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的魅力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化的魅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学说普通话
98岁的语言文字学大师周有光说方言是“母亲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教师语言”。因为一般而言,方言是小儿牙牙学语时跟母亲学会的,民族共同语是上学以后跟老师学会的。因此,方言是生活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文化语言。国家更是要求教师使用普通话的,“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用普通话教学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充分利用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向来讲究“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听”放在了第一位,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常忽视“听”这一环节。在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是产生兴趣爱好的根本。普通话是美的语言,是具有特殊规定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平升曲降的声调和切分整齐的音节使汉语天然地带有音乐性。记得众多的著名朗诵艺术家孙敬修、金锋、殷之光、张家声、王建川等人对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妙趣横生、动人至深的朗诵就曾在我们班产生过难以忘怀的强烈共鸣。有的学生欣赏后,立即就将教材翻开来学着艺术家们的语调小声吟诵、揣摩,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在大饱耳福的同时,其文学修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也得到潜移默化的浸染。
三、通过诵读经典作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朗读训练可谓是一条捷径。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在这里,教师有必要示范朗读,运用语言学的有关知识,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声旁类推规律、普通话与方言的对应规律等巧学巧记,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指导。读的形式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方法灵活多变。音乐悦耳动听,琅琅的诵读声此起彼伏,在优雅的音乐伴奏下时而诵读《唐诗》,时而诵读《宋词》,时而诵读《弟子规》。中华经典古诗文的古色古香溢满教室,古文化气息融入学生生活之中。
四、加强反馈,提高升华
培养了学生说普通话的兴趣后,再养成他们长期坚持说普通话的习惯,这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努力和跟踪指导。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一般是上课讲普通话,下课后就讲方言,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准大相径庭。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和学生交流、和同事交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率先使用普通话;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与老师、与同学交流,或与朋友、与家长交流中要求学生尽量说普通话,尽量学习经典作品中深邃精辟的语言,做到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最后,有必要组织学生监督指导,及时地提醒周围同学使用普通话,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交流中吸收消化知识,纠正方言,逐步做到运用自如,达到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便部分作品当时不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便融会贯通,把经典中的智慧发挥出来,终生受益无穷。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如今,学生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深情地诵读经典,交流思想,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它似乎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我相信,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经典的作品中感受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一定能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篇2
在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电视新闻依靠直观、快捷、现场感强等独有的特点吸引广大观众并深受青睐。如果把一条电视新闻报道比作一条波形的话,文字是方向和结构,画面就是波峰和。没有了波峰,波形只是一条直线。没有了画面语言的视觉效果,电视新闻也就会变得平淡且缺乏活力,它们的关系应当是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的。画面语言是电视新闻报道区别于其他报道形式的重要一环,它运用方便,极富感染力,视觉冲击效果强,真实可信,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最大优势,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
既然称之为“电视新闻”,那么必然有其新闻属性。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中所包含的文字和画面必须具有鲜明的新闻性,这也是电视新闻画面拍摄遵循的自身规律和最基本的特性。怎样才能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呢?其核心就是求“真”求“新”。观众们想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越真实越好,细节越多越好,最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的镜头恰恰把他们带入了最“真”、最原汁原味的现场之中。这个现场就靠画面语言来营造,用最“新”、最有价值最突出表现拍摄作品主题的镜头来展现直观的视觉形象,这是电视新闻独有的特性,较之其他媒体是一种巨大的宣传优势。这种优势使我们的新闻画面比文字报道更容易调动起观众的情绪,在感情上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视新闻拍摄是受空间、时间制约的,拍摄角度不同,捕捉到的客观物体的瞬间不同,画面所展示的形象就不同,给人的视觉效果就不同。作为一名合格的拍摄者,时间上我们应始终快人一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开始拍摄,确定优先拍摄对象,按时间顺序依次拍摄,给观众一个感性认识,把他们吸引过来。空间上我们要把握主动权,掌握好角度和瞬间,创造不同的生动的可视形象,要对同一事物、同一情节选择不同角度拍摄,再现出各具特色的形象来。这就要求我们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拍摄的画面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公正的立场,浓厚的生活气息。它不仅要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还应以积极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以电视画面这种优势的宣传手段来正确干预和影响社会生活,促进总正义量增加。我们的《新闻夜航》就经常报道一些发生在街头巷尾老百姓所关心的事,如民警模范执勤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慈善募捐的,美化市容的等等;曝光堕落腐化的,打架斗殴的,算命骗人的,交通事故的等等。这些新闻画面都是现场抓拍的,时效性很强,而且不少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新闻价值较高,报道后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比如去年搞的《小周帮您找工作》这个栏目,就充分发挥了画面语言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带大家参观了多个用人单位,介绍了工作岗位、劳动方式和工资状况。广大农民工朋友观看后觉得对用人单位看得直接,了解透彻,报道真实可信。又如《龙江最美飘雪时》系列报道,行程三千多公里,南北横穿龙江大地,过雪山,跨冰河,运用多种拍摄手段,画面宽阔整洁,视觉冲击效果强,好像带着观众的‘眼睛’去旅行。电视新闻报道之所以吸引观众眼球,在于它传递了来自生活的声音,反映了生活原貌,使观众感受真切。这主要就靠画面语言的视觉表述,可见画面语言绝不是文字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点缀和装饰。电视新闻成为能最大限度发挥电视特点的报道形式,主要靠画面语言。文字说明与画面语言应平行发展,默契配合,发挥合力,这样报道才更平衡,更完整。如果将画面语言降到从属地位,依附于文字,那么电视新闻就失去了其特有的生动体现,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篇3
关键词:园蓝;芭尔德温;红酒;理化指标;品质
中图分类号:S663.9;TS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6-1134-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6.036
Abstract:Garden blue and Baldwin Rabbiteye blueberry were the alien varieties,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es of the fresh fruit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gar-acid ratio was higher in gardenblue than baldwin and the content of anthocyanins was more in gardenblue than baldwin, so the quality of gardenblue was better. The quality of gardenblue blueberry wine and Baldwin blueberry wine were good, and gardenblue blueberry wine was better,so they were both of wine blueberry variety.
Key words: gardenblue; baldwin; blueberry wine;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ex; quality
蓝莓(Vaccinium vitisidaea),又名越桔、蓝浆果(Blueberry), 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innium)植物,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果实呈深{色,披白霜,近圆形。果实中含有花色素苷、黄酮等多酚类生理活性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促进视红素再合成、抗炎症、提高免疫力、抗心血管疾病、抗衰老、抗癌等生理功能[1-4]。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是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浆果,风靡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5]。近几年来,中国种植发展较快,在贵州、江苏、吉林、辽宁、山东等省都有大面积种植,贵州省共引入兔眼、北高丛、半高丛、南方高丛等4大类蓝莓40个品种,并筛选出适宜贵州省栽培的14个品种,成为当前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蓝莓品种资源集中地[6-10]。
蓝莓主要优良品种有芭尔德温(Baldwin)、园蓝(Gardenblue)、粉蓝(Powderblue)等,芭尔德温果粒较大,甜度大,酸味中等,果皮暗蓝色,果粉少;果实硬,风味佳;园蓝果实中粒,甜味多,酸味少,有香味,果皮暗蓝色,果粉少,果皮硬;粉蓝果粒中等大小,比梯芙蓝的果粒略小,肉质极硬有香味,果皮亮蓝色,果粉多。本研究选用芭尔德温和园蓝酿造红酒,并对红酒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和品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蓝莓:芭尔德温、园蓝,均采自遵义市凤冈县蓝莓种植基地。
辅料:蔗糖,市售;偏重亚硫酸钾(K2S2O5)、碳酸氢钾(KHCO3),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诺维信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2 仪器
榨汁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发酵罐,烟台帝伯仕自酿机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常州智博瑞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离心机,杭州硕联仪器有限公司;752SP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5110 ICP-OES、6850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超纯水机,上海茸研仪器仪器;FA180S型分析天平、JA1003型电子天平、PHS-25CW-CN型台式酸度计、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PAL-1型手持糖度计,ATAGO(爱拓)中国分公司。
1.3 工艺流程[3]
1.4 理化指标测定
蓝莓红酒理化指标测定参照GB/T 15038-2006;花青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5 感观检查与评定
10位果酒品尝专家采用表1标准(标准GB/T 15038-2006)对蓝莓红酒进行感官检查与评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实品质分析
园蓝和芭尔德温鲜果理化分析结果(表2)表明,园蓝的固形物、总糖含量均高于芭尔德温,芭尔德温的总酸含量略高于园蓝,糖酸比是衡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根据结果可得园蓝的糖酸比为18.90,芭尔德温的糖酸比为13.07;花青素是果实的主要呈色物质和保健功能成分,而且影响蓝莓红酒的感观评定,园蓝和芭尔德温色泽均表现为紫黑色,园蓝花青素含量高达0.364 g/100 g,芭尔德温花青素含量达0.247 g/100 g,表明两个品种花青素含量都高。
2.2 蓝莓红酒理化指标
两个品种酿造的红酒理化指标如表3所示,通过自然发酵,采用相同的酿造工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园蓝酿造的红酒酒精度为9.8%,芭尔德温酿造的红酒酒精度为8.7%,二者酒精度差别不大;园蓝红酒中残糖高于芭尔德温红酒,芭尔德温红酒中干浸出物高于园蓝红酒,表明芭尔德温红酒中的非糖浸出物高于园蓝红酒;总酸和挥发酸含量均是芭尔德温红酒高于园蓝红酒,因园蓝果实中花青素含量高于芭尔德温,在红酒中同样园蓝高于芭尔德温。
红酒中甲醇含量与原料和酿造工艺相关,在相同酿造工艺下,园蓝红酒中甲醇含量高于芭尔德温红酒,表明园蓝酿造的红酒甲醇含量更高,但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中甲醇含量均小于国标规定值250 mg/L,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红酒在非规范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苯甲酸,本试验酿造的红酒中均未检测出苯甲酸;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中铜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1.0 mg/L,铅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0.2 mg/L,铁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8.0 mg/L;游离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30 mg/L,总二氧化硫的含量小于国标规定值250 mg/L。
2.3 蓝莓红酒品评结果
10位果酒品尝专家打分结果(平均值)见表4,园蓝红酒色泽紫红,澄清透明,具有轻雅的果香和突出的酒香。酒体丰满,单宁适中,柔和爽口;芭尔德温红酒色泽深红,澄清透明,具有协调的果香酒香,酒体丰满,柔和爽口。园蓝红酒的品评结果为87分,芭尔德温红酒品评结果为83分,表明园蓝红酒和芭尔德温红酒品质整体较好。
3 结论
1)红酒行业中流行“红酒品质七分靠原料,三分靠工艺。”酿造红酒的蓝莓果实品质直接影响到红酒的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园蓝果实品质指标糖酸比和花青素二者均高于芭尔德温,园蓝果实品质高于芭尔德温。
2)园蓝和芭尔德温酿造的红酒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理化指标和品评结果表明,红酒品质园蓝高于芭尔德温,同时,二者酿造的红酒的品质均较好。因此,园蓝和芭尔德温品种适合作为红酒酿造原料。
参考文献:
[1] 李亚东,吴 林,张志东.越橘(蓝莓)栽培与加工利用[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李 A.现代葡萄酒工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
[3] 盖禹含,辛秀兰,李 拢等.蓝莓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0(2):44-46.
[4] 聂 飞,文光琴,方品武.5个兔眼蓝莓品种在黔中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126-128.
[5] 王法格,陈开茂,曾光辉,等.7个美国兔眼蓝莓品种比较试验[J].中国南方果树,2009(1):9-11.
[6] 葛翠莲,黄春辉,夏思进,等.10个蓝莓品种主要营养成分与色素含量分析[J].中国南方果树,2012,51(2):33-35.
[7] 马 凯,谭 红,杨鸿波,等.贵州麻江引种蓝莓品质比较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09-3011.
[8] 文光琴,聂 飞,廖优江.蓝莓果实理化成分含量比较分析与功能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1(1):117-119.
篇4
关键词: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播音主持作为新兴行业,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播音主持行业具有特殊性,对主持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主持人除了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以及艺术水平之外,更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为了通过语言向大众传递重要的新闻信息,主持人需要运用语言艺术将其表达出来。
一、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特征
(一)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语言艺术
主持人采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播音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在节目过程中,主持人要尽可能使用口语化的方式播音,运用有声信息全方位地为大众提供有效资讯,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传递信息,使观众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得到有效讯息,从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爱。另外,在播音过程中,主持人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不能过于死板。赵忠祥曾说,主持人应“在节目主持期间尽量避免说废话和装饰性的词语,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为大众传播更多的讯息”。
(二)语言艺术中的独特性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欣赏,并且吸引更多的观众,播音主持人的语言风格要具有独特性。从总体上讲,需满足以下三点:首先尽可能风趣和幽默,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形式为观众传递讯息,让观众感受到主持人自身的幽默感,同时将观点表达出来,易于让人接受。其次,所表达的语言要简洁。身为一个主持人,应当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通过煽情或修辞方法引起更多观众的共鸣。最后,语言要丰富且有内涵,与自身情感相结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传递信息,产生独特的语言风格。
(三)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语言的传播者,播音员主持人首先应当具备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广大观众感受到主持人自身的文化氛围和气息。尤其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要善用语言艺术,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对于部分敏感话题,则要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给观众更深层的启发。
(四)语言的口语化
作为一种媒介语言,播音主持的语言面向的是广大受众,是把传播者和受传者联系起来,构成了“传受”链条。在新媒体语境影响下,应该更加重视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激发受众的信息接收意愿。在播音主持中强调口语化,并非消解字正腔圆的规范,而是在字正腔圆的规范上调整语态特征、语调、语气,促使播音腔转化为口语体,缩小传播者与受传者双方的距离,让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融入生活。
(五)播音主持语言走向时尚化
当今社会讲求时尚性,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有体现。播音主持的语言要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性,就要做到与时俱进。通常情况下,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和节目风格组成了语言风格,若两者无缝对接,就会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每个时代具有独有的风格特质,主持人的语言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才能创作出与时代相适应、满足受众要求的节目形态。播音主持语言的时尚性与当下部分消费文化重合,可以吸引这部分人的注意力,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和潮流化需求,为受众带来一种优雅且纯粹的感受,提升受众品位与个性。时尚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前卫性,还在于其新奇性,播音主持语言的变化都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检验。语言的时尚性是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前进方向。这些风格特征会影响广大受众的审美情趣,会不同程度地提升观众的欣赏能力与水平。相反,受众的口味也会影响到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两者相互促进,会不断提高节目质量。
二、培养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一)有机融合语言表达和艺术魅力
传递信息是播音主持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节目主持中,需要展现出主持人的语言表达特色和能力。总的说来,艺术魅力在语言表达上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程度。语言运用自然得体、词句准确、修辞得当、淳朴温婉,可以实现自然化艺术效果。二是语言中也要包含生活气息,能够更接地气。播音主持的语言及主持人行为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要毫不做作,追求具有真实性的生活意境,在恬静气息中传递艺术魅力。三是所用语言要幽默、机智,尤其是在枯燥的信息传递中。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信息运用诙谐的表达方式传递出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受众更能接收所传达的信息。这是一个主持人水平的体现。
(二)有机融合语言情感与艺术魅力
主持人可以合理运用情感,与受众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吸引受众,感染受众。受众和主持人在心理上紧紧相连,这是体现出播音主持语言艺术魅力的重要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情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主持人运用真诚、充满感情的语言,可以进一步拉近和受众的距离,展现出自身的情感艺术,也可以提升信息传达的效果,以此将语言的情感和艺术魅力相融合。这是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的重要途径。此外,信息传递也要讲求真实性,在播音主持中要保证内容的真实,这是受众接收信息的基础,也是树立主持人及媒体形象的有效途径。语言艺术可以反映出真实生活,是生活中真人真事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用任何修饰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在培养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过程中,需要将艺术魅力和语言的情感语言表达相结合,但关键之处在于所传递的信息必须是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之上。
三、结语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具有时尚性、口语化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特征,这是语言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应该将艺术魅力和语言表达、语言的情感相结合,提升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性,改变主持人与受众之间呆板的交流方式,形成特殊性的对话方式。播音主持语言可以影响到主持人、节目甚至媒体的发展。要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提高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提升播音主持人的主持技能,完善艺术修养,不断创新艺术,培养独特的主持魅力,进一步影响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张洋.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6(6):38.
篇5
用“上海话”演话剧,这是《尹雪艳》夺人眼球的最亮元素。为什么不说普通话?盖因题材使然,环境使然,白先勇使然,尹雪艳使然。一地的文化,包含各种风俗习惯,其最重要的层面,便是随处可闻的方言。没有方言的浸染,地域文化便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方言承载文化的魅力,假如老舍先生的《茶馆》少了纯正的老北京“京腔”,观众肯定会觉得“味儿不正”。同理,倘若《尹雪艳》不是满台荡漾纯熟软糯的上海话,观众的迷恋度也不会如此高涨。抽离了与环境和人物配套的一地方言,台上晃动的形象容易变得陌生与可疑。
对国语与方言的关系,先生早就有论断,他说:“方言的文学越多,国语的文学越有取材的资料,越有浓富的内容和活泼的生命。如英国语言虽渐渐普及世界,但他那三岛之内至少有一百种方言,内中有几种重要方言,如苏格兰文、爱尔兰文、威尔斯文,都有高尚的文学。国语的文学造成之后,有了标准,不但不怕方言的文学与他争长,并且还要倚靠各地方言供给他新材料、新血脉。”这个论点是可以佐证的,无论是早先的“京味”老舍、“晋味”赵树理,还是如今的“陕味”贾平凹、“沪味”金宇澄,他们都用文学实践证明,“方言的文学”是一国优秀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魅力无限、不可取代的那部分。
文学如此,艺术亦然。举凡《梁山伯与祝英台》《北风吹》《洪湖赤卫队》《怒潮》《江姐》《刘三姐》《五朵金花》《阿诗玛》……假如没有民俗文化隐藏其间,其魅力必然大打折扣,甚或天上人间。方言何尝不是如此?诚如语言学家钱乃荣教授所言,方言不仅是语言,还是中华文明的土壤;发掘方言的语言资源软实力,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
篇6
【关键词】汉语 科学 低碳 魅力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34-01
纵观中外语言发展史,在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为英语的过程中经历了五种语言,即古埃及楔形文字、腓尼基古文字、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的变迁,而这些语言都是基于字母发展起来的,只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且又比较适合语音控制和信息录入的计算机时代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正以其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语言被广泛使用,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大。语言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为加快汉语语言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建立孔子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项目等诸多手段。
一 汉语语言的优势
衡量一种语言的优劣有许多种方法,如简洁性、灵活性、稳定性、广泛性、包容性等,其中,能否使人易于记忆并在其有生之年获取最大容量的信息,能否顺应时展有效节约资源也是其重要标准。
1.汉语是未来计算机语言运用发展的最佳选择
人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现出来的,思维是无声的内部语言,是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语言是有声的思维。在普通话中汉语的发音有一千二百个,而英语的发音仅有四百个,两者相比,汉语的发音数量是英语的三倍。
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电脑运用较少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简单,但运算时间加长,而运用较多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复杂,但相对运算时间缩短。目前,语言学家们在电脑上进行的各种语音输入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语语音输入的精确率远远超过其他语种。
2.汉语具有构词的科学性及容易记忆的优势
从目前英汉常用词汇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汉语在用大约四千个汉字来承担着至少一百万个英语单词所表达的内容。这使汉语词汇的记忆比英语简单了许多,形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英语的发音种类远远少于汉语。例如,用汉语对“人”这个字进行描述时,可以关联性地表达为大人、小人、老人、年轻人、残疾人、黑人等,它们都带有一个“人”字,而英语则表达为adult、child、the old、the young、the disabled、hero,表现不出它们之间的任何相关性。这样几百万的英语单词就产生了,这就从构词上加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难度。
3.汉语是节约型社会最理想的语言
在全球变暖,全社会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注意到大量砍伐木材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所排放的CO2、SO2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进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然而,大量数据统计显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两倍的纸张,按照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所印刷的读物要比用汉语所印刷的读物多五倍计算,那使用西方语言比使用汉语要多浪费十倍以上的木材,增加二十倍以上的工业废水。所以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资源,减低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换言之,也就是在缔造低碳经济社会。
二 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的中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在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延续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工具性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除中国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美国、印尼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人在使用汉语,使用人数接近15亿,而英语的使用人数仅有3.5亿人。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同时它还是联合国必须使用的六种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第二,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穿透力。汉语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具有独特的魅力,传承文明,昭示未来。世界上曾经有几十种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和巴比伦文字等。大浪淘沙,后面的三种文字早已消亡了,唯独汉字硕果犹存,不但长盛不衰,且呈方兴未艾之势。第三,汉语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伴随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跃升居世界第二,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经济的加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必将有力促进汉语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三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言处境堪忧甚至消亡,汉语却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并非简单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更为重要的是由汉语自身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汉语是思维速度最快的语言,在运用中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记忆的特点,同时,汉语在运用与传播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低碳经济价值优势。笔者相信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魅力和使用最方便的语言之一。
参考文献
[1]骆小锁.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摘 要】汉语以其自身的魅力,在世界语言之林中优势突出。本文采用了语言分析、数据比较、文献查阅等方法分析了汉语语言的特点及汉语语言的优势。通过引证分析,证明了汉语是当今世界最具优势的语言之一。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主动吸纳其他语言或文化精髓,充分发挥汉语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汉语 科学 低碳 魅力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0-0034-01
纵观中外语言发展史,在古埃及楔形文字演化成为英语的过程中经历了五种语言,即古埃及楔形文字、腓尼基古文字、希腊语、拉丁语、法语的变迁,而这些语言都是基于字母发展起来的,只有汉语是世界上唯一不使用字母且又比较适合语音控制和信息录入的计算机时代的语言。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正以其自身的价值和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一个国家的语言被广泛使用,标志着这个国家的强大。语言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为加快汉语语言的推广和应用,推动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建立孔子学院、开展对外汉语教学项目等诸多手段。
一 汉语语言的优势
衡量一种语言的优劣有许多种方法,如简洁性、灵活性、稳定性、广泛性、包容性等,其中,能否使人易于记忆并在其有生之年获取最大容量的信息,能否顺应时展有效节约资源也是其重要标准。
1.汉语是未来计算机语言运用发展的最佳选择
人的思维内容与思维方式是通过语言及动作表现出来的,思维是无声的内部语言,是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语言是有声的思维。在普通话中汉语的发音有一千二百个,而英语的发音仅有四百个,两者相比,汉语的发音数量是英语的三倍。
计算机的二进制原理告诉人们一个事实,电脑运用较少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简单,但运算时间加长,而运用较多音节与字符参与运算时,其操作复杂,但相对运算时间缩短。目前,语言学家们在电脑上进行的各种语音输入法的对比研究发现,汉语语音输入的精确率远远超过其他语种。
2.汉语具有构词的科学性及容易记忆的优势
从目前英汉常用词汇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汉语在用大约四千个汉字来承担着至少一百万个英语单词所表达的内容。这使汉语词汇的记忆比英语简单了许多,形成这个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英语的发音种类远远少于汉语。例如,用汉语对“人”这个字进行描述时,可以关联性地表达为大人、小人、老人、年轻人、残疾人、黑人等,它们都带有一个“人”字,而英语则表达为adult、child、the old、the young、the disabled、hero,表现不出它们之间的任何相关性。这样几百万的英语单词就产生了,这就从构词上加大了学习者的记忆难度。
3.汉语是节约型社会最理想的语言
在全球变暖,全社会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注意到大量砍伐木材会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所排放的CO2、SO2等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进而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然而,大量数据统计显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两倍的纸张,按照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所印刷的读物要比用汉语所印刷的读物多五倍计算,那使用西方语言比使用汉语要多浪费十倍以上的木材,增加二十倍以上的工业废水。所以节约纸张就是节约资源,减低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换言之,也就是在缔造低碳经济社会。
二 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是人类相互沟通、相互交际的中介,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信息载体,在推动人类社会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科学的发展、教育的延续中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工具性作用。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除中国和新加坡外,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美国、印尼和加拿大等国家也有人在使用汉语,使用人数接近15亿,而英语的使用人数仅有3.5亿人。
在世界语言之林中,汉语语言的世界魅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同时它还是联合国必须使用的六种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第二,汉语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穿透力。汉语蕴涵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具有独特的魅力,传承文明,昭示未来。世界上曾经有几十种最古老的文字:汉字、古埃及文字、古苏美尔文字和巴比伦文字等。大浪淘沙,后面的三种文字早已消亡了,唯独汉字硕果犹存,不但长盛不衰,且呈方兴未艾之势。第三,汉语有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伴随中华民族的不断强大,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跃升居世界第二,1978~2011年的33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了8%,经济的加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必将有力促进汉语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三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言处境堪忧甚至消亡,汉语却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这并非简单取决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更为重要的是由汉语自身的优越性所决定的。汉语是思维速度最快的语言,在运用中具有信息量大、容易记忆的特点,同时,汉语在运用与传播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低碳经济价值优势。笔者相信汉语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魅力和使用最方便的语言之一。
参考文献
[1]骆小锁.现代汉语引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
一、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各省、市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一所所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高职英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有所发展,但无可避免地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英语教学模式还不是很规范,教材建设不完善等等。但最突出的问题可能就是教学效果不明显,也就是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不强。经过多年对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状况的调查,笔者发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学生只具有中学英语的水平,而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为英语成绩比较差,词汇量比较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应用语言的能力很差。
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笔者在课后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据学生反映,他们英语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于英语学习压根就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动机,尽管他们知道学好英语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有的同学甚至说:“如果不是学校纪律的约束,我是不会来上英语课的。”听到这样的话,笔者一方面感到有些许的失望,但同时,也可以看出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差,并不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差,无药可救。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就有很大的空间和可能性。我们可以说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途径。
三、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法探讨
1、从教学方式上看,教师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多媒体等高科技设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具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的方式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它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它绘声绘色地体现了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当然喜欢听、喜欢看。另外,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能帮助教师创设语言环境。这对于英语语言教学非常有用处。采用这种手段教学,学生会很容易进入状态,在老师创设的环境中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动机。学生感兴趣之后,就会在这良好的语言环境中由易到难的慢慢地进行语言的应用和学习。
2、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激发学习英语兴趣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初、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和考试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往往大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习变成了枯燥的语法学习和词汇的记忆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功能和习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也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加强背景文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节日、风俗等情况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此,我们可以利用幻灯片、图片、录像带、多媒体、小故事等方式,为学生输入有关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俗、交际礼节、传统节日等文化小知识,在教学中可以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社的原版教材,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
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要注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投其所好地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在给他们讲授英语课时,我们肯定要选择与体育相关的英语材料,这样他们会很感兴趣。另外,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喜欢追星,我们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讨论与他们专业相关的明星,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体现自己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时, 就会表现出一种向师力。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师的魅力吧!一位有魅力的老师会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当然也是如此。教师的魅力是包括好多方面的,比如:教师外在的形象魅力、教师的语言魅力以及教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教师在平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大方而充满活力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去触动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师德去折服学生。这样,学生才能佩服你,把你当成自己崇拜的偶像,喜欢老师,喜欢英语。同时,教师还应该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有流畅地道的口语,同时还要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这样的英语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才能折服学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4、培养学生语言交际意识,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语言学习的目的就是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意识,可以使语言学习很快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效应。学生会很快注意到自己的价值,增加自信,那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在此我们鼓励学生多参加相关的涉外活动,比如“英语角”活动,“外语导游活动”以及相关的“英语翻译”活动。这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的同时,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也会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兴趣的浓厚与否,会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的效果。我们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高职英语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桂涛:《高职院英语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与教学策略》载《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篇8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我们该如何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呢?反复研读《新课标》、回顾多年的教学经验:毋庸置疑,有魅力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课堂,因为魅力就是事物本身对人的吸引力。人有魅力就会对他人产生吸引力;课堂有魅力理所当然就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笔者认为:所谓语文课堂的魅力,与其说是打造魅力课堂,不如说是打造有魅力的语文教师。
一、塑造对学生有吸引力的仪表
在人与人的交流中,相互传递信号的首先是仪表。仪表反映人们的精神状态,端庄的仪表来自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和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是融为一体的。过去,有的教师不太注重自己仪表的修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孩子们的信息量越来越丰富,视野越来越开阔,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知识的满足,也希望得到视觉的享受。教师不仅要向他们传授知识,也要注重外在的装扮和谈吐对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端庄得体的仪表,足以在课堂上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首先,教师的服装要称身得体。服装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他的心灵。教师的服装,是一种教育因素,也是教师课堂表演的道具。教师的服饰要与自己的身份和职业相吻合:不应不修边幅,给学生以邋遢之感;不应刻意雕饰,给学生以妖艳之感;不应卖弄阔气,给学生以媚俗之感。教师的衣着要文雅端庄,保持与课堂、个性及学生审美心理的和谐。
其次,教师的表情要丰富自然。高明的教师讲课不是对着学生的耳朵说话,而是对着学生的眼睛说话。我们每天应微笑着走上讲台,微笑可以美化教师的讲台形象,教师的微笑是对学生最有魅力的语言,也是教学中最神秘的催化剂。微笑能大大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表情应收放自如,变化自然;扣紧内容,有针对性。教师的眼神不应较长时间集中在某一学生身上,环视、对视、虚视,这几种眼神交互运用,彼此配合,以免给学生呆板、凝滞或游离不定的感觉。
二、打造有魅力的课堂语言
俗话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造就人才。打造魅力课堂,教师就应张扬语言魅力。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组织恰当的课堂语言,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充分体现课堂的无限魅力。
首先,幽默的语言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幽默风趣的语言能使课堂氛围和谐融洽,使学生学习化难为易。教师切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而要以幽默的语言,有意而为的超级鼓励,使师生之间彼此心灵对接沟通。
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激情。教师的语言如果没有激情,整个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师生之间即使朝夕相处,也会形同路人。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会形同虚设。只有激情的语言表达才会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教学目标的达成才会如鱼得水、畅通无阻。
此外,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恰当。我们的课堂承担着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恰当,清晰明白,有科学性。教师讲课时应语言规范、合乎逻辑,既不能信口开河、不着边际,也不能拐弯抹角、模棱两可。要做到言之有物,叙之有据,思之有味,确切明了,使学生信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我们的母语。
语言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用语言的抑扬顿挫和优美韵律,来调节课堂的跌宕起伏、转承结合,增加课堂的魅力指数。
三、内修素养,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魅力
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个教师如果自己本身没有令学生欣赏的魅力而来谈课堂魅力,那只能就是一句空话。在与魅力课堂有关的诸多因素中,渊博的知识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所谓“学高为师”,教师的魅力在于睿智,一名充满魅力的教师,应该具有渊博的学识和对新知识的接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博士,但我们不能不博学。
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图形;符号
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62-2
艺术设计中的图形与符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图形可以理解为所有存在的一切图型以及符号。艺术设计的过程就是通过对图形符号的选择,根据作者的本身的意图和思想来进行的加工再创造,使其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一、图形与符号概述
图形对于艺术设计而言是一种图绘的形象,是在某种载体上的物象的形状,是对某一形象通过在作者的创意思维的充分想象,追求图形的艺术造型魅力,并且容易引起人们视觉上的共鸣。故而可以理解为图形是作者用来传达某种思想或者某种信息的载体。而符号可以理解为一种视觉的语言,同图形一样,是用来传达某种思想或者某种信息的载体,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艺术设计中,图形符号大概可以分为传统的图形符号、抽象的图形符号,以及自然的图形符号等。传统图形符号主要指传统的纹样、绘画、民间艺术等等;自然的图形符号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所存在的一切,山、水、树木、花草等等,人类自身也是一种自然的图形符号的存在形式。抽象的图形符号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图形样式,此外几何图形也属于抽象图形符号的范畴。
二、图形设计与符号语言关系及艺术魅力
基于视觉领域的艺术设计中,到处可见符号语言同图形设计的影子,可以说图形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对符号语言化的运用,通过符号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和逻辑思维,加以加工创造形成具有特定意境和意蕴的信息图形设计,而且在这种方法在表现形式上更为鲜活、生动。早在我国的远古时代人们就用图形与符号来进行思想的表达,而且图形化的符号语言,充分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艺术设计中,人们通过符号语言,将生活中的各种认知和想象,以及生活经验来进行情感上的传递和表达。符号本身就是具象的、现实可感的、鲜活生动的语言形式,再加上图形本身就是符号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艺术设计作品本身就是作者通过将符号语言图形化的视觉语言表达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引起人们普遍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让人们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符号语言同图形设计的艺术魅力。
三、图形与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魅力
(一)图形与符号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魅力
广告之所以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引起人们的共鸣,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就是符号语言同图形设计的展现。广告设计中的图形与符号往往包含鲜明的象征意义,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延伸性,不同的图形符号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空间构成中可以是指向同一物体,也可以指向不同的物体。
例如,中国结是具有鲜明意义和指向的图形符号,在我国中国结是吉祥、喜庆的象征,而在国外,中国结代表的就是中国。在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结备受国外设计师们的青睐,成为国际上的时尚元素。现今国内外的广告设计,都在疯狂地追求广告的创意性,而广告创意的基础正是利用符号语言同图形设计的象征意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时间轴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都可以产生无数的象征性的符号语言。某国际时装艺术节广告招贴设计,要求要以中国传统的图形纹样和符号作为基本的设计元素。很多设计者从不同的创意视角来进行设计。例如有设计者将中国传统的汉字衣服的“衣”字来进行演变,通过将“衣”这一符号语言进行加工、演变成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其不仅具有衣服形象,又兼具视觉上的冲击力,极具艺术魅力。
(二)图形与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视觉魅力
经济的增长,使得商品的包装设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的包装设计作为商品信息传达的一种视觉上的符号语言,影响着商品的美观、销售以及商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图形设计与符号语言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极具视觉魅力。现代社会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设计,符号语言简练、图形设计创意新颖的产品往往能给人以觉上的冲击,让人耳目一新,过目不忘。商品的包装设计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引起其心理上的共鸣,必须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设计师通过将符号语言、图形设计的象征意义,以及色彩、文字上的选取构思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外包装。
例如康师傅茉莉清茶的包装设计,一改平时人们对茶饮料的传统印象,在瓶标上采用的是全瓶标,色彩清新自然,将茉莉花的图样以及“茉莉清茶”这四个汉字在样式形态上进行加工创造,这种图形化的符号语言带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不可言喻的心理愉悦感,这也正是符号语言和图形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视觉魅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艺术设计中图形与符号的运用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向社会公众传播信息的同时,又兼具传统艺术文化的内涵。设计师通过对传统的图形与符号进行选择、加工,并且在形式上进行创新,使其能够形象、生动地来传达设计者的思想。通过对图形与符号的创新,使其不仅成为文化内涵的载体,其本身更具艺术价值和魅力。
参考文献:
[1]朱向欣.符号与图形的艺术设计[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2]罗峰.图形与符号学浅悟[J].文化艺术,2011,(10).
篇10
关键词:要素;魅力;修养
艺术作品之所以有魅力,主要是因为具备了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作品中艺术要素的作用;二是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作用;三是欣赏者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的作用。三者合一,才能使“听觉艺术(耳朵)”和“视觉艺术(眼睛)”更具实际意义。
一、艺术作品魅力之一――艺术要素
所谓艺术要素即是艺术创作的原始符号,是构成形式美的基本因素,如美术中的形线、明暗和色彩,音乐中的音响、节奏和旋律,文学中的语言、体裁和结构。艺术要素的功能,在于给欣赏者提供以艺术欣赏的原始启发。
(一)美术的要素:形线、明暗、色彩
美术是通过可认知的形状、线条、结构、色彩(即,点、线、面、形、色)等组合穿插诉诸人的感官,是直接面向外在世界的艺术。美术也称作“造型艺术”。造型艺术艺术最小的形态语汇,是美术创作表现物象和组织造型的重要手段,是最基本的造型语言。
不论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还是立体构成,上述所有要素在整个造型艺术创作中,密切而有意味地结合在一起,并由艺术家赋予了它们以生命的内涵,当人们再去欣赏的时候,心灵深处不知不觉会受其感染,最终才能使艺术作品产生震撼力。
古典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里谜人的线条、抽象的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色彩、现代的齐白石的《群虾图》我有我法的笔墨……无不神奇而精巧地运用了这些原始的形态语汇,创造出了艺术奇迹。美术的潜在的精神启示,就是通过关注这些造型艺术中所显现出来的各种符号,才使人受其激发感染,愉悦共鸣,并在其中接受教育。
(二)音乐的要素:音响
比之其它艺术,音乐总是以音响取胜,音乐没有音响,就等于美术没有了点线面形色,艺术作品将无以创作产生,再高明的艺术家也束手无策。因此,音乐艺术的本质就是 “音响”。比如音响中欢乐的、奔放的、悲怆的、撕杀的等等情绪对感官的冲击诱发,总会给人造成一定的心理效应。其魔性靠的就是音乐中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亢低沉的、或急促悠长的、或轻柔微弱的发声,并且由艺术家赋予有意味的形式的组合穿插,以其不可言状的魅力令人陶醉,甚至被扰得心神不得安静。
音乐的旋律,前面的稍纵即逝,后面的立即跟来;音乐中前面提出的问题――乐思,只有通过后面的旋律才能得以解决。音乐欣赏需要等待,因为等待是有时间的,所以音乐也被称为“时间艺术”。
(三)文学的要素:语言、体裁、结构
(1)语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文学语言具有美感性、褒贬性和达意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最高表现形式。(2)体裁。体裁即样式,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如,抒情文学、叙事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等。(3)结构。结构则体现了艺术作品的规范意义,是指根据题材内容对作品实施的组织安排等,包括叙述描写的先后顺序。比如,诗歌中的层段;小说中的章、节;剧本中的幕和场。
文学,无论是大部头的宏观巨著,还是短小精悍的诗词歌赋,均不能离开它们最终成为艺术作品的最小原始载体,即艺术要素。按前后左右顺序排列,应当说语言在先文字在后,潜词在左文章在右。
我们不仅被美术作品中斑斓的色块所打动,也能被音乐作品中流动的音响所震撼;更能被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述而感染。艺术作品只有依附于各自的要素,才能引起欣赏者对艺术之美的感知,才得以显现其强大的魅力,并召唤着人们以无穷的想象力,实现其欣赏的目的。
二、艺术作品魅力之二――内容、形式
(一)内容
再坚固实用的大厦不可能只是一个空架,它应该有很多美观漂亮的装饰,这样才好看;再悦耳动听的音乐不可能只有一些简单的音符,它应该有变化丰富的旋律节奏,这样才好听;再美妙可读的作文不可能只是排列无味的字码,它应该有不少起伏跌荡故事情节,这样才好读。我们已经知道,题材和主题是内容构成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些好看的、好听的和好读的题材和主题,就是艺术作品的内容。没有内容的艺术作品是苍白无力的,因为没有看点及韵味,也就没有感染力。
(二)形式
歌德说:题材人人看得见,内容只有费过一番功夫的人才可以寻得到;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比较内容它更难于消化掉。歌德的意思是,内容难寻但必竟找得到;而形式的难度在于其优劣程度影响着内容的表达和艺术感染力的强弱。
因此,艺术作品必须具有形式美的因素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美术中的线条、形状、明暗、色彩的有意味的穿插,会产生一定的均衡、对称、照应、重复等双比;音乐中的七音阶的有意味的交织,会产生一定的旋律、节奏、强弱、速度等变化;文学中的语言、体裁、结构等有意味的组合,会产生一定的起伏、发展、冲突、褒贬等不同。这些不一样的变化对比才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美感所在。艺术作品只有具备了形式美感才有意味、有灵性,才畅神达意。
音美、形美、色美、意美……诸多形式美感因素与庞杂宏博的内容巧妙结合,渗透其中,珠联璧合,达到完美。
(三)艺术作品的生命魅力
不论哪一个门类的艺术,它们的共同性质就是,具有鼓舞人、打动人、激励人和煽动人的特性。以下是笔者对音乐的理解,并以此来证明艺术作品中的生命活力。其间包涵着艺术作品魅力(艺术要素、内容形式、修养水平)所在的三个方面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竖琴家乔吉娅・吉丽说:“音乐使人神游物外,仿佛置身一个没有痛苦的异乡。”贝多芬认为,音乐具有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启示。叔本华把音乐看作是唯一能直接表现心灵的艺术。最伟大的音乐建筑师柴可夫斯基说:“音乐是心灵的真诚的流露,犹如一个诗人用诗句来表达感情一样。”
人的思想意念可以通过文学明确地表达,绘画、电影、戏剧的视觉形象也十分鲜明,而音乐则有它自已的语言形态――音响(要素)。
音乐,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音乐的这种“模糊”性,恰好给欣赏者提供并展示了带有暗示色彩的想象空间。欣赏者的喜、怒、哀、乐,千情百绪,被音乐中的情绪拽进来又推出去,任其摆布。
托尔斯泰为什么对《如歌的行板》这样动情,泪珠挂满了双颊;列宁为什么被《热情奏鸣曲》所倾倒;为什么偏偏喜欢《英雄交响曲》?没有半句诗词,这里音乐和诗词的区分显而易见。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直接表现用语言难以言传和宣泄的情感,而诗词则利用直观的文字,仅仅表达出抽象的思想和概念。音乐的情感内容,已经通过它的要素和欣赏者的自身修养,转化为心灵的共振。诗与乐的语言形态与成分不同,独具特色,但对音乐而言,其魅力不需要文学来诠释,此刻,任何诗词的介入都显得多余!
孔传:“谓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是古代诗与歌的区别。诗歌,只有配上音响才称为歌曲,并放异彩。以致于有人承认:一些名歌所以受到欢迎,得以传唱,主要是安上了音乐的翅膀。
纯粹的音乐应该是无诗词的音响。
海涅说:“语言停止的地方,才是音乐的开始。”歌德对贝多芬说:“我文学不能表达的,请你用音乐来表达吧!”莫扎特更干脆:“如果用文字可以表达的,那我何必还写音乐呢?”
这就是音乐的特定功能,即音乐的魅力所在。
三、艺术作品魅力之三――艺术修养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耳朵的人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意思是说,你能看懂艺术作品并获得美的享受,你首先必须有艺术修养,彼此之间方可产生共鸣。相反,对于艺术作品的麻木和对于艺术本身的无知,再伟大的艺术作品摆在面前,大概也是对牛弹琴。
(一)有文化不等于有修养
文化是一种修养。但是,有文化不等于有修养;没有修养就等于没有品味。
曾经身边有一位机关干部问笔者,你整天总是画那玩意干啥呢(指艺术创作)?弄得我哭笑不得,怔视半天,无言以对。还有一位具有本科学历,而且在文化部门数年的工作人员干脆对笔者说:你就别搞创作了。再有我的邻居,一次看见一幅写实风格的油画,让其发表一下评介,竟说“看不懂。”
前后三个人,笔者亲历。他们的文化程度也许很高,他们也许能跟同事和邻居们和平友好地相处,他们在家也许是一位贤妻良母或模范丈夫,但却不能欣赏和读懂艺术,实在令人遗憾。这些看似不经易而普通的小事,足以说明其个人的欣赏水平岌岌可危,亟待提高。
这不仅是文化问题,也是修养问题,实际上就是对艺术的贫瘠。关键是,这种素质水平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本人,甚至会波及周围的相关人员,比如对其子女的教育。后果令人深思。
(二)艺术修养的形成
修养的内涵包括方方面面,它表现在个体的政治、思想、道德,包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待人处事等方面的正确态度。前面已经介绍过,这些不能足以表明个体的综合素质程度,而且这些本来都与艺术修养不是一回事,笔者认为,加强国民的素质教育既要有文化技能方面的教育,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同时也需要艺术知识方面的学习。文化只给了人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在艺术方面,因为不感兴趣,或者干脆无知,听也听不懂,看也看不明白,所以就谈不上主观欣赏了。
显然,一个不懂得审美、没有审美知识的人,是明显缺乏教养的人。没有教养,谈何修养。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说:“只有专业知识,而不懂得审美,包括音乐在内的某种艺术修养,还不算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社会的文化水准高低,就看艺术的参与程度;个体修养的高低,就看对艺术了解的多少。个体修养或者说是综合素质的形成,唯有通过艺术教育才能获得,这是其它任何方面的教育无法替代的。
因此,只强调对国民的文化素质教育还不够,还要特别关注对他们在艺术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这样人格才能得以健全的发展。
(三)城市的文明标志
一个城市,高层建筑、店铺栉比、霓虹耀眼、车水马龙、古籍名人不胜枚举……那又会怎么样?火辣辣的表面现象不能说明一切。因为能在这里看一看书画艺术展览,结果那是有时;去欣赏欣赏高雅音乐,比如交响乐、歌剧和舞剧,结果几乎为零。在这座城市里,欣赏高雅艺术成为有时和不可能,不知文明在哪里。
一个健康的现代城市不仅要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更要有多种功能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和体育馆,还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展览馆、音乐厅,包括大剧院。因为它不仅是文明城市最有力的说明,而且也是城市管理者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即文明程度的显示。
结束语
艺术创作离不开原始的形态语汇,不论是瞬间的、时间的还是综合性的艺术;艺术作品中的原始形态语汇,都是为艺术创作而服务的,艺术作品只有依附于这些要素才得以展现,并给予欣赏者以心理暗示,最终上升为情感的激发。欣赏者只有将这些要素与自身的修养和作品内容融为一体,才能达到欣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道森编著.《中国美术欣赏》.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上一篇:机械电子工程未来前景
- 下一篇: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