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方向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麻醉学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成像;血流动力学;麻醉;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有表面麻醉、结膜下麻醉及球后麻醉。在20世纪80年代,球后麻醉是眼科手术最常见的麻醉形式。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及设备的改进,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对麻醉时间及深度的要求均明显降低,使结膜下麻醉、表面麻醉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不同局部麻醉方式对于眼底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是在B型灰阶成像技术的基础上,用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速度及方向,以频谱多普勒作血流的定量分析。CDFI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可重复、快速、简便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连续的动态观察,且不受视力及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同时,它能提供其他所有影像检查技术所测不到的血流动力学资料;对眼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1-2]。1989年,Erickson等首先将CDFI技术应用于眼动脉血流分析,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眼部疾病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定量分析白内障手术球后麻醉、结膜下麻醉及表面麻醉的球后血流动力学资料,比较3种麻醉方式对眼底血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7月在本院确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7例,年龄56~91岁,其中男28例,女29例。随机分为3组,19例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组),术前滴奥布卡因眼液;20例行结膜下麻醉(结膜下麻醉组),术前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1.5mL;18例行球后麻醉(球后麻醉组),术前球后注射利多卡因1.5mL。A超检查眼轴长度范围21.5~26.0mm。排除存在影响眼部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眼轴长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单眼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2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的VIVIDI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患者仰卧,双眼注视正前方,轻闭双眼,涂少量耦合剂,探头轻置于上睑。依次检测二维超声、彩色血流显像及血流频谱。眼动脉(OA)为球后壁1.5~2.5cm处横过视神经粗大血流信号,选择与取样线相平行的节段进行取样;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为球后三角视神经低回声区内的彩色血流带,穿过视盘分布于视网膜,取样点位于球后0.2~0.3cm;睫状后短动脉(sPCA)为围绕着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多个红色血流信号,取样点在球壁后0.3~0.5cm,鼻侧或颞侧均可;将取样标志置于有代表性的血流内,即显示血流频谱图及血流参数[3]。为避免误差,手术、麻醉及血流检测分别由同一眼科医师及超声医师完成。麻醉后不压迫眼球。分别检测麻醉前、麻醉后及手术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度峰值(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分析,以x±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球后麻醉组麻醉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流速度峰值、舒张末期流速明显降低,较结膜下麻醉组及表面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球后麻醉组手术后各流速逐渐恢复。表面麻醉及结膜下麻醉对眼底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见表1~3。
3讨论
篇2
【关键词】 麻醉方式;阑尾切除;效果;血流动力学;影响
阑尾炎是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方法,麻醉方式的选择可对手术操作及患者的生命体征产生直接影响,选择不当可造成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1]。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为阑尾切除术常用的手术方法。笔者以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以上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50例,其中,男81例,女69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为(48.37±4.67)岁;体重46.82~84.39kg,平均体重为(74.29±5.26)kg;身高(153~187)cm;平均身高为(172.38±3.16)cm;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6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62例,化脓性阑尾炎32例。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30min给予安定10 mg及阿托品0.5mg肌肉注射,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入复方乳酸钠10mL/kg,并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中心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于T12—L1间隙硬膜外进行穿刺,并头向置管。患者取平卧后注入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如无不良反应则给予8~12 mL追加,手术开始后每45min追加1次用药,每次5mL。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于L2—L3间隙进行腰硬联合穿刺,穿刺成功后经硬膜外穿刺针将腰麻针导入,注意针尖斜面朝上,回抽见到脑脊液后向鞘内注入0.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推注速度为1mL/10,同样给予头向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术中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次数、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以及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牵拉反应,评价麻醉效果,同时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10min(T3)以及牵拉阑尾时(T4)4个时间点观察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情况,评价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针刺测痛法确定最高阻滞平面。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使用镇痛药的例数及次数、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牵拉反应发生例数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 果
注:*表示与麻醉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为阑尾切除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2]。传统认为硬膜外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但是硬膜外麻醉的诱导时间较长,最高阻滞平面较低,迷走神经被阻滞不全,导致麻醉的失败率以及阻滞不全发生率均较高,术中探查及牵拉阑尾时,可导致患者反射性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术中常通过增加用量来提升麻醉效果,药物剂量的加大增加了心血管毒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加大,增加了麻醉的危险性。
腰硬联合麻醉具有完善阻滞性腰麻效果,并可延长硬膜外麻醉的时间,同时可经硬膜外导管随时补充少量局麻药,提高麻醉效果[3]。物用量较小、镇痛效果确切、阻滞完善,可有效抑制牵拉反应,因此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本文研究显示,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镇痛药使用的例数及次数较少,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低,起效时间较短,麻醉效果好于硬膜外麻醉。术中腰硬联合麻醉及硬膜外麻醉的MAP值及心率均有所下降,但是腰硬联合麻醉的下降程度较低,血流动力学较为平稳。
参考文献
[1] 柳跃滨.局部麻醉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8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2):80.
篇3
[关键词] 麻醉方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术中血糖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6(b)-0122-02
为了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糖产生的影响,该研究以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100例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个组,这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为46~62岁,平均年龄为(50.5±10.5)岁;对照组患者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为46~63岁,平均年龄为(51.5±10.6)岁。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将其用作对比分析。手术进行前,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低于8 mmol/L,心肺功能没有出现异常现象,血小板计数正常,没有冠心病、贫血以及高血压,手术前均没有服用阿司匹林等镇痛消炎类型的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
1.2 方法
手术开始前30 min给予患者肌肉注射0.3 mg东莨菪碱以及0.05 mg/kg咪达唑仑。麻醉开始之前要将5~7 mL/kg乳酸钠林格液快速输入。麻醉诱导的具体方式为: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5 mg/kg咪达唑仑、3 g/kg芬太尼、0.5 mg/kg丙泊酚、0.5 mg/kg阿曲库铵、1.5 mg/kg丙泊酚,然后进行气管内插管操作,将麻醉机连接起来,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控制,将数值设置为潮气量6mL/kg-10mL/kg,通气频率10~16次/min,根据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每分钟的通气量进行合理调整,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 mmHg之间。观察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之前要选择胸9-10椎间的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试验量为3 mL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麻醉平面出现之后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进行全麻诱导插管以及呼吸控制。具体的麻醉维持为:对照组患者持续吸入异氟烷,将呼气末异氟烷浓度控制在1.1MAC-1.6MAC之间,并且在麻醉维持的过程中间断性的追加0.25mg/kg阿曲库铵以及2 g/kg芬太尼。观察组患者经硬膜外间断性的给予患者5~8 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并且给予患者持续性的吸入异氟烷,将呼气末异氟烷浓度控制在0.5MAC-0.8MAC之间,并且间断性的追加0.1 mg/kg阿曲库铵。两组患者均在取出胆囊之后停止患者吸入异氟烷,在进行缝皮操作的过程要将氧流量增大,直到5~7 mL/min,以此来促进排出异氟烷。等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之后,要给予患者0.01mg/kg阿托品以及0.02mg/kg新斯的明,以此来拮抗残余下来的肌松作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呼气末异氟烷浓度(ETIso)、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血压(NBP)进行持续性的监测。在诱导前、切皮气腹时、气腹后5、10、20 min、手术结束时、拔管后15 min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并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对两组患者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全麻维持用药量进行对比分析[1-2]。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借助SPSS 1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与分析[3]。如果P0.05,那么代表的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5±3) min,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6±0.6) min,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28±1.7) min,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为(46±7) min,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6±0.4)min,拔管后15 min异氟烷的停药时间为(47±3.7) min.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差异无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血糖浓度变化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详见表1),两组患者诱导前的血糖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之后,不同时点患者的血糖浓度相对于诱导之前均出现上升的趋势,但是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全麻维持用药量比较
对两组患者全麻维持用量进行是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患者异氟烷的用量为(0.66±0.2)MAC,阿曲库铵的用量为(6.21±0.6)mg;对照组患者异氟烷的用量为(1.48±0.6)MAC,阿曲库铵的用量为(15.71±0.5)mg,芬太尼用量为(0.13±0.01)mg。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对照组患者异氟烷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为要建立人工气腹,因此会对其呼吸循环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通常在手术过程中会选用全身麻醉[4]。但是给予患者单纯的全身麻醉时,依旧会存在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反应,因为受到手术的刺激,因此会导致患者的血糖、血压升高[5]。但是硬膜外阻滞对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传出的冲动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为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但是如果单纯的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中二氧化碳气腹的建立会对患者的呼吸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其呼吸困难,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氧化碳的蓄积以及缺氧[6]。如果二氧化碳大量蓄积会通过兴奋垂体-肾上腺系统而使血糖升高。因此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麻醉质量,减少麻醉用药,使患者术中的糖代谢紊乱减轻[7]。该研究通过对该院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异氟烷的停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异氟烷以及阿曲库铵的用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后不同时点的血糖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能够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糖尿病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糖代谢,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物用量,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法印,李翔,张先龙,等.右旋美托咪定麻醉对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血糖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11(27):56-57.
[2] 罗会林,马玉林.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22(24):92-93.
[3] 邵涛,胡海燕.七氟烷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J].中国药师,2014,12(9):1529-1531.
[4] 腾香芹,茆庆洪,付群,等.地佐辛对2型糖尿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浆胰岛素和血糖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5,12(21):3284-3286.
[5] 王斌,李会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17(20):2791-2792.
[6] 钱朝霞,云虹,沈黎红,等.术中腹腔内罗哌卡因表面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23(2):76-77.
篇4
麻醉相关技能培训
根据既往带教学生的经验,同学们普遍对动手操作感兴趣,但却经常忽略操作本身具有的潜在风险或并发症。同时,由于带教教师没有接受统一的正规化培训,每个教师的操作习惯和经验有差异。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科室专门就常见操作结合国外麻醉专著和国内麻醉学教科书以及科室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拍摄教学录像,以规范带教教师的操作技能。在正式实习前学生需到实验室重温解剖知识和模型模拟练习,观看操作录像,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集中式示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事故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以减少医疗事故发生。常见麻醉相关技能及教学知识点有:(1)术前评估。教学知识点包括临床评估技能,医患沟通能力,与外科医生沟通技巧,病房教学评估方法与技巧,举例讲解术前评估失误导致的麻醉纠纷或事故等;(2)麻醉前准备。教学知识点包括标准化内容讲解,自拍录像教学,具体病例学生示范,讨论准备不充分所致严重后果病例等;(3)气管内插管术。教学内容包括气道评估程序,解剖知识回顾和图片示教,气管插管模型操作,气管插管教学录像观看,困难气道处理程序,事故病例教学;(4)区域麻醉阻滞术、神经丛阻滞术和动静脉穿刺术。教学知识点包括解剖标本和图片示教,模型示范,录像观看,集中式示范教学,事故病例讨论等。
围麻醉期综合知识讲座
围麻醉期管理涉及内、外、妇、口腔、耳鼻喉等多临床专业知识和生理、病生等基础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与麻醉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麻醉科安排每周一次的小讲座,内容由科室讨论拟定,并就每个讲授题目确立了知识点,以避免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清晰[4]。例如讲解心血管系统与麻醉,要求内容包括:(1)正常心血管解剖与生理;(2)先天性心脏病的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管理要点;(3)心脏瓣膜异常的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及麻醉管理要点;(4)缺血性心脏病病理生理、心肌氧供与氧耗、围麻醉期增加氧供和降低氧耗方法,围术期心脏保护策略;(5)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要点;(6)心脏功能评估方法与个体化选择;(7)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机制和应用;(8)麻醉期间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及处理;(9)围麻醉期心跳骤停识别与处理,心肺复苏流程;(10)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麻醉;(11)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教研室定期开展实习教学研讨会,集中备课讨论,定期检查教师授课情况,听取学生反馈意见。
手术间卡片式教学
对麻醉学系既往实习学生的调查分析表明,多数学生跟随老师实施麻醉时不知道具体要学的知识点,常常是同类手术麻醉做了多例,却不知道麻醉的关键步骤和管理重点,加之个别老师的带教意识薄弱或知识面狭窄,最后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制作了各专业麻醉的知识卡片,指明带教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也让学生在做麻醉时有明确的学习方向,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手术间的学习效果。
专题教学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麻醉学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和被动学习技能;科室安排以下教学活动,并专人负责实施。
1.英语晨课教学。主要由科室教师和在读研究生讲解当月国际麻醉学杂志的文章,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基础或临床研究信息。安排每周一次实习学生英语晨课讲座,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能力。
2.中华麻醉学会的有关麻醉指南。教师集中讲解麻醉指南,引导学生按规范实施和管理麻醉;学生也可自行在电子资料室阅读指南。
3.麻醉学术年会或专业会议等知识传达,让学生及时了解各种会议的最新信息和国内麻醉学的发展方向。
4.国际麻醉学书籍和指南。科室组织专人翻译,由教师先行学习,然后再向学生讲授;并将书籍和指南存放在电子资料室,供学生阅读。
5.麻醉事故专题剖析。对于学生普遍容易犯的错误,科室召开教师和学生参加专题讨论会。从科室麻醉病例或网上下载相似病例进行剖析,开展以事故病例为中心的教学。
6.危重疑难病例麻醉教学。科室每天8:00交班时对当天拟实施麻醉中的高危或高难度复杂手术麻醉进行讨论,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疑难危重麻醉处理思维。
7.科室定期安排一些小问题,如吸痰的正确方法、喉罩的最适充气压力等,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8.要求实习生参加科室研究生的科研开题报告和科研进展讨论会,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
考核
1.理论考核。科室成立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每周的临床麻醉学理论分章考试,每月一次的模拟临床麻醉病例的理论考试,实习结束时的出科理论考试。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予以重点教学。
2.技能考试。由考核小组制定考核内容,提前选好病人,除了考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外,还需考核学生对操作风险和并发症的防范能力。
篇5
这是“楚天大讲堂”上的一幕,该讲堂历来以邀请人文专家为主,在姚尚龙之前,更有于丹这样的明星学者在这里做客。姚尚龙作为受邀的第一位医疗界人士,为人称道的,恰是他丰富的管理智慧和出众的人格魅力。
中流击楫
2003年,姚尚龙出任武汉协和医院副院长。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与挑战。从此,他不仅要在专业领域坚守,还要对医院的运行管理负责,为院长的决定出谋划策。他下定决心,誓要不负所托,对得起组织与群众的信任。
姚尚龙分管的业务几乎囊括医院发展的方方面面:医疗、护理、人事、财务、经改、物价,甚至干部保健。在管理中,姚尚龙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既在医院发展的诸多节点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印记,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
核心人力资源是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创造者。为了激发核心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姚尚龙走访了全国多所大型医院,探求建立“幸福协和”在绩效工作上体现的最佳路径。在他的主导下,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了对核心人力资源医疗绩效考核的总体设计。考核步骤清晰,对象明确,严格遵循四大原则:第一,个人绩效与医疗组、科室绩效挂钩;第二,科室内部进行比较;第三,评估的指标必须能由统计数据得到;第四,质量与数量兼顾。目前,协和医院核心人力资源医疗绩效考核已经全面铺开,运用经济杠杆推动医院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姚尚龙勇于担当,从不推卸。面对复杂危险的医疗纠纷,他总是冲在前面,几番风雨,化险为夷。逐渐地,姚尚龙对新时期的医患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在他的推动下,武汉协和医院在全国率先引入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在确保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为医患双方提供纠纷调解服务。
作为副院长,他把自己和院长的关系理解为将帅关系。院长依靠高瞻远瞩和科学规划带动医院发展,副院长则要善协调、能补漏,既要乐于为副、甘当配角,又要能担当奉献、独挡一面。
麻醉人生
姚尚龙1956年生于素有“文都”之称的安徽桐城,1977年入读皖南医学院,1984年深造于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师从当时麻醉学界德高望重的刘俊杰教授。正是刘俊杰的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让姚尚龙一步步成长为目前麻醉学界颇有名气的“大拿”。
姚尚龙专业方向是麻醉学,擅长心血管麻醉、疼痛治疗和ARDS治疗等。作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其成就令人瞩目。他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北省第一层次医学领军人才;先后获得13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300余篇,其中近60篇被SCI收录;主编的著作有《现代麻醉学》《临床麻醉基本技术》《麻醉学》《小儿麻醉学》等十余部;获得“便携式电子视频喉镜”“光学生理喉镜”“光学电子成像喉镜”和“复方苹果酸林格式液”四项国家专利。
姚尚龙形象地将麻醉师的工作状态形容为“白加黑”和“5+2”,即白天加晚上工作,5天加2天工作。责任大、业务量大、工作压力也很大,而更让人唏嘘的是,麻醉医生在我国注定只能做外科手术中的幕后英雄。但是,姚尚龙对自己的专业感情至深。在他的眼里,麻醉学是和每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学科。有了麻醉学,人性的尊严才能在疾病面前得到保存,现代医学也才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自1997年姚尚龙担任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时起,他一直致力于推动医院麻醉学科的发展。目前,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已拥有临床麻醉中心、重症监测治疗中心、疼痛治疗中心以及麻醉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成为基础临床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临床大科室。
在担任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期间,姚尚龙一直致力于把协会发展为麻醉医生之家。他通过发展协会会员、健全地方协会组织、加强多学会间合作等措施,实现临床麻醉与ICU、疼痛等整个麻醉相关学科和谐发展。在姚尚龙的带领下,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人心齐、人气旺、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学术交流互助互进,麻醉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实现了整体进步。
丹心慈意
2008年5月16日,四川德阳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内,时任汶川地震湖北医疗救援队第二分队队长的姚尚龙正带领专家,聚精会神地给一名男患者做着手术。这是一名复合外伤的患者,手、腿、肋骨多处骨折。然而,当一位医生拿着钻头,在骨头上打孔,正准备固定时,钻头突然不听使唤了。随即,手术室的墙体开始晃动起来,窗户玻璃砰砰作响。
“地震又来了!”众人刚会过意,一波强震袭来,手术室陷入剧烈的抖动中,有的医生被震到墙根,有的倒在了地上。此时,患者的伤口已经打开,鲜血正汩汩地往外冒。千钧一发之际,姚尚龙斩钉截铁地做出决定:“我们不能走!”随后,他号召大家镇定下来。等到余震稍缓,几乎是用颤抖的双手,完成了这场手术。
在姚尚龙看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道义所在。他说:“当时,我也很紧张,但患者在,我们就应该在,这是医生的天职。”
震后,姚尚龙主持了对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价值100万元的紧急救助,在此后的数年中,姚尚龙几乎每年都会到灾区回访。在一次回访中,姚尚龙得知什邡禾丰镇农民谭邦富在重建灾后住房时不慎摔伤腰椎,因医疗器材昂贵而放弃治疗时,他当即联系武汉协和医院器材科,指示当天必须要找到一套合适的脊柱椎板固定器械送至灾区。第二天早上,姚尚龙亲自负责手术,将这套器械装进了谭邦富体内,器械及手术费用全部免除。
篇6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麻醉;乳腺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12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504-02乳腺癌手术是一种创伤较大,创面渗血较多,应激反应较强烈,手术时间相对较长的手术。因此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有利于循环稳定,减少术中渗血,减轻不良反应,减少用量,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本研究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比较它们围手术期对循环血糖的影响,全麻药的用量和术终恢复时间差异,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40例乳腺癌患者中年龄32-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单纯全麻,观察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组在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上均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术前ECG均无明显异常,心肺功能良好,无糖尿病和精神障碍,无特殊嗜好。
1.2麻醉方法术前1h肌注东莨菪碱0.3mg,苯巴比妥纳0.1。对照组给予静注芬太尼4μg/kg、丙泊酚2mg/kg、氟哌利多0.08mg/kg、维库溴铵6mg/kg、后气管插管。观察组先于T3-4硬膜外间隙穿刺,确定在硬膜外间隙后,注入1.5%利多卡因5mL,再按对照组方法行气管插管。机控通气参数为:VT10mL/kg、RR14次/min、I:E为1:2。麻醉维持:对照组静脉推注泵推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观察组酌情减少上述用药外,间断硬膜外间隙注入1%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10mL,总量(26±1.5)mL。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前后、切皮、腋窝淋巴结清扫、气管拔管时MAP、HR、血糖值,用量,术毕至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和完全清醒时间。
2结果
两组诱导前后MAP、HR和血糖无明显差异,但对照组在切皮、腋窝淋巴结清扫、气管拔管时则显著高于观察组(P
3讨论
麻醉应达到安全、无痛、镇静、肌松、抑制牵拉反应,生命体征平稳和控制手术和麻醉应激反应的目的。单纯全麻时,只能抑制大脑皮层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反应仍存在[1];交感神经未完全抑制,且不能有效阻断手术区域伤害刺激向中枢传导,手术刺激时,儿茶酚胺增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有文献报告胸部硬膜外阻滞后,血浆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因此复合硬膜外麻醉有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尤其对乳腺癌这类创面较大的手术,保持稳定的血压,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乳腺癌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易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同时应激反应使糖代谢障碍[2],单纯使用一种麻醉方法不能有效抑制这种反应。本研究证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血糖升高明显低于单纯全麻。从而证明复合麻醉能有效的抑制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和改善血糖代谢。
硬膜外阻滞有止痛完善和肌松良好的优点,能有效阻断阻滞区域(手术部位)冲动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传递。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时减少全麻药用量,做到术毕早清醒,早拔管,此外术后硬膜外导管联接镇痛泵可行PCA,消除刨口痛,使患者心里平静,消除疼痛引起的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全麻和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平衡麻醉),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高麻醉质量,有很强的临床实用性,已逐步成为临床麻醉的主要方向之一[3]。
参考文献
[1]吕胜,李华凤.四种麻醉方法对妇科手术病人儿茶酚胺及心血管反应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9):560.
篇7
【关键词】 慢诱导; 纤维支气管镜; 巨大甲状腺肿瘤手术
巨大甲状腺肿瘤常压迫周围临近组织器官,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手术时气管受压移位而致呼吸道不全梗阻给麻醉处理造成困难和危险。笔者所在医院在2005~2010年收治32例巨大甲状腺肿瘤,其麻醉处理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41~73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12年。术前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左室肥厚劳损7例。肿瘤最大18 cm×23 cm。21例检查发现质硬、活动性差,正侧位片显示气管不同程度压迫移位,其中1例术前颈部CT显示气管软化,另11例肿块活动度良好,气管压迫轻微。所有病例中有3例患者不能平卧,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术前氧饱和88%~94%。
1.2 麻醉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食8 h,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连续监测ECG、SpO2及BP,开放上肢静脉。
1.2.1 麻醉前准备 备纤维支气管镜(Olympus LF-TP,日本)、配套冷光源、剂、门齿咬合垫、6.0~7.5 mm带金属螺旋环的气管导管各一根。纤维支气管镜和气管导管分别擦拭体腔器械导入剂备用,纤维支气管镜(FOB)套好合适的气管导管。
1.2.2 麻醉过程 (1)用1%丁卡因1~2 ml在口腔、舌根、会厌、梨状窝区喷雾行咽喉部行表面麻醉。(2)氟哌利多2.5 mg、芬太尼1 μg/kg缓慢静注。(3)面罩吸入纯氧5 min,插管前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保留自主呼吸,用喉镜挑起会厌,如声门暴露良好,将导管轻轻送入气管;如声门暴露不完善,嘱患者吸气随呼吸气流方向将导管送入气管;如声门不能暴露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将导管送入气管,进行人工辅助呼吸,观察储气囊是否随呼吸运动,听双肺呼吸音,接PET CO2监测,确认导管在气管内及气道通畅后,静注丙泊酚1~2 mg/kg,术中以丙泊酚、维库溴铵、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4)术毕,自主呼吸恢复,送患者至麻醉恢复室观察。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慢诱导插管过程中无缺氧发生,SpO2均在95%以上。声门暴露良好插管顺利者15例;6例暴露不良根据呼吸气流插入导管;11例声门不能暴露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将导管送入气管。插管过程中存在轻微呛咳反应,6例患者心率、血压有所增高,增高幅度低于基础值的20%。术后随访32例患者,对麻醉过程均无记忆。1例术后因气管软化气管切开。
3 讨论
甲状腺巨大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关键气管插管过程应确保呼吸道通畅。由于此类患者多存在气管受压移位甚至狭窄和气管软化,麻醉诱导及插管存在一定的困难。选择肌松下全麻快速诱导易出现呼吸道阻塞、通气功能下降、患者易发生低氧血症,对已伴有低氧血症和并发心肺疾病的患者十分不利,易继发面罩通气困难,有危及生命的危险。而清醒插管患者不免出现紧张和恐惧,易诱发恶心、呕吐和呛咳等反应,偶尔患者因痛苦难忍而拒绝接受插管[1],也不利于此类患者的麻醉。神经安定、镇静遗忘、保留自主呼吸下气管插管是较安全的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困难气道管理实用规则中推荐的重要工具之一,具有损伤少、成功率高等优点[2]。选择神经安定、镇静遗忘及良好的咽喉部表面麻醉诱导,同时有纤维支气管镜协助使麻醉过程更加安全。
氟哌利多有镇静、镇吐、轻度降压作用,对呼吸影响小。小剂量芬太尼可有效地减弱患者插管的高血压反应。咪达唑仑具有明显的抗焦虑、镇静、顺行性遗忘作用且与剂量相关[3]。插管前静注0.04 mg/kg咪唑安定,患者安静嗜睡,能主动配合[4]。在此种状态下施行表面麻醉和插管操作,患者不会感到痛苦,术后对插管过程多无回忆,插管应激反应也基本被排除。
本组对于术前气管受压移位不严重,且无呼吸困难征象,估计不会发生气管塌陷者,笔者选择诱导后用喉镜暴露声门插管。如插管困难或术前气管受压移位、狭窄严重、颈部CT显示气管软化且有患者不能平卧,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者,选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气管导管选择较正常细一号带金属螺旋环的导管,以防被压扁而影响通气,且插管深度应该超过气管狭窄部位。
掌握拔管时机,保持气道通畅,待患者意识清醒,对指令有明确的应答,肌张力完全恢复,有足够的潮气量和吸气峰压,无缺氧发生,生命体征稳定后再拔管。拔管前,要将咽喉部及气管内分泌物彻底吸净,先将导管退到声门下,观察有无因气管塌陷、软化所致的通气不畅,无呼吸异常时方可拔出气管导管。同时备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用具。必要时重新插管和气管切开,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参 考 文 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14.
[2] 程平瑞,江伟航,董静毅,等.纤维支气管镜清醒插管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的效果.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7:494.
[3] 谢荣.麻醉学.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0.
篇8
【摘要】外科手术疾病处理过程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发生的问题不尽相同,麻醉工作不再单纯为手术镇痛麻醉,而是涉及到围术期麻醉监护的各个方面,这就给麻醉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麻醉科建设和完善麻醉护理队伍。
【关键词】围术期;麻醉;护理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178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148-02
1.前言
围术期是针对需要外科手术疾病的处理过程的一个专业名词,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段时间,由于疾病在这三个时段的表现、变化和常发生的问题等都不尽相同,处理技巧也是不同的。外科医学由于重视了围术期的处理,使得现代的手术安全性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随着麻醉学科深入发展,麻醉不再单纯为手术镇痛麻醉,而是围术期临床治疗、危重急救、心肺复苏、重症监测(ICU)、麻醉术后监护等方面领域的重要学科,这必将给护理领域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课题。尽管麻醉科建设在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有些医院麻醉科建设有专门麻醉护士队伍,然而仍然还有很多医院,围术期麻醉护理大多仍是手术室巡视护士承担这一工作,下面就围术期麻醉护理浅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及体会。
2.围术期护理
2.1麻醉前护理:麻醉前护理要注意心理护理、室内环境准备、麻酸用药、物品准备几个方面。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药品方面,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2麻醉护理:手术当日麻醉前要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同时要建立和保持静脉通畅,这是麻醉手术中给药、补液、输血和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极为重要的一项抢救措施,除一般小手术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外,原则上凡需麻醉手术患者都应建立一条静脉通道,重大危急手术常需多条通路以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顺利紧急抢救之用。在输液时,输液速度一般为2ml/(kg・h),儿童为2~4ml/(kg・h)。在有失水、失血休克、高热、选择椎管内阻滞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时可以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对老人、婴幼儿、有心肺肾疾病患者则应严格控制速度和输液总量。另外,要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如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由于所有的物都对中枢神经、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等均有显著的干扰,围术麻醉期除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外,要认真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神态、肤色等变化,除了熟悉各种抢救药物的剂量、用途、用法,还应对各种抢救仪器操作娴熟应手。
2.3麻醉后护理:麻醉结束术毕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态度有始有终。由于个体差异有患者术毕麻醉不能很快苏醒者,仍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引流管及伤口渗液。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还应注意患者瞳孔大小、意识状态等。遇有危急重患者应邀请麻醉医生一同将患者送回ICU或病房向有关人员交接班,所施手术、麻醉方法、术别用药、手术和麻醉过程中基本情况、麻醉后有关注意事项。
3.结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对麻醉护理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麻醉学科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面。就围术期麻醉护理护理而言,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麻醉前护理: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保持手术室内温度和湿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按拟定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常用物品、仪器、抢救药品。②麻醉护理:手术前日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麻醉方法。要求患者清除面部、口唇、指甲化妆,有利于术中对患者肤色观察。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以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重大、危重症休克患者手术,应作深静脉穿刺置管;经常观察穿刺针的局部情况,有无肿胀、滑针、导管脱节、扭曲、堵管、液体流空等。根据手术、失血量、病情、血压、心率等调整输入量和输入种类,注意输血常见过敏反应。③手术结束等待患者麻醉苏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护送回病房,危急重患者随同麻醉医生将患者送回ICU,向有关人员床边交接班。
参考文献
[1]吴珏.实用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242.
篇9
笔者自2003年8月至2010年8月开始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法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体会如下。
1方法
1.1 采用一点穿刺法针内针技术。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一般应在短时间内调整和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需要范围。
1.2影响平面调节的因素。
1.2.1穿刺部位。
1.2.2患者和局麻药比重:采用左侧倾斜30度或垫高产妇右髋部,使之左侧倾斜20-30度。
1.2.3注药速度:速度越快范围越广。
1.2.4穿刺针斜口方向。
1.2.5麻醉药性能,剂量,浓度,容积:一般常用0·5-0·75%布比卡因7-9毫克+10%葡萄糖共2毫升注入。
2麻醉管理
蛛网膜下腔阻滞可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其程度与平面高低密切相关。
2.1低血压: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下降,易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脊椎神经丛血流增加,硬膜外间隙和蛛网膜下隙因静脉丛扩张而容积下降,因此注入较少量局麻药即可得到较广泛的阻滞范围[1]。 因此低血压发生在许多椎管内麻醉的产妇,而且比较严重,多数降低都超过基础值的20%。首要处理措施是补充血容量,并辅用麻黄碱5-10毫克,严重者需将子宫推向左侧,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方能见效。
2.2心动过缓:脊麻时静脉心脏反射及高位脊麻时心交感神经麻痹而引起心动过缓,可使用阿托品。
2.3呼吸抑制:高位脊麻引起肋间肌甚至膈肌麻痹致通气量不足,处理为:常规吸氧,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插管。
2.4恶心呕吐:诱因常为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手术牵拉内脏[2].处理首先应注意是否有麻醉平面过高及血压下降,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5胎儿娩出后的问题: 椎管内麻醉低血压可能与羊水进入血管有一定的关系[3],因此要积极处理低血压,胎儿娩出后常规静脉或子宫肌肉给缩宫素10-20单位,预防子宫收缩迟缓引起的大出血,但缩宫素静脉应用时注意速度和量,以防过敏,循环的波动等并发症。
3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剖宫产手术不再是解决困难分娩的应急措施,成为较普遍的分娩方式。产妇剖宫产手术麻醉的选择根据产妇的紧急程度,母体的状态,产妇的意愿以及手术的相关情况来决定。无论何种麻醉方式,麻醉前查体时要特别注意心,肺,肝,肾,神经,脊柱,水电解质情况,全面了解有关手术麻醉史,妊娠史,用药史,产妇现存的主要问题及急需处理的问题,输液补液情况,尿量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麻醉与手术期应随时准备对母儿进行复苏治疗。
3.1剖宫产手术麻醉管理最主要的是麻醉平面的控制和血液动力学的维护。
3.1.1药物:常用0.5-0.75%布比卡因7-9毫克,因用药量较小,一般不会发生心脏毒性反应。
3.1.2穿刺部位及针口斜面:腰2-3间隙针口斜面向下, 腰3-4间隙针口斜面向上。
3.1.3比重:重比重药液向下流,轻比重药液向上流。
3.1.4剂量:剂量越大,平面越广。
3.1.5容量:容量越大平面越广。
3.1.6推药速度:速度越快平面越广。
3.1.7患者:头高位重比重药液平面向下扩散,反之头低位向上扩散。麻醉上平面一般控制在 T 6,既可使血压下降不至过低,又可抑制牵拉反射。血压下降达基础值的20-30%或收缩压小于90毫米汞柱,在快速补液体的同时给麻黄碱10毫克,严重者将子宫推向左侧,以解除对下腔静脉的压迫。
3.2高位脊麻时常发生心动过缓,要常规心电图监测及时使用阿托品。
3.3常规吸氧,严重时面罩正压给氧气甚至气管插管。
3.4手术中常发生恶心呕吐,要及时调整血压,将产妇头面部向一侧倾斜,防止误吸,胎儿娩出后使用胃复安。
3.5胎儿娩出后及时使用缩宫素,但注意静脉使用时速度不宜过快。若发生羊水栓塞,轻者吸氧气,给地塞米松,重者要积极进行复苏抢救治疗
总之,剖宫产手术麻醉是关系产妇和胎儿两条生命的安全,在围麻醉期间一定要认真负责,调整好平面,维护好血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 PBL;教学;麻醉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36-02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nesthesiology
LIAO Huihua, HE Qixia, MO Jian,CAO Dianqi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nesthesiology. Methods: The 60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normal teaching model, and the observe group received the teaching model of PBL. Results: The score of question and answer, case analysis and average score in the observe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m (P<0.05).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improv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learning efficiency, memory, logical thinking, analysis ability, the problem solving and cooper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m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nesthesiology is obvious, so it is worth being used.
[Key words] PBL; Teaching; Anesthesiology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现实问题的教育方式,该教学模式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在临床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采用PBL教学法对麻醉专业学生实施教学并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两个平行班的学生60例,所有学生均接受过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教育。将入选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7~19岁,平均(18.25±2.10)岁;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7~19岁,平均(18.30±2.12)岁;两个班的学生在性别比例、年龄、对专业的热爱度、基础医学成绩、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教学均由担任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专职教师进行,各位教师针对两组同学教学方法不同,但讲授内容相同。观察组学生接受PBL教学模式,具体步骤如下:授课有教师每周定期与学生见面,教师通过病案给学生提供有关信息并进行讨论,提出临床麻醉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指导每个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如书籍、期刊以及多媒体资料等收集自学资料,鼓励学生组织讨论,对其病理生理、术前准备、麻醉评估、麻醉方案及术中麻醉管理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直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为止,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复述临床推理技巧,回答学生提出的与PBL相关的问题;同时适当地安排专题讲课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新观念、新动态及新方法,并向学生示范开展模拟操作训练,提高实习生椎管内麻醉的操作、神经阻滞术、气管插管技术、深静脉穿刺技术、动脉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术等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大课讲授临床麻醉学教学内容并向学生示范开展模拟操作训练,内容与观察组相同。学期结束后由麻醉教研室统一命题并进行闭卷考试,评估教学效果。试题内容分为名词解释(15分)、选择题(30分)、判断题(15分)、问答题(20分)、病例分析(20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资料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教学成绩比较
观察组在问答题、病例分析及平均成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教学效果满意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记忆、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 Marster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他学院采纳和接受,至20世纪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教学的试验。近年来我国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PBL教学模式并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均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现实问题的教育方式,它强调把学习过程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指导者之问的合作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讨论中把隐含在问题背后的与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学到手,并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终身自主学习的能力。麻醉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的学科,麻醉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临床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医学教学中融入创新因素,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诱导学生自我学习,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摄取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2-3]。随着PBL教学法在各领域的逐步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其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研究显示,应用PBL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在名词解释、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方面两组无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客观题靠学生的死记硬背得到印象,而问答题、病例分析及平均成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类主观题目的解答主要靠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的回答,而观察组在此方面较对照组显示了明显的优势;进一步的研究也证明,观察组在提高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记忆、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写作能力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通过PBL教学确实让学生在麻醉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
通过本研究,笔者体会到PBL教学模式在麻醉教学中具有如下优点:①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被动接受知识,同时也积极参与全过程,需要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还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使讨论课堂氛围更为热烈,促进了麻醉教学质量的提高。③围绕问题将基础知识和麻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④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从而能在术前谈话、术后随访以及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方面运用自如。⑤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促进教师更新知识结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内容,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做到教学相长。由于PBL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也使其自身存在一定的限制,如PBL教学对场地、图书、网络等教学资源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更多的电脑网络设备、更大的图书馆藏书量及必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学器具等;教师的数量成为开展PBL教学的先决条件,因此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需要具备;PBL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相应的考试方式、评价标准与之配套,而目前关于PBL的评价与考核大多采用综合评定表的形式进行,其客观性将受到一定的影响[4-10]。尽管PBL教学存在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其能明显的提高教学治疗和效果,将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完善,并得到进一步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李学农,申洪,等.病理学实习课PBL教学初探病理学实习课PBL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113-114.
[2] 武志兵,吴海萍,刘学敏,等.PBL教学法在麻醉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9,32(6):843-844.
[3] 王迎松,鲁宁,刘路平,等.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2):110-112.
[4] 边藏丽,王恺斌,龚权.医学免疫学课程开展PBL教学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学,2009,2(16):271-272.
[5] 路志红,杨磊.P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麻醉教学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279-1280.
[6] 周崇坦,刘云霞,王会玲.PBL教学法在麻醉生理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15-16.
[7] 谢朝阳,吴斌华.临床检验血液学实验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00-101.
[8] 邓超,顾雅娟.PBL教学法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9,5(5):136-137.
[9] 杨翠华.循证医学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4-95.
[10] 杨术兰,尹红.多元化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8):128,131.
(收稿日期:201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