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能源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目前新能源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能源 投资 技术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1.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2.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1.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2.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3.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从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障碍不难看出,我国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非是项目资金的不足和存在重大技术难题,而是要提高新能源基本知识和技术的普及程度,培养新能源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在对新能源项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才能真正的促进新能源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06,(11)
篇2
如今,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国内外目前都在潜心致力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开拓新能源产业,打造一个绿色的低碳生态环境。接下来,本文将结合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探讨低碳环境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以及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中国新能源;发展;现状;策略
一、引言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新时期的重要问题,成为国际国内重点研究的话题。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大家越来越关注新能源的发展问题,进而改善环境问题。而如今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为了实现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的构建,大家纷纷开始寻找开发新能源的方法以及措施,但是子啊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倘若这些问题不能够被有效地改善以及解决,将严重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以及发展。由此可见,探讨低碳经济下中国新能源发展措施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新能源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毅力与不断探索的精神,但是就目前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大都是采用一些国际的案例或者是借助于一些已经相当成熟的技术来实现的,缺乏自主研究能力以及不断进行创新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沿用已经成熟的科技和手段,这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很严重的抑制作用,这会导致新能源的发展抑制停留在现在的基础上,抑制不前,发展速度更是会逐渐减慢。
2、缺少健全的制度
环境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但是就目前相关的法律机制来看,针对于这一方面的法律机制却很少,没有健全的法律环境的维护,会导致很多的政策或者是发展措施受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进而抑制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另外,由于相关的法律机制不是很完善,也给了很多人“钻空子”的机会,打着新能源的旗号“招摇撞骗”,却并没有实质性的行为。
3、新能源产业发展资金欠缺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其发展的股哟城中必定需要大量的资金的投入,但是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存在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且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政府针对于资金的投入量也是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各个地区针对于新能源的发展存在很严重的差异性。我们都知道,我国南方地区的经济较北方地区经济而燕妮要更发达一些,因此南方地区政府针对于新能源发展的资金的投入也肯定要比北方地区更多一些,这样一来,南方地区新能源的发展便远远超过北方地区,导致发展存在不均衡性,抑制了整体的发展水平的提升。
三、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策略
常言道“有问题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对策”,针对于上文所阐述的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如下几种解决措施: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二,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三,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1、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在新能源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沿用先人的经验以及一些相对来讲已经比较纯熟的技术,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因此,若想实现我国新能源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实现技术力度的创新与提升,针对于这一点,其实也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对应的激励措施,针对于研究出新的技术的相关人员或者是单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提升大家的积极性,同时针对于实现新技术的创新的企业也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方面的支持以及相关的政策的支持,例如,降低税收等等,这样也可以提升企业针对于技术的开发以及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创新技术的探索以及提升。
2、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
若想实现新能源的发展,除了要创建新的技术以外,还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而实现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市场发展的规范性,针对于低碳产品的设计,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设计标准来执行,针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售卖,也必须有正规的渠道且必须保证产品一定是满足相关的售卖标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设立,同时也可以控制一些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进而实现市场的规范性,促进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3、拓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
光依靠政府的资金的投入与并不能满足新能源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因此,我们应该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实现资金的融入以及提升。例如,可以选择企业合作的方式来实现资金的融入,针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不是单单依靠企业肚子大额力量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相关的科研机构的配合以及帮助,因此,企业可以寻找一些这样的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进而实现资金的融集,同时也可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发动社会的力量,实现资金的融集,或者是利用公益广告的力量来实现资金的融集,进而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四、结语新能源产业作为一种低碳型经济,其发展具有十分光明的前景,然而,就目前我过新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当相信在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的帮助下,这些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环境下新能源的发展以及提升。
参考文献:
[1]闫世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中国新能源国际合作[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05:82-94.
[2]甄晓非,孟凡生.低碳经济驱动下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15-119.
[3]马明娟,赵晓丽.低碳经济下中国的新能源之路[J].改革与战略,2010,08:30-32.
篇3
【关键词】生物柴油 发展现状 发展前景
生物柴油行业作为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行业,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生物柴油行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新能源建设有着极大的深远影响。一旦具备了经济可行的生产能力,就会为我国的新能源建设带来十分可观的发展前景,同时也给生物柴油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生物柴油泛指可供柴油机使用的可再生的原料主要源于生物液体燃料并且十分环保的新能源,是非常优质且理想的新能源,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发展新能源的开发生产技术。
1 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现状
1.1 我国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和发展起步较国际整体来说较晚,但是却将其作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在生物柴油植被技术研究方面也有较大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生物柴油的制取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物理法生产的生物柴油都属于直接法,与生产技术的同时进行的,性能指标难以控制,稳定性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在生物柴油产业使用物理法进行生产的比重较低。化学法的原理则是对动植物油进行相应的化学转换,运用化学原理改变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改变动植物油脂的根本性质,从根本上改善其粘度和流动性,成为完全均匀的液态产品,酯交换法是最常见的化学法,通过不同的催化剂实现符合不同柴油内燃机的燃料。目前国内主要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是采用无机酸和无机碱作为催化剂的均相催化法,容易在催化过程中产生废酸或废碱,造成空气的二期污染,这也是目前生物柴油制备存在的问题,新的制备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研发和完善,希望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的制备技术,实现生物柴油的制作。1.2 我国生物柴油原料来源现状
原料来源的充足保证是生物柴油能否产业化扩张的重要指标之一。原料来源是否充足也是影响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的原料来源主要是油料作物、木本油料植物、废弃油脂以及水生植物和动物油脂等等,油脂成分组成会直接影响到产品性能,并且占生产成本的75%左右。研究表明,工程微藻比陆生植物的产油脂量高出几十倍,并且原料成分稳定,产出柴油油品好,是目前普遍关注和推广的原料来源研发项目。
1.3 我国生物柴油生产现状
生物柴油由于其技术上的难关,造成较高的生产成本,产业化的生产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国生物柴油的研发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还是较为迅速的。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自主产权、生产技术以及实验工厂。大型相关生物柴油产业生产厂家也于2001年在国内建成,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并且,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一定的国际标准,具有本国自己的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和产业化能力,并且,目前仍然有很多生物柴油生产工厂正在筹划和建设过程中,都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高科技生物柴油生产厂家,也有部分国外生产厂家在国内建厂,与我国合作。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道路还属于初始阶段,在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方案选择以及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等等很多方面还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化链接,作为新兴产业,生物柴油行业将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经济刺激下不断规范和完善。
2 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2.1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趋势
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柴油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再生的能源,得到产业化的发展并取代旧的化工能源的使用,势必为一个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一国不断向前发展。加强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实现生物柴油产业从产业策略、技术指标、技术制备方案到销售方式和环境评估方式的全面的完善规范化生产,坚持可持续经济发展是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和核心思路,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2.2 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对策
要实现我国生物柴油的产业化发展,有几点值得注意的方面,以下进行简单的论述:首先,在来源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闲田进行油菜套中,通过基因工程改善作物产油量,运用更多的空闲资源和生物工程技术创造价值,提高产量,在保证农业用地的基础上实现生物柴油生产来源的可靠保证。其次,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过高,无法得到普及,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针对油脂自身结构特点,走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和多元化产品开发的路线,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并且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受到技术、原料和产业化配套产业发展的限制,生物柴油建厂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坚持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然制定完善的生物柴油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并完善流通和销售体系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是生物柴油产业化生产能够持续扩张的重要保证。
3 结语
生物柴油产业作为全球瞩目的重要新能源开发产业,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和新能源取代旧能源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的意义。生物柴油生产作为新兴行业在我国还属于刚起步,在制备技术和产业化生产道路上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生物柴油是可再生的环保型新能源,是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生物柴油产业化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未来的发展中,结合国家政策扶持和相关能源调控等措施,实现我国生物柴油能源产业化发展是总体发展战略思想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鲁厚芳,史国强,刘颖颖,梁斌.生物柴油生产及性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1(1)
[2] 常新林.生物柴油研究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11(9)
[3] 赵檀,张全国,孙生波.生物柴油的最新研究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1(4)
[4] 谢玉强,黄昭月.生物柴油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11(7)
[5] 罗光碧,涂勇,林朝阳,刘明刚,吴勇.生物柴油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泸天化科技,2011(2)
[6] 赵檀,张丽,冯成江,张国甲.第二代生物柴油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2011(5)
[7] 佟华芳,邴淑秋,赵光辉.生物柴油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方向[J].化工中间体,2011(8)
[8] 谭冬霞,徐丽萍.我国生物柴油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1(18)
篇4
关键词:北京市;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政策支持
现今,随着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全球环境保护呼声的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就北京的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当今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源节流,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牵涉40多个行业、关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就业机会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推进我国交通能源转型,通过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实现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技术强国的跨越。发展新能源汽车既代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属于高新技术,一次性投入较大,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
一、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已初具规模
目前北京公交的三种主要车型为国IV标准柴油车、天然气车和双源无轨电车。新能源公交车主要可分为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三种类型。据北京公交集团统计,2005年以来北京已陆续淘汰11000辆老旧公交车,购置13000辆新型环保公交车。截止到2013年,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公交车超过2.2万辆,8000多辆是新能源车,其中有1000多辆是纯电动车。北京市交通委负责人也曾表示,希望今后能够把所有的公交车都变为新能源车。
2.政府大力扶持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北京市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为落实区域功能定位、促进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北京市政府连续几年为北京汽车注入资本金支持北京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汽车产业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产业,“规划”中提出:根据国务院在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批复中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的精神,结合北京市国有经济的现状,“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汽车、电子信息、钢铁、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和医药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
2014年2月26日,北京首次举行新能源汽车车牌摇号,凭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可以购买列入《北京市示范应用新能源小客车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中的纯电动小客车。在摇号买车愈加困难的情况下,北京市政府这一政策的出台是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扶持。2014年北京市配置了2万个指标,个人和单位各占50%。首期共收到1960个摇号申请,其中个人申请655个,单位申请1305个。首期新能源汽车摇号申请数量就已经超过供应指标。这也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私人消费领域。
3.成立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遵循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利用、整合北京优势资源的思路,2009年3月13日,中国第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正式开始运行。联盟依托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公交集团等单位联合成立。整合了国内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资源,包括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终端用户等。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将在技术合作、信息共享、科研攻关、政策争取等多个方面为联盟企业创造机会。通过合作创新改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拉近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国际顶尖水平的距离。
4.北京市远郊区县推广纯电动出租车
北京市电动车租车示范运营目前主要集中在昌平、延庆、顺义、平谷、怀柔、密云、通州、房山、大兴等9个远郊区县。北京电动出租车是北汽集团积极参与2011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工作,率先启动的纯电动车产品投放北京市出租车市场示范运营项目。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基本实现“全覆盖、上规模、可持续”。截止到2013年底,北京的区域电动出租车达到1600辆,电动出租车运营总里程超2000万公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城市。它的推广解决了北京远郊区县无出租车或少出租车的现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概括来说,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金总量相对不足
财政补贴速度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经济鼓励政策和激励机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差,没有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的市场需求,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没有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使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新能源技术运行成本低,但初始投资高,需要建立稳定有效的投融资渠道予以支持,并实行优惠政策降低成本。
2.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标准未统一。电动汽车充电站是指为电动汽车充电的站点,与现在的加油站相似。目前,因为电动汽车各项标准有待完善,充电站建设技术接口等各项标准也未能全部统一,各电网公司按照各自的标准进行建设,一旦国家标准出台,可能造成部分设施的资源浪费,甚至会出现重复建设问题。
充电站商业运营模式未规范化。目前建成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在建的充电站各有不同,由电网公司牵头建设的充电站主要提供充电服务,部分充电站还提供换电服务。而石油巨头公司则打算把现有的加油站改造成为充电、换电、加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站,然而这两种充电站都存在问题。充电站主要解决充电接口问题,但电动汽车的充电比较费时,快充有损电池使用寿命,而换电池方式则因为目前电动汽车电池标准未统一,无法建立完善的换电池体系。加油站改造为充换电池、加油一体站也并不容易,加油站用的电压较小,给电动汽车充电需要更大的电压,石油巨头公司必须对现有的加油站进行改造,改建成更高的工业用电,这就需要电网公司的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够健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密不可分,若不建设充电站,将会使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而建设充电站则存在使用率过低的问题。所以,只能等到产业链发展健全,各项基础设施完备之后,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3.技术研发不成熟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大国,但绝不是强国。我们沿着传统技术路线追赶,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技术差距依然很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从“组装”开始起步,在核心关键部件与技术等方面相当匮乏。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大规模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的缺失,致使国产关键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即使国内相对比较成熟的混合动力车,与欧美日车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新能源核心零部件如: 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系统技术、动力耦合技术、发动机及变速器控制技术等,国内仍未取得产业化的实质性突破,部分国产零部件与进口产品的性能差距较大,电机驱动系统效率低下,电池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三、促进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1.搭建技术研发平台
增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实力是产业发展的首选行为。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应当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自身技术能力,可以从选择合作伙伴入手,利用开放的组织形式发展自身,寻求技术创新。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来说,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激进技术和增量技术的创新。把握好两者的区别,既要重视激进技术的突破,又要重视增量技术带来的实际效益,选择适合产业未来的技术发展路线。
2.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缺失。没有出台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明确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必然,证明了我国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发展的实力,新能源汽车从技术研发到产品生产都需要一系列的企业组织配套完成,因此形成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3.国家补贴政策继续支持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市场统一规范化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已经正式批复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案,2013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已于2013年9月启动。新一轮的国家支持政策在总结第一阶段推广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确立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和地方推动市场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顺利走向成熟的目标。主要内容有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开展示范,以试点城市为核心建立区域,扩大辐射范围,加速区域电动汽车的推广,改变原有的财政资金补贴方式,加快补贴资金的落实力度,混合动力客车向全国进行推广,对充电站建设等进行财政支持等一系列政策。国家补贴政策应该在补贴范围扩大的同时维持补贴力度,以保证能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使新能源汽车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4.推动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运营模式将成为除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限制之外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在新一轮的推广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充电设施建设布局和网络化的建设,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运营主体的商业模式,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创新等问题。要深入研究充电设施的商业模式,积极调动多方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尽快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开放的、可持续的基础设施运营机制。
5.企业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新能源汽车前期研发一般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但以当前的市场推广情况看,回报周期会很长。虽然,很多企业纷纷投巨资开发新能源汽车,甚至想对新能源汽车的整条产业链进行整合,以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但此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导致企业后期研发跟进及市场推广遭遇资金困难,故需要持续的资金供应为企业渡过难关做保障。另外,从目前的政策来看,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支持还停留在整车生产企业层面,享受减免税、补贴等政策优惠的企业大部分为整车生产企业;对于电控、电池、电机及其他零部件的生产研发企业,现有政策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因此,需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支持,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生产能力。
6.推动公众接受新能源汽车
现今的政策引导主要以市场私人购置为主,但在如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并不成熟的情况下,这几年的数据已经充分表明了市场并不买单。有关部门在政策上应该做出调整和转变,让以私人购车为主转变为政府购置为主。大量的地方政府购单将会刺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与发展,政府先行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减少当地的三公支出。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虽然高,但是在补贴政策影响下,平均一辆车的价格在20万元左右,与传统政府用车如奥迪、大众、别克、丰田、本田等价格相当,但是后期的油耗成本将会大幅度的降低。除政府外,集团、企业就是接下来的消费主体。对于购置不同数量或者价格的企业可以专门制定出一个相关标准,在税收和政策倾斜下刺激企业的购车热情。对于国企可以实行强制标准,每年的购车金额中新能源汽车必须占一定比例。外企和私企则在自愿的前提下选择政策红利而购买。虽然私人购车才是现如今汽车市场的最大消费者,但是在相关设施不全、且后续保养等问题未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的率先使用也会促进当地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流入市场的资金又会反过来造就良好的产业循环。最终才是最广大的受众――私人客户对新能源车的青睐和买单。
篇5
关键词:新能源经济;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人才培养
一、调研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也日趋紧张,能源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1]。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要解决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新型能源。
近年来,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陆续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文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增长迅速。2008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217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量超过1.25亿平方米,光伏电池产量达200多万千瓦,核电年发电量约683.94亿千瓦时[2]。山东省德州市的新能源经济发展比较突出,被称为“中国太阳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该市培植了皇明集团、亿家能、国强集团、中立集团、通裕集团、世纪威能、中大贝莱特集团等几十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涉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种新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新能源汽车、生物质直燃发电等诸多领域,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据调查,2010年该市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完成销售收入326亿元,其中127户规模以上企业(包括节能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12亿元,同比增长30.7%,利税38.6亿元,同比增长42%。
新能源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是技术革新与人才培养,为了切实了解企业对新能源专业人才的需求和应用现状,促进高等教育与新能源经济的对接,笔者以德州市部分新能源企业为调研对象,对其人力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力求通过调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了解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来源、应用状况及发展要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推动新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调研对象主要为德州市现有新能源骨干企业,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由于调查信息均为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状况和人才需求,故主要以各新能源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为调研对象。设计了“新能源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通过对新能源企业的走访调查,获得各单位的人力资源信息,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汇总归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关改革建议。
三、调研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的内容主要分三个方面:新能源企业发展状况调查,企业现有人才状况调查,企业对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调查。
1.新能源企业发展状况。本次调查的新能源企业有德州市皇明太阳能集团、亿家能公司、旭光太阳能光电公司、红日太阳能公司等26家新能源企业,涉及太阳能开发利用、风电装备制造、地源热泵、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等五个新能源领域,调查结果如下。
(1)太阳能光热产业已形成规模,光伏产业初步具备发展基础。以皇明集团为首的光热产业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比较成熟,在本市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量200多万平方米,基于“无机传热”技术的无机超导热管是一种新型光热利用元件,乐陵国强集团年产量在4000万只左右。相比较而言,光伏发电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皇明公司2.5兆瓦菲涅尔发电示范项目、大唐集团1兆瓦太阳能电站在同时建设,中节能德州20兆瓦光伏电站一期10兆瓦项目已实现并网发电;庆云嘉豪恒泰公司的30万盏大功率集成式LED路灯项目已经竣工。
(2)风电装备制造业配套能力不断增强。世纪威能公司年产1000套兆瓦级风电叶片项目竣工投产;双一集团、华业复合材料公司叶片和机舱罩生产能力超过500台套。
(3)地源热泵产业发展迅速。以中大贝莱特公司、亚太公司、格瑞德公司、奇威特公司等为代表的中央空调地源热泵机组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4)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齐鲁客车公司正在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新能源客车;华辇公司已经研制出太阳能电池动力轿车样车,续航里程超过150公里,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期间推出了全球首台曲面板太阳能样车。
(5)生物质能开发项目陆续投产。新园热电、武城昊源等重点企业建设了以木糖、糖醛废渣代煤15兆瓦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项目,其他生物质能发电项目陆续开工建设。
目前,德州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及相关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初步形成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2.新能源企业人力资源现状。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新能源企业中有86%的技术人员并非新能源专业毕业,而是相近或相关的机械、电子、控制等传统专业。由于专业不对口,在工作中表现出专业技能不足和对相关新能源事业的热爱程度不一,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造成极大的浪费。深入了解后得知,教育部专业目录里面没有对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行业进行专门的科目教育;同时在对企业人事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总结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新进入企业工作的大学生人才流失问题比较严重,调查发现,3个月内流失率为23%,6个月内流失率为49.6%,3年内的流失率达到了89%,给企业的经营成本造成极大的损失。经过细致的分析和深入调研,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87.2%的流失学生在调研表上所填写的离职原因里面选择了“我不是学太阳能(或风能、生物质能)专业的,很多工作我做不了”;二是有9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我不适应这个团队,不适应这个氛围、环境等”。
可见,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不对口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3.新能源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状况。通过调查,有88.5%的新能源企业表示缺乏对口专业技术人才。近5年来,大部分被调查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劳动用工量呈上升趋势,未来5年德州市的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约2000人,对需求人才的学历要求如表1所示,主要缺乏较高学历的人才,对于既有较宽理论基础,又能从事一线工作的本科生的需求量最大。不同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不完全相同,但主要集中在专业技术素质、创新能力和职业忠诚度三个方面,如表2所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对口人才是企业的首选,同时由于专业对口,跳槽率也会降低,职业忠诚度也会升高。96.1%的新能源企业希望国家的高等教育能尽快增加新能源专业,并且支持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办学,或者在高职院校中加大对新能源人才的培养力度。
四、加强新能源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建议
通过对德州市26家新能源企业的人才状况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新能源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企业只能从相关的传统专业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由于专业不对口,企业对新就业员工进行再培养的投资较大,而这部分人才进入企业以后,短时间内对行业和个人发展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工作技能掌握不足、企业文化认同不到位、团队融入有障碍,工作中就会缺乏事业归属感、团队归属感和专业归属感,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挫败感、抱怨情绪、积极性降低,最终导致人才流失,对于企业与个人的发展均带来不利影响[3]。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加新能源专业
在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中增加与新能源开发、设计、应用有关的专业,培养各级各类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学校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企校共建新能源专业,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由于当前高校新能源专业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实训等教学资源难以符合专业教育要求,单凭学校一己之力,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新能源专业人才,因此借助企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资源优势,建立“企校联合办学”的教育机制,有目标地进行新能源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既能保证宽厚的基础教育,又能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养。而且学生在校期间就业目标明确,其事业归属感较强,将来企业的人才流失率将会有效降低。这是目前从根本上解决新能源企业的人才质量和人才储备问题的有效途径。
3.加大对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二次培养力度
目前,新能源企业现有员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相近或相关的传统专业,没有经过新能源技术的专业系统学习;二是来自于电大或函授教育,或与中专学校短期合作培养。这部分人才虽然能顺利完成当前从事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专业知识面较窄,理论基础不扎实,在技术创新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与高等院校合作,对这部分技术人员进行再培养,夯实理论基础,拓宽知识面,提升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何莽.新能源经济现状及发展障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1):264.
篇6
关键词:新能源 发展规划 核心技术 发展策略
一、中国新能源利用的重要性
我国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格局,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且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使得我国接入世界能源市场的竞争。由于我国化石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生产量的相对不足,未来我国能源供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高。
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可相对减少我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我国能源、经济安全。
二、中国新能源利用现状
近些年中国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即将推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目前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等均实现了高速增长。2008年, 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1217万千瓦, 其中新增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 并且已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现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预计2020年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 5亿千瓦。
中国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
生物质能源原料的多样性和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全面替代性,使其重要性无可替代。生物质能的原材料有动物、植物、有机废弃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可以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存在,可全面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然而,“十一五”期间生物质能发展在可再生能源产业中唯一一个未能如期完成目标的能源。
核能在中国和世界的主要利用途径就是用核能发电,自从日本福岛核电站地震发生核能泄露后,各个国家对核电站的建设采取了谨慎和保守的态度。不可否认,核电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但是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其危险性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
三、中国新能源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1.新能源结构发展不均衡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在这26.6个百分点中,水电占22.2%,风电占3.2%,核电1.1%,而太阳能发电只占0.1%。由以上数据可见,我国新能源结构发展相当不均衡,应该有重点的趋向均衡性发展。
2.各地争相启建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盲目
近几年,我国各地纷纷上马以“新能源”为主题的产业基地,特别是风电迅速扩张,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圈风倒卖”现象,即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电价投标以抢占项目,拿到项目后自己不开发,而是以高价倒卖牟利。
我国风电机组建成后“晒太阳”已不是稀罕事。内蒙古锡林浩特风电场一些风电机组曾经“晒太阳”3至4个月,有的长达1年之久;河北坝上风电场的几家风电企业的机组曾经变相“晒太阳”,其出力可达30万千瓦,往往只送出20万千瓦。
生物质能源发展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同样均呈蜂拥之势。2008年以来,打着发展“生物质能源”旗号的各类基地,仅湖北省就有数千家企业,但大都是以发展这一产业为旗号进行圈地。2007年之前,我国只有3家企业生产多晶硅,产量不过600吨,但2008年上半年却有近20家企业生产多晶硅,产能高达5万吨以上,几乎占全世界90%以上的产能。
3.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仍是瓶颈
太阳能光伏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多晶硅和单晶硅的提纯技术,但这一技术长期以来基本上依靠日本和德国。即使在日本和德国开始向中国输出硅提纯技术之后,中国还是面临着“技术租借”这一瓶颈。因为德国和日本与中国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签订的协议是:只要采取类似的工艺设计和制造流程,就必须向出让国交纳技术转让费,在这一工艺流程下进行的任何改造创新,即使取得专利,其专利归属权仍然属于出让国。这相当于用太阳能光伏每发一度电,国外就会从中拿走0.1元钱。
风能领域的电机制造技术同样受制于人。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资料表明,在风力发电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瓶颈就是缺乏高效率、质量可靠、低维护成本的国产风机。目前2.0至3.0兆瓦的风机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机型,但风电行业巨头如Vestas、Enercon等国际著名风机生产企业为保持其技术的垄断性,不愿意输出2.5兆瓦以上级风机制造技术,也没有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因此,我国风机制造商多数都采取购买国外风机公司生产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的机型主要集中在1.0至1.5兆瓦。
四、中国新能源发展策略
分析造成我国新能源发展长期只能“喝汤”无法“吃肉”的原因,一方面是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特别是基础理论领域长期滞后,另一方面则是国家相关政策过分强调应用领域研究,重点扶持产业转化。这两大因素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研发领域缺乏核心技术的关键环节。所以,尽快向基础理论研发倾斜,向以零部件为核心的制造业倾斜,才能推动我国新能源领域在技术研发和产业转化两个方面实现“质的突变”。
参考文献:
[1]宋成华.中国新能源的开发现状、问题与对策[J]. 学术交流,2010,(3).
[2]田锋.我国新能源展望[J]. 化学工业,2010,(1).
篇7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精密程度;风险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由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也高速增长,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持续上升趋势。交通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重快速增加,这使得国家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汽车尾气既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能源和环境这两个硬约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背景。
二、万得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及现状
万得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目前主要发展低速纯电动汽车和高、低速相关总成(电动机、变速器),一期投资2亿,规模2万辆,开创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涉足低速纯电动汽车整车制造的先河。万得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低速纯电动汽车最高时速不超过70公里,整车为四轮两座,它一次充电续驶里程为100至150公里,除电池外整车装备质量为450公斤,百公里耗电不超过7度,主要以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年轻职员及摩托车主为潜在购买对象。此低速纯电动汽车具有低速、近距离、低价位、售价不超过3万元,更换电池完成续驶、集中充电使用。
此外万得集团申请锦州市政府特许20辆5人坐电动出租汽车示范运营,整车性能良好,推广效果显著。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一)技术选择风险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鼓励多种新能源汽车共同发展的策略,如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发展齐头并进,这使得企业面临技术选择上风险。
混合动力汽车是日本发展新能源的方向,典型代表是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是指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其优点①是混合动力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②是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③是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其缺点①是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②是发动机与电动机共同工作技术难题多,维护成本也相当高。
纯电动汽车是由电动机直接驱动汽车行驶。其优点是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缺点是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并且电动车的电池较贵。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综上所述,新能源发展三大方向各有利弊,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一旦方向选择错误就会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价格、偏好等因素使市场需求向不利于预期发展目标的变化。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风险。在技术成熟和规模化生产之前,成本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目前国外上市的新能源汽车的价格都高于普通汽车;此外基础配套设施的缺乏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另一大障碍,要把新能源汽车推向市场就必须建设大量的充电站等配套设施,而这又会增加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成本。
2、消费者认知风险。认知风险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购买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认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可能存在的认知风险主要包括:安全风险、性能风险、方便性风险等。这些风险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
3、市场竞争风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需要面对很大的市场竞争风险,面临的国外汽车巨头的强有力竞争。国外汽车业巨头有着雄厚的资金、技术基础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且拥有众多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要想创建自主品牌,赢得竞争,必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资源风险
资源风险是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燃料等各种资源的可获得性。资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所需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和企业,由于政府投资的分散性、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资金短缺的风险。新能源汽车是否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风险。燃料(动力)是新能源汽车商业化推广的重要物质基础,燃料成本的高低和可获得性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面临的资源风险之一。
四、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机制
(一)政府应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风险规避中起总体协调作用
1、利益上的保障
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措施来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如日本对电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汽车实行50%减税,并给予与同级别传统车差价1/2的优惠补贴。我国政府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扶持政策,使相关主体的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2、方向上的引导
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舆论宣传、政策导向、标准制定等来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细化有关政策,明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3、主体间的协调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涉及到众多的参与机构,涉及到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从全局上予以协调,产业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脱节的现象。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涉及到技术、市场等风险,这些风险主要由汽车制造的相关企业承担,而上游的燃料(动力)生产和供应企业、下游终端使用企业(如公交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等)等单位所承担的风险很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府应从总体上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单位协调一致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有必要在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化的链条中建立合理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使各单位都能够积极和高效的参与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使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2]薛震.商业时代[J].北京:中国商业联合会,2009
篇8
[关键词]新型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22-01
一、新型能源种类分析
(一)风电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发展还不成熟,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当前风电基地规划主要是在西北,规模比较小,传输距离远,并且存在许多复杂的技术和经济问题。所以风力发电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促进节省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同时风力发电由于投入成本高,市场竞争能力弱,大大抑制风力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国家在这一领域投入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的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
太阳能是最常见的新能源,目前有待进一步开发。加强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起到一定的功率峰值。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我国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较少,所以还需要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发力度。
(三)核能
核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能源,但是具有高风险,应重视对核反应堆技术的改进。当前使用的核反应堆技术还不成熟,核能源的使用范围也过于狭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开发上的突破。核能的发展存在核泄漏的风险,由于技术不成熟会导致放射性危害极大,恢复也比较困难,因此在核能技术的利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督使用。
二、电力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性
(一)发展新能源可以解决能源危机
我国能源的需求非常大,能源需求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电力新能源作为能源可以改善能源结构。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缓解用电压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煤炭的紧张局面,解决能源危机。
(二)发展新能源有利于节能减排
新能源的使用直接结果就是提高能源利用率,将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石能源的需求,煤矿的开采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将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有利于节能减排。使用新能源发电将使非法煤矿开采量大大降低,并促进空气污染水平降低。
(三)发展新能源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我国目前煤发电和北方冬季取暖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的基础上,加强新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电力新能源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而且还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因此,电力新能源发展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就风能发电而言,我国规划的风电基地所在地区电网规模偏小,通常会带来复杂的电力系统技术和经济问题,对电力新能源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我国风电新能源发展数量多,但电网规模小,对电网的顺利运行需要依靠更高电压的支持,才能可以实现远程传输。同时风力发电的大规模发展造成了系统调峰和频率调制新问题。掌握核心技术不够,关键部件所需的设备仍然依赖进口,同时无创新平台开发新技术。同时,当前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缺乏社会的支持。作为一种新的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的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深入使用。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过程缺乏社会支持导致其应用活性研究受到严重限制。管理制度不健全带来了电网建设和新能源发电的发展不协调,加之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增加导致新能源发电设备闲置。
四、加强我国电力新能源发展的战略分析
(一)创新新能源发展制度,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我国产能过剩现象极为严重,所以国家应根据新能源,在充分调查和评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电力行业中的新能源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设定,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的主要思路和阶段性任务。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不断进行创新,对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继续完善投融资体制,鼓励民间资本,商业银行和国际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并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种财政补贴,解决新能源产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
(二)注重新技术的研发,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
使用技术研究和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首先必须确保新能源技术研发投资稳定增长,支持新能源和工业产品发展,增加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力度,在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加强技术合作,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促进新能源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
(三)规划新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的使用
积极规划未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建设综合能源基地的规划建设工作,将来能更好的适应可持续发展。在电力行业中大力推进新能源使用,加强新能源基地建设,结合各地不同资源结构头部,基于相关行业发展的规模,进一步解决新能源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而推广新能源的使用,有效改善电力行业发展中的能源结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要越来越大,能源发展形势和面临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我国在发展新能源和电力的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提高,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一系列问题。因此,新型能源在未来电力行业中所处地位及前景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电力行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创新电力新能源开发利用策略,总之,新能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影响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蒋坤云.论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02).
[2] 陈月阳,朱冰,王聪.浅析新时期电力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科技资讯,2014(01).
[3] 郭淑贞.新时期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08).
[4] 连杰,王璐.新时期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分析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3(11).
篇9
关键词:新能源车;交通工具;节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265-02
一、交通工具的新能源时代即将来临
2012年4月23 日,全球汽车业的盛会第十一届北京国际车展成功举行。而在汇集了全球所有的最顶尖的新车靓车中,95 辆新能源车的出现吸引了现场所有人的眼球。人们不禁开始揣测,传统汽车工业是否已经走到了末路,未来的交通工具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节能减排”是近年来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石油匮乏、温室气体等问题提出的议题。“节能”是指节约能源,“减排”指的是较少碳排放量。新能源则是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等。
全球的石油资源在急速消耗,而普通以汽油为燃料的轻型汽车内燃机的热效率却不足35%,这意味着传统汽车将石油资源大部分能量都浪费了。同时,数目庞大的交通工具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新能源交通工具主要依靠各类电池提供动力,能够节约石油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因此给人们留下了“绿色、无污染的”的印象。但是,这样的评价是否过高了呢?
目前,我国新能源交通工具遍地开花,今年7月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指出,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面对如此火热的发展形势,新能源车究竟如何真正地做到节能减排,仍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二、新能源交通工具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纯电动车通过与电网连接直接从电网中获取电能,并储存在动力蓄电池组中。其动力全部来自车辆底盘电池组。插电式纯电动汽车上有AC/DC充电机,可以直接将220V电压转换成充电电压接入车身充电,也可以在公用充电设备上进行快速充电。由于目前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较低,纯电动汽车一般续航能力差,平均续航里程不到200公里,因此要求配套的充电设施完善。
混合动力车一般指的是插电式的混合动力车,车上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动力来源,一个来自内燃机发动机,其余由电发动机提供。电池组可以包括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目前的混合动力车一般是由内燃机发动机和蓄电池共同提供动力。
燃料电池车是纯电动汽车中的一种,以氢气和氧气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力直接驱动引擎行驶的车辆。
太阳能汽车是依靠太阳能光电板将太阳能转变成电能提供动力的汽车。有蓄电池的太阳能车能够在能量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将富余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以后再用。
目前,插电式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成熟,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和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易操纵。在安全性方面,插电式纯电动车相较氢动力燃料电池车更为可靠。另外,插电式纯电动汽车只要有在有电力供应的地点就可以进行充电,使用起来相较其他类型的新能源车更方便,是我国政府扶持推广的主要新能源车型。
三、新能源交通工具的节能效果
(一)新能源车使用阶段的节能效果分析
纯电动车的底盘主要由电动机、电池组、驱动力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电池技术是纯电动车最难解决的关键技术。纯电动车依靠蓄电池存储电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决定了电池存储电能能力大小。电池的能量密度太小意味着电池的体积将会过大,也就会造成电池质量太大而增加车辆的能源消耗。
插电式纯电动车通过与国家电网连接直接从电网中获取电能,并存在在蓄电池组中使用。在我国所有发电方式中,火力发电占78%左右,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仅从这一点来看,电动汽车并非是真正零排放的。但燃煤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高很多,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电动汽车相较传统汽车的节能效果非常突出。
混合动力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中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种,它是传统汽车基础上的创新和升级。混合动力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运作。在传统汽车底盘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力系统使用的电动力系统中包括高效强化的电动机、发电机和蓄电池,既能保证足够的动力,又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据预测,即使到2020年,混合动力车中汽油燃料所占比例仍无法低于50%。
燃料电池车底盘主要由燃料电池组、氢气罐、蓄电池、动力输出系统等构成。据戴克公司对NECAR4 型燃料电池轿车的测试, 燃料电池电反应堆的能量转换效率为62%。如果除去燃料电池发动机辅助系统、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能耗,从蓄电池组到车轮的效率为37.7%,是内燃机效率的两倍以上。
太阳能汽车的技术仍未成熟,受到环境影响很大,如果没有阳光,车辆将处于“瘫痪”状态。另外,车身的造型也需要在电池板面积最大化与空气动力学效果最优及乘坐空间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目前太阳能电池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硅太阳能电池。以二氧化硅矿石为原料制取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分为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照射的光线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但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率却很低。单晶硅具电池的能量转换率仅15%,而多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则大概在10%以内。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政策;财政补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迅速增加致使生态坏境日益恶化,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现状(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特征按照国家发改委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者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新能源汽车使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排放小甚至零排放的优点,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在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三类新能源汽车分别完成了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试制,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链。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障碍,主要表现为产业化的不发较慢,传统汽车关键技术落后的制约,持续开发投入不足,市场化扶植和激励政策不到位等。
二、目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根据通知中的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中央财政还根据试点城市私人购买数量和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2010年工信部牵头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此规划清晰和具体的描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在财政上要加大补贴力度,2011-2015年的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以混合动力汽车为重点的节能汽车推广;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应安排专项配套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建设充电设施、开展电池回收,其中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比例,不得低于中央财政资金的50%。在税收上要加大减免力度,2011-2020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2011-2015年,中重度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消费税和车船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享受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2011-2020年,企业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增值税税率调整为13%。新能源及其关键零部件企业按研究开发费用的100%加计扣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上颁布的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建了一个有利的财税政策环境,为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及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持。
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财税政策建议(一)以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的形式推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还不成熟,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链条。而且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大,成本较高,单纯依靠汽车生产企业的力量还比较薄弱,政府财政补贴就成为推动其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有力武器。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实施直接价格补贴,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进行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等因素,依据新能源汽车与同类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进行专项补贴,推动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组织生产。
(二)加大政府公务车采购力度,发挥政府采购的导向作用我国目前约公务用车数目较多,每年消耗经费较大,政府汽车采购每年递增的速度较慢,占政府采购总量的比例不高,而且采购的汽车多数为大排量汽车。因此,政府采购公务车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出台更有利的实施细则及标准,把新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中。不仅要采购新能源出租车和公交客车,而且要把新能源轿车纳入公务用车的采购清单中。
(三)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以免税、减税带动产业的发展首先,应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发展的所得税税收优惠,加大生产新能源汽车研发费用的税前扣除比例,在一定额度内实行投资抵免企业当年新增所得税优惠政策。其次,调整现行的消费税政策,提高大排气量汽车的税率,降低小排气量汽车税率,对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地新能源汽车实施零税率,帮助提高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和使用量。最后,完善车船税、车辆购置税等特定税种,免征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车辆购置税和消费税,对于新注册纯电动汽车和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普通混合动力汽车减半征收车船税等。
参考文献:
[1]陈柳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国市场,2010,2.
[2]徐丽红.发挥政策功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财经报,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