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与能源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与能源的关系

篇1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图书馆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条件,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是一个现代人成长历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大学生的培养教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通过对高职院校要实现创新和自身优势等方面的阐述,来多方讲述提高高职学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资力量、图书馆和实验设备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三大支柱。现代高等院校的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更是处处依赖于图书馆。图书馆工作的状况,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无不起着制约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用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刚刚起步,只有当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总体被社会认可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才会真正被社会所承认。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高职学院图书馆的自身优势

高职学院图书馆有其他系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高职学院图书馆作为学校知识信息的服务部门,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其基本职能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其次,在网络时代,院校图书馆可以借助社会公共网络设施,遵循公共网络通讯协议,使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进入图书馆网络系统而享受到快捷和完善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图书馆通过不断提高和改善信息处理能力,使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再次,高职学院图书馆应用现代化技术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图书馆。凭借这些优势,高职学院图书馆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着充足的知识和信息,发挥着其他信息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几点措施

1.做好文献信息保障工作,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读者服务

高职院校以教学为中心,学生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而非研究型。辅导读者准确快速地查阅网上信息,有效地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新使命,要更新观念,更新文检课的教学内容,将先进的信息检索理论,检索策略、检索系统、检索方法引入文检课,还要按专题对师生进行网络信息查询培训,做好“网络导航”工作。采编部门要加强读者需求调研,尽量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文献,重点考虑各专业用书外,不能忽视人文方面的文献资料,还要逐步加大电子文献收藏量和购买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权,也可开辟新书短期借阅,加快图书文献周转。必须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做到书尽其用。

2.进行文献检索及利用的教育和积极开展导读工作

通过开设文献检索及利用课程,培养大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资料的检索手段,教会他们如何根据自己所需知识,进行检索,获取利用图书文献,培养学生进行文献利用及对信息的吸收、选择和综合的能力,使图书馆物尽所用,极大地促进和满足大学生利用书籍、吸取知识的欲望,充分挖掘图书馆的价值。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工作。图书馆文献导读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积极主动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导读工作,通过工作提高大学生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可以获取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传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和特点,向学生推荐优秀书刊正确引导大学生的读书情趣和阅读倾向。

3.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

加强书刊流通和文献情报传递环节,改善服务条件和服务态度,创造良好、舒适、和谐的借阅环境。办好宣传橱窗和图书馆主页,及时报导和推荐新书,营造积极、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美化馆内外环境,吸引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行为;通过开展主动的读者服务活动和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来度过其课外时间。图书馆可指派馆员指导“读者协会”开展工作,“读者协会”应成为图书馆联系学生的桥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和潜在需求,获得改进图书馆工作的合理化建议。读者活动、书展书评、等都需要学生参与,安排勤工俭学的学生值班、参与编目活动也是很好的举措。这样做会使图书馆工作更有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协助、参与图书馆工作:让他们协助书刊的整理、借阅和修补;宣传图书借阅规则;维护开架书库借阅秩序;打扫卫生等等。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发挥参加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向周围同学宣传关于利用图书馆的知识,推荐出借率高、内容好的优秀图书;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大学生们的劳动观念,满足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需求。

4.优化馆藏,正确处理藏与用,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馆藏模式

在特色馆藏形成的过程中,既要强调馆藏结构的静态特色,又要注意馆藏体系的动态特色,这是由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收藏方向,科学定位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的馆藏和规模。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结构以素质教育和技能性用书为重点,过深理论文献不宜收藏。文献收藏只追求本校重点专业且学生较多专业的特色,突出馆藏文献的实用性。从馆藏级别看,主要收藏文献水平为大学级或略低于大学级层次。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采集文献,把握学校专业开设情况,对于新开专业,及时采购专业所需文献。

5.提高馆员素质、树立良好形象,提高服务质量

建立一支合格的队伍,是办好图书馆、发挥图书馆作用的决定性条件。现代化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是很高。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人员学历层次低、科技文化素质差的现状,要采用多种途径对馆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进修学习。一是要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把读者的需求摆在第一位。二是业务素质要过硬,除熟悉、精通传统服务的业务外,还要能掌握电脑操作、网络技术、数字处理等现代技术;同时具有对文献进行二次加工的能力。三是至少熟悉一门外语,尤其是英语。馆员要以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以及严格的规章制度,树立良好形象,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教育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转贴于

三、高职学院图书馆要实现创新

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创新。

1.服务要创新

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工作中摆脱以往那种被动接受读者咨询的模式,积极主动开展现代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图书馆外部信息环境和内部业务机制的变化中,要在服务理念和服务工作方式上要有所发展和创新。图书馆只有创新服务机制,并在激励和竞争中全面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才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信息服务。

2.内容要创新

在服务内容上要从传统的被动的服务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和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发展。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的同时,向开放式分工合作与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要充分利用馆际互借、网上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来扩大馆藏信息。

3.管理要创新

面对图书情报网络化发展的趋势,要研究在新形势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既要考虑网络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又要加快数字化特色馆藏建设,形成特色。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专职管理者为主,有读者参与专、兼职结合的图书情报管理队伍。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在保留原有管理方式的精华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4.目标要创新

现代高职学院图书馆要明确准备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图书馆一直崇尚并恪守阮冈纳赞的“每本书有其读者,每个读者有其书”的服务理念,在此基础上还应体现服务的针对性和深入性,这意味着图书馆要做到尽量完美,把最好的信息,用最方便的方法,在最好的时机,送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5.角色要创新

变图书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其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并与信息取得连接,同时加强二、三次文献以及馆藏的网络专题数据库建设等创新性知识产品的生产,放在对知识进行系统加工和创新,为读者提供新的知识产品。

四、高职学院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理念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按所依赖和采用的技术,目前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个性化推送服务或个性化定制服务,利用信息推拉技术,向读者提供定制的WEB页面、信息栏目,实施查询服务;或基于电子邮件的信息推送,根据读者的定制提供相应的信息栏目。二是个性化推荐服务,不但根据读者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而且还能通过对读者专业特征、研究兴趣的智能分析而主动向读者推荐其可能需要的信息;三是个性化知识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提取、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加工,向读者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科学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图书馆员工和读者抛开一切界限,平等地交流与沟通,从中了解读者的需求,为我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提供保障,提高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是我们进一步营造高职学院图书馆文化氛围的必由之路。从而达到在共同努力工作的过程中营造出一种良性的满意循环,打造出良好的高职学院图书馆形象。我们坚信“能够共享的知识才能有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文广,张彩玲.高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

[2]刘海萍.试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J].图书馆学研究,2005,(7).

[3]孟雪梅,王友翠,孙扬民.图书馆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宏观调控[J].现代情报,2001,(5).

[4]白海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2,(2).

篇2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课时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

的变化,还有

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以

等形式变现出来。(选修四1页)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

。因此,化学反应中存在着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

的变化,当能量变化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反应分为

3、决定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因素(宏观解释)

(1)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___

③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

(2)

一个确定化学反应完成后的结果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

的相对大小。

反应热、焓变(ΔH)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符号______________③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

④H的正负与吸、放热反应的关系

当H为“一”或H<0时为

H为“+”或H>0时为

⑤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H=

-

4、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微观解释)

(1)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

,即反应物中的旧化学键的

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

(2)

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

能量

常温常压(25℃,101KPa)下,断开1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1mol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相等。---------(

(4)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H=

-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概念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决定

因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产生

原因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的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

的总能量

反应物断键时

的总能量

表示

方法

H<0

H>0

图示

常见反应类型

大多数化合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

C+H2O(g)CO+H2

制水煤气

C+CO2(g)2CO

第二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表示

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变化。

如:H2(g)+

1/2O2(g)===H2O(l)

ΔH=

-285

.

8

kJ·mol-1,

表示在

℃,

Pa,

mol

H2与

mol

O2完全反应生成

态水时

的热量是285.8

kJ。(表示完全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H2

(g)

+

O2

(g)

=

H2O(g)

H=

--241.8

kJ/mol

2

H2(g)+O2(g)=2H2

O(l)

H=

-571.6

KJ·mol-1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

,不表示

因此,它可以是

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化学计量数和ΔH可以同时扩大或

缩小

的倍数

。即使化学计量数相同,当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不同时,ΔH值______。ΔH单位中的“每摩尔”是指______________

4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

中和热的测定

一、中和热

1、概念: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注:①中和反应都放出热量;

②定义中的“稀溶液”一般指

,因为溶液混合时会产生溶解热效应而影响中和热的测定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二、中和热的测定:

【思考交流1】

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3.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4.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四、误差分析: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各自所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实验结果。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1,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思考交流2】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1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1醋酸(弱酸)溶液,所测反应热的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1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所测的中和热的结果是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为什么?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一、燃烧热

1、反应热的分类

根据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

等,

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

实际应用较广。

2、燃烧热

(1)定义:

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要点:

①条件:

②量:

③对象:

④反应程度:

⑤产物稳定性:

(不可再燃且状态稳定)

⑥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为“___”或H

3.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方法:以燃烧1mol可燃烧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练习:①

H2

(g)

+

O2

(g)

=

H2O(g);H=

-241.8

kJ/mol

②H2(g)

+

O2

(g)

=

H2O(l);H=

-285.8

kJ/mol

③2H2(g)

+

O2

(g)

=

2H2O(l);H=

-571.6

kJ/mol

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燃烧反应中热量的计算:

关系式:热量=可燃物物质的量ⅹ燃烧热

【练习】

1、写出下列可燃性物质燃烧的稳定产物

C:______

H2:______

CH4:_____

金刚石:_____

乙醇:______

2、依据表(教材p7)1-1,写出下列物质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

(1)CO(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2H6(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源

1、能源

(1)能源就是能提供

,它包括

等。

(2)能源是

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2、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1)

柴草时期: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

化石能源时期: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

(3)

多能源结构时期: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绿色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

主力军。太阳能、氢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

3.能源有不同的分类,具体如下:

分类依据

种类

举例

转换过程

太阳能、风能、化石燃料、地热能、潮汐能等

电能、氢能、石油加工产品、煤的加工产品等

使用历史

化石燃料

太阳能、风能、核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性质

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

化石燃料、核能

4、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

我国目前使用最多的能源是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属________再生能源,并且能源利用率极低,能源危机趋于严重。

5.能源危机的解决方法

开发________,节约__________,提高能源的________。

6.化石燃料和新能源

(1)化石燃料的利弊:蕴藏量有限、不能再生;利用率低;污染环境,特别是造成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太阳能是能量巨大的清洁能源,缺点是能量密度小,受地域和季节的影响大。

(3)氢能有三大优点:一是燃烧热值高,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缺点是储存、运输困难。

第一章

第三节

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

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

完成或

完成,其反应热是

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

和__

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

对盖斯定律的图示理解

一个化学反应由始态转化为终态可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在图示中各ΔH之间应该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ΔH=ΔH1+ΔH2=ΔH3+ΔH4+ΔH5

二、计算的步骤: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

例题1.已知C(s)+O2(g)===CO(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得。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却可以直接测得: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CO(g)+O2(g)===CO2(g) ΔH2=-283.0

篇3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化学教学 价值观

展望世界未来的发展,以知识为主要劳动生产资料的产业,将成为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化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谈笔者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体会。

一、哲学角度的高中化学教育价值观

一般的价值概念,表示物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特殊属性,即表示物为人而存在的自然关系或物的社会存在本性。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人类不仅要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按照教育价值的定义,化学教育价值有两层含义:一是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全日制高级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密切联系及重要应用,教育学生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训练他们的科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及创新精神,进行思想品德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是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二、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

化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决定于化学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被教育者又是教育形式、方法所服侍的价值主体。所以,化学教育价值研究,成了化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必备基础。近年来,化学教育的研究主题就是强调化学教育的价值:一是化学是未来世纪的中心学科;二是化学教育要向公众普及,化学教育既包括未来化学家的教育,又包括非化学家的教育;三是化学教育要联系社会;四是化学教育要在能源、环境、材料及生命科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的化学教育价值分类只具有相对性,不应该绝对化。因为价值是客观的,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中产生的,所以价值应是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的辩证统一。如在化学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化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结构。无论是在课程规划、教材编写、教法研究,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都必须应用辩证统一的价值观,指导化学教育的价值活动。

三、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定位的表现

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高中化学新教材在改革化学学术性课程的同时,更强调了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化学的需要,体现了由纯化学学科走向应用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现代化学教育价值观。

新教材的化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培养继承传统化学知识技能的人,更包括了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国力的目的。为此,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定位表现在:

(一)化学与新材料、新技术。新教材在高一教材中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C60等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在高二教材中介绍了金属陶瓷、超导材料等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复合高分子材料等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高三教材中氯碱工业里新型的离子交换膜等。材料是科学技术的先导,没有新材料的发展,不可能使新的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对新材料的学习,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提高学习兴趣。新教材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把化学科学的进步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讲明,使学生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社会责任感。

(二)化学与能源。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高中化学新教材首次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了能量观点,如在高一化学第一章里提出如何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开发新能源等与社会相关的问题。在卤素中新增了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在几种重要金属中增加了金属的回收和资源保护,在原电池一节介绍了化学电源和新型电池等。化学与能量、能源观点的建立,不仅仅为了教育学生节约能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进步责任感。尤其是在第二轮新教材改革中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三)化学与环境。新教材中介绍了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白色垃圾、土壤,以及水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并将居室中化学污染及防治、生活中常见污染物和防治污染”放在选学教材中。在治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中,化学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大幅度地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环保责任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篇4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

以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

[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板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过渡]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1)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试管温度升高,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搅拌后,玻璃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结论]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如C(s)+H2O(g)CO(g)+H2(g)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

结论:现代人利用化学反应主要是①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或合成新物质。

[板书]二、燃料燃烧的条件和环境保护

[学生分组讨论](1)燃料充分燃烧条件?(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点?

[结论]

(1)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考虑两点:①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空气不足:①浪费资源;②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空气过量:过量空气会带走部分热量,浪费能源。

增大接触面:改变燃料的状态。如固体燃料粉碎、将液体燃料以雾状喷出、固体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①能引起温室效应;②会造成化石燃料蕴藏量的枯竭;③煤燃烧排放二氧化硫,导致酸雨;④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

[板书]三、现代能源结构和新能源展望

[讨论]现代人怎样利用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

结论:人类所需要能量,绝大部分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或它们的制品燃烧所产生的。

[讲述]现代能源结构。

1999年我国化石燃料和水电能源的消耗结构:

能源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比例

76.2%

16.6%

2.1%

5.1%

[讲述]我国化石燃料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对比。 石油储量/1×1010t

天然气储量/1×1010m3

煤炭/1×1010t

北美

5.6

8.4

262.9

西欧

3.4

6.1

99.3

日本

1.0

前苏联

8.3

42.5

241.0

中东

54

24.2

中国

2.4

0.8

99.0

[讨论]我国能源结构的缺点和新能源展望(环保、防止能源危机)。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结论]得出以下结构。

[阅读]能源与人类进步。

请学生阅读教材22——23页。

[本节课的总结和评价]——根据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教学效果而定。

[尾声]《太阳能》05/34

教学手段:

篇5

【关键词】能源 环保 关注

Use the fuel in reason and protect the living condition

Ke Aihua

【Abstract】From the 21st century, the energy sources conjuncture has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society and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caused by reasonless use of the fuel is threatening our earth seriously. Therefore, to save, to use in reason and to develop the sources is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by all nations. With the actualization of the standard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the senior high school or technical secondary school in each place in recent years, the relation between chemistry technology and society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writer has taken some subjects for example to show it completely.

【Keywords】Energy sourc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tention

进入二十一世纪,能源危机严重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且燃料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地球。因而,节约能源,合理使用能源,开发新能源倍受各国关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越来越关注化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考查。以下几个题目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例1、曙光中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针对家庭燃料的变迁提出相关问题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1)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城市家庭是以“煤球”为燃料,在冬天,时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到70年代,已用“蜂窝煤”取代了“煤球”,你认为这种变化的好处是_________。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将水蒸汽通过炽热的煤层制得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煤气厂常常在家用煤气意掺入少量的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

(3)到了80年代,液化石油气和管道煤气又取代了“蜂窝煤”。煤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到21世纪,由于“西气东输”,城市居民开始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______。

(5)实验证明,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相同。燃气灶由灶体、进气管、进风管和电子开关等组成,若你家里要将燃烧煤气改为燃烧天然气,为使天然气充分燃烧就必须更换灶具,则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构造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围绕家庭燃料的变迁而展开讨论,形式新颖,需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综合思考问题。(1)小题在以“煤球”为燃料的时代,我们需思考,结实的煤球燃烧是不完全的,产生CO,因此在冬天门窗紧闭时,就有煤气中毒事件发生;为避免中毒,又使燃料得到充分利用,就有小题(2),煤球变为“蜂窝煤”以增大接触面,使燃料燃烧更充分。有的城市为此开设燃气厂,它是将分散用煤改为集中供应煤气,且在煤气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以便煤气泄漏时能引起人们的警觉;小题(3)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小题(4)天然气中主要成分是CH4,它们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都不难写出;比较(3)、(4)写出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若完全燃烧分子数相同的CO和H2,所消耗的氧分子,后者是前者的四倍,因此,更换的灶具与原来的灶具相比,要扩大进风管,或者减小进气管。

例2、为了改善空气质量,太原市依托自身资源已将部分公交车的燃料由汽油改为“煤层天然气”。

(1)汽油是______加工的一种产品,而“煤层天然气”是存在于煤层中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_______。

(2)甲烷的含碳量比汽油(主要成分可表示为C8H18)_____(填“高”或“低”),容易充分燃烧,是清洁能源。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及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问题,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_________。(填写两种)

(3)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________。

①煤;②核燃料;③生物质能;④石油;⑤酒精

解析:石油中含有溶剂油、汽油、柴油和煤油等。根据沸点不同,可分馏得到不同的物质。通过计算可知,甲烷的含碳量比汽油低。目前人们正在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风能、潮汐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化石煤料属不可再生资源,另外核能是利用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释放出能量,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1)石油,CH4;(2)低,太阳能、地热(或风能、潮汐能、氢能、核能)(合理即可);(3)①②④。

例3、能源危机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立足自身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1)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______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2)氢能源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其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从能量的转化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将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我国已经全面禁用含铅汽油,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乙醇汽油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使用它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B.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C.汽油是石油炼制的产品之一。

D.用玉米、薯类等发酵可以制得再生能源乙醇。

(4)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从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面的比例来看,能源相对短缺的是东部地区。为了达到区域发展与资源间的平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出了许多重大工程建设。试举一例:___________。

(5)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未来的新能源要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从理想的角度考虑,它必须满足许多条件,如: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制备、应用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等。除此以外,你认为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关于能源的综合题,考查了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抓住题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篇6

一、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重视吸收新的知识

化学的发展除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外,还与国民经济、人类生活及社会的进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衣着、环保、医疗、交通等生产和生活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突出的是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环保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生产等的联系。所以化学教育要跟上现代化的步伐,就应该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把这些新的知识引进教材,纳入教学体系。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新材料的发明和利用与技术进步的关系非常重大。如果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现代化的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就没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损耗的光导纤维就没有当前正在快速发展的光通讯……凡此种种说明新材料是新兴技术的基础,是高新技术的突破口。新教材用一定的篇幅以必学、选学、阅读或资料的形式编入了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如在“硅”(第二册第七章)中增加了“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向我们展示了高温结构陶瓷、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等材料的性能和它们在现代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激光、电子、航天等科技领域里所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今后的研制方向。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金属材料已从传统的钢铁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合金材料发展为包括稀土金属、贮氢金属、金属结构材料等在内的金属材料体系。为使中师生了解这一发展,教材在“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二册第九章)中编入了“新型的金属材料”作为选学内容。原有教材对有机高分子材料的介绍只限于传统的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大类,而事实上高分子材料种类的增多和产量的增长远远超过无机材料。所以对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适当介绍,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是很有必要的。教材在第二册第十二章中选编了光敏性、导电性、生物活性等高分子材料。为体现化学学科特点,对这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的叙述主要突出了与化学的关系,如用感光树脂印刷制版来实现印刷工业的完全自动化,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等。

能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发展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需要有充足的能源。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常规能源已无法满足需要,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是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常规能源的使用效率,另外要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能源。在开发新能源的过程中,化学学科发挥了巨大的优势。教材在“烃”(第二册第十章)中编入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展望”简要介绍了太阳能、核能、生物能、海洋能、氢能等几种新型能源的基本知识及其发展情况。配合“原电池及其应用”教材在阅读中介绍了几种新型化学电池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

在世界人口日益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过程中,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保护和改善生产与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介绍中有机地渗透了有关环境知识。如在氧族元素中增加了臭氧层的作用、臭氧层减少和恶化对人类、对环境的危害等内容;结合硫的氧化物的性质,教材叙述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在氮族元素中,分析了氮氧化物作为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防治;在石油和煤一节中教材指出了燃煤造成的污染、“三废”对大气、土壤、水域的污染方式,对生态的破坏和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环境保护”(第一册第四章)一节中,教材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方面: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碱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物、放射性、噪声等污染及其防治的重要措施。以使学生了解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环境保护和环境改造的迫切性和可能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材还充分挖掘当今科学前沿新研究项目所包含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使中师生逐步学会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概念去接近和理解前沿科学的新发现。如教材在叙述碳的同素异形体时引进了C[,60],教材还在选学中编入了化学元素与人体的关系、8千万年以前的琥珀化石中的空气成份与现代空气成分的区别等知识,以期使中师化学教材更具时代感。

二、适应培养现代人才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渗透

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我们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能源、材料、生态环境等很难把它们绝对归属于某一学科领域,因为它们都是综合性问题。各传统的分科课程,长期以来已形成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有它们不少的优点。但由于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故不易使学生从知识整体与联系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易与现实脱节,不利于学生把学习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教材在叙述新增加的材料、能源。环境等知识时,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在介绍半导体陶瓷、光导纤维、超导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时结合了一些物理学知识,在彩色摄影中用到了加色法成色原理和减色法成色原理;在石英晶体的重要用途中提到了压电效应等;在叙述呼吸作用、固氮、酶以及三大营养物质时联系了有关生物学知识。

中师化学教材在保持自身的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还注意了与初中化学和小学自然的纵向联系。如初中化学是中师化学教学的基础,小学自然中的很多知识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溶液等都是初中化学的内容。但仅靠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将来难以胜任小学自然的教学,特别困难的是不能独立完成有关实验的教学任务。所以教材通过有关实验习题和选做实验与初中化学合理衔接。在系统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某些章节中,通过选学、阅读、资料以及讨论题对小学自然的有关教学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使中师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适应小学自然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着眼提高全面素质落实各项能力训练

中师化学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考虑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和培养高层次小学教师的需要,为了体现师范教育的这一特点,新教材具体确定了以下能力训练的要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细致、正确的观察可以使学生获得完整、全面的感性知识,它是记忆、表达的基础和前提。

中师化学教材注意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养成乐于观察、自觉观察的习惯。如教材的序言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把今天的学习与明天的需要结合起来,要研究小学生可能提出哪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要重视激发小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在全书中,配合教学内容的一些演示实验不少饶有趣味,如“焰色反应”、“蔗糖碳化”、“彩色喷泉”、“点火成蛇”、“火箭”等这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材共安排了87个演示实验,25个学生实验,18个课外实验与制作。在这些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适用于引导学生熟悉观察的原则、掌握观察的方法。如对于气体的制取实验,教材注意了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对于某些比较复杂的有机反应实验,教材指出了观察的重点;对于诸如“钠和水反应”,“氨气易溶于水的反应”等实验,教材要求学生全面观察现象;对于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等实验,教材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对比观察。

教材还通过习题要求学生对周围生活和自然现象进行广泛的观察,如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家庭中养金鱼的水是如何进行简易处理的?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有哪些腐蚀现象及常用于钢铁制品的防腐蚀方法。

在观察知识条目中出现了“空白”,这些“空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后归纳填写的。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良好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中师化学教材中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丰富内容和我国化学化工的伟大成就,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献身精神,培养他们在顽强、自觉的学习中形成积极思维的意识。

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中师化学教材保持了相对完整、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安排上,保持了适当的知识面,侧重于介绍各族中的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突出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电离、氧化还原等基础理论对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以及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的关系,从周期律的角度介绍相关的物质的共性及其变化规律。对某一具体物质,教材是以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为重点,以此带动物质的制取、用途等知识的介绍。这样学生可以从各种元素,各族元素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教材适时介绍了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改革,以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它们的正确性和绝对意义的内涵的同时,认识到化学理论和概念的发展及其相对意义,进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原子结构中,教材简介了从汤姆逊的“葡萄干蛋糕”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的原子有核模型玻尔的旧量子化原子结构模型电子云模型的发展这一系列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教材还在每章小结中引导学生对一章的知识联线成网归纳知识链,通过精编与各类知识联系较密切的习题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根据大纲规定,中师生不仅要会作实验还要求会自制简易教具和利用代用品,会指导小学生开展科技活动,这就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材是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到实处的:

一是增加动手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和制作具有很强的技能性,没有反复多次,认认真真的严格训练是难以达到要求的。所以教材在确定必修课教学内容时,充分注意了实验的比例。如讲授课时与演示实验个数之比为3∶1.84,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3∶1.02;学生分组实验的课时占总课时的19.2%,大于原中师化学教材中的17.9%,更大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的12.5%。

二是确保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仅以学生实验为例,教材中安排了基本操作训练;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验证性实验;与小学自然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习题;体现实验教学灵活性的选做实验;旨在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鼓励课外研究和提高的课外实验与制作。

三是强调实验和制作设计的应用性。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特别是在小学自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应用(如粗盐的提纯、空气成分的测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自制蒸馏水,自制教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配制消毒液,自制甜酒酿、化学刻字、自制雪花膏等)。

为了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大纲强调了实验考查的必要性,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实验习题可供教师在实验考查时选用。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任务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合格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说明,在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为此提高和培养师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师各科教学的共同任务。

教材上、下册设置了多处讨论、资料、选学等栏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组织讨论、讲述化学史料等方式和途径培养、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文盲不再是指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学习门类偏多,所以中师生在校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继续学习提高,以便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为落实培养自学能力的训练,教材在内容的编辑上重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状况及认知规律的有机结合,使教材本身具有利于学生自学的特点。教材的编写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设置的学生学习活动栏目多样,这些均为学生创设了强烈的自学条件。教材编配的习题也考虑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向学生推荐科普读物,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收集有关资料,练习编写小学自然课教案等等。

篇7

【关键词】化工工艺;石油冶炼;作用

一、化学反应过程和作用

凡是通过化学方法使得物质的组成或者结构以及合成新的物质的,属于化工工艺。得到的产品就是化学产品或者是化工产品。通过化学工艺创造出来了很多自然界没有的物质,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1)化学反应过程。所谓的化学反应过程,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反应过程。化学的反应过程是很复杂的,主要表现在其过程本身的复杂性、物系的复杂性以及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它们之间不但有化学联系,还有物理联系,有时候还会同时发生,而且相互应影响着。物系的复杂性表现在有时候是气体和液体,有时候是固体,有时候还会共同存在。液体性质可以有大幅度的变化。有时在进行的过程中,物性明显产生改变。物系流动的边界性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由于设备的几何形状不同,填充物的外形也各不相同,进而使得流动边界复杂而且确定和描述起来也比较困难。物理过程是指物质不经过化学反应,而是在组成、性质、能量以及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如原油经过蒸馏的分离而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产品。在生活中,通常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会同时发生。(2)化学反应的作用。化学反应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护了人类的自然环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化学的科研成果和化学知识的不断应用,使得大量的新产品进入了我们的家庭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行各业都使用着不同的化工产品,而且化学药物也给人们预防及治疗疾病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总之,化学工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发展的支柱,是工业发展的助手,是战胜疾病和改善生活的重要方法。

二、我国石油冶炼的发展

石油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而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化工染料是世界上消耗量非常大的世界能源。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且可以直接应用的能源,像煤、石油、天然气等以及水能、核能等。二次能源是指通过对一次能源进行各种化工加工过程得到的具有更高使用价值燃料。像石油经过冶炼获得汽油、柴油等燃料。以石油作为基础,形成了现代化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出了很多的石油化工产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些物料既是燃料,同时还是原料,二者合二为一。因此化工生产是二次能源部门。对原油进行炼制加工,使之成为各种不同的石油产品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主要包括:石油炼厂、石油炼制设计机构以及石油炼制的研究等。石油炼厂的主要生产设备有:原油蒸馏、催化裂化、石油焦化、催化重整以及石油产品的精制等,其主要生产汽油、煤油、燃料油、柴油级油等各种石油化工原料。石油炼制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农业、工业、国防建设以及交通运输等都离不开石油产品。而且石油燃料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洁净、利用率高等优点。各种高速度、大功率的交通工具和军用机动设备都是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近年来,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产品的结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喷气燃料以及柴油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燃料油的需求量大幅度减小,原油的深度加工受到了高度的重视,一些生产轻质油品的装置逐渐增多。同时,还开发出了很多的新工艺,有关节能环保的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上,为了增加轻质油品的产量和提高油品的工艺,很多国家广泛采用了催化重整、异构化、烷基化工艺。加氢处理和精制工业越来越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原油的综合利用,增加石油化工原料的产量,石油炼制工业和石油化工以及三大合成材料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已经是发展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

三、结语

人类的生活和化工工业之间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化工工业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很多基本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化工工业的。世界的石油冶炼业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不断走向了成熟阶段,冶炼的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l]姜信真,李宝璋,任文坛.化学工程发展及学科内容[J].化学工程.2009(3)

[2]袁渭康,陈敏恒.化工前景[J].化工进展.2009(3)

篇8

1. 时代性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内容更具备“浅、宽、新”的特点,增加了当今社会的热点知识,跟踪新科技、新发展,更加关注环保问题和能源问题,更具有时代性。

(1)跟踪新科技、新发展。 新教材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增加一些大自然奥秘、尖端科技成果等科技发展。旧教材中也曾经介绍了一些科学家的某些发明和发现,大部分是经典原理知识,有些是同学们早已听说或已有所了解的。新教材除此外增加了较多最近的新科技、新成果等现代内容。通过对新科技、新发展的学习和了解,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学习了科学家们从身边小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的思维习惯,培养了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品质。

(2)关注环保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不断产生一些新的影响环境的有害物质。我们可以通过化学知识找到破坏环境的因素,从而研究出减少破坏环境的方案,甚至杜绝污染源或变废为宝的策略。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

(3)重视能源问题。 新教材更突出能源问题,在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系统讲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规律,燃料的充分燃烧时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热能的利用。介绍了目前世界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烧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解决能量问题,人们也正在寻找新的能源。补充“能源的利用与人类进步”的阅读材料,可以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能源的利用经过柴草能源时代、化石能源时展到了多能源时代,同时能源利用的进步也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怎样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开发理想的无污染能源便成为新能源开发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同学们通过参与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 生活化

(1)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 生活生产处处离不开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学习化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用化学原理去分析解释生活现象及生产原理,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也可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感觉到身边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必要性。新教材在这一方面增加了一些重要内容。

(2)增加和改变实验内容和形式。 随着教材内容的更新,实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较大变化。演示实验比旧教材更新颖、趣味化。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实验仪器的选择改用人人熟悉的空塑料瓶,操作过程简单,现象明显,能有力证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在做“Na2CO3、NaHCO3与HCl反应快慢比较”的实验中,要求在试管口套有小气球,通过气球鼓起快慢和大小,联系生活实际,形象直观地说明了问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实验既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强化了实验基本操作,也增加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趣味实验,比如利用碘的性质的指纹检查实验,利用自然界中的花、果、茎、叶中的色素自制指示剂实验等,在教学中都起到好的效果。

高中新教材发挥初中教材的优点,增加了“家庭小实验”栏目。高中第一册主要有“收集材料制实物标本”、“发酵粉产生CO2”、“白纸显字”、“制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等五个家庭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巩固,对理解相关内容大有帮助,同时利用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知识相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3. 体现学科融合性

(1)与理科间的融合 。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新教材更加注意与生物和物理之间的交交汇和渗透。在讲述氧化—还原反应时补充了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及酿酒的实例;在NaHCO3的性质后,补充了NaHCO3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有讲元素周期表时插有“元素在人体组织、体液中富集情况示意图”,还有碘的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毒物质的中毒原理等体现了与生物学的紧密联系。在讲钠的用途时讲钾钠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在讲述摩尔时提到千米、克、秒等物理单位,及气体摩尔体积中相联系的气体状态方程,原子结构中的原子、电子、α、β、γ三种射线等的发现,硅在电子工业中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光导纤维等,以及研究某物质性质时讨论的状态、熔沸点、导电性等方面,无不体现了化学与物理学的紧密联系。

(2)与文科间的融合。 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阅读材料,为了帮助理解相关化学知识离不开语文知识的指导作用;化学用语部分离不开外语知识的帮助;阅读材料中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轻松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日报及地质变迁、天体成分分析、彩页中的“南极上空臭氧层的变化”也体现了化学与地理知识密不可分。

篇9

例1 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有什么明显现象发生?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间的关系。

评析:此题考查考生能否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分析、判断,以及通过实验现象来探究不同结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火柴靠近蜡烛(不点燃),蜡烛熔化,只发生物理变化。点燃蜡烛,可看到蜡烛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伴随着一部分蜡烛熔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可单独发生。

例2 把一些小块木炭放在球形管中,按图1所示连接装置。打开玻璃活塞,氧气进入球形管,发现木炭不燃烧。关掉玻璃活塞,给球形管内的木炭加热,木炭同样不燃烧;此时打开玻璃活塞,氧气立即进入球形管,则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________

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此题把课本上碳的可燃性实验改编为探索性实验。第一步:木炭与氧气接触,但不加热,木炭不燃烧;第二步:加热不与氧气接触的木炭,木炭不燃烧;第三步:加热与氧气接触的木炭,观察到的现象是:木炭能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是:(1)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需与氧气(空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2)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例3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N2,其次是O2。已知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在标准状态下,液态氮的沸点是-195.8℃,远低于常温。最近,有的科学家根据蒸汽机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液态氮蒸汽机,它是利用液态氮吸收环境中的热量而汽化来驱动机车。运用能源环保知识,联系实际简要说明上述发明的优点。

评析:此题是一道能源探究题。探究一种物质做能源应从多方面考虑:原料的来源、使用该物质做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制出的气体的价格等。根据题给信息,答案为: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使用过程中一般不发生反应,故不会产生污染物;N2本身无毒,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大气中氮气储量大,价廉,有利于节约能源及开发新能源。

例4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因此,相对而言,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1911年,科学家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量为197),发现三种实验现象:

(1)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

(2)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____

篇10

    化学所学内容多、时间紧,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如何选择最佳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是师生共同所追求的。以下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效率提供一些复习策略:

    重视实验

    对于实验内容的复习,建议大家熟悉教材重点化学实验,了解实验目的、将所用实验仪器的名称、药品的名称、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记熟;掌握使用仪器、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常见气体;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能解释结论,得出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作出简单的评价。

    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

    近年中考化学计算题都很简单,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钻难题,以影响考试的效果。复习时可采用下列方法:

    1.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题

    认真阅读全题,仔细分析题意,反复推敲关键的语句;然后在审题的基础上对全题进行分析和解剖,应用化学知识沟通已知数和未知数,弄清已知数、未知数的关系。

    2.要注意解题要求

    格式规范,步骤完整,计算准确,方法简练。

    解题的一般步骤为:一设(设未知数);二写(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三找(找出关系量);四列(列出算式);五求(求解结果);六答(回答解中问题);七验(验算解法是否合理,答案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