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0: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视编导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编导专业的产生式随着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发展而来的,从最初的广播媒体到电视媒体。就职业界定而言,编导专业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里面,它不同于一般纸媒的编辑,也不同于导演、制片的。
因为编导工作室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的,对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掌控和把握,所以编导更像是一个传媒领域的全才,是广播电视等传媒领域非常重要的人才。
学习编导专业,设计的具体学科是比较多的,但统属于文科范畴,当然也需要考生有很好的公共学科基础,和很好的艺术感受力以及美学修养。所以说,编导专业对个人的修养要求还是比较高的。
一般来讲,编导考生最理想的就业单位还是电台电视台等媒体。根据各自的主攻专业不同,我们可以从事编辑、导播、记者、编排等等工作。媒体工作和一般的工作相比,稍微辛苦一些,但是这个职业也更光鲜亮丽,接触的各种高档人脉比较多,收入也会高出不少。
说到底,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宽泛的,在专业学习中,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业领域的全才也可以就专业中某一项成为一个高端人才。无论哪一样,都可以有很好的职业前景。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很多编导专业的同学在学习编导之前就是奔着进电视台的目的去的。其实很多电台也很有发展,现在随着汽车的普及,电台作为车载传媒最有效的媒体,已经越来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果我们有很好的创意和敬业精神的话,电台也一个不错的选择。
纵观近几年的艺术高考,编导专业成为继表演专业、美术专业之后又一热门专业。由于各高校在选拔编导人才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可塑性,进入高校后,编导类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社会事务分析分辨能力、民俗风情把握能力等各方面都会有大幅提高,因此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编导岗位需求,就业形势看好。
位于中国传媒大学校内的艺考机构中艺纵横已经有14年的办学历史,其编导艺考专业在全国艺考机构中,最早联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编导艺考教材《影视专业高考完全攻略》,被全国100多家培训机构指定为培训教材。根据媒体报道,中艺纵横已经成功培养了3000名编导艺考学员,这些学员绝大多数考入编导类重点高校,毕业后在主流媒体或者事业单位从事传媒和宣传工作。
篇2
大致来说,艺术类高考专业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需要长期扎实的“童子功”的,譬如美术、音乐;另一类是半路出家,“华丽转型”型。这类考生备考时间相对较短。如广播电视、影视、戏剧类,管理类,公共关系学类,理论类等专业。
“童子功型”: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顾名思义,这类专业没有个“十年功”你是混不进去的。报考这类专业的考生通常从很小的时候就尝尽了“人间疾苦”――再冷的冬天也要练琴,再枯燥的时候也得对着鸡蛋画画,哪怕脚上有伤也得坚持练舞……好在,熬出头之后的风光,也是相当令人艳羡的。
音乐类:含音乐表演(如声乐、器乐等)、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乐器修造(如提琴制作、钢琴调律)等。
美术类:含绘画(如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雕塑、美术学、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书法、艺术设计(如环境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戏剧舞台美术设计、动画等。
舞蹈类:含舞蹈表演(如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国际舞等)、舞蹈编导、舞蹈学(如舞蹈教育)等。
不难看出,这类“童子功”型专业的对扣性相对较强,譬如音乐表演、绘画、雕塑、舞蹈表演等专业的性质让人一目了然。下面详细介绍一下设计类几个相关专业。
艺术设计可以说是应用性最强的美术类专业,也是美术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力量。它与时展紧密相关,具有多元性,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多方面。由于艺术设计的涉及范围太广了,所以它的专业分类还包含很多细化的专业方向,每个方向的学习内容和就业方向各有侧重。
平面设计专业即视觉传达,主要学习广告战略、广告表现、书籍设计、插图设计、摄影艺术与技术、新媒体创作与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就职于各企事业单位,从事企业形象策划设计、逆向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当然,如果你有一颗渴望创造的心,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是最佳选择。
广告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广告策划与创意、文案、广告经营、媒体研究、摄像与摄影、广告设计、市场调查等课程。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报社、杂志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部门、企事业单位广告部门、中外广告公司、市场调查与咨询行业等。
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室内空间设计、室内陈设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成为图纸绘制员、三维建筑表现设计师、室内装潢设计师等。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主要学习素描、水粉静物、室内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AutoCAD、Photoshop图像处理、Corel图形设计等课程。学生多从事专业相关行业,如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师、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室内外装饰设计、装饰材料构造与工程预决算、展示设计、家具设计、景观ms211、CorelDraw、AutoCAD、Photoshop、3DMAX等课程。其毕业生多从事室内外设计、装饰绘画、景观设计、家具设计、小区规划等设计工作。
服装设计专业主要学习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排料与推板、服装立体裁剪等课程。该专业对口就业率极高,多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主要学习设计素描、产品速写、设计图学、快速表现技法、视觉传达设计、形态设计等课程。学生毕业后多就职于工业设计公司、IT产品设计与制造、家具、玩具、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后期产品设计等企业,从事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新产品开发、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学习素描、色彩、构成学、数字特技原理、MAYA、After Effects、Premiere、影视广告创意设计等课程。在电视台、影视公司、大众传媒、音乐与唱片发行公司、广告等领域都可以看见该专业毕业生的身影。
“华丽转型型”:半路出家 亦可艳惊四座
这种艺考类专业的情形与“童子功”型不一样。很多同学是进入高中后才考虑改走艺考之路进行的“华丽转型”。这样一样可能在艺考中胜出。比如一些同学从上高中起就参加一些像美术、古筝、播音主持这样的培训班,如果天赋尚可,所学专业突出,再加上文化课成绩不错,不仅可以上个本科,甚至有机会考上像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名校。
对于这一类考生来说,可选择的专业更多偏向于应用实践类。譬如广播电视艺术类、戏剧影视艺术类等专业,它们区别于美术、声乐、舞蹈需要长期积累,与你平日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关系紧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类“华丽转型”专业考生的要求,各大高校可能会有不同的录取政策,主要是专业技能的加试,例如:画面组合、影视作品评析、命题演讲、综合素质及其方案策划等。其专业课考试看重的不仅是学生现阶段学习某专业的能力,还有未来从事这一专业的潜力。
广电、影视、戏剧类
电视上俊男靓女主播们的无限风光显然给广播电视艺术类专业的大红大紫点燃了一把火。近几年来,包括广播电视编导、电视节目制作、播音主持在内的专业,已经成为艺考最大的热门。
广电、影视、戏剧类:含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录音艺术(如录音工程等)、摄影摄像、影视照明、电视节目制作、表演(如影视表演、戏曲表演、戏剧表演等)、导演(如影视导演、戏剧导演等)、影视戏剧文学等。
播音与主持专业
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你就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电视节目播音员了吗?如果你这样认为,显然是大错特错的。虽然标准的普通话和流畅自如的语言表达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最重要的“硬件”,但是,更为重要的“软件”――临场应变能力才是这个行当里最无敌的杀手锏。这种能力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
大学期间,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了解整个新闻采集、编辑的流程,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技术,优秀的毕业生除了需要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知识和语言文学的相关能力,还要掌握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心理、艺术和美学等多学科知识。
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非常广,除去我们熟知的电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广告配音、电视电影配音等职位,还可以系统学习采编播课程,毕业后从事音频编辑、灯光师、影响师等工作。
电视节目制作专业
想知道我们每天看到的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解答你所有的疑问。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可以分为数字媒体艺术、数字电视制作等方面,旨在培养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同时又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的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毕业生分布于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网络传播公司等各种传媒机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如果说电视节目制作的岗位是起房子的建筑工人,那么节目编导可以说是房子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是台前幕后的灵魂人物,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优秀编导的培养基地。编导编导,既要能做编辑、编剧,又要能做导演,是个名副其实的“杂家”。编导专业开设的课程相当丰富,从新闻传播的相关原理,到影视作品分析,再到戏曲类的专业学问,甚至还有色彩学、摄影技术、照明技术等等,与影视相关的内容它都尽收囊中。时下,随着毕业生逐渐增多,所有学生都面临着一样的就业压力,而编导专业学生因为一人可以同时承担多种工作,成为传媒行业的新宠。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在校园里有一群很酷的学生,你常常会看到他们扛着摄像机在校园里东走西窜地拍片,他们八成就是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他们用镜头将艺术梦想延续,影像画面就是他们诠释眼中世界的方式,斯皮尔伯格、张艺谋、奥利弗・斯通都是出身摄影类的专业,难怪他们的电影画面总是极具美感。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学生拥有良好的美术基础和摄影技术,该专业的毕业生几乎不会被外行“抢饭碗”,因为他们今后走的是技术型路线,他们的岗位可没这么容易被替代。影楼、影视公司、新闻媒体行业都是该专业的对口单位。
导演专业
也许你从小就是班干部,具有掌控全局的协调能力,又恰好对影视抱有热情,那么导演专业恰好符合你的特点。导演是一个剧组的总指挥,因而全面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是优秀导演的两个支撑点。
导演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导演基础、电视节目制作、戏剧、戏曲及电影表演学、导演艺术、电影电视画面、视听语言、中外戏剧史、艺术概论等课程。这个专业,毕业作品可是重头戏。很多高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有自己的毕业作品,可以是集体创作的毕业大戏,也可以是影视作品。这部毕业作品直接就能成为你的求职简历,因为每个毕业作品都是学子综合能力的体现。
导演专业学生就业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理论型,供职于文化系统公务员岗位,或继续深造,搞教学科研;也有人选择做自由剧评人、撰稿人等。其二是实战型,在剧院、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等部门从事戏剧、戏曲艺术、电影、电视剧制作等工作。
戏剧影视文学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话剧,只有演员和导演远远不够,一个出色的剧本才是关键,近年来小成本电影常有“丝的逆袭”之作,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一系列黑色幽默更将剧本为王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着实证明好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好剧本也会让电影魅力无限。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就是培养编剧的基地。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需要广阔的知识面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创作好剧本的基础。该专业几乎涵盖中文系的所有课程,如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应用写作等,又有艺术类课程,如编剧法、DV实践、经典作品赏析、表演理论等。除去文学和艺术学的主干课程外,学生还要了解政治历史、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具有艺术品味,又有现实情怀的作品。可见,成为一名优秀的编剧,在影视行业是大有可为的。目前这个专业在全国范围内招生人数并不多,就业前景看好,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剧场、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传媒机构。
管理、学术类
近年来,艺术类管理专业也成为报考热点,尤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个新鲜名词,吸引了大量考生。不同的开设院校该专业的特色各异,如戏剧学院的制片管理侧重于影视方面,美术学院的管理学院侧重于艺术品鉴赏与管理等,在报考前需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
篇3
【关键词】传媒融合 应用型高校 广播电视编导 人才培养范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93-03
1962年,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出版了成名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在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即科学发展并非累积的、线性的过程,而是范式转换的结果,范式的取得是一个科学领域在发展中达到成熟的标志。根据库恩的理论,范式必须体现在某种科学共同体成员的身上,教育便是依据一定的范式训练学生,使之获得关于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致性意见,从而成为该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事实上,人才培养的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范式的传授进行。然而,从知识传播的角度看,如果只是范式传递的话,那么大学教育的意义似乎并不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科学知识的不断增值才是最值得重视的。
20世纪末以来,国内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陆续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传媒业和各地宣传部门及民营文化传播公司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然而,随着传媒行业的不断变革以及新媒体形态的大量涌现,广播电视编导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无疑,当下传媒融合进程的持续与加剧,很多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的知识已经远远超出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对于学生的定位和要求,从而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范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此,高校应当注重从人才培养范式而不仅仅是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来加强对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索,进而让师生对范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既能对已有的范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又能做到不盲目崇拜所学的范式。
一、传媒融合语境下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传媒融合是在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出现的新概念,核心是传媒技术的发展和一些传统边界的打破,使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传媒在技术、内容方面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传媒技术的一体化,保证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宽泛化、传媒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化、传播效益的最佳化。当前,传媒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传媒对广电编导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与广电传媒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状况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学生学风浮躁,技术至上主义思想较严重。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都是艺术类考生,这类学生大多文化功底稍差,一方面他们思维活跃、积极、有创造力、重视实践,对影视作品的创作很感兴趣,另一方面他们又很难静下心来学习钻研专业理论知识。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鼓励和强调学生多创作影视作品,这主要依赖强大的技术支持,如摄像机、导播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对机器的好奇以及对技术的崇拜使得学生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技术或者机器等同起来,认为这个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就是对各种机器设备操作方法和软件操作技巧的学习,从而忽视对于其他基础文化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双师型”师资缺乏。广播电视编导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按照教学规律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师资、教学设施和相对应的教学实践,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广播电视应用人才。然而,目前国内应用型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设置。重庆文理学院虽然2011年才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但也和许多应用型高校一样,师资主要是由先前讲授文学、新闻学或艺术学等转型过来的,真正能够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还比较少。
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一般学历和职称偏低,传媒界的精英由于待遇、时间、教学经验等具体的现实问题,很少也很难全身心地走进高校课堂或实验室从事教学和实践指导工作。高学历人才和实践性师资的双重欠缺,使得应用型高校广电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往往差强人意。
(三)传统教学模式没有打破,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建立。当前,不少应用型高校的广电编导专业基本沿袭了“呈现―沿袭―输出”的传统教学模式,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往往喜欢套用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不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教学过程的生硬和呆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参与教学工作的热情,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的建立。主体地位没有确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不能充分发挥,主动思考和钻研的动力较为缺乏。因此,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不可能真正消化吸收,更谈不上知识的创新和增值了。
(四)指导思想固化,“专业化、融合型”的培养目标尚未确立。很多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比较全面,所培养的学生概括起来基本都是能在广电系统、文化部门和宣传部门从事广电编导、策划、制作和摄影、摄像、撰稿、编剧等方面的工作。这种提法虽然可以表明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广阔,但是培养目标过于宽泛会产生全是重点而又无重点可言的问题,在教学上也会呈现出无系统、无规律等盲目教学现象。与此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单一技能的培养已成为“过去式”,培养具备传统媒体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于一身的广电编导人才已然成为发展的必然。然而,当前不少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培养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到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和传统媒体迅速向数字媒体转型和融合的现实图景,对于人才定位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明显不足。
二、传媒融合语境下构建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质量的培养范式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传媒融合日益加剧的时代,一些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因袭式”到“创新型”的范式转换,但是遇到了传统教育活动中若干环节诸如观念、环境、手段等,尤其是观念的挑战。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范式研究,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寻找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有力的支持。
(一)注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教师应该使学生对范式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既能对已有的范式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学会用业已建立起来的科学语言和规则说话,又能够做到不盲目崇拜范式。在专业教学中,教科书是绝对权威,教材建设是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和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因此,专业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理论和实践经验,一方面给学生传授本学科著名高校、著名学者所编撰教材里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强化本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校本教材的编写要关注新闻传播、媒体经营、新媒体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注重知识的选择性和实用性,以开阔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科书既要做到“解惑”,也要“传疑”,要多设置一些探讨性问题并结合教学实践和经典案例,把传媒融合理论与广电编导专业处于发展中的学科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学科创新性理论,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新媒体思维能力。
(二)构建务实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过程是学生技能得到提高的实战演练过程,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经途径。在实验设备方面,应用型院校必须花费足够的资金引进高端专业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系统,建成集数字音频录制、数字音频编辑、广播节目制作、网站建设和运作、数字影视等多功能一体的传媒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重庆文理学院传媒实验室近几年来通过中地共建项目、校长专项资金等渠道,陆续争取到数百万资金,用于更新设备和建设新媒体实验室,已在教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此外,要创新实验和实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实践教学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增加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就业市场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新型的、开放式的特色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升实践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须顺应传媒融合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形式多样化、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分散化、网络普及化现象日趋明显。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中,要对各媒介形式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将采集和制作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鉴于此,应用型高校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态势以及其对传统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调整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内容,尽量与互联网、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等新媒体接轨,让学生尽可能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针对传媒融合加剧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重庆文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开设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采编、新媒体概论、新媒体节目创意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便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传媒融合时代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更多地为手机新媒体或网络媒体进行视频内容的编导,为网站制作网页、运用音频和视频制作交互式超文本的新媒体内容。这些课程和相关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都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四)强化师生参与各类媒介比赛的激励机制。各高校每年都要面对激烈的招生竞争和就业压力,如何才能充分向社会展示本院系广电编导专业的实力?扩大知名度、彰显专业办学实力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充分调动师生的创作热情,积极参与国内外各高校或知名媒体举办的影像比赛。师生创作获奖次数越多,获奖频率越高,对本专业师生自信力的提升,以及社会美誉度的打造,都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各高校相关院系必须探讨如何建立强化师生参与各类媒介比赛的激烈机制,充分调动师生们的参赛积极性,进而打造出更多优秀作品。因为激励是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和开发人才资源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的需要。在师生创作的影像作品获奖之后,学校或相关院系应在创作经费、差旅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同时,还应给予主创师生以一定的经费进行必要的奖励。
由于制定了比较健全的激励机制,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广电编导专业师生的创作激情大大提高,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截至2015年5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已成立数个由教师牵头成立的专业传媒类工作室,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作了大量的影视作品,其中不少作品已先后在“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像作品大赛、中国大学生DV文化艺术节、广州大学生电影节、万峰林国际微电影节、中国大学生微纪录片大赛等国内外大学生影像大赛中获得殊荣。此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所在的文化与传媒学院还组织了“海棠里杯”新媒体创作大赛等校内外的传媒影像比赛,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校内外都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成为新媒体的使用主力军,但是很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也跟其他非本专业学生一样,对于新媒体时代媒介深度融合后,传统广电媒体的巨大变革以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编导理念、编导方法、编导策划、编导技巧等方面的变化缺乏认知。这既不能适应媒介融合过程中新媒体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各应用型高校必须顺应传媒融合的大潮,及时转变办学观念和思路,不断加强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范式研究,真正培养出适合传媒融合时代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冯一刚.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应用型人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2]王贤婷.媒介融合下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J].青年记者,2013(2)
[3]李先知.探寻“台网”融合背景下广电新媒体发展之路[J].中国记者,2013(6)
[4]李帅帅.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青年文学家,2013(24)
[5]王龙.浅谈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传媒的发展策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
[6]岳璐袁方琴.媒介融合时代广电编导人才的培养路径[J].新闻前哨,2014(2)
[7]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基金项目】重庆文理学院2013年度院校研究项目
篇4
代表人物:马克・库班达拉斯小牛队老板,福布斯2009年全球富豪榜296位,资产净值23亿美元,曾8年入选福布斯富豪榜。
体育不再只是一种拼搏向上的人类精神体现,已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行业。特别是当体育形成一定规模时,体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密不可分。虽然体育服饰与用具已经造就了李宁,丁世宗,丁水波与徐景南等富豪,但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发展空间。
相关专业:体育经营管理等。
2、传媒
代表人物:克莱斯・默多克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49位。
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却没有出现传媒大亨是不可思议的,这当然与媒体行业长期没有放开有关。
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但人均广告支出只有美国的2%到3%,前景看好。中国新媒体用户大多小于三十岁,其中四分之一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二到三倍。2007年中国Cye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幅更是达到75%。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展示出令人期待的高速增长势头。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
3、卡通产业
代表人物:罗伊・迪斯尼2006年资产12亿美元。
我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但第三产业比重长期徘徊在30%―45%之间。而作为现代第三产业核心的以文化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却仍然发展缓慢。因此我国文化市场供需缺口巨大,特别是卡通产业,即以卡通形象及品牌为核心,由动漫,动画,影视,图书,音像制品以及衍生产品和特许经营产品等所形成的产业链。
相关专业:美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等。
4、本土服装品牌
代表人物:丁世忠2009年胡润富豪榜43位,资产150亿元。
去二三线城市的大街上走一走,我们看到的越来越多是本土的消费品牌。除了安踏、特步、361度、李宁等体育服饰品牌,雅仕和卡宾等也纷纷向乔治・阿玛尼和杰尼亚等品牌发起挑战。这些原本在十几年前扮演西方品牌的外包制造者角色的工厂,慢慢开始自主创新建立自己品牌。虽然创新程度有待加强,自然界的规律却慢慢被打破了。“小鱼”们学会了“农村包围城市”,从二三线城市出发包围“大鱼”们直至吞噬。
相关专业:服装设计等。
5、金融投资
代表人物:沃伦・巴菲特200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一。
尽管中国的资本市场被普遍看好,国际投资大师频频惠顾。但仅靠金融投资而登上富豪榜的本土富豪还未出现。中国能不能出现巴菲特?
相关专业:金融学、投资学等。
6、“低碳经济”下的新能源
低碳是个全新的行业,这可以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能会和1998年前后的互联网产业一样,造就一批财富英雄。美国《财富》杂志最近就指出中国等亚洲国家在以节能环保为目的衍生产业里已经大大领先美国。
相关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经济学等。
7、影视娱乐
代表人物:雷石东维亚康姆集团执行董事长。
华谊兄弟登陆创业板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明星效应,谁都不会否认影视娱乐业的广阔前景。即使放映很垃圾的影片也能发现电影院里人满为患,这是大众消费升级和国人热衷于群体体验消费的必然结果。当国内影片的制作更加精良,3D数码技术更广泛应用,影视娱乐业中还会诞生更多的明星企业和富豪。
相关专业:影视传媒类专业,包括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等。
8、零排放汽车
代表人物:王传福胡润2009年富豪榜首富,资产350亿元。
石油价格的高居不下让人们对零排放汽车的需求日益扩大。中国之前汽车行业的落后很大原因在于起步晚。而现在机会来了。未来能源制约型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下,汽车业的未来就在于Cye新能源,尤其是电池等关键技术的突破,这可能成为中国汽车业“超车”国际车业巨头的最佳机会。上汽研发的电动车荣威750每充电一次可以行驶200至300公里左右,百公里加速18秒。而氢动力车百公里加速是15秒。
相关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汽车新能源技术等。
9、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使用云计算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计算能力,不用再投资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负担频繁的保养与升级。
相关专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工程等。
10、奢侈品行业
篇5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一: 灯光有什么用?
舞台离不开灯光。
每年12月31日,各大卫视都会推出跨年晚会。晚会上,不同类型的节目,不同情调的音乐,都会用不同的灯光效果来烘托气氛。
比如,开场大多是热情欢快的群舞,这时候,绚丽夺目的灯光可以一下子抓住观众的眼球。一些舒缓的曲子,就用蓝色等冷色调的灯光打造浪漫感觉。而魔术类节目,为了营造神秘感、突出魔术师的表演,往往只有一束白色的追光。
影视剧也离不开灯光。
对影视剧来说,调整光线的色彩、节奏可以营造气氛、帮助塑造人物。比如一部恐怖片,没有光线的配合,演员做再多害怕或吓人的表情,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必须要有忽明忽暗的光线、晃动的光影才能制造出惊悚的气氛。王家卫导演的御用灯光师黄志明曾经说过:“假如拍摄一个下午4点两人约会的画面,一个好的灯光师就会通过灯光让镜头呈现出下午4点的感觉,这就是灯光师讲故事的本领。”
再举个直观的例子。我们看韩剧中的女主角,无论镜头拉得多近,她们的皮肤都是吹弹可破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有这样的效果,除了化妆,灯光也是功不可没的――灯光师可以通过补光美化人物。
总之,灯光的变化能带给我们震撼与遐想。灯光专业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灯光,行话称“打光”。打光不是简单地把灯光调亮调暗,除了明暗这个最基本的属性外,灯光还有色彩、图案、节奏和韵律等多种属性,打光就是通过控制灯光的这些属性,达到“用光线讲故事”的目的。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二: 怎么报考灯光专业?
听了前面的介绍,如果你有点蠢蠢欲动想报考灯光专业,别着急,得先过艺考这一关。
相信每年电影学院报名的空前盛况大家都有所耳闻。是的,不仅是音乐、美术专业,播音主持、编导、摄影摄像、表演等传媒类的专业也是要进行艺考的。
艺考分为浙江省统一组织的统考和各大院校自行组织的校考。说不好究竟是统考有用还是校考有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我所在的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在我这一届共开设了6个专业,有本科的也有专科的,其中灯光专业算是重点。如果只通过统考没通过校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以外的5个专业;而如果只通过校考没通过统考,就只能报考灯光专业。所以,为了多些选择,最好还是统考、校考通通PASS。
那艺考会考些什么呢?考试有两轮。初试是面试,考官会看一下你的形象,听你作自我介绍,再问些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你对画面、色彩的认知。复试是笔试,会考影片分析,比如放一部电影的几个片段,让你写出指定片段的灯光特点以及镜头运用等;也会考画面组合和摄影常识,比如,要求将打乱顺序的若干画面组合成完整的画面叙事段落,或者说一说相机的成像原理、光圈的相关知识等。
通过艺考之后,就可以拿到一张专业合格证,接下来,只要安心准备高考就可以了。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三: 灯光专业具体学些什么?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灯光师,必须熟悉各种光源的性质、灯具的特性、滤光片效果的控制,知道什么样的灯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比如,泛光灯光线柔和均匀,在舞台上可以大面积使用;聚光灯光斑中间亮、边缘清晰,适合局部投光……因而,灯光设计类的课程,如“光学基础”“照明艺术与技术”“影视照明基础”“舞台灯光”等,是我们专业的基础课,必须扎实学习。
有了硬性的理论基础,一流的灯光师还必须具备艺术上的“软实力”。举个例子,为一台舞台剧打光,首先要充分理解剧目主题,使灯光为剧目的整体表现服务;其次,在打光时,灯光师必须要衡量光线与阴影的平衡,区分面部造型以及前景、中景、背景。这就要求灯光师具备上佳的审美能力、极强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文学修养。
为了培养“软实力”,学校会开设“影像作品分析”这样的课程。课堂上,老师会播放经典影片,然后从剧情、导演调度以及摄影灯光等专业角度展开分析。好吧,其实这样会导致再也不能好好地看电影电视了――当周围人投入剧情时,自己总会控制不住地去想这个镜头为什么要从这个角度取景、这个人物身上的光打得再亮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另外,在课表上,你还能看到“摄像原理与使用”“电视摄像基础”“摄影技术与技巧”等摄影摄像方面的课程。灯光的首要作用就是照明,在拍摄中,它决定着画面的清晰度、色调和层次,可以说灯光与摄影摄像是一体的,灯光师是摄影摄像师的最佳拍档。所以,要学习这些课程也不足为奇,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样的灯光照明可以拍出更好的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四: 实践的机会多吗?
一个好灯光师不是单看学历的,还要有实打实的真功夫,丰富的临场经验能帮助灯光师处理演出当中各种复杂的情况。所以,我们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操作,纯粹的“老师上头讲、学生下面记”的理论课不那么多,摆弄各种灯具、拿机器拍摄是家常便饭。
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一个实践周,这时,学校会给我们放假,好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实践,由此也可见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仅学校重视,我们自己的积极性也很高。比如大三时,班上同学6人一组拍一部短片,有的当导演,有的当编剧,有的负责摄影打光,有的负责服装化妆……一部短片拍下来,大家不仅对灯光师的工作,也对剧组的运作有了更多体会。如果你拍的短片能在国内外一些评比中拿奖,对今后找工作、深造帮助极大。
所以,学了灯光专业,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实践锻炼的机会,认真对待。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五: 打光、扛机器是体力活,女生不适合?
有些同学觉得,这个专业既要使用各种灯具,又要摄影摄像,体力很重要啊,女生看来是学不来的。
老实说,虽然一般情况下女生不会被要求干体力活,但是难免会遇到困难。刚开始接触打光的时候,为了加深对光线效果的印象,要摆弄各种灯具。一盏灯或者一台摄像机,轻则二三十斤,重则几个男生一块儿都未必抬得动,所以女生确实比较吃亏,很难坚持下来。当然,还是会有女生学灯光的,我们班就有7个,大家自然会照顾她们不干重活儿。在专业上,女生可以往灯光设计这个方向走(有的院校灯光专业侧重灯光设计),不一定要扛着灯去照明,而是可以设计一台晚会、一场戏的灯光效果。
关于灯光师的问题六: 学成后能和大导演合作吗?
当初学灯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电影梦,不过实际上,灯光专业毕业后直接进剧组拍电视剧、拍电影的并不多,但可以选择去影视制作公司,从拍广告、宣传片做起,积累经验。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报考电视台。每年,全国各地的省级卫视、县市级电视台都会到我们学校招聘,不过,能进省级卫视的不多,多数同学去的是县市一级的电视台。
还有个事实就是,不是说学灯光的就一定是做灯光师了。前面我说过,灯光与摄影本是一体,毕业后当摄影师的也有。编导、后期制作我们也懂,这些岗位也能胜任。这里我要再次强调一下实践的重要性,不论是进影视制作公司还是电视台,不论是做灯光师还是摄影师,或者编导、后期,像我们这样的专业,都是用作品说话的。作品相当于文科专业的论文、理工科专业的实验,是能力、水平的最好证明。
如果你想继续深造,也可以考研,不过本科开设灯光专业的院校本就不多,研究生阶段就更少了,基本只有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院校可以选择。
考研的同学里,即便不再学灯光,也还是会往广播电视方向走的,像编导、摄影、摄像等,看你喜欢什么了。虽然是跨专业,但还是有共通点的。
写在最后: 成为灯光师,你得耐得住寂寞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我们的工作听起来充满艺术气息,工作氛围一定既浪漫又轻松,那就大错特错了。做灯光师,有时候为了调光线,要用到好几盏灯,甚至几十盏灯,各种位置、亮度、色彩组合搭配要不断尝试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灯光师的工作不但不浪漫不轻松,还颇有些“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说起王家卫导演的得力助手,摄影师杜可风、美术指导张叔平家喻户晓,而灯光师黄志明有谁知道呢?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志明却甘之如饴:“没有人知道也不错,我的专长在于现场布光,所以我就做灯光师。每个部门都要有很多自己的理想,其实灯光师可以帮助导演和影片很多!”
院校链接
篇6
关键词:影视;NUKE;剪辑;抠像
中图分类号:J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141-02
如今,影视媒体已经迈进一个数字化的新时代。放眼世界,无论是好莱坞大片所创造的幻想世界,电视新闻所关注的现实生活,再到形形的广告,无一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高科技迅猛发展,影视制作正面临着一场新与旧、现代与传统之间深刻而广泛的革命。电子技术的发展是电影事业腾飞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艺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影视后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后期处理中最基础的就是抠像技术,NUKE,AFTER EFFECTS等软件都有很强的抠像功能,他们有哪些区别。在抠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最终的效果更加完美,是文章研究的重点。当然,后期处理也离不开剪辑的技巧,了解一些基础的剪辑技巧,让大家更进一步探究一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一、影视后期制作的现景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影视界一直以来都是将技术和艺术分为两个行业,《论现代影视制作的发展趋势—融技术艺术为一体》一文中讲到:技术人员只注意硬件(电影设备)的开发和运用,对艺术缺乏关注和研究;而大多数编导人员也仅注重在艺术领域的发挥和创新,对现代电子技术方面至多也只有一点粗浅的了解,这种建立在旧体制上的分工与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影的创造向更高层次发展。
我国电影界至今各工种分工明确、严格,以至不能为电子艺术家的产生和成长提供所需的条件和环境,造成这类人才的奇缺。
国外的影视专业化队伍有我国学习的部分,他们有机地将制作技术人员和艺术编导人员结合在一起,合为一个节目制作部门,这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有很强的电影技术功底,又具备相当的艺术创作才华。制作人员,导演和摄像人员对于舞台艺术、摄影构图有了解之外,还能熟练掌握特技切换台、不同摄像机的各项功能。另外各环节的技术人员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自身的艺术修养,跟编导配合得天衣无缝,使节目更加精彩。
二、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抠像技术
(一)通常情况下的抠像
这里的通常情况是指拍摄的素材较好,如背景比较干净、均匀、单纯。抠像时先将背景素材调入A轨或B轨,再将欲抠像的素材拖到叠加轨道。通过透明(Transparency)进入“Key type”选择,选取色键(Chroma),并在颜色样本窗里选取要抠去的背景色,适当地调整4个参数(Similarity、Blend、Threshold、Cutoff)即可一次抠去背景色,显露出欲合成的底层图像。
(二)在背景不干净的情况下抠像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素材在拍摄时留下一些遗憾,如背景颜色不干净,光线不匀,人物与背景太近而留下较宽较重的阴影等等。这样在后期抠像时出现一些麻烦,但只要仔细地选取色键颜色,反复比较,并用放大镜在样本窗里(Sample)放大,用手形工具拖到各个位置仔细观察,一般也能抠干净。有时在素材输入时,由于放像机和视频之间的相位之差,画面的一边或两边有一道黑边,这种情况常常是很难避免,在抠像处理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在设置透明时,调整样本窗里被透明的区域,可以拖住样本窗的四个角上的点向里,以遮住难以抠掉的部分。调整参数及抠像效果。也可以用滤镜里的修剪工具(clip)将上下或左右多余的部分修剪掉。但一般第一种方法较方便。
(三)在画面大小不合要求时抠像
由于拍摄时很难把握好人物在合成画面中的位置、大小等情况,如果直接用来抠像,可能不符合画面的整体要求,此时要将画面缩小或放大,或者重新放置另一个位置,再与背景进行合成。这种情况下,一般很难一次将人物抠在背景的合适位置,常需要分两步才能做到。第一步是将画面按要求缩到合适的位置,并将背景抠像成一纯颜色——通常为黑色,然后生成;第二步是将生成后的文件作为素材调入,再一次抠像,即抠掉黑色与背景叠加。
三、NUKE与AFTER EFFECTS的对比
(一)从概念方面来说
NUKE 是由The Foundry公司研发的数码节点式合成软件,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造具有高素质的相片效果的图像的方法。NUKE无需专门的硬件平台,但却能为艺术家提供组合和操作扫描的照片,视频板以及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的灵活、有效、节约和全功能的工具。Nuke合成软件参与制作的著名影视有:《后天》、《机械公敌》、《泰坦尼克号》、《X战警》、《金刚》等。
AE全称After Effects,是Adobe公司开发的一个视频剪辑及设计软件,用于高端视频特效系统的专业特效合成软件。它借鉴了许多优秀软件的的成功之处,将视频特效合成上升到了新的高度:Photoshop中层的引入,它可以非常方便地调入Photoshop,Illustrator的层文件;Premiere的项目文件也可以近乎完美的再现于AE中;甚至还可以调入Premiere的EDL文件。
(二)从操作方式来说
Nuke属于节点式操作,AE属于图层式操作。
Nuke是节点式的操作方式,这和传统的软件有所区别,它通过各个节点去传递功能属性。节点式操作是一种非常适合设计人员使用的操作方式,但是它要求操作者必须有非常清晰的思路,否则越用越乱。
AE是基于“图层”的操作,像PS一样。如果能非常熟练的掌握PS软件,AE上手学习绝对是很容易的。
(三)从做3D效果方面来说
Nuke本身定位在高端影视制作上,从高端的影像制作行业来说,Nuke比AE更强大。它作为主要的合成软件曾经应用于很多大片的制作中,包括《阿凡达》。而AE则比较难以定位,低、中、高端它都能做。目前国内更多的是应用在电视栏目包装和电视剧,正因为这样,用的人才多。但是如果碰到一些层级关系比较多比较复杂的文件时,AE从效率上或者说团队配合上就有些麻烦。Nuke有像三维软件一样的三维空间,便于制作立体电影,对通用的三维文件格式FBX支持的也很好,国外的很多影视制作公司都在用Nuke,国内目前也正朝着这个趋势发展。
Nuke可以做真3D,AE只能做假3D。所谓真3D指的是,在拍摄影片时两台摄像机同时拍摄,每个镜头都有左眼和右眼两个素材。《大闹天宫》3D版就是真3D,是把拍摄好的左眼和右眼两份素材导入Nuke,做出的3D效果。假3D就是一台摄像机拍摄,每个镜头只有一份素材,在AE中把一份素材手动移位,做出3D的效果。由于人的左眼和右眼看见的东西并不是平移过去的,总要有角度上的微差,所以真3D比假3D效果好很多。
四、Nuke在《大闹天宫》的抠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一)毛发方面的问题
由于毛发很多、运动不规则,所以退底的时候很难完整保留下来,会丢失很多细节,很多毛发就会被切断。如果一点一点勾的话会太硬,不真实,而且毛发很多不可能一根一根的勾出来。(见图1)所以要把毛发分成一块一块的Roto出来,再结合Keyer抠像中的Keyer,Primatte,Keylight,IBK Gizmo,IBK Colour等抠像功能,用Merge(合并)把用到的这些功能合并起来。把毛发尽可能完整的退出来(见图2)。
(二)素材的左眼和右眼问题
《大闹天宫》3D 版每个镜头分有左眼和右眼两份素材,所以要把左眼和右眼的蓝布都退掉,但是左眼和右眼是两份素材,是有差别的,不能直接把左眼的Roto移到右眼,需要调整,在节点中有一个Transform,可以整体的移动Roto,如果人物没有紧靠边缘的话是可以用这个来移动的,很方便,但是如果任务紧靠边缘,这样整体的移动很容易把右眼四周错位。
所以如果人物紧靠边缘,就需要把右眼拖进来以后,把左眼的Roto复制到右眼,然后在Roto的属性下面有个Transform,用这个来一个Roto一个Roto的调整,这样右眼的四周就不会错位或留白。(见图3)
(三)多帧镜头的抖动问题
有一些镜头时间很长,有的有四五百帧,这样K帧Roto的话要K很多帧,不止浪费时间,而且人物或物体的边缘就会很抖,况且帧数多,K帧很麻烦。
所以,如果镜头动的不厉害的话可以用nuke自带的跟踪Tracker,如果镜头动的很厉害的话可以用Mocha,这款软件可以用来跟踪动的很厉害的镜头,跟的比nuke要准确,跟踪完了以后再看有那些微小的地方不对的再K帧修改,这样省下好多时间,而且画面不会抖的很厉害。建Roto的时候不要整体的就建一个,可以分开一块一块的建Roto,这样好控制画面。(见图4)
五、结论
综上所述,影视后期在一部电影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抠像技术是最基础的后期处理技术。在Nuke的抠像中所遇到的毛发问题,3D效果问题,镜头抖动的问题等都逐一得到了解决。Nuke和AE的区别可以让我们取长补短,用适合自己的软件做出最好的东西。剪辑技术又帮助我们了解一部电影如何才能表达出导演想传达给我们的故事情节。所以一部影片的诞生并不是只有导演制片人出品人和演员的功劳,更多的是幕后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在我们观看电影时,我们应该也不忘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
参考文献:
[1]傅正义.影视剪辑编辑艺术(修订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刘库.大舞台[J].2010年第4期.
篇7
(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系)
[摘要] 文科实验室在现代文科教学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大趋势下,必须高度重视文科试验室建设。但新晋地方本科院校在人员配备、试验场地、培训力度、专业软件、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合理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从抓紧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扩充实验场地等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蚌埠学院;文科专业;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122?03
现代教学中,高校实验室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日渐成为各高校教学科研过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文科试验室是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需要的文科人才,不仅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有用的人 ’;不仅‘会做人’,而且‘会做事’;不仅要多读几本经典著作、多查阅一些历史文献、在课堂中相互雄辩,而且要在校内外实践中勤于动手、勇于实践。”[1]文科实验室是现代文科教学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它改进了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各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各高校对文科试验室的投入越来越大,文科专业实验室基本上都初具规模。当前,按照教育部的发展规划,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将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对文科实验室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本文试以作者所在的地方学院文学与教育系为例,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新晋本科院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之举。
一、存在的问题
作者所在的地方学院是一所新晋本科院校,由两个专科学校和一个中专学校合并而成,近年来,在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制度日益健全,师资力量不断加强,科研水平逐年提升,学风日趋良好,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较好,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完善,文科专业实验室也初具规模。但由于因袭之前的管理和教学模式,在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之处,还不太适应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高校转型的需要。文学与教育系是学院办学历史较长、声誉较好的系部之一,现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传播学三个学科,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学前教育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在校生1680 人,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多学科、多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系部。建有影视制作实验室、录音配音室、行为观察室、心理学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和普通话语音实训室等六个文科实验室。
由于升本扩张需要,学院仓促为文学与教育系购买了一些仪器设备,虽然提升了硬件实力,但是由于培训跟不上导致师生大多不会使用,或因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混乱,而致仪器设备利用率不高甚至长期闲置,这不仅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会对未来的学科发展、招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文科专业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相对缺乏。目前,该系所有实验室均由兼教师的实验室主任一人负责,缺少实验助手与专业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唯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器材的购买、实验技术的培训、仪器调试安装、故障处理、设备维护维修、实验室日常管理等一切事物。而此名教师本身又承担着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事无巨细,实验室的一切均依赖这一名教师,导致该教师长时期严重超负荷工作。
二是实验场地略显不足,实验设备相对缺乏。广电编专业与广告学专业实践性较强,部分专业课程必须依赖实验室进行教学,但目前这两个专业的实验场地相对缺乏,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现有实验室面积偏小,无法容纳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机。如广电编导专业每年平均招生人数在五十人以上,但承担着广电编专业重要专业课程教学任务的影视制作实验室目前只有11 台设备,迫于无奈,任课教师只能将5-6 个学生分为一组,共用一台机器设备,严重制约了教学进程,影响教学质量。
三是专业平面设计软件相对不足,技术培训力度不大。与知识信息更新迅速的学科专业发展状况相比,教学软件相对不足、略显落后。以广告学专业为例,目前所用教学软件多数从网上下载,既侵犯了知识产权,又无法及时更新,造成教学信息落后、跟不上专业发展步伐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师生基本上未受过专业培训,部分学生甚至不熟悉设备、不会熟练使用软件。而仅有的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本身承担着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系部所有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无法对相关师生进行集中培训。
四是不同专业之间实验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实验室管理制度尚不完备。该系目前已建设和在建设的实验室有广告学制作实验室、影视制作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和行为观察室、普通话语音训练、录音配音室等六个实验室。其中影视制作实验室只有11 台非线性编辑设备,而12 级广播电视编导班级大约有49 人,生均实验资源严重不足。实验教学还存在实验大纲不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备的情况。
二、产生的原因
实验室建设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员配套工作滞后。导致专业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员配套工作未能跟得上实验室建设的步伐,与实验室建设相比,人员配置严重滞后;二是经验不足,规划不合理。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实验室建设经验不足、规划不合理是导致广电编等专业生均实验资源严重不足的重要原因;三是对实验室建设重视不够。站在传统角度看,作为文科系,似乎与实验室建设关系不大,无需太重视实验室建设工作。由于这种传统认识的局限,导致该系在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上出现偏差,在实验教学所需软件的更新换代与实验器材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认识不足,跟不上时展与高等教育变化的节奏;四是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实验设备不足、陈旧、实验软件落后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利用不好,严重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三、应对的措施
解决目前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需要多方努力,既需要学院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也需要全体教师提高认识、共同努力,既需要大力引进人才,也需要着力增加投入,既需要完善管理,也需要充分利用。从目前来看,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抓紧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验室技术队伍是做好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的基本保证。实验室技术人员的配备与实验技术的水准,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建设的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引进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学院应该能够通过常规渠道引进技术精湛、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专业实验室技术人员和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实验室助手,协助实验室管理主任开展实验室工作。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助手是维持实验室正常运转、提高和完善实验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对未来实验室的长远规划都有着重要作用,是建立一个合理、完备、运转良好、利用率高的实验体系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学校要不断改进实验人员职称评定、评优奖励、业务进修等标准,加大培养力度 吸纳高学历、高水平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2]因此,为文科专业实验室配备专业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助手是解决文学与教育系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路径。
二是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整体规划。文科专业实验室建设问题多、任务重,制定一个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整体的长远规划是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的重要措施。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站在专业之间协调发展的角度上制定一个可操作性强、顾及所有专业平衡发展的实验室发展规划。文学与教育系目前四个本科专业均已建立实验室,已建和在建实验室加起来共六个,包括影视制作实验室、广告学实验室、心理学实验室和行为观察室等,其中后两个实验室同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从学科均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够合理。制定一个兼顾现有各专业,能够保证各专业实验教学资源均等的实验室整体规划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更是解决目前专业之间实验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的重要思路。
三是重视实验室软硬件建设。文学与教育系目前的实验室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软硬件的配置与教学要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针对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配置一批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软件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应该组织专业教师在实地调研与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验室硬件和软件建设计划,对照标准,找缺补差,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制定实验室软硬件配置计划,尽快采购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提升实验室软硬件实力。
四是尽可能在现有条件下扩充实验场地。设备少、学生多、实验场地狭小的问题在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尤为突出,如若解决不好,将影响到专业发展前景与未来招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院领导重视,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扩充实验教学场地,建立容量较大的实验室,以满足广大学生实验实践需要。
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利用资金。相较过去,学院和系部对实验室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的资金增长幅度也较为明显,但是目前资金投入不足仍然是限制文科专业实验室发展的一块绊脚石,在资金投入量上远远不及工科和理科。在资金到位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利用好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利用率,也是解决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效路径。
六是制定详细、完备、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因文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工科专业较晚,各方面尚不完善,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是完善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举措。关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并非一个人的责任,而是使用实验室进行教学的所有教师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共同职责。应在广泛调研、实地考察、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集全体之力,经过民主讨论和公开决议,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文科实验教学有着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取代的独特作用,人文素质的综合提高与实验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验教学不仅传授学生以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思维方法和工作方式,学校应当在充分肯定文科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将文科实验教学真正纳入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大力加强文科实验室建设,是顺应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期合格文科毕业生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必要方式和有效手段。文科实验室已成为“知识传授的基地、素质培养的载体、能力锻造的摇篮”。新晋本科院校一定要自觉顺应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潮流,正视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动找差补缺,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迎难而上、对标追赶,尽快把实验室这块“短板”补上。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增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放实验室,增加开放时间,为本专业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倡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分析和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科蓉.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意义与策略——以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7):68.
篇8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学;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256-01
一、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人才需求现状
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文化传播公司、出版社、杂志社、电视台、报社、企业传媒、商业传媒、电视制作公司等。目前,这些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是:
(一)传统媒体对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且对人才规格要求提高
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人才贮备较为充裕,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随之而来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比如《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大型传统媒体对记者、编辑等采编人才的招聘要求其基本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且还有其他若干附带条件。
(二)数字媒体对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且注重技术水平
随着数字电影、数字电视在全国的推广,数字影视制作人才特别是网络流媒体和手机电影等新媒介人才正在逐渐走俏,其发展带来的人才缺口在20万人左右,尤其在高层次的编导、策划、制作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缺口。
新媒体产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需要熟通传统采编业务,还需要通晓与之相关的互联网技术、视觉设计等。新媒体人才需要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潜质,能在先进的技术平台上从事媒体内容创作。
(三)除了大型企业之外,一些中小型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策划、企业宣传,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增加,但更需要懂新闻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中国企业由于经营发展、形象宣传、文化传播等目的,对企业内部报刊的采编人员、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总监等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纷纷给出优厚的待遇以招揽有真才实学、又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新闻人才。随着企业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势必持续走高。
除了大型企业外,一些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也开始重视企业策划与宣传,需要新闻专业人才进行企业形象推广与营销活动。
目前,大多数企业对新闻人才的要求首先是滚打摸爬出来的出类拔萃的顶尖高手,需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笔头硬、写得一手好文章且速度快,最好具有多方面才能,如复合型人才。其次是要有多年工作经验,对本职工作有钻研且非常懂行,富有较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准。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分析
(一)除了极少数优秀学生能进入省市级传统媒体就业之外,其他绝大多数学生在大型传统媒体就业希望渺茫
由于大型传统媒体人才需求趋于饱和,且大多数传统媒体对人才引进的基本学历要求是本科以上,因此,高职学生除非特别优秀,否则难以进入大型传统媒体就业。
(二)大量的中小型私营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将是学生可以瞄准的就业领域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量的中小型私营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制作公司蓬勃发展,对人才需求量较大。这些公司的进入门槛较低,一般学历要求大专以上,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即可。因此,这些中小型公司是高职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领域。
(三)中小型企业的企业宣传、企业策划、行政公关等职位将面向具有新闻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而言,要进入大型企业从事企业宣传等工作可能难度很大,但是随着中小型企业对企业形象宣传的重视,他们也希望招揽到有新闻背景的人才进入企业从事企业宣传、策划和行政公关的工作。因此,高职学生可以将就业目标瞄准中小型企业的宣传、策划、行政、公关等职位。
(四)有一技之长,懂新媒体运营规律的新闻人才将更受欢迎
篇9
论文摘要:结合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影视制作系统的构建过程,从系统构建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以及系统实现等几方面电视技术,探讨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及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艺术的结合,是体现气象科学社会应用价值的重要渠道[1-9]。目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已成为气象公众服务的主要手段和窗口[10]。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影视节目制作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技术变化和发展的问题[11]。本文结合番禺区气象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实施过程,探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系统实现等方面的问题,为气象影视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 设计方案
1. 1 确定信号技术指标
由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局自行制作,借助当地电视台频道在相应的时间段播出,系统建设首先应考虑节目的格式问题,即确定节目的信号技术指标。既要考虑选择最适合气象局自身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又要充分考虑到与播出节目的当地电视台的制播设备、播出信号技术指标等相兼容的问题。目前市面上满足ccir601规定的广播级标准的数字分量的信号技术指标较多,相应的信号技术指标也较复杂;此外不同的厂家,不同信号技术指标的设备价格也相差甚远[12]。在参考了节目播出单位所采用的信号技术指标和节目录制格式的同时,充分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以及节目当地电视台未来的设备定位。番禺影视制作系统选择了以sdi接口为主干,以sony dvacam为信号记录技术指标的节目制作数字视频系统。音频方面考虑到数字音频的普及需要较长一段时间,选择了模拟音频的格式。
1. 2 设备选型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一般采用抠像技术使主持人与节目背景、天气信息图表合成,切换台是完成这一合成的核心设备。抠像的技术指标对图像质量至关重要,若指标不过关会造成抠像边缘黑边明显,主持人与背景透视不清,缺乏立体感[13]。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对多家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的实地考察,结合设备性价比,我们选择了sony dfs700切换台,这是一款适用于小型演播室,功能相对齐全,抠像效果颇佳的切换台。
在电视节目制作中,非线性编辑设备是节目制作中使用频率非常高且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节目前期素材的制作、节目背景的播出,以及天气新闻等的采编都要使用到非线性编辑设备,它的可操作性、气象资料处理功能以及系统的稳定性都是必须得到保证的,同时要考虑后期制作编辑应简单、高效、准确、及时。目前市场上的非线性编辑产品较多,但能够处理非常专业的气象信息图文资料(城市预报报文的处理、卫星云图动画生成等)的并不多。我们考虑到北京中科大洋的非线性编辑设备是电视台的主流设备,选择了大洋dy7000为非线性编辑设备。它具有数字sdi以及分量两种符合广播级技术标准的视频接口,能够较好地满足日常节目制作任务的需要。
在音频设备方面,调音台是音频制作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但由于资金紧张,且考虑日后能够较为方便地更换,我们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yamaha专业级设备mg12/4,它拥有12路输入,同时支持编组输出,从而较为方便地实现演播室与制作室的通话功能。
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咨询,经过反复修改论证,形成了视频制作系统以sony dfs700为核心,记录格式为dvcam,以sdi为接口主干,音频采用yamahamg12/4为核心的番禺区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设计方案。
2 系统实施
2. 1 演播室改造
1)蓝箱设计。目前国内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大多数利用色键抠像技术来合成主持人与天气信息图表。在键控技术中,使用一幅蓝屏或蓝背景,便可完成抠像、合成图像的过程。但由于考虑到将来技术的发展,气象节目将利用到真三维的录制方式,我们制作了一个能够容纳两三个人活动的蓝箱来取代抠像所用的蓝屏或蓝背景,目前蓝箱的功能只是发挥其作为蓝背景的功能。蓝箱的颜色不一定局限于蓝色,也可以是红色、绿色,甚至是其它颜色。然而使用蓝色可以很好地补偿皮肤色,并更好地保存皮肤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蓝色的反感程度要次于绿色,主持人在蓝色环境中工作会比在红色、绿色环境中工作更舒适[13]。
为了使抠像达到更佳的效果,蓝箱的颜色尽量做到单一色,我们采用美国进口的演播室专用蓝漆,而且施工过程要避免造成蓝箱反光过强,否则在抠像时主持人的边缘会出现明显的蓝边,影响抠像效果。
2)声学处理。按照声学要求,吸音和隔音是演播室设计的2个主要的技术指标。电视演播室的吸声标准一般要求混响时间在0. 6 s左右[14]。为了达到吸声要求,采用矿棉板装饰演播室的内室,包括墙壁与天花。在隔音方面,演播室的门采用了软包处理;演播室与制作室之间的观察窗用双层10 mm厚的玻璃,有效地降低环境噪音。
3)灯光布置。合理的灯光布置是虚拟演播室实现真实图像合成的关键[15]。演播室内部灯光可分为前景灯系和背景灯系。前景灯系主要是指针对主持人进行的灯光配置,目的使主持人看上去能与虚拟背景完美融合。前景灯系包括主光、辅光以及顶光等;背景灯系包括幕顶灯、前地灯等,为了得到理想的合成效果,背景蓝幕的灯光强度应和前景物体上主灯光的强度相等[16]。此外,如果考虑到色温调整的需要,可适当增加一至两部暖光源。值得一提的是,除非因为造型需求而必须用热光源外,要尽量避免使用热光源,因为热光源的发热量高,时间一长,就容易使主持人脸部出汗产生大面积亮斑,既破坏主持人的形象,又影响节目的质量[17]。而冷光源不但发热量小,而且辐射面积大,光线均匀柔和,不容易产生阴影,调光时色温也能保持稳定。
2. 2 系统搭建
系统的构成既要能满足目前的节目制作需求,同时也要为将来的扩展提供足够的预留空间[18]。但由于资金问题,不可能添置太多冗余设备,所以既要考虑易于综合使用,又要便于分散使用。按照以上原则,选择以sdi接口为主干,以sony dvcam为信号记录技术指标的节目制作数字视频系统。配备设备如下:由于采用的是dv-cam的信号记录技术指标,所以选择了sony广播级的dvcam格式的摄像机sony d50p摄像机1台, sonydsr2000ap录像机1台;非线性编辑机选择了大洋dy7000非线性编辑机1台,字幕机1台, sony dfs700切换台1台;在调音台的选择上,由于节目所需音频路数较少,选择了具有12路的专业级调音台yamaha mg12/4调音台1台,有线无线麦克风各1套。系统搭建如图1。
系统搭建的布线过程,尽量做到电源线与视音频信号线分开布线,减少电源交流脉冲对视音频信号的干扰;同时视音频信号线线材的质量也至关重要,有些线材的衰减太大或链接头焊接不好,会严重影响到节目质量。番禺区气象影视制作系统建成后,经过测试,该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广播级标准。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信号质量良好,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形象生动及时的天气预报服务,得到了广泛好评。在2006年全国“华风杯”气象影视节目观摩比赛中获得地市级有主持人节目综合二等奖以及主持人艺术二等奖2项殊荣。但由于资金及技术问题,系统的建设也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仇如英,张毅.电视气象节目编排的重要性及应用[j].广东气象, 2008, 30(1): 61-62.
[2]陈往溪,张翼,周伟隆,等.气象灾害预警广播系统集成技术[j].广东气象, 2007, 29(2): 44-46.
[3]邹思为,黄斌.用“会声会影”等软件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j].广东气象, 2007, 29(4): 56-57.
[4]仇如英,吴婉萍.关于电视天气节目娱乐化的思考[j].广东气象, 2006, 28(4): 52-54.
[5]练江帆.仇如英.从2004年广东干旱报道看电视天气预报的“整体报道”[j].广东气象, 2005, 27(1): 30-31.
[6]汪悦国,周武,周晓.“银河2004”天气节目图像清晰度的解决办法[j].广东气象, 2005, 27(1): 38.
[7]仇如英,吴婉萍.论娱乐性电视天气节目的策划[j].广东气象, 2007, 29(2): 49-51.
[8]练江帆.电视气象节目的服务性与竞争力的提升[j].广东气象, 2008, 30(2): 45-46.
[9]仇如英.浅谈电视气象编导[j].广东气象, 2000, 22(4): 40-41.
[10]宋英杰.气象节目主持纵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123-124.
[11]秦祥士,焦佩金.漫谈电视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0: 83-86.
[12]卢官民.数字电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12-14.
[13]卢英锁.虚拟演播室概述[j].广播电视与制作, 2000(40):46-47.
[14]杜功焕,朱哲民.声学基础[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1-45.
[15]布莱恩·布朗.影视照明艺术[m] //徐培喜,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 117-121.
[16]冯传岗,宋茜.论电视基准光源的色温及白平衡技术[j].现代电视技术, 2007(2): 124-127.
篇10
[关键词] 纪录片;观众;娱乐;逻辑;悬念;气氛
一说到纪录片,恐怕大多数中国人对其的印象都是“正统,凝重,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总之,是严肃的影像艺术。近些年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纪录片也开始栏目化,固定时段,定期播出。既然变成了电视栏目,那么它自然就要遵守电视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固有的纪录片思路和现有的电视思路之间出现了矛盾。
中国的电视节目已经市场化运作,观众的反应是第一位的,所以收视率就成为衡量节目质量的硬性标准。很多纪录片工作者还是以过去的思路来创作纪录片,没有按照观众的口味创作,一经播出,收视率低得可怜,观众不买账,栏目就得撤下去。于是众多纪录片工作者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我们到底怎么拍你们才满意?”答案很简单,改变传统的做法,从市场角度考虑,拍观众想要看的新奇有趣的纪录片。于是,一些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尝试新的思路,寻找实现的方法。栏目化的纪录片形式应运而生。其中,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发现之旅》成为这些尝试中最为成功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发现之旅》的成功也给电视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发展空间。
《发现之旅》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准确的定位和完善的运作。
一、节目精神和风格定位
《发现之旅》给自己的定位是以科学精神为背景的,非虚构类的娱乐节目,这个定位非常准确地抓住了观众的收看心理,而且对于国内观众来说很新鲜,它更多地考虑了现代社会收视群体的特点。
如今“娱乐”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些强势频道通用辞典里的一个重要词汇。像DISCOVER和BBC等大众频道的制片人就非常看重这些具有科技性和娱乐性的电视纪录片,在深层次上来说,这正是这些频道用几十年的播出经验积淀出来的结果。
其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人们工作了一天,带着疲劳和紧锁的眉头回到家,需要的是愉悦轻松的节目,而不是要把办公室里的严肃和沉重感继续在家里延续。
因而,具有极强娱乐性的纪录片将会快速地俘获那些坐在家里手中掌握几十个候选频道的观众的芳心。 这也正是《发现之旅》准确定位的关键。
有些人会说,其实这不过就是一些历史和科学考证,这个结果对于观众来说并没有什么神奇的。不错,也许单独说结果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但是这个发现的过程却是关键。《发现之旅》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强调的不是结果,而是整个发现的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实际执行的操作
(一)素材的选择和提取
一个节目是否受欢迎,选题是很关键的。在纪录片选择题材方面,很多人十分注重抓取那些历史与现实发生碰撞的事件,既显示出历史的纵深感,同时又凸显社会发展变化的意义。这样固然赋予了纪录片很深的内涵和意义,可同时又总让纪录片给人一种过于正统的感觉。而《发现之旅》总能从一些历史片段或者科学小课题入手,选出一些能给观众很实际直观的印象的题材,决不泛泛地谈整个事件,而就其中的一点深入展开,将它彻底地剖析。
《发现之旅》严把选题关,选题不吸引人绝对通不过。其实选题时的巧用心思更胜过后期的全力编辑。《发现之旅》的选题是经过细致的观众调查得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口味成了关键。比如说现在观众最喜欢看什么,从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来看是考古类的,其次是自然之谜,还有军事类的,所以这三大类节目成了《发现之旅》的主打,播出之后反响很好。
《发现之旅》在选题的时候首要考察的是题材是否具备故事性,是否有科学基础。所以在选故事时有一个很重要的评估,这个人物怎么样,这个过程是否曲折,通常来说,编导们喜欢很曲折或者走岔道的,因为这个很符合片子的要求。实际上《发现之旅》的片子从故事上来讲,不是用编导的角度和眼光,而是故事中人物的眼光,也就是说故事里的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或者说当事者。实际上只是在讲述他们是如何发现的,而不是编导如何发现的。
(二)令人兴奋的故事
完美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是许多国际纪录片制作人所反复强调的。影片要有新鲜的故事和丰满的主人公形象。这些主人公不一定就是人类,可以是动物,甚至是某个地方。但是故事必须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美国有一种“钩子”(Teaser)理论,强调片子开始1分钟就要伸出“钩子”挑起观众的兴趣,而整部片子要在适当的间隔里安插“兴奋点”,这些兴奋点要像过山车一样起伏错落,富有刺激性,调动观众的收看情绪和兴趣,一直到片子结束。
中央电视台《纪事》栏目要求30分钟的节目至少不低于8个兴奋点,湖北电视台要求15分钟的纪录片,兴奋点不低于5个。纪录片需要好看,需要有兴奋点,这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而纪录片如何把故事编辑得更好看、更有戏剧化冲突则是个技巧上的问题。
纪录片不仅要有故事,而且是你能展现得最好的故事,你的描述故事的角色,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故事是充满魅力的成人的童话,纪录片就是要为人们讲述非虚构的童话。但是,都是讲故事,效果却有着极大的差别。
在兴奋点设置的环节上,《发现之旅》显然做得十分出色。《发现之旅》强调的是具有揭秘和求证行为,尤其在求证的时候有更强调一些逻辑在里面。在《发现之旅》的片子中,每一个悬念、疑问、假设、推断和结论无疑都是一个兴奋点。《发现之旅》节目的风格决定了悬念的提出和逻辑的推进是整个栏目最重要的核心部分,对这两个环节的把握程度直接体现出对兴奋点设置的深刻理解。
悬念的设计要巧妙自然,不要故作惊人之语,逻辑的推进更要经得起推敲。事实上,很多人都知道这些技巧,但是在使用上显然还不够纯熟到位,尤其在整体的创作思路上体现出的差距更明显,因此拍出的片子不耐看。比如悬念设到什么节点上,是否层层推进,悬念本身不玄奥,但是非把它弄得很玄奥,或者这个事情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应该转到下个环节了,但是又没有及时地转,就属于比较拖沓的问题。可以说,在这些环节上的功夫,《发现之旅》的编导做得很出色,讲故事的手法也相当的老练,准确的陈述、适当的铺垫、缜密的推理、精彩的想象、跳跃思考的角度、令人信服的假设,这些兴奋点上的出色表现让观众大呼过瘾。
以于立军做的《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间》为例,在黄河岸边的喇家村发现了几具骨骸,在其他人看来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考古发现,但是该片却能把一个枯燥乏味的考古题材拍得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能让观众目无旁骛,实属不易,这就是编导在兴奋点的设置上高人一筹的表现。
(三)编导的操控
在确立了片子的风格、选题之后,编导就成为关键。他要负责控制、推进和修改整个片子,在方向性的问题上作出决断,因此编导的执行能力就成为整个片子的关键,成为保障片子品质的最关键的环节。
编导要形成思路清晰、实拍性极强的剧本。剧本,可以说是片子的根本,特别对于《发现之旅》这样逻辑性极强的片子。剧本就是方向,就是灵魂,各种随机创作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它是全组的创作人员和制片人员所能随时依靠的基础。因此,一个剧本的形成,要靠编导反复推敲不断改进才能最终成型。首先,剧本要让每个人都能读清楚编导的意图、拍摄思路,因而,先要做到平实易懂。其次,编导要将影片的娱乐性和故事性准确地体现出来。在悬念的架设上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逻辑的推进上要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其实就是剧本的核心部分,一个编导要在这里做到“独具匠心”。最后,编导要对剧本每一个部分的拍摄和制作有详细的计划,用“胸有成竹”来要求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编导要有整合创作力量的能力。电视创作永远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需要有一个把大家的创作优势集中起来的人,这个人就是编导。编导的能力可以有侧重,有的偏重于前期写作,有的偏重于现场拍摄,有的偏重于后期制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并不在行的一面。因此,位置和沟通就成为关键。编导并不是高高在上、指颐气势地要求别人,而是要将自己想要的东西准确地传达给别人,通过他们在专业上的优势充分地表达出来。
(四)制作的组合
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符号(画面)传播信息。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视觉必须是第一性的。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对外界事物的感知80%来自视觉,20%来自其他器官。视觉语言是创作者用以构成视觉形象表达创作思想的各种手段技法的总和,因此视觉艺术、画面思维是纪录片创作人员应有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视纪录片表达创意、展示故事的主要创作思维方式。
现在的很多纪录片堆砌了大量的解说词,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听电视”的“歧途”。而《发现之旅》的影像风格却比较独特,他们注重情节和气氛,因此前期的实拍对于他们来讲是十分关键的。
由于《发现之旅》的探秘求证的性质,所以,影像风格也就偏重气氛性镜头,讲求构图和光的运用,尽量营造神秘和悬疑的气氛。比如,情景再现是现在很多纪录片、电视节目应用的手段,大部分都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经常主观制造前景,将主要人物放在焦点以外,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发现之旅》在进行片子架构的时候,大量地运用这种手法,让观众随时进入到其中,因此也更吸引人。另外在服装、道具、化妆、制景等细节方面的注重也给影片增色不少。
在剧本和前期拍摄都结束以后,开始进入后期编辑,这是对影像的一次再创造过程。在这个时候,运用各种后期手段达到想要的效果,同时,将配音、音效和音乐的工夫做足,和画面整合在一起,片子的最终气氛就形成了。
三、结 语
《发现之旅》靠节目的品质来打动观众,富有文化内涵,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在传播一种思考的方式。把一个电视栏目按照电影化的操作方式来运作,这对整个栏目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它是一种良好的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曹娟,张鹏.中国独立纪录片的精神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2).
[2] 卢晓云.浅析纪录片的美学特征[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04).
[3] 张涛,权莉.发现之旅学术研讨会纪要[J].现代传播,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