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区别
(l)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社会意义和引起共同兴趣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以及对于这些事实的不同看法,往往都是通过职业新闻传播机构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新闻记录影片等为载体,向社会公众公开。而人际间、团体间大量的诸如个人见闻、奇闻轶事、小道消息甚至个人私事的细枝末节等等新闻的传播和意见的交流,是很难直接通过现有的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而必须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者借助个人信函、电话等其他媒介来完成。新兴的网络媒体则提供了这种可能。这表现在个人、团体能够以发帖子、建立个人网页、建网站等形式直接参与到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中,并且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上聊天室等,进行人际间、群体间直接甚至是实时的信息交流和评论。
(2)网络媒体实现了新闻的双向传播,打破了从媒体到观众的单向传播模式的垄断。这一特性通常也被称为网络媒体的交匀性。它具体体现在新闻的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日益增长的交互性关系。首先,作为个体的观众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接受者。传统的直线性传播模式明确地区分和划定了的角色,认为传播过程是从传方开始到受方终止的活动,是传方向受方施加的传播行为。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读者既可以是观众,也可以成为新闻内容的者,向媒体新闻。因此原有的观众与媒体之间绝对的受传关系被改变,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两者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趋于平等。
二、网络媒体的其他特性
前面谈到的网络媒体的二种特性,是使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本质属性,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新闻媒体带来的质的飞跃。除此之外,网络媒体还具备以下一些特性:
1、容量大
传统媒体的版面容量是固定的,对开的中文报纸一般只能容下1万字左右的内容。而且传统媒体的版数也基本上是固定的,哪怕只加印一个版,都会涉及到包括印刷、排版、发行在内的诸多环节,哪家报社的当家人都要小心翼翼地算上一笔成本账。正因如此,对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来说,用“惜字如金”来形容版面的珍贵和拥挤恐惧一点也不过分。而依托国际互联网的网络媒体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据摩尔定理,计算机主机(CPU)的运营速度每18个月翻一倍,而价钱只有原来的一半。网络存储的土要介质—硬盘的发展也符合这个定律,不断扩大的容量却只需要更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
2、速度快
时效性强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传播技术的进步也是以时效性的提高作为个衡量标准的。网络传输可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送达世界各地。传输手段的更新使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面前感到非常力不从心。
3、超地域
国际互联网的最大成再长赞是将五大洲的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了覆盖全球的统一的信息网络任何信息一但进入互联网,儿乎就可以同时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网民在白己的电脑屏幕上看到、在随机音箱中听到国际互联网的这一特点为网络媒体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而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种种局限(包括运营成本、意识形态)而不能轻易跨越地域的限制,至少到日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家报纸能象网络媒体一样覆盖全球。
4、超链接
网络媒体还有个依托上国际互联网技术的特点—超链接。网络媒体的新闻者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条件任意分层组织自己的信息,而网民可以根据白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其中每一条信息。如万维网页(www)最常见、最常使用的形式是,当鼠标移动到一些文字(通常为词、短句或网址)及图象上时,光标就变成手形,这样的区域被称为“热区”,用鼠标在“热区”上点一下,就会调出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可能又有若干“热区”,以此类推,网民就可以浏览无穷尽的信息。
三、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1、分流观众
一个人除去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和生活时间,用于接收新闻传播的时问总是有限的。而新媒体的出现将吸引人的注意力,那么人们用于原有的媒体的时间必然要减少。何况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着显著的优势至于全球和全国范围内网络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观众的情况,由于统计起来相当困难,很少有人做过详细的量化分析。但足我们可以从互联网发达国家(比如美国)的发展情况,看出全球其他地方的这种发展趋势。
篇2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让信息进入大爆炸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信息,使网络成为信息快速传播的平台,网络媒体如雨后竹笋蓬勃发展。互联网是在纸媒之后而崛起的一种新的媒体介质,这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存在的媒体,不同于纸媒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纸媒是传统媒体的代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纸媒虽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的终将被网络的广播电视所取代。在网络时代电视广播越媒体来越不受关注,在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各种软件的开发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递这也就迫使广播与电视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线。数字信号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传送至任何想要到达的有网络的地方,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媒体在如此巨大的挑战下,如果不能实施新的有效措施,其发展必将要收到限制,甚至被网络信息而取代。广播电视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虽然不及网络传输的迅速,但也比纸媒传输快速,有一定的可发挥其功能的发展空间。
2广播电视的现状
2.1旧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广播电视在20世纪是人们关心国家大事,了解世界形势以及知晓新奇事物的主要来源途径,曾一度被称为媒体传播的新生代,但是,在最近些年网络迅速席卷全球,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将广播电视击垮。虽然,目前广播电视仍然存在,除了出行车辆对广播的需求还未衰减以外,电视也逐渐被网络数字电视所取代,在人生的日常生活中,几乎没有更多的使用率。传统的广播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有其巅峰时期,在巅峰过后,必将是跌宕起伏的路程,在逐步发展成为弱势媒体的过程中,也相应的促进了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传统的信息新闻传播媒介,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它是一个高强度新闻的信息企业,它承载着很多年新闻的灵魂,而在多年运营的过程中,人们从来没有把广播电视当做是一种企业经营需要的宣传手段其实,真正的传播媒介都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新闻的信息也是正是产业需要宣传的内容。而广播电视之所以能够在新闻行列站稳脚跟,必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存在,新闻文化宣传既是它的基础,又是它的前提。电视与广播又有很大的视觉上不同,直观上给人们生动形象的画面,这种激烈的角逐也激发了广播传媒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广播传媒在发生听众减少的前期就开始转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宣扬新闻信息,还涵盖了市政、汽车、交通等行业,给广播赋予了新的生命。2.2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现状。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加速了广播电视衰落的进程,因为广播电视已经不再拥有广大的听众与观众,人们逐渐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信息化上来,网络传媒在短时间内收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而传统的主流媒体的广播电视,作为其主要功能的宣传、教育与监督工作也已经逐渐的失去其价值,这是否意味着在网络信息的攻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传统媒体需要做出让步呢?那么,我国是否还会重视广播电视,大力主推电视广播的必行性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电视广播的发展前途,党和政府需要广播电视为其宣传教育,它是我国社会主义产业的基准。
3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挑战
在电子信息时代,一切物质都在网络化,而电视广播如果不能跟随潮流,可能就会在新的新闻媒介产生的同时逐渐走向没落。因此,广播电视必须要找出一条改革之路,走出泥潭,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网络传媒与传统媒体不同,之所以能有那么高的访问量和点击量,首先说,投资的金额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高投入,高收益,这也不足为奇;然后,技术就一项不可或缺的功能,网络传媒通过高新技术开发的软件,再加上高效的宣传,高级设备,这些都给网络传媒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传媒的网站并不是以此投资,终生受益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软件和硬件设备也需要不断的走在科技前沿。所以说,网站建设是与资金投入息息相关的,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没有股市做强大的资金后盾,发展受到了局限,在网络化的现代,电视广播必须将网络融入进来,通过改革,重新登上传媒的舞台。而资金与技术是在摆在发展面前的巨大的两大难题,如何在挑战面前站稳脚跟呢?
4网络时代广播电视的发展
网络时代,广播电视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主要包括丰富的内容品牌、大量的听众观众支持者以及专业工作人员等,如果能够再将网络媒介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强大的资金链融合进入传统媒体中来,将双向的优势合二为一,这种理智的必然选择必将能够为广播电视带来巨大的收视效益和价值效益。因为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来源广泛,又有工作人员明确的现场调查,通过在实际现场的拍照、录像和录音等真实记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是网络媒体所欠缺的最重要的功能。网络媒体在不能完全自己采编、制作新闻的情况下,还需依靠传统媒体的内容、人力资源等成长。网络媒体现在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将继续依托传统媒体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走上了合作之路。各种门户网站建设的基本思路似乎正在形成,即内容与经营并重。在“内容”与“经营”这对概念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经营是手段,网络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但不同的传播方式使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是不能完全与技术手段相等同的。网络媒体虽然兼备报纸、广播和电视的诸多特长,却并不能将传统媒体的所有功能取而代之。从传统媒体的有限信息到网络媒体的海量存储,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输到网络媒体的双向交流,从传统媒体的定时出版到网络媒体的随时更新,网络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许多质的差别。互联网自身拥有的巨大功能决定了其将在信息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新闻传媒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5结论
总之,要把握好机遇,提高媒体的竞争能力,完善媒体网站的建设,寻求媒体之间各种方式的互动与合作,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双赢之路是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图谋更大发展的必然之路。可以预测,将有愈来愈多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约携手,而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果能搭上网络发展的这趟快车,将会重新焕发出灿烂的青春,依然熠熠生辉!
作者:徐纯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参考文献
[1]马赫.媒介融合背景下突发事件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策划研究———新浪网关于云南鲁甸地震的新闻专题为例[J].品牌,2014(4).
[2]叶彤,栾慧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新闻传播,2014(6).
[3]戴世富.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界,2012(4).
篇3
【关键词】网络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特征
1975年,Altar现世,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私人计算机。迄今为止,短短几十年,已经有数以十万计的私人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被应用。作为信息传播的最新方式,互联网不受地域、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能够快速、高效地进行信息传播。对此,作为艺术与应用性传播的完美结合体,视觉传达设计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1 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结合艺术和传播进行信息表达和传播的设计,需要视觉符号进行辅助表达,且具备较强的应用性。最早出现的视觉传达设计有很多种形式,其中包括绘画形式、雕塑形式、建筑形式以及工艺设计形式。由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和演化与媒介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也随媒介的变化而演变出更多的形式种类。就视觉传达设计而言,视觉作为一种活动存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规的信息传达需要符号作为载体,因此,视觉传达也如此。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载体,视觉符号以视觉作为意图的表达途径。其中,意图通常包括自身意图和客户意图。总而言之,在视觉传达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的接收、信息的解读都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2 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内容研究
(1)导航设计内容。网络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除了页面和图形设计,最主要的就是导航设计。导航能够有效解决浏览者“迷路”的问题。由于页面超级链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户在进行信息浏览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重复链接和交互链接的情况。另外,在进行导航设计时,文字、图标、动画、语音都可以作为设计元素。总而言之,导航设计需要充分考虑页面结构,合理设计导航图标大小、样式等。
(2)页面和图形设计。作为传统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延伸,网页视觉传达设计借助新媒介以及新技术的帮助,开创了新的发展领域。基于视觉设计理论,网页设计必须遵循传统美学规律。同时,网页设计还必须遵从设计理论的指导。总体而言,网页设计的基础内容主要包括页面设计和图形设计。作为网络用户点击和查看的载体,图形的设计既简单又复杂。一方面,遵循传统美学简洁即美的设计原则,图形设计不能过于花哨,也不可过于繁杂。另一方面,基于网页信息的多样化,又必须对不同的信息利用图形进行分类或标识。不同于图形设计的个体设计,页面设计需要从整体考虑,必须一眼看上去美观大方或是突出主题。
3 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的特征分析
(1)自由性。在网络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自由性。由于网络中超级链接功能的存在,导致网络信息来源也具备多维性。这种信息来源的多维性通常体现在网页导航设计之中。通过实际操作可知,越是完善的导航设计,为网络用户提供的便利就越多。仅通过导航点击,浏览者就可以在不同的网页间进行跳转,不仅可以观察到各个页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清晰地认识到页面的层次组织结构。这种多角度、自由性的链接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对网络浏览的需求。
(2)交互性。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中,随着视觉传达方式的多样化,网络用户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与传统媒体的被动收听方式和阅读方式不同,如今的网络用户开始主动接收信息。作为主动者,网络用户不仅仅承载着接收信息的职责,同时还担负着信息加工、处理、的职责。这种信息的持续交互是网页设计区别于普通印刷品或是设计品的根本原因。从某种角度讲,信息的即意味着设计过程的结束,根据各时期、各阶段不同的经营目标,网页设计工作人员通过整合浏览者的反馈信息,并配合相应的经营策略进行网页修改和调整。因此,这种网页的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极强的交互性,需要不断参考网络信息进行反复试验和调整。
(3)时效性。与一般媒体不同,网络媒体不受印刷、发行、运输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将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媒体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进行信息。同时,这种信息的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能够瞬间完成同步发送,并且能够同时传达到不同的用户面前。网络媒体这种极其特殊的时效性也是区别于一般媒体或其他媒体的主要原因。网络电视和广播的更新频率以天计算,报纸、期刊、杂志等的更新频率则需要以周或是月计算,而网络媒体的信息更新频率则是以分秒计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在网络媒体的辅助下,视觉传达设计的更新频率也以分秒进行计算。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内容复杂,特征鲜明。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想要全面且完整的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平平.网络时代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探究[J].大众文艺,2015,14:235.
篇4
【关键字】标题党 新闻 网络
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名句.生动地刻画了古代文人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艰辛追求。自有报纸以来。做标题就是新闻人最基本的本领,做好标题也成为新闻媒体间竞争的主要手段。在资讯泛滥的时代,新闻标题的传播导引作用更是被空前放大。很多媒体工作者,特别是网络媒体编辑.努力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在标题制作上下尽苦功,屡有亮点,也屡遭诟病。
什么是“标题党”
部分网民为达到娱乐和搞笑的目的,在BBS上一些题图不符,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图片帖子.博得了大量的人气。很快各大论坛的版主争相效仿。网络媒体巧妙利用其新闻标题题文分离的特点.以“不雷人不成活”之势制作新闻标题.疯狂赚取点击量与回访率。学界、业界将这种倾向称之为“标题党”现象。
“所谓标题党.就是指在网络传播中,利用夸张、、唬人、怪异、歪曲等各种极端耸人听闻的手法来制作帖文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诱惑受众点击的做法。标题党既出现在个人主页上.在各大网站的各个频道中也屡见不鲜。此类标题往往严重夸张、失实或打“黄色”球.与文章内容则完全无关或关系很小。例如:“一不顾劝告,酒后与猛兽肉搏”(武松打虎图):
如今“标题党”现象对社会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1.蔓延至传统媒体。当下,一些传统媒体深受标题党夺人眼球攻略的“启发”,争相模仿,损害了媒体的形象。2.雷人雷语成生活常态让受众很无奈。最雷人网络语,最雷人歌曲,最雷人广告、视频、笑话、图片层出不穷.雷人的世界让人防不胜防。3 出现借虚造势,欺骗大众的兜售行为。例如某电脑卖场HD4670贴标签“仅需100元”。吸引了大批人排队,而真实的情况是总价499元.赠送399元的《完美世界》大礼包,折价100元。
“标题党”的表现形式
人民网刊登的《BBS标题党大全,看看你有没有被骗过!》图文并茂罗列了18个经典的新闻标题。“闹市中惊现悬挂于车外的裸尸”(小车车厢后悬挂一只被拔毛的鸡),“第一次亲密接触”(蚊子停在一只猫的鼻子上),“他居然搂着两裸女逛大街!!??”(两裸女实指塑料模特),“肚子大了,谁干的”(一只吸饱血的蚊子)……乍看吓一跳.细看原来是恶搞的新闻报道。
纵观以上夸张怪异、荒诞不经的标题.“标题党”的类别及其特点清晰可见.总结起来大至可归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低俗煽情.格调不高。
这一类已经成为“标题党”新闻的大本营,并且有了一套编辑规则。其一.和搭边。“”、“激情”、“性”、“虐”等字眼.一定要放在突出的位置,还要刻意罗列“走光”、“露点”、“劈腿”等“暧昧”型词语。其二,走情感路线。其三,喜用暴力性的词语描述、其四,和热点人物、事件搭边,并表现出一定的姿态。其五.恶意误导。
仔细看这类新闻的内容.这些“暧昧”词语所表达的只不过是该新闻事件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用这些词的目的只不过是为博取网友眼球,赚取低级趣味,以造成“诱惑”和“猎奇”的传播效果。
第二类:故弄玄虚.断章取义。
这一类型新闻标题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割裂了的新闻内容进行概括,或者使用新闻人物的前一句或后一句引言.或者从事件中“敲打”出一个炒作点,断章取义,或者故意只描述事件的表象,隐藏实质内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长姜伟新谈到房价时.说到未来20年房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很大.但中央抑制房价的决心更大。许多媒体的报道都以“住建部长:未来20年房价上涨压力仍然很大”.只字不提中央抑制房价决心,带给人一种房价仍要上冲的恐慌。
第三类:有意无意.引人非议。
最近某官方网站提供的一则新闻标题“世博园区馆.夜色之下更加妖娆”.因用了“区”为题.与民间通常所说的黄色“”混淆.让人大跌眼镜。这类标题有可能是网站编辑无意.网友多心造成的尴尬.但也有可能是“标题党”蓄意而为。如此这般.原本严肃的新闻.却成了过火的噱头。
但是.也有些网络媒体在标题制作中巧借标题党的做题手法.谋其吸引眼球之效。有的是善意搞笑.别具一格.如:《两少年人穷志不短,穿着内裤环游世界》(海尔兄弟宣传画)、《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不要迷恋哥,嫂子会揍你》、《在爱情的道路上我总是走走停停,妈妈说我腿脚不行》、《别人都说我很瘦,我只是胖的不明显》……调侃、反讽、搞笑、自嘲,这些无伤大雅的帖子与标题.自娱自乐的同时娱乐了大众。这种“幽默一刀”的现象不至招人反感。相反会博人开心一笑.这与“煽、色、腥”标题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了一定的编辑业务水准。有的是正话反说,欲擒故纵。在汶川地震的赈灾晚会上,王老吉向灾区捐款一亿元,正逢其时的帖子《让王老吉从巾周的货架上消失!封杀它!》这个“正话反说”的ffl议发出后.王老吉在市场上卖断货的消息在网络空间中一浪高过一浪.这不愧为智慧型的标题党。
如何在标题上兴利除弊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如同每个硬币有两面一样。“标题党”亦如此。如上所述,前三种类型的“标题党”严重混淆视听、误导网民。网友为其归纳了八宗罪:虚张声势、题文不符,标题暖昧、误导受众,渲染煽情、庸俗下作.添油加醋、肆意恶搞.耸人听闻、胡乱联系,愿打愿挨、不负责任,流毒网络、妨害传播,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但标题党也有强势的一面。如《妈妈说我腿脚不行》标题等带来的幽默趣味.“封杀王老吉”这样的标题带来的“逆向诉求”.在独辟蹊径开辟网络品牌营销上具有魅力。
因而,新闻标题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做到文采并重、趣味横生、新颖独到.既挑战媒体人员高水平的业务素养,也理应成为“标题党”的终极追求。毕竟。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在茫茫的信息海洋里。标题决定着它的看点、亮点、卖点,决定着它的市场号召力。
如何扬长避短.克服“标题党”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引导网络新闻编辑形成正确的标题制作导向?
篇5
摘要: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在不同媒介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跨产业合作,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形态演化趋势,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传媒现象之一。在行业竞争对各种传媒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相继涌现,不同媒体通过资源重整、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信息产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出地方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媒介融合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地方媒体
媒介融合也导致了“融合媒介”的出现,例如互联网、手机媒体、IPTV等。这些融合媒介通常被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不仅分流了传统广播电视最具有购买力和成长性的受众,而且瓜分了相当一部分的广告市场,给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与发展种下了危机与隐患。但媒介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组织融合趋势,无疑也为长期困扰于中国电视发展策略带来了创新的重要契机。
一、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现状
地方媒体生存发展的历程可谓曲折艰辛。从初期的单纯增加广告播出来提高经济效益,到为了吸引受众长时间播放电视剧,最后甚至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制造虚假新闻。这些休克疗法不仅没有使地方媒体走出困境,反而在衰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地方媒体逐渐成为虚假广告肆虐的温床,电视剧专业户和虚假新闻的制造者。痛定思痛,一些地方媒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包括技术设备更新、管理理念更新、节目形式更新、运营机制更新等一系列自我救赎式的创新改革。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新闻传媒业不得不剥离政策的保护,走上对外开放的征程,发达国家跨国传媒集团打入国内市场并享受与国内地方媒体同等的待遇将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二、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广告费过于昂贵
地方报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取广告费固然正常,但是刊登一则广告的费用是普通人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半版的彩色广告一天的刊登费就要一万元,一般的个人和小型公司根本承受不起,所以刊登这样广告的一般是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大幅广告费用高或许情有可原,但是在报纸里刊登最小篇幅(一张标准名片尺寸大小)的广告也要一天800元。这对于渴望通过报刊招聘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人商业买卖行为(例如房屋买卖等)纷纷望而却步。对于广告费昂贵的问题,如果借鉴天津《今晚报》的经验,多刊登商业信息,薄利多销,既招揽了人气,又树立自己在本地区的资讯地位,是有益的尝试。
(二)虚假新闻的出现
由于地方媒体记者的发稿量与工资挂钩,一些记者穷尽方法挖掘新闻线索。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新闻线索人”。这些所谓的“新闻线索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记者,不具备新闻记者的素质,对采访的核心内容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新闻是否可靠没有判断性,加之记者没有去实地采访调查,仅凭简单的文稿和几张照片来判断新闻是否属实是很困难的,不论怎样,记者的职业要求必须眼见为实,对于自己没有亲身采访的事件,即使新闻立意再好,也不能随便发表,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广大受众负责的职业道德准则。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地方报纸财政实行自收自支政策,承受的经济压力要远远大于党报,所以报社的员工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报社里的合同员工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左右,享受基本的五险待遇。这样的工资水平甚至比不上高档酒店的普通服务员。低廉的工资、辛苦的工作使很多人在短暂入行之后选择放弃。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只是都把这里当做一个驿站或是跳板,做一个暂时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把新闻采访当做工作来做,很少有人把新闻看作是一项事业来做。一些人往往做几年记者之后或跳槽或另谋高就。据老记者说,当年和她一批招聘进入报社的12个人目前仅剩3人。这些现象都是地方媒体普遍存在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突发事件新闻的采访应对差
报社所招聘的人员大多是文科专业毕业,因此男女比例差异明显在深夜或者有危险性的新闻事件发生需要紧急采访,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会选择让男记者进行采访,但由于男记者数量太少往往在人员配备上显得捉襟见肘。女记者虽然多但由于和男记者相比的个体差异往往无缘突发事件的采访,这是女性先天的弱势和不足无法去应付的。
三、对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电视与网络媒体运营与技术模式的融合
在地方媒体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内容互动以进行优势互补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国内的网络媒体与各地电视台之间的融合相对来说不是很发达。当然,在融合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内网络媒体与地方电视台还是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技术设备上的融合。前面刚刚说过,电视媒体与网络终端进行融合目前已是大势所趋。
(二)电视与手机媒体的融合
把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手机与电视结合起来,是媒介融合的最新产物,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看电视,这是第三种能够把手机接入终端的方式,也是继网络电视、IP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网电视、卫星移动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之外的又一种门类独立的信号接受模式,是适应手机消费者的视频新手段。3G网络与数字广播网的结合是“双模手机电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手机已经达到兼容数字广播的标准。
(三)报纸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报纸网站经历了从传统印刷版报纸的电子翻版,到综合类信息的服务网站,然后到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传统的报业媒体要想实现生存与发展,就不能只是仅仅满足于把报纸搬上网,还必须走媒介融合的道路,实行报纸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的融合。传统报纸媒体跟网络媒体融合后形成的报纸网站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的构建来体现互动性,以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四)广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网络电台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直观和生动。网络广播媒体和传统广播媒体的网络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网络广播媒体更具包容度。在形式上,网络广播媒体能够容纳传统广播、网络广播与手机广播;内容上,网络广播媒体包含传统的日播节目、网络电台的日播节目、历史音频节目的精编及特供的手机音频等多方面内容。网络广播媒体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络中去。播客就是自助式广播。通过音频编辑软件(或运用视频编辑软件里的音频编辑功能),把录制、拍摄的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上,就能够做成一个播客了。
参考文献:
[1]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篇6
网络主持人的产生
网络主持人,简言之,就是互联网信息传播过程中充当主持人这一角色的职业群体,网民们习惯称其为NJ。 所谓NJ,全称为Net Jockey(网络骑士),译成中文就是网络直播节目主持,其实就是网络电台的播音员或主持人。如今,NJ一词已被用来泛指网络主持人这一职业。
网络主持人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虚拟的网络主持人,二是真实的网络主持人。所谓虚拟主持人,即运用数字虚拟技术,按照人体的三维指标,制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并把它置于信息播报的角色上,在网络或者电视上担当“主持人”。① 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当属2000年4月19日诞生的阿娜诺娃(ANANOVA),她是英国新闻机构联合社下属的高科技公司(PA)在硅谷的帮助下,历经9个月,耗资高达1.4亿美元才制作完成的。2000年5月13日,我国第一位虚拟主持人―――GoGirl,也在www.51go.com上问世。虽然在技术上无法与阿娜诺娃相比,但是GoGirl为她的网站仍然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点击率。②
几乎在同一时期,我国真实的网络主持人也出现在网络荧屏上。2000年5月20日,由263首都在线组织,历时两个月的“中国互联网第一主持人”评选活动结束,来自清华大学的苑杭获得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网络主持人。③时至今日,网络主持人已成为网络信息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大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网站都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网络主持人,举行网络主持人大赛等。可以说,网络主持人作为一种新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网民的青睐,网络媒体也开始重视网络主持人的培养和发展。
网络主持人产生的动因与条件
首先,网民的需求是网络主持人产生的内在动力。网民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实用性需求和情感性需求。实用性需求主要是指网络主持人可为网民提供信息向导的服务,使得人们能够高效率地获取信息。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和传播主体的多样化,使网民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急需一位信息向导者,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为网民节省时间并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情感性需求主要是指人际交流替代人机交流后的情感性满足。作为社会人,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快乐与幸福,人们需要吐露与分享。然而枯燥的文字和冰冷的屏幕却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只有真正的人或以人的形象出现并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的网络主持人才能满足网民们社会性的需求。
其次,与传统媒体竞争的需要是网络主持人产生的外在动力。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担负着传递信息的职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高科技的优势使得一些网络媒体不仅具备传统媒体已经拥有的内容,而且发掘出传统媒体无法拥有或者还没有的内容。主持人这一职业诞生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紧随其后,发展具有网络特色和满足不同需求的网络主持人,可以说,网络主持人所包含的范围要比传统意义上广播电视的主持人的范围广得多。虚拟主持人这一新的创意最早也是出现于网络媒体,后被电视节目所借鉴。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就是在不断竞争中相互借鉴与学习,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是催生网络主持人的土壤。
再次,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是支撑网络主持人产生的外部条件。近几年,网络技术突飞猛进,从Web1.0到Web2.0,用户从信息的浏览者成为了信息的参与者与制造者,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新技术的出现,为网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的平台。由于网络技术向用户端渗透,网民具有了表达、参与、聚合资源等丰富的技术手段,他们形成的微内容、微价值和微力量由于网络的聚合作用而强大得令人刮目相看。正是这些技术的支撑,才出现了播客主持人和论坛主持人等一部分网络主持人,这些网络主持人有的是民间自发形成的,有些是具有组织性的团体打造而成的。当然,网络媒体推出的虚拟主持人等具有网络特色的主持人就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了,若没有网络技术,动画和音效的制作和有效运用便无从谈起。
网络主持人与传统主持人的区别
网络主持人是借鉴或从传统的广播电视主持人这一角色发展而来的,因而与传统主持人之间有一定联系,如两者都承担着信息传递及信息桥梁的作用等。但网络主持人作为一种正在摸索中前进的新生事物,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传统主持人之间的区别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概念界定范围不同
传统主持人狭义上的概念特指广播电视的主持人,一般出现在访谈、新闻播报、文艺晚会、脱口秀等节目。网络主持人的范围则更广,有以文字传播为主的论坛版主,也有以音视频形式传播的主持人;有专家学者明星参与主持,也有平民草根阶层的主持。因此,网络主持人这一群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平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选拔标准不一样
传统主持人的选拔标准比较单一,一般外在条件要求形象好,有气质,普通话和声音条件好等。内在条件则要求一定的政治文化修养,语言功夫好、反应灵敏等,且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网络主持人的选拔标准则更加多样化,外在的形象气质不是必要条件,专业性和权威性也不是绝对标准,他们更看重的是个性化和平民化。
(三)与网民的互动方式和互动程度不同
传统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较弱,除了一些现场连线或现场短信参与节目外,传统主持人一般较少与受众互动。而网络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不仅随处可见,而且形式多样,如在线互动、博客互动、短信互动、留言互动、飞信互动等。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实时的互动,网民可以一边观看节目,一边发表观点与看法,为节目提出意见等。除了网民和主持人之间可以实时交流,网民与网民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网络主持人这种实时、连续、广泛的与受众互动,是传统主持人无法企及的。
(四)话语主导权不同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传播是一种单向传播,更注重表达传者的意图,传者和受者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传者拥有绝对的话语主导权。即使是拥有现场观众的节目,其反馈和交流也不足以弥补受者一方话语权的缺失,观众一般只能被动地接受主持人的传播内容。而对于网络主持人来说,他们与受众的话语权是相对平等的。网络主持人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网民群体,而这些网民的发言其实已成为该节目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受众也能够主导某些话语权。
(五)角色和作用不同
传统主持人充当的是引导者和解说者的角色,他们传播的内容更多的是反映了其所在媒体的传播方针。但在节目传播过程中,传统主持人无疑具有操纵现场或观众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表现在对话题的选择、引导以及与受众的沟通与交流中。主持人在整个节目过程中都掌握着话语权,而受众接收的其实是经过主持人过滤的信息。另外,传统媒体主持人在节目中兼有“真实的个人”和“大众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作为“真实的个人”,要用自己的口气说话,作为“大众传播者”,自己的观点要能够起到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使嘉宾、受众的思维沿着话题的方向进行。④
相对于传统主持人,网络主持人的自主性更强。他们甚至可以是受众的一员,参与话题的选择,并以个人真实的身份而不是媒体的身份发表观点,品评话题。一方面,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和“话题操盘手”的角色,为网民提供较为个性化的服务,是网民遨游信息海洋的导游。另一方面,网络主持人又是网友与网友沟通的桥梁,是一种“信息载体”,这个“信息载体”能把话题传递与网络主持这一“活”的信息载体合二为一,使话题具有了情感和个人魅力。⑤
网络主持人的发展
网络主持人作为网络时代的新兴职业,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这一群体已初具规模,并开始形成一些特有的群体特征,如网络主持人这一群体出身的草根性、传播内容的原创性、传播风格的新颖性以及在传播中所体现出的人际传播的优势等,这些特征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正因为这些特有的优势,网络主持人不仅在广大网络受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而且是各网站重点发掘和争夺的对象,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宠儿。
然而,网络主持人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其诞生历史较短,群体成分构成复杂,传播水平、传播情况迥异,无论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网络主持人的认识均存在一定模糊,还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也没有探索出一条稳定的发展道路,还处于摸索中前进的阶段。尽管这几年全国各地的网络主持人大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在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主持人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影响力,有些甚至还不被人所知。网络主持人的未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网络主持人未来的发展至少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保持自身特有的个性不动摇;二是培养自身特有的素质不放松。
网络主持人虽然已在网络世界中声名远扬,但在现实社会中的威望和名声却远赶不上传统主持人。举办一系列的网络主持人大赛或选秀活动等,为这一群体的发展壮大造势是必要的,但举办比赛和选秀不能把这一具有个性特色的群体与传统主持人同质化。网络主持人作为网络世界的产物,他的存在和发展是具有个性特征的,如人员构成的平民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传播风格的个性化等,这些个性特征是区别于传统主持人的主要依据,也是吸引网络受众的主要因素。
网络主持人队伍的壮大同样离不开群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网络主持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话题和发起讨论的自主性,他们必须是网络世界中的活跃分子,是纵览全局的富有洞察力的观察家,因为他们组织的话题或活动必须是网民感兴趣的、引起普遍关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网络主持人这一角色的作用。同时,网络主持人作为互动环节的组织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亲和力,成为网民们的知心朋友。另外,网络主持人的网络技术能力也是不能忽视的,主持人必须懂得网络技术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懂得使用一些基本的软件或程序,只有具备了这些硬性条件,才能在网络主持中游刃有余。
注释:
①②杨先起:《电视虚拟主持人的生存空间探讨》,《新闻界》,2005年3月,第92页。
③木工:《263网络主持人――炒作还是务实》,《信息世界》,2000年7月,第12页。
篇7
关键词 新媒体 新媒体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一、关于“新媒体”的概念确定
新媒体研究的前身,就是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在国内兴起的网络传播研究。当“曾经代表着最新传播方式的‘网络传播’作为学科名称越来越难以涵盖不断出现的新传播现象”“时,“新媒体”这一提法被重新启用,在学术研究界,这样的称法得到了默认,并由此展开了这一新领域的广泛研究工作。
追其溯源,新媒体的研究与网络传播研究本质相连的,新媒介研究中包括了网络传播研究,而当后者无法囊括前者的时候,便退身成为前者的一部分。在网络技术更进基础上产生的博客、播客、维客、IPTV、SNS、RSS、P2P……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与此同时,在与传统媒体相提并论时,网络不再是与其并列的简单独立身份,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乃虚化的技术时,它与报刊、广播、电视之间的壁垒被逐渐破除,而它们联手产生的数字报、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则同样加入新媒体的行列。这个连手的范围正不断扩大,手机被发现成为可以连手网络以及各种传统媒体的更新平台,而随着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只会更多:MP4、数字阅读器、数字纸张……
过去我们称网络媒体为“第四媒体”,以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而新媒体的内涵并不强调区别,而是一种融合: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即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Pool教授提出“媒介融合”。从微观层面上,“新媒体”的“新”体现在技术上,即网络技术更新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新媒体、传播新技术与传统媒体结合产生的新媒体、以手机为代表的支持各种网络新技术的新型接收器媒体。在宏观层面上,“新媒体”的“新”则在于它对传统旧媒介的兼容性、共生性;
二、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历程
1.萌芽发展期:1996年--1998年
我国对新媒体的研究是继承在前期的网络研究基础之上的。追根溯源,我国关于互联网的研究真正开始于1996年,一本由尼葛洛庞帝着写的《数字化生存》敲开了诸多网络爱好者的心门。而网络的开辟和运作也促使这个领域的研究悄然开始,但在这个时期的网络研究多是计算机领域的技术研究,并没有广泛扩展到其它领域。
2.初步发展期:1999年--2002年
上世纪90年代末见于各个学术刊物的相关成果则是零散出现。1999年――2001年期间由于论文的大量出现。这时,已有一部分研究者将网络研究的视线从单一的技术转移到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方面。新闻传播类的期刊都相继在这一时期开辟网络研究的专栏,如《新闻记者》在2000年开辟“网络新闻圈”专栏,《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也在之后分别开辟“网络时代”、“网络传播研究”“第四媒体”专栏,《新闻与传播》也在同期创办“网络世界”专栏。同时一些专著成果也渐渐出现,因为关于网络媒体研究的课程新闻传播专业中开始设置,2001年《网络传播概论》、《网络新闻新闻传播概论》等教材相继问世。
3.兴盛发展期:2003年――2005年
其实从2001年开始,关于网络传播的研究已经进入快速递增阶段,而2003年是我国网络实体运作的突破之年,网络媒体在当年的迅猛发展和深入人心是这一新兴媒介开始真正危及传统媒介。于是网络在于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全方面涌现出来。关于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方面的研究已经涉及:技术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传播效果研究、媒介经营管理研究,以及各种网络传播现象的案例研究等等诸多方面,一个较为完整的领域研究正在逐步形成。2005年,彭兰教授出版的《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做了一个全面、宏观的总结归纳,将我国的网络媒体研究推向一个。
4.突破发展期:2006年至今
随着信息社会里,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先前的“网络媒体”已经不能涵盖和解释新兴出现的各种传媒现象,“第五媒体”、“数字媒体”、“新型媒体”等名词出现,而“新媒体”逐渐成为最具囊括性并获得公认的一种说法。因此,这一时期谓之“突破发展”,正是新媒体研究从先前单一的网络媒体研究向全面的新媒体研究的突破,“新媒体”的不确定性、发展变化性决定了它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瓶颈之内,随着“新媒体”的提出和传统研究范围的更新,又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如表一,众多国内新闻传播学期刊纷纷创办或更名“新媒体”专栏。
三、当下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
1.“博客”及其延伸的“客家族”研究
“博客”的研究始于2003年,起初偶然出现的一些介绍性的文字并没有在研究界引起较多关注。而“木子美博客事件”以及各门户网站的博客大行其道,使博客的研究在2004年火热起来,并且持续至今。早期的博客研究主要针对一些博客现象,并从而提出博客文化以及博客背后的社会意义研究。随着博客研究的日益深化,在博客内容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博客新闻研究、博客语言研究、博客文学研究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上发展出来的播客、维客、掘客等“客家族”现象研究也不断涌现。2007年以前的博客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内容传播和文化意义方面,而这之后,“明星博客”“名人博客”的兴起使其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国外的一些“新闻博客”“政治博客”也被作为经验借鉴成为个案研究对象。而随之带来的“点击率效应”使博客以及“客家族”更多地被作为一种可以盈利的经济载体加以研究,博客的经营研究是传媒学术界更直接指导、作用于传媒实体的重要体现。
2.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发展研究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一个基础性特征,传统媒体与之区别的正是它们的非数字化,而传统媒体一旦数字化后,就跻身进入了新媒体的队伍。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研究焦点。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主要体现为传统纸媒和广电媒体的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发展策略探析;事实上,传统媒体并没有在新媒体出现之后走向消亡,而似乎是顺其自然般的地找到新的出路,那就是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这被认为是“媒介融合”的初级阶段。在微观层面上,已经通过融合演变成新媒体成员的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手机电视、手机报、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等等都纷纷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针对点;分别在融合的意义探对、成功的个案分析、新兴媒体的制作和普及等方面都有广泛涉及。
3.手机媒体研究
手机媒体是真正促使“新媒体”概念兴盛的推动力,手机超越原来简单的通讯功能,成为传播信息的媒体。而且一转身为媒体就是集纳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多种媒介为一体的“全面人才”,因此一时被称为“第五媒”。最早的
手机媒介研究是从手机短信开始着手的,缘于手机短信拥有与传统媒介所不同的传播方式和意义。接着,从手机受众研究着手。引出两种路径:一种是从受众心理引出的手机消费、手机娱乐,及其背后的新时期消费文化,将手机媒体研究推向一个理论的高点;另一种则是从手机用户的定位研究延伸出的手机媒体的市场定位(即经营)研究。同时,手机媒体本身的兼容性为新媒体研究的媒介融合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4.新媒体时代的政治、文化、伦理研究
互联网技术所扶持起来的新媒体社会,在学术研究者那里已经超越了技术本身,而是一种逐步完善的社会结构形态,而在这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法制道德也必然遭遇一些新的促进或障碍。网络民主是从政治层面首先提r出来的一个议题,从“超女”评选中的短信民主选举到“周老虎事件”等一系列通过BBS民众讨论促进其合理处理的事件,使传媒的民主性效应在新媒体这一背景下充分体现出来;更有全球视野下的“超国家主义”。提出,使“地球村…‘全球一体化”等早期研究继续得到延展;而由国外引进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等理论研究,也在新媒体环境下逐步反映出现实呈现,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新媒体的文化研究目前体现为“网络文化”,针对以互联网技术和新兴通讯技术为基础的媒介上所呈现出的文化形态。这种新兴文化被迅速地与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恶搞文化”一度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时中西文化研究再次火热起来,都试图在网络文化中找到自己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新媒体传播折射给这个社会的也伴随着大量的负面效应,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的研究被激发出来,包括:新媒体时代主体(网民及手机用户等)的道德责任问题、网络匿名问题、网络暴力及犯罪问题等;各种频发的网络事件、“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下研究者研究这一领域的最亲睐的切人点。
四、国内新媒体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方向与传媒实体发展方向一致,逐步开始超越性、指导性的研究
国内的传媒研究一直都存在研究滞后于实业界的问题,而在新媒体研究中这个问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研究者们往往对新媒体技术有着全面了解,一些学者就是先进技术理念的引进者和首创者,如:方兴东对博客的引入,闽大宏对数字媒体的全面解析。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普及存在着较大的时空差距,这为学者们开辟了诸多可以实际作用于传媒的研究领地。如:引进和介绍国外先进经验的新媒体研究或者国内外的比较研究,是最直接可以影响和指导国内实业界的研究途径,美国和日本因为新媒体发展的先进性成为借鉴频率最高的对象。再如,新媒体的盈利途径研究、新媒体广告开发研究、新媒体受众的消费研究等,都是对传媒从业者有巨大指引性的研究议题。国内传媒界依托学术界的学者或团队做资讯顾问、市场调研等工作的现象越来越多。以往,实践成果往往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新媒体研究正是我国传媒研究实现这种突破的关键点。
2.研究议题类型不断丰富,各部分比例也逐渐走向均衡
新媒体研究所涉及的主题正在逐年地拓宽、完善,这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研究两性发展的必然。从我国新媒体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一领域的研究是符合逻辑发展并且经历不断丰满、完善的过程。从最初基础层面的对新媒体内涵、特征的介绍性、描述性研究开始。到随之拓展出来的主体研究、内容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经营管理研究,涵盖多面。而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更是将新媒体研究的视线拓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而在不断丰富的研究议题中,学者们也有效遵循着“百花齐放”的原则,使各部分研究比例趋于均衡。在笔者抽样的学术论文之中,2005年以前的新媒体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及其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上,而之后,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研究新媒体的文章比例迅速增加。
篇8
“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被打上了“旧媒体”烙印。作为一个新兴媒体概念,“新媒体”并非初始于媒体内部,40多年前,就有“新媒体”一 词,由于受众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新媒体”正逐步鲸吞“旧媒体”的话语权,受众可以通过与纸媒、电视、电脑相区别的数字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作为媒体人,有必要研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及产业化模式,并对其误区进行探析。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40年前,在数字化传播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信息领域出现了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能使传播时间、传播地点的选择性更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方式更新颖的新型媒体。这种新型媒体,就是“新媒体”。光缆电信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通信网、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高清电视、互联网、微信公众平台、手机短信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都被赋予新媒体的内涵。
同时,由于新兴电子设备的层出不穷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新媒体下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也由传统的单向的不可逆的线性传播渠道向双向互动式的非线性传播方式转变。新媒体的另一个诱人发展是媒体内容创作、出版、传播和消费的“非垄断性”,受众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创造性地参与到媒体传播的各个方面。一般认为,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在于媒体内容的速度化、数字化及传播方式的动态化和交互式。
二、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
随着网络的普及,特别是手机软件成为传播载体和微信等传播方式的出现,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而对于新闻行业从业者或者媒体决策层来说,应该深刻意识到这种变化,积极应对同时坚守传统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始终保持社会公信力,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国内大多数传统新闻媒体来说,新闻信息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通讯员投稿和记者采写。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的普及,受众对信息的要求日趋广泛和迅速,新闻媒体的传媒功能日益强化。同时传媒种类、形式日趋多样,信息的来源地也是共享的。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所有资源与信息都实现了全球同步共享,信息的获得更加开放,受众有 了更多的选择。谁的信息量大、价值高,谁就能赢得更多的受众,媒体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从某种角度而言,谁掌握了信息源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就有可能 拥有更多的市场和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竞争也日益加剧,甚至直接关系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再不能靠记者和媒体守株待兔,信息的获得必须采用新的方 式。
面对新媒体竞争,传统媒体需要应对的是时效性方面不占优势,经常滞后于新媒体的问题。很多新闻事件常常是网络媒体最先披露。新媒体的竞争压力给整体宣传思路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如何整合信息,满足受众更加复杂、多样化的需求,也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课题。
三、传统媒体转型不应仓促上阵
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成为当下的时新话题。新的媒介技术决定新的媒介形态,而新的媒介形态又决定新的传播内容。新的媒介形态必定对应新的受众群体、新的接收行为和新的媒介环境。
目前,许多传统媒体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网站,进军新媒体领域。但是,这些新媒体网站大多是依托传统媒体的内容供给,其点击率和运营收益微乎其微。由于空有其表、乏陈开发,增值空间十分有限。
仓促上阵的新媒体投资者和运营者往往忽略了影响新媒体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它能够为市场和用户提供什么样的内容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样的媒介产品是市场和用户所需要的?这就要从媒体特性、传播方式、接收方式、盈利模式等各方面来综合考察。新媒体的内容制作完全不同于传统媒体。例如,手机的微信相对传统媒体就是一种全新的文本。他们的创作者基本上不是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媒体就是一个企业,传媒业就是一个产业。新媒体能否形成产业,关键看它的产业价值链有没有形成,或者说打造出新媒体的产业价值链?目前,我国新媒体的内容供应和商业模式大多还是建立在传统媒体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上。经营广告并未让新媒体获利多多。新媒体产业的构建是由其核心价值所决定的。新媒体产业的商业模式建立可以建立在自己的核心价值上,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价值链。
四 、转型发展主要途径
传统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向新媒体转型呢?通过笔者的实践发现,转型的成功关键是要能整合各方面资源,通过线上、线下以及内容和活动等各个方面的要素相结合,从而实现全媒体的传播路径。总体来说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途径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一)有高附加值的内容才收费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对于如何收费始终是个难题。遇到的现实的困境就是,如果不收费,新媒体的盈利模式无法得到实现。而如果收费,往往就会出现受众数量大幅减少的迹象。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两步走”的战略,其一是将普通内容对公众进行开放,以便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和读者。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针对那些有较高附加值的内容进行收费,这样就能比较好地解决收费与不收费的问题。
(二)形成能有效聚集用户的平台
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固有的观念,那就是所谓的内容为王,然而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播的手段已经可能比内容更为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传统媒体也可以进一步打造形成一个平台,让用户来创造有价值的信息。 对此,传统媒体要克服原创的冲动,从内容的制造商向渠道供应商的方向转变。在互联网市场,有时候传播的形式比传播的内容更为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就需要传统媒体的管理者能够尽早地转变观念,进一步搭建有效的媒体平台,最终与用户形成良性的互动。
(三)传统媒体还要加强与数字媒体的合作
通过数字媒体的外力来进一步提升自己,有效地借鉴数字媒体的各种优势和长处,对传统媒体内部结构的方方面面进行改造,从而使其发展更能顺应当前数字媒体的发展潮流。与此同时,在传统媒体内部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能够摆脱长期以来形成惯性思维,更好地接受新媒体带来的诸多变化。在现有内容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发展“网络报”、“手机报”、“电子报纸”等电子出版形式,并由此进一步向数字媒体领域拓展。
(四)更好地挖掘内容优势
篇9
关键词:网络民主;新形式;不确定性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正在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政治生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的特征,有人将其作为代表制度和参与制度中政治弊病的潜在拯救者,在这种背景下,网络民主悄然兴起,但是网络民主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仍处在萌芽阶段,其前途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网络时代下的民主进程
就“网络民主”而言,最早就是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的,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网络民主并不是一种独立存在的民主,而是在传统的民主基础之上,借助于互联网络这种形式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主。它主要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借助于网络技术而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项事务的参与和管理,并进而实现公民自身权利和利益的一种民主形式。
与传统的民主相比,网络民主具有一些先天优势,如参与方式的直接性,参与成本的低费用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生活,传统媒体条件下的民主进程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通过网略,让公民更真实、自由的参与政治活动,网络民主保持了民主的最本质理念,并且更好地发挥应有效果,更彻底地体现这种理念,这正是是网络民主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民主的核心所在。
在网络时代的民主进程下,社会公众不在仅仅将传统媒体作为其“输入”意见的唯一途径,网络媒体逐渐成为“输入”意见的另一重要的途径,同样政府也将网络作为其“反馈”信息的途径之—。但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传统媒体由于权威性更大,影响力更大,其评论往往对网络媒体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同时当另一种网络意见出现在网络上时,便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扩大其影响,可见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但网络媒体的私有化和市场化也使得网络媒体在—定程度上获得了政治上的权力独立性,网络媒体也就成了社会公众,传统媒体和政府机构影响舆论,控制舆论的主阵地。
二、网络时代下的民主特征
1.虚拟性。网络民主一般是参与者以“虚拟人”的形式通过网络上的发帖,视频等手段实现民意的,随着信息的广泛传播,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会纷纷跟进,扩大其影响,从而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网络信息能否得到有效的关注是实现网络民主的关键。但网络信息要想成为网络的热点议题取决于传播信息的网络手段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
2.无权威化。在网略这个独立的空间中,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其观点,无论这种观点多么奇异,都不必担心受到压制而被追保持沉默或一致。网略民主的参与者“话语权”上是平等的。网络是一个非中心化的传播系统。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信息,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冲破了现实世界中人们身份的限制,这是与在传统代议制民主形式下的信息中心化传播系统最为突出的区别。另外,网络时代下信息实现了多渠道传播。信息在互联网上的流动处于多元交互状态。网络民主的参与者分布于世界各地,他们在网络上通过BBS,电子邮件,聊天室等工具进行交流,这样信息在网络中就形成了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的互动关系,使得传统的信息控制手段很难起到效果。
3.非正式性。网络民主的组织是非正式的,传统民主形式一般要要有正式的组织和群体,而网络聚集则没有正式组织形式,更加可以不用固定某一现实场所的探讨问题,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公民可以没有顾忌的发表自己真实的观点,并更加容易的找到与自己有着相同诉求的其他人,靠一定的利益诉求目的聚集在一起,形成某一利益团体,选拔代表,表达意愿,事件解决后就自动解散,所以主体分散且不稳定。
4.不对称性。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但传统权威部门的信息在网络中依然占据举要地位,虽说“小道消息”能引起网民极大的关注,最后导致政府介入。但从整体上看,权威部门还是在网络信息传播中处于优势地位。另外,据《中国2009年互联网报告》显示10岁到29岁网民占了中国网民总数的62.8%,姑且不论这个年龄段的政治认知如何,单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到网络很大程度上偏向于爱好网络的人,网络技术对公众的限制,实际上是限制了民主的范围,使得网络民主成为了“少数人的民主”。
5.舆论效力化。现代网络传播技术使得人们更加接近信息,知晓无法达到的地方发生的事情,让更多人们了解更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并希冀得到政府的回应,是社会管理者逃避监督和困难变得十分困难。而现在网络的舆论效力已经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所以会自然而然的再行使公权力过程中注重维护自己的形象,合法形式。另外,借助网络,政府部门可以准确了解大多数人的意愿和主张,顺应民意,合理行政,从而达到对公权力的制约。
三、网络时代下民主发展的不确定性
经典作家曾强调:民主是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不同的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民主。所谓人类普遍适用的民主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换言之,网络民主的产生不能带来所有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网络民主自身的局限性使其很难成为一种有效的民主形式。
1.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网络民主尽管使得每个人参与民主进程有了可能,每个人能平等在网上浏览信息,信息,但这种平等只是机会上的平等,他们的参与能力仍让受到财产、教育、职业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这也使得网络民主的参与主体具有很大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政治信息的不平等。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和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能有效的利用网络技术获取政治信息,但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网络设备并支付网络费用、没有能力应付复杂的计算机及网略技术的人,或者有经济实力但对网络没有兴趣的人能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些肤浅的信息、没有分析的信息、或者在某些情况下,高质量却很难读懂的信息。另一方面网络民主的参与者只局限于有实力使用网络的人。中国2009年数据为例,学生占了中国网民总数的31.7%,而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只占中国网民人数的1.6%,这种网略技术的限制使得网络民主的主体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无法体现多数人的意志。
2.信息的“爆炸”和“失真”导致网络民主的不可操作性。网络是个信息平台,里面存储着海量的信息,有些信息是正实可靠地,但也存在着大量虚假的信息,面对互联网的“信息风暴”,不论是网民还是政府官员很难驾驭这些信息。理论上社会公众作为信息的主要“输入者”是在获得了足够的政治信息基础上进行政治活动的,但是面对网络上海量的政治信息,他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这些信息,更谈不上去消化这些信息的真假了。同时对于政府这个信息主要“反馈者”,面对海量的政治信息,他们往往束手无策。在他们看来。英特网“只不过是由几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像大班级的高中学生一样滔滔不绝的发表言论的电子大厅,但是对统治统治的政治结构没有实质的影响”。或者他们意识到了网络民主的作用,但是又害怕在做决策时依靠了错误的政治信息将会腐蚀这种民主形式。
3.互联网的技术性使其遭遇“黑箱”。对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而言,“黑箱”是指对信息的可操作性和垄断性。而且这种操作性和垄断性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并不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正相关的关系,相反由于网络技术的复杂性,网络技术往往受控于现实世界的利益集团,其表现就是现实世界中经济势力对互联网的兼并和垄断,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公司兼并时代华纳公司,这次合并进一步说明了旧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作为两种独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在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被极少数媒体巨头控制的网络和可能成为他们追求其自身利益的物质基础,这样,受利益集团控制的网络是很少实现民主的价值追求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全球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中的10台,同时“互联网域名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1CANN)作为全球互联网的最高管理机构就坐落于美国洛杉矶,ICANN不仅负责分配域名,还控制着管理互联网主目录的所有根服务器。美国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优势将全球所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海底光缆和卫星将这些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的网民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有足够的力量左右互联网舆论的走向,将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世界的大多数网民其实并并不知道他们所的信息正在接受其他人的核查。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语言;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报刊、广播、电视业后新兴的又一大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网络新闻语言既保留着传统语言客观准确、简单易懂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1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
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利用互联网这个虚拟工具来或转发相关信息,而受传者则通过互联网接受这一信息的过程。通常有如下基本特征:互联网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而新闻信息则是传播的具体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语言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性,它代表的是大众在平常生活中交流、工作等的一种抽象形式。在语境方面,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1网络新闻时效性更强。传统的新闻媒体在制作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有截稿期限,但网络新闻的传播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网络新闻的稿件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使新闻处于24小时可报道状态,这在突发事件和具有连续性的事件报道别突出。网络状态下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已有信息,时效性强,又可以全过程跟踪事件,只要处于网络状态下就能实现全天不间断报道,在时效性上远远优于传统方式。1.2传播者身份模糊化使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形式多样,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新闻的者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可以虚拟身份,使新闻语言的使用具有个性化特点。1.3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超链接特性。网络传播中结构特点是超文本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报纸用的是文字和图片,广播用的是声音,电视用的是视频形式,而网络新闻则是文字、图片和视频三者的结合体。这就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且,网络环境中的新闻媒体传播采用链接的方法,将人物的活动、事件和相关内容与网络地址链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闻报道更完整。同时,为保证报道的完整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地址和时间都要完整,这样使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中的“5W”元素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受众更想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该事件对自身是否有切实影响。这就导致具有解释性作用的新闻业的兴起——即“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和故事人物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超链接性使网络新闻报道更受大众欢迎。
2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与传统新闻传播语言的区别
2.1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更鲜明的特性。在传统报纸发表的新闻中,语言是静态的,而网络新闻文本被设计成多种动态文字,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为吸引公众注意,提高新闻点击率,网络新闻一般会选择较醒目的题目作为标题,并使用一些较个性化的语言。此外,网络编辑还非常注重页面布局和色彩,使网络新闻更生动、丰富、清晰。2.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语言更具有前卫性。传统媒体除传播新闻信息外,还承担着政治宣传的作用。所以,其新闻语言政治性术语较多,书面语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新闻语言则不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新闻语言生动活泼且口语化,在语言用法上更注重新鲜感和随意性,在排版上会经常使用一些缩略的词汇和网络词汇。2.3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与生产发行的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显然已成为当今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该环境下的新闻制作与传播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方式,信息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具有即时性的特点。2.4网络新闻传统具有海量性的特点。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容纳全球所有的信息。而传统的新闻传播语言信息量小,数据范围与网络新闻传播相比,范围更狭窄。
3新闻传播语言发展的前景
在多媒体行业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作为新闻中的主体也面临着自身的适应和革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会有如下几方面发展。3.1新闻传播语言更倾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语言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是通过新闻语言来了解新闻中的要义。新闻信息要被受众接收,就必须通过新闻传播语言来实现,普通市民是现代大众化和都市化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主体,电视、报纸和杂志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在新闻传播语言的使用上越来越少看到朴素、端正和典雅的书卷气息,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凸显,并以此方式来接近广大受众,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大众主要通过传媒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动态。大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新闻看作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娱乐性成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中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2网络新闻语言艺术气息更浓。网络新闻传播语言用词讲究新颖,可以给受众带来强大冲击力,这与现代人追求的阅读爱好相符。但过分追求用词的惹眼产生冲击力的同时会削弱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用词过火反而会使得读者觉得不真实,与新闻的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语言的用语中既要起到冲击力效果也要避免过犹不及这一现象。3.3新闻媒体所用的语言比较简练。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喜欢简练易懂的语言,而新闻传播语言担负着传播新闻事实的作用。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件的真实情况并表达准确,使读者花费较短时间理解整个事件。这样的新闻传播语言在现代的快速生活中受到了读者极大欢迎。
4结语
-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方向
- 下一篇:数字媒体艺术培养方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