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城区配有的风景园林若要增添生命力,就不可缺失多彩的植物。合理配置植物,园林便会拥有更为活泼的新氛围,散发出活力和生机。伴随经济的进展,环保认知日渐提升,人们更为注重去筛选自然植物来创设生态风景,以此成为装点园林多样色调的方式。园林植物适应了根本的生态需要,还可以协调周边的城区环境,这种配置更能融合自然,生态环境也更为和谐。
1植物的主要功能
园林植被拥有着光合的特性,吸收CO2而后排放O2,这样对园内空气质量的提升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植被日常释放出来的水分让园林变得更为湿润,净化城区内的空气。绿色植被散发着水及氧气,相比城区内的其余区段,风景园林增添了20%日常的湿润度。
1.1让园林气候更加适宜
增加园林植被,可以调控这个区段之内的小气候。调研中得到的数值表明,若某区段覆盖着更广的绿地,即可缩减酷暑状态下人们中暑的概率。等待冬季来临,植被又可让周边气候变得更温和,避免了城市遭遇严寒的侵袭。城区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热岛效应也日渐剧烈,给城市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应注重建设生态园林,借助于植被调和环境,植被增添了城区的宜居特性,改善了总体气候。
1.2调配城区内的生态体系
植物的多样性对于彼此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良性架构下的生长需要,并且这样做创设了园内特有的生态体系,平衡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植被能彼此促进,调和生长必备的养料、光照以及水分。植物会彼此竞争,也会彼此适应,以此为园林创设和谐态势下的小型群体。相比于单一植被,多样化的植被更能创设稳定的园林种群,获取最优的生存状态,调节各时段的气候,净化空气。在最大范畴内,园林植被构建起来的生态体系获取了平衡性,完善了食物链。
2选取配置方法
2.1细分多层的植被
调配园内现有的植被,依循细分出来的多层次方式进行搭配。区分层次应考量植被色泽及形态,可以融汇多色泽、多形态的各类植被。构建多层组合,凸显明晰的层次美感,这样的搭配规避了无序及杂乱的栽培状态给园林带来的困扰。选取多层植被的高度以便搭配,可选黄槐、灌木类的低矮植被,秋枫这样的中层植被。搭配多彩的园内花木,添加色泽明丽的植物,例如,金黄银杏、火红的枫树等。增设这样的花木丰富了园林的色调供应游客观赏,也迎合了造景必备的基本要求。开花植被可被栽培于邻近树木的区段,这样就延展了植被成活的年限,丰富了景观的层次。栽培常青的植被、高大植物凸显了翠绿的鲜活色泽,让人心情愉悦。
2.2兼顾变更的季节特性
季节交替中,植被将凸显各异的色调,这种变更色调更富美感。借助于这样的交替特性来配置植物,可获取优良的观赏效果。伴随季节的更替,植被附带的叶子、鲜花及果实具有不同的色泽,不应忽视这样的特性。相比于温暖的南方,北方春季是偏短的,秋季会更早来临,这种变更应被融入预设的园林景物中,让色泽在季节的更替下更为和谐。有些城区处于偏干旱区域内,降水偏少,在这样的状态下,若能添加常绿植被将会更好地突显观赏特性,让园林充满活力。
2.3多样的色调配合
搭配植被的色彩,这种途径含有单一色泽、混同的双重色泽、多样性的色泽等。单一色泽可被布设于较广区段的园林,景物凸显了大色块;双重色调拥有彼此填补的特性,合理搭配更能活跃园内景物,例如,鲜红及金黄;若能融汇多样色调,可增添愉悦及轻快的氛围,创设舒适的观赏效应,调配花坛的色调,可依次展开明丽的花朵。
篇2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是在上个世纪才兴起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科学技术,是通过改变动植物细胞和DNA进行人为加工制造的过程和技术。生物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为人们社会发展和医疗提出了新的理论,就传统的医疗技术提出了挑战。生物技术是一个加工过程,更是一个服务行业,是培养新的物种,新的产品的过程。植物基因工程是大年生物学中的主要方式,更是植物学领域的主要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其在研究的过程中以植物为对象,利用对植物细胞和基因的改造来进行提高植物对大自然的各种抗性,是其在恶劣的环境中良好生长的前提。在植物的生物技术开发过程中,我们通过提高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要的各种物质来增强植物的生长能力和抗病虫能力,从而取得我们在制药过程中的各种优良的原材料。
一、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的原理
生物生物制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各个微生物和微元素进行辨析和处理的过程,是通过先进的科学器械对各种微量元素提取的过程。药技术是通过微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各个组织和细胞变化的原理中出发,利用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各个微生物以及细胞进行各种手段的催化和变动过程。在我国制药的过程中是为其提供各种原材料的前提基础。其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基因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对各种微生物认识和其变化过程认识的结果。在我国制药的过程中,随着当前各种病菌的不断变化和各种病况的逐渐新颖,传统的医疗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各种病症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只要过程中,生物技术在其中有着良好的促进和催化作用,是当前制药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生物制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生物制药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是当前生物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和结局。生物技术说白了就是一种微生物技术,是对各种微生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在生物工程的发展过程,主要应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种先进的设备对各种微生物进行研究和探讨,这种方法对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蓬勃发展,生物工程只经历了段在的一个过程,是当前技术发展过程中发展最快的项目之一。在当前的生物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持。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由于我国近现代历史中的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我国在各种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步都相对较晚,生物工程技术也是如此,在我国,其发展仅仅只有接近20年的历史,比起美国等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研究成果,我国的生物技术就显得微不足道。但是随着这二十年来我国的大力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生物技术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随着各种环境因素的不断恶化,各种自然条件和气候因素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使得当前各种病菌发生其迁移性的变化,造成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在这种背景之下,药品的开发和研制已成为当前保证人们健康的重要手段和不可忽视的手段。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三、生物制药的前景与分析
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
生物制药新兴技术将不断应用于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才能不断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满足医药水平提升的要求。生物制药新兴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应用到产业发展当中来,从而促进产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医疗水平的提升。
篇3
一、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制药方向专业课的设置
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模块之一的制药模块,是培养生物工程产业化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内容,其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我校开设生物工程类专业时间较长,专业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较好,专业模块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设计上,体现出我校培养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色,适应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需要,尽可能扩大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的择业面。在此背景下,我校从2002级生物技术专业开始,在制药模块中重点开设了《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分离纯化工艺原理》和《生物制品》等课程,采用了国内生物制药相关专业的经典教材。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内容决定形式。在制药模块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我们对专业课教材进行认真分析,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降低了课程的学习难度,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专业课作为以综合性应用知识为内容的课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案例教学:一是从各种传媒报道的案例中选择。如在讲解生化药物的临床应用时,如果只是依照书本上的几条来讲,不但枯燥,而且学生对各种类型的生化药物的重要应用不会有切身的体会。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更应该用自己对专业课高昂的情绪去激励学生。采用传媒报道的案例,如牛黄解毒丸成功挽救东方卫视的女主播刘海若的真实报道,引入牛黄解毒丸方药成分之一,脂类药物人工牛黄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功能,用于消炎的临床应用。又如山东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透明质酸眼药水系列产品一上市,就为企业赢得了上亿元的销售业绩。这些例子既通俗易懂又紧贴实际,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引导他们对书本知识做更深的思考与讨论。二是结合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如在讲解核酸药物时特意引入炒作的“核酸基因营养素”的概念展开讨论,让同学们针对争议问题自己得出科学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核酸药物的药理活性。三是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引入经典科学案例。如在讲解新药研发的一般规律时,以青霉素的发现之旅为例,以生动有趣的科学故事告诉学生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典故事,以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的工作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 多媒体教学法
制药模块专业课某些章节联系实际紧密,但制药原理及制药机械抽象枯燥,只凭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原理图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而另一方面是这些制药机械在实际应用中则非常简单直观。如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动画以及录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直观生动的学习又可使学生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掌握的基础知识也较扎实。在做好信息技术与本学科的整合时,专业课教师需要组建自己的多媒体素材库。素材库是教学素材的集合,它以知识点为基础,按照学科检索和分类规则组织素材资料,包括文本、图形和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资源。我们通过网上搜集、日常积累以及自己制作,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输入,采集视频素材或抓取计算机操作界面等方法,动态演示生产车间、制药设备、操作工艺等过程。如在讲解抗生素发酵工艺内容时,发酵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设备,我们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一段录像,动态地演示了发酵罐的工作情况,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发酵罐的形状,而且对于与抗生素生产工艺相关的内容也能得到很好的理解。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选取相应的素材,以小专题或单元为基本模块进行组织和链接,使之成为目标明确、条理清晰、程序合理、易于操作的多媒体课件,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便于学生课后自学和复习。专业课课程内容丰富,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制作是繁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积累,并与其他教师协作,只有通过几轮的课程讲解后,方可形成较为系统完整的多媒体资源库。
3 实践教学法
我们在制药模块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地安排了生产实习,这为专业课课堂教学作了有效的补充。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有针对性的结合了生产实习进行部分专业知识的教学工作。制药业是生物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制药企业数量众多,产品各具特色。参观不同的药厂对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与生产实践结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学院积极与制药企业联系,目前江苏七七药业和恒顺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成为学院定点的实习基地。学生在参观药厂前,先准备一些与该药厂相关的专业问题,通过参观药厂,听取介绍,亲身体验并收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理解,使学生真正领会生物制药的操作原理及操作流程,从而对制药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如在安排去七七药业和恒顺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实习前,我们布置了相应的专题,如“中药新药的一般研发原则、方法及过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常用方法”“生物药物发酵工艺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软胶囊制剂的工艺过程”等,使得学生在实习之前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检索相关的科技文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工厂车间,亲身体验并收集相
关资料加以整理,从而理解专业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积累生产实践的经验,为自己毕业后走进工厂车间独立开展工作奠定必要的工作基础。
4 互动教学法
随着生物制药的理论和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要想在课堂上做得面面俱到是不切实际的。但如果教师纯粹为了赶进度泛泛而谈,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不知所学。为了扭转以往单纯由教师在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的沉闷局面,我们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以个人自愿为原则,个人报名,让学生走上讲台,自授自学。对于每一个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都是一次挑战与锻炼。学生授课最大的意义并不在于通过这次课能学到什么具体的专业知识,而在于增加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要把头脑中预想的一切付诸实施,确实要花一定的功夫,而这点恰恰是我们将要在今后的面试、答辩等环节中要求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篇4
关键词:生物工程 制药 人力资源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科学和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领域,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之一。为此,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倾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使本国的生物技术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世界各国都将生物工程及其逐渐加速的产业化进程视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后的十年是世界生物技术产业获得起飞机会的10年,也是生物技术企业大面积创业的十年。中国能否抓住这次产业革命的机遇,今后十年是个关键。
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一样,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五个因素,即技术、资本、人才、管理和政策,缺一不可。目前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双向人才。
生物技术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这场竞争中,我国在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研究和开发人员已经有5万人左右,分别从事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其中,约5000人在500家企业中从事开发和产业化研究,成为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纵观全球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生物工程研究开发的艰巨任务,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谨就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解决方法。
指标分析
从产业发展看人力资源需求
国际产业发展状况 生物工程药物产业发展很快,如美国目前每年投入到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经费不少于100亿美元。生物制药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30%,超过全部药品平均增长速度近1倍,是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近10倍。随着生物经济的到来,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必将飞速发展。2001年全球生物技术公司总数已达4284家,其中上市公司有622家,销售总额约为348亿美元,其中基因药物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占总销售额的70%。从整个产业的分布情况看,生物技术公司主要集中在欧美,占全球总数的85%,欧美公司的销售额占全球生物技术公司销售额的97%。若干年来,全球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发投入和销售额一直以每年12%以上的速度增长,从业人数也稳步增加。
中国产业发展状况 中国目前拥有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资助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基因工程药物开发中心3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人员总量已达1万多人,许多大学设有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
医药生物技术是中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重点。十几年来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很快。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生物医药已达150多个,其中1/5为创新药物,已有基因工程干扰素等2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投入生产。生物技术的产值从1986年的2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近2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38.9%,14年增长了近100倍。
全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家,技术开发人员超过5千人。其中涉及医药生物技术的企业300多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的200多家。一些生物技术的新建公司正在崛起,每年增加近100家新公司。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已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在税收、金融、人才引进、进出口等方面对生物技术企业给予全面支持,目前已经培育了一大批新企业,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起着龙头的带动作用。
我国目前在企业中从事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企业研究开发的人员约5000人,远远不能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如果我国想抓住这次生物技术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真正地创建出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企业乃至优势产业,并能在国际上占有至少四分之一的生物经济总量的地位,就必须在今后十年内创建至少5000家生物制药相关企业,从业人员应该达到5万人以上。预计,今后几年,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将持续以25%以上的速度发展。这在客观上对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国内、外差距 从技术水平上看,我国目前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药物主要是仿制的美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技术已经相当落后。新一代基因工程药物,如人源化单抗、融合蛋白等还处在研究开发中,但至今还没有重量级产品上市。
从已经上市的基因工程产品的数量上来看,我国相当于美国的约1/4不到,而且还多为仿制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市场竞争力差的老产品,几乎没有真正自己创新的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是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切肤之痛。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美国目前产业化从业人员达15万人,但是我国目前还不足2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了缩短这个差距,我们必须紧跟国际研究开发的趋势,建立开发新一代基因工程产品的队伍和技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人员,它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从招聘情况看,本行业人才需求旺盛,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2003年1月-2004年3月连续15个月招聘岗位数的统计,以月招聘数量计,总体上呈逐月上升趋势。招聘岗位数量从2003年1月的5101个到2004年2月的10144个,15个月内增幅达1倍以上。在过去三年里,生物制药行业的招聘数量始终位于所有行业的第四到第六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物工程行业极好的成长性和对人才需求的急迫性。
在这种旺盛需求情况下,生物工程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1至2003年间,对15家招聘人数20人以上的基因工程企业的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高级技术职位长期虚位待补,几乎无法招聘到学历、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达到要求的人员。有的职位竟然空缺2年以上,最终企业只好放弃原定目标,改为高职低聘,自己培养。尤其缺乏的是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重组蛋白大规模纯化工艺研究、新型基因工程药物上游开发研究、具有生命科学背景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货可居。
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年龄、学历和工作经历 如图1、图2、图3所示,从业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和地域分布情况是人力资源分析的基本参数。通过以下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基因工程制药行业从业人员年龄偏低,20-30岁工作经历很短的人员占据了大多数。这与该行业需要较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的特点是不相符的。这与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起步较晚、目前的企业规模都还比较小有关。
从学历分布看,本科比例较高,硕士占相当数量,大专及以下比例超过半数,博士及以上只占4%左右。这与该行业对研究开发人员的学历和科学素养要求比较高,对生产及辅助人员的数量大、学历要求比较低有关系。
人力资源地域分布 从地域分布可以看出,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中心城市,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等直辖市,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甚低。这与该行业对资金、信息、科研、原材料供应要求较高有密切关系,与其他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见图4、图5。
留学回国人员及其贡献
通过对国内25家基因工程研发企业的调查,发现国内从事研究开发的骨干力量多有留学背景。特别是,基因工程制药企业的主要技术负责人都有多年的海外工作经历,其中20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有在国外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我国基因工程企业早期发展时,主要是通过引进菌株和生产工艺。随着行业的逐步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他们往往是某企业的创始者或是主要的技术提供者,成为国内生物工程产业不可或缺的技术力量。这些留学归国人员在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留学归国人员对国内生物工程产业的主要贡献可归纳成以下几点: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海外的高等研究机构(包括大学)或企业中工作的经历,使他们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当然载体。他们与海外技术界、产业界的广泛联系,使国外先进技术或产品可以及时输入到国内,缩短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他们掌握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弥补了国内高层技术人才的短缺。
极度缺乏知识产权人才
生物工程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它需要深厚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发达国家,从事生物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多数具有非常好的自然科学背景,既有自然科学的博士学位,又具有律师资格。但是在国内,从事律师工作的人,多数缺乏自然科学的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一状况使我国生物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对国内60个律师行的调查表明,272名工作人员中,有生物工程相关学科背景的博士只有3人,硕士学位的也只有19人。大部分人员没有生物学背景。这与国外发达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掌握产业化关键技术的人才严重缺乏
我国的生物工程行业人才紧缺的现状与我国整个生物医药界的现状有关。目前30多万海外留学人才中,约有1/3分布在生物技术领域。而我国现有的生物技术开发人员对于科研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不会用有效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研究开发的成果,而对于如何将生物科技成果转化为资本,让技术插上资本的“翅膀”的意识还属于刚刚起步,发展空间也很大;此外,由于我国药品、生物产品的开发的步骤和国际标准有一定的出入,不懂国际规则就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找到立足之地。种种原因造成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水平和研究环境都并不是处在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高度,这也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相关人才的挖掘和培养。
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创建生物技术企业需要双向兼通的生物技术创业型人才。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技术门槛、人才门槛高,投资周期长。生物科学技术是一个典型的实验性学科,大学本科毕业生只能算是刚刚入门,只有在研究生毕业5年甚至10年之后,才具有产品和技术的开发能力。因此通常情况下,在这个领域能够扮演创业者角色、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平均都在35岁至45岁之间,显然这将增加创业的周期和难度。
在人才紧缺的生物医药行业内,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工程、化学制药和中药研发是人才尤为稀少的工作岗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海需要的生物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具有3-5年科研开发工作经历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所需要的基础专业背景有生物学、遗传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及工艺、中药制药及工艺等。这些方面的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多年的努力方可完成。
我国的大学教育仍主要为应试教育。由于受学科和学制设置等因素的影响,在目前体制下培养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更偏重于基础理论,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缺陷,培养出的人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现代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需求。更何况在多数情况下,其中相当一些人又选择了出国深造和发展,这对于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缺少技术梯队的窘境更是“雪上加霜”。
企业开发、培养人才不够,重使用轻培养
目前我国生物工程产业尚未完成原始积累,在全社会现有人力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各企业都还没有能力自己有计划地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上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重使用、轻培养,不愿意在人才培养上花大力气。
综上所述,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工程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显然,在目前情况下,需要在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上“双管齐下”。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海外生物技术学人才,尤其是在产业界具有工作经历的人才回国创业,成为产业的领导者、研发的主力军,这是各个新经济区域和各级科技、经济部门领导者的主要方法。与此同时,通过新的办学机制建立生物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造就大批一流产业技术和管理兼通的人才,已是我国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面临的紧迫任务。应该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大面积、高效率、高质量地培养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生物工程产业发展急需的人才。
我国生物工程人力资源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尤其是兼具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目前归国留学人员在该领域的技术开发和管理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国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中高层技术和管理人才,以适应生物技术急剧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罗瑾琏等,上海市高新技术产业素质分析,《上海综合经济》,1995.12
篇5
致命诱惑
生物制药在中国,既被寄予了很高的预期,也受到了相同程度的质疑。有人担心生物制药可能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继而成为互联网泡沫之后的下一个泡沫。但生物制药与靠广告生存的网络公司根本不同,它的产品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重要的是,就商业模式而言生物科技产业更为传统,而且市场是现成的。
生物药物的最诱人之处是它惊人的利润回报率。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高的惊人。最典型的是红细胞生长素(EPO),从1989年投入市场以后,它已经为开发商Amgen公司带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也使得Amgen公司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总资产已高达161亿美元。可以说,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医药产业市场为3000-3250亿美元,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达到240-260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的8%。其中2000年中国医药市场估计为1500亿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估计为45亿元,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的3%。显然生物制药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与之相伴的投资机会则更是让人垂涎。
联合基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毛裕民、谢毅两位教授创立联合基因的时候,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技术优势。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想象的,员工600多人、10多家子公司,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用技术换来了公司发展急需的资金。
联合基因的第一桶金来自上海银行。2001年6月,联合基因以两条自主产权的基因作质押,从上海银行那里筹来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联合基因得到第二笔钱是在2000年8月28日,以基因芯片技术作价2.5亿人民币,据称这一合作创造了中国单项技术作价之最。实际的情况是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出现金2.5亿元人民币,与之共同成立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这一合作曾经给作为上市公司的星湖科技带来一时的风光。联合基因一位人士称,他们从2000年11月开始销售基因芯片,芯片每枚的单价从4000元到1.6万元不等。这之后销量增长很快,每月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上半年光是芯片销售的利润就已经达到1300万元人民币。
作为清华大学生物医药科技的旗舰企业,清华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军者。而它的最大信心来自于总裁杨向阳创立的高起点国际化运作的商业模式。
虽然清华源兴生物背后依托的是清华的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院,但是清华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生命科学院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医学院也正在筹建之中。因此源兴生物想建立成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不可能等待著学校的相关研究上去以后再开始行动。于是,杨向阳为了与海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建立联系,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英语去了美国发展起了公司的海外研究队伍。
源兴生物与海外研究队伍的合作方式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方协议成立项目团队,在研究成熟后建立科技公司,清华源兴增资控股,双方今后利益共享;对于研究者原来已经有公司的,双方则进行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这样研究者不需要离开美国,可以继续利用美国顶端的技术平台进行工作,保证技术的领先。因为采用了这样灵活的商业模式,清华源兴的基因和疫苗等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
现在的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化学合成药、生物工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药企业。其新药研制涉及肿瘤、消化、心血管和抗生素等领域,目前已取得四个国家二类新药、二个四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已取得卫生部临床研究批文的国家一类新药、二类新药各1个,已立项在研新药10个。
润世与益来
然而,在生物制药的赌桌上并非都是胜利者,那些当初对生物制药并没有清醒认识,只是凭一时冲动闯进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者,现在正在品尝苦涩的果实。
曾经喧嚣一时的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近日将解散,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合作方技术不成熟,就决定放弃。这样的解释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这样的调查不是在公司运作之前就完成,而是在公司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显然润世生物正在为当初的冒失付出代价。
三年前公司出资3000万元从美国Robinson生物技术公司购买了重组抗肿瘤血管生长治疗药物技术。为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公司先后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润世生物技术公司和收购了珠海亚利生物制品公司。当时润世生物曾乐观的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10亿元,年利润可达4.55亿元。然而直到润世生物解散,这个项目也没有投产。
南京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又是另一个不成功的例子。生殖健康芯片和性传播疾病基因检测芯片是益来基因的杀手锏。该公司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是,是吸引了江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2900万元的资金,为自己的市场推广备好了资金。第二步是将开发的PCR芯片检测系统、个人识别芯片、感染性疾病诊断芯片等技术作价1500万元与上海浦东科创等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百瑞生物技术股份公司。随后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收购了金陵男科医院,此举意在联合双方资源,在技术开发与临床服务方面做到优势互补。但是当初投资2900万,还持有南京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33%股权的苏常柴江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却萌生退意,该公司表示益来高科技产品开发不是很成功,并表示了退出益来的意愿。这么大的投资者对公司如此失望,可见益来的市场前景并非想象的那么美丽。
这些公司当初进入生物制药行业,都有很好的故事,但是现在却陷入了生物制药的陷阱,原因也许他们现在也有所感悟,当初的思考的不成熟让它们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五大风险
冷酷的现实在不断的提醒投资者,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产业背后,也隐藏着投资风险。这些风险对于已经和即将进入生物制药行业的人们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了解并在以后的投资中避开这些风险是投资人首先要准备的功课。
首先,生物制药不可避免的风险――技术风险。生物药物、生物技术产品的特点为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所谓高风险更多来自于技术风险。科研项目都面临着科学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实现预想目标的风险,以及存在科研成果产出周期比不预期计划要长的风险。同时,科技开发工作也面临竞争,存在着竞争者抢先完成同类开发项目,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关注中长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同时,也应瞄准技术相对成熟的、已有成功先例项目,尽量减小公司面临的风险。
其次,中国的投资者们最应该注意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中国已有300多家较大规模的生物企业,但是这些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品中,大部分都属于仿制。真正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品种可谓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元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这种廉价的产品“开发”将会受到惩罚。
第三,中国的投资者们最应该反省的风险――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在我国很多生物医药品种目前重复投资现象严重。仅生产干扰素的全国就有近20家企业。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一来会加剧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导致产品利润下降,使得企业很难有资金再用于开发新产品,形成恶性循环。二来最终将会使得相当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甚至倒闭。
第四,中小投资者最头痛的风险――生物技术公司的成长规模有限。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市场技术公司普遍的特点是规模不大,往往只有几十人,资本数量也很有限。虽然增长速度都保持了两位数,但是整个产业的销售额很小,大部分企业基本上还没有利润。因此,能否支撑到盈利之日,盈利后的生物公司到底能产生多大利润都还是未知数。
第五,科研人员最头痛的风险――市场风险。生物药品大多属于处方药,其销售及广告活动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管制。因此,即使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开发成功,也将过批文和向市场推销两道关。这对于大多数以科研人员为主力的生物产业公司将是生存的最大考验。
建议:谨慎中大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可见生物技术的前景是如何的诱人。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生物制药领域存在的风险比之中国的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这里不想劝投资者如何的规避风险,作为投资者应该知道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生物制药这样的新兴行业。新兴的行业永远是培养新富翁的摇篮,要想成为新一代的富人,投资者要有足够的大胆。诚如盖茨当年在看到电脑操作系统的美好前景之后,果断放弃没有完成的学业,投身到这一个让他终生富足的行业之中,成为世界首富。中国的投资者要想开启生物制药这个宝库,首先要对生物制药的整个市场环境做到细致的了解,这是谨慎;然后就是要有盖茨那样的勇气,此乃大胆。
附:投资机会
为了使投资者能有更直观的认识,《科学投资》杂志社与中国生物医药网(省略)联合推荐了下面这个适合中小投资者的生物制药项目,希望能对投资者有所益处:
可供转让生物医药项目――隐形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磷脂类分子组成的一种中心包有溶液的具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将药物(可以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基因等)包裹于脂质体内,可以明显地改变甚至控制它的释放速度、范围、和终点,具有靶向病灶、延长释放、降低毒性等多重效果。
目前脂质体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药物传递系统。脂质体作为抗原、基因等药物的载体系统逐渐成熟,药物脂质体制剂已被用来与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作斗争。目前脂质体仅用于人体全身性真菌感染和癌症的治疗,但在预防医学上脂质体已经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迄今为止,在国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有4种,疫苗1种,进入临床I-III期试验的脂质体药物有7种,疫苗6种。另外2种兽用疫苗已上市。
隐形脂质体开发有下面三种形式:
1、短期产品开发:在6个月内制造出供申报临床用的制剂并准备生产和检定规程,6-12个月内完成动物试验及设备安装调试,12-15个月内申报临床;15-21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21-27个月内取得四类新药证书。
2、中期产品开发:使用已有的设备开发免疫脂质体制剂。如果在隐形脂质体的包膜外添加可促进肿瘤细胞内吞的单克隆抗体或配体,即可制成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
3、长期产品开发:在上述短、中期产品开发的基础上,使用隐形免疫脂质体作为外原基因导入癌细胞的载体,开发出肿瘤基因治疗产品。
篇6
1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自从美国发明了生物技术以后,该技术就迅速被应用到新型药物的研制上,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1971年世界上第1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并将此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物制药产业市场广阔,但是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1-2]。
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首次应用该技术的国家,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的生物技术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了400亿美元,每年的科研经费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出30多个重要的治疗药物,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达到了40多个。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癌症、糖尿病、肝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给社会创造了极大的价值。
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整体落后于美国,但是发展迅猛。英、法、德、俄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品方面成绩斐然,在生物技术的某些领域甚至赶上并超过美国。如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莫斯科大学生物系、莫斯科妇产科研究所及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近年来在研究和应用基因治疗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也发展较快,并将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作为21世纪重点扶植培养的产业,从而能够增加同美国和欧盟等的竞争力;同时重点展开生物信息技术及纳米生物技术等的基础研究、疾病相关遗传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研究等,以“基因新药”为目标来推动日本的生物技术产业。目前,日本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于生物医药研究,部分公司的技术实力已经跻身世界前列。
日本之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在生物制药产业方面也发展较快,尤其是澳大利亚、中国、印度等国家在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在世界范围的市场正不断拓展壮大。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颇具规模。目前,全国注册的生物技术公司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地区。近10年来,我国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这些药品对肿瘤、心脑肺血管、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起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药品[3]。
与世界先进国家的生物医药产业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加大对该产业的发展力度,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当前,我国已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当前一些科技发达或经济发达地区正在不断建立国家级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前景看好,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4]。
3生物制药业发展趋势
3.1生物制药产业呈现集群式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能够极大地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不仅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下游配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还需要同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服务组合在一起,方能发挥高效作用优势。当前,我国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对于促进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得生物制药整体产业链得到优化,在生产效率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以后仍会朝着这一方面快速发展,政府也将会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建设产业集群区,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业、研究开发、服务创新、教育培训和风险投资等方面进行发展和创新,为生物制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2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
将生物医药技术从科研转向产业化生产是科研的重要目的,只有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使得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当前很大一部分还停留在科研方面,并没有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这不仅浪费了很多的资源,也使得我国的生产实践跟不上研发,造成了生产的滞后状况。生物医药技术向产业化推进要求企业通过委托外包策略,建立技术同盟,形成优势互补,使得自身能够专注于自身专长方面,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我国生物制药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势必会朝这一趋势发展,通过外包方式进行新药开发,将技术较强的研发内容分包给具备研究实力的小型公司来完成,充分发挥小公司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优势,共同开发新药,大大提高新药开发效率,使新药研发周期缩短,实现技术与资金互补。
篇7
关键词: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研究
依据科技发展导向,结合当今及未来人才需求,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2006年开设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了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提高毕业生从事生物制药领域相关工作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发展性的探索和研究。
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1.就业领域分析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制药技术类的下设专业,生物制药涉及生物技术、制药、药学、化工等多学科。从生物制药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就业市场应当十分广阔,但现阶段国内的生物制药领域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产业,真正的生物制药企业并不多。加之毕业生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并与制药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所以近几年,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就业不能完全集中在生化制药企业、微生物制药企业、生物工程制药企业、生物试剂企业公司等生物制药领域,而要适当地适应现已形成规模的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等领域。这与培养目标并不矛盾,《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虽然将药物分为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物制品,但从制药企业来看,并没有这样严格的区分,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是既做化学制药,也开发生物制剂。这就要求专业建设时从培养方案上体现出重基础、重素质的特点。
2.就业地域分析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首先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对河北省的相关企业进行查询可知,截止2009年11月,河北省的药品生产企业有111家,通过了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631家;此外,北京的药品生产企业有285家、天津药品生产企业有143家;这些企业的生产、检验、销售、研发等职位,都在近期和将来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有较大的需求量。
对河北省的高校进行查询可知,省内开设本科药学、制药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学院、河北北方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等8所。开设大专药学、制药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河北农业大学、石家庄学院、邯郸学院、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等10所。其中以药学、制药工程、中药学、生化制药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等为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仅有2家,随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该专业在培养区域稀有专业人才方面占有一定优势。
3.毕业生去向分析
海洋学院现已经毕业一届学生,毕业生的去向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1)从事不同类型药品或产品的销售或服务,如生物试剂、处方中药、医疗器械、兽药、保健品、零售药店服务等,约占到毕业生总数的60%。(2)从事不同类型产品或药品的生产或者研发,如生物试剂、化学药品、中成药,体外诊断试剂等,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0%。(3)有3%的学生从事药学类中专教育。(4)升本,顺利通过专接本考试的学生占9%。另有学生创业、从军或者改行,约占10%。
从数据统计可知,从事销售服务的人数超过总人数一半以上。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现代制药行业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决定了生产岗位人员需求减少;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多以本科学历限制生产、检验岗位,这就削弱了专科毕业生的竞争力。第二类学生的就业证明了专科生并非不能胜任研发、生产岗位。另外,从数据统计可知,毕业生的去向呈现多元化,这体现了就业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同时,也证明了重基础、重素质的培养方案指导下的学生可以胜任比预期的生产销售更广阔的相关工作。对毕业生去向的跟踪分析有助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性探索和研究。
二、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关注的问题
1.以就业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围绕就业领域的主要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展开,体现出重基础、重素质的特点,课程可分为三大体系:(1)开设适用于所有药品生产、销售的课程,如药理毒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医药市场营销学、药物制剂设备等课程。(2)开设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酵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离纯化等主要针对生物制药的课程。(3)开设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课程,如药物化学、海洋药物学、医药数理统计、专业英语等。
由于培养年限和课时总数的制约,课程设置不能面面俱到,还要结合用人单位和就业反馈信息不断论证调整。
2.突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方面。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对生产、经营一线,实践能力格外重要。所以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重视实践课程教学,从课时安排上加大实践课程学时比例。在具体做法上可以建议: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积极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等[1]。
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1.实验硬件设施方面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全部依赖实习基地来实现,实验室的技能训练必不可少。而许多课程在实验设备、实验耗材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比如用于药物分析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最低配置每台10万元以上。再如生物技术大实验中,一次简单的PCR实验,1人/次至少需要3-4支微量加样器(1支普通的微量加样器大约600元),1台普通PCR仪大约3万元,试剂费用大约20元[2]。如果实验硬件条件不能及时提高,仅用理论、视频、观摩实验来代替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很难实现。所以开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院校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实验硬件设施建设。
2.实习条件方面
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置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对于制药专业学生,制药企业车间是实习基地的首选对象。然而,由于制药企业的特殊性,很多企业都担心人数较多学生的实习会影响GMP认证的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甚至导致工艺技术泄露等,而不愿接受学生实习。此外,实习时间有限,学生对于新环境、新工艺的熟悉几乎占据一半以上时间,待到基本达到成手可以正式生产时,实习时间已经结束,这对企业的培训指导投入来说,经济上也是损失。药品经营单位也是对口的实习单位,但由于药品经营操作灵活和经营周期较长的特点,也难有经营单位愿意接受短暂的实习。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实习基地的开拓。
海洋学院2006年开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几年来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法,一方面开拓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如已经与华北制药秦皇岛分公司达成灵活实习协议,并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依据厂方生产情况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实习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分散进行实习,不至于影响生产。2007级学生三周的实习情况证明,经过理论实验学习后的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制药车间的生产工作,能带给企业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将有助于提高制药企业与校方合作的信心,促进深化合作,早日达成双赢局面。
3.师资力量方面
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先有高素质的教师。新开设的专业,配套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专业建设必须重视的问题。由于高校引进教师标准的控制,近年来教师学历水平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已逐渐成为教学的主力军,这些年轻教师大多数是应届毕业后直接来到高校工作,虽然知识理论系统,科研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没有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积累,在实践教学中,难免底气不足。
为此,应该积极“走出去,并请进来”,安排没有生产销售经验的教师走到一线岗位,进行锻炼。并邀请经验丰富的生产销售人员来校开设讲座。另外,可以提供一个毕业生与在校生的交流平台,便于学生间直接经验的交流,弥补教师直接经验的缺乏。
4.特色体现
新专业是基于原有学科资源而设置的,在专业建设上也应该结合原有学科优势来建设。海洋学院位于渤海湾,学科核心是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基于此,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建设应该在素质培养方面体现一定的海洋、水产学科特色。
医药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更是朝阳中的朝阳。由于产业人才需求而带动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育也必将得到长足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更应该抢抓机遇,发展性地探索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培养生物制药领域的职业技术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那是1995年,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决定进入生物制药领域。得知国内一科研机构从美国引进EPO技术,并培养出了菌株,有意转让这项成果,东阿阿胶与该科研机构签订了协议。这种药品在高难重症上颇有用场,能促进体内红细胞的成熟与分化,可用于外科围手术期红细胞动员,治疗肾性贫血、肿瘤病人化疗或者放疗导致的贫血。当时这种药很贵,很多患者根本用不起。
时间紧,要求高,一时没有合适的人才,公司决定自己培养。当时,33岁的尤金花面对公司的发展,凭着骨子里的闯劲儿,第一个报了名。笔试面试之后,尤金花成为公司生物制药第一代“掌门人”。她依然记得面试时领导说的话:
“公司要投资5000万上马生物制药,你选择了它,就意味着暂时放弃家庭,可一定得想清楚。”当时,尤金花和丈夫一起报名竞聘,两人商量好了,不管选上哪一个,另一个都会全力支持。
一份承诺,一股干劲。尤金花带领公司组织的11名生物技术新兵开始了3年的学习生涯。1995年7月,山东大学,学习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基础理论。这是令尤金花最难忘的一年。山大专门为他们12个人制订了教学计划,把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结合在一起,1年等于4年。尤金花的压力最大,如果那11个人还有什么依靠的话,她就只能靠自己了。巨大的压力很快让她瘦了15公斤。没有休息日,上课、下课、熄灯后点上蜡烛都是看书,大家都不准回家。提到这一点,尤金花直说自己当时太残忍:“过了半年多,好几个小姑娘就哭鼻子了。后来,他们开始抵触,不和我说话。当时,我心里那个急啊,可我越说他们,他们就越躲着我。他们是还没成熟的孩子,我就想法子哄他们,学习太累时,就领着他们出去吃个饭,或者一起包水饺,调节一下情绪。当时,我月工资只有一二百元,他们更少。有时公司领导送些吃的用的来,大家都很高兴,积极性大了许多,我也有大家一起挑重担的感觉了。”
1996年,他们在华东理工大学进行操作层面系统培训,并学习研究生课程。两年的功课压缩成1年,仍非常紧张。不过,让尤金花欣喜的是,每个人都有了股拼劲儿,有了信心。
1997年,尤金花带领部分技术骨干去合作方,学习工艺操作、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
1998年,在公司领导支持下,尤金花带领一批技术人员组建生物公司。尤金花对第一个即将上市的高科技产品EPO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她知道整个公司甚至股东都在望着自己。进行厂房验收那天正是小年,除夕夜大家是在车间守着设备度过的。试产前,尤金花几夜睡不着觉,方案看了一遍又一遍,操作细则审了又审,器材和设备查了又查。试产时,她干脆就住在公司,甚至一连几天不出车间,细心培养着工程细胞,就像呵护刚出生的婴儿。
生物制品刚刚生产出来时,虽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了全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也检验合格,但大家还是觉得不塌实,尤金花曾想过在自己身上做试验。当最后的检验报告所有指标都合格,尤金花向老总汇报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生物制药公司实现了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的几个奇迹:GMP认证一次性通过,一次性上罐无污染,一次性通过中检所检验。
1998年试生产,虽然取得成功,但是提取的产品很少,成本太高。东阿阿胶的老总马上派尤金花带领两名技术人员到美国参加针对性培训。
在美国,实验室离驻地很远,尤金花和同伴们3个月里基本上吃住都在实验室,几只装垃圾的大塑料袋一铺就是床,有时做纯化实验,3个人轮流睡觉。由于长时间生活没有规律,3个人都出现了身体不适。培训师非常感动,安排了合同以外的实验项目,并提供了其他参观学习的机会。
海外学习回来,大家日夜兼程投入EPO工艺改进和创新,终于获得成功。该项目被列为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和山东省十大高新技术项目。专家评价:EPO表达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东阿阿胶迈过生物工程这个坎儿很不容易。国家部委的一位管理人员曾半开玩笑地说:“你们真是秦始皇蹦到现代来了,搞传统阿胶的怎么搞生物工程药品呢?你们真是干大事的人啊。”
EPO上市后,尤金花又率领她的攻关大军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两个基因工程新药的研发。其中,一个被科技部列为国家863项目,一个被列为国家火炬项目。目前,这两个产品的临床实验已接近尾声。
9月的阳光依旧灼热,透过窗户照了进来,尤金花的脸颊红红的。在她接电话的空当,我才仔细端详了一番坐在对面的讲者:略胖、微黑,神采奕奕,是个爽朗的人。
电话是她儿子打来的。说到孩子,尤金花的愧疚之情难以掩饰。“对家庭、对老人、对孩子,我做得太不够了。去年中秋节,我在家只呆了半小时。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好在家人很理解我,说句心里话,要是没有家人的支持,我不可能安心工作。”
聊到家庭,尤金花刚才的兴奋劲儿一下了减了许多。毕竟,对于自己扮演的妻子、母亲和女儿的多种角色,她都感到有太多的内疚和遗憾。我欣赏谈工作时的尤金花,因为她的神情很能感染人。所以,我们的话题还是转到生物制药上。
说到现代基因技术,不能不提的是2002年在尤金花带领下搞的阿胶原料―驴皮的DNA指纹图谱鉴别法,这是动物药原料中第一个DNA指纹图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阿胶原料为驴皮。但有些造假者经常使用其他杂皮熬制阿胶,使消费者深受其害。驴皮在刮毛和切割后就难以确定是驴皮还是杂皮,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把这个难题交给东阿阿胶。东阿阿胶和青岛海洋大学联合攻关,探索发明了用DNA指纹图谱鉴定驴皮真伪的方法,既快捷又准确,已列入《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尤金花说,刘维志董事长举过一个例子,从韩国来了个经销商,希望做公司产品在韩国的总,他说在韩国是由医生开这样的方子,而开这样方子的医生都是中医,经销商本身也是中医。大量吃阿胶的人都是华人或者是接受华人文化的人,作为保健品,外国人根本就不吃。这么好的东西要想得到世界承认,必须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清楚才行。
篇9
【关键词】CBE教学模式;生物制药;职业能力;生物药物分离
0 引言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一种“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该教学模式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CBE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科学体系,以某岗位的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求职需要。由于CBE式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CBE教学模式无疑是较为适合职业教育的先进教育模式。
1 高职生物制药推进CBE模式的必要性
1.1 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受普通高等教育的“课堂+书本”的学科型教育模式的影响,但此模式是不能达到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的,其缺陷主要有两方面:
1.1.1 不能平衡“必需”与“够用”的矛盾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高职教育则更多应该关注知识的运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课堂教学主导实验实训。老师往往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实际要求,最终造成“必需”的内容没有讲,学生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讲了却“用不到”,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甚至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1.1.2 不能解决“灌输”和“求索”的矛盾
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中,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课程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通过若干互相割裂的实验实训在完成的,作为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和记忆,很难将实验内容举一反三的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灌输过程,学生很难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2 CBE教学模式的特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为本”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1]。高职生物制药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锻炼学生核心技能为目标,兼顾学生就业渠道的拓宽,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并重培养。而我们之所以采用CBE模式,是因为此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2.1 宽基础
生物制药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生物制药的高职人才,需要同时掌握生物技术和药学基本原理.以及生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和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因此,我们广泛调研,了解周边生物制药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使学生对本行业有丰富全面的认识,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道德。
1.2.2 重素质
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2]。因此.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项目化教学是高职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3 强特色
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在满足“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生物制药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职业能力进行强化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发酵过程控制、产物的分离提取精制等有完整清晰的认识。
2 CBE模式下《生物药物分离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但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提出对生物制药专业主干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以《生物药物分离技术》课程为例,作简要探讨。
2.1 知识理论的整合
《生物药物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药物分离技术》作为生物工程的下游加工过程,和生物制药各专业课联系密切,尤其体现在实验实训上。如《发酵工艺学》讲的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手段生产目的产物,其终产品必须要经过生物分离过程得到。酶工程、细胞工程等的产物也要通过相关分离技术的应用,最终分离得到生化药品、酶制剂等。与此同时,《生物药物分离技术》与药学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药物制剂技术、药物生物检定技术、生物制药设备等。
生物制药教研室的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罗列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机整合,有效的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遗漏,即节约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各关键环节的印象。例如,发酵工艺学重点开展菌种保藏与复苏技术、发酵工艺技术等技能的教学与技能训练;生物药物分离技术主要完成发酵液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萃取与浓缩技术、层析技术、结晶与干燥技术的教学与实训;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则侧重生物药物的鉴别、检查、效价(含量)测定等基本技能的教学,各课程互有侧重,相辅相成。
2.2 项目教学的开展
新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体会到行业的职业特点,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在《生物药物分离技术》的教学中,教师把项目分为综合性实验(实验)和校内模拟生产(实训)两类。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是将各门课程的实验进行简单的拼凑。而是根据确定的岗位,分析起技能要求并以此为中心将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一个或几个大项目的形式呈现,这样设计不但涵盖生物制药下游技术的几乎所有重要技能.而且有利于学生对项目过程整体的把握和学习,了解自己所学内容如何与职业岗位技能相对应,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实验,我们强化某一岗位的职业技能,教师布置项目,学生成立实验小组。先由老师介绍本项目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学生分配阶段性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确定实验路线,经教师修订后让学生自行实验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我们开展了血清γ-球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离子交换树脂法分离混合氨基酸、凝胶电泳分离脂蛋白等项目的教学,通过以上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专业生产技能,同时锻炼了团队合作、文献检索和口头表达等技能。
对于实训部分,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我们模拟生物制药企业真实职业环境,尽可能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使该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得到培养和加强,同时进一步培养其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例如,考虑到微生物发酵仍是生物制药企业使用的主要方法,可通过L-天冬酰胺酶的生产、庆大霉素的生产等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专业技能、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形成实训―科研―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如柠檬酸的制备这个实训涉及到发酵工艺学的知识,同时主要涉及生物分离技术中的发酵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初步纯化、高度纯化、直到采用结晶法制备出成品,包括了生化产品分离的整套过程。此实训项目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但这也是让学生将专业知识系统地应用于实践的一种好方法,所以要鼓励学生在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的过程中勤学善思、勇于探索、不断进取。
2.3 职业素质的训练
在确定项目课题时,要根据本项目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使教学内容落到实处。以学生毕业后去用人单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为目标,在实践项目的教学计划中可设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厂规厂纪等知识以及制药行业涉及到的专业基本知识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2.4 创新能力的培养
CBE模式强调在教学方式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教师只讲解设计思路,主要任务是负责实验方案的审查和解答学生疑问,不演示具体的操作步骤。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一些必要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对现有的实验内容、步骤提出合理建议为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教学中,在课堂实验中尽可能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分析并加以解决。同时,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尝试将企业生产、教师的科研和学生的实训相结合,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例如,目前正在进行的或已经成熟的科研课题作为实训项目。把教师的课题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再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头至尾参与整个课题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
2.5 考核方式的改进
经过探讨,我们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来评估CBE教学模式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对《生物药物分离技术》的掌握程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应重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加大操作考核的比例。首先,在考核过程中穿插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能举一反三,正确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其次,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考核,加大操作的比例。同时,评估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并适当考虑对学生专业素质,例如:着装标准、生产术语的应用等。
在考核方式上,结合项目化教学分组实施教学的方式,采用先自评,再小组互评,最后由教师和实验指导老师对该生就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职业技能掌握等做出综合性评价。
最后,运用考核的双重性,一方面检查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借助考核反馈的信息.发现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
3 实施CBE模式教学的效果和收获
综合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对使用CBE教学模式后,学生的满意度提升了20%左右,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能很较快适应职业的需求,在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比改革前有极大的提高,深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由此证明,基于CBE教学模式改革《生物药物分离技术》的教学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促进教师向双师型发展
CBE指导下的教学中心是学生,教学目标是构建学生的能力结构,课程的评价指标也着重体现学生的能力变化,这使老师成为了课程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灌输者”。这种课程中心的转移必然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激励教师下临床、下实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真正产生一批理论联系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形成“教学相长”的有利局面。
3.2 促进培养目标与社会接轨
其次,生物制药专业知识更新快,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师就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去企业实践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毕业后要能到相应工作岗位顶岗,因此,高职院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尤其是实训教学,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由于上课内容直接来自于生产生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3.3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加强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引入了来自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校的一系列生产工艺与项目案例,是理论教学过程尽量和生产实践相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生物药物分离技术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也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近年来生物制药实训教学的改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实践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猛。对高职类生物制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这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探索。
生物药物分离技术在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门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其实验教学内容可以渗透到其它专业实验中。通过对生化分离工程及其它几门专业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开设制药工程专业大实验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充分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之深入理解生物分离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通过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开设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生物制药设备实验 项目化教学 实践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生物技术制药成为最活跃、最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对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日益增长。面对生物技术制药行业的需求,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技术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因此技能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显然目前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途径,以下是我们在《生物制药设备实验》中实施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1《生物制药设备实验》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制药设备实验》课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生物技术工程化的载体。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内容更新快的特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制药工厂的设备流程、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设备的操作、设备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主要设备的设计计算与选型,初步了解一般设备的安装维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物制药设备实验》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工作任务,学生有一种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实际工作没有帮助的感觉,真所谓“所学非所用,所用又未学”。这就说明了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明确的课程目标。造成这一学习结果的原因,一是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虽然认同实践对职业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同时又强调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影响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认为先让学生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习环节应用到实践中,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最终便能形成职业能力。
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改进,但教学评价单一。教师在《生物制药设备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很大的改进,但是在教学评价上,常用的评价方法仍然是笔试的考试方法。这种评价过于偏重学术性学习的结果,很少顾及实际的工作能力,其缺陷是非常明显的,导致其评价的效果往往很低。
项目式教学法通过选取特定项目创造开景,通过分工和协作,经过主动学习和协作完成项目预期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和小组协作,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强化理论实施应用于实际,及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和重新构建、融会贯通,达到提升专业综合素质的目的。
2《生物制药设备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
《生物制药设备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各种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适用范围和维修保养等技能。为了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相结合,实现“工作过程学习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对该课程实行了项目化教学设计。通过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持续调查显示,作为在制药行业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知识结构单一是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通过就业岗位分析,将生物工程设备、化工单元操作、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进行整合,确定《生物制药设备实验》的教学以生物制药生产设备、生物药物的分离提取设备为两大教学项目。表1为生物制药生产设备项目教学内容,以液体发酵亮菌多糖为项目载体。
3《生物制药设备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生物制药设备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实施硬件保障
学校投入建设的生物技术实训基地是浙江省合格实训基地,并已经申报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内有中小试级的菌种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分离纯化车间及结晶干燥间、制水车间、制剂车间,占地面积18000m2,设备投入800万,实训基地的设备,已经涵盖了生物制药设备课程的所有设备。发酵车间有自动控制的5L发酵罐(配有空气过滤系统及灭菌设备)3台,在线灭菌发酵罐10L、30L、100L各一套,提取车间有三足式离心机、板框压滤机、分离纯化车间有离子交换设备、萃取设备、真空浓缩设备,结晶干燥车间有结晶锅、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等,菌种间包括了超净工作台、灭菌锅、培养箱、摇床等各种培养设备。
3.2项目的分组,实施计划的制订及项目实施
项目化教学实施能顺利进行的保证是项目组成员分工和协作明确,以此达到组内资源共享,知识融合,提高效率。《生物制药设备实验》分为两大项目:一是生物制药生产设备,二是生物药物的分离提取设备。全班一般30个人,分成两大组,15人参加项目一,另15人参加项目二,各自完成后轮换项目。项目一的学生可以细分成3小组,5人一组,项目一根据工作任务划分为3个岗,工作任务1为菌种培养岗位,工作任务2、3为气液输送岗位,工作任务4、5为发酵及参数控制岗位,5人一组定岗,做完一个岗位轮入下一个岗。另外项目二实施也和项目一类似。分三个岗位,提取岗位、分离纯化岗位和干燥岗位。
小组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各组员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项目实施的总体方案,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后确定每个成员任务的具体详细的实施方案,以口头和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做汇报,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在实施方案讨论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给予启发式提示和引导,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相关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协助解决。实施方案应详尽具体,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指导教师必须把好关,保证能顺利实施。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整个开发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教师为启发引导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此过程去串联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综合素质。
3.3 对《生物制药设备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为了保证实验项目化教学的质量,还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项目化教学考核评价制度,对实验操作过程、最终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指导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核学生实验的效果:(1) 以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的考核评价。考核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应从项目的实验材料选择和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操作情况等方面进行提问考核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2)考核过程中要考虑小组团队的协助的能力。因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还应具备团队的协助和合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胜任将来的工作,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3)总结整个实验操作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考核反馈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更好地提升实验项目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表明,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4 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效果
为适应社会对高技能性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在众多课程和专业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当今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通过对《生物制药设备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及实际实施的结果分析, 随着课程教学的进行, 对本课程感兴趣的越来越多, 期中以后有兴趣并愿意学的占大多数,自我感觉好的占80%以上, 甚至在课程结束时, 还有学生想重做部分实践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生物制药设备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项目中,为了让项目能顺利实施,每一位成员对小组项目实施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增强主人翁意识。因项目分工和协作需要,要求每位成员都自觉主动去学习交流,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本课程引入项目式教学后,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教学氛围浓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