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能源发展

篇1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世界是物质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映,而人类维持生命、从事发展活动又是通过消耗能量来实现的。一切能量来自于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光、热、动力的能量来源,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能源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能否实现,因而长期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加以培育和建设。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迄今为止,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服务主要由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化石能源提供。问题是,现有的化石能源探明储量只能维持人类使用82年,82年后怎么办?地球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不断增长的能源服务需求矛盾日益突出,推进化石能源替代、发展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共同选择。发展核电、风电、光伏发电以实现燃煤/燃油/燃气电厂的化石能源替代,发展生物质能生产乙醇汽油、生物柴油以实现石油替代,成为能源发展的新方向。

新能源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二氧化碳累积打破了地球大气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进一步威胁人类生存,加剧了人们对能源安全的担忧。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低碳、清洁、安全的核电、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源成为人类调整和转换能源结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出路。

节能也是一种新能源。能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但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不是能源本身而是能源所提供的服务,如汽油驱动汽车、电力提供照明。因此,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提供等量能源服务的能源投入。成为能源发展的新领域,包括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经济体的能源强度形成的结构节能,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技术节能,以及通过有效的行为导引、政策导引形成的管理节能。

新能源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目前。中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化进程中。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经济总量不断扩张、能源消费量不断增长的过程。受资源的制约。中国现代化将面临能源约束,发展新能源必须着眼于缓解能源约束,通过“开源”方式解决能源供给的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加上经济发展处在重化工业时期,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全球制造业中心”将伴生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新能源必须着眼于提高能源效率,调整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等高载能工业发展,引导汽车、住宅等高能源强度产品消费,通过“节流”方式解决能源消费的效率与结构问题。

总体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面临的能源约束包括总量约束、结构约束、人口约束和环境约束。

首先,总量约束。目前,中国正在执行第二轮的经济倍增计划(翻两番)。1980年,中国的GDP只有4546亿元,翻两番也就1.8万亿元,而且翻两番后能源消费总量也只有13.12亿吨煤当量(1995年),这一数值中国完全有能力自我实现。2000年,中国的GDP已攀升至9.92万亿元,翻两番意味着GDP将达到40万亿元;如果能源消费与GDP同步增长,翻两番后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55亿吨煤当量,这一数值将超过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2008年,中国已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7万亿元。但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13.86亿吨煤当量上升至2008年的28.5亿吨煤当量,年均增长9.7%,远高于第一次“翻两番”时期(1980~2000年)4.2%的增长水平。能源供给面临挑战。

其次,结构约束。能源服务需求多样化表明,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能源安全,不仅体现在总量上还体现在结构上,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后对石油的需求上。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消费量不断上升。从1993年的1.47亿吨上升至2008年的3.6亿吨。年均增长6.9%,远高于全球同期1.6%的增长水平,占当年全球消费量的比例也从5.O%上升至9.0%。同期,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75%上升至48.2%,接近一半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面对不断攀升的石油消费量和增高的油价,以及不断攀升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石油安全前景充满变数。石油问题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问题。

第三,人口约束。围绕能源问题,中国的挑战还来自于要带领占全球20%的13亿人口全面奔小康,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人口比例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例稳步上升,实现城市化,其典型特征是人均居住面积不断提高、人均商品性生活用能不断增加、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不断改善,因此是一个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的过程。

第四,环境约束。能源消费具有副作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气候变化。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已经不可能延续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不能够享受地球的“环境红利”了,现代化进程面临环境约束。

总量约束、结构约束、人口约束、环境约束组成了中国能源约束的基本框架,发展新能源的核心任务就在于“软化”上述4项能源约束。

如前所述。发展新能源还必须解决能源效率问题。开发基于节能的新能源。从国情背景看。基本途径有二:

其一,有效引导高载能工业发展。目前。中国尚处在工业化中期,蕴含在不断增长的经济总量内部的主要构成是工业,工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其主要原因是工业生产的能源强度要比第一、第三产业高得多。以2006年为例,当年中国GDP能源强度为1.17吨煤当量历元,其中第一产业0.34吨煤当量/万元、第二产业1.731屯煤当量/万元、第三产业0.71吨煤当量,万元.工业1.92吨煤当量/万元,是第一产业的5.6倍、第三产业的2.7倍。因此,有效引导高载能工业发展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具体做法可以将环境损害成本计入能源价格,通过价格杠杆调节高载能工业品的市场供求;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限制高载能产品出口,建立国际间高载能产品内涵能源、内涵碳汇补偿机制。

其二,有效引导高能源密度产品消费。重点是汽车和住宅。2008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6467万辆。据此计算,中国2008年每千人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48辆,但与全球平均每千人120辆相差甚远;按10%的增长速度保守估算,13亿人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只需11年的时间,也就是2018年,届时中国将拥有1.56亿辆民用汽车;按照1辆汽车1年消费石油1.2吨保守估算,156亿辆就需要1.87亿吨石油,几乎占用2008年国内石油的全部产能,更何况还有摩托车、铁路机车、飞机、轮船以及工业生产需要石油。

目前,中国处于住宅业快速增长期。从1996年开始,全国新建住宅面积基本上维持在平均每人每年新增1平方米的发展速度。住宅业消费大量的钢材、水泥、墙体材料、石灰、陶瓷和玻璃,这些建筑材料都属于高载能产品。中国钢铁工业耗能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左右、建材工业占15%左右,按照40%钢铁产品、60%的建材产品用于居民住宅建设测算,住宅业的耗能量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平均每平方米需要消耗335公斤煤炭。全国每人每年新建1平方米意味着需要3.2亿吨煤当量的能源支撑。加上与住宅业相配套的公共基础实施、公共服务实施建设。住宅业及其配套产业的年耗能量在4亿吨煤当量以上。由于城市人口人均商品性生活用能是农村人口的2.5倍,能源需求还面临城市化的压力。

因此。鼓励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生产和消费低排量汽车、鼓励购买经济适用型住宅.应成为基于节能的新能源发展的政策重点。

当前发展新能源应注意什么?

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化石能源供应不确定性增大、气候变化谈判步履维艰的国际背景下,新能源被投资者普遍看好,特别是风能、太阳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由于在现有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下新能源还不具备与传统能源竞争的成本条件,阶跃式的产能提升短期内还难以被市场消纳,产能扩张与市场需求的错位对接恶化了新能源的发展环境。从企业的角度看,要特别关注两方面的问题:

其一,新能源发展的技术路线问题。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从根本上取决于技术进步。煤炭的大量使用源于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包括火车、轮船在内的大机器飞速运转,石油、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则源于内燃机、燃气轮机的发明带动汽车工业、航天工业的发展。发展新能源必须特别关注能源消费的技术路线,重点解决技术预见问题,有效衔接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

其二。新能源产品的成本问题。涉及两方面的内涵。一是生产成本。以光伏产业为例,光伏产品用于并网发电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平价上网”问题,也就是光伏发电与化石能源发电(我国主要是煤炭发电)上网电价的市场竞争问题。技术路线主要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二是价格机制。新能源产品属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相比较干传统能源,其消费具有环境收益。新能源价格应反映其环境价值,藉此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从政府角度看,要特别关注三方面的问题:

其一,新能源产业的功能定位问题。能源属于社会必需品,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长期与交通一起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由公共财政统一部署或由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市场化改革以来,能源的产业属性日益增强、基础设施属性趋于式微。由于新能源具有环境溢出效应。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简单地将新能源产业视为经济产业由市场自由发展不符合政府本身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

篇2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油;发展

中图分类号:TE626.3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5亿t,净进口量达到0.9亿t,进口原油占国内原油消费量的比重达到36%。2004年我国原油消费量2.9亿t,石油净进口达到1.4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45%,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总需求量已突破3.5亿t,石油进口规模已达到2亿t,进口依存度也随之突破50%。预计到2020年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有可能接近60%。有关专家认为,一旦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60%,整个国家的石油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都面临很大的挑战。为缓解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与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这一矛盾,替代燃料及新动力的研究备受关注。替代燃料有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及醇燃料等,并已得到推广使用,同时也应对燃料的变化推出了燃气发动机油和乙醇汽油发动机油等。煤制油技术与生物柴油制备技术的研究也异常活跃,部分国家已开始推广使用,我国因煤炭资源丰富,已开始建立煤制油项目工程。电动车辆及混合动力车辆目前也异军突起,在有限的区域内开始使用。本文着重介绍替代燃料、电动及混合动力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并对油应如何应对燃料及动力变化展开讨论。

1 替代燃料的发展现状

汽车一直以燃油动力为驱动力,其他动力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面对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发展替代燃料是较为可行的。已投入运行的替代燃料是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和甲醇、乙醇类,正在开发的有煤制油和生物柴油等。

1.1车用液化石油气(LPG)

与民用液化气相比,车用LPG对其组成特别是丙烷所占比例、烯烃和硫含量均有严格要求。与车用汽油相比,LPG的特点是:①辛烷值高,适用于高压缩比汽油发动机;②燃烧性好,燃烧比较完全,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量比无铅汽油减少80%,碳氢含量也大幅度降低减少,发动机运行平稳;③蒸发性好,冷启动和暖机性能好;④不会稀释和污染发动机油,可延长发动机油的使用寿命,也不易产生火花塞结焦现象;⑤行驶里程短,约为同体积汽油的65%。LPG来自石油炼厂的常压蒸馏及催化裂化,产量有限,尽管已经在车辆上使用,但不是气体燃料的主流,而且石油气是重要化工原料,经催化叠合反应可以制备优质汽油与溶剂油,在其他领域也有更多的用途。

1.2车用压缩天然气(CNG)

因LPG产量有限,CNG已成为气体燃料的主流,在许多大中城市都有车辆使用。CNG是继LPG后的另一种清洁替代燃料,而且来源更加丰富。但车用天然气比民用天然气的质量要求更严,尤其是对硫、硫化氢含量有严格的控制。表1列出了车用CNG的主要物化性能,表2列出了车用CNG的国家标准GB18047-2000。CNG具有以下特点:①辛烷值比LPG高,适用于高压缩比汽油发动机;②蒸气压大,蒸发性比LPG好;③燃烧排放比LPG更清洁,特别适用于大中城市车辆;④国内资源充足,使用有保障;⑤发动机不做相应调整,直接使用CNG会使功率下降10%左右;⑥CNG的行驶里程比同体积LPG短,约为同体积LPG的1/3左右。

CNG是经高压压缩的,容器耐压要高达10MPa以上,CNG加气站的建设需要管网设施及加压设备,投资费用较高,受行驶里程及管网设施的限制,CNG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用于公交车及出租车,不适宜在行驶里程较长的车辆上使用。

1.3醇燃料

目前的醇燃料即为甲醇和乙醇。甲醇的工业制备方法是用一氧化碳与氢反应制得,甲醇也是化肥和制药、煤炭等行业生产的副产品。乙醇一般用淀粉发酵法和乙烯直接水化法制得,但作为车用燃料,为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则采用农作物淀粉发酵法制得。与汽油相比,醇燃料热值较低,完全使用醇燃料则发动机必须改造才行。若与汽油混合使用,且其含量较少,发动机则无须改造而直接使用,因此目前使用的是醇与汽油的混合燃料。

甲醇汽油,甲醇掺入量一般为5%~20%。以掺入15%者为最多,称M15甲醇汽油。其特点是①抗爆性能好,辛烷值可达90~97;②使用方便,无需改动装置;③与乙醇汽油相比,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泛易得;④生产不受季节和规模限制;⑤适用于一切燃烧汽油的车辆。但甲醇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慎,易造成人身伤害。甲醇燃烧后的排放物含有甲醛等有害物,所以环保性有待确认。

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合而成,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而且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乙醇汽油作为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目前世界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点,符合我国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但缺点是使用者感觉它比普通汽油动力下降,油耗增加,天热时还易于气阻熄火。

1.4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指以油料作物、野生油料植物和工程微藻等水生植物油脂以及动物油脂、餐饮垃圾油等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工艺制成,是可代替石化柴油的再生性柴油燃料。

生物柴油的特点是:①含水率较高,最大可达30%~45%,水分有利于降低油的黏度、提高稳定性,但降低了燃油的热值,并使冰点升高;②pH值低,故贮存装置最好是抗酸腐蚀的材料;③具有“老化”倾向,加热不宜超过80℃,宜避光、避免与空气接触保存;④优良的环保特性:硫含量低,二氧化硫和硫化物的排放低、生物柴油的生物降解性高达98%,降解速率是普通柴油的2倍,可大大减轻意外泄漏时对环境的污染;⑤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⑥较好的安全性能,闪点高,运输、储存、使用方面安全;⑦十六烷值高,燃烧性能好于柴油;⑧无须改动柴油机,可直接添加使用,同时无需另添设加油设备;⑨制备方法简便,成本低。

1.5煤制油

煤制油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生产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是煤炭的洁净利用技术。发展煤制油技术,用煤作原料来生产合成汽油、柴油,不仅可以逐步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石油的依赖、缓解我国未来石油资源短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而且也能大大减轻煤直接燃烧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煤制油已成为我国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大决策。

2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电源为电动汽车的驱动电动机提供电能,目前正在发展的电源主要有钠硫电池、镍镉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等,这些新型电源的应用,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磷酸铁锂电池研究工作已经取得突破,磷酸铁锂电池由于安全性更高、寿命更长,将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为北京奥运会提供的客车用锂电池就是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电池。

电动汽车采用电动轮驱动,传动装置的多数部件常常可以忽略。因电动机可以带负载启动,所以电动汽车上无需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驱动电机的旋向可以通过电路控制实现变换,所以电动汽车也无需内燃机汽车变速器中的倒挡。当采用电动机无级调速控制时,电动汽车可以忽略传统汽车的变速器。

电动汽车的制动装置同其他汽车一样,是为汽车减速或停车而设置的,通常由制动器及其操纵装置组成。在电动汽车上,一般还有电磁制动装置,它可以利用驱动电动机的控制电路实现电动机的发电运行,使减速制动时的能量转换成对蓄电池充电的电流,从而得到再生利用。

3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亦称复合动力汽车,就是在纯电动汽车上加装一套内燃机,其目的是减少汽车的污染,提高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

复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①采用复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②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③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④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⑤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⑥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复合动力驱动汽车的缺点是:有两套动力,再加上两套动力的管理控制系统,结构复杂,技术较难,价格较高。

目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已经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协助整理完毕,并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上报主要负责国家度量衡体系的全国标准管理委员会等待批准,即将择日出台。

4 新能源汽车油的发展

油的发展主要在于发动机油,体现在燃料的变化方面,而其他部位如齿轮、制动和底盘等,所用油脂均与燃油车辆相同。

醇类燃料的特点是辛烷值高、蒸发潜热大,因此允许发动机在较高的压缩比条件下使用,其结果是改善发动机的热效率和输出功率。另一方面,醇类燃料易于与水分混合,容易与油形成乳化液,比汽油更容易到达气缸壁而影响。因此,醇类燃料油抗磨性能,特别是对气缸壁、活塞环的磨损以及乙醛排放、燃料进气系统沉积物的控制成为研究的重点。

燃气发动机油与燃油发动机油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硫酸盐灰分有严格的要求。研究表明,硫酸盐灰分在1%以上的油窜于燃气发动机燃烧室后,能在燃烧室内形成极为坚硬的沉积物(特别是使用含钙清净剂),无法清洗,形成潜在的发火点,因为燃气发动机采用的是电子点火,所以在运行中就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提前点火、爆燃等现象的发生,并且污染火花塞,使发动机不能平衡操作,影响发动机(汽车)正常运行,因而为了消除这种潜在的危险,一般燃气发动机制造商要求使用硫酸灰分小于1.0%的高品质油。目前已有完全不含金属盐添加剂的全无灰内燃机油面市,虽然其在高温抗氧、清净分散等方面亦可达到发动机的基本要求,但在高功率增压发动机上使用其磨损率远远高于灰分含量为0.5%~1%左右的油,另外气体不具备液体对阀座的作用,而油中一定的灰分可防止阀座的磨损。因此燃气发动机油的硫酸盐灰分一般均要求控制在0.5%~1%之间。

对于使用LPG或CNG与汽油或柴油两用燃料发动机的车辆,如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汽车等,其发动机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汽油或柴油,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同时向气缸供给燃料,是两种燃料交替使用,因此其既要具备汽油机油及柴油机油的性能,又要兼顾到使用LPG和CNG的特点。

还有一种发动机是双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具有两套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另一套供给汽油或柴油,两套燃料供给系统按预定的配比向气缸供给燃料,在缸内混合燃烧,如柴油一压缩天然气双燃料汽车,柴油一液化石油气双燃料汽车等。由于是两种燃料在气缸内共同燃烧,比纯气体燃料燃烧要产生较多的积炭和灰分,因此发动机油应具备一定的清净性能,宜使用中灰分燃气发动机油。

中国石油油公司已开发出燃气、燃气/汽油发动机油,轿车燃气发动机油,公交车专用燃气发动机油以及乙醇汽油发动机油等昆仑天籁系列产品,产品的用途、质量级别及质量标准代号如表3所示。目前中国石油兰州油研发中心又开发出甲醇汽油发动机油。

5 展望未来

目前新能源所占比例虽然较小,但发展势头很猛。对于替代能源而言,乙醇和生物柴油可以通过农林作物获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但我国耕地较少,如果少占耕地而依托林业,就可以起到植树造林和获取燃料一举两得的作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制油很有前途。煤制油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的能源战略。2004年8月25日,由我国最大的煤炭能源企业神华集团承担的我国第一个煤炭直接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正式开工建设,目前该项目年产量500万t。

我国天然气资源也较为丰富,周边国家如俄罗斯、哈塞克斯坦等国都有丰富的储量,进口也有保障,因此天然气是继汽油与柴油之后又一重要车用燃料。但由于压缩天然气CNG因高压安全问题、管网覆盖面有限、车辆携带量少、行驶里程短等种种原因,液化天然气LNG的发展受到重视。液化天然气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为20MPa的CNG的2/5,重量约为同体积水的45%或同体积燃油的50%,可以像燃料油那样灌装储运,供气效率也比CNG高。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积极研究天然气的液化。

燃料多样化已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由于燃料的多样化,需要今后车辆能使用多种燃料。汽油机车辆能够任意使用普通汽油、甲醇汽油、乙醇汽油和煤制油汽油;柴油机车辆能够任意使用普通柴油、生物柴油和煤制油柴油;燃气发动机以使用LNG为主,并能够使用LPG。两用燃料车辆是考虑到加气站不够普及、不能充分保障供气而发展的,属于过渡型车辆,其发动机也是在汽油机或柴油机基础上改装的,成本较高,尤其是柴油机属压燃式发动机,使用气体燃料还需要配备点火设施,改装成本更高。燃气发动机则是根据燃气的特点而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动力,提高效率,克服了两用燃料车使用气体燃料时动力下降的问题。如果大部分加油站能够提供LPG,就应以发展纯燃气发动机车辆为主。燃料的多样化必然对发动机油提出更多的性能要求,要求发动机油能够适应多种燃料的需求。

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今后汽车工业的一大发展趋势a电动车辆经电源技术的不断改进,充电速度、充电量、动力及行驶里程在不断提高。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支持,需要完善的充电设施,而充电设施可以在加油站、停车场及汽修店等一切车辆服务场合安装,比建加油站更容易,因此极有发展潜力。混合动力车是考虑到充电不能及时保障而发展的,成本较高,属于过渡型车辆,但其结合了电动车辆与燃油车辆的优势,可以提高热机效率而节省燃料,减少排放,值得今后燃油车辆发展借鉴。

未来在城市内的公交、出租以及行驶线路和工作区域固定的车辆应大力推广电动车辆,对于长途运输车辆应力推混合动力车辆,而且尽可能多使用替代燃料,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篇3

中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取得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化已粗具规模。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中国未来新能源发展有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一是大力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电池。

在光伏发电方面,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按照《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未来5年内中国太阳能屋顶电站装机规模将为现有规模的10倍。

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已在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也将成为使用太阳能的大市场。

二是大力发展风能。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并网风电得到迅速发展。2011年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再创新高,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也正式起步。“十二五”期间,中国风电产业将继续保持每年10 000兆瓦以上的新增装机速度。风电场建设、并网发电、风电设备制造等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市场前景看好。

三是大力发展水能。目前,中国不但是世界水电装机第一大国,也是世界上水电装机在建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快西部水力资源开发、实现西电东送,对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能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无疑会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核电是中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之一。未来5~10年,我国新建核电机组将以每年5~8台的速度递增,成为世界核电发展的火车头。

篇4

这标志着,五龙集团缔造全球一流电动汽车企业的战略,在贵安新区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路,贵安新区承载着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

近两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各方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在研发推广、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和提高,产销快速增长。

根据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到2020年,全国将累计产销新能源汽车500万辆,贵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有可为。

为此,贵州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全省发展以纯电动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奠定了基础。

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第一书记秦如培在首届中国(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内容。”

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统筹规划下,《贵安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定位为主导产业,明确提出要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

2015年4月6日,省政府将贵州客车制造厂无偿划转给贵安新区管委会。2015年4月24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印发《关于将贵州客车制造厂资产注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将贵州客车制造厂厂名及贵州牌、熊猫牌两个汽车生产资质、技术和品牌等所有权注入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今年2月25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公告》,同意生产贵州客车制造厂已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的所有产品,企业名称变更为“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标志着贵州客车制造厂顺利恢复生产条件,并通过工信部审查,为贵安新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年2月27日,经过多次对接磋商,贵安新区管委会与五龙集团签署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纯电动整车智能化工厂,促进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忠坦言:“经过一年多的深入接触,深深被这块热土上的人们感动。无论是政府的效率、思维方式,还是新区整体发展规划水平、层次及整个团队,都是最优秀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阶段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产业发展将出现越来越趋紧的格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得到大力拓宽。

“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安新区将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积极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新能源汽车等核心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产业有机整合,以大数据产业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提升,努力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4.0版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秦如培说。

5月8日的正式签约,开启了贵安新区与五龙集团的全面合作。双方将携手打造以纯电动汽车制造基地为核心,集文化旅游、国际赛事、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大数据融合的新能源汽车主题未来时尚新城。

签约仪式上,贵安新区管委会、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先后与五龙集团签署了《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一期投资合作协议》《贵州客车制造厂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通过同步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改善贵州汽车产业配套环境,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打造成集纯电动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园。

据了解,已经签约的贵安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一期投资50亿元,将建设年产15万辆纯电动汽车生产能力的产业基地(其中纯电动物流车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13万辆)。一期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纳税总额达18亿元,同时通过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配套产业,带动配套企业实现年产值800亿元,纳税总额达到40亿元,逐步形成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

五龙集团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掌握电池、电控、电机“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整车制造企业,现拥有210项纯电动汽车领域的各类专利。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2个电动汽车整车工厂(杭州长江汽车、云南五龙汽车)、2个一级研发中心(北京整车研发中心、上海动力电池研发中心)、2个锂电池生产工厂(天津中聚电池、吉林中聚电池),在美国布局了1个SKD组装工厂(美国SMITH公司)。

可以说,贵安新区与五龙集团签约共建纯电动汽车产业基地,标志着贵安新区、贵州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打造车桩网一体化运营示范区

改革开放之初,贵州错过了发展传统汽车产业的时机。现在,贵州抓住了汽车产业由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产业,可能使贵州汽车产业实现后发赶超、弯道取直。

项目已落地,关键看执行。

“加快项目推进,组建项目合资公司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项目一期向纵深推进,整合全球研发技术资源,做好项目及投放车型的研发设计,确保项目一期在2016年7月开工建设,2017年12月首台车下线,2018年底前实现批量生产。”贵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管委会副主任宗文表示,“要深耕细作,挖掘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聚集贵安,主动对接五龙集团现有供应商,引进韩国三星SDI、韩国SK等一批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培育本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迅速成长,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

同时,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和专项基金投资等创新投资方式,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生态产业集群。

“将总面积16平方公里的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园区规划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城,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总产能规模50万辆,经济规模达5000亿元的集制造、汽车主题文化旅游、贸易、国际赛事、生态人居为一体的,全世界年轻人都向往的时尚未来新城。”贵安新区党工委委员、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雷介绍道。

贵安新区在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已经考虑要将整个新区的二产、三产联动起来,一边做产业,一边搭建服务消费者的平台。

同时,与五龙集团一起联合了北京电庄科技公司、贵州龙行神洲集团等企业,以中国首创的车―桩―网融合体系模式为发展主线,制定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化运营和充电设施基础规划,通过大数据高效指导,建设大、中、微型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站和专属新能源互联网支付平台等。

篇5

关键词:新能源;过剩;国家政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发展过快,就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市场萎缩,价格下降,使完全依赖于国外订单的中国光伏企业遭遇寒冬;中国全球第一的巨大光伏产能成了沉重的负担,并导致了严峻的社会问题。光伏产业原来是一个暴利行业,最高的时候其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为每吨300美金,现在的价格已经跌落到每吨70-80美金之间。由于巨大的利润空间,一大批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进入光伏产业。2008年,全球太阳电池产量达到了7900MWP(兆瓦),比2007年增长了超过97.5%,创造了太阳能电池生产史上的年增长率最高纪录。其中我国的产量达到了2600MWP,占世界首位。2008年,世界完成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为5600MWP,也就是说有2300MWP的太阳能电池还未被使用。

根据国家规划,我国已形成了东北、上海、四川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核岛大型铸锻件、压力容器、主管道、核级泵阀、吊环等关键设备已形成适度竞争。尽管如此,仍然出现了另起炉灶、一哄而起的现象,各地不宜再提新的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已完成国产化并已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的产品也不宜再重复投资。目前二代改进型核级泵阀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具备了制造能力,并且开始在市场上拼价格了。又如天然气长输管线大型全焊接球阀,国家已安排3家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生产,但现在全国至少有十几家企业依然在继续买设备、上能力,可谓四处开花。尽管国家急需,但再继续投资发展,其产能就大大超过需求了。

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产能过剩已初步显现,而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能源装备企业必须广开思路,避免产业趋同化。如同火电设备一样,核电设备也有饱和的那一天。由于将核电视为继火电之后的又一巨大市场空间,相关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高亢的热情,铆足了的劲头,使得该领域已现产能过剩苗头,三大动力集团和其他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面临产能过剩之虞。能源装备自主化可谓是推进我国能源安全和技术发展的保证。近年来,通过确定一批自主化依托工程,我国强力推进能源装备国产化,有力保证了能源建设的需要。 这几年来我国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电设备制造业坚实的基础,同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大幅度降低了能源项目的建设成本,国产装备价格一般较同类进口设备低1/3~1/2,增强了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制造企业已开始竞相压价,有些企业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竞争。从长远看,如果我们的用户都以最低价格中标,那么,无论是对制造企业,还是对核电、天然气长输管线这样的国家重大战略工程的安全来讲,都是不可取的。可以想象,若一个企业长期在亏损、不赚钱的情况下向国家提供这样的设备,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还要盯紧,要关注、研究外资新动向。能源装备国产化必将使一些长期在中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外资品牌失去一部分市场,他们一方面大幅降价,阻挡刚刚耗尽精力的本土企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在中国建立独资企业或由其控股合资的企业,继续占据中国市场。而其控股合资的对象往往是那些国产化成绩突出、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且已开始批量订货的企业。对此,国内的企业总是怕外资品牌不与它合资而选择其他企业,最终往往是抱着这种心态而不得不和国外合资--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合资企业很难获得外资品牌的核心技术。很希望本土的制造企业在和外资加强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时有个永久的保障,即本土企业应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要把核心技术转让到合资企业中去。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能认真研究,制定一些导向性政策。

此外,还应该关注百万千瓦核电出口。装备制造业要有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思维意识,一方面我们已经形成巨大产能,必须走出去谋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已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有走出去的条件。在核电领域,我国已具备百万千瓦级自主设计、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基本可以立足于国内,近几年陆续完成了汽轮机、发电机等常规专业设备的研制,同时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累计投入200亿~300亿元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核电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目前我国核电装备规划布局已基本形成,其潜在的生产能力能适应核电发展规划和出口需要。其中,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核电机组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0%以上,核电关键设备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初步形成。但还有两个因素制约百万千瓦核电的出口,一是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核电装备标准化体系,而惟有尽快制定标准化体系,才能更有利地推进设备出口;二是我国部分核主泵、核锻仪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尚不掌握核心技术。对此,除了有一批优秀的本国供应商作为支撑,建立核电自主品牌并实现输出,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与本国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核电发展法规体系,而这也将为本国的供应商团队开创更加广阔的世界核电市场。能源装备国产化任重道远。除了继续坚持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协调,用户支持积极配合,制造企业也要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加强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和重点工程工期,珍惜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国产化成果。我们承担国家能源项目的装备制造企业在质量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篇6

关键词 新能源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

传统能源的资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发展研究一直是我国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和传统产业的生产结构,造成了大量传统能源的开采与消耗。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不仅破坏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降低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力度,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也可以改善我国的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一、相关概念认知

(一)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是可以进行再生产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在世界上的总量非常丰富,而且都具有可再生能力。随着传统能源的总量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具有传统能源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第一,新能源的分布较广泛,且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基本满足产业的能源需求,供人类长期使用;第二,新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第三,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可以弥补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降低我国对国际能源的进口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安全性。

(二)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就是指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消耗总量与经济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能源消耗总量越大,能源强度就越大。但是,它们两者始终是与经济生产相联系的,能源开采与消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总值的增加。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较大,能源强度较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生产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传统能源的能源强度,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

二、当前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要点

就我国以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是以传统能源为主体,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来获取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加重、气候极端变化,导致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要求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现状调整能源结构,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都依赖着传统能源的供给,例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大量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导致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中国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传统能源都聚集在西部地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布局的影响,大量传统能源必须经过长途的运输到达东部发展区,才能实现传统能源的存在价值。可是,长时间的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需求,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不住传统能源的频繁开采,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传统能源的减少,水电、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必然需要能源的大量供给。由于中国的能源的稀缺,很多传统能源只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跟紧时展趋势,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未来的发展期间,着重建立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体系,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产业要看到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建设优势,将新能源发展特点和已建立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现况相结合,尽可能为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从制度规范等方面改善我国的能源发展结构,促进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发展,满足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

三、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发展在我国的发展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国家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强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了解和明确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时代化。

(一)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区域、行业在固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在这段时期内,能源的使用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能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此地区、国家或者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和依赖性。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强度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第二、新能源的建设发展还可以缓解我国因传统能源开采和生产而造成的环境压力,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减少了我国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能源强度,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二)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产业之间的共同努力与扶持。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因新能源发展技术的限制和知识的匮乏,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已经无法再长久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增快。新能源发展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我国的经济收入,而新能源产业也成为了我国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四、结语

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进程中,我国致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调整和改善能源建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因此,我国要更加注重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明确新能源发展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新能源的研究投入,提高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技术,培养新能源建设人才,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我国的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国昌.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

[2] 张意翔.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篇7

关键词:未来 汽车新能源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a)-0236-01

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当前汽车行业正是蓬勃发展的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在同一时期,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正在逐渐恶化,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汽车产业已经走上“生存或者毁灭”的十字路口,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得以延续的主要途径,因此对我国未来汽车新能源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 汽车新能源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被定义为采用非常规汽车燃料,或者使用常规汽车燃料,通过不同的动力控制方式或传动方式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特点的汽车。

因为新能源汽车当前还处在探索时期,究竟什么能源能够成为未来汽车能源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包含了许多种类,节能机制和节能效果也各不相同,典型的有混合动气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

2 主要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

汽车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相较于其他国家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来说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十五”期间我国就制定了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并以“863”国家项目的形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呈现“三横三纵”的格局,其中“三纵”指的就是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力汽车。在发展趋势上这三种新能源汽车也有不同的特点[1]。

2.1 混合动力汽车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新能源形式

混合动力汽车是通过在汽车上同时安装小功率内燃机和电动机的方式实现能源节约的。当前看来这种新能源技术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新能源技术,因为当前我国共保有1.54亿量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应用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考虑对旧有车辆的改装。混合动力汽车一方面可以利用已经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另一方面其混合动力的特殊形式也能够推动电池和电机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由于混合汽车带有双动力系统所产生的高额成本,可以有国家、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分担,可以说混合动力汽车是我国当前最现实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技术,离我们的距离也并不远,国内的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已经开始销售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汽车。

2.2 纯电动汽车是汽车新能源发展的最终目标

纯电力汽车是从能源形式上彻底革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其在节能环保和维护保养方面有突出的优势,虽然在行驶里程和充电时间上还存在着种种限制,但是电池技术的瓶颈是不会一直存在的,一旦电池瓶颈得到突破其前途不可限量。总之纯电动汽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纯电动汽车的大范围应用和推广还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短时间内希望纯电动汽车解决新能源汽车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因为其在能源节约上种种无可比拟的优势,纯电动汽车将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目标。

2.3 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技术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补充

以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当前欧洲国家在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其研制的燃料电池汽车打破了传统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的限制。单从技术角度来看这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性能和使用性能都较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燃料电池的制作和存储都存在问题,而且以燃料电池作为直接电源,汽车的动力性和操控性都存着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燃料电池技术是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在未来燃料电池汽车最有可能应用于长距离行驶运输,将会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补充[2]。

3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因素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相应与市场需求脱不开关系,只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才能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活动科学、有序的进行,所以相关管理主体要从新能源汽车市场影响因素的角度出发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进行干预。

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其购置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会产生购置费用、购置税、消费税、燃料费用和维修费用等支出,这些支出的总和是消费者选择汽车的决定因素。从总支出角度来看新兴的新能源汽车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当前管理主体能够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直接补助,以减少消费者的一次性支出;二是增加常规汽车的连续性支出(主要通过抬高油价、增加排污费用等方式实现)。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来看第一种措施为主第二种措施为辅是较为理想的。

3.2 扶持有竞争力的生产、研发机构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强而有力的研发主体是其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所以政府机构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有竞争力的生产主体和研发主体进行扶持,当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做的较为完善,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国有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工作就得到了政府的充分支持[3]。

在充分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主体后顾无忧,能够最大限度的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工作进步。

3.3 构建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环境

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领域的新产品,其在发展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相应的传统汽车既得利益者会极力反对新能源汽车,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应用设置各种障碍,新事物诞生壮大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政府机构应该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构建一个有利的环境。当前国际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制定较高的节能、环保要求,提高传统汽车的使用费用,限制传统汽车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空间;第二、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税费减免、直接补贴,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费用;第三、政府出面推广新能源汽车,引领新能源汽车的潮流。

4 结语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向,是汽车行业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该文从汽车新能源的定义、主要汽车新能源的发展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建议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为我国未来汽车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樊杜鑫.中国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0.

篇8

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世界能源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面把握先机,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率先突破,将我县新能源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充分认识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新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利用潜力大、环境污染小、可永续利用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能源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大力发展新能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是推动我县经济进一步转向科学发展轨道的迫切需要。

(二)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优化能源结构,建设能源强县的战略选择。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与产业协调并进,可以有效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

(三)加快新能源发展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兴产业是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加快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新兴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构建新一轮经济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将新能源作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抓手,紧紧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历史机遇,着力加快推进,尽早做大做强,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科学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必须加强规划,正确引导,有序推进。为此,县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要重点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和热利用,生物质能,根据资源条件和技术进步情况,积极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液体燃料和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等。农村替代能源,因地制宜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推动太阳能入村利用工作,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推动光伏发电与产业链互动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光伏产业项目,加快多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等规模化发展;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光伏研发、试验中心,力争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大突破。风电装备制造,采用技术引进、联合设计、自主创新等方式,开发2兆瓦以上永磁直驱风电机组,提高风电整机装备国产化制造水平,加强整机装备企业重组,带动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

三、切实抓好新能源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

为确保实现我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目标,今后一个时期,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培育新能源产业集群和优势企业。加大中小型新能源企业扶持力度,加强与新能源产业化重点项目的对接和配套,逐步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大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是加快新能源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进新能源技术的产业化步伐。依托骨干企业,加快软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新能源装备研发平台,稳步提高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规模及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对新能源发展的财税扶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优惠政策。对纳入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等重大专项支持的项目,由省市县三级政府给予资金配套支持。引导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进口设备的减免税政策。完善新能源发展的投融资机制,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民间资金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的新途径,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投入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支持新能源重点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增加直接融资比重。

四是抓好新能源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新能源科技人才培养。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按照对口送学的原则,采用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新能源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积极引进优秀新能源产业科技人才,鼓励国内外优秀人才来我县创办新能源企业或从事技术研发创新。结合实施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和科技重大专项,鼓励各类人才申请和承担政府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加大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的收入分配倾斜力度,完善技术参股、入股等产权激励机制。

篇9

关键词:新能源行业;SWOT;发展;宁夏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发展和推广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而宁夏拥有丰富的风能、光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已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宁夏新能源产业正步入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亟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优化产I布局,开拓区内外市场,形成建消契合、资源互补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绿色清洁能源的助推作用。

一、宁夏新能源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行业发展政策

随着国内外新能源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传统能源污染环境的压力,加之传统能源不可再生,宁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政策。详见表1。

(二)新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

宁夏新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变化。由表2可知,宁夏新能源生产量由2008年的29.28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5年为171.85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3.10%;新能源消费量由28.6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64.75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90。详见表2。

(三)新能源装机规模

截至2015年年底,宁夏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1131.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18.40%,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56%;其中风力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822.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风力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20.65%,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36%;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为309.00万千万,占西北五省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18.40%,占全国新能源发电累计并网容量的6.56%,详见表3。

(四)新能源发电限制出力情况

截至2016年年底,宁夏新能源发电量为181.07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2932小时,弃用电量为23.35亿千瓦时,弃用率为12.90%;其中风力发电量为128.69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1594小时,弃用电量为19.32亿千瓦时,弃用率为13.05%;光伏发电量为52.38亿千瓦时,利用总时数为1338小时,弃用电量为4.03亿千瓦时,弃用率为7.15%。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宁夏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过快,社会用电需求增长放缓,制约消纳能力提升,详见表4。

二、宁夏新能源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一是地理位置较好。宁夏地理优势和地貌特征蕴含丰富的光能、风能,具有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的优良条件,同时国家“十三五”规划确立宁夏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承接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因此,宁夏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先天区位优势;二是发展速度迅猛。2015年,宁夏新能源装机容量占到电力总装机容量的36%,成为全国新能源外送基地。截至2015年年底,宁夏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096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306万千瓦,超额超前完成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风电装机5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200万千瓦的目标。另外,宁夏已与中民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盐池建立2000兆瓦全球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站项目。

(二)劣势(Weakness)

一是新能源自我消费及外送能力不足。宁夏地域范围小,人口少,新能源自我消费有限,近年来外送电量也持续快速下滑,弃风弃光限电的形势严峻,新能源再建项目审批受到限制。2015年,新能源发电消费仅占全区全社会用电量的1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2016年全年,全区弃风率和弃光率分别为13.05%和7.15%;二是新能源发电成本与售电价格错配。由于新能源核心技术尚不成熟,装机成本高,发电成本亦高,而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不断下调,影响了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此外,因价格补贴机制不完善、补贴资金征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参与市场竞争、健康发展。

(三)机遇(Opportunity)

一是政策导向机遇。《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能源体系,并确立宁夏为全国首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国家十三五能源战略规划》明确提出能源生产布局继续西移,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宁夏十三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太阳能,有序开发风能。上述政策导向将有力助推宁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二是“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发挥宁夏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作用,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地区的能源合作,围绕《中国―阿拉伯国家科技园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利用中阿技术转移中心,建设中阿科技园推广光伏利用模式。

(四)挑战(Threats)

一是周边省份同质化竞争。近年来,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新能源发展较快,光伏、风电装机不断扩容。从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看,宁夏排在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之后,甘肃是宁夏的近2倍;从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看,宁夏排在内蒙古、新疆、甘肃之后,内蒙古是宁夏的近3倍;二是可能产生新的污染。风能、光伏在能源转化过程中可能会带来隐性、间接污染。如光伏产业链附属产品硅晶电池的使用会产生污染,风车的应用会增大雾霾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全国新能源发展的多元化。目前国内新能源除风能、太阳能外,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发展也较快。从清洁性和产业链延伸度看,生物质能等更具优势。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配套措施,提升宁夏新能源本地消纳和外送能力

一是建立新能源优先消纳制度,提高风电、光伏电力消纳比重。为加快绿色能源消费和实现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标,政府应出台新能源优先消纳政策,鼓钗仪工业优先消费风电、光电,从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宁夏自身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二是加快电网联通,促进区内外新能源消纳。加快推进配套电网建设,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新能源互联网,保障新能源本地并网和跨区跨省输送。

(二)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助推宁夏新能源电力平价上网进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和《〈关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宁夏建设意见〉主要任务分工方案》(宁党厅字〔2016〕3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发行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建立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积极开展PPP融资模式,多渠道探索绿色金融助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新能源核心技术研发和实现装机设备“本土化”为抓手,从“供给侧”降低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同时,政府应完善并网价格补贴机制,多方合力加快实现新能源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

(三)优化供给结构,不断增强宁夏新能源多元化竞争力

立足于宁夏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宁夏经济金融发展的实际,应合理限制风力、光伏装机规模的增量,实现最合理的清洁能源发电规模,发展重心向“建设、消费同步”转移,提高利用效率;统筹协调电源电网建设及区域布局,优化供给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升级,强化新能源环保机制,增强其多元化发展的竞争力,逐步形成高效、清洁、经济、互动的现代能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君言,陈梦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可再生能源走廊――宁夏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01).

[2]秦艳.产业发展与能源足迹关系研究――基于广西、宁夏的对比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01).

[3]郭立伟,沈满洪.新能源产业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2(07).

[4]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5]许小平.新能源及新能源产业发展价格的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4(10).

篇10

论文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1.1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以下种类: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煤制醇醚燃料;电动汽车。 

1.2 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 

1.2.1 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推动 

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性毋庸置疑,几个经济大国能源紧缺问题严重,现阶段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08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从80美元一路飘升到147美元,汽车燃料的使用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期间,部分新能源汽车显示出相对使用成本优势。部分消费者为免于负担过高的燃油费用而放弃原本欲购买的传统车型,而选择石油燃料消耗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各国政府也适时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销售予以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虽然近期石油价格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出现严重下跌,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仍可以使部分新能源汽车保持一定的使用成本优势。 

1.2.2 各国石油自给率不足 

世界上主要汽车消费国的石油自给率水平不高,石油的储备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国消费的需要。全球汽车第一大消费国美国石油自给率仅为33%,而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自给率甚至都在10%以下,在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供给安全己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降低石油依赖己成必然选择。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度是各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 

1.2.3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 

1997年12月,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获得了149个国家和地区代表的通过,并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现今汽车尾气己成为组成温室气体的重要污染物。针对汽车污染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而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取提高传统能源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的方法,以提高排放质量,但技术提升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各大厂商的新选择,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使用会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 

2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 

2.1 技术水平的制约 

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技术水平远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企业需要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才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在这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被发展多年的日系、美系厂商远远落在后面。合资企业把新能源技术带到国内的态度一直不是很积极。即便有些车型已经在国内生产,但也相当于整车进口,技术保密相当严格。中资企业虽然在某些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但是尚未能实现批量生产。在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上同日本、美国等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会被竞争对手夺走了制定行业标准的“优先权”,对之后的发展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2.2 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过高 

在过去许多年,新能源汽车没有全面推广,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的购置成本较高。相比其节约的能源减少的能源消耗成本,推广新能源汽车,厂商与消费者都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国内厂商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f3电动车f3e的成本价已达18万元,是市场销售汽油版f3车型的近3倍,当初比亚迪想把f3的售价压缩到15万元以内推向市场,但是这个售价不仅不能让市场接受而且又违背了政府的相关规定。一汽推出的混合动力版奔腾成本是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汽油版奔腾的2~3倍。售价在25一30万不等的丰田普瑞斯混合动力车就是由于研发成本高导致价格过高而无法在中国进行大范围的推广。毫无疑问,对于国内大多数第一次购买轿车的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由于其高昂的价格,让消费者也只能望而却步。 

2.3 政策优惠涉及范围单一 

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层面的补贴细则。但是只针对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广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单位予以补贴,没有提及对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价格补贴问题,极大影响了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3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措施 

3.1 要全面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一要积极创造优惠条件,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提前更新老旧汽车,特别是那些排放超标的汽车。提前淘汰旧车鼓励更换新能源汽车,如此既有利于环保,又能拉动消费。我国有3000多万的汽车保有量,如果十分之一更新汽车的车主选择新能源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拉动效应就相当巨大。二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使用便利,提高服务水平。北京lpg出租车退出市场就是由于成本和便利性双重制约的结果。三是继续推行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补贴活动。比如可以增加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城市数量,扩展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领域,将受益人群从集体扩展到个人等。 

3.2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 

传统汽车已经发展了100多年,再去搞创新,空间很小,而新能源汽车刚刚起步,创新的空间很大。即使企业的核心技术很难突破,也不能把资金当做唯一的借口,作为车企要积极筹谋,多方应对。中国在传统汽车发展上同发达国家相差20年,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只相差10年,车企应该抓住机遇,持续并且深入的研究下去,就可以不被汽车大国前进的步伐抛下而越落越远,我们也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我国的车企应该尽全力保住自己在某个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优势,不断创新和进步。比如比亚迪的双模技术,在世界上也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三家拥有,一定要保持住并扩大该技术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