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投资学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投资学概念

篇1

[关键词] 电子邮件;健康宣教;老年血透患者;压力;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b)-0136-03

Study effect of E-mai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improving of stress and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LI Hongyan

Blood Purification Cen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Zhuzhou City, Hu'nan Province, Zhuzhou 41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mai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of stress and compliance of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Methods 40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were divided into E-mai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20 cases. E-mail group was educated by E-mail,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The E-mail group received E-mail for health education twice a week for 10 weeks. Stress scores were measured by a stress questionnaire that was developed for hemodialysis patients by our hospital. Results In E-mail group, stress score was decreased from (55.08±7.69) scores to (43.29±6.52) scores (P = 0.031), serum cortisol was decreased from (11.18±4.23) μg/dL to (9.01±3.52) μg/dL (P = 0.039), epinephrine was decrease from (23.35±24.25) μg/dL to (18.38±18.01) ng/dL (P = 0.046), and interdialytic weight gain was decreased from (2.58±0.75) kg to (1.96±0.78) kg (P = 0.036). Conclusion E-mail educa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hemodialysis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stress and compliance.

[Key words] E-mail; Health education; Elderly hemodialysis; Stress; Compliance

血液透析是许多老年终末端肾衰患者赖以维持生命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随着现代社会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老年透析患者的比例不断呈上升趋势。近年来,随着透析相关技术的发展,血透患者的生命得以有效地延长,老年患者依赖血透机的时间也随之延长,这种情况一方面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压力,另一方面老年血透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血透也要不断承受来自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老年血透患者减轻压力并延长其生命活动是现代护理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对老年血透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发现电子邮件宣教可以有效减轻老年血透患者的压力并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透析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征求患者意见的基础上,选取我院透析治疗1年以上的年龄在60~70岁的终末期肾衰血透患者40例(这些患者均每周接受3次透析治疗),将其随机分成电子邮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会上网并有电子邮箱。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例)

篇2

关键词:证券 投资 研究对象

1 概述

当今中国的证券投资学教材,对证券投资的研究对象的阐述较少,国内比较知名作者吴晓裘,赵锡军、李向科等在其主编的证券投资学中都没有对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和阐述,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需要在学习中完善,在完善中学习,通过不断地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这一学科,这一研究对证券投资理论发展和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证券投资概述

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大方面,直接投资是指各个投资主体为在未来获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实物资产购建活动。如国家、企业、个人出资建造机场、码头、工业厂房和购置生产所用的机械设备等。间接投资是指企业或个人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一切出于谋取预期经济收益为目的而垫付资金或实物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间接投资,即投资主体用其积累起来的货币购买股票、公司债券、公债等有价证券,借以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证券投资属于非实物投资,投资者付出资金,购入的是有价证券,而不是机器、设备、黄金珠宝等实物。证券投资的收益一般包括股息、红利收益、资本收益、债息收益和投机收益。

证券投资是一种特殊的投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相比,具有高收益性、高风险性、期限性和变现性等特点。

3 证券投资与投机

投机起源于古代,早期的投机以赚取地区差价为主要方式,不同区域对不同种类产品生产与需求的差别性,为投机者赚取买卖差价创造了条件。进入商品社会后,投机范围日趋广泛,它已伸展到生产、流通、金融等众多领域。

投机的含义就是把握时机赚取利润。在证券投资学中,投机的基本含义则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做出投资决策,试图在证券市场的价格涨落中获利。而这种价格波动带来的获利时机同样赋予所有的社会公众,并未偏向某种特定的人,但事实上只有少数人把握住了这种机会。少数投机者之所以能够成功,不只是他们熟悉市场的习性,具有丰富的经验,准确的预见力和判断力,更主要的是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承担较大的风险,赚取高额利润就是投机者根本的信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他们往往偏重于通过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图赚取正常利润的投资行为。

证券投资与投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对预测收益的估计不同。普通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时,较为重视基础价值分析,以此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证券投机者不排斥这些方法,但更重视技术、图像和心理分析。普通投资者除关心证券价格涨落而带来的收益外,还关注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而证券投机者只关注证券价格涨落带来的利润,而对股息、红利等日常收益不屑一顾。其次是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普通投资者对投资的安全性较为关注,主要购买那些股息和红利乃至价格相对稳定的证券,因而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投机者主要购买那些收益高而且极不稳定的证券,因而其所承担的风险较大。投机者既可能获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

证券投资与投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别。因此要把投资与投机完全区分开来是很困难的。投资是不成功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

4 证券投资学研究的对象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是证券市场运行的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具体地讲,就是证券投资者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如何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国家如何对证券投资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等等。从学科性质上讲,证券投资学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证券投资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证券投资的综合科学性质主要反映在它以众多学科为基础和它涉及范围的广泛性。证券投资作为金融资产投资,它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资本、利润、利息等慨念是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所经常使用的基本范畴。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证券市场运行,证券投资者的投资操作,所以必然涉及到货币供应、市场利率及其变化对证券市场价格以及证券投资者收益的影响。证券投资者进行投资决定购买哪个企业的股票或债券,总要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其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从而做出分析、判断。作这些基础分析必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知识。证券投资学研究问题时,除了进行一些定性分析外,还需要大量地定量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分析、价值分析、技术分析、组合分析等内容都应采用统计、数学模型进行。因此,掌握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数学等方法对证券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综合性方法论科学。

第二,证券投资是一门应用性科学。证券投资学虽然也研究一些经济理论问题,但从学科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来看,它属于应用性较强的一门科学。证券投资学侧重于对经济事实、现象及经验进行分析和归纳,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证券投资者所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即如何选择证券投资工具;如何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如何分析各种证券投资价值;如何对发行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分析证券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等等,这些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和基本技能。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科学。

第三,证券投资是一门以特殊方式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证券投资属于金融投资范畴,进行金融投资必须以各种有价证券的存在和流通为条件,因而证券投资学所研究的运动规律是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的。金融资产是虚拟资产,金融资产的运动就是一种虚拟资本的运动,其运动有着自己一定的独立性。社会上金融资产量的大小取决于证券发行量的大小和证券行市,而社会实际资产数量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能力和价格。由于金融资产的运动是以现实资产运动为根据的,由此也就决定了实际生产过程中所反映的一些生产关系也必然反映在证券投资活动当中。即使从证券投资小范围来看,证券发行所产生的债权关系、债务关系、所有权关系、利益分配关系,证券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委托关系、购销关系、信用关系等等也都包含着较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关系。因此证券投资学研究证券投资的运行离不开研究现实社会形态中的种种社会关系。

5 证券投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1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

证券投资的研究内容是由其研究对象所决定的,它包括:

5.1.1 证券投资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证券投资过程中涉及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如证券(股票、债券等)、证券投资、证券投资风险、证券投资收益等。明确这些概念和范畴,是研究证券投资的前提。

5.1.2 证券投资的要素。证券投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条件或行为要素,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投资中介等是证券投资的实施要素。它们在证券投资过程中分别起着不同但又不可或缺的作用。研究这些要素,对于准确、全面、深入地说明和理解证券投资运动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1.3 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空间。证券投资活动是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而证券市场本身是一个相当庞杂的体系,它由许多分支组成,证券市场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并分别满足不同的证券投资需要。只有充分了解证券市场的组成框架、基本结构和运行机理,才能进入这一市场并有效地从事证券投资活动。

5.1.4 证券投资的规则和程序。证券投资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包括法规进行的。作为一种交易行为,它有特定的程序和步聚,制度规定是相当严密的。了解这些规则和程序,是从事证券投资的重要前提。

5.1.5 证券投资的原则和内在要求。证券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经济行为。因此安全、高效地进行证券投资,必须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和客观内在要求。按证券投资的客观要求行事,有助于避免证券投资中的盲目性,理性地入市操作,从而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5.1.6 证券投资的分析方法。这是证券投资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证券投资分析方法大致上可分为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两大类,而这两类分析方法又分别包含了大量内容,只有努力掌握这些分析方法,投资者才有可能为正确地选择投资对象,把握市场趋势。

5.1.7 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证券投资的操作方法是指实际买卖证券时,在进行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状况和投资者自身情况、投资目的等选择的具体操作模式、策略与手法。它与证券投资分析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是在投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对投资分析结果具体操作的反映。投资者个人的投资目的、条件乃至修养与气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操作方法。

5.1.8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风险与收益总是伴随着整个证券投资过程。实际上,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正是证券投资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研究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自然成为证券投资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什么是证券投资风险和收益?它们的构成情况如何?怎样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度量?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如何优化基于规避风险目的的投资组合等等,证券投资学均需做出相应的回答。

5.2 证券投资学的研究方法

证券投资是一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学科,要实现其研究目的并使这门学科不断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下方法和要求:

5.2.1 规范与实证分析并重,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证券投资学要解决繁杂的理论命题并得出科学的结论,不仅要大量地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各种理论抽象和规范分析,还必须高度地关注证券投资的实践,进行广泛的实证分析。证券投资中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分析、决策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可能的制约因素,还必须尽可能弄清这些因素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程度,而这些因素本身所具有的量化状态又可能决定证券投资收益与风险程度的差别。因此,证券投资学的各种结论的得出,都必须建立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运用的基础之上。

5.2.2 强调结论、观点的特定性及适用背景,而不刻意追求其普遍适用性或惟一性。证券投资实践中的情况十分复杂,变数很多,市场走势往往还要受到投机及其他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证券投资学中所给出的结论与观点也只能针对大多数情况或某些情况,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5.2.3 强调动态的全方位分析。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指导证券投资实践的学科,不仅要求完善其理论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人们如何根据现象的现状和动态,判断事物发展的趋势,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6 结论

不管是证券投资或者投机,都非常有必要搞清楚其研究对象,通过对证券市场投资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分析,笔者总结出证券投资学的研究对象,它是一门研究证券市场运行规律以及遵循其规律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的综合性方法论科学。而如何正确地选择证券投资工具,规范地参与证券市场运作,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决策分析,成功地使用证券投资策略与技巧等等,对证券投资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勇主编.《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丛书》[m],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蒲涛.刘险锋主编.《证券投资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

[3]吴晓求主编.《证券投资学》[m].(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中国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5]杨大楷著.《证券投资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一、PBL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PBL教学法主要包括问题设置、自学与分组讨论、教师评鉴和学生总结反思等主要内容。问题设置是整个PBL教学法的前导环节,对该教学法的实施成功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设置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自学与分组讨论是PBL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要求学生主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整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全面掌握。教师评鉴主要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进行评价和纠偏,学生的解决方案尽量不做定性的评价。学生总结反思主要是学生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并为以后解决类似问题引用借鉴。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运用PBL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问题设置根据PBL教学法的定义,我们认为要在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实施PBL教学首先应该是设置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首先,我们应该设置概念问题模块,使同学们通过这些问题能够了解证券投资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了增加同学们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增加对证券历史问题的设置。其次,是证券分析模块问题的设置。这个模块的内容不但需要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更需要一些经验之谈,所以我们建议这里辅以传统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再次,是现资组合模块问题的设置。现资组合是现资学的发展趋势,问题设置需要有一定前瞻性,同时现资组合模块涉及数学知识多些,建议在涉及问题时增加相应数学知识问题。证券投资学课程通过三个大的模块问题设置,使PBL教学在本课程中得以应用。

2.组建学习小组PBL教学法的下个一个重要步骤就是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人数应该有所控制,以5~8人为宜。分组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更加充分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进行PBL教学法我们需要给每个组设置一名组长,让其来负责分工协调。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的问题答案的有一定的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建议对同一个问题由两个以上的小组来完成,以利于大家对问题进行讨论,并启发同学们的发散性思维。

3.学生根据问题自我学习过程当教师分配或者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题目之后,寻找答案的过程是整个PBL教学法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是每个学生自我学习证券投资学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学生拿到研究问题之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指导,比如如何获取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如何获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如何利用证券行情软件查阅证券价格走势等基础研究和学习方法。在学生了解一定的简单的方法之后,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方式扩充自己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员在搜集资料,查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头脑风暴,在探讨、争论中把问题解决的更完善。

4.教师评鉴与学生总结学生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后,利用分析报告的形式或其他形式进行课堂讲解,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分析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教师针对分歧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答疑,最终让同学们找到较完美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采取的方法,解决方案的完善性,团队合作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过程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提供更好的借鉴。这里还要求学生在教师评鉴之后进行总结反思,梳理相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今后借鉴。

三、PBL教学法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1.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以往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式的学习,教师讲授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依赖于教师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掌握程度、实践经验丰富程度和演讲水平高低。现在采用PBL教学法,学生对证券投资学的学习必须变的主动,我们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产生兴趣,兴趣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生本门课程。

篇4

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继《激荡三十年》后奉献的视野更为宽宏的中国商业史,上卷叙述1870―197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是一部了解中国百年崛起的史诗般作品。作者以独特的新闻笔调,力图从历史中追寻: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中国诡谲多变的商场里,企业起起落落乃是常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必然有值得称道之处,然而外人对于中国企业的兴衰常有雾里看花之感。这部作品无疑替我们开启了一扇门,以一个又一个商业(公司)发展与挣扎的细节,道尽了中国企业所拥有的无限契机,以及在发展道路上的崎岖。这部书从、李鸿章、盛宣怀,到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着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

在书中,作者得出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结论:在过去的100多年中,国家机构与民间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合作、分工与冲突,构成了中国社会进步的所有表象。在这中间,企业家阶层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某些时刻,他们甚至主导过历史的演进:在过去的130年间,就是从晚清至今,中国商业世界的逻辑惊人的一致;当今中国所出现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浪潮,恰恰来源于中国企业家阶层以往获得并留存至今的经验,正是这些经验使得企业家阶层得以幸存。

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继续成长的商业基因究竟在哪里?答案也许就在历史之中。

《魔鬼投资学》

迈克尔・莫布森著刘寅龙译

广东经济出版社

在《魔鬼投资学》一书中,迈克尔・莫布森以精辟的剖析,概括了行为经济学领域以及经济选择中,理性与非理性认知科学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我们分享了他获得深刻投资洞察力的秘诀,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理解投资中“选择”与“风险”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宝贵工具。

这部书集众家之长,融汇了诸多学科领域的精髓,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投资艺术,作者不惜孤身犯险,深入“魔鬼世界”中去探求极其宝贵的投资智慧,他深入研究统计学上的“胖尾分布”和“幂律分布”,挑战数学上的“圣彼得堡悖论”,并征服了哲学上的“拉普拉斯恶魔”,从而向投资者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市场运转的实质,并给出投资者在市场上生存与取胜的建议与忠告。

篇5

【关键词】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引言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数量,同时大批大专、成人教育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中国高等教育从而开始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被适时提出。这种教育模式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变时期的现实,它不仅注重学生系统扎实理论功底的培育,而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希望通过有高度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目前运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主要是省属或地方高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等,这些院校的学生来源及工作去向主要是本地区,基本定位是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部财经类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运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校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

《投资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11门主修课程之一,是经管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投资学”的学习,学生们可掌握金融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部分现实投资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金融投资学、保险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学科的教学主要围绕成本、收益、风险展开,以定量分析为主。当前西部财经类院校在投资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定位存在混乱

就师资力量而言,西部地区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原来的大专、成人教育院校升格而来,本身师资力量就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引进大批硕士博士充当教学力量,但教学水平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提高。就生源质量而言,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本省,由于西部地区的小学、中学基础教育普遍比较落后,学生的数学功底、逻辑思维能力、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较之发达地区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而投资学是一门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同时大量运用数学工具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学的教学必然面临较大困难。然而现在一些西部财经类院校将自身发展定位为学术型,在教学中偏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在大纲设计和教学安排上盲目照搬发达地区财经类大学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课堂反映来看,许多学生一开始对投资学充满兴趣,但随着大量数学推导的出现,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即消失了。

2、教学内容晦涩难懂

现资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统计学基础上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过于依靠数学推导,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而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比较闭塞落后,对证券、股票、期权、期货等概念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受限于落后的基础教育环境,数学功底较差,再加之财经类院校的生源标准是文理兼收,这就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行的教材,甚至是英文原版教材,这样就使投资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使得原本数学、英语基础就不是很扎实的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对投资学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很多西部财经类院校的投资学专业老师在授课时,过于依赖课本,按部就班地推演公式模型,滔滔不绝地讲理论,而学生则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缺乏沟通和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和笔记的复习和背诵掌握相关知识点,但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心智难以被开启,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西部财经类院校的许多专业老师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些老师虽然学历学术方面满足投资学的教学要求,但是毕竟缺乏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历才能形成。另外这些新进教师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是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进入大学学习的,原本就缺乏经济学、投资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西部财经类院校往往在制度创新、管理改革方面比较落后,这也对教学方法的进步造成了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院校过于刻板地强调教师教案大纲的准备、教师的迟到早退,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一整套客观全面的弹性评价体制,这使得教学检查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未能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改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激励机制未真正建立

当前不仅西部财经类院校,甚至全国所有高校都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消极影响。职称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的法宝,职称的评定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如果教师的科研成果丰硕,不仅能够得到来自学校的物质和荣誉奖励,而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评上职称,而获得高职称后,教师又可以通过课题、项目、讲座等方式获得更高的物质回报。因此,搞科研对教师而言是名利双收的事情。职称评定虽然也将课堂教学列入考核条件,但只局限于课时量,对教学效果完全没有考虑。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高校教师普遍看轻教学,不愿意在教学方面付诸过多的时间精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另外,学校在对教师支付课酬时,也基本按照课时量和教学班人数进行支付,完全体现不出教学质量在报酬分配中的地位,这种体制很难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对投资学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

投资学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有准确的定位,定位不能脱离西部财经类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首先要承认学生的数学基本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与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存在的较大差距,明确学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本地区。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时,要以服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在教学时应尽量淡化投资学的理论色彩,对于不必要的或者过于复杂的数学推导应尽量省略,授课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用案例教学,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将投资学的定理和结论用一种深入浅出的、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2、选用合适的投资学教材

教材选取的合适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投资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统计学方面的公式推导不可完全避免,而这恰恰是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普遍弱点。在此背景下,任课老师不可盲目地拔高教材的选取标准,非“21世纪教材”、“省部级教材”不选,更不可随意地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负责任地选取最合适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那些不合适学生理解和学习的章节要么进行删减,要么采取教师自编教学内容的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满意。

3、加强投资学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投资学本质上是一门与数学统计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学科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为了让数学功底较差的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用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述高深复杂的投资学定理的能力。由于投资学专业在许多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都是新设专业,任课老师都是近年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显然缺乏相关的投资学实际经验。另外,中国应试教育的通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专注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对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往往了解不多,这部分学生在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担任投资学教学任务时,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欠缺的弱点马上暴露无遗,往往只会照本宣科,自然难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应对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投资学专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投资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报酬分配方式决定的。如果教学管理方式和报酬分配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投资学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增加其在教学准备方面的时间精力投入,那么仅仅依靠个人职业道德是很难长期支撑投资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即使从事,也不愿意在教学工作上付诸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管理部门不应把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奉献精神的缺失,而应该从制度层面寻找深层原因。在现行的主要按照课时量和教学班人数计算课酬的规则下,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实与报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这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学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作为理性人的理想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敷衍应付,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教学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有弹性的能够全面衡量教师劳动成果的课酬评价体系,打破原有的课酬分配体系,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要太专注教案、教学大纲、教师迟到早退等形式方面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2] 张继鹏、张家来:比较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统计教育,2008(5).

[3] 王世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篇6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方法;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赵域(1981-),女,河北昌黎人,通化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助教。(吉林 通化 13400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42-02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是: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这一要求,通化师范学院提出了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1]

“证券投资学”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依照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设定为使学生既掌握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适应金融或财务管理类工作所需要的职业综合素质。

借鉴国内外教学经验并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探讨以实现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证券投资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意见。

一、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艺术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目前,各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师多从非师范类的金融、财务、会计等专业毕业,缺乏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多数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要求相对较多,使得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重科研轻教研。很多学校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等培训较少。很多教师虽具备精深的专业造诣,但由于缺乏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掌握,忽视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更难谈得上教学艺术。一些教师在证券投资上缺乏实践锻炼,对证券公司等金融业实务接触不多,致使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2.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

一些教师只重视“证券投资学”教材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之初,没有很好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此门课的意义;在授课过程中亦不能对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际良好结合进行引导,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前突击重点,应付考试,学习实际效果较差。

3.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专业课的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因课时限制等)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培养,非一门专业课能解决,更应由学生通过自我修炼或“德育课程”来解决。

4.忽视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研究表明,从众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和嫉妒心理等不良心理因素是导致证券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2]实践性应用型的金融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投资理财人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然而,目前一些“证券投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引导。

5.忽视考评机制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多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加平时成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期末闭卷笔试的分数在学生总成绩中占决定性比重,平时成绩的比重很小,而且多局限于出勤和课堂纪律。这样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理论于实践的水平,也很难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配合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证券投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

二、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

1.重视教学方法和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师不仅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应重视教学方法和艺术,加强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选择更适宜“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应看到自身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不足,虚心向师范专业特别是教育专业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应用。学校也应充分发挥教研室活动、讲课比赛、优秀教师观摩课等活动的积极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交流,使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实务要求,并加强实践锻炼,切实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在《小学集注》中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建立起由学习的目的观、学习价值观和学习兴趣构成的动力系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例如,通过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学生个人和家庭证券投资理财的实用性、缺乏“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而盲目进行证券投资的高风险性等,使学生增强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重视多元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以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应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抽象和综合的证券投资理论,且能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并有针对性地增强金融、财务管理等从业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例如,采取案例交流法,即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课堂演讲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各自进行案例分析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在班级演讲小组观点,同学相互点评,教师最后总结点评。通过这些环节,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锻炼,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语言表达、沟通合作等能力。还可以采用随机抽签设计法,如将不同投资者的基本信息、风险承受能力、收益要求、流动性要求写成字条,让学生抽签,根据所抽到的随机组合的投资者信息进行分析,为该类型的投资者推荐适合的证券或证券组合,并提出支持论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投资组合的特点和适用性。情境性或抛锚式教学(situated or anchored instruction)理论认为,如能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感受所学理论的运用,是让学生形成对该理论的意义建构最有效的方法。[3]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之中, 比如让学生扮演证券公司的顾客和职员对证券开户流程、证券交易程序等进行提问和介绍,增强其对证券投资相关职业的了解和认同。通过请证券公司经理人等来校讲学、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参观等,使学生对证券投资等工作的社会价值和职业发展前景更加了解,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另外,小组作业、模拟操盘训练等教学方法,也都能促进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心理适应性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证券投资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要求,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引导。例如,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明确良好心理素质对证券投资成功的重要性,并可通过分析那些投资失败的案例,让学生警惕证券投资失败的心理要因,比如赌博心态和暴富心理等。还可以通过讨论总结法,比如在学生进行操盘模拟训练后,积极讨论和总结各自操盘成败的心理诱因及所导致的行为和后果,使学生深刻反省自己心理素质的不足,在课程学习或未来工作中能加以警惕和避免。应创造机会并组织学生参加课堂演讲、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观点,促进其独立思考,避免从众心理。

5.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增强考评机制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对“证券投资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的选择和设计,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准绳。因此,在培养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下,考评机制应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证券投资学”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更应以能够检验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在考核方式设计上,应打破目前很多高校存在的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决定性比重的局面,增加对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考核的分值比例,设计由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构成的考核体系。例如,引入模拟操盘、课程作业、小组讨论、课程论文、平时出勤、课堂表现等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也应多设计一些灵活甚至无标准答案的试题,避免出现学生仅凭考前突击、短期记忆就可拿高分的问题。例如,期末考试可以借鉴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证券投资学”课程半开卷的考核方式。首先,教师为学生做的考前总复习不应变为为考试划范围,而是可以允许学生在期末笔试中带一页手写的自己总结的重点,如概念、公式等。考试出题范围应覆盖全书,题目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这样的笔试既可以促进学生在期末复习时再次对全书重点进行梳理、总结,又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总之,考核体系设计既应起到考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的作用,又能反作用于整个学习过程,促进学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惠洲.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

2012,(10).

篇7

1.忽视教学艺术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目前,各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师多从非师范类的金融、财务、会计等专业毕业,缺乏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多数高校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要求相对较多,使得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重科研轻教研。很多学校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等培训较少。很多教师虽具备精深的专业造诣,但由于缺乏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掌握,忽视对教学方法的探索,更难谈得上教学艺术。一些教师在证券投资上缺乏实践锻炼,对证券公司等金融业实务接触不多,致使教学与实践相脱离。

2.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

一些教师只重视“证券投资学”教材内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之初,没有很好地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此门课的意义;在授课过程中亦不能对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际良好结合进行引导,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考试前突击重点,应付考试,学习实际效果较差。

3.忽视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专业课的教学就是使学生掌握课程所包含的理论知识,没有义务也没有可能(因课时限制等)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培养,非一门专业课能解决,更应由学生通过自我修炼或“德育课程”来解决。

4.忽视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研究表明,从众心理、暴富心理、赌博心理和嫉妒心理等不良心理因素是导致证券投资失败的重要原因。实践性应用型的金融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是具有良好投资理财人心理素质的合格人才。然而,目前一些“证券投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引导。

5.忽视考评机制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目前,“证券投资学”课程多采用期末闭卷笔试加平时成绩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期末闭卷笔试的分数在学生总成绩中占决定性比重,平时成绩的比重很小,而且多局限于出勤和课堂纪律。这样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应用理论于实践的水平,也很难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配合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证券投资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训练。

二、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见

1.重视教学方法和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

“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师不仅应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应重视教学方法和艺术,加强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与研究,选择更适宜“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应看到自身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不足,虚心向师范专业特别是教育专业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并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加以改进和应用。学校也应充分发挥教研室活动、讲课比赛、优秀教师观摩课等活动的积极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交流,使教师深入了解和掌握实务要求,并加强实践锻炼,切实增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建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孔子在《论语·雍也第六》中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在《小学集注》中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建立起由学习的目的观、学习价值观和学习兴趣构成的动力系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乐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效果。例如,通过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对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学生个人和家庭证券投资理财的实用性、缺乏“证券投资学”理论知识而盲目进行证券投资的高风险性等,使学生增强学习“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重视多元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以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应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抽象和综合的证券投资理论,且能够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并有针对性地增强金融、财务管理等从业人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例如,采取案例交流法,即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课堂演讲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先各自进行案例分析再进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在班级演讲小组观点,同学相互点评,教师最后总结点评。通过这些环节,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实践的锻炼,并提高其分析问题、语言表达、沟通合作等能力。还可以采用随机抽签设计法,如将不同投资者的基本信息、风险承受能力、收益要求、流动性要求写成字条,让学生抽签,根据所抽到的随机组合的投资者信息进行分析,为该类型的投资者推荐适合的证券或证券组合,并提出支持论据,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投资组合的特点和适用性。情境性或抛锚式教学(situatedoranchoredinstruction)理论认为,如能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感受所学理论的运用,是让学生形成对该理论的意义建构最有效的方法。[3]采用角色扮演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之中,比如让学生扮演证券公司的顾客和职员对证券开户流程、证券交易程序等进行提问和介绍,增强其对证券投资相关职业的了解和认同。通过请证券公司经理人等来校讲学、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参观等,使学生对证券投资等工作的社会价值和职业发展前景更加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另外,小组作业、模拟操盘训练等教学方法,也都能促进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证券投资的心理适应性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证券投资对从业人员的心理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要求,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和引导。例如,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明确良好心理素质对证券投资成功的重要性,并可通过分析那些投资失败的案例,让学生警惕证券投资失败的心理要因,比如赌博心态和暴富心理等。还可以通过讨论总结法,比如在学生进行操盘模拟训练后,积极讨论和总结各自操盘成败的心理诱因及所导致的行为和后果,使学生深刻反省自己心理素质的不足,在课程学习或未来工作中能加以警惕和避免。应创造机会并组织学生参加课堂演讲、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观点,促进其独立思考,避免从众心理。

5.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增强考评机制与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英国商科《证券投资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对投资类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此,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适应新常态环境下证券投资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英国高等的教育,特别是英国商科教育,在世界领域享有盛誉。由于商科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采用独特的教学理念和先进教学方法,值得借鉴与思考。本文从证券投资学课程特点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1.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1.1涵盖多门课程,理论与实践并存。具体来看,证券投资学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证券基础知识、证券基本分析、证券技术分析和证券组合量化投资。证券基础和证券基本分析部分涉及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会计学等多门课程理论知识。证券技术分析以应用为主,注重实战经验积累,要求学生不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1.2具备严谨的分析能力,数学功底较深厚。证券投资学课程要求学生构建结构化分析思路,比如证券基础分析中三观分析(宏中微观),在分析过程中,建立个性化的思想、意识,并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找到关联性,挖掘其内在含义并利用分析结果对未来做出预测,同时检验成果。形成闭环,不断完善分析思路。由于数学可以很好地将逻辑的严密性和概念的抽象性结合在一起,因此证券投资学包含较多数理模型,特别是在证券组合量化投资环节,比如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因此对学生数学功底有一定要求。

1.3以本地化为主,面向国际化。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兴起于欧美发达地区,由于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不一致,因此部分理论在国内资本市场无法应用。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国内为主兼顾国外市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向海外投资需求日益凸显,因此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和合作办学,适应新常态下的突出特点。

2.当前证券投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单一。目前教学组织形式普遍采用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以讲授法贯彻课程全部内容,由于涉及知识太多,往往采用多媒体辅助方式,导致学生上课忙着记笔记,没有时间对内容思考,同时没有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同样,考核模式单一,采用试卷考试方法,使得学生在期末期间突击抄笔记背笔记,凭借短时间记忆力以谋求通过考试,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忽略教学考核的意义。

2.2教学内容宽与专的矛盾。由于目前大学需要安排较多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课时有所缩减,而证券投资学课程涉及内容比较多,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成为主要问题。由于涉及分析内容,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求势必细致准确。同时,由于专业基础课开设较早,多为其他课程的先修课程,因此,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相关课程知识让学生知识更宽阔,有限的课时变得更为紧张,使得宽与专的矛盾更突出。

2.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由于证券投资学课程中大量模型和分析方法,使得学生感觉到理论知识枯燥,同时由于缺乏相关平台实践,难以将这些模型公式与其实践相联系,从而难以理解相关意义,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授课教师来自高校而非证券业从业的一线,因此从源头上束缚了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得“理论—实践—再学习—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一直无法形成。

3.关于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3.1采用灵活教学组织模式,构建自主学习环境。英国高校一年分为3个学期,课程安排证券投资学安排一般都是理论课在第一学期,实践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是新学期开始课程时,授课教师会提前上传教学计划,课程课件,参考资料和作业等材料至学校网站,供学生下载,这样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和复习。笔者就读的学校在上课之前会发本节课程讲义打印稿,预留空白让学生记笔记,这样有利于学生课上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辅导课也被称为小课,辅导老师和授课老师不是同一人,一般在1个小时左右,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通常是以小组讨论和教师辅导为主,课上疑点或者习题难点都可以问辅导老师,组员之间可以交流想法和认识,一般气氛比较活跃,自主学习热情很高。

3.2教学内容模块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英国高校的一个特色就是没有一本固定教材,每门课会有一个参考书目(ReadingList),教师可以自主选定内容,因此可以及时增加最新的理论和案例模块,而国内学校基本教学内容受制于教材内容,教材编制往往追求“高”“大”“全”,这样反而导致多门课程内容重复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而且教材编订时间都是5至10年前,陈旧的内容也影响到教师教学。同样英国高校考核形式多样,比如小组讲演,小组报告,小组论文,个人小论文,个人大论文,平时考试,期末考试,等等,一般选取3项左右以组合形式考核。特别注重平时过程考核,比如提交小组人员分配名单,小组会议纪要等。相对国内平时成绩只注重出勤率而言,这种考核更精细,同样促使学生真正意义上小组自主学习。

3.3授课教师团队化,实践课程专业化。国内强调课程一致性或者连贯性,因此一门课程通常是一位老师完成一学期任务。英国高校采用是团队模式教学,一般多以3人完成一门课程。比如FinancialTradingTechniques课程,有效市场假说和公司财务模块是一个老师,股票和外汇交易技术模块是另外一个老师,期权与期货交易模块再是一个老师。每个老师根据自身专长授课,这样既减轻授课教师负担,又高质量完成教学,且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同时,实践教学老师一般都来自金融机构一线。比如讲授“FinancialTrad-ingTechniques”,老师一般都是来自投行或者金融机构兼职老师,富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不拘泥于章节,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完美。

3.4校内讲座固定化,校外合作基地化。英国高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每周都有固定讲座或者公开课,每周一个主题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或者社会环境。主讲的嘉宾一般校内和校外兼可,这样一方面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前沿动态,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在与嘉宾讨论中不断完善理论知识,也为学生就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此同时,英国高校通过建立校友会,联系各地校友,开展实践合作。比如组织学生去校友所在的交易所参观,或者去金融行业实习,同时针对金融机构提出问题开展研究,也提高授课教师实践和研究能力。

4.结语

以上结合英国高等教育色提出几点启示,当然国情不同,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高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在当今新常态环境下,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作者:章麓 杨荣明 单位:池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建平.关于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文献综述[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8-41.

[2]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8-79.

篇9

关键词:SPSS软件;实训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45-02

SPSS简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the Social Science),是最常用的统计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SPSS软件操作简便,大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移动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即可完成。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三本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的地位。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这就更加突出了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论知识,并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和建立证券模拟系统,建立了能够容纳四、五百人的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技术化。同时,在我们经济贸易系,拥有一批金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为卓有成效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软件的优点,结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本文结合《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基于SPSS软件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处理数据的教学平台,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牵涉的数据较少,对数据的处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处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数据是无法用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在金融行业,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体现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使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训教学的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随时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践操作。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形成讲授、上机实训、实训总结三大环节来进行,由于实训的时间安排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因此三大环节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环节,讲授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SPSS软件学习;SPSS软件的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SPSS软件显示品质数据-柱状图、饼状图;SPSS软件显示数量数据-直方图、线图;SPSS软件计算分配数列的均值、众数、中位数;SPSS软件回归分析;SPS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第二环节,上机实训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安装SPSS软件;学生打开模拟炒股软件,在软件中查找,记录关于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分析这些数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环节,实训总结环节。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学生汇报实训的心得体会;呈现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撰写实训报告。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给学生,操作过程简明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借助SPSS软件将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不仅学会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他们体会SPSS处理、分析数据的巨大功能。

(二)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是在讲授完《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理论知识、SPSS软件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互联网收集与《证券投资分析》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决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教学

本课程在讲授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老师对软件操作完成后,走上讲台把软件操作再演示一遍,其他学生都能在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该组同学的演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能有效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四)学生实践成绩考核

学生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实际操作能力排名。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股票价格、市盈率等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做出买入的决策。然后通过模拟炒股软件进行交易,按照实际收益率进行相应的等级评定。第二,教师在实训报告中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要求认真作答。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等级。

三、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证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向参加了实训的132同学派发了调查问卷,在统计问卷中设立了14个问题,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如实客观的回答其中的问题。收回调查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80.3%的同学认为“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中提高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认为该实验教学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人数占了75.7%;90.1%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81.1%的同学认为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法方便,而且有7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综合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82.3%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毕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工作有帮助,有86.4%的同学认为课程将对其马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得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认为这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非常有帮助。

2.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找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汇报,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实验设备作为平台,可以清晰地描述和展示一些光靠语言或者板书等无法表示的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在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而且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丰富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通过“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还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学生毕业以后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等实际业务中的差距,提高学生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清.《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2]赵静.《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3]王愚.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仿真实践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篇10

关键词:《投资学》;课程设计;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83-02

根据美国著名金融学教授Ross(2010)[1]所给的定义,金融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公司财务管理、投资学、国际金融和金融机构等四个部分。投资学,作为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体现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市场与机构等课程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作为高年级的课程,还必须充分体现在实践运用方面的训练,为将来的专业工作做好准备。笔者在多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体会和经验,希望通过本文与其他专家学者交流。

一、社会需要与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现资学的知识内容,是基于市场经济而建立起来的。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决策替代了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决策,导致现代意义上的金融投资活动不存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也构建了各层次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商业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者参与的金融投资活动种类越来越多,交易量越来越大,参与者需要有投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

投资学这门课的教学体系需要围绕社会需求来设计。投资学课程全面介绍投资抉择、投资市场运作、投资估值和投资组合管理方面的知识。要使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投资机会、如何进行投资交易、以及如何对投资工具进行估值分析,以帮助金融专业学生为未来的职业道路和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好基础。本课程在不同大学的教学计划中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比如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金融学专业即使用“投资分析与管理”的课程名称。

第一,教材的选用。中国内地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多数课程在教学上都存在一个教材选用的难题。在中国日新月异的改革中,到了学生手里时,书上描绘的内容都已经成为历史[2]。作为国内的新学科,国外教材的翻译都是一个困难的事情。鉴于国内目前也缺乏高质量的翻译教材。笔者认为,内地有条件的学校直接使用原版的外国优秀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的金融学专业在过去十年与国外著名大学(如英国卡斯商学院和澳洲墨尔本大学等)联合举办金融学2+2国际合作课程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推行在所有金融学专业的前两年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进行中英双语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投资分析与管理”课程选用了由Zvi Bodie,Alex Kane,Alan J. Marcus合编的INVESTMENTS[3]。该教材被西方著名大学普遍使用,而且也是国际顶级金融投资类别职业资格考试CFA(注册金融分析师)的指定参考教材。该书每隔三年左右即有最新版本,内容上有更新,如最新版本的教材即包括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案例的讨论。不过该教材内容覆盖的范围太广,如果全部内容都安排在一个学期(56学时、每周3学时)没法完成讲授。因此该教材的内容需要根据本科教育的要求进行取舍和安排。

第二,课程内容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高年级课程,投资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投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的核心就是公司投资价值研究。同时本课程还需要介绍与金融投资相关的知识点。笔者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设计了如下几个模块的内容。模块1:投资环境与金融市场概况。这部分内容包括证券市场的整体环境,如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区别、证券市场对经济的贡献、投资工具的类别、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及金融工具创新等。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尽量引用国内金融市场的实例予以解释。模块2:公司投资价值分析。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程的重点,希望让学生学会如何撰写一份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需要讲解如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与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模块3: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技术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设计投资策略的讨论以及技术指标的解读和分析运用。理论方面重点是介绍技术分析流派的古典理论道氏理论。该理论强调对于市场长期趋势的研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概念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确立一种立足长线投资和分散投资的理念。另外,要给学生介绍移动平均线、趋势线分析、形态分析、K线图分析、波浪理论等主要的技术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易学难精,其作为预测参考技术得到了市场人士的重视,尤其是一般投资大众的股评人士,需要经常使用这些方法做解盘分析,所以它是一种职业的知识和工具。技术分析工具本身比较形象地勾画出市场的变化,容易让一些学生误认为技术分析是“点金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予以正确的引导。模块4: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研究。有效资本市场假设是金融领域的重要理论,通过对市场有效程度的分析,投资者可以确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另外,传统的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市场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但事实上,由于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呈现出很多非理性的行为,传统的投资理论常常没法完满解释现实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最近十多年来,主要研究投资者的非理的行为金融学得到了业界的重视。在这门课中,简要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过分自信、过分保守、心理账户和预期理论等,让学生对学科前沿研究有一些基础认识,以期培养他们将来对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模块5:债券的投资管理。债券的基本知识和估值方法,学生在二年级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点是讲解债券投资风险管理和组合管理策略,内容包括债券利率风险分析、久期计算、债券凸度、积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和消极的债券投资组合管理等。模块6:衍生工具与交易市场。本模块主要介绍期权和期货交易。期权和期货是最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品种,其他的各种衍生工具的创设多数都与期权和期货的运作机制有相同之处。内容主要包括期权交易分析,如期权交易与股票交易价值比较,以及各种期权交易策略的组合运用,如受保护的买权和卖权、期权价差、对敲、双限期权等,以及买卖权平价关系。

二、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

有些学者(如王闽等[4])强调实践教学需要到证券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笔者认为,金融机构很难安排大批学生的实习,即使能安排也基本上属于拉客户之类的岗位。毕业生未来在从事投资类工作的时候,经常需要对现实问题做分析,从而形成研究报告、操作建议、策划方案、口头观点表述等工作成果,本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主要有两种形式:案例讨论、研究报告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