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麻醉学专业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麻醉学专业特点

篇1

[关键词]麻醉学 综合性实验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2-0073-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高校实践育人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尤其是医学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医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必然要求。

麻醉学是一门与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和其他学科密切结合的学科,它来自于临床医学,同时又对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麻醉学教学与临床医学教学既存在显著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

一、麻醉学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合理设置,是培养高素质的医学适用型人才的需要

随着外科手术及麻醉学的发展,麻醉已远远超出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而是涉及麻醉前后整个围手术期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准备与治疗,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病人安全地度过手术期提供可靠保障。此外,麻醉工作范围已不局限于手术室,还承担危重病人复苏急救、疼痛治疗等功能,涉及整个医院和其他场所。由此可见,麻醉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及技能。因此,麻醉学课程的设置应符合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备广泛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的麻醉专业人才的要求,以适应麻醉学科的飞速发展。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推进课程改革,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每个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办学特点,各专业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特色,自主加强课程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麻醉学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与相关专业知识、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专业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麻醉学的专业课程设置应该在公共基础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教学基础上,重视麻醉专业基础及麻醉学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麻醉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全国多数麻醉学专业的实验课都是在基础实验室或机能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的内容多数仅仅为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属简单验证性的重复实验,只是对医学基础知识和麻醉专业基础理论的验证和融合,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简单枯燥,特别是进入临床实习后感到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2],影响实习质量,这种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法律法规的健全,医疗行为规范,人们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标准的要求日益增加,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的合法性受到置疑,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操作机会逐年减少[3];临床见习和实习能提供的医疗教学资源已满足不了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麻醉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急救复苏的病人病情危重,不容许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实践。这就要求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必须在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这使实践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的医疗环境。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医学院校借鉴国外的经验,在完成理论课后进入临床实践前,借助多种医学模拟设备对医学生进行严格的模拟临床培训,但由于高级仿真医学模拟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许多学校资金投入不足,所以模拟设备大多数仅限于局部功能的训练,远远满足不了医学生进入临床后处理“临件”的需要。怎样来弥补医学教学资源和资金投入的不足,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改革实践教学的结构和内容,重视综合性实验课的建设以适应现代医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这是现代医学教育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三、探讨麻醉学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临床麻醉学;网络教学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的环境和条件,许多高校开始建设各类型的网络课程,但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背景下,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BL)的提出[1]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此,我们尝试运用混合式学习的相关理论,依托学校的网络平台,将教学活动从课堂延展到课外,在临床麻醉学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融合课堂教学与网络在线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临床麻醉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包括五大部分:对病人的麻醉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的麻醉处理;危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这些内容是以基础医学及其发展作为基础的,同时又与临床医学中的其他学科如内外妇儿学科等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另外,在上述知识理论体系之中,还包含了麻醉学专业的核心技术如气管插管术、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等等的实践操作知识。然而由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理论课时的学时数精简,教师在课堂上授课传递的知识非常浓缩,许多知识点不能展开讨论,学生难以理解透彻,同时由于课程涉及到麻醉生理学、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学生遗忘度较高。因此我们依托校园网建立了一个临床麻醉学教学网站,尝试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一种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两者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学习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实施

2.1课程导入 在BL的教学环境下,课程导入包括课程结构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在第一次授课时,由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向学生介绍临床麻醉学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课程内容特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由于实施BL需要运用网络平台,而学生习惯了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网络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的方式不熟悉,不适应,如告知学生如何进入课程网络平台,如何注册、如何上传作业、讨论、答疑等等。

2.2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 课堂教学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新的知识阶段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为课堂教学有利于系统化地传授知识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充分利用面对面(face to face)教学的机会,适当将学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共性问题展开讨论解答,同时增强学生使用网络平台学习的意愿和自觉性。教师在课堂讲授完成后,必须及时将临床案例、图片、视频和课程讲稿等上传至学习网站,而教研室也会把教师的讲课过程拍下来,制作成录像,放到学习网站,供学生业余时间观看及复习。

2.3网络教学活动的组织 完成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学生在课余时间登陆教学平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教师在学习网站上提供的参考资料、拓展内容、授课录像等资料进行查漏补缺,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如气管插管术、神经阻滞等等,学生可通过学习网站观看操作视频,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的麻醉操作,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和缺陷。学生也可以通过平台上的在线自测系统进行知识的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逐渐学会应用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中的临床措施,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分析能力。教师也会通过互动平台配合课堂教学布置相关作业并通过在线作业批改系统完成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既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论坛系统、在线答疑系统等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或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答。最后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评价对教师的面授过程进行评价和交流,以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

2.4学习支持 学习支持包括课程支持、技术支持和学习方法支持。①课程支持主要是指有关课程内容的咨询、辅导与答疑,特别是针对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的专题进行讲解。课程内容的支持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具体方式由授课教师根据所负责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②技术环境支持主要是依托校园网而建的临床麻醉学学习网站。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设计和制定好教学大纲和教学进程表,明确课程性质、学习目标课程重点和难点,建立教学交流和教学评价机制,网站设立了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内容”、“CAI课件”、“知识拓展”、“专题学习网站”、“授课录像”、“互动程序”等多个栏目。③学习方法支持。由于混合式学习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模式,其学习策略与传统课堂环境下的学习策略不同,学生有可能在开始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这时需要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帮助,及时提醒学生上传作业。

3 讨论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BD)是从e-learning演化而来的教学策略,其内涵就是把面对面的课堂学习(Face to Face)和数字化学习(Onling Learning或e-learning)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现今大多数医学院校大部分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临床麻醉学课程也不例外。基于医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医学专业课程不可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应用仍然有其优势,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专业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系统知识。实施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以在保留课堂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提高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2]。医学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而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结合授课内容,将麻醉专业最新的知识呈现出来,供学生学习,学习资源的丰富,拓宽了学生麻醉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3]。如今通过在线与非在线的结合,学生与教师可以充分展开讨论,教师通过讨论深入了解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手段;学生也可通过在线互动消化理解了许多难点知识,通过对病例的思考讨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

4 结论

混合式学习的“混合”包含了学习理论、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的混合,是多种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然而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包括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整合能力、对学生在线学习的辅导指引能力、学生在线学习的自律性、主动性等。另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具体实施模式,需要我们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3

1.1研究对象

选取新乡医学院2009级临床麻醉1班和2班的学生各35名,其中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授课内容均按教学大纲要求。所有学生入校后均就读于麻醉专业,所学课程相同,并且在入学分数、年龄和性别等方面均无差异。

1.2研究方法

1.2.1传统教学组(麻醉1班)。本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科书为基础进行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讲解。

1.2.2循证实验组(麻醉2班)。本组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查寻筛选证据和评价应用证据。首先提出问题。老师给出详细具体的麻醉病例,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术前检查,询问学生手术患者应该采取何种麻醉方案及选择依据,最后提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问题可以一个或多个,比如“麻醉前器械准备及安全检查、术前患者合并症处理、麻醉诱导用药种类、麻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及处理、具体到低流量机械通气是否可以减轻患者肺水肿”,“全麻后睁眼是拔管的必要指征吗”,等等,问题要具体而明确不能太笼统,针对性要强。然后寻找证据并进行评价。关键问题确定后,布置学生就此问题查询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及依据。文献主要通过图书馆查阅,或者利用网上各种数据库进行检索,比如联机新乡医学院图书馆医学文献分析与Cochrane图书馆、外文Medline检索和中文CNKI检索等。最后评价和应用证据。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及选择的依据。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指出学生在文献检索及证据评价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1.3教学效果评价

学期末以笔试和实验操作两种形式对《临床麻醉学》这门课进行测试,其中笔试满分70分,实验操作满分30分。笔试两个班使用同一套试卷,其中客观题占50%,主观题占50%。此外还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对本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人手一份并且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统计分析软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2.1传统教学方法在《临床麻醉学》教学应用中的不足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量丰富,技能操作多,同时又与临床医学各专科紧密联系,所以临床麻醉师被称为“外科中的内科医师”。此外物种类多,麻醉机、呼吸机和监护仪等医疗仪器多,工作节奏快和技能操作多也都是临床麻醉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上述特点,比如课堂灌输式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体现为单纯的记忆过程,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求甚解;再如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均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附属地位,容易使学生养成单纯接受现成知识的被动学习的习惯,结果学生缺乏创新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的独立临床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怎样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临床技能,是临床课教师普遍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因此必须探索新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使医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医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新思维和新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

2.2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学教学效果

循证医学简而言之就是遵循证据的医学。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并且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最终制定每个患者最佳的诊治措施。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这就决定教师必须通过启发激励等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我们通过循证医学教学实践,明显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仅仅通过被动的机械记忆是不可能随时更新专业知识的,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的自主学习能力。循证医学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发生转变,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并且能在今后的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自觉运用,成为终身受益的学习者。

2.3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有助于《临床麻醉学》教师水平的提高

要顺利实施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高水平的教师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文献检索、统计、英语和计算机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水平。另外教师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实是一种深层次上的身份转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从证据的评价应用的讨论中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启发,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于教学,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2.4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教学中的局限之处

篇4

关键词:麻醉学PBL教学模式;麻醉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36-01

麻醉学是一门高风险学科,麻醉科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灵活运用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并具备科学思辨的临床思维能力。如何办好麻醉专业,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学实用型人才,麻醉学系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为此,在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获得一些深刻体会,现报道如下。

1 教学对象

选择我校麻醉系2004级麻醉本科一、二班,每班25人,共计50人。经查询学生录取名册,两班的学生在年龄、性别、生源地、入学成绩、前置课程平均成绩均无显著差异。将一班学生作实验组,二班为对照组。

2 教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麻醉本科统编教材《临床麻醉学》(第二版),授课总学时相同,每次授课均为2小时,授课教师均为麻醉教研室的骨干教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病例问题自学教授讨论小结)。

2.1 实验组

(1)把25名学生分成5个组,教师给出本院典型病例,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包括查教科书、上网查找、检索图书馆书籍、查找文献资料),开展自主学习(主要是在课下进行)。

(2)由授课老师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约40min)。

(3)课堂讨论。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讨论(约15min),各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组内成员可以补充、阐述其对问题及所选病例的看法,各组之间可以辩论,教师针对具体的情况可作必要的诱导和补充,启发学生思考,避免学生偏题(约45min)。

(4)由教师对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和争议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同时对各组的发言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方向。给出下节课的病例及问题(约20min)。

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授课按课本内容顺序逐条进行,采用全程灌输式的教学。

3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考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实行学期统一临床麻醉学结业考试。从两方面进行,考试分两场。第一场: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客观题(100道选择题),考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第二场:测试综合应用能力的临床病例分析题(20题),选自附院或文献报道的典型病例,要求根据病例,对病人病情作出分析并说明采取的麻醉措施及其理由,该卷评分特请没有参与授课的另一位教师承担。两场考试的考分均换算成标准考分100分。

4 评估结果及结论

4.1 评估结果

考核成绩及相关数据统计运用SPSS10.0,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见表1。结果所示,以机械记忆知识点为主的第一场测试成绩两组无明显差异(采用t检验,P>0.05),而以测试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第二场测试成绩两组有显著差异(采用t检验,P<0.01),实验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4.2 结论

根据统计分析,在这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记忆无明显差异,但在对知识灵活应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综合能力方面,PBL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优势。

篇5

【关键词】麻醉解剖学;PBL教学

在我国现行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是多数专业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而麻醉解剖学是解剖学与麻醉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是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1]。它是在站在麻醉学的角度上,认识人体结构局部分布规律及在临床麻醉实践中应用的一门科学。掌握扎实的麻醉解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麻醉医生的必要条件。PBL(prob1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教学模式,重在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和主动获取新知识、积极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2]。麻醉解剖学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特点更适合应用PBL教学法。因此在麻醉解剖学教学中探索和实践PBL教学法,改革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教学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及分组

本校临床麻醉学专业的学生,总计70人(男生32名,女生38名),均为2012年高考统招学生,各组学生的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将其随机分为传统组(35名)和PBL组(35名),两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完全一致,具有可比性。

1.2 教师和学生准备

传统教学组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前充分备课,制作好PPT课件。PBL组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编写病例及相关问题,选取的病例要求将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融合在其中,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针对疑难点和课堂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例如臂丛麻醉我们编写了肩部和上臂手术、前臂骨折等病例,提出臂丛神经的组成及分支,周围有哪些重要结构,可靠的标志,可能遇到的意外及并发症等问题,于课前2周将病例交给生.并介绍文献的查阅方法。

PBL教学组的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查问相关文献资料,在充分熟悉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结合要求思考的问题,每小组学生(5人)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发言。课堂上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班级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指导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1.3 课程实施

传统教学组采用教师结合PPT进行课堂讲授,学生根据教师课堂重点内容做好笔记,并及时对疑难知识点提问和解答,课后学生自行复习和总结。PBL教学组授课教师首先在较短时间内介绍本次课程基本知识和背景资料,之后学生们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分组讨论总结,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言,组内其他学生逐一补充,详细阐述其对本次课程中所涉及到病例的看法。授课教师主要起诱导,启发和协调的作用,鼓励不同意见的各组学生通过讨论,说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及想法。最后由教师对本节疑难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

2 PBL教学效果

以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的形式进行PBL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显示:(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组68.5%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好,学习兴趣和效率高,69.7%的学生认为学习过程自主性,创新性更强,72.0%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扩展知识面,培养沟通等综合能力,73.5%的同学认为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增强了独立思考合并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成绩考核:从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看.PBL组的平均成绩和优秀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不及格率显著低于传统教学组,表明PBL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的不断丰富、交叉和深化,社会对于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中以教师为主角,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授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如何解决医学生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枯燥,缺乏主动思考,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的训练成为目前医学教育的首要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已在多个医学学科被广泛接受和采纳,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3]。我们在麻醉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探索了PBL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教育心理学认为,疑问最能引起定向探索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顺应而生。可以说,疑问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让兴趣和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钥匙。在设立的一个个病例情景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功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使其深入理解相应麻醉入路的原因和方式。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集体讨论和分析,结合自己所学基础知识和课前扩展的知识和内容,推理、总结并得出结论。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

但由于长期传统教育的模式影响,部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扩展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难以在短时间快速进步,还需一定的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其次,PBL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大量积累临床相关知识,把握学科最新动态,并且应用到病例和课堂中。我们将PBL教学法恰当的贯穿于麻醉解剖学教学中,增加了学生对麻醉解剖学的兴趣,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理解麻醉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有效地提升了独立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获得了传统教学法无法比拟的效果。在麻醉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使用PBL教学方法与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目标高度一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励才.麻醉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李红枝.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篇6

【关键词】 喉罩; 七氟醚; 氯胺酮; 麻醉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7.112

小儿手术的麻醉特点是, 小儿不能完全配合医生进行手术, 无论手术的大小, 必须在全身麻醉下进行[1]。同时由于小儿抵抗力较弱, 身体尚未发育完全, 存在术中气道管理难度大、静脉穿刺困难、术后苏醒延迟等困难。如何为小儿手术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2]。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48例患儿在行手术治疗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 麻醉过程平稳、效果好, 手术顺利完成, 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本院48例行手术治疗中应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患儿, 均为ASA Ⅰ级;患儿术前均排除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患儿年龄1~7岁, 平均年龄39个月;患儿体重9~27 kg, 平均体重18.5 kg;手术时间20~85 min, 平均手术时间36 min;其中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18例、包茎包皮环切术10例, 唇裂修复术9例, 唇裂腭裂修复术4例, 隐睾下降固定术7例。

1. 2 麻醉方法 48例患儿术前6~8 h常规禁食、禁饮, 均无术前用药。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 麻醉诱导采用面罩下吸入七氟醚, 逐步升高七氟醚的吸入浓度直至七氟醚的最大吸入浓度为8.0% , 注意观察患儿呼吸运动, 必要时给予辅助呼吸, 待患儿瞳孔固定、睫毛反射消失, 进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 适当辅助呼吸, 保留自主呼吸, 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1.0% ~3.0%)维持麻醉深浅, 氧流量0.5 L/min;开放静脉通路, 静脉注射阿托品0.01 mg/kg, 手术开始前, 静脉内单次给予芬太尼1~2 mg/kg, 观察是否有呼吸暂停, 必要时予以辅助呼吸直至自主呼吸恢复。手术结束即刻停吸七氟醚, 拔除气管导管, 待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良好、血氧饱和度(SpO2)>97%、完全清醒, 安全送回病房。观察诱导时患儿反应、术中情况、苏醒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 严密监测并记录麻醉期间心率(HR)、血压(BP)、呼吸(RR)、S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潮气量(VT), 记录患儿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等。

2 结果

48例患儿在气管插管时未发生恶心、呕吐、喉痉挛等并发症, 插管顺利进行。诱导至插管时间为3~5 min, 平均时间3.4 min;48例患儿HR在术中均有一定幅度波动, 均在安全范围之内, 患儿术中SpO2、BP 、PCO2均在正常范围, 未见显著变化, 麻醉结束至初醒时间为3~17 min, 平均时间6.8 min;术中34例患儿均能保持自主呼吸, 有14例患儿需要间断给予辅助呼吸, 能保持VT在7~10 ml/kg, SpO2为98%~99% ,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为31~55 mm Hg (1 mm Hg=0.133 kPa), 所有患儿均无呕吐、心律失常、喉痉挛、喉水肿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传统的小儿手术中采用的基础麻醉方法是首先肌内注射氯胺酮, 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再进行麻醉诱导, 或者采用咪唑安定、异丙酚等进行麻醉诱导。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麻醉剂, 起效快, 分布时间短, 作用迅速等特点[3-5], 七氟醚化学名称为氟甲基一六氟一异丙基烷, 有烷气味的无色液体, 血/气、油/气分配系数分别为0.63、53.90, 极不溶于水, 具有挥发性, 在患儿体内分布快 , 脑组织中供血丰富, 更容易到达。诱导迅速、兴奋期极短, 具有特有的芳香味, 对呼吸道刺激小, 患儿易接受, 麻醉诱导平稳, 无兴奋挣扎现象,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更安全稳定 , 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 对患儿的心率、血压影响相对较小[6]。

诱导期间患儿一般无屏气、咳嗽或喉痉挛等情况发生, 故更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和维持。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及患儿对麻醉的反应情况, 可轻松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 通过吸入方式进行麻醉维持, 非常容易调控麻醉深度[7]。所以患儿均在数分钟内快速苏醒。术毕立即采用高流量新鲜气体洗出残留体内的七氟醚, 作者观察到七氟醚麻醉后的小儿苏醒极为彻底, 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亦很低[8, 9], 因此七氟醚面罩吸入麻醉具有麻醉诱导迅速、维持平稳、苏醒彻底的优点, 操作简便, 安全性高, 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苏彪, 栗志兵, 牛爱清.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唇腭裂手术的应用.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4):358-358.

[2] 戴锦艳, 方方, 王焱, 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门诊手术的临床研究.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 26(12):1077-1078.

[3] Mounce HR, Cortinez L, Ahermatt FR, et al. Remifentanil requirements during sevoflurane administration to block somatic and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skin incision in children and adult.Anesthesiology, 2002, 97(5):1142-1145.

[4] Chandrasekhar M, Rekhadevi PV, Saisaja N. Evaluation of genetic damage in operating room personnel exposed to anaest hetic gases. Mutagenesis, 2006, 21(4):249-254.

[5] Guljhas N, Turkoz A, Durmus M, et al. Oral Clinidine P remedication does not reduce postoperative vomiting in children undergoing strabismus surgery.Acta Anaesthesiol Scond, 2003, 47(1):90-93.

[6] B1air JM, Hill DA, Wilson CM. Assessment of traeheal intubation in children after induction with propofol and different doses of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2004, 59(1):27-33.

[7] 罗玉琳, 张青, 饶静玲.小儿唇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并发症探讨.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 18(4):224-225.

[8] 孟庆贤.吸入七氟醚与静脉注射丙泊酚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诱导的比较.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5):20-22.

篇7

近日,记者约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铭军教授。徐铭军教授始终致力于产科麻醉的潜心研究,大力倡导分娩镇痛,推崇文明产科,给孕产妇以人文关怀。至今,北京妇产医院年分娩镇痛逾千例,约占自然分娩的30%,产妇满意率达100%。徐铭军教授带领的麻醉科团队对每一例手术都尽职尽责,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极大地保证了手术的圆满完成,赢得了广大患者和手术医生的高度信任。

麻醉医学:一个高风险的学科

麻醉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徐铭军教授说:“我们有句话叫:手术有大小之差异,麻醉无大小之区别,只有小手术没有小麻醉。手术再小,麻醉承担的风险也是一样的,其危险性和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都是存在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学的进步,在攻克一个个高技术、高水平的手术难题的同时,也给麻醉医学也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比如高龄病人做手术,八九十岁的老年人骨折,治疗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现在人们不断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质量,因为手术治疗恢复比较快,对病人行走、运动的影响更小,病人往往采取手术治疗,这样就给麻醉出了难题。为高龄的人做手术,病人本身往往合并多种疾病,而在手术中又有随时并发各种疾病的可能,其风险是相当大的。过去这种情况很少,现在由于医学的发展,很多过去认为做不了的手术,现在都可以做,这就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状态――病人的全身情况越来越差,但是手术却越来越大。徐铭军教授说:“麻醉医生为各种手术保驾护航,手术是着眼局部,脊柱手术或开颅手术等无论难度多大,只是局部娴熟的操作,但是麻醉却是负责全身的管理和生理机能的维护,尤其是围术期,需处理各种危急重症的发生。比如,手术所导致的大出血,需要麻醉医生去处理和抢救,这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说麻醉是一个高风险的学科。”

徐铭军在上大学时就喜欢手术学。刚毕业时,他的意愿是进妇产科,但是因为当时只能选择“辅助科室”,所以他选择了与手术相关的麻醉科。一开始选择麻醉是被动的,但是随着对麻醉的接触,徐铭军渐渐发现了麻醉医学的乐趣和它的奥秘,并由此开始了麻醉医学的探索之路。徐铭军教授说:“进入临床,我渐渐觉得麻醉这一学科做起来还是很有意思、很有味道的。手术刀子一划,病人一点儿都不疼,觉得麻醉很奇妙,但是如果麻醉没做好,病人就太痛苦了。”徐铭军对麻醉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后,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徐铭军教授愈发领悟到了麻醉的深奥,他意识到麻醉不是简单的让病人不痛,更多的是维持病人生命的底线,维持生理的机能和内环境,甚至还要纠正病理生理的变化。“比如为休克病人做手术,不但要麻醉,还要纠正休克,维持生理机能等等,所以麻醉不是‘打一针就不疼了’那样简单的事儿,而是作为麻醉医生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维持病人的生命体征,纠正生理的失衡。”徐铭军教授说。

产科麻醉,挑战高风险

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更大。产科与麻醉之所以有很多永恒的热点话题,是因为产科与麻醉有其独特之处。一方面是由于妊娠妇女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各器官功能发生相应各种不同的改变,因此,必须针对这些改变研究麻醉的处理措施。既要保证母子安全,又要满足手术要求。麻醉医师应非常熟悉所有对母体与胎儿的影响。另一方面,产科多是危急重症手术,手术分娩过程中并存疾病易于恶化而威胁母子安全。作为麻醉科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病理产科以及麻醉方法和药物对母体、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预防,尽最大所能保障母婴的安全。包括对新生儿的复苏准备工作,确保麻醉方法简单、安全。

徐铭军教授说;“麻醉是高风险学科,产科也是高风险学科,一个高风险的产科加一个高风险的麻醉,可想而知,产科麻醉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就高危妊娠的麻醉处理而言,麻醉本身的选择也是有一些困惑的,比如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以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为特点,常危及母儿生命。像这样的病人到底该选择什么麻醉方案,对麻醉医师是比较大的挑战。很多高危妊娠病人是血小板减少的,血小板减少后到底还能不能做椎管内麻醉,需要有一个综合评价,而且高危妊娠可以并发多种疾病,比如心衰、肺水肿。首先要纠正这些疾病,才能实施麻醉处理。”

产科麻醉的高风险主要是产科病人病情复杂,比如重度子痫前期病人血压高、重度脂肪肝,肝功能遭到很大破坏、脐带脱垂、羊水栓塞等。产科出现的都是比较凶猛、急骤的症状。要降低产科麻醉的风险,主要还是在管理方面。徐铭军教授建议,应该在急诊科、产科、产房、麻醉科之间建立一个绿色通道。如脐带脱垂病人,第一时间通知麻醉科,麻醉医师就能够提前做准备。病人一入手术室,麻醉措施马上就跟上去。如果没有这个绿色通道,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师才知道病情,病人就得不到很好的麻醉支持。临时准备,临时抽药、配药、装泵往往来不及。因为这些病人病情都是比较凶险的,来不及准备就只能局麻做手术。全身麻醉主要的时间是在准备上,麻醉的实施是很快的,如果能够提前准备,病人是可以进行全麻的。徐铭军教授说:“产科麻醉的风险防范,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流程,使相关科室有危重病人后马上通知其他科室,我们就可以提前准备,节省时间。其发展趋势是多学科的协作,这是最重要的。高危产科靠一个科室单打独斗,不能收到最好的结果。只有各科室相互联合协调,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相互衔接,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高危产科的风险。”

“对于危重病人选择全身麻醉,这方面我们也在进行临床观察。比如重度子痫前期麻醉和液体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病人血压非常高,水肿严重,一般临床上往往限制输液,但是从病理生理变化来看,这样的病人血管收缩,血浆胶体渗透压低,组织间隙水肿,血液浓缩,血容量是相对不足的,应该给予适当的液体治疗,但往往因为水肿、高血压,导致临床医生不敢输液。”徐铭军教授还介绍说,他正在做产科危重病人的液体治疗的研究和观察,通过采用比较先进的仪器检测危重病人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更好地指导液体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液体治疗在临床应用已有两三年,他边摸索边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徐铭军教授倡导的最小有效剂量腰麻进行剖宫产手术已经被全国许多医院所认可并应用于临床,过去用药剂量大,对产妇的生理和循环干扰比较大,现在用最小安全有效剂量进行手术,这样既能满足手术的要求――无痛、肌松,也使病人整个围术期保持比较平稳的生理状态。过去麻醉后病人血压忽高忽低,甚至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人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现在用小剂量进行腰麻,病人围术期能够保持平稳的生理状态,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分娩镇痛,是产妇和胎儿的权利

产痛是自人类出现即伴随的母亲的痛苦。减轻或消除产痛是近百年来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的目标。据记者了解,在医学疼痛指数中,产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而位居第二。产痛可导致产妇情绪紧张、焦虑、进食减少,宫缩乏力,进而引起产程延长;产妇过度通气、耗氧量增加,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产妇肾上腺素升高、抑制子宫收缩、导致产程延长、子宫动脉收缩性胎儿窘迫等。第十届世界疼痛医学大会明确将疼痛列为体温、血压、脉搏、呼吸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问题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产痛已经成为疼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即确定了2015年“人人享受生殖健康”的全球共同奋斗目标,提出“分娩镇痛,人人有权享受”的口号。从提高围生医学质量而言,分娩镇痛势在必行。分娩镇痛的方法有:精神预防镇痛法,针刺镇痛法,药物镇痛法,麻醉镇痛法。1979年Revil在首届欧洲产科会议上,确认硬膜外阻滞是产科止痛最有效的方法。毋庸置疑,在林林总总的十多种方法中,只有椎管内阻滞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全程镇痛或无痛,其他各种方法只能是部分时间、某种程度上的缓解疼痛,无法满足产妇的全部要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

据徐铭军教授介绍,分娩镇痛是该院麻醉科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从成立分娩镇痛研究小组至今,已获得了多项科研基金的资助,做了大量的研究,近5年发表分娩镇痛相关论文17篇。徐铭军教授是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分娩镇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大力倡导分娩镇痛,希望将分娩镇痛在中国推动起来。徐铭军教授说;“分娩镇痛在中国的普及存在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技术因素,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意识因素。欧美发达国家分娩镇痛率>85%,我国还不足1%,差距很大。”因此,徐铭军教授计划在全国系统调查分娩镇痛率,分析分娩镇痛的影响因素,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工作。徐铭军教授计划2011年在全国开展“康乐分娩全国行”活动,组织讲师团将分娩镇痛理念和技术在全国各地推广,控制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现状。有些产妇分娩条件很好,就是怕疼痛才选择剖宫产,这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徐铭军教授希望通过普及分娩镇痛来降低剖宫产率。

徐铭军教授于2003年赴法国儒勒・凡尔纳大学妇产中心医院学习分娩镇痛,他说:“最大的收获是理念的改变。现在看来,分娩镇痛非技术因素是阻碍分娩镇痛开展最主要的因素。在法国,几乎每个产妇都享受到了分娩镇痛,首先是他们的产科和麻醉医生的理念是‘分娩镇痛是产妇和胎儿的权利,医生没有权力不给产妇实施镇痛’,这和我国的剖宫产一定要麻醉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国内,大家都接受了做手术要麻醉,但是对于正常分娩就没有这个概念,我国的产科医生和护士包括麻醉医生,对分娩镇痛的认可程度还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近两年徐铭军教授一直致力于分娩镇痛观念的普及,在技术层面上,徐铭军教授连续举办了4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妇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学习班”,2010年6月邀请13位美国专家,包括麻醉医生、产科医生、助产士,共同举办了“2010年全国高危产科麻醉与分娩镇痛学习班暨首医―美国西北大学分娩镇痛研讨周”,从各方面对分娩镇痛进行研讨。徐铭军教授说:“学习班每年都要办,这样可以带动其他城市将分娩镇痛开展起来。”

“分娩镇痛技术现在国内和国外是相差不大的,更大的差异就是理念上的差距。实际上,分娩镇痛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宫缩、产程、产力、母体的安全、对胎儿的影响等,在这些方面确实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分娩镇痛对母亲和胎儿是安全可靠的,分娩镇痛的手段和剖宫产麻醉是类似的。分娩镇痛的给药量是椎管内麻醉的1/10。大家都认为剖宫产麻醉是安全的,而分娩镇痛实际上是更安全的。国内和国外在理念上差异很大,国外是关注疼痛,相对于宫缩、产程、产力、胎儿,国外认为疼痛是最值得关注的;但是国内则认为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它不是最重要的,而分娩的过程、结局才是最主要的。国内也认可镇痛对产妇是有益的,但不能丝毫影响分娩过程,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我们现在正在申请课题,用新的技术手段进行分娩镇痛,以最小影响分娩的过程,用更新更好的技术去开展分娩镇痛。”徐铭军教授说。

徐铭军教授最后说:“我选择麻醉并不后悔,虽然麻醉医师不像其他的手术医生直接接触病人,容易被病人记住,赢得病人的感激,麻醉后病人是失去意识的状态,家属也接触不到你,相对来说是比较隔绝的,很少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关注。但当医生就要踏踏实实,为病人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个人名利。”徐铭军教授就是用这种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手术台前,缔造着手术室内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生命之歌!

篇8

皖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2

[摘要] 本文对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将各个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完善药理学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创新,优化教学质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不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药理学;构建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44-02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LI Xianwei YANG Jieren *

Wangnan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Wuhu 24100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pharmacology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so as to mak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features more prominent,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basic skill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analysis ability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Personnel training;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318);2013年皖南医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5)。

[通讯作者] 杨解人(195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

药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作为一个中间学科它将将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医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中药理学占有重要地位[1]。在进行药理学讲课过程中,应根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药理学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1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中,药理学不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进行紧密关联;药理学不仅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高等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近些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同扩大同时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使得药理学授课范围也在随之扩大,药理学在目前该校院系中涉及到药学院、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所涉及的学生包括普通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由于药理学课程涉及的学院较多并且专业广泛,而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若全部专业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运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整仅按学时多少,这样必然无法达到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最终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脱离今后的学习、工作,无法实现药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2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2.1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选择了杨宝峰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的第八版药理学《药理学》[1]。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在许多医学院校中开设时采用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即使有一部分采用了专供的药学或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材,但是在内容结构上依然沿用的是传统药理学模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非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对其他非临床医学理论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使用的《护理药理学》[2]、适合药学药学、麻醉、预防、口腔等专业使用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第二版)[3]。药理学实验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为《机能实验学教程》,其内容较为宽泛,药理学特色并不明显,其中较少提及药理学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基本原则,比如动物模型建立等基本知识,并且书中均为以前的药理学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没有专业特色,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者将带动教师进行《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编写,把药理学的实验特点重点突出出来,然后总结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划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药理学实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选用。

2.2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临床医学专业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如病例讨论),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4]。实验教学方面将会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重点研究,如药物如何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造成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然后设计出一部分综合性实验(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2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与药物打交道,因此对药物有关知识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5]。因此,调整相关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重新调整对教学学时并科学分配,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有利于学生对其掌握和了解,帮助学生通过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慢慢地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摆脱,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将那些与护理工作联系不甚紧密的实验内容适当删减,适当添加一些药物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对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引起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

2.2.3药学专业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作用最大的是药理学,虽然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包括药理、药剂、药化、药分等不同方向,但是在这不同发展方向中药理学知识均居于重要地位。因此,理论教学方法除了强调药物的作用于应用之外,重点还应掌握各种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甚至一些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会从事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工作,所以,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对新药研发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增加,以利于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2.4麻醉学专业 药理学在麻醉专业的地位相当重要,为此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首先进行普通药理学的讲授,重点强调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然后再进行麻醉药理学方面的讲授,重点强调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肌松药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针对麻醉学专业将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可以将一些可能会和日后工作有更加密切关系的实验内容添加进来,比如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药的不同特点、不良反应及麻醉用药过量如何解救等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对麻醉药药物原理的认知,增强学生安全用药意识。

2.2.5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可能是口腔医疗、保健岗位等。因此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过多系统并完整的将药理学学科进行阐述,只能通过淡化其学科意识,强调其实用性,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帮助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病的防治以及多发病的药物基本知识[6]。在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抗菌药,局部麻醉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应强调引起口腔疾病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四环素、甲硝唑的特点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结合其将来工作特点,重点强调其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口腔专业工作提供保障。

2.2.6法医学专业 法医学专业在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名列前列,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方向为法医,因而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毒性比较高的药物的特点要重点掌握。在实验教学时分许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的特征,适当增加药物毒理学相关实验内容,进而增强学生对药物中毒的机制、表现及毒物检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领悟,为学生的药物毒理学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法医工作做好准备。

2.3药理学教学方法的完善

传授基本知识应以课堂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导,重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逐步讲解。通过一些日常用药、图片或实验现象、病例分析等不同难度的系列问题,进行比较、总结。最后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7]。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观认识[8]。为此,该研究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以图片、动画等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激发出来,还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通过将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以动画辅助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学中还以英语教学方法为补充满足专业需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对外籍患者服务提供帮助。

3构建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意义

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创新,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优化,同时通过开展更多的主动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入药理学实验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专业体系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推进药理学理论和实验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增加学生对药理学实验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者期望推动药理学教学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实验师资力量,健全实验相关内容,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激情和勤于思考的作风得到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药理学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全方位在实验中得到锻炼。

[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3.

[2] 杨解人,宋建国,黄正明.药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解人,宋建国.药理学[M].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4] 付晖,肖建民,鲁澄宇,等.临床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药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9-10.

[5] 任丽平,于夏,李先佳.培养创新能力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33-134.

[6] 杨丽珠.药理学“六模块”递进式时间教学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87-3689.

[7] 杨军英.分流培养模式下改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药理学教学效果的思考[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4,11(5):70-71.

篇9

【关键词】 麻醉学;风险管理;风险教育;教学

Strengthening hospitals anesthesia risk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WU Ya-wen, ZENG Jing-xian, CHEN You-quan, et al.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zhou 510150;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Abstract】 Medical risks may lead to patient death, disability or other impairment, affecting the reputation of hospitals and other medical personnel.On the other hand, anesthesia work related to the life and health of the majority of surgical patients, strengthening hospitals anesthesia risk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reduce the medical risk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y to discusses briefly the issue of “Strengthening hospitals anesthesia risk management and education”.

【Key words】 Enesthesiology;Risk management;Risk education;Teaching

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1]。医疗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致残或其他功能损害,给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其不良的影响,还会增加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经济和思想负担,影响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声誉等。医院麻醉工作关系到广大手术患者的生命健康,加强医院麻醉风险管理及教育,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麻醉风险管理是指麻醉科室对现有和潜在的麻醉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麻醉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不断提高麻醉质量,提高医疗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风险教育是指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教育培养在医院的风险管理中被认为是极其重要的部分,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成败。

医疗风险教育面向医院全体人员,提高风险意识将可明显地提高风险预控的灵敏度和范围。医院实施麻醉医疗风险管理是要尽可能地减少麻醉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同时,还应尽可能地降低风险事件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另外,还应考虑防范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

2 目前国内外医院麻醉风险管理及教育现状

国外医院医疗风险(包括麻醉学科)的管理及组织结构的构建研究起步较早,而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例如,英国自2000年开始,7年间国家卫生服务中心(NHS)的预算连翻两番;成立国家患者安全中心(NPSA);建立国家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分析处理系统;针对主要问题和重要高危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确保患者安全、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的措施,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2]。美国自2000年,经过5年改革,在增强公众医疗差错意识、建立患者安全中心、制定医疗安全执行标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差错报告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完善的医疗风险监管机制[3]。加拿大于2001年成立国家患者安全指导委员会,依托医疗相关机构如医疗保健协会和卫生事业监督委员会等,通过建立和改善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收集和相关信息、制定具体措施、与医疗组织和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分享最佳患者安全医疗行为和模式,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完善法律法规程序,增强公民医疗差错意识等途径在医疗风险防范、患者安全保障和医疗质量提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日本由健康、福利和劳动部全权负责卫生保健质量提高工作,通过成立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牵头定期举办患者安全研讨会,建立报告系统,促进形成安全的医疗环境,在卫生保健领域使用计算机系统等措施以防范医疗风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5]。

我国医院麻醉风险管理及组织结构的起步较晚,目前医疗风险管理现状仍不是很不完善,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国外特别是英美等国的麻醉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建立,对我国建立和健全麻醉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比如我国要建立严格的手术准入制度,加强医院麻醉风险事件的报告,建立全国共享的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相关麻醉医疗法规等措施,建立一个具有我国特色、符合我国医院麻醉学科自身特点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医疗麻醉行业是属于技术含量高、风险高的领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健康意识的增强,有关手术患者的麻醉风险管理、质量保证和患者安全等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现阶段我国医院都纷纷提出了实行麻醉医疗风险教育与管理,然而还没有一套有关麻醉医疗风险教育与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麻醉风险管理、风险意识教育、质量保证和患者安全是从其他管理行业引入的新理念,是降低各种麻醉医疗活动过程中发生不良甚至严重不良医疗事件的重要举措[6-12]。

3 加强医院麻醉风险管理及教育的措施

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结合上述对国外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对麻醉风险管理及教育的深入研究,我们可试行采取以下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麻醉医疗风险:

3.1 普及和加强公众的麻醉医疗风险、患者安全意识教育,支持和开展患者安全研究,确定麻醉风险发生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防范,同时,建设患者安全经验交流平台,做到有的放矢。

3.2 建立医院检查审核制度和医务人员的定期考核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以及实习医学生有关医疗风险知识的临床教育,例如,对已发生的麻醉风险事件,是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可利用其向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范于未然。

3.3 成立医院麻醉患者安全中心,专职管理患者安全。其中主要任务包括:①对麻醉紧急事件和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②鼓励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报告不良事件和近似差错,并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经验;③分析和不良事件信息,监测、追踪医疗差错并采取相应措施,从临床差错和近似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防范于未然。

3.4 加强品监控,制定规范化管理措施,减少药物差错。

3.5 利用计算机麻醉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并实现麻醉记录自动化,使麻醉医生有更多的时间监护及治疗患者,促进麻醉科的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3.6 选择高风险环节领域,例如,鞘内注射、药物差错作为重点防范试点,并分别制定了风险控制的量化指标,采取针对性措施,研究示范,同时,应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后效评价,止于至善。

总之,医院麻醉工作关系到广大手术患者的生命健康,加强麻醉风险管理及教育可提高手术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赵明钢,柳琪林,等.加强我国医疗风险监管,确保患者医疗安全.中国医院,2005,9(5):24-26.

[2] 马彬,杨克虎,刘雅莉,等.英国医疗风险监管体系的循证评价及其对我国医疗风险管理的启示-关注患者安全,预防医疗差错,提高医疗质量.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7):514-522.

[3] 杨克虎,马彬,田金徽,等.美国医疗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现状及绩效的循证评价.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6):439-450.

[4] 田金徽,杨克虎,马彬,等.加拿大医疗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的循证评价-整合全国卫生资源,建立患者安全体系.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12):897-904.

[5] 杨克虎,马彬,田金徽,等. 日本医疗风险监管体系评价.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67-70.

[6] 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7]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 Gravenstein N, Kirby plications in anesthesiology.2nd 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6.

[9] 连斌,黎爱军,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体系构建研究.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9-312.

[10] 王焱林.重视麻醉安全,防范麻醉风险. 中华医学杂志,2005,29(2):73.

篇10

关键词: PACU护士;全麻苏醒期;躁动

近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及"手术全期护理"等理念的提出,我国近几年各大医院相继成立了麻醉苏醒室(PACU),时间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了PACU为全麻手术患者安全苏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有研究认为麻醉苏醒期躁动还可能与术前心理焦虑、抑郁有关[1]。国内外的一些研究也证明术前针对性地心理干预可以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2~4],现阶段经我科PACU护士对全麻患者实施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观察发现该措施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良好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帮助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实施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12~68岁平均(46.6±6.3)岁;普外科手术20例,胸外科手术10例,妇产科手术30例,肝胆手术30例,脊柱科10例。观察组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0~65岁,平均(44.8±5.7)岁;普外科手术28例,胸外科手术12例,妇产科手术30例,肝胆科手术20例,脊柱科手术10例。所有病例既往无精神病及药物依赖病史,清醒合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术前1d由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常规访视,观察组麻醉医生常规访视和麻醉复苏护士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根据我院PACU的护士配备情况,专门指定一名PACU护士每天下午15:00对第2d进入PACU的患者选择性地既手术时间超过2h以上,常规留置保留尿管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个体化术前访视主要包括六方面:①了解患者基本情况。②与患者会面,具体方法:麻醉复苏护士手术前1d携带麻醉科苏醒室的照片和文字介绍前往病房探视患者,介绍手术室、麻醉苏醒室环境及在苏醒期如何配合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各项操作;谈话时应以鼓励和安慰为主,同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观察,确定患者有无口唇、皮肤颜色的改变及听力、语言上的障碍;耐心与患者沟通,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逐一认真解释患者提出的麻醉、手术问题,向患者提供全身麻醉客观和主观感受信息;将术后可能存在的各种不适所带来的感觉详细解释,并交代此种感觉为苏醒时正常的感觉不用害怕,患者需要做到密切配合,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麻醉的可逆性及安全性,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介绍术后气管导管的不适,告诉患者气管导管须在呼吸恢复正常范围才能拔除,拔管前后应平稳呼吸,使患者清楚早拔管及躁动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更需详细解释,主要表现为很强的排尿刺激及尿不尽感,减少患者苏醒时想小便时的烦躁。③PACU护士介绍完术前访视内容后,请患者或家属在访视单上现场评价对本次访视的满意度及自己需要注意事项是否完全了解,如有不清楚可以更详细讲解,并让患者及家属在访视单上签名,感谢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④患者进入手术室至麻醉诱导,再次告诉患者麻醉后苏醒期的感觉,使患者有心理准备,配合医生的处理。⑤在PACU配合麻醉医生及时拔除气管导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加强安全护理,妥善放置好各种引流管,输液装置和留置尿管。⑥术后与麻醉医生一起将患者送回病房,与患者的负责护士交接手术详情,定期到病房探视进行回访,并注意随时听取患者意见,耐心解答其疑问,进行科学的心理指导,据此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1.3 评定标准 [6] 患者入PACU后由不知分组的麻醉医师和PACU护士进行苏醒和拔管,并进行躁动评分。采用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进行躁动评分:0分:安静、合作;1分:吸痰等刺激时肢体有运动;2分:无刺激时有肢体运动,但无需制动;3分:激烈头、肢体运动,需要制动。躁动发生率=(2分+3分)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所有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躁动发生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和24%,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躁动程度也轻于对照组。两组躁动发生情况见表1。

3讨论

目前, 参与术前心理干预的大多为麻醉医师及手术室护士 ,为了让患者有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接受麻醉苏醒期的一些不适,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所以有必要让麻醉复苏室专科护士对全麻术后要进入PACU的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术前访视,麻醉复苏护士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麻醉经验,能进行详尽的麻醉苏醒知识的宣教和针对焦虑情绪的心理疏导的特点。由于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从意识模糊、嗜睡到定向障碍以及躁动不安等情况。虽然躁动不安只是短暂的,但确可引起意外性伤害等并发症。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5]。

由于PACU在我国起步较晚,各大医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PACU管理制度。我院PACU在2012年结合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人员的配备,开始了术前访视制度。让PACU护士走出封闭的环境,和患者及家属近距离接触,不仅缓解患者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也缓解了家属的担心

我科结合平时对苏醒后患者烦躁的观察,针对性地制定了PACU术前访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结果显示PACU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降低了躁动的发生率。术前访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的心理应激,但随着麻醉科业务范围的增加,医院管理对人力成本的要求,麻醉医师只能与患者作短时接触。麻醉复苏护士是麻醉科的专职护士,通过专科训练后掌握麻醉基本理论和技术,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和沟通能力,协助麻醉医师实施麻醉和苏醒患者。两组患者虽然都有护士的术前访视,但麻醉复苏护士在接受麻醉专科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心理学的培训后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恢复影响更积极。观察组患者在接受麻醉护士的个体化术前访视后,苏醒期对与术前心理疏导中相似的暗示语言有较好的反应,更能配合医护人员。 术前访视中,向患者提供改善行为、知识的技术服务,可缓解患者相关的负性心理,消除患者顾虑,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自尊水平[6],对确保术后复苏安全意义重大。术前访视中加强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让其主动调节心理状态,避免了不必要的猜测,稳定了情绪,增强了患者的心理能力[7]。

综上所述,通过麻醉复苏护士对全麻患者个体化术前访视的应用,使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心理和生理上都缩短了不愉快的程度,躁动、痛苦挣扎等症状减轻,从而帮助患者完全度过了全麻恢复期。

参考文献:

[1]Lee A, Chui PT, Gin T. 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anesthesia:a systematic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media-based interventions. AnesthAnnlg,2003,96(5):1424.

[2] 祝义军.术前心理疏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69-170.

[3] 谭明韬.术前心理干预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934.

[4] 吴跃仙.术前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恶心、呕吐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7下旬):1920-1921.

[5]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5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