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学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投资学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投资学的认识

篇1

关键词:血液灌流;炎症因子;动态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随着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新型血液净化模式的开展,使得以直接的方式将炎症因子清除成为可能,采用合适的血液净化模式对炎症因子进行清除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由于血液灌流对肌酐、尿酸等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差,而且不能纠正MHD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所以临床上常联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即组合型人工肾)来进行治疗,其在清除小分子毒素的同时,还能清除一部分包括炎症因子在内的中大分子毒素,但关于这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炎症因子清除效果维持时间,目前还缺少相关的研究报道,也尚无一个明确的指南,来指导临床上合适血液净化模式的选择及长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这种临床上已开展的血液净化方式单次治疗后这些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其对炎症因子清除效果的评估方法,进一步探寻控制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理想血液净化模式及其适当的治疗量,为MHD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54例尿毒症患者,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0.37±15.07)岁。原发病组成: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4例,多囊肾4例。入选标准:①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龄≥3个月;②年龄≥18岁;③近6个月内透析治疗方案固定,2~3次/w,4~4.5h/次,近1月内未行常规血液透析以外的血液净化治疗;④本人同意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急性感染、血管炎、活动性肝炎、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及其他活动性疾病;②在观察期结束前有新的肺部感染或全身性的感染;③近2月内有接受输血、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④近1月内有外伤或手术史者。

1.2方法 采用HA130树脂吸附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在灌流器静脉端串联透析器,治疗时血流量为200ml/min,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先灌流联合透析2h,待灌流器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透析2h,治疗时间共为4h。于HD+HP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以及此次治疗后3d、1w、2w三个时间点分别留取血标本7ml(如为透析日,则于透析前抽取血标本,观察期间各组的原基础透析方案模式不变)。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β2-MG;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ELISA法测定血清IL-6。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样本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结果

单次HD+HP治疗后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3讨论

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可介导体内产生级联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多组织损伤,是导致透析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本身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主要依靠外周血中炎性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在微炎症状态时体内有多种炎性标志物的升高,但一般认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已可以满足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诊断[1]。

本研究结果示,单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刘莎,刘文虎.血液灌流技术应用与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08,16:97-99.

[2]解德琼,杜一平,朱磊.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31(8):1080-1082.

篇2

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股市,其实用性更为突出。通过简述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分析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改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育模式的相关措施,以期总结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授课经验,进而增强证券投资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育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2.076

1前言

开展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运用基本分析技术全面把握证券市场。因此,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学的核心内容,并能学以致用,证券投资学教师应该对传统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理论焦旭俄语实践性教学相结合。

2证券投资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2.1是适应高校证券投资学教学改的需要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面对毕业就失业的窘境,大学应该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证券投资行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的一个行业,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往往十分严格,一方面,证券投资从业人员要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方法,另一方面,证券投资从业人员需要拥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和丰富的投资阅历,因此,证券投资从业离不开实践教学。

2.2帮助学生把握就业方向,增强就业信心

证券投资分析不仅需要理论指导,更要求经验积累,因此,证券投资学教学应该以满足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的需求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社会市场培养一批优秀的投资人才。为此,证券投资学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性教学,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出发,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就业方向,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学生而进行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信心。

2.3培养应用型证券投资人,提高实践能力

当前,我国证券投资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当前的投资行业发展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投资人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注重应用实践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运作的能力,创造适宜学生创新素质健康发展的教学平台,使学生能灵活、创新地理解证券投资原理和方法,进而在进入社会时能创新地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3证券投资学课程应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不够重视实践教学

当前,各大高校中真正懂得证券投资,有过证券投资交易经验的教师不多,造成师资队伍不够强大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和教师无法将实践教学落实于证券投资教育中。而学校对实践性教学不够重视,就会缺少对专业任课教师的培训,专业任课教师的能力提升速度缓慢,进而为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带来了阻碍。另外,证券投资技能的学习需要引入一些技术设备和仿真实验室,但是由于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当前的证券投资教学仍然停留于课堂讲授上。

3.2理论与实际相脱离

当前大部分毕业生尽管学习了证券投资学,但是对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交易技能等方面还是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导致这一想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证券投资知识与实践操作严重脱节,某些学校的教学甚至于实际不相符,极大地降低了证券投资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有些学校开展了证券投资实验教学,但是仍然局限于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组合管理内容中,其教学主流还是停留在技术分析上。

3.3平台建设较为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的证券投资学实践平台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大部分学生缺乏进入实践教学环境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尽管某些学校已经建设了证券投资实验室,但是,学校并没有把建设证券投资实验室当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反而用于创收,导致实践性教学滞留于表面,无法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无法真正地为学生积累实践操作经验。

3.4教学方法手段滞后

当前,大部分高校从事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是由从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兼职,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教师擅长灌输式教学,即使是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也一般是采用演示法和参观发等常规的教学方法,缺乏模拟实时炒股和沙盘推演等方法的利用。另外,大部分高校证券投资教师无法充分利用横琴交易软件来模拟交易多的行情,使学生无法在实验室中通过模拟交易系统熟悉相应的操作要领。再加上,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教师并没有通过具体的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投资技巧,只是机械地进行模拟投资,导致当前大部分高校无法脱离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

4改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性教育模式的相关措施

篇3

【关键词】 西部地区财经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引言

1999年,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大招生数量,同时大批大专、成人教育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中国高等教育从而开始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应用型本科教育”被适时提出。这种教育模式适应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变时期的现实,它不仅注重学生系统扎实理论功底的培育,而且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希望通过有高度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较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目前运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院校主要是省属或地方高校,以及各类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等,这些院校的学生来源及工作去向主要是本地区,基本定位是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西部财经类院校投资学课程教学为例,分析运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高校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

《投资学》是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11门主修课程之一,是经管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通过“投资学”的学习,学生们可掌握金融学、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从而具备一定的定量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部分现实投资问题的能力,并为进行金融投资学、保险投资学、证券投资学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该学科的教学主要围绕成本、收益、风险展开,以定量分析为主。当前西部财经类院校在投资学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定位存在混乱

就师资力量而言,西部地区的财经类本科院校,很多都是由原来的大专、成人教育院校升格而来,本身师资力量就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引进大批硕士博士充当教学力量,但教学水平也不可能立竿见影的提高。就生源质量而言,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本省,由于西部地区的小学、中学基础教育普遍比较落后,学生的数学功底、逻辑思维能力、对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较之发达地区的学生有较大差距。而投资学是一门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同时大量运用数学工具的学科,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学的教学必然面临较大困难。然而现在一些西部财经类院校将自身发展定位为学术型,在教学中偏重于基础理论的讲解,在大纲设计和教学安排上盲目照搬发达地区财经类大学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课堂反映来看,许多学生一开始对投资学充满兴趣,但随着大量数学推导的出现,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即消失了。

2、教学内容晦涩难懂

现资学是一门建立在数学、统计学基础上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过于依靠数学推导,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与现实联系非常紧密。而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由于从小生长的环境比较闭塞落后,对证券、股票、期权、期货等概念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受限于落后的基础教育环境,数学功底较差,再加之财经类院校的生源标准是文理兼收,这就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一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通行的教材,甚至是英文原版教材,这样就使投资学的教学内容过于晦涩难懂,使得原本数学、英语基础就不是很扎实的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必然对投资学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教学方法陈旧落后

当前,很多西部财经类院校的投资学专业老师在授课时,过于依赖课本,按部就班地推演公式模型,滔滔不绝地讲理论,而学生则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缺乏沟通和互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虽然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本和笔记的复习和背诵掌握相关知识点,但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心智难以被开启,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极为不利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西部财经类院校的许多专业老师都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些老师虽然学历学术方面满足投资学的教学要求,但是毕竟缺乏教学经验,而教学经验的获得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教学经历才能形成。另外这些新进教师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是在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进入大学学习的,原本就缺乏经济学、投资学方面的知识背景和文化底蕴,“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然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西部财经类院校往往在制度创新、管理改革方面比较落后,这也对教学方法的进步造成了消极影响,比如有的院校过于刻板地强调教师教案大纲的准备、教师的迟到早退,而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一整套客观全面的弹性评价体制,这使得教学检查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未能对教学方法的革新改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4、激励机制未真正建立

当前不仅西部财经类院校,甚至全国所有高校都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这就不可避免地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消极影响。职称是高校教师安身立命的法宝,职称的评定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如果教师的科研成果丰硕,不仅能够得到来自学校的物质和荣誉奖励,而且能够轻而易举地评上职称,而获得高职称后,教师又可以通过课题、项目、讲座等方式获得更高的物质回报。因此,搞科研对教师而言是名利双收的事情。职称评定虽然也将课堂教学列入考核条件,但只局限于课时量,对教学效果完全没有考虑。在这种制度安排下,高校教师普遍看轻教学,不愿意在教学方面付诸过多的时间精力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另外,学校在对教师支付课酬时,也基本按照课时量和教学班人数进行支付,完全体现不出教学质量在报酬分配中的地位,这种体制很难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学质量自然也就难以提高。

三、相关解决方案

1、对投资学的教学目的重新定位

投资学任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有准确的定位,定位不能脱离西部财经类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首先要承认学生的数学基本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面与发达地区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存在的较大差距,明确学生的工作去向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本地区。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时,要以服务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在教学时应尽量淡化投资学的理论色彩,对于不必要的或者过于复杂的数学推导应尽量省略,授课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多用案例教学,多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将投资学的定理和结论用一种深入浅出的、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

2、选用合适的投资学教材

教材选取的合适与否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的作用,投资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数学、统计学方面的公式推导不可完全避免,而这恰恰是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的普遍弱点。在此背景下,任课老师不可盲目地拔高教材的选取标准,非“21世纪教材”、“省部级教材”不选,更不可随意地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负责任地选取最合适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随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那些不合适学生理解和学习的章节要么进行删减,要么采取教师自编教学内容的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满意。

3、加强投资学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投资学本质上是一门与数学统计学有着密切联系的应用学科,学科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为了让数学功底较差的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必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具备用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述高深复杂的投资学定理的能力。由于投资学专业在许多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都是新设专业,任课老师都是近年毕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显然缺乏相关的投资学实际经验。另外,中国应试教育的通病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专注知识点的机械记忆,对学科的相关知识和背景往往了解不多,这部分学生在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担任投资学教学任务时,知识面狭窄、表达能力欠缺的弱点马上暴露无遗,往往只会照本宣科,自然难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应对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投资学专业的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

投资学教师的教学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校相关的教学管理方式和报酬分配方式决定的。如果教学管理方式和报酬分配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投资学教师提高教学积极性、增加其在教学准备方面的时间精力投入,那么仅仅依靠个人职业道德是很难长期支撑投资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当前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愿意从事教学工作,即使从事,也不愿意在教学工作上付诸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管理部门不应把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奉献精神的缺失,而应该从制度层面寻找深层原因。在现行的主要按照课时量和教学班人数计算课酬的规则下,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其实与报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这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学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作为理性人的理想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敷衍应付,或者根本就不愿意教学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西部地区财经类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要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改革,建立有弹性的能够全面衡量教师劳动成果的课酬评价体系,打破原有的课酬分配体系,同时在教学管理方面,不要太专注教案、教学大纲、教师迟到早退等形式方面的检查。

【参考文献】

[1] 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J].高教论坛,2007(5).

[2] 张继鹏、张家来:比较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统计教育,2008(5).

[3] 王世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7).

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非金融专业;教学手段

证券投资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也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理论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因此,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运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在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学以致用,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满足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证券投资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针对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目标看似很清楚:“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变成了“使学生学会证券投资学”,这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1]。于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课堂讲授轻模拟操作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结果,学生学完以后,只懂得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这就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相背离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在对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授课时,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笔两本书”作为教学工具。但是在讲解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时会涉及大量的图表,需要看大盘才能理解理论知识。这些图表想在黑板上画出来比较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结果造成老师讲课空洞、乏味,学生听课效率低下。

(三)缺乏实践环节、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证券投资学课程都会有一定课时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感觉,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永远不会明白证券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理论联系实际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但是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课程体系的压缩,导致在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设置教学实践课,有的虽然在形式上设置了教学实践课,但落实起来不是很到位,所以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四)教材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需要

我们现有的教材理论介绍过多,过于呆板,对于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国有股减持、QFII、QDII、ETF、LOF、权证、股指期货、央行票据、可分离交易债券、融资融券、市价委托、大宗交易、开放式回购、中小板市场、三板市场等内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学过证券投资学的同学对这些概念茫然无知。另外就是游戏规则的变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证券法规全面修改的时期,证券发行、上市以及交易规则都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对上述内容都很少涉及,对规则修改更是没有反映。这些都难以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教学需要。

二、高职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高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设定不同的目标。证券投资学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教会他们证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标是学会炒股。不仅要知道开户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还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为市场和社会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资者。中级目标是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证券业的大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学生参加并争取通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中的证券经纪类考试,获得证券经纪从业资格证书。高级目标是为同学们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证券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当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金融证券知识。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笔+黑板”的老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1、案例教学

选择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将一些难以理解、繁琐枯燥的教学内容运用生动的案例表现出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释现实问题,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将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

2、模拟教学

通过模拟证券投资实战环境,采用实证分析教学,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与证券市场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上,利用证券行情接收系统,实时接收沪、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盘和个股行情走势;利用证券实时分析系统,演示主要技术指标,结合典型图形讲解技术指标的运用;利用模拟股票交易系统,建立操作规则,利用虚拟资金和虚拟撮合,实现从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操作。同时,通过让学生扮演证券市场投资者的角色进行模拟投资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环境中具体运用,通过模拟操盘预测市场行情变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证券投资知识。因此,模拟投资活动的开展,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课程设置的一个较高的层次。

3、多媒体教学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学中最重要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由于证券价格在证券市场中的波动起伏是扑朔迷离的,所以,证券投资技术对于提高投资人的判断能力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增强对证券市场未来的预见能力,躲避即将来到的风险,任何一个投资者(机构)都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技术分析方法。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际分析能力。而技术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标分析和图形分析K线图、缺口理论、形态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动平均线分析等,若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现场设计黑板,描画技术图形,列举证券投资实例,还要通过察颜观色、个别提问等方式从学生那里获取反馈信息。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原本生动有趣的知识在学生看来也索然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创作工具,则可以将以上理论结合市场形态中的实际材料,用立体的图表编写出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的“电子讲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绘制出K线图以及各种K线组合,通过形状、大小、色彩、闪烁、修饰等属性来突出关键图形和指标,并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演示,形象地讲解了葛兰碧的移动平均线法则;运用了Flash的动画技术,生动、贴切地向学生们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过程,加强学生们的直观感受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修正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要改变过去教学没有实践环节或是把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12以上,这样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进行实践操作。由于高职非金融专业学生的课程体系压缩,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证券公司进行岗位实习和训练。另外,要改变现有考试方式,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把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实务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

参考文献

1 徐怀业。关于高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学报。2007,6:53-54

篇5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应用能力;教学方法

证券投资学是金融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是完善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且是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如何提高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效果,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1]。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课程相比应有很大的不同。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教学为主体的静态教育教学模式不适应该课程的教学。作为一名担任该课程教学的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应以课程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中心,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改革,以逐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教学中最普遍的问题是流于知识性的介绍和理论性的概括,而缺乏实践深度。而证券投资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学位课,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著名的K线理论、扇形理论、缺口理论、波浪理论等,对实际的证券投资分析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对这些证券投资理论的教学,只有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教材内容相对陈旧

传统教学存在课堂讲授比重太大,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目前,由于师资力量的原因,只有师资队伍强的学校把证券投资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分开,形成证券投资学和证券交易实务两门课程来进行教学,而大多数学校还是直接把理论和实践并为一门证券投资学课程,因此限于现有条件以及课时限制,造成了课堂讲授中以教师主导为主、教法单一,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或转化为创造能力方面缺乏一些有效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国外优秀教材对投资基本分析的论述较少,对技术分析只字不提,对现资管理理论和方法则作为主要内容详加阐述;而反观我们的现状,主要讲授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运作、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四大部分,而作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证券组合管理、风险资产的定价与证券组合管理的应用、投资组合管理业绩评价模型等,与国际资本市场紧密联系的理论和应用部分并未在教学内容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证券投资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应该设置一定数量的教学实践课,让学生能从投资者角度进入证券市场,感受证券市场的涨跌变化,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性,磨炼心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目前很多高校金融证券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即使有了金融证券类实验室,部分高校也没将其看作专业教学的正常投入,而是作为上级部门评估检查的摆设。同时由于专业师资的缺乏,导致了很多高校的证券投资分析教学目前仍然停留在课堂讲授上,实验操作、模拟交易、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严重不足,或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缺乏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就无从谈起。

二、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要在原有基础上予以创新,加入优秀的教学元素。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应为:以能力(含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重心,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媒体,以专业课类型为划分依据,个性化的、或综合包容性的教学方法模式。体现教学方法由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师生隔离性向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师生互动性的模式转变[2]。可考虑的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有:

(一)市场模拟操作教学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理论体系复杂且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同时由于证券行业的特殊性,学生实习期间不可能实际操作。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广泛使用模拟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是实现证券投资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有效办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证券投资的模拟教学一般分为模拟交易实训、金融沙盘类互动演练和金融学术实验三个层次,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验基地两种模式。模拟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层次,利用不同的模拟教学级别和模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笔者在模拟教学中采取了团队竞赛的方式,通过团队帐户和个人帐户的建立,提倡团队设计、实施、评估、调整团队投资方案、分析讨论团队中个人投资方案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个人的实践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抽象的原理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特定条件下的分析能力。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结合教学重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开展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设计案例的展示,如何提出思考问题、开展课堂内外小组讨论等,都是证券投资学案例教学中应反复思考的内容[3]。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案例,可以对书本上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将抽象的理论学习具体化,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比如说,利用相关软件对学生进行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案例教学。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是指根据宏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原理,通过对决定证券投资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行业发展和公司财务状况等的分析,评估证券的合理价位,从而提出相应投资建议的一种证券投资分析方法。教学时可以根据证券投资基本分析的三个分析层次:宏观经济分析、行业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在当前状况投资哪类、哪只股票是合适的。先要设问: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如何?哪个行业在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中属于优势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哪个企业是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较大作用?然后从相关软件中查找需要数据,分别对各层次进行分析,最后选出具体的投资对象。经过这样一个案例的讲解,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来选择投资对象。

(三)学生探究式学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因为课时较紧,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证(下转第295页)(上接第293页)券投资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可以根据学生以前所学课程与本课程的相关情况,安排学生自学一些易懂或以前其他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在授课时,这部分内容可一带而过,节约时间,以便在重点、难点内容上下功夫。课后可以适当布置作业或小论文。这些作业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内容,又使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看书、阅读相关杂志,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投资报告进行评点,能够使学生清楚认识到如何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由感性投资上升为理性投资。在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会渐渐地有自己的看法,会主动探求一些问题。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证券投资学的内容紧贴金融市场,学生应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变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因特网,最为快捷、直观地将最新的财经类市场信息带入课堂,亦可以借助教学光盘将专家请入课堂,了解权威专家的观点。同时通过多媒体制作教案,教师可以结合市场的实际材料,用多维的图表将K线理论、缺口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的运用和价、量、时、空等分析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适时的宏观经济信息、上市公司的基本资料和动态的财务报告等进行分析,提高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为了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教学信息平台。

(五)开展课外教学,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基础,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务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此需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一般可以选择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如能将证券交易所也作为实践基地则更好。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习,了解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了解如何进行投融资等;通过参观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感受交易场所的实际气氛、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的实习,掌握投资组合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实践性教育,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结束语

总之,证券投资学在教学内容上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应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样化教学模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增加足够的实验与实训内容,将部分课堂教学转换到实验室或实践教学基地。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我们也要适当改变教学评估体系。以往对教师的评估多采取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乃至科研能力的评估,而对教师的实践技能、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方面重视不够,这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评估体系要加大这方面的比重,逐步解决这一问题,将应用型教师作为一个重要指标,这样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使得教师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4]。

参考文献

[1]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

[2]赵辉.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之我见[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吴朝霞.关于高校本科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篇6

(一)培育学生金融投资意识

金融投资学应该在培养和发挥金融专业学生金融投资意识方面发挥作用。学习金融投资学课程应该帮助学生对于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的概念、基本构成元素、经典理论和投资方法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用金融投资学的视角观察金融现象,发现和解决金融问题,掌握金融投资的策略和技巧,以及提高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我国金融市场的实践能力。教学培养目标应该坚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和金融投资学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分析方法数量化和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金融投资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的能力的塑造,包括基础知识能力、洞察力、反应力和执行力。

(二)培育学生风险管理意识

金融脆弱性理论告诉我们:金融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业,金融投资的是风险。在金融领域,风险是不可完全消灭的,只能控制。风险能否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是金融投资成败与否、金融交易参与者能否获利、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发展壮大的关键。培养金融风险管理意识,一方面是传授金融风险理论,另一方面是培养技能素质,主要是培养学生风险发现能力和风险规避管理技能,培养学生的金融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行为,建立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三)培育学生创新意识

美国经济学家米什金诠释了金融创新,他指出:“经济环境的变化将刺激人们寻求可能有利可图的创新”,一般而言,金融创新首先表现为观念创新。创新意识培养是建立在金融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基础上,是对金融投资学学生及其重要的一种素质培养。金融市场每一次结构调整和发展都会伴随着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谁能够抢在创新中领先,谁就能把握市场竞争中的主动权。金融衍生品、创业板、ETF、基金理财产品等市场业务的推出更进一步刺激了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

高等院校提供的金融投资学课程除了向学生讲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外,加强金融职业道德的素质建设也必不可少。所谓金融投资业的职业道德,是指在金融投资从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金融职业特征的、调整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在金融职业活动中的反映,也是基本道德规范在金融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在金融行业有句俗语“有才有德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金融职业道德是金融行业和金融从业人员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取得投资人信任的重要方面。要想赢得这种信任,必须拥有扎实的金融投资知识和严格的职业道德操守。将金融职业道德的思想融入到金融投资学的教学中,使得金融专业学生能够在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坚守道德诚信,办事谨慎,廉洁自律,言行谦恭,长于协作的职业素质。

二、金融投资学课程教学效果优化

要发挥金融投资学课程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方面的作用,达成教学目标,有效地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结合起来,需要利用科学发展观合理地设计出系统全面、生动有趣、形式多元的金融投资学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拓能力和创造性,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学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丰富教学内容

注重选取合适的教材是教学好坏的关键。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顺应金融投资学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金融投资学的教学经验,完善金融学科体系,兼顾宏观与微观金融理论,重视道德法律和网络信息技术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宽泛的知识基础。在投资分析教学中引入金融计量学、金融创新学等内容,强化数学知识的基础性位置,利用EXCEL、STATA、EVIEWS等优秀工具软件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证券投资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各类金融模型中的复杂计算。

(二)建设股票仿真交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不鼓励学生开通真实的股票账户进行真实交易,往往给学生内容抽象的感觉。但是通过股票仿真交易,模拟开通交易账户,通过委托进行模拟交易、查询、清算交割等过程环节的操作。为每位学生设立一定金额的虚拟账户,学生在全面分析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后,决定自己的投资方向。在一定的交易期限结束后,公布学生的股票市值、总成交量、仓位、月盈率,通过市场培养学生的风险管理意识。最后以实战总结会的形式,由学生讲述的操作心得,总结失败教训。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有机会接触证券市场的运作,了解股票和股票代码,对股票市场有更切身体会和理解。

(三)推动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能够跟得上金融发展的形式,并可以跟踪最新的金融市场变化,用最近的经济结果来判断,使得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针对当前经济和金融市场现状,如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话题,运用互动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案例分析需要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洞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篇7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5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注定将载入史册。这是令所有投资者毕生难忘的一年。从牛市起步到漫天飞舞的疯牛;从千股涨停到千股跌停进而引发流动性丧失;从监管层积极出手救市,到别有用心的做空队伍的集体缴械……随着全民炒股热潮的掀起,《证券投资学》作为阐述证券投资的核心课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证券投资学集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于一体,是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更是一个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显然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主体的静态教学模式变得不再适合。

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照本宣科、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操作,使得证券投资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教师在讲授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通常花很大的篇幅来讲述相关的投资理论、基本原理及概念,而对具体的证券投资实践,比如如何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讲解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通过PPT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直接通过交易软件进行演示形象。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根本不会使用股票交易软件,或是对操作流程比较模糊。另外,近年来有很多财经网站和证券机构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模拟炒股竞赛,这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实践平台,让学生参与进去,身临其境,其效果将远远超过教师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喊话。

2.教材内容陈旧

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时效性,跟不上证券市场的改革与创新步伐。具体表现有:一、教材内容滞后于证券投资实际的发展。国内证券投资学教材内容更新的速度远不及市场变化的速度,比如很少有教材内容涉及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个股期权、FOF、新三板市场等。另外,近两年金融改革推出的一些举措更是不曾出现在教材中,比如沪港通、沪港基金互认、股指熔断、注册制改革等。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都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更新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

3.学生缺乏积极性

要想把握好证券投资这项专业技能,所涉及到的领域多,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而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的过程中,通常以静态的理论讲授为主,跟学生缺乏互动,甚至连课堂提问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既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把握程度的摸底,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时效性极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当下国内外的时事动态,在实践中去验证相关理论及方法。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建议

1.选取富有时效的教材

为加强证券投资学课程的实践意义,在选取教材时,应选择那些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的教材。高校在安排教学大纲时,应跟学科发展动态紧密联系,并及时跟进。教师在教学时,教学内容应根据最新的法规准则进行补充,扩充学生的信息量;面对一些实践性强的章节,如操盘、盯盘及操作分析规则等,应适当增加课时,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2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针对证券投资学中一些与现实密切联系的问题,可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所设情境中进行角色模拟,切身感受和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解决方法。通过情境教学,将理论与现实经验和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3.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组织学生应用投资理论对当下一些证券投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反复互动与交流,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从而达到启迪思维、深化理论理解的目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进行理论讲解,预先将案例分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向学生进行讲授;其次,精心准备案例材料,选取符合当下实情的案例故事;第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及时归纳总结。比如本门课程开篇讲述的就是对证券市场及其投资工具的认识,教师可在完成基本知识点讲解后,通过沪深两市上市券种,对比分析国内外投资工具的异同,并对不同类型的市场进行直观对比。

4.实践教学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证券模拟交易,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模拟实训中,通过互联网接入证券实时行情,对交易进行动态观察,作出分析和判断,以验证所学理论知识。同时,加强学校与当地券商的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到证券公司进行校外实训,让学生在具体岗位参与培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业资格考试,将教学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就业添砖加瓦,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改革,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陈亚男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

一、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点

(一)理论性强

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包括证券投资工具,证券流通市场和发行市场,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这些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证券市场,并在市场中进行投资有很大的帮助。学好证券投资学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学,数学,财政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从未接触过证券市场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都显得十分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二)实践性强

证券投资学课程并不是单纯的一门理论课,它具有非常强的实践应用性。我们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商品来自于各个企业,我们在选择购买商品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商品的价格、质量、品牌、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产品的分析正是公司竞争力分析的一个主要内容,那我们在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时同样可以采用这样的分析方法。再比如宏观经济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其实就是宏观经济调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落后

证券市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证券投资学课程要联系实践就必须反应出这种变化。试想如果我们仅仅只是讲授课本的知识,并说明它们如何产生作用,如何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如何判断未来的市场趋势,学生只会如坠云里雾里,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看到这些知识的运用,我们所讲的这些知识的作用只存在于老师的口中和课本上。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要让学生看到,我们所讲授的这门课程它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有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设备。

(二)教学脱离实际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对所传授知识具有较高的应用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我们国家证券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仍然存在较多不够成熟的方面,证券投资理论主要来自于证券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都较为成熟,因此理论的适用性较大。而这些理论在中国这个还不够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当前学校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缺少前沿知识的问题。有些讲授证券投资学课程的老师,自己都从来没有参与过证券市场的交易,给学生传授的知识也都是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这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教学过程中只会照本宣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出现疑问时,老师的解答也只能按照教材的内容。

(三)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在大部分院校中,考核通常分为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其中考试成绩占比较大的比重,通常为60%至80%,而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较少。而期末考试的形式又以试卷形式的理论考试为主,这就使得学生更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平时成绩。往往在期末考试前通过考前突击,问老师考试重点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而这种方式所掌握的知识只是短暂而残缺的,在考试后很快就会遗忘。所以首先要求我们加大平时考核所占的比重,提高学生对平时考核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要对平时考核的内容进行改革,很多老师平时成绩的考核通常根据出勤和作业而定,这就养成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只要上课没有旷课就可以拿到这部分成绩,感觉来上课只是应付老师的点名,到了教室也不去认真听讲的现象。所以针对这种问题,我们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细化过程考核的内容。

三、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进行教学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在教室中配备了多媒体,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程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更需要有很好的网络连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打开证券交易软件。例如在讲授如何委托下单时,教师通过自己的证券账户进行一笔委托,这样的实时演示可以很直观的让学生看到证券是如何买卖完成委托交易的。又比如在讲到技术分析时,也可以在行情软件中切换不同指标,并让学生自己来寻找这些指标和证券价格走势之间存在的关系,寻找其中的规律。一方面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效果上,远远好于纯粹的PPT演示。因为通过实施行情的演示,结合理论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信服这门知识它所存在的价值。

(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全部按照教材来讲,学生听起来会感觉非常抽象陌生,不易理解。因此,就要求老师本身首先有过实践操作经验,通过自身的经验,结合案例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担任证券投资学教学的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对口的工作单位进行培训,并亲身投入到证券投资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我国证券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迅猛,有越来越多的投资对象逐步上市,面对这样每天都发生变化的市场我们不能以重复不变的理论来进行教学。有过投资经验的老师就会知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投资判断,但很多情况下理论也存在它的局限性,很多并不能完全按照理论的来进行。只有亲身到参与到证券市场,在投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授业解惑。

(三)考核方式的转变

通过过程加结果的考核方式,把学习、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了充分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注重,在考核中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应有所加大。一方面要加大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把过程考核提到和期末考试同等地位上来。这就要求过程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要高,例如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40%甚至50%。另一方面对过程考核的内容也要进一步细化设计。除了传统的课堂考勤、提问及课后作业之外,要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例如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行业分析报告,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各个行业的发现状况,又可以使用到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知识的巩固加深。

四、结语

篇9

一、面向市场需求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培养目标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壮大,产品不断创新以及开放环境下外来资金的不断冲击。同时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证券投资人才需求的热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其中,高级金融顾问、高级投资分析师、高级服务管理师等招聘需求明显增加,专业化要求进一步提高,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多年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以及具备横跨外汇、投资等领域的人才,均成为企业不惜高薪猎捕的对象。此外,理财顾问、证券经纪人、财务规划师、投资项目分析师等成为热门招聘职位。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影响着证券投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同时也对我们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的需求是金融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因此面对社会的需求,证券投资学的课程教学应当满足以下几个目标。

1.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适应社会的需求首先应具备的就是扎实的投资理论知识,包含了证券基本知识、证券投资工具基本知识、证券投资指数等,同时还包括了证券投资工具定价与估值、证券投资组合管理、证券投资的风险管理和投资业绩评价等等。学生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将此类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投资操作中。目前市场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尤其旺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基金经理、风险管理人员就是能够控制投资组合风险,对证券投资工具进行定价估值,并进行风险管理。

2.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掌握证券投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实际的证券投资操作与分析。证券投资学的操作性不仅包括对基本流程的操作,同时还必须能够独立、理性的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比如股票的选择能力,实际操盘能力等。证券公司的操盘手、分析师主要工作是要求灵活运用投资组合技巧,为客户进行增值服务,能娴熟使用各种分析软件,掌握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拓展证券经济业务。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3.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适应市场的需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具备把操作和分析能力具体化和理论化,能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相应的分析、投资思路和投资理念,为自己客户服务,同时也为团队做出理性的决策提供支持。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则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达到这一目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不会实现的。

1.案例教学法。证券投资学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用实际案例导入教学,往往涉及知识面广,需要多学科的知识构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尝试欲望;同时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技能必须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因而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思辨力,实现理论———实践———学习———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

2.参与式教学方式。证券市场时刻发生变化,同时对市场行情的判断和证券的分析没有确定的标准,因而要想对证券市场有更深的理解,必须时时关心证券市场的动态与变化。老师要做到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关注社会经济新闻热点,在课堂上穿行问题探讨。同时应提倡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热点分析,发表个人观点。通过这种授课方法的持续,特别能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3.模拟证券投资技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实验室证券投资软件,老师向每位学生提供一笔虚拟资金,建立虚拟证券账户,利用实验课时间,根据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实时行情进行模拟证券投资。这一做法在大多数学校都得以采用,这一方法确实能够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教学实践基地法。结合证券投资学的特点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证券公司的总体运作和各部门职能。在实地教学之前,做好理论知识预先准备,进行实习方案设计,并且有目的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可以对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扎实的投资理论基础知识、具备初步投资实践操作能力和具备规范的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目标,运用多种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结合本科生教学特点,《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如下:

1.面向证券投资基础理论知识的案例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证券投资工具介绍、证券投资指数、证券投资工具定价理论及其投资组合管理理论等。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对证券市场和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认识,可以通过上海和深圳等国内市场的上市证券种类进行概览,总结和比较中外证券市场投资工具的差别,对国内市场各类证券的市场特点和表现进行直观对比。学生还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成立合作小组,明确投资目标,选择投资品种组合,并计算证券投资品种的比例和风险程度,多大比例用于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股票、期权等,多大比例的资金用于无风险资产的投资,例如国债等。大多数证券投资学的实践内容多强调操作股票方面,其实对投资品种的选择和对风险的控制是更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而目前的实践内容对此相对而言较为薄弱。由于此环节的实践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也可以放在证券投资学课程结束之后开展。

2.面向证券投资分析的模拟操作教学环节。证券投资分析环节包括证券交易行情、证券交易程序、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包括宏观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等,技术分析包含了k线分析、切线分析、指标分析、形态分析、波浪分析等。对此内容实践操作主要通过模拟证券交易。通过模拟交易,首先重建整个交易过程,从开户、委托、成交、清算交割等程序,直观化地掌握证券交易的操作流程。二是,选择股票进入模拟交易的范围,熟练使用操作软件的各项功能,并读懂行情表,分时走势图和指数走势图。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股票进入模拟买卖,了解二级市场的运行与管理,比如竞价原则、清算、交割过户的手续费等。三是,运用基本分析方法自行选择证券并投资,四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和指标分析研究判断市场行情和个股行情,选择买卖时机。同时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也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可组织一定范围内的讨论,发表自己对行情的判断,这对提高证券投资分析能力、完善投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3.面向分析报告写作能力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结束之后,根据学生模拟投资的收益情况,股票选择分析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最终完成的投资分析报告,确定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首先是案例分析教学法,用实际案例作为引导掌握分析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规范。撰写的投资分析报告主要有证券价值分析报告,基本分析报告,报告当中应包括对宏观经济、证券发行公司的行业背景及发展趋势、证券发行公司的整体状况和财务状况等,同时也包含技术分析报告,包含买卖时机判断的标准等。详实的调查报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以此来判断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四、《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现实问题及解决方案

1.现实问题。

(1)教学实践意识淡薄。各个培养单位在思想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教育部没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及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践教学在教学经费上的高投入要求,使各培养单位不能或不愿过多开展实践教学。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而目前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从时间花费、教学条件准备等方面来说,课堂教学相对比实践教学比较容易开展;同时,教师晋升职称课堂教学时数及科研成果为依据的客观现实,导致教师普遍不愿意从事实践教学工作,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整体质量下滑。

(3)对实践教学管理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教学计划中多数都是实践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偏少、偏低;社会调查实践未作教学计划要求或没有相应学时学分要求;毕业实习基本采用以提交书面实习报告为教学要求,缺乏实习过程的管理和控制,教学实践基地流于形式。

2.解决方案。

(1)强化实践教育观念,为学生提供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教学实践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定要坚决体现全程化的特点:第一是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既有理论讲授,又要有相应的实践体验;第二,要充分利用假期安排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实践锻炼,最好是将社会调查实践进行学分修学上的要求,以保证学生社会调查和实践足量。总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定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充分发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促进作用。

(2)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培训。加强实践性教学,必须有一批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保证。担任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证券投资实践经验。学校应支持教师定期到社会上的相关对口工作单位进修培训,了解证券业的最新进展,以便将最新、最先进的知识教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可提高我们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篇10

近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需求与日俱增,这使得证券投资学成为一门显学。全国各高校也纷纷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中开设证券投资学课程,并在全校开设此门课程的公共选修课。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不仅仅是证券投资学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培养社会亟需人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为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有必要重新梳理下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为未来教学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准确

在我国的高校办学体系中,不同层次的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存在巨大差异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培养目标是培养好应用型人才,满足当前社会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的需求。

在现实的证券投资学教学实践中,注重理论而轻视实践、重视知识灌输轻视技能培养、强调课堂讲授而忽略实验操作等现象, 已司空见惯。这样的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完后未能掌握实际操作的技巧,这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严重背离。

(二)教学设备陈旧落后

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金融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不论是资金投入方面还是实验室人员配备方面都远未达到该门课程所需的必备条件。因此,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授课模式仍停留在粉笔+黑板的老套的方式中,这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其结果是使得学生听课兴趣索然、效率底下,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实践教学非常重要。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证券投资教学目前仍停留在课堂讲授上, 实践教学、模拟交易、实验操作、案例教学等严重不足, 或流于形式。或放任自流, 这一方面受专业师资队伍的缺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和重视不够的结果。

(四)教材适用性不强

应用型本科高校所采用的教材一般源自国外的翻译教材,或几本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金融专业教材。市场上很多教材相互传抄的现象比较严重,且对抽象和复杂的投资理论介绍过多,而对证券投资的应用分析内容介绍较少,不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五)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有过证券投资从业经验的教师比率太低,大多教师缺乏实践投资经验。甚至有非金融类教师承担该门课程教学任务,并且专业任课教师的培训和提升的举措还远远不够, 在这些方面都亟需强化。

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应用型本科证券投资学课程在课程建设、教学、教材等方面存在颇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为此需要真正把握教学改革的重点,有的放矢,实现预期目的。以下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内容应有所甄选

为能够充分运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教授核心内容,必须对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和更新。对于教学对象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非金融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等内容应重点讲解,使学生对证券工具、证券市场有比较多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基本面分析内容,应结合案例教学,切忌照本宣科。对于技术分析技术指标内容尽量少讲。对于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等抽象复杂的投资理论可以不讲,鼓励学生多了解财经动态,多读报, 多浏览证券财经专业的相关网站以获取最新讯息,为未来实践投资储备足够的专业知识。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并举

为适应证券投资学的教学特点,应积极引入现代教学工具。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运用多媒体等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由多媒体和互联网组成的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特别是互联网实时行情在课堂上的展现会对教学起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证券投资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应该以应用性为导向开展各项教学活动。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典型案例,以案例的形式,将一些知识的难点、重点内容展示出来。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实践性。强化以模拟操作为核心的各实践性教学环节, 综合运用多种应用软件,利用因特网,借助模拟平台,让学生熟悉证券交易业务流程和交易策略。通过模拟操作,锻炼学生胆量与投资技巧,训练学生动脑和动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完善教材知识体系

《证券投资学》的教材内容体系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对西方金融市场的先进成果不生吞活剥、照搬照抄,而是有选择的将其融入到符合我国实际的证券投资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体系与学生素质拓展相结合,突出体现本门课程的应用型特征。

具体地讲, 在现行通用教材的基础上,调整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内容比例, 缩减理论部分篇幅, 删除部分复杂而与实践关系不大的理论内容,增加应用模拟交易训练的内容,强化案例分析内容,使案例分析形成体系。总之,证券投资学教材知识体系必须不断调整和更新,使之适应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强化实践教学

全面修正教学计划大纲,改变教学实践环节缺失或实践教学形式化的状况,使实践教学环节课时至少占总学时的1/3 以上。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建设学校金融实验室的同时,积极与当地的证券公司寻求合作,建立校外证券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利用寒暑假或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训时期在实习基地进行各项技能实习和训练。同时,要提高实践考核在总成绩考核的比重,增加实践环节考核力度,可以考虑将证券投资学这门课的考试分成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

(五)加大引进和培养专业教师的力度

大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与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养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金融类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应用型高校引进金融类专业博士非常困难,因此,学校不仅要加大引进力度,在工资待遇、工作生活条件方面给予优惠条件,并且要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打造公正、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筑巢引凤,吸引优秀的人才来学校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本校教师队伍的培训,注重校内培养和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定期或不定期讲座培训的形式,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课件制作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