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篇1

胡 楠 哈尔滨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150086

【文章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并逐渐被很多领域所应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立在传统艺术基础之上并在数字科技的支持之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产物。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美学特征。在本文中,将就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新美学特征;构架

0 引言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相对传统手工艺术来说,在借助现今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对艺术的一种展示方式,并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在音频、传播以及图像等多个领域进行应用。目前,其在我国的很多行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种良好的传播度以及使用情况,则同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具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 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

1.1 多媒体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人们有机会将艺术的美学概念更加深刻化,它使艺术语言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着广博的多媒体性,它在构架自身新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和众多的领域(如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有所涉及。数字媒体艺术在此过程中具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理念。首先,该种技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应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在大量的高新技术的支持下最终形成了动画、图像等各种艺术形式。其次,这种不同领域方式的结合应用, 则能够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对于作品的创作空间以及表现形式进行了更好的丰富与扩展。同以往单纯艺术形式运用相比,数字媒体艺术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多个学科、多领域相互协作共同构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的大会战,其艺术形式的新美学特征无论在造型方面还是在对其艺术本质的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种全新角度的理解。而从艺术的形象方面而言, 其也不再仅仅局限在艺术作品视觉以及美感的享受,更是一种多种艺术、多种美感的结合,具有着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1.2 大众性

当艺术遇到科技时,对于人们更多的是一种吸引,能够使更多的人们吸引到艺术道路之中。在其发挥自身功能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所能够表现出的大众艺术氛围也将其良好的成为了一种更为平民化的艺术特征。对于每一类艺术作品来说,都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形成, 而正是这种特点的存在则会使艺术在很多人眼中具有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形象,而随着艺术作品依靠科技所带来的普及化发展,就使得人们在重复性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产生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品。对此, 我们可以说在这种互动交流以及数字媒体作用下,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数字媒体所具有的大众化特点。

1.3 虚拟时空性

在数字媒体艺术实际创作、传播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且其同传统学科如理学、人体工程学等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只有将传统知识同数字技术进行良好的搭配,才能够创作出更容易被人接受、具有更好视觉效果的艺术作品,并以此在现实生活中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虚拟时空创作途径,即将现实的情景放在各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采用虚拟的方式加以链接,并且进行艺术整合,使得人们进入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之中,人们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各个地区的人们很难对不同地区的角落以及特征进行观察,但通过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超越时空的愿望。

1.4 互动性

互动性,就是指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在受众与创作家之间造成某种场景艺术氛围,使受众与场景之中的典型形象进行情感互动,从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自然流动。互动性并不意味着是双方的情感互动,它是通过多方面、多层次、多时间和多空间进行情感沟通的一个艺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完美地体现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网络存在是实现数字媒体艺术互动的重要平台。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只要接通网络,就可以与数字媒体艺术进行互动,且艺术家也能够再此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认知情况对作品进行修改与加工,并在读者同作者之间建设成一道桥梁,对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含义进行充分的体现和展示,并将作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拓展。同时,通过网络这种途径,也能够帮助作品的观赏者能够充分的对艺术品的独特意味进行感受,并在这个艺术作品的参与过程中同作者以及作品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对于这种互动方式而言,可以称之为艺术同非艺术间的一种互动,并以此获得人们艺术水平的共同进步。

1.5 非物质性

在传统的艺术中,往往都会认为在艺术作品中都会存在着一定的共同性,即形象存在这一定的可感性。而这种特征之所以存在,物质特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艺术作品才能够较好的呈现在人的视听体验中,并获得更好的的感官效应。而在数字化艺术中, 其通过编码与数字的方式作为物化语言, 能够有效的对以往艺术作品过分依赖物材介质的情况进行了转变。而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电脑作为艺术创造的工具,能够将虚拟的数字化创作良好的实现为另一类艺术形态,即我们所说的非物质艺术, 其将艺术家们引领到了一个具有自动化、数字化的领域,在对传统量子化艺术创作模式进行改变的基础上使其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与传播。

2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构架进行了一定研究,需要我们能够在对其特征进行良好把握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朱建春, 陆志国. 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2012(17) :55-56.

[2] 任怀琎. 工科背景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J]. 中外企业家.2013(17) :77-78.

[3] 邢宏亮.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特征及对传统艺术设计的影响[J]. 艺术与设计( 理论).2011(03) :11- 13.

篇2

有人说艺术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继而产生有之密切相关的艺术形式,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与电脑的普及,视觉工作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以纸和笔记录社会变化发展的方式,开始使用电脑与数字科技来描述生活、表达思想、传播信息。一种被称为数字媒体的新艺术形式应运而生并在上世纪末获得了迅猛发展。是一个年轻、多元、高速发展着的新艺术领域,数字媒体艺术不是特指某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而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数字平台创造出的多种媒体艺术形式。

1 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界定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新艺术形式,信息技术是数字媒体艺术产生的先决条件,同时也为数字新媒体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技术支持。目前学术界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范围界定基本可以概括为: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支撑,革新艺术方式,打破传统艺术创作手段、传播途径与承载媒介,由功利到审美,继而在伦理界发生深刻变革的一种新型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是人们对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的结果,传统的艺术形式如版画。雕塑等只能满足人们的视觉需要,但是视觉只是人们多种感知方式之一,还有味觉、触觉、嗅觉等。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作品而言,永恒性与静态性是其明显特征,人们对于作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动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原有资源不能满足审美需求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它不但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更高更快的传达信息,同时人们可以加入到其中进行艺术的创作,并且他们的参与体验作为作品的一部分被记录下来。

2 新时期媒体艺术的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包含了多种学科的元素,导致科学技术和艺术的区别越来越不清晰。新时期的媒体艺术特点表现在:

2.1 技术特征明显

所谓技艺,传达的信息是技术与艺术是分不开的,艺术的发展需要技术来做支撑,传统艺术由于其强大的感染力,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得到重视与发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日益密切,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技术,甚至发展到关注技术本身,因为这是实现艺术创作的必经途径。随之而来的是现代艺术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技术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数字化创作与表达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都离不开技术,计算机的软件是实现艺术创造的工具,计算机硬件与投影设备是展示艺术作品的手段,与传统艺术作品不同,数字媒体艺术是以0和1构成的虚拟数据为承载媒介,而非实际存在的自然界物质元素。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在作品的创作与展示上都有很大区别。

2.3 信息传播途径多感官化

目前在电影院看故事片的人越来越少,视听感受强烈的动作、科幻电影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追求多感官享受与真实空间感的数字化立体电影是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不是将人体感受机械撮合,而是在融合之中保留各个器官的不同。数字媒体艺术的多感官信息传播途径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讯技术、音乐学、影视学、艺术美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创作形态,最终协同为一体。

2.4 数字媒体艺术的偶发性与交互性

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创作有时是由计算机操作程序进行控制,在此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创作者与观者的对话媒介,二者通过计算机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观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创作者,参与方式不同,感受到的艺术表现形式也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由于其交互性有偶发性的特征,这种偶发性的特点改变了传统艺术作品一成不变的形式,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多样性。

2.5 数字媒体艺术的超越时空性与沉浸特征

沉浸感是和交互性处于同等地位的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人们在观看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时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使用虚拟内容代替实像,依然可以使人获得真实的感受。同时数字化技术大大拓宽了艺术家的创作视野,使艺术创作范围得到极大拓展,甚至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进行艺术创作。

2.6 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走向平民化

传统的艺术形式需要创造者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特别的创作风格,而数字媒体艺术的诞生使创作大大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群体认知,出现了平民化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事情。

3 数字媒体艺术出现偏离艺术本体的现象

3.1 数字媒体艺术的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处于数字时代的当今社会用写作管理模式思维,将包含人在内的客观世界作为征服与控制对象,为实现管理的方便,导致世界日益趋同,丰富性与多样性减少。数字时代用封闭性网络进行构架,统领对人类发展有益的资源,在这个构架内,有已定标准引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所有的创作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任何与协议标准不符的内容都会被过滤掉,数字时代的这种限制大大的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作渴望,减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与多样性,艺术创作风格趋向标准化和同质化。

3.2 过度信仰技术,偏离了艺术本体

计算机的操作使用并不是艺术家的强项,因此他们在技术面前可能会不知所措,导致过分追求技术制作的完美而忽视了对艺术本身的关注度。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信息对他们自身有什么价值以及获得这么多信息做什么,但已经相信整个社会已经处于信息时代,我们身边的每台计算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冲击下,人们开始怀疑自我独立存在的价值,甚至开始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系统将主宰未来世界,人们再难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辨开来。

3.3 艺术创作出现模块化问题

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创作有利有弊,计算机操作的便捷性与模块化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很多人认为创作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有想法与创意就能够就行创作,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很多人在艺术创作之前不再进行积累与思考,而是希望利用计算机获得意外的创作效果。人类在人工智能中逐渐失去了独立的存在价值,思想越来越多的受到技术的制约,随着计算机实现合成功能越来越强大,创造性在艺术中也越来越少 ,艺术创作过分依赖技术会使其变成机械生产,有人预测,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下去,终有一天艺术作品也会像普通商品一样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4 总结

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方式,技术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一个关键部分,但是数字技术有机械性的特征,如果将其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实现形式,会导致艺术创作的多样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受到影响,艺术创作应回归到艺术创作的人类本体,打破观念束缚,实现思想的解放,使艺术创作不再受技术的束缚。

参考文献:

[1]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904.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与本体研究[C].艺术探索,201202(01).

篇3

关键词:数字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技术 艺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4-0000-01

“数字媒体”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数字化生存”时代。它使得任何事物都以“数字”来表达,并且不断的美化带有特殊含义的数据,导致了数字化也走向艺术的前端。正是由于数字媒体的全面使用,以至产生很多相关的附属产品。由于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三种技术的飞快进步,以前的媒体逐步向数字化看齐,这和新时代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两种产物共同组成了新型的传播媒体。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目前的界定还不是很完备,下面列举定义数字媒体艺术的几种观点,以此来分析数字媒体艺术的具体含义。

李四达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和感性思考建立在数学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两方面的根本之上,从这些作为的合并,产生新型的艺术表达方式。由此我们能到得到这样的观点,数字媒体艺术是高科技与人类思维的集合体。他还说,就数字媒体艺术的价值来说,既是它本身又是它产生历程的艺术创作。换句话说,李四达觉得,数字媒体艺术及其附属的数字产物都属于艺术作品的范畴。如此大范围的划分,将会导致数字媒体艺术包含及其大的范围。就像在设计服装时,用电脑画图作业,因为整个创作过程,电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这样也能叫做数字媒体艺术。

许鹏则提出,多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的骨架,在创作艺术品的过程和传播宣扬不受以往的束缚,寻求创新,以至能产生不同与以往形式的艺术形态。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产生过程,他没有系统的阐述,只是把欣赏艺术美感后的体验和享受当作数字媒体的最突出亮点来论证。虽然数字媒体艺术带给人的美感享受是绝无仅有的,可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无论是网络小说还是书本上看到的小说,它们所给予读者的美感享受是同等的。

在我认为:数字艺术就是指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以计算机为途径,辅助各种与数字处理相关的设备手段,根据自己的灵感,从而建立起意识的艺术形态,以至于创造出以数字为基础的作品。与上文李四达的观点类似,只有有了数字的铺垫,才能产生出数字艺术。更甚的是,还需要具备完善美感的进程。数字艺术的完成远远不至于单纯的创作出来,还需要经历媒介的宣传与发展,从而让欣赏之人参与其中,互动交流。审美过程是数字艺术的补充,这需要除掉主客体以外的第三方参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

尽管关于新媒体艺术的界定尚未定论,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出现,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即使没有一个明朗的界定也能够通过吸收外界来维持自身生命力的艺术现象,不过,我们仍需要对其作出明确的划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对这种艺术形式进行发扬。朱润对于新媒体艺术的认知是:“数字媒体艺术包括了很多范畴,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之上的。它们有一致的方向和工具,可以重复利用,到处宣传,从而建立起一个技术、艺术与传播三方面相结合的新平台。

从前面阐述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的大门是敞开的,是多方位的,技术艺术相辅相成,互补共惠。信息和通信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根基,行使着传输、处理两种职责的权利,同样也拥有自身的特质。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要理解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必须先从“数字”和“数字技术”人手。电脑技术应用和数字技术也就是目前所说的数字。运用数字技术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就是数字艺术。“媒体”作为数字艺术的传播工具。可以这样理解,数字媒体艺术即运用技巧将技术和艺术进行有机的整合。数字媒体艺术必须具备下列特点:

(一)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的形成就是以数字技术为蓝本的。

(二)多元化表现。

(三)高效化的制造。

(四)大众化的艺术。

此外,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几点特性,包括奇观性、可变性、交互性、虚拟性、融合性。

虚拟性: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是“0”、“1”两个数字,而且这不是所谓的数学数字,而是一种数字编码,只在模拟的网络里才会出现,这样也就加强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通过虚拟的数字编码,创作出虚拟的艺术作品。就像电影中的特技部分,就是有数字技术来完成的;这些都是肉眼捕捉不到的,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虚拟。

交互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传导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上流行的弹幕评论就是最好的说明。弹幕评论包含了视频和图案两种形式。参与者在欣赏的同时,将切生的感受予以共享,便于交流。

奇观性:是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够根据想像中的物象创造出来。例如《侏罗纪公园》里出现的恐龙,虽然在现实社会中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有了数字媒体,就可以实现虚拟的再生了。

可变性:数字媒体艺术不拘泥与格式,可以自由的发挥。有了数字技术作为基础,才有了可变的可能,现实社会中的艺术作品,只要被数字化,就能发挥想像,实施编辑,并且可以从分利用。

融合性: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下,可以变化出多种状态,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没有限制。各种交融都是新的尝试,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内容

最近几年,数字和媒体之类的新字眼不断撞击着人们的视野,充斥这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于数字以及媒体本质及表象的认知虽然各有千秋,但是不外乎包含:动画、网络游戏、电信增值、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在线音乐、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九大方面。一句话来概括,数字内容以互联网为媒介创意出不同形式的数字化来传播文化。

篇4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起源

20世纪6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推进,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80年代,数字媒体艺术类软件日趋丰富。90年代,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及带动下,数字媒体艺术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并广泛在设计、广告、教育等领域中应用。9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愈来愈快的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态势,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表现方式更为多样,民主化和平民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科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结构框架,属于艺术思维和理想思维的碰撞与融合,表现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不仅具有艺术性的美学价值,而且兼具科学技术价值,其中尤以科学作用为主。[1]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二维图像向三维图像、空间向动画等方面的巨大飞跃。目前,数字媒体艺术已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的多个领域。尽管数字媒体艺术的实际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其依凭数字媒体标准对数据进行综合考量,目的是让数字系统更为标准化与完善化。与此同时,基于不同视角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其中以媒体性质与服务对象可将其划分为传统媒介数字延伸产品设计、数字娱乐领域、交互产品领域和时基媒体领域,这是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

虚拟性。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对虚拟场景的表达,即借助虚拟场景折射客观世界。现实事物或想象事物均可以凭借数字媒体艺术予以展现,恰恰是数字媒体艺术的独特虚拟性,促使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互动性。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是指艺术鉴赏者和艺术创作者间的交流与互动。其中,艺术鉴赏者能够依据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创作者的实际艺术表现方式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水平与能力;艺术创作者则能够结合艺术鉴赏者的评价或建议等持续提升自己,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艺术作品。融合性。数字媒体艺术是数字媒体与传统艺术形式的有机融合,丰富多样的数字媒体促使数字媒体艺术多姿多彩,因数字媒体的多样性特征,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为广大受众和创作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艺术交流形式和机会。

二、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价值

(一)表现风格“多样”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影视动画以更具触感与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现在众人面前。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使影视动画的表现风格更加“不拘一格”,多样化、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视觉效果给广大观众带来了诸多新鲜感;另一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风格也更加“活灵活现”,注入数字媒体艺术的影视动画创作往往能够给观众营造一种“触手可及”的场景感,仿佛一个未知世界之门正在向观众缓缓打开,动画设计质量与效果取得了显著进步。

(二)传播途径“延伸”

新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新媒体的诞生更是加快了信息传播步伐,促进了信息的实时共享。[2]比如,当一部影视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可以同时在多个新媒体平台予以展示,以供网络用户及时观看、分析、讨论、交流与转发该作品。就目前而言,诸多网络用户习惯在影视APP上快速浏览或者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或者有意义的影视动画短片,而这也给影视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创作动力,使其不断档、不停更地持续推出新作品,以此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媒体艺术不但促使影视动画更为多样化地满足公众需求,而且搭建了很好的作品展示和彼此互动交流的渠道,同时也为动画短片和动画艺术创作的商业化目标实现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与路径。

(三)动画创作“本色”

数字媒体艺术为影视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库,也为采用混合介质进行拼贴动画提供了技术支撑,促使影视动画创作可以跨越传统的固有形式桎梏,呈现动画的最为原始样式。例如,日本的电影动画作品,善于借助数字媒体艺术以简单、细腻的场景设计为切入点对剧情推进。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片中出现的药浴牌、彩玻璃、红廊柱等场景设计,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充分应用,营造了独特的日本民族风情,不仅展现了千寻的神奇经历,而且将日本民族特色最为原本地呈现出来。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构建路径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动效应用,提升影视动画创作的真实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功效在影视动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功能。其中,在影视动画的后期形成环节,动效制作技术运用直接关乎整个影视动画创作效果。除了适当音乐和必要对白之外,动效还包括与主题内容相贴合的声音,如动作音响和自然声音等。[3]动画制作过程中需要实现动效技术的效能最大化,从而为影视动画作品创作的优化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紧扣动画设计“角色”,围绕导演所思所想,真正做到多角度、全方位呈现视听艺术。另外,在影视动画制作的结尾环节,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可以对任何一个场景进行模拟或改变,进而实现整体场景效果的调整与改善。比如,在对角色声音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与角色个性更为适应的动效技术。实际上,在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听到采用动效制作技术展现电器、电话、马蹄踩踏及熙熙攘攘的人群、喧闹的公园等多种声音,而这也大大增加了影视动画创作的吸引力与真实性。另外,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网络拼贴技术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影视动画的制作风格与呈现效果。[4]例如,王波创作的影视动画作品《白日梦》,就是借助网络拼贴方式,把背景照片和人物等多种元素进行相互拼贴,进而展现出更具强烈的年代感与现实感,尤其是日本浮世绘风格的融入,更为有力地表现了芸芸众生为求生存而承受的所有压抑与苦难。还有斩获布达佩斯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动画通过择取《山海经》等多种上古传说和我国少数民族建筑场景,以及将两者有机结合,向观众娓娓讲述了海棠花生长掌管人———少女椿,为了报恩而与命运抗争的神话故事,整部创作不仅视觉效果极佳,而且故事编排引人入胜,观众给予了极高评价。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应用,彰显影视动画创作的立体感

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三维数字动画技术是以计算机图形处理和成像技术为基础的全数字型的一种图像生成动画制作技艺。与以往的二维动画技术相比,数字媒体技术的三维数字动画展现效果更强烈,可以进一步凸显人物和场景的立体感及真实感,更易于让观众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5]比如,迪士尼公司在1990年播放的《拯救小英雄澳洲历险记》就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完全数字化影视动画作品。它通过采用电脑特效把野外广阔无垠的场景呈现得生动且震撼人心,尤其是主人公Cody载雄鹰俯瞰大地的一幕场景被视为经典。还有之后该公司推出的《玩具总动员》第二部,通过运用CG电脑合成技术,将场景画面设计、背景音乐搭配、故事情节表现等技术运作推向了,让全世界观众都欣赏到了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无与伦比的一场视觉盛宴。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效果不容小觑,促使传统线性电影剪辑方式向数字图形和影像的非线性剪辑方式成功转变,突破了传统电影动画的现实性画面特征的局限,使创作者天马行空的动漫世界也能够借助电脑特技予以实现。不管是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还是无比神秘的远古传说,又或者是色彩斑斓的万米海底等,都得以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下呈现给广大观众。[6]还有我国2001年上映的首部数字电影作品《青娜》,虽然仅有5分钟时长,但通过采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跳跃手法将音乐创作、战斗场景、歌舞画面等表现得栩栩如生,给观众带来了极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也正式开启了我国影视动画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之路。随之,《大闹天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产影视动画纷纷涌现,显示了我国影视动画中开始逐渐掀起应用数字媒体艺术的浪潮。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场景应用,增强影视动画创作的带入感

1.数字媒体艺术的空间表现技术应用。一幅优秀的动画场景设计首先必须具备真实的、形象的空间感。空间就是与实体形态相对应的虚构形态,虽然触摸不到,但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媒体艺术通过在动画场景表现空间过程中对距离远近的调节,加剧了物体色彩与虚实的变化。距离能够有效地延伸镜头的近景、中景与远景的层次性。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范围的,在可视范围内人们对景物的视觉感受是由清晰、明艳到逐渐模糊与灰淡。所以,根据人类的视觉客观规律正确掌控空间场景的“近距离实、远距离虚;近距离鲜艳、远距离灰暗”的变化原则,进而科学合理地处理电影动画作品中场景设计的空间表现。2.数字媒体艺术的构图表现技术应用。构图是动画场景设计的关键环节,构图的优劣直接反映出了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与文化素养。在动画场景的构图设计中,创作者要综合考虑整个画面的均衡、节奏以及结构等因素,对影片的主题用数字媒体技术进行精准的表达。动画场景中的构图设计通常包括焦点透视、三角形、均衡型等多种形式,这就需要创作者树立全面性、整体化的造型设计观念,根据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对物体的实际形态与结构进行处理,做到科学合理的取景与色彩的巧妙搭配,进而促进场景画面的统一感、均衡感与节奏感。诸如,《破坏》这部动画片通过造型粗犷化、线条简洁化的场景设计,打造出了特有的素描一样的场景整体效果,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3.数字媒体艺术的色彩表现技术应用。色彩是造成视觉冲击的关键因素,一部成功的动画影片制作,必须具备对色彩进行经典的配置进而产生美妙的视觉效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为其提供了可能性。画面中的色彩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特征,如果借助数字媒体艺术将几种色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则能够产生鲜明的对比作用,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7]因而,动画场景创作者要从观众的生理反应与审美标准出发,结合影片的剧情、角色、基调等综合因素,对色彩进行科学选择与合理配置,努力使画面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与好奇心。

四、结语

综上,影视动画作品中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要求动画创作者具备扎实的数字媒体艺术应用能力与创作能力,还要具备对艺术进行综合且合理的再创技能。数字媒体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科学应用,不但要围绕整部动画故事开展,而且要严格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动画电影作为动态的空间与时间的一种艺术,各环节与各部分的设计对整部作品的质量与效果呈现具有极为关键的影响力,其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纵深感与透视感直接决定着影视动画的视觉效果,同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还起到故事剧情的贯穿与场次的转换等衔接功能。因此,构建更具创新性与艺术性的数字动画场景是新时代动画创作者的新目标与新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媛媛,李晓黎.互鉴设计艺术,厚植文化自信:数字媒体艺术双语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设计艺术研究,2020(05):70-76.

[2]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3]覃丽,王鹏威.浅析影视动画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关系与应用[J].戏剧之家,2020(05):89-90.

[4]韩秀萍.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和动画中的应用[J].记者观察,2020(06):121.

[5]张宵临.影视动画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评《数字影视短片创作(第二版)》[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125.

[6]仝令宇.在影视动画中数字媒体艺术的应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05):128-130.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特性;分析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艺术飞速发展,优化了媒体艺术的处理形式,不再受到传统艺术手段复制性、随意性的束缚。和其它类型的媒体相比,数字媒体的表现特性显而易见,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不断推动着我国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向前发展,为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不断促进我国教学事业向前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概述

随着媒体艺术飞速发展,传统图像、音乐等发生了质的转变,逐渐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和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传统艺术有了新的媒介、发展动力。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建立在数字技术、传媒技术基础上,实现了人类理性思考、艺术思维的相互融合。通常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为基点,重新表现传统艺术。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衍生、发展传统艺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较强的技术性,应用网络化、交互性。此外,数字媒体艺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丰富了社会文化,比如,虚拟文化、艺术娱乐文化,包含着多样化的文化内涵,比如,善良与丑陋、创作与恶搞、本土文化与世界各地文化。很多文化作品、符号都和数字技术有着某种联系,受到数字化、艺术文化氛围的巨大冲击。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1、虚拟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字媒体艺术的实现是在计算机技术作用下,实现虚拟的客观世界。或者说具象化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构建虚拟的世界,其展示效果严重受到信息处理的影响。简单来说,虚拟性是数字媒体艺术显著的特点。以大型3D科幻片《阿凡达》为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作用下,虚拟出具有数字化特点的人类,并作为整个影片视角,在虚拟的世界中展开一系列情节,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可见,在发挥效能的时候,数字媒体艺术不会受到任何因素的限制,经过构想之后,便能运用虚拟化的形式把它具象化。

2、奇幻性

在计算机技术作用下,那些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已被呈现出来,特别新奇,给人一种空前的视觉盛宴,这便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奇幻性。在电影影视作品中,奇幻类型的影片大都和灾难、魔幻等题材相关,影片中有大量奇幻性的场面,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特别是学生一族。

3、交互性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融合了多种现代化技术,比如,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各种软件作用下,可以实现多样化的处理,比如,图像、声音,使抽象、复杂化的数字信息更加形象、生动,成为一种可以感知、管理、交互的新型技术。在此基础上,数字媒体艺术还具有一定的互动性,社会大众纷纷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标志着我国艺术事业步入了新的阶段,观众也能融入到艺术殿堂中,转变了观众在艺术世界中的角色。更为重要的是,观众可以稍加改动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在作品中融入新的元素,比如,《征途》、《传奇》。在游戏中,游戏者可以扮演自己喜欢的任何角色,甚至可以转变性别,观众可以在一种虚拟的真实情景中进行一系列活动,比如,赚取货币、交易商品,感知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充满了魔力。

4、可变性、融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远远优于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编辑性。在创作艺术的过程中,视频、文字等都被数字化,以0、1的形成呈现出来,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编辑操作,在减少创作成本的同时,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以绘画艺术为例,通常情况下,绘画艺术的创作是不能出现大范围的重复,否则将失去本身的价值。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不用受到时间限制,多次尝试,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灵感。以传统电视节目声音采集为例,在采集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噪音,音质较差,在后期调整的时候,制作人员仅仅依靠已有的经验,进行模拟、调音,但效果并不好,严重影响影片的质量。但在应用数字艺术后,利用音频处理,合理调整直观形式的调取声音波形,影视作品依然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就融合性而言,在创作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候,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并借助专业化的软件进行一系列的创作。这种创作形式使不同形式的艺术制作相互融合,共同发挥作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主要是利用多样化的数字工具,可以多次复制,传播范围非常广泛。以舞台效果为例,在传统形式的文艺演出中融入现代化的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三、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特性给予的启示

在创作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的规律与原则,可以优化利用其虚拟性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呈现思维的具象化,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多彩的虚拟世界。在创作中,可以优化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增加和观众间的互动交流,善于听取观众的意见、建议,并巧妙地融入到作品创作中,满足观众各种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抓住数字媒体艺术的奇幻性,为观众营造一种奇幻情境,更好地呈现未知的世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利用其具有的变化性,在满足艺术需求的基础上,有效管理、控制对应的艺术元素,为全新技术表现形式的出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对数字媒体艺术具有的融合性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丰富其具有的形式,形成一种全新的网络结构体系,为该艺术的健康发展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具有多样化的表现特性,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适宜的创作形式,更好地呈现艺术作品。

四、结语

总而远之,在数字媒体艺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其具有的表现特征,不断拓宽它的创作渠道,不断优化创作形式。结合数字媒体艺术表现特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健康发展,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作者:赵天舒 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参考文献

[1]李春阳.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5:73.

[2]叶嘉玮.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J].亚太教育,2015,10:281.

篇6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一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媒介进化论,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图像拼贴与数字艺术,科学、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简史,数字媒体艺术与创意产业,数字媒体艺术与信息化设计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作为典型的综合性学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不但包括数字技术内容的主要学习课程,而且包含广告、环境艺术、影视、动画、玩具、游戏和建筑装饰等艺术设计课程。另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还包含诸如材料学和数字存储等学科的相关课程。

目前,高等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与发展不容乐观。很多学校没有与此相关的课程设置,又或者虽有相关课程但体系结构并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均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等院校教师对此学科认识不足或存在分歧,数字媒体等学科的老师侧重于对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的教授,而艺术类学科老师则坚持认为更应该注重学生艺术类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两个领域老师之间所存在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了该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一致,使得该学科的教学定位得不到统一,从而导致课程之间失去联系,结构不完整,体现不出该学科的综合特性。所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定位需要相应的改进对策。

首先,高校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高等院校的老师应该消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在定位上的异议。数字媒体相关课程的老要明确艺术类课程对于该学科的不可或缺和二者之间的相互补充关系,同时艺术类相关课程的老师也必须明确只有将数字媒体学科和艺术设计学科有机融合才是该学科的教学精髓,以大局意识认识该学科,体现其综合性,以当前市场发展情况为基础,对该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进行分析,合理地完善课程体系,找到该学科正确的教学目标。

其次,建立教学体系,推动学科发展。要深入分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学科的特征,并对其准确定位,这样才有利于该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的完善和学科知识架构的延伸。学科所设置的课程应该包含艺术设计类课程和数字媒体类课程,数字媒体类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等应用技术类课程,比如网页设计、计算机程序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而艺术设计类课程则应该包含数字图像处理、视觉艺术、美术基础等,另外还应该包括大学语文、大学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能够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

篇7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研究;特殊;内容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6-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领域产业发展迅速,作为信息传播主流行业的媒体也不例外,其发展研究成果显著。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文字信息、网络信息、媒体信息等,都充斥着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

(一)新媒体艺术理论概述

媒体也被称作信息传播媒介,是承载信息、传播信息的材料和工具。媒体行业,对媒体艺术的理解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新媒体艺术包括一切反映在信息传播工具上的创造价值,如书籍编撰、报刊发行、广播电视节目、互联网技术等,这些依附在信息传播工具上的软件,都可以被称作是新媒体艺术;从狭义上讲,新媒体艺术是记录、储存信息的资料,如书写文字的纸张、记录影像资料的录影带、播放电视节目的电视、传播网络信息的互联网等。

(二)新媒体艺术研究对象

通过上文对新媒体艺术理论进行系统分析可知,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三个:(1)艺术要素,随着电视和网络应用的普及,数字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径,其直观性和观赏性是增加其关注度的主要原因,而数字节目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的东西都被视为研究对象;(2)负载要素。新媒体技术研发和创办的一系列艺术类节目,其表达的艺术元素和艺术结构丰富且独特,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3)技术要素。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先进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媒体行业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还增强了其媒体作品的艺术性,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性和审美感觉厚重,观众可以通过视觉感受,体验和思考媒体艺术带来的享受。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当前新媒体艺术的研究重点在于,探讨新媒体艺术文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深化媒体艺术与媒体技术应用载体的和谐关系,阐释媒体艺术特征和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保证新媒体艺术朝正确、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

(一)新媒体艺术的文化本质

新媒体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数字媒体。数字信息与传统媒体信息相比较,其信息结构的虚拟性成分很多,通过网络和媒体的艺术加工,信息在交互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复制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新媒体艺术的创造理论。但是随着网络信息的传播途径的拓展,人们关注信息的重点已由信息的内容,转变为信息的艺术表现力。从这一点分析,新媒体艺术的本质表现在信息与观众之间的心灵交流。

(二)新媒体艺术载体与传播

艺术是人类参加社会活动时根据心理活动变化而产生的,所以不同新媒体艺术载体和传播途径表现出的艺术价值不同。如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作品的价值体现在与自身心灵的共鸣上,而观赏者在观赏作品时,作品的艺术价值则体现在作品表面的观赏性和艺术性。通过对新媒体艺术发展史进行研究的控制,我们发现媒体艺术的传播机制和意向的负载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密切,这种互动关系不仅对文艺社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效应,还会影响媒体艺术作品自身的审美品性和特征。

三、新媒体艺术研究方法

(一)整合方法

不同研究方法的研究效果不同,所以在审视新媒体艺术特征内容时,应将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整合,从宏观角度看,媒体艺术是借助于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平台而发展起来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艺术作品的研究不仅要考虑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审美价值,还应着重考虑其技术与智慧结合过程中的思想升华。通过内在整合,外在相加的方式,可以还原新媒体艺术现象的多重属性。

(二)比较方法

每个人的艺术的审美指标各不相同,所以在新媒体艺术创作和发展过程中,同种新媒体艺术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人们根据对媒体艺术理性和感性的衡量之后,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当前艺术批评和艺术赞赏之间存在的是一种隔膜状态,研究人员应客观地、科学的比较不同种审美指标对媒体艺术产生的不同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其分析结果会更趋于理性化。

四、结论

新媒体艺术是我国媒体行业跨时展的标志,这样不仅融合了我国古典民族文化因素,还引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以创新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精神魅力。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理论内容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知,在研究新媒体艺术内容对应全面考虑必然要参与到这个过程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整合与比较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许鹏.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01).

[2]王东辉.道是无情却有情――论技术与艺术关系的历史演进兼析对新媒体艺术的技术误读[J].艺术学界,2013,(05).

[3]肖楠.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理论课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篇8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媒体艺术 展示设计 运用 发展 创新

近年来,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新的数字媒体艺术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传统的展示设计表现手段只是采用静态实物或者图像的手段,已经很难吸引大众的眼球,所以要顺应趋势的发展,善于运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数字技术与现实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够讲展示设计进行全感传播,增加展示的信息容量和形式,增强了传播效果和潜能,使展示效果得以提升,使展示设计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概述

人类在告别工业时代后,数字技术不断走入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信息表达的传统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模式,对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综合性学科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多种学科,涉及艺术设计,造型设计,交互设计,计算机语言,信息与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数字是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是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明确其对象是针对的是艺术产品数字产品和艺术设计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是⒁帐醯母行运嘉与具有逻辑性的理性思维结合起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电视,广播等也向着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数字视频的方向发展,利用数字技术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从静止到运动,从物质到非物质,从场景真实到虚拟,从单向到多向,从视觉到听觉等等,为展示设计提供了更丰富的手段。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在展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媒体艺术产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世纪之交时期进入深度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末的展会人们就能够熟练使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向人们展示艺术作品更多的信息。近年来,从国际国内上的通讯艺术,遥感艺术,交互影院等以及其他技术所产生的艺术形式中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其自身的独特形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的表达,已经实现了深入的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的运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1、有些艺术家在由于一种急功近利的心理,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就开始使用,出现了一些技术使用消化不良的现象,虽然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赢得暂时的成果,但是有些艺术家就会沉迷于这种技术手段带来的成就感而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创新设计,使技术变得热门,使艺术变得冷门。2、许多艺术家在使用新技能的时候逐渐迷失方向,虽然掌握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和思维,但是数字技术也成为艺术家在创新设计作品中的瓶颈和障碍,甚至一些艺术家将使用这种经验当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或是全部,抛弃了艺术创作的精髓。3、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强大背景下,一些艺术家过度沉迷技术,使艺术创新和创作身心体验的方式和感知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使创造出的艺术作品太过浮躁甚至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躯壳,艺术美感所剩无几,观看者一般也只能看到作品的喧闹和嘈杂,人文精神普遍匮乏,导致使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作品产生粗制滥造的趋势。

三、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借助于调动人们的审美而产生,审美是指人在实践中感受到客观事物或者自然现象的美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需要用一种没有功利,没有情感地状态去面对,才能达到一种理性的认知,使主观与客观得到统一。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意在让人们感受到数字媒体的艺术美感,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是需要通过艺术家创作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来实现。传统的静态实物的展示方法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淘汰,由于空间,时间,原材料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传统展示方法的单调乏味已经无法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使之越来越成为一种被动的表达手段。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呈现出图像,非物质,文字以及三围环境相互结合的展示方式,来满足文字和单纯的图形无法满足的人们对信息表达的新需求。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展示设计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的提高,重塑了传统的空间展示,并且能够实现从物质到非物质,从真实环境到虚拟环境,从单向到双向交互,从视觉到听觉等展示方式的转换,使展示效果加强,增强展示设计的整体性,比如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三百六十度地展示一辆轿车的形态,还可以展现整辆轿车的拆卸和拼装过程,让观看的人们更加直接地了解设计创意和具体思路,将娱乐,信息,教育,知识等方面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展示变得生动有趣。在整个展示设计的流程中合理的空间设计是整个展示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以往的技术手段中,都是根据实物将空间进行创设,切割,压缩等设计,但是运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可以将4D设计运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进而表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通过使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结合音响,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呈现出空间的不同氛围,使观看的人们感受到实际的展示设计的意义。经过多次的创新应用实践,我们可以总结到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有:空间展示,数字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设计思想和形式,改变了展示设计的空间面貌,扩展了空间艺术;二维展示,使静态形式多样化,是展示设计内容从静态向动态发展变化;交互式展示,将观众的参展过程变成一个主动参与体验,思考的过程;网络展示,将数字媒体艺术和展示设计内容相结合形成一个新型的展示艺术的方式。数字媒体的介入是展示设计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互动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等艺术特征为展示设计带来了全新的设计思维和艺术形式。用心地去设计每一个数字媒体艺术的展项,将展示的主题和整体的氛围相协调,再加上人性化的互动意识才能是展示设计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注意事项

1、图像面对观众的第一界面,是展示设计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图像的制作要富有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如绘画,摄影录像,动画等来完成图像艺术。2、要将展项内容与装置艺术完美地融合,装置艺术是展项的外型,外型与内容要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使展示设计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3、为了达到更好地展示效果,要恰当合理地使用虚拟技术,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实现图像的立体效果,再结合投影技术使图像,呈现一个虚拟的现实场景。4、协调好影像,视频以及互动设计方面,影像和视频是数字媒体艺术运用于展示设计的两个重要是元素,不仅包含图像的内容,还要包括环境,程序,音响,布景等其他因素。5、塑造好良好的空间氛围,尤其对于大型的展示项目,空间的设计要包括展项安置和展项的体现,可以结合多种科学艺术手段将有限的空间合理布置,打造出一个既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效果。6、一个优秀的艺术创意顺利实现,不仅要有基本合理的技术手段支撑,还要有其他技术环节的运用,协调,将这些艺术手法,技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展示设计的主题,确保展示的完成。

五、结束语

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后的各类展示中都将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和效果,它使展示设计从空间展示,二维影像等很多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理念,尤其是虚拟现实艺术的应用,注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数字媒体艺术对展示设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以需要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常林梅. 论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J]. 才智. 2013(07)

[2] 周华设. 基于符号学的数字媒体艺术解读分析研究[J]. 数字化用户. 2013(09)

[3] 李岱楠. 数字媒体艺术的文化价值研究[J]. 艺海. 2012(05)

篇9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桥梁设计;体验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2)11-0251-03

1引言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数字艺术悄然而至。日新月异的科技,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蓬勃发展。新媒体艺术融合了科技与艺术,扩展了艺术的内容和外延,更加注重了人的感受。加之艺术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大胆尝试,推动了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使之逐步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对新型事物的多方面诉求。

2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包括“新的媒体艺术”,“新媒体的艺术”。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诸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结合,丰富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及设计理念,颠覆了作品创作者与观看者的关系,观众也成为作品的一部分。新媒体艺术由传统艺术发展而来,自然流露出传统艺术的特点。此外,多学科背景的交叉、渗透,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支撑,更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要。号称视频与媒体艺术奠基人的白南准曾在一次展览中说道:“科学技术真正的议题不是制作另一个科学玩具,而是在于如何将急速发展的科技与电子媒介人性化。” .[1]

新媒体艺术闪现着当代人对于设计的更深层次的解读。从设计的语意,作品的表现形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带给人不同层面的体验;可以读出新媒体艺术的无限魅力。

3桥梁设计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美学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27-8122(2012)04-0071-03

一、引 言

2009年底,詹姆斯•卡梅隆再次以《阿凡达》骄人的票房,突破自己曾以《泰坦尼克号》创下且保持了12年之久全球票房第一的纪录。在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阿凡达》获得三项大奖,“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视觉效果”。该片提供2D、3D和IMAX-3D三种制式,在中国国内,不仅出现了连夜排队抢票的景象,在一些没有IMAX-3D制式影院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组团去附近城市只为看到效果最佳的《阿凡达》的“壮举”。这样的疯狂和痴迷,从现实的角度,展现了新媒体艺术的绝佳魅力。

新媒体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形态、状态,二是增强了信息传送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三是实现了高科技、多技术、多媒介的融合。

而新媒体艺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载体,以现代艺术为内容,以大众传播科学理论为纲领,将信息通过媒介的传播技术将科学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并且,以此对文化艺术本身和文化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新媒体艺术元素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界定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概念的生成主要来自以英国为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文件,因此带上了浓重的地方色彩,各自的概念界定往往与其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和认知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具有全球普遍认同意义的概念目前还未产生。我国近年来的官方文件,包括《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中,仍未采纳“文化创意产业”这一说法,而是保留了过去的称谓“文化产业”。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教授、澳大利亚创意与创新重点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和项目主管、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学者约翰•哈特利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描述一方面在于创意艺术,这主要表现在个人才能上,另一方面在于文化产业即质量因数,这两方面的结合。它是近些年来在新知识经济范围内的信息通讯技术,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媒体技术的语境下,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城市消费者交互式运用的概念[1]。

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领域领军人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在当今全球化条件下,以新媒体传播方式为主导,以艺术文化消费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传播为支撑,以文化经济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国家、行业、技术领域交叉或创建的新型产业集群[2]。以上二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对文化创意产业区别文化产业的认识中,都强调了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等新传播方式这类要素的创意地位。

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英国将其分为13类,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品交易、工艺品、时装设计、电子出版、时尚、互动休闲软件、影视、音乐、表演、电视广播。 美国依旧版权分为4类:核心版权产业、交叉版权产业、部分版权产业、边缘支撑产业。联合国则分为传媒、卡通、电影、娱乐、网络游戏、旅游、文化、网络信息、音乐、戏剧艺术、艺术博物馆等。

(二)新媒体艺术的概念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最明显的特征。它的表现形式包括:影像及互动装置、虚拟装置、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数码艺术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码摄影等。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但共通点就是被大众所接受的途径以及作品的直接互动,通过人的触摸、空间移动、声、光、电等的效果,参与到作品的创作中。新媒体艺术创作需要经过:联系、融入、互动、转化、展现这五个阶段。首先必须有人与装置之间的联系,并全身融入其中,而非仅仅在远距离观看,通过与系统和人产生互动,这将导致艺术作品与人的意识之间的转化,最后展现出全新的影像、关系、思维与效果。

将当代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背景。它已不再仅仅依赖个体艺术家的才华和灵感,而是依赖整个艺术创作体系、艺术传播过程及方式、艺术媒介手法与参与方式等的全面创新。图像时代、消费时代以及“数字化生存”是新媒体艺术发展的现实语境。

首先,图像成为人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资源,对许多人来讲,甚至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科技时代的图像主要集中于用声、光、电为载体的多媒体种,而不再集中于平面中的图像、文字等这类静态印刷物中。“当代艺术及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听觉的感官艺术文化,而不再是平面的印刷文化,这已经是不容小觑的事实。”[3]

其次,当今世界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商品的价值已不只是其使用价值,人们消费商品,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需要的符号消费、仪式消费等,消费也成为艺术活动的基本方式。艺术经纪人出现后,处于艺术家和群众之间,他们了解并熟悉艺术家,懂得艺术欣赏,自身又赋有很强的营销能力,清楚明白市场需求,最重要的是他们富有经验,可以通过消费的方式把艺术推向大众。

再次,MIT著名教授尼葛洛庞帝笔下的“数字化生存”时代已经日渐成熟,科技的发展引起传媒形式的变化,艺术的多媒体化以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新颖的大众文化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标志。通过媒介,文化艺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效率更高。而且,媒介融入了艺术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真正可以成为艺术中的一部分。艺术传播与媒介技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带来的语境的分离和重构,也让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了艺术创作对生活的传统观念的反应。

(三)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现象

当今,数字媒体就像是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它以IT 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极大地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影视、动漫动画游戏研发、广告、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开发与信息产业、建筑、工业、服装等一系列的艺术设计、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装置等领域,并涉及到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领域[4]。

首先,分解文化创意产业,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分解为三组概念,即文化、创意和产业。第一,文化(包括艺术)传播借新技术革命下的新形态媒介,提高了传播效率,又增加了受众的审美感受,并通过“点击”、“复制”等形式,扩大了传播的接受范围和接受频次,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从而,产生了新媒体艺术的最重要传播特点――交互性。第二,新媒体的使用使创作者的“创意”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提高了作品“创意”的表现力。第三,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带来了受众的数量激增,创造了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文化具备成为一个产业,并保持盈利性的必要条件。

其次,考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仍然可以看到新媒体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电影电视广告是新媒体艺术介入较快较多,也是进入大众视野最多的领域;动漫和软件开发业运用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和交互性更多,并且发展主要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个性;随着人们生活中电子产品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减少以及阅读习惯和获取信息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日益增加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而旅游会展业,在近年来更加注重新媒体艺术要素的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2010年世博会中,新媒体、声光电的运用给观众带来了大量的美感体验。

三、新媒体艺术之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复兴文化产业,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商品的附加值

首先,与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诞生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更加强调创意的重要性,创意是其核心,并表现出多样性而非同质化、分众消费等诸多特点。新媒体艺术开放、自由、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个体喜好以及内心需要的相异,在提高其自主选择权的同时,有利规避了文化产业过去成本高、风险大这一缺点,并通过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保障了文化商品的使用价值。

其次,文化遗产作为地区人群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中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27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数量丰富。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共4项,另外,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1175项。物质文化遗产易被破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易保留的特点决定了这两者都需要借助科学技术,而在继续承担文化艺术传播功能的过程中,同时使自身被保护和保留。新媒体艺术的虚拟现实功能以及数字化保存方式可以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贡献巨大力量,从而促进了文化的流传。

再次,新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它将过去一味依赖创作者才华和名气或者物品历史的文化商品的价值,转嫁到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中,以可感互动的体验增加艺术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含金量,可以更加有力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新媒体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提高创意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因此,融合新媒体技术与文化艺术要素的新媒体艺术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二)实现文化创意产业推广体验经济与美学经济的载体

首先,新媒体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一种叫“体验经济”的重要载体。“体验经济”即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所谓体验,就是企业以服务为平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从而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行为。众所周知,商品是客观存在即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而创造出的体验是会给人留下记忆的。与以往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体验是主观存在,即内在的,存在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身体、感情、意识上参与所获得的。没有两个人的体验感受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体验是来自每个人的感受与商品之间的互动所得的感情[5]。在这里,大致总结了5种体验,娱乐体验、教育体验、情绪体验、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等。新媒体艺术交互、虚拟的特点增加了受众的被卷入感,例如在四维影院中我们亲身体验到虚拟现实技术借助声音、音乐、光线、电子影像、机械互动装置、遥控器等多种媒体相结合,打造出幻真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艺术带来的体验是借助数字技术,通过虚拟现实,使消费者得到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

其次,新媒体艺术的低门槛对于美学经济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美学经济指“立足于美学价值,通过向潜在消费群体提供审美服务产品(或将审美要素大量渗透到商品中),以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使消费者获得审美愉悦为目的而获得利润的经济形态”[6]。美学经济的题中之义是强调艺术生活化,通过将美附着在能够更多接触到人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或商业服务,来推广美的体验,实现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的普及,从而达到文化艺术的“平民主义”,即平民美学。新媒体艺术使艺术生活化,艺术生活化是文化成为产业的基础。文化创意产业以商业形态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文化语境的构建契机,就是在这样一种转向中将高雅,高端文化推向边缘、消解它的光环的同时,也将它们的泛化促使形成更加公平的艺术文化共享空间,以便大众容易接受、理解这些艺术文化层面的享受,这无疑可以使社会文化更快更好地整体进步。

四、结 语

新媒体艺术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多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中国可以尽快步入世界前列的产业类型[7]。我国在推动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对新媒体艺术予以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重视。2005年国务院出台《推进试点单位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若干意见(试行)》,有力地推动了电视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定,我国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超过10 分钟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 分钟以上) ,其中60 %必须是国产片。国家火炬计划批复的全国唯一的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专业集聚区,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这是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该基地还在2006年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光荣地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创意基地”。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参考文献:

[1] 金元浦.当代世界创意产业的概念及其特征[J].电影艺术,2006(3).

[2] (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

[3] 肖永亮.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J].现代传播,2005(5).

[4] 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 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6] 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端融合[J].中关村,2010(11).

[7] 金元浦.新技术革命与文化产业[N].膝望新闻周刊,200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