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前景分析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机械前景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机械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机械类专业渗透到很多行业,就业方向多种多样,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有生产总监、物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机电产品开发、机械产品开发、液压产品开发、仪器仪表开发、武器开发、汽车工业、环保设备开发、矿业设备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机械制造工艺师、CNC工程师等。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我国大型工业逐渐在复苏,社会对于精通现代机械设计与管理人才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机械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种多样。
机械工程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生产管理、设备维护、质量控制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能从事产品开发与制造、质量检测、设备管理与维护、运行管理、技术推广与营销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篇2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 TH-3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机械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业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不仅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关键技术
1.1信息处理技术
所谓的信息处理技术就是指在生产基于机电技术的相关产品的过程中,对与产品生产过程相关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以及自动控制有关的信息所进行的处理。
1.2精密机械技术
精密机械技术作为实现大多数机电产品的核心和基础技术,它是实现大多数机电产品的相关功能和构造功能的重要前提和首要的技术支撑。
1.3自动控制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精度较高的速度控制、定位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补偿和校正等技术。而且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功能的不断增强,基于自动控制技术产品的质量在获得不断的提高。
1.4检测与传感器技术
检测与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实现各种基于机电技术产品运行时的相关参数、工作状态以及其他相关信息的接受以及参数和相关信息准确度的检测,通过检测以后,将其接受的信息传送给处理装置,然后由处理装置来实现产品运行过程的自动控制。
1.5伺服驱动技术
伺服驱动技术主要是基于机电技术产品的驱动装置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它作为驱动设备执行操作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产品质量。
1.6系统总体技术
系统总体技术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目标出发,将基于机电技术产品的总体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各功能模块,然后结合各个功能模块的实际情况,找出能够有效解决各个功能模块实际需求的可行技术方案,再把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汇总,从而设计出合理的功能技术方案。
2.机电一体化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机械正处在一个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时代。引入机电—体化技术,使机械、液压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机械的各种性能,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操作舒适性以及作业精度、作业效率、使用寿命等。目前以微机或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电子控制装置(系统)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已相当普及,电子控制技术已深入到工程机械的许多领域,如摊铺机和平地机的自动找平,摊铺机的自动供料,拌料设备称重计量过程的自动控制,挖掘机的电子功率优化,柴油机的电子调速,装载机、铲运机变速箱的自动控制,工程机械的状态监控与故障自诊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工程机械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电子(微机)控制装置在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将更加广泛,结构将更加复杂。
建筑工程中,工程机械的性能自动化程度及其经济性等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施工工艺的好坏;而工程机械的电气与电子控制系统部分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又直接影响到工程机械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施工质量、生产效率及使用寿命等。电子控制系统已成为现代工程机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价现代工程机械技术水平的—个重要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工程机械具有以下性能:生产效率且能量损失小,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施工质量好,精度高;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即高的技术价格比和低的制造与使用成本;操作简单、轻便,劳动强度低;具有运行状态监视,故障自诊及自动报警功能,能及时准确地指出故障部位,减少停机维修作业效率,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目前工程机械的电子(微机)控制系统主要用以实现如下功能:
(1)电子监控、自动报警及故障自诊即对工程机械的发动机、传动系统、工作装置、制动系统和液压系统等的运行状态监控,工作中一旦出现异常现象,能自动报警并准确地指出故障的部位。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简化设备维护检查工作,降低使用维修费用,缩短停机维修时间,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智能化自动驾驶,以及监控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及时警示,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传统工程机械的能量利用率较低,例如液压挖掘机的燃油能量利用率仅为20%左右,如此低的能量利用率迫使工程机械的发展必须着眼于节能。
(3)柴油机的控制如电子调速器、电子油门控制装置、自动停机装置、自动升温控制装置等。
(4)提高作业精度。为保证成品料的级配精度,现代沥青及水泥混凝土拌和设备广泛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子称量系统,并使计量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可达到0.127mm/3m。采用超声波技术的自动供料系统,使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供料实现了自动调节,进一步提高了摊铺质量。
推土机铲刀、平地机刮刀、铲运机铲斗刀刃的电子(微机)控制,不仅提高了作业精度和作业效率,而且也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旋挖钻机因其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在施工过程中对精度要求较高,自动控制功能的实现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常见的有两种功能:钻桅自动调垂直功能和钻孔工程中自动回位功能。机械硬件方面,建筑工程机械基本上采用了的通用控制器、仪表,也有些厂家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定制开发了具有公司特色的控制器、仪表,可谓百家争鸣,各有各的特色,但殊途同归,目标一致。
(5)作业过程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工程机械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控制,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并减少因操作者的经验不足,对作业精度的影响,或操作不当,对作业质量的影响,保证工程质量。
3.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在未来,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进行改造与提升,机电一体化涉及的学科领域很广,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我国应更加注重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推进产品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快速化,才能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机电一体化水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此外,新一代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设计和研制各种性能优良、稳定高效的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实现各种作业的柔性化和自动化,使机械设备具有更高的柔性。其具体表现在:
(1)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CIMS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机一体化。在CIMS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过程控制级计算机,应配备必要的硬件和一定的软件功能。在软件方面,要做到计算辅助设计(CAD)和计算辅助制造(CAM)与硬件的有机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基本技术,不盲目追求高度自动化,数字化,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柔性、自动化、全局化。
(2)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IMT)是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是在人类专家的指导下,做到人机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取代人,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律能力。人机一体化能力,高水平的人机一体化(即虚拟制造技术),在软件的支持下,有一定自组织能力,自我优化能力,自我修正能力,欧美各国都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在这方面的研究。
(3)绿色化也是机电一体化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绿色化是指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而且是低能耗、低材耗、协调而可再生的产品。
4.结语
机电一体化是很多学科相互发展和相互促进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所融合的技术将越来越广泛,而以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为主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将成为机电一体化的必然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普及应用;发展前景
一、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活动提供了更加的便利,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普及,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与领域越来越多地应用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由此推动了企业的管理与生产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并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科技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普及应用
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络、智能手机都已经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不仅可以进行通话联络,还可以购物、交费、转账等等,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互联网络可以让地球变成地球村,为人类的交流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受空间地域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也逐步实现了智能化,操作更加简单,让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居家生活更加有品质更加时尚。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在企业的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自动化,统计、财务、人事等等各项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利用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控制,数字模拟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质量和效率,推动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工程机械和医疗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提供的高端科技在建筑、交通等工程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中的各种电子检查仪器为医疗诊断提供了确实的依据。
3、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军事产业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强军的建设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非常重要和不可缺少的技术,在航天领域和研制导弹、飞机、航母等先进武器装备过程中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如软件研发、信息处理、微波遥感以及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等都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紧密相联。在信息化战争中,电子对抗、多媒体、军事信息、指挥系统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更是需要具有自己独立的核心技术。
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产业调整中的应用
随着物联网、FPGA、嵌入式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逐渐推动企业向现代化和智能化转变,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逐步进行合理化和高效化的调整,比如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科学技术的更新、新型环保材料的利用、工程建设新工艺的研发等等现代化高科技产业逐步代替传统的产业,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建立独立的技术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不断创新技术,完善技术水平,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形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产业链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应用计算机、电子技术等现代化科技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必须形成一整套的产业链。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已经成为全国五大支柱产业,为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推出更先进的电子信息产品,降低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在各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需要不断地创新,研发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先进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比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未来要力求创新设计出更先进更智能的电子产品,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娱乐手段和生活便利,在电子商务、家用电器等各个方面降低人们的生活成本。为企业设计更加小型化和智能化的电子管理系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创新完善企业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决定了社会科技化和智能化的进程。在高精尖技术的研发上更加需要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占据本行业的核心领导地位。由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技术水平必然决定和影响着各个领域的健康发展,没有高端的核心技术就会造成电子信息工程的依赖性和受制于人的局面,严重阻碍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增长。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今天以及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创造了更多的便利和乐趣,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核心技术,更加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适应企业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的需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赖凯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究[J].广东科技,2014(18):177-178
[2]郭梦楠.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学中国人,2015(14):138.
[3]刘仕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J].硅谷,2013,09:3-4.
篇4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 发展优劣势 前景分析
绪论
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全国城市化水平约为40.53%,按照国际经验,国家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期,城市化水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战略将在城市竞争和经济竞争中越来越重要。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唐城市群等国家级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级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以及地方级城市群正在迅速发展。这说明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一、城市群内涵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s)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各类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交通网络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可以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且具有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优劣势分析
1.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有专家建议把长株潭三市连接成“城”。1982年12月长株潭经济整合的构想首次被提出,1984年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成立,由于受到发展阶段和条件的限制,这项工作没能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召开,提出“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增长级”的重大战略。1998年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办公室在三市相继成立。2004年10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通过评审,规划提出三市“交通同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共享、环保同治”,同年,湖南省政府从长沙市中心南迁,此举将使三市的经济格局和城市建设发生重大变化。2005年,长株潭城市群生产总值达到2414亿元,约占全省经济总量36%,首次超过中部最大的城市174亿元。
2.概况
湖南省是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国土面积为21.18万平方公里,截止2006年末,全省总人口为676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9.93万人。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部,主要由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地级市组成,三市土地总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三市中心两两相距约30-50公里,且呈品字形分布在湘江的中下游。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城镇人口662.3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25.3%。
3.优劣势分析
1.优势分析
长株潭城市群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
第一,区位优势。首先,长株潭城市群中的三个城市都是沿湘江城市,像太平洋沿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都是沿海或者沿江发展起来的。其次三市间相互距离很近。此外,长株潭城市群南靠珠江三角洲、北临长江,东眺长三角,西连巴蜀、云贵,可谓是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过渡地带的“金三角”。
第二,交通优势。地处中南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具备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京广、湘黔、长石三条铁路,京珠、长常、潭邵三条主要高速公路,106、107、319、320四条国道主干线,黄花国家机场以及湘江水运构成了城市对外交通网络。
第三,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率位居全省第一。2006年,长株潭三市城市化水平为51%,湖南省城市化水平为38.7%,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3.9%。同期与湖南省城市化率和全国城市化率相比,长株潭城市群的城市化率分别高出17.8个百分点、12.3个百分点。
第四,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最发达的核心地带。2006年,湖南省GDP为7493.17亿元,人均GDP为11830元,财政总收入891.16亿元;长株潭城市群GDP达2818亿元,所占全省的比例约为37.6%,人均GDP为21300万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
第五,产业优势。首先,三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产保持对国民经济的有力支撑的同时,二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日益增大,一产占比逐年下降,见表1-1:
从表1-1可知,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比例为9.2:45.8:45.0,同期全省为17.8:41.7:40.5。这说明长株潭城市群二、三产业相对全省而言比较发达,表明其工业基础较好,服务业发展较快。其次,长株潭城市群的产业基础相对较好,并呈互补性发展。长沙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株洲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湘潭形成了以黑色冶金、机电及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工业、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体的产业体系。
第六,科技文化教育优势。长株潭城市群拥有全省80%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其中全民所有制研究与开发机构有113个,大专院校59所,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另外,长沙的文化娱乐、报刊媒介在全国有一席之地。
2.劣势分析
第一,尽管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但其经济基础较东部发达地区及中部城市仍有差距。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GDP总量仅为杭州的52.3%,广州的46.6%,苏州的58.6%;从人均GDP看,长株潭城市群为2.13万元,分别为杭州、广州、苏州的41%、33.8%和34.6%。同中部的武汉、郑州相比,虽然在2006年长株潭三市的经济总量与武汉、郑州两个中部大城市相比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人均GDP方面,长株潭城市群并不占优势。
长株潭经济外向度相对较低,开放竞争力相对较弱。从进出口总额看,2006年,长株潭城市群实现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8.9亿美元,占全省66%,但进出口总额仅为杭州的12.6%、广州的7.6%、苏州的2.8%、武汉市的61%。
第二,第一、二、三产业的规模及档次不理想。传统型农业还占据较大比重,2006年三市一产总产值中,粮食和生猪占比高达59%,“粮猪型”农业的基本格局尚未改变;工业产业层次较低、新产品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新产品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特别是起龙头作用和打入国内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更少;三产中餐饮业的增加值比重较高,2006年高达40%,而较高层次的为生产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风险投资、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比重偏低。这不仅会制约其三产的规模和实力,而且会成为一、二产业发展的“瓶颈”,最终从整体上阻碍其发展前景。
第三,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三市之间的湘江水域是整个湘江污染最严重的。每年有近5亿吨城市生活污水和数千万吨工业污水直接排放至湘江水域。长沙的工业污染和污水处理情况虽然相对上游的城市较好,但是被迫接纳来自上游城市的污染。株洲市在清水塘地区布局了大量的冶炼、化工、农药等产业,而该区位于湘潭、长沙的上游。
三、长株潭发展目标分析及建议
上世纪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湖南的有关专家就提出长株潭三市经济整合的构想,以避免被南部、东部沿海城市的埋没的局面:以交通要道为依托,由点到线及面,逐步形成网络。利用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相互临近且呈“品”字型分布的地理优势和多年来不可分割的经济和社会联系,将三市整合,实行一体化发展,以此形成能够带动湖南省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中心,使城市的经济功能由分力转化为合力,由弱势转化为强势。20多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和《“十一五”一体化规划》明确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发展的具体措施,要把长株潭建成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中部崛起的引擎。长株潭发展模式由“1+1+1”模式(由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转变为“3+5”模式(即以长株潭为中心,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个城市),从而成为在武汉、广州、上海、重庆之间可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支撑点。
综合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笔者有几方面思考:
第一,三市应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为契机,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城乡空间、环境保护方面的全方位联合,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3+5”模式中的核心作用,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带动影响周边城市。在交通方面,加快三市高速环线、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黄花机场、乡村公路的建设。在能源方面,整体改善能源结构,建设三市成品油及天然气输送管道,完善城乡电网改造。在信息流通方面,早日实现三市的信息共享。
第二,在继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各产业的层次,引导分工协作,合理配置资源,加大城市群开放力度。
第一产业:科学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农业经济环带,发展绿色农业。
第二产业:在省内,要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依托重点企业,打破地区限制,在城市之间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共享的基础上,按专业规划、整合各类工业园区,加强支柱产业、重点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使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全省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地,实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级的目标。在全国,长株潭城市群要充分利用在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优势积极地融入到泛珠三角经济圈,这样可以使资源、资金在各个环节上得到合理配置,提高城市群的经济外向度,增强竞争实力,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
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合理开发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转化为带动经济的领头军;二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提高长株潭城市群的“文化含量”;三是提高新兴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完善金融等服务体系,建设适应长株潭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的现化物流体系。
第三,治理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群。制定长株潭城市群统一环保规划,以水资源治理为重点,倡导资源的循环利用;构建“一主两副环绿心”的大都市区生态型组团空间布局即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
参考文献:
[1]姚士谋,等.中国城市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1.
[2]崔功豪,王兴平.当代区域规划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张萍.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提出和决策[J].中部论坛,2002.
[5],史永铭.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五省的地位与作用[J].沿江城市比较,2007.
[6]甘翔.关于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思考[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
篇5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客运长期以来在我国人员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铁路客车安全作为关系到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大事,一直受到国家和铁道部的重视。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铁路客运中的各种治安事故隐患也逐渐增加,各种意外突发性事故,如:恶性火灾、爆炸、车外飞物伤入以及违法分子车上行凶作案等,严重威协着国家和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改进车上治安监控管理手段,提高治安工作效率,增强车上治安监控能力,以适应维护铁路客运安全的需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特别是我国铁路"九五"发展规划,提出了高速、重载、大密度的发展方向,其中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重中之重的铁路客运安全,必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降低犯罪及意外事故的最有效途径则是预防,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断,在铁路客车内警戒可能发生的侵入行为,对发生的突发事故及时捕获和记录相关影像,是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大显身手之处。以可靠适用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给国家铁路运输及广大乘客的安全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追求的目标,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
一、产品说明
本系统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客车安全监控装置能使列车乘警、列车长及工作人员在任意一节车厢乘务室内,通过监视器对任意一节车厢的状况进行监控观察,同时通过每节车厢乘务室内的控制分机对车厢内可疑动态进行录像,特别是在车厢内发生紧急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保障铁路客车的安全运营。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是由摄像镜头、车厢控制分机、控制主机、录像机、监视器以及传输电缆(视频电缆一根、控制电缆RWP-5×075一根〉等器材组合而成。摄像镜头固定在客车车厢内走廊端头上方,车厢控制分机安装在每节车厢乘务室内,每个车厢控制分机带有监视器输出〈视频信号)终端插座,有利于工作人员在任何一节车厢乘务室,通过袖珍监视器对每个车厢进行观察监视,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分机键盘对被控点进行定时观察、录像、切换,并且通过控制分机数码显示器识别被控车厢地点。此外通过车厢控制分机改址键对每节车厢进行任意调度、任意编组,控制主机、录像机及监视器设置客车任意一节车厢乘务室内,摄像头上的DV12V电源线经客车乘务室顶部并通过变压整流装置接乘务室AC220V电源,摄像头上的视频线经乘务室顶部,并由乘务室一角下车底进入车底的传输系统,每节车厢两端均固定有JL16〈该连接器防水、防雪、防震、快速连接〉机车专用连接器且与相邻车厢相应连接,使每节车厢的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主机的输入端,控制主机的视频输出端连接录像机的视频输入端,录像机的视频输出端连接监视器的视频输入端。
二、专利技术说明
该系统装置的第一代产品KA-318型铁路客车保安监控系统是由铁道部宝鸡工程机械厂职工技协樊川生等人员于一九九六年五月开始研制,一九九七年完成了系统基本电路原理并生产出整套系统装置,同年八月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9723995260.一九九八年经长达一年多时间走访用户,特别是在走访铁道部成都局、新疆局、郑州局、上海局等有关部门过程中,一致肯定了该系统的实用性及先进性,同时提出了部分改进建议,如:①原设计总监控中心设在广播室,不便于治安及工作人员操作使用;②由于视频成相过多,不便于调车和甩车挂车,有时甚至造成图像信号错乱和丢失:③选用车厢两端视频连接插头、插座不是机车专用连接器,该插头不防水、抗震性能差,达不到防护要求,不便于工作人员调车操作使用。鉴于上述问题,我们自己于一九九八年底开始对整个设计进行了反复改进,重新设计,于一九九八年五月份完成了重新设计改进工作,改进后的系统比原第一代设计完全上一个台阶,同时由我们个人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新型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专利,现已获国家专利授权,专利号为99234664.9,该专利权属我们个人所有。
三、产品用途及特点
1、本产品系铁路客运安全高科技尖端产品,采用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CCD摄像技术研制而成,它通过微电脑控制主机循环显示或定位显示监视图像,能使列车工作人员在总监控台或任意一节车厢随时观察掌握各车厢内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在车厢内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保障铁路客车安全运行。2、当车厢内发生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时,公安人员可迅速到现场予以打击,同时总监控台能将犯罪分子的作案情节录制下来,为破案提供重要资料,使破案率提高,破案时间缩短,维护了铁路客车的治安秩序。3、当车厢内发生火灾等其它恶性事故时,能及时发现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抢救,并能及时通知铁路沿线有关单位采取紧急措施予以配合,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以免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该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成像质量高。在白天、黑夜、隧道、高压磁场等情况下,都能够保证图像清晰、稳定、真实,及时地反映旅客车厢内的情况。(2〉监控范围大。能反映旅客车厢内96%以上座位范围的情况和行李架上情况。(3)抗震性能强。在列车由于起动、制动以及颠簸路况造成车身震动、晃动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4)体积小巧、操作简便,便于安装和隐蔽。〈5〉可驳接车载电源。(6)性价优越,适合我国铁路客运现状。
四、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略)。五、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分析
1、市场前景分析:随着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客运管理也必然是由粗放型转向科技型,落后的管理方式必将不断被越来越先进的管理方式取代,开发研制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系统,顺应科技潮流,提高铁路安全管理水平,以低投入、高效益为宗旨,对铁路客车安全运输管理升级是一个突出贡献。具初步了解,全国每年各铁路局安全治安防范损失赔偿高达几千万元损失费,但国家及铁道部,各铁路局对安全治安工作非常重视,年年抓、月月抓、天天强调,结果还是不容乐观,案件不断出现,给广大旅客造成一种心理压力。面对铁路客车安全监控管理尚属空白的巨大市场,该监控系统的开发推广和使用,将有效地提高铁路客运管理水平和稳定铁路客运治安秩序,促进铁路客运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该装置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已获专利,且已于一九九七年列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故不会形成市场无序竞争现象,完全可垄断市场,加之该装置己在成都铁路局、新疆铁路局现场安装(一节车厢内)测试,监控车厢内范围达96%,图像清晰,得到试用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成都局、新疆局都有安装该装置的意向。如果该装置能得到铁道部车辆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组织推广,则市场前景不可估量。据我们对全国客车总量进行初步估算,全国现在运行的客车数量在5000对左右(且每年还在推新〉,我们想经过努力每年完成对300辆客、车进行安装该装置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按每年完成100辆客车安装量计算,则全年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2、经济效益分析:
(l)投资:
①场地:3~4间房(办公、业务、财务、库房各一间)·
②流动资金:50万元:
③固定资产:无需固定资产:
(2)用工情况:
①现场安装人员:5~6人(其中1~2名技术人员〉;
②管理及公关人员:4~5人。
(3)年产量:100套(5~6人安装一列客车需8-10小时);
(4)年产值:〈产品售价,黑白13万元/套:彩色19万元/套〉,按黑白计算:100×13=1300万元;
(5)成本:900万元
①材料费:100×65=650万元(黑白6.5万元,彩色9万元〉;
②房租费〈办公室):5万元:
③安装人员工费〈6人安装〉:10万元〈每台1000元,人均1.6万元):
④管理人员费(4人):5万元(每台500元,人均125万元):
⑤管理费:20万元;
- 上一篇:生物制药行业前景分析
- 下一篇:光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工程造价预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