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艺术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视艺术主要特征

篇1

关键词: 民族音乐元素 影视音乐 中西方结合

《十面埋伏》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琵琶曲经典之作。此首琵琶曲是依据公元前20年项羽、刘邦在垓下战斗时,刘邦运用十面埋伏阵法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历史事实大致概括而写成。根据流传下来的曲谱,整曲一共有13部分: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政;乌江自杀;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曲作者运用很多技法,尽量描绘刘邦大获全胜后其军队的威武雄姿。《十面埋伏》之中众多奇特手法的绝妙运用更表现出中国古代民族音乐文化之高度发达。在电影中曲作者运用变化多端的音乐节奏,层次清晰而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气磅礴的战争情景,“金属碰撞声”“擂鼓声”“剑弩声”“人马嘈杂声”声声入耳,让人们犹如身临其境。

名导张艺谋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直接用传统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作电影名字拍摄了影片《十面埋伏》。在此影片中,极具民族传统的配乐给这部电影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然而新一轮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的应用大潮中,确实通过专门凸显民族乐器特点或中西结合的全新民族特色的手法来推动影视音乐的民族化发展。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影视音乐在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进入了当前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影视音乐深深扎根在中华文化这片沃土,其一直深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审美心理影响。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厚实底蕴赋予了影视音乐非常旺盛的生命力。

影视音乐之中的民族艺术风格是伴随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欣赏水准的提升而演变和发展的,所以,民族艺术风格需要紧跟时代潮流。著名作曲家、音乐家赵季平先生指出:影视音乐就是一个持续实验、探寻、追求以及创新之过程。在众多新的艺术风格和体裁的影视音乐持续出现的现今,我国影视工作人员在对影视音乐此门艺术的探索中重新寻觅到了自己独特风格——民族音乐风格。琵琶、鼓、唢呐、二胡、筝等众多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各个地区出现的民族乐器被影视音乐人最大可能应用到影视音乐之中,获得了较好的音乐效果。

篇2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目前状况是摘要: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困难。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条件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征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探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摘要: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征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产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聪明,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实在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摘要: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摘要: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征。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同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同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同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同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征,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摘要: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往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进步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进步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纵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进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续性的基本特征。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征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征相符合,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进步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体现着教师的聪明,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摘要: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和学生的参和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和高效率的同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重、激发他们学习喜好,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和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气。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摘要:(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喜好,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熟悉,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摘要: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摘要: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喜好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进步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新题目和论文辅导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

篇3

[关键词] 影视作品;人物造型;写意性;写实性

影视艺术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需要诸多艺术与科技部门的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影视作品,如舞台美术、人物造型、灯光、后期制作等,这些元素是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人物造型设计在影视艺术创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分量,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设计主要通过演员的整体形象来表现,而演员是画面的主体,肩负着塑造角色形象、展现角色魅力的重要任务。因此,人物造型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影视作品的故事叙述、角色塑造、情节表现等,影响着影视作品整体的画面视觉效果。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感受首先是从人物造型设计来获得,而导演与编剧也是借助人物造型设计与观众建立交流平台,进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优秀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能够增添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张力,使之成为影视艺术的亮丽风景。

一、影视人物造型

化妆造型、服装造型、发式造型是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三大要素,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是对文学作品的提炼,是将剧本中的文学形象具体化,因此在设计人物造型时需要考虑更多复杂的问题,既要凸显人物造型的艺术内涵,又要展现人物造型的独特性。对于现代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来说,在设计时还要考虑时下的演艺风格,以满足多元化的设计风格要求,如写实风格、写意风格是最为盛行的两种表现风格。而这些不同的造型风格最终都要为影视作品服务,使作品的风格表现、形式感、画面视觉效果等得以更完美展现出来,进而令影视作品呈现出较高的观赏性与设计感。为了使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更符合剧本需求且具备强烈的吸引力,这就需要造型师深入研究剧本,对剧本中的人物有通透的理解,构建与作品风格相适应的造型风格,然后以逻辑性、创新性的思维进行人物造型设计,同时依据剧情变化需求来不断改变人物的造型设计。当然,在进行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时也应考虑空间画面感与视觉效果,通过恰当的影视人物造型设计为影视作品增添光彩,以促进影视作品审美品位的提升。

二、影视作品的人物造型设计

(一)写实性人物造型设计

观众对影视艺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即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影视作品的纪实性与逼真性。而这一要求具体表现在影视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并对造型师提出了现实主义原则,要求造型师在遵循生活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的造型设计,使人物造型符合特定历史时期的造型特色,重点突出影视人物造型设计的真实性与形似性,而后考虑设计的形式感、装饰性与风格化。一般情况下,要求对古典名著改编剧、历史剧等涉及历史性强的影视作品采用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通过真实、形似的设计来获取观众的信任感。一些古典名著的影视改编作品更需要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因为其中对人物服饰、发式等有较为详细的描写,造型师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模版,而后以纪实性、逼真性的要求来进行人物造型设计,将当时历史的社会、精神风貌通过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来展现得淋漓尽致。

以电视剧《汉武大帝》为例,其中的人物造型就是采用写实性设计风格,并将新古典主义浪漫情调融入其中,令汉代历史的雄伟宏丽、悲壮豪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为了突出汉代的造型特征,造型师在仔细研究了汉代妆容、发式、服饰等造型文化基础上进行角色的造型设计。如在服饰造型设计上,汉代以布为衣,多采用黑、红、白、蓝、黄的色彩元素,剧中女主角卫子夫的服饰设计是造型师借鉴了《马王堆汉墓帛画》(汉代重要文物)里的女主人造型,并结合史料记载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以粗线条风格来设计服装造型,在服装的大色调上遵循汉代的风格,但颜色更为鲜明浓烈。又如在发式造型设计上,依旧复原汉代的风格,男子发式主要以戴冠帽为主,女子则以梳辫、挽髻为主,如“堕马髻”“垂云髻”“百合髻”等,剧中卫子夫的“堕马髻”、平阳公主的“百合髻”等发式造型既逼真又符合汉代的风格。再如在化妆造型设计上,史料文献中对汉代女子的妆容有较为翔实的描述,红白衬托鲜明的“檀晕妆”、细长、弯曲的“远山眉”、唇中一点红的“点唇法”都是汉代女子的妆容特征。而这些特征在剧中女子的妆容中都有体现,还原与写实了汉代女子妆容的特色。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使《汉武大帝》这部作品更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在细节上都凸显了汉代的气息与特征,以真实的影像将观众带入到汉代的历史情境中。

(二)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

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多元化,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逐渐在影视艺术中崭露头角。而写意性造型的主要特征是“以意写神”,在塑造人物造型时利用符号化的艺术语言将我国本土的民族特色表现出来,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在美与形式美,使人物的造型设计具备意态神韵。近些年,为了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古装娱乐剧、神话科幻剧等影视作品开始形成一股风潮,这些题材的影视作品通过将历史英雄主义、情感浪漫主义、冒险主义融为一体,迎合了我国各年龄层次观众的娱乐口味。由于在这类影视作品中历史只是一个承接故事发展的背景,因此在人物造型设计上可以跳出历史的限制,夸张、象征、抽象的设计手法都可以尽情使用,于是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写意性人物造型设计便被广泛运用到其中。

以电影《夜宴》为例,写意性造型风格实现了影片的创新尝试。该部影片选取了五代十国这个历史时代为故事背景,在我国历史记载中关于这一时期的介绍并不多,因此导演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来进行影片故事的创作,而对于造型师来说也可以扩展想象空间,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进而成就了《夜宴》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的别具一格。华丽而沉稳是这部影片人物造型设计所呈现的整体效果,但并不会让观众感觉到任何的夸张与沉闷,相反的在服饰与化妆的造型设计上都蕴涵深刻的寓意。章子怡的服装大多是及地拖尾的款式,以此来表现她所饰演角色的强烈欲望;葛优与周迅的妆容非常鲜明地表现出其所饰演角色的性格特点。在《夜宴》中,造型师巧妙地将色彩运用融入人物造型设计中以凸显角色的个性特征,通过色彩的视觉语言来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揭示角色的思想、情感与心理变化,使角色具有生命感染力,利用可视的形象语言来传递信息,使观众更清晰地理解影片中的抽象概念。如厉帝的服装以黑色为主色调,将帝王的庄严与权势展现而出,同时也间接隐喻了厉帝人性的晦暗与残忍,以及其灵魂因欲望而扭曲的丑陋;又如皇后的服装,鲜艳的红色将其角色的膨胀欲望凸显得更加明晰。

(三)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人物造型设计

写意性与写实性的人物造型设计推动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前进,然而这两种设计手法在独立使用时显现出诸多不足,写实性的造型设计过于注重还原历史,缺乏新鲜感;而写意性的造型设计则常常脱离历史,可信度不高。为了弥补这两者的不足,在影视艺术中采取了写意性与写实性相结合的人物造型设计,对传统的造型设计进行继承与创新,使人物造型设计在风格上、形式上、装饰上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追求。这种将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使人物造型不仅具有历史感,而且极具时代特征,令角色形象更富艺术表现力与张力。

以电视剧《大明宫词》为例,这一部由李少红执导的电视剧曾经轰动一时,除了故事剧情极具吸引力之外,影视人物写实与写意的造型设计为整部作品增色不少,画面风格唯美而大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部作品的故事背景正值初唐至盛唐的盛世文明时期,是唐代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文明开化的社会环境使妇女的服饰与发式有了极大的改变,露胸服装是展现女性美的最好表现,得到了当时社会的普遍认可。依据写实性的造型风格,在设计人物服装时以唐代服饰文化为基准,如太平公主出嫁时穿的服装就十分符合历史的真实性,采用大袒领的襦裙服风格,金色的抹胸,齐胸的裙腰,拖地的红色长裙,繁杂的纹饰,这些令女性的魅力和高贵被完美衬托而出。此外,在《大明宫词》中还将写意性的风格融入写实性的造型设计中,以历史真实的记载为前提,跳出以往古装戏人物造型的局限性,以现代思维进行创新使剧中人物造型具有时代特征,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审美情趣,而且使观众感受到视觉的新鲜感。其中,剧中人物服饰色彩的搭配就极具写意特色,服饰色彩寓意深厚,能够表现角色的身份、性格、年龄、地位等,不同的色彩搭配蕴涵着一定的意境与象征性。如武则天的服饰色彩浓重,由紫色、红色、米色、黄色等颜色对比性极强的色彩元素组成,将武则天的高贵、精明、狠毒、凄婉形象地传递而出。在化妆造型设计中也凸显出写意性风格,时尚而浪漫,如太平公主的妆容大多呈现出她的柔美与华贵,金色的眼影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风采,再加上繁复、精致的发髻,使得太平公主的形象至今都令人记忆犹新。

三、结 语

影视人物造型设计具有直观性、可视性,决定着观众对影视作品的第一印象与感知,因此为了使影视作品呈现出较好的画面视觉效果,需要造型师从多方面角度考虑,进而设计出符合影视作品风格的人物造型。随着观众审美品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影视人物的造型设计不再趋于平凡化、反复化,要求人物造型设计具有时代感与意境性,因此造型师应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寻求设计灵感,将写实性与写意性的造型风格相结合,使影视人物造型设计既有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又具有时代新鲜元素来衬托,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与吸引力。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则需要我国影视工作者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郦娜.浅析中国当代影视艺术人物造型的现代审美意识[J].电影文学,2009(01).

[2] 于元彬.论影视美术设计中人物造型的表现手段[J].剧作家,2002(02).

[3] 于元彬.论影视美术设计中人物造型的手段[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2,9(04).

篇4

可以在短期内扩大产品或品牌知名度并增强信任度和美誉度。所以,一些急于在市场中提升自己品牌或产品知名度的企业或广告商,便选择了这种明星代言方式。而且恰恰在现实中,很多企业依靠这种方式也取得了一些成功,进而也助长了更多的产品和品牌使用这种方式的风气。但事实是,社会中现有的明星数量是远远满足不了广告主和广告商对明星的需求的。这样,许多产品和品牌只能邀请同一位明星做代言。有一些明星代言的广告作品虽然创意比较好,但由于在后期阶段的广告表现等环节的工作跟不上,或者没有根据广告创意的主题风格或广告信息的传播需要寻找恰当的明星做产品或品牌代言,所以也对广告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当企业形象和明星形象不能很好地结合时,广告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有效的推广、传达和沟通。这样的广告最后的结局是广告受众只记住了明星,忽略了广告的产品本身。所以说,明星代言的广告形式是让明星为需要广告推广的产品服务,明星的形象服从于广告创意,但目前大多数的广告创意仅仅停留在通过明星的形象拉动和提升产品形象的肤浅层面之上。从现阶段整体的广告作品特征看,绝大多数的广告是告知式的,创意新颖、突出的作品少之又少,但是我们忽略的广告创意恰恰是一个广告作品的核心。优秀的广告创意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告受众、传播广告信息。广告作品能否达到广告信息告知目标,对具有创造性的广告创意的依赖性是很大的。好的广告创意能更形象生动地吸引广告受众的注意力,维持广告受众的观看兴趣,启发广告受众的消费思维,吸引广告受众深入了解产品,提高广告的传播力。此外,好的广告创意也有助于广告对受众的劝服活动。

“以广告创意为核心,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是我国广告商以及行业的核心宗旨。我国广告业的发展与日、韩、美的发展情况基本上是一样的,都大概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就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广告的过渡。2002年,光明乳业学生奶影视广告《足球篇》在戛纳和克里奥国际广告节上捧得铜奖,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设计师也可以创意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广告作品。只有建立规范有效的影视广告评价机制,才能确保影视广告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对待影视广告发展的观点和态度,与其他事物一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影视广告评价机制,既要肯定其成功之处,也要看到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了影视广告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只有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制,才能让自己头脑保持清醒,这样才能看清前进的道路,才能使影视广告不陷入模仿的误区,才能更深入地挖掘民族的传统文化底蕴,充分展示本土文化。

只有是民族的,才真正是世界的纵观我国影视广告的发展,对国外影视广告的模仿是我国影视广告起步阶段的主要特征,到了后期才逐步借鉴和学习国外的广告创意策略。不可否认的是,在吸收国外的广告创意策略并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没有把学到的先进的广告创意策略理念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们忽略了传统的民族文化根基,缺乏自我品牌的形成意识,使得品牌形象的个性无法有效形成,得不到世界同行的广泛认同。广告人才的培养是广告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设广告类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只有一些艺术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真正把广告作为独立专业开设的院校更是屈指可数。这使得我国的本土广告在向国际化迈进的过程中受到本土广告专业理论缺乏的制约。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广告创意中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我国影视广告的养分和文化内涵严重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最重要的就是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影视广告类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理论扎实、能力全面、素质更高的广告专业人才。我国的影视广告发展到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就,虽然少有世界知名的影视广告品牌,并且受到外来广告业的冲击,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已经逐渐走向世界舞台。我国的影视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应立足优秀的民族本土传统文化,并合理借鉴国外文化的精髓,凸显中国特色。

作者:杨建红

篇5

摘要:艺术形象的创造,是从作者对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感受开始的,生活感受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条件。要想创作出好的动画作品,必须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熟悉生活,扩大自己生活的积累,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动画的创作与一般绘画创作不完全一样,变形和夸张造型成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动画工作者,除了要懂得生活的本味,还要发现生活中的趣味。

关键词:夸张 变形 动画造型

夸张是动画造型艺术的灵魂,是区别与其他绘画形式的主要特征。夸张是以客观对象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借助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扩张、压缩或者省略的手法,加以艺术处理的再创造。要达到夸张的目的,就必须对对象进行变形处理。变形是夸张的主要表现方式,是对客观原型的改变与发挥,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一、表情夸张

表情,是人类的面部动态,是人类交流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媒介渠道。

人为万物之灵,思想和情感十分复杂微妙,表情十分丰富,头部每一块肌肉运动都会产生一种表情。由于出身、生活经历、年龄、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反映在面部的表情也各具情态。

一般来说,表情的夸张主要集中在眼、眉、鼻、嘴四个部位,特别是眼与嘴,因为它们是头部运动最多的部位。由于嘴的张开闭合是由下颚骨运动所产生的,所以在五官中,嘴的造型变化特别大。为了能自如的对表情进行夸张,一定要熟悉头部的基本结构、形态特征及变化规律。

表情夸张不仅仅是五官的夸张,应结合头部的造型同时进行夸张。头部的整体造型设计可以用方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以及其他几何图形进行拼装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头部造型。为了强调角色的情绪如喜、怒、哀、乐、悲等,除了对角色面部动态及体态进行夸张外,还可以用比喻、象征手法进行夸张处理。如“流泪”、“冒火”、“流口水”等。为了表达爱情,心脏符号可以在角色嘴里蹦出来;为了表达情绪的激动,可以从角色的口鼻里喷粗气等等。发型和胡须对表情的作用也是不能被忽略的,长而柔软的头发随风飘逸会让人感觉潇洒、豪放,蓬乱的头发加上满脸的胡渣会给人一种猥亵感,在特定的环境中,头发也是具有表情的。

二、形体夸张

在动画的形象设计中,追求造型的标新立异,以增强角色的形象感染力,是动画创造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型,人的体型存在着高大、矮小、胖瘦、健壮、苗条等区别。在动画形象设计中,同样要求每个角色都具备各自的体型,应该尽可能避免体型的雷同。

形体夸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夸张人体比例、夸张生理结构、用几何图形简化形体。改变人体各部分比例关系,能增强形体的滑稽效果。人的头身比例一般都是一头长来计算,正常一般为1:7或1:8头身比。而有时为了塑造英雄人物或者健壮男性,则通常会用1:9或以上的头身比。在动画的设计中,常常应用几何图形对形象进行概括,以简化形象外形,有让人过目不忘的体型特征。比如米奇造型,在几何图形进行组合时,不仅可以用单个的几何图形,还可以将多种几何图形进行搭配,使形象更富有变化。

三、动态夸张

肢体动态能反映人物的个性、气质,是表现思想情绪的重要因素。与面部表情相比而言,体态语言富于暗示性,由于它是通过身体与四肢的展开和运动来体现,因此比表情语言的动态幅度大得多,具有很明显的视觉外观。

动态线是人物或动物主要动作延伸方向的相象线。它是我们设计动态的主要依据,也是重要的夸张点。在进行动态设计时,为了强调动作的力量感、方向性和生动性,人物的躯干,四肢应尽量与动态线相吻合以加强动态的强度。

动态夸张以形体结构为依据,但并不止于此,动态的夸张变形往往会超越生理结构的限制而达到极致。这些变形处理的动作虽不符合常规却合于生理结构,因而动态更加奇特也更吸引人。这种夸张虽违反常理,近乎荒唐,但很新奇、幽默,能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

四、透视夸张

常态的表现手法往往很难收到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而强调极端则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力。广角镜头、鱼眼镜头的大视角会造成接近镜头的景物比远处景物大得多的感受,极大的夸张了形体的对比和空间深度,从而产生超越常规的透视变形,使观众获得一种有趣的强烈的纵深感受。

纯绘画艺术一般不采用这种透视夸张手法,但是以夸张变形取胜的动画卡通艺术中,却是常用的表现手段。

五、场景气氛夸张

对画面中的场景气氛可以烘托以夸大其效果是动画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为了表现故事情节内容和剧情中人物形象具有烘托、补充的作用,有时场景不仅向观众展现较大环境面貌,还体现了作品的时代特征。

场景的夸张不能脱离剧本的内容,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城市还是乡村,是陆地还是海洋,是校园故事还是历史故事,何种表现风格只有把握了这个大的场景范围及时代背景,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

六、变异处理

所塑造的形象某些局部异化为机械或将其异化成兽,或者增加物象的某些器官,或对物象进行组合重构,称为变异处理。变异处理需要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形象的局部发生变异,会给观者一个视觉亮点,从而提高观赏兴趣。

在许多动画和科幻影视作品中,把人机械异化的设计成为作品中的重要部分,机械产生的威力会强化形象的战斗力,使形象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为了表现凶残暴戾的恶魔形象,尤其要对角色进行兽化处理,这种形象的变异处理与阴冷的环境交相呼应,更能营造出令人颤栗的气氛,紧扣观者的心弦。

七、拟人夸张

夸张与拟人,是动画制作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许多优秀的作品,无不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因此发挥想象力,赋予非生命以生命,化抽象为形象才能引起用户的共鸣和认可。实际上,这也是动画艺术区别于其他影视艺术的重要特征。

在动画造型设计中,将动物从形象到表情都赋予人类的性格特点。拟人化是动画造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动物为主要角色的影视作品比比皆是,并收到大众的欢迎。

拟人化经常的处理方法是:动物的头颅加人类的躯干和四肢。当然,这里的动物头颅与人类的身体应经过夸张变形处理,在造型风格上要协调统一。

动画作品夸张的表现方式是五花八门的,不论是表现方式的夸张、故事的夸张还是人物造型的夸张,这些都是在为动画艺术而服务的,只有把握住了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才会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所以,生活的积累,生活的本味,生活的趣味,才是艺术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陈昌柱,陈英英编著.卡通艺术[M].重庆出版社

篇6

就艺术作品而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分为南北流派。如书法艺术,就有北碑南帖之说,北碑体现其雄健、刚直,南帖则表现为细腻、典雅。工艺作品中,同样有南北之分,如天津的“泥人张”,南昌的“艺根堂(唐)”,“泥人张”在作品中体现其造型简练、粗旷而闻名;“艺根堂”则运用其自然的造型不用加法而用减法形象地表现出古朴、圆浑的艺术风格,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就是本文中所要介绍的艺术家唐白鑫先生。

唐白鑫先生的艺术修养,显现出一个纯爷们特有的“乐天派”,他常常与文人墨客扎堆在一起畅谈人生,交流艺术,幽默而诙谐的语句中成为大家捧腹的语言大师。在舞台上善于饰演多种角色,成为特型演员的扮演者而被影视界所倚重。2002年南昌市政府在对外招商宣传片中,拍摄了一组赣文化代表人物,唐先生名列其中,他的根艺精品成为了赣文化的一个标志物件,而名扬海内外,成为南昌城市发展中的一张文化名片。

三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三十度春秋的硕果累累。唐白鑫先生创作出了大大小小数千件造型各异的根艺作品,先后被海内外藏家争相收藏。这三十年的锲而不舍终成正果。本色住山人,且无刀斧痕,喜看物化外,芳传艺根堂。唐先生非常乐意人们称呼自己“艺根唐”。

为根艺痴为根艺狂为根艺茶饭不思。生命中,一半是根艺创作,一半是表演艺术。做树根、演话剧、拍电影,艺术人生丰富了唐白鑫的人生观,也造就了他艺术家的特质。

刚参加工作且未成家之前,生活费大都花在了买树根柴兜等,一旦寻觅到心仪的材料,如获至宝。为了找到好的材料,唐先生走南闯北,足迹遍布湘、鄂、赣山区,甚至到全国一些地方去收集好材料。

三分巧工七分天然。艺根造型艺术贵在自然,从小在乡村生活的唐先生,长大成家后偏安都市,依然有许多乡村朋友,他们也是艺根堂的知音。

篇7

关键词:交互;新媒体;艺术创作;现状

一、交互性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我们所谈的新媒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首先需要指出其并非指“新的媒体”,而是特指数字媒体类型。数字承接了传统媒体时代的独特性,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创作呈现出不同以往的丰富性,尤其是影像交互的表现方式产生了全新的互动,观者的体验和交互过程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新的介质融合会带来新的语言,对传统艺术进行更多手段的尝试和升华。随着近年来新媒体影像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新媒体创作中的交互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其主要的表现手段及特征。网络技术和交互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保障,交互特征明确的新媒体艺术不再是为场馆的观众而创作,它更贴近生活,它不仅走向大众,还让大众参与其中。新时代的影像交互作品对大众心理、社会心理、艺术认知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艺术家的创作一方面可以探索更为全面、深入的艺术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为发掘新媒体的特点、传播及特征提供了前沿性的探索。新的形式不但影响着人的视觉感受,还与人的思维意识状态有着直接关系。艺术创作的形式、构成变化也产生了新的理论模式。随着时展,探索新的艺术创作表现理论是新时代的重要内容。

二、交互式新媒体艺术创作发展综述

欧美新媒体艺术家哲学理念基础较为深厚,致力于研究艺术的本体问题,其作品关注探索精神本质,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社会深度。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不再仅探索形式的互动,他们还更加关注和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美国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JunePaik)的影像交互作品开创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媒体的先河,著名作品《TVBuddha,1974》中,传统的佛像与摄像机的面对面,体现了无言的,长久的对话;JaumePlensa在芝加哥的电子喷泉实验作品《crownfountain》采集了大量芝加哥市民的面部影像,然后用两块巨大的电子屏展现在广场上,有时微笑,有时会噘嘴向外面喷水,然后真的水就从电子屏流出来;JudithDoyle的交互影像作品《姿态云》用摄像头现场随机捕捉观众的动作,并投射在屏幕上,随着动作形成轨迹影像,呈现一种规则抽象图形。作品通过此种方式和受众产生了影像互动;BillViola1996年的视频装置作品《TheCrossing》除了三维世界,还将时间和感知容纳到作品中;EricWhitacre的网络协作作品《VitualChoir》通过全世界的歌唱者录制其演唱视频上传到网络,合并组成虚拟合唱团;EduardoKac的作品《Uirapuru》展示了远程互动,进一步拓展了互动的时空关系;Mark的作品《网络旗帜》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实验,是交互艺术形式的一次尝试。2015年米兰世博会,德国馆通过叫“Seedboard”的纸板代替显示器,实现了多人与投影的互动过程,而日本馆的“数字餐厅”则可以让浏览者拿起筷子通过影像互动体验虚拟的饕餮大餐。国内的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相对晚于国外,因此其发展轨迹也受到国外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早期探索者有张培力、陈绍雄、王功新、宋冬、邱志杰、高士明等。近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转向更丰富的形式,2000年后的新媒体艺术家层出不穷,如徐文恺、曹斐、林科、陆扬等。其中宋冬的作品《抚摸》重新探索了“距离”的概念,他通过用一只录像中虚拟的“手”实现对公共空间的抚摸探索;王跖与周戭的《失眠者的夜晚》是一件装置作品,其影像会随着光线和形状的变化堆衍成图像的改变,并与人造宇宙产生互动。黄心健的《上海我能请你跳支舞吗?》中的互动装置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随着观众在屏幕前晃动身体翩翩起舞;此外还有徐文恺的《记忆贩卖机》、缪晓春的《变形记》等,近年来大量的新艺术家也进入到新媒体创作的尝试中。近些年随着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影像交互作品得到极大发展。如美国好莱坞新型VR制片人BrianSethHurst的虚拟现实电影作品《MyBrother’sKeeper》中,受众可以体验到沉浸式、交互式的全新影视交互体验。

三、针对新媒体艺术交互性理论的研究

国外的新媒体艺术创作理论也较早,迈克尔拉什(MichaelZush)在《NewMediainLate20th-CenturyArt》中论述了新媒体的艺术类型,描绘了新媒体在影像交互领域的发展趋势;PZioga在《AHypothesisofBraintoBrainCouplinginInteractiveNewMediaArtandGamesUsingBrainComputerInterfaces》中对互动新媒体艺术的形式与神经科学进行了对比研究,探索了大脑不同活动的相互影响。Dietrich的作品《ArchivalScienceDigitalforensicsandNewmediaart》分析并提出了互动关系对数字化产品的重要性。BGraham在《HistoriesofParticipationandNewmediaart》中提出了新媒体艺术的核心是参与,他强调了作者、作品和观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在国内的研究方面,于东兴在《虚拟现实技术与电影发展的前景》中认为电影呈现的并非是图像的集合,而是通过图像中介建立起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全新认识,是一种更为可取的意识形态手段;清华的鲁晓波提出了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提出了新媒体艺术是具有实时性、交互性、体验性的一种艺术;许鹏在《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发展现状与理论课题》中,对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理论范畴进行了定义。

四、新媒体艺术相关研究机构的发展

随着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发展,世界各地相关的新媒体研究机构也逐渐建立。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不少著名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成立类似的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德国ZKM科技媒体艺术中心是以“互动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博物馆。旨在探讨科技发展对当前艺术的影响,并致力于推动媒体艺术的发展;奥地利林兹电子艺术中心研发的互动电子书,将来也可能成为另一种新的资讯媒体;日本东京ICC尝试在新媒体、新技术、新艺术,以及人类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则致力于研发崭新的数字媒体应用工具及软件,有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和课题;荷兰V2媒体艺术中心以策划各类媒体艺术有关的活动而闻名全球;此外还有一些企业研究机构在新媒体行业中起到重要作用,如微软实验室旗下的加隆拉尼尔(JaronLanier)实验室,主要研究多人增强现实技术。

五、交互式新媒体艺术的重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1.交互形式更加深入和呈现多样性

作品和观者的“交互(interactivity)”是新媒体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互过程可以进一步加强作品的体验,使主题得到升华。交互过程不仅是作品和观者的互动,也是观者之间的互动;交互不仅可以通过行为,还可以通过影像、时间以及观者的感知来得以实现。“交互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后现代艺术门类的关键”。交互式新媒体艺术不再只是为走进展厅的观众创作,它走出展厅,成为与大众的体验直接关联的形式。交互性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未来的趋势。在交互形式上,未来也日趋丰富。

2.远程协作和参与进一步加强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新媒体创作更趋向网络化,更趋向大众。互联网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整合平台的功能,其最大的特征是人们可以跨越地理和空间障碍进行交流和沟通。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艺术家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远程协作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艺术家们的共同协作,如《虚拟合唱团》中,几百个身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歌者可以通过平台将演唱视频进行组合,展现出完美的合唱。其次是艺术家和观众的协作,网络平台的交互不只体现为观众的简单选择,而是根据观众的主观意识改变影像程序,引发图像或声音的随机变化。MarkNapier的作品《网络旗帜》中,交互作品内容允许来自世界各地的用户在作品中留下一面旗帜,随着旗帜的累积分布,作品的象征意义也在不断发生演变。

3.用户体验成为作品重要环节

交互式新媒体作品从作者为中心逐步转变到以观者为中心,很多创作过程已经延伸到观者体验的环节,观看过程本身及其反应也成为作品内容。某种程度上来看,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大众性的媒介行为。交互作品一改过去的单向呈现转变为构建作者——观者以及观者之间的交互性方式。甚至以观者为中心的随机影像。因此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进行艺术作品展现方式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如墨西哥艺术家MiguelChevalier的互动作品《超自然》中,他将作品的场景放在公共空间,当观赏者在影像前走过作品时,影像中的花朵、芦苇等植物会随着路人的方向来回摆动,仿佛有微风吹拂,与观众们产生直接的互动。体验者的参与过程构成了新媒体艺术创作本身。在互动关系中,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赏者,他们成为作品的构成要素。在很多新媒体艺术作品中,作者只是观念展现的平台搭建者,而体验者的影像互动体验是完成作品的关键。

4.交互性创作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新媒体在影像创作中的应用主要是指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两个重要的影像特征:一是沉浸式全景体验,二是产生交互性。这两点在影像创作,尤其是影视创作中是革命性的。在美国的Hurst拍摄的虚拟现实电影作品《MyBrother’sKeeper》,给观众展现出极为震撼的沉浸感和全新的主动视角;美国加州大学体验科技中心拍摄的虚拟现实纪录片《格陵兰岛》对主动式观影体验进行探索。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交互特性的加入,对导演的作品表现力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全景式的镜头也对影视镜头语言提出了挑战。但长远来看,虚拟现实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影响将会不断地渗透,并逐步探索出适合的作品形式。

篇8

[关键词]项目教学 影视合成 包装 教学模式

目前大量的电影、电视以及广告作品使用了后期合成技术,相关的后期合成技术已成为电影、电视和广告制作工艺和标准。影视动画行业是非常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目前大量的电影电视作品使用了后期技术,后期合成技术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随着国内电影、电视、广告业的发展,业界对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影视后期行业从业人员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与国际影视行业市场开始接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更加专业化的专业技术和更高的从业素养。

《影视后期合成》是影视包装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学习《Maya》《影视动画》《影视动画综合案例制作》等后续课程的基础。现有影视包装专业授课模式仍以讲授和演示为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严重不足。影视包装专业方向定为影视动漫和网站设计方面,教师实践方面教学经验相对较差,学生能力与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如果与企业联合办学采用项目单元化教学,将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或者计划实施的项目用于教学中,并且将项目进行单元划分,结合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每个单元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实践化。

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影视后期合成》针对影视后期、广告制作从业人员的能力需求而设置,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线,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施,引入行业专业制作实训与仿真实训项目,广泛开展实训,另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联系一些相关企业或单位成立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对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相关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打破原来理论授课与实验分开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单元化的方法,对一些项目单元进行剖析。依据影视后期合成的制作流程,分为前期的创意单元与后期制作单元两个大的单元。在前期创意单元中,结合影视合成的镜头语言、客户需求分析、故事版制作、创意原点表现风格等相关理论知识,给予系统讲解。在后期的制作单元,分为概念设计单元、分镜故事版单元、三维模型设计制作单元、材质贴图灯光单元、分镜动画单元配乐合成单元几个部分,依据每一部分,结合项目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制作项目单元的同时学会了理论知识,不需要机械的记忆,同时制作出的项目单元让学生们颇有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关注影视广告行业的动向,为学生们分析当前流行热播影视作品的主要制作技术,合成方法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及时了解在相关行业中专业知识的应用。在学期末大作业中,设计一些具有较强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采用项目引导的方法,按照项目制作的流程让同学们自行分组,并选出项目负责人和艺术总监来负责项目的进度和艺术质量,以达到良好的实践锻炼效果,为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开展人才技能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性技能人才,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习基地,除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合格外,实践要求必须达到“上岗标准”,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的制作环节中,并建立团队意识,共同研究项目,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提高适应能力。

实施方案方法: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将项目单元化,把影视后期合成相关的实践知识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情景结合在一起,将学习具体化。着重讲解了电视包装、影视特效、电视广告、动画短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各阶段流程的高强度专业化训练,利用简单实用的项目单元讲解一些基础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再利用大的商业项目进行综合能力的训练,按照公司制作流程进行安排和要求。同时逐步引入企业项目,分解项目开发流程,将学生编成项目小组,让学生跟随产品完成进度完成各自项目,最终按项目结项的原则进行教学上的课程考核,并从商业化和产品质量的角度最终对产品的市场价值进行评价。

(2)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将学历教育与企业需求人才培训相结合,学用结合,活学活用,即学即用。

(3)充分调研影视后期合成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坚持技术和艺术并重的方针,不能局限于软件的学习,应全方位素质提高。

(4)实训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真实仿真的实习环境和场所,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整个工作流程。或安排学生到公司实践,让学生对后期制作的流程环节有充分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计划:

(1)与企业联络开展合作,将相关的网络传媒公司,影视后期合成广告公司的相关专业知识及制作流程嵌入专业教学计划中。

(2)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学生导师,采取导师工作室制度,指导学生创作,增加商业气息和使用价值,学生作品更有使用价值和市场价值。

(3)组织专业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实训教学的相关记录,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以备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组织老师参加专业相关的培训,到企业进行实践,提高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

(4)根据以上方案的实施,总结出利弊,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相关研究报告。

总结:项目化教学是未来应用性课程的发展方向,也是拉近学校和企业、学习和就业之间距离的行至有效的方法。文章针对《影视后期合成》做一初步探讨,以求在项目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效果,进而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推广,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忠源.中国动漫教育产业四人谈[J].漫友, 2009.10.

[2]财政部,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32号.

[3]徐循华.江苏动漫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2006.8 .

篇9

关键词: 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 影视特效合成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影视特效合成是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渗入影视动画及游戏制作领域形成的一种全新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因此高校对于影视特效合成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十分重视,培养的动画人才主要应用于影视动画、游戏的设计制作领域,但随着全球性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目前的影视特效合成教学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式存在较大改革空间。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影视特效合成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教师教学多未能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延伸课堂教学,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二是课程体系欠科学,教材内教学内容大多都是对基本概念、菜单、工具的讲解,知识点分散,更像使用手册,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开放式教学相违背,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知识技能需求有一定差距。三是课程教学资源获取单一与教学方法手段落后,大多数教师未能利用现代多媒体化的、开放的、智能生成式的多种教育信息资源库辅助教学,而仍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这样势必会造成学生视野狭窄,专业知识缺乏广度和深度。四是影视特效合成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目前针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针对于软件基础知识及工具的基本功能,而对于影视特效合成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评价考核却未引起重视。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于信息技术影响下影视特效合成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打破传统,融信息技术于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出现无疑对现代教学的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计算机网络的出现颠覆了以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轻易连接至世界各地的网站,获取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眼界,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与教材,围绕教学重难点开展教学活动,虽然也有部分参考书籍,但是从数量和质量上来说都有一定局限性,无法与互联网相比,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更全面、更权威的教学资源。全国目前已有了世界大学城等教育网站,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线注册,上传个人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微课等数字资源,并可以在线交流,极大地方便教师备课,学生学习。

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与时俱进,积极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最终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二、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体系在传统的基础上也相应需要重新构建,重构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

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影视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也需要相应作出调整,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资源的获取从量到质都较以往有了显著提高,在此前提条件下,影视特效合成的教学目标定位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中国知网、网上图书馆、吾喜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学习平台获取课堂以外的资源,从而拓展自身眼界,提升学习效率。

2.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原则设定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和灵活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发挥着一种重要的保障性作用。

在影视特效合成课程教学中,我们遵循以下几条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影视特效合成这门课程有较强的应用性,主要用于解决动画及影视制作中的后期制作问题,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影视制作理论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要培养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多安排一些企业实用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影视特效合成的相关理论之外,还可以学到企业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为将来就业快速消除不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2)启发创造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在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挖掘学生潜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变死读书,死记硬背为活读书,学以致用。

3.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的教育资源开发

丰富翔实、便于学生理解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影视特效合成课程教学中,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开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有重要意义,影视后期特效合成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影视素材库、教学PPT、视频教程案例等,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国外互联网网站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与各类教材与课件,作为课堂原教材的有益补充,这对于提升高校动画专业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教学必将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完备的各类教育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具体、更详细地将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

4.信息技术影响下高校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效果测评研究

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往往都要通过一系列课程考核测评教学效果,考核的方式通常为试卷考核、作品考核等,在教学过程融入了信息技术后,影视特效合成课程的教学测评除了传统的测评方式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教学效果测评,主要包括,学生对课外学习资源的利用,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为信息的全球性与开放性。在此前提条件下,教学效果测评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书本上,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处理分析能力也应该成为教学效果测评的重要方面。

三、结语

伴随全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时代使得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丰富而全面的资源,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便利,提高工作和学习成效,在高校动画专业的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融入更多开放性的、全球性的教学理念,获取更为丰富的数字资源,建立健全更为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得影视后期特效合成课程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群.影视后期特效课程项目教学真实感的导向性探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9.

篇10

关键词:景别;远景;全景;景别衔接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058-02

一、景别的概述

(一)景别在影视画面中的作用

影视画面本身并不具备独立表现作品主题的功能,它只是完整的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语言的重要因素。无论电视、电影还是动画片都是靠画面的组接来叙事、表达和刻画人物思想以及行为,从而形成一个主题完整的节目。景别、蒙太奇等手法的运用是影视成为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

画框中的主体形象根据剧情的需要以及观看者接受的心理规律或表现出的细节或表现出的整体,这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景别变化。动画片的景别变化,让观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思想变化。满足了观众的视觉需求。

(二)景别的意义

就动画来讲景别的最初设定是在绘制分镜头脚本的时候。动画分镜头也可被称为故事板,是一部动画片创作与制作的“金钥匙”。其中包括表现视觉效果的画面,表述每一个画面镜头的含义对白及主体事物所要描述的文字内容等。景别是表示镜头之间的变化关系等的各种提示符号。镜头描述的标题有镜头序号、角色动作、声音以及镜头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二、不同景别在短片中的运用

不同的景别会给观看者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景别的变化可以使短片中出现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远景在短片中的特点与作用

远景是视距最远的景别。它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表现远距离的人物和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和气氛,内容的中心往往不明显。远景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有人物也仅占很小的部分。它的作用是展示巨大的空间,介绍环境,展现事物的规模和气势,拍摄者也可以用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用远景的持续时间应在10秒钟以上。远景画面中在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让观看者的思想的得到放松,这其实是一种视觉调度,来表达一种逻辑关系包括故事逻辑、画面逻辑等效果。好的远景不应为介绍而介绍,而应该是浑然的,既有介绍又有抒情。

(二)全景在短片中的特点与运用

全景包括被摄对象的全貌和它周围的环境。与远景相比,全景有明显的作为内容中心、结构中心的主体。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还是物体,其外部轮廓线条以及相互间的关系,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现,环境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全景的作用是确定事物、人物的空间关系,展示环境特征,表现节目的某一段的发生地点,为后续情节定向。同时全景有利于表现人和物的动势。使用全景时,持续时间应在8秒钟以上。

全景是表现人物的全身或完整的场景面貌的画面,全景与远景相比较而言,有了明确的需要表现的对象,比如表现一个人某个事物或场景的全貌等。由于全景所能表达的具有相对意义且完整的画面,并对部分情节内容展开的环境先进行了介绍和展示,给观众一个相对完整的形象。有的地方需要表现细节那么全景就无法实现了,不同的景别会塑造出独特的感觉,要灵活的运用才能使剧情的发展又急又缓。

(三)中景在短片中的特点与运用

中景是指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有典型意义的局部场景的电视画面。中景包括对象的主要部分和事物的主要情节。在中景画面中,主要的人和物的形象及形状特征占主要成分。使用中景画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交流,也能看清人与物、物与物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中景是拍摄中常用的景别。用中景拍摄人物时,多以人物的动作、手势等富有表现力的局部为主,环境则降到次要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展现事物的特殊性。使用中景时,持续时间应在5秒钟以上。

中景由于画面远近适宜,给观者十分亲切的感觉,给观众视觉上的亲切感觉,容易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形成中景不太突出的特点,但这也正是中景的优点所在,具有很强的中性感,在画面上能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在短片中中景运用的比较多。其实,舒缓的画面节奏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使观众紧张的快节奏中情绪的到缓解,气氛也的到转化。整部作品就可以达到一张一弛的效果,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四)近景在短片中的特点与运用

近景包括被摄对象更为主要的部分(如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局部的部分),用以细致的表现人物的精神和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用近景,可以清楚的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容易产生交流。使用近景时,持续时间应在3秒钟以上。

近景的构图特点是主体事物已经基本上充满了整个画面,主要体现人物形象的画面,对于场景之类的表现空间相对来说就薄弱落了,这种描述具体翔实的画面非常适合深入表现人物的面部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这种近距离效果的景别画面会对观看者的视觉及心理产生很大的震动作用并引发丰富的联想。近景的使用给观众一种紧张被压迫的视觉效果,因此更能产生与现实相近繁荣相互的交流感觉。

(五)特写在短片中的特点与运用

特写是表现拍摄主体对象某一局部(如人肩部以上及头部)的画面,它可以作更细致的展示,揭示特定的含义。特写反应的内容比较单一,起到形象放大,内容深化,强化本质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主要用于表达,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特点,起到震撼人心、引起主意的作用。

往往特写是用于让局部放大以至充满整个画面,再现生活中多被观者忽略了的细节局部,对此对观者强烈的内心世界造成极大的冲击。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特写说成是对于某一部分的放大,而应把它当作是一种带有震撼力量的作用于心理变化的有效手段。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常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观众看。特写是要引起观众注意重要的人物和细节,所以,特写镜头的运用要适当,滥用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三、景别衔接的变化的使用

景别变化产生的生活依据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距的变化。其中景别不变化的衔接尤为重要。在片中景别的使用使故事发展有了“催化剂”,画面有张有弛,气氛有紧张又舒缓,让观众想松懈议会有紧张起来,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表达着深刻的含义。由于动画运动变化的可塑性和动画人物的表演的独特性,往往有可能通过动作的演变而在一个镜头中造成场景的改变。这样从观众欣赏的角度既不会觉得场景丝毫不变,也不会因变动而打断镜头在叙事上的连贯性,因此为了使影片的视觉感受更加丰富,更具冲击力以及故事情节更具戏剧性、更跌宕起伏,一场戏往往需要不同的景别,以及不同时间长度的镜头来表现。可见景别的衔接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协调视觉冲击效果。

参考文献:

[1]方建国,王培德,彭一编.中外动画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