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与电影学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戏剧与电影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戏剧与电影学

篇1

一、不会分析定语从句句子成分,需要构建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学习定语从句时,常忽视与之相关的简单句、并列句和其他主从复合句的知识,产生一些问题。所以,破解定语从句的关键是正确地处理好初、高中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衔接,填补学生语法知识的空白,讲解清楚简单句、并列句、主从复合句的定义与区别。

谓语是句子成分分析的关键。谓语(predicate verb)用来说明主语的动作、行为、特征或状态,一般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承担。谓语动词具有各种时态、语态及语气的变化。[1]因此,可以这样总结:16种时态中的任意一种(主动/被动)由情态动词+不定式这类构成,都可以视为谓语,其前的名词或代词(相当于名词、代词的短语、从句)就是主语,其后的名词或代词(相当于名词、代词的短语、从句)就是宾语,此时的谓语动词是行为动词中的及物动词,若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其后无介词则无宾语,有介词则可接宾语;倘若构成时态的中心动词为连系动词,其后的名词、形容词等就是表语。

一个简单句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即时态);由并列连词串起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称为并列句,其地位平等,也可用分号(;)连接;由从属连词引导,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连接起来,而其中一个处于主导地位(其前无连词),称为主句,另一个处于从属地位(由连词引导),称为从句,它们一起合称主从复合句。[2]定语从句属于主从复合句的一种,其从属连词称为关系词。

依据教学经验,定语从句的试题多用到句子成分的分析。若需用关系代词,则定语从句中必缺少主语、宾语、表语、定语中的某一种,或者先行词代入定语从句可以充当其主语、宾语、表语、定语中的某一种;若需用关系副词,则定语从句必缺少状语,或者先行词可以代入定语从句充当其状语。先行词代入后,其前一定要加上某个介词,因此填关系副词处可填入该介词加which或者when,where,why的某一个。这样学生就不会一见到先行词是时间或者地点名词就用when或where引导。如:

A. 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day(when/on which)we met?

先行词the day代入定语从句时要加介词on:we met on the day,所以可填入关系副词on which或者when(因为表示时间)。

B. Do you remember the day(which/that/)we spent with professor Li in Xi’an?

先行词the day代入定语从句时不需要加介词,且做spent(vt)的宾语:we spent the day with professor Li in Xi’an,所以可填入关系代词which,that或\(关系代词作宾语可以省略)。

综上,可以看出,构建与其相关的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定语从句的实质很重要。

二、不会判断从句是否为定语从句,需要学会辨别从句的类型。

学生在做从句相关试题时,要先判断句子是否是定语从句。可是学生往往在判断定语从句时感到困难,原因是定语从句与其他从句的辨别依然模糊不清。笔者依据教学经验,给学生指出以下捷径:判断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是什么从句,只要将其引导的整个从句视为一个词,向前看或向后看即可。倘若向前看无其他任何成分,向后看其后有谓语(时态),则该从句就是主语从句,如:

Whether we will go for an outing tomorrow remains unknown.

若从属连词前有谓语动词(时态)或谓语加介词或系词加形容词,则该从属连词所引导的从句往往是宾语从句。如:

(1)We are talking about whether we admit students into our club.

(2)I am sorry that I have troubled you so long.

若其前有连系动词,则该从句为表语从句。如:

It looked as if he had understood this question.

若其前有某个名词与该从句关系十分密切时,则该从句可能是同位语从句,也可能是定语从句。如:

(1)I have no idea whether he’ll come or not.(同位语)

(2)This is the very book that I want to find.(定语从句)

辨别这两个从句要先看定义:用作同位语的从句叫同位语从句。它一般跟在抽象名词fact,idea,news,thought,question等之后,对这些名词具体内容进行说明。定语从句则是由关系词引导的从句,其作用相当于形容词作定语修饰先行词(n/pron),又叫形容词性从句,一般紧跟在它所修饰的先行词之后。先行词可以带入从句,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3]充当状语时,代入先行词要在前面加介词。同位语从句前的名词无法代入从句,这是辨别定语从句与同位语从句的要义所在。

学生学习定语从句还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易忽视的、学生在学习时最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就能引导学生克服这些困难,使定语从句不再成为学习英语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薄冰.高中英语语法.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6.

篇2

2008年,赵宁宇导演了一部数字电影《武当龙影》,在电影频道播出几十次,获得了很高的收视率,累计观众上亿人次。如果是大银幕电影,赵宁宇早就迈入“亿元导演俱乐部”了。赵宁宇坦言:作为一名导演,肯定愿意导大银幕电影。导数字电影有点阴差阳错,但是数字电影也有好处:被电影频道收购,起码可以保底。

也许是碍于教授学者的身份,赵宁宇做导演是非常靠谱的――去跟投资人谈,说需要350万。投资人说:“那我给你500万。”大部分导演可能要乐坏了,恨不得马上揣在怀里,而赵宁宇却坚决不要。他有更大的责任心,“导演一方面要艺术最大化,一方面要让制片公司的效益最大化。你用350万拍一部电影和用500万拍一部电影,其压力是完全不同的。要尽量少支出一些,让制片商的利益尽量高一些。我也经常奉劝一些已经成名的大导演和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你这么做事,就会成功。你不这么做,成功了也要栽。”

2009年,赵宁宇又导演了一部数字电影《风尚丽人》,最近即将播出。去年到今年初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国内一部最重要的影片的编剧。作为演员,赵宁宇近期的主要作品是《建国大业》和伍仕贤导演的《形影不离》客串演出。

赵宁宇很幸运地与两位奥斯卡影帝合作过,《形影不离》的凯文・史派西,还有2007年的《金山》,与彼得・奥图尔合作过。在赵宁宇看来,这两位奥斯卡影帝迥然不同,“彼得・奥图尔绝对是贵族影帝,英国人好像都有点儿贵族派,而且他本身就是一个爵士,有点悲天悯人的情怀。而凯文・史派西是草根影帝,一个特别亲民的人,两个影帝非常不一样。”

在《形影不离》中,虽然是客串,却是非常关键的一场戏,两千多字的台词,拍了一整天。赵宁宇透露,这场戏揭开了整个电影的转折。与凯文・史派西、吴彦祖一起拍对手戏,体验了内地、美国、香港3种表演风格,赵宁宇觉得非常痛快。“每一个好演员都有他不同的特质。我觉得吴彦祖是个电影演员,比较会跟镜头配合,比较会摆pose。凯文,我们行内叫‘平地起’,猛然爆发,猛然收了,举轻若重,举重若轻,收放自如。我平时搞教学,比较重视人的内心变化和结构层次。大家一起合作很舒服。”

最精准的票房预测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子白板;具体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新型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的教学手段被引进课堂教学中来,其中电子白板技术就是最重要的一种。电子白板技术,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以信息化的技术(电子白板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并利用投影仪反射到电子白板屏幕上)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教学情境,从改变教学方式为基本的出发点,在课堂上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了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新课改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电子白板技术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电子白板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在电子白板上导入音频图画,激发学生兴趣

电子白板技术可以以其特有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西师版)《瀑布》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声音、形状和色彩,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的瀑布动态图片导入电子白板上,同时给学生播放瀑布水流的声音,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把本课的生字词放映在白板上,带领学生朗读,并在白板上标出所需要注意的读音。同时在白板上给学生标出本课课文中的重点描写意境,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各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二、在电子白板上设置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点明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便于学生后面的学习,从而促进了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西师版)《春的消息》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本课的生字词,通过熟读文章,想象春天的美好,学习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方法,感知春天景物的变化特点,不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把多媒体上关于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放映在电子白板上,即注意观察作者所运用的景物描写特点和抒情手法,感受一些形声字如“聆,苞,颊”等的表达特点,体验作者的心理活动,跟随作者的写作思路,认真感悟春天刚来临时的景物变化特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使学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学习。之后教师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教学中来,指导学生根据电子白板上面的提示进行课文阅读,从而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在电子白板上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教学内容

电子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特定的教学情境,引进图片音乐等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外,还能够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合适的随堂练习,当场检测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领悟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西师版)《迷人的九寨沟》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认真感受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分析文章中的优美语句,从而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理解文章中的具体意境和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后教在电子白板上面给学生布置本课随堂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在电子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形近词和音近词,使学生进行辨析;另外在白板上给学生列出两排词语,使学生把这些词语连成通顺的话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发挥电子白板技术的优势,使之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电影本体性;综合性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74-01

一、本土电影理论研究

在1983年的中国电影理论研究中,人们对电影美学尤为关注,王云缦的《电影・电视剧・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文谭》1983年第1期)论述了电影、电视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现实主义原则和表现文艺家的自我,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o相成,互为因果的。”呼吁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创作中不可一味追求“意识流”,而违背现实主义原则。钟惦的《电影美学的追求》(《电影通讯》1983年第1期)旨在阐明电影除了追求社会价值,还要注重对自身美学价值的追求,和众而曲高。

在关于电影本体的研究中,张桑桑的《电影艺术特性略谈》(《文艺研究》1983年第3期)和吴雪景的《论电影艺术的综合性》(《温州师专学报》1983年第4期)都谈到电影是门综合性艺术。而在郭青和王忠全合著的《戏剧性・文学性・电影性――近年来关于电影艺术本性问题的讨论综述》(《电影艺术》1983年第8期)中,则是对历年来人们对于电影本性的戏剧性、文学性、电影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使它有着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和手段,音乐、语言、表演和摄影都是电影语言。雷振邦的《谈电影音乐和歌曲创作》(《中国音乐》1983年第7期)、向异的《电影歌曲的运用和处理问题》(《电影艺术》第12期),关注了电影中的声音,讨论电影音乐创作的方法,结合电影主题,从生活出发,创作电影音乐。最后,周殿福和吴晓铃在《略论电影语言中的方言造型问题》(《电影艺术》第1期)中谈到的问题在普通话高度普及的现代十分具有探索性,电影语言中恰当的方言运用会为电影添彩,对人物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来是对电影表演的研究。既有刘远东的《谈电影的本色表演》(《文艺研究》1983年第6期)、方舒的《赋予角色以生命――试论电影演员性格化创作的一个特点》(《电影艺术》第3期)这样从表演风格来探讨演员在电影中如何塑造好角色,以达到角色就是我,我就是他(她)的境界。电影是活动的影像,所以摄影对于电影的表达也十分重要。吴印咸的《电影摄影艺术及其创作技巧》(《电影通讯》1983年第6期)谈论电影摄影艺术与创作技巧,葛德和沈嵩生的《绘画派、纪实派及其融合――电影摄影流派初探》(《电影艺术》第11期)则进一步细化追溯电影摄影风格的绘画派、纪实派的发展及其相互融合。1983年电影学研究中关于电影语言的研究主要就是以上几个方面。

二、外国电影译著与电影研究

1983年中国对外国电影的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外国电影著作某些篇章的译著,一方面是国别电影研究。外国电影译著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非常深刻。而在以国别形式对外国电影所做的研究中,涉及到的国家既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这样的电影制作实力强大的国家,也有巴西、印度、墨西哥这些电影发展处于初期的国家。崔君衍译注的法国克・麦茨的《当代电影理论问题(上)――评让・米特里的》(《世界电影》1983年第5期)和《当代电影理论问题(下)――评让・米特里的》,陈梅译注的法国电影女学者克―埃・马格尼的《电影美学和小说美学的比较》(《世界电影》1983年第4期),闻谷译注的英国电影研究家V.F.帕金斯的《早期电影理论批判史》(《世界电影》1983年第5期)等,所选取的都是著名的电影学者、评论家的代表性著作内容,但对于外国电影著作的研究力度依然要加大。

在对外国电影发展的研究中,伍菡卿著有《苏联现代电影中风格流派和表现手段的多样化》(《世界电影》1983年第5期)和《当代意大利电影》(《电影艺术》1983年第6期),姚世权著有《浅谈法国电影近况》(《电影艺术》1983年第4期),李庄藩著有《英国电影近况》(《世界电影》1983年第1期),胡思旅著有《近年来的美国电影》(《电影艺术》1983年第1期),郑再新著有《发展中的西德电影》(《电影艺术》1983年第5期),未央著有《西德电影导演与纳粹遗产》(《世界电影》1983年第4期),郑黎明著有《巴西新电影》(《电影艺术》1983年第8期),王介南著有《缅甸的电影事业》(《世界电影》1983年第3期)。

三、结语

1983年中国电影学研究中,大部分都是文章形式,详细而全面的理论著作几乎没有;对于电影的本性、电影的改编创作十分关注;对外国电影的研究中,译注作品多选自外国著名电影学者的代表著作,但数量不多;在以国别分类对国外电影的研究中,多是电影发展已久的国家,虽然也有对处于发展初期国家的关注,但研究力度不够,需要放宽视野。

篇5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是北京电影学院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一所本科层次全日制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2011年已开设编剧、导演、表演、摄影艺术与技术、视觉艺术、录音艺术与技术、动画艺术、传媒管理8个系。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2012年增设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媒体艺术和绘画三个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是为满足不同社会群体不断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北京电影学院雄厚的办学基础上拓展新的学科专业和发展空间,着力培养国家急需的既熟悉影视艺术又懂得现代科技的数字影视制作、新媒体艺术、网络艺术和动漫游戏设计制作等影视复合型人才的现代新型特色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强综合、厚基础、重实践;办学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传承创新、教授治校、学术治学。学院的院级领导和各学科专业带头人均由北京电影学院富有管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由北京电影学院的资深教授和学历高、观念新、技能强的中青年教师亲临主讲。北京电影学院专业成功的知名校友将被聘为我院的客座教授,海外知名影视专家也会带给学生最新的影视拍摄教学实例,使学生感受最前沿的影视制作理念。学院还为培养打造精良的师资队伍作长期规划,特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国家艺术名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作为专业师资和辅导员,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敬岗爱业、受学生欢迎的老、中、青结合的师资梯队。

学院借鉴国内外名校的办学经验,与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相关名校建立长期友好关系,签定建立师资共享、学生交流等项目,为学生走向世界搭建梦想的桥梁,创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培养模式。同时还将向各类影视单位、影视剧组、动画游戏制作企业、各大电视台、电台、文艺团体等积极推荐学院各专业优秀毕业生。

学院实施产学研发展战略,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项目,是学院产学研一体化、现代影视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重要的实习实训基地,也是青岛文化产业、服务外包业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主要承担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的3D动漫产业项目,该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主要依托北京电影学院的人才资源、市场资源与国际著名的3D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中国进出口银行青岛分行的鼎力相助下,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进口的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3D影视动漫制作设备安装调试完毕。这批设备是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3D影视动漫制作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3D影视动漫制作系统,于今年十月份投入使用,该项目将为我国实现影视动漫制作由2D-3D的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公司将秉承着“创意、创新、领先一步”的经营宗旨,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实现2D平面到3D立体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从高科技服务外包产品到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产品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到全球文化创意产业行列的跨越式发展。凤凰岛影视动漫创意城项目是一个高起点、高水准的服务外包项目,它将为青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打造“文化青岛、创意青岛”做出积极贡献。

篇6

记者:每年都有很多追逐艺术梦想的孩子报考艺术类院校,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亚:年轻人或者不年轻的人有从事艺术的想法是无可厚非的。很多老板赚了钱也想从事艺术,比如想拍电影或成立博物馆。艺术是个梦想,人真正的内心还是崇尚艺术,当然物质的贫瘠也会压抑精神,但物质很快就会满足,真正的价值是精神上的。对艺术的追求是人的本能,当然也有一些现实的诱惑。

我想说的是这些考生面临的更重要的问题,首先是要问问自己是不是真正想追求艺术?在学校的选择上要有自我意识,现实是好多人受别人影响而报考艺术院校。第二不要单纯追求文凭,单纯为了文凭而考会是痛苦的过程;第三还是要到国外去。不是说中国不好,艺术需要不同的东西,就要吸收不同的营养。

记者:苏菲・玛索等著名演员是法国电影学院的校友,你能简单介绍一下法国电影学院吗?

亚:法国电影学院是2005年中法交流年的时候成立的。那时我认识到艺术的关键是教育,而我们的教育还很落后,不能造就实用人才,法国自由电影学院的朋友和我谈,他们的教育不是改变理念而是教他一种方法。这种教育方式不是唯一的,但需要引进,就与他们合作办了法国电影学院,我们的理念是:不是灌满一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

和我们合作表演的学院叫佛洛朗戏剧学院,苏菲・玛索就是从那儿出来的。它的理念是发掘你的内心方式。曾经有很多题目出得很有意思,你们用S来表演痛苦,不能重复。你怎么演?你应该问你自己。这个理念在中国也是应该传播,我们只是做一个引进的工作,后两年还是要到法国去。

法国电影走过了一段弯路,它创新很强,但有些脱离观众和生活,忽略了作品的本身,真正的电影创作还是要让人激动,玩理念就背离了感情,理念很先进,但大家不爱看。好莱坞电影永远贴着地皮走,贴近观众。现在法国电影回到了人间,它不像美国电影那么大,但世界上除了美国还有哪个国家电影比较大呢?是法国。

记者:法国演员有哪些中国演员可以学习的地方?

亚:表演有没有个性老百姓肯定能感受到。中国的表演带着人工训练的痕迹,现在已经丰富多了,但让人想到表演,就还不够。法国电影很有想象力,天马行空,但演员表演很真实、有个性,就能感染其他人。

篇7

一位长得像演员吴秀波的教授,最近一直在借钱。

这位教授是刘海波,现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副院长,分管运营。刘海波告诉《t望东方周刊》:“2016年3、4月,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已经向上海市政府打报告申请第二笔资金。”

2015年全年,这位以编剧业务见长的教授,只休息了三天。为了向上海大学借款1000万元,2016年年初他三次在校领导会议上提出申请,终得批复。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学生拍摄自己的作品

一所大学的两个电影学院

2016年6月14日晚,在贾樟柯的暖流电影公司小范围酒会上,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宣布:贾樟柯受邀出任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

6月16日,陈凯歌带着超“豪华”的师资阵容,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出现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高峰论坛上,公布了他的“电影人才培养蓝图”:“我们一直希望打破既定的模式,让在社会上可能没有机会通过高考进入电影学院的年轻人,以另外的途径进入上海电影学院。这些人有可能是真正最爱电影的一批人。”

一所综合性大学同时拥有两个电影学院,这可能是全世界唯一的案例。据美国电影业界权威杂志《好莱坞报道者》报道,2014年8月全球排名前15的电影学院中,亚洲占有三个席位,分别是排名第八的北京电影学院、第十的印度国际电影学院,以及第十一的韩国电影艺术学院。而在这15个领先的电影学院中,没有看到与上海大学相似的案例。

“一所大学有两个电影学院,这更多的是在中国现有体制下的产物。上海电影学院是符合常规体制的电影学院,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是体制外的创新。”刘海波说。

他认为,电影学科足够大,如果要在体制上进行探索,完全可以在一所大学办多个电影学院,“它们只是名字一样,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各自有各自的路径。但培养目标相同,都要培养高质量的电影人才。”

体制内电影学院必须符合相关规定。以最基本的专业设置来看,体制内学校的专业必须符合教育部学科目录,而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现有很多专业根本不在目录中,其教育体系是按照北美体系来设计的。

本刊记者获悉,2014年9月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成立之时,只设置了四个专业,两年后新开设了两个专业,分别为影视编剧和影视表演。而先期的四个专业基本都不在中国教育部学科目录中。

刘海波说:“上海电影学院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是平行架构,不存在资源争夺的矛盾。双方在学科上互相支撑,财务则各自独立,前者由于是体制内学校,其财政渠道畅通,办学资金充沛。”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第一届学生中,有不少来自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老师。毕业后,这些老师都没有进入电影产业的第一线,而是留校继续执教。

开学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刘海波告诉本刊记者,2013年上海市政府萌生了一个计划:决定通过人才培养,提升振兴上海电影产业。据他透露,该计划是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的。

一年后,该计划形成文件,即201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联合多部门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打造优秀电影人才聚集地”,其中包括“鼓励本市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和多类型的电影人才培养”。

“2014年该政策时,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已成立两个月,也是因为2013年政府有此决策,才会启动我们学院的建设。”刘海波说。

为了振兴电影产业,很多举措已被实施,最终发现根本问题在于人才缺乏。与其小批量高代价引进国外人才,不如直接引进学校,有序地培养中国自有电影人才。

“合作伙伴的寻找,首先是由上海市文广局出面,同时各大学也在寻求合作意向。首批找寻的结果并不理想,一些欧美的名校明确拒绝了与上海合作。”刘海波说。

此时温哥华电影学院出现在视野之内。时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早年在欧美工作时曾去该校考察,这个学校的教学模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3年6月,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受邀来华。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中国,这位院长对于中国电影行业保持着长期的关注,一直在找寻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希望接受项目落地的上海高校竞争激烈,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上海科技大学纷纷与加方接触,阐述了各自的办学基础和理念等信息。三天后,外方院长作出了决定,选择上海大学作为合作对象。

2014年的9月29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学。这家中外合作的电影学院,从有想法到正式开学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属于独立法人的民办学校,注册资金全部由上海大学提供,后者拥有对学校的完全控制权。

在刘海波看来,这个学校属于民办公助,他本人至今还拿着上海大学支付的正处级别工资。

在资金方面,由于是民办学校,上海市教委无法通过国家财政渠道为其审批下发办学资金,钱只能向上海大学去借。

不过,在上海大学相关领导的支持下,借钱的事儿,终于解决了。

电影教育中的“蓝翔技校”

据本刊记者了解,这家电影学院目前共有学生100人左右,以每人学费20万元计算,总收入为2000万元,其中2014年首届学生的学费打六折。

沈希晨是交了六折学费的首届学生,他的专业是视觉媒体声音设计。

沈希晨如今就职于法国一家游戏公司,从事游戏声音制作是他的长期规划。2013年的夏天,他听说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始招生,遂决定报名。对他来说,电影声音制作是声音制作中的基础,系统的学习更有利于自己进入喜欢的游戏声音制作行业。

毕业不到一年的他,忙碌异常,此前就有两部恐怖片的音效制作在等他的档期,“记得把空调关了,”接受采访时,他依然处于关注工作的状态中。

“如果把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学习与我所受的本科教育相比,从某种角度说,前者更像电影教育中的蓝翔技校。这里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尤其强调实践。”沈希晨告诉《t望东方周刊》。

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的一年,他没有寒暑假,每天上下午各三个小时的大课,课余时间还要扑在教学楼里做作业,熟悉设备,完成各种项目。仅有的小假期,还是因为外籍老师圣诞节、感恩节期间要放假。

一年的学习分为六个学期。到了第五、第六个学期,就有企业来学校进行宣讲,也有些公司通过老师“猎取”优质学生。

游戏音频是个小众行业,全国从业人员大约只有200人,且大多缺少和好莱坞打交道的知识背景,这与中国教育缺少声音设计专业直接相关。

沈希晨认为,随着微电影和网络视频的蓬勃发展,声音制作绝对是个人才稀缺行业。

相当于一毕业就签约了“大摩”

翻模、雕刻、倒模、轧皮、上色,是电影特效化妆中的前期工作。采访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影视化妆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王鑫野时,他刚完成电影《阿修罗》的特效化妆前期,这部电影的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

王鑫野29岁了,他称自己是个“不正经”的存在,毕业于环境设计专业却转行做特效化妆。

“2010年我在大连学了一年彩妆。随后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一些奖项,就留在这个行业做教育工作。当时我只能关注国内的一些特效化妆工作室,这一行离我还是太遥远。”王鑫野告诉《t望东方周刊》。

同事带回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招生宣传单,改变了他的命运。

入学面试时,王鑫野问了一句:“我英语很烂,你们还要我吗?”

他最终决定入学――去报一个英语培训班也要花费两三万元,而在这里他不仅能学习特效化妆,还能有一年的英语学习环境。

毕业后,王鑫野曾短期参与过一部名为《少年》的院线电影化妆工作,“导演把原来的化妆师炒了,因为他用腮红做伤妆,又红又匀。而特效化妆需要的淤青是斑驳的,很透很自然,妆面里还有一些小的毛细血管破裂的小细节。”而这也是王鑫野进入温哥华电影学院学习前的误区――因为对彩妆师而言,打得匀就说明技术好。

篇8

第一次是两个月前,他反对自己担任艺术总监的电影《万箭穿心》因“事件”退出东京电影节:“我是个70岁的老人了,经历过‘’等众多坎坷,深知某些投机分子为了私利,利用群众的热情搞过激行动,对国家文化艺术带来的巨大伤害。”

第二次是12月15日他在微博的《呼吁以电影分级制代替电影审查的公开信》。文中历数悲催的电影导演,远至1994年的张元、田壮壮,近至担任艺术顾问的电影送审后4个月还得不到回应的他本人。他用2000字指责电影政策是“人治”非“法治”,呼吁有关部门和电影业的所有同事们行动起来,因为“改革就要做实事”,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不适合电影分级”的结论“实属荒谬”,他以“前辈”姿态毫不客气地指责行政力量过度干涉电影创作,用词凌厉比如“违反宪法”。

第一次生气后也就是退出东京电影节后,他频繁接受记者采访;第二次生气后也就是发出公开信后,他选择缄默。但是第二次生气真正引发了社会热议,得到诸多知名导演的支持,也令很多普通人回忆起了久违的名字“谢飞”。

导演谢飞远离公众许久,最近作品拍摄于12年前。最近10年,他的身份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作为第四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不算高产却几乎每一次出手都获大奖。他的6部电影作品是1979年到2000年的:《向导》、《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

谢飞永远聚焦现实,从未拍过古装题材。他所有的电影都改编自文学作品,悲观又蕴含温情。他老派保守,不是同时代的领跑者却将艺术风格坚持最久。后期的创作岁月里,他是同龄人中唯一“作者立场”的延续者和实践者。12年前的一部电影,他7次进藏,虽票房不佳。10年前谢飞60岁,尝试拍电视剧,反响不大。

他的辉煌在1980年代,电影较少受到干预也无须面临资本压力。他是艺术电影的坚定支持者, 对商业环境有明显不适。他没有面对过商业电影导演经常面对的自我与社会、艺术与商业间的矛盾。于是他时常忧心忡忡,一面抨击好莱坞电影是快餐文化,一面批评商业环境挤压艺术电影。他与浮华时代最深的隔阂在于他始终坚守精英主义立场和对社会的批判,他觉得“一味地赞美没有意义”。

在公开信中,他不解“为何电影要面临审查”?“综观世界,没有几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几十年来为文化艺术的一个品种—电影—从上到下设立如此庞大的行政管理部门,浪费惊人的纳税人上缴的金钱。”谢飞要求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各种文学艺术种类也应该一律平等”,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学、戏剧等领域不存在审查制度,他说:“如果小说也要逐字审查,中国也出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借赵丹之口说出肺腑之言:“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谢飞最早注意到电影分级制是在1987年,他刚从美国访学归来,向北京电影学院介绍好莱坞电影分级制度。作为体制内的导演,他一直是新潮派,很早就意识到电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最近10年,在过度商业化的趋势下,他开始忧心艺术电影在电影审查和商业资本的双重冲击下难觅生存之地。他曾抨击好莱坞电影快餐文化挤压国产电影,告诫年轻一代坚守民族电影,通过参加国际电影节发出中国声音。

篇9

女孩低着头,浑身颤抖,十分紧张地回答:“生活中我最怕的事是考试,最怕考试成绩下来,要我父母签字的那一刻。我的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跟我讲,她总有一种想从教室四楼楼顶跳下去的冲动。我也有这样的念头,但我又实在没有勇气把自己杀掉,于是只好惴惴不安地继续活着……”老师们的脸色渐渐阴郁起来,他们认为,这个女孩太灰色了,对生活一点热情没有,今后哪会有激情去塑造各种角色呢?最终,女孩被戏剧学院拒之门外。

这时,同样落榜的另外一位学生提议:“不如我们再到北京电影学院去碰碰运气吧。”她的心猛地一抖,是呀,事已至此,权当作最后一搏吧。

到北京时,已经是报名的最后一天了。报名处一位女老师趴在桌子上写东西,她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说:“老师,我想报名。”女老师抬起头扫了她几眼,微微点了点头,随手递给她一张报名表。在这位女老师的关照下,她破例获取了专业考试的机会。然而,在考场上,她却并没有表现得很好。回到家里,她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房间内,她与世隔绝,更像是被世界遗忘。突然有一天,楼下传来一阵清脆的车铃声,接着有人高喊:“袁立的信,北京来的。”她万分诧异,赶紧拆开信封,看着看着,泪雨倾盆。信里这样写道:“袁立同学,你好!我叫朱宗琪,就是给你报名表的人。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电影学院的一员,我在表演系92班等着你。”“我在表演系92班等着你”,这样一句话,对于当时的她来说,无异于黑夜中迷失在大海上的小船看见了灯塔,顷刻间,她的世界全亮了。在这句话里,她这只泄了气的小船又重新涨满风帆,带着必胜的信念,刻苦攻读文化课程,终于成功地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篇10

同时,记者也采访了这两所学校毕业的、现在已经成为明星的演员们。他们给学弟学妹们祝福。提出了进入这行的忠告。这是他们以自己的经历给出的金玉良言。

新人心声 我们有信心

李雄峰

通过对这些刚毕业的新人采访,我们感到了他们身上的活力和自信。

贝枭雄:

10天已经跑了10个剧组

中央戏剧学院09级演戏本科毕业生

表演作品:话剧《罗斯小姐》、《幸福》

对于今年刚刚从中戏表演系毕业的贝枭雄来说,这几天是非常忙碌的,每天都会去见剧组,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机会。“从7月5日毕业,到(今天)7月15日,已经去了至少十个剧组了。”贝枭雄告诉记者。

刚刚迈出校门的小贝相信天道酬勤,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会收到令她满意的回报,因为在学校期间,自己就是一个特别努力的学生。“因为自己是东北人,因此,起初一口的东北腔往往会招来同学们的嘲笑。为了讲好普通话,练好台词,我每天要出两个小时的晨功。在表演课上也是努力地研究每一个人物,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再加上老师的辛勤培养,在毕业大戏上,我饰演了两个重要的角色。在此,除了感激老师们对自己的关爱,自己也觉得没白上中戏一回。”贝枭雄告诉记者。

在没走出校园的时候,贝枭雄经常听到一些老师和同学会感叹校园外的社会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但,贝枭雄却持有不同的见解:“我亲身经历则不是他们说的那样。毕业大戏演完之后,我参加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参演了两部话剧《罗斯小姐》和《幸福》的演出,感觉都是在一个特别和谐融洽的团队中工作。”有了这样的经历,让小贝对未来充满着希望,“所以,我就想,不要把社会想象的那么可怕,其实是挺美好的。”

在演艺圈,有不少出道数年都默默无闻的艺人,甚至有人进入没戏可演的“休眠期”。对此,刚刚走出校门的小贝是否做足了精神准备了呢?贝枭雄告诉记者:“为了顺利度过毕业后这段瓶颈期,从毕业那天起,就马不停蹄地去面试、去见剧组,虽说目前还没有收到任何回信,但还是要求自己每天去见一个剧组,不让自己闲着。对于挫折,我是属于特别耐打击的。我相信只要有量的积累,你的努力让老天看到了,只要有一个很小的机会给予了我,我也会很开心。”

这段时间,每次见组回来,贝枭雄都会把这一天的经历记录下来,“将来回忆起自己跑过这么多的地方,这么多剧组,就是这些组成了自己的人生的一部分。”

董晴:毕业时哭得稀里哗啦

朱子

北京电影学院09级表演系本科毕业生表演作品:《骗你上天堂》、《另一种温暖》、《死去活来》等

别看演员董晴2013年才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但是在上学期间已经拍了《骗你上天堂》、《另一种温暖》、《死去活来》等影视剧。虽然还未毕业,却也积攒了不少表演经验。

不过。毕业时,却是演技全无,抱着同学哭得稀里哗啦。“之前无论拍过什么作品,演过什么角色,有哭戏的时候都要自我情绪调节一下,毕业典礼后,大家互相拥抱时,离别的伤心难以克制。以前总希望赶紧毕业,步入社会,但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全是恋恋不舍。”

“上学时靠接拍广告挣生活费和学费”

董晴外表柔弱,却是个非常独立的姑娘。“大一开始我就接拍广告,靠拍广告挣生活费和学费。”董晴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离家住校:“小学毕业后就开始了住校的学习和生活,离开父母在一家舞蹈学校专门学习跳舞。在我的记忆中青春期也是在同学和老师的陪伴下度过,衣食住行都由自己打理。自小离开家让我很小就学会独立,学会了自己解决处理问题。”

“提前了三天回到北京,闭门复习”

在毕业答辩前夕,董晴还在沈阳拍戏。为了顺利毕业,她提前回到北京,“我提前了三天回到北京,闭门复习。”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董晴说:“在答辩的前一天晚上还是非常紧张的。然后答辩前同学们互相鼓励,互相放松心情。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大家完成得都很出色。”

“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表演课:扮丑”

回顾四年大学时光,董晴总是会想起自己的第一节表演课。“那时候同学们互相并不熟悉,老师给我们布置下来的表演课题是尽情地展现我们的‘丑态’。台上夸张的表演,其他同学台下的笑声,都让大家迅速地熟悉了解了对方。”

最重要的是,萱晴通过那节课,牢牢体会到老师所说的“表演时就要忘却自己,将自己的影子抛开才能诠释好作品中的角色”这句话。“多年来我一直记在心里。”

“想多拍戏,能有好的作品呈献给观众”

离开校园,董睛成为一名正式的签约演员。她说:“有开始新生活的感觉,很幸运一离开学校我就进入了另一个温暖的家,虽然说自己的路自己走,但还是要感谢出现在我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朋友、同事,他们都是帮我筑梦的人。”说到未来计划,董晴的回答带着青春的憧憬:“我就是想多拍戏,能有更好的作品呈献给观众。”

翟天临:从莽撞少年到成为校园一分子

朱子

北京电影学院10级表演系硕士毕业生表演本科班助教老师

表演作品:《开天辟地》、《心术》、《杜拉拉之似水年华》等

你还记得《心术》中那个耿直而青涩的小医生郑艾平吗?他的扮演者就是青年演员翟天临。尽管已经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但其实翟天临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一名学生。成绩优秀的他在2010年本科毕业后,被直接保送就读本校研究生,读研的同时还担任表演本科班助教。

2013年夏天,翟天临正式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离开生活了七年的校园。回顾学生生涯,翟天临说:“自己从进入学校的新奇莽撞,到慢慢成为学校的一分子,这是无法表达的幸运。”在未来,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梦想,全身心投入到表演事业中。

“恩师崔新琴,教会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提到崔新琴,估计大家都不陌生。这位带出赵薇、陈坤、黄晓明等多位明星的老师也是翟天临心中的“恩师”。翟天临说:“在学校读书时,崔新琴老师教会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这几年的恩师。”

“我带过的班级表演大戏,像我自己演第一场大戏”

在读研究生时,翟天临还担当表演本科班的助教工作。“我主要是帮新进校的学生更快地熟悉学校及一些课程。当然这其中也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例如有个我带过的班级要表演大戏,我感觉很兴奋,就像我自己要演第一场大戏一样。”

“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上天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门”

从学校毕业,结束学生生活,意味着全心身投入表演事业,也是一段新生活的开始。所以说起毕业时自己的心情,翟天临说:“我相信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上天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门,毕业了,我会用全部精力投入到表演这个我会用尽全力奋斗的行当。”

“为表演投入的唯一性一直不会变”

读书时,翟天临就在拍戏。从校园到社会,他的心态也有着变化,“虽然是个慢慢长大的过程,但是为表演投入的唯一性一直不会变。”他也期待在未来多多出演具备挑战性的角色:“这次我在《大当家》里饰演了一个阿斯伯格症患者,像这种角色便是我一直希望挑战的角色。角色有挑战性,就像一个个山峰,而攀越是自始至终的目的。”

左森:毕业后要自立、要生存

朱子

中央戏剧学院09级表演系本科毕业生表演作品:中央戏剧学院原创音乐剧《家》中饰演男主角觉新等

左森,中央戏剧学院09级表演系本科2班音乐剧班的毕业生。四年中戏生活,让他“从一名非专业的演员变成了学院派的专业演员”,更让他体会荣耀滋味。“我代表中央戏剧学院、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大学生戏剧节’表演《家》中的觉新,站在舞台上,我知道了什么叫耀眼,什么叫光芒,什么是荣誉。”正是这次出色表现,左森被香港著名音乐制作人欧丁玉赞誉为“偶像+实力,这一颗新星的未来势不可挡”。尽管如此,毕业敏然让左森觉得有一丝沉重,“如今和学生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要自立,要生存。现在大学毕业生很多,我们就业压力也很大。”

不过性格倔强的左森,可没有被压力打倒,而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我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死也要死在舞台上。”

“早晨六点准时在学校的‘小花园’练习”

在没有考入中戏之前,左森对于表演只是有一个肤浅的看法,“认为演员没什么学问,有个好的形象就可以了。”但是真正来到学校,却是彻底颠覆了他的看法,“我们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在学校的‘小花园’练习台词、形体、马步、跑步……每天排练、交作业,有时候甚至到清晨。”

“因为高强度的训练,差点放弃学业”

读书时,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差点让左森吃不消。他说:“养尊处优的我几度想放弃这样的生活。”不过,看到师姐师哥们站在舞台上所散发的光芒,重新点燃了左森的斗志。“他们的光芒点燃了我的热情,我想未来那个舞台也是属于我的,我绝不能放弃。在那一刻,我突然热爱这个学校,热爱这个舞台。我喜哟塞种高强度的训练,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和价值。”

“不希望丢掉自己的本行”

说到未来计划。东北男孩左森的回答很实诚:“我们毕竟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都不希望丢掉自己的本行,希望能够进入到专业的院团、文工团里面,如果没有院团接收我们,我们也希望能够活跃在影视屏幕上,让自己的专业有所作为。”

学哥、学姐心语希望你们“坚持希望”“坚守底线”

通过对这些已经在演艺界打拼多年的学哥、学姐的采访,我们发现,他们对于学弟、学妹们提出最多的忠告是要对这个职业进行坚持,同时,对一些不良的东西一定要“坚守底线”。

隋兰

夏茂平

这个行当还是有很多机会给你们的但要克服骄傲自满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99本科班毕业的隋兰,在大家眼中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她目前有三重身份,第一,演员,她出演过《风流戏王》、《重案六组第三部》、《江姐》、《情惑》等电视剧,第二,老师,现在她还执教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第三,制片人,近年来,隋兰担任了多部电视剧作品的制片人。去年热播的《大男当婚》就是她拦任制片人的作品。

这不是光荣绽放的职业

作为电影学院的老师、演员、成功的制片人,对于刚毕业于表演系,踏入社会的新人要注意什么,隋兰有发言权,她告诉记者:“我想对这些刚毕业的学生说,你选择的这份职业,不是光荣绽放的,而是一个充满艰辛、需要你付出心血的职业。无论你是表演系毕业做演员的。还是导演系毕业做导演的,或者做摄影的,做制作的,你一定要记住,只有用心做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个行当,如果你用行活来对付,可能能对付一时,但是你一定走不远。”

隋兰对专业院校的学生进行了肯定,她说:“他们受过系统、专业的教育,在专业上,能较快的上手。能有更好的发展。”

但是隋兰也对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忠告,“一些人心气儿太高,我在做制片人的过程中,就常遇到这样的毕业生,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但是低不成高不就。”隋兰举例,“有时候当制片人很无奈,当一个电影学院刚毕业的人站在我面前,没有表演经历,又比较骄傲,而同时还有一个不是专业院校毕业的,但是已经在这个行当干了几年,干过很多剧组,很有经验,还很谦虚。在这两个人之间选择用谁,我虽然心中想要给电影学院的学生一个机会。但是理智上我还是会选择后者。”

所以隋兰觉得,态度很重要,“我刚毕业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就很了不起,刚入行,要把自己当孙子,要谦虚地从零开始干起。在学校的四年,其实是告诉你这个行当是做什么的,而没有能告诉你要怎么干。”

隋兰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刚开始的时候毕业生都会有难以避免的傲气,“我刚毕业,拍摄一部谍战剧,和我演对手戏的是一位四川人艺的演员,他当时给我讲戏,我很不服气,我觉得自己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专业学习表演的,还有什么不惜,我受不了这种委屈。但是半年间,我明白了,你演戏好不好不是自己感觉的,而是别人说的,不要以为自己是哪里毕业的,就全行。书本上的东西跟实战的东西差距还是很远的。”

隋兰自己的公司也用过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刚毕业第一年就到我们公司,但是没有干下去,因为他觉得一个月几千块钱,而且干的是一些协调之类的活,跟他的理想相差太大,我说,没事,你可以去其他地方试试。两年后,他跟我说,经过两年的过程,终于明白刚毕业的时候的问题。那时心比天高而不能踏踏实实工作。”

这个行当还是有很多机会给你们的

作为一个新人,刚入行时,需要人给机会,隋兰说:“要抓住一切机会。有的同学很害怕,觉得离开学校,有失落感,刚毕业就失业。没有安全感。其实不要害怕,这个行当还是有很多机会给他们的,就看你们如何把握机会。真正好的、能踏踏实实工作的人会有很多地方抢的。”

隋兰在她刚担任制片人制作拍摄完成的电视剧《时来孕转》中,就用了两个刚毕业的演员。一个是张一山,一个是中戏刚毕业的希望,“尤其是希望,完全是一个新人,但是通过拍摄我们这部电视剧,他表现很好。他永远第一时间到现场,如果一场戏拍10遍,10遍他都是充满状态地拍摄,而且给别人搭词儿,他该流泪的时候,他一定流泪。我们这部戏还没有拍完。制片主任就主动给他介绍了下一部戏。希望也曾跟我谈到新人刚入行时的问题,我告诉他,只要能吃苦,只要会演戏,只要踏踏实实,就一定有希望。”

隋兰还用她在电影学院的一个同学的故事来说明,“我们毕业后同样经历了很低潮的阶段,我记得当时这个同学也是没戏可演,她做了很多简历到处投。后来连洗照片的钱都吃紧。但是她还是坚持,后来拍摄一部情景喜剧,一集戏没有多少钱,她还是去演了。而那部戏后,突然她就火了。”隋兰说:“机会会突然出现,就看你是否能坚持下去,是否准备好。”

颜丹晨

郭大誌

别太急功近利了太急就容易上当受骗

颜丹晨主演的电视剧《独狼》正在北京影视剧道播出。记者电话采访颜丹晨时,她正在从南京赶往北京的高铁上,手机信号不太好,采访断断续续地进行着——

也许是因为颜丹晨他们毕业比较早,再加上他们班人才济济,同窗赵薇、黄晓明、陈坤、郭晓冬、何琳、张厦、许还幻等都混得不错。所以,颜丹晨也感叹:“我们班都属于命好的!我毕业分配时,因为条件OK,就进了北影厂。”

在寄语那些艺术院校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时,颜丹晨的每一个告诫和期望都颇具实用价值。

颜丹晨对这些艺术院校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的告诫有几点:“别太着急。不管大小角色,是机会就去。这样可以多一些锻炼。

另外就是在没你的戏的时候,多在导演的监视器前边看着,多看看资深演员是怎么演戏的,这也是提升自己表演水平的重要途径。

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干这一行儿,成功的都挺不容易的。

“人常说‘吃多大苦享多大福’。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干哪行儿都不容易。”

她还提醒这些学弟学妹们:“我就记得我们老师常说‘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任何角色只要演好了都能出彩儿。其实,入演员这行儿,也跟新入职场一样。需要勤快、认真。^家都喜欢勤快、认真的孩子。别太急功近利了。太急就容易上当受骗。”

采访时颜丹晨还给这些学弟学妹们提供了不少颇具实用价值的建议:“多认识些朋友,不光是演员,还有摄影、灯光等,包括后期剪辑的朋友。做后期时,你在机房就会了解,为什么该给你特写的,要给你全景。还有剪接时是怎么剪的,诸如对节奏的把握等,这些部会对你表演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还有剧本策划和一些前期筹备工作,都要认真对待,这样可以帮你掌握整个行业的流程。多一条路子会好一些,可以让你不光局限于只能做演员。

“以前我们都是有单位的。现在就是要挑一个好一点儿的经纪公司,比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作为“过来人”,也曾经历过成名的艰辛的颜丹晨还为年轻演员感慨:“现在小孩儿们也挺可怜的,一般都是一签就要8到15年。而且,最低的提成只能拿到两成。他们还是挺难的。”所以,她便引“他山之石”奉劝这些学弟学妹们:“国外很多演员都有第二、第三职业。如果没有太好的机会的话,也可以去找个第二、第三职业的。一方面可以生活;再一方面也可以接触和认识社会,就当‘体验生活’了。对今后的表演出会有很大帮助。”

颤丹屉还有一句肺腑之言的劝告同样非常实用:“还有就是别太把别人的话太当回事儿。不要别人一说点儿什么,就丧失信心了。所有人都是从‘菜鸟’变成黄金的。”

吴健

程戈

处女作试镜后苦等两个月劝新人认准目标坚守底线

记者联系到昊健的时候他正在成都拍摄现代戏《遍地阳光》,这是一部以电力系统为背景的青春励志剧,他饰演男一号耿天。谈起出道时的记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7级的昊健至今还记得自己拍的第一部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出色地演绎了戏份很重的乔灵儿,为自己的演艺事业开了一个好头,“《西游记后传》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十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剧组里80、90后的孩子见到我还会说起这部戏,特别喜欢。”

大三时以备避身份开拍处女作。试镜后苦等两个月才被确定

其实一开始,吴健只是“乔灵儿”的备选。“这个角色刚开始定的是黄晓明,他因为拍《大汉天子》不能来,我实际上是备选。”而试镜后两个月,昊健才接到拍戏的通知,“1999年年底。我到《西游记后传》剧组试的镜。我的同学傅晶认识这部戏的副导演,她推荐我去试试。当时我去见副导演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角色。只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结果到那儿就要试戏,试的是如来佛祖的转世灵童乔灵儿和碧游仙子的情感戏,跟我搭戏的演员我也不认识,而且准备时间很短,只能即兴发挥。试完戏以后,对方也没说什么,拍了些照片,留了个联系方式,让我等通知。那时候还只有BP机,我就把传呼号留给了他们。回到学校后我每天都在看BP机,但一直没有这个剧组的人呼我。直到两个月后,2000年1月中旬,剧组才给我打的电话,直接打到学校宿舍的公用电话,通知我1月20几号到西安去拍戏。”

那时上大三的吴健正在排毕业大戏,消耗了不少精力体力,去剧组第一天就发了高烧。“1月底的北京特别冷,我在人艺小剧场排完毕业大戏后,第二天一大早坐飞机到了咸阳机场,当时还发营高烧。我们是在宝鸡的一个山里拍戏。条件很艰苦,就找了当地卫生所的大夫给我输液,结果输着液我就睡着了,迷迷糊糊醒了以后,嘁人拔针,没人答应,当时觉得特别无助,最后还是演白莲花的马雅舒给我拔的针,第二天我的手都是肿的”

尽管是和黄海冰、曹荣等明星合作,演的又是戏份吃重的主要角色,但第一次演戏的吴健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其实作为新人,反而没什么压力,我只管演好我的角色就行了。我觉得我的适应能力还挺强的,头两天稍微找不到机位在哪儿,第三天就明白了,可能跟在学校看了很多优秀影片有关系,潜移默化,对我很有帮助。因为我是普通高中毕业的学生,不像艺校毕业的孩子已经经历过一些系统训练,所以进中戏时是一个非常落后的状态,因此要笨鸟先飞,多学多看。努力了一年之后,我就拿到了一等奖学金。”

闯荡影视圈能力是首位,道德底线、专业赢线都要坚守

电视剧《西游记后传》和《侠客行》让吴健的演艺事业有了一个高起点,之后他凭借《新结婚时代》、《京华烟云》、《在那遥远的地方》、《天下兄弟》等热播剧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演员。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勤奋是战功的要素,他认为这也是影视圈的新人们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现在的孩子们更不容易了,面临的人事众多,环境更加复杂,不像我们那时候相对比较单纯一些。在影视圈闯荡,首先能力要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虽然机遇很重要,但能力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男演员,一定要加强自己能力和情感的体验。少去吃喝玩乐,少去夜店,把能量释放在镜头前面。”

除了能力,吴健认为人咏也不能忽视,“我要劝劝刚出道的新人,少走些弯路,单单有演技是不够的,单单有人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人脉。但也不能本末倒置。现在我在剧组接触到的一些新人,把人脉放到了第一位,而演戏不够刻苦,演出来的戏真的是有些问题。我觉得有人脉关系是好事,但还是要加强对表演真正的热爱。现在真正热爱表演的人不多,大部分都将演戏当成了生存的工具。所以进这个圈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为了什么,到底要走哪条道,是走演员的道,还是走明星的道,还是走其他的道,要想清楚目标再努力,否则一定是到处乱撞,结果惨烈。”对于初入影视圈的新人,昊健还有一点告诫:“一定耍有底线。无论是道德底线还是专业底线,一定要坚守。”

吴越

程戈

第一天拍戏就尝到了演员的苦走这条路一定要坚持

前不久播出的电视剧《唐山大地震》、《工人大院》中都有演员吴越的身影。如今,她正和范冰冰合作,拍摄中法合拍电影《画框女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吴越,以精湛的演技游走于电影、电视剧和话剧舞台,早在学生时代就崭露头角,“大学期间我在我们班拍戏算多的,大二时演了第一部戏《满天星》,大三时拍了40集的电视剧《都市女孩》,很早就体会到了当演员的辛苦。幸运的是这份工作是我所热爱的,所以非常快乐。”对于即将踏入影视圈的新人们,吴越觉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目标,“如果是因为热爱表演而走上这条路,一定要做到两个字一坚持。”

大二时拍第一部戏在片场等了一整天,感叹当演员好苦。

吴越第一次拍戏是在大二,“我是我们班第一个出去拍戏的,大二时拍了上海电视台的一部电视剧《满天星》,演女二号。当时副导演到学校来挑演员,就选中了我。第一次跟组出去拍戏,很兴奋,还有零花钱。”在兴奋的同时,吴越也尝到了当演员的辛苦,“记得我拍第一场戏的时候起了个大早,赶到拍摄地——上海的一家老饭店。那天我的戏是一场电梯里的戏,很短,本来被安排在第一场,结果因为场景的问题被挪到了最后一场。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我整整在那儿等了一天,当时就觉得当演员好苦呀。”除了苦等,吴越还要挨冻,“我们要在冬天仅穿毛衣拍春天的戏,上海的冬天挺阴冷的,我记得有一场雨戏,水浇到松树上,没多久就结冰了。”

送给热爱表演的年轻人两个字——坚持

在演艺圈闯荡多年,吴越有很多肺腑之言想跟刚毕业的学弟学妹们说,“走上这条路,首先要确定一件事,这份工作是你热爱的,还是为了养家糊口,目的不一样,心态也不一样。如果是因为热爱,一定要做到两个字——坚持。没有人会特别幸运没有任何挫折地走到底,如果没有坚持的决心,这条路一定走不下去。这边走走退回来,那边走走再退回来,到最后很容易一事无成。而且搞艺术的人要让自己纯粹起来,如果杂念特别多,是搞不了艺术的。如果你的目的是挣钱养家,那很多东西就不要太较劲,现在是一个消费明星的时代,你要有心理准备,给大家去消费,那是另一种活法,也OK。”

对于际揣表演梦的年轻人,吴越想送给他们两句话,“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他说的一句话我非常喜欢,我觉得会一生谨记,那就是‘一切皆有可能’。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有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我也很喜欢。这些话只针对非常热爱表演并有一定基础的人,有些人真的不是吃这碗饭的,我觉得首先要客观地看自己。”

松峰莉璃

朱子

希望能再走进校园

作为活跃在中国的少有的目籍女演员,松峰莉璃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3届的研究生。尽管已离开校园10个年头,但是提起校园生活,松峰莉璃依然难忘。她说自己在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读研时,不仅增强了自学能力,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去观察生活,观察人物也成为了我之后演艺生涯的秘密武器。”

毕业后,莉璃先后参演《钢铁年代》、《火线三兄弟》等作品,受到很多粉丝关注。提到表演最大的乐趣,莉璃说:“花一辈子的时间能经历比别人多几倍的人生。”而让她觉得崩溃的地方则是:“与好剧本、好角色擦肩而过。”

谈到对现在刚毕业的学生的忠告,她表示,毕业后大家也要不断充实自己,不要忘记多读书,而她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能够再走进校园,“我希望,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有机会话再去深造,继续研读博士课程。”

“校园生活,培养了我自学的能力”

读书时对莉璃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她的回答是自学的能力。“因为我的专业‘音乐剧表演理论’在中国相对有些偏门,所以有关的研读资料就比较少,为了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我就主动地去搜集各种相关资料,这也使得我养成了自发学习的习惯。在我离开校门,投入到演艺工作时,我也会自发地去搜集相关表演专业的资料。充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