模式都采用大班集中上课的形式。比如,社会心理学。与讲课式模式不同,研讨式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由教师首先进行背景介绍,然后抛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案例或者事先要求学生准备的内容由学生分组或者依次进行讨论并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由于研讨式授课模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对讲授课程进行充分预习,看大量的研究文献做充足准备,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除教材内容外,每门课教师会为学生列出学习本门课程需要阅读和参考的书籍。在每次上课之前,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或文本的形式获得教师上课的幻灯教案,以便学生在课前对本次课堂的内容进行预习准备。教师的讲课内容并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已有的经典知识,更多的时候只是对知识点中的要点或者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而把大多数书本上的内容安排给学生课后自己学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上课时的效率。除了参考书籍外,在课堂上或课后,教师还为学生选择了大量最新、有代表性的前沿研究成果文献让学生阅读或进行讲解,尤其是对一些目前存在的学术争议通过和学生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

在教学风格上,由于采用研讨式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发言踊跃,学生对讨论的话题轮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这种授课风格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非常有利,学生并不是很被动得接受到知识,而是在一种互动中对课程的内容有了更为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当然,这种教学风格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该具备该专业领域较广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接触最新研究前沿,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这种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

三、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考核方法和体系

相对于国内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采用考试成绩的方式。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对学生的考核更多地表现出注重能力,体系多样化的特点。在考核方法上很少有课程是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多数采用如研究设计、课程论文的形式作为学生最后成绩的主要依据。

对于每次学生的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教师都会认真地进行批改,除了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打分之外,教师还会对论文中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点评。由于在研究设计和课程论文的评分过程中,教师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性,很多考试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正确答案。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过程中并不能简单照搬书本中的知识抄袭拼凑,而是需要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认真地整理和分析,然后结合对当前问题的分析产生既有逻辑依据又带有明显学生个人创新性的观点和想法。同样,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谨、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均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加强。

此外,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从考核体系中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在科研方面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的研究设计或课程论文中,不但有要求每名学生必须独自完成的作业,还有一类是由一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组作业。由于小组作业的成绩也将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计入总分。因此,每名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进程中按照分工承担自己相应的工作,最终在与小组其他同学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

四、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硬件资源上,学校图书馆和各系大楼内,都有供学生免费使用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均能通过网络随时查询学校各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还能免费下载大约12000多个论文数据库,其中仅心理学领域期刊就有近200种。通过查阅这些心理学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献,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于开拓研究视野,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都大有裨益。

在软件资源上,由于教师的指导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信息来源,该系在学年一开始发给学生的学习手册中均详细注明了每门课程专业教师和助教的联系方式以及这些教师每周固定的答疑时间,学生有关于专业方面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向教师咨询。除此以外,手册中还对系里每名教师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感兴趣研究方向的教师联系,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通过这些措施,专业教师对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帮助作用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另外,该系每年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学术交流活动机会。学生既可以参加系里邀请的各领域专家讲座、报告会,学校或一些研究基金会还会资助学生出外参加各种学术论文报告会。通过这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开展科研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很多心理学专业本科生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研究论文。

在其它方面,学校为全校学生开设有各种免费的培训班,这些培训班中,既有针对非英语母语学生的语言提高班、也有针对所有学生的科技论文撰写培训班等。另外,学校计算机信息中心还制作了大量针对本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计算机软件使用教程提供给学生,比如,office办公软件以及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等。这些学习资源都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提供了可靠保障。

五、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上述对英国高校心理学教育模式的分析,对我们每名国内从事心理学专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由于英国和我国具有不同的国情,如何更好地借鉴英国心理学专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在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英国的心理学专业教育模式对每名心理学专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一方面需要具有非常扎实全面的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教师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知识,应该是对于整个心理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把握。同时,教师还必须紧跟当前最新研究前沿,掌握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能对本领域学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今后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很好的把握。最后,教师在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上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亲和力。因为只有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才能使教师真正把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并投入足够的精力和热情。从以上方面来看,通过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帮助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关键。

2.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

外因必须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作为培养高素质心理学人才的关键,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相比于国外心理学专业学生,国内学生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为何有很多国内学生到英国读书,感觉难以适应的原因。虽然从表面上看英国心理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少、课堂时间短,但由于更多的要求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因此很多学生均感觉到学习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的学习要求。

要缩小国内学生与英国学生在以上方面的差距,培养学生养成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单向传授式教育模式以及单一的成绩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上抱以投机取巧、片面追求高分的不良心态。因此,如何使学生建立认真努力、勇于进取的学习理念,从而使学生在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是需要全体教师包括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管理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3.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方面

不可否认,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加大,国内心理学专业学生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相比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相对于英国心理学专业学生,国内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最新进展的机会和可利用资源还相对较少,其中既包括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资源,也包括可利用的教师智力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以及学术兴趣。因此,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改善学生的学习资源条件,最大程度上为保证培养具备高素质心理学专业人才而服务。在这些方面,英国高校心理学专业教育体系已经有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值得管理者去进一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晓燕,张向前.英国高等教育发展及其启示[J].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90-94.

[2]田洪芳.英国高等教育制度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08,(34):72-74.

[3]汪怿.英国高教改革的最新动向[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6):43-46.

[4]陈韩晓.英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J].高教探索,2004,(2):83-85.

篇6

2003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鼓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校本课程。同时提出,除教材外,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需达到36万字,这使得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势在必行。

我校一直致力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我们遵循设立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分析课程设置的需求并制定教学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计划,实施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五个步骤,开发了三个层面的校本阅读课程:Integrating SBCD into English Reading;Autonomous Development; English Reading Activities。

一、设置济南外国语学校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七名教师主要负责,200名学生参与其中,并聘请课程专家进行指导。其中,两名教师负责访谈,课程开设需求分析以及数据分析。三名教师负责建立阅读资料库并对阅读材料进行分类。其余人员负责课程大纲以及评价体系的设计。每周一,委员会成员会举行例会,讨论课程开发的进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听取课程专家的建议。

二、英语阅读校本课程设置需求分析

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设置需求分析基于以下两个方面:① 学生对开设该课程的态度以及参与该课程的动机 ② 教师对开设该课程的态度。

教师层面,我们以采访的形式进行,10名教师以及2名学校领导参与了采访。 采访结果显示,半数的被采访教师认为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改编混乱无序。超过90%的被采访教师认为应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阅读材料满足学生的需求,并在日常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开展多样的阅读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学生层面,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200名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学生对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缺乏信心,86%的参与者认为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比较欠缺;2、 85%的学生没有规律性阅读的习惯,阅读的随意性强,且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依赖教师,缺乏自主阅读能力; 3)学生普遍对当前使用教材评价不高,认为当前使用材料陈旧,不适合学生的需求,缺乏真实性。

三、济南外国语学校英语阅读校本课程设置目标。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以及英语新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各年级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目标如下:

高一:能够从一般文学作品中获得主旨思想及主要信息。能够根据上下文及句子结构猜测词义。能够根据上下文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累积阅读量达到 200,000 字。

高二:能够抓住主要信息,记录主要观点。能够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写作意图。能够缩写,或改写简单材料。累积阅读量达到300,000 字。

高三:能够理解各种文体材料的主旨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够识别文章的写作文体。能够欣赏一般文学著作。累积阅读量达到360,000 字。

四、济南外国语学校英语阅读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教学大纲制定:

目标年级:高一

内容:(1)材料评价以及教材改编。

(2)开发真实阅读材料扩大学生词汇量,强化语言交际功能。

(3)探索设计多样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角色扮演等。

教学时长:每学期20课时,高一阶段两个学期共40课时。

2、教师培训:

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法。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的优缺点。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阅读模式调查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3、阅读材料资源库:

各种有效并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如New Concept English, America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英语报纸及杂志,如China Daily ,21st Century ,Crazy English Reader 文学著作当前时政新闻英语阅读网站链接

五、济南外国语学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

第一阶段:Integrating SBCD into English Reading。 教师对统编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改编,重新设计阅读材料。具体做法如下:1、收集每一单元的相关背景材料并进行分析挑选。例如,在教授The Necklace 这一课时,提供另外三篇文章提供给学生阅读Guy de Maupassant,French Society in the 19th Century ,Original Edition of The Necklace; 2、设计阅读理解任务。根据材料内容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任务。3、设计阅读后活动。以The Necklace 为例, 阅读后活动可以设计为:浏览Maupassant网站 (http:///wiki/Guy_de_Maupassant)并设计一个包含作者的短篇小说,读者评价等的网页链接。

第二阶段:Autonomous development。

首先,将一系列的精品系列丛书引入课程资源库,例如detective Hunter系列丛书。Hunter的故事被技巧性的设计到填空,排序,翻译等教学活动中。其次,考虑到发展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并根据必修教材编订了一系列的写作丛书。最后,将完全的自主开发阅读课程作为目标。研究团队设计了Reading for Pleasure 报刊。

第三阶段:Designing reading activities

阅读活动归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类。课堂活动中,阅读过程分为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和 post-reading 三步。设计如下:

Pre-reading: predicting based on the title/vocabulary/the T/F questions/setting the scene/scanning/skimming.

While-reading: Information-transfer activities / summary on transition devices /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estions /

Post-reading: Discussion / role-play / gap-filling / retelling / writing.

课堂活动之外,可以设计多样的课后活动,例如,创设Mosquito Newspaper, 举办小范围的阅读竞赛,开设阅读节以及班级图书馆开放日活动等。另外,还可以举办基于阅读的写作比赛,辩论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六、南外国语学校英语阅读校本课程评价。

英语阅读校本课程的评价基于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的过程。通过前测和后测,以及对参与课程的学生及教师进行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学生层面:1、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被动的教与学转变为自发的阅读学习2、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转变。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之前的“rigid”, “unreasonable”,“unapproachable”,到现在的“friendly”,“room for students’challenge”,“relaxed”,师生关系更加融洽。3)学生普遍认为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重要部分,并表示他们更愿意read for fun 而不仅仅为了考试。

篇7

一、激发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指导者――英语教师,应抓住高中学生心理特征,观察学生的各种喜好,凭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寻找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

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模块的设置。这种设置为教师和学生经验的介入开拓了空间,为教师和学生体验新课程、创造性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可能。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资源,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语言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的过程”。

二、倡导自主学习,创新教学模式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核心。传统的英语教学重结果、而轻知识获得的过程,尤其忽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情操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英语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教学模式。

倡导自主学习是以人为本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主要表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是成功教育的主要动力。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才能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当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内化为一种能力时,就能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三、满足自我需要,拓宽学习渠道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以人为本开发课程资源,多方拓宽学习渠道,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的运用,这对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规划师――英语教师,应多观察学生的特点,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兴趣广泛,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网络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大胆放手地让

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中,让他们成为课程资源这块阵地的“主力军”!只要你把学生视为不断发展的个体,大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建设中,“只有你想不到,没用学生做不到的”。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学习,自觉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习中,这样甚至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中,可以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而且做到“与时俱进”就能更多接触时事英语,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把英语学“活”了,而这一点是我们教材无法做到的,这对英语的全面提高起关键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发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但不能一味追求课程资源的多样性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辅助教学的时候,注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做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应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良好美育和德育的培养。英语内容丰富,选材广泛:有的反映中外文化习俗、人际关系;有的反映环境保护、名人生平等,为人文教育提供广阔的空间。在教模块六“Helen Keller”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去看英语版的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激励学生要满怀信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2.选择性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为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媒体资源。但在面对这知识浩如烟海的网络时代,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懂得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人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相信学生、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自主选择适合自己身心发展的资源,为自己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适时性

课程资源的利用要适时、适度,应对课堂教学有优化作用,不能走过场,更不能本末倒置。如把“Silent Night”这首歌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教学生唱,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在悠扬的歌声中练习了听力。这样的听力教学调节学生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课余时间时,学生优美的歌声“Silent night ,holy night. All is calm, all is bright….” 洋溢着整个校园。这种课程资源适时的使用,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达到较完美的教学效果。

篇8

关键词:学研案;学本课堂;“柯甘式合作学习”;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77

一、前言

新课改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意义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学定教”是新课堂的主导思想,“先学后导”已成为新课堂的主流模式。教师要恰当地处理角色转型策略,平衡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设计目标合理的“学研案”,并将教学内容与“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巧妙结合,设计教学活动。但由于我们对“学本课堂”理解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走入了一些误区,产生了一些困惑。本文将谈谈如何走出“学研案”误区,有效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创建真正的英语学本课堂。

二、“学本课堂”的基本内涵和“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基本模式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生本体、学生本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课堂,其本质是教学生学、让学生学会学,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轻视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纠错、小组展示、组际间质疑、探究等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正是培养这些习惯的有效途径。

“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重要理念是“结构+内容=活动”。所谓结构是一系列不依赖于教学内容、可以重复使用的合作学习步骤;内容则是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知识或话题。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来践行“先学后导”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困惑。

三、“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困惑与“柯甘式合作学习”的对策

“学本课堂”教学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恰当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有助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尝试如下:

1. 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避免“学本课堂”的形式化

学案是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而学研案是通过教师的“导”来引导学生先行尝试,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的“导学”方案,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导促学、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案。

但是,有些教师混淆了这“两案”的本质区别,常常以“学案”代替“学研案”,认为安排学生自学,再有教师讲解就是所谓的学导型的“学本课堂”。

解决对策:采纳用于检查基本知识的掌握、巩固和复习的结构:Roundtable(小组内成员轮流写)。教师给出问题,四人一组,围坐在一起。教师提出问题:(1)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语法;(2)重新阅读文本的新发现、疑惑。然后,小组成员在同一张纸上轮流写下自己的答案,进行分工思考后确定答案。

2. 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活动,防止“柯甘式合作学习”空泛化

我们知道,学研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容,它的设计问题来源主要取决于对教材或者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是“二次加工”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它是不能脱离教材或者其他文本教材而单独存在的,否则将是没有意义的。

解决对策:组内共识(Numbered Heads Together)。教师提出问题,每位学生仔细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答案。随机选择一位学生代表本组回答问题。若有不同答案,请第一位回答问题的学生问其他组的某位学生。

3. 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避免“学本课堂”评价的片面化

“先学后导”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对现有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改革。我们要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与分层评价,例如,课堂提问应尽可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予以准确评价;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解决对策:采用Timed-pair-share(限时――组队――分享), Mix-pair-share(混合――组队――分享),Think-Write-Round Robin(思考――记录――组内交流)的结构,从而帮助发展学生问题解决、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多种思维的技能。

四、“柯甘式合作学习”对学导型“学本课堂”的几点启示

“学本课堂”强调“学为中心、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新型教学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在教师的“主导”下,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和活动机会,调动他们的情绪、唤醒他们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心智,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基于学、展示学、交流学、深化学的“学堂”。以下是笔者实践后的几点反思:

1. 恰当地处理角色转型策略,平衡课堂教学中的“导”与“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施“适时登场”和“主动撤离”,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核心,并转变为倾听者以及学生小组学习的合作指导伙伴。

2. 低于文本的姿态解读文本,设计目标合理的“学研案”

教师在课前导学要以学生的角度充分解读文本,鼓励学生根据学研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把一些重难点的内容整理到学研案的相应位置。

3. 灵活运用多元创新策略,把握好“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的四大原则

“柯甘式合作学习”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参与度的合作学习体系。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结构,教师还需要在此过程中积极渗透以下四个原则:

(1)相互依存:小组所有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各有分工,又相互合作――有人表达、有人倾听、有人反馈,而不能依赖别人,消极怠工。

(上接第77页)

(2)个人负责制: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责任并有能力在全班进行展示,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检查。

(3)平等参与:小组成员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均等,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等量的时间内参与活动。

(4)同时互动:在同一时间全班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而不是教师与少数学生的互动或是教师个人的“一言堂”。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实施“先学后导”,本着以上原则使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的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课堂参与度低且不平衡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向“导”转变,解决学生“要我学”和“我要学”的问题,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导学练习,恰如其分地运用“柯甘式合作学习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葛炳芳.“以学定教”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2009(9).

篇9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中政治 教学应用

受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统师道和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的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内外影响,我国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后的三十年间深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困扰,教师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加上高中政治本身理论性强、枯燥乏味,导致高中学生对政治课普遍出现厌学和后劲不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将“生本教育”理论渗透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并对实践该理论的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一、本文对“生本教育”理论内涵的界定

与“师本教育”不同,“生本教育”是为学生设计的,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纲,其他各项事业为目,纲举目张。借鉴到教育事业,笔者认为,生本教育即“以生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了学生、依靠学生、让学生共享发展成果。实践“生本教育”理论要求教学突出学生、突出合作、突出探究,这是“生本教育”理论的教育本质所在。

二、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本教育”理论的教学策略

根据对实践“生本教育”理论的教学要求界定,笔者提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生本课堂教学策略。

1.突出学生。“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即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这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动态、了解学生需求、捕捉学生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如笔者在讲解“我国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发现其他学生都在积极发言讨论,只有一位学生没有举手并且把头埋得很低,注意到这就把该学生叫起来询问他对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否了解,他直接就回答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接着又问:“那你为什么不举手发言,反而低头呢?”学生的回答让笔者很诧异,学生说“我没有勇气回答!”接着笔者鼓励这位学生和其他和他一样没有勇气、内向的学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通过课堂积极发言锻炼自己的胆识,如果能这样做,则一定能慢慢消除胆怯心理,“获得一个精彩的人生”。针对课堂上举手发言环节发现的这一问题,笔者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记录,并且小组组长由平时不爱发言、内向的学生担当,这样突出学生的教学能有效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2.突出合作。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很少,教师在教学中多数是罗列知识点,串讲课本内容,导致学生认为课堂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合作,即要发扬“自由民主的作风”,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摒弃过去“高高在上”、“不容侵犯”的“神话”,敢于坐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起交流,教师本身也是学习者,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营造“师生平等,合作对话”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在讲授高中政治有关“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可以首先让学生举手发言,列举生活和学习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所见所闻,并提出自己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看法。此过程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做出记录,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出记录,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此过程教师也要参与讨论,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见解和想法给出点评,肯定其积极的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学生交流,例如教师提出“在学校环境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样一个专题,并将学生以分组形式制作宣传画或宣传视频或班级演讲会的形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合作空间,体验高中政治课程的乐趣,进而提高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效率。

3.突出探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素以“枯燥”著称,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轻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为此,“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应该突出探究,即要按照“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的原则要求,尽可能精简教学基础知识,而腾出一定课时和一定精力安排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体现“在做中学”的探究精神,注重教学设计探究氛围的营造,结合教材内外知识,给学生探究的时空和思考、创造的机会。

创设探究情境。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综合运用问题设疑、角色模拟、热点引趣、声像图文等手段创设探究情境。如在教学哲学原理“事物时普遍联系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蝴蝶效应”的声像视频,让学生在欣赏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蝴蝶的美丽的同时,感受到蝴蝶翅膀的扇动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微妙变化,从而理解万事万物皆联系的哲学原理。

4.拓展课堂。拓展课堂即要结合教材内外知识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为学生探究提供广阔的平台。如在教学“效率与公平”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对基本教学内容的教授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分成小组,收集社区里的有关公平和效率的生活小事和相关资料,并留出一定课时举行“效率重要还是公平重要”的主题辩论赛,给学生积极探究的平台。教师还可以将高中政治课堂延伸到网络、微博、QQ群等平台,针对某一政治热点问题,如“事件”,引导大家畅所欲言,使得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探索完成和实践完成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和课外教学中不断“上下而求之”,以取得突破和进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生本课堂;教学实践;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39

一、“生本”――教育的魂灵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那么整个活动中人才是主体。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激发人的内在学习需求,使之有计划、有安排、有组织地展开学习活动,最终成为有自主意识、能动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体。“生本教育”理念即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在1999年提出,并作出“教育走向生本”的判断,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和“全面依靠学生”的行为观。生本教育可以说是整个教育本质的回归,是教育的魂灵。

二、“学”――生本课堂的核心

教育活动涉及到最多的正是课堂教学,两者密不可分。生本课堂是在生本教育之下的体现,是教育的个体单位。郭思乐教授曾指出“重心放在学上面,以学定教,体现了教育的本质。”那么,学生的“学”正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这更强调了在教学中学生的角色转变,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位置上转变为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去获取知识。而教师的任务是一开始就要激发出这种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引导其主动去观察、探究、发现,最终收获自己需要的知识,达到学习的目的。然而,更值得思考的是,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感悟知识带来的乐趣,达到情感意识和价值观的升华,构建高效的英语“生本课堂”。

三、生本课堂理念下的教学活动

1. 学生学习需要的激发贯穿整个教学活动始终

“直接来源于人的生活和心灵的东西,要无比精妙和充满活力得多。”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心灵联系在了一起,那么这些知识便能根深蒂固地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例如在英语课程某单元的话题是关于旅行。在这里,学生对于话题的熟悉度是很高的,但是就这个话题学生真正想要知道的是什么呢?有什么是他们关心的呢?启发就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旅行有什么作用,如何准备和组织一次旅行等等。又如关于“文化遗产”的话题,文化遗产是什么?重要吗?我们的祖国有吗?历史上的文物发生过什么故事?这些问题联系了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对于历史的熟悉和本身存在的爱国热情得到了激发,使之有欲望去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就必须学习怎么用英语语言进行表达,这就成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事实上,教师也正是从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帮助其去发现自己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和进度,敏锐地去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和需要的改变,及时做出进一步的引导。

2. 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必要途径

“生本课堂”强调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地去发现、探究、总结知识,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中,小组的创建和成员合作尤为重要。

高中教学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人数大致在40-50人之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成员维持在4-6人左右,成员包括不同程度的学生为佳,相同数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固定的小组长。同时,教师需提供“一个真正的属于学生自己的、自主的、有生命意义的活动空间。”如此,在小组学习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合作,互补不足,各司其职。

例如:在学习限定性定语从句时,教师创设了一个话题:校运动会里的精彩瞬间,提供了一些同学们参加运动会时的照片,设计了一些任务,分发一些有关的教学资料,确定了学习的方向和线索,让学生能自由使用各种教学设备或工具书,小组内分工合作,以书面的形式确定内容(以例句为主),总结限定性定语从句的不同关系词的分类和使用。由于这个步骤是在课外完成,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任务需详细、具体、方向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而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如何分工,如何检测完成程度等,教师需作及时的指导。然后在课堂上,流出展示的时间,由各小组长展示学习成果。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可对展示小组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疑问,互相交流、讨论,若有错误亦可提出纠正。而教师的任务是维持秩序,鼓励学生大胆积极上台,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存在的错误理解,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 多种评价在生本课堂中的应用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堂课都需要做出及时的评价。无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价值存在与否只有通过有效的评价才能知道。但是评价不是单一,也不是单方面的,多样性的评价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由此,笔者尝试在生本课堂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一是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给出直接的评价性语言,如“good job, well done, brilliant”等,给予学生正面的鼓励,同时带动学生来个人互评、小组长总结评价等。二是教师以问卷的方式供学生自评使用,如提问本次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活动中你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建议等。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评价发现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今后教学安排有所调整,更适应学生需要。三是以习题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要求上交,可教师批改亦可学生互改,之后校对、讨论、订正,互帮互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