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制药工程专业的理解

篇1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教学方法 图解法

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大众化,给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本科教育,但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在就业中遭遇尴尬。在探索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的同时,学者们提出了“绿色人才培养模式”。所谓绿色人才学术界基本都认同它是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词,即立足长远、全面发展,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应用[1]-[4]。结合作者所属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考虑,绿色人才培养不失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要培养出厚基础、博知识、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必须创新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5][6],作为大学绿色人才培养主要方式之一的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是药学、药物制剂等专业的主干课之一,制药工程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内容理论内容多、概念抽象,对学生造成学习和理解困难。要对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此提高绿色人才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绿色专业素养。

一、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体系,增强教学思维逻辑感

生物药剂学课程教学的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建平主编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程专业的生物药剂学限选课学时多32学时左右,在紧扣教学大纲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必须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体系,增强内容衔接的逻辑性,采用绿色教学方法,即以合理的教学思维安排教学内容,而非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生物药剂学着重研究内容之一是影响体内过程的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的制剂设计。教材在”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分布”、“药物代谢中”等章节的安排上基本是首先介绍各过程的影响因素,其次是适合各体内过程的制剂设计的分节介绍。教学中,为有效利用有限的学时和增强讲课的逻辑性,笔者在各体内过程的讲解中强化因果关系,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以“口服药物吸收”为例,讲解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之一生理因素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直接把针对生理因素影响吸收过程的制剂设计方法BCS分类系统及典型应用例子介绍给学生。运用此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生物药剂学的研究意义即“设计合理的剂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的理解,并适时地向学生渗透了制药工程专业思想和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社会任务,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绿色专业素养。可见课堂教学奥妙神奇,运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布置学生专题制作演讲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的目的是尽量让学生做到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不仅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理论,掌握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在理论和知识背后所渗透的思想[7]。在生物药剂学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学科领域范围内的参考题目,如生物药剂学的发展简史或专业趣事等专题或由学生自选主题,课后由学生分组进行查阅资料,并制作成PowerPoint文件,各组选取同学进行课堂5分钟的讲演,并由学生选取的5~10位学生代表和教师进行现场打分,作为期末成绩计算的考核项目。此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首先以分组进行的专题查阅和讨论方式增强了团结协作能力,其次以自主的文献查阅和总结方法提高和拓展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认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而且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因为学生专题制作中确实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好的素材。

三、图解教学法

生物药剂学课程是一门结合药理学、药剂学、生理学的交叉学科,涉及知识面较广,一些学生感觉理解难度大,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一些概念较抽象,硬性的讲解不但不会达到授课目的,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解教学方法,将空洞的语言表述转化成直观图,会达到令人意外的效果。如在讲述“表观分布容积”概念和意义时,笔者将药物分布的几种情况以实例做成了柱形图,如下图。图解与实例的结合很好地说明了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过程之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绿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探索的途径。《生物药剂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其教学效果对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在教学方法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思维的逻辑性;合理布置学生专题制作演讲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运用图文并茂的直观图解法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图 表观分布容积意义图解法

参考文献:

[1]王学东.利用分层教学培养绿色人才.考试(教研),2011,7:10.

[2]崔亮,马增强.知识经济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77-80

[3]赵国霞,李山东.高校绿色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探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16-17.

[4]王亚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绿色系统模式.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102-104.

[5]李华,梁政勇,胡国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制药工程技术人才.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2:42-43.

[6]燕方龙,赵琳静,任新锋,等.地方工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9,5:29-32.

篇2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随着世界药物研发行业的高速发展,药物研发单位不仅对制药工程以及相关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同时对毕业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有所提高。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高,所以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为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实验教学上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也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一定改革,从而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药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研发、工艺研究以及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的人才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实验教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实验课,而医学院校临床专业有机实验课程仅包含基本操作实验和简单有机合成。制药工程专业之所以将有机化学实验课作为专业基础实验课,是因为后面的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工程设计课程都以它为基础。因此临床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已满足不了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亟需改革,从而达到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1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1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缺乏主动性

作为医学院校,主要以临床医学、护理学、影像学、临床药学等专业为主,以上专业将有机化学作为一门认识性课程,与他们的专业课联系不是太紧密。所以大多数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不重要,实验课前学生基本不预习,也不查阅书本和网络资料,完全依靠老师的上课讲解,被动地接受,从不主动地动脑去问为什么。比如说“乙酰水杨酸的制备”,这是一个经典的有机化学实验内容之一,实验讲义中给出一种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方法,课前临床学生多数不会去查阅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他们不知道除了讲义中加入醋酐的方法外,乙酰水杨酸的合成方法还有很多,例如可以用乙酰氯替代乙酸酐,再加入相应的碱来中和生成的盐酸[2]。

1.2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呈“流水式”实验过程

作为传统的医学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有机化合物性质测定”等实验都是比较早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现在,临床专业学生依然将其作为实验课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讲台上给学生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按照教师所讲的实验步骤动手操作一遍,最后记录实验现象并上交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评分。多数学生在这种“流水式”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仅充当着一个普通的操作工,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也没有与理论知识相联系,只是把实验课当做任务,完成后上交实验报告,实验课便宣告结束。

1.3有机化学实验条件一般

我校是一所将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高等医学普通本科院校,“以医为主、以本为主、以人为本、以质为本”的办学理念奠定了学校的主要发展专业。有机化学作为临床专业学生的认识性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又是有机化学的附属课程,导致学校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此外,之前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大多数仪器其实已亟需更新换代,但迫于经费紧张,多数需更换的仪器还在使用中,使得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条件得不到提高,从而也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门集化学、药学、工程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有机化学实验课又是其专业基础实验课,以往临床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课已满足不了制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2.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教学,应该理解为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完成的一项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果。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巨大的工程,而这个工程由很多小的结构组成,要想完成这项工程,首先要完成好每一个小的结构。课堂教学同样包含很多小的“结构”,如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学生的提问、集体讨论等等。而现在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多数只包含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理解,其他结构都已经被忽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后续多数课程的基石。所以,在制药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前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然后课上让学生回答,学生若有不清楚的也可以提问,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采用上述教学方法相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也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3]。同时实验教学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并不仅仅局限在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依然非常重要。教师单一式的说教显得较为枯燥,利用PPT动画展示或者视频讲解,可提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上述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4]。

2.2开设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基础实验技能是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熟练运用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来合成药物分子。当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后,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作为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他们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学好这门课才能更好的学习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等实验课课程。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师可增设一个药物合成实验,给出药物的结构,让学生分组后各自查阅资料,然后设计制定实验方案,最后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实验。在上述的实验方案制定中,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进行了资料查阅,数次讨论后定下实验方案,最后再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上述教学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5]。

2.3及时更换废旧仪器,改善有机化学实验环境

我校在制药工程专业开办之前,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年代久远的仪器比比皆是,如锈迹斑斑的托盘天平、水浴酒精灯加热装置等。近几年借助于《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与《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资金的支持,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环境得到改善。实验室配备新的托盘天平和集热式加热磁力搅拌器,同时也购置了大量的新仪器,如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NICOLETiS50FT-IR(FourierTransformInfraredSpectrometer)、同步热分析仪(STA449-F5)、Ls-55荧光光谱仪(FluorescenceSpectrometer),上述仪器的购置,也为学生合成目标分子后的结构表征与性质测定提供平台。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室经常出现脏乱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有机化学实验室环境,教学要求应进行强化。首先,带课老师在学生的第一节实验课开始前,介绍实验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务必要求大家坚决按照实验室规章制度执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每次实验课产生的垃圾禁止乱扔,全部放入垃圾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废液回收缸;每次实验课结束要求学生打扫卫生。这样实验室环境不仅得到改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结语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实验课,是药物合成、制药工艺学、药物化学等实验课程的基石。以往单一说教式、“流水式”实验过程、较落后的实验条件亟需进行一场“革命”。采用讲解式、提问式、讨论式等多种结合方式来替代单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制药工程专业学生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学习,而是变为主动地查阅与实验课相关的资料,进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开展综合性实验来取代“流水式”实验,来提升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换废旧仪器来提升有机化学实验环境,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最终来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6]。

参考文献

[1]宗智慧,刘明星,陶兆林.基于任务驱动的制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模式[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6):141-143.

[2]刘毅敏.医学化学实验课程的优化设计[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1):51.

[3]袁霖,张敏,袁先友.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1,38(6):163-164.

[4]杨彩玲,霍彩霞,何丽君,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29(1):117-120.

[5]张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2):170-172.

篇3

关键词:制药工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01-02

制药工程专业是农药学和工程学交叉发展的应用学科,主要应用农药学、化学、工程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农药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农药产品生产、工程设计、新农药研制与开发的实际能力。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主要讲解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检测、显示和控制,是涉及化工生产过程、化工设备、仪器仪表及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由于缺乏实际生产实践知识,因此在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庞杂、抽象,难以理解[1]。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如何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课程特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课程知识,完成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研组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措施改革。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制药工程专业使用的教材是厉玉鸣主编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主要包括仪表和控制系统两大部分共七章的内容,理论教学内容较多,在36个课时内要详细讲授这些内容显然很不现实。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农药生产过程的实际需要,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课程改革应以实际应用为指导,以满足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参数检测和自动控制的要求为原则,教学内容以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来选择。

在有限的课时内,坚持“少而精”的原则,一般不详细分析内部电路,但要讲清仪表和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重点讲解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仪表及控制系统,降低理论要求,增加实用内容。农药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反应过程及传热、精馏、吸收、干燥、萃取等单元操作,因此在保持课程相对完整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把自动控制系统两章内容和典型化工单元的控制方案进行融合,在自动控制系统讲授中尽量选用这些单元操作进行讨论讲解,分析典型化工单元操作中若干具有代表性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阐明设计控制方案的共同原则和方法。

例如,无相变的换热器的温度控制、载热体进行冷凝的加热器自动控制、冷却剂进行气化的冷却器自动控制、精馏塔的温度控制方案、釜式反应器和发酵罐的温度控制等,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工业生产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仪表和控制理论的不断更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顺应控制技术发展规律,调整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检测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发展动态,使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应用性和开放性[2]。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也能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的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密切相关,涉及大量的工艺生产过程、单元操作及相关生产设备,对于从未接触实际生产过程的学生来说,文字性质的描述或者图示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提供课程相关信息,致使他们对工艺参数的检测和自动控制缺乏直观的认识。教学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用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等直观、生动的形式描述知识形成过程的特点,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3]。

例如,讲到自动控制系统组成时,可进行液体贮槽液位自动控制的动画演示,形象展现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所应用的测量元件、自动控制器、控制阀及对象等环节和控制过程;利用图片进行典型控制单元的展示。另外,我们还将农药原药生产的实际生产过程、相关设备、参数检测和控制视频穿插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有置身生产过程的感觉,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将化工生产模拟仿真与传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相结合。利用Matlab软件和Aspen Plus等仿真软件,制作相应的化工仪表工作过程模拟仿真教学课件和典型化工控制系统控制过程的演示课件,将过程模拟方法和传统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模拟某农药生产过程典型设备中各参数的控制过程,修改参数可看到不同的过渡过程曲线,从而理解PID参数的整定,进一步领会工艺过程与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注重实践课程教学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因此进行实践教学是配合理论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缺乏实践环节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4]。然而,制药工程专业的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已进行的实验,多是以模拟式仪表为基础的仪表校验和参数的测量。因此,实验课的设置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力争在完成基本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一些有益的内容。实验可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基础验证性实验是传统实验,主要是使学生掌握仪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完成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基本训练;综合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调查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及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5]。

实习通常作为学生贯通专业知识和集合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实践活动。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要以农药生产的实际需要为目标,不但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应加强调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强调课堂讲授与学生的生产实习相结合[6]。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农药生产过程密切相关,涉及大量的参数检测和控制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进行的第七周穿插一周针对该课程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的农药厂认识实习,有助于让学生通过对啶虫脒和霜霉威生产流程与生产设备的了解,进一步认识生产过程中较为典型的控制单元,画出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并且,在实习报告中要求学生从这两个工艺生产过程中,选取一个生产设备作为被控对象,设计一个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分析工艺过程,找出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被控对象,分析对象特性及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根据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的选择原则,选择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选择测量元件;控制器及其控制规律的分析和确定;控制阀的选择;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分析。学生在完成实习报告的同时,就完成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也就完成了对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的全面复习。更重要的是,它能促使学生主动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工艺过程中的参数控制联系起来,锻炼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试题库建设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通常的出题方式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手工组卷,且是AB两卷,一次组卷只能用于一次考试,重复劳动量较大。而且,人工组卷的出卷人一般是教授此课的教师,不能实现教考分离,对学生全面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不利。试题库内容拟覆盖检测仪表、显示仪表、控制仪表、控制系统组成、简单控制系统、复杂控制系统等章节,试题分为填空、判断、分析、问答、计算等多种类型,着重考查学生对化工仪表及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应用的了解,以及运用上述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库将具有较高的智能性、灵活度和开放性,由主考教师自行指定考试范围、题目难度和知识点,系统自动整理出符合要求的试题,并配有详细的答案及评分标准。该题库可以满足学校制药工程和林产化工等多专业的教学要求。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为适应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不仅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给予完善,还要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探索和构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干兵.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技资讯,008,(5):62-163.

[2]周冬菊,董铁有.案例教学模教式学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2012,(11):9-10.

[3]曾珞亚,李学聪,冯燕.《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跨专业跨学科教学特点研究[J].高教论坛,2009,(5):75-77.

[4]苏国栋.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实践教学的研究[J].职业教育.2007,(8):16-18.

篇4

关键词: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综合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57-01

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在对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专业,适应我国医药行业的需求[1]。制药工程是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的交叉学科专业。自制药工程专业建立以来,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就在不断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改革等,目的在于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医药行业企业需要的药学人才。

药物分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职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2]。药物的检查、鉴别、含量测定是药物分析的主要内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牢固学生的药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必须结合课程特点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不断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改革。

1 药物分析的课程特点

有药物的地方就有药物分析。药物分析贯穿着药物的研究、生产、供应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实际的药物分析包括取样、药物杂质检查、真伪鉴别和含量测定等。这也决定了药物分析是一门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药剂学等多学科的强综合性和强实践性课程[3]。

2 药物分析的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考虑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点的承接,推荐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药物分析》第6版(刘文英主编)作为教材[4]。该教材扩展了药典中的规律性知识,增加了分析代表性药物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利用特殊方法进行分析的药物进行了重点介绍[5]。

药物分析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这3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互为基础,相互交叉。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加入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基本原理的学习,使三者相互穿插,互为补充。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应医药行业企业的需求,有侧重点的选择药物分析的内容,结合实验分析,重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检查、鉴别和含量测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掌握仪器分析中药物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2.2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2.2.1 设置课堂悬念

在药物分析教学中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增加授课魅力[6]。如果完全按照课本讲,学生易厌倦,精力不集中,甚至睡觉。因此,老师需要把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让悬念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带着急切想找到答案的情绪学,让学生主动起来。

2.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有针对性地研究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的教学方法[7]。

2.2.3 双语教学

具有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可以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药物分析新理论和新技术。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与专业外语“亲密接触”的环境[8]。

2.3 教学手段的先进性

2.3.1 多媒体结合“板书”

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直观、生动、形象的表达,还能增加信息容量,提高教学效率[9]。但有时多媒体会出现知识量过大而无从下手整理的问题。采用多媒体结合“板书” 教学[10],就是将生动、形象的动画内容和简练、突出的主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2.3.2 网络课堂

建立的网络资源可以包括课程学习、仪器设备、相关知识、答疑测试等模块[11]。在“仪器设备”模块中提供大量的视频和模拟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学生训练时产生实训效果,真实、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相关知识”模块安排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仪器分析、药剂学等学科内容,以扩展学习范围,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3.3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同时具有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良好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够有效地克服课程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缺陷,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12]。

3 结语

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上。因此,建议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以“加强基础训练,注重能力培养,贴近生产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手段,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性,使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药物分析的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林贝.独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陕西教育,2010,3:78.

[2] 何道航.浅议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J].广东化工,2007,34:93-94.

[3] 徐溢,郝敦玲,卢倩,等.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40-41.

[4] 覃亮,路宽.探讨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分析课程教学[J].广州化工,2011,39:151-152.

[5] 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6] 黄海英.药物分析课堂教学中“悬念”的设置[J].卫生职业教育,2007,24:53-54.

[7] 马廷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药学教育,2006,22: 35-37.

[8] 陈纭,李俊,陈飞虎,等.药物分析教学方式改革[J].安徽医药,2008,12:822-823.

[9] 郑敏,侯玉华.药物分析技术基础[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10] 孙媛媛,姚宏,林新华.药物分析教学实践与认实[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0-52.

篇5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 学生为主体 课堂成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1-02

生物技术制药是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针对生物工程专业制定的一门选修课。生物技术制药是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生物技术为主要手段来研究如何制药[1]。在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生物技术制药将永远是“朝阳产业”[2]。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好生物技术制药对其未来在制药企业、高等院校及医药公司等相关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此如何提高本科生对本课程的兴趣至关重要。我们在生物技术制药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套较为科学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使学生的成绩不仅仅只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而是能综合体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不再是枯燥的接受理论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这种教学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成果,同时也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沟通。

1 现行生物技术制药成绩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成绩评价体系是以学生最终的卷面考试成绩为依据,根据卷面成绩的高低,判定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3]。这种评价体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的掌握情况,也为任课教师给定分数提供了直接简单的判定依据,简化了任课教师的工作,而且在将来的教学检查、教学评估中也能够将学生的成绩与成绩给定过程对应起来,不会出来卷面成绩与给定成绩偏差太大的现象。但是,这种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会认为平常是否参与课堂学习无关紧要,只需要考试之前突击复习就可以考出好成绩,因此大多数学生平时上课旷课,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虽然拿了高分,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是突击学来的知识属于短暂记忆,部分学生为了拿高分不惜在考试的过程中抄袭身边同学的卷子,导致虽然考了高分,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这门课的讲授内容,有些学生甚至马上期末考试了,连上这门课的老师是谁都不知道,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平时不去上课,考前突击一样能考出好成绩,殊不知考前突击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消化课本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考完没几天也就把所学的内容还给课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这门课的理论知识时,反而什么都不会了。所以这种评价体系严重挫伤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助长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高分的行为。

(2)学生平时不愿意去上课,出勤率低,直接导致了任课教师备课以及上课过程中产生懈怠的思想。这样确实减轻了任课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了任课教师备课的时间,但是同时也导致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掌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不利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掌握哪些是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重点解释的。这就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零交流及零沟通,严重影响教学工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效果的评价不真实,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学生对生物技术这门课的理解只是我要考高分,或者我只要不挂科就行,势必造成学生最关心的只是期末考试成绩,而对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漠不关心,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点;教师也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于这些理论知识对学生以后工作的指导意义漠不关心,这样很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对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没有指导意义。

2 生物技术制药课堂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我们在分析现行的仅依据期末考试成绩的评价体系后,根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完整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首先我们为班级同学建立一个QQ群,班级的班长作为该班级的通讯联络人,随时与任课教师保持联络,下节课的讲授内容会通过QQ群提前告知学生,其次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每5个人为一个小组,课堂坐座位的时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我们将整堂课划分为三个具体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F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考勤情况、遵守课堂纪律等情况,给出具体的课堂成绩,最终设定课堂成绩为100分,占这门课总成绩的3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复习阶段(30分)。

生物技术制药是学生的选修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在每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可以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布置一道思考题,然后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下节课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上交书面的小组讨论结果,每个人的讨论结果的第一段是小组讨论出的整体意见,第二段是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段小组的讨论意见,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第二段是学生自己对这个问题发表的看法,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为0分,以此了解学生对于上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该阶段的考核,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做到在倾听别人提出观点的同时,又能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在书本中所学的内容不再是枯燥的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在现实中有所应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的兴趣。

(2)课堂学习阶段(10分)。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会通过QQ群提前告诉学生,在理论课的教授过程中设置提问环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给予相应的分数,最低为0分,最高10分,每节课至少让50%的学生有机会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性给出相应的分数。

通过该阶段的提问,让学生学会课前预习,课堂思考,不再是一堂课下来只有任课教师在讲,学生没有任何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对积极性,让整堂课的节奏交给学生把握.

(3)课后理论提升阶段(60分)。

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的主要培养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物技术的科学理论、工程设计等,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新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所以独立思考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求对每一个章节内容学习结束后,让学生对该章节内容中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展开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个PPT,认定其中一人作为主要汇报人进行汇报,主要汇报人要每次更换,轮流一次后重新开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作为主要汇报人,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对于PPT内容不做过多要求,制药是学生感兴趣的且与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内容都可以。这个阶段主要是考察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将一多半的分数放在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明白他们才是这门课的主角,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4]。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数在给定时,如果学生无视课堂纪律,有迟到、早退以及旷课等行为,视情况可以给予该部分0分。

3 生物技术制药课堂成绩评价体系实施的效果

新的评价体系避免了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养成考前突击,考后还给书本的弊端,通过近几年我们的积极实施,取得了完美的教学成果。

(1)细化的课堂成绩给定方案,每个环节分数的给定有理有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让学生主导课堂的进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任课教师的热情,基本杜绝了学生只靠期末考试定天下的投机取巧心理。使学生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方面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

(2)新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应对学生随时可能提出来的问题。该评价体系建立初期会对任课教师产生一些压力,随着方案的实施和逐步完善,收获了一定的成果,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成就感,使教改体系良性循环。

(3)n堂成绩的给定有效提高了学生才是课堂主题的认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管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并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理解,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生物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生物技术制药是今年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要求生物工程专业全面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只有通过制定合理的成绩考核体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精髓。我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了较为合理的课堂成绩评价体系,在老师们的不懈坚持下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成绩。为了保证更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我们还将继续坚持探索更为合理科学的成绩评价体系,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题这个思想始终不变,我们认为只有学生主动去学习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 李静.21世纪生物技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现状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3(8):36.

[2] 董文政,张仕.生物制药业何时是艳阳天[J].中证网,2010 (7):10-14.

篇6

本科“导师制”在国内外各高校已逐步形成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学生管理实效。基于制药工程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提出一套由年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多元学生管理体系。该模式融合了人才培养与学生管理双重职能,是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创新,也是对传统本科生导师制的丰富和改革,为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思路。

关键词:

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导师团队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极大推动了市场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实践与国际化为特色,着眼于药品质量和制药过程效率的双向定位人才培养理念[1],药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语境,对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导师制”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2],对培养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药品质量管理理念和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传统的本科“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重点在于学业教育,而调动专业课教师、年级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多方参与,融合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双重任务的新型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制药工程实施导师团队制的理论基础

1.1“导师制”学生管理思想

(1)基于“缄默知识理论”视角的学生管理思想“缄默知识”是指那些不能用系统表述的知识,由英国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M)在《人的研究》(1958)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作为一种不能演说的知识,波兰尼认为“好的学习就是听从导师的指导,通过观察导师的行为方式,科研新手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科研技巧。”导师团队机制所建立的亲密平等的交流是获得缄默知识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交往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4]。(2)基于“多元智力理论”视角的学生管理思想“多元智力理论”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Gardner)博士于1983年提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智力存在独立的表现方式,这些表现方式是错综复杂、有机并以不同方式及程度组合在一起的。导师团队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阐述的内涵[5]。多元智力理论指出学生有自己的个性,各自的智力优势领域,对学生的教育必须“因材施教”,而基于导师团队机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这一要求。

1.2制药工程专业学科特点

制药工程是一门由化学、药学、化学工程以及生物工程等交叉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6-7]。其学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学科交叉性质明显现代制药企业工业化过程繁杂,包括药品材料的预处理、纯化、干燥、包装等各单元工艺过程,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涉及化学、生物技术、药物分析、工程管理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建立这种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满足未来制药工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2)人才需求多样化显著我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类创新型制药工程人才。这种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制药工程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够从事药品研发、药物生产、药事管理等工作[8]。(3)就业需求与大学生工程技能培养存在结构性失调随着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就业市场迫切需求员工具备操作性更强,科技含量更高的技能,而目前我国制药工程培养的人才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教育,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干扰,没有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9]。制药工程专业大学生所掌握的基本工程技能与就业市场迫切需要的技能之间形成结构性失调。制药工程专业的这些学科特点,要求在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构建一套符合制药工业需求的学生培养与管理模式。

1.3制药工程实施导师团队制的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实行班级制和辅导员制度的同时,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师生“双向选择”前提下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制度[4]。本科生导师制不同于研究生导师制,研究生导师制具有显著的科研导向性[10],而本科生导师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业规划、思想品行、心理情感等层面的指导。本文提出的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集成了传统本科生导师制和研究生导师制的各自优势,在确保学生完成本科课程学习任务的同时,重点拓展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导师团队由教学指导教师、科研指导教师、青年教师、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该模式融合了制药工程人才培养和学生管理两大主要职能,是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对于培养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富有开拓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卓越制药工程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制药工程专业基于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

2.1设计原则

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体制设计应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体制的互动性,激发上层领导和基层专业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力;二是简化体制的结构层次,使整个体系对于领导层的决策快速响应,便于管理;三是体制的整合性,发挥导师团队的凝聚力和资源整合力。

2.2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

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以“制药工程”专业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导师团队为中坚力量,以年级辅导员和教学管理人员为辅助的学生管理模式。

2.3导师团队的构建

制药工程党支部统一部署导师团队的人员配置,选择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乐于奉献和付出的优秀教师,组成若干个导师团队。每个团队设青年教师3名,教学指导教师3名,科研指导教师1~2名。教学指导教师负责向学生介绍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整体上使学生了解熟悉所学专业的整体脉络,使学生对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内涵和就业方向有清楚的了解,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在阶段性学习任务结束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特长,规划毕业后的就业方向或研究生攻读方向。科研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导师分配科研任务给学生,并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学术期刊,筛选所需要的学术信息,独立或小组讨论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实验。通过不同实验结果的对比,发现规律,反复实验,直至达到实验目的,在科研指导教师指导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通过这种科研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工程意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青年指导教师发挥他们的年龄优势,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荣辱观;参与学生“奖、贷、困、补”的评比和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年级辅导员与传统辅导员制中的辅导员职责一样,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配合导师工作;而教学管理人员则负责协调各位导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与导师工作之间中的平衡关系,做好学生与导师的桥梁与纽带,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各方面的优势资源,同时负责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为整套学生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支持。

2.4绩效评价

制药工程党支部通过建立横向沟通机制,完善导师团队的指导评估体系和日常监控机制,对导师团队的工作业绩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导师团队的教学指导和科研指导效能,保障学生管理取得实效。绩效考核采取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具体、真实地反映导师指导机制的指导效能。评价结果作为指导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及各类评奖评优挂钩。

2.4.1主观评价

在多元化学生管理创新模式每应用一个学年后,召开制药工程专业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论证会,总结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情况。每个导师团队的科研指导教师代表、教学指导教师代表、青年教师代表分别就一年来的指导教师工作进行总结汇报,每一个导师团队的学生代表就一年来接受导师组指导的学习体会进行大会交流。

2.4.2客观评价

设计“制药工程专业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调查问卷”,基于Delphi专家调查法,通过对各类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咨询完成调查问卷的指标筛选与修正,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导师团队机制的学生管理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评价采取Likert量表的形式,分别赋值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五个等级。通过调查问卷客观评价指导教师的指导效能及该学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找出该学生管理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管理模式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除此之外,结合学生年终满意度调查、学生期末考试通过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文章数量统计、参与课外活动及获奖数量统计、小组间学生综合测评排名评比等多种具体指标,对本项目成果进行测评。

3结语

基于导师团队制的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是培养创新型制药工程人才的有益尝试。该模式通过导师团队的帮、带、教,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抽象理解转变为实践认知。同时,导师团队制还将学生的学业教育、科研能力培养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因材施教,对学生课程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社会适应力,为构建面向企业、面向应用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带来新的思路。

作者:罗丹 袁明 宗智慧 袁菲菲 张恩立 单位:蚌埠医学院公共课程部

参考文献

[1]刘新华,白林山.对制药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5):106-107.

[2]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186-188.

[3]姚日生,张洪斌,等.制药工程学科内涵与本科专业课程设置[J].药学教育,2003,19(4):9-11.

[4]赵晓兰.尝试抑或捷径: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95-97.

[5]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8-43.

[6]蒋建兰,元英进,白鹏,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研究[J].药学教育,2004,20(2):22-23.

[7]虞心红,宋恭华,卓超,等.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11-13.

[8]谭倪,聂长明,袁亚莉,等.新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63-66.

篇7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在现代生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发展腾飞的新世纪里,在我国的生物制药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态势,使得《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扩展也很快,传统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生物技术制药教育体系必须实时改革[1]。本文作者根据这几年来的从教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特征分析

1.1优化教学体系,避免教学内容重复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涵盖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细胞工程、生物材料以及化学工程等相关学科,内容较多,学科相互交叉,讲授难度较大。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学过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但是,对于生物材料和化学工程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而这方面知识对于整个生物制藥来讲极为重要。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保证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增加了生物材料和化学工程方面的内容。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科研带动指导教学,重视开拓学生科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意识[2]。

1.2突出学科特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发展迅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结合不断应用于这里,共同推动了生物技术制药科学理论技术的持续创新。如用于水处理的高分子树脂材料,后来却可以用于分离纯化糖类、蛋白质类等药物。近年来,许多新型药物如缓释剂、微胶囊等使用了可以生物降解的生物材料如聚乙二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等。这些生物材料的使用丰富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内容。在通过不断介绍新的生物材料的基础上,并结合新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教学是一种艺术活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师应有扎实的生物科学、药物科学、化学工程等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广的人文知识底蕴、熟练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讲起课来才能收放自如,能引人入胜,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1运用交叉学科分析研究问题,拓展学生科学视野

在进行《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时,既强调对基本概念的解释、理论的归纳,同时应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生物材料学以及化学工程等多角度进行理论研究与分析,教授学生以生物技术制药历史发展的观点、从不同学科认识问题,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如在酶工程制药中对于酶的固定化教学中,笔者就融合了生物材料、分子生物学和药学等知识。酶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结构的蛋白质生物大分子,可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药学两种角度来讲授;而对于固定酶所用的明胶、聚乙烯醇等材料是生物材料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部分,如材料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制备、应用等。通过对酶及其负载生物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从多学科角度讲授酶制药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酶工程制药的理解。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现代信息化技术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理论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地表达出来。通过部分动画演示和观看教学录像即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快速理解接受理论知识。笔者在备课时访问各种电子化的课程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资料;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生物技术相关的学习网站如小木虫、丁香园等网站,引导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学生教学效率[3,4]。

2.3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充分掌握《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更好地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服务,为科研服务。生物技术制药实验课程设置了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5]。与理论课同步开设了DNA的提取;细胞融合;细胞转染等实验,作为课程实验的基本环节。综合实验是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和科学素质设置。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生物材料壳聚糖的制备,生物酶的制备;开展了以壳聚糖负载生物酶的实验。这些实验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使得在课堂上讲授的枯燥的理论在实验中变得生动而具体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通过上述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帮助。期望培养出具有视野开阔、专业素质优良、有较强实验操作能力,可以将专业理论和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创新性和竞争性人才,实现现代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凌建亚,张国英,陈敏,等。基于协同创新的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建设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01-104.

[2]赵卓,郭刚,吴超,等。以科研优势带动研究型教学的《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39(8):155-157.

[3]姜海蓉,彭方毅,敏,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2):440-441.

[4]杨德龙,栗孟飞,李唯,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5,32(2):106-109.

篇8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

制药工程专业是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培养具有较好专业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管理能力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注重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理论课程为学生构建合理的、扎实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核心知识不断增加,知识面不断得到扩展,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具有较好核心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邵阳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2015年开始单独招生的,之前设置为制药工程方向,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强调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1]。制药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和制药工艺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的。因此,有机化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核心知识结构的搭建。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多样,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抽象,而且随着科学不断发展,新试剂和新的化学反应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有机化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不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把这门课程学习好[2]。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很好的发现有机化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本文拟从有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围绕核心课程,整合教学内容

有机化学是制药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服务,所以必须强调有机化学的基础地位。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转化、分离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有机化学课程特点和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使学生分类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基本原则和方法,这是学习药物化学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是对药物分子结构进行命名的理论依据。其次,要使学生掌握不同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这是学习药物分离和制药工艺学的基础。在掌握了命名和物理性质之后,重点是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标准,每一类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不同官能团能够发生反应的类型和反应位点,为什么能够发生反应,反应的活性中间体或过渡状态是什么,归纳出反应的共性,以方框图的形式将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归纳总结,便于课后复习,一眼就能把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看明白,简单明了。在讲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辅以一些有特点习题来巩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了这部分内容,为学习药物合成反应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讲解每一类化合物合成方法,而实际上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建立在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上的,所以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实际上也是对有机化学反应内容的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反应知识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制药工艺学的学习。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由于有机化学内容多,反应机理枯燥、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就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在讲解有机化学反应时,特别是一些经典的有机化学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引入一些实例来提高学生的热情。如讲解格氏试剂能够和卤代烃偶联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对溴甲苯的格氏试剂与邻氯苯腈反应合成沙坦类药物的关键中间体--氰基联苯;在讲解醇无机酸的酯化时,可以引入硝酸甘油可以做炸药;在讲解韩奇吡啶环合成的时候,可以引入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合成。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3改革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

随着科学的发展,多媒体在各种教学过程中得到普及,应用多媒体教学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3]。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黑白板书,明显节约了时间。在讲解反应类型的时候,有利于开展对比教学法。在讲解反应历程的时候,可以根据反应过程逐步展示电子转移方向,更有利于对反应历程的理解。在讲解构型和构象时可以辅以动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纽曼投影为什么交叉式构象稳定而重叠式构象不稳定,环己烷椅式构象的翻转等都可以采用动画教学,在讲解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图时也可以引入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渠道的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除了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动画来提高教学效果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采用QQ和微信平台为学生解疑答惑。本人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向学生公布了QQ和微信,并强调如果在课堂上有什么还没理解的,或者课后作业有问题的都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交流,事实证明效果很好,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碰到了问题都通过这两种方式得到了解决。网络课程是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的另一种途径[4],邵阳学院有机化学是校级精品网络课程,本人是负责人,我会定期将更新过的教学课件挂在网上,同时对有机化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录制了视频,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在精品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用,以加深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理解。为了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在精品课程网站上有典型题型练习。

4注重培养目标,改革评价体系

我校对制药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有机化学是为药物合成反应、制药工艺学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实验、各种实习服务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上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革,打破期末考试为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方式。采取课堂占综合成绩的10%,课外占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70%的评价体系。课堂主要随机提问,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课外主要包括作业,与学生通过QQ及微信平台交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特别是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要强调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如卤代烃在氢氧钾的醇溶液里发生消除反应,而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中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不对称烯烃与溴化氢的马氏加成和过氧化物效应等。同时引入一些工业上实际应用到的有机化学反应和学生进行交流,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期末考试试卷的选题过程中,也要强调对所学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实际应用。譬如分离鉴别题可以引入一些药物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分离问题,合成题可以引入一些简单具有特色药物分子的合成。

5参加科研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申请科研立项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申请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该项目分为校级、省级、国家级。学生要写好申请书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再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项目预期可以达到什么目标,取得什么结果,在此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若项目获批,必须开展相应的试验工作,这样使学生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机会,如果理论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等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参加大学生化学化工课外作品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为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6结语

为了提高有机化学教学效果,应该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为本,着重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锻炼。

参考文献

[1]刘进兵.地方本科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转型发展探索[J].山东化工,2016,45(10):112-114.

[2]吴爱斌,周五,李俊文,等.大类培养模式下化学化工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17(1):41-45.

[3]吴建一.有机化学多媒体教学开发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2,14(6):99-101.

篇9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对高级制药人才的需求。而有机化学作为制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要为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1]。加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制药工程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指导依据,要根据课程本身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改”。

(一)“增” 增加一些与后续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理论或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后续专业学习所必备的有机化学知识。

(二)“删” 着力解决“拓宽知识面与减少课堂教学总学时”的矛盾。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但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理论课只有85学时,有必要适当删除一些与后续课程联系不大的内容。

(三)“改” 修改一些实验内容。以性质验证为主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应适当减少,而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安排从简单的验证性的单元训练到组合式的综合性设计训练演进,做到实验原理和技术的统一[2]。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一)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的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调整教材内容和深度,重点突出与制药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凡与后续课程有关的内容要详讲,要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重点可放在一些没有学过的反应、有机物结构推测、合成上,这样既可以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药物的有机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药物有无旋光性直接影响其生理活性和药效,因此对映异构是重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是教学难点。胺、酰胺、杂环化合物、生物碱、萜类、甾族化合物等内容都与后续课程密切相关,要详细讲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处理好“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在教学中要妥善解决好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力求做到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在制药上的应用等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授。尽量为前沿课题开设一些窗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3]。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

三、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诸多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规律,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准确、独创、严密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际,更新教学方法,把教学分成4个主要环节,即:“读、讲、做、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读”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生起点较高,自学能力较强,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预习和课后复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讲” 注重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降低。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提问、释疑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快明白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适当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做”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探索问题、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四)“练”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课堂的边讲边练,课后的作业练习等等。此外,开展讨论、撰写小论文、专题讲座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4]。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适当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如讲到环己烷的构象、杂环的结构、单糖的空间结构时,可以采用模型配合教学。根据教材制作同步的教学课件,增加课堂上信息的提供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手段。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理解、掌握新的知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多媒体教学将

转贴于

篇10

关键词:制药工程;物化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335-1

制药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新专业。药物化学作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对于学生药学整体知识体系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制药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药物化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散、药物结构复杂多变,记忆内容多,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学、难记、易忘。为了提高药物化学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方面做了尝试性的探索,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理论教学方面

1.1选择合适教材,调整授课内容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我们尝试根据专业特点以及药物化学课程教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同时调整授课的侧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于制药工程专业来说,我们觉得药物化学应该着重介绍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用法用量、药物与结构的关系、药物的最佳合成方法和体内代谢过程等内容;对于新药研发与设计、高通量筛选则作为了解内容简要介绍。在内容上我们要求学生了解目前国内新上市的药品的类型,新的结构式,新的合成工艺等,在授课过程中既注意讲授传统老药的内容,又加强临床常用新药的讲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应用和禁忌症等内容。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是为了记忆而记忆。

1.2讲述药物发展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药物化学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代表药物,通过代表药物的学习熟悉这一类药物的性质,适用性和毒副作用等。每一类药物的发现或使用都具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将药物发现历史穿插到教学内容中,以此为线索进行讲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发现过程,鼓励学生探索求知。同时,可以讲一些相关药物科学家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1.3加强化学和生命科学知识与药化的联系

药物化学是一门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以往学过课程的基础上在药物化学上得以拓宽和应用,这是药物化学授课成功的关键。在现代化学药物的研究中,有机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而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催化、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化学物质的筛选的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大大加速了新药发现的步伐。药物化学是一门连接化学、生命科学并使它们融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因此,要学好药物化学,学生需要有化学科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专业课程和生命科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专业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生命科学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在原有课程安排基础上,可以对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生命科学基础和杂环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作简单介绍,再讲解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构效关系等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记忆。

1.4发挥多媒体在药化教学中的优势

药物化学中介绍的药物结构复杂,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都是由反应方程式构成,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板书不能表现化合物的立体结构,书写反应方程式占用大量时间,影响授课进度,使课堂讲授内容少。多媒体教学可以解决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方法的难题。用多媒体授课可以清晰的构建化合物的结构式、三维结构和异构现象,可以准确表达合成过程和代谢过程。

2 实验教学

2.1重视实验细节,培养健康科研观

在药化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导致实验失败,合成不出来成品或合成成品量少。有的同学实验失败,没有找到失败原因就仓促重做,导致第二次失败。这样机械重复对于培养药化实验的感觉和健康的科研观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寻找实验出问题的地方,并成功地解决问题,进而使重复实验成功。

2.2实验课的内容与其他课程实验配合

如用药物化学的方法合成了阿司匹林,把合成的阿司匹林作为原料药,把它压成片子。分别取原料药和阿司匹林片进行药物分析。然后再进行药理检查药效。由于原料由学生自己合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减少每门课用于原料购买的时间和金钱。最好在各门专业课结束后,安排1-2个药学大实验,将药化、药分、药剂、药理全套做下来,有利于学生对各门课的综合运用。

3 小结

《药物化学》的课程改革将是一项长期且艰辛的过程,我们将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药物化学》在本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围绕如何为本专业服务,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摸索,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瑞芳.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化学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药学教育,2006,22(4)

[2]郭宗儒.药物化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3]郑虎.药物化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代现平.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