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概论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化工概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化工概论

篇1

关键词:能源;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78-02

一、前言

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人类对传统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多和对新型能源的探索日渐深入,使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不单纯是能源技术工作者所关心的问题。各大高校已经开设能源及利用的相关课程,以确保能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培养,及能源环境协调统一知识的普及等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能源工程概论》是我校针对高年级化工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选修课,课程主要介绍各种能源的开发、生产、转换、传输、分配、储存及综合利用的理论、技术和能源政策。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及与工程联系紧密是《能源工程概论》课程有别于其他专业选修课的显著特点。其中知识点多是指课程不仅涉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常规能源,还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以及节能与节能相关技术等。综合性强是指课程涉及材料、(电)化学、化工、机械等学科,属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与工程联系紧密是指大部分课程内容涉及化学工程、热力工程与机械工程等基础知识。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如何梳理各类能源之间的连带关系,整理不同学科理论基础之间的递进关系,改革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能源学科知识是授课教师的工作重点。而目前的教学内容繁杂,缺乏条理,教师授课以说教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能力的培养;考核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由此可见,目前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自我思考意识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很难满足课程的需求,也无法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能源工程概论》进行教学改革。

二、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能源工程概论》课程的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致力于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1.调整教学内容。《能源工程概论》课程目前可选用的教材较少,且内容注重覆盖面,忽略了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根据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与本校的专业特色,认为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兼顾一定的广度与深度。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条理清楚。根据所选授课内容的包含、递进、总括等关系,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在内容的安排上,可从介绍能源入手,然后具体讲授不同的能源种类,最后介绍节能与节能相关的技术;在讲授过程中,要掌握好三者间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在内容的选取与学时安排上,需做到重点突出。例如,首先介绍能源的定义与分类、世界能源结构、中国能源现状、全球能源危机等,让学生对能源有大致的了解。由于目前常规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占主导地位,因此可将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能四种常规能源作为主要讲授内容,讲解详细、深入,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不仅结合本校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背景,而且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适应当前社会对能源人才的需求。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比例偏低,以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质能等与本校科研方向结合紧密的新能源作为补充介绍对象,以了解为主。最后节能与节能相关技术的部分要求学生了解即可。此外,合并相似的教学内容,做到高效教学。例如在讲授电能这一章时,对于三种火力发电方式而言,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转换途径,即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在讲授煤炭发电相关知识时,可通过举例讲述、分析;而后讲授石油、天然气发电时,重点把握相对煤炭发电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再者,《能源工程概论》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数据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每年都有大量的新调研数据公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前沿性。以全球石油的储量为例,教材只给出了BP2013的数据,授课教师应注意搜集近1―2年的调研结果。在介绍碳素制品时,笔者精选了碳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着重介绍碳纤维、碳纳米管作为超级电容器等储能材料的应用,并重新编排了讲义,力求内容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前沿性与科普性并重,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改革教学方法。①发挥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势。《能源工程概论》课程内容多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呈现,且不具有逻辑性,更没有公式推导等。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知识点,学生一时难以理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相关图片、动画和视频来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煤炭的演变过程涉及泥炭化、成岩、变质三个阶段,笔者根据流程图进行相关定义及过程的讲授,发现学生仍难以理解。如果将煤炭的演变视频穿插于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认识,能更好地理解讲授的知识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改革课堂组织形式。与一般的专业基础课不同,本课程内容比较科普,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走神。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在讲授新课时,以举例讲解、分析为主,并穿插提问,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强化理解。例如在讲授可燃冰的开采方法时,热激发开采通过加热方式实现了可燃冰向气态甲烷的转化。由此,教师讲授时可从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浓度及压力等)出发,让学生提出理论可行的开采方法,加深学生对化学试剂法和减压开采法的理解。对不同的能源形式,采取比较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类型的能源、能量转化方式、发电原理及三者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逐步将知识点汇成知识链。在讲授完部分章节内容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并总结。例如在讲授完煤、石油、天然气的相关知识后,要求学生对这三种化石能源的形成过程、分布情况、开采与运输的方式与特点、元素组成、燃烧与污染、与之相关的化工技术及相应的化工产品等进行总结后讨论,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给定专题方向。学生通过总结、查阅资料、讨论的学习,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应尽可能地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将热点问题调研、邀请专家讲座及到企业参观等教学形式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将煤炭的燃烧与当前的雾霾相联系,让学生调研煤炭燃烧与PM2.5的关系;然后安排1―2节课让学生自己上台,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对煤炭燃烧与PM2.5的关系作相关介绍;另外可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座交流,甚至可以将课堂延伸到企业,安排学生到相关化工能源企业参观、学习,并要求学生参观结束后撰写报告,作为平时成绩。

3.优化考核方式。目前闭卷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考核方式,考核的仅仅是大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造成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对能源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必须优化考核方式,丰富考核形式。例如,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成绩纳入总成绩的范畴。平时成绩包含对学生的课堂问题回答、讨论发言、课后作业及热点问题调研等情况进行地量化赋分,并在各个考核环节中体现激励机制。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要求内容灵活,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将考核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能源及能源的开发利用关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能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逐渐发展和总结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完成综合能力的培养,才是课程教学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坤,施悦.《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41).

[2]黄素逸,杜一庆,明廷臻.“新能源技术”[M].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011.

[3]陈代芬,肖建坤.我校“新能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6,(11).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Introduction to Energy Engineering Course

YANG Ying,LIU Bai-ju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Oil Processing,Beijing 102249,China)

篇2

关键词 现代生物技术;课程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33-01

现代生物技术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突飞猛进的技术领域之一,按照操作对象的不同,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5个方面,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人类保健、农牧业、轻工业、环保及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等各个领域,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日益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现代生物技术这门课程在各大高校农林、生物类专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该学科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及就业。为此,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程建设的多方面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1 教学大纲的适时修订和教学目标改革

该课程教学处于系部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2010级是最后一届专科,2011级开始招生的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的制定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也要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水平,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实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2]。

考虑到教学对象与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过渡期大纲调整,为科学制定适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大纲奠定基础,初步实践效果较好。

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人单位对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近3年生物教育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反馈普遍良好,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

2 依托校级精品课程进行教学团队梯队建设和教材建设

2011年《现代生物技术概论》被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形成具有各自专业背景知识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由教授、博士、硕士等组成,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促进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校级教学类项目比赛中,团队多人次获得教学、教案、课件比赛中的好成绩。

教学团队根据教材大纲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建设适用的教材。2007级以前的生物教育学生使用的是杨玉珍和汪琛颖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现代生物技术概论》。2010年招生调整,开始本科招生,停止专科招生,原编教材已不适应该专业的学科发展。结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教学团队的杨玉珍主编及团队多位教师参编了一部新教材《现代生物技术概论》,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更好地体现了前沿性和科学性,教学团队拟定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采用此教材,以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3 教学内容体系的合理整合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从内容上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五大工程,以及在农业、食品、化工、医药、环境等领域的应用。考虑该专业学生已从其他相关课程中学习过酶、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该课程的基因工程部分教学内容是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并且很好地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与先进性,故在教学中给予较多的学时分配和课堂讲授,同时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内容弱化课题讲授。另外,讲授生物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内容时,通过具体的实例以及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采用,使抽象概念化的教学显得多彩有趣。主次分明的教学内容设计,加上多样教学方式的采用,空洞乏味的知识内容不再难以理解,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充实教学内容

考虑生命科学系女生远多于男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如花年龄学子对美的向往与渴求的实际特点,特增添了生物技术的美容应用内容。人造真皮、人工牙齿、各类生长因子等具体应用极大地充实了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不再遥不可及,变成了身边实实在在的生活事例,学生完全被吸引其中。

5 借助多样先进技术和多元化资源,创新教学形式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抽象复杂,传统讲解的教学手段难以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借助鲜活图片及视频动画等题材形式,以强大的感官刺激,来提升学习兴趣。如在PCR技术讲解时制作分步骤的PPT动画,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再结合PCR仪器反应参数设置的具体操作,虚化的教学内容演化为生动、形象的定格画面,产生了长久记忆效果。针对实验部分的内容,教师仅复述实验步骤,很难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运用flash技术,将繁琐的实验步骤以flas进行操作演示,搭配简洁的语言描述,让学生以操作按钮为引导预演练实验步骤,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实验内容。

如在基因工程抽象的分子杂交与细胞工程形象的组织培养的内容讲授时,尝试借助全功能的编著软件Director,融入图像、声音、动画、文字、视频等元素,以小电影的表现形式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内容更加生动化,学生完全融入其中。

6 强化实验教学内容,编写合适自用的实验讲义

《现代生物技术概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3]。笔者担任该课程教学近10年来,一直倡导学生走入实验室,参与实践。根据实验室建设条件和学生的兴趣,经多年的不断调整,从十几个备选项目中挑选出6~8个项目进行实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锻炼。针对市场上没有适合该课程的实验教材,根据教学实际,编写自用实验讲义,既实用又节约了费用,此种形式教学资料较受学生欢迎。

近10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历经8届毕业生,成果颇为显著。据统计分析和观察,学生试卷作答优秀率和理解率、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基本技能掌握情况均有明显提高。这表明改革实践的探索研究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在今后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卓有成效的方面还要强化做细,比如依托专业背景的模块教学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实用化探索[4]。

7 参考文献

[1] 杨玉珍,刘开华.现代生物技术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

[2] 李颖,李玉文.谈教学大纲编制的基本原则[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1):74.

篇3

[关键词]热能与动力工程 锅炉 应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TK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386-01

引言

随着当下我国能源问题的日益加剧,经济的持续发展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了我们在能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大力提高能源的利用率。锅炉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使用很广泛,也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研究在锅炉中进行的能量转换。由于某些企业贪图私利,对资源无节制的开发,政府管理不力等造成能源大量浪费。我们知道,煤炭完全或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的气体(二氧化碳无毒),对动植物和环境都有较坏的影响。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将煤炭资源较为高效的转化和利用的同时,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简介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其中包括现代能源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主要涉及热能动力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环境保护、制冷空调、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等工作。我们顾名思义,也能了解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是研究热能和动力之间的相互转化,具体了包括热力发动机、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电动力工程和冷冻冷藏工程等九个方面。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层面横跨多种科学领域,并且,具有多方面的发展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是现代动力工程的基础,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能源方面的,并且是可以用来解决热能源问题的有效工具,应该起到一定的缓解资源压力、保护环境的作用,我们应该给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以高度的重视。

二、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前景

我国的动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置的比较早,近些年来,在实践中又经过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动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技术也渐趋成熟,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一方面,控制工程方面会有发展,并且前景较广,为了在该方面获取较大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相关人员了解并熟悉控制工程方面的各种知识等,并且对实际进行大胆的创新,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与控制工程领域更完全的融合。

另一方面,在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这就需要相关人员了解并掌握“内燃机”的原理、设计结构、并对内燃机进行一系列的数据测试,内燃机所用燃料以及燃烧产物,汽车工程概论、环境工程以及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以及制冷低温工程和流体机械方向等各方面的知识概念。在丰富的知识积累中,工作人员会对目前汽车工程中存在的热力发电机问题做出改善,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锅炉的结构组成

热能与动力工程锅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一个金属壳和烧气锅炉电器的操纵部分。锅炉的外壳包括底壳和面壳。锅炉的底壳的作用是使锅炉固定,以免发生未知的意外。同时,在其底壳上还放置着通过底壳连接着的其他的一些零件,能够使功能发挥的更加完善。锅炉的外壳作用与底壳不同,它主要是在锅炉正常工作时,它能够起到防风防尘的作用。笔者认为锅炉最重要的还是燃气锅炉电器控制部分,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是通过对燃料的充分燃烧使锅炉能正常工作。之后,随着计算机不断走进我们的生活,它的精确度和科学性也受到了许多企业的青睐,因此,许多企业都会采用计算机来控制燃料的燃烧。

四、热能动力工程中锅炉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锅炉在世界上出现的历史很悠久,锅炉的创造和使用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锅炉是由锅和炉组成的,上面的盛水部件为锅,下面的加热部分为炉,锅和炉的一体化设计称为锅炉。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高温烟气的热能等形式,经过锅炉转换成蒸汽能。在一般工厂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是工业炉来进行燃料的燃烧和能量的转换。根据文献材料可知,最早的工业炉出现在我国的商代时期,它的主要作用是提炼熔铸青铜器,并且,我国在春秋时期就能够铸造铁器,这个进步说明了我国控制工业炉的工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当代,工业炉更是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较大的发展。

工业炉在工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包含四个,一是污染物排放量大、面广。二是单体容量小,平均容量在8吨/小时左右,10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的数量为42万台,占总数的2/3.三是排放贴近地面,对环境质量影响很大。四是锅炉技术、主辅机不匹配,运行状况差。此外,大多数小锅炉缺乏除尘、脱硫和脱硝装置,导致现在锅炉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普遍不达标。煤粉燃烧是先进的燃煤技术,具有燃烧速度快、燃尽率高、烟气热损失低等优点,实践证明,煤粉燃尽率达98%以上,锅炉运行热效率达88%以上,与传统燃煤锅炉相比,可节能35%。同时,我国还有几个比较综合型的大问题,工业锅炉技术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管理水平、工艺水平落后,制造厂家多且生产能力低,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等,所以,我国如果想解决工业炉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整治。

结束语

总而言之,热能动力工程一定要根据实际出发。在锅炉方面的掌握,我们一定要提高它的燃烧效率,降低它的能源损耗率。掌握了锅炉的基本组成,从而促进对能源损耗的掌握。要熟练掌握热能动力技术,才能使燃料在锅炉的使用上,提高燃料利用率。要深刻意识到能源损耗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面对锅炉的能源损耗问题上,我们要直面面对,努力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热能动力工程技术,成为这方面的人才,降低能源的损耗。

参考文献

[1] 林日亿,黄善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07:35-37.

[2] 崔海亭,王振辉,郭彦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98-100.

[3] 马士峰.浅谈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方向[J].科技与企业,2014,02:131.

[4] 吴江,郑莆燕,任建兴,何平.关于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4:3-4.

篇4

他就是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魏新利教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化工系统首批跨世纪优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等职。

开拓创新 为节能减排做贡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球的资源也面临着枯竭的局面,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种种问题困扰着人类,魏新利教授对此十分忧心,多年来,他也一直以自己的能力致力解决这样的问题。魏新利教授有针对性地研发出多项新型、高效、节能的装置,尤其在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研发方面更是获得多项专利。比如研发出的新型换热设备结构紧凑、重量轻、成本低、运行可靠,节省钢材高达40%,其传热效率提高35%,壳程阻能力减少了40%,并且有效防止了因流体诱导震动而引起的断裂、泄漏等故障,使设备寿命延长了不止2~4倍,这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魏新利教授还针对我国冷喂料橡胶挤出水平较低,研发出销钉机筒冷喂料橡胶挤出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新颖、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维修方便、运转可靠、噪音小、功耗及制造成本低,被推广到数十家企业,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其挤出机和与之配套的温控装置分别获得中国石化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二十一世纪,生物油因含硫、氮等有害成分少,被视珍贵的绿色燃料,因此,魏新利教授研发出生物质热解液化装置,该装置由温控加热系统、进料系统、流化床反应系统、旋风分离系统、冷凝收集系统组成。在实验室阶段取得良好试验效果,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

曾经有材料指出,我国各行业的余热总资源约占其燃料消耗总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热资源约为余热总资源的50%,目前我国的余热利用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针对这个问题,魏新利教授正在研究采用有机郎肯循环的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研发适用于多种低温热源,并能根据热源形式和应用需求支撑小到0.1kW大到上百MW的机组,可广泛应用于车船余热发电、海洋钻井平台、偏远地区的孤网发电等等,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此外,魏新利教授还尝试将太阳能、土壤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四者综合用于建筑物空调系统、以实现冷、热、电、热水等联供,目前魏新利教授正在进行研究,对于该系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在这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就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魏新利教授在科研上坚持创新思维,他抱有很大的自信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魏新利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近几年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河南省重大公益攻关、重点攻关等科研项目,他本人还获得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基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教书育人 直挂云帆济沧海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才培养,教师是关键。因此,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为了魏教授最为关心的问题。为此他提出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四大修养,作风”,用于引导教育教师。“四大修养”即“道德修养、心态修养、境界修养、胸怀修养”;“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学习”的作风;“心系学生、服务学生”的作风;“求真务实、崇尚实干”的作风;“心态平衡,脚踏实地”的作风;“顾全大局、登高望远”的作风;“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讲操守,重品行”的作风。在魏教授的带领下,学院逐步形成了协作、奉献、求是、创新的良好院风和务实、高效、协调、规范的工作准则,为学生成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为了使化工类人才培养既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能满足时代对新型化工人才的要求。魏新利教授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化工类专业设置情况和人才培养方案,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切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实现服务领域、主要学科背景和业务培养目标等三个方面转变的改革思路。

一是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必须由化学工业转变到过程工业;二是服务领域的主要学科背景必须由化学工程与技术转变到过程科学与工程技术;三是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必须转变到掌握过程科学、过程工程技术、过程装备、过程控制等业务知识,能在化工、石油等过程工业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如此转变大大拓宽了化工类专业人才的服务领域和学科领域,使之更加适应学科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他根据过程工业由过程工艺、过程装备、过程控制三大模块组成的特点,提出将化工类专业课程方案配置定位为“一体两翼”。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定位为以过程工艺为“主体”,以过程装备及过程控制为“两翼”。“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定位为以过程装备为“主体”,以过程工艺及过程控制为“两翼”的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据此制定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方案,进一步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完善了一套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及实践能力的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整体的素质教育结构框架,为全面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其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篇5

关键词:普通高校;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64-0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截止至2009年,全国共有253所普通高校或独立学院拥有化工专业本科教学点,平均每年招生约为10万人。随着2008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以及2011年欧美次贷危机对整个全球经济及各产业的深入影响,依赖于化工产品及原材料进出口的化工企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致使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少,同时也对化工专业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校应当在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同时,尽快摆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办学的束缚,及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培养新型化工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尽快在实践中检验培养模式。

一、创建创新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需要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飞速进步,新型的化工、化学产品不断涌现,化工工业也由传统的原料工业转变成一个以集新材料、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生物技术、催化技术、新能源、新资源开发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工业。因此,创建创新培养模式有利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建设及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现状,激发广大化工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正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地高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其就业核心竞争力。

二、地方普通高校现有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应用”。这种培养目标将使大学生毕业时所学非所用,无法与具体社会生产实践相

结合。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化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及实用的教材较为陈旧,部分高校所开化工专业的课程其专业课程所占比例过大,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具体需求。

(三)创新教育不足

目前,虽然国家大力提倡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但并非所有高校的做法都让人满意。对于化工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未来的社会工作将有充分的机会去挑战新任务,开拓新产品,所以创新能力不足必将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

(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部分高校受困于财政及人员等多方面原因,不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场地及高级的实验器材,导致部分应当开设的实验课程无法正常开设,严重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动手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对于毕业实习及在校生认识实习的环节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技能缺乏足够的了解,更别提技能掌握和胜任工作了。

三、加强地方普通高校化工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思考

(一)全方位调查思考,科学确定培养目标

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是地方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化工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对此,高校教务部门和学科建设部门应当以充分的实际调研为基础,充分考虑到自身办学水平与社会需求的状况,参考国内外模式,逐步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并重,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同举”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注重实践、实习环节,突出创新思维教育

化工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评价本专业学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高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制定相关机制,逐步实现“三实一创”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包括实验、实训、实践、创新。首先,高校要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化工专业实验室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部分化工企业为对象的以科研合作和实习就业为主要形式的实习就业基地,提高大学生实习和实践的质量,并向企业推荐毕业生,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再次,高校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依托学生社团,倡导和组织大学生积极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职业特点。最后,高校要加强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当积极制定大学生创新机制,鼓励化工专业学生多参与校内创新实验、设计型实验,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

(三)逐步完善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方式、方法

高校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大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前提,是人才培养模式创建的关键环节。首先,高校要逐步完善化工专业课程体系,合理恰当确定化工专业课程设置。如大连大学就曾多次对化工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修改和讨论,其中根据论证结果,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为一门课授课,虽然课时减少,但内容仍可满足同学们对化学知识的需要。在专业方向课程方面选择上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例如,将部分与化工生产实际联系较小的课程逐步转化为选修课,如《化工原理》、《化工仪表自动化》以及《反应工程》等课程逐步提高课时量。学校还大力加强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学校也逐步增加其他学科方向的课程,如为化工专业学生开设了《美学概论》、《企业管理》、《环境学概论》等多门课程,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高校要组织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时将新颖的授课方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四)加强化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第一,高校要拥有在专业方向上有影响力的大师。提高化工专业的整体师资水平,增加对化工科研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二,高校要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环节的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就业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三,高校要加强对已有师资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高校要从师资队伍现有水平出发,结合化工专业培养模式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更好地在教学环节上发挥自己的

作用。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化工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以及化工类企业对大学毕业生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重要基地,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任务,从人才培养模式入手,及时从教学、实践以及制度等环节进行改革,从而增强化工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进而使学生的素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吴亚平,甘光奉.独立学院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2009,(6):396-397.

[2] 赵韩强,赵树凯.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5):72-74.

篇6

【关键词】热能动力机械;现状;发展走向

中图分类号:F4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当热能转换成动力,并且应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的方式,而且为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高效利用提供了空间。热能动力机械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亟待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有着更大范围内的应用。

二、热能动力机械专业的适应方向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无论交通运输,还是航天领域,都离不开动力。热能是这些动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冬天燃煤取暖是利用煤燃烧所产生的热能;火箭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利用的动力来自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蒸汽机车牵引火车的动力来自于蒸汽的热能;热电厂所产生的低品位蒸汽供给工厂热能,在寒冷地区提供暖气;动力设备产生的废热用作制冷动力等。热能除了能被直接利用外,还可以通过转换装置变成电能,得以更广泛地利用,如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该专业的主要适应方向有:

(一)适应火力发电、核能发电行业。任何一家火力发电厂都是利用锅炉将化石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蒸汽的热能,利用汽轮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锅炉、汽轮机及其热力系统的运行,由热工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和监视,由自动化装置实行自动控制。核能发电除利用受控核裂变反应所释放的热能将水加热成蒸汽不同于火力发电外,其它生产过程基本上同于火力发电。湖南橡胶厂、冷水江铁厂等大企业的自备电厂的生产过程亦同于火力发电厂。

(二)适应于石化行业。炼油厂、化肥厂、制碱厂、维尼纶厂等企业,都必须有热动力设备产生热动力来满足生产的要求,如工业锅炉、换热器、泵与风机等动力设备。

(三)适应于冶金行业。冶金行业需要大型的热动力设备,如高炉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锅炉产生再由风机送到高炉中去。

(四)热力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行业。修完本专业的全部课程后,具备一定的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五)制冷行业。大型制冷设备的动力来源于锅炉所产生的热能,制冷工质的循环理论同于热动力工质循环理论,制冷专业与热工专业实际上是相关专业。

(六)船舶工业。舰艇、轮船多以锅炉产生蒸汽,以汽轮机为原动机带动船桨推动舰船航行。

(七)航天领域。运载火箭的推力是通过燃料燃烧,产生巨大的热能推进火箭升空。

(八)建材生产行业。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的生产。

(九)服务行业。现代宾馆、酒楼的采暖通风、供水供汽的动力设备的生产与管理。

(十)适用于热能动力设备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十一)适应于其它需要热动力的行业。以上说明,凡是涉及到热动力的行业,都需要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人才,意即该专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三、热能动力机械专业的高技术性

大型的热能动力设备,系统非常复杂,集机械、电力、电气、电子、液压、计算机等多学科于一体,自动化程度很高。从生产上来看,热力设备的运行基本上实现了自动、远动控制和计算机监视。全计算机控制已基本实现,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火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及其辅机的运行,早已是自动控制或远动操作,新建的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应用了计算机控制,如30MW汽轮发电机组,正常运行时锅炉产蒸汽量在100t/h以上,锅炉本体的高度超过som,燃煤达10t/11以上,若用人力来烧这样的锅炉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采用集散控制系统,实现全计算机控制,一台锅炉有两名操作人员就够了。对于工业锅炉,亦采用机械进煤的方式,运用自动或远动控制其运行。冶金、化工等行业的热力设备,也具有相当高的自动化水平。可见,热力设备的运行,采用了大量的高尖技术。热力设备一般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工作,要搞好热力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经常地进行维护和定期的大小修,为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必须利用新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先进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因此,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四、我国的热能动力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能源动力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受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专业分割很细。在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就先后包括锅炉、电厂热能、内燃机、涡轮机、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冷冻与冷藏、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以及工程热物理等几十个小专业,形成了以工业产品生产引导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格局,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当时的发展相互适应。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体制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对人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要求,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几十个小专业压缩为9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力发动机、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能源工程和冷冻与冷藏。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进一步将以上9个专业合并为1个,即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从原来的几十个专业合并为1个专业,全国现在有120多所高校设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热动主要研究热能与动力方面,是跨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等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型专业。热动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和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本专业涵盖的产业领域十分广泛。能源动力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在各行各业中有特殊的应用,也是国家科技发展基础方向之一。能源动力领域人才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需求和经济分配状态的变化、科技发展的趋势、对本专业的生源、就业等形成了挑战,更是热能动力专业教的关键。同时,热动还是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可见热动是现代力工程的基础。

五、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向

(一)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方向(含能源环境工程方向

主要掌握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知识。

(二)热力发动机及汽车工程方向

掌握内燃机(或透平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料和燃烧,热力发动机排放与环境工程,能源工程概论,内燃机电子控制,热力发动机传热和热负荷,汽车工程概论等方面的知识。

(三)制冷低温工程与流体机械方向

掌握制冷、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空调系统、低温技术学、热工过程自动化、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系统仿真与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该方向所涉及的制冷空调系统、低温系统,制冷空调与低温各种设备和装置,各种轴流式、离心式压缩机和各种容积式压缩机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四)水利水电动力工程方向

掌握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水电厂计算机监控和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方面的知识。

(五)热能动力机械中工业炉的发展

工业炉是工业加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量大面广,品种多,影响极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2个行业县以上企业,工业炉装备11万台以上,机械行业占7.5万台(占炉窑总数66%)。工业炉中燃料炉约6万台,占炉窑总数55%以上,电炉绝5万台。工业炉是耗能大户,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1/4,占工业总能耗的60%。工业炉中燃料炉能耗占工业炉总能耗的92%,其中固体燃料约占70%,液体燃料绝占20%,气体燃料仅占工业炉总能耗的8%左右。可见燃料炉在我国工业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热能动力机械在能源方面的发展

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方面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将重点围绕国家能源战略,以“新能源、核能、智能电网、常规能源、节能减排”为主线,培养能适应国家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行业)快速发展要求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人才。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的高速可持续发展同样离不开能源,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八、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自身的发展以及在控制工程、汽车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业炉以及能源方面的应用,热能动力机械将会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极大的带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节能理念的转型。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字】大气污染;城市;治理措施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席卷,有的城市甚至遭遇6级以上的严重雾霾。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加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敲响了警钟。因此,要分析导致城市大气污染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宜居城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大气污染的概念和成因,接着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展开论述。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以及成因

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就要分析成因,制定完善的大气治理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空气环境。

1.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 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2.大气污染的成因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污染了大气环境,导致城市雾霾现象不断加剧。下面就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展开论述。

(一)燃料燃烧。随着工业行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燃料,尤其是在工矿地区和工厂比较集中的崎岖,污染浓度很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的企业没有采用新的节能技术,仍然采用高硫煤作为燃料,尤其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产生了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了严重空气污染,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行业的迅速发展,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出现成倍的增长,不仅造成了交通的阻塞,而且车辆排放的尾气,同时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对大气产生极为严重的污染。

(三)生态环境破坏。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需要更多的生存空间,就会无休止的破坏自然环境,出现很多滥砍滥伐的情况,植被遭到破坏,增加了水土流失,导致有的地区出现扬沙和扬尘,对人的身体也会造成损害。

(四)工业布局不合理。在有的城市,是依托资源建立起来的,但是整体布局不合理,导致市区空气污染严重;还有的新型的城市,没有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环保绿化没有跟得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绿化标准远远达不到城市实际发展的需要。

(五)环境意识薄弱,经济发展没有做好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只顾盲目的追求区域的经济发展,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或者在进行城市或者产业规划的时候,往往会忽视对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造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这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二、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环保部门要协同其他部门,认真分析大气污染出现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结合城市发展,制定出长远的控制防治规划,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下面就如何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展开论述。

1.做好大气防治的措施

就目前而言,治理大气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具体包括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使用清洁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以及水能。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不断采用高新的节能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煤炭燃烧方式;还要健全城市大气污染管理法律,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控。

随着城市空气污染不断加剧,大气含有很多有害物质。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空气污染,要根据大气污染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大气常见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颗粒、浮沉、可吸入式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铅、氟化物等。

2.综合整治方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大气污染整治计划,控制好最大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同时要根据城市发展结构和交通情况,确定污染城市大气的污染物,做到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因此在实际治理过程中,要改进落后的燃料方式,广泛普及气体燃料、太阳能以及地能等能源,通过综合治理的方法,建立无烟控制区;另外,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调整工业布局,加强城市空气污染源的质量,降低尾气和废气的排放量;还要做好城市绿化工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净化城市空气。

3.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

在污染源变化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在实际过程中,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不仅要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

参考文献:

[1]杨晟朗,李本纲. 基于遥感资料的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投资对降低PM_(2.5)的效能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15,01:42-48.

篇8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沈阳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篇9

关键词:井下;采煤生产技术;采煤方法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11-017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煤炭开采技术水平也越来越高,煤炭开采技术的高低将成为煤炭行业发展与否的关键所在。中国煤矿开采必须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拥有先进的开采技术以及科学的配套装备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煤炭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决定了煤炭的生产效率。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采煤方法和工艺逐步得到了改进和完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在逐渐加大,如何根据含煤地层的地质特点和煤层的赋存状况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高产主效尤为重要。

1 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趋势

中国的煤炭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在世界上排名也是占领先地位的。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煤炭储量在9000亿吨以上,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公里。建国以来,我国原煤的产量不断增长,到2003年已达到世界原煤产量最高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很多加速我国煤炭生产的因素,例如:重化工业迅速发展、资源产品涨价等方面。矿井的生产能力与采煤工艺和方法的科学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建国以来,我国的采煤方法在不断的变化,由建国初期采用的无支护的穿硐式和高落式到后期采用的以长壁式为主的正规采煤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年代,浅截式滚筒采煤机在我国成功的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世纪70年代末期,倾斜长壁采煤法、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无煤柱护巷选择在局部地区进行了推广和使用。随着时代的进步到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煤矿开采不论是在采煤方法还是在生产技术上都有较大的提高,采煤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普通机械化工作面的装备已发展到第三代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由于近年来对采煤方法和采煤设备的更新,使得煤矿快速发展,步入现代化高产高效煤矿的行列。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大,地质条件存在多样化,煤矿开采技术也因地质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采煤方法的选择对煤矿开采的成效起到决定性作用,先进合理的采煤方法的选择不但能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还可以增加煤炭的产出率,减少资源的损失。

2 井下采煤技术分析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能源的减少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从我国的现状看,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它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更是轻、重工业的支柱。针对这个不争的事实,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及方法科学合理的开发煤炭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常用的采煤方法分析如下。

①炮采工艺。这是一种比较传统、比较落后的一种采煤方法。炮采工艺又叫爆破采煤,它是爆破落煤、人工运煤、机械运煤的过程。在采煤过程中,采煤工艺在不断的进步,总结以往经验,对不合理的工艺进行改造。炮采将以前的工作面进行了改进,用上了防炮崩单体液压支柱,改进后明显控制了其工作空间,铲煤板和挡煤板的有效运用可以减轻工人装煤的时间和体力。炮采工艺的工作面采用的是金属摩擦支柱与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煤工作面的改进,顶板悬露面积增大,给工作面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给正常的生产工作造成了隐患。因此,必须注意对采空区工作的处理。到了二十世纪末期,炮采工作面装备技术手段更新速度加快,摩擦式金属支柱被单体液压支柱所取代,很大限度地改善了工作空间,给安全方面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力度。

②普采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简称为普采工艺,在机械采煤的过程中可以将落煤与装煤工序一同完成,而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与炮采工艺是相同的。

③综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即综采工艺,是指在采煤的工艺流程中所有的生产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方式完成的。综采工艺是目前运用的较为广泛、安全性较高的采煤工艺,它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轻工人的劳动力度。

第一,割煤。采煤机按照割煤的方式分为滚筒式采煤机与刨煤机两种。滚筒式采煤机在割煤的同时是利用滚筒旋转的抛掷与滚筒的螺旋叶片把煤直接装入输送机。相比之下,滚筒式采煤机的结构简单且易于操作甚至可以无人操作。刨煤机被运用到薄煤层的开采,但刨煤机存在的缺点是对地质条件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地质条件比较不好的煤田是不适用的,其生产效率也不高。

第二,运煤。通过采煤机割下的煤装入输送机之后,先从工作面运出再经转载机等运出综采工作面。但需注意采煤机的生产能力与刮板输送机的运送能力相互匹配。

第三,工作面支护处理。普采工艺的工作面支护选用的以高压液体为动力的液压支架,能自行完成工作面支护与采空区处理等工序。采空区处理一般是选用全部垮落法进行采空区处理,其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且费用偏低。

第四,连采工艺。连采工艺就是将破煤、装煤、运煤、支护等一系列的采煤过程全部采用机械化的一种采煤方式,连采工艺广泛被人们认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开采方法的选择

自古以来,随着煤矿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采煤方法和采煤工艺的研究。采煤工艺的发展将带动煤炭开采各环节的变革,然而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将采煤技术与高新技术的有效结合,本着环保的原则,研发出高效、安全、智能化的采煤设备和生产监控系统,改进和完善采煤工艺。如今的采煤方法是多样化的,并非所有的煤矿都适用同一种采煤方法,采煤方法的选择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要考虑多种因素,不过采煤方法的安全性是首位的,必需要保证采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才是首选的采煤方法,其次要在环保的前提下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采用经济适用开采方法,保证资源的有效开采、减少浪费。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煤层的不同情况,对开采方法的适用也是不同的,现分析如下:第一,普通机械化采煤方法适用于煤层块段储量较小、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工作面搬家次数较多的工作面。第二,对边角煤层块段, 地质构造区域内的煤柱, 在保证安全、回收资源的情况下适用于炮采方式。第三,放顶煤开采技术适于煤层较为理想,顶板破碎的情况。第四,综采则适用于煤层较为理想,地质条件比较好的煤田。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循环经济 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一、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内涵研究 

 

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位于流通环节,它要求一国通过制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相协调的外贸战略与政策,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的长期、持久、稳定、健康地增长。 

2、循环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建立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永续利用为核心,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二、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后提出的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保持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它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而循环经济是人们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引导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为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因此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就是实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 

2、循环经济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它强调资源的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一方面通过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废弃物的资源化减轻了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压力,使得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为目标。可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强调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三、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长期以来,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实施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数量型发展模式,外贸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引导下,一味追求规模和速度,很少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问题。这种增长方式导致了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以及发展后劲的削弱。

2.低层次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出口结构方面,我国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额最大的五大行业分别为:机械、电子、电子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工原料及化工制成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采掘业,其产品出口额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以上,这些行业大都是污染严重的行业,并且,各行业在出口迅速增加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程度有所上升。在进口结构方面,进口商品中能源和原材料不断增加,如原油、化工材料、铁矿石、钢材等,这些作为投入品的原料型产品都是高能耗的,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危害。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陆续发生进口工业垃圾和有害废物的事件,给我国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面对我国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种种矛盾以及在循环经济下我国外贸所面临的环境,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面临着国外循环经济发展趋势的外在约束。为此,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协调我国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以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1、正确认识循环经济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系。这是正确处理对外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贸易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 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 把贸易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纳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 追求贸易、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质量, 促进科技进步, 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从整体上来看, 要逐步改进大进大出的粗放式贸易战略, 调整我国外向型经济政策, 在重视对外贸易工作的同时, 要加快国内贸易和国内市场的建设, 加快培育国内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2、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和产品结构, 逐步改变资源型出口导向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对出口产品来说, 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 对进口方面来讲, 就是要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对石油、铁矿石等的进口。整体来看,就是要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减少对外贸易发展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 一是要遏制对部分地区和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要加快低耗能、低排放产业的发展。三是政府要制定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 确保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培育环境保护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四是政府要制订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 比如政府直接投资、信贷优惠、税收优惠、出口退税、加大研发投入和鼓励环保科技创新等。 

 

参考文献: 

[1]余敏友,左海聪,黄志雄.WTO 争端解决机制概论[M].上海出版社,2001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与我国的策略选择[J].改革,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