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经济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能源经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能源经济管理

篇1

摘要:运用面板数据协整理论着重分析中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经济增长与区域电力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对各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一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二是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是单向因果关系;三是从地区对比来看,经济增长与地区能源消费具有一致性。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电力能源消费;计量研究

能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已然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支撑点,其影响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大力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同时使环境恶化日益显著。由此,中国的能源战略开始转向积极发展电力等清洁能源。《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华东六省一市共消耗电力18079.3亿千瓦小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6.33%。中国华东地区是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六省一市在内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据国家统计局对2014年全国25省GDP的统计,江苏省以65100亿元位居第二,山东省、浙江省紧随其后分列三、四名。可见,华东地区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较大,而电力的充足供应和节约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际学者多采用计量方法来研究能源与经济的关系,大致分为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协整、面板协整理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黄和古姆(Hwang&Gum,1991)发现中国台湾地区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斯蒂恩(Stern,1993)采用4个变量分别是GDP、劳动力、资本、能源消费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美国1947—1990年能源消费与GDP是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阶段,杨(Yang,2000)进一步将台湾地区的样本数据更新为1954—1997年,得到GDP与这些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但是与总能源消费、电力、煤炭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GDP与石油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天然气与GDP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阶段为利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两者相结合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李(Lee,2005)对18个发展中国家通过面板数据检验得出能源消费可能会不利于经济增长。国内学者对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用到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等。林伯强(2003)在三要素生产函数框架下研究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得出GDP与电力消费等变量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且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赵进文和范继涛(2007)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非线性、非对称性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张琳和任保平(2009)选取中国中部六省1988—2006年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等方法,得出中部六省GDP与能源消费有长期均衡关系。于凤玲等(2013)选取1991—2011年中国人均GDP以及能源消费量建立时间序列,并对其分别进行平稳性、单位根以及协整检验,得出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即双向因果关系。(2013)采用1995—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能源消费与人均GDP有同方向变动趋势;本期与滞后期能源消费量也将同方向变动;经济增长的变动是能源消费变动的单向格兰杰原因。

汪泽波(2015)的研究得出同样的结论。此外,还有学者具体研究了政府采购与节能环保的关系。综上,本文将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电力能源消费为主要出发点,研究能源消费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使得研究更为深入,故选取华东地区六省一市1994—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处理方法,采用合适的模型对华东地区GDP与电力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为今后华东地区设计规划电力资源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更重要的是,以华东地区为出发点,科学找出地区差异,为中国地区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初是美国数学家柯布(Cobb)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Douglas)提出并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广泛使用于经济学和计量科学中。本文将电力消费视为内生变量,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模型,故设定GDP为被解释变量,资本存量、劳动力、电力消费总量为解释变量的生产函数,见式(1):GDP=AKαLβENγeμ(1)其中,GDP为各省市地区生产总值,A代表综合技术水平,K为固定资产投资量,L为劳动力,EN为电力消费总量,α、β、γ分别代表各要素产出的弹性系数,μ为随机干扰。通过对变量趋势图的分析,同时对模型等式左右两边取对数,得到线性模型见式(2):lnGDP=A+αlnK+βlnL+γlnEN+μ(2)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4—2013年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GDP、固定资产投资量、劳动力、电力能源消费总量等相关数据,所有变量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江西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山东统计年鉴》。其中GDP数据来源于各个省、市统计年鉴地区生产总值(以当年价格计价),本文以1994年为基期,调整计算得出1994—2013年华东六省一市的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量数据直接来源各省、市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劳动力数据直接选取各省、市统计年鉴1994—2013年“按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数”指标。电力能源消费总量取值于《中国统计年鉴》“分地区电力消费量”,小部分数据取值于省市统计年鉴“电力平衡表”。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对各变量样本数据采用适用于相同根的LLC检验法,以及适用于不同根的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

(二)协整检验

由于面板数据均为二阶单整,因而本文采用Kao协整检验来检验变量lnGDP、lnK、lnL、lnEN是否存在协整关系。Kao协整检验以Engle-Granger协整检验方法为基础构造检验统计量,对lnGDP、lnK、lnL、lnEN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分析,原假设为“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备择假设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的T统计量小于1%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相伴概率为0.0003,则拒绝原假设,接受lnK、lnGDP、lnL、lnE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备择假设。

(三)模型回归分析

综上,可以认为华东六省一市的变量lnGDP、lnK、lnL、lnEN之间存在显著协整关系,不存在“虚假回归”现象,可以进行回归分析。本文采用Hausman检验方法确定模型形式,原假设是横截面为随机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计量方法对华东六省一市1994—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类比再加之资料收集得出以下实证结论:(1)各地区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长期均衡关系。根据经济学理论,资本、劳动力和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应为正值,如式(3)所示,系数与经济意义相符合。其次,回归模型待估参数显著,电力消费对数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6991,即长期内电力能源消费对数增长1%,GDP对数增长0.6991个百分点。(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各地区1994—2013年存在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会带动电力能源消费量的增加。同时,固定资产投资量、劳动力投入都不是电力能源消费量的Grang-er成因,即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最终不会引起电力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因此,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在考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同时,还应考虑提高投资利用率和能源消费的内涵包容式发展,而不是数量扩张型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各地区之间能源效率有所不同,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地区固定影响系数不同,再加之资源、技术禀赋不同,因而各地区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利用的技术支持也不尽相同。上海的固定影响系数最高,为0.5084,说明能源利用效率最高;而山东、安徽的固定影响系数低,说明能源利用效率增长还有很大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和电力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力消费对各省市经济的增长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各省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能源效率也有表现出不同。从各省市对比来看,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具有一致性。基于文中的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并不只是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对中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电力能源同样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建立新能源发展机制,建立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制度,有相关政策鼓励,帮助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同时,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费进行一定的限制,加大对相关企业节能降耗的考察力度,严格把关;对关键节能技术、高效节能产品的研究开发,应鼓励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参与,对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财政资金支持。

2.加大科技、财政投入,促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华东地区各个省、市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且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东胜利油田,安徽淮南、淮北煤矿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是电力能源消费对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带来的作用并不如一开始预期的效果那么明显,因而地区政府应当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利用更多的能源来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3.加大劳动力教育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地区生产总值对劳动力的弹性系数最高,可见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于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各地区政府应积极与企业合作探索、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培训机制,并对其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政策优惠;或是当地政府可以利用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素质、技术熟练程度;同时,各地区政府也应根据自身状况,加大财政力度,增加地区就业。

参考文献:

[1]林伯强.电力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生产函数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18-27.

[2]赵进文,范继涛.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内在依从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8):31-42.

[3]张琳,任保平.我国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中部6省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J].经济经纬,2009(4):69-72.

[4]于凤玲,,陈建宏,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9-35.

[5].能源消费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1):1-10.

[6]汪泽波.城镇化过程中能源消费空间格局异质性[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6):3-11.

篇2

1系统结构设计

针对总部经济基地自身特点,仔细分析能源管理的实际需求,采用先进的分布式监控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系统由监测中心平台、现场通信网络、智能传感器装置、智能网关(用于连接第三方智能计量装置)等组成。系统在统一的能源管理平台下,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对基地内建筑用能进行全面的、实时的用能计量、能源质量监测、安全管理、节能控制。系统设计有以下特点:(1)系统集成在总部基地自动控制(BA)系统,在同一信息平台采集、调度,便于各系统的整合,减少重复投资,同时便于维护。(2)系统利用设备专网资源,采用基地内铺设设备光纤环网作为能源数据的主干传输网络,通过主干网与LonWorks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的无缝连接,构建成覆盖全基地的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系统。(3)实现总部基地水、电等能源的分类计量及用电分项计量等监测。用电总计通过读取安装在变电所低压进线的具有远传接口智能电表数据累加实现,用电分项计量数据通过读取安装在变电所低压配电柜所有出线回路的具有远传接口智能电表数据获得,用水总计通过在市政各总管网上安装远传智能水表计量累加获得。通过实时数据发现用能问题,同时对重点用能系统进行专项用能计量和监测。(4)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和LonWorks分布式高速控制网络技术,对基地内多联机(VRV)空调系统及新风系统进行全面的闭环节能控制,大幅降低空调能耗。(5)对基地内变电所进行环境监控,通过视频监控确保设备及用能安全,有效实现重要设备场所的无人值守。通过安装温感、烟感装置监测重要设备场所设备安全状态及异常报警。

2硬件设计

2.1现场传感器。智能电表使用的是三相多功能电力终端NLA-PM100D,采集三相电流、三相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功率因素、频率及谐波等电能参数,具有在线分析各种用电回路的需量、识别有效负荷与无效能耗、监测变电站的开关状态等功能,同时自带LonWorks网络接口,方便使用。智能远传水表采用单流束叶轮技术,计数器部分采用成熟可靠的干式技术,计数器内部没有任何部件与水接触,同时具备自动采集并能远程传输数据。2.2现场通信子网。现场通信子网由智能网络控制器、各类智能表计、智能网关等组成。系统选择i.LONSmartServer作为现场通信子网中的智能网络控制器,主要功能是执行LonWorks现场控制网络至以太网的路由通信功能,起到双向通信控制功能。其一,i.LONSmartServer可以向上通过系统通讯网路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递交换,保证控制中心可以快速获取关键数据;其二,i.LONSmartServer可以向下通过双绞线与现场各类传感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完成传感器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发送,实现远程监测、远程测量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同时起到各类通信协议转换作用。现场采用Lonworks双绞线控制网络,具有拓扑结构灵活、传输介质和方式多样、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Lon-works现场网络采用了P-CSMA/CD技术,使用了可实时通信、网络的LONTALK通信协议,符合国际标准,可真正实现产品的互换性、网络极容易扩充、修改和维护。此外LonWorks网络与Internet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与远程操作。2.3变电所线路电力监测系统。变电所配置智能网关读取高压配电自动监控系统参数,接入能管系统,实现电量计量及参数检测报警(如电压、电流、断路器状态、功率因数等,故障报警)。在基地内各个变电所内低压室低压进线配置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用于变电所低压侧用电的总计量及电能质量的监测。对变电所各个低压出线回路配置三相多功能电力监控终端,用于对各个出线回路的计量及电能质量监测。2.4空调新风节能监测控制。目前总部基地使用较多的暖通系统是多联机(VRV)空调和新风系统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总部基地能源管理系统利用温度传感器及网络控制技术,实现多联机(VRV)空调和新风系统自动化控制。对空调机组配置通信接口及智能网关,接入到能效提升和柔性调峰控制平台,通过能效提升和柔性调峰控制平台,对多联机(VRV)空调系统进行集中控制。新风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等监测数值,自动启动停止对应的新风机组、调节新风阀开度。

3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可有效对总部基地电、水等各类能源的智能表计进行实时在线的数据采集、监测和计量,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准确、连续的数据,保证数据源头的可靠性。系统软件采用B/S架构与C/S架构有机结合的方式,用B/S架构的软件实现数据查询的需求,用C/S架构的软件实现系统的能源实时监控功能。系统开发使用C#开发语言和SQLServer数据库,主要开发基于C/S的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软件和基于B/S的基地能源查询分析软件,用WINDOWS2008Advancedserver和SQLServer2008数据库搭建。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软件用C#语言开发,主要对现场各种智能表计能源数据进行采集并存储,对单体状态、能源报表、设备节点的组态进行实时监测。基地能源查询分析软件主要为能源数据的查询、统计与分析,供管理人员进行能源查询、分析与预测,并作出科学的能源策略。基地能源自动化监管系统的数据存储与操作软件部分是在SQLServer2008数据库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的。考虑总部经济基地建筑规模大、运行时间长、功能复杂、能源种类多且消耗高等特点,在系统设计中会用到大量的数据存储和读取,这也是关系到系统运行快慢的重要部分。对于基地能源监测大数据的管理,系统采用了存储管理方式,这样虽然占用了一定的存储资源,但是在效率上有了很大提升,为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打下了基础。

4系统优势

目前常用的能源管理方法分为人工传统方法、设备检测方法和自动能源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比较如下:(1)人工传统方法。该方法主要使用在一些运行年代久远的企业或基地,这些企业或基地使用的设备较为传统,没有安装自动化检测装置,缺少数据自动传输功能。该方法多为粗放式能源管理方法,主要是使用人工抄表的方法采集数据,定期进行人工统计,或者根据能源购入总量及使用时间进行统计。(2)设备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传统企业或基地开始对能源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一些重点设备安装了能源使用监测设备或使用了全自动的设备,这些设备工作的相关数据可以由设备单独保存,工作人员可以读取设备数据进行分析。(3)自动能源管理方法。进入互联网时代,设备的发展也被赋予了互联网因素,设备不仅可以自动完成能源相关数据读取和检测,还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通信和分享,全面进入了物联网时代。这种方法完全剔除了人工现场检测或数据分析部分,交由计算机和传感器自动完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属于自动能源管理方法的一种,具有以下优势:①突破人工传统方法的获取数据方式,人工传统方法在抄写数据记录时会可能会出现录入错误,特别是总部经济基地采集点多、数据多,使用人工传统方法时很容易出错。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快速读取数据,保证数据准确率,自动化读取,减少工作错误。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根据要求做到实时统计传感器数据,可以快速响应控制系统要求,通过快速获取数据及时分析判断总部基地运行状态,这点是人工传统方法和设备检测方法无法完成的。③人工传统方法和设备检测方法都是需要人工读取、统计和分析,对人员的管理和工作流程的控制有着较高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是一次投入,减少了人员的使用,避免了运营时人员管理和工作流程控制等问题,在减少运营成本的同时,消除了人员记录主观错误的风险。④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快速定位能源系统故障处,提升问题处理反应能力,确保总部基地正常运转。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通过前端传感器获取数据,利用后台控制系统可以对用能过高单位和用能危险单位进行合理控制,用闭环控制方法降低整个能源消耗。

5结语

本文设计的能源管理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了总部经济基地常规能源监测和重点用能系统(空调新风系统)监测控制相结合的系统设计。设计中综合运用了互联网快速通信、各类传感器检测、系统软件开发、数据库应用等领域的相关技术,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在分析了人工传统方法、设备检测方法和自动能源管理方法优劣的基础上,发现属于自动能源管理方法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能源管理方法更适合在总部经济基地使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总部经济基地能源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可全方位监控总部基地能源使用状况,而且还可快速判断出基地能源使用故障和故障位置,同时对重点用能系统(空调新风系统)进行了闭环式监测控制,提高了总部基地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对总部经济基地正常运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华磊 单位: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

参考文献:

[1]田景熙.物联网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永攀.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3]埃施朗公司.i.LONSmartServer智能服务器——实现能源监控关键产品[J].仪器仪表标准化与计量,2008.

篇3

能源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可以追索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研究,其最具代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这种研究成果进而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学家们的重要研究方向。Rashe(1977)首次将能源使用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中,证明了能源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而定量地描述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张明慧(2004)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了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着Granger因果关系[2]。韩智勇(2004)等人在得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果,但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性[3-4]。郭志军(2007)通过用协整方法实证了三次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5]。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能源储量却逐渐减少,能源安全问题成了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大量使用石化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恶化,这是人类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因此,面对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二难选择,研究和发现新的能源,进而寻求以代替以往的传统矿物质能源,以最小环境代价来获取高速的经济增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正在积极研究或正处于开发利用阶段,有待推广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一定产能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及生物质能在内的其他可再生能源。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0-2010年份中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新能源(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数据和传统矿物能源消费量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数据如表1所示:

三、新能源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在说明X是引起Y的Granger变化。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中,检验的程序是决定因变量的加入是否显著地增强了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它仅采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滞后值。为检验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假设以下的两组回归方程:Yt=∑α1iYt-i+∑α2iEt-iμt(1)Et=∑β1iYt-i+∑β2iEt-iνt(2)其中,Yt=Yt-Yt-1,Et=Et-Et-1,Yt为国内生产总值(GDP);Et为新能源消耗(本文以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水电、核电、风电作为新能源)。则回归方程(1)和(2)因自变量的系数不同,有以下四种可能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Yt对E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Yt与Et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Et对Y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Et与Yt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本文用eviews5.0软件对新能源消费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选取滞后期为2时的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新能源的消费确实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单一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新能源的消费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本文研究发现,当滞后期5期及以后时,国内生产总的增加也会带动新能源的消费变化。滞后5期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图1和图2检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短期内,新能源的消费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但是从长期来讲,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使国家经济能够持续高速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是必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把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和构建低碳社会作为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接受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概念,在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GDP的增长,实现GDP和新能源的双向发展。

篇4

关键词:超竞争环境;资源;即兴能力;行动一致性;权力分配;领导风格

中图分类号:F27290 文献标识码: B

收稿日期:2012-12-06

作者简介: 樊耘(1956-),女,河南渑池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行为、组织文化与变革、合作与竞争战略;门一(1988-),女,陕西渭南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管团队、组织承诺;张婕(1985-),女,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变革。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0672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BGL002。

一、引言

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是如今商业环境激烈竞争的主要特征,这种环境被称为超竞争环境[1]。很多企业在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技术革新与行业变化时不知所措。如何使得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更自信地应对危机与挑战引发了学术界和企业家的广泛讨论。

即兴能力(improvasition)这一构念正是为了应对在超竞争环境下可能随时随地出现的挑战和环境中的偶然事件所应运而生的[2]。它强调个体、团队和组织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能快速判断、即时行动、适时调整做出最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决策,进而抓住机遇,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即兴能力被作为新构念引入管理学领域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首先,目前对即兴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个体层面,团队层面的即兴能力研究只限于产品研发团队,项目团队和虚拟工作团队等任务型团队,但是这一能力在决策层即高层管理团队的重要性却极少被关注;其次,多数有关即兴能力的研究都将其作为一种隐喻(Ken Kamoche and Miguel P E Cunha,2003),仅通过与音乐领域内的即兴进行类比来说明管理学中的问题,这样的理论基础过于单薄,限制了这一构念在管理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充,降低了其对管理实践可能产生的广泛影响力;第三,即兴理论中仅对四类即兴发挥所需要的资源进行了笼统的定义[2],并未明确物质、认知、情感和社会这四类资源具体都包括哪些;第四,有关即兴能力机制的研究还未有涉及[3]。

鉴于以上几点不足,本研究意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我们将高管团队的即兴能力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因为高管团队相较于其他任务型团队,其决策在动态环境中是影响企业绩效的关键要素,可能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其次,引入研究高管团队的经典理论高阶理论作为研究视角。1984年高阶理论[4] (upper echelons theory)的提出为高管团队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从描述性统计变量的角度出发为很多在实操层面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解答。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和丰富,高阶理论已经被整合为一个丰富且非常成熟的理论。如果将高阶理论中成熟的概念引入到即兴能力研究中,将为其后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再次,为了明确即兴能力所涉及的四类资源具体有哪些,从高阶理论的视角,将一些重要输入变量从资源的角度进行归类。具体的做法是从高阶理论所涉及的重要前因变量中选取与知识相关的、无形却又能被感知到的、难以交易和分割的几类资源入手,探讨其可能对高层管理团队即兴能力产生的影响,将高管团队的即兴能力作为团队过程产生的中间结果变量进行研究,填补从资源角度出发的即兴能力理论与高阶理论的双重空白。最后,为了对高管团队即兴能力的形成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将高阶理论中的行动一致性、权力分配以及领导风格作为调节资源与即兴能力两者之间关系强弱的变量。行动一致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管团队的团队属性,当存在一定程度的行动一致性的时候,高管团队的特征才能够预测组织的绩效。团队领导者在团队中的特殊位置使他们对团队整体特征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产生更重要的影响,掌握团队中最高话语权的个体的领导风格及其权力观对其他个体以及整个团队都会产生的影响。

综上,高管团队即兴能力具有被放入超竞争环境这一宏观情景的必要性,依托高阶理论丰富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进一步明确四类资源,探究资源对即兴能力可能存在的影响,还能明晰高阶理论中影响团队过程的关键要素对资源与即兴能力关系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综述

(一)超竞争环境与即兴能力

Richard D’Aveni于1994年提出超竞争环境(Hyper-competition environment),认为企业想要持续的保持某种优势进行发展是不可能的,优势都只是短期的和暂时的,只有不断随环境进行调整形成动态的战略,才能赢得长远发展[1]。在动态的环境中如何获得持续的成长成为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超竞争环境伴随着更快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更短的生命周期,更短期的目光投放,更新的顾客需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自身内部随时都保持对抗状态,不断突破他人或自身已有的竞争优势。然而,在超竞争环境中不仅存在对抗性与竞争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企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长期导向的发展模式在超竞争环境中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短期的目光投放。企业对自身的要求不能只限于事后出台补救措施,而应该在变化或非常规问题出现的那一刻就立即行动,并提供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或以往的应对方案。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企业取得先机的关键。

在超竞争环境中,这种独特能力应该是帮助企业逐步从动荡过渡到平稳的一种中间作用力。Weick(1993)在《组织再造与即兴》一书中第一次将即兴的观点引入到组织管理中,他认为即兴是在组织日常所遵循的秩序突然被打乱时,立即会有新的不同以往经验的替代措施出现。当企业原本遵循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方法受到冲击时,寻求突破与改变成为一种必然,新的规则和新的方法将会产生。突发的环境变化常让企业元气大伤,如果企业通过内部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并提供一些非常规的解决方法来暂时的缓解这种突变所带来的紧张气氛,就能休养生息,不断调整,避免过多损失出现。如图1中所示,在环境发生变化的初始阶段,组织由于惰性会反应迟钝,动作迟缓。当组织之后的计划和行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内部稳定性受到强烈冲击;当新的方案与行动逐渐与环境相适应时,内部稳定性再次出现。从环境发生变化到新行动产生的过程是即兴发挥阶段。即兴能力满足了超竞争环境对企业的要求,但是也只有在不断动荡变化的环境中,即兴能力才会被激发,它的提出为个体、团队及组织能力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二)即兴能力与高管团队即兴能力

1.即兴、即兴能力及即兴文献综述。即兴是从爵士乐现场演奏领域所借用的构念[5],是指演奏者在演奏中根据现场环境、对象和乐器等要求的变化而改变原本演奏方式的一种表演。Weick将即兴这一构念从音乐演奏领域引入管理学领域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一构念,部分定义见表1。

由于本文研究重点在于资源与即兴能力关系的研究,我们采取了Miguel对即兴的定义。Miguel认为即兴并不是建造空中楼阁,而是通过组织或其成员利用可利用的物质、认知、情感和社会资源对开展的行动构念化的过程[2]。这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也被国内学者沿用和发展,认为即兴是由组织或组织中的成员在某些临时性的情形下为了组织的某种利益,利用现有一切可利用资源所做的行为总和(张文坤,2008)。

Vera则将组织即兴的内涵拓展成一种能力,认为即兴是投入到充满创造力的思考和行动中的一种能力[6]。能力往往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须的主观条件。在超竞争环境下,即兴能力就是通过充满创造力的方法快速采取一系列行动使组织从动荡过渡到稳定状态的能力。

国内学者认为即兴包含四个特点:快速反应性;需要创造性;目的性与结果的不可预测性;以及资源依赖性[3]。对即兴进行实际测量时,Vera和Crossan将即兴分为两个维度,自发性与创造性[6]。自发性从时间维度上反映了即兴快速行动、发自本能的特征;创造性则说明了组织即兴所隐含的初衷就是进行创造,但是创新结果或绩效是否能够发生是不可预测的。

根据Miguel在1999年对即兴能力研究的综述,即兴能力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与结构可归纳为图2所示的逻辑架构。

即兴过程可以被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环境诠释阶段,这个阶段组织会企图用原先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行动,本研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组织的不敏感性与惰性;其次是行动调整阶段,此阶段组织发现计划的不适性对原计划进行调整和修饰;再次是行动偏离阶段,这个阶段组织会从原计划中偏离,有部分新的计划外行动的嵌入;最后是即兴完成阶段,此阶段是整个即兴发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原计划完全被一种新的解决办法所取代。

目前对即兴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即兴的外部触发条件、组织内部条件以及即兴所依赖的资源。领导方式(集权或分权)、成员在技能及创造力等方面的特质、组织的信息传递机制、组织记忆(程序型或事实型)、组织结构、资源是否充足都是影响即兴过程的重要因素。而即兴过程的产出结果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对组织有益也可能产生某种危害。

至此,有关即兴的研究已经被初步扩展为一个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理论,具有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2.高层管理团队的即兴能力。本文认为高管团队的即兴能力相较于其他类型团队,对即兴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对某个具体项目或工作,而成为一种能够随时被外部环境变化所激发的推动团队快速行动与创新的无形力量。

D’Aveni曾经说过:“只要管理者能够意识到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就会更愿意抛弃传统的思维方式”。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太过自信,将成为企业忽视创新、轻视变革的温床,那些一度让企业引以为傲的独特技术和核心优势有可能成为断送企业命运的利器。

在超竞争环境下,高层管理团队作为组织中最核心的决策团队对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变革、危机意识和机遇把握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快速做出并受到广泛支持的高质量决策是战略有效性的根本保证。培养高管团队即兴能力使其从容应对周围环境变化,能够有效避免企业走向低谷。因此,如何培养企业核心决策团队随环境即时调整战略决策的能力,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图2 即兴能力理论研究概况:依据Miguel(1999年)综述整理[2]

(三)高阶理论视角下的高管团队理论

1.高管团队资源。即兴理论中主要提出了四类资源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定义。物质资源包括组织的信息系统、财务资源、建筑物或其他有形基础设施等,存在于个体和组织社会系统之外;认知资源是组织中个体成员一系列的心智模式;情感资源是一种很容易被忽略的资源,在即兴过程中即使从未合作过的个体之间依然会有追求卓越和相互间紧密情感联系的倾向;社会资源指成员在即兴中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结构,是他们之间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互动模式以及外显的或内隐的行为规范[2]。

从四类资源的定义可以看出,物质资源是基础,认知、情感和社会资源的利用都建立在物质资源基础上,这些高价值、稀有、难于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被称为战略资产。因此,本研究根据四类资源的定义与特征在高阶理论现有研究成果中选择了以下四种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组织的信息资源、共享心智模式、信任、社会关系网及凝聚力。这四类资源在高阶理论中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物质资源——信息资源。信息是团队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而公司高管的特殊地位使他们能够显著影响信息流动的质量。通过对团队协调、沟通和合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资料的采集、处理和扩散,任务才能得以完成。

团队成员的信息储备、信息网和各自的技能都是影响高管团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因素。成员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对不确定性的处理能力较强就会做出更好的决策并能更好的进行创新[7]。

(2)认知资源——共享心智模型。心智模式来自认知心理学领域,它是指个体对环境及其所期望行为的心理表征。共享心智模式(Shared Mental Models)是指团队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知识结构,它能让团队成员对团队作业形成正确的预期和解释,从而协调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团队作业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8]。在实践中,认知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员就形成了高层管理者的认知派别。

共享心智模式对于团队行为和团队效能的影响是其研究的重要分支。心智模式共享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团队成员对其他成员行为的预测,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合作程度,它是诠释团队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层管理团队的研究中,同质性较高的团队会呈现出较一致的认知风格与价值观导向,其共享心智模式的程度也会更高。

(3)情感资源——信任。信任是基于对团队中其他成员的能力、诚信与善意的期望,去接受不确定性损耗的意愿[9]。情感资源是团队氛围中所包含的成员感受到与周围的同伴、领导和下属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投入,进一步可以体现为团队信任。

对信任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对团队绩效和团队冲突的影响。Olson(2007)认为:由于高管团队各个成员所拥有的知识基础和背景不同,在团队决策的过程中会形成多个备择方案引发任务冲突,而信任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团队能够通过加强合作提升信任来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9]。

(4)社会资源——内外部关系网。高管团队的内外部关系网指高层管理人员与自己组织内部的其他成员或与组织外部的、掌握具有潜在价值信息的个体之间的一系列关系。高管团队的社会关系特征能够通过团队过程影响绩效。

在高阶理论中,外部关系网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企业与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政府及研究机构的外部关系维护,并从社会关系的规模、范围以及关系的强度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Burt R S,1982)。而团队内部社会关系的状态则多从团队凝聚力的角度来评价。凝聚力被定义为团队中成员间的相互吸引[10],是一种群体中的关系状态或评价,或是从心理上将群体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力量,这种感觉能够加强成员之间相互关心与帮助的意愿。

高管团队成员社会关系网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其社会关系网影响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外部关系网的范围和强度以及内部关系网的规模对绩效均会产生积极影响[7]。

2.从资源输入到能力产出的团队过程。资源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企业具有有形的和无形的多种资源,各企业间所拥有的资源是独特且不可复制的,这些资源能够转化为独特的能力,促使企业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能力基础理论旨在明确企业在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时所需要培养的能力具体包含哪些要素和内容。目前学术界对以上两种理论之间的联系尚未取得一致性的结论。有学者指出资源是一种重要能力,也有学者认为能力是企业的一种重要资源。国内学者对这两种理论中的基本构念——资源与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这两种理论是相伴相生的:资源是静态的,而能力是一种主观条件,它是在使用资源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一系列精神性因素[11]。

高管团队的即兴能力作为一种在特殊情境下才能被激发的特殊能力,需要依托高阶理论现有研究成果来探索资源对其的影响,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在超竞争环境中,相较于平稳时期,信息的更替与交换频率将显著增加,这个时期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占领先机和主动权。在高管团队即兴发挥的过程中,四类资源中的信息资源也是其他三类资源得以更好运用的基础资源。而高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处理理论,是将高管个人偏好转化为行为机制的一种信息筛选过程。高层管理人员根据环境的不同,对行为赋予了自身经验、性格和价值观等特征。从这个角度出发,高阶理论能够成为信息资源对高管即兴能力影响的较充分的理论依据。

其次,信息这种被抽象后的物质资源只决定了团队之间在即兴过程初始状态的差距,但是团队是如何通过一系列心理机制对信息进一步深加工才是影响即兴的关键环节。随着高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一致认为高管团队的描述性统计变量并不能够准确的预测行为和绩效,高阶理论中的部分难以测量的、表征心理层面特征的被替代变量(proxy constructs)逐渐被深度挖掘并得以呈现。其中,共享心智模式、信任、社会关系网和凝聚力成为很多研究关注的焦点,这些心理特征变量会影响即兴能力。

最后,在目前的研究中,高阶理论对于高管行为对战略绩效的影响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但学术界对结果变量多层次与多类型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出现了诸如团队冲突、团队决策质量、企业社会责任、团队效能和创新等结果变量的研究。从对高阶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的角度出发,团队即兴能力作为衡量团队过程中自发性与创新性的指标,也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过程产出或中间结果进行研究。

根据图2所示,即兴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尤其是团队层面即兴能力的研究,需要考虑除了个人即兴能力以外能够影响即兴能力的其他情境因素[3]。因此,明确在怎样的情境下,通过怎样的方式能够促使即兴产生积极地、正向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高阶理论中,行动一致性、权利分配在团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而领导风格也通过一定的方式作用于团队过程进而产生调节作用。

(1)行动一致性。行动一致性(或行为整合)是高管团队成员主动积极地分享信息、资源和决策的行为过程[12]。Hambrick(1994)认为行动一致性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首先是高质量的信息交换;其次是协作行为;最后是联合决策。组织中理想的状态是:在决策过程中有不同方案和不同意见参与,这些多样性能够得到充分尊重、认真对待及分析讨论,最后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能相互帮助和充分配合。

(2)权力分配:如何使权力真正起到制衡管理团队与其他个体的作用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Finkelstein以高阶理论为基础,于1992年将权力视角引入到高管团队的研究领域中,说明了权力分配问题在高管团队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和对绩效产生的影响[13]。

集权还是分权是研究者们讨论权力问题的焦点之一。当权力集中在CEO时,能够有效减少团队争端,但是会产生腐败及权力滥用的问题;当权力均分时虽然能够减少一人独大时的武断和失误,但又会增加团队内的冲突。因此,适当的分权才是关键。

(3)领导者风格。变革型领导者(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相较于交易型领导者(transactional leadership)会通过智能启发鼓励成员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为成员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发挥自身的感召力,自上而下传达企业愿景;施展个人领导者魅力,让下属对团队或自身产生情感依附和认同感[14]。在有关高管团队战略决策机制的研究中,变革型的领导者能够使下属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战略决策中去,从而提升整个战略决策的速度。

三、命题的提出

根据上述理论,四类资源、即兴能力以及行动一致性等调节变量的关系与整理如下的概念模型,该模型中展示了四类资源对即兴能力的自发性和创新性起到的直接作用,以及团队一致性、权力分配和领导者风格在这两者之间起到的调节作用。

图3 高管团队即兴能力模型

(一)资源对即兴能力的影响

1.物质(material)资源——信息处理方式对即兴能力的影响。信息理论聚焦于不确定性,决策者需要收集和处理信息去降低不确定性。即兴能力也是为了提高个体、团队以及组织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团队成员对于信息处理过程的某种偏好会对他们认识和开发战略机遇的能力有一定影响。因此,团队成员如何处理有关自身及竞争对手、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会影响即兴能力的发挥,进而会对下一步所应实施的市场策略、风险选择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深远影响。

首先,如果信息处理方式是横向扩展型,所获取的信息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帮助团队全面掌握市场动态。在遇到突发问题时较完备的资料、经验储备使团队成员思维更开阔,想法更丰富,比较有利于快速决策和创新行为的出现。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深度挖掘,保证信息的精确性和准确度,可以帮助管理者更谨慎地识别机会与威胁,进而影响到管理者对创新的风险倾向及决策速度。 因此,保证信息的丰富性是团队快速反应和创新的基础,对信息适度的纵向挖掘能够为即兴时规避风险和谨慎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P1:高管团队信息处理方式会影响团队即兴能力。具体而言,高管团队中横向扩展并适度挖掘信息时,团队即兴能力的自发性与创新性水平较高。

2.认知资源——共享心智模式对即兴能力的影响。当面临新的情景时,共享心智模式水平较高的团队能快速对新环境产生比较一致的解释和判断,因此在新情境下的沟通协调更顺畅,对新环境的适应性也更强(白新文、王二平、周莹,2006)。成员所共有的知识结构以及彼此之间互动的方式、熟练的配合都能够让团队更好的应对不确定性,提升创造力,成为提高即兴能力的关键。

共享心智模式被分为团队作业模式和团队互动模式[15]。团队作业模式是团队成员关于团队作业相关因素的一致性认识,说明了成员在操作流程以及团队策略等方面的共享。这些方面的共享说明成员对团队的任务和既定目标具有较一致的认知,也对如何将目标细化到操作层面,行动如何进一步开展有广泛的认同,这有利于团队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够快速产生争议较小的行动方案,自发的形成应对策略。

团队互动模式是成员关于如何互动的一致性认识,这方面的共享能帮助大家认识到各自角色间的依赖性以及其他成员的能力、爱好和技能,能够帮助团队成员熟悉、适应和掌握团队中彼此的沟通方式,增加团队成员在互动过程中的了解。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成员们能基于这些了解,减少冲突与内耗,自发地形成应对策略。

个体对机会和风险的感知,以及风险倾向会相互影响,并能够在收敛与分化的矛盾中形成团队机会感知、风险感知或风险倾向的共享[16],这是共享心智模式的一部分。当团队有了相似的风险判断,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团队会形成较统一的认识,这时,团队中个体在表达意见和观点时的风险会有所降低,行动的自发性会提高。

其次,知识分享水平较高的团队,有较高水平的隐性和显性知识共享,成员会自觉提高自身的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改进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提高团队绩效,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升(曹科岩、龙君伟,2009)。而共享心智模式的建立能帮助团队促进知识共享,同时打破个体和其他成员之间的障碍,与他人共享情绪、感觉和经验等。当有了创新性的想法时,成员能够毫无保留的与他人分享,这些想法也相应的会得到其他人的重视。

P2:高管团队的共享心智模式的水平越高,即兴能力的自发性与创造性水平越高。

3.情感资源——信任对即兴能力的影响。Talaulicar(2005)等认为信任可以加快决策的速度以及决策的质量。在时间压力较大,需要快速反应的环境中,信任水平可以影响决策的速度与质量,为即兴能力的发挥争取时间与优势。

首先,在高信任与高承诺水平的环境中,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频率较高,沟通会更有效[17],个体也能感知到更多的责任与义务,比较倾向于采取合作行为。因此,在面对超竞争环境中复杂多变的任务内容时,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能激发个体与团队成员共进退的工作激情,成员会更多考虑团队得失而非个人得失。同时,高信任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有效沟通,使团队在初期对问题进行定性与判断时占领了先机,为后期进一步的行动争取了时间优势,行动的自发性得到提高。

其次,信任这种关键的情感状态能促进成员自由的分享信息[18],个体在知识共享方面会采取积极的态度与行为,能正确处理在任务失误时相互间的冲突,并且总结失败经验教训完成组织学习。信任让成员相信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是被大家所接受的,同时也鼓励他们为自己的过错负起责任(Edmondson A,1999)。正确处理冲突和组织学习的氛围形成后,在即兴过程中,会激荡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成员会各抒己见,不让任何新的创意被扼杀,非常规解决方案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采纳或实施。

P3:高管团队的信任水平越高,即兴能力发挥的自发性与创新性水平越高。

4.社会资源——内外部关系网对即兴能力的影响。当面对突发状况时,信息是复杂敏感和专有的,强的外部关系能够激励个体进行信息交换,使那些不能在弱关系中传递的信息得以传递。这种充分共享信息与知识的沟通平台一旦建立,能够帮助个体完成与团队同一化的过程,因此,无论作为个体还是团队一员都会有更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当团队建立互动频繁且持久、在情感上更接近的强关系时,有助于快速行动与创新。外部关系网的范围与强度直接决定了团队所获取的信息是否可靠。内部凝聚力水平高的团队则会表现出更多的信任与满意度。具有凝聚力的高管团队成员之间会有较深厚的感情,这类团队中个体的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都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应对变化或危机。综上,内外部关系网的建立有利于自发性的提高。

D’Aveni认为复杂敏感的信息对于通过创新取得先机十分重要,也就是说复杂多变的环境实际上为团队创新提供了条件。首先,外部关系网增加了管理者从外部环境中获取信息、资本和服务等关键要素的机会。不同类型的互动者不但能够保证信息的多样化与奇特性,还能促进信息流动及知识共享,也有利于隐性知识和敏感信息的传播进而促进企业创新。有关创新能力的外部来源的研究指出外部网络联系对内生创新能力是一种补充,它有助于共享资源,掌握复杂技术,提升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其次,内部网络对于创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内部人员的紧密沟通带来的知识转移、消化和利用,共享这些知识才能够让创新发生。凝聚力被视作是成员积极性和创造力被激发的诱因,凝聚力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团队在面临危机或非常规情景时所表现出的士气。协同作用在加强时,会产生更多合作行为,这就决定了成员之间是否能很好的处理彼此意见上的差异和矛盾。综上,内外部关系网的建立,有助于创新性的提高。

P4:高管团队外部关系网强度越高,即兴过程中的自发性与创新性水平越高。

P5:高管团队内部凝聚力水平越高,即兴过程中的自发性与创新性水平越高。

(二)调节作用

1.行动一致性。Abraham(2006)认为行动一致性有助于团队在超竞争环境下提升决策的质量,并帮助减缓组织衰退的速度。有学者对团队行动一致性对个体即兴的影响进行了跨层分析,结果表明研发团队的行动一致性与个体即兴能力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首先,行动一致性水平较高的团队会公开讨论信息,对问题的定义明晰,因此,具有广阔的视野以及更强的预见性去考虑更多的备择方案。团队工作过程强调分享,分享内容是成员各自掌握的有效信息,而分享的程度以及信息传递的质量则取决于整个团队行动一致性的水平。其次,行动一致性的水平也与团队中的信任水平有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行动一致性水平高的团队成员在解决冲突时能够更坦然的面对不同观点,去发现更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将观点上的不同上升为关系冲突以致降低团队的工作效率,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较高水平的信任。高的信任水平不仅能够促成默契的配合,还能提升成员对决策的认可度,促成充分的沟通参与[12]。最后,具有行动一致性的团队能够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和共享决策,这些共享有助于帮助团队成员形成对问题和情景比较一致性的界定,促进共享心智模式建立以及成员相互间的默契与共识的形成。

综上,行动一致性与团队的信息处理的方式、信任水平和共享心智模式的建立都有一定的联系,在这三类资源与即兴能力之间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

P6:行动一致性的水平较高时,信息资源对即兴能力有更强的影响;

P7:行动一致性的水平较高时,信任对即兴能力有更强的影响;

P8:行动一致性的水平较高时,共享心智模式对即兴能力有更强的影响;

2.权力分配:集权和分权。目前商业环境复杂多变,管理者仅通过传统的控制和命令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极有可能会力不从心,分权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成员权力需求的满足能有效激励成员,从而对团队的即兴能力产生作用。

首先,传统的观点认为,集权是能够促进快速决策,但是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高度的集权可能因为对具体信息了解的不够全面而造成整体的决策效率低下,甚至产生决策失误。每个权力背后所隐藏的信息直接决定了决策的速度及质量,因此应当适度分权,权力分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的分散程度,还决定了信息的共享程度。当高管团队中的权力分配均衡时,每个成员所掌握的信息内容可能都在特定领域,量的水平也相对比较均衡,这就降低了某个个体因掌握过多信息成为团队核心资源的可能,相互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制衡作用,成员交换意见和发生合作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升高。

其次,对高管团队权力分配与团队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没有权力的团队成员出于自我保护和风险规避的初衷会选择保留自己的意见,很少能够参与决策,因此其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绩效会下降。参与度的降低也带来成就感的下降,进而对组织的承诺水平降低,最终致使团队效能的降低[19]。进一步,团队效能的降低会让整个团队的情感联系不再紧密,信任感和凝聚力水平都会下降,成员工作的主动性减弱,并且会隐藏自身创新性的想法。因此,即兴能力的水平会受到影响。

P9:团队中适当的分权有助于加强信息对即兴能力的影响;

P10:团队中适当的分权有助于加强信任对即兴能力的影响;

P11:团队中适当的分权有助于加强凝聚力对即兴能力的影响。

3.领导方式:变革型和交易型。有学者提出,与交易型领导相比,变革型领导者更可能在处于动荡时期的组织中出现,因为在这样的情境下,能够激发领导者抓住机遇,找出缺陷和不足,提出能够激励下属的发展蓝图与愿景[20]。伴随这两种领导方式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不同的交换关系:交易性领导者与下属常进行有形的物质交换,变革型领导者带来的是高水平的无形物质交换,例如尊重、信任、信心以及委以重任。前者的交换关系虽然也具有短暂的激励效果,而后者则更深入更持久。因此,变革型领导者很可能在无形的资源与即兴能力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首先,变革型领导者通过智能启发对于团队的已获信息采取教导与学习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激励团队成员进行信息共享,同时,也能够对充满创造力的观点和想法及时保护,为成员提供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以后的创新提供条件。

其次,变革型的领导者通过个性化的关怀来鼓励团队成员,建立团队成员的信心,进而建立团队成员间的互信关系,激发团队成员的热情,使员工更容易自觉自愿的投入某些组织公民行为。

最后,变革型领导者能够在遭遇突发状况时,发挥个人魅力与感召力,帮助成员建立愿景、分享愿景,鼓励大家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使团队精神得到高度凝聚,成员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同时,也对快速行动和创新能力的激发起到推动作用。

P12:变革型领导者在信息资源与即兴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P13:变革型领导者在信任与即兴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P14:变革型领导者在凝聚力与即兴能力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和高阶理论三大理论,提出与高管团队即兴能力有关的14个重要命题,明确了在超竞争环境下,高管团队即兴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资源与高管团队即兴能力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并对高阶理论中与物质、认知、情感和社会有关的资源进行整理与抽象,提炼出了四类重要的前因变量,即信息资源、共享心智模式、信任以及内外部关系网,并分别论述了这四类变量对即兴能力发挥过程中行为主体的自发性与创新性的影响作用是如何产生的。为了进一步明确资源在何种情况下对即兴发挥能产生更积极地作用,本文加入了行动一致性、权力分配和领导风格等三类团队过程的调节变量。

本研究认为,高管团队信息资源的丰富和进一步深挖、共享心智模式的建立、信任文化的形成以及内外部关系网的加强都有助于团队即兴能力的建立和完善,对团队在超竞争环境下应对危机与变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团队行动一致性的培养、适度的分权、采取变革型的领导方式都有助于帮助资源更好地为即兴能力的发挥服务。

(二)理论贡献与展望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研究将即兴能力的研究从个体层面以及研发团队层面转移到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层面;其次,通过对高阶理论中的与资源相关的构念进行整理,明确了即兴理论中所提出的四类资源,同时对高阶理论中所涉及的这四类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通过对三个调节变量在资源与即兴能力之间作用的论述,对即兴能力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首先,将超竞争环境作为研究背景应该考虑到行业与行业之间在竞争强度方面的差异性。例如:IT产业的竞争状况与产业内或其他竞争者新技术的研发有密切联系;而在中国情境下,房地产行业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关。因此,不同的行业竞争水平与变化强度出于不同的原因会有较大的差异,是选取一个行业进行聚焦研究还是通过控制这种差异性进行多行业的研究是未来面临的难题。

其次,目前有关团队即兴能力的实证研究集中在任务型团队,因此测量时的相关题项也涉及很多项目研发或团队任务过程中会遇到的具体问题。但是本研究对于高层管理团队的即兴能力已经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这种抽象和无形的推动力量在测量时是否仍需将问卷题项具体到某一种问题或任务中还有待于进一步考量。

最后,在本研究中,即兴能力被作为最终的结果变量,但是在未来的研究中,即兴能力应该是团队过程中的中间产出变量。在环境发生变化的一瞬间,即兴能力被逐渐激发,在环境趋于稳定时,这种能力又逐步成为一种潜在能力被隐藏。总之,即兴能力的发挥对团队最终的决策效率及创新绩效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将即兴作为中介变量或调节变量探索其对最终团队或企业产出的影响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D’Aveni R A. Hyper-Competition: Managing the Dynamics of Strategic Maneuvering[M].New York: Free Press,1994.

[2] Miguel P E Cunha,Joao Vieira Da Cunha,Kamoche K. Organizational Improvisation: What, When, How and Wh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999,1(3):299-341.

[3] 张小林,裘颖.即兴能力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3):156-160.

[4] Hambrick D C,Mason P A. 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5] Hatch M J. Jazzing Up The Thory of Organizational Improvisation[J].Advances In Strategic Management,1997,(14):181-191.

[6] Vera D,Crossan M. Improvisation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in Tea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5,16(3):203-224.

[7] Collins C J,Clark K D.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Top Management Team Social Networks,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in Creating 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6(6): 740-751.

[8] Cannon-Bowers J A,Salas E,Converse S. Shared Mental Models in Expert Team Decision Making[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 J,1993.

[9] Mayer R C,Davis J H,Schoorman F D.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Trus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709-734.

[10]Hogg M A. The Social Psychology Group Cohesiveness: From Attraction to Social Identity[M]. New York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2.

[11]晏双生,章仁俊.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能力基础理论辨析及其逻辑演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5):15-128.

[12]姚振华,孙海法.高管团队组成特征与行为整合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13(1):15-22.

[13]Finkelstein S. 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 Dimensions,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3):505-538.

[14]Bass B M. From Transactional to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Learning to Share the Vision[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0,18(3):19-31.

[15]Mathieu J E,Heffner T S,Goodwin G F,et al. The Influence Of Shared Mental Models On Team Process and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0,85 (2):273-283.

[16]谢科范,陈刚,郭伟.创业团队风险决策共享心智模型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32(3):142-146.

[17]Te’Eni D. Review: A Cognitive-Affectiv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 Designing IT[J]. MIS Quarterly,2001,25(2):251-312.

[18]Zand D E. Trust and Managerial Problem Solving[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2,17(2):229-239.

篇5

【关键词】集成化;热泵;合同能源管理;优势;经济可行性

1 前言

现有热泵相关技术已经很成熟,也经过无数工程实践的检验和学者的不断优化。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形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断更改,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用户需要承担巨额的资金来购买及维护设备;第二,施工周期长,不便于更换维修;第三,控制系统落后,室内环境偏离预期设计要求时无法及时调整;第四,设备集成化低,不同设备属于不同供应商供货,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很难及时提出解决方案;第五,系统中单个设备铭牌工况效率比较高,但系统整体效率达不到预期效果。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30-50%,且系统所用能源基本上是高品位的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电能占了绝对比例。集成化空调系统,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是降低空调能耗的有效途径。

2 新型集成化空气源热泵系统

新型模块化全变频供冷站是基于普通供冷系统的上述缺陷而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1],集成化全变频供冷站主要耗能设备(主机、冷却塔、冷热水循环水泵、冷却水泵)采用高效变频设备,并配以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及高度的集成化。

2.1新型系统的介绍

该供冷系统是一种模块化的冷站,便于运输安装。全变频冷冻站是个新的概念,当采用哈特曼控制算法和植入这种控制算法的专业控制软件对全变频冷冻站进行控制后,整个冷冻站的能耗可比传统定速冷冻站降低 40%-60%以上并且运行稳定[1]。目前很多冷冻站都是人工或半人工操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专业制造商已经提供一个包括简单操作、明了观察、自动报警、在线帮助等功能的控制箱产品给使用者,帮助他们动态监控冷冻站的单位能耗及其它

运行情况。

2.2 新型系统的组成

2.2.1新型系统的硬件设备

新型系统的主要部件由表2.1 新型集成冷站配置一览表所示,通过图表就可以对冷站的硬件设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2.2 新型系统的软件设备

新型冷站采用Arctic Energy Loop 控制策略。Arctic Energy Loop 控制策略的目标是控制冷站系统COP。通过整合冷却塔变频风机,变频冷却水泵,冷冻水泵,磁悬浮压缩机,空调箱风机的特性曲线,运用高速PAC控制器,让集成冷站运行长期保持在最高能效比,其平均节电高达50%[2]。

2.3新型系统的优势

(1)运行成本低,节省空间:

机房所占物理空间为市场上所有成套系统中最小,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空间减少了40%以上.在现有建筑物的总运营成本支出上节省10%-20%。

(2)节能高效:

冷冻机房运行效率高,单位冷吨耗电

(3)维护成本低:

采用集成式控制策略,超高效集成冷冻站使装置设备的运行转速更低,减少了磨损。这导致故障时间减少,使维护成本降低了50%。所有部件易于检修也减少了故障时间,降低了维修成本。采用闭式冷却塔,大大减少了对水的消耗和冷却塔的清洗、维护工作。

(4)延长设备寿命:

所有变频电机以较低速度连续运转,减少了开/关次数,磁悬浮轴承的使用使压缩机没有任何磨损。在受控环境中进行工厂改造,提升了产品品质。耐用重型部件与高品质结构保证了系统可靠性。

(5)责任一体化:

设计施工安装于一体,避免了三方之间存在的步调不一致的麻烦。

(6)施工时间短:

冷站与部件安装完成后,直接运抵现场安装,加快了项目完工进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冷站出厂前整体测试完毕,减少了现场测试时间及违规启停。

(7)产品应用的范围广:

从传统螺杆机市场到离心机市场,通过模块化的组合,以及超高的节能水平,可以从小到大,满足不同的应用:公共建筑、地铁、火电厂、电子厂房、各类净化车间、数据机房等。

3 冷站的新型运行模式--合同能源管理

3.1合同能源管理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又称EPC)是指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设计、改造、购买、安装设备、调试等服务,并通过与节能单位分享节能效益方式回收投资资金和获得相应的合理利润,从而大大节省了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降低用能单位的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

3.2合同能源管理的运行模式

BOT运行模式:建设―经营―转让,是客户通过契约授予公司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由公司融资建设和经营所建的供冷站,并准许公司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客户。

3.3合同能源管理下高效集成冷冻站的优势

①用户初投资为零:

用户无需对冷冻站进行任何初投资,这弥补了高效集成冷站初投资高的不足。

②用户无需投入管理费用

冷冻站的运行维护费用由合同能源管理方负担,用户免去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

③用户无需承担不必要的麻烦

节能服务公司不仅向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而且给予总体的节能解决方案。可以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所需的资金。能够向客户提供成熟、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防止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扯皮。

④节能效果明显,节能收益乐观

由于该冷冻站具有运行效率高(单位冷吨耗电

四 工程案例

4.1工程概况

某中心大厦,主楼高度249.95m,总建筑面积为23.97万m2,本空调项目主楼概况:主楼建筑面积16.03万m2,建筑标高250 m,地下五层,地上五十六层,分为商场及办公两部分。商场部分分为地下及地上两部分,制冷负荷分别为1474kW、2847kW;办公部分全部位于地上,总负荷8518kW 。

4.2原有方案

目前规划的制冷方案为地下集中式机房,高层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冷源采用冰蓄冷,利用峰谷电价优势,蓄冷量为日总负荷量的三分之一。

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流量,二次泵变流量系统,冷冻水温随建筑高中低区设计如下:

由于能量传递的漏斗效应:六--二十五层:5℃/13℃;二十七--四十一层:6℃/14℃;四十三--五十六层:7℃/15℃。

由于所在地区峰谷差价较大,采用冰蓄冷是比较经济的。

4.3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高效集成热泵系统方案

如图4.1 高效集成冷冻站系统示意图所示:

图4.1 高效集成冷冻站系统示意图

4.4两种方案的投资收益比较

4.4.1直接投资见图4.2

图4.2 直接投资示意图

4.4.2间接投资见图4.3

图4.3 间接投资示意图

4.4.3正常使用后年运行费用对比见图4.4

图4.4 年运行费用对比

4.4.3资金回收期对比:

按照收费标准为35~40元/m2/年计算,冰蓄冷系统回收期为14~16年;新冷站资金回收期为8~9年。

结论:资金回收期大大缩短,仅为8-9年

4.4.4本节总结论:

本项目中,新方案与原有方案对比,节省投资930万元,年节省90万元左右的运行、维护费用,资金回收期缩短七年左右的时间。此外,新方案还可以节省甲方配电增容和配电室占地面积。

五 总结

传统热泵系统经过集成化后具有了更多的优势,更符合当代建筑群、用户群体、运行模式等因素。通过与现有最节约资金的冰蓄冷系统做经济对比,得出新型集成化空气源热泵系统(新型冷冻站)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将合同能源管理与新型全变频集成化冷站结合,前景是广阔的,为社会和企业创造的效益是可观的。

参考文献:

[1] 姜卫东 全变频冷冻站及其控制策略Hartman Loop介绍[J].技术平台 2008(90):45-47.

方立英. 暖通节能技术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1(03): 37-38.

[2] Hartman,T..Designing efficient systems with the equal marginal performance principle.ASHRAE Journal.2005,47:64-70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能大赛 组织管理 管理路径

近年来,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为展现职业教育成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当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施规划及阳光廉洁办赛等方面的一系列文件,对加强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对高职院校而言,加强对技能竞赛的规范管理与科学服务,可以营造良好有序的校园技能竞赛氛围,调动全校师生提高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推动技能竞赛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笔者通过对2013年以来部分项目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省分赛区技能竞赛及一些院校技能大赛举办情况进行调研,就高职院校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

建立一个严密的组织机构并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是保证技能大赛顺利举办的关键。高职院校加强对技能竞赛的组织领导,关键是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职责,这是搞好技能竞赛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高职院校应成立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由有关校领导、教务处、办公室、学工处、后勤处等部门和二级院系(部)负责人和技术骨干等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宜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具体负责技能竞赛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包括收集、公布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信息,组织技能竞赛项目立项审批,检查参赛进度和质量;协调学校职能部门和各有关单位积极合作,及时协助解决参赛或承办赛事中的有关问题;核定各二级院系(部)参加、组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费用预算;做好师生技能竞赛的级别认定及经费资助,组织对获奖师生进行总结表彰与经验交流,及时整理归档与竞赛相关的资料。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应通过校级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广大师生学技术、强技能的热情,为选拔优秀人才参加省级以上技能竞赛项目做好准备。

二级院系(部)职责包括做好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宣传、发动、报名与参赛工作,制定本院系(部)师生技能竞赛管理细则和表彰奖励办法,鼓励师生参加经学校批准的技能竞赛活动;认真遴选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加强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和参赛学生队伍建设;围绕技能竞赛开展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对技能竞赛培训与参赛过程进行督查,及时帮助解决有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及时上报学校;赛事结束后做好竞赛档案管理、数据统计及上报等工作,做好赛项过程文件存档与报备,对赛项承办工作全程及相关经验进行总结,撰写竞赛工作报告[1]。指导教师职责包括向隶属二级院系(部)提交书面指导计划等材料,二级院系(部)审核认可并报教务处备案;负责选拔确定参赛学生、制订培训方案、组织有关培训工作,按竞赛组委会和学校要求完成竞赛的全部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应注重师德师能师风,教育学生实事求是地参加竞赛,不得弄虚作假;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协助做好参赛学生经费资助工作。参赛选手职责包括参赛选手在赛前要服从集训安排,在规定时间内认真进行训练,不迟到、不旷课;参赛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在竞赛过程中,参数选手要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防止事故发生;参赛选手在竞赛时如果对竞赛成绩有异议,必须通过领队或指导教师向大赛组委会仲裁组提出,不得私自找裁判裁决,更不允许寻衅滋事。

二、注重申报立项与参赛策划

师生参加技能竞赛应由高职院校有关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师生参加由权威机构组织的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能反映和促进学校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各类赛事。特别是重点支持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具有鲜明职业技能特色的,由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项目。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省级以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技能竞赛,或学校指定的技能竞赛项目,有关二级院系(部)应优先组队参赛。各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应视情况鼓励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报名应以正式竞赛公文为准。技能竞赛参赛二级院系(部)应根据竞赛的特点和专业实际情况向学校申报,由学校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未经批准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不予立项,也不予任何经费资助。

学校正式批准参加某项赛事,应由参赛第一责任人草拟参赛计划书,报送教务处备案。如需进行集训的,须在集训开始前一周提交。计划书内容应包括比赛的报名费、差旅费、必要的参赛服装费、参赛人员名单及其职责、赛前集训的次数、时间、内容及所需购买的培训材料、物资的详细清单、资金预算等。参赛计划书通过审批后,应严格执行。确需变动的,须报教务处备案。出现较大变动的,须提交师生技能竞赛领导小组审批。同时,赛事安全工作是确保技能大赛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涉及比赛的各组织机构和环节。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都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证选手备赛和比赛安全,及时对比赛环境和生活条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2]。参赛人员应由学校统一办理人身意外险,参赛领队要在赛前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参赛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三、实施赛前选拔与集训指导

经审批立项的技能竞赛项目,参赛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通过制定选拔细则,公开遴选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并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赛前集训。鼓励跨专业、跨院系(部)共同打造技能竞赛团队。有关部门应为赛前选拔和集训及时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各二级院系(部)应根据赛项的具体竞赛内容,围绕专业建设相应建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坚持常年活动。参加省级以上大赛的学生参赛队员,应优先从兴趣小组内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参赛队(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在全校范围内选聘具有训练指导经历、富有指导经验、技能水平较高、极具责任心且管理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

二级院系(部)应做好参赛计划书执行情况及集训工作的日程监督,教务处依据参赛计划书不定时抽查。监督和抽查工作应有书面记录,以备查询,并作为将来考核和资助依据之一。二级院系(部)组织学生技能竞赛集训,一般应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原则上不得影响正常上课。若因特殊情况需停课或调课的,二级院系(部)则应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报学校批准后执行。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的指导教师也可根据训练需要酌减课务,由二级院系(部)提前向教务处提出申请,待学校审批后执行。在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开赛前一月,经批准参加集训而减课或停课的正式队员,因参加集训和大赛而无法完成的课程,可依据竞赛获奖成绩申请免试通过或采取其他考核形式。

四、设计组织要素与参赛环节

院校层面的大赛是省级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进行的重要基础。组织校级技能竞赛项目应结合国家、省、市竞赛项目及国家岗位技能标准,围绕行业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一种制度设计,目的是在宏观层面上建立广泛的教育与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导向机制。因此,无论是组织校级技能竞赛,还是承办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项目,高职院校均应与行业企业合作,比赛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倡导采用企业标准引领竞赛标准,竞赛项目的设计、竞赛命题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均由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师、技术能手参与,竞赛的考核考评内容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最新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融入比赛,同时聘请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技能竞赛评价[3]。

组织技能竞赛的主要要素包括确定竞赛项目、成立竞赛组织机构、撰写赛项文件、赛项和奖项设置、召开赛项说明会、开展赛务咨询、大赛信息、竞赛场地准备、裁判员选拔与培训、保障和激励机制、竞赛经费预算、大赛安全管理等。其中组委会、专家委员会、各赛项执委会、赛项裁判、仲裁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不重叠重复,不越位、缺位、错位。各项赛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要理顺分清,确保相关机制运行有效。要合理安排参赛队领队会议,安排选手熟悉场地,检查赛前场地设备,设计开闭赛式和赛务安全保障环节,组织作品展示与合作交流,开发网络赛务系统,做好赛事宣传报道。参加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领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选手均要严格遵守竞赛规则,利用大赛机会加强了解和沟通,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五、完善激励制度与经费管理

高职院校应围绕教育部、省级政府教育主管等有关技能大赛的文件精神,制定本校技能大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技能大赛获奖资助办法等。教师参赛获奖或指导学生获奖情况可与个人考核挂钩,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及其他评优的重要参考。对经审批参加的技能竞赛获奖选手和指导教师,给予经济奖励。技能大赛教科研分依据竞赛的不同类别,按获奖等级予以认定。学生获奖情况可作为对二级院系(部)教学业务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考核。推进“赛教融合”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坚持技能竞赛与行业用人、岗位要求、技术进步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和教学改革[4]。学生参加省级以上重大技能竞赛获奖的,应参照学分制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申请免修相关专业课程或相近公选课,直接获得课程学分及绩点。同时,在转本推荐、综合测评、评优评先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高职院校应设立技能竞赛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二级院系(部)应遵守厉行节约原则和财务管理规定,年初申报全年参赛项目及技能竞赛预算。鼓励二级院系(部)发展横向联系,争取企业赞助相关的技能竞赛活动,或适当考虑将相关的专业、课程建设等经费投向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所需经费包括竞赛报名费、资料费、材料消耗费、器件费及制作费,以及技能竞赛的调研费、培训费、指导教师和参赛学生的差旅费等。参赛领队或指导教师应于竞赛项目结束后,凭备案表及相关凭证,依据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结账手续。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竞赛经费预算使用,财务处、审计处、教务处对经费的过程性使用进行监督。对用竞赛经费购买的非消耗性材料、设备等,要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参考文献:

[1]孟恬.职业技能竞赛的过程管理研究[J].文教资料,2013,(25):162.

[2]刘群,元梅竹.湖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制度设计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

篇7

关键词:运动员;心理技能;流畅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3-0365-03

流畅经验是指运动员在动竞赛过程中,当外在挑战与个人内在能力间达到平衡,同时超过平均表现之上时候,运动员个人经历到身心完全投入、全神贯注,事后感到印象深刻,并充满价值的一种最佳的运动经验与心理状态。有的学者称此经验为最佳运动经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积极心理状态[8]。当运动员处于流畅经验状态时,其心理会感受到包括挑战与技巧间的平衡、动作与知觉的融合、清晰的目标、明确的反馈、毫不费力的专注、随心所欲的控制、丧失自我的意识、时间感的改变与自成性的经验等九个维度的状态[9,10]。相关研究指出,流畅经验产生时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不仅有助于提升运动参与时的内在动机,而且也有助于运动员的自我成长与满足[6,3]。

心理技能是指对运动员运动表现时的心理状态具有引导作用的技巧,包含心理准备、压力管理和专注等内容;它是运动心理咨询专家、教练、运动员经常提及且在竞赛中运用的心理方法[11]。心理技能的实际策略非常多,如目标设定、负面思想的停止法、意象法等等,目前为各国体育界广泛使用[4,5]。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适当使用心理技能,可以有效保持运动员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和竞赛中的专注,同时降低竞赛时的焦虑以及提升运动表现[8,10]。

因为心理技能高低关系到运动成绩的优劣,而运动成绩的好坏又和流畅经验的感受具有密切关系,心理技能高低也可能间接和流畅经验的产生有关。Catley 和 Duda 在研究中指出:心理技能的使用能有效地提升赛前的心智状态,进而影响流畅经验的频率与强度[13]。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技能与运动流畅经验间的关系,特别是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通过那些因素影响对方,为运动员竞赛成绩的预测、选拔优秀心理素质的选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运动员竞赛中流畅心理状态的建立和赛前调控打下基础[1]。

1研究方法与程序

1.1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以浙江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各高校的217位田径运动员(男性132位,女性84位,平均年龄(21.58±2.08)岁,平均从事运动时间(6.42±9.74)年为受试样本。在正式施测前,研究者与各高校教练联系后到各个高校,要求施测者指定时间前往指定地点,待受试者完全了解后进行个人基本资料及运动员应对技能量表(Athlete Coping ScaleInvertory-28)填写。完成个人基本资料及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后,受试者将收到一份关于运动经验完成流畅状态量表(Flow State Scale)及竞赛成绩表现的问卷与填答说明,要求受试者在完成大运会相关赛程后予以填答,填答完成后交予教练,待收集整理完成后统一交回研究者。

1.2研究工具研究除设计一份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校别、参赛项目、运动成绩等)记录受试者各项信息外,同时采用流畅状态量表、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作为运动员流畅经验与心理技能测量工具。

1.2.1流畅状态量表(Flow State Scale)本量表是由Jackson与Marsh根据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流畅模式中的九个维度所编制而成,原量的编制初期共有54题,经测验394位选手,并以验证性因素分析后得出最后的九个维度36 题的问卷型式(每维度4 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良好(由0.80 到0.86)[8,14]。研究前期以国内高校364 位受试者为研究对象(男227 名,女137 名,平均年龄为0.87±3.73 岁,从事运动时间平均为7.34±5.05)。原始资料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国内外运动员在感受流畅经验时候,感受的维度上不一致,原量表中“挑战与技巧间的平衡”、“身心合一”、“清晰目标”、“明确反馈”、“完全掌控”、“毫不费力的专注”六维度融合为同一维度,重新命名为“专注与反馈”,剩余三维度除“时间感的改变”由四题减为三题外,其他不变。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专注与反馈”Cronbachα系数为0.95,“自成性经验”Cronbachα系数为0.85,“丧失自我意识”Cronbachα系数为0.77,“时间感的改变”Cronbachα系数为0.64,累积的总解释变异量为55.50%,各维度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37.32%、6.90 %、6.60%、及4.68%。

1.2.2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Athlete Coping ScaleInvertory-28)研究以Smith、Schutz等的运动员应对技巧量表所测得的总分代表运动员心理技能能力的高低,该量表分为逆境应对、压力适应、目标设定/心理准备、专注、免于干扰、自信心与成就动机及可塑性7个分量表[15]。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从0.64~0.81,全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47~0.87,全量表则为0.82[12]。量表经黄崇儒由体育专业的239名(男性150位女性89位,年龄(21±1.6)岁,运动经验为(8.1±2.8)a为受试对象进行中文化修订,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指出χ2/df=1.52,GIF=0.88,AGFI=0.85,MSEA=0.044。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系数介于0.53~0.79之间,修订完成后得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效度。

1.3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将所得的测量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如下处理:1)以Cronbach α法检测各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2)对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探讨各因素间关系。3)对各因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探讨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两组变量间的整体关系[2]。

2结果与分析

2.1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的相关分析研究对运动员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的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表1是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之间相关矩阵,由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r=0.40, p

2.2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的典型相关分析针对心理技能与运动流畅经验两组变量间,究竟通过那些典型因素影响对方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表2)。由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技能7个分量表与流畅经验4个分量表之间,有两个典型相关存在,两个典型相关系数皆达到0.05 的显著水准;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ρ1=0.53(p

控制变量在第一典型因素(χ1),可以有效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η1)总变异量的28%,效标变量的第一典型因素(η1),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34.49%,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为9.01%,因此,控制变量通过第一典型因素(χ1与η1),可以解释效标变量的总变异量的9.01%。控制变量在第二典型因素(χ2)可以有效说明效标变量的第二个典型因素(η2)总变异量的18%,效标变量的第一个典型因素(η2)又可以解释效标变量变异量的9.15%,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重叠为1.64%,因而,控制变量通过第二典型因素(χ2 与η2),可以解释效标变量的总变异量的1.64%。

控制变量与效标变量在第一、第二个典型因素的重叠共计10.65%。表明控制变量中的“逆境应对”、“压力适应”、“目标设定”、“专注”、“免于干扰”、“自信心”和“可塑性”,经由第一、第二典型因素,共可说明效标变量中流畅经验的“专注与反馈”、“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和“时间感改变”总变异量的10.65%,这两个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释流畅经验总变异量的46%。两组典型相关系数中以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较大,第二组的重叠仅1.64%,可见控制变量主要由第一个典型因素影响效标变量。

控制变量与第一典型因素(χ1)相关较高者为“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自信心”等三项,相关系数皆在-0.70 以上;在效标变量中,与第一典型因素(η1)较为密切者为“专注与反馈”,相关系数为-0.85,而其他三项“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与“时间感的改变”也与之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因此,在第一典型因素中,主要是控制变量中的“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自信心”影响流畅经验的“专注与反馈”、“自成性经验”、“丧失自我意识”和“时间感改变”。由于相关系数均为负数,这表明心理技能中逆境应对、压力适应能力越差,自信心不足的运动员,在效标变量中得分较低,越不容易在竞赛中感受到运动的流畅经验。关于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之间如何通过典型因素影响对方,如图1所示。

图1心理技能和流畅经验各因素间典型相关分析

上述结果与Gatley& Duda的研究结果相仿:运动员赛前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流畅经验的影响。当运动员赛前具有高度的信心、强烈的动机、专注和积极想法的心理状态时候,竞赛中的流畅经验感受也较为强烈[13]。在Jackson以非结构性访谈法对运动员流畅经验的质的研究中,提出当运动员具有较佳的心理准备、高度的自信心、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恰当的觉醒水平时,能够促进竞赛中流畅经验的产生[16]。3结论与建议

对我国217名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感受作探讨与分析,研究发现运动员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关系方面,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呈现正相关;以心理技能七个分量表为控制变量,流畅经验四个分量表为效标变量的典型相关分析中发现:心理技能与流畅经验间有两组典型相关存在。

流畅经验的理论架构源自于Csikszentmihalyi 多年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探讨国内运动员在流畅经验感受上的内容,结果与国外学者研究稍有不同,国内外运动员在感受流畅经验时候,感受的维度上不一致[7,8],原因可能是文化与语言上的差异造成。本研究对于心理技能及流畅经验间关系的探讨是以皮尔逊积差和典型相关分析式进行,得到变量与变量间的关系,若能以准试验设计进行研究,如运动员进行目标设定、专注训练、意象训练等提升心理技能的训练后,观察受试者在流畅经验感受上的程度,研究将能更有效的支持实际情境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咏梅,孙延林,吉承恕,等.技能表现类项群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6):761-763.

[2] 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60-169.

[3] 王进.心理学流畅体验的跨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 2006,26 (3):94.

[4] 李实,孙延林.我国篮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0,21(3):40-43.

[5] 蒋满华,孙延林,等.对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流畅心理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1(6):14-18.

[6] Susan A. Jackson, Robert C. Eklund. The Flow Scales Manual[M]. Morgantown, USA: Fitn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4:7-12.

[7] Csikszentmihalyi M, LeFever J. Optimal experience in work and leisur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9,56:815-822.

[8] Csikszentmihalyi.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M].1990/ New York,537-540.

[9] Kimiecik TC, Harris ST. What is enjoyment ? A conceptual definitional analysis with implications for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1996,18:247-263.

[10] Jackson SA, Csikszentmihalyi.Flow in Sport. Champaign :Human Kinetic[M].1999.

[11] Williams JM.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personal groth to peak performance. Mountain view[M],CA:Mayfied.

[12]Daw J, Burton D. Evalu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iate tennis players[J]. The Sport Psychologist,1994,8:37-57.

[13] Gatley D, Duda J. Psychological antecedents of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flow in golfe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97,28:309-322.

[14] Thomas PR., Fogarty GJ. Psychological skills training in golf: Therol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preference[J].The Sport Psychologist, 1997,11:86-106.

篇8

摘 要 竞技体操的专项特征对运动员力量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主要表现在全面性与动作对绝对力量的需求两个层面。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体操运动员需要的多种力量能力内在联系进行探讨,通过挖掘其内在联系,提高不同力量训练的效果,促进不同力量能力协调发展。通过研究发现体操各项目中的不同技术阶段对运动员的肌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收缩形式以及收缩时间和速度都有着明显的差异;教练员可以根据不同技术阶段其核心作用的肌群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力量训练负荷和设计力量训练手段;在技术诊断中确定因力量能力不足导致技术问题时,可以通过设定的阶段目标肌群进行强化帮助运动员改进局部技术环节的技术水平;教练员可以根据其相互促进的机制对训练单元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不同力量素质全面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 力量种类 力量训练 内在联系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满足竞技体操专项特征的多种力量能力需要及其关系。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查阅体操力量训练种类、手段等论文20余篇,体操训练书籍3部,及运动训练方面书籍3部,了解当前该研究发展现状的同时总结对本研究有支撑作用的相关论点。

2.访谈法:对部分权威教练员进行访谈,包括

3.逻辑分析法:利用逻辑分析对不同力量训练效果的迁移进行分析论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于竞技体操专项特征的单项不同阶段的力量需要

1.跳马不同阶段的力量需要分析

竞技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不同项目的训练中三N力量训练因素都有体现,但重要性有所不同。以跳马项目为例,首先需要运动员具备快速助跑的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水平速度是高质量完成整套动作的基础。在助跑阶段,对运动员下肢的快速力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在马前和马上分别有两次时间极短的下肢和上肢支撑,这两次支撑过程中,主动肌都体现出了相同的特征,都是先拉长收缩继而向心收缩,表现出了超等长力量的表现特征,且时间短暂。在落地支撑瞬间,需要下肢需要承受较大力量的冲击,也体现出了超等长力量的收缩的特征,但是与支撑阶段不同的是,更加强调退让性收缩过程,因为由动态至稳定的过程就是在肌肉退让性收缩的过程中完成的,二支撑阶段更为强调向心收缩来完成后续技术动作。

跳马不同阶段的主动肌与协同肌在随时动态变化,图1并没有全面的展示出该专项的所有阶段的主动肌,目的是通过该图阐述技术阶段中肌肉力量要求的变化。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肌群力量种类要求的变化。

2.根据专项技术不同阶段的力量需要安排力量训练

从以上分析得知,体操各项目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力量能力种类作为支撑,在安排专项力量训练时,必须先清晰的认识到那些肌群的哪种力量是对该专项技术发挥起决定性作用,才能有针对性的安排力量训练手段与负荷。越是贴近专项的力量训练,针对性越强,一个甚至几个训练手段的训练目的有可能只是为了某一个技术环节水平的提高,但是这种力量能力的提高迁移至专项技术中的速度是非常快速和有效的,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依据往往来自专项技术,而非器械和器材本身。

根据专项力量需要的动态变化进行技术的阶段划分更有利于找到不同阶段力量需要的核心因素。便于教练员根据以上因素制定力量训练方案。但是应该注意,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一般力量训练应该占主导地位,阶段划分专项力量需要的理念应用于初级训练者有待商榷。部分教练员认为,专项力量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技术与力量能力基础之上,否则不利于竞技能力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根据运动员不同训练时期表现出的能力来调整一般力量训练和技术阶段专项力量需要的比例非常重要。

3.根据不同阶段的力量需要进行技术诊断与改进

很多技术问题都有由力量缺陷导致,这种力量缺陷既可以表现为完成该动作的原动肌力量不足,也可以表现为协同肌群力量不足或多肌群协调控制能力。通过力量能力测试筛查技术问题的原因可以为教练员解决技术问题提供路径。

如果技术问题由力量能力不匹配导致,教练员可以根据技术问题出现的阶段有针对性的加强完成该阶段技术过程起核心作用肌群的力量。动作形式尽可能接近专项技术,训练实践证明,在解决技术问题方面,按阶段性的专项力量需要进行训练效果明显。与技术阶段划分的力量需要进行力量训练不同,以解决技术问题为目的的相关力量训练同样适用于青少年运动员,因为这种专项力量训练在整体训练中的比例较小,负荷较低。不会对整个力量训练体系造成影响,但可以帮助技术水平较低的青少年运动员快速建立正确的技术感觉。

(二)多种力量能力发展间的内在联系

在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必然存在不同种类的力量训练,但是如果将不同力量种类的训练孤立的进行审视,无法得到不同力量训练间相互促进的效能,不利于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同时会限制单个力量种类能力的提高。

在体操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中,应该利用这种绝对力量来提高快速力量能力,有研究表明,在运动的初级阶段,快速力量可以伴随最大力量的提高而提高,单随着竞技能力的提高,快速力量伴随绝对力量提高的现象逐渐消失,但是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如果将两种力量训练形式有机的结合,仍然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绝对力量的同时,提高快速力量水平。这需要广大体操教练员巧妙合理的安排两种力量训练,原则是动作形式,尤其是目标肌群控制的关节运动轨迹,尽可能贴近专项;另一个原则是,在一次训练课中,两者结合的越紧密,两种练习的时间越接近,两种力量相互促进的效果就越明显。

三、小结

(一)体操各项目中的不同技术阶段对运动员的肌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收缩形式以及收缩时间和速度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教练员可以根据不同技术阶段其核心作用的肌群的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力量训练负荷和设计力量训练手段。

(三)在技术诊断中确定因力量能力不足导致技术问题时,可以通过设定的阶段目标肌群进行强化帮助运动员改进局部技术环节的技术水平。

(四)不同力量训练形式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教练员可以根据其相互促进的机制对训练单元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不同力量素质全面提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吕万刚.竞技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探索――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 综合性能监测 管理对策

【Abstract】Shenzhen Ci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leansing effect of the hospital operating roo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clean efficiency. Using field testing method, six general hospitals in 45 new and renovated operating rooms and 23 assisted clean space clean effect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etection of the main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clean operating room precipitating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the dust particles were 100% pass rate, 97.8%, stat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low passing rate, only 68.9% and 66.7%; Clean auxiliary rooms of the main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precipitating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of dust particles pass rate of 100%, but the stat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low pass rate of only 69.6% and 78.3%. Some of Shenzhen City,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ean operating room bacteria concentration in the main control parameters of the settlement, the number of dust particles passing rate, but the static pressure, relative humidity, low pass rate, cle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hardware, operating room still need to improve.

【Key words】Clean operating room;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引 言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对建筑卫生学的要求最高,硬件建设最复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已逐步普及, 很好地解决了手术室空气消毒难的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无菌手术感染率,同时也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更高要求,2002年我国制定《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 2002,作为医院洁净手术部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综合性能评定的主要依据。2006年深圳市6所医院委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新建、改建的45间洁净手术室及其辅助用房洁净效果及相关技术参数情况进行现场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检测对象及内容选择深圳市、区属医院、民营医院共6所,新建、改建的洁净手术室45间及其洁净辅助用房23间(其中100级5个, 1 000级18个, 10 000级22个),分别对空气沉降菌浓度、尘埃粒子数(≥0. 5μm和≥5.0μm)、百级工作区截面风速、静压差、温度、相对湿度、噪声及照度8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性能的检测。

1.2检测方法

1.2.1空气沉降菌浓度测定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室内离地面0. 8m高度的各采样点处,暴露30min采样。将采样平板置37℃温箱中培养24h,分别计数细菌总数。

1.2.2尘埃粒子数测定于送风区及周边区各采样点处距地面0.8m的平面上进行采样。采用美国Met one GT-521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流量为百级区为5. 66L/min,其它级别区为2.83L/ min。测定值经换算后计算95%置信上限,测定颗粒大小范围为≥0. 5μm和≥5.0μm。

1.2.3微小气候测定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TES-1350数字温湿度计,测定距地面0. 8m高的中心点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每间测3次,取平均值。工作区截面风速采用德国Testo425型微风速计仪测定,对于Ⅰ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中达到100级洁净度的手术区和送风区的截面风速,测点范围为送风口正投影区边界0.12m内的面积,均匀布点,测点间距为0.3m,测点高度距地面0.8m的水平截面。测得数据求平均值。

1.2.4静压差、噪声和照度测定静压差:在洁净区所有门都关闭的情况下,从洁净度级别最高的房间依次向低级别的房间,采用分辨率为0.1Pa的美国TSI8705的微压差计,分别测出有孔洞相通的相邻两间洁净用房的静压差。噪声:采用TES-1350数字声级计测定噪声,不足15m2 的房间在室中心1.1m高处测一点,超过15m2 的在室中心和4角共测5点。测得数据取平均值。照度:采用TES-1332A数字照度计在日光灯开灯15min后,无自然采光条件下测定照度。各测点距地面0.8m,离墙面0.5m,按间距不超过2m均匀布点,结果取最低照度。

1.3判定标准依据《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 - 2002。

2.结果

洁净手术室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 6所医院的45间洁净手术室主要控制参数:沉降菌浓度全部合格,尘埃粒子数合格率高(97.8%),百级工作区截面风速全部合格,静压差和相对湿度合格率最低,仅为68.9%和66.7%,噪声、照度的合格率分别为88.9%、77.8%, 23间洁净辅助用房的主要控制参数沉降菌浓度和尘埃粒子数全部合格;温度、噪声、照度检测结果全部合格;但静压差和相对湿度合格率也偏低,仅为69.6%和78.3%。

3.讨论

目前,洁净手术室在预防手术后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代医院感染控制是一个“全过程控制" 的概念,即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切断污染传播途径,阻止外源性微生物接触手术创口,而不是通过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来实现。洁净技术的应用使空气传播途径感染切口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洁净室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尘埃粒子和依附其上的微生物活性微粒并随着空气流动而不断扩散,所以决定洁净手术室质量的关键控制参数是室内空气的细菌浓度和尘埃粒子数。本次检测的45间洁净手术室及23间辅助用房中,这两项指标主要参数合格率高,分别为100%和98.5%,比葛朝珍等人报告的结果要好。2006年所检测的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相对湿度合格率分别为66.7%,78.3%,虽然比唐小兰等人报道的结果要好,但合格率仍偏低。洁净室的微小气候对空气中微生物粒子有明显影响, 相对湿度为50%时,细菌只能存活10min;相对湿度高时,则容易适合细菌生存与繁殖,这对以控制空气中细菌为主的洁净室来说至关重要。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因此,控制湿度是洁净手术室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2006年监测的洁净手术室和辅助用房的静压差合格率偏低,分为68.9%,69.6%,静压差是维持洁净室洁净度的重要保障,因此,建议医院洁净手术部配备压差表,定期自查,发现静压差偏低或过高时,应及时通知专业维护人员调校洁净过滤系统参数。调查中还发现部分医院洁净室楼层层高太低,导致空气不流通,可能导致细菌滋生繁殖;层高太低也导致净化系统电机设备离地面高度不够,使噪声超标;有些洁净手术室层高过高,日光灯管功率偏低和数量不足,导致照度不达标。因此,医院新建大楼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楼层净高问题,同时对于楼层净高满足不了要求的医院,不建议新建洁净手术室。

结 语

医院的洁净手术室在新建或改建后使用前除了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综合性能检测外, 应该定期加强对洁净手术室的动态管理及检测,医院洁净手术部应该配备数字式温湿度计、压差表、粒子计数器等设备,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医院有关部门进行整改,以保证在洁净室使用期间符合卫生要求。

参考文献:

[1]许钟麟洁净手术部建设实施指南[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18.

[2]刘松君邱林怀 陆建国 空气中细菌学监测对医院设施改善的意义 中华护理杂志, 1998, 33 (1) : 25.

篇10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安排,《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是今年立法计划一类项目。为提前了解条例草案起草进展情况,省人大财经委于2月初专门听取了省政府法制办、省发改委和省能源局的汇报。在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条例草案后,财经委即赴杭州、舟山、丽水和岱山、缙云等地调研,广泛听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部分人大代表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实地考察了风电厂、水电站和垃圾焚烧发电企业。财经委还组织召开了有省经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财政厅等13个省级部门参加的立法调研座谈会。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了调研、座谈等活动。在汇总、分析和研究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经委认真审议了条例草案。现将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我省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也是最早研究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省份之一。近年来,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已初具规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支撑基础进一步夯实。但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保供给、调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一方面,我省是资源小省,能源资源基本依靠省外输入,一次能源自给率不到5%。另一方面,按照国家和省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的要求,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需从现在的60%左右下降到2020年的50%以下,其减少的部分需要有相应的替代能源。开发利用好可再生能源,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更是争取更大能源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加快制定相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以更加有效地保障、规范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财经委认为,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符合上位法规定,总结规范了我省各地有效的做法经验,可操作性较强,总体是可行的。根据调研情况,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明确综合管理部门

条例草案第5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综合管理工作。很多地方提出,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是促进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可再生能源由于开发利用领域广、涉及部门多、职能分散,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建议条例草案明确牵头部门,切实承担综合协调和统一管理的职能。一些部门还提出,条例草案第14条至第22条对相关部门的职能作了规定,这样虽然有助于明确责任、推动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样具有法定职能的气象、水利等部门未纳入条例草案,有的市县部门职责与省级部门不相一致等,建议予以研究。

二、加强规划引导

条例草案第8条至第12条对可再生能源的规划作了专门规定。在调研中,一些地方和代表提出,我省可再生能源虽然品种比较齐全,但资源禀赋质量不高,并非都适合大规模开发利用。而且可再生能源分布的地域性比较强,如丽水等山区的水电资源十分丰富,舟山、岱山等海岛的风能、海洋能优势明显。为突出浙江特色,明确发展方向,建议在深入调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在条例草案中明确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完善配套措施。调研中还了解到,可再生能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影响环境的问题,如风电在建设中破坏山林植被、运行中噪声过大,在水电开发率较高的地区,也出现溪滩白化、溪水断流甚至与农争水等严重情况,这都与规划不合理、选址布局不当有一定的关系。建议条例草案明确,要做好资源调查等规划前期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为细致具体的规定,切实做到环境保护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并重。

三、完善激励与保障措施

在调研中,许多地方和部门认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意义十分重大,不仅事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事关子孙后代长远利益。为更好地体现条例草案的促进作用,必须进一步制定、完善激励与保障措施。如在电价补贴方面,很多企业提出,目前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国家上网电价基本是基于全国平均水平确定的,而我省可再生能源总体质量和开发条件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上网电价尚不足以弥补成本。因此,亟需增加地方补贴,否则,我省可再生能源行业竞争力将明显不足,高端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升级也将受到制约。又如在财政支持方面,许多小水电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目前普遍面临更新改造、增效扩容等问题,希望财政予以补助。有的代表还提出加强政策创新,建议像碳排放权交易一样建立清洁能源抵扣指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交易制度,认为此举不仅能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而且有助于将其转化为商品资源,运用市场经济规则的方式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后劲。此外,大家还普遍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倾斜、加大税收支持等。建议条例草案充分吸纳上述建议,进一步增加、细化扶持政策,以加快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加大财政专项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