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工程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工程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经济转型 产业优化 发展

唐山市正处在经济转型的过程期,为了摆脱资源依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向国内外两个市场要项目、要资金,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同时进行产业优化,减小资源依赖型产业比重,发展新型产业。

首先,在国际市场方面:

(1)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扩大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提高钢材、化工、陶瓷、建材、机电、轻纺、优势农副产品等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产业群和出口基地。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抓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提高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促进产业升级。

(2)更好发挥唐山口岸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多吸纳与联合周边和腹地城市以多种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大力提高曹妃甸工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港开发区、南堡开发区、台资工业园区、韩资工业园区等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层次和深加工程度,增强配套能力,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3)巩固和深入开发亚洲、北美洲等传统出口市场,积极开拓欧盟、俄罗斯、非洲和中东地区等非传统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和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

在国内市场方面有三个方面:

(1)推进建立京津唐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积极推进建立区域合作机制,促进发展政策的协商协调,更好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坚持面向京津、服务京津、接受辐射的原则,发挥我市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重化工和配套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京津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港口等领域的联合与协作,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叠加和产业对接。协调跨地区交通、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转移,协调市场体系、重大项目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政策、生态经济政策,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

(2)扩大以京津为重点的经济技术合作

立足当地比较优势,借助京津主导产业、城市功能升级,加大面向京津的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参与京津唐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广泛开展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合作,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3)营造曹妃甸工业区合作开发的良好环境。加快曹妃甸工业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招商进区政策,高起点、高水平吸引京津冀及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参与工业区的综合开发。

还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对原有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用以在市场竞争过程抓住机遇,使唐山市的经济逐渐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1)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海洋产业等产业。

(1)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业。重点发展治疗妇女、儿童疾病用药,治疗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医特色新药;加快以海洋生物为原料的医疗设备产业;大力推进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产业化和医药产业深度开发,逐步形成以制剂、原料药深加工和现代中药为主体的医药产业格局。

(2)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片式化、小尺寸高稳定石英晶体基础元器件及扩散片等产品;加快光纤活动连接用热熔管、陶瓷插心、专用电子设备等产品产业化;加快通信、嵌入式系统、工业控制等重大应用软件开发;发展网络安全防范设备、数据安全传输设备等网络技术产品。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装备信息化水平。

(3)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精品钢材、球型雾化镁粉等高附加值金属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纤维复合防火防腐材料等产业。开发高强度、长寿命、高导热、低蓄热的氮化硅—碳化硅等复合材料。

(4)先进制造业。加快智能化控制、网络化制造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制造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实现精益、敏捷生产。

(5)现代农业技术及现代农业。加快农作物种子工程和畜牧、水产养殖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农业优良品种稳定在98%以上。推广名优果蔬组培快繁和工厂化育苗、栽培、养殖等技术的应用,推广果品、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大宗农副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的应用。

(6)海洋工程技术及产业。积极发展海水健康养殖和浅海滩涂生态优化技术;培育优质的海水养殖新品种。推广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组织实施海水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应用工程。

( 7 )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减少重复投资及对环境的破坏。

2)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传统产业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产业转型的主要支持力量。所以对传统产业可广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钢铁、水泥、陶瓷、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

(1)煤炭工业。推广应用综采放顶煤技术、轻型放顶煤技术,完善不同条件下综机开采配套技。术,加快薄及中厚煤层机械化开采和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开发;加快煤炭深加工、煤化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广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加强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及开发利用;加快煤矿安全监测监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钢铁工业。大力推广炉外精炼、电炉高效炼钢等先进技术,缩短工艺流程,提高冶炼强度。开发应用大型环型冷却设备、半高速钢离心复合轧辊等装备;开发优质合金钢、结构钢等高附加值产品。

(3)水泥工业。推广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生产工艺,提高水泥生产集约化、自动化水平。加快高效水泥粉磨系统、磨机负荷自动控制等新技术研发。扩大煤矸石、矿渣、钢渣等工业废渣取代一次性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开发环保健康型功能性材料及绿色建材产品。

(4)陶瓷工业。推广低温快烧和新型节能窑炉、明焰裸烧、两次烧成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快无铅骨质瓷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废料再生利用、高亮度无铅釉料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5)化学工业。加强对纯碱生产全过程DCS(集散控制系统)自动优化控制、排放废渣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对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产生的电石渣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加快粘胶纤维生产废水排放量大、含硫废气治理的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炼焦节能与环保、干法熄焦等技术。加大超高分子量树脂等特种树脂的技术研发力度,实现聚氯乙烯树脂从普通常规产品到全系列品种生产。以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推广应用先进工艺及技术,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现代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薛信莉.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

篇2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矛盾,从教学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大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培养为切入点,提出解决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

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基层服务意识;培养

石油工程专业作为国家能源生产人才的重要输出力量,占据着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开展过程中多数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就业观念的偏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初便将目标锁定在大企业,企图寻找所谓大平台,成为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随着这种不良就业的现象越来越多,国家的就业状况也在逐步的恶化,基层岗位无人问津和就业压力逐步增大的矛盾逐渐加深。对于石油工程专业而言不论是高职院校或是普通高等学校,也普遍存在大学生就业的一般矛盾,因此加强各类院校的教学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的正确就业观,提高基层服务意识,对于缓解当前就业矛盾,构建和谐的就业氛围十分重要。

1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石油工程专业是国家培养能源生产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随着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多,对基层岗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可是就目前相关领域的就业现象而言,尽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可是石油基层岗位却出现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限制着这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现阶段,石油工程专业由于人才需求量大,许多的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抱着有恃无恐的态度,挤破脑袋都想往一线城市的大公司大企业内发展以谋求更好的职业人生,增长更多的知识,而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石油人才紧缺的现象从来不会出现那些大企业大公司,而是在偏远的石油能源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比较落后,对毕业生的吸引力比较弱,相比于这些地方大城市的石油公司不论在发展前景上还是人才需求上都已经处于一种相对饱和的状态,许多毕业生为了大企业的一个半个空缺职位而蜂拥而上以谋求更好发展平台,积累更多更好的发展经验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尽管事实如此,可是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偏差,许多毕业生依然拒绝基层的开采工作,而寻求一个坐享其成的管理岗位,因此导致许多大学生难就业以及许多基层岗位难以被就业的矛盾产生,随着这种矛盾的逐步加深,严重危及到了石油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导致国内能源紧缺的现象逐步加重,严重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走入基层生产岗位是缓解当前就业困境的主要措施。

2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经过上文对石油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缓和当前石油领域的就业压力唯一的办法就是纠正毕业生的就业管理,鼓励更多的毕业生走入基层,这在缓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同时,也促进能源的开发生产。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应该贯彻到各大院校的教学体系之中,从课程的安排、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学校对基层工作者的鼓励政策的完善三个方面都应该以培育学生的基层意识为重点内容。

2.1创新课程安排。

过去的石油工程的专业的教学从整体上来看往往偏向于理论化数字化,关于石油工程的基层开采内容并没有作为教学的重点,为了培育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在课程安排上各类院校应该以石油行业的基层工作内容的开展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石油工程岗位的需求并不是真正体现在各大企业的管理岗位中,走向基层工作,在实践中寻求石油行业持续发展的对策才是国家需要的石油生产人才。故而在课程安排上应该更多的集中在石油开采的案例分析,以及对石油基层岗位需求的集中培训,让学生意识到毕业之后的走向应该集中在对偏远山区石油开采的基地上,而不是大企业的办公室内。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为基层工作服务的意识。

2.2创新教学方式。

在对石油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层岗位意识,应该定期带领学生通过实地的考察以及岗位实践来丰富学生的基层工作知识,勇于将课堂搬在各个石油基地内,更多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实践工作开展过后对时间的内容加以总结,抽象出基层工作开展的一般内容,丰富学生对基层工作的认知,以及找到基层工作开展的意义所在。

2.3完善基层服务工作的激励机制。

客观上来讲基层工作的环境艰辛,工作补贴较低都是当前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走入基层的主要原因,鼓励毕业生开展基层工作,光是培养相关的意识自然远远不够,更多的应该站在学生的生存压力上来考虑,改善基层工作的物质环境,增强基层岗位的补贴,这样才能解决毕业生的基本生计问题,只有物质上富足了,意识上才能真正承担起基层工作的伟大使命感。基层工作的奖励机制的完善一方面由学校来承担,另外更重要的是国家的政策福利保障。为了激励学生走进基层,国家应该在政治上以及经济上增强基层岗位的福利,保证基层工作人员的生计,学校为了配合国家的政策应该在短时间内增加对学生的物质补贴,使基层岗位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十分有价值的。

3结语

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困境也如同其他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困境一样,在加剧社会矛盾的同时也不利于国家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当前石油工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从各类院校的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创新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基层岗位意识,同时通过政策福利,物质保证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基层服务的使命是关键。

作者:李磊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

项目号:

河北高等教育学会,项目名称:将培养服务基层的职业信念荣誉课程,重新构建石油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JXH2015-302

参考文献

[1]廖利明.大学生基层意识与就业促进的实践探索[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74-76

[2]林雨晴,蔡向阳.“我的中国梦”与大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研究[J].卷宗,2013,(6):93

[3]郭萍倩,徐基贵,张亚锋等.党建工作视角下大学生现代就业意识培养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187-188

篇3

[关键词]MOOCs教育;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20-03

石油工程专业是国家能源战略人才支撑的特殊专业。如何培养满足石油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要求的合格人才,是石油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育教学的变革及创新依托于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MOOCs(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1]教育教学的“开放性”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中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三个维度完整结构中重要的教育理念与发展方向。[2]笔者在分析全球近年通识教育类MOOCs课程特点和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cMOOCs和xMOOCs两种模式的特点与局限性,认为后者更突出教师在学习内容中的主导地位,能保证知识体系的正确性和教学成果的专业性,更适用于石油工程专业细分领域的“小众化”学科。笔者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在线教育实践表明,xMOOCs教学方式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而且基于xMOOCs环境下的翻转式/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能有效消除影响学生个性发挥的传统课堂教育平均主义现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三三三”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实现全面化、个性化和最大化的石油工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xMOOCs的崛起与石油工程专业开放性教育的选择

根据课程结构及教学理念的不同,MOOCs可进一步分为cMOOCs和xMOOCs两个亚类。[3]其中,cMOOCs是由MOOCs的提出者――Dave Cormier所倡导的,“c”为“连接主义”(connectivist)的首字母,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字化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在他人知识基础上创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cMOOCs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cMOOCs以培养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目标,强调学习者要积极参与分享并起主导作用,而教师只是助学者,对问题的解决提供较少的指导,并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权威传授者;2.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分散在互联网上的免费资源,没有固定的教材,学习者可从教师推荐的资源或者网上自己找到的资源甚至是其他学生的作业中汲取营养。该模式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强弱,其学习成果也是区别于高校传统教学活动的产品,如博客、图片、图表,或者通过使用各种社交媒体参与制作的影片。目前,cMOOCs主要在加拿大进行教育实践活动。

xMOOCs是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进行实践的,标志着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MOOCs的开端。因其课程结构和教学理念与cMOOCs明显不同,人们将基于三大MOOCs平台(edX、Coursera、Udacity)上由众多高校提供的课程称为xMOOCs,字母x表示指数,寓意大规模招生,例如,HarvardX是哈佛大学校园的延伸。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法类似,即由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在线课程讲座,学习者通过完成课后练习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培养相关技能,如果通过相关测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或技能等级。这种由高校教师主导的在线学习,可以保证课程资源和知识技能的真伪和质量,这点与cMOOCs推崇的主要依靠学习者知识的分享与自我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只是助学者的“平等互惠的网络文化精神”有明显的不同。

表1 cMOOCs和xMOOC的特点及区别

如表1所示,xMOOCs课程资源及教育方式与传统高校课堂教育相仿,基于学习科学研究、符合学习心理学原则的课程模板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具备了适合各类课程、不论教师是什么风格都不会太走样的特点。因此,由世界著名高校主导并推出的xMOOCs教育模式取得爆炸性增长。目前,基于斯坦福大学xMOOCs团队开发的课程在线教育平台发展成了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MOOCs平台。许多其他MOOC组织,如FUN、FutureLearn、NovoEd、MOOC等相关机构已经开始提供类似的高度可扩展的在线课程。截至2013年3月,位于美国加州的全球最大的MOOCsn程开发公司――Moun?鄄tain View公司提供了来自17个国家62所著名高校的328门MOOC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商业、科学、数学及信息技术等(见图1),有来自220个国家的290万学习者注册学习(见图2)。xMOOCs给更多学习者提供了系统学习知识技能的机会,被形象地称为大学2.0版本。

图2 MOOCs教育课程内容构成图

图1 MOOCs教育参与者比例分布图

数据来源:Nature网站“MOOCs教育――大学校园 2.0版”()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知识体系高度专业性的特点,公共社交平台及网站上相关课程资源及资料相对缺乏,xMOOCs的教学教育模式与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相仿,而且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保证知识体系的正确性和教学成果的专业性,消除影响学生个性成长与发挥的传统课堂教育平均主义现象,为实现全面化、个性化和最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搭建了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热点,为石油工程相关专业的MOOC教育实践提供了硬件基础。

二、 xMOOC环境下石油工程专业开放性教育课程资源建设

2014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积极开展了MOOC教育革命的研究与讨论;同时,商业化运作的爱课程、清华学堂在线、网易公开课等 MOOC 平台的陆续上线也推动我国 MOOC 的快速崛起。笔者调研发现,目前国内外主要MOOC平台课程内容涵盖历史、社会、商业及科学技术等多个学科分类,但是对于石油工程专项细分领域的MOOC教学资源基本为零,石油工程在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尚未见公开报道。笔者根据xMOOCs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理念,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xMOOCs模式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建设,为在线教育实践提供基础。

(一)基于xMOOCs教学特点和理念建设适合MOOC授课模式特点的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资源

为了满足xMOOCs环境下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课程资源建设,笔者总结分析了MOOC环境下学习者的行为特点,对现有针对传统课堂以50分钟为学时的课堂教学电子课件进行结构调整,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开发并制作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藏工程等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电子n件。并按照学习行为习惯,对课后测验、习题进行结构化调整,以实现学习者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制作满足移动终端的课后测验题库,进一步丰富了石油工程专业基础课课程资源库。

(二)基于xMOOCs环境下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教育实践及课程资源建设

为了实现石油工程专业国际优质专项细分类MOOC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教育实践,推动学术界与工业界联合,要积极推动石油工业领域中国石油大学与全球知名石油公司的学用合作与互动,使学生学以致用,以用促学,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连接。重点针对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德克萨大学奥斯丁分校等著名大学及斯伦贝谢中国等国际公司进行课程资源的调研和合作开发,开展针对石油工程专业高年级大学生专题细分类MOOC教育实践,搭建面向石油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国际专业教育授课网络平台,促进石油工程专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在本项目专题讲座授课视频制作的同时,吸纳MOOC联盟的国际优质开放课程,建立石油工程专业在线教育国际化课程资源数据库。

(三)石油工程专业MOOC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及交互式教学网站开发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MOOC教育教学活动特点及需求,笔者基于DISCUZ系统开发石油工程专业xMOOCs 课堂专业化网站。网站具有课程注册、课程预告、教学过程中的技术讨论以及课后的作业管理、学情分析等综合功能,实现了石油工程专业xMOOCs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延续,并完成课程预告、教学过程的讨论以及课后的评价与总结;促进了MOOC课程质量的提高,为石油工程专业MOOC教学资源库的长期积累和丰富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平台。

在xMOOCs环境下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基础上,笔者依托第三方平台,搭建面向全行业的石油工程专业在线教育课程,开展石油工程专业互联网教育实践,在促进大学生培养的开放性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

三、xMOOCs视野下石油工程专业开放教育实践及效果评价

石油工程xMOOCs课程先后推出油层物理、储层随机建模原理、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的系列课程。同时,积极邀请Schlumberger(中国)SIS中心、Halliburton公司、胜利油田等技术专家针对专题举办在线讲座,内容涵盖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石油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1月30日,共推出20期在线教育课程,累积20000余人次参与课程学习。从课程参与人员结构上看,有55%的学习者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东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燕山大学、常州大学以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在校大学生以及研究生,34%来自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油田开发技术人员,其余来自Texas A&M、科罗拉多矿业学院等国外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见图3。

图3 石油工程专业xMOOCs学习者构成图

借助在线教育交流平台,积极邀请具有丰富从业经历及工作经验的石油行业技术专家从线上走到线下为大学生讲授就业创业、技术前沿学术讲座等多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搭建起一座连接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沟通桥梁,探索出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培养途径的改革,激发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先后获得2013年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还曾获得中国大学生创意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山东省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山东创业大赛三等奖等奖项。特别是在2013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大学生与教师共同组队的ipetro科技创新团队,凭借“智慧石油”项目从全国近4000支团队中突围而出,获得全国第三名,是全国唯一一个来自石油天然气开发领域的获奖项目。石油工程专业的开放性教育实践,为学生将来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或技术骨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相对于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缺乏互动性和指导性的不足,xMOOCs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开放性、互动性以及平等性的特点。在xMOOCs环境下实现全过程化课程教学、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及课后的测试测验开展,并对学生学情学业进行全面评估,有效保证了课程教学效果。同时,通过积极引进企业高级人才来学校授课等方法,充分利用石油企业各方面的优势资源, 在学校、行业、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座无障碍的沟通桥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开放性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对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 参 考 文 献 ]

[1] Siemens G. MOOCs: Innovation in education,Common?鄄wealth of Learning, AthabascaUniversity[OB/OL].https:///sites//files/pub_PS_OER-IRP_web.pdf #page=31.

[2] 李明华.MOOCs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3):11-29.

[3] 刘华东.构建“三三三”培养体系推进本科教育迈向更高目标[J].中国高等教育,2012(6):34-36.

[4] 徐晓飞.抓住MOOC之机遇促进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9-33.

[5] 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 后IT 时代MOOC 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8.

[6] 姜蔺,韩锡斌,程建钢. MOOCs 学习者特征及学习效果分析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1):32-35.

[7] M. Mitchell Waldrop. Online learning: Campus 2.0[OB/OL]. http:///news/online?鄄learning?鄄campus?鄄2?鄄0?鄄1.12590.

篇4

关键词 采油工程 案例分析 成绩对比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roduction Engineering and

Case Stud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alysis

HAN Guoqing, LI Zongtia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Abstract Production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main course in petroleum engineering, mainly studen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Opened a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and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ase studies curriculum courses at three years, in teaching materials, material improvement,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exam done a lot of work 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performance analysis, etc. start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result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rs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make a positive exploration.

Key words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ase study; performance comparison

1 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效果

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开设三年来,我校石油工程专业近300名学生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这里对这些学生的相关学科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对三届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纵向分析,以查找差距,指导下步改进。

(1:采油工程/采油案例;2:钻井工程/采油案例;3:完井工程/采油案例;4:修井工程/采油案例;5:高等数学/采油案例;6:公共英语/采油案例)

图1 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成绩相关性分析

(1)相关学科成绩分析。通过对我校石油工程专业285名学习了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的学生进行调查,这些学生学习了采油工程课程的占100%,学习了完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60名,占91.22%,学习了钻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85名,占100%,学习了修井工程课程的学生为225名,占78.94%,以上课程全部学过的为210名,占总人数的73.68。此外,这些学生全部学习过高等数学和公共英语课程。选取这210名学生的以上课程成绩进行相关性对比分析,首先以每一名学生的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简称采油案例)成绩为基数,其余课程成绩与之相除进行相关性分析(图1);其次是对这些学生的以上课程成绩进行区间频次对比分析(图2)。

(1:采油案例;2:采油工程;3:钻井工程;4:完井工程;5:修井工程;6:高等数学;7:公共英语;)

图2 相关课程成绩分布情况分析

根据图1 可以看出,采油案例课程的成绩与采油工程课程的成绩相关性最好,与高等数学、公共英语两门基础课成绩的相关性也较好,与完井工程、修井工程专业课的成绩相关性不强,究其原因来看:①采油案例课程的理论基础就是采油工程,该课程是采油工程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拓展,两者成绩相关性较强是正常的;②采油案例课程与钻井工程、完井工程、修井工程课程的成绩规律性不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校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相关课程融会贯通的技能,不同领域的专业课的学习都较为孤立;③采油案例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的成绩相关性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因素,应该是好学的一部分学生在各门学科上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根据图2 可以看出,采油案例课程的成绩与其它课程的成绩频数分布情况类似,成绩在70~80分之间的学生人数最多,占学生总人数的41.4%,而从60~90分之间的人数占了学生总数的84.2%,说明该课程的成绩考核方式是正常的;此外,在分数分布的相关区间内,采油案例课程与采油工程的相关性最好,利用贝叶斯检验采油案例课程与采油工程课程的成绩差异分布,给定成绩置信区间(70,80),置信水平可达到85%以上,这也说明了采油案例与采油工程两门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继承性。(2)课程开设以来成绩对比分析。该课程自2011年秋季开设以来,已经有三届285名学生参加学习。三年来,课程建设者和相关教学人员积极探索先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设备,补充教学案例,精选相关习题,教学质量有着一定的提高(表1)。

表1 采油工程综合技术与案例分析课程三年成绩对比分析表

从三年来的成绩分布看,保持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模式,成绩分布趋于更加合理,与前两年相比,2013年的平均成绩下降,无不及格现象但是中高档成绩人数下降,大批学生成绩集中于60~80分之间,且60~70分成绩人数最多。经过调查有两方面的原因:内部原因是前两年因为是课程的试验阶段,期末考试有大量教学中的原题或者是题型不变仅改部分次要条件的题目,这种类型的试题占60分左右,而2013年考虑到课程教学已经较为成熟,期末试卷中未出现原题,题型不变仅改部分次要条件的题目也仅占30分;外部原因是2014年春节较早,校园招聘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正常的课程教学。对于内部原因,相关教学人员认为,应该继续吸收先进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考试难度,以培养学生真正达到该课程设置的目的。

2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1)该门课程在我校率先开设,可借鉴的资源和经验不多,还需要两至三年的教学实践以丰富经验、充实教学内容;(2)该门课程必须以采油工程、完井工程、修井工程为先修课程,但是部分学生先修课程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严重影响该课程的学习,需要在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做好与先修课程的衔接;(3)教学人员应拓宽教学素材收集渠道,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注意收集、提炼相应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使得课程更加贴近技术前沿;(4)应加强与矿场技术人员的结合,注意从矿场实际中寻找相应案例,丰富学习内容,并且更加贴近生产实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5)充分利用和发挥CAD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制作或完善课程题库、教学素材库,加强教学的交互性,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注:研究生教育质量与创新工程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1-02-03

参考文献

[1] 韩国庆,檀朝东.修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

[2] 万仁溥.现代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

[3] 李克向.实用完井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4] 张学云.采油工程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J].职业,2011(20).

篇5

关键词:天然气开采技术 教材编写 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a)-0071-02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是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石油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工艺技术及其基本原理,从而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选修课及未来从事天然气工程的设计计算、应用研究及工程管理提供必备的专业知识。

1 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中选用李士伦编著的《天然气工程》 ,这本书共有11个章节,主要内容涵盖了天然气的基本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藏物质平衡、储量计算及采收率、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气井管流和节流、气井生产系统节点分析、气井井场工艺、气井排水采气、天然气预处理及轻烃回收和气井防腐。此书可以作为石油工程本科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油气田开发工程和油气井工程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涉及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结合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前期的课程学习,发现气井管流和节流、气井生产系统节点分析两章内容在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时已经学习了相关基本理论,在授课时这两章内容就不再为学生讲授。此外,关于天然气开采工艺方面也只是讲授了水驱气田中常见的排水采气工艺,对于其他类型气藏的开采没有讲述。同时针对目前关注度较高的非常规气藏的开采没有提及,对于气藏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增产工艺也没有论述。这些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提升笔者学校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养,有必要根据教学需要重新编写一本适合该专业培养方向的、能够反映天然气开发与开采的教材。

2 编写教材的可行性

这次编写计划在该课程长期使用教案的基础上集历年教学和科研的实践进行修改、补充、整理、纳入近年来天然气开采的新技术与新工艺等,使新教材具有时代气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3名编写者既是长期从事本课程教学5年以上的教学骨干,又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能够保证教材编写的质量与专业技术水平。

课程组3位教师经过多次教学研讨后制定了可行的教材编写计划。以笔者学校教学计划安排为依据,同时考虑到课程之间内容的衔接和连贯性,坚决避免相同知识点的重复讲解,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问题能力,课程组对课程的讲解内容做了新的规划和设计,即以《天然气工程》主要内容为基础,同时章节进行了整合,由原来的11章调整为9章,包括:概述、天然气的性质、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储量计算、气藏动态分析、不同类型气藏的采气工艺、气井增产措施、矿场天然气集输和气井的安全。章节内容均增加新的前沿认识,并调整了2章的内容,采气工艺这章由排水采气扩展为不同类型气藏的常见开采工艺,同时增加了气井增产措施。这样的改革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且新教材能够便于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同时进一步扩展学生对天然气开采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提升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融合度。

考虑到石油工程宽专业知识面的需求,本教材在设计编撰内容上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新、精、宽”特点,做到覆盖天然气开发开采及集输的所有环节。

知识架构中涵盖以下目标。

(1)从气田开发大系统工程的角度,给学生呈现一个从开发、开采到矿场集输处理的完整系统。

(2)收集天然气开发、开采最基本较成熟的而又是最先进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保证知识的实用性。

(3)每章都设计习题,便于学生提升思考问题的能力。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展现场实际应用分析,教导学生学以致用。

3 教材建设改革的夯实基础

这本教材的编写力求教学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改满堂灌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以工程实例分析为目的,实践巩固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循环教学模式,努力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材内容上,也做了部分调整,强化了一些针对天然气开采工程方面的内容,如:不同类型气藏的开采技术、气藏的增产措施改造技术、矿场集输等。弱化了一些有关气井中气体流动的一些章节的内容,如:气井管流及节流动态,气井生产系统节点分析等。

授课教师已经完成了5轮以上的教学任务,经过多次修改讲义、查找大量资料和组织探讨,确立了教材编写大纲,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基础理论内容,扩展采气工程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兴趣和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4 教材内容特点

《天然气开采技术》课程以油层物理、渗流力学等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的专业课。主要介绍天然气开采涉及的基本理论及其工艺技术。该课程内容包括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烃类流体相态、气井产能分析及设计、气藏动态分析、排水采气、特殊气藏开发、气井增产措施、矿场集输、气井安全等内容。

相较于现有使用的教材《天然气工程》,此次教材中编写中增加了特殊气藏开发和气井增产措施两部分内容。

特殊气藏开发这章,主要介绍不同类型的气藏针对自身特点的相应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原理及施工工艺。

气井增产措施这章,主要介绍在气井生产过程中采用相应手段提高采气量的技术。

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如下。

了解天然气开采简史;熟悉我国油气资源和天然气工业发展前景; 熟悉天然气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掌握天然气的组成和分类;掌握天然气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

掌握油气烃类体系的基本相态特征;熟悉常用状态方程选择和分析;掌握判断油气藏类型的主要方法。

掌握稳态流动气井产能公式;掌握拟稳态流动气井产能公式;熟悉气井产能经验方程;掌握完井方式对气流入井的影响。

了解气田、凝析气田开发方案编制流程;熟悉气藏动态分析内容;掌握气藏类型的分析判断;熟悉气藏驱动方式分析;掌握气井生产制度分析。

掌握气井携带临界流量的计算;掌握泡沫排水采气的原理和方法;了解柱塞排水采气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其它排水采气工艺。

了解不同类型气藏的开发特点和相应的开采技术原理。

了解气井增产技术的机理和施工特点。

了解天然气矿场集输流程和管网;掌握节流调压的作用和手段;熟悉节流过程和节流效应;了解气液分离器的类型、原理、处理能力;掌握天然气水合物生成条件的预测;掌握预防天然气水合物生成的方法。

了解气井腐蚀的机理及分类;了解气井腐蚀的重要参数;了解防腐材料的选用;熟悉气井的防腐设计;了解含硫化氢气井的安全与防护。

5 结语

此次教材建设改革目的是把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作为教材改革的重中之重,因而非常注重对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章节采用结合采气工程实际教学,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经过对整门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达到能够综合地应用天然气开采技术的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基本形成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继盛.采气工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2] 李士伦.天然气工程[M].2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3] 廖锐全,曾庆恒,杨玲.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4] 钱伯章.石油和天然气技术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 李士伦.天然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齐海鹰.天然气资源与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4.

[7] Rebecca L.Busby.天然气概论(中译本)[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8] 杨川东.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9] 《采气技师培训教程》编写组.采气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10] 林存瑛.天然气矿场集输[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篇6

本文立足于石油企业在工业在采油设备中的管理工作进行展开分析,从而促进石油工程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采油设备能够在优质化的状态下作业。在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为了保证我国石油开采事业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健康化发展,并能够在全方位的采油设备管理状态下完成高效率的石油开采作业,需要实行更具支撑力和高效益的管理策略。基于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便落在新形势下石油工业采油设备管理策略探讨方面。

关键词:

石油工业;采油设备;设备管理

采油设备作为石油开采作业的重要工具,设备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为了从根本上提高石油开采作业的工作效率,并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生产出的石油优质性,需要立足于采油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层面,提高设备的工作水平,全方位带动并促进我国石油事业走上持续化发展的道路。

1当前石油工业采油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设备管理组织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于负责采油设备管理的专业设备管理组织存在组织结构混乱、管理职责不清的现象。为了改善当前这种局面,需要对石油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组织进行组织结构优化,以此来提高设备管理组织的工作效率。然而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专业设备管理组织存在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采油设备管理的进度[1]。

1.2采油设备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从大致情况来看,我国石油企业在采油设备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没有做到管理技术的尖端性和高科技程度。由于采油设备管理技术的滞后,无法为设备的高效率开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制约了相关石油开采项目的进度与工程节奏。

1.3采油设备管理技术指标有待提升

很多石油企业在设备管理的技术指标层面上都相对设置的较低,因为大部分企业的采油设备过于陈旧,无法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开采作业。因此造成了设备自身的技术含量相对偏低,设备开采时的能量消耗与损耗也相对较大,总体表现出技术指标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现象[2]。

2新形势下石油工业采油设备管理策略探讨

2.1优化企业内部采油设备管理组织

当前我国石油企业在才有设备的管理工作上并没有建立健全的专业设备管理组织,所以无法在更加确定和独立的管理流程下完成采油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因此,石油企业应该进一步优化设备管理组织,科学设置设备管理组织的结构,做到职责分配明确,在更加清晰的管理规定中实现采油设备的高效率管理。并且,石油企业也应该尽快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相关制度,利用制度的强制性力量,来规范和监督采油设备管理组织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设备操作的安全事故[3]。

2.2提高采油设备技术管理水平

为了保障采油设备管理的技术程度,需要站在工作人员的层面入手。采油设备的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负责设备在作业状态下的操作,也负责非作业状态下的设备维护与修理。那么在设备综合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对设备的维护全面性和设备检修和彻底性起到了关键影响。基于此,为了提高采油设备在技术方面的工作水平,应该着力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管理水平,切实进行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的日常培训与考核,全面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也要提高对采油设备机体管理的技术水平,采取多角度的技术体系作为管理依据,按照准确无误的工作流程操作采油设备,维护设备自身的管理标准。

2.3科学提升各项技术指标

在石油工业采油设备的管理流程中,为了从根本上提升石油开采效率和对石油资源的利用程度,需要从设备管理的基础性角度入手,加强采油设备的基础管理。针对采油设备自身的性能和工作原理而言,为了保障采油设备在技术层面上具备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从技术性指标方面应该大力提升采油设备内部作业状态下的技术指标,从而提高采油设备的工作“终点空间”,延长设备的作业时间和使用寿命。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做好采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设备管理工作,通过在科学范围内适当提升各项技术指标,结合日常的采油设备保养与应急维护,提高采油设备在作业状态下的“弹性”程度,从而提高采油设备的工作效率,整体提升石油开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3结语

综上所述,采油设备作为石油开采作业的基础性工具,设备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了整体石油开采工程的作业进度和石油开采质量等。因此,为了保障采油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更加健全和有效,石油企业应该构建完善且科学的采油设备管理机制,并立足于日常细节的设备管理,对采油设备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和监控。

作者:张卫玲 单位: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参考文献:

[1]肖文刚.关于石油工业采油设备管理的探究[J].化工管理,2014,27:143.

[2]张跃文,孙少华.石油工业中采油设备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7:66.

篇7

如果说大家关注的热门专业五花八门,那么就业率排名前二十的专业就有了出奇的一致——一面倒的偏向了工学门类。高就业率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不如说是社会对于工学门类的偏爱。总体来看,就业率高居不下的这二十个专业均属工学门类(工程造价专业可授工学学位也可授管理学学位),可以看出理科生在填报志愿时有比文科生更多、更好的选择。

仔细研究表1可以发现,这二十个专业的名称里均有“工程”与“技术”两个词语,看来,在理科专业中工学类的专业就业前景更胜一筹。而工学之所以能够高居榜首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依然需要重点投资与扶持,因而这些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并且,近几年电子信息、汽车、物流、新材料等迅速发展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新的突破口,这些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工程类”与“技术类”等工学专业比纯理学专业就业面更广,就业机会也越多。

上表中的二十个专业三年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0%或以上,最高的采矿工程、飞行技术与航海技术则达到95%。看到如此高的就业率,许多考生与家长应该非常心动。填报志愿时,大家可能会忽略学校因素,一股脑儿地选择“石油工程”或者“地质工程”等专业。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几年这些工学类专业就业率遥遥领先,考生报考时也对其情有独钟,使得众多院校跟风开设,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因此,大家在选择这类专业时应该对学校“提高防范”,尽量选择有较悠久办学历史的院校,并且该校的此类专业开设时间较长,或是那些该专业是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的院校进行填报,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选择的专业真正好就业。

图1中,各个专业三年的毕业人数稳中有增,其中,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矿物加工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木材科学工程与热能与动力工程这六个专业近三年的毕业人数基本保持不变;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增幅较大,从2009年到2011年增加了约150%。造成这样两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除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外的三年人数平稳的专业的就业都比较有针对性,也有一定的特殊报考要求。如飞行技术、航海技术的就业面较窄,并且对于报考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严格要求;另一方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虽然三年毕业人数没有大的起伏,但该专业每年的毕业人数都非常多,三年的总毕业人数也远高于其他专业。这是因为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一门基础性的专业,它作为一级学科,其下有有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有不同的学习重点和发展方向,如西安交通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发展较为成熟,热能与动力工程之下的每个方向都有涉猎,而河海大学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就偏向于水动。因此,大家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弄清楚学校特色。而车辆工程专业近三年毕业人数的大幅增长则与市场的需求量息息相关。(上一期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已作介绍,本期不再赘述)

平均就业率高并不代表三年的就业率都一路看涨,图2中的九个专业三年就业率平稳发展,而图3中的专业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就业率的不稳定是因为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然它主要与社会的人才供需关系成正比。

船舶与海洋工程、地质工程、石油工程这三个专业虽然在近三年里有所降温,但整体的就业率依然很高,之所以降温的原因是毕业人数增加了,但社会需求没有因此而增加,毕业人数基数的增大就拉低了整体就业率。结合图2与图3,地质工程2009年与2010年的就业人数都保持在2000人左右,就业率都高达95%,在高就业率的刺激下2011年的毕业人数骤增到5000人,就业率就下滑至90%,这一现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都有所体现。因此,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意避开对某些专业的盲目追随,蜂拥填报。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其中一个特例,通过图3可以看出它的就业率有所波动,但图1中它的毕业人数依然只增不减。这是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性很强、发展方向多。毕业生可以往国家电网、省电力公司、大城市供电公司、能源公司发展,或者进入西门子、ABB等大型外企工作,就业面较广。并且。它的工作环境比其他工学类专业更加舒适,薪酬待遇也不错。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近几年发展态势良好。

不过以上这些理科专业“好就业”不~定代表工作环境好,这二十个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工作环境艰苦,如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地质工程、工程造价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深入工程第一线。有些专业在薪酬待遇方面也只能算中等偏上,并且,这些专业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对于性别的要求较严格。因此,考生们尤其是女生在选择此类专业时一定要谨慎。

篇8

关键词:石油施工企业 专业技术干部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 0)09-214-01

随着国家石油战略的转移和国际石油工程施工领域的不断扩大,石油施工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施工企业的特点,培养人才和留住人才都面临诸多的难题和挑战。如何培养和使用人才,使之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并且保证流动而不流失,笔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石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干部管理现状

1.新形势对专业技术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国际石油工程建设市场发展迅速,新的施工形势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践取得丰富的施工经验,取得一定的工程业绩。随着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各种个人资质证件也是必须取得的,如建造师、注册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项目管理的提升需要综合性人才,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预算、懂项目管理流程。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习,提高个人驾驭技术的能力。国际工程项目更需要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的技术功底,还要会外语,懂国际施工规则,能够满足跨国施工的需要。这些综合素质要求都反映了当前施工专业人员培养的难度。

2.技术工作的挑战性越来越强。国内、国际项目的运作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项目招标承揽、项目技术管理、新方法的应用、国际之间的技术法律冲突等,无不增加项目施工的难度,给技术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监管措施逐步加强,质量、安全控制更加严格,施工专业技术人员须不断学习,提高施工管理技术能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风险。尤其是海外施工比国内要苦得多,这种苦,不单是自然生存环境,更多的是拿项目和拿到项目后的运作困难。不熟悉国际市场游戏规则,语言沟通交流障碍大,外方国际化管理极为“苛刻”,给技术管理人员带来更大的挑战。

二、工作的流动性越来越大

石油工程施工人随项目走,流动性非常大,给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技术人员往往是某个领域或专业的专家、骨干,项目技术管理“非他莫属”,一旦有项目,不管自己的情况如何都要服从大局。石油施工企业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基地地处偏僻,常常出现一些新分配的大学生到单位后不久就另谋发展。一些依靠企业财力物力培养出来的人才,通过实践锻炼具备了胜任工作的能力,或者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但有经不起优越条件的诱惑而“跳槽”外流。这些尽管不全是他们的错,但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专业技术干部的流失不仅带走了技术,还带走了经验,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

三、石油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干部管理对策

1.提倡差异化培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差异化培养即“因人施教、分层培养”,逐渐培养出适合石油工程建设急需的有用之才。一是要因人施教,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人才,用发展的眼光制定培训计划,按照石油工程建设的需要。本着“实际、实效”的原则,逐步塑造有用之才。二是根据人才结构分层次培养,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创新培养方式,进行分层施教,努力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优化人才结构,培养能参加国际项目施工和国内项目运作的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强化实践锻炼育才,采取关键岗位上进行锻炼等方式,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引导人才学业务、练业务、比业务,不断增强业务技能。在解决人才的质与量上,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发展前景决定人才的层次和梯次,通过差异化培养选拔专家型人才,通过岗位实践锻炼提高各专业技术水平,稳定专业技术人员规模,优胜劣汰,形成人才培养梯队,以满足不同层次石油工程施工的需要。

2.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建立拴心留人机制。人才流失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尴尬局面。一方面培养出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又出现招收大学生困难。究其人才流失的原因,根本的一条就是对单位的现状不满意。要想留住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增强吸引力。同时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对企业的一种感情,树立一份责任,一种热情,一种以企业为荣的自豪感。石油施工企业有其特定的人才成长环境,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本系统培养成长起来的,出去后还可能在本行业工作,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还不如说是企业自身吸引力的竞争。从拴心留人机制上讲,首先要合理配置和使用人才,让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让每个专业技术人才都有施展自己才干的空间,达到“事业留人”的目的;其次要制定完善一个切合实际的、能够有利培养和充分调动专业技术干部热情的奖励晋升制度,包括明确的晋升考核目标、切合自身生产实际的考核内容、公正公平的评价办法、严谨合理的考核程序等;第三要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做到“待遇留人”。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有偿服务。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政策,允许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通过改革,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篇9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放缓,对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领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看,石油装备领域相比其他行业仍保持 着稳中有升、逆势上扬的态势,尤其以上游领域如钻采设备等表现抢眼。陆上石油精细开采、深海石油大力探索以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持续升温等因素,使得石油钻采 领域的长期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展会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历经十余年的发展,见证了我国石油装备行 业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众多企业搭建起获取商机、开拓市场、资讯交流的广阔平台。

CIPPE2013石油展上,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俄罗斯等12个国家展团竞相亮相。国际著名企业有俄油、 GE、贝克休斯、国民油井、卡麦龙、施耐德、霍尼韦尔、API、卡特彼勒、康明斯、MTU、泰科、赫普等;国内知名参展企业有中石油装备展团、中石化石油 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海油、中国船舶、中船重工,中集来福士、南阳二机、宏华、杰瑞集团、山东科瑞、山东骏马、胜利高原、上海神开、华北荣盛、天津立林 等。据统计,本届CIPPE石油展上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46家。

CIPPE2013同时将迎来更加强大的国际采购阵容:沙特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俄气、俄油、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苏丹、乌克兰等众多 知名国际买家组团到展会现场进行参观洽谈。南美洲方面,来自巴西的海洋平台工程机械采购商及哥伦比亚的钻采装备采购商等组织了多位高层采购经理开赴中国, 他们来自石油公司,管道管线工程公司,油气生产、勘探公司等;亚洲方面,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伊朗及科威特等石油国家的众多企业将CIPPE 视为考察中国石油装备市场,与供应商洽谈合作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据悉,本届展会将迎来超过百个由政府机构、石油商协会组织、国家石油公司等组成的专业采购 参观团,参观团总人数将超过6000人。预计展会三天参观观众总人数将超过50,000人次。

篇10

【关键词】新疆;油气田;技术服务;市场前景

油田技术服务作为一个专业化程度高、技术及资金密集度高的行业,近年发展迅速,其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影响油气田的开发水平,在油气开发生产领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实际工作经验,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新疆地区油田开发技术服务市场特点及发展前景,为从事油气田技术服务企业的今后发展提供了参考经验。

1.新疆油气地质资源量丰富,勘探程度低,开发潜力大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含油面积广大,全疆共发育有34个古生代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岩面积达97.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沉积岩面积五分之一,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盆地有12个,占新疆盆地总面积的90%,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基础。

根据2014年全国最新一轮资源评价结果,新疆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28亿吨,较2007年评价结果增加77亿吨,增长51%;天然气地质资源量17.5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评价结果增加7.6万亿立方米,增长77%,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的22%和28%,均位居全国第一位。

目前,新疆地区,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程度很低,尚处于勘探开发初期阶段。据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2年数据显示,新疆的石油、天然气远景资源探明率均不高,分别为17.5%和10.8%,仍属于低勘探程度阶段,与东部油田差距较大,未来油气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2.油气勘探开发进入快速增长期,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基础良好

多年的勘探表明,新疆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有利的构造条件、多时代成油组合,多期成藏和良好的存储等特点。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新疆迎来新一轮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建设期,新疆地区能源企业纷纷加大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东到西、由北到南三大盆地油气勘探开发全面展开的良好态势。

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新疆地区2000年到2012年的年均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2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00亿立方米,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石油产量由1800万吨上升到2700万吨,增长了50%,2012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五,天然气产量由35亿立方米上升到250亿立方米,增长了6倍,2012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二。

十二五期间国家及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陆上石油开发商针对新疆的油气勘探开发分别制定了明确的上产规划:(1)根据我国《天然气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加强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南海海域四大气区的勘探开发力度,到十二五末,建设四个年产量200亿立方米的大型天然气产区,其中塔里木气区实现产量达到320亿立方米;(2)中石油继大庆油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规划、长庆油田建设“西部大庆”规划后,制定了建设“新疆大庆”的《关于新疆地区2015年油气当量5,000万吨发展规划》。根据该发展规划,中石油将加快产能建设,使新疆地区2015年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其中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原油产量将达到2015年的1,344万吨,较2013年增长近;(3)中石化也将新疆定为打造上游“长板”的重要阵地,根据中石化与新疆自治区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中石化规划投资1,400亿元用于其在疆石油产业的上产建设。

根据国土资源部预计,2030年之前,新疆地区每年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5亿吨,累计新增探明储量45亿吨;石油产量呈稳步上升态势,2015年可达到3000万吨,2020年3500万吨,2030年4000万吨,约占全国的17%。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年均探明1600亿立方米,累计探明近3万亿立方米;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达到350亿立方米、2020年超过500亿立方米、2030年接近70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23%。按照现在的资源条件,新疆有望在2030年前建成亿吨级油气生产基地。

新疆地区油气勘探开发进入快速增长期,为新疆油田技术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3.新疆地区老油区稳产挖潜新区上产,市场增量巨大

目前,国内油气产量增长主要依靠老区稳产挖潜和新建产能两种方式,故由上可见,新疆地区油气上产将从这两方面为油田技术服务市场带来市场机遇。

3.1老区稳产挖潜

新疆地区各主要油田80%以上原油产量来自于注水开发。经过多年开发,新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三大主要油气产区的多数油田注水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以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所辖油田为例,平均含水率已超过80%。进入高含水阶段后,油田自然递减率上涨较快,老油田稳产增产的难度不断加大,并决定了油田技术服务需求将长期向好。

国际能源署分析指出,在世界各主要石油产区,综合递减率从长远来看会显著增加,有市场分析认为,要想使油田稳产增产,10%的油田综合递减率大约会带来40%-50%的油田技术服务业务需求的增长。2011年,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所辖区域的油田综合递减率分别为8.3%、8.5%,由此可见,仅老区稳产挖潜方面,随着油井数量的增加,油田技术服务市场规模将呈现较快增长。

3.2新建产能

从2003-2011年中石油原油产量与钻井数量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增速需远高于原油产量增速,才能实现产量增长。

根据中石油关于新疆地区油气开发“十二五”规划,中石油在疆三家油田生产单位的油气产量当量的年均增幅在10%以上。基于2003-2011年,为保持原油产量,中石油勘探开发投资资本性支出保持了近10%的增速的历史数据,大致估算“十二五期间”中石油在新疆的勘探开发资本性支出的年增长率将在20%以上,从而为新疆油田技术服务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中石油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新疆油气业务发展规划》,在过往30年累计投入3,000多亿元的基础上,未来10年再投入3,000亿元以上用于油气勘探开发、下游炼油化工基地建设、原油成品油战略储备和油气输送管网的完善,年均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中石化亦将在“十一五”投资450亿元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投资超过1,400亿元用于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煤化工、外输天然气管道及油品销售、相关装备制造业等。油气开发商巨额的资本性支出将为油田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充足发展空间。

综合老区稳产挖潜与新建产能两方面因素,新疆油田技术服务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油田技术服务企业。

4.结论与认识

新疆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技术服务市场空间较大,从事技术服务的企业分散,技术与资金实力不强,整个行业处于发展初期,这位后续致力于油气开采技术服务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参考文献】

[1]天然气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