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探索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化探索,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文化探索

篇1

多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事关民族团结与平等发展,事关边疆稳定。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涉及因素多,如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学校布局和氛围、教师的语言背景和平等态度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部师范司合作在云南腾冲和景洪两地实施的教育项目(2011―2015年),就是在这些脉络下,通过建立以导师制为依托的乡村少数民族教师支持体系,通过倡导和实施语言和文化适切的教育学和教学法,重点关注地理、文化和学业处于边缘的少数民族学生,激励地方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引他山之石,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高的机制和模式。通过改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技能,加入与儿童经验贴切的文化元素,遵循语言和文化适切的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法,提升少数民族儿童学业表现和全面发展水平,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本专题选取该项目中的若干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少数民族教师培训,是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变革乡村教师培训模式,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工作。为此,教育部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云南省景洪市和腾冲市开展的“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为促进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有益的探索。它从少数民族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语言与文化适宜的教学法,为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业表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也为改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积累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副处长

黄贵珍

语言能够成为构筑发展的桥梁,反之也可以成为发展的障碍。研究显示,世界上半数以上的儿童生活在多语的环境中。多语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当孩子进入学校时,他们瞬间面临着语言的转换。常见的情况是,他们不仅要学习一种全新的语言,而且要用这种语言应对全新的学校生活。教师该如何改变,以期能够使面临双语挑战的孩子从一入学就有归属感和快乐的体验。《中国教师》在此刊登的有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合作在云南景洪和腾冲两地开展的“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成果介绍,揭示了当教师能够创造条件丰富语言资源和环境,能够将孩子的母语甚至肢体语言作为学习的纽带时,即使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为孩子的学习,特别是面临双语挑战的少数民族儿童的学习带来全新的改变。

项目的成果介绍表明,教师的改变与培训在理念、方法及组织形式等多方面的持续创新、改进和后续支持密切相关。

篇2

关键词:词汇教学;文化内涵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35-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曾经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让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然而要具备这样的综合能力,词汇是基本。词汇是外语教学的核心知识领域,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英语水平高低最建档最直接的方法,它直接影响整个听、说、读、写的学习。因此,词汇学习是整个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关键。

二、词汇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在长期以来的教学中,词汇教学既庞大又烦琐,没有一个很系统的高效率的方法来解决。不仅从学生学习方面来看还是教师教学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困境。

1.学生面临的问题。从学生方面研究,本文分别对昆明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建筑学管理、学前教育三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单词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表1,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词汇的主动性很差。三个专业总人数148人,每天花1到2个小时进行单词学习的学生为0人;1个小时以内的81人,占总人数54.7%,这样的学习态度他们的词汇量如何提高?

再看表2,针对每天记忆单词的同学,总人数81人,一天内进行复习仅有6人,占7.4人;一天后再来复习的人高达75人,占92.6%。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总结过,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所以,单词虽然记忆了,但是得不到巩固,一样没有好的效果。

通过表3可知,学生记忆单词的材料以四六级词汇书为主的,有128人,占总人数(148人)的86.5%;以教科书为主的,有20人,占13.5%;而课外阅读材料的,没有同学。同学记忆单词的目的性很强,只为四六级考试。

表4展现,100%的同学学习单词的内容仅局限于如何发音,什么意思;而有44个同学回去研究它的词性及词性延伸,占总人数(148人)的29.7%;会去关注这个单词使用的,即例句的有39人,占总人数的26.4%;而对于词语的文化内涵了解,几乎没有人关注。

2.教师面临的困境。从教师方面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重心过分放在语法结构分析,词汇学习仅仅被看作是语法结构的填充物;再者,教学方法单一,只注重语音、词性、词义辨析和列举例句,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但是教学过程枯燥,容易给学生学习心理增加负担,不容易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解决词汇学习存在的困境和打破传统的英语词汇教学,本文提出了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汇。

三、潜入性文化的词汇学习

语言是一个民族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语言具有社会性、客观性和文化性,它是文化的载体。词汇又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本身的存在、消亡和发展都透露着文化信息,因而词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的生活工具,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背景,词汇常常都有特定的文化信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内涵词”(cultural-loaded words)。

1.文化内涵词。胡文仲教授曾提出,学习一种语言应该同时发展两种能力: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社会能力(social competence)。文化内涵词(cultural-loaded words)就是词汇的一种社会能力的表现,是一种文化能力(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它受到文化背景、、价值观……的影响。(1)受文化背景影响。民族文化有的事物在词汇及语义上的体现。如果不是改革开放,可能中国人民一辈子都不知道什么是supermarket(超市),soap opera(肥皂剧),Disney Land(迪斯尼);而中国传统的旗袍(Cheongsam),冰糖葫芦(candied haws on a stick)也不可能走向世界。(2)受影响。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由此看出,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圣经》的宗教观念也影响了词汇的表达。(3)受价值观影响。在众多文化因素里,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不同的词义理解,褒贬不一。比如说,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尊老爱幼是我们传统美德,受尊敬和照顾的老人也会由衷的表示感激;而在西方国家,老年人被视为衰老,体现不出自身价值。

由此看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潜入性的文化教学是有必要的。

2.文化内涵词的教学法。越来越多的实例证明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要进行文化背景的潜入,本文通过对昆明学院2013级财务管理、建筑学管理和学前教育三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采用的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接阐释法,比较分析法和词源解释法,进行了文化背景下的实际教学研究。(1)直接阐释法。直接阐释法是英语词汇教学中最常见的文化导入法。当教师向学生解释单词的时候,直接导入它的文化内涵。例如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Unit 7 “Should I Have a Gun”一文中“negro”这个词,字面意是“黑的”,但是在文化内涵中带有“黑鬼”的含义,有一定的歧视意义。所以,在讲授的过程中需向学生解释,“黑人”只能表达为“African-American”(非洲裔美国人),如果用“negro”只能让对方暴跳如雷,交际失败。直接阐释法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艰涩深奥的文化难点的导入,在授课过程中,变得通俗易懂。(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授课过程中针对和联系中西方文化,分析比较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二册Section A“As the name is, so is he”中提到“nursery school”,意思是“幼儿园”,在日常交流中,我们惯用“kindergarten”,“preschool”也有“幼儿园”的意思。在中文解释中,“幼儿园”就是接纳3―6岁的一种学前教育机构,根据年龄分为“大,中,小”班。在西方国家,“nursery school”适合3―5岁的幼儿,“kindergarten”适合4―6岁的幼儿,“preschool”适合5―6岁的幼儿。因此针对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preschool”就是学前班,在一些发达的城市,0―3岁幼儿接受的早教和亲子学习可以用“nursery”表达,幼儿园就是笼统地用“kindergarten”表达。

外语交流不仅仅是两种不同语言的人间的交流,更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比较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

四、结语

潜入性文化的词汇教学,透过词汇看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他们学习的动机,提高他们的领悟能力,满足他们学习语言的要求,对整个教学起到积极的影响。而对于教师本身素质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不断地拓宽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多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好地把具有文化信息的“文化内涵词”传授给学生,使语言教学和词汇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灵活使用词汇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篇3

关键词:变电; 自动化; 稳定性

Abstract: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 kind of inevitable trend, its advantage in power quality,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distribution level were better refle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f several common structure, based on the automation system of network model are discussed, and then of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in the detailed design. Conclusion, hierarchical and distributed integrated automation system for the convenience and flexibility system extension, and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promotion system development mode,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large quantity of data communica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is a man of some opinions, but with counterparts to discuss.

Key words: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tability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电力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越来越复杂,对系统自动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层分布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系统通过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从而提高了变电保护和控制性能,改善和提高了电网的控制水平。

一、现阶段的变电自动化系统分析

1、集中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将系统设备按其功能归类划分,形成若干个独立系统,各系统分别采用集中装置来完成自身的功能。集中式结构一般由1个或2个CPU实现对整个变电系统的保护、监视、测量、远动的集中控制。集中式控制系统的优点是构成较简单、主机控制系统集中、便于分配调度各种实时任务、响应速度快、节省投资;缺点是主机系统负荷繁重、主机单CPU可靠性不高。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采用双系统互为备用。该系统可采用前置主机和后台辅机相结合的配置方式。前置主机完成模拟量和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的采样输入、开关量输出控制(断路器跳合闸操作)与信号输出、向辅机传送数据等功能。辅机主要完成负荷显示、打印输出、远动通信和主机间的数据串行通信等功能。前置主机可采用STD总线工业控制机,后台辅机以管理为主,可采用PC机。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可采用双系统互为备用方案,2套STD系统通过管理器来协调运行。管理器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C机),系统正常运行时,一套系统与PC机通信,PC机监视其运行是否正常,一旦发现异常立即由控制回路启动另一套系统,使之投入运行,同时退出故障系统。

2、分散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按一次回路进行设计。首先将设备按一次安装单位划分成若干单元,将控制单元、微机保护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安装在户外高压断路器附近或户内开关柜内。然后将各分布单元用网络电缆互联,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散式综合自动化系

统。其优点是各个功能单元上既有通信联系,又能相对独立,便于系统扩展,便于维护管理,当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时,不至于相互影响;此外,它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在二次系统设计上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次设备的占地面积并节省大量电缆及接线。缺点是价格高。

3、集中与分散结合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介于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结构之间,形式较多。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是分散式结构集中式组屏。这种结构方式具有分散式结构的全部优点,由于采用了集中式组屏,有利于系统的设计、安装与维护管理。

二、变电自动化系统的网络模型分析

1、假定电力网络中节点编号的次序先是各发电机节点,然后是负荷和其它节点。在此情况下消去全部负荷节点的注入电流,根据计算内容和要求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模型。由于在电网故障后功角的第一个摇摆周期内,各种调节器因为时滞来不及动作或动作很小,且在稳定性预测和早期控制中对时间要求很短暂,故一般采用电力系统的经典模型(如恒定阻抗负荷模型和暂态电抗后恒定电势的同步电机模型);

2、在研究系统多个功角摇摆周期时段的动态稳定时,要考虑各个元件的反应特性。在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处于稳定域边界处,由经典模型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模型相差甚远,故需采用详细发电机等单元的数学模型(含励磁、调速系统模型,负荷考虑电压和频率特性)来研究。

三、变电自动化系统内的通信网络设计分析

构建一个快速、稳定、可靠和富有弹性的通信网络是变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要求,也是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的根本前提。基于网络技术的现场总线无论在通信速率和实时性,还是在可靠性和组网的灵活性上均远高于简单的串行通信技术,因此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变电自动化系统的主流通信技术,同时也使变电自动化系统的整体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自动化通信系统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更需要带宽、通用性和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技术。在带宽、可扩展性、可靠性、经济性、通用性等方面的综合评估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成为自动化系统中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四、变电自动化系统安全控制和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处于稳定状态的电力系统受到某些扰动时,可能转入不稳定状态。通过一些必要的控制,如调整发电机电压或出力、切换线路等,使系统转为稳定状态。这种控制称为预防控制,也称为正常状态下的安全控制或静态安全控制。这种控制一般由电力系统调度部门的能量管理系统(EMS)进行实施。处于正常状态的电力系统受到较严重的扰动时,可能转为极不稳定状态。极不稳定状态可能出现以下两类危机:(1)稳定性危机(Stability crisis):电力系统暂态过程积蓄的能量可能破坏其运行稳定性,即不能再回到初始状态或停留在一个允许的新状态。这一过程历时很短,如几秒钟。(2)持久性危机(Viability crisis):局部或整个系统发电、送电和负荷不平衡,导致系统运行参数大幅度偏离正常值,可能破坏对用户的持续供电。这一过程历时较长,如几秒钟至几分钟。电力系统在极不稳定状态下为了维持稳定运行和持续供电,必须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这种控制称为紧急控制(Emergency control)或预测控制(Predictive con-trol),也称为极不稳定状态下的安全控制或动态安全控制。对稳定性危机的紧急控制称为稳定性控制(Stabilitycontrol)。通过稳定性控制可能使系统恢复正常状态,也可能使系统暂时处于另一种稳定状态,即恢复状态。针对持久性危机的紧急控制,通常称为校正控制(Correc-tive control)。如控制电压和无功功率、切机或限制发电机出力、限制负荷和系统解列等,以便使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或转为恢复状态,保持对用户的持续供电。恢复状态下系统的完整性一般会受到破坏,如某些发电机或负荷被切除,系统某些部分被解列等,而且安全储备通常也是不足的。因而需要进行恢复控制(Restorativecontrol)。恢复控制包括起动备用设备,增加发电机组的功率,重新投入被切机组、负荷和线路等。电力系统的预防控制、紧急控制和恢复控制总称电力系统安全控制(Security control)。安全控制是维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所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过在电力系统发展的初始阶段,这种控制比较容易实现,一般可使用就地设置的比较简单的装置。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扩大,对安全控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安全控制成为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篇4

朋辈计划专业辅导

一、研究背景

(一)朋辈计划的概念

朋辈教育制度是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伙伴的作用,引导伙伴尽自己所能给对方精神上的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所提出来的互帮互助的小组活动。该活动方式能够及时让彼此进行生活、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充分体验身边伙伴的关爱,能够更加勤奋地学习,快乐地生活,顺利地就业,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学生交往方式。

(二)朋辈计划的意义

开展朋辈计划,有利于提高被帮扶者的素质,形成良好的大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平民化的教育工作,让优秀学生成为其他学生的支柱。同时,朋辈计划减少了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负担,成为学生与老师间的沟通桥梁。朋辈计划的发展必将使学生管理工作不断的晚上。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上海商学院管理学院参与朋辈计划的相关人员。

帮助者:管理学院大一至大二一、二等奖学金获得者――“小老师”,各帮助者的辅导员老师。

被帮助者:管理学院中挂科三门或三门以上的学生――“后进生”。

(二)研究过程

1.上课统计

朋辈计划中每周有四次专门为后进生设立的补课,由小老师为他们进行辅导。收集每次上课的考勤表,查看后进生的出勤率;观察小老师的着装,精神状态,注意小老师是否备课,有无习题的准备;对课堂气氛进行评估,小老师与后进生之间是否有良好的互动。

2.问卷调查

通过对所有参加朋辈计划的后进生和部分挂科两门以下的管理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后进生内心中的朋辈计划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不同以及他们是否主动愿意参加朋辈计划。

3.实地采访

在朋辈计划辅导期间,对两位后进生进行对上课质量,反馈效果等方面进行采访,了解后进生对朋辈计划的真实想法,发现朋辈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小老师角度

虽然小老师是由我们奖学金获得者来担任,但是由于缺少授课经验,很多小老师都是第一次上台进行教学,所以小老师的临场反应能力欠佳,往往照本宣科或者以讲解书后习题为主。作为一名针对后进生的小老师,应该在展现出自己同为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与学生之间产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形成和谐的氛围。实际情况却与之相反,小老师没有能力将自己已学会的知识通过上课的形式展现给后进生们。

(二)后进生角度

学长会从上一届的朋辈计划中吸取经验并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后,明确了朋辈计划正式从一种非强制性的机制转变为后进生必须强制参加的机制,每周开设四次培训班,分别针对四门挂科率最高的科目(高数、西方经济学、概率论、计算机)。课上也会有还专门负责签到的同学负责考勤和反馈。作为朋辈计划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也是整个朋辈计划的服务对象,后进生的出勤率是衡量学长会工作开展的是否顺利的重要指标。而通过统计研究发现,后进生出勤率存在一些规律和有趣的方面。

以高数辅导为例,根据管理学院学长会朋辈教学计划我们得知,本届共参与高数辅导的后进生为42人,平均每周真实参加高数辅导人数在29人,每周考勤人数如图1所示,出勤率约为69%。值得注意的是,后进生的出勤率存在周期性,一周出勤率高,下一周的出勤率则就会变低。如此循环往复持续了八周。为了了解该情况的发生,我们对参加辅导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采访。通过采访后得知,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只要有两部分:一个原因是因为部分大二的后进生因为习惯了上一届自由的、非强制性的教学模式,自身也对朋辈计划有些抵触情绪,所以本来打算参加第一次就不在参加,但是由于学长会会进行课堂记录并将出勤率反馈给辅导员,辅导员就会根据出勤表联系那些缺席未来上课的同学,并且要求他们参加下一次的辅导之中;另外一个是因为部分后进生的辅导时间正好与学校重修、公共选修课(晚课)时间冲突,导致他们只能选择学校的重修课程而放弃。

从这点不难看出,在后进生当中,存在着许多爱钻空子,只要一有机会就想方设法想要逃课的学生,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存在,导致有些学生被迫,及其不情愿的来参加辅导,可想而知他们的积极性是很低下的。后进生的积极性底下就导致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朋辈计划也失去了其本来应该有的作用。如何让后进生们能够自愿,情愿地参加辅导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巨大的难题。

(三)朋辈计划本身角度

从对后进生的采访我们已经了解到辅导开课的时间和内容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首先,朋辈计划每周开课时间是周一至周四下午四点至六点两个小时,而几乎所有的大一大二年纪的学生在那个时间段都在上公共选修课,因此有一定的几率公共选修课和辅导时间上会发生冲突,使得出勤率下降;在课程内容方面,只开设了四门课程,并不能全面地覆盖到所有学生挂科的科目,导致有些学生碰到一些没有辅导的课程有点无从下手,类似于运筹学,线性代数这类的课程就只能依靠自己。朋辈计划迫切需要加快课程跟新的速度,调整课时和后进生名单,确保真正意义上的为后进生能够提高成绩而开展朋辈计划。

四、解决方法的探索

(一)对于各个方面的优化与改进

为了更加充分的了解朋辈计划在大学生之中的地位,认清学生辅导对后进生的重视程度,我们小组对部分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形式分为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经过统计之后,最终我们收到了204份调查问卷。在204份问卷调查中,135人曾参加或接触过学长会的工作,69人未参加且未接触过学长会的工作;对学长会推行的朋辈计划,70.5%的人持支持看法,29.5%的人持反对意见;在关于朋辈计划的实施对挂科学生有无影响这一问题上,大部分参与调查者认为具有影响甚至影响很大,少部分人认为意义不大或无意义(如图2)。

1.小老师的改革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础信息的同时,同时也发现了一半以上的参与调查者认为应该改进小老师的授课方式、注重讲课时间的灵活性和使课程安排具有多样性的观点,三分之一的人也赞成改进小老师的选拔标准的说法,另外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建议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

2.对于开展方式的变化

针对目前的朋辈计划中做得较好的方面,高达57%的参与者认为注重总结挂科学生前后的成绩变化是学长会开展朋辈计划中做得比较好的一点,另外也有接近一半的人认为在朋辈计划中小老师能与听课学生保持良好互动和所开课程具有连贯性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两点,另有少部分人觉得朋辈计划的开展能够提高挂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于辅导员的要求

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辅导员起了一个监督学生,激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但就上课情况而言,辅导员应更加注重对后进生的关怀,转变态度,由学长会成员反馈给辅导员转变为辅导员主动关心后进生,提前提醒后进生应该参与哪些活动,学长会能够为他们提供哪些福利,要让后进生消除对朋辈计划的反感之情,转而热爱朋辈计划。完成本来应该完成的任务。

(二)采取特殊的方法与奖励机制

除了一些在朋辈计划中对步骤的优化和改革之外,我们应该额外开展一些活动来加强如今对后进生的约束:

篇5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一是成立工作专班。为贯彻落实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工作的领导,促进集团应用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我们专门成立了由省语委委员、集团副总编辑挂帅,27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集团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拨付专门的办公经费。目前,办公室有成员14人,其中专职1人。

二是领导率先垂范。集团把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视为生命工程,把学习贯彻、宣传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召开一次语言文字工作大会和一次领导小组办公会议,明确任务,划分责任,真正做到全体齐动员、全年有活动、全程规范化,人人有责任、次次有重点、随时有检查。董事长、社长、党委书记邹贤启反复强调,“新闻媒体和出版物社会影响大,每一位编辑记者都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要在文字打磨上下工夫”。他更是以身作则,经常深入夜班编辑部,与编辑记者一道反复推敲文字,修改标题,时常为了一处文字的规范使用或精准表述,与值班编辑琢磨到凌晨。总编辑蔡华东严格把关新闻稿件,不仅在日常业务会议上反复叮嘱要注重遣词造句,而且对当天出版的报纸进行逐一点评;不仅点评到内容与语句,更点评到标点符号的运用,将点评情况在评报栏上予以公示。

三是健全管理制度。为建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集团新闻责任追究条例》,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期刊集团、省政府门户网、荆楚网等媒体也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湖北日报制定了《编校差错处理办法》和奖惩、互查等系列制度,对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有明确要求,为新闻出版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纪念湖北日报创刊60周年活动中,集团颁发了《员工事典》,明确将“模范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严格使用规范汉字,自觉说普通话,积极推广普通话”写入了“职业行为规范”之中。

二、加强监督,发动员工广泛参与

一是坚持常年评报纠错。我们成立专家委员会,对每天出版的报纸编校质量进行评审打分,发现差错,查找原因,处罚责任人,每月进行结算和公布。集团编委办还对稿件中的常见差错,即高频率出现的7类不规范汉字,予以通报,限期整改。湖北日报在“读者与编者”专刊上开辟专栏,刊登读者挑刺的稿件。楚天金报自创刊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文字规范和编校质量,专门开辟“读者有奖纠错”栏目,发动读者举报见报差错,欢迎社会监督,提升了报纸的美誉度。

二是坚持长期抽查评比。在使用规范汉字方面,我们开展了编校质量抽查评比活动。在集团内部自查,媒体之间互查,确定湖北日报与荆楚网、楚天都市报与楚天金报、农村新报与体育周报、《新闻前哨》与《特别关注》同时结对“找茬儿”。抽查评比活动期间,主办者张贴海报,及时通报活动情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是坚持日常加强培训。集团人事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举办语言文字规范应用培训班的通知》,购买《普通话测试必读》等书籍,邀请省语委的老师集中授课,并请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的17位老师来集团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干部及相关人员共220余人参加了培训,210人参加测试,合格率达100%。

四是坚持使用规范用语。集团媒体以生产文字作品为主,但对推广普通话工作也毫不放松。集团领导带头说普通话,以制度形式要求各值班室、新闻热线、门卫等窗口岗位必须说普通话,各种会议、工作用语也必须使用普通话。我们每两年考核评选命名10个“文明用语示范岗”。集团工会还利用“职工之家”这个平台,先后组织16个基层工会、分工会,开展普通话大奖赛和演讲比赛。

三、加强创新,打造学习交流平台

新闻工作的特殊性使新闻实践成为语言文字规范的试验场。语言文字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迫切需要引导和梳理。我们加强创新,努力搭建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学习交流平台。

一是创办内刊。我们于2009年4月创办了内刊《字斟句酌》。该刊以加强语言文字学习,引导语言文字创新,推动语言文字规范为宗旨,紧贴时代语言生活,紧密结合语言文字工作实践,强调权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开设了高频差错、语林探幽、新词发微、编校交流、辨字析词等栏目。目前已累计出刊10期,深受编辑记者的欢迎,成为集团内学习、探讨、交流和规范语言文字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些编辑记者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把自己用好规范字、办好标准文体、说好普通话的体会,分期分批与大家分享。有的部门专门复印人手一册,摆在案头随时鉴别核对。在2010年全省语言文字工作大会上,集团作为先进典型发言,介绍了以《字斟句酌》为载体,全面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经验,受到广泛好评。省语委对湖北日报创新语言文字工作的做法给予肯定,并向全省推广。 今年,我们对刊物进行了改版,请来文秘行家和新媒体主持人交流公文写作、普通话运用等经验。

二是聘请顾问。为提高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集团聘请了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李向农和著名作家熊召政等为顾问,一些难以甄别的疑难问题向顾问请教,请专家定夺,保证了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

三是对外联谊。集团办公室与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合办“热爱语言,开阔视野,增进友谊”联谊会,集团青年员工与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师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四、加强宣传,勇担媒体社会责任

一是开展公益宣传。新闻媒体是推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领域。我们自觉担负起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职责,每年都在湖北日报及各子媒体刊登公益广告,加强新闻宣传,扩大语言文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按照省语委的工作部署,从新闻报道到实践参与,我们都认真组织,积极落实。比如在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过程中,在省语委的指导下,我们对比评估项目进行逐项整改,为顺利通过国家语委评估作出了贡献。

二是承办各类活动。2010年8月,我们与省语委、省教育厅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大赛”。由于部署周密,组织严密,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国家语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集团所属的楚天都市报连续12年举办“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每年吸引全省各地1000多名3~12岁的少儿参加活动,此项活动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15个重大文化品牌活动之一。

三是邀请名家示范。在每年举办的“楚天少儿诗词朗诵大赛”中,我们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陈铎和金龟子、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著名作家田禾等一批名家前来示范、辅导、评判,提高了活动的质量,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

篇6

>> 体育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分析与研究 浅谈建设高职院校网络文化提升软实力的主要策略 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与提升 浅议高职院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城市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体育院校学科建设问题的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市建设研究 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文化安全管理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试析网络文化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互动研究 影视\网络“潮词”与文化软实力景深中的“丑文化力”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索绿色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虚拟ADSL网络技术与体育院校网络建设\运管新模式探讨 当前军事文化与软实力建设研究 青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研究 新兴媒体管理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考与探索 重视网络文化提升和谐安全网络软实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1-24/2007-11-19.

[2]黄雄英.新形式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对策[EB/OL].http://.cn/html/2006/3561.htm,2006-10-17/2007-11-20.

[3]董冉功.融入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升商院大学生素质[EB/OL].http:///showarticle.asp?id=1090,2007-09-30/2007-11-20.

[4]胡建军.浅谈体育学校学生性格特征[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44-45.

篇7

【关键词】“第二代民族政策” 文化理论体系 民族共享文化

“第二代民族政策”是以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等民族学界的一些知名专家学者提出来的民族政策思路。此理论一经提出,便得到了民族学界的广泛反响,还获得了中央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受到了来自民族学界(不乏大家)和少数民族的质疑。因此,“第二代民族政策”引发了学术界两种对立的观点,本文试图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作为切入点,并利用国际关系领域秦亚青教授构建“文化理论”的方法,结合我国民族文化状况的实际分析了构建民族共享文化的文化理论的三个概念,文化结构、文化力和文化单位,对“构建民族共享文化”作了初步思考。笔者认为当前中国56个民族还没有系统的共享文化,这制约了各民族对国家的最高认同,若以某个民族的文化取代其他民族的文化是不可取的“政策”或“策略”。只有“构建中华民族共享文化”才是实现“第二代民族政策”目的的路径,才可能实现“国家”、“民族”的最终目标。

一、由“第二代民族政策”所引发的思考

“第二代民族政策”倡导推行淡化族群意识和56个民族的观念,强化中华民族的身份意识和身份认同,推进中华民族一体化和国家认同的政策。第二代民族政策倡议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加强国家认同,即:一是政治上推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平等的向每个民族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二是经济上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推进各族公民混居杂居;三是文化上坚决坚持用社会主义思想对每个民族进行文化改造,大力推广普通话,防止宗教极端主义。促使人人争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好国民,以工作为天职,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的发表引发了学术界的两种对立观点,它受到了中央相关部门领导的肯定,例如中央统战常务副部长朱维群以其“在居民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学生混校”的观点有力地支持了“第二代民族政策”;环球日报陆续出版了一些文章来响应“第二代民族政策”。而纳日碧力戈教授则认为“第二代民族政策”是继承了旧日的同化思想,从学理上犯了“语言和文化的边界要和国家的边界一致(熔炉论)”、“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文化中心论)”和“对美苏国情误读”三个错误。郝时远教授认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统一市场形成、城镇化人口流动、社会权益均等化进程中必然产生的自然结果,而不是通过“第二代民族政策”设计的一系列这个“不允许”、那个“不容许”来强制实现的。

笔者认为,“第二代民族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民族交流交融一体,以减少民族矛盾,达到民族团结。其主观愿望是好的,甚至也是我们民族学界一直致力的方向。但是因为“第二代民族政策”超前判断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符合民族实际,所以对解决民族问题起不到实质作用,有可能还会造成有些少数民族的反感和学界的批评。

二、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途径―构建民族共享文化

既然“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显得过于超前,笔者认为,文化是民族的核心,为实现“民族融合”,各民族具有共享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文化目前呈多维复合体状态,各民族文化有共性也有差异,也各自强调自己文化的重要性,少有吸收其他族文化之优点、弃不足、共建共享文化的思想,所以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矛盾难以铲除。就当前中国民族研究界的成果来看,强调民族融合的多,而对构建共享文化的思考却少之又少。

构建共享文化是民族团结之根本,民族团结是民族融合之前提。众所周知汉族由若干民族逐步融合而成,其所谓的融合就是众多的民族共同构建了一个文化――汉文化。在这个构建过程中不同民族与中原文化不断的交流、碰撞、兼收并蓄,中原文化也利用自身文化的精深博大与厚重向其他民族渗透,这是形成今天世界第一大民族――汉族的历史过程。鉴于这一历史事实,为了化解中国的民族矛盾,构建各民族都乐于接受并以此为荣的共享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那共享文化是什么呢?

在今天,文化交融是文化演进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渠道,文化生命力的强弱也在于此。在交融过程中不同文化之间会在各方面发生碰撞,形成许多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新文化的产物,是参加碰撞的各方文化所共同认可并为其民族成员共同享受的。这种共同的文化成分就是民族团结的根本―民族共享文化。

三、建设民族共享文化的方法探讨―使用国际关系领域构建文化理论的方法构建民族文化理论

构建民族共享文化是一个浩大并复杂的工程,其范围之广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语言文字、、行为方式等方面;促使共享文化形成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要构建民族共享文化是需要文化理论的,为便于分析,本文借鉴了秦亚青教授构建世界政治的文化理论来构建民族文化理论,以期达到构建共享文化。那么,为什么可以使用国际关系领域的文化构建理论方法来构建民族文化理论呢?笔者认为:

第一,国际关系学领域追求和平,致力于各国共同发展与民族学界寻求解决民族问题,致力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并且两者研究领域中的行为体国家和民族也有相似之处。

第二,本文只借鉴了秦亚青教授构建的文化理论的三个概念(文化结构、文化单位和文化力)和结构,且并非按照其模式生搬套用,而是充分结合了我国民族文化目前的状况。

所构建的文化理论结构大致如下:

在各族文化交流过程中,行动者在相互实践活动之前独自持有的观念,即私有文化就会形成行动者均认可的共享文化。

这其中包含三个概念, 即:文化结构、文化单位和文化力。文化的形成势必包含文化结构和文化单位这两个因素, 文化单位之间的互动通过文化力的推进形成文化结构和改变文化结构, 文化结构通过文化力的作用影响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单位。

(一)文化结构。

虽然不存在系统的共享文化结构, 但民族单位文化结构是存在的。如果我国各个民族作为文化交流的行为体, 其身份多为自身文化结构建构的,这主要是作为历史上中国朝贡国以及间接管理(使用土司制度)或直接管理的对象以及在经济贸易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所导致的。而如今全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在西部大开发政策下,民族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决定某个民族对身份的认同不仅仅是本民族文化结构,还有各民族交往和构建的共享文化。如果共享文化结构和单位文化结构都会发生作用, 那么什么时候前者发生作用以及什么时候后者发生作用就成为需要梳理清楚的问题。

提出设想:如果民族体系两种文化结构是共同存在的,那么共享文化结构与单位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文化结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也许共享文化结构和单位文化结构之间可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关系, 整体的存在不是个体的消亡, 个体是整体的部分和缩约。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民族体系主导文化结构绝对不是某个民族单位的私有文化,否则那样会沦为“文化中心主义”例如,在我国,大体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是走在各民族的前端的,但不表示主导文化就一定是汉族的私有观念。

(二)文化单位。

本文认为民族是构建共享文化的基本单位,但民族单位绝对不是单纯地呈现某种文化特征,因为民族单位存在三个方向的拉力,一个方向是力求保持并固化本民族的文化结构,例如,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如国家公务员,尤其是基层公务员,以及民族院校从事民族研究的老师。另一个相反方向则是在国家内部因为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出现空前的民族交往交流过程中出现的融入全国民族交往的熔炉中的群体,例如,通常为生计奔波的某些少数民族老百姓。还有一个方向无疑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文化单位,这里暂不探讨第三个拉力。

(三)文化力。

私有观念是否能够上升到共有观念, 主要取决于文化力。

那么什么构成了文化力? 笔者认为是权力。权力又有软硬之分: 硬权力是强制性权力, 它可以帮助推进文化观念, 例如国家对文化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奈[ 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最早提出“软权力”(Soft Power)概念而闻名。]提出了软权力,即为同化性权力。软权力是靠对其他行为体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产生作用的,同时也可以推进文化的传播。例如,某些民族单位心甘情愿地去做认可和接受其他民族单位的文化,彝族的毕摩主要通过念经来替人驱鬼、保佑丰收,而贵州某地区的彝族因为受到外来传教人士的影响而信仰基督教,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与毕摩文化显然有冲突,但是该地区的彝族选择信仰基督教肯定是有这方面的信仰需求。

在我国,硬权力体现之处很多,例如法律所赋予的“所有公民不论(民族)成分,一律平等,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所有公民均享有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迁徙、生活、工作的权利(包括加强官员的异地交流任职,加强学生的异地就业等)”,这能强化中华民族意识,淡化分属在汉族和各少数族(族群)身份的族群(民族)意识,淡化了本身的族群身份和族群认识,无疑会加强对法制文化的认同。硬权力有国家这个强大的推动者,而软权力的推动者则是各民族交往时影响力较强的一方,即一方行为体受到另一方行为体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使软权力产生作用。

四、对私有文化过渡到共享文化的理论探讨

构建文化理论的三要素的分析大致阐述到这里。另外,民族单位私有文化通过文化力以何种路径过渡到民族体系共享文化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存在多种路径的情况下, 是什么力量使私有观念通过某种特定的路径而没有通过另外的路径, 是什么力量使私有文化成为体系层面的某一种共识而没有成为另外一种共识。又如, 文化力虽然不是政府的垄断物,那现在存在由我国一些非政府力量或由个人提出和倡导的,并且在其提出和倡导之时,无硬权力强行推进最后又修成正果从而成为民族体系层面的共享文化吗?那么民族单位中的个体在民族体系共有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又是什么?

五、结语

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对本文的主要观点做一个总结:

第一,笔者认为,构建共享文化可作为取代“第二代民族政策”中的激进措施的重要替代方向之一。因为民族本身就是文化共同体,共享文化的缺失会制约各族对国家的最高认同。共享文化的构建是合理和可行的,因为目前就能寻找到很多共享文化成分,只是未形成系统。

篇8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以广阔的校园为活动空间,以特定的校园生活方式和校园精神为特征,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是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不仅具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共同特征及作用,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职业技术院校为载体,通过历代师生的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精神成果和蕴涵这种精神成果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学校的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校著名的人、事、物、声、图等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象征;学校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要素构成。

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化”特点,使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融人了更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因素,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地方性及企业化的特征。从文化的传承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历史的、传统的校园文化积淀不够,但作为新兴的教育力量,正处在积极吸纳各种优秀文化的阶段,从这点来说,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另外,从文化的规范性来看,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虽然还不够完善,但与实践贴近,先导性与地方性较强。同时,由于职业教育要求专业教育与市场紧密结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习惯,因此,师生的行为或多或少带有企业化特点,使校园文化具有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的特点。

2.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创新性、服务性、实用性及多样性的特征。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与本科院校相比,学术性相对较弱,但在教学、技术及服务领域更具有超前性、创新性及服务性;职业技术院校推行的是大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学校的教与学和企业的技术更新、管理更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专业及课程设置都以就业市场或行业需要为导向,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实用性。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实用”的基调。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

校园文化是学校优良传统的结晶,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构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好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具有其应有的教化、导向、凝聚、辐射等功能外,对人才培养、科学发展、社会服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关系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以及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生合作,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实施思路

(一)目前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已有20年的历史,但不少职业技术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不长,发展的历史较短。相对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扩建,其校园文化建设表现为一定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们认识不明确。对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定位认识不明确,对其内涵的认识过于肤浅的结果导致将职业院校办成“本科院校学科型”或“本科学院的大专的压缩饼干”型,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偏离了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导致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内涵,精神文化建设缺少特色;一些教育管理者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方法,片面强,调其控制功能、物质功能及激励功能,没有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因而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全面发挥。

2.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当前,对新组建的或新升格的职业技术院校,在教学、科研、行政、政治思想、学生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一些职业技术院校在这方面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缺乏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行动方案及步骤,校园文化建设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者依据自己的教育目的和办学指导思想对社会文化的评价、选择、认可和吸收的过程,并给予社会文化以自我个性的呈现,从而使构成这种群体性文化的个体在语言、行为、创造性等方面显现出认同性趋向。为此,当务之急是职业技术院校要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自我,找准定位,合理规划,建构富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理念作为学院发展的向导,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总目标上来,团结协作,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与实施的思路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应根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来决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展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前提。

2.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性规划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关键。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战略性规划是指站在学院发展战略的高度,结合学院的长期发展目标,对校园文化进行总体的规划,系统的设计,严密的组织实施,从而促进校园文化与学院目标的协调发展。为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要对学院进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和任务,建设与学院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进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二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结构建设要有机结合,明确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涉及整个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学生活动等方方面面,要协调规划,而不能把校园文化独立分离出来建设或认为只是某个部门的事情。

3,创新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活力所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符合和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特别是要建立符合高校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育人模式;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增智强技”为主导的办学思想,教育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手段、考试考核、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诸方面都要体现技术教育的特点;按照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人员有不同要求的原则,以各个专业为基点,加强专业素质养成教育,建设特色“专业文化”。总之,通过科技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效融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科技文化和人文精神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性,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4.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学校群体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教师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素养,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教师和技师的双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说,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构建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根本保证。

5.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构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贴近学院实际,立足培养目标,彰显办学特色,突出育人功能,从加快提升物质文化建设、规范优化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突出精神文化建设三个方面人手,努力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第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前提和外在标志。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打好物质文化这一“基石”,要努力做到:一既要注重自然景观的建设,更要注重文化景观的建设;二要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在物质层面上处处突出“职业”的特点。校园景观设计的总体方向应以增强职业特色氛围为主,以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和加强绿化环保为辅的宗旨建设校园环境。在校园格局上体现“校厂不分”的空间布置,加强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置身于职业环境中,从而加深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技能要求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造能力。

第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制度纪律、校训校规、规章制度、奖励惩罚等校园内一切制度形态的总和,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建设好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等于搭好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为此,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把具体规定与精神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融为一体。职业技术院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学校管理制度既要体现以人为本,又要突出情法并重,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细节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要加强学院对外办学制度的建设,保证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订单培养、社会调查、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有关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2)加强民主机制建设。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进行重大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员工的意见,增强学校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使制定的规章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3)加强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规范和提升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推广学院文化品牌,展示学院风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打造经典文化品牌;突出部门形象文化建设,集成促进学院的文化建设。

第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精神形态的校园文化包括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风、校训、人际关系等校园内所有精神形态的东西。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1)加强“”建设,即校风、作风、教风和学风建设。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而校风最集中体现在教风和学风上。只有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勤政廉政、团结协作、高效严谨、服务周到的工作作风和为人师表、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要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促进“积极向上、勇于开拓、重视实践、认真做事、踏实做人”的校风的形成。(2)加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应,还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3)精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活动要注重对学生职业性格塑造和职业道德教育。如通过就业讲座、职业设计、成功人士经验谈等方式使学生逐步树立工作无贵贱、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使学生熟悉专业、热爱专业,树立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诚实守信。通过请一些专家不定期讲座,培养骨干等形式,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有效沟通,保证校园文化“源活水清”。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设营造的过程。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要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按照“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来进行,要遵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既充满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技术院校校园文化,为实现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研究与探索

        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经济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较晚,但是,其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加强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我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风险存在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人为因素,舞弊造假。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有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窃取口令、文件,用来作弊。或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泄露商业秘密、等。

    (二)会计软件自身缺乏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少单位由于各方面原因,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模式是选择购买通用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由于通用使得一些非法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从外部打开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违法操作,造成企业的严重损失。还有一些会计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客观上增加了追究责任的难度和产生风险的几率。

   (三)会计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电脑无与伦比的运算速度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对计算机风险缺乏了解,思想上不够重视,许多单位也忽视安全防范教育。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不少单位非电算化会计人员随意操作、至使系统软硬件故障等,导致会计数据错误、丢失或被篡改。在网络环境下,数据容易被截取、盗用,甚至被篡改。同时,由于审计取证难度大,同时加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五)病毒侵袭造成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当前,计算机病毒防不胜防,在网络环境下,一台计算机染上病毒,能够导致网络中其他计算机也感染病毒,它可以通过软盘、u盘等途径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和电子邮件进行传播。有些黑客为了获得商业利益或其他利益而入侵单位的电算化会计系统,盗取机密资料、文件、数据等,从而获得非法利益。

    二、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安全防范对策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从内控制度抓起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l、对一般工作上控制:一定要避免兼职,因为组织与管理控制的基本目的是减少发生错误及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不相容的职务要相互分离,互不兼任,同时还应定期轮换,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业务处理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要严格分离,除了执行业务记录的职能外,不能负责业务的批准和执行,也不能保管除计算机系统以外的任何资产。

    2、对应用过程的控制

    (1)关于输入控制:经审批的业务数据能准确、完整地输入系统,被系统发现并拒绝的错误数据,能经恰当的改正后重新输入系统。所有业务数据输入前必须经过恰当的审批手续,只有经审批的数据才能输入系统。所以输入操作是保证系统数据正确的关键环节,要有严格控制;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必要的防范会计数据输入差错的功能。 

   (2)关于处理控制:处理过程的现场控制应该将前个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现场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无误,确认该处理过程正确无误后才可以进入本次处理;业务时序控制是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一个处理过程的运行结果取决于若干个相关条件过程的完成;数据备份及可恢复控制是将机内会计数据进行备份,是过程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的防范措施。

    (3)关于输出控制:在账簿无误的情况下再进行输出报表等,这便是时序控制;根据账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设置控制程序对输出的数据进行核对,是数据稽核控制授权输出控制就是只有经过批准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企业单位的会计信息。

  (二)进一步完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软件管理制度

    电算化会计系统投入运行后,首先应保证会计软件运行的安全会计软件必须具备安全和保密功能模块。软件设计者应开发权限设置、自动校验、提示功能、保护功能等模块,并融合到系统软件中,引入各种控制机制,使各业务系统成为基于同一种操作系统平台的大系统。各种业务之间能相互衔接,相关数据能够自动核对、校验、备份。为了会计核算资料安全保密,任何人不允许直接使用命令打开数据文件对数据操作,或使用工具软件直接对会计软件的文件进行操作,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备份,保存会计档案资料以磁性记录形式并进行加密存储。

    (三)关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硬件管理制度

    为了尽可能减少硬件故障率、减轻硬件故障造成的危害,应加强硬件管理。因为硬件是会计软件运行基础。严格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单位应根据工作的需要,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层层防范系统各模块要设置相应的口令;执行严格的权限控制措施,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每次操作完毕,应执行相应命令退出系统,以防数据丢失。遵守上机登记与运行日志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由会计软件自动生成的运行日志,系统管理员要定期检查等。实现对用户使用系统的及时跟踪。

   (四)切实加强病毒的防范和控制

    对于计算机病毒应采用“防、查、杀”相结合的方式,坚决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一定将病毒对系统的潜在破坏性减到最少。防范工作应从这几方面进行:必须使用正版软件。由于购买的盗版软件从非正规渠道,则可能携带病毒,要提高对计算机异常现象的警觉。发现计算机有奇怪的现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计算机中存在有问题的软件或出现了硬件故障;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数据一定要至少每周备份一次,通常要进行异地备份;对外来软盘要进行防病毒检查专机专用,决不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

   (五)关于网络安全控制

    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已是整个企业信息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得到充分的应用。关于用户权限设置,从业务范围出发,将整个网络系统分级管理,.层层负责,对各种数据的读、写、修改权限进行严格限制,拒绝其他用户的访问。关于密码设置,每一用户按照自己的用户身份和密码进入系统,对密码进行分级管理,避免使用易破译的密码。对重要数据加密,传输重要数据前对其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作相应的解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加密密钥。关于设置网络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对于需要与外网进行数据通讯的单位,需要安装网络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主要安置在网关处,对流入、流出单位内部的数据进行安全防范。能够防范众多的攻击手段,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另外,为了防范内部的网络威胁还需要配置入侵检测系统。两者互为补充,可以极大的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玲,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5,(7): 60;

篇10

关键词:无资料;水文预报;概化

前言

水文预报是根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况做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已知信息,广义上指对预报水文状态有影响的一切信息,通常用的是水文与气象要素信息,如降水、蒸发、流量、水位、冰情、气温和含沙量等观测信息。水文预报是水文学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灾害性水文现象做出预报,对综合利用大型水利枢纽做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预报,作用很大。

自然界中的水文现象是由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水文现象虽然发生在地表范围内,但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属于综合性的自然现象。迄今为止,人们还不可能对所有的水文现象的有关要素进行实际观测,不能用严格的物理定律来描述水文现象各要素的因果关系。随着对水文现象及其各要素间因果关系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复杂水文现象加以概化,即忽略次要的与随机的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和具有规律的部分,用系统模拟方法,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对这种宏观水文现象进行定量描述,据此建立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数学物理模型。

目前,各种流域水文数值模型很多,从早期的新安江模型、陕北模型到现在的SHE模型,SWAT模型,以及最新的各类分布式水文模型,均要求流域资料充分,有足够多的空间站点分布,而且站点布局合理,能够精确反映流域水文要素的空间变化,同时站点资料有足够长的时间序列,能反映出水文过程对流域下垫面历史变化的响应。我们再根据足够的资料和信息,利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模型对流域水文规律进行分析。目前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流域,或是现在的流域水文台站的分布密度和它们所掌握的的数据信息并不足以满足建立足够精度的水文模型的要求,或是由于各种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的限制,一些基础性的水文数据都无法获取,更谈不上充分掌握本流域的水资源状况,给水文预报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 坡地产流机理

产流是指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的过程,降雨量扣除损失量即为产流量。降雨损失包括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其中以下渗为主。产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径流的那部分水量,以mm计。由于各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和各次降雨特性的差异,产流情况也相当复杂。坡地产流量计算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R=P-E-Wp-WS-ΔW±R其他 (1)

式中:

P为流域降雨量,mm;R为坡地产流量,mm;E为坡地蒸发量,mm;Wp为植物截留量,mm;WS为地面填洼滞蓄量,mm;ΔW为坡地土壤蓄水量的增量,mm;R其他为其他因素引起的水量增减,mm。

天然流域,地面填洼滞蓄量不大,变动也较小。在中等或平缓山坡上,填洼量一般在5~15mm,耕地为10~40mm。植物截留量同植物种类、植物覆盖密度关系密切,其变幅较大。一般流域的植被条件下,一次降雨过程中被截留的量常小于10mm;但发育完好的森林地区,植物截留量可达次洪降雨量的15%~25%。坡地蒸发量与气温、气压、湿度、风速、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等关系密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一般坡地日蒸发量为0~5mm。土壤下渗量主要受降雨强度、土壤含水量、土壤结构、地形等影响,变化复杂,是降雨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降水是坡地产流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只是产流的唯一条件,降水只有满足了植物截留、蒸发、填洼和下渗的损失,才具备产生地面径流的充分条件。如前所述,上述损失项中,植物截留量、雨期蒸发量、填洼量一般较小,而下渗量一般较大,而且变化幅度也很大,它从初渗到稳渗、在时程上具有急变特性,空间上具有多变的特性。由于降雨特性和下渗特性的不同,下渗量可占降水量的百分之几到全部。因此,下渗在地面径流的产流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蓄满产流理论,任一地点上,土壤含水量达蓄满(即达田间持水量)前,降雨量全部补充土壤含水量,不产流;当土壤蓄满后,其后续降雨量全部产生径流。这种产流机制比较接近或符合土壤缺水量不大的湿润地区。由于前期气候、下垫面等的不均匀性,导致流域土壤缺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缺水量小的地方降雨后易蓄满,先产流。因此,一个流域的产流过程在空间上是不均匀的,在全流域蓄满前,存在部分区域先蓄满而产流。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将坡地产流过程概化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流域各点土壤含水量均较小,降雨量无法满足土壤蓄水要求,为不产流阶段;第二阶段,土壤含水量逐步增加,部分缺水量小的地方已经蓄满,先产流,为部分产流阶段;第三阶段,降雨持续,全流域各点土壤含水量均达到田间持水量,蓄水饱和,全流域均能产流,为完全产流阶段。

2 前期雨量指数模型

前期雨量指数模型(Antecedent Precipitation Index Model,简称API模型),是以流域降雨产流的物理机理为基础,以主要影响因素做参变量,建立降雨量P与产流量R之间的定量关系。最普遍使用的是产流量R、降雨量P及前期雨量指数Pa三者间的关系图。

R=f(P,Pa) (2)

图1 P~Pa~R关系曲线示意图

使用P~Pa~R关系曲线进行净雨计算一般有两种处理途径:一种是根据洪水初的Pa值,把时段雨量序列变为累积雨量序列,用累积雨量查出累积净雨,由累积净雨再转化成时段净雨量序列;另一种方法是根据时段降雨序列资料直接推求时段净雨序列。第一种方法的缺点是在整个洪水过程中,使用一条P~R曲线,没有考虑洪水期中Pa的变化。而后者的不足是,当时段较短时,一般时段雨量不大,推求净雨时的查找计算易集中在曲线的下段。

2.1 Pa的计算

Pa由前期雨量计算,也称前期影响雨量,是反映土壤湿度的参数。其经验计算公式为

Pa,t=kPt-1+k2Pt-2+…+knPt-n (3)

式中:Pa,t为本时段的前期雨量指数,Pt-1为上时段降雨量,n为影响本次径流的前期降雨天数,常取15d。k为土壤含水量衰减系数,对于日模型,一般地,k≈0.85。

当计算时段长Δt≠24h时,土壤含水量衰减系数k可用下式换算

k=kd1/N (4)

式中:N=24/Δt,kd为土壤含水量日衰减系数,k为计算时段是Δt小时的土壤含水量衰减系数。

2.2 净雨量推求

建立P~Pa~R关系曲线需要有足够数量和充分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对于资料缺乏区域存在较大困难。我们将对API模型进一步概化,探索一种操作更简易、计算精度也能满足要求的方法来计算时段净雨量。首先引入三个参数,径流系数α、最小初损值IN、最大初损值IM。

径流系数α,是指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深与降雨量的比值,也就是一定时段净雨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综合反映流域内气象及自然地理要素对径流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α=R/P (5)

式中:R为径流深度(即净雨量),mm,P为降水量,mm。显然α值变化于0~1之间。

最小初损值IN和最大初损值IM分别是指流域产流前应满足的土壤最小损失值和最大损失值,综合反映流域内气象及自然地理要素对降雨损失的影响,也是坡地产流机理中不产流阶段、部分产流阶段及完全产流阶段三者间的临界值。即

当Pa≤IN时,α=0,不产流;

当IN

当Pa≥IM时,α=1,完全产流。

根据流域的气候及下垫面情况,一般地,IN=10~20mm,IM=70~90mm。

根据坡地产流机理,在流域部分产流阶段,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大,流域产流区域面积比例逐渐增大,径流系数逐渐增大,直至流域完全产流(α=1)。经过对实测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净雨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探索,部分产流阶段的径流系数α可用一个较简易的正弦函数模拟。

α= sin[π/2/(IM-IN)*(Pa-IN)],IN

综合式(3)、(4)、(5)、(6)、(7)即可计算时段净雨量,即坡地产流量。

在制定施工期水文预报方案时,可根据流域水文站、雨量站分布情况,将降雨区域划分为多个区间片区,各片区分别进行区域平均降雨量计算和坡地产流量计算,以提高模型参数代表性及预报精度。

3 结束语

水文是水利的耳目和参谋,水文预报是一项直接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工作,是帮助人们有效防御洪水、减少洪灾损失,有效利用水资源的非工程措施之一。

文章阐述的API模型概化计算方法是作者在云南省澜沧江黄登水电站实施施工期水文预报过程中总结的坡地产流阶段计算方法,结合坡地汇流及河网汇流阶段计算方法,可以达到实施连续过程作业预报的目的。黄登水电站施工期水文预报模型是根据黄登水电站所在的流域特性、站网布置、工程要求及相关水文规律、水文预报方法编制而成,操作简易,自动化程度高,预报精度达到规范要求,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