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陶瓷艺术的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陶瓷艺术的发展

篇1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和中国绘画艺术在起源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要求、功能作用、材料基础的不同,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绘画由于在汉代解决了材料和载体的制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陶瓷绘画艺术由于科技的原因在当时受材料工艺的制约,有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滞缓期。直到唐宋以后,科技的进步才解决了影响表现的工艺问题。陶瓷绘画艺术才得以迅猛的发展,虽然无论从绘画形式,还是从绘画特征上大量借鉴了已经成熟绘画语言。但是还是形成了有别于绘画的特殊艺术语言:首先是载体不同,绘画自造纸术发明以来,大多表现在纸面上,主要是熟悉和适应纸张的性能。而陶瓷绘画是画在坯体或釉上,首要解决的是载体的工艺问题。其次绘画的颜料比较广泛,有矿物质和植物甚至动物性原料,适应光学的调色原理。是直观的,可控性高。而陶瓷绘画所用颜料基本是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由于气氛不同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发色,直观性和可控性弱,受工艺影响大。再有绘制工具方法也不尽相同,绘画基本用水调和颜色,多用毛笔进行绘制,不太受其他工艺制约,陶瓷绘画则除用毛笔外还有许多不同的绘制工具,同时颜料的调和和绘制方法也会因载体是釉上还是釉下有着不同的绘制方法和工艺。同时还有烧成气氛和烧成温度的制约。最后从审美上陶瓷绘画和绘画也有不同的审美要求和趋向。

二、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阶段

1、创始阶段

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而我国的绘画史也可以上述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崖壁上,距今七八千年前的仰韵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陶质器皿上就有鱼纹、蛙纹、凤鸟纹、猪纹等一百多种纹样,就像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描述的传说“龟纹鸟迹”或“鸟兽蹄之迹”,可以看作是文字与书画艺术的起源。

2、发展阶段

陶器上绘制基本用的是天然的矿物质,因其含有的铁质,锰铁质金属氧化物发色,在低温烧制过程中不会达到金属化合的熔点,所以和在其他材质上的绘画原理是一致的。当釉和瓷器产生以后,温度升高,一方面金属化合物达到熔点后色彩就随之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陶瓷施釉后,在陶瓷表面形成一层高温下流动的釉层,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不足以解决釉上和釉下的金属物发色颜料问题。以及色料和釉子的结合问题。所以,自春秋到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以前,几乎难以见到瓷器上的绘画形式的出现。

3、成熟阶段

原始瓷器产生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在坯、釉质量上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一个突破是产生了最早的青瓷釉下彩。另一方面,低温的唐三色彩釉的烧制,积累了大量陶瓷原料发色的经验。使绘画的效果体现在陶瓷上成为可能。长沙窑釉下彩工艺的创烧,釉下的褐,绿彩绘以花鸟,人物画及书法诗歌做装饰,是冶陶瓷、书画于一炉的最初明证和范例。宋人在制瓷工艺上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境界。尤其宋代民窑磁州窑,已经大量的制作出了用金属元素铁着色的釉下彩。不少磁州窑器物上面借鉴了当时流行的画法和书法。由此证明陶瓷绘画在宋代已经基本解决了借鉴绘画语言的基本材料和工艺问题。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制瓷工艺在前代工艺基础继续发展,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首先是制胎原料的进步,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减少了器物变形,胎质更为细腻。其次是青花,釉里红的烧成,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釉下彩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日臻完美阶段

明清瓷器明、清时期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极盛时期。在历代陶瓷实践和科技发展的支持下彩瓷得到巨大的发展,彩秞品种丰富多彩,“其彩色,则霁红、矾红、霁青、粉青、冬青、紫绿、金、银、漆黑、杂彩,随意而施。”另外于明朝宣德年间创的五彩瓷,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青花瓷和五彩瓷的基础上创烧出了斗彩瓷,在从国外引进的彩料基础上创烧出了珐琅瓷。在五彩瓷基础上,吸收珐琅彩制作工艺而创制粉彩瓷器。清光绪年间,先自德国后自日本输入彩绘颜料基础上烧制成新彩瓷。

三、当代陶瓷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展望

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在新世纪现代陶艺变革中仍然呈现出了某些突出的发展艺术特征,凸显其蓬勃的发展态势。首先,更强的兼容性是中国当代语境下陶瓷绘画最突出的发展特征。上世纪末的中国陶瓷绘画虽然也呈现出兼容与综合发展态势,陶瓷绘画在新世纪出现的后现代艺术之风,所有的风格流派之间的壁垒儿乎都被打破,五花八门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表现都被宽容,儿乎所有进入瓷画界的外来者都能以其个性语言而找到一席之地。现代陶艺力量给传统带来显著的冲击,代表了新世纪的审美精神和文化诉求,而现代陶瓷绘画家们也正在力图摆脱西方现代艺术影响,而创造出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的后现代作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后现代陶瓷绘画发展新路。

四、结论

篇2

陶瓷雕塑是陶艺的一种,需要经过模印、镶嵌程序后,通过手工镂、堆塑、雕刻等程序并经高温烧制成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中国陶瓷雕塑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可见历史之悠久。近年来,我国陶瓷雕塑艺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提速而得到长足的发展。陶瓷雕塑艺术非常讲究品味和格调。格调从价值上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即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也涉及到作品的思想内容;而品位则是把作品再细分为差异、层次和等级,即与作品的内容有关,也与作品的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相关。

1.1人文特征

陶瓷雕塑艺术相对纯粹地表达作者追求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观念。当代陶瓷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陶瓷雕塑是由水和泥等天然物质构成,它是人类用情感缔造出来的,与人类有着亲密关系的艺术品。陶瓷雕塑艺术家可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和灵感,让陶土、釉料等天然原材料按照技艺和思想灵活组合,加上恰到好处的火候,酝酿出伟大的艺术结晶。陶瓷雕塑艺术既要有技术层面上的把握,也要有功能层面上的制约,同时创作主体在审美方面要有造型、构图、色彩的自由性,以及继承与创新的能力。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情感性已超越了传统陶艺,这充分体现了现代陶艺流露出的艺术气息。陶瓷雕塑艺术家包容着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其追求是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注入到创作的作品中来,这种深远与超脱的境界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1.2个性特征

陶瓷的材质具有特殊性和装饰工艺性,其雕塑作品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特征,陶瓷质地拥有丰富的视觉元素,自然呈现出浮华、艳丽的美感。实际上,陶瓷雕塑工艺的流程很复杂,丰富多彩的装饰,其造价成本高昂。从工艺层面上讲,一件上档次的陶瓷雕塑作品涉及到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也是陶瓷雕塑与一般材质雕塑在工艺上的不同之处。有时候烧窑技师的心情和心态都会影响到作品的成败。因此,一件成功的陶瓷雕塑所用的材质和装饰是其他雕塑材质不具有的,有不可替代性。而且,陶瓷雕塑成败完全取决于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风格与制作工艺和烧成工艺是否吻合。一般来讲,陶瓷雕塑的难度主要在于设计思路要与烧制技术、条件互相匹配,这与模具制作、印坯程序以及釉色与胎质结合等因素息息相关。不然,在高温烧制和烤花二次烧成时就会常出现胎裂现象,这为后面釉上装饰造成不必要麻烦,直接造成成本提高、成品率低的后果。严格把握完美的制瓷工艺和严谨的制瓷程序,是成功制作陶瓷雕塑作品的关键所在,正是这种具有独特性的工艺,更能显示陶瓷雕塑作品的珍贵价值。

陶瓷雕塑艺术家创作作品所付出的代价要比其它媒介艺术家要多很多。这不仅体现在资金和时间上,还要有强大的耐心与陶瓷烧制者的默契配合,因为陶瓷是火掌控的艺术,成功作品的每一道工序都要接受烧成的挑战;我们既要掌握了解陶瓷文化艺术及传统民俗符号,更要深入了解窑区制作陶瓷的复杂工艺,必须清楚了解泥料、釉色以及各种装饰手法的烧制技巧,中国不但拥有传统窑系独有的颜色釉,而且还有釉下青花,铁锈花,刻填花,五彩青,刻划花等装饰手法,其中釉上装饰包括有斗彩、素三彩和新彩等,还有多种印花、贴花。这些传统陶瓷艺术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此,对能合理利用传统陶瓷工艺独特性,而不是对对传统装饰符号的肤浅揉和,要让作品具有完整的工艺性,充分表达创作者的主题思想,这成了当今陶瓷艺术家研究的重要课题。

1.3多元化特性

陶瓷雕塑艺术作拥有商品的属性。但艺术作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它具有特殊的商业属性,主要表现为,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是一个欣赏和精神产品对象,它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和风尚的影响,因此,美术作品的价值需要很多条件才能在真正实现它的艺术价值。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需要在艺术市场的交换中,由市场经济特定的社会制度体现出来。美术作品真正的内在价值不是表面的商业价值和价格,而是主要体现在它的艺术性。当前瓷雕艺术领域存在很严重的商业目的,有很多唯利是图者在模仿、粗制滥造,达到商家的盈利要求。而这种把瓷雕创作作为一般商品的制作的图利行为,不但抹杀了瓷雕艺术是一种精神的审美对象,而且还扼杀了艺术创作者的灵魂,误导了购买者的目的性。这种倾向不能说明瓷雕艺术是没有品位的,而是某些具有商业利益者的人为因素。我们追溯整个中国陶瓷雕塑的历史,它有着灿烂的艺术魅力,具有写实主义风格,以具体形象造型表达艺术情感,让艺术家的主题思想易于普通观众所接受,让人一看就懂;这种现实主义的造型生动体现了社会现象,让艺术家和观众在视觉和精神上有完美融合,观众与艺术品得到有效的交流沟通,达到情感的共鸣;陶瓷雕塑造型出现的错位、夸张等形式能体现出作品的幽默性,能使观众获得一些审美,这不仅能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使艺术家获得广泛认可。

2 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建议

陶瓷雕塑艺术的生活化、艺术化,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现代新工艺把陶瓷、塑料、金属的融合体进行艺术加工,这将成为陶瓷艺术发展的方向。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不是缺乏陶瓷技术,而是缺乏思维创新,因此,陶瓷雕塑艺术的长远发展需要为陶瓷和陶瓷艺术品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

2.1继承传统雕塑艺术

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要从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宏伟蓝图。中国的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制陶技艺精湛,这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明成就。这不仅有民族文化的精神滋养,还有先民对陶瓷特性和人文品格把握的精神财富。这为人们接受现代陶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历代陶瓷雕塑创作者打造的的陶瓷珍品已成为人类的宝贵遗产。中国拥有秦、汉、唐、宋、元、明、清等精湛艺术的积淀,但这些优秀的传统不能直接表述现在的生活。我们要打破固定模式和规范思维,需要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中寻求审美的支撑。总之,陶瓷雕塑艺术家要立足自身传统,吸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趣味和手法,注重陶瓷雕塑艺术在精神与语言上的融合。

2.2理性追求精品

要以理性思维把握创造艺术精品每个环节。长期以来,中国陶瓷雕塑艺术家对陶艺缺乏理性的思考,其思维主要体现在表现手法上,特别突出工艺技术。由于缺乏对陶瓷工艺的正确理性把握,将有着工艺缺陷的现代陶艺作品登上大雅之堂,误导观众对现代陶艺的正确认识。在陶瓷雕塑艺术创作中,要充分考虑好各方面的因素,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的意图。我们既要认识到感性对艺术创造的重要性,更要以理性思维把握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不断追求精品。

2.3提升陶瓷雕塑品位

陶瓷雕塑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品位和格调。我们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能草率地判定此作品有无品位和格调,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看作品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给世界和人生赋予新的意义。其次要从作品中看出艺术深厚的传统功力和所开辟出新的艺术领域。然后要从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是否丢弃了中国民族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根本,对陶瓷雕塑的审美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

篇3

关键词:景德镇;艺术陶瓷;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035-01

一、培育龙头企业,创建知名品牌

龙头企业是指有着很强的研发能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能够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形成一定的示范、引导作用。培育龙头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政府主导模式。其优势在于能集中力量干大事,但在一定程度上有碍竞争。二是市场主导模式。其好处就是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但培养成效风险系数大。

景德镇可以采取两个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在促进创新方面,用市场主导模式,保证市场的公平度,激起整个市场的活力。在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政府主导模式,把资金、人才相对集中到少数几个企业,利用优势资源牵引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扩大人才优势,弥补人才短板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保障;没有人才,发展就失去动力。

一是继续加大陶瓷艺术家人才的培养力度。师徒相承的方式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数量不多,难以满足艺术陶瓷行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要保证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和优秀的创作平台,要扩大教育的规模。二是要加强营销专业的建设。营销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价值的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不适合当代的发展,我们不仅要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还要能把它宣传出去。三是重视企业家的继续教育。目前景德镇具有广阔视野和远大抱负的企业家不多,有很多企业家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市场意识很淡薄,很多人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经营企业。所以要重视企业家的继续教育,让他们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要鼓励他们将企业做大做强。

三、产业化拓市场,独特化创品牌

产业化生产能使产品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稳定化,可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开拓市场。对于一些比较常用的陶瓷消费产品,要通过这种方式生产。

但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应该产业化生产。物以稀为贵,有人之所以出高价购置艺术品,就是因为看中其品味与个性的唯一性。独特化生产就是为了满足这类人的需要。这也许创造不了长期的利润,但是能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与品牌。

四、追求多元生产,密切联系文化

追求多元化生产,是指在生产主体、生产对象和文化内涵的多元化。

生产主体多元化,是指形成以大公司为骨架,小企业和个人艺术家为血肉的生产体系。大公司发挥规模、技术和资金优势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小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强,具有创作活力。个人艺术家是创作源泉,促进新陶瓷艺术的诞生。

生产对象多元化,是指生产产品的多元化。不能把艺术陶瓷局限于供欣赏的摆件。艺术陶瓷可以涉足建筑、装潢、收藏等领域,生产出各式各样的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文化内涵的多元化,是指艺术陶瓷蕴含的文化审美的多元化。以往的景德镇艺术陶瓷主要喜欢静、雅、协调,体现中国古典文化美。但是消费者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古典的、现代的、欧化的等等,各有所需;所以,艺术陶瓷的文化内涵应该多元化,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配套服务

政策引导是指通过法律法规、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引导企业或者行业朝着一个好的方向走。一是生产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低利率贷款等方式,促进它们改进设备,培训员工,促进陶瓷企业的创新。二是销售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开办展销会、建设艺术陶瓷展览园、建立网络营销平台等方式促进宣传,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监管,防止销售会的混乱、非法和产品的低质量。三是服务方面,政府引导成立陶瓷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等服务。

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陶瓷市场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艺术陶瓷交易市场是艺术陶瓷产业的基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保护知识产权要抓好两个工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的认定工作。二是消除行政垄断。有竞争,才有发展,要发展艺术陶瓷产业就一定得打破行政垄断。三是要提高行政效率。市场机遇,稍纵即逝。行政效率的低下,很多时候浪费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市场带给你的机遇。四是要打击不诚信企业。诚信不仅是人,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不诚信,害的不仅是企业本身,还损害了整个景德镇艺术陶瓷产业的形象。五是要阻止恶性竞争情况的发生。要严厉打击企业凭借自己强大资金和规模优势采用非法手段压制其它企业的发展。六是要建立淘汰机制。淘汰是对市场最好的尊重,有利于资源的重新配置。

参考文献:

篇4

一、历代梅花绘画概述

中国画中的梅花,历代皆有名作出现,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张僧繇,即有《咏梅图》,当是我国较早的梅花绘画作品,唐宋至五代时期的黄签、徐熙,宋代的仲仁、杨无咎都是画梅高手,五代的王冕画梅超绝一时,明清二代画梅高手比比皆是,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人,将画梅推向了新的高度。吴昌硕、潘天寿所画梅花泼辣豪放,气势宏大。任伯年,画技清秀典雅,齐白石画梅简括苍劲,笔简意繁。

传统画中的梅花,纵观历代画卷都有佳作呈现:其中元代时期的梅花作品犹为突出:有吴镇的《梅花卷》这幅作品清楚地表明他以寥寥数笔,将梅花的形态和精神充分地刻画了出来,更显明地进入了文人画的领域,即强调了笔墨技巧、强调和刻画物象的精神实质。

二、梅花的象征特点

1,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2,梅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她象征①隐者高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②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③高风亮节的人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3,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落叶乔木,树杆高近二丈许,品种有单瓣复瓣,重瓣之分,色形上有红、白、粉之区别,苍劲古朴的树桩,雅丽清润的梅花,之所以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笔下重要的题材,是因为它们在霜雪里炼造的挺秀刚劲的树姿,傲雪凌霜的风骨,缤纷绚丽的花朵,冰肌玉滑的品格,体现了中华人民不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象征我国的民族性。

三、梅花在陶瓷艺术上的特点与发展

早在中国陶瓷绘画历史上,元、明、清的釉下彩绘梅花纹样中,以青花梅花纹为主,也有釉里红梅花图案,以花卉纹为主。梅是元代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绘画,常见与新月为伴或与松竹合壁。明嘉靖年间梅花作为瓷画装饰已大量出现。清中期以后梅花广泛地被用作瓷面装饰,多配喜鹊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喜庆的愿望。清代青花“岁寒三友”纹瓶器物造型挺拔,在画家笔下形象生动,其装饰与器物浑然一体,另有一种典雅清新的韵味。

以陶瓷为载体的作品中,明代永乐窑的青花扁壶花鸟图,描绘了一只小鸟站在梅树枝上,梅花以勾圈法描绘,作品工整严谨,因那时期作品为青花装饰,整幅作品显得清心幽雅。梅花先众木而花,先天下而春,凌冬映雪,万点飘香。在陶瓷中以单独为主体描绘它的作品,当属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中的田鹤仙,其作品构图以对角线把画分作两半,所绘物象放一边,留白的一边题款落印,树干粗壮,虬曲苍老,枝桠扭曲,穿插自然,以先勾花形,后用玻璃白打底,上填红色,表现花蕊盈闹枝头,春意渐浓的景象,作品风格鲜明。

中国历代绘画传世作品中的梅花皆以水墨画为主,在以陶瓷为载体的陶瓷作品,要想达到这一效果,用釉下青花能够表现出异曲同工的装饰效果。中国陶艺大师陆如先生的《石寿梅香》笔插,梅枝秃笔中锋老辣,花头圆中带方,方中带圆,把傲霜的梅花表现的英姿勃发。生动的体现出梅花“冰姿不怕雪霜欺”的精神气质。

现代陶瓷装饰中梅花题材的运用与创新现代陶瓷装饰中的梅花题材,继承了传统梅花装饰中的优良技艺,结合当代审美观念创作,创造出不少新的表现形式。不但有青花、粉彩、新彩梅花,而且运用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指画、刷花等新技艺,采取把绘画、书法、雕刻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创作。梅花为历代画家的一个重要题材,梅花名家层出不穷,著名的瓷画艺人田鹤仙以梅花著称,创立瓷画上的“梅花弄影”技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创作的亚光颜色釉梅花瓶采用形似珍珠般的器型,以黄亚光釉为底色,以兰花釉装饰梅的枝干,以白釉堆画梅花、表现了梅花凌寒傲雪的个性品质。陆云山为了丰富梅花瓷画表现力,创造了粉彩与新彩装饰相结合,创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篇5

关键词:特种陶瓷;成形;烧结;粉末冶金;陶瓷材料

1 引 言

陶瓷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两大类,特种陶瓷是以人工化合物为原料(如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及氟化物等)制成的陶瓷。它主要用于高温环境、机械、电子、宇航、医学工程等方面,成为近代尖端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种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无论在传统工业领域,还是在新兴的高技术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研究特种陶瓷制备技术至关重要。

2 陶瓷原料的制备方法

粉料的制备工艺(是机械研磨方法,还是化学方法)、粉料的性质(粒度大小、形态、尺寸分布、相结构)和成形工艺对烧结时微观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即陶瓷的最终微观组织结构不仅与烧结工艺有关,而且还受粉料性质的影响。由于陶瓷的材料零件制造工艺一体化的特点,使得显微组织结构的优劣不单单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制品的性能。陶瓷材料本身具有硬、脆、难变形等特点。因此,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显得更加重要。

由于陶瓷材料是采用粉末烧结的方法制造的,而烧结过程主要是沿粉料表面或晶界的固相扩散物质的迁移过程。因此界面和表面的大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说,粉末的粒径是描述粉末品质的最重要的参数。因为粉末粒径越小,表面积越大,单位质量粉末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烧结时进行固相扩散物质迁移的界面就越多,即越容易致密化。制备现代陶瓷材料所用粉末都是亚微米(<lμm)级超细粉末,且现在已发展到纳米级超细粉。粉末颗粒形状、尺寸分布及相结构对陶瓷的性能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粉末制备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机械研磨法和化学法两个方面。传统陶瓷粉料的合成方法是固相反应加机械粉碎(球磨)。其过程一般为:将所需要的组分或它们的先驱物用机械球磨方法进行粉碎并混合。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煅烧,使组分之间发生固相反应,得到所需的物相。同时,机械球磨混合无法使组分分布达到微观均匀,而且粉末的细度有限,通常很难小于lμm而达到亚微米级。机械球磨法有干磨和湿磨两种方法。

为了克服机械研磨法的缺点,人们普遍采用化学法得到各种粉末原料。根据起始组分的形态和反应的不同,化学法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液相合成法

液相有熔液和溶液两种。将陶瓷的熔液制成液滴,以等离子流使之形成雾状,固化后便可获得粉末。虽然这种方法作为合成金属而广泛使用,但陶瓷的液化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为一面分解,另一面易于引起相分离。所以广泛采用溶液合成法。

(2) 气相合成法

气相合成法有蒸发凝聚法(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法。由气相合成析出的固体形态有晶须、薄膜、晶粒和微细粉末等。蒸发凝聚法与液相合成法中的溶液喷雾法一样,将原料在高温下气化,用电弧、等离子体进行急冷而使其凝缩为微细粉料。

(3) 气相反应法

气相反应法是通过金属化合物蒸气的化学反应而合成的方法。一般在SiC、Si3N4等的合成中使用该方法。

3 特种陶瓷的成形工艺

粉末成形是陶瓷材料或制品制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粉料成形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使坯体内部结构均匀、致密,它是提高陶瓷产品可靠性的关键步骤。成形过程就是将分散体系(粉料、塑性物料、浆料)转变为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强度的块体,也称素坯。粉末的成形方法很多,如胶态成形工艺、固体无模成形工艺、陶瓷胶态注射成形等。其选择主要取决于制品的形状和性能要求及粉末自身的性质(粒径、分布等)。不同形态的物料应用不同的成形方法。究竟选择哪一种成形方法取决于对制品各方面的要求和粉料的自身性质(如颗粒尺寸、分布、表面积)。

陶瓷材料的成形除将粉末压成一定形状外,还可以外加压力,使粉末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并减少孔隙度,使颗粒之间接触点产生残余应力(外加能量的储存)。这种残余应力在烧结过程中,是固相扩散物质迁移致密化的驱动力。没有经过冷成形压实的粉末,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烧结,也不会产生致密化的制品。经烧结后即可得到致密无孔的陶瓷,可见成形在陶瓷烧结致密化中的重要作用。坯体成形的方法种类很多,如:

(1) 热压铸成形

热压铸成形也是注浆成形的一种,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在坯料中混入石蜡,利用石蜡的热流特性,使用金属模具在压力下进行成形,冷凝后获得坯体的方法。热压铸成形的工作原理如下:先将定量石蜡熔化为蜡液再与烘干的陶瓷粉混合,凝固后制成蜡板,再将蜡板置于热压铸机筒内,加热熔化成浆料,通过吸铸口压入模腔,保压、去压、冷却成形,然后脱模取出坯体,热压铸形成的坯体在烧结之前须经排蜡处理。该工艺适合形状复杂、精度要求高的中小型产品的生产,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在特种陶瓷生产中经常被采用。但该工艺工序比较复杂、耗能大、工期长,对于大而长的薄壁制品,由于其不易充满模具型腔而不太适宜。

(2) 挤压成形

将粉料、粘结剂、剂等与水均匀混合,然后将塑性物料挤压出刚性模具即可得到管状、柱状、板状以及多孔柱状成形体。其缺点主要是物料强度低容易变形,并可能产生表面凹坑和起泡、开裂以及内部裂纹等缺陷。挤压成形用的物料以粘结剂和水做塑性载体,尤其需用粘土以提高物料相容性,故其广泛应用于传统耐火材料,如炉管以及一些电子材料的成形生产。

(3) 流延成形

流延成形是将粉料与塑化剂混合得到流动的粘稠浆料,然后将浆料均匀地涂到转动着的基带上,或用刀片均匀地刷到支撑面上,形成浆膜,干燥后得到一层薄膜,薄膜厚度一般为0.01~1mm。流延法用于铁电材料的浇注成形。此外,它还被广泛用于多层陶瓷、电子电路基板、压电陶瓷等器件的生产中。

(4) 凝胶注模成形

凝胶注模成形是一种胶态成形工艺,它将传统陶瓷工艺和化学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将高分子化学单体聚合的方法灵活地引入到陶瓷的成形工艺中,通过将有机聚合物单体及陶瓷粉末颗粒分散在介质中制成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的浓悬浮体,并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然后将浓悬浮体(浆料)注入非多孔模具中,通过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使有机物聚合物单体交联聚合成三维网状聚合物凝胶,并将陶瓷颗粒原位粘结而固化成坯体。凝胶注模成形作为一种新型的胶态成形方法,可净尺寸成形形状复杂、强度高、微观结构均匀、密度高的坯体,烧结成瓷的部件较干压成形的陶瓷部件有更好的电性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光学、汽车等领域。

(5) 气相成形

利用气相反应生成纳米颗粒,如能使颗粒有效而且致密地沉积到模具表面,累积到一定厚度即成为制品,或者先使用其它方法制成一个具有开口气孔的坯体,再通过气相沉积工艺将气孔填充致密,用这种方法可以制造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固相颗粒的生成与成形过程同时进行,因此可以避免一般超细粉料中的团聚问题。在成形过程中不存在排除液相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湿法工艺带来的种种弊端。

(6) 轧模成形

将准备好的坯料伴以一定量的有机粘结剂置于两辊之间进行辊轧,然后将轧好的坯片经冲切工序制成所需的坯件。轧辊成形时坯料只是在厚度和前进方向上受到碾压,宽度方向受力较小。因此,坯料和粘结剂会出现定向排列。干燥烧结时横向收缩大易出现变形和开裂,坯体性能会出现各向异性。另外,对厚度小于0.08mm的超薄片,轧模成形是难以轧制的,质量也不易控制。

(7) 注浆成形

根据所需陶瓷的组成进行配料计算,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备陶瓷粉体进行混合、塑化、造粒等,才能应用于成形。注浆成形适用于制造大型的、形状复杂的、薄壁的陶瓷产品。对料浆性能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流动性好、粘度小,利于料浆充型,稳定性好。料浆能长时间保持稳定,不易沉淀和分层,含水量和含气量尽可能小等。注浆成形的方法有: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为提高注浆速度和坯体质量,可采用压力注浆、离心注浆和真空注浆等新方法。注浆成形工艺成本低、过程简单、易于操作和控制,但成形形状粗糙,注浆时间较长、坯体密度、强度也不高。在传统注浆成形的基础上,相继发展产生了新的压滤成形和离心注浆成形工艺,借助于外加压力和离心力的作用,来提高素坯的密度和强度,避免了注射成形中复杂的脱脂过程,但由于坯体均匀性差,因而不能满足制备高性能、高可靠性陶瓷材料的要求。

(8) 注射成形

陶瓷注射成形是借助高分子聚合物在高温下熔融、低温下凝固的特性来进行成形的,成形之后再把高聚物脱除。注射成形的优点是可成形形状复杂的部件,并且具有高尺寸精度和均匀的显微结构。缺点是模具设计加工和有机物排除过程中的成本较高。在克服传统注射成形缺点的基础上,水溶液注射成形和气相辅助注射成形工艺便发展起来。水溶液注射成形采用水溶性的聚合物作为有机载体,较好地解决了脱脂问题。水溶液注射成形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动控制,比起传统的注射成形成本低。气体辅助注射成形是把气体引入聚合物熔体中而使成形更容易进行。陶瓷胶态注射成形是将低粘度、高固相体积分数的水基陶瓷浓悬浮体注射到非孔模具中,并使之原位快速固化,再经烧结,制得显微结构均匀、无缺陷和净尺寸的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陶瓷部件,并大大降低陶瓷制造成本。陶瓷胶态注射成形解决了两个重要的关键技术:陶瓷浓悬浮体的快速原位固化和注射过程的可控性。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压力可以快速诱导陶瓷浓悬浮体的原位固化,从而开发出压力诱导陶瓷成形技术。通过胶态注射成形技术可以获得高密度、高均匀性和高强度的陶瓷坯体。这种成形技术可以消除陶瓷粉体颗粒的团聚体,减少烧结过程中复杂形状部件的变形、开裂,从而减少最终部件的机加工量,获得高可靠性的陶瓷材料与部件。避免了传统陶瓷注射成形使用大量有机物所导致的排胶困难的问题,实现了胶态成形的注射过程,适合于规模化的生产,是高技术陶瓷产业化的核心技术。

(9) 粉末注射成形

金属、陶瓷粉末注射成形(PIM)是一种新的金属、陶瓷零部件制备技术。它是将聚合物注射成形技术引入粉末冶金领域而生成的一种全新零部件加工技术。该技术应用塑料工业中注射成形的原理,将金属、陶瓷粉末和聚合物粘结剂混炼成均匀的具有粘塑性的流体,经注射机注入模具成形,再脱除粘结剂后烧结全致密化而制得各种零部件。PIM作为一种制造高质量精密零件的近净成形技术,具有比常规粉末冶金和机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PIM能制造许多具有复杂形状特征的零件:如各种外部切槽、外螺纹、锥形外表面、交叉通孔、盲孔、凹台与键销、加强筋板、表面滚花等,这些零件都是无法用常规粉末冶金方法制得。由于通过PIM制造的零件几乎不需要再进行机加工,所以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因此在所要求生产的复杂形状零件数量高于一定值时,PIM比机加工方法更经济。PIM工艺的优势为:能一次成形生产形状复杂的金属、陶瓷等零部件。产品成本低、光洁度好、精度高(0.3%~0.1%),一般无需后续加工。产品强度、硬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高、耐磨性好、耐疲劳、组织均匀。原材料利用率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工序简单,可连续大批量生产。无污染,生产过程为清洁工艺生产。

坯体除以上成形方法之外,还有模压成形、等静压成形等方法,当配方、混合、成形等工序完成后,还必须进行烧结才能使材料获得预期的显微结构,赋予材料各种性能。

4 特种陶瓷的烧结方法

烧结是将成形后的坯体加热到高温并保持一定时间,通过固相或部分液相扩散物质迁移,而消除孔隙。将颗粒状陶瓷坯体置于高温炉中,使其致密化形成强固体材料过程。烧结开始于坯料颗粒间空隙排除,使相邻粒子结合成紧密体。但烧结过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应该存在物质迁移机理;必须有一种能量(热能)促进和维持物质迁移。现在精细陶瓷烧结机理已出现了气相烧结、固相烧结、液相烧结及反应液体烧结等四种烧结模式。它们材料结构机理与烧结驱动力方式各不相同,尤其传统陶瓷和大部分电子陶瓷烧结依赖于液相形成、粘滞流动和溶解再沉淀过程,而对于高纯、高强结构陶瓷烧结,则以固相烧结为主,它们通过晶界扩散或点阵扩散来达到物质迁移。烧结是陶瓷材料制备工艺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最终环节。近年来也开始对陶瓷材料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性能。

(1) 常压烧结(或称无压烧结)

常压烧结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在大气中烧结,即不抽真空,也不加任何保护气体在电阻炉中进行烧结。这种方法适用于烧结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有时也采用常压烧结。陶瓷器、耐火材料最先采用这种方法。后来,氧化铝、铁氧体等许多新的陶瓷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经济有效,但也有不利之处。为了使物质所具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也有采用其它方法进行烧结的情况。常压烧结用电阻炉的关键部件是发热体元件。通常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材料的烧结温度,而选择不同加热体的电阻炉。

(2) 热压烧结(HP)

热压烧结即是将粉末填充于模型内,在高温下一边加压一边进行烧结的方法,同时进行加温、加压(机械压力而不是气压)的烧结。加压方式一般都是单向加压,热压时的压力不能太高,一般为50MPa。而冷压成形的压力可达200 MPa,甚至更高。热压烧结的加热方式仍为电阻加热,加压方式为液压传动加载。热压烧结使用的模具多为石墨模具。它制造简单、成本低。热压烧结的主要优点是加快致密化进程,减少气孔隙,提高致密度,同时,可降低烧结温度。Si3N4、SiC、Al2O3陶瓷等使用该法烧结,然而因成本较高,故其应用受到限制。

(3) 热等静压(HIP)

热等静压一般是沿单轴方向进行加压烧结,相对而言,这种方法是借助于气体压力而施加等静压的方法。除SiC、Si3N4使用该法外,Al2O3、超硬合金等也使用该法。尽管热压烧结有许多优点,但由于是单轴向加压,故只能制得形状简单如片状或环状的样品。另外,对非等轴晶系的样品热压后片状或柱状晶粒严重择优取向而产生各向异性。热等静压与热压和无压烧结一样,已成功地用于多种结构陶瓷的烧结或后处理。此外,热等静压还可以用于金属铸件、金属基复合材料、喷射沉积成形材料、机械合金化与粉末冶金材料和产品零部件的致密化等。

(4) 气氛烧结

气氛烧结是采用各种气氛作保护或反应参与物,进行烧结。常用的有真空、氢、氧、氮和惰性气体(如氩)等各种气氛。例如透明氧化铝陶瓷可用氢气氛烧结,透明铁电陶瓷宜用氧气氛烧结,氮化物陶瓷如氮化铝等宜用氮气氛烧结。

5 特种陶瓷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特种陶瓷成形技术未来的发展将集中于以下几个发面:进一步开发已提出的各种无模成形技术在制备不同陶瓷材料中的应用;性能更加复杂的结构层以及在层内的穿插、交织、连接结构和成分三维变化的设计;大型异形件的结构设计与制造;陶瓷微结构的制造及实际应用;进一步开发无污染和环境协调的新技术。

在烧结方面,特种陶瓷制品因其特殊的性能要求,需要用不同于传统陶瓷制品的烧成工艺与烧结技术。随着特种陶瓷工业的发展,其烧成机理、烧结技术及特殊的窑炉设施的研究均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特种陶瓷的精密加工方面:特种陶瓷属于脆性材料,硬度高、脆性大,其物理机械性能(尤其是韧性和强度)与金属材料有较大差异,加工性能差、加工难度大。因此,研究特种陶瓷材料的磨削机理,选择最佳的磨削方法是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6 结 语

特种陶瓷由于拥有众多优异性能,因而用途广泛。现按材料的性能及种类简要说明。耐热性能优良的特种陶瓷可望作为超高温材料用于原子能有关的高温结构材料、高温电极材料等;隔热性优良的特种陶瓷可作为新的高温隔热材料,用于高温加热炉、热处理炉、高温反应容器、核反应堆等;导热性优良的特种陶瓷可用作内部装有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器件的散热片;耐磨性优良的硬质特种陶瓷用途广泛,目前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轴承、切削刀具方面;高强度的陶瓷可用于燃气轮机的燃烧器、叶片、涡轮、套管等;在加工机械上可用于机床身、轴承、燃烧喷嘴等。

参考文献

[1] 刘军,佘正国.粉末冶金与陶瓷成形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

[2] 王树海,李安明,乐红志,崔文亮.先进陶瓷的现代制备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于思远.工程陶瓷材料的加工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8.

Preparation and Trends of Special Ceramics

XIAO Yan

(Jiangmen Chemical Materials, Jiangmen 529100)

篇6

关键词:茶文化;陶瓷艺术;生产技术;应用理念;设计创新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明,在成熟的文明机制中,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善的元素内容,这些元素内容是以物质元素应用为基础,融入具体应用理念的元素体系。当然,在整个文明体系内,通过各种元素进行融合作用,从而构成了体系化的文明体系。在这一传统文明体系中,茶文化和陶瓷艺术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在这一艺术元素中,其不仅是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是融入了相应价值理念的具体设计元素。尤其是茶文化在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就必须从其应用基础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其中所具备的关联元素,从而形成完善全面的应用效果。

1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只有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融入到社会发展应用过程中,才能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实现茶文化的最大利用价值。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理念和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实际上包含着成熟的发展体系,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通过将物质元素与精神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对茶文化体系的成熟全面认知,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认知状态,同时也在融入时展趋势和人们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完善理念内涵,结合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基础上,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理想传承效果。茶文化作为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为我们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应用过程中,其对相关元素应用也形成了各种影响。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饮茶环节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感受着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也对茶文化理念形成了成熟感知。而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具有着重要作用,人们使用茶具品茶,不仅能够感受茶中所具有的芳香,同时也能对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在使用的茶具中,陶瓷茶具有着成熟的应用体系。茶文化体系中的最大价值内涵在于其将具体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到相关物质元素基础上,而这些理念不仅包含丰富体系化的人文理念内涵,同时其中也包含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认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探索该内容体系的具体应用思路,就极为必要。但是结合当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看,多数人未能对该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多样元素形成全面认知。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其必须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深层次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元素和客观理念,从而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理想传承。

2陶瓷艺术的具体理念及发展特征认知

事实上,陶瓷艺术在整个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元素,而陶瓷艺术的应用,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表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标准和要求的具体提升。陶瓷在生产应用的初期,其更多是作为生产资料出现的,无论是材料的生产与提取,还是整个陶瓷生产技术的完善性,均较为局限,在这一过程中,陶瓷艺术更多充当的是极具应用属性的生产工具。而随着陶瓷应用与研究不断成熟,陶瓷工具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其艺术性元素和文化性元素逐渐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了陶瓷艺术的体系化形成。当然,在陶瓷艺术应用过程中,其通过生产陶瓷茶具,通过融入相关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了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理念的系统化融入。当然,陶瓷茶具在应用过程中,其不仅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了相应载体和基础,同时也为茶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应动力。事实上,陶瓷艺术也为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相应支持。想要形成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具体影响认知,就必须突破单一的文化元素形式,通过具体融入,从而形成对茶文化和陶瓷艺术价值的全面认知。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和陶瓷艺术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极大发展压力,而想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必须从该艺术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通过探究其中所具有的艺术元素,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艺术传承理念探究。

3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传承压力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压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很难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由于缺乏合理完善的传承载体,从而使得这一系列文化元素未能形成全面传承。传统茶文化有着丰富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其是当前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丰富认知元素的重点,因此如何才能在多元文化发展压力下,提升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的具体应用内涵就极为必要。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茶文化与陶瓷艺术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融入,通过创新发展,结合保护机制与开发策略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传承压力。所谓多元文化,实际上是多种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而在这一系列文化元素系统化传承过程中,其不仅需要将各种文化的具体元素进行融入,同时也要对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进行全面融合。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化在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都必须从其中所具备的内涵理念中切入,通过融入理念元素,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的理想目标。不仅如此,在多元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文化之间的融合也有着重要要求,当然,将各种具有内涵关联性的文化要素进行融入,从而也使得各种关联性文化也实现了有效推动力。对于茶文化与陶瓷艺术来说,茶文化是陶瓷艺术的内涵,而陶瓷艺术也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了相关基础和载体,因此想要实现多元文化的最佳传承效果,就需要寻找到合适的传承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具备了参与各项消费活动的具体基础。客观的看,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生态绿色、文化娱乐消费也发展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理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对人们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有效应用。无论是茶文化元素,还是陶瓷艺术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消费内容。但是,想要对最大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文化认知,就需要充分结合人们的客观需要,并且对整个社会传承环境进行有效改造,从而使其在充分满足文化需要的同时,实现多样文化内涵的全面融入。

4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相关影响

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还是相关陶瓷艺其不仅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文明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因此在整个文化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掘和探究多种文化要素,尤其是需要寻找部分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茶文化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全面融入。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陶瓷茶具艺术。其中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理念,更是为陶瓷艺术和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陶瓷茶具艺术作为当前茶叶产业经营的主体和关键,提升陶瓷茶具艺术的内涵元素,丰富陶瓷茶具的艺术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其综合价值的诠释与发挥。当然在整个传统茶文化应用过程中,弘扬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内涵,并将其与陶瓷艺术文化的相关内涵想系统化融入,其不仅是对该文化艺术的创新,同时也为该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民族认同感的实质性提升提供重要帮助。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与陶瓷艺术之间存在相应关联点,而这一关联点实际上就是陶瓷茶具,因此优化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创新陶瓷茶具的材料选择,通过有效融入丰富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有效结合。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和文化理念,并探究适合二者融入的元素,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整个设计元素的有效应用。茶文化不仅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其同时还是系统化的发展理念,对于陶瓷艺术发展来说,想要实现该艺术体系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其不仅要从茶文化体系中寻找到与陶瓷艺术利用相结合的共性元素,同时也要从传统艺术体系中,寻找到合适的理念内涵,通过将其融入到整个陶瓷器具生产过程中,从而为整个艺术发展提供实质性推动力。对于整个传统茶文化运行而言,通过有效开发传统茶文化的各项内容,能够为陶瓷艺术的系统化经营发展提供相应帮助。在传统茶文化经营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改造,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资源优势,融入实质性创新和元素完善,从而为传统茶文化开发建设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相关的是,各种生态;绿色元素发挥具体文化元素也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和陶瓷艺术就具备了相应价值。而在茶具生产设计过程中,陶瓷艺术有着重要的应用技巧和成熟度,无论是茶具的应用材料选择,还是茶具的生产发展历史,都与陶瓷艺术发展应用有着重要关联。可以说,茶文化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其不仅为陶瓷艺术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其理念内涵融入提供相应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素媛.17世纪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西方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2):131-134.

[2]林建群.陶瓷艺术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缘来如瓷”会所设计为例[J].中国陶瓷工业,2014(3):220-222.

[3]龚保家.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开发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3-75.

[4]董余靖.中外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佛山陶瓷,2015(16):156-158.

篇7

1.1陶瓷雕塑艺术的起源

雕塑艺术在中国起源很早,而后世的陶瓷雕塑的艺术手法多是继承于秦汉时期所兴起的陶雕艺术,无论是卫青的墓雕,还是秦始皇恢宏的兵马俑,无不体现了雕塑艺术的高速发展。而陶瓷雕塑也大概在这个时期开始出现。而受到材质生产水平的限制,陶瓷雕塑艺术的真正开始并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雕塑艺术类别则要追溯到隋朝时期景德镇开始制造陶瓷雕塑。据历史记载,在景德镇隋朝的陶瓷雕塑中,就已经出现了瓷狮,瓷象,以及瓷雕大兽等作品。

1.2唐宋时期的陶艺兴起

在唐宋时期,在国家对于陶瓷文化高度重视的大环境之下,陶瓷艺术也开始了飞速的发展。最著名的唐代时期的唐三彩就是利用焙烧,使瓷器容易出现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并结合了雕塑艺术和国画艺术于一体的陶瓷雕塑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到了宋代,人们逐渐发现唐三彩作为雕塑制造材料有着质脆,不防水等缺陷,不利于保存和传承,而白瓷和青瓷则很好地避开了这一问题。所以,白瓷和青瓷以及青白瓷的雕塑就成为了宋朝陶瓷雕塑的主流,越窑青瓷,邢窑的白瓷,堪称是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甚至陶瓷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同时期的另一种同样著名的瓷器“冰裂纹”因为其形态特征并不适合作陶瓷雕塑,所以只能在瓷器领域有所影响。

1.3元明清时期的陶瓷雕塑艺术兴盛

元朝的时候,蒙古国的铁骑踏入中原。但是很幸运的是,作为瓷器文化中心的景德镇却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被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所以,元朝并没有成为陶瓷雕塑发展的桎梏。反而为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这一时期的陶瓷雕塑很好的结合了宗教文化,这个时期所塑的佛像,俑像。一改前人的端庄,对称。开始出现佛的侧身像,回眸像,顾盼像。可以说,元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在陶瓷雕塑的生命力上迈出了尤为重要的一步。而明清时期所盛行的就是对于世界影响最大的青花瓷了。但是青花瓷并不容易直接做瓷器雕塑。所以在明清时期,瓷器花纹则成为了瓷器艺术的主导。但是这比更不意味着瓷器雕塑的没落,从被发现的那个时期的作品来看,明清时期的陶瓷雕塑则更显平民化,而在工艺和形态上较之前的陶瓷雕塑也有了显著提高。

2陶瓷雕塑的艺术特点

2.1雕刻手法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和。正因为这一特点,各种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令传统文化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陶瓷雕塑的魅力也在这儿。无论是国画,书法,在陶瓷雕塑中都有所体现。而为了融合更多的元素,陶瓷雕刻的手法也逐渐发展成为其一大亮点。有采用堆贴等方式的浮雕。使内外通透,增加观赏性和质感的透雕。将花纹先捏出来再贴在主体上的雕镶手法。以及我们最熟悉的以写实写意来塑造人物动物形象的圆雕。雕刻手法的多样性决定了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也为陶瓷雕塑艺术与多种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让书,画的美感可以在陶瓷雕塑上得到展示。

2.2空间感

雕塑较之书画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书画的美感无论多强,都仅限于一个二维空间中的视觉震撼。而陶瓷雕塑则不同。陶瓷雕塑真正的成功应该取决于它的空间美感,真正展示三维空间是由无数二维空间堆加起来这一意义。让陶瓷雕塑的美不仅仅体现在某个视角或者是某些视角,在任何角度所能够观赏到的美都能够达到二维空间的震撼效果。这也对陶艺者的艺术感和空间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也成为了陶瓷艺术的一个极大的观赏性。而陶瓷雕塑的空间美感还不仅仅体现在三维空间的多视角震撼上。还体现在陶瓷雕塑作为一个拥有物理属性的现实物体,它与所处空间的一种艺术与思想的交流。陶瓷雕塑存在于一个空间中,与周围空间或对比,或点缀的视觉形象可以说是对于整个空间的一种升华。陶瓷雕塑相对于空间的存在不仅提高了雕塑本身的深度,还为整个空间提升了层次感和整体视觉效果。满足了陶瓷雕塑作为装饰品而出现的宗旨。

2.3形态美感

陶瓷雕塑的形态美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个特点,也是最贴近大众化的一个特点。形态美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给予观赏者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首先在造型上就有,疏密,曲直,方圆,主次等变化。刚柔并济,让雕塑超越死物的限制。拥有自己的生命力和思想。而在雕塑的颜色上,也有很高的要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雕塑艺术品的整体气质,所以就要求雕塑艺术家对于雕塑颜色的明度,纯度,透明度都有很好的把握。再者,不仅是对于陶瓷雕塑,对于任何一种雕塑艺术来说,比例和尺度都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将雕塑艺术品置于空间角度和人的视角角度来看陶瓷艺术品是否真正和谐的比例。

3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

3.1创作思想

时代的变革给予了艺术创作更多的自由空间。而现代的陶瓷雕塑创作思想也与传统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传统的陶瓷雕塑艺术创作理念大多属于观赏性艺术创作。视觉美感是传统陶瓷艺术的主要追求。而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家则越来越注重作品的内涵。思想的注入是陶瓷雕塑从装饰到艺术的一个大的飞跃。而陶瓷雕塑艺术工作者现在的创作重点也逐渐减少了对观赏性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把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从以前的装饰商品生产改变成为艺术品的创作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的陶瓷雕塑艺术家也逐渐发现,雕塑艺术不仅可以展示思想,也可以寄托自己的感情,直觉,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3.2与现代西方艺术所融合

中国现代的陶瓷雕塑创作思想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受影响与近代西方思想对中国的渗透。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中国陶瓷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是栩栩如生的写实艺术。然而在西方的思想影响之下,中国的陶瓷雕塑也逐渐出现了抽象的艺术手法逐渐融合了西方的意象风格,象征风格,艺术语言,和浪漫主义思想。再加上传统的陶瓷艺术所具备的精致典雅,线条流畅。形成了中国现代特有的艺术创作手段。

3.3美学风格上的突破

从陶瓷雕塑的发展历史来看,古代的陶瓷雕塑的美学风格一般偏向形象性。无论是气势恢宏的兵马俑绚丽瑰奇的唐三彩,典雅大方的宋青白瓷,还是后来被加入了世俗气息的清代瓷雕。都是一种符合平民审美水平的创作。而现代的美学风格在这一点上有了很大突破。现代瓷雕艺术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审美特点,同样也要求欣赏着,评论者也都具备从多角度全方位的了解陶瓷雕塑艺术品的美感所在。传统的装饰作用让以前的陶瓷雕塑在本世代并不具备很高的收藏价值。而现代的美学观念则要求欣赏着不仅要品评陶瓷雕塑本身,还要同时品评作者所加注在艺术品上的内涵,甚至是通过艺术品来看艺术家本身的思想水平。这种突破也让中国的瓷器文化不仅仅惊艳于瓷器制作水品的卓越。也同样骄傲与中华民族传承与发扬的雕刻艺术的不朽。

4结语

篇8

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宽阔空间及其艺术领军人才的队伍,建构了景德镇窑变釉彩艺术创作的奠基石。陶瓷艺术作品不仅要适应时代的审美要求,更需要陶瓷绘画创作艺术语言的不断创新和发。其艺术创作如果仅局限于不同画种的互相借鉴而缺乏自身独有的本质语言,则失掉了不同艺术门类独立存在的美学意义。陶瓷中中国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并不能反映陶瓷自身材质规律的艺术语言特征。陶、火、釉作为瓷艺术的本质意义,是以瓷的材质为媒介进行创作,高温窑变釉彩艺术由人工—材料—高温等因素的运用而成,非人工绘制单一因素而成就。陶瓷艺术是依托科学技术要素从而造就了瓷艺术意像的形式语言,犹如中国画的泼墨和中国漆艺的髹饰,无不是以意象为艺术画语而为之。高温窑变釉彩是名副其实的“火的艺术”和“材质艺术”,高温下产生不同色釉的流动,难以形成具象图像;即使色釉成分、工艺、温差等已具有量变的可控规律,而高温窑变釉色的质变仍难以掌控。在1300度高温上下区域变化中,依靠人工技能控制色釉窑变的肌理的艺术语言具有偶然性的作用,而可谓之形态艺术。可见窑变色釉的成功,一半为人工,更多为天成。因此,化偶然为艺术必然,需要诸多因素的融合和长期的探索研究,是人的自身艺术功力和瓷釉自然造化的融合,是无法雷同的艺术原创,也是从人工价值超越到美学价值文化层面的原始创作。窑变釉彩艺术,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中留给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历史机遇,它将改变当代艺术的孤独而走向社会的普及和应用性领域,促进中国传统美学价值观念大众化审美的需求。犹如中国漆艺术拥有宽阔的社会应用领域,窑变釉彩艺术创作也将会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

二、窑变釉彩艺术的当代社会应用领域拓展分析

文化创意与陶瓷产业的融合,是当代景德镇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拓展的主要形式。高温窑变陶瓷工艺,其文化艺术传承历史悠久,自明清至今以器具为主体的产业发展轨迹,证实了其宽广的社会应用的领域。伴随社会发展,高温窑变色釉艺术作为新型文化产业,更具有待于拓展、创新的领域和开拓其前沿性产业的现实意义。

(一)窑变釉彩在文化艺术领域拓展的可行性分析

数百年来,窑变色釉艺术的风貌,折服了砂、陶、瓷艺术创作的始作俑者,由偶发性获取的艺术品提升为人为地探研性艺术创作的历程,使窑变釉彩艺术由自然天趣价值,转化为寻求美学价值取向的艺术,产生了主题性的艺术创作及其精神意义的文化导向。其高温窑变色釉从自然天成演化为文化观念的艺术作品,是人的思想诉求的载体和反映,带来了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语言。高温色釉窑变价值不应是工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回归到文化核心价值中来,是一种文化艺术创作和人类精神的反映。掘弃其文化价值与属性,而屈从于手工艺价值,是不可取的。早在1983年全国性第一届陶瓷艺术展览中,与陶瓷雕塑艺术一样,高温窑变陶瓷壁画艺术已经被列为陶瓷美术创作与展览项目,后成为“85美术新潮”。近几年来,窑变瓷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由科技进步因素为导向而不断拓展,成为新的陶瓷美术创作途径和艺术门类,因材料、科技、创作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形成了景德镇窑变瓷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因而高温窑变釉彩艺术创作的形式、种类和作品亦层出不穷。其艺术表现形式由传统三维雕塑窑变色釉工艺品而拓展到现代二维平板窑变釉彩瓷艺术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作品。其以瓷为媒介的绘画语言或以传统与现代构成艺术的融合,或以具象、装饰、意像、抽象等多种釉彩艺术表现的融合,或以主题性或虚拟寓意表现性艺术的融合,成就了其独创瓷美术全新画语的形式,从而区别于陶瓷工艺美术的范畴,实为我国陶瓷美术创作前沿性的艺术新门类、新画种。上世纪80年代,漆画艺术脱胎于工艺美术,进入中国美术画种之列,促进了近代漆画艺术兴起与发展,也成就了江西美术史中独有一派艺术之昌盛。如今景德镇高温窑变釉陶瓷艺术,作为一种以瓷为语言的画种艺术,形成了美术创作新的门类、表现形式和材质画语及其风格,是拥有艺术创作含义的全新美术画种。窑变陶瓷画具有独立性、前沿性、现代性的艺术本质意义和价值。

(二)窑变釉艺术项目应用领域拓展的可行性分析

窑变色釉艺术不仅活跃于在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中,更具有艺术与创意文化产业拓展的双重属性。其窑变色釉艺术应用项目的拓展,是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领域。景德镇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小企业3000多家,涉及艺术类陶瓷、高新科技类陶瓷、日用类陶瓷、建筑类陶瓷等多个领域的项目创新,使得高温窑变釉这一瓷艺术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可行性。窑变釉艺术的发展模式也具有多样化形式,例如独立法人形式,包括实力型的陶研所、艺术瓷厂实体、公司加工作室,以及小型的名师大家创作室,艺术家个体工作室或群体模式工作室等,都具备较强的创意文化产业项目拓展的潜力。景德镇国家级的陶瓷艺术大师有75位,省级的陶瓷艺术大师有100多位,陶瓷工艺美术师1000多位,陶瓷艺术与产业从业总人数可号称“十万大军”。以上优越的产业条件,使完全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温窑变色釉陶瓷艺术应用项目,得以拓展。科技创新与陶瓷艺术创意二者如影随形互为一体,要提升高温窑变色釉艺术的应用领域和项目拓展,有待于科技带来窑变釉技艺的不断创新发展。政府、产业、学校、研究机构应加强一体化合作,由景德镇陶瓷高等院校及省、市研究机构与国内外科技文化机构合作,以产业为导向,促使陶瓷艺术与科技水平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发展,促进知识与专利的产权实现商品化和市场化产业发展的规模。培育窑变釉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品牌项目,使景德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温窑变色釉美术创作作品项目,如陶瓷日用品与陈设工艺品项目,室内外环境陶瓷装饰壁画、壁挂艺术项目、雕塑陶瓷艺术项目、服饰用品项目、家居灯饰器具项目、文化用品项目等等。在当代窑变色釉的产业项目拓展中,它们可以获得宽阔的社会应用领域和优势发展的空间。[2]

三、文化产业背景下景德镇窑变瓷艺术的传播

当代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既有历史文化传承的根基,又要不断创新符合时代人文需求的现代产品。陶瓷艺术品承载着社会文化演变和满足社会生活发展需求,其意义已经越过了消费产品的社会应用等界面,而上升到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价值取向。

(一)窑变色釉艺瓷艺术的文化价值的传播

赣文化受中原文化和越文化的影响,历史上融合并滋长了文人书院文化的兴起,使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反映了南方地域人文价值的取向,而趋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导向,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形成了大众化认同的文化品牌、地位,景德镇窑变陶瓷艺术品牌兴起,有助于地域特色文化艺术的拓展。近百年来,窑变高温釉艺术的自然材质之美,其变幻莫测,从而由器传情,从器寓意,更趋同于反映文人士大夫“自然造化、天道合一”的哲理和精神境界,也满足了大众审美情趣的探求。近年来,景德镇窑变陶瓷艺术文化现象也引发了学界、文化界、美术创作界人士的赞同,被称为具有前沿型发展的瓷艺术,构建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相融合的艺术新画种,从而形成其特定的文化品牌效应。窑变陶瓷艺术的品牌中,尤其是高温釉色窑变语言下的平面板式壁画的创作,涉及人物景物等含有主题性的陶瓷艺术画作,引起了美术界的关注,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造就了现代瓷的艺术,构成了瓷绘画新的境界。其语言丰富性不亚于中国画的“彩破墨”和漆艺的“流变”和西方印象派油画等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奠定了探讨瓷艺术全新的艺术创作方向和创作理念,形成地域文化艺术新的特色品牌,具有难估料的艺术传播前景。

(二)窑变色釉瓷艺术商品经济渠道的传播

篇9

摘要:传统陶瓷艺术和木版年画艺术同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分别来自于中国四大名镇的景德镇和朱仙镇,两者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分别代表南北方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民间手工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不同特点。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之人们日益西化的审美需求,两种民间艺术发展日渐进入滞后发展期。如何将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结合起来,创造更为宽泛的艺术领域,以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便成为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术;木版年画;陶瓷艺术创作

陶瓷艺术和木版年画艺术同属于我国的传统艺术,分别来自于中国四大名镇的景德镇和朱仙镇,两者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地域的限制加之人们日益西化的审美需求,两种传统艺术发展日渐进入滞后发展期。如何将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结合起来,创造更为宽泛的艺术领域,以推动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便成为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问题。现对陶瓷工艺和木版年画相结合推动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探讨:

一、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设想

(一)民间艺术历史传统的一致性和延续性

民间艺术是广大人民为适应生活和审美需求,通过自己创作和生产,来满足日常使用和欣赏的手工艺术品。民间艺术经历了世代的传承和发扬,具有满足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性,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形成、发展原因和发展过程,具有工艺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致性。其中,陶瓷板画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但是到了明清时期才有真正意义的瓷板画。木版年画是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既属于木艺范畴又属于书画的一种,其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虽然陶瓷艺术和木版年画艺术在清中晚期不同时间段都出现了鼎盛和辉煌,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民间工艺进入了滞后期,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和消亡。

民间艺术的衰落和消亡是历史的必然。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人类需要多样化的融合,即审美的多样性、创造的多样性,这样才能满足大众的多重审美需求,手工艺才会有更为广阔和多重的发展空间。

(二)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民间手工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各民族特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加速,一些传统手工艺被年轻一代所漠视。我们需要作的不只是对民间艺术一味的保护,更应将传统艺术与当今实际相结合,使各民间艺术之间彼此借鉴融合,这样才能使本土艺术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唯有这样才能保持民间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保护政策的推行下,民间艺术可持续发展是切实可行的。

二、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的共同性

(一)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的发展同时性

瓷器,是劳动人民在生产活动中重要创造发明之一。瓷器烧制始于汉世,唐宋时期发展鼎盛,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成熟完备,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陶瓷之都。

木版年画,是我国广大地区普遍分布的传统民间工艺,尤其以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最为久远。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景德镇和朱仙镇同属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在民间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相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因此,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的发展具有同时性。

(二)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民俗内容的统一性

陶瓷艺术分为日用瓷和陈设瓷,器型和种类繁多,壶、杯、帽筒、花瓶、瓷版画等,装饰丰富,有吉祥纹饰、人物、花卉、动物等,实用性强,可日常使用、把玩、也可悬挂欣赏。木版年画包含内容也很丰富,有门神类、劳动生活、民间传说、三代宗亲图像等多种题材,分别用于祈福、游戏、定亲、祭祀等重大节日庆典,使用时贴于需要的位置,希望借此带来好运、寄托思念。

(三)陶瓷艺术与木版年画技术与艺术的一致性

景德镇陶瓷和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都具有手工艺复杂、制作工序繁琐、多人共同制作的技术特点。陶瓷传统烧制需要72道工序,再加上釉上彩绘等诸多工序,体现出陶瓷工艺制作技术的复杂性特征。木版年画,同样需要经过刻版选材、涂油、晾晒、沸水冲洗、雕刻、制色、套色、反复晾晒等多个工艺步骤。所以,陶瓷工艺和木版年画在手工制作技术上具有一致性。

因此,陶瓷和木版年画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设计感,民间手工艺者运用有力道的线条来造型、用丰富的色彩来装饰、画面感强烈,符合大众的艺术审美,在当时受到广大人民喜爱和接受。

三、陶瓷艺术创作对木版年画艺术形式的吸收与借鉴

(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吸收

朱仙镇木版年画较之其他地区的木版年画装饰性强,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主要表现在线条粗犷豪放、颜色艳丽对比强烈、造型抽象较平面化、构图饱满、形象古朴生动、不拘泥于传统等艺术特点。这些表现手法较之于陶瓷中的古彩瓷有许多相似性,古彩是景德镇独创的品种,属于釉上彩,颜色艳丽,线条遒劲有力,画面较平面化。古彩的创制本身就受木版年画和民间年画的影响较大。[1]

(二)艺术表现内容的借鉴

景德镇古彩瓷和朱仙镇木版年画在表现形式相对接近,因此,在内容的表现上也可以借鉴和融合。木版年画中印制最多的是门神的形象,其次是历史戏剧场景、演义小说人物、民间传说故事。艺人们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融合戏剧人物脸谱艺术,塑造出形象夸张、性格迥异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1.门神题材: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类型。武门神造型以秦琼和尉敬德两位武将为只要题材,有两人的骑马像、站像、骑鹿、骑虎等。文门神题材是由钟馗为主的,主要用于驱邪。

2.民间传说题材:《天仙送子》《福禄寿》《五子夺魁》《天地神》等版画题材就是来自于民间传说。

3.戏曲题材:根据《长坂坡》《三娘教子》《苟家滩》等多个戏剧题材也创造了一批木版年画。

4.近现代题材:虽然社会的进步了,但是人们对幸福生活和吉祥如意的向

往并没有改变,所以民间艺人们设计的适合现代的题材,比如:年年有余、新年大吉、08奥运等一系列现代题材。这些题材的画面更接近现代风格。

四、结语

篇10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美学 价值内涵

一、陶瓷材质的运用及审美价值

陶瓷是人类生活中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从开始的以实用为目的,渐渐随着工艺和技术的进步而增加了美学的价值,逐渐成为集实用和欣赏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

1.陶瓷的制作材料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在陶器工艺的基础上,人们又创造了瓷器。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但和陶器有着本质的区别。瓷器是由瓷土作胎,表面施高温玻璃质釉,经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胎质烧结,变得不吸水或吸水性很小,敲击时可发出清脆的声音。瓷器作为观赏和实用相结合的工艺品,其艺术价值,除了表现在造型与纹饰方面外,还决定于瓷器的外形美与整个瓷质的有机结合。

2.现代陶瓷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审美价值

陶瓷艺术是艺术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念、思想、工艺的结晶。制陶的过程带给人们的是惬意、快乐,它以泥土的表现力展示艺术家特定的艺术风格。

陶瓷艺术的时代特征,表现在某一特定陶瓷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征。原始陶器的朴素纯净,魏晋青瓷的沉厚古朴,唐宋风格富丽俊雅,明清青花瓷的优雅清丽。各期独具特色的艺术创造,负载的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需求和美学内涵。陶瓷的审美观是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社会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对人的审美观念有影响,这就要求陶瓷艺术家把握时代的精神,深入到生活中去找寻灵感、发现思路、表达理想。

二、现代陶瓷艺术的美学内涵

1.现代陶瓷艺术的形式美学

形式美是指构成陶瓷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和它们的组合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陶瓷的形、色、声等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所构成的形式因素是来源于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人类通过视听感官接受来自于它们的物质刺激,并能感受到审美愉悦,所以它们具有审美意义的属性,是可传达和获得某种情感意味的属性。

2.现代陶瓷艺术的造型美学

陶瓷造型的设计,使用性是造型的第一属性,造型的形式美是表现事物内容的外在形象,它必须与内容完美地统一,而外在形式美先于造型内在美被人们感知,通过形状、结构、色彩等要素表现外在美。形态传达给人们的视觉印象是有很大差别的,方形、圆形、三角形、矩形各有其独立的造型语言,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形象和心理感受。其中,圆形在造型中运用得最广泛。而方形则显示了端庄规整的气氛。

3.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美学

在纹饰造型上,陶瓷艺术注重自我感知、自我创造,这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艺术家们更有别出心裁的创造,用多种兽禽的部分组合成理想化的龙、凤;画鸡和羊表现吉祥;画牡丹、芙蓉寓意富贵;画莲花、石榴象征求生。在工艺技术上注重人与物的感情沟通,从而在作品中显示出很浓的人情味,这种创造极大程度上发挥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4.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取向

由于陶瓷与生活互相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生活方式促使了陶瓷形态的不断变化发展,使陶瓷形态不断出现新的面貌。陶瓷的审美功能是其内在和外在形式唤起的人的审美感受,满足人的审美需求是陶瓷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高级精神功能因素。具备美的陶瓷,没有人的情感认同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1)节奏美

节奏作为一种普遍规律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经过相应的改造和应用过程中,人们逐步将生活中的节奏运用于艺术,比如远与近、大与小、断与续、虚与实、强与弱、起与伏等通过艺术处理,都会产生节奏,在陶瓷艺术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节奏给欣赏者带来的视觉和精神美感。陶瓷的节奏美是通过其构成因素的硬软坚柔、轻重缓急、光滑滞涩、疏密、曲直、大小、重复等运动来体现的。

(2)肌理美

不同的陶瓷材质和工艺技法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肌理美感,并能创造出丰富的外在形式。陶瓷外在肌理的设计需要体现其实用功能、认知功能和审美功能的不同意义,使陶瓷肌理能够充分满足人的视觉、触觉感受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陶瓷的外在质量和审美内涵。

(3)社会美

生产陶瓷的最终目的是以陶瓷产品的形式作用于人类社会,其中不仅要满足人的生存与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人类丰富的精神需求。

三、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

1.商品价值

陶瓷是非常古老的手工业,当陶瓷从家庭制作转向作坊制作,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属性已经完全显示出来,陶瓷其实有着非常客观的经济价值。

2.装饰价值

和传统陶瓷相比,现代陶瓷艺术更强调作品的欣赏功能,具有装饰价值。现代陶瓷艺术的建造基础就是欣赏功能,无疑为其装饰价值确立了前程。

3.收藏价值

艺术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是艺术价值。现代陶瓷作品不管是釉上色还是釉下彩都能够应用自如,呈色艳丽,先进的工艺技法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现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已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艺术风格体现出艺术家的艺术追求和思想情感,反映出时代的脉搏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二十一世纪是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世纪,新的世纪赋予人创造力,陶瓷艺术家以神圣的创新使命,努力推动传统陶瓷语言改革的变化和发展,其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与当今世界艺术的多层次空间中脱颖而出,创造出了能够表达当代人们乃至社会的超前艺术思想和新颖的符合语言,并通过泥与火的工艺凝铸,将彩绘与雕塑融合在一起,使之在火的洗礼中不断趋于完美,从而逐渐成为现代中国陶瓷艺术范畴审美理念的新导向。

参考文献:

[1]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正安.陶瓷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1.

[3]刘秀兰.走进陶瓷[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1.

[4]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5]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