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程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工程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机械工程;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77-02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为湖南省机械工程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邵阳学院根据自身条件顺应湖南省科技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基本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提高+工程实践+创新应用”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思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协调发展的实践教育理念,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机械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针对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国内部分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已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部分重点高校也实施了国家级机械工程应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如浙江大学多层次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长春理工大学机械工程“教学、科研、生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等,而现有对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实验教学或竞赛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在机械工程领域内的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侧重于工程创新实践能力,即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而非科研型人才。培养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除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对机械工程行业前沿的实时把握。针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变化,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机械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互融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机械工程专业按照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在调整改革原有独立于各门课程的实验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基础性、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多层次的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

1.机械基础性实验。机械基础性实验面向低年级机械类专业学生,主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技能、正确使用仪器、掌握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首先,在开展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之前,通过机械机构设计综合展示与分析、机械拆装及结构分析、机械结构分析及运动简图等实验活动,对学生进行机械设计与创新的“启蒙教育”;其次,通过工程图学课程实训,培养学生二、三维表达与初步的构形设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手工与计算机图样绘制能力,为机械创新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对机械设计理论和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初步剖析,让学生具有初步拟定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进行基本机构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和初步具有拟定机构系统运动方案的能力。

2.机械综合设计性实验。机械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面向中、高年级机械类学生,主要分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实验是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型实验。设计性实验是结合各自教学或独立于各种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常规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之后开设的。更进一步的设计性实验则是在指导教师出题后,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校开设的机械综合设计性实验包括微型发动机综合性能实验、组合夹具拼装方案设计及组装、机构运动创新方案设计实验、机械运动学、动力学参数测试、滚动轴承组合设计及性能分析实验、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性能实验、静态与动态螺栓联接综合实验、减速箱结构分析及装拆实验、平面机构设计及运动仿真分析实验等。

3.机械研究创新性实验。面向机械类高年级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学生自我训练为主,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工程设计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主要由开放式实验、科技制作、学科竞赛、学生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等部分组成,以机械产品CAD/CAM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创新型实验课。采用“集中指导、分散设计”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参加各类竞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机械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1.构建机械认知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专业认知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前,组织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机械制造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装备,了解常用生产设备的功能、工作原理及组成。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讲解,着重介绍机械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机械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组织观看生产录像,加强计算机仿真教学,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机械工程领域的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时,不能照本宣科,应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金工实习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和后续金工实习。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出各种有创意的作品并把它加工出来,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习成就感,还促进了作品的个性化。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在设计时应注重其综合性、互动性、启发性和完整性,尽可能地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部分实验装置和仪器的安装调试,使学生通过实验,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课程内容注重大型的工程系统设计,使学生能运用理论教学环节中所学到的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注重自主学习与思考,加强培养团队合作,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机械基础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和内容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正确记录试验数据,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分析判断、逻辑推理及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学习、思考,以小组形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完成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创新性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查阅资料,分析各种信息来源,独立解决问题,独立进行实验总结,培养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4.引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了挂图、模型、视频、多媒体、实物装备等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使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与训练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将虚拟现实、计算机仿真等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引进和研发相应的软件和硬件平台,实现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模拟传统和现代制造的加工工艺过程,有效地提高了实践学习的效果。自制和引进工程技术训练课程教学视频,研制系列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工程技术训练素材库及大量案例。通过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堂实物模型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相得益彰,既增加了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感性认识,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了更多的知识。

5.改革考试制度和考核方法,提高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了切实保证实践环节达到预期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实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根据不同实践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必须要考虑到实践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尽量做到全方位考核,避免以偏概全。例如,金工实习成绩,要综合衡量学生的平时成绩、实际操作技能与质量、创新能力、实习报告等情况,其中平时成绩占20%,实际操作技能与质量占50%,创新能力占10%,实习报告占20%,考核形式要有利于学生劳动技能、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高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部分,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始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建立了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好的满足了经济建设事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毛聪,王向红,尹来容,张健,刘志强.地方高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3).

[2]钟功祥,刘竞伟,吕志忠,彭彩珍.提高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综合措施[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03).

[3]罗红旗.机械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能力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3).

篇2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基础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 TU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42-03

我国工程界、教育界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已达成广泛的共识:建立完善的认证制度是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能促进我国工程教育领域与国际接轨,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 [2]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的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毕业要求:“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等。”[4]结合我国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已刻不容缓。就目前来说,如何将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标准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落实到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5]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作为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教学中的主要实践环节,机械基础实验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大学生提高工程素质与能力,实现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平台。[6] [7]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习与实践能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研究、开发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产品创新设计意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8] [9] [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历来重视“实践育人”,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对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成果。如实验教学课程独立设课,不再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逐年更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其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总体看来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实践教学的目标仍然以验证理论知识和掌握实验实训技能为主,对学生责任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没有多方面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依然较低,且实验项目单一,缺乏对多学科、多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新型实验项目内容;另外实验项目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中知识点的演示与验证,缺乏对工程实际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课程的过程管理和监督缺位,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形成准确、客观的实验教学考核考评办法。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对学生的约束力和吸引力,从而无法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很难得到发挥。可见,对实验课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改革刻不容缓。[11] [12]

二、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以机械基础实验课程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师为主导,通过充实实验内容、创新实验项目、转变教学模式、构建考核体系等方法,结合现阶段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努力改变现有实验教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考核促学习,考核与激励并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充实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内容的革新加强学生工程素质培养

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将实验内容、方法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首先,尽量在每项实验内容的讲授中引入与课程实验相关的典型工程实例,增强学生对课程所涉及知识点的工程实践应用背景的了解。另外,通过开发改进仪器装置,整合实验内容,使常规实验项目内容与工程实践更为贴近。例如将动平衡实验中通用待平衡转子用高度仿真按比例缩小的汽车车轮、轮毂、车轮整体,风扇、泵的叶轮、普通电机转子代替,采用现有实验系统对这些传动部件的平衡问题进行测试并矫正,增加实验内容的工程真实性等,这些贴近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改进更能激发并调动学生参与实验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理论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加强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

(二)开发新实验,提高主动实验和创新实验的比重,转变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是工程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克服传统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弱点,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提高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专业视野,锻炼其专业能力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建立“点面结合”的主动教学模式,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自主设计的“点”上进行创新,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或撰写设计报告,实现“面”上创新。其次,建立“课内课外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课内实验创意在课外延伸。例如在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轴系结构设计等试验中将方案设计放在课下完成,增加课后实验问题分析并提出机构或结构的创新性方案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技术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从事机械工程的相关工作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应注意现代工程需要学科交叉和集成。这就要求工程师按照项目逻辑而不是学科逻辑开展工作,需要工程师团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协同解决问题;要求工程师既具有所在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又具有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因此,实验课程内容尝试采用“实验小组结合”的探究性实验模式,实验评分增加组内评分环节,以考查学生在组内实验中的领导力、参与度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借助网络、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拓宽学习空间

2012年起,慕课(MOOC)的先进理念开始席卷全球,其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14] [15]在课程改革中制作“慕课”微课程视频,并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计算机多媒体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的全面开放。通过线上学习,线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教学进程。线上学习主要包含课程视频制作、教学资料及习题内容整理上传以及课前课后的互动讨论,通过现有的教育在线系统及微信群通讯交流方式即能实现相关的功能。“慕课”背景下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学生诚信、自主素质的提高。必须使学生重视每一次登录、点击、作业、答疑,同时可以采用同伴互评、教师课前提问的方法来主动约束规范学生的“慕课”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线下操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内容。实验教师主要作为实验教学中问题的解答者和推进者而存在,作为一个聆听者、引导者、帮助者,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

(四)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实验教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在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的水平来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很显然,实验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实验课程的真实完成情况,并且存在抄袭现象。这不仅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投入程度及实验收获,而且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必须改变现有机械基础实验的教学成绩评定模式,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机械基础实验的考核评价方法。图1为机械基础实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框图。

新型考核评价方法首先必须考虑对规定完成的实验项目内容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通常来说,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分析与数据处理。因此,评价方法除应对实验报告进行量化评价外,还要对实验操作、分析、表达、实验习惯、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同时还应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方法来对实验方案的贡献情况,组员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来进行考量。另外,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评价体系中增加了实验思考与附加项。最后在学期末实验课程结束后增加考试环节以强化学习效果。所考实验内容可分为基础性和提高性两类基础性题目,以课程中常规实验题目为主,有既定的实验步骤与方法,学生容易上手,难度低,但起评分也较低;提高性实验题目内容为教师根据工程实际设计拟定,其有一定深度及难度,但起评分也较高。考试前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分档,分档完成后题目由抽签决定。实验考试通过笔试、实际操作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定。实验考试成绩等于学生实验考试分数乘以实验题目起评分。而学生课程成绩综合所有实验项目评定成绩与实验考试成绩来确定。这样一方面可督促学生认真独立完成每次实验,对每次实验内容有更为清晰、准确的了解,并有效杜绝实验报告组内抄袭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为准确的判断,给出客观的评价,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更主动、更热情、更独立,同时,更自觉地思考。

三、结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大势所趋,并且认证标准中已经明确了学生在工程教育的主体地位。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应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目标,以培养行业内认可的具有创新和综合设计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解决工程实验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应更新教育理念,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来持续改进各教学环节。

通过机械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实践也证明,相关措施紧密结合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工程产品设计中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这对二类本科院校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方峥.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2] 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64-67.

[3] 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3,77.

[4] 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5] 蒋宗礼.工程教育认证的特征、指标体系及与评估的比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36-38.

[6] 蔡晓君,傅水根,窦艳涛.依托教学实验基地构建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9):125-127.

[7] 蔡晓君,刘湘晨,窦艳涛,等.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210-214.

[8] 王庆九,钟瑞明,顾大强.面向工程能力培养的机械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1):125-127,187.

[9] 郑蓓蓉,周晨,谢晓文,等.构建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137-139.

[10] 宋立权,何玉林,李成武,等.机械基础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88-91.

[11] 蒋宏春.机械基础实验成绩评价方法的探讨[J].机械基础教育,2012(1):56-59.

[12] 奚鹰,浦海英,熊学训,等.机械基础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72-74.

[13] 许涛.“慕课”同伴互评模型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2):70-77.

篇3

关键词:和谐公共空间 城市家具 人文尺度

随着城市面貌的不断发展变化,人们在日益满足的物质生活中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层面。“城市家具”作为连接人与城市环境的纽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而且在城市空间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景观环境中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之一,“城市家具”定义了室外空间环境的功能特征,丰富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内涵。

现代城市街道中的设施是为生活在城市中的普通人设计的,它们是具体化的、富有人性的个体。人们对这些城市设施的要求在不断提高,除了要美观,更注重设施的体贴化与舒适性,更强调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基本使用要求和高品位生活情调的追求。因此,基于和谐公共空间的“城市家具”设计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

“城市家具”,顾名思义就是指城市街头的各种地景设施,包括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公共场所的配套设施等。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家园,那么街上的公交候车亭、路名牌、路灯、电话亭、垃圾箱、雕塑物等就像是一件件“城市家具”,它们的功能有时就像居室中的家具一样,不仅实用,还能装饰环境。“城市家具”是城市环境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城市街道富有生气和活力的元素。

1.“城市家具”在和谐公共空间内的意义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场所,而“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公共空间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并不只是 “室内家具外移”或“户外公共设施”的意义而已。城市家具会在视觉上形成许多节点与记忆,使得“街道”或“广场”不仅仅以物理形式存存,更成为人们心理、情感的“价值凹地”,公共空间的意义与功能得以拓展,价值得以提升。所以说,“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连接城市公共

2.“城市家具”设计的人文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只有容纳人群和活动,才会生机勃勃,也才能体现和谐。“城市家具”则在其中承担着休憩、信息引导、美化环境和服务等功能,时时处处与人发生互动,不但要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也要满足人的其他各种需要,所以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人是万物的尺度更是设计的尺度。“人的尺度”就不再是冰冷的技术或科技的尺度,而应该是理性基础上感性的人文尺度,而城市公共空间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人化的空间”,满足人的各种物质与精神的需要的空间,城市家具则是其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设计品,更应当以人文尺度作为设计与评价的尺度。

2.1 基本维度——人是万物的尺度

对于“城市家具”而言,基本维度——人的尺度可以从两方面去考量。一方面是个体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特别是人机工程学方面的设计尺度,如公共座椅的高度应以人的平均坐高为尺度,信息设备也应当考虑人的身高等因素;另一方面则是区别于室内家具的公共家具特有的人与人交流的需要,比如公共空间中座椅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小坐休憩或交谈的需要,不能仅从图纸上看为了满足空间所谓美学的需要而将座椅作为装饰或点缀附加在空白处,这样很有可能提供的是并不满意的座位。公共座椅的设计应当研究人在小坐时视线走向(比如对于阳光的需求)、会选择的坐姿形式(是否会有别扭的坐姿)、期望的座位朝向(对于良好景观的需要)等,才能真正从人的尺度出发进行设计。

2.2 审美之维

城市家具之美应当是一种与环境相融合的美,每一个城市经过时间的积淀都会形成不同的城市文化和城市风格,不但如此,不同的具体环境也会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家具的审美,比如城市广场、风景区、商业街区的城市家具就应当有不同的设计处理,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当地人文环境相适宜的美的创造,也不是在城市家具中加入文化元素,而应当是真正属于当时当地,并且属于在此公共空间活动的人们,切不可以符号化来简单地堆砌在城市家具上。所以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来说,不是先完成功能的设计,再进行所谓“美”的装饰,而应当贯彻设计始终,从一开始就以美与艺术的角度去完成功能的实现。

2.3 伦理之维

城市家具应面对城市中所有的人表现其友好性,当然也包括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或残障人士,特别是不能引起这些特殊人群的心理窘迫感,或由于认知不当造成危险性。考虑弱势群体的需求正是体现了城市家具伦理性的一面,“善”的一面。所以在设计时不能因为形态上的所谓“文化性”装饰符号,而牺牲城市家具的功能性,舍本逐末。比如一些影响残障人士认知或细节上的复杂高差等可以尽量避免,而一些为各个人群需求考虑的功能区域划分、色彩材质上的提示等应该加强,辅助残障人士的认知。另外就城市家具本身而言,其舒适性也是伦理性的体现之一,比如公共座椅增设扶手、增宽座面、舒适的椅背椅面倾角等都能增加公共座椅的宜人性,让人们愿意在此休憩逗留,也使公共空间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活动空间,凝聚人气、展现活力的区域。

城市家具作为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构成元素,赋予了城市独特的个性。为了整合城市的机能,满足都市中各种各样人,即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以及不同国籍的多样性生活方式和行动,甚至不同交通工具的使用,是“城市家具”的出发点。为了满足多样性的要求,必须在各种层面和水平上加以应对,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所中可以突出各自的个性,然而又必须和都市的整体相协调。因此,对于建立在和谐公共空间理念下的“城市家具”设计的评价尺度应当是一种内在的尺度,不仅是技术上、功能上的尺度,更应该是一种集审美、伦理为一体的人文尺度,才能赢得人们的驻足、休憩、逗留,也才能算是和谐的“城市家具”设计。

基金支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12026)

参考文献:

[1]杨琳、仲德岜.城市环境中的街具设计[J].新建筑,2002(3)

[2]邓莉文、陈杰.城市公共家具审美体验的影响要素解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5:70-71

[3]张秋梅、袁傲冰、李薇.城市街道家具的无障碍设计[J].城市问题,2011.4:42-44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黄民(1965-),男,江苏徐州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郝静如(1946-),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北京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高校教改项目“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方向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2007-205)、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教学创新人才项目(项目编号:PHR201106227)、北京市教委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730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89-0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成的北京市属普通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学校传统的优势学科专业,是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经验,为北京市和机械工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传统机械行业向现代化制造的跨越式发展,人才市场对机械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量需要的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在新形势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根据自身条件顺应北京市科技和经济发展形势,提出了“更新办学理念,找准自身定位,突出人才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多层次、全方位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思路,实施了素质、实践、创新的三要素教育教学体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确立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定位

在国家科技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变化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对机械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模式进行了定位,培养面向北京地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视野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创新型一线工程技术人才。先后进行了与时俱进的三次专业改革转向,从专业内涵上实行了传统机械向机电结合的转变、机械工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人才定位上,实行了从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向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转变;从知识结构上,加强现代先进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论与技术的更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强调解决现代生产技术问题的实践能力,强化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教学及实践训练。

2.提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

为了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转变,必须拓宽思路,在内涵和外延建设上有所发展,为此提出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工程理念,即:充分开发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科学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专业人才内涵,培养实践创新的行为理念,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训练。教学资源的拓展包括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平台、学科重点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企业等社会化的教学环境;延伸时空是指开放性实验、第二课堂、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等工程实践环境;拓展内涵是指理工与人文知识的融合,机、电、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融合,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精神。

二、建设了面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系统

1.构建优资资源共享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以北京市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主体、校内外资源共享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工程实训、机械基础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科技创新实践、校外实习实训共5个平台、40多个模块,如工程实训平台包括了车、铣、刨、磨、钳、铸、焊等机加工基本技能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训练、数控基本技能训练等;创新实践训练平台包括了基础普及型创新训练(机构创新设计、机加工创新设计等)、重点提高型创新训练(结合第二课堂和科研项目的单项创新训练等)以及综合创新实践(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机器人大奖赛等)。该体系在不断完善校内教学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加强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不仅可满足学生教学培养计划的需要,还给学生创造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外活动时空。

2.科学实施渐进式实践教学

系统沿着思维的成长轨迹,遵循在理论基础和深入感知上引发闪光点的科学逻辑,形成5个层面的金字塔攀升式教育,分别为:普通劳动实践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实验实践工业训练实践研究创新实践(参见图1),该系统贯穿学生在校4个年级,实施了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学习与应用的4个结合。

三、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工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强调课程设计等实践性强的环节,以综合性培养方案为核心、实用为目标,在设置实验项目及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形式时强调工程与实践导向,追求贴近工程实际的培养环境,培养方法体现实用性和目的性。打破原来单一课程体系的限制,将毕业设计与校内外科研相结合,将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相结合,将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动态仿真与机构结构设计相结合,开设了融合多门课程知识与内容的综合课程设计,力求教学内容的工程实用性、系统连贯性以及可拓展性。

积极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和取证工作。为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结合起来,目前拥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见习工程师北京地区培训考试点、中国机械工程联合会指定数控工艺员培训点、全国三维软件原厂正版软件联考考试点和CAD技术培训点,已经连续3年举办了培训考试。

四、毕业设计改革与创新

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阶段最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现代工程问题进行求解和系统设计,培养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为了使毕业设计切实起到应用的作用,我们不断探索,开展的毕业设计改革包括选题与设计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及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

1.合理选题,注重实效,鼓励实物型毕业设计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强调选题的实践性和工程性,倡导四个结合,即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相结合,力争绝大多数选题均来源工程实践。在内容及要求方面,力求内容具体、贴近工程实际,提倡小而精、不追求大而全,鼓励自主设计、大胆创新。鼓励实物形式的毕业设计,这两年每年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在学校“实物型毕业设计”专项资金的资助下开展了实物型毕业设计,这一改革措施和相关配套政策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好评,部分学生的实物作品在全校范围进行了专题展览,收到了较好的实效,另外,还有些作品被选送参加了北京市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并获奖。

2.革新毕业设计组织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组织形式上,尝试跨专业或跨专业方向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活动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

跨专业综合性、小组形式的毕业设计营造了更为开放的设计环境和氛围。毕业设计选题时,首先由学院经研讨确定部分综合性毕业设计选题,然后根据题目内容和要求由学院内不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小组,如地震救助机器人设计、多足救援机器人设计均分别由机械设计专业方向和机械电子专业方向的四名学生合作完成,智能办公座椅则是由机械电子工程与工业设计的两位同学搭档。同组学生既有明确分工又需要密切合作,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完成共同的设计目标,小组由相应专业的教师联合指导。这种形式的毕业设计既锻炼了毕业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沟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促进不同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不同专业师生的交流合作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与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及活动竞赛相结合形式的毕业设计形成了设计过程的长效性,同时具有激励作用。比如学校常设有两个校级重点科技创新竞赛,一个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另一个是机器人应用技术创新设计大赛。每年的毕业设计选题都有一些来自于大赛主题相关的题目,这些选题实际是提前到大二或大三开始启动,同学们自愿报名组队,分工协作,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较长时间的系统设计及实物制作,参加学校的创新大赛,优胜选手可通过进一步修改完善继续推荐参加北京市、全国乃至国际比赛,参赛毕业生完成的相关设计内容则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毕业设计的标准、要求和形式来完成。

五、积极引导并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创新活动

应用与创新能力蕴含于人的自觉意识和属性,是经过长期培养、体验、积累而形成、固化于个体的潜质,可使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进入融会贯通、创造性发挥的自由王国。要使学生真正具备该属性和素质,就须拓展对其进行培养、熏陶、养成的时间与空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全方位的教育环境。

1.通过制度化营造鼓励学生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活动成为学生的日常理念和思维习惯

设立专项经费,资助学生的创新活动,组成院、系两级组织机构,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小组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鼓励教师的科研课题吸收本科生,鼓励学生自发命题邀请教师指导。定期组织校内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业杯赛等多项比赛,使各种竞赛活动贯穿学年,学生参赛人数多、比例大,有力地营造了创新学习的氛围。同时,也为学校参加全国、北京市组织的赛事并取得较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2005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研制的多功能康复治疗床获北京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008年学校机电工程学院机器人研发代表队在第十届中国足球机器人大赛“中型组机器人足球赛”中荣获亚军。

2.扩大创新活动的专业交叉和受众范围,将科技创新活动作为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

组织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的专题小组,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创新活动,如机器人研发组成员是机械设计、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结合;卡丁车组成员有机械设计制造、车辆工程、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该过程中,学员扩展了知识面,增加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3.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创新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近3年,学院成立科技创新团队15个,500余人次学生参加国家级、北京市级及校级各种创新竞赛活动,成绩逐年提高,共获得奖励20余项,包括:国家级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北京市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成功入围奖3项;校级创新竞赛奖6项。

六、构建在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国际交流基础上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把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相结合,拓展了专业建设内涵,丰富了人才培养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融合

依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北京市重点学科、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及学科建设基地,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的学科建设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三个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将学科基地建设与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紧密结合,为本科生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及竞赛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良实验条件和设备资源。

2.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丰富培养模式

同长春一汽、北汽福田、北京光学仪器厂等十多个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行教学实践、科研协作,部分学生直接参与了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升级、新品研制等实际工作。绝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结合工程实践、科研课题或源于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真实的工程与科研锻炼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而且有效地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3.加强国际交流及合作办学,扩大影响

注重学习国外高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经验,多年坚持与日本福井大学、德国耶拿应用科技大学、英国桑德兰大学的校际交流,借鉴国外大学重视工程实践教育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培养计划进行改进,实行双方互认学分制。交流工作对促进学校学习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博采众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机械工程;具体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089

1 前言

在当前电气自动化的发展中,经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态势。正确了解电气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对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和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把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点。

2 集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集成自动化技术作为我国现代机械制造业不可或缺的一种自动化技术,是指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加以改善,从而让整个机械工程中的制造过程更加的完善。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机械工程中的制造自动化问题,其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集成自动化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线类型

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对原有的机械工程技术进行了整合,并在充分利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实现了自动化技术的集成,改变了原有生产线的类型,推动了生产线的发展。

2.2 集成自动化技术赋予了生产线更高的效率

由于集成自动化技术充分利用了机械工程现有的优势,实现了对现有生产线的改造,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满足了生产线的生产需要。因此,集成自动化技术赋予了生产线更高的效率。

2.3 集成自动化技术解决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

集成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在于对生产线的改造,将自动化技术作为改善生产线效率的关键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3 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在集成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主要使用了智能化机械,同时采用集成化手段来达到全自动控制。基于对智能自动化技术的了解,在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对机械工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智能自动化技术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智能化水平

根据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际,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突出优势在于对机械工程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上,通过应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推动了机械工程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3.2 智能自动化技术改变了机械工程现有的生产方式

应用了智能自动化技术之后,现有的生产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不但给机械工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改变了机械工程发展的局面,有利于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

3.3 智能自动化技术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程度

对于机械工程而言,机械工程的智能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机械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但可以解决智能化水平的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机械工程的智能化程度。

4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主要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产生的,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能够实现机械工程技术的自动化生产,还能对机械工程中的生产目标进行智能的操作。基于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其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改变了机械工程的发展理念

基于对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了解,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机械工程的发展理念有了较大的变化,不但创新了机械工程的发展思路,同时还为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4.2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推动了机械工程的快速发展

根据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的特点,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为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路支持和理念保证,最大程度的改变了机械工程的发展轨迹,使机械工程技术能够走上智能化发展道路。

电气设备出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及其相关的实际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有时候是很难判断和查找的,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在电机和发电机也是很常见的。

4.3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成为了机械工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中取得了积极效果,确保了机械工程能够获得有力的技术支持,保证机械工程的发展获得更多支持。

电气设备的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要求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还应该会将各种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再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结合专家系统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三者相互结合的方法,由于人工智能本身的特性可以确保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从而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经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态势。其中主要演变成了集成自动化技术、智能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不但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效果,同时还推动了机械工程的快速发展。因此,正确了解电气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对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特点和推动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分析电气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篇6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H1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2-0094-01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各个领域普及的技术之一,并且自动化技术是信息化技术和时展的产物,所以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机械工程的发展水平。因此必须要根据机械工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融入自动化技术,并详细了解自动化技术的功能才能保证机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且由于自动化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较高,且目前我国的机械化工程发展相对缓慢,所以必须要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才能为机械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必须要详细的掌握自动化技术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才能提高我国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水平。

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在自动化技术方面,还处于单子自动化、刚性自动化阶段,因此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依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所以有许多技术性问题存在漏洞[1]。并且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导致落后的管理技术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且大多数公司普遍不重视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从而使得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并且目前大多数机械单位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管理、设计等措施做得不到位,从而大大降低了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同时由于机械工程单位缺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创新意识,导致机械设计方面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因此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面临的问题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运用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技术型人才、自动化技术落后、自动化应用范围狭窄等问题。因此总的来说,目前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面临着人才匮乏、专业技术落后等问题,从而使得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的整体发展中没有实质性的运用价值。并且由于自动化技术人才的整体水平较低,且缺乏对机械工程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导致机械工程自动化的运用不仅面临着技术挑战和面临着市场挑战。此外由于缺乏创新意识和长远见识且没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往往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无法发挥实际价值。并且我国大多数机械工程单位缺乏自动化技术的投资,从而严重制约了自动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要结合试验和理论基础,不断地的融入创新的理念,并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的发展节奏相结合,才能拓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从而为自动化技术更好地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奠定基础。

2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

2.1 集成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集成自动化技术是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重要一项。简单地说,集成自动化技术就是在原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改善,使得整个机械工程的制造过程能够更加完美。并且集成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改善原有的信息技术,同时还可以将自动化与生产有关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拓展机械化工程的生产与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集成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进步,因此集成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机械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柔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柔性自动化技术是目前比较先进的技术之一,并且柔性自动化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上的,因此柔性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对机械工程的生产目标进行智能化操作管理[2]。所以柔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增加机械工程的科学性和智能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机械化效率。所以目前柔性自动化技术的运营范围非常广泛,且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信赖和认可。

2.3 智能自动化技术的运用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升级版,并且职能自动化技术必须要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所以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对机械工程的某个过程进行模拟和控制。并且智能化技术可以对机械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时还可以进行数据或信息的采集工作,因此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机械工程的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扩大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所以职能自动化技术最大的特点可以取代人工管理,从而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因此职能自动化技术将会成为机械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运用依然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所以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提高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广泛运用。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机械工程中,从而为自动化技术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并且我国还需要向西方先进国家吸取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的机械工程特点进行创新和改进,从而更好扩大自动化技术的运用空间。总的来说,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运用,才能为我国机械工程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才能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唐桦林.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

[2]贺淑霞.浅析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3]余林可,夏文靖,华硕果.基于自动化技术发展上的机械工程建设[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

篇7

Abstract: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at cannot be substituted in training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the innovation thought and the enterprising spirit. Around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ed in automation specialty,the automation teaching system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is thorouhly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teaching idea,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open 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refor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 概述

要想使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得到保障,就必须有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后盾,尤其是在工科教育中要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1]近年来,虽然全国高校一直在教学体系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被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所束缚,这制约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2]由于在教学中,高校往往以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主,而对现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也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应用型本科校内机械工程实训开放型的教学实现了科研与教学互动,促进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发展,深化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地方普通高等学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推动和完善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开放型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全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是目前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与更新教学法的重要任务。因此,探索基于应用型本科校内机械工程实训开放型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学改革以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及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是一种开放创新创业的实训教学模式。

2 高校机械工程实训教学现状研究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如下:

2.1 实训周期受限制,内容不充分

目前,多数高校机械工程实训中心教学的主要内容有普车实训、刨床实训、铣床实训、数控车床实训、数控铣床实训、钳工实训等。根据教学进度安排,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65人为例进行统计(实训时间为2周),其机械工程实训环节是将所有学生平均分两大组,每组参与实训人数较多(30多人)。每组的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实训之后,再进行轮换,直到实训结束。如此,在机械工程实训教学设备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工科的学生又比较多;各个班级根据分组轮流进行实训操作,每组可支配的学习操作时间短。这些都限制了机械工程实训中开展创新教学的动力,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现今教学中,各个工种基本上都是强调安全操作规程,接着讲解相应设备的基本结构、操作方法,大部分都是以单一的实训进行教学。

2.2 机械工程实训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对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把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和验证,主要表现在:机械工程实训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机械工程实训设备陈旧落后,致使一些项目无法实现;不能正确看待实训指导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由此造成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知识结构都不尽合理。[3]

2.3 机械工程实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现如今多数教学人员在机械工程实训教学中开展的实践教学,忽略了动手能力,教学模式单一。比如,实训教师直接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机械工程实训课程开展的时间又受一定限制,只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忽略了对学生机械工程实训意识的培养。由此,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很大的问题,例如加工的工艺分析、加工的精度、加工的效率等。因此,校内机械工程实训成果无法正常投入企业实际生产,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4 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各工种之间的链接不够紧密联系

机械工程实训主要分为车工实训、铣工实训、刨床实训、钳工实训、数控车实训、数控铣床实训等,多数高校都是根据本校学生的选择设置机械工程实训的教学安排,因此学生在机械工程实训时并不清楚为什么学,学有何用。工种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显然就会影响学生在机械工程实训中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和创新的能力的提高。

3 应用本科校内机械工程实训开放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3.1 改革机械工程实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教师起到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4]。要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准确地结合现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的仿真软件、PPT等进行操作过程的动态演示,强调理论知识,突出重点难点,安全隐患点,以理实一体化实施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建立兴趣小组,提供机械工程实训基地更为丰富的教师资源以及设备条件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学。在机械工程实训中使“互动式”教学深入本质上的互动,如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方式。教师还要形成传统教学和新教学知识结构的衔接多元化,学生能够快速融入新教学法的环节中。

3.2 更新机械工程实训的教学内容

机械工程实训是工科专业技术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核心环节,作为机械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它为后续的“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测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为机械相关的专业学生提供了设备的结构、工具的使用、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生产流程等知识。

其教学应该以培养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为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在未来的竞争能力为教学目标。应增加当今关于先进制造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内容,以及在机械制造中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加强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的了解和认识。经常组织学生阅读有关的技术文献和布置有关分析机械加工图纸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数控自动加工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对于现代制造技术的设备和方法有一定的熟悉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数控加工设备的工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3.3 加强注重课外竞赛

精心组织开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W生制造加工职业技能大赛、设备调试与维修技能大赛等各类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争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以参加竞赛活动为抓手,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动手能力的精巧、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通过多开展相关的竞赛项目的活动,与其他团队进行竞争,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为今后的深造、工作及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3.4 师资队伍上需精干合成多能

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条件,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从图1显示:本科以下学历的实训教师人数逐渐减少,具有本科学历的实训教师人数逐渐增加,但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实训教师仍然紧缺。要想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师学历,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教学为根本,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以科研为牵引,保持教师的科研水准;以应用为导向,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工程测试技术;教学;难点

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概述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各高等院校机械、自动化专业等工程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性课程,是机械、电子、信息、力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本课程主要通过讨论信号的描述和分析方法,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记录、显示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等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有关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使用测试仪器对不同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和手段、动态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机械工程中常见的被测物理量能比较正确的选用检测装置并完成检测任务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和处理工程测试技术问题打好基础。本文希望通过该门课程教学难点解析与探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培养机械工程类的专业人才。

二、《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特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等技术理论,涉及机械工程领域中的非电量电测技术和其他测试技术等知识,是工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技术应用,简单的理论知识记忆和掌握并不能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它只是课程开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的信号分析、数据处理、传感器技术、测试系统方面的理论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知识衔接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难点

1.课程内容具有抽象性,不易理解。《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程类专业中综合性很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知识,课程中有关信处理的部分涉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高等数学》等课程、有关测试装置的动态特性部分涉及《线性代数》和《机械控制工程》等课程,有关振动测试的部分有与《机械振动》等课程的内容有关联。因此,《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涉及到大量的较为抽象的高等数学知识,而对来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工科学生来说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一个难点。2.课程涵盖学科较为广泛,对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要求较高。《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知识范围广,包括机械、电子、信息、力学、数学等多门学科,尤其前面测试信号分析理论部分,涉及到较多以前所学的高等数学知识,特别是积分变换知识,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不断地掌握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的内容,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吸收全新测试技术知识,假如不能充分利用已学过的基础知识并做到与新知识融会贯通,很容易造成各科知识内容的衔接不太顺畅,导致学生长期无法理解课程内容,影响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3.教学内容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发展存在脱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与国外相关领域交流的不断加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所属的研究领域技术也在快速的更新与发展。但现在高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内容之上,比较陈旧,无法跟上技术实际发展的水平。就譬如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传感器技术、测试方法及测量装置等教学内容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当前社会生产实践以及相关技术发展的要求。4.实验性教学的缺失。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的实验教学当中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各个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学校该门课程受制于实验条件状况,许多复杂的测试实验无法完成,造成学生在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课程的时候,由于只有理论的概念,而无法直观的参与实验,在理解这面课程的时候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而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验的教学效果来看也不是很理想,着一方面与客观的实验条件限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难以理解此门课程而选择主观放弃的思想有关。

四、改进课程教学的措施研讨

1.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不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顺利,打破教材之间的界限,例如可以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打乱书本上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的顺序,以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为授课主线,分别介绍位移的测量、振动测量、压力测量、温度测量、应变及力的测量等机械工程中常见物理量测量所采用的主要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不再按照现有单列章节的方式去介绍,从实践教学中优化教材的内容与结构,将教学内容融会贯通,各部分知识点衔接有序,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按照螺旋式上升的方向进行融合,可以达到让学生在了解传感器相关知识的同时也知道主要作用,提高学生理论理解与实践理解的能力。2.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难点问题启发讨论的模式,对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当中,老师对扮演的角色不是一个解答者,而是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思考,收集相关的资料,调查研究,指导学生研究发放,最终对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解决,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难点,掌握相关知识。3.讲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作为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也要借鉴多媒体将枯燥的文字内容转化成图片传达给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其次,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模拟动态测试,将动态测试过程形象化,使学生建立起测试与系统的感官认识;再次,还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领域最新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知名研究学者、授课教师、本学院及本学校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增加了学生对本土科研成果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改革试验教学环节。实验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机械工程教学发展的要求,现在必须对试验内容进行富有创造性建设意义的课程改革。在试验内容上要增强试验的工程性、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在试验方法上,要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引导学生开展自行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5.利用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剖析《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难点上可以采用项目实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以真实发生的实际案例,讲解在其中所运用到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当中涉及到的如何测试系统的静态、动态特性、安防测试传感器、设计测试系统等等有关方面的知识。

五、结束语

本文试图通过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性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这门课程今后的教学改进有所裨益,广大《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员能够以此来参考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和钻研理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梁健.“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难点突破[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运红丽,王丽君.PBL教学模式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红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9).

[3]史荣,李玉昆,马筱聪.基于工程的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

篇9

一.培养目标1

二.培养标准1

2.1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科学知识1

2.2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专门工程技术知识2

2.3具备分析解决工程问题和参与项目管理的能力3

2.4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

2.5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4

2.6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5

三.知识能力体系及实现矩阵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12

一.基本能力要求12

二.培养方式13

三.课程设置基本框架及说明14

3.1.课程设置基本框架14

3.2.课程设置框架说明15

四.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18

4.1.课程体系18

4.2.理论类课程设置18

4.3.实践类课程设置21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23

一.培养目标23

二.培养标准24

三.管理模式24

四.培养计划26

4.1实践教学计划26

4.2.企业联合培养环节课程内容介绍27

五.企业实习基地29

六.教师队伍建设30

6.1.校内专业教师任用标准及培养30

6.2.企业教师任用标准及分类30

6.3.企业教师聘用31

附件-企业实践内容相关文档模板3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报告3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认知实习指导教师总结3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工程实践管理规定34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工程实践教学任务书35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工程实践项目进度计划表36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工程实践项目文档37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企业工程实践报告39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 培养标准

北京邮电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需求,紧密追踪前沿依托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具有扎实的工程基础精通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工程设计类技能同时兼具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具备独立思考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始终保持学习的姿态和存疑的态度,具有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作风协作互助的团队意识适应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机电复合型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知识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知识电工电子基础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和技术要素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电气传动机械制造自动化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加工中心)1o'P)s,@*V#~6|0_+o.S/b3z掌握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2@fr8W4n:K.J#H机械设计,机械加工,设计软件,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焊接,液压,铸造,密封,测量,工程机械,粉末冶金,轴承,齿轮,泵阀,工业自动化信息流自动化邮件内部处理自动化搬运装卸机械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营业窗口电子化邮政自动化,邮政计算机网等具备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用科学方法,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技术,设计,开发,生产工艺,设备操作或维修领域的问题.参与评价,具有判断力和创意,提出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外语应用能力熟悉与职业相关的安全法规,熟悉经济和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管理创新的理念及应用.熟悉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掌握过程控制的基本工具与方法,了解有关质量检测技术. 三.知识能力体系及实现矩阵

知识与

能力要求实现环节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知识体系1.1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1.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工程领域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具备工程相关的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等人文知识,

1.1.3具备工程相关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

思想政治,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经济与管理,自然科学类,实践环节等1.2掌握系统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1.2.1具备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数理知识,

1.2.2了解工程学基本理论,建立工程和工程系统的概念,掌握工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对科学研究的初步认识和综合性的思维基础.

数学类,物理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导论,工程训练,实验环节等1.3掌握扎实的工程领域基本技能1.3.1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开拓国际视野,

1.3.2熟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及应用,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1.3.3熟练掌握科技文献检索与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3.4通过工程训练实习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基本方法和技能.外语类,计算机类,科技文献检索,工程训练,电动自行车拆装及其它技能类,实验环节等1.4掌握坚实的大类专业基础知识1.4.1熟练掌握理论力学,电工电子基础熟练掌握工程制图标准和表示方法掌握公差配合的选用和标注..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知识体系1.5掌握机电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1.5.1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进行零,部件的设计.熟悉机械产品的设计程序和基本技术要素,能用计算机进行零件的辅助设计,熟悉实用设计方法,了解现代设计方法.掌握制订工艺过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制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并能分析解决现场出现的一般工艺问题.熟悉铸造,压力加工,焊接,切(磨)削加工,特种加工,装配等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技术内容,方法和特点并掌握某些重点.熟悉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的设计知识.了解生产线设计和车间平面布置原则和知识.气,液传动原理及系统设计(气动系统基本管路设计液压系统基本管路设计)电气传动1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知识体系1.6掌握机械系统理论1.6.1掌握机械制造自动化刚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普通的自动化机床组合机床刚性自动线)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数控机床加工中心)1o'P)s,@*V#~6|0_+o.S/b3z掌握物流自动化设备分类(上,下料/装卸自动化设备传输/搬运自动化设备)2@fr8W4n:K.J#H机械设计,机械加工,设计软件,机械工程师,设备管理,焊接,液压,铸造,密封,测量,工程机械,粉末冶金,轴承,齿轮,泵阀,工业自动化信息流自动化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2.1熟悉机械工程应用背景,具有较强的系统集成与工程应用的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1.1能够及时了解机械工程的需求变化以及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改善机械产品,系统,服务效能的方案.

2.1.2能够用科学方法和观点,使用现有的技术,工具或新兴技术,设计,开发,生产,设备,工艺,操作或维修产品领域的问题.参与相关评价,具有判断力和创意,提出专业的独立技术见解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2.2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能力.2.2.1掌握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按确定的质量标准,程序开展工作,

2.2.2能够使用合适的管理体系,制定工程项目的规划和预算,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和任务,有效协调项目相关各方的工作,提升项目组工作质量,

2.2.3具备应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领导意识,并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项目或工程的顺利进行,

2.2.4能够进行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工程文件的编纂,说明和阐释,并能够进行相关工程的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专业实习

课程实习

学科竞赛

科研训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北京市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选修《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经济》2.3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2.3.1能够使用专业工程技术语言,与现场工作人员下进行沟通与表达,并能从中汲取企业文化内涵,

2.3.2具备个人和社交的技巧,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2.3.3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能够很快地融入到企业的实习环境中,

2.3.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协调能力,具有在团队中敢于负责任,果断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领军魄力,

2.3.5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外语应用能力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2.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2.4.1能够跟踪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2.4.2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检查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

2.4.3具有较强的能力.2.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2.5.1熟悉本行业适用的主要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的法律法规,标准知识.

2.5.2熟悉企业员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知识.

2.5.3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

2.5.4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和环保意识,并承担有关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务的责任,

2.5.5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并遵守企业机密.专业实习

企业高管讲座

学习企业文化

篇10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

机械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人们对于它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人们像真正的走入机械行业,进行不断地挖掘。从科技的角度讲,现阶段我们处于信息化、智能化的阶段,机械行业也应该向这方面发展。人们早已经迈开了探索的步伐,机械智能化是未来的大趋势,相对传统相比较,融入了更多地科学技术,操作变得更加的方便。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很多的阻力,面对于这些阻力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去面对,阻力越大,对于行业的跨越式发展越重要,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向前更好地发展。下面这篇文章从很多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对大家在这方面的认识有所帮助。

1、当前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第一,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得人们更加的关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及技术,在智能化方面慢慢的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于我国的特色相结合,慢慢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的智能化体系。第二,机械工程智能化成为我国企业未来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法宝。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对于机械的需求在不断地增强,市场的大环境向好的趋势发展,机械行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市场竞争状态,怎样能够获得企业的认可是当前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智能化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一个发展的方向,想要收到更好的收益,那么就要不断地不断地提升智能化机械设备的质量。我国在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面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机械工程智能化研究中还遇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水平存在严重缺陷,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使得机械工程的精密度等各方面都有所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的步伐。第二,信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现阶段思维操作采用的是模拟人脑,但是初级阶段有很多的方面还是不如人的大脑灵敏与机制,这样就要求我们进行不断地研究克服更多地苦难,使其更加的接近我们人的大脑进行智能化管理,这将是我们之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发展方向。第三,要不断更新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很多的企业经营者对于智能化设备的认识不够,很多人认为传统的设备更加适合工人,改为新的设备加大成本不投入,以此同时对于新的员工还要进行培训,这样使得智能化机械设备很难得普及。

2、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方向

2.1管理智能化。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者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没有充分认识,在机械设备维护上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企业机械设备的过度使用或者没有达到使用年限。机械工程智能化管理是采用了分段式管理模式,这样的模式能够起到了很好的溯源,具体的工作能够很好地具体的到达每个负责人,在整体的过程中通过生产销售有机相结合,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得到市场的反馈问题,在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方面的管理在人员方面有很大的降低,对于产品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证,监控的力度得到了增强。

2.2产品智能化。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改变,由传统的实用化转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设备的关注的方面很多,对于功能与质量方面是必然的,与此同时对于设备的外貌以及质量也是非常的关注。对于某些数据要有自行分析处理功能,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控。

2.3性能发展方向。2.3.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多CPU控制系统、RISC芯片,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此外,采取能有效改善机床动、静态特性等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2.3.2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的方向发展。在机床换刀、转台等工艺实现的过程中呈现一步到位的状态,这样减少了中间换刀等工序,使得操作变得简单化,不再像以前那么复杂,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将是之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2.3.3实时智能化。现代机械的智能化与传统的智能化概念有着本质区别,之前的智能化是指通过人工调控来实现任务的自动调度与分配,并保证完成任务。但是现代的机械智能化则是指使机械按照人类的行为实现运行和自作,能够实现实时智能化。

3、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机械大家都是非常的了解,对于智能化机械生产来讲人们了解的就不是很多了,对于这方面的生产工作人员来讲了解的不是多。在长期调查发现,科研人才非常的匮乏,为了更好地占领市场,很多的企业不按照正常的竞争渠道进行人才的招聘,但是又非常的容易被下一家挖走,十分的不利于企业的团队建设。这样的状况使得很多的企业面临困境。一些企业已经找到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对于基层的员工进行专业课的授课,使其进行充电,对于优秀的学员进行进一步的选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针对于选拔的学员进行深造学习,目的就是日后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作为企业一定要加大奖惩力度,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员工们的积极性,针对于长期成绩不合格的进行相应的惩罚,针对于一直有意的进行奖励。组织一些与其他企业的交流活动,这样能够更好的增加大家的阅历。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非常的重要,现阶段的储备就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地拥有市场。

结束语

经济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带动科技的不断地发展,科技也促进了经济的前行,发展现代机械就要跟紧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这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面临发展。上文针对于机械智能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于目前的状态,发展前景,以及遇到的问题,使得我们认识的更加的清晰。发展的大趋势是好的,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但是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趋势走下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