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0: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械工程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械工程发展史

篇1

机械制造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之一,而机械工程技术则为机械制造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因此,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对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1机械工程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1.1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概述

机械工程技术的自动化是指机械装置按照事先预定的程序方法来自动操作、运行的过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自动化水平比较低,且各个领域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发展不均衡[1]。而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相比发达国家较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技术积累较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但是,这些现状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机械工程技术不能向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当前国情,我国正处在劳动力短缺的发展阶段,并且企业具有强烈的产品更新换代需求,而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壮大。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完全有信心迎来一个由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所主导的新时代。

1.2促进机械工程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的建议

1)加强配套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配套机械设备对主要机械设备具有辅助作用,因此,要想形成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就应加强配套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具体而言,即应充分利用电子学、电子计算机技术、零件检查与机床装料自动化技术等,从而形成程序数据控制机床操作的局面,建立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及生产信息系统等。在配套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辅助下,提高机械工程行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效益。

2)推动低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能力广泛投资高科技、高成本机械自动化技术,所以,最好的做法应是暂时将资金投入见效快、投资少、成本低、前景广的自动化技术[2]。如果投资成功,则我国具有坚实的自动化技术基础,以后就能据此向高科技自动化技术迈进。

3)重视人才培养。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归根结底是依靠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因此,要想促进机械工程技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国家就要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体而言,即: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将其作为教学案例加以研究和探讨;在聘用机械工程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时,将具备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作为招聘的基本条件,在任用之后,定期对其进行业务培训及考核,从而提升职业素养。

2机械工程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2.1机械工程的智能技术概述

智能技术是自动化技术的一股分流。在机械工程行业,智能操作、控制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的重要途径,也是技术水平高的表现。在智能技术的作用下,机械工程能够显示出以下几点特征:①品质、效率高。这是因为智能技术能够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使用,耗能少,所以品质高;同时,生产链得到延长,机械生产、生产管理、产品销售、产品回收等几个方面连成一条线,所以生产效率高。②环保。采用传统机械工程技术,难免会造成一些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而采用智能技术,则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3]。

2.2推动机械工程技术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建议

1)将智能化产品作为机械企业未来发展的新产品。传统的机械工业部门的作用只限定在生产机械方面,然而,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机械工程相关的企业应革新发展观,将智能化产品作为未来发展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至于被市场淘汰。在确立这一生产目标之后,机械工程智能技术的发展则有了现实依据,所以技术方面的发展将向智能化靠拢。

2)在管理中推崇智能化理念。企业管理是主导产品生产及技术发展方向的关键,只有在企业管理中推崇智能化理念,才能将智能技术由设想变为现实。因此,与机械工程相关的企业应有全局观,在企业管理中推崇智能化理念,使智能化理念深入人心,鼓励一线员工及科研人员钻研技术,从而使机械工程实现智能化操作与控制[4]。

3)购置智能化设备。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的支持,因此,要想推动机械工程技术向智能化发展,企业就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调集资金为员工配置智能化设备,供其使用。

4)充分利用前沿科技。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智能化的中坚力量。因此,为了早日促成机械工程智能技术的成熟,企业应重视收集前沿科技资讯,吸收有用的信息,为智能技术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

3结语

机械工程技术是推动机械工程行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尽管我国目前机械工程技术水平较低,但是在经济、人才等的支持下,未来终将形成成熟的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与智能技术。

作者;武玉理 单位: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常凤麟.试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

[2]马成家.探讨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J].企业导报,2014(16).

篇2

【关健词】工程机械;柴油机;控制技术;发展趋势

柴油发动机是工程机械的基本动力装置,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整机性能的发挥。现代柴油机技术以卡特、小松等国外公司产品为代表,对其技术发展进行分析综述,有利于推动我国柴油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 结构及材料技术特点

(1)汽缸体采用紧凑设计,灰铸铁整体式结构;增加壁厚和筋板,提高汽缸体结构强度;增加重型轴承座壁板刚度与强度,并获得较大的压缩比;

(2)汽缸盖采用新型错流(cross-f low)设计技术,并在每个气缸上面设计四个进排气口;改进进排气口几何形状,使其具有光滑的过度表面和较小的气流阻力;进排气阀经硬化处理,阀座使用硬质合金钢;采用可更换气门镶座与气门导管设计,并设计高质量钢制层压汽缸垫;

(3)湿式汽缸套具有中部支承结构,便于拆卸维修;应用两步珩磨工艺加工深槽以减少油液泄漏;

(4)单体式活塞(Monotherm)裙部与活塞销座及活塞顶部形成一体,这种设计具有极高的结构稳定性。这种活塞的优点在于:将活塞裙部与销座连成一体,使承载面积增大,进而可以承受较大的气缸爆发压力,最高负荷压力可达250×105 Pa ;由于活塞销无需再支撑活塞裙,因此活塞可以做得更短,例如,在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压缩高度仅为气缸直径的一半,结果使结构更加紧凑;具有强热稳定性的钢制活塞裙部减少了摩擦;配缸间隙的减小促成了更佳的活塞导向作用;极佳的导向性能,尤其在活塞环区域,使得产品油耗和窜气量达到最低水准;Monotherm 活塞结构具有大刚度及长寿命;由于减少了零件数量使装配更加简化;活塞采用磷酸盐喷涂的销膛替代衬套;优化形式的短销结构使其在重量上可以与铝制活塞相媲美。这种活塞适用重型柴油机,图1 是具有Monotherm 活塞的Cat C27 型柴油机横剖面图;

(5)分体式活塞结构设计由上下两部分铰接而成。活塞上部结构由锻钢制成,较铝材具有更高的强度,活塞环位置设置更加灵活;活塞下部是绝热铝制活塞裙部。

(6)铸铁嵌入式铝制活塞结构提高了活塞耐高压性和坚固性;

(7)锻钢曲轴提高了强度和寿命,其特点是具有感应硬化处理轴颈和圆角,材料为热处理渗碳钢,具有极好的耐久性;曲轴轴承具有铜防护层;

(8)两个单程顶置凸轮由发动机飞轮端齿轮传动装置驱动。在飞轮端设置凸轮传动装置大大降低了噪声和振动。为了减小磨损,在凸轮轴前面安装了两个摆式减震器。这两个特点提高了发动机寿命和坚固性;

(9)在气缸中安装电热塞有利于寒冷天气条件下的启动,采用嵌入式温度开关保证了可靠性;

(10)采用高效长冲程设计使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效率更高。大排量低转速(34.5l/1750rpm)设计延长了大修周期,降低了使用成本;

(11)涡轮增压器采用钛合金叶轮设计,能够更好的抵抗高速运转所产生的应力和磨损;

(12)发动机安装采用橡胶支承,以减小发动机振动向机架和驾驶室的传播,降低操作人员的振动、噪声水平和疲劳。

2 先进控制技术

2.1 供油系统控制技术

ACERT ™ 控制技术是卡特设计的柴油机系列革新技术,该技术通过先进的电子控制,精确的供油量和进气量控制,使发动机获得最佳的性能、较低的排放、高可靠性和较长的寿命。ACERT 的核心概念是“先进燃烧系统”,其核心模块是ADEM 控制器。ADEM 控制器系列是一种先进柴油发动机控制系统,其中包含发动机控制软件,是发动机的大脑部分。控制器从发动机内置传感器获取数据信息,并对临界参数进行调节,以保持最佳的发动机输出性能。这种控制调节同样对燃油经济性进行优化,并且满足排放要求。系统所有传感器均为远距离安装,并与主控模块相连接。这一系统可对发动机供油量、空气量和其它功能进行同时控制调节。

控制器对嵌入式液压驱动电控喷油器(HEUI)进行控制并在发动机压缩行程实施多重微爆流喷射。液压驱动电控喷油系统是卡特的独有技术。HEUI 已进行精细化设计,与传统的一次性喷射不同,在多重喷射条件下,燃油以众多可控微爆流的形式进入燃烧室,实现了燃烧过程的精确调节,并获得最佳的燃烧形成过程。对HEUI 的改进设计进一步改善了燃烧和供油过程。由此所获得的附加好处是同时改善了发动机噪声和振动控制水平。与机械式供油系统相比较,HEUI 具有较少的运动零件,几乎无需调整,因此可靠性高,维护成本低,适应性强;高喷射压力不受发动机转速影响,降低了排烟和排放,改善了喷油响应速度。

此外,HEUI 供油系统无需外部高压燃油管路,可提供有效、精确和准时的供油。每个喷油器单元可独立进行维护而无需拆卸整个供油系统。

以ADEM A4 型控制器为例,其特点在于能够对发动机进行最先进的32 位电子控制,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大的存储量;控制器有多种供油方式,以便优化喷油燃烧过程,获得更好的发动机性能和效率;控制调节供油装置以获得单位油耗的最佳性能;具有灵活的供油方式,从而使发动机对各种变化负荷工况需求能够做出快速响应;随时跟踪发动机与整机的工况条件,保持发动机在最高效率工况下运转。

此外,ADEM 系统还具有海拔高度自动减额补偿功能;可对空滤器工况进行指示监控;当油压力未达到规定值前将会阻止发动机启动,起到了冷启动保护和预作用,避免了曲轴轴承因不当所产生的磨损。

2.2 自动功率控制系统

图2 是发动机自动功率控制(APC)系统框图。该系统可自动选择发动机的最佳输出扭矩和供油量,使之与作业类型或当前作业工况相匹配,从而保证发动机功率始终保持在最佳输出状态。具有这种控制系统的发动机广泛适用于挖掘机等现代工程机械。此外,恒定的净功率输出控制功能保证了操作人员的高效率快速操作性能,允许其随时选用冷却风扇等具有寄生载荷性质的辅助装置。发动机可通过自动调节维持功率输出,相反,当负荷需求减小时则会自动降低功率输出。这种转换在低温气候条件下可节省燃油。

1.发动机 2. APC控制阀 3.液压泵 4. APC与加速器备用开关

5.压力传感器 6.A P C控制器 7.加速器应急电路

8.A P C应急电路 9.加速器调节刻度盘 10.电子控制单元(ECU)

11.综合监视器 12.操纵杆 13.大功率开关 14.快速加速开关

图2 APC系统框图

小松WA450 装载机用柴油机设置了两种发动机功率控制模式,即常态工作模式与动力工作模式。操作人员通过简单的旋转工作模式转换开关(图3)即可转换工作模式,从而使发动机性能与装载机作业工况相匹配。常态模式对大多数常态负荷工况提供最高燃油效率;动力模式对坚硬材料铲掘工况或爬坡工况提供最大功率输出。

3 进气流改善控制技术

进气状况的改善主要从涡轮增压冷却和空滤器结构以及进气道改进等方面进行。

3.1 利用ATAAC(空对空后冷却)系统可获得更低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排放和噪声水平

ATAAC 是一种分离式冷却系统,系统引导来自涡轮增压器的热压缩空气,并通过单程空对空铝制换热器对其进行冷却,然后将被冷却的压缩空气送入进气管。由于冷却压缩空气的进入,大大减少了废气排放,满足了环保标准对发动机的排放要求。

3.2 涡轮增压器与后冷却器(二次冷却器)的良好匹配提高了发动机功率

废气涡轮增压器使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而空对空二次冷却器使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气流进一步冷却,结果增加了进气密度。由于进气量的增加提高了发动机功率,改善了燃烧过程,减少了发动机排放。通过涡轮增压器精巧的废气门设计还可对增压压力进行精确控制。

3.3 统一的冷却装置和进气流的显著改善

在卡特系列发动机中,发动机冷却器、液压油和传动系油液冷却器与二次冷却器形成统一的冷却装置单元。二次冷却除保持较低的进气温度外同时伴随燃烧室组件的紧密配合、最大的燃烧效率和最少的排放。进气流的显著改善来自于水冷式涡轮增压器、独特的横流(错流)式汽缸盖和单程顶置凸轮设计。此外,二次冷却技术还可减小热应力,避免活塞、活塞环和汽缸套的早期磨损。

3.4 卡特干式径向密封空滤器具有主、次级过滤元件和粗滤装置(图4)

在此空滤器中设计有所谓预过滤装置。预过滤装置由进排气流驱动的二级涡轮机构完成,其原理为:进气流由叶轮推动形成旋转气流,气流中杂物沿外壁分层,然后被排出进入外界空气;剩余的污物集结后由二级清理系统清除,最后经预清洁的气流再次进入发动机空滤器进行进一步过滤。由于空气经过精密过滤降低了发动机磨损和污染。

4 冷却控制技术

4.1 先进模块化冷却系统(AMOCS)

该系统采用独特的双程平行水流(图5),大大增加了冷却面积,提高了冷却效率。其特点如下:

(1)采用双程纵向冷却水流方式,保证了高效的热交换。冷却液由发动机流入底部集水箱的风扇侧,向上流经各个散热子模块的风扇侧,然后越过顶部向下流经散热子模块的发动机一侧,再流入底部集水箱的发动机一侧,之后流回发动机。这种改进的流动模式使冷却液两次流经散热器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

(2)散热器由独立的模块化散热元件组成,并与分段式底部油箱连接,省去了顶部水箱。标准散热片分布为每英寸9 片,也可选择6 片(适用垃圾场作业机械);

(3)在散热模块元件中设置有铜管道结构以提高可靠性。为了防止冷却液的泄漏,使铜管与大而厚的盖板焊接在一起,以增加焊接强度;

(4)散热模块元件可独立拆装,维修时只需拆卸故障模块而无需拆卸整个散热器,大大方便了水箱维护工作;

(5)散热器模块水箱与独立的二次冷却回路相连接,可获得低温进气流,结果提高了进气密度,改善了发动机排放;

(6)为了延长散热器使用寿命采用喷砂处理工艺。此外,分离式冷却系统通过防护罩使系统和冷却风扇与发动机部件相隔离,从而保证散热器通过侧面和顶部通风管吸入外部周围空气,这一空气温度比发动机部件周围空气温度低得多。此项技术提高了发动机系统效率,减小了散热器尺寸,允许发动机后罩呈斜面形状,增加了驾驶后部视野。由于提高了冷却效率而降低了风扇转速,结果减小了系统噪声。

4.2 变转速冷却风扇

电控变速风扇通过传感器监控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变速箱油温、液压系统油温和进气管温度,依据所测各种数据将风扇转速控制在所需要的数值以保持正常的系统温度。风扇转速的电子控制改善了燃油效率,降低了系统噪声,减少了散热器堵塞。

液压驱动冷却风扇可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进行反向旋转,以便清除散热器和传动部件中的泥土杂物。风扇由发动机电控模块控制,驾驶员可随时进行反转清理操作。

篇3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机械应用;趋势

1前言

机电一体化主要是将电子以及机械和计算机等进行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在工程机械的应用过程中,随着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融入,就能对工程机械的应用水平有效提高。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机电一体化背景下的工程机械应用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支持。

2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特征以及发展历程分析

2.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特征分析

从当前的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强层面。在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应用下,在对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下,就能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对高精度的控制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功能也能有效发挥[1]。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下,只要能对控制系统启动,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上也能提高,在应用价值方面最大化的呈现。机电一体化的机械设备应用的安全性比较高。由于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的性能有了提高,在功能方面比较齐全,这就使得在监视以及报警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在自动保护的功能上也能有效提高。这样就能从机械设备的应用安全性层面得到了有效保障。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的特征还体现在应用范围广层面。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是对复合技术的应用,在机械设备自身的复合功能上也比较突出的发挥,这样就能在应用的范围上得以扩大化。

2.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分析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间上相对比较晚,在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随着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在机电一体化就会想着绿色以及安全的方向进行迈进[2]。机电一体化在当前已经成为高大高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下,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就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下,对工业发展的需求也能得到有效满足。

3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和发展趋势

3.1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分析

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对作业的精度控制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工程机械应用中,在成品的精度控制方面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在精度控制上主要是通过相应的参数进行对精度加以控制。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下,就能自动化的对精度按照相应参数要求进行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搅拌,在原材料的重量按照传统方法就会出现一定误差,而机械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电子技术的应用,对原材料的重量合理的调配,在误差上能大大缩小,在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上能有效保障。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应用方面,在自动化的技术应用上有着积极作用发挥。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前,主要是通过人工进行操作的,这其中就有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而在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将工作效率有效提高[3]。在机电一体化机械的应用中,对数据的传输能够精确化保障,这对人为误差就能有效减少,在工程机械的生产零件中,对各个零件的精度控制有着高要求。在自动化的系统应用下,就能有助于将零件的制造按照参数转准确的制造,在产品的质量上能有效保障。通过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应用,就能有助于将整体的生产效率有效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比较迅速,在智能化的水平上也有着提高。通过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对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就能有效减少,在对资源的优质配置方面有着保障[4]。智能化的技术应用,能够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能够将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如机器人的机械应用,就能在生产服务中的水平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在实施监控中的作用发挥比较突出。这是机电一体化机械工程中的重要功能。机电一体化在机械工程当中的应用,能够在某一具体工程制动以及执行的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充分应用,就能对机械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效保障。

3.2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机械发展趋势方面,在当前已经有了多方面的呈现,在机电一体化基础上的工程机械自动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自动化的发展是当前我国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在工程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上就会向着高级层次发展。工程机械能将各开关断开,自动停止工作,在保护系统方面也是自动分配系统,这样工程机械就能有效的处理内部结构,将系统进行分开运行。在各子系统的应用下,对信息处理的效率就能有效提高。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发展中的系统化趋势会更加突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在智能化的系统应用下,对控制的精确信息就能有效掌握,在整体化的智能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有着提高,更加注重工程机械的系统化操作[5]。自动化技术中的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化化以及协同力度的加强,对机械的应用效率以及质量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随着机电一体化的工程机械的发展,在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上会愈来愈明显的呈现。任何技术的应用发展都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在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发展过程中,对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也要能充分重视。

4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下的工程机械的应用发展,要能充分重视技术的多样化应用,在应用中能和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现代化的工程机械生产以及制造的要求会愈来愈高,这就需要在技术的应用中能注重科学化。希望能通过此次对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的应用研究,对实际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尽管当前的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应用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但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有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明甫,仇鑫德,张帅,肖迪.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

[2]杨延璞,张涛,顾蓉,古玉锋.基于色彩心理效应的工程机械配色设计方法[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6(09).

[3]马志国,李敏.简析电传动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6(09).

[4]林博,梁浩,谭明锋.装载机制动液的选型与应用研究[J].油,2016(05).

篇4

摘要:化工机械是机械工业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化工机械的发展是了机械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主要讲述化工机械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且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化工机械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关键词:化工机械;发展历程;趋势;建议

化工机械是机械工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近几十年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石油石化等化工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化工机械创新和改革方兴未艾,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笔者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生,广泛的阅读和总结前人的经验,在本文重在阐述化工机械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化工机械发展历程

20世纪是我国化学工业飞速发展的100年,建国以来我国便非常重视化学工业的发展,总结起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化工机械的内容在不断丰富,领域也在不断拓宽。60年代主要的化工机械为中小型化工及发电装置;70年代引进了部分国外的技术装备,建设大型化工装置,建设十余套聚乙烯醇装置;8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了尿素合成塔、高压洗涤器、二氧化碳压缩机等大型尿素装置关键设备;80年代后半期研制成功轻灰煅烧炉、换热装备,煤化工-电石、乙炔化工设备达到国产化;1993年前后以煤为原料的合成氨成套装备研制已可做到仅购国外专利,30万t/a大型合成氨,52万t/a尿素装置中的离心压缩机组并自行设计制造了天然气压缩机组、氨冷冻压缩机组合二氧化碳压缩机组;1995年到2000年之间研制成功了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与压水堆型核电站装备技术,同时实现了10万t/a聚酯成套设备国产化。在新世纪的10年中我国化工机械的发展仍然处在上升阶段,2004年迎来了化工机械产销两旺的火爆行情。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更为国内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掀起了建设或改造石油加氢装置的。这样的需求场面直接影响着我国化工机械的生产和发展。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构成了我国化工机械发展的一幅幅蓝图,不仅在化工机械的技术创新及生产方面取得了成果,在化工领域和单位等其他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拓展。

2 化工机械发展趋势及建议

化工的机械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为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面对新世纪中科技发展的诸多成果如新材料、新技术等等,化工机械的技术发展应怎样应对都将成为未来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问题。同时国际局势的复杂如国际油价的起伏跌落等等都对化工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2.1 化工机械技术创新。我国制造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面对创新知识的快速投入生产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上,在日后的化工机械发展中应从两方面应对。一方面在搜集创新知识产权方面,企业应具备获取和知识集成的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市场需要及时研发新产品并促进其上市。通过网络及人脉等迅速捕捉市场动态信息,在适当的时机推出新产品。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等增加1 化工机械发展历程自己的研发团队,设计出先进的方案,增加自身的科技含量。增强知识的使用程度,尽快地将其与生产结合起来,产生效益,促进化工机械的发展。在将创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过程中,对于创新设计的掌握是实现应用的前提。操作中,多运用先进的设备辅助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并行工程等等,同时在检验产品的实际性能时,还应针对实际需求做出相应改进,进而有效的组织产品设计和制造,生产出先进的化工机械。

2.2 大力发展化工机械的新材料。新材料技术是新世纪以来及以后的重要高新技术之一,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对于化工机械的技术发展也十分有利。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性的问题需要在日后的应用中逐步克服。在化工机械中大部分的金属材料已相对完整,需加以改善的是添加材料。这些元素的增加都对于整体的性能加以改善,同时复合材料的应用也成为一时热潮,如碳纤维、硼纤维等轻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新材料的好处举不胜举,在应用中也应注意到材料缺陷及临界缺陷等问题。在今后的技术发展中,更加完善的检测技术和评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2.3 化工机械的再制造技术。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资源的无限度开发,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愈发紧迫。这样的状况要求全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注意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利用,这必然要求化工机械设计制造方面做出相对改变。化工机械尤其在机电制造业方面更需改进,化工机械的再制造由此掀起。绿色再制造通过对老产品的评估和再设计,运用先进技术及材料等对其加以再进,这样的再制造不仅对于原有产品进行改造,同时将新技术运用其中,这样的组合在改进的同时仍应注意其负面影响,如原产品的寿命周期、新技术与原产品的契合点等等。在今后的再制造过程中,不应单纯地为了改变而改变,要切合实际要求的根据原产品的实际状况,不可超过产品的负荷力更不可隔靴搔痒。

2.4 高技术工程发展下的化工机械。高技术在我国的化工机械产业来说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化工机械技术根本上说是过程放大技术,高技术过程的实现也需要化工机械技术的支持。在这些技术中,能源与环保技术是对于化工技术最有挑战性的一项技术。我国目前许多技术研发都将新能源与环保技术融入其中。如现金的生物质发电系统包括流化床燃烧、生物质综合气化和生物质外燃气透平系统等。这些技术突破了传统锅炉难以使用生物质材料的缺点。同时微型化学工业在化工机械上体现到了运用到航空航天及精密仪器的制造使用中。微型技术主要运用的是芯片技术,如今机械与计算机技术的高度结合使得芯片在化工机械制造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些微小的, 化工机械对于我国日后的化工机械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3 结语

科技的发展使得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在现今社会中制造效率不断提高,在化工领域中表现尤为明显,从新研制的知识产权到生产使用的过程日益缩短。化工机械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的改造技术,提高效率,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1.工程机械智能化的现状

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当前现代化施工项目中对大型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机械不仅要完成集成化作业,还应该具备智能化控制。所谓智能化控制,即是工程机械要以智能化的网络机群为基础,进行协同化的控制,最终实现项目的低耗、高效,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新时代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工程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

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化、计算机智能化在工业技术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现代化的机械工厂,无论从材料的运入,装卡定位,机床启停,参数调整,切削加工,工件拆卸,还是到运输都可以实现全数字化、全自动化,无人值守;一辆普通轿车可以装备数十个微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发动机 ECU、变速器 TCU、自动防抱死(ABS等)、制动力分配(EBD/CBC等)、刹车辅助(EBA/BAS/BA等)、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车身稳定控制(ESP/DSC/VSC等)、定速巡航控制、自动空调系统、数据总线通信控制、路径导航、远程定位通信服务系统以及车载影音系统等,这些部件的核心是计算机微控制器,其工作原理是计算机微控制器通过传感器感知外界动态信息并接受驾驶员操作指令,通过内部核心控制策略进行智能分析操作,输出控制指令,准确、及时地控制执行元件作出响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控制目的。

2.工程机械智能化与信息化的主要方向

工程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主要是指在工程机械中采用信息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使工程机械具备一定的自我感知、自主决策和自动控制的功能,其从属于工业智能机器人范畴。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适应现代施工项目大型化的需求,新一代工程机械在实现集成化操作和智能控制的基础上要获得项目施工的高效、低耗。

2.1发动机智能控制

柴油机是工程机械发动机通常采用的,它的智能电控系统主要由发动机微控制器、高速电磁阀和各种传感器等组成。柴油机智能电控系统通过控制最佳的燃油喷射时间、喷油压力和喷油量等,有效地调节发动机动力输出与负载、环境因素匹配度,在满足发动机动力要求的基础上,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确保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符合环境控制法规要求。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微控制器(ECU)根据发动机曲轴转速和油门踏板信号,以及水温、进气温度、进气压力和进气量等输入信号,按照预置的控制策略确定出最佳喷油量与喷油正时。系统一般还配置 CAN总线与整机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整机的智能化协调控制。

2.2 牵引/变速控制

行驶是工程机械的重要功能之一,然而不同的工程机械行驶系统动力传动路线差异十分明显,因为其内部设置不同,比如将发动机与变速器相连,发动机与变矩器连接后再连接变速器的,还有发动机与液压泵直接连接的。针对不同的机种,牵引/变速控制要根据驾驶操作意图,控制机器行驶速度,使发动机运行与行驶系统状况相匹配,达到行驶顺畅与节约燃料的目的。

2.3 工程机械远程监控与服务系统

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GPS/GIS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远程监控与服务技术发展日益完善,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如公交、出租车、物流、农业机械以及军事领域等。在工程机械行业, GPS/GIS、GSM/GPRS、Internet和数据库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远程监控服务系统实时监测工程机械所在位置,监测产品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产品可能的极限工作状态,准确地对各种参数做出不同等级的报警,防止危险发生。监控服务平台作用重大,提供大量产品相关服务,如定位/历史轨迹、作业历史记录、故障诊断、呼叫/信息查询服务、服务人员调度、按揭销售管理、车辆残值评估和销售趋势评估等。这些都为工程机械生产厂商、经销/租赁商以及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进而增强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用户的企业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实现工程机械相关方合作多赢的关系。

3.工程机械智能化的发展对策

工程机械化在新兴科技的发展背景下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其对数字化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技术、网络技术、高性能技术进行的综合利用,对我国现有的工程机械加以系统化的性能提升和技术改造,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要充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对工程机械的新型主导产品进行研制,使我国在工程机械方面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形成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第一,要对微电子、计算机、多传感器、自动控制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因为这些技术是核心技术,更是关键性的单元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对工程机械中的职能控制系统和集成操作技术进行控制,角色重要,地位关键,自然成为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第二,对工程机械中的故障诊断系统和技术进行研究开发。故障诊断技术的先进直接影响安全建设,有必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创新。可以通过对工程机械中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传感器的安装,对工程机械的工作状况进行收集,比如发动机的油压、水温、变速器油压、在液压系统中的油温、在液压系统中的回油背压和燃油油量的运行参数等,同时结合故障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等级的光、声报警,来对工程机械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监视,如遇紧急情况,控制系统会在司机没有警觉的情况下自动停机,最终达到保障安全建设的目的。

第三,研究开发工程机械的智能维护和远程监控技术。广泛使用人工智能、微电子、计算机的网络通信等先进科学技术,收集工程机械中出现的各种故障,并对产品的故障原因、模式、预防措施、机理进行综合分析,对各种容易出现故障的典型机械零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方法和机理的研究,如液压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轴承架、电器元件、气制动阀、散热器、制动加力器等方面。在对典型零部件中的故障模式库进行建立和数据库的构建基础上,使得工程机械能够建立起完备的诊断故障数据库,达到对机械进行远程的维护和操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正兴,周良,丁秋林,余晶,洪涛.集成化工程机械CAD/CAM系统研究与开发[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1996(06).

[2]贺尚红,颜荣庆,李自光.工程机械产品图库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工程机械,1998(05).

[3]臧琳娜.浅谈会计电算化风险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2).

篇6

关键词: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机械疏浚;导标灵敏度

中图分类号:TV5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4-0097-02

在挖泥船船型不断发展,性能不断改进的同时,疏浚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疏浚强国为在国际疏浚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取胜,围绕提高挖泥效率,以最少的土方达到通航深度从而降低疏浚成本的目的出发,竞相利用当代科技最新成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机械疏浚的早期尝试

黄河为灾,含沙量大是根本原因。早期一直采用人工开挖疏浚河道,用工多而效果不明显。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在王安石支持下,曾进行机械疏浚的尝试。当时有个叫李公义的人建议用铁龙爪扬泥车法疏浚河道。就是把数斤重的铁爪用绳系在船上,爪沉在水底,然后船沿河上下拖拽铁爪来浚深河道。宦官黄怀信认为可行,不过嫌铁爪太轻。王安石知道后颇为赞赏。令黄、李二人作进一步改进,设计出浚川耙。用8尺长的大木桩,上面排列2尺长的木齿,成钉耙状。上压大石,两端用大绳分别系在两艘船上。两船相距80步,用滑车绞动,使浚船耙在两船之间来回搅荡泥沙。熙宁六年(1073)设硫浚黄河司,在好几处工程中应用了浚川靶,这是用机械装置硫浚黄河的早期尝试。但因为水底情况复杂,深浅不一,效果不佳。侯叔献是北宋著名水利专家,熙宁三年主管全国水利事务。他善于调查研究,相度农田水利,曾亲率民工疏浚河流,改善了许多农田的灌溉条件。他还利用农民采用河水淤田治理盐碱地的经验,溉成大批良田。他晚年主持修整疏浚汁河工程,使用“铁龙爪捞泥车法”进行施工,提高了工效。这是中国首次使用机械疏浚河道。

2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施工技术、施工机械等方面,研究水利水电建设基本规律的。水利工程施工多在河流上进行,因而需要采取导截流、基坑排水、施工度汛、施工期通航及下游供水等措施,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水利工程多为露天施工,需要采取适合的冬季、夏季、雨季等不同季节的施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水利工程施工经常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如渗漏、软弱地基、断层、破碎带及滑坡等。因而要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以保证施工质量。水利工程一般都是挡水或过水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往往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下游干百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因此必须确保施工质量。

3疏浚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

底部导流板不是临时性建筑物而应属于永久性建筑物。在枯水期过后,它们不必移去;在下一个洪水期过去后它们将仍然有效。然而,这只能是在河流的河槽、沙滩以及过渡段都完全稳定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在自由蜿蜒和游荡不定的河流中,很少是这样情况的。所以,在雨季到来之前如果不把底部导流板取走,它们在下一个枯水季节,就可能出现在沙滩中间或出现在河槽中间。虽然在特殊情况下,临时建筑物可能取得某些好的效果,然而,它们的效率通常是低的,而且总是不能保证成功。各种不同的参数,例如流速、粒径、河水位下降的速度、水深以及河槽附近沙滩上的水流流向等都起着显著的作用。与临时性建筑物相比较,机械琉浚的效率高得多,而且较可靠,虽然其费用较高。所以,临时建筑物虽然几十年前就被提倡,但现在仍不能与疏浚相竞争。

疏浚工程从任务的提出,勘察设计到计划安排和组织生产的全过程中,没有一个环节能离开施工技术工作,因而可以说,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寓于疏浚工程全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工作,它的完善和加强将带动和促进疏浚企业整个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全面、认真贯彻执行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施工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是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基础,但是使这些标准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认真贯彻执行,在贯彻执行施工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时,应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挖泥船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考核办法,做到“责、权、利”相结合,使大家真正认识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认真贯彻执行。

4疏浚工程成本预测

疏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工程成本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就是对企业在施工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工程成本,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预测、计划核算、控制分析、监督、考核与评价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在此重点讲述疏浚工程成本预测及成本核算,其目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善经营管理,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5疏浚标志的设立

疏浚标志是指挖泥船队进行施工时,标示各种施工操作的定位、范围及界限,是保证挖泥船的施工质量和操作安全的必要设备,同时当施工任务完成后,检查验收疏浚效果,观测挖槽的自然冲淤状况及位移变化的标志。疏浚标志可因疏浚施工性质不同采取不同结构,在位置不变需经常进行疏浚的海港进港航道,船闸进出口航道上,常常建造高大的灯塔兼作航标标志和疏浚标志,在易于变迁的航道上施工一般采用较简单的竹木结构的标杆、标牌或水上浮漂的物体作疏浚标志。在近岸的水域,如码头、趸船前施工时有时可不专门布设标志,直接以岸上的地形地物,作为施工的记号,用船上的缆索等作为检测施工质量的标准;不过这些都是在无法布设标志时不得不采用的方法,在条件许可时应当尽可能用标志来保证疏浚施工质量和安全。

6导标的灵敏度

从施工区对准导标方向作横向移动时,看标志的反应灵敏程度,如在施工区从船上看到前后导标重合,表明当时人已在导向线上,若人向导向线的横方向移动10m,倘还没有看到导标的前后标之间有明显的错动离开,说明该导标的灵敏度较低,实际作中需将前后导标间距加长以提高其灵敏度,保证挖泥船施工有可靠依据。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前后标牌应保持一定的高差,使驾驶人员自施工区望去能看前后标顶衔接,标灯明确对线,因此后标应高于前标。

公司在安全质量管理方面,领导高度重视,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为企业的生命,常抓不懈,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疏浚公司质量管理办法》、《疏浚公司安全管理办法》、《疏浚公司安全质量奖惩办法》,经公司职代会讨论通过发文实行,并严格执行。使公司全体职工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把安全质量放在第一。多年来,未出现一次重大人身伤亡、机海损和工程质量事故,曾多次被安徽省交通厅、航道局授予“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推动水利水电机械疏浚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实现了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服务的这一宗旨。

参考文献

[1] 戴玉姝,王霄,蔡兰.离心泵叶轮扭曲叶片参数化实体造型方法探讨[J].排灌机械,2004,(1).

[2] 胡春宏,吉祖稳,黄永健,陈东.我国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实践与分析[J].泥沙研究,1998,(4).

[3] 侯t华,齐学义,常一乐,张静,冯俊豪.基于PRO/E的水轮机转轮三维造型[J].排灌机械,2006,(1).

篇7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机电液一体化

在最近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微型电子计算机、电液压控制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中,而且加大了对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力度。当前,机电液一体化系统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对设备的监控系统功能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

一、工程机械的概述

工程机械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使用的施工机械。在建筑、水利、道路以及国防等机械领域中,工程机械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并且种类繁多。在国家装备工业中,工程机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建设路面的时候,要与土石方施工工程、建筑工程等工程所需要的机械装备充分结合起来,我们将之称为工程机械。这些工程机械主要应用于国防建设、矿山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等领域。

二、工程机械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一)液压技术

石油工业于19世纪兴起,在推动近代液压快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最早实践成功的液压传动装置,应用于军事领域。该装置开始在机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工程机械工作装置种类繁多,作业形式多样,推动各类复杂运动得以顺利实现。液压传动具被以下几点特征:简单方便、紧凑的结构、容易实现各种运动形式的转换。液压传动不仅能够满足复杂作业的实际需求,还能够为工程机械传动装置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相关人员要不断完善液压传动技术,推动工程机械不断发展,确保产品具备多样性特征。

(二)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主要是基于电子学原理,将电子元器设计以及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充分结合,以便更加顺利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电子技术具备多种功能,具体如下:其一,高效节能。在控制发动机以及传动等系统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功率进行合理的分配,让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其二,智能操作。通过利用自动化、半自动的控制,更好地实现系统控制;其三,安全监控。全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自动发出警报。在一些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可以利用该系统监控整个运行过程。在工程机械中,操纵与控制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部分。但如果仅仅依靠机械以及液压技术是难以提高工程机械的质量,基于此,就有必要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电液转换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工程机械的快速发展。

三、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向绿色型的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通过充分利用控制性能良好以及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电子技术,将输出功率与能耗充分结合起来。比如:将电子监控以及紧急制动等系统,安装在挖掘机或者深井勘探器上,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有助于减少机械的耗油量。在研制过程中,通过应用新型材料,能够有效提高零部件装配的工艺,推动工程机械效率不断提高。

(二)向超大型以及超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机电液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开始向着小型化与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工程机械行业开始向着大型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尤其是能源、核电等开采领域来推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除此之外,挖掘机、挖掘装载机等产品开始转向小型化。在我国工程机械市场中,小型工程机械的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通过不断完善机电液技术,能够壮大工程机械产品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三)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工程机械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是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具体而言,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自动化。当前,我国机械企业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在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要将自动化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比如:矿山隧道挖凿中会使用半自动、全自动的挖掘机设备;其二,检测故障。智能化使得工程机械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了有效提高,防止发生事故危险;将工程机械设备的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开展故障检测工作,详细分析故障,并寻找出解决这些故障的措施,为优化改造生产过程提供真实的数据以及大量科学的信息。

(四)向着高压化的方向发展

当前,超大型液压挖掘机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该挖掘机主要的作用在于:开发各种大规模的露天矿山以及开展大型基础建设,与此同时超大型挖掘机还应用在填海造地等工程中。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生产超大型挖掘机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生产的机电液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四、机电液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指的是: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与液压技术充分结合,以及以计算机、自动控制液压等多种学科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

机电液一体化将多种学科技术充分结合的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通过将机械、电子以及液压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变工程机械战略性目标,进一步推动机械设计方法、设计概念的发生变化。同时,机电液压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为机械工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得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机电液一体化是将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机电行业的应用,能够在推动机电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工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在新的形势下,将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领域,将推动我国工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从而促使工业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吕秋硕,程联社.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J].科技视界.2012(19)

篇8

关键词:再制造;问题;方向

绿色,节能,环保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建设目标,作为装配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机械行业面临同样的发展要求,如何在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中实现节能,节材,优质高效,环保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世纪90年代徐滨士[1]院士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再制造的概念,继而明确了再制造未来将是工程机械行业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再制造产业较欧美等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技术层面的工作虽然进展迅速,但实际运用及在行业的推广仍然处于起步阶段[2],且受到思想观念,旧件回收机制,行业标准滞后,质量控制及检测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工程再制造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工程机械再制造

1.1 国外现状

再制造工程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相对成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就建立了国家再制造与资源回收中心、再制造工业协会及研究所。90年代末期就已经拥有专门从事再制造的企业超过7.3万家,主要生产46种各类型的再制造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30亿美元,再制造的从业人数多达48万人。

近年来,日本加强了对工程机械的再制造至2008年,再制造的工程机械中,58%由日本国内用户使用,34%出口到国外,其余的8%拆解后作为配件出售。小松,日立建机等工程机械厂商纷纷开设专业的工程机械制造厂,与再制造零部件销售商建立联营网络,开拓经营门类,弥补新产品销售不旺造成的利润损失。而在欧洲国家,以沃尔沃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企业,再制造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全球共有十多家再制造中心,每年可以生产百万件再制造产品[3]。综上所述,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制造起步较早,技术相对成熟,产品门类丰富,在工程机械行业中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规模。

1.2 国内现状

再制造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企业及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发展较为迅速,再制造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从1999年徐滨士院士在国内首次提出“再制造”概念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国务院等先后出台政策,大力发展和支持再制造研究。2000年国家自然基金委将再制造课题列为优先发展领域,2005年将“资源循环型制造与再制造”又被列为“十一五”优先发展领域。自2009以来,先后出台和通过若干法案和政策从宏观层面来支持和引导再制造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在再制造引入我国的十多年时间中,一些专业化的再制造企业不断涌现,如济南复强,二汽康明斯,广西玉柴等三十多企业借助国家大力发展再制造的东风,纷纷挂牌成立。同时,在国内用于再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如纳米工程及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推广,使得我国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走向世界先进水平,为工程机械再制造技术难题解决了后顾之忧。

1.3 “再制造”――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必然选择

(1)我国工程机械保有量非常大。我国工程机械共有18大类,2000多个品种,总保有量约有800万台左右,随着产销量的不断增加,保有量仍然有较大的提高余地。(2)表面工程技术,毛坯快速成型技术,自动化喷涂技术等先进的再制造技术已经成熟运用于我国的再制造领域。(3)广阔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需求推动了工程机械再制造行业前进的步伐。再制造产品本身是指采用先进的再制造技术,较低的成本,制造出比新机器性能更加优越,价格更加低廉,并且享受新机同等售后服务等这样的一种产品。这样的产品无疑对用户是一种巨大的诱惑和刺激。同时厂家采用“以旧换新”等灵活的销售机制来吸引客户。随着再制造的推广,产品被用户逐渐接受,未来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利润来源。

2 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工程机械再制造标准缺失。再制造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配套一系列的标准来支持该产业的发展和良好运行,目前存在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都极不健全,造成了有些再制造企I打“球”,产品质量标准缺乏依据,导致再制造产品在用户心目中地位不高。目前我国只有一个再制造基础标准的委员会。(2)旧件回收机制的不健全。国家法律法规对旧件回收利用有一定限制,规定再制造原料只能来源于工程机械旧件及固定用户,这样就导致原来的数量远远不能够支撑行业的需要,缺乏对外交易旧件流通的灵活机制。(3)技术创新和制造创新缺乏活力。工程机械再制造目前的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仍然显得薄弱,主要表现为:关键的技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核心技术很少。对于国外引进的技术仍然停留在国产化的较低层次上,不够深入,创新动力不足。(4)市场认可度不高。尽管再制造行业发展速度迅速,但是我国工程机械再制造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同时由于主观偏见,及产品质量等原因,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市场培育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3 对策分析

(1)政府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现阶段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旧件强制报废机制亟待完善,用户往往通过修补,换件等勉强方式作业,减缓旧件报废周期,不仅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资金支持等手段鼓励工程机械厂商开展自身产品再制造业务,并规范旧件回收和强化强制报废制度,保证再制造产品的可持续性和质量稳定性。(2)企业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宣传让客户了解再制造产品不是二手机也不是翻新设备,而是基于高技术手段实现的较新建价格低廉,性能优越甚至可以超越新机的改造产品。通过合理的宣传抓住潜在客户的需求,向他们多宣传再制造产品的优势,扩宽再制造市场。通过价格机制规范和引导用户,结构以旧换新等创新购机机制来吸引客户。企业可以尝试建立再制造产品的体验场馆,加强用户体验,消除客户偏见,提高再制造产品的可信度和市场接受度。(3)行业推进标准规范,健全。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市场反应冷淡和客户质疑主要原因除了思想观念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国内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缺乏标准规范,质量得不到较好的保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再制造的行业及国家标准。仅在2008年成立了再制造基础标准技术委员会。目前广泛认可的再制造产品的标准:“再制造产品的性能和保质期不低于原型机新品”。每个企业也仅仅关注新品的企业标准。但是行业对某一具体工程机械类型并无统一的再制造标准可以参照。因此行业应该结合各主流工程机械企业现状,尽快出台能够规范和健全该行业主流工程机械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标准。(4)科研机构及企业联合技术创新。我国再制造技术在汲取西方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积极开展自行研发,在表面工程及剩余寿命评估方面均有突破,并得到工程应用。但是技术研发,主要还是以企业为主,科研力量较为薄弱,导致整体进度仍显缓慢。因此,应该积极改变现有状态,积极和科研资源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发挥合作有效,采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实现共赢。

4 结束语

工程机械再制造是行业发展新趋势。工程机械再制造不仅要求改造升级的产品相比新机性能和质量更加优越,而且价格更低,能耗能小,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形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存的局面。我国由于再制造起步晚,虽然技术创新和应用较为迅速,但是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阻力,但是工程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工程机械的再制造,是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必然趋势。只要突破当前存在的瓶颈,我国工程机械才能向再制造大国和强国迈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珠江模式 政府推动型 市场主导型 资本推动型

一、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及分类

所谓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对一定区域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特征、经济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机理的高度概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分出众多的类型。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政府、市场及资本三个因素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政府管理和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角度来分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可分成计划经济型、政府主导市场型和自由市场型。我国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计划经济型。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从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政府对经济不再是过去的行政式的绝对控制,但目前在经济生活中仍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仍在扮演领导者和指挥者的角色。因此,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便属于政府主导市场型。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和趋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将会逐步让位于市场,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最终转变为自由市场型或市场主导型。

从资本的所有权来分类。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可分为公有资本推动型、民营资本推动型和外来资本推动型等。其中,公有资本推动型的发展模式已经并将逐渐减少,但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仍具有重大的影响。而民营资本推动型和外来资本推动型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央政府对个体、私营、外资等经济成分的放松放活而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其典型模式有民营资本推动的温州模式、外资推动的珠江模式等等。

二、三大成功模式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一)苏南模式:政府推动型+公有资本推动型

苏南模式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并出资办企业。政府具有生产者和投资者等多重的职能和角色。所以苏南模式属于政府主导型和公有资本推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苏南模式形成的时期,苏南的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然而,苏南模式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经济辉煌的背后也深藏着以下一些严重的问题:

政府不甚合理的集体所有制偏好造成经济成分的单一和市场发育的滞后。苏南模式下的企业主要为单一的政府支持兴办的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受到地方政府不公正的待遇甚至压制,结果造成区域经济成分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而且由于经济的主体是不完全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乡镇企业,又造成区域内市场及市场机制发育滞后。

政府片面的政绩取向。尽管苏南地区在20多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GDP增长率。但城镇与农民人均收入以及就业率的增长速度要远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苏南地区的地方政府更专注于GDP的增长,而不是更专注于关系民生的人均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政府对经济的超强干预导致严重的平均主义和官员腐败。地方政府将企业生产经营的部分利润用来建学校、养老院等,平均主义严重。另一方面,政府主导下的公有资本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又为政府官员的腐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导致了苏南不少地区腐败严重和官富民穷的、问题。

(二)温州模式:市场主导型+民营资本推动型

温州模式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在温州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是一种“无为而治”的角色。温州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主要得益于民间私人资本的推动和运作。因此它是一种市场主导型和民营资本推动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场”结构。

温州模式的影响范围不仅仅限于温州地区,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都具有和温州模式相似的特点,因此有人主张将其扩大为“浙江模式”。温州模式和浙江模式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所以笔者在此采用浙江经济发展的数据来对温州模式的经济绩效进行更大范围的分析。

浙江模式形成过程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居各省前列。据统计,1978年至2001年,浙江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3.3%,由124亿元猛增至67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排序由原来的第12位迅速升至第4位。人均GDP则由全国第16位升至第4位。尤为突出的是,1997年后,我国经济增长率逐年走低,而浙江经济虽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1998年较上年增长10.1%,1999年较上年增长10.0%)。出口增长更高(1999年全年增长18.5%。2002年1季度的增长率高达55%)。2001年浙江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00亿元左右,2002年人均GDP达2000美元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倍。在最近几年。浙江省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

(三)珠江模式:外资推动造就经济的巨大辉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以东莞、宝安等地为代表的珠三角东部地区成了香港加工业的外迁地,“三来一补”成为其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及国家优惠政策倾斜的优势,很快就形成了举世瞩目的“珠江三角洲经济模式”,简称为“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使得广东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就。经过20多年的强劲发展,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从一个较为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而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年均增长超过13%,在国内实为罕见,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陆地面积只占全国1.85%的广东,贡献了占全国1/9的经济总量、1/7的财税收入、1/4的外资总额、1/3的对外贸易金额。

但珠江模式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和缺陷:经济对外依存度相对偏大;产业层次较低、企业规模偏小、资源消耗较大;存在出现产业空洞化和拉美化的隐忧。珠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属于外资推动型。但随着该地区土地供应接近枯竭以及低工资优势的逐渐丧失。资本的逐利性必然使外资将产业和资金转向其它低工资、低地价的区域,从而使本地出现产业空洞化和拉美化的隐忧。

三、三种成功模式对我国其它区域经济发晨的适用与借鉴意义

(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制度创新

在苏南模式形成的时期,政府对经济的超强干预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在当时单纯依靠企业个体的力量难以解决的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制约。从而使其利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空隙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发展模式。但在现时新的经济条件下,由于其政企不分、产权不清的致命缺陷,已不再具有适用性,苏

南模式面临改革和创新。政府应改变以前那种对企业的超强干预,从经济领域中逐步退出。着力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和产权制度,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苏南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中国的国情下,政府对经济适度而合理的行政干预和管理有时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并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重视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巨大作用,公正平等地对待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

温州模式的形成完全归功于个体私营企业及民间资本的推动。它的成功证明了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温州模式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特点是一致的。温州模式下的私营经济与公有经济相比具有产权清晰、归属明确、权责分明、经营灵活、市场反应快、经济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应重视民间资本和市场的巨大作用。公正平等地对待民营经济和民营资本,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合理利用外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珠江模式利用外资发展区域经济的方式在短期内能快速提升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是一种易被复制和模仿学习的模式。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需要,也多热衷于模仿和采用这种模式。但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多给外资企业以超国民待遇。这种做法,在外资企业为地区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压制了区域内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和成长的前景,有可能得不偿失。而且。产业利润的大部分往往被外资企业所拿走。区域从外资中得到的利润往往只占产业利润中的很小的一部分。随着区域土地、人力等成本的上升,外资未来的撤离和转移不可避免,区域经济可能因此受到极大损害。外资推动型的经济繁荣难以长久持续。因此,地方政府应摒弃对外资的盲目崇拜和依赖,合理利用外资,同时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本地的民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篇10

一、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作为社会经济和技术高度发展下的产物,是衡量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近年来,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全面发展,涉及到我国各个行业领域,成为了我国国家政策和重点扶植的行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是为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机电系统的逐步成熟和稳定,在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更加的多元化,发展方面更加明确,在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发展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对外出口机电产品正在逐年的增加,出口总额不断的提升,使我国成为机电出口产品的大国之一,为我国机电行业的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市场。

二、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业的关联度减低。我国的机电业发展市场集中,产品结构单一,使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容易受到影响和波动,特别是从长远的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和结构的单一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和创新,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其国际竞争力的降低。第二,自主创新能力欠缺。我国机电行业以大中型企业为研发主体,但这些企业对于自主创新和产品的研发重视度不够,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够,使行业发展确定资金保障和创新基础。第三,人才的缺乏。受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时间限制,在人才的培养和利用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人才的缺乏将会直接导致行业发展局限性。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中是主导者也是实施者,是技术的研发者和创新意识的构造者,对于产业的发展起着觉得性的作用。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参与,人才是保障其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因素,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子工程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重视专业深度的培养,摆脱发展的局限性和单一性,积极的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为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在未来的技术发展和科学研究中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以适合未来对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市场的变化,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