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的认识与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力学的认识与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力学的认识与理解

篇1

所谓耗散结构理论是由比利时科学家普列高津率先提出的,就是指在远离平衡态下动态的稳定化有序结构,其主要研究的是一个系统由混沌转变为有序的条件和规律。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含义是指一个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通过和外界交换能量、物质、信息等,当其中的一个变量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通过涨落产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成一种功能有序的新状态。

一、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如下特点:(1)成人教育的学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工作,学习时间有限,且与教师接触不多;(2)成人教育的学生背景、年纪各有不同,性格差别也大;(3)学生大多数都是职场白领,在学习和工作之间无法有效的平衡分配精力;(4)成人教育的学生学习动机各有不同,学习压力的大小也不一样;(5)其文化素养参差不齐,普遍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6)学生对于课堂的依赖不明显,普遍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7)成人教育的学生比较关注时事新闻,对外部世界有较强的敏感程度;(8)学习手段多样化,学习时间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成人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化发展明显。

由于上述这些特性的存在,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首先将班级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来看待,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让学生充当班级的管理者,自主维持班级的秩序和日常生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实现高度自治。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管理班级一定要秉着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至于班级管理开放的程度,还需要学生在管理班级的实践中逐渐探索,摸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班级自主管理道路。另外,在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二、耗散结构理论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耗散结构理论中,有关“涨落是有序之源”的推论,给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科学的处理依据。由于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需要通过涨落达到有序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任意一个班级都可能潜藏着一些危及结构稳定的因素,一旦上述不稳定因素通过某种形式释放出来,就会导致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比如,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在进入学习状态以后,大多数都或多或少的拥有着学习不够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在开学之后时缺课情况越来越多的现象。根据笔者多年的统计表明,有高达85%以上的成人学生觉得其缺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所谓的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等。面对上述这种暂时性的平衡,要是一味地放任自流,不加以任何处理措施,一定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从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然而,使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如将出勤率跟平时成绩挂钩、出勤率不够取消考试资格等,又有可能给成人学习施加过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采用这种方法从表面上来看,会使学生的出勤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班级结构趋于平稳,然而实际上却造成了更大的隐忧。

为了科学的提升学生的出勤率,抑制缺课现象的发生,使班级秩序达到动态平衡并形成耗散结构,第一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其次不能搞一刀切,要对学生的思想状态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信息,通过对个案的具体分析,制定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应当积极同学生进行交谈,通过与学生的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想法;也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充分利用典型的表率作用,在学生中形成积极的竞争环境;还可以通过感情融合的方式,和学生做交心的朋友,和学生建立友谊,为学生排忧解难,以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渲染效果。

三、耗散结构理论在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所带来的启示

1.管理人员的言传身教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管理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通过渊博的知识和恰当的工作方法,为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2.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相处,彼此尊重、彼此理解,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

3.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重视学生干部的选择、培养与使用,利用学生干部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的养成;

4.本着求实务真的原则,充分运用涨落的管理规律达到班级管理的目的。

篇2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新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对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引发教育界热烈的讨论。《工程力学》作为高等院校各工科非机械类本科专业和高职高专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和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它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是沟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也需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的基础理论同时,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一、目前高校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工程力学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对工程力学不够重视的的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认为工程力学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专业没关系不大。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就认为对他们最重要的是汽车专业知识,如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工程力学学不好不会影响到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不会影响到就业。(2)认为工程力学只不过是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延续,没有新鲜内容,从而就放松了对课程的学习。(3)课程内容本身理论性较强,公式繁多,甚至有些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

2.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工程力学教学中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习惯用“粉笔+黑板”的板书教学形式,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教学内容一成不变,缺乏新意,学生只能被动的当听众,师生间互动性较差,并且作业较多,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没有时间思考,因此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甚至弃学该门课程,授课效果较差。

3.教学学时减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学生掌握难度大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学计划的调整,工程力学的教学学时减少较多,由原来的100多学时减少到80学时,个别专业减少到40多学时。但是基本教学内容基本不变,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其中理论力学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材料力学有四大基本变形、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和压杆稳定等,涵盖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的前后衔接性强,这就要求学生系统的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需要及时复习前面的知识点。因此就会出现学生缺席一两次课或者当堂课没有理解,后面知识的学习更更加困难,久而久之,掌握这门课程就更难。

4.个别学生基础差,有抵触心理

有很多学生物理和数学基础差,而学习工程力学需要这些基础,并且很多学生在开课前就侧面了解到该课程难学,且考试通过率低,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5.考核方法单一

考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目前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考核方式,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题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翻版,学生机械的套用公式,不能灵活地将课程的知识点和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这种考核方式偏离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二、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河北农业大学力学教研组结合多年的力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革建议:

1.加强工程力学的重要性的认识

工程力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不仅机械类和土建类还涉及食品工程和林学等专业,它直接影响到各个专业的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了加强学生对工程力学的认识,所以第一堂课很重要,也就是要上好绪论课:首先根据专业的不同引入大量的相关工程实例,例如土建类可以以迪拜塔或者世贸大厦为例,机械类可以以高速列车为例,还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工程力学的实例,比如利用套筒扳手能够轻松的拆卸螺栓。也可以列举一些社会热点话题中工程力学知识的应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其次以专升本和考研为例,工程力学作为考试课程或相关课程,分值是150分,而基础课程才100分,让同学们对课程因此足够的重视。再次介绍工程力学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它是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工程力学包含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它们有各自的体系,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分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个模块(理论力学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和高中或大学物理有重复和交叉,这里不再重复讲解),在教学中要打破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界限,以外力分析和内力计算为主线,贯穿分析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中以强度计算为重点,如图1所示。以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突出工程概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的联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解决工程实际打好基础。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

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要跟上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遵循“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是教学的原则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1)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目前工程力学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教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明白逻辑推理的每一个步骤,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过程,并且教学重点突出、直观性强,易于思考和知识点的巩固记忆梳理。但是却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学效率低,且教学内容有限,尤其是一些视频动画和图片信息不好表达。而多媒体教学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但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过大,上课节奏过快,导致学生只能走马观花地接触演示内容,没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学生根本无法掌握课堂内容。结合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工程力学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在教学方式上采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例如在静力学受力分析时,采用板书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详细过程,而在讲运动学时,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直观机构的运动规律,然后再用板书教学方式进行运动的分析。(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难度不一,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采用课堂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讨论法和引导归纳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例如受力分析适宜采用课堂讲授法,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而平面汇交力系由于内容简单适合用自学讨论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而像平面弯曲就适合用问题教学法或引导归纳法,可以用引导归纳法逐步推导出弯曲应力和弯曲变形的理论公式,也可以用问题教学法列举“武警单手拍砖”为例,分析砖沿根部断裂的原因,从而掌握弯曲应力的公式。总之这些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3)减少理论讲授学时,增加习题课的学时,采用多样化的师生交流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围绕重点、难点精讲多练。对授课内容注重讲概念、讲关键、讲方法、讲思路。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一些重要知识点,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习题课,把学生容易出错的和综合性强的例题拿出来,采用一题多解或者逆推的方法解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清晰的思路,避免碰到习题无从下手。对于学生作业每次批改一半,并及时发现的问题,并纠正一些常见的错误,对作业完成质量好的同学提出表扬,较差的同学也给予鼓励。每两周安排一次习题课,每周安排一次课上10分钟的答疑,让学生学习中的疑问得到即时解答。建立QQ群和微信群,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或同学之间的讨论学习。(4)建立工程力学教学网站和试题库。建立工程力学课程网站,上传工程力学的一些重点内容的动画或者视频,帮助学生更清楚直观的理解知识点。例如一些约束的动画就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约束的性质,确定约束反力;运动学的动画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各个构件的运动。建立试题库并配以详细的分析过程,使学生通过增加练习更好的掌握各个知识点。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它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在实验中改变以往死板的模式,例如在测量材料弹性模量E或弯曲应力实验中,让学生自己选择增量载荷,实验中出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实验失败也要分析原因,这样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体现实验的乐趣,还可以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去验证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找到出现这种现象的理论根据。

5.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

长期以来,高校工程力学课程的考核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闭卷考试形式,考题就是例题或者习题的翻版,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导致学生只要考试前突击做题,考试通过甚至考高分没有问题,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1)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因此在保证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型和能力型试题的比例,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出一些灵活性的综合题型,既考查了基本知识点,又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考试抄袭的不良习惯。(2)考核方式的改革。针对不同的专业采用闭卷、半开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的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的方法,并且增加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比重,减少期末考试比重。例如半开卷考试允许学生期末考试(占50%)带一张A4纸张,可以写上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再结合学生的平时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平时测验(这部分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以及实验操作的实验成绩(占20%),这种考核方法更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结束语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至关重要。目前,高校工程力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力学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但是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工程力学课程涉及面广,不同专业对工程力学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所以教学改革应该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为此河北农业大学力学教研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对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李新领 张世芳 李纪刚 桑永英 周志男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纪刚,徐鹏云.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力学与实践,2009

[2]张洪涛.机械类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思考[J].新课程,2010[3]段翠芳,李伟,王文堂.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4]王奇利.高职高专《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5]卢素英.《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电力学报,2008

篇3

【关键字】大学 工程力学 教学 心得

1.前言

工程力学是一门在基础和专业之间的课程,全国许多工科类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工程力学课程,但这门课程对学生所掌握的力学知识的程度要求不一[1]。一些传统的工程力学的教学大纲偏向系统的理论以及完备的公式推导,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课时,学习效果往往不佳。作者根据教学经验发现许多学生反映工程力学难听懂,在学习初期往往倍感压力,导致了不少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随之而来的便是旷课。因此作者认为要想提高工程力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不断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工程力学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

2.教学体会

2.1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想教好工程力学,就必须要将工程力学的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介绍所学理论在实际工程中是如何运用的[2]。首先要重视讲解教材中的绪论。许多教师不重视绪论的讲解,殊不知绪论是工程力学的总纲,能让学生能够对工程力学有个总体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是其他生动的教学方式详细介绍工程力学在现代化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工程力学的性质、目的、任务。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要重视应用性讲解,突出工程力学的实用性。例如在讲解梁的弯曲程度时可以结合混凝土的应用来进行讲授,混凝土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其力学特点是抗压但不抗拉,且拥有价格便宜的优点。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为了增加混凝土梁的抗拉性能和满足经济要求通常只会在梁受拉的一侧加上钢筋。

2.2结合生活实例,由浅入深,化难为易

在讲授力学相关概念时可以尽可能地结合贴近生活的实例来讲解,将概念简化。例如在讲解“静定静不定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四角凳来做例子。其实凳子只要有三条腿就能够支撑,第四条腿实则为不必要的约束,也就是静不定结构。又比如在讲解轴的合理截面形状的问题时,结合麦杆、动物的骨骼等空心圆截面,它们的合理性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这些生动且贴近生活的例子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力学中看似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对于一些微观的抽象概念,教授在讲解时最好由浅入深,化难为易。例如在讲解点的应力状态,可从学生熟悉的拉压杆斜截面的应力人手,强调应力的点和面,进而建立点的应力状态的概念。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

2.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上,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并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常用于力学中的教学方式有对比法、归纳法和图标法等。例如在讲解材料力学中的内力的概念时,可以将内力与静力学刚体系中的内力做对比,通过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复习巩固了体系中相关的知识点。

力学中许多理论都难以记忆,因此教师可以编制一些易于记忆的口诀,例如截面法求内力的“截、取、代、平”;弯曲内力符号规定的“左上右下,左顺右逆”等。一些教师若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更能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致,例如在讲授梁的内力图时将面积法语口诀法相结合。

2.4引入科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地不断发展,力学的研究对象也在变化,因此工程力学也应当适应时代地发展,融入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同。例如近年来复合材料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等新型材料在各领域倍受欢迎,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可加入复合材料力学等内容,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同时也让他们增长了新知识。2.5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相关问题

作者在教授工程力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课堂上许多同学表示听懂了课堂内容,但从卷面成绩看,学生学习的成果还是不够理想。不少学生反映,在大学中已经较少做练习题,加上工程力学不同于文科类课程,考试中较少出现定义类等需要背诵的题目,因此学生们认为只要在课堂上听懂了,考试前熟记几个公式便能够应对考试[3]。然而这样一来往往导致了学生对概念不熟悉,在需要用到概念和原理的题目中无法熟练地运用。作者还发现另外一样种情况,便是一些喜爱钻研的同学往往做很多题目,这些题目难度都较高。作者认为,无论是前一种疏于做题还是后一种做题过多的情况都是不合适的。如果做题过少在考试中就无法熟练且准确地应用所学内容,因为题目量少覆盖面小,不能全面地巩固所学知识。但若是做题过多过难又没有实际意义,因为经过了中考高考等大型考试学生都应该明白难度高的题目其实是少之又少,许多题目都是重点考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与程度,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许多难度过高的题目只能是浪费学生的精力,若是做不出题目更是打压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收到相反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后做题的内容,范围与量做好指导工作,让学生的反复地训练中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地步。

3.结语

全文重点讲述了作者的一些教学心得体会,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建议,阐述了教师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工程力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化难为易地讲解力学知识。最后要注重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多引入科技新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中的教学方式,提高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与效果,让学生们通过学习工程力学掌握到实际的知识,为后续其他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红岩,李冬梅."工程力学"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篇4

关键词:工程力学

学习兴趣

方法

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土木工程类等专业,“工程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桥梁作用,为专业设备的机械运动分析和构件强度分析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工程力学的概念、定理、公式较多,计算原理都比较复杂,理论抽象而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一门重要课程,高职生普遍的反映是看不懂也听不懂,甚至有的学生对这门课感到厌倦和害怕,极少数听得懂的学生也会觉得这门课很单调、枯燥,上课提不起精神,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即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使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轻松学好工程力学,是工程力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教学的过程应该紧紧围绕调动学生主动性来进行。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要研究解决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高职生普遍对工程力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职院校处于自身规模扩张的需要,招的生源越来越多,学生入学分数也是越来越低,文化知识很不扎实,尤其是与后续工程力学有直接关系的数学和物理掌握得不好,部分生源是中职升高职,还有的文科报读理工科的专业;2)工程力学作为短学时教程,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工程力学有较深的认识,有一定难度。虽然可以通过多媒体或通过实验、下厂使学生熟悉生产流程,了解机械设计过程等,增加感性认识,但其效果毕竟有限;3)工程力学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基本上是专业课需要什么内容,工程力学就教什么。这虽然有助于本专业学生完成学业,但是另一方面, 由于学生对工程力学在工程实践上的应用并不很了解,只能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4)学生通常对时髦学科比较感兴趣,如现在多数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等较感兴趣,要调整其兴趣结构有一定难度;5)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往往使得学生兴趣多元化,分散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工程力学的教学活动中,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兴趣, 如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兴致勃勃地去钻研学习,就会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及时迸发出来。若是“牛不喝水强按头”,学生便感到索然无味,自然提不起劲来,就会学得消极被动,效果必然不佳。

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对策和方法。希望藉此能抛砖引玉,以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及成长规律,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管理策略,才能主动地去激发学生的热情,“爱生自能受生爱,师人方能为人师”。当学生的情感受伤或出现缺点、错误的时候,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认识、调整自己,对心理及时的疏导,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尊重、期待,学生也会认识到教师的认真负责,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中要对全体学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到学习上的成就感,让他们也有一种愉快的心情,以激励其学习工程力学的情感,借此建立起和睦亲切的良好师生关系,从而起到由爱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这门学科的作用,创造最佳求知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工程力学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力学现象,通过对常见力学现象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事例来讲解工程力学的性质、任务及开设目的,让学生明确工程力学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让学生平时应注意观察、积累和琢磨,才能生动形象、有说服力地把生活实例引入到力学教学的课堂中来。例如通过提问“为什么飞机能在天上飞?”“为什么军舰能在海上航行?”来回答学生的疑问———“学习工程力学有什么用?”。从而使学生对工程力学这门课富有好奇心,他们从实用角度、从力学的广泛应用和对其他学科的帮助上得到了学习动力,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产生了。

三、各种教学方法相辅助,使学生感受到工程力学的乐趣

1、启发式教学

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例如:讲授转动惯量这一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质量的概念。质量是平动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即同样的力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就要慢一些,同样,对于两个不同的转动物体,在相同力矩作用下,其运动状态的改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这样,就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回答这一问题,渴望对新知识的了解。再如讲扭转时,提出直径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轴,在相同的扭矩作用下,它们的最大切应力和扭转角是否相同?为什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启发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力学的概念。这样就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工程力学》的浓厚兴趣。

2、运用力学科学发展史开展教育,诱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要巧妙地设计教案,把力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学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茅以升造桥;阿基米德创立机械学和流体力学,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写下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的故事等等。这样可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力学的兴趣。其他再如亚运村的建设,葛洲坝工程和西部大开发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豪情壮志。

3、对比教学法

比如,材料力学中的圆轴扭转和梁弯曲的横截面上任意

点的应力公式,圆轴扭转的应力计算公式是

,梁弯曲的应力计算公式是 。这两个公式看似不同,但如果仔

细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剪、正)应力 = (扭、弯)矩∕点到轴的距离(中心轴、中性轴)(极)惯性矩 。在记忆时,首先记住它们相似的地方,再去记忆它们各自分类而出的属性,就容易多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实验、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学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多样,面对学生的需求、时代的特点,教师应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改善力学抽象、枯燥的负面特点,探讨适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多种教学方式,多方面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鲁克成, 罗庆生. 创造学教程[M] .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7

[2]伍新春. 高等教育心理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3]刘汉义,工程力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

[4]罗三桂.现代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6:11~13

篇5

Abstract: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is an important and elementary professional course.This teaching reform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 experiments,which can help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the habit of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It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engineering awareness, collaboration,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Engineering Mechanics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Practice

工程力学课程是许多工科专业(如机械类、土建类、航天航空类、水利类等)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不仅是力学学科的基础,而且也为有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相关课程和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1]。力学的认识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法则,实践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因此,对工程力学类实验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目前我院工程力学实验课程教学的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工程力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不能很好的指导实验课程,即理论课程没有很好地支撑实验教学。

(2)在实验教学的环节中,虽然开设的实验为工程力学中的几个经典实验,但主要以传统的验证性实验为主,这对于理论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实现认识的飞跃[2]。但是不能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即实验课程没有很好地对理论课进行提升。

(3)创新环节落后,此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有效的过程之一,此环节的丢失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的丢失,更不要说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针对目前我院开设工程力学实验课程的现状,我们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希望通过改革创新与实践,探索出具有优质效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同时对促进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及教学实力的提升都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 教学改革方案

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力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提出改革初步方案如下。

第一,采用实验化教学的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原则,将课堂教学搬进实验室,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渗透,交互进行,先实验演示,再理论讲解,再实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

第二,利用开放实验项目深化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激发创造力[3]。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实验项目将工程力学类实验的范围进行扩大、深化,不仅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初步的科研兴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篇6

论文摘要: 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本文分析了《工程力学》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并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阐述了一些观点。

引言

《工程力学》是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内容。该课程能否学好,对后续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不同于理论力学或是材料力学的单独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工程力学》内容相对较多,课时相对较短,学生在学习初始就感到很困难;第二,《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基础课,许多内容有着强烈的工程背景,例如点的合成运动,是解决机构运动中各构件的运动关系,涉及很多后继课程才研究的机构,学生缺少对这些机构的了解和认识,特别在有多个刚体组成的系统运动时,各构件的运动及相互联系难以想像;第三,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公式繁多,并有着独特的思考分析方法,尤其是在材料力学部分的四种基本变形中,涉及很多新的概念,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才能很好地理解。笔者结合在该课程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践和体会,提出了在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按照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具备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和初步的实验分析能力。《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而时间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粉笔+黑板+教师讲述”的方式,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明白逻辑推理的每一个步骤,比较适合人的思维过程。但由于板书、画图、语言说明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效率较低,随着课内教学的计划学时数量的减少,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课程的教学情况。学生在《工程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较难,理论力学部分抽象,材料力学部分公式繁多,整体课程单调、枯燥,提不起兴趣。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形式要在活跃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避免学生对《工程力学》课的认识误区。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是近年来出现的先进教学模式。它集影像、图形、文字、动画、声效于一体,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全新的、动态的学习情境,使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论变得直观,使一些无法言传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节约大量板书的时间,让大量的工程实例轻松走进课堂,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从而加快教学节奏,增强教学效果。

2.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

在现今的工程力学教学实践中,学生普遍认为能较好地把重点、难点及教师难以表达的知识点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生动地表现出来,有助于他们对工程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对有关教学重难点分类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如:约束的种类,力系的分类,点的运动形式,刚体的运动形式,动力学的求解方法,以及材料的基本变形等。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殊优势将一些平时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静力学部分约束的解除与受力分析,运动学部分中各种构件的运动形式,材料力学中的杆件的基本变形形式以及其中的内力应力分析等等。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模拟,学生能更真实地获得直观经验,解除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之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再有,工程力学课程中的一些常规实验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如:灰口铸铁和低碳钢的拉伸实验,可以清晰地演示出试件在整个过程中的破坏形式及最后的断口形状,绘出相应的σ-ε曲线,标明相应的四个变形阶段,清晰明了;又如铸铁发生扭转变形破坏时的最终断口的螺纹形式,等等。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也填补了力学实验学时少的缺点。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体会和建议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了大量的可视性、可比性、可听性教学素材,使学生可以很形象地观察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例如在《工程力学》讲解固定铰链约束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用动画的形式将销钉、构件及底座分离开,然后再组合成固定铰链,并演示其运动规律及约束条件。似如这种图文并茂、声形辉映、生动逼真、色彩鲜明、表现力强的表现形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的。

对于习惯于满灌式的传统教学的学生来说,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欠缺,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实物到受力简图、从平面力系到空间力系的延伸,从理想模型的受力分析到变形实物的平衡和运动变形规律的总结,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工程力学》课一个很大的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受力分析能力,而物体的受力分析又受制于空间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突破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突出其空间形象的表达,能够充分展示各种约束的受力特点,清晰表达物体的空间受力,让学生能够轻松自如地画出受力图,为更好地学习后续知识打好基础。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人机界面不等于传统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界面,多媒体技术不等于信息量,信息不等于理解,如何把多媒体技术用好,强化多媒体时代的教师作用,将是现代教师面临的较大的难题。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学人员要知道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是一种手段,它既不能代替教师的教,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教、学双方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仍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结构使其形象、生动地突出重点、难点,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会给学生带来对教学方式不习惯、视觉易疲劳等问题。在常规教学中,黑板上的文字保留时间相对较长,这为学生自我调节精力集中提供了方便;而多媒体教学则不然,照片、文字一旦放过便不复存在,这就给听课者以压迫感,打乱了学生们头脑的思维惯性。因此,许多学生对多媒体授课存在一些反感情绪。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室都配有厚厚的窗帘,课件中的色彩刺激强烈,学生在教室中容易视觉疲劳。所以在课件的制作上应多采用暗色底纹以尽量减少学生视觉疲劳,并适当地用语言语调、手势等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配合黑板这个不可代替的媒体,它营造的教育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氛围,是多媒体做不到的。例如在点的复合运动教学中,通过黑板教学让学生了解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的概念,推导出速度合成定理,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些速度的合成分解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这样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度地联合起来,能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从而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须防止课堂教学本末倒置。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对于内容多,主要以文字叙述为主的部分,不适用采用多媒体教学,因为这样教学会使教学更加枯燥无味,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深刻。也不要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动感,过多地运用强烈色彩、图片和动画,看起来热热闹闹,使学生被这种综合刺激所吸引,事实上却对学生造成误导,使他们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展示技巧上,而忽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造成本末倒置,会不知不觉地使学生把精神愉悦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影响了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媒体有它不可抗拒的魅力。面对21世纪高质量工程人才的培养,《工程力学》现代化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洞察力。可以预见,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景光明,它的成功运用促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求索,勇于创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发展,为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第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鸿文.材料力学(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范钦珊.工程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王左辉,徐海燕,高玉华等.《理论力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16,(1):34-37.

篇7

关键词:机械类工程力学 教学改革 创新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对于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工程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好了它才能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它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一个桥梁。工程力学分为土建类和机械类两种,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工程力学一般研究的是结构力学和理论力学,也就是不同结构系统内部各部分产生的力的相互作用,数据上一般研究的是外力,相互作用力;而机械类专业的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也就是不同材料和零件内部产生的应力分析,数据上分析的是内部应力以及外力产生的应力,机械类主要考虑的是机械失效,比如断裂,点蚀,剪切,塑性变形,胶合等等一些力学失效问题。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政策以及相应的教材正陆续推出,新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基本可以跟上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1]。本文将结合中职学校机械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对工程力学教学改革的创新方案。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底子薄。近几年来,随着中等教育入学率持续升高,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这些学生学习的基础普遍较差,尤其是在数学、物理等方面,学习方面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较弱。他们大部分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进校后抱着混三年拿张文凭的心态,得过且过,根本没将心思放在学习上。虽然有少部分学生想学点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却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注重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公式的内涵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是死记硬背,乱套公式。

2)教师方面:目前学校里仍然有些教师观念陈旧,不知道改变教学方法,抱着固有的观念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求很高,不重视学生基础,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持续下降;有的教师为了应付上级的各项考核,在授课、作业、练习、考试中加大难度,学生却根本不能接受,又导致学生感到灰心,失去学习的动力。此外,在授课时有的老师往往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花很多时间讲复杂而严密的公式推导等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致使教学越教越难。

3)教材方面:如今的教材仍然是按照很早一起的教学体系而编写的,重在强调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而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让许多学生认为以后又不搞设计学力学课程根本无用的错误观念[2]。

2.改革创新的内容

现行机械专业工程力学的内容是为了适应传统的机械设计而编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运用力学中的理论和实验来分析和解决简单线性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仅仅能够满足传统机械设计中经验近似设计的需要,而面对现代机械工程中大量出现的动态问题、非线性问题、精确优化问题等,往往是难以满足需要的。进几年来对传统工程力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作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每次创新点不突出,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提出几点改革创新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2.1优化教材

如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让力学实验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了许多。因此,必须有新的教材来适应这一改变,新的实验教材应当重点突出数字化实验仪器的运用,讲授如何运用计算来进行实验以及运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此外,应当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根据实际运用来调整教材中的重点以及难点,使本课程能够适应机械类专业的就业方向,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材料力学的扭转章节中,非圆截面杆的教学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材中业仅仅是一带而过,对学生也不要求,然而是在工程实际应用中,非圆截面杆的扭转却又非常常见。因而在工程力学的教材应当根据实际应用来进行改编,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材[3]。

2.2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就业的需要,而不是纯理论研究,所以老师应该结合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力学的重要性。老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纲要求安排学生做相关力学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能提供的教具,实验仪器不够时让学生通过分组操作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操作中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条件的话,学校或者老师应该尽量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使他们对冲床、剪床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设备破坏的特点及危害等能够有一定的认识。如果老师在现场,应该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好奇心,还能够为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体会到学以致用。

2.3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力学中有的问题的讲授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过程,比如“刚体”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这些问题可能仅仅用语言是难以表达清楚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特点普遍是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强。因此,应该加强采用多媒体教学,这样不但形象直观,而且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生动、形象和充分的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动静相兼、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

工程力学教学的改革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不仅需要老师的思考,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老师的努力以及学生的反馈下,老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力学课程。

参考文献

[1]周凯红,李淑.机械类本科工程力学教学新体系的构想[J].理工高教研究,2006(4):105-106.

篇8

关键词:工程力学;自考教学;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126-02

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自考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然而很多高职高专工程力学教师在自考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难题,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是都没有改变自考学生工程力学考试通过率非常低这一现实。近些年来,笔者在重庆能源职业学院主要担任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特别是对自考生工程力学考试通过率低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程力学自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对今后自学考生工程力学考试的通过率有一定的帮助。

一、工程力学自学考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没有正确认识自考生的特点。充分了解学生,是把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前提。只有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及学习习惯,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这样才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自考生有着与普通考生截然不同的特点:(1)文化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客观的原因,参加自考助学的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觉性,目标性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迫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而参加自考助学,主观上就认为是外界因素要他们来学习的,自己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他们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2)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参加自考助学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参加高考而没有能够进入高校深造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本身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又因为自考没有严格的入学考试,使他们认为自考助学较容易,导致其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加之部分办班高校对自考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管理措施和手段,使这些学生更加自我放纵。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什么制约力,缺乏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班级荣誉感。

2.教师对工程力学自学考试的模式认识不够清晰。工程力学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与考纲结合紧密。而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自己所编写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并没有按照自考教材所附的考纲进行授课,这样就导致了自考生对考点知识认识的不清楚。而纵观历年工程力学自学考试的试题都是严格按照教材所附的考纲所出,所以自考生的考试成绩不好通过率低也就有了合理解释了。

3.“填鸭式”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导致学与考的分离。对于自考生来说,考试就是学习的方向标。考什么,学什么,那些是考试的重点知识,就应该去重点学习,那些不是考试的的内容,完全可以当做去了解的内容。这与统招生的学习方式是大为不同的。普通的全日制统招考生并不是以考试做为最终的学习目的,但是自考生确是把最终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目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正常毕业。所以对于自考生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与考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然而目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占主导位置。过多的知识量往往使这些基础差的自考生们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与考试内容之间的关系就会模糊不清,因此在考试的时候就会一团糟。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远远超过了自考生的思考速度。现在在高职院校当中,绝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都强调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对把工程问题抽象成具体的力学问题的时候更加的直观,另外教师也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与体力。这对教师无疑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看到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好处的同时,也要想到这种教学手段的弊端。过快的教学过程,过多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自考生的思维速度,很难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长久的印象。再加上自考学生本成学习上的不主动。等把一本书学习完了,所有的知识点也都忘记的差不多了。这样的状态去参加考试,其结果可想而知。

5.高职教师对自考班课程并不热情,工程力学尤甚。很多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对自考班的课程并不感兴趣,而对于与数学联系紧密,计算相对繁冗的力学课就表现的更加冷淡。老师们普遍认为工程力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已经是一门头疼的课程,对这些基础更差的自考生来说就更不用多说。再加上自考班相应的课时费与普通班的是相同的,付出更多的心血,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有些要求通过率的课程对于比较现实的青年一代教师来说就更加不划算。就这样教师的消极态度将会直接传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消极学习。通过考试的人数可想而知了。

二、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关于工程力学自考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法:

1.关心每一位自考生,使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了解每一位自考生,从认识他们开始。每节课的点名至关重要,通过点名去认识每一位同学。科学实验证明称呼一个人的名字会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点名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他们保持师生关系的同时建立友谊的关系,这样可以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在提问的同时不断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有了信心才有后面继续学习的动力。

2.坚决贯彻以考试大纲为基准,而非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以工程力学自学考试大纲为基准。考试大纲当中明确提出了每章的重点考试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专门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有针对性的做习题。而对于考纲中没有的内容,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作为了解内容来讲解,如果时间不允许,完全可以跳过。而且没到讲到重点的考试内容的时候应该向学生一再的提醒,然后尽量多的进行针对训练。这样,学生对考点的把握就会比较到位,在考试的时候就会比较从容。

3.避免“填鸭式”教学,边学边练,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填鸭式”教学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边学边练。具体操作的方法是:将整本教材按照考纲要求划分成若干个章。首先讲解每一章的重点知识内容,然后讲解与知识内容相关的例题,最后进行历年考题训练(即对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历年考题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考试内容有所连接。每一章都按这样的方式学习,讲完所有内容时进行历年考题综合训练,即考前实战训练。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对全书考点的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边学边练的方法非常适合自考生。

4.采取板书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考点知识印象深刻,首先是直观的认识要深刻,这就要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然后是记忆要深刻,这就要采取板书的方式。而对于以考试为主的自考班学生来说,板书为主,多媒体作为配合使用。这样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而且也可以使学生对整个计算过程印象深刻,从而很好的应用到考试当中。

5.使教师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考教学中来为了使老师避免产生消极的教学情绪,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自考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增加自考班的教学课时量,或者是提高相应的课时费用等等。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质量;有效教学;工程实践

一般说来中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记忆力好,思维活跃、接受新知识快,形象思维能力强,但他们基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力容易分散,抽象思维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就业目标模糊。因此,要提高中职学校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富有吸引力、好奇与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才能完成工程力学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一、结合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工程力学的重要性

(1)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见习,了解冲床、剪床等机械设备的运动情况,设备破坏的特点及危害,现场提出一些与课本关系密切的力学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励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良好的意向动力。这样,才能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铺平道路。

(2)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针对中职学生抽象思维差,形象思维强的这一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生动、形象和充分的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动静相兼、形象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教具,对学生来说,力是抽象的、概念是空洞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运用案例、教学模型导向,充分利用实物、力学模型、电化教具等富有针对性的协助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多举一些现实而具体的例子,要结合机械等实物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思考,并尽可能把例子描述得生动具体,把抽象的力分析成具体的力。

(4)加强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动手能力,是力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具做好力学实验。要让学生通过分组操作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操作中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实验要写好实验报告,评价成绩,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二、以人为本,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1)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课堂。所有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是“听得懂”的课堂,即在学生付一定努力,可以理解和掌握的课堂,只有听得懂才能学得会。一般来说,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力学基础差,分析计算能力都不高,无法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课程教学。最根本的还是与教学内容有关,这就需要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 转贴于

(2)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轻松的、愉快的,乐于接受”的课堂,因此,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轻松、快乐、感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职校生由于初中的学习经历,对纯粹的知识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是否有趣,虽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是更多的还是与教学方法有关。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负担小,但学生普遍反映学得累,学得吃力,这与传统的老师一味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学生不喜欢的,在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少参与课堂活动,教学气氛沉闷。在每个月的学生评教中我们发现学生更喜欢那些充满活力的、阳光的、乐观积极、能和他们沟通的老师,而不喜欢那些课堂气氛沉闷、上课无趣的老师。

(3)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很多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持否定的态度,他们认为过多的理论学习是没有用的。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知道将来基本上不会去做研究工作,所以他们觉得学了没用,他们所学的东西要有用,这是学生的客观需求,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更希望学一些“课程外的东西”,如何创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上立足作好准备。

总之,脱离实际的课程都是没有用的,怎样使课堂有效呢?应该减少理论性教学,增加实践性教学,并且教学要与当今发展的科技相结合,与行业的实践相结合。

(4)从严治学,抓规范。轻松、快乐的课堂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对学生严格要求,是指在工程力学课堂上要求学生做题时分析要条理化,步骤要规范化,绘图要正规化,选好习题,培养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是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业题又是培养锻炼学生使用文字、图形、计算来表达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抓好考核评价环节

篇10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一、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力学是介于基础科学与工程科学之间的技术基础课,既有较强的理论,又与工程和生产实践密切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力学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工程技术对力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中给予工程力学课程的课时却越来越少,使得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因而工程力学教学必须改革,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长期以来,工程力学教学大纲过分强调课程本身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注重公式的推导,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较差,并且联系实际工程不够,尤其缺乏对学生将工程实际问题转化为适当的力学模型的培养。

由于工程力学课程的缩减,使得教学实施中与前继课程如工程制图、高等数学很难安排得当。再加上一贯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过多过繁,增加了学生接受和消化力学知识的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力学知识本身的枯燥无味,再加上学生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能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不理想,成绩不佳,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二、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1 进行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技新成就的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力学科学史、科学家传记和科学新成就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对力学由陌生进而产生兴趣。如瓦特发明蒸汽机,茅以升造桥,阿基米德创立机械学、流体力学、发现杠杆定律;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写下《天体运行论》的故事等等。这样可缩短学生和力学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力学的兴趣。

2 对力学中一些定理、公式尽量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使理论学习深入浅出。在力学教学中,可结合实际,把一些枯燥的定理、公式用形象生动的生活实例来阐明,如讲到摩擦时,用汽车轮子为什么有花纹来说明。轮胎上的花纹并不是为了漂亮,而是为了防止车轮在平滑的路面上滚动时打滑。当讲到圆轴合理截面空心轴比实心轴合理时,用人的四肢的骨骼,稻麦茎的截面也是空心圆截面加以说明。通过举例,使同学们觉得力学并不深奥,而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化为一种学习动力。

3 自学配合精讲,倡导对话式教学。由于本课程内容多,知识面广,我们采用了课堂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讨论法和引导归纳法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内在潜力,培养其综合能力。

自学是保证课堂精讲,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教师首先要编好自学指导书,要求学生开课前自学,开课后预习,并做好读书笔记。课堂上教师可随机安排学生对自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根据课堂讨论情况及时纠正,解答学生自学中发生的错误概念和疑难问题,然后对重点、难点内容详细讲授。此外,还可通过典型例题及工程实例边讲边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教会学生会学和节省学时。

“对话式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考,形成师生间互动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深化、拓宽所学内容。其目的一方面提高学生在公开场合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讲稿”的能力。通过参与,使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研究者。

4 分层次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其创新、竞争意识,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为此,可将工程力学课程划分为由2个模块组成,即基础型模块和应用型模块。基础型课程内容以专业课“必需、够用”为原则;应用型课程内容为工程力学的有关理论在生活及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注重培养其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验教学的目的,除配合理论教学外,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材料力学性能测定实验,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熟悉仪器设备及实验程序,再上机操作。这样既可缓解设备不足的矛盾,也可减少试验材料的消耗。通过拉伸机的自动描绘仪,把材料的拉伸曲线描绘出来,学生在得到了第一手感性材料后,再经教师启发和讲授,学习积极性和效果会明显提高。

6 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教室等手段,增强直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不能实现现场讲课的情况下,利用电教片将工程结构、机构及有关机器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将课程与工程背景联系起来,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可交互式的CAI多媒体教学软件于课堂教学,可极大减少繁琐计算的时间,使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理解、应用上,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实施启发、诱导。总之,直观教学能使许多力学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既可培养学生兴趣,又可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