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制药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制药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TQ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363(2017)04-0007-01
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于20世纪后期,至今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先进科学技术辅助之下,不同生物制药技术在相互碰撞之后,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根据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能够发现,生物制药技术见证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生物制药产品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成为保证人们健康主要工具。
1.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
按照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时间相对而言较晚,但是却取得了显著成果。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各种生物制药产品开始逐渐在药品市场内销售,得到了消费者高度关注。但是截至目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已经发生显著转变。在国家政策及有关科学技术辅助之下,生物制药技术产品已经包含在各各方面上,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建设过程中,国际生物制药企业开始逐渐进入到我国生物制药产品市场,对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障碍,专业人才数量有限,经济费用支撑力度不足,科研成果无法批量生产。所以,我国生物制药技术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2.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生物制药工艺的形成,是科学技术之下产物,为人们提供健康手段。生物制药技术首先应用在肿瘤疾病治疗上。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后,肿瘤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现阶段,生物制药技术肿瘤疾病治疗上,主要出于化疗及预防环节上,采取基因技术对肿瘤进行控制。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内应用,可以研究出多种基因重组药物,具有良好疾病治疗效果。生物制药技术在制药工艺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生物制药技术之生物酶催化技术
制药工艺为人们提供身体健康保证情况下,同样也为人们带来一定困扰。例如,药品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与日常废水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含盐量较高,有害物质浓度较高。生物制药工艺快速发展过程中,废水已经成为主要污染源。制药废水处理难度较高,现有废水处理手段处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酶催化技术是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生物酶催化技术。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为借助生物酶,对制药废水内污染物化学键处理,降解污染物内大分子,提高制药废水处理质量。制药废水除了生物酶催化方法之外,还可以应用微生物降解法。生物酶催化方法与微生物降解方法相比较,对反应设施要求较低,降解速度较快,可以反复利用。因此,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内应用,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2)生物酶催化技术优势。首先,制药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污水处理内应用,能够脱色、除臭,同时还能够对制药废水内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其次,生物酶催化技术在制药污水处理内应用,成本较为低廉,与原有制药废水方法相比较,成本可以降低40%左右。与此同时,生物酶技术操作十分便捷,反应温度十分吻合。
2.2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造中的应用
西药作为制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显著优势。中药虽然十分温和,对人们伤害较小,但是西药在疾病治疗上,治疗效果更快,人们在大部分疾病治疗上都在采取西药进行治疗。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中,西药也在逐渐进行改进,西药所带来的副作用逐渐降低。
2.3生物制药技术在细胞工程中的应用
现阶段,大部分药物原材料都为植物,主要原因植物在制药工艺内应用,效果较为温和,对人们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小,因此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逐渐对西药进行改进。但是植物获取来源有限,基本上依靠野生生物,野生生物生长时间过于缓慢,生产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制药实际需求。生物制药技术在细胞工程内应用,采集难度较高植物可以大批量栽培,从而满足制药对植物需求。生物制药技术作为保障,细胞工程在疾病治疗上效果更加显著。
2.4生物制药技术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人体十分复杂,存在很多外界无法探知因素。例如,人体主控新陈代谢的活性因子,对调节人体具有重要作用,调节人体激素。但是这些活性因子难以在自然界内感知到。生物制药技术与基因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活性因子能够得到实现。生物制药技术在基因工程内应用,微生物繁殖速度显著提高,按照微生物特征,借助基因工程方式,从动物内提前胰岛素,采取体外合成方式,将基因注入到微生物细胞内,大量合成胰岛素。
3.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前景
生物制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以人们健康作为目标。主要原因生物制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之间紧密关联,人们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之后,人们健康要求不断提高,对生物制药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按照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历程来说,我国生物制药技术一直以借鉴外先进技术作为主要手段,生物制药技术领域专业人员规模逐渐增加,但是综合人才数量十分有限。所以,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继续借助先进经验,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渠道,正确认识生物制药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生物制药技术发展。
截至目前,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不仅仅在基础药品研发上应用,同时也开始逐渐涉及到人体遗传物质上面,不同疾病致病原理更加清晰,有关问题认知越加深入,生物制药技术发展趋势更加明确。由于生物制药技术风险系数较高,社会各界对药品研发工程率显著提高,结合有关学科优势,充分彰显出生物制药技术价值,对保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篇2
【关键词】 药学服务;药房;药学专业教学
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 PC) 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Minnesota大学药学院Helper和Strand 两位教授提出的, 最初的定义是指为得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最终结果而向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药物治疗[1]。后来Strand 重新定义为“药学服务是一种药师对患者药物治疗有关需要承担义务并对这种承担的义务进行负责的实践”[2]。上述观点的提出,标志着新世纪药师的工作将从以前单纯的提供药品、合理规范用药向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服务转变;从以前间接为患者服务向直接为患者服务转变。在这个新的形势下,药学专业学生作为我国药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应当具有药学服务的意识。药房作为药师工作的一线阵地,应当成为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的重要基地。
1 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与国际药学联合会(FIP)自1988年起至1997年联合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了药师在卫生保健事业中的作用。认为药师有责任对病人提供药物及其用法的客观可靠的忠告,并积极参与疾病的预防和促进健康。因此由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截至2004年,我国设置药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271所,其中42所高等药学院校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8757名;毕业本、专科学生8580名[3]。目前我国药学学生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但是由于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不够,药学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成为真正提供药学服务的药师的人数还非常不足。根据最近一次对执业药师的调查表明:仅有19.7 %的人表示能够解释各项检查结果; 31.3 %的人表示具有常见疾病的判断能力; 34.9 %的人认为能够识别常见药物的中毒并解救; 37.3 %的人认为具有必备的急救知识; 45.9 %的人表示具有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及预防知识; 44.9 %的人比较熟悉常见中老年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知识; 49 %的人能够指导特殊人群合理用药; 37.8 %的人能够进行简单的诊断服务[4]。这样的情况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对药学服务的需要。培养药学学生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对于提高药师整体素质,保障用药安全,提升全国人民生命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现有教育模式下药学生药学服务能力的缺陷
2.1 当前的药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化学模式为主导,课程内容大部分是面向药品的研制与生产方面,对于药物的合理使用方面涉及不多,仅有《药理学》这一门课程的部分内容与药品的使用有关。而这门《药理学》主要是普通药理学,其内容以人体各系统的用药来编排,偏重理论,缺少药物相互作用、禁忌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的内容。这造成了药学学生在审核处方和指导合理用药上能力的不足。并且书中列举的典型药物在数量和类型上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物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使得药学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与实际应用脱节。
2.2 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临床实验科学的作用,很少开设或者根本不开设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类课程。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用药方案,然而现有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药学学生因缺乏临床知识,看不懂病人临床资料,将难以参与病人的药物治疗决策,不能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在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发挥作用。
2.3 药学服务是以患者为中心而开展的,这就需要药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情况,以便确定药疗方案。然而我国理工类学科一直以来对人文学科缺乏重视,导致药学这样一个“以人为本”的学科也受到影响。学生简单的把所学知识当作工具,而没把服务于人的理念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欠缺人文关怀以及与患者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不利于保证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服务,不适应药学服务对医药工作者的要求。
3 药学服务要求下带教药学生的教学方法
3.1 药房带教老师要转变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与能力为目标,把握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在新形势下,药师为患者所做的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简单的制剂、处方调配、发药的工作。带教老师的带教重点应该在处方审核、确定药疗方案、安全合理用药等方面;鼓励和指导学生与患者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2 以课本为依托,重新认识临床药物。开展药学服务,首先要熟悉临床药物。《药理学》教材中介绍的各类药物品种偏少、偏老,而且都是以通用名称来讲解的。药学学生在进入药房进行实践的时候会发现药物品种多而新;有些药品商品名不一样但有效成分一样,比如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的商品名就有倍他乐克、美多心安等;还有的复方制剂,从名称上看很难分析出它的有效成分。教材中的内容无法跟上药品市场行情,这一部分内容必须在药房实践中补充。学生应该将书本知识与药房的实际用药相结合,首先从药品名称开始,了解熟悉临床药物,为培养更全面的药学服务能力打下基础。
3.3 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指导,加强对临床药物药理作用、毒副作用、配伍禁忌与特殊人群用药等知识的学习。药师是处方药品流向患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对处方的把关审核、正确调配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用药安全和治疗质量,而药学服务的理念也正是在药品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可见审核处方、指导用药是药学服务所要求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能力。药学学生理论知识在这方面有很大欠缺,应该抓住药房实践的机会,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临床药物性质、用途、禁忌的再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4 深入临床,加强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提高自身临床知识水平,培养沟通交流能力。药学服务要求以患者为中心,药师需要对医生的治疗意见、患者情况、疾病类型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制定出给药方案。药学学生前期的学习脱离临床,有必要在实践阶段,利用有利条件,补充和完善其临床知识。医院药房可以合理安排计划,让学生转科或者定科进行临床观察和实习,这对学生以后成为合格的药师或专科药师都会产生积极效果。而且在临床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面对面过程中,学生的交流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对疾病、诊断、药疗三者的关系也可以有更直观的认识。
3.5 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药历即临床药师在为病人提供药学服务过程中,以合理用药为目的,采集临床资料,通过综合、分析、整理、归纳而形成的完整记录,是为病人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的重要依据,是开展药学服务的必备资料[5]。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可以强化学生的药学服务意识,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药历中的药疗记录,学生可以集中学习和分析个体化药物治疗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指导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能力。参与患者药历的建立工作,学生还可以掌握临床科室的用药情况及用药趋势,树立药物经济性的观念,认识到降低药物治疗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的重要意义。
3.6 参与药讯的编写。药讯是药学情报传递的重要形式,是指导合理用药的的重要资料,是提供优良药学服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参与药讯的编写,可以培养药学情报收集的能力;及时了解新药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库;随时掌握最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用于临床合理用药指导上。
4 结语
目前药学教育体制改革因内容、结构和体系的庞杂而进展缓慢,而药房实践以医院为依托,形成了涉及面广、可以一对一教学和灵活机动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药房实践做为突破口,通过实践教育,补充学生在药学服务能力上的不足,为以后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药学服务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Hepler CD,Strand LM.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J].Am J Hosp Pharm,1990,47 (30):533.
[2] The Editor.Pharmaceutical care:the Minnesota model[J].Pharm J,1997,(258):899.
[3] China Pharmacy Annual.2005th (中国药学年鉴2005卷)[M].Shanghai: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press,2005:156-157.
篇3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252-02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前者包括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妊娠Graves病(Graves’Disease,GD)及甲亢合并妊娠等几种情况,孕期未良好控制的甲亢可导致新生儿甲亢;后者包括原有甲减患者妊娠及孕期新诊断的甲减两种情况,孕期母亲甲减可能导致胎儿及新生儿甲减,影响患儿生长及智力发育。
1围生期甲亢的药物治疗
妊娠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的可考虑短期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症状缓解即可停用。妊娠期GD及甲亢合并妊娠患者均首选ATD,根据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在治疗孕期甲亢的同时,必须牢记我们在同时治疗两个人:母亲和胎儿。
1.1抗甲状腺药物可选择丙基硫氧嘧啶(PTU)与甲硫咪唑(MMI)。MMI与PTU同样有效,使甲状腺功能达到正常的时间也相似(7~8周)。但由于PTU与血浆蛋白结合比例高,胎盘通过率低于MMI(PTU通家台盘的量仅是MMI的1/4),传统上认为PTU优于MMI。此外,MMI所致的皮肤发育不全、气管食管瘘、面部畸形等较PTU多见,所以治疗妊娠期甲亢首选PTU,MMI作为二线药物。
ATD治疗目标:妊娠期甲亢的治疗目标是使用最小剂量的ATD,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和维持血清FT4在非孕正常值上限或略高于上限,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处于或略低于对应孕期95%可信区间。
用法及监测指标:起始剂量PTU50~100mg,1次/8h或MMI20mg,1次/d,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治疗初期每2~4周检查甲状腺功能,治疗后期可延长至4~6周。因血清TSH抑制状态的恢复滞后于FT4正常后数周,因此不以TSH水平作为监测指标。妊娠期间禁止合并使用左甲状腺素(L-T4),因可能增加所需ATD剂量。
致畸性:虽然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探讨致畸率,多项报道显示MMI与先天性异常有关。这些异常也可能是“胚胎病”的一部分,还可表现为发育迟缓、听力丧失、面容畸形等。自1940年PTU问世以来,只有1例报道新生儿肝炎及淋巴细胞高敏与PTU透过胎盘相关。长期随访研究显示,宫内暴露于ATD的胎儿日后体力和智力与正常孩子无明显差别[1]。
1.2碘剂碘剂可自由通过胎盘导致新生儿甲状腺肿与甲减,不推荐用于孕期甲亢。有研究显示轻度GD孕妇每天给予低剂量碘剂(6~40mg/d),引起6%的新生儿TSH升高[1]。因此,碘剂不作为一线治疗,仅小剂量用于术前准备或治疗甲亢危象。
1.3普奈洛尔β受体阻滞剂尤其普奈洛尔对控制甲亢症状及术前准备非常有效。但是孕期持续应用可能引起胎儿生长受限,以及自发性流产、产程延长、新生儿心动过缓等并发症,须慎重使用。
1.4放射性碘剂妊娠和哺乳期任何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放射性碘应用都是禁忌的。育龄妇女在行[3]I治疗前一定确定未孕。如果选择[3]I治疗,治疗后至少6个月内应避免怀孕。
1.5哺乳期ATD治疗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指出:近20年的研究表明,哺乳期ATD的应用对于后代是安全的,哺乳期使用PTU 150mg/d或MMI 10mg/d对婴儿脑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应当监测婴儿的甲状腺功能;母亲应该在一次哺乳完毕后服用ATD,间隔3~4h之后再进行下一次哺乳[2]。MMI的乳汁排泌量是PTU的7倍,所以哺乳期治疗甲亢,首选PTU。
1.6胎儿和新生儿甲亢的药物治疗
1.6.1胎儿甲亢胎儿甲亢诊断和治疗均非常困难。如果临床有确切证据诊断胎儿甲亢,可考虑经孕妇服用ATD来治疗。开始剂量PTU150~300mg/d,1~2周减少剂量,以控制胎心率
1.6.2新生儿甲亢以尽快降低循环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为目的。(1)MMI 0.5~1.0mg/(kg·d)或PTU 5~10 mg/(kg·d)。(2)心得安1~2 mg/d,以改善症状。(3)复方碘溶液每5h I滴(约含碘8mg)。经治疗24~36h无明显效果,剂量可增加50%,必要时可合并应用糖皮质激素。
2围生期甲减的药物治疗
2.1妊娠前已经确诊的甲减要加强对已患甲减育龄妇女进行有关甲减对妊娠和胎儿脑发育影响方面的教育。准备妊娠的甲减患者必须调整左甲状腺素(L-T4)剂量,使血清TSH达到妊娠正常值范围再考虑怀孕。妊娠期密切监测甲状腺功能,调整L-T4剂量,最好维持TSH
2.2既往无甲减病史,妊娠期间诊断的甲减应立即进行L-T4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起始量可较大,尽快使血清TSH(妊娠8周之内)达到2.5mU/L以内。部分学者提出TSH应在0.3~2.5mU/L[3]。每2~4周测定TSH、FT4、TT4,根据检测结果,调整L-T4剂量。TSH达标以后,每4~8周监测甲状腺功能以继续调整并维持激素水平稳定。
2.3其他对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和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孕妇干预的前瞻性研究正在国际多个国家进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前较倾向于孕期亚临床甲减及低T4血症也应积极干预使TSH
2.4新生儿甲减
2.4.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足量治疗。
2.4.2治疗方法首选L-T4,美国儿科学会推荐L-T4起始剂量10~15μg/(kg·d),目的是使大多数患儿治疗1周内TT4升至100μg/L以上,TSH1个月内降至10mU/L以下。应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既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避免发生甲亢[4]。
新生儿甲减诊断的迟早及药物剂量恰当与否对预后有非常重大的影响。L-T4应在产后4~6周之内开始。有研究发现产后3个月内启动治疗的患儿与6个月后才启动治疗的患儿相比,智商(IQ)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岁时IQ>85的比例分别为78%和0%[5]。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多数患儿会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不可逆智能障碍,多种神经心理缺陷,严重者可发展为呆小症。
2.4.3治疗目标与治疗时限根据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的要求,应使血清TT4水平尽快达到正常范围,并维持在新生儿正常值上1/3范围,即100~160μg/L[2]。血清TSH值一般不作为治疗目标值,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整需要时间,增高的TSH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一过性新生儿甲减治疗一般维持2~3年,根据甲状腺功能停药。发育异常者需要长期服药。
参考文献
[1] Chan GW,Mandel SJ. Therapy insight:management of Graves’disease during pregnancy〔J〕,Nat Clin Pract Endocrinol Metab,2007,3(6):470-478.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0):876-882.
[3] Panesar NS, Li CY, Rogers MS,Reference intervals of thyroid hormones in pregnant Chinese women〔J〕,Ann Clin Biochem,2001,38:329-335.
篇4
对于果树种植者来说,关键是病害的防治。近年来果树上疑难病害呈日趋加重之势,有哪些疑难病害困扰了果农种植户呢?例如果树流胶、腐烂病、轮纹病、黄化病等。为什么这几年病害如此普遍呢?从宏观上讲有多种因素造成:一是环境恶化,如雾霾、酸雨等影响作物光照、循环,土壤酸碱度失衡等;二是土地复种指数高,连续种植单一作物现象较重,使用促生长、促增产药剂,致使作物营养透支、外表繁茂、内里虚弱,土壤及树(株)体有机质减少,免疫力低下;三是育种育苗技术使果树高产、优产,同时对种植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营养生长不能有效满足的情况下,致使作物生长势衰弱、生理病害增多、侵染性病害加重。
上述三种致病原因导致的疑难病害,在防治过程当中因为使用化学药剂(包括高毒药剂)初期防效较好,但是存在抑制生长,伤害果树健康,连续使用病害出现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上升等问题,而且农药残留增加影响食品安全。为此建立以解决疑难病害为重点的果树生产规程,选择替代化学农药降低农药残留,满足果品安全性的诉求,成为当前果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减少农药使用量,使用无毒(低毒)、无残留农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认同且发展迅猛的事情。目前来说,可供选择的农药存在着有效的高毒、无毒的低效这一尴尬状况,如何科学种植、科学用药、确保收益已成为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课题,而使用植物源农药是可供选择的方案之一。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植物源农药成分单一、药效较低,预防、治疗效果难以保证,大多用户普遍存在着想用但不放心的心态。如何既能有效控制果树病害泛滥,又能降低农药残留,选择应用植物源农药成为笔者思考并积极在生产中试验推广的一项重要工作。
1 果树疑难病害防治思路
1.1 标本兼治
果树病害有生理病害与侵染病害之分,生理病害与树(株)体免疫力及生存环境有关,侵染性病害与菌源多少及繁殖条件有关。科学的生产规程应包括既治已病、也治未病、标本兼治。疑难病害的防治仅靠见症治症,特别是仅靠杀菌是不可行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的损失,只有复壮树(株)体,增强抗逆性,防止病菌侵染,在生理健壮的基础上辅之以杀菌,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例如苹果腐烂病为弱寄生菌危害,在树体健壮、树皮厚实的情况下不易产生冻害,轻微的冻伤树体能够自我修复,不给菌原侵染机会。又如大樱桃流胶除雨水、品种、树龄等不可改变原因外,多因挂果过多、生长不良使树干皮薄皮脆,如果只是在杀菌和堵流上作文章,根本就不可能防控住,只有在病症来临前提前解决因皮薄皮脆造成的伤口,以营养性、调理性药剂使树体由内而外地健壮,才能够解除和减轻病患,挂果多的树体消耗大量的有机质,在优先挂果的生理生长原则下,树皮中的有机质被调到果实上,所以产生表皮完好,韧皮处内部流胶的现象,根本上只能通过复壮且合理负载的方案来解决。
1.2 早防重治
菌源一旦入园难于根除,真菌病源能够远距离传播,生理性病害(枝干流胶及日灼)一旦形成,在树势较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难以根除。所以要加强日常管理,从极早杀菌和复壮树体入手,降低侵染菌源的数量和恶化其侵染条件(尽量减少伤口)。在发病条件来临(具备)前、在症状初显时,采用得力的措施尽最大可能杀灭病菌解除病患,达到早防无病、病轻,重治时速效、省钱、省工的效果。
1.3 综合、立体防治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采用立体化防治的方案。一是生长期立体化防治,幼苗期、花芽期与展叶期(果树)是易于被侵染的关键时期,中(草)药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此时适当高浓度使用对整个生长期的病害防治具有重大作用。果树(南方)秋季采果后,(北方)春季回暖时是病菌繁育的关键期,对降低来(一)年病原基数及病害危害程度具有重大作用;二是株体不同部位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制剂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树体的根、皮(维管束)、叶、果都能够吸收药液的有效成分,传导过程当中能够杀灭潜藏病菌;三是用法上立体化防治,中(草)药具有营养复壮的特性,通过复壮提高免疫力和杀菌两个作用来防治病害,而灌根、果树清园(枝干喷雾)、树冠喷雾是实现两个作用的立体化途径。
1.4 中西结合
中(草)药制剂是由多种成分复方而成,具有调理生长、提高作物免疫力、杀菌广谱、持效期长、由内而外防病治病的优势,单一成分的常规用药具有速效(抗药性较大)的特性,中西结合、复配使用有利于优势互补,在重症治疗时保障效果。
1.5 营养复壮
常规生产规程中所采用的化学药剂,大多具有抑制生长甚至伤害作物的特征,其作用机理只能通过杀菌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不具有营养复壮的作用。而中(草)药制剂是药食同源、药肥双效,营养复壮,有利于展叶,叶绿体创造的叶绿素多,创造的有机质多,树体必然健壮。而健壮是防治疑难病害的关键,如:果树秋天树皮厚实,春季返青快的不易发生枝干病害。
2 在果树上应用的植物源农药的杀菌成分
中草药杀菌剂复方成药,是通过萃取螯合技术生产的以植物源为主要成分的新型生物杀菌剂。笔者这几年在费县防治核桃腐烂病、樱桃流胶病、苹果轮纹病上进行了应用试验,效果良好,并进行了试验、示范、推广,逐渐形成了公认的绿色有机果品首选的杀菌剂。
中(草)药制剂从二十余味中草药中提炼而成,具有内吸性治疗和保护作用,杀菌成分包括紫草素、黄柏碱、小檗碱、黄芩素、绿原酸、薄荷酮、皂苷类、多硫化合物等物质;营养成分包括多糖(黄芪多糖、当归多糖等)、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纤维素、木质素、氨基酸类及中微量元素(硫、锌、钙等)等。
3 植物源杀菌剂的应用优势
3.1 防病治病
(1)对生理性和病理性混发病害有突出防治优势,如核桃腐烂溃疡病、苹果(梨)树腐烂病、樱桃(桃树)流胶病等。上述病害与树干受伤或衰弱易于形成生理性病灶有关。中(草)药杀菌剂由复方螯合而成,除具有杀菌功能外,还具有修复伤口、营养复壮、提高作物免疫力的功效。
(2)良好的传导性使用药方式多样,可喷可灌可涂抹,有利于多途径防治病害,有利于杀灭植株深达韧皮部或维管束的病原菌。植物源成分来源于植物,少部分矿物元素也是植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作物亲和,能够被作物快速的吸收传导。作物吸收后无需转换通过作物的传导系统可直接参与作物营养物质循环并发挥作用。
(3)安全性高。敏感作物有对病害敏感和对药物敏感的双重特性,作物生长的敏感时期也是病害侵染的时期,常见农药敏感时期用药,用药量少了不管用,用药多了易引起药害。中草药杀菌剂具有安全性高的特性,可以早用、适当多用。病害高发时期或重症发生时,可以高浓度使用,对作物安全、食品安全;也可以与化学药剂复配,具有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复配优势。
(4)不产生抗药性。作用机制的多样性以及与植物的亲和使抗药性几乎为零,能够长期用药,避免了抗药性强的药物连续使用药效降低的问题。
(5)杀菌广谱。成分多样化、作用机理多样化对真菌、细菌病原在接触、潜育、侵染、危害不同阶段均有杀菌作用。对不同病原菌导致的不同病害均有防治作用。有一药多效的效果,有利于建立多种病害早防早治的省工、省药、省心的统筹方案。
3.2 营养复壮
中(草)药杀菌剂含有植物所需的多种营养成分,主要有多糖类、脂肪酸、黄酮类、纤维素、木质素、多硫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能够直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并且能够提高植物的自营养能力,使果树叶片生长良好,进而植株健壮,达到营养复壮的效果。
篇5
【关键词】 生活质量; 阿片类药物依赖者; 信度; 效度;心理测量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6-00386-03
在医学领域,生活质量作为一个评价治疗结果终点的指标,被广泛应用于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新药的筛选以及康复医学之中。目前针对吸毒人员的生活质量研究仍较少,更缺乏用于评价干预项目对吸毒人员生活质量影响的测量工具。本研究编制适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的测量工具。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利用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调查四川省西昌和乐山两地525名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调查结束,由调查员检查问卷完整性,保证问卷回答无缺失。5天后,448名调查对象参加了重测。
本研究通过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评审。样本包括社区吸毒人员、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及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入选标准:年龄≥20岁;经ICD-10诊断为海洛因依赖者;有一定阅读能力,能独立填写调查问卷;无严重精神疾患。其中社区吸毒人员143名,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211名,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171名;男性384名,女性141名;平均年龄32.7±6.44岁;小学19.2%,初中46.9%,高中/中专29.7%,大专及以上4.2%;未婚38.3%,已婚33.3%,同居10.1%,离异17.3%,丧偶1%;累计使用平均为6.7年,其中最短1个月,最长17年;使用方式,口吸41.3%,注射38.5%,混用20.2%;被强戒及劳教的次数平均2.9次,最多11次,无此经历者42名;HIV感染者69名。
1.2建立吸毒人员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的内容框架和条目库
根据对贵州省、浙江省和四川省社区吸毒人员、强制戒毒以及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共90名吸毒人员的定性访谈结果,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药物依赖研究专家的意见,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生活质量的定义操作化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依赖、满意度六个方面。
根据对三类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定性访谈结果,以及曾经用于吸毒人员生活质量研究及干预评估工具的有关条目,从强度、频度、能力和评价四个角度,拟定了186个条目的量表。广泛征求社会学家、药物依赖研究专家、公共卫生、心理测量学专家的意见,形成106条目,并确定除“工作状况”采用两点评分法外,其他条目均采用5点评分法。
采取自填问卷的形式,使用量表对120 名美沙酮治疗的门诊患者进行预调查。调查员采用认知方法[1],请研究对象对每个题目的内容做出解释,验证研究对象对题目的理解是否与研究者预期的内容一致。对问卷做出相应修改,再次征求专家意见,形成由86条目构成的初始量表。
1.3 统计方法 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等。
2结果
2.1条目筛选
五个选项中被选中率低于10%的选项多于3个的条目有4条,分别是:56、57、63、72。
根据各条目与初始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以及其与各维度的相关,结合反应度分析结果,考虑删除的条目有:44、56、57、58、63;删除与其他所有条目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3的条目51;此外,r40,41=0.827,r72,73=0.892。结合条目内涵,删除41和72条。
因子分析显示所有条目的MSAi都大于0.8。采用Principal axis factoring 旋转法提取公因子,结构矩阵中,各条目在其所在维度载荷小于0.4的条目有23、37、44、51、52、56、57、63、65、71。条目同时在多个因子上的载荷大于0.4,并结合其对量表内容结构的重要性和解释性,考虑删除条目16、21、22、23、24、31、35、37、47、52、53、60、63、64、65、70、71、72。
研究对象往往认为条目19是两个问题,故删除该条目。由于专家组普遍认为工作是反映研究对象社会功能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考虑保留条目58。部分阿片类药物依赖者认为条目57、60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高低,考虑删除。另外,调查中发现很多研究对象对于条目25的选项设置理解有困难,因此删除该条目。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从86个条目构成的量表中删除25个条目:16、19、21、22、23、24、25、31、35、37、41、44、47、51、52、53、56、57、60、63、64、65、70、71、72。最后形成了包含61个条目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正式版。
2.2 信度分析
总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58,其中身体健康0.905, 心理健康0.911,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0.901,依赖0.899,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0.831,满意度0.852;两次测量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917, P
2.3 效度分析
2.3.1 内容效度 根据专家反馈意见和认知预试验的结果,量表各条目能反映预期测量的内容,研究对象对条目涵义的理解与预期测量的内容一致。
2.3.2 结构效度
2.3.2.1 探索性因素分析[2]
采用Principal axis factoring法提取公因子,Promax模糊旋转法,得到特征根散点图,该图拐点处对应的因子数为6,与量表内容框架一致。六个因子的命名分别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依赖、满意度。六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3.38%。各条目的因子载荷见表1。
表1 量表各条目的因子载荷
身体健康条目载荷
家庭关系与社会支持条目载荷
心理健康条目载荷
依赖条目载荷
日常生活活动与经济状况条目载荷
满意度条目载荷
10.536390.834150.582730.738540.824800.629
20.473400.798170.596740.714550.720810.698
30.481420.785180.676750.853580.458820.550
40.402430.776200.698760.757590.454830.65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50.612450.848260.602770.621610.655840.572
60.609460.584270.675780.761620.438850.433
70.536480.655280.650790.836660.464860.661
80.742490.489290.737670.488
90.758500.834300.708680.433
100.712320.609690.672
110.755330.656
120.651340.622
130.718360.735
140.720380.504
2.3.2.2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LISREL软件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六因子模型所有条目的标准因素载荷在0.45-0.84之间,模型的拟合指标χ2/df=3.61(P=0.000),NNFI=0.96,CFI=0.95,IFI=0.96,RMSEA=0.07,SRMR=0.07,GFI=0.72。
2.3.3 区分效度 社区吸毒组、强制戒毒组、美沙酮治疗组生活质量总分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57.1±11.7,64.6±10.9,70.9±12.5,F=57.13,P
2.3.4 同时效度 本研究使用国外吸毒人员生活质量评价中较常用的MOS SF-36,与自行编制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生活质量量表同时测量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两者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722(P=0.000)。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量表各维度及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1];各条目的归属基本符合预期的内容框架, 且六个因子解释了总体方差的53.38%,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虽然GFI 0.08 时, 认为模型拟合得不好 (即拒绝所拟合的理论模型) , 否则就认为模型可以接受,说明本量表结构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量表能区分三组人群的生活质量差异,提示该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另外,与SF-36得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同时效度。
篇6
P键词:中职学生 舞蹈 表演意识
在现代教育中艺术教育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院校都开始重视起艺术教育课程的开展。中职的舞蹈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提升专业技能,并且帮助学生提升艺术修养。但现阶段的中职舞蹈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受到了影响。现将对提升中职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中职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科设置不够完善
每个中职院校的学科定位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和专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一般的中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的偏向于技工方面,只有少数的学校会开设类似学前教育、舞蹈训练以及形体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往往就业面比较窄,并且教师的资历也都普遍较为年轻,因此导致在课程的设置上会出现严重的不完善现象。
(二)学生基础差
中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能力比较差。首先,选择中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学习成绩不算好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较低,甚至会出现排斥心理。其次,中职院校学生很多都来自乡镇地区,在求学的过程中会受到环境和资金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导致学生受到的舞蹈影响较少。此外,大部分的中小学都没有开展舞蹈课程,因此学生从小接触舞蹈的机会不多,这也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力量不足
在中职院校中,大多数的舞蹈教师都是音乐和担任健美操教学的教师,他们认为只要跟舞蹈有关的教师就能进行舞蹈教学。这种问题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体态训练的问题,很多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教学问题常年积累,难以解决。
二、舞蹈与表演之间的关系
(一)相互包含
舞蹈中会包含一定的艺术表演成分,同时舞蹈也是表演中的一种形式。舞蹈传递的是中转瞬即逝的艺术,在表演中表演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丰富的肢体动作展示,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肢体语言,从而将内心的情感展现出来。
(二)彼此并列的关系
舞蹈本身是一门艺术,表演也是艺术形式,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舞蹈是离不开表演的,离开了表演的舞蹈将变得死气沉沉。同时表演也离不开舞蹈,舞蹈是表演中的一种艺术形式,脱离了舞蹈,那么表演也将失去活力,从而无法展现出当中的魅力。
(三)彼此交叉的关系
舞蹈与表演之间存在着交叉性关系。例如在舞蹈中除了要展现表演者的肢体动作以外,还需要配合演员的丰富表情和内心的情感展现,那么这些也都反应出了舞蹈演员的人物特征,是一种重要的表演形式。
三、中职学生舞蹈表演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自信心
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释放自身的性情,能够在舞蹈的表演中逐渐的得到经验的提升。同时也能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和赞赏,从而对自己的努力做出肯定。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将得到明显的提升,从而更加正确的认识自我。
(二)训练学生良好的形体
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舞蹈表演训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他们排除多余的脂肪和汗水,从而得到身体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在舞蹈表演的训练过程中,会有针对腰部和腿部等的专门训练,在长时间的训练下,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紧致肌肉的作用,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对于气质的提升也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三)提升学生艺术修养
在舞蹈表演的训练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远远不止肢体上的锻炼,同时也将得到更多素质和心理上的提升。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会讲述相关的舞蹈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同时,在审美方面也会进行相应的讲述,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影响和熏陶,这将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产生重要的作用。
四、如何提升中职学生舞蹈表演意识
(一)培养学生舞蹈习惯意识
舞台习惯意识的培养主要指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一种对于舞台的向往意识,从而让他们理解舞蹈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刻苦才能达成的。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心中有舞台,才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从而促使自己逐渐的趋于完美。
(二)培养学生舞台创新意识
舞蹈中的创新意思指的是大胆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表演中学生可以通过想象在舞蹈中适当的融入新的形式,促使舞台内容能够得到丰富,最终展现出不同的效果,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三)培养学生形象美感意识
舞蹈能够带给人美的感受。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促使自己的舞蹈表演能够更加充满美感。当学生自身的美感意识得到了提升以后,他们就会自然的在表演中得到提升,促使舞台表演更加的美好。
五、结语
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和艺术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定要加以重视。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表演意识,促使学生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只有学生真正的在思想上意识到了其重要性,才能在形式上更加重视,从而提升表演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枫.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
[2]坚.浅析舞蹈表演中“想象力”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6,(22).
[3]王峥,常真.浅谈舞剧表演中人物塑造的特征[J].戏剧之家,2016,(23).
篇7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遗传;分子机制
现阶段,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广谱抗生素便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不仅能够迅速的杀菌, 同时还有一个规模较大的衍生物库, 为药物的换代更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1 喹诺酮类的药物的主要靶点
对喹诺酮类的药物而言,其主要靶点就在于细菌的两种Ⅱ型拓扑异构酶。就原核生物来说, Ⅱ型拓扑异构酶能够通过引入负超螺旋来实现调节 DNA 拓扑结构的功能[1]。除古菌拓扑异构酶Ⅳ以外, Ⅱ型拓扑异构酶的其他类型都属于ⅡA型的拓扑异构酶的范畴,具有一级结构和蛋白结构上的同源性, 然而作用却各异。topoisomerase Ⅳ(拓扑异构酶Ⅳ)与DNA gyrase(DNA 解旋酶)是细菌基因组一般编码的ⅡA 型拓扑异构酶的两种类型。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靶向细菌的两种Ⅱ型拓扑异构酶, 借助于对酶催化反应的干扰来达到杀菌的目的。
2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和细胞致死的不同途径
喹诺酮类药物有一个庞大的衍生物库 [2],各喹诺酮类药物在杀菌方面的特点各异,杀伤效果因厌氧条件与氯霉素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且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有不同的杀菌途径。
3 断裂复合体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杀菌功能
3.1 DNA的双链锻炼是由DNA解旋酶或者是由拓扑异构酶Ⅳ造成的,而且共价结合是一直到断裂的 DNA 5 端的,由此产生了酶-DNA复合物。喹诺酮类的药物能够和酶-DNA 复合物快速结合, 在结合之后, DNA缓慢的断裂。我们也能够理解为喹诺酮类药物把Ⅱ型拓扑异构酶牢牢的套在了DNA 上,断裂复合体得以形成。
3.2 断裂复合体的形成过程会对合成 DNA 的过程产生抑制。在喹诺酮靶点给 DNA 解旋酶的情况下, 当药物和靶点结合之后便能迅速的抑制DNA 的合成。断裂复合体与复制叉间的冲突是抑制DNA 合成的主要原因。然而,喹诺酮类药物在快速抑制合成 DNA的方面存在可逆性。
4 染色体的片段化和细菌的快速死亡
4.1 在整个染色体上散布着断裂复合体, DNA 片段因其在断裂复合体里的释放会产生出染色体的片段,同时引发细菌的死亡。关于染色体超螺旋做的研究是这一假设的起初证据。所以染色体的片段化和细胞的死亡存在一种极为直接的关系。
4.2 染色体片段化是通过“自杀因子”对断裂复合体进行攻击的,断裂 DNA在被释放之后, 引发了细菌染色体的片段化,也就随之消灭了细菌。就喹诺酮类的药物来说,其快速杀伤体制主要有两种: 一种在合成时是不需要蛋白质的;另外的一种则是需要蛋白质合成的。
5 活性氧簇和喹诺酮致死作用的放大
诺氟沙星所具有的致死功能是极其的复杂的。部分研究人员在分析活性氧簇的作用时借助了有着单一的致死途径的奥索利酸。奥索利酸的致死活性受到了来自硫脲或者是 2, 2-联吡啶的强烈影响, 但是染色体的片段化是无法被其影响的,通过对染色体的片段化的制约只是能够完成氯霉素对喹诺酮类的药物的杀菌功能的抑制。同时,喹诺酮类的药物所拥有的杀菌的过程是包含两种不同的途径的,这种由活性氧簇的出现而获得的杀菌活性和通过解旋酶亚基解离引发的致死活性之间是互相独立的。
6 小结
根据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其致死功能主要涉及到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断裂复合体的形成阶段, 它能够抑制复制细菌 DNA 的工作, 会造成SOS的反应,通过某些次级损伤使细菌细胞被杀灭。通过使用去垢剂可以使那些已经产生的断裂复合体慢慢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第二个阶段是断裂的 DNA 通过某一方式从断裂复合体中释放出来,相当一部分的染色体片段是由此产生的,它能够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将对断裂复合体稳定的蛋白破坏问题的研究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极大的推动了关于断裂复合体释放它所包含的断裂 DNA 片段问题的分析研究, 为改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药物分析 教学改革
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学模式之前,首先要了解五年制高职的概念和学生的特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学生入学的资格为初中毕业,通过中考进入职业技术学院或具有举办五年制高职资格的高等职业学校,经过五年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文凭。[1]虽在类别上为普通高校,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客观上要求其教学模式有别于普通高校,其教学模式不能照搬高校模式。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等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不能照搬中职教育模式,这就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教学模式必须兼顾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的要求,突出五年制高职的特色。
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多为药店、药厂生产车间、医院,从事如灯检等药物分析检验工作,因此,药物分析检验所必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专业技能之一。药物分析一般是从药物的性状观测、真伪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4个方面对药物质量进行控制,而前这几项内容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对于药物分析专业的高职生来说,《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基础课的开设也应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具体的药物分析中,通过学生的反复实训练习和《药物分析》课的学习,将《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综合化,从而达到掌握药物分析基本技能的目的。为此,笔者针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的技能培养为核心,认为药物分析专业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考核形式方面的改革,旨在探索一套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1 教材改革
药物分析是各级院校药学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都没有供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材,只能借用高专或者本科教材。这些教材在教学内容和结构编排方面都体现出很强的学术研究性,注重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的药物分析知识,这些知识的理解需要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波谱解析等知识为基础,对于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则力度不够,主要靠简单的实验。近年来,随着国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原来的药物分析本科或高专教材无法适应五年制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分析专业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适合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专业药物分析(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首先,应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即通过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的学习掌握药物分析工作者所必备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因此,在内容编排上应进行一定的调整,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化学分析等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培养的对接。其次,应考虑到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在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知识而不是学术研究性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材中应强化实践应用性淡化学术研究性。笔者认为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该掌握的技能是能根据《药典》或者其他药品的质量标准的规定,合理、正确用运分析仪器对被测药物做出正确的质量评价。
2 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一般从药物的结构入手讲述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和采用这种分析方法的原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笔记,而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其理解有很大难度,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最后只有少数有兴趣的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勉强通过了考试(笔试),但药物分析所必备的操作技能没有掌握。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专业丧失信心。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应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多媒体教学的引入
研究表明,在学生的听课过程中,如果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或是动手记笔记,能加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2]。教材中的图片都是黑白的,没有立体感,不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特别是药物分析的一些仪器,由于其价格因素,学校不可能提供充足的实训条件。多媒体手段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操作,其生动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明显提高,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在让学生间接地掌握了该仪器操作的同时也解决学校教学资源的紧张。
2.2 课堂提问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中,每次新课前,教师大都要用几分钟时间回忆上次课的内容,一般都以提问方式进行,但多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提问,因此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有关内容,通过提问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是个别提问,课堂提问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为避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我们尽量不用那些靠念书来回答的提问方式。例如,在讲授“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时,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完教材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每一步操作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最后看屏幕上播放的溶出仪,提问溶出仪的操作步骤。对于第一位学生的回答,教师往往不立刻做肯定与否的评价,而是再提问另一位学生,让学生自行判断,最后教师作简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提问方式相当于在模拟实验室中进行了“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实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抽象复杂的知识。
2.3 作业的改革
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之一。作业的类型、题量都会影响到作业的效果。简单地回答一些概念、解释一些名词也可以是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效果,但由于学生素质的差异以及人的惰性,对于这类作业的完成,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学生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照书本抄写,更有甚者连书本都不愿翻,直接抄同学的作业。原因是这样的作业答案几乎是固定的,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有如下规律:听教师讲解,只有0.5%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如果让学生亲身体验,有80%―90%的内容3个月后还能记住,有70%―80%的学生会运用所学的知识。[3]因此,笔者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作业的形式、内容进行了改革,取消了直接抄书的问答、概念题型,增加观察、分析、判断的作业类型,利用课后作业的方式,不仅达到了复习、巩固旧知识的目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制剂分析一章中“药物的含量测定”,内容多而杂且重复,给学生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以手中的药物为测定对象,通过查阅药典,归纳其含量测定方法,并用示意图绘出其操作步骤和每一步操作所需的分析仪器。作业的完成时间为2周。对于没有查到的学生可相互讨论并请教教师。
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抄写名词、概念,而是充分发挥了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查找药典中的相关内容时,复习、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思维和动手能力,大大激发了其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
2.4 以项目教学为模式加强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训
项目化课程的教学是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用实际工作的需要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解决实际工作问题,表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紧迫性。在项目任务实施操作的过程中,做到动作技能和实践思维技能同步训练,既知道怎样做,还知道怎样做才更好,提高学生的心智水平和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发展。[4]
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熟练操作药物分析仪器是药物分析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项目教学在药物分析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分析天平的使用”时,笔者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直接将课堂放到天平室,让学生边观察边学习,从天平的结构入手,让学生对照实物找出天平的一些部件,然后告诉其作用和工作原理,最后逐个讲述称量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的学生不仅能准确称量,还能排除天平使用时常见的故障。在该项目教学结束时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
3 学生考核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试模式为笔试。而实践性很强的药物分析技术按照这种方式考核有很多弊端,某些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由于不善用文字表述而无法取得高分,而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死背概念也能过关。这种考试方式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分低能”现象。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技能的考核,在每一个项目模块结束时对每个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最后和理论成绩综合为最终成绩。这一考试方式的改革,也使学生更为重视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实践,从而提高了其专业技能。改革后的药物分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笔者对五年制高职院校药物分析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普遍反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大增,并且觉得学习轻松愉快。笔者将按照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完善该学科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滕勇.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4.8,(9).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服务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就业、转岗及下岗再就业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的立足之本[1]。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提高社会对药学高职人才的认可和满意度,提高就业率,紧跟形势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培养职业能力。
一、确立正确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在我国,由于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度不足,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出来就是当工人,社会地位低、收入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可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逐渐变成行企业的“香饽饽”,很多人变成了“高级蓝领”。所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企业的市场需求,以及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三方面的因素相结合,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应培养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课程体系。
为培养具有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及相关职业群的一线工作能力和严谨规范的职业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药物制剂技术人才,本专业课程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工作岗位为引领,设置核心课程。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起点是职业,是工作岗位,而不能试图从静态的知识出发面对变化的职业未来。所以,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以工作岗位为依据,分析确立工作岗位任务,将其中的常见问题及相互间的关系与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并把这些内容有序地罗列出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授。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认知度,如工作岗位的职业要求、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应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工作岗位前的课程学习、职业岗位课程群的选择等。这种以工作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核心课程的设置,不仅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一个紧密的衔接,而且为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提供了一个有力保障。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设置多样化的人文课程。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过程都存在着“轻人文、重技能”这一问题,致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及个人发展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要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人文课程体系。首先,人文课程的设置要与各专业的工作岗位群有机结合起来,有目的地进行人文教育。其次,设置多样化的人文必修课[2],主要涵盖哲学、社会、艺术、逻辑、经济、美学、伦理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学生学会正确认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从而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再次,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如通过对高职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开设人文讲座、丰富第二课堂等,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人文精神得以升华。最后,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视野,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培养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特点,我们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利用。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课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实验实训课时占总课时33%,除极个别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之外,大部分课程实训课比例都较高,生药学等课程实践课比例在50%以上。此方法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本专业还遵循以学生为根本的原则,在相关实验室均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提高操作能力,实行实验室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节假日到实验室进行基本操作的练习,教师在实验室给予相应的指导,此种方法提高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技能明显增强。其次,本专业设置了药物制剂校内实训车间,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改变传统的单纯以实验室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提供有利条件。最后,针对本专业不同层次、不同个性、不同就业意向的学生,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元化实习模式,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实习阶段得以充分展示,最大限度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四、完善考核制度,探索科学的考核方法。
认真组织考核,这不仅可检查本学期实验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下学期改进。
过去考试只考理论,而且大多以知识记忆为主,很难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与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路很不相符,我们必须建立与就业接轨的考试制度。首先是考试题型的变化,减少死记硬背的题型,如名词解释和填空等,加大实训项目的比例。其次是成绩评定由多项内容构成,包括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练习完成情况,口试和笔试相结合,例如本专业的药物化学课程,课程中间给学生一些课题,要求学生到网上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论文的形式,并要求其在全班同学前简述其论文内容,根据其表现评分,作为其作业成绩。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加强教师团队建设。高职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了使药物制剂技术专业顺应社会、市场及专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应积极从医院、药厂等单位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任教,并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我院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职业能力普遍提高,岗位意识增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紧随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和岗位需要确立正确的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才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大批懂理论、会动手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职高专 以学生为中心 药物制剂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3-01
高职高专药物制剂技术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是高职高专药学类学生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对学生药物制剂职业能力培养和药学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传统的实验教学目标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且基于我校药学专业学生大多以文科生为主,基础理论薄弱,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并借鉴同行教学经验,应用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于药物制剂技术实验课程,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热情,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阿司匹林片的制备”一节为例,谈谈自己采用该教学法在实验课程的实施过程及体会,以期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深化药物制剂技术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强调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而展开,学生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与课堂的主导者[2]。该教学法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药物制剂操作能力和技巧的指导,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技能操作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模式上,该教学法将药物制剂技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提高实验实施效率,并将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该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实践者、参与者及主要评价者,教师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2.“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在阿司匹林片的制备实验中的实施过程
2.1实验设计思路
片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3],其制备是制药企业生产当中最为典型工作任务之一。笔者通过分析学校周边相关制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科学设计实验任务。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使实验教学与企业相关岗位工作职责零距离接轨。实验设计过程中针对学生在思维上的片面性与局限性,采用小组团队合作形式,在鼓励学生勇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2.2实验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做好学生课前分组,根据我校教学班实际情况,每班分为10组,每组4-5人。实验实施前两天,设置好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制备阿司匹林片,如何避免乙酰水杨酸的水解,其原理是什么?滑石粉在该处方中起什么作用?在片剂制备中滑石粉为什么不能代替硬脂酸镁使用?阿司匹林片制备流程?制备过程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2)实验实施阶段:①教师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实验准备阶段设置的问题以及本次实验的教学任务和知识、能力目标,演示本次实验的关键步骤,包括软材的制备和压片机的操作。②开展头脑风暴:根据刚才的讲解和演示,大家认为 “阿司匹林片”制备需要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制备过程中存在哪些难点?如何克服这些难点?各小组经讨论后,将答案汇总,由本组学生代表进行陈述,所有小组陈述完毕,再由教师点评,达成共识。③组内合作开展实验:组内成员自主协调,合理分工,按照自主设计的片剂制备方法及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阿司匹林片制备。④成果展示:每组选取自认为最好的6片阿司匹林,由学生代表向大家讲解本组的操作方法、具体步骤及每一步骤的操作意图、难点和注意事项。⑤成果评价:待各组成果展示完毕后,进行评估。小组互评(占60%),教师评估(40%),评价内容包括小组陈述情况以及片剂的外观、硬度、溶解度情况。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小组陈述情况(20 分)、片剂的外观(20 分)、片剂的硬度(25分)、片剂的溶解度(25),最后由各组代表汇总结果,评选出排名前三的小组进行相应奖励。整个实验实施阶段,尽量保证本组成员均有当面陈述的机会。
(3)实验结束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参与度、学习效果、掌握技能的情况、对合作团队所做贡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反思,和教师进一步讨论并完善本次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以期下次实验达到更好的效果。
3.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如学生通过团结互助完成实验,由此产生成就感。 同时,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设计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融实验课程于快乐的活动氛围之中,很好地发掘了学生的潜能。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团队形式合作一起分析问题、实践操作、解决问题来达到实验目的。教师从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过渡到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当大胆探索与创新,积极转变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笔者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周咏梅,梅晓亮,汤b.高职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与分析综合实训的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6,11(3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