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工程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工程的认识

篇1

新时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工程监督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石油工程质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企业的安全发展和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在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避免特大工程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的财产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上石油工程质量监督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时期,石油工程监督工作的重要目标已经转化为如何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以及环境不受污染。这里,我们针对石油工程监督体制在实践中的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新时期石油工程监督体质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二、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实践应用

在油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石油工程监督的用途已经被证实,特别是水平井、探井等的失衡施工阶段。现场监督,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防止偷工减料;同时能确保工期按时完成。

1.国际社会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实践

在国际上,一般情况下,比较大的石油公司有自己的监督团队,由于油田开发就是一个高成本、高投资且高风险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和损失,宁可在可预算的监督成本上投入的多一些。而对于那些中小石油公司,有比较固定的中介机构会为它们服务,满足其需求。国际石油界在油田开发上取得的成功表明:大的油田公司拥有比较专业的监督队伍,当工作量太大,超负荷时,雇用咨询公司进行监督,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完成。相对来说,中小石油公司没有自己的监督队伍,可依据工作量的多少,聘请咨询公司监督以完成任务。

2.国内社会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实践

目前,国内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模式存在很多形式。其中,中油股份公司在石油工程监督体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对吉林、大庆、青海、新疆油田等实施了石油工程监督管理,表明监督体制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中油股份公司还成立工程监督中心、组织监督培训班、一些列工程监督类的法律文件,这些都充分表明:中油股份公司对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已经达成共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现场监督是极其重要的。

三、石油工程监督体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石油工程监督工作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各个石油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对管理上和市场竞争上都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

1.不存在规范统一的价格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定价准则没有起到作用

2.市场的主体不很明确,因为没有主管部门以及市场监管的介入,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竞争状态

3.监督队伍素质不高

4.发展趋势不明确,企业发展没有有效的规划,只是考虑短期的效益

5.管理水平低下,现场监督工作要求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而国内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相关制度

四、石油工程监督工作中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虽然各个石油企业都已经意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正在进行积极的调整和完善,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模式。这里,我们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石油工程监督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1.做好石油工程监督工作中的过程监督

因为我国已经取消了工程质量的等级核定制度,这就增加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的要求。因此,要严格准确的对工程质量进行审查备案,加强对关键点的监督检查。为了有效实现质量监督工作中的过程控制,工程开工以后,要严格按照计划书的要求对各个关键点的施工质量跟踪检查,并不定时进行抽查。要对重点部位以及关键点的工程进行严格控制,对不合格的施工发现后要进行坚决的整改,甚至进行返工,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最优效果。

2.提高石油工程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

石油工程监督是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而对工程质量进行的强制性监督。而监督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程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公正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求加强对监督人员监督工程师的资格考核认证。并定时组织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审核,从而保证监督人员专业知识的完善和个人素质的提高,从而保证石油工程质量监督过程的合理合法。

3.抓好石油工程监督程序的执行和落实

执行和落实监督程序是保证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程序主要包括办理监督手续,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提交质量监督报告,监督档案归档等五个主要阶段。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对长期、稳定的各建设责任主体单位办理监督手续采取一次审核,逐一申报的办法。

4.加强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审核

工程原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工程建设责任主体的资质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内在要求。在实际监督工作中,坚持对工程原材料实施入场检验,实验室复检,随机抽检的监督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工程质量监督的依据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依法对石油工程质量实施强制性监督是工程质量监督的执法性的具体体现。随着石油石化系统重组改制的实施和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上市,各项管理工作逐渐与国际接轨,因此积极转变观念,加大质量监督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意识和能力、完善监督手段,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是非常必要的。

五、总结

石油工程质量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至关重要。石油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在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避免特大工程事故的发生和保障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命安全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新时期石油工程监督工作的研究和创新,将石油工程监督体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这对我国人民财产的安全和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锡忠.我国石油勘探开发行业工程监督(监理)现状与发展[J].石油钻探技术,2004,(01).

[2]何荣军.对石油工程走向国际市场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4,(12).

[3]张秀君.斯伦贝谢管理方法对油田专业服务单位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1994,(05).

篇2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石油工程;应用

一、关于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构建分析

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在石油工程领域中取得了广泛性应用,其中涉及到高层管理决策、采油工程、油井处理及钻井油藏等相关内容,可有效解决石油工程开展期间存在不足之处,具体可将石油工程面临问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数据型问题。主要包括地震数据检测、钻孔曲线测量及油藏特征分析等方面内容,需得出准确性数据信息便于为其他工作开展提供切实可行参考依据[1];第二,优化型问题。具体是指通过地面设备的合理优化来大大提高石油产量;第三,公式型问题。主要包括鉴定识别、测井数据介绍及提高采收率等内容;第四,知识融合型问题。需要选出较为合理恰当实践应用手段。总体来说,尽管智能化系统已逐步应用到石油工程中去,但却因专业人士缺乏明显创新想象力而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并且智能系统还具备一定局限性特点,对石油工程实施效率提升有着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有效克服上述难题,就需石油工程工作人员能积极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彻底解决以往智能系统应用存在不足,借助科学合理分析方法对数据信息展开深入化分析探讨,从而促使石油行业能够顺利发展。

二、石油工程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油田地面设施系统模拟应用。在此以某区域油田资源为例,该油田共有700多口生产井,所有生产液体全部运送到三相分离设备中,并从分离设备中分离出适量高压气进入到管网结构中,并且周围环境温度还对设备工作效率有着直接影响,可以说是后期石油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需相关工作人员能积极构建智能模型结构,准确测量出石油工程地面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对分离设备产油量起到一定帮助作用。同时石油工程参与人员还应根据项目开况构建神经模型结构,着手于数据统计分析情况,主要包括鉴定识别和数字矩阵补孔两点内容,随后可综合采用模糊聚类和变量分析方法对石油工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变量展开分析探讨,充分考虑到各个变量可能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防止数据信息出现较大变化情况。除此之外,模糊聚类还包含两大优势,分别是数据代表性和利用数据对研发模型进行检验等,往往该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列串数据量低于30%情况下。

(二)地层油藏特性模拟应用。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地层油藏特性模拟属于非均质地层结构,其中油藏数据信息与测井资料二者并无明显联系,根据对智能系统常规测井曲线和共振图像曲线的最新调查研究可进一步明确地层特征,充分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具备的储藏优势[2]。同时地层油藏特性模拟试验开展的主要目的便是借助口井磁共振测井资料信息构建一个流体饱和度和渗透率都较强的智能模型结构,将该模型具体应用到石油工程中去可真实反映出油藏特征实际分布情况,但尤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磁共振图像技术不能应用于下套井中[3]。除此之外,因生产层构成岩石质量和特征存在着较大差距,所以常常数据质量就表示岩石具体变化情况和最高数值,也就是说,若想对岩石特性有一个深入掌握,首先就要充分了解该区域内岩石变化情况,从而借助口井数据信息构建先对完善网络模型,大大提高石油工程测量准确性,进一步凸显人工智能技术存在优势,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石油领域中应用的最佳成效。

篇3

“下岗工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最具悲剧色调的“活化石”之一,他们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时代背景下的其他群体一样,在历经观念、生存和发展的历练与巨变之后,以崭新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融入社会变革发展的大潮中,不仅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代表符号之一,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傍晚,上海双辽支路有点热闹,正在小摊修鞋子的曹大民忙碌着。“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身着蓝装,黝黑消瘦的曹师傅一脸平静,“我的‘本职’工作是在社区做清洁工。”

曹师傅现在的月收入900多元,因此必须扩充点手艺,“如果不是女儿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家三口生活还过得去”,供孩子读书,使经济上“有些压力”。

在上海较早下岗的工人中,与曹师傅处于同样生活际遇的有不少。三口之家月收入不足2000元,供养一个读大学的子女,生活显得“捉襟见肘”。

“这两年物价涨得老高,钱不值钱,粮油价格都在翻倍,一进菜市‘钱包’就‘吃紧’,我们只好在日用方面减少开支,生活总得过下去的。”家住闵行区虹莘路红明小区的卢大妈面说。

卢大妈1994年从上海第15棉纺厂下岗,她把自己的置换房出租了出去,每月有1800元的房租收入,“正好可以支付在上海师大就读儿子的生活费,自己住差点不要紧。”

上世纪80年代末,卢大妈的爱人就从上海畜产常丰食品有限公司下岗了,属于典型的“双下岗”家庭。

50%的“双下岗”家庭中“碰到了经济困难”,尤其是家庭中有子女在上大学的,但是他们大都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孩子一毕业,找到工作就好了。”

这是理论层面的“双下岗”,但不是时下说的“零就业”,因为他们还在外面做点买卖,还算是有生活出路的。其实,“双下岗”是指夫妻俩同时下岗,无生活出路的。政策扶助“下岗工人”从1996年开始,上海市对新增劳动力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斩断”福利体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干扰”,在全国率先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国企冗员分流架一座从“企业到市场”的桥梁。

在1997~2000年期间,上海市第一批下岗的工人大都在50岁以上,在社区或居委会的帮助下,都找到了一份“工作”(少数兼职),有的通过房子的调租,加上普遍覆盖的失业保险,完全可以解决“温饱”问题。

按照上海市有关方面的说法,他们已经不再是“下岗工人”了。

和北京一样,上海也是“户口高地”。外地人的就业因为户口受到了不小的限制,比如出租车行业,没有上海户口,再有技术也进不了这个行业。从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就业压力,一些下岗的国企工人加入了这个行业。

上海“大华出租”的吴桂明经理说:“排除本地人好管理因素,出租车队吸纳‘下岗工人’,既支持了政府,又促进了上海地区的社会和谐与稳定。”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最低工资等方面也提供了政策保障。据了解,从2008年9月1日起,上海市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由之前的690元提高到75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由6元提高到6.5元。上述调整后的最低工资为实得收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由单位另行支付。上海市连续14次“拉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生活标准,是为了“抵冲上升的物价”。

从2008年8月1日起,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20元。而在此之前,上海市政府已经从7月份起,对本市城乡低保家庭每人每月再发放15元临时补贴。

这些政策细密如“网”,极大地保障了“下岗工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据调查,上海市“下岗工人”的家庭收入主流是1000~2000元,超过60%。这些收入主要应付日常生活、医疗和交通,生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事实上,在2004年初,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表示:截至2003年12月,上海就宣布不用“下岗”一词,而是纳入失业统筹;在上海,“下岗”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上海市总工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上海市在职和失业人数无法准确统计,‘有的失业,但是劳动关系还存在’,而且每个单位都不一样,以前的‘下岗工人’更难以精确算出。”

和国内其他地方一样,上海市下岗方式也有5个类型:买断、内退、“两不找”、解除合同、发生活费。统计表明,上海市下岗工人以“买断”类型居多,占总数的80%。“这说明上海市的企业改制工作较为彻底,绝大部分下岗职工已经完成了身份置换,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相对稳定。”

资料链接:

“下岗工人”,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指仍隶属与某企业单位,因各种原因被精简下来后,没有再找到其他工作的人。

作为一个历史现象,下岗工人出现的起止时间模糊,具体数字难以统计。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下岗工人在30年改革开放的中期出现,高峰期是1998年至2001年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时期。其间,每年下岗工人人数都维持在700~900万之间。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相关统计,中国历年累计的下岗职工约3000万。从地域分布看,下岗职工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北三省占25%;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煤炭、纺织、机械、军工等困难行业。

多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下岗工人”问题。1998年出现“下岗”高峰之后,国家着力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实施的两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中,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了再就业培训,使168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与此同时,要求各级政府把“再就业”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各地开始将企业裁员逐步依法直接纳入“失业保险”或城市“低保”,并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使“下岗工人”这一特定人群正逐渐消失。

目前,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浙江、福建和广东七个省份已关闭了“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实现了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的并轨。

评论:“阵痛”之后的就业政策选择

伴随中国经济转轨的进程,“下岗”这一充满过渡意味的词汇终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这主要是因为当年造就“下岗”的机理几乎已经不复存在。

按照较为严格的定义,“下岗”大面积出现的前提是隐性失业大面积的存在。在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中国较高的劳动参与率其实来自于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一旦后者因为制度环境的改变而被彻底整治,原先隐匿在国有企业的大量冗员,就会不可避免地以“下岗”方式显露出来。

作为改革成果之一,眼下中国的有效劳动需求量与名义就业人数之间的偏差,正在不断缩减中,新产生的失业也不再以国企减员增效为主因。但是这种“阵痛”的过去并不意味着失业问题的自然消失,其实,中国今后时期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恰恰在于如何不断增加就业数量,且继续提高就业质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当落后,这两条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就业压力将长期存在。因此,中国的政策取向必须尽早实现由“增长优先”向“就业优先”转变,若非如此,随着人口峰值的逼近以及资本替代的深化,中国的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强而非越来越弱。

经济增长只是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上世纪80年代,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3%,就业增长率为3.0%,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0.323,属于“高增长、高就业”模式。但此后,虽然GDP增速持续攀高,但其对于就业拉动的效应却越来越小,及至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仅为0.08。

篇4

2、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也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3、成功的秘诀,是在养成迅速去做的习惯,要趁着潮水涨得最高的一刹那,不但没有阻力,而且能帮助你迅速地成功。

4、成功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奋斗结晶。

5、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及最昂贵的。

6、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

7、成功之前我们要做应该做的事情,成功之后我们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情。

8、培育能力的事必须继续不断地去做,又必须随时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会成功。

9、最热烈的火焰,冰封在最沉默的火山深处。

篇5

关键词: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阶段标准

中图分类号:TE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86-04

1 概述

随着水利、环保等政府相关主管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日趋完善和严格,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到最后的竣工验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有利于改善国内工程建设环境、提高工程质量,利于长远发展。

以水利为例,自2006年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水建管【2006】190号)之后,各省区和各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逐渐规范了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并加大了执行力度。目前涉河建设项目审批大体有以下三个程序:

1.1 规划设计阶段

建设单位进行选址申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两项仅适用于点性工程,对于线性工程,一般仅口头征求意见即可,即便正式提交申报材料,水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也不会出书面许可意见)―建设单位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设计和编制防洪评价工作,并将防洪评价报告提交水行政主管部门,进入审批程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防洪评价报告,并出具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文件。

1.2 施工准备阶段

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携水行政主管部门前期出具的许可文件、防洪评价报告、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到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施工许可手续―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施工许可文件。

1.3 施工及验收阶段

在水行政主管部门现场监督下施工(一般只在重要性高的河流处的施工中进行现场监督)―完工后,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竣工验收。

虽然在工程建设中增加了很多繁琐的程序、在某方面影响了工程进展,但通过近几年灾害性天气和洪水的检验,在严格按照审批制度执行的涉河建设项目中,极少发生水毁事故。

涉河建设项目审批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防洪评价工作。防洪评价工作的作用除了程序需要外,最有意义的是在报告编制和审查中,也是对建设工程选址和方案合理性的审查和验证,从水行政主管部门角度为建设工程把关。

但由于防洪评价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兴事物,虽然水行政主管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定,但还不完善。全国各省区和流域的要求均不相同,执行力也不同。另外不同性质的建设项目,在开展防洪评价工作时,其适宜开展工作的阶段、工作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均不相同。所以在具体操作时,容易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在开展西气东输二线(以下简称: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油气管道工程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建议。

2 工程概况

西二线管道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经西安、南昌,南下广州,东至上海,由1条干线及8条支线组成。途经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区,沿途穿越新疆内陆河、长江、黄河、珠江四大流域。包括长江盾构隧道穿越、钱塘江盾构隧道穿越、渭河定向钻穿越等河流大中型穿越工程多达296处。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穿越工程多达732处,详见表1: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从2008年初开始至今,历经四年,成效显著,但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使得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影响了工程进展、增加了投资。

3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问题;评价单位工作效果问题;各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要求不同;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河流标准不同;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穿越工程位置调整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这几个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如下:

3.1 防洪评价工作模式问题

由于行业和工程的特殊性,业主委托设计单位全权负责河流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工作,包括委托评价单位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报审以及到水利部门办理相关报批手续等工作。这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点和难以解决的缺点。

3.1.1 优点:

(1)可以解决业主人力资源相对不足问题。为了解决开展防洪评价工作存在的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周期长,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问题,采用由设计单位委托并配合评价单位编制评价报告,负责办理各项报审和报批工作的模式,经实践证明,效果总体良好。

(2)设计直接与防洪评价单位沟通,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便于进度和质量控制、资料交接。

3.1.2 缺点:

(1)在办理报审和报批等手续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难。如水利部门提出经济补偿、想承担一定的设计、咨询和施工业务时,设计单位与评价单位无权决定,需要向业主反映情况,影响工作进度。

(2)不符合建设项目程序。防洪评价及其他评价工作均应该由业主单位委托,设计及相关单位配合。

3.2 评价单位工作效果问题

在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大多单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为前期设计、施工手续办理等工作正常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也有个别单位由于工作能力和单位体制原因,工作效果不尽人意,体现在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进度和质量上、开展报审和报批工作的进度上以及从水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的口碑上。

西二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中由此原因出现过如下几个问题:冲刷成果不准确导致穿越方案存在风险;编制报告质量差、工作态度差导致不能在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会一次通过,造成设计及防洪评价工作的反复,增加了工作量和费用,影响了工作进度;编制报告进度慢、外协能力差,影响了工作进度。

为了工程建设的合规性,应由业主负责防洪评价工作的委托、合同签署及各项管理工作。设计及相关单位积极配合。

4.2 评价单位的选择问题

西二线的防洪评价单位均通过招标方式在技术和商务两方面择优选取。期间,由于自身的经验和认识变化问题,按时间顺序经历了开始面向全国招标,后来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最后回到面向全国招标的过程。

4.2.1 面向全国招标阶段。项目开始时,面对全国范围的具备防洪评价资质的单位招标,开展了西二线的控制性河流穿越工程及一些河流大型穿越工程的防洪评价

工作。

由于防洪评价作为新兴事物,设计、评价单位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的开展还处于探索和磨合阶段,在工作初期,进度和效果一般。并且,由于西二线工程对进度要求的特殊性,人为防洪评价工作进展滞后,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初步判断是评价单位能力问题和跨地域开展工作难度大的问题。

4.2.2 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在选择东段干线和部分支干线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单位时,采用了面向穿越工程所在的地方评价单位招标的方式选择了一些地方水利厅直属的评价单位。而工作结果是:进度和效果基本与项目起始阶段选择的单位一致,个别单位的工作效果甚至更差。

经过工作实践检验,认为地方评价单位的工作能力和效果不一定比系统外的单位更好。根据存在的问题初步判断,选择地方评价单位可能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选择穿越工程所在地域内的地方评价单位,选择面窄,并且间接评价费用偏高。

(2)地方评价单位与水行政主管单位属系统内单位,甚至有上下级关系,虽然具有关系优势,利于开展外协工作。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导致缺乏服务意识,工作不主动,致使工作进度和效果反而不如外系统单位。

(3)由于地方评价单位与水行政主管单位的特殊关系,无法按合同规定约束评价单位。否则,就可能带来评价单位通过水行政主管单位给工程建设设置阻力。

4.2.3 面向全国招标阶段。相对于选择地方评价单位带来的问题,跨地域选择评价单位则具有显著优势:(1)跨地域选择评价单位,选择面宽,可以选择技术能力和外协能力强的单位,并且间接导致评价费用偏高;(2)服务态度好;(3)能够按合同规定约束评价单位。

通过项目中后期的防洪评价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表明:面向全国招标选择评价单位更有利于工作开展。

因此在油气管道工程选择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单位时,建议面向全国招标选择。有特殊规定和要求的情况除外。

4.3 开展防洪评价工作的阶段

鉴于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建议在初步设计阶段正式启动防洪评价工作。

为了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评价单位,能够尽早开展防洪评价前期调研工作,并且在必要时为初步设计阶段的穿越位置选址提出好的建议。

4.4 河流标准问题

根据西二线工作经验,大多东部省区和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均要求管道穿越的所有河流(包括规模很小的河流)都需要开展防洪评价工作。

而且,自2011年起,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小河流规划整治项目,几千条小河流、沟渠的设防标准均有所提高。可以说,针对所有河流开展防洪评价工作是一种

趋势。

因此,建议业主委托评价单位开展管道穿越的所有河流的防洪评价工作,在前期就彻底解决防洪评价问题,为最后的施工扫清障碍。

而对于可能不要求对所有河流进行评价的省区,为了节约费用、加快进度,也可以对工程范围模糊化,请评价单位承担该油气管道工程所经地区需要做评价的所有河流穿越的防洪评价工作。但这样将存在一定的费用风险、进度风险和施工阶段水行政主管单位再次提出补充评价的要求的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

4.5 对防洪评价单位的建议

针对油气管道工程的特点,对防洪评价单位开展工作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4.5.1 严格按照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编制报告,保证报告质量,并对设计方案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4.5.2 与业主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汇报、沟通。由于业主对水利行业的一些规定不太了解,需评价单位及时提醒。

4.5.3 与设计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与设计进行资料交接和方案探讨。尤其及时提供河势分析和冲刷计算成果,在收到设计方案后,及时分析设计方案与河道、堤防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设计方案终稿之前,向设计提出防护和补救措施的建议。

4.5.4 加强与水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及专家的联系与沟通,在将防洪评价报告正式报审前,请相关领导和专家预审,提前根据专家意见修改。防止正式专家评审会中出现提出问题过多,甚至全部的情况发生。

4.5.5 根据西二线小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经验,如果受设计阶段制约,不能提交小河流穿越的具体方案,建议协调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业主、设计单位,简化对小河流穿越的防洪评价内容。如:对没有设计方案的小河流穿越进行列表说明,针对不同穿越方式、不同类型的小河流穿越工程提供典型方案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原则性的方案说明,最后统一进行评价。

4.5.6 学习、收集、归纳各种穿越方案的典型图,以及主要的施工方案、主要防洪影响、施工周期、度汛方案等。在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中可以有选择地作为素材

选用。

4.6 对设计单位的建议

根据西二线工作经验,在设计和防洪评价工作配合中,对设计单位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4.6.1 与业主和评价单位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掌握相关工作的进度和存在问题。并及时通过业主向评价单位提交勘察、测量及设计方案等资料,及时与评价单位沟通、探讨防护和补救措施。

4.6.2 配合业主、评价单位做好防洪评价报告审查工作,建议在参加评审会之前做好汇报方案的准备,包括制作PPT汇报材料和做好回答水利专家对方案提出的各种相关问题。防止正式专家评审会中出现质疑设计方案的情况

发生。

4.6.3 根据西二线小河流穿越防洪评价工作经验,如果受设计阶段制约,现阶段没有具体设计方案,应配合业主和评价单位,根据需要提供资料。如对没有设计方案的小河流穿越提供列表,并针对不同穿越方式、不同类型的小河流穿越工程提供方案典型图,有针对性地提出原则性的方案说明。

4.6.4 在设计中不要片面地为了降低投资和工作量,而减少单出图设计的河流穿越工程数量。在设计阶段前期,应结合水行政主管单位的要求和评价单位的建议,适当增加单出图设计的河流穿越数量。以满足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的需要。

篇6

读了《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我很受启发。

读《成功的人都是自己的教练》一文,那只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谈话的话题,也就是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还会不会成材的问题,它让作者受益匪浅。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少人拔苗助长。孩子们就像青翠欲滴挂着晶莹剔透露珠的禾苗。本来都是健壮的幼苗,可是他们的果实却有的饱满,有的发扁。为什么呢?父母们都为孩子们付出了,可是结果成才的只有少数呢、原来呀,孩子们大多数习惯了父母监督,缺乏自觉性。只有极少数孩子,学习来自自身的动力,这样的孩子当然会成功。

我懂了只要我们在学习中做到:我要学,我能行,在人生的路途中,只有我们自己愿意学,只有来自自发的热情,踏踏实实的学,自己监督、约束,并鼓励自己,就一定会成功,飞向理想的殿堂。

山西省原平市青年街小学四年级:武曌

篇7

目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知识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的时代。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俨然成为重要的战略力量和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第一要素和根本保障。石油工程企业亦如此,由于其工作的性质和企业的发展特色,人才建设工作已经是目前必须重视的突出问题。本文立足于石油工程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就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石油储备人才力量,提出几点建议。

一、石油工程企业青年人才建设的突出问题

1.工作状态问题。目前,石油工程企业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与任何行业的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一样,普遍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其中生活压力问题是重中之重。这些问题困扰着青年人的工作状态,会普遍具有一定的落差感和迷茫感。同时,由于石油工程企业往往建设在远离繁华地段的郊区,工作环境相对于其它企业较艰苦和枯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人才的正常工作,因而造成人才易流失,队伍稳定的工作状态。这是目前石油工程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所在。

2.价值观念问题。在石油工程企业中的大多数青年人才,其思想素质和价值观念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及不断深化的企业改革发生变化,会在物质世界日益强化的同时受到影响。一些青年人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容易受到错误的影响和引导,发生错位。因此,目前青年人才会存在集体主义意识淡薄、过度追求物质、责任感不强、进取精神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二、强化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

1.加强技术培训。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优劣程度决定着整个石油工程企业的发展,人才是企业的繁荣之本、效益之源及发展之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石油企业把人才的建设放在了首要位置。因此,怎样培养出一直具有强硬技术的专业青年人才队伍,是目前的首要任务。石油工程企业应该具体针对可以列为培养对象的青年人才,进行统一的、专业的、系统的技术培训,并且应该具体化、细分化、专业化,依据不同的层次和岗位,安排青年人才进行周期性的定期培训,并且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青年人才积极进取和提升。

2.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目前针对青年人才存在的一些观念和思想问题,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强化青年人才的思想教育。首先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其教育,大力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要结合国内外形势,具体分析行业的发展变化和最新动态,把握机遇和挑战,使青年人才能够掌握形势、积极进取。再次要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引导青年人才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要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从而利用典型引导、教育青年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进取心。在这四点的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合理、适度,运用渗透式的方式,使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在教育和引导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人才。

3.实行人文关怀。要使青年人才对石油工程企业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便要使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要切实解决青年人才的生活困难和实际问题,要实行人文关怀。目前,石油工程企业的青年人才面临的最大生活困难便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问题。解决青年人才的实际生活困难,提升其福利待遇,鼓励他们积极进取,设立一些特定的补助和关怀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工作中,这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是建立一支强大的石油工程企业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结论

总而言之,面对激烈的市场经济全竞争,人才的国际化是市场经济的趋势,石油工程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依靠人才队伍,才能在技术上、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可见,如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人力资本,建立良好的青年人才队伍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发展的人才观,要变革石油工程企业中不利于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和成长的体制和机制,要积极开创企业青年人才工作的新模式、新局面。要进行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技术的提升和培训,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合理的教育和激烈机制,同时要处理好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积极鼓励青年人才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引导青年人才把个人的事业与企业的发展、社会的责任统一结合起来。尊重人才,鼓励青年人勇于探索,积极进取,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使石油工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艳莉.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14)

[2]张云广.人才是企业的保障[J].发展,2007(10)

[3]彭兴文.如何谋求国企人才战略优势——当前国有企业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管理,2005(2)

篇8

【关键词】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师资队伍;实践教学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的以粮油食品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主要设有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植物蛋白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四个专业方向,旨在增加粮食产后附加值,并有效促进谷物向食品的转化,为食品工业发展、创新、壮大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持。

尽管我国高校粮油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学生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的需求。如何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食品学科人士关注的焦点。

学校和学院始终将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提升放在首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在我国食品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2011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类专业认证。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的工程特色在逐渐淡化,这已经引起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三年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优培工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及“通过提高工程能力提升和建设特色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为驱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粮油食品类特色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突出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技能模块细分工作,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新的课程体系对总学时进行了合理压缩,给学生留出更多时间培养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我校粮食工程教学团队联合兄弟院校共同召开了全国高等院校“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重点讨论了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对粮食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出一套新的粮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面,建立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能力人才的有效机制是一个发展方向。企业将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高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二、强化工程能力,培育工程型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强化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的关键,而目前现状是“工程型师资”极其缺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迅速扩大的招生规模,伴随着一大批高学历青年教师的引进,并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力量。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知识视野开阔,但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已演化成学校战略层面的问题。为落实青年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校、院均采取一系列的引进和培育措施。

首先,建立“传”、“帮”、“带”、“督”四位一体的培养制度:学院广泛动员,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我院师资现状,调动一切力量参与青年教师培养,中老年骨干教师表现出强烈责任感,积极主动地承担提高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任务;广大青年教师坦诚自己在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渴望获得帮助和提高。在此前提之下,青年教师按专业分入不同团队,由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跟踪培养,收效显著。

第二,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学校改革与完善了工程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优先聘任,教师晋升职称时要求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对于在职在岗教师,学校也应有计划选派到企业现场锻炼以积累实践经验和提高工程能力。在建立专职教师队伍的同时,通过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等方式建立一支兼职的工程教育队伍,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教学或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以弥补在校专职工程型师资的不足。

2012年度,我院谷物科学与工程团队派出5名新进青年教师到河南天香面业有限公司、开封双鱼面粉有限公司、湖南金健米业有限公司参加为期2个月的实践学习,由对接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对口指导。学习结束后按要求提交实践报告一份,总结实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化实践学习成果。

三、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工程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增加实验教学时数,更新实验项目,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训,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改革实习内容和方式:自2012年始,学生分组到三个企业进行为期30天毕业实习,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队,青年教师全程跟随学习并辅助;加上为期12天的生产实习,学生在四年级实天数超过40天,极大促进了培养粮食工程专业人才的成效。与以往相比,无论是实习时间、地点、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和方式均做了较大地改革。在实习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白天实习,晚上组织学生讨论、画图、答疑,将课堂教学延伸至工厂和车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实习基地建设:2012年与五家公司签订实践基地协议并建设,在公司配备了专用教室,供讲课和学生晚自习使用。实习期间聘请了生产管理经验丰富的多位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为加强学生工程能力,除正常实习流程外,还安排有检修环节,让学生了解设备结构、筛路及大米加工设备等。

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将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融入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过程。学校和学院对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的监控逐步加强并日趋完善,为避免毕业设计(论文)模式中工程实践能力强化不足等问题,首先是把好指导教师水平关: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师必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即校内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企业指导教师应具备工程师以上职称。鼓励校企双方共同指导。其次是把好选题方向关:选题尽可能来源于指导老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以及企事业技术创新实际、企业技术难题等。要求工程设计类在80%以上,至少包括全厂平面图、车间平面图、车间剖面图、设备流程图,从而有效加强毕业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影响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等。并且在高等学校工程能力人才的培养中,校企结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校企结合正是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使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共同获利。当然,在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机制中,高校始终应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模式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45-147

[2]张秋莲,张发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20),17-18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人事管理 流程 再造 优化

人事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的核心部门,其管理工作是否规范、科学、高效,不仅关系到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医院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医院及职工的切身利益。随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公立医院人事管理部门更应抓住机遇,积极投身改革,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地优化和改进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笔者从人事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入手,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流程和流程再造

流程也称过程与程序,是完成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的一系列逻辑有序的活动。医院服务流程是医院实现其基本功能的过程,可分为行政管理流程、医疗服务流程和后勤保障流程。人事管理流程属于行政管理流程的范畴,它把人事管理中的各项事务性工作通过一个个环节予以理顺、规范,保障人事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保障人事政策法规顺利贯彻实施,有效服务于临床医疗工作。

流程再造。美国哈佛大学哈默(Michael Hammer)教授等学者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BPR理念对实现医院人事管理规范、科学、高效运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原有流程存在的不足

第一,流程格式不规范,以用文件、规章制度代替流程为主;流程环节描述简单,不具体,实际操作时许多细节容易遗漏或疏忽。

第二,流程涉及面窄、没有形成体系。

第三,流程使用受分工局限,工作人员知晓率、使用率不高。人事科每个工作人员均有具体分工,相互间虽有协作和关联,但对彼此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并不清晰,一旦某个员工不在岗或离岗,其他员工无法有效接替,工作不能顺利衔接。

第四,流程运用缺乏监管和优化。人事部门负责人因主要精力用于思考本科室发展规划和完成本单位的参谋工作,对工作结果跟踪不够力,流程实施缺乏监管;负责人没有一线的实操,通常不能深切体会一线工作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流程的优化也无人主持并予以落实。

第五,流程交接被忽视。人事科是医院重点部门,部门负责人须定期轮岗;人事科是医院培养干部的摇篮,工作人员会调任其他重要岗位。因交接时间有限,不可能手把手地带教新人一段时间进行工作交接,往往是凭口口相传,遇到问题再临时去询问,流程交接会被忽视或被遗漏,接任者不清楚具体做法、细节和注意事项,造成各类数据、信息资料的动态更新被中断,数据信息不准,档案资料凌乱不全等问题。

三、如何再造和优化

全科统一思想,明确做好人事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和效率;基本做法是全员参与,边工作边实施,建流程,立规矩,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流程再造和优化。流程是文件政策的具体化,文件政策是流程的依据和支撑。科室人人动手,结合文件规定和实际操作,再造和优化各自经办工作的流程,注重细节描述。期间多次借鉴PDCA循环管理的理念,进行实践--拟定--实践--讨论修改--实践--复习强化--实践,多次循环,不断改进、优化。例如新聘职工反应获取工号时间较长,影响他们进站工作。我们首先查看流程,发现原来的做法是人事科集中编排工号,报宣传科做工牌,员工领到胸牌后再自行到医务科和信息科申请进站。我们认为是胸牌制做费时较长,于是将人事科报送新工号的部门增加为三个。运行一段时间后,仍有新职工反应时间长了,经再次讨论,改为人事科提前编排工号,新职工报到时就可领到工号到相关部门办理进站手续,大大缩短了进站时间。

第二,规范和完善各种表格和文本模版。人事工作需要大量使用各种表格、文书文本。规范的表格、文本是流程的另一种形式和补充。我们对分散保存在各个电脑中的表格、文本逐一进行修改。同样再次借鉴PDCA循环管理理念,对文书进行完善。例如规范了辞职证明的格式,增加了辞职职工签收栏;在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制定“新员工告知书”,细化告知内容,便于留下培训新员工的书面记录。

第三,所有流程、表格、文本模版的电子版本由科室负责人集中管理,统一了标准和格式;根据工作类别将流程、表格和文本汇编成册,初步形成了人事工作流程管理体系。

第四,强化训练,熟悉流程,统一使用。一是科务会时反复强调流程再造和优化的重要性;二是通过QQ群有针对性的、不定期复习,不断提醒和强化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流程;三是科室负责人不定期抽查流程执行情况;四是科内实行轮岗制。

四、效果

再造优化了10多个方面的工作流程、常用表格和文本,包括招聘及人才引进、入职管理、合同管理、辞离职管理、员工日常管理、进修培训、工资社保福利、档案管理、职称评聘、退休返聘等。其中工作流程39条,常用表格和文本模版60个,仍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具体成效如下:

第一,汇编成册的流程、表格、文本模版,方便查找,成为像词典一样的“工具书”,即使某工作人员不在,其他人也可有效接替,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职工对人事科工作的满意度。

第二,流程、表格和文本模版相互提示,降低了出错率,大大减少了传、帮、教的工作量,新人能借此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第三,工作人员逐渐养成按流程办事、没有流程建流程、发现问题讨论优化流程的习惯,工作规范程度明显提高。人人都能参与科室内部管理,人人都有责任和权利,主人翁意识、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第四,工作人员开始关注PDCA循环管理工具,逐渐养成了持续改进工作的良好习惯。

五、体会

人事管理流程再造和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保持流程的全面性、稳定性、持续性,也要结合医院管理需要、人事工作的特点持续改进和完善。只有全体工作人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有落实有检查有改进有传承,人事管理工作就会得到有效的规范、完善和提升,为医院人事管理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今后实现人事信息现代化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 1 ]阎惠中.再造流程:医院探索新的活法[ J ] .中国医院管理,2002,22(3):5-7

[2]张泓,李善玲,赵冬梅.护理流程管理尝试[J].护理学杂志,2006,4(7)

[3]张勤.浅析教学计划管理流程再造与优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

[4]皮晓芸.关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35增刊)

[5]许卫华.关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几点建议[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3)

[6]潘沼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15

篇10

关键词:廉洁风险 体系 有效运行 认识

1.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概念

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是以工程项目为依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将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工作实践,以防控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廉洁风险为核心内容,针对可能诱发腐败的各类风险,通过分析评估,查找风险点,建立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综合体系。

2.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几个关键点

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运行是计划、执行、考核、修正四个环节的循环管理过程。为保证其有效运行,须抓住几个关键点。

一是体系建设规范性。体系是否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工作程序和目标,有助于解决体系运行过程的由谁做、何时做、如何做、达到何目标等组织领导、工作机制方面问题,是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特别是对于生命周期短、人员流动大、业务管理具有共通性的工程建设项目,若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具有推广性和复制性,将大大缩短新成立的工程项目建立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时间,以及人员在不同项目部流动后对体系运行的适应,直接提高体系运行效率。

二是参与者的认识和意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是一种全新的风险管控模式,只有使全体参与者从思想上认识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理解和认同该体系,同时具备一定的廉洁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体系才能够很好地实施,因此,体系运行的所有参与者的认识和意识是影响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主要因素。首先,工程项目的领导班子成员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是推动体系运行,提高有效性的关键;其次,项目广大员工的思想统一、积极参与,是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

三是动态管理。廉洁风险防控动态管理若未能与工程项目生产管理过程的相关业务流程或岗位要求紧密结合,将呈现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两张皮”现象。因此如何做好动态管理,解决结合、融入的问题是确保体系有效运行的核心。

3.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点认识

针对上述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关键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效运行。

(1)促进领导重视。抓好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和运行,项目领导对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工作是否真正入脑入心非常关键。因此要推进体系建立和运行,须从提高项目领导重视程度,统一认识、明确责任等方面着手。

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下功夫,增强项目领导班子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通过组织学习相关会议、讲话精神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相关文件,开展集中教育、专题教育等,增强项目领导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二是通过制度约束,落实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公司党委与项目党总支(党支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责任,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按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强化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三是通过检查、考核,确保履行职责。通过领导述职述廉、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召开民主生活会、年终考核等方式,加强对项目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

提高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强化项目领导廉洁风险防控意识。工程建设领域是廉洁风险易发多发的地方,并存在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以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项目领导须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对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维护企业和谐稳定、保持干部清正廉洁、实现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自觉形成和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意识。

充分认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作用,提高项目领导做好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要让项目领导充分认识到建立健全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有利于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预防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类廉洁风险,防范于未然,打造项目优秀管理团队等作用,提高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2)调动员工参与。提高项目广大员工廉洁风险防控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到体系运行相关工作中来。

树立廉洁风险意识。通过广泛教育宣贯,提高广大员工对廉洁风险的认识,克服认为廉洁风险只在领导干部、部门主管等岗位存在,自身职微权轻,没有什么廉洁风险可言,廉洁风险防控与自己无关等思想误区,清楚知道由于廉洁风险本身的客观性和随机性等特点,处在任何职务或岗位上的个人,只要直接或间接掌握着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权力或有参与这些资源的分配权力,腐败行为就有可能随时发生。

提高廉洁从业意识。结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和纪律教育月等活动,开展诚实守信、廉洁从业教育和警示教育,让广大员工清楚认识不廉洁对个人、家庭、单位及社会的危害,增强主动防范廉洁风险的意识。

增强廉洁风险防控信心。让广大员工充分了解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清楚廉洁风险防控理念,增强廉洁风险可“防”、可“控”的信心,理解和认同该体系,积极参与到梳理制度、工作流程、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等廉洁风险防控具体工作上来。

(3)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对促进体系有效运行提供了支撑。笔者单位主要从两方面提高体系建设规范性。

一是统一框架。根据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特点,建立了“12345”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1”是工作定位,是指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紧密围绕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活动中的关键风险点这一主线展开;“2”是着重抓好“防”和“控”两项重点工作;“3”是要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4”是要突出抓好“查找及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检查及考核防控效果、完善并形成操作规程”四个环节;“5”是防控思想道德风险、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五类风险。

二是规范建设流程。规定了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从筹备、宣传启动、全面实施、总结考评和完善提升五个阶段推进的工作程序,并明确各阶段主要任务、查找、评定廉洁风险原则与方法、制定并实施防控措施要求、以及如何编制具有实操性的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手册等,指引项目部规范开展工作,促进体系有效运行。

(4)加强动态管理。加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动态管理,关键是要紧密结合和融入项目日常生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抓住主要管理业务、关键管理环节进行重点管理;二是要准确查找廉洁风险点;三是客观评定风险等级,并提前做好预判,制定具体可行的措施;四是做好持续改进。笔者单位通过抓好“三个结合”解决融入和结合问题,进行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动态管理,促进体系有效运行。

与企业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中心,融入工程项目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依据各项具体业务制度和工作流程,认真查找廉洁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抓好措施落实。

与廉洁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廉洁文化为构建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使反腐倡廉教育更有影响,制度建设更有力度,监督制约更有实效。笔者单位构建了廉洁文化进项目、进班子、进岗位、进分包、进家庭及与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共建的“五进一共建”体系,为促进工程项目廉洁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创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深入开展诚实守信、廉洁从业教育,增强了广大员工主动防范廉洁风险的意识,使廉洁从业成为硬要求,硬准则,变“要我廉洁”为“我要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