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范文

时间:2023-12-06 18:00: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陶瓷艺术的认识感受

篇1

【关键词】:陶瓷绘画意境情感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陶瓷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对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把握,它拥有丰富、饱满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精神,通过各种形态、造型的因素,运用陶瓷艺术独特的设计语言,蕴涵了具象、抽象、象征、隐喻等艺术形式,并以“泥与火”、“工艺”、“材料”为表达媒介,挖掘和释放“泥与火”、“陶与瓷”的个性色彩,从构思、装饰、各种泥料釉色的选择、技艺、烧造等不断地参与中发现、创造出其它艺术无法取代的独特作品。它的艺术形式和魅力,恰到好处地将艺术与技巧化为意境,把自然界的神韵体现出来,从有限中寻找无限,从无限中体现意蕴。人类的一切创作活动除了感知材料美、形式美之外,更为珍贵的是艺术的情感和心智。而情感意境构成的联想,才能体现艺术的真谛。这种意境是艺术家的智慧,是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是艺术技能与材料在陶瓷艺术中的综合表现,所以说,意境是陶瓷艺术作品的生命和灵魂。反之,缺乏意境的艺术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什么艺术。

一、意境是陶瓷绘画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

在意境创作过程中,境是陶瓷绘画创作的基础,境不仅指某种具体的景物、景色,而且指与这些景物、景色相联系的整个生活。画家的情感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脱离意境中的境,实际上就脱离了生活中的形象。一件作品的中心就在于以情感人。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就是“中心思想”就是艺术作品中的“情意”,没有中心思想或没有主题的文章是谁也不愿去看的,艺术作品没有融汇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与看法,没有思想感情,同样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意境,因为它包含了艺术家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艺术作品的意境就是情感的依托之地。绘画作品的具体形象成为艺术情感的化身,系画家心灵与思想的镜子。好的陶瓷绘画艺术作品如同一道风景,让观众若置身其中。

所以“意境”的构成要靠“情感”的驱使,设计艺术家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对一切事物都有强烈的感情,胸有情思、注情入景,才会创作出充满“意境”的陶瓷艺术作品。

二、陶瓷工笔的意境表达

烘托气氛突出主题是陶瓷工笔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工笔画追求意境是在对“形”的熟练的基础上,确定主题在先,围绕主题构图布局,通过情影交融烘托主题,来达到一种致高致远的境界。如由江西省赠送香港回顾的陶瓷作品《紫归牡怀图》的创造中。大师首先确定“庆祖国团圆”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选用有“国花”之誉的牡丹为主体,再融入一簇香港的区花紫荆花,鲜花盛开热烈,烘托出喜庆的浓厚氛围,再点题为“紫归牡怀图”,因“紫”与“子”、“牡”与“母”谐音,一下就将作品的意境延伸得很远,提升得很高,从而使欣赏者在感受喜庆氛围的同时想到很多很多。这是工笔画追求意境的成功之作。

巧用综合装饰营造意境。可以采用多种综合装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是陶瓷艺术与其他种类艺术相比而言所独有的,在确定创作主题的前提条件下,作者要深刻领悟主题,做到“意在心间”,对即将开始创作的作品中追求什么样的意境心中有数,然后精心构图,谋篇布局。在布局中,应有一个主题来贯穿,就是要围绕主题让采用到作品中的各种元素之间能产生互补互促,相辅相成的效果,从而使画面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达到烘托主题,意境深远的目的。如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王采创作的《苍山如海》综合装饰瓶,以《忆秦娥·娄山关》为题材。画面表现中国工农在路上进军娄山关的情景,作品采用全釉里红描出高山峻岭,展示天险之势。人物则用釉上工笔彩绘,把形象表现得细致入微,富有生气,色彩对比鲜明,气氛热烈,充分显示出诗人在词中所描述过的“霜晨”“苍山”“残阳”的浓郁意境。

三、青花瓷的意境表达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的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它以钴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彩绘,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入窖烧制而成,色调单纯明净,蓝白两色对映,朴素明快,爽朗大方,具有典雅清新之美。

沉静是青花艺术特定的意境。东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分界点,就是西方艺术展现的是一种张扬之美,反映了西方人精神境界所崇尚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性格特征,而青花艺术表现着大自然细腻、典雅、幽远、雄峻的意境。青花是通过料分五色的笔法和工写兼备的手法表达大自然细腻的景致。当代陶瓷美术家,人称青花大王的王步先生终生致力于青花艺术创作,所创作的作品“纤细处毫发毕现”,呈色更加典雅、明净,极大地丰富了青花艺术的语汇,创造出前人未有的新境界。如王步大师的青花瓷板画《鱼月图》平面瓷画以水中圆月和畅游的鲤鱼、水花为题材。鱼的背部用较深的色,调肚皮留白或用极淡的青色,产生了鱼儿在光照下的效果,水花处理的淡雅、活泼。作者以轻松而沉稳的笔法描绘了一个“万流如在镜中行”的青白世界,非常巧妙地将自然中的这一美的意境以古典青花的瓷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

陶瓷粉彩因材质的可塑性和装饰手法的多样性,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更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境在粉彩画中显得更为重要。一幅好的粉彩在陶瓷载体上应有一些含蓄的可以让人回味、咀嚼的东西,透过画面,能使人产生联想,领略到弦外之音,画外之意,这就有了意境美。

立意是陶瓷粉彩的意境表达的主要方式。这不仅包括陶瓷艺术家生活中的感受、认识,包括意境经营、选材、剪裁、笔墨和构图的处理,以及作品要达到境界的追求等。它不但包括画什么,还包括怎么画。立“意”是陶瓷艺术家认识生活的结果,是画家在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的一种美的理解和认识,是在感情认识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升华形成的,是绘画作品所需要的。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岩送无岁月》粉彩瓶,通体施高白釉,釉汁洁白无瑕,似冰如玉。器腹以精湛的釉上粉彩装饰技艺和深厚的国画山水写意之功力,勾绘出一幅质朴清新、雅洁明快的画面,虽只画一松一石,却具有永恒高洁的寓意,着色用墨不多,富有浓淡变化,笔法苍劲,画中书法印记和松石融为一体,富有民族文化意蕴。

篇2

一、富于表现的形象艺术

陶瓷绘画艺术属美术范畴,它是一种可视的形态表现形式。把它称之为陶瓷绘画艺术,是可视形态经过陶瓷艺术家的自身素质的有效发挥,再现到陶瓷载体上的形态艺术,以致产生一种艺术语言。陶瓷绘画艺术有着非常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已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陶瓷绘画艺术的价值其实就是了解人类的精神价值,其客观作用在于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对于它的欣赏,就是人对艺术品的价值进行发现和寻找,是欣赏者、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在艺术欣赏过程中,作者运用笔墨把自己所曾经体验过的感情表达出来,以感染欣赏者,使他人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艺术欣赏所产生的情感从表面上看具有超功利性,但它不是对功利性的否定,而是对功利性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肯定。

二、它类艺术修养有助想象思维

陶瓷绘画艺术是一种综合的富于表现的形象艺术,它包容了各式画派艺术之外,还容纳了舞蹈造型、书法与文学、音乐艺术等等。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陶瓷艺术家,它类艺术的欣赏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类艺术修养的深浅,决定着其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因此,艺术家为更好地从事艺术创作,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它类艺术的鉴赏力,促进它类艺术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修养,因为很多艺术是相通的,艺术与艺术之间可以互补、互启,促进想象思维。比如音乐艺术、书法艺术、舞蹈艺术,它们之间的互通性尤为明显,这或许是绘画艺术家们喜欢欣赏音乐、书法、舞蹈的缘故。

音乐虽是听觉艺术,但好的音乐冲击大脑皮层时,就会产生愉悦、悲伤、如诗如画的意境,故人们把音乐称之为无形的画一点都不过分。当你在尽情地听音乐大师贝多芬的音乐名作时,你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他的《田园》交响乐的节奏韵律就如绘画作品的层次,仿佛你来到了田园乡村,美景如画,给你的创作带来联想。音乐是由形象主义到印象主义后到抽象主义,即以符号代替艺术,是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绘画艺术追求也是抽象主义,讲究意境,如果要想你的作品达到一定境界,让后人去揣摩去理解,这也就需要“底蕴和熏陶”。达到最高境界!我们看乐器,管类很少有无孔的,弦类很少是一根弦的。即使是帕格尼尼,也是靠用力大小,摩擦不同部位来使一根弦奏出不同的音调,使之成为高雅音乐。再看陶瓷绘画艺术,很少有一个色组成的,即使是单色调的青花艺术,也是通过浓淡、粗细、干湿的调节来突出层次变化,产生美感,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这一点可证明,越单纯的艺术它们的变化更微妙更经典。这也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书法艺术其实是书与画为一体的艺术,最早的文字表现是象形字,它是以图案的方式表达其字意。据记载中国的书画艺术是先有绘画,后有汉字:有了汉字,再有书法。换句话说,书法艺术是以绘画为基因,以汉字为依托的。因此书法与绘画是同根同源的,是我国古今极其特殊的艺术门类。研究发现,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环节,无不与书法艺术的美学环节一脉相通。(1)从书体和章法上看,曲直“线”相同,动静结合的“意向”相似。(2)用笔的轻重和徐疾、笔锋的开合及落笔位置的变化等相通。(3)中国书画的创作工具都是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工具相同。(4)书法与绘画都十分强调“用笔”,强调方法、法则、技巧、规律,笔法相通。(5)中国书法和绘画都强调“墨韵”。俗云:“墨分五色”。“五色”一般概括为浓、淡、干、湿、焦。“墨法”的功能,在绘画上表现为使所画更能显露出轻重、向背、明晦之感,在书法上则表现为使线条更能展示出神韵、气势、妙趣之味。为什么艺术家在绘画的空白处往往留有书法艺术,因为那是画龙点睛之笔。因此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之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舞蹈艺术可谓人物造型艺术的精华,陶瓷人物绘画艺术往往是舞蹈人物造型艺术的精华再现。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的造型形式,既有共同的规律,又有各异的特质:既有类同,又有区别。陶瓷人物绘画艺术是艺术家将人物的最佳形态以及人物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念想、鲜明的风格,再现到陶瓷载体上。舞蹈艺术则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从而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舞蹈形象,舞蹈是通过寻求和抓住人的思想感情最集中、最凝练、最动人、最优美之处,进行加工、创造,从而提炼出来的舞蹈形象,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往往是画者可借用的模特造型运用到绘画作品中。如:在绘画艺术里人物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美女手指造型,无不与舞蹈造型动作相吻合,因此说绘画艺术与舞蹈艺术里的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是相通的。

三、感受它类艺术之美

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在学好绘画艺术之外,尽量感受与之相关的艺术,无论是表象上的感受,还是深层次的思考,艺术的变化都有很大的相通性,它类艺术修养得好,则会触类旁通地对绘画艺术产生敏感。珠山八友王琦粉彩画作瓷板挂屏“金陵十二钗”就是一幅感性作品,此作把《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十二个女子表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穿插了浪荡公子贾宝玉,突出了红楼梦名著里的故事情节。画面以封建家族里的服装穿戴、楼台亭阁、琴棋书画为主题,折射出宫廷美女,深宫后院似水流年的枯燥生活。这幅作品反应出作者精通古典文学艺术,因而被古典名著所感化,很好地应用艺术的相通性创作了这幅作品。突出了“古典美”。

“美”不是一定养眼的视觉形态或悦耳的音乐,美感不同与愉悦之感,悲壮、哀愁、雄浑、平白同样是美,在内心掀起波澜或是让内心平静如水的种种感受都可称为美感。如在人物绘画艺术里,为了表达反面人物形象,往往在线条、色彩等运用不协调因素来表达人们厌恶的心态,虽然画笔不美,但它能给欣赏者带来震撼感受就是一种“美”的体现。没有感受的绘画是平淡的,谈不上“美”。“美”是运用不同的感受变化而产生的。有变化的事物不一定有美感,但有美感的事物一定有变化性。探求艺术便是一个通过不断的变化来追求美感最大化的过程。艺术好像是一个客观存在,巧妙的变化产生强烈的美感,陶瓷绘画艺术的美感就是巧妙地运用了色彩的细微变化的结果,从而产生了艺术美。美虽然是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但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首先要学会怎样去把握和享受不同的艺术反映出来的美,学会了感受美,还有什么艺术感受不了呢?欣赏美是艺术修养的一个过程,需要艺术家不断地去努力去感受。

灵感往往是被它类艺术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开端,欣赏它类艺术产生的美感,也往往是艺术家创作的动机。为什么当人们欣赏精品艺术时,往往会产生:哇,画得真美!跳得真好看!此曲真好听!给欣赏者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促进了精神与艺术的情感交流,使艺术与艺术之间有了本质上的共性反应,只是用不同形式表现而已。若绘画者只分析构图、用笔、用色,对它类艺术感知是空白,则只会停留在物质层次上,艺术创作的真谛的确需要精神层次的交流。

2013年12月30日上午,周国桢教授从艺六十周年陶艺作品展开幕式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新厂校区陶艺中心举行,来自市委市政府、市文联、景德镇陶瓷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家大师以及周国桢教授的学生代表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作品展持续到20l4年l月l3日,展出周国桢从艺六十多年的5个时期、l00余件陶艺作品,全方位、多视角地体验他独特而不凡的陶瓷艺术历程和艺术魅力。

周国桢,1931年生,湖南省安仁县人。l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协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副主席、江西雕塑协会会长、景德镇市美协名誉主席、高岭陶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1998年被轻工业部授予“全国轻工业科技先锋”称号,1991年被定为景德镇市拔尖人才,1992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他是我国当代著名陶艺家、画家,又是陶艺教育家,被中外誉为“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一面旗帜”、“现代陶艺创作先锋”和“陶艺泰斗”。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英、美等国多家国际名人中心列为“世界名人”,1992年,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中心授予其“世纪勋章”。曾在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四川美术馆、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在澳门及新加坡等地联展多次,中国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及海内外私人收藏其作品甚多;四川美术出版社、香港文化促进中心等为其出版了专辑。

篇3

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难做到的是认识到自己的心性、纯净心性、慧觉本性,顿悟本性,只有从客观事实中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性,才能创作出发自内心的作品。正如昆仑子自己所说:“那就是独立的、自我的、高贵的、不可复制的个性。”这是他对自我本性的认知与把握。精神品格是艺术创作方法的根本,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艺术手法与精神品格的结合,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优秀的作品往往离不开令人赞叹不已的精神品格,具有强大精神品格的作品才能令人过目难忘。

从艺术方法论的整体结构上来说,是逐渐从艺术技法、艺术方法、论艺术方法到艺术方法论的。而在艺术方法论的层面上,又涉及艺术哲学、艺术精神和艺术品格。有的艺术家提倡在作品中对客观现实的生活表达自己内心的理解,借由作品表现出生命中美好的一面,表现出对崇高人格的推崇,然而我觉得艺术家应努力传达从客观世界的直观感受转化到主观情感上的体悟从而达到主客一体的审美理念,把内心构想的事物都营造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下。拥有这种精神品格的作品,都凝聚着强大的感染力,能够通过一副作品而吸引人们去感受、去思考,这才是艺术家应该登上的精神高度。

国有国格,人有人格,艺术也有自己的品格。品格也叫格调。格调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某种存在有时不过是一种框架,不去理会概念上的格调,反而可能活出真正的格调来。品格层次的高低在艺术上决定着其精神价值和历史地位的高低。艺术无格不立,品格是艺术发展的基础。品格是艺术家的核心,艺术家是文化的先知,他们追求未来,创造优秀艺术品的艺术家同时也创造出优秀的自己。艺术家的品格是由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决定的,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又是以严肃的文化使命感和文化献身精神为标准的。精神品格与道德人格既有重叠又有一定的错位,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对客观事物直观的表现转化为独具匠心的主观意识的表现;二是对表现形态有个人独特的理解方式与表达;三是对艺术表现依据个人经验具有个性化的表现手法。有些艺术家专注痴迷于创作,亦不会故作世故,亦不会功利算计,心性本净反而是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从而也确保了艺术在精神层次上的神圣与纯洁。先前的艺术家们早已做出了总结:“人多一分世故即少一分高雅;利多心急者其艺必不工。”

然而艺术的精神品格滑坡通常是因为经不住商业价值的诱惑而造成艺术价值上相对独立性的丧失,换言之,也就是缺少了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常言之:“诱于名,艺术降格为自我吹胀的钓誉虫;诱于利,艺术堕落为满身铜臭的摇钱树;诱于权,艺术奴化为察颜观色的登龙符。”然而,怎样才能使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在现实的外衣下保持并具有艺术价值的内核,从而避免艺术在大众娱乐化过程中低俗化、庸俗化。

但是当代艺术却不可避免地受到大众娱乐文化的影响,很多当代艺术中都拥有着这种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通常在艺术内容、主题或者艺术表现上体现出来。然而大众娱乐化如果失去艺术精神内核和格调,对艺术本身的品格也会明显带来不利影响。

至于个别作品在现实中失掉精神和格调,出现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损害,更是失去了其根本。当代艺术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世界,即使在社会高度发达的现在和未来,人们对艺术的需求都会是基于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仍然有许多新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所以艺术要提供更好的艺术品格,丰富人的精神品格。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家,要让作品赋予灵魂,也就是自己的精神品格,精神品格会透过作品而显露出来,而精神品格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陶瓷制品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在同一性上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在斗争性上又要受到科学的制约,最终统一的艺术形式才能在物质和精神上满足人们的双重享受。

篇4

一、陶瓷雕刻的可塑性和模糊性语言

陶瓷雕刻是运用陶土为材料,运用其材料的特殊性而衍生出独特的成型技法和陶艺语言。因陶艺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可塑性和模糊性。泥的可塑性是指泥与水相糅合在外力作用下形体发生改变,当外力解除后其形状保持不变,在干燥和水分排出的过程中整体收缩而外观不变。泥的可塑性是创作客体的特点,是泥本身所内含的物质的性能所决定的。模糊性是创作主体在创作过程中对创作对象类属边界与形态不确定的思维。有着不确定性、偶发性。模糊性贯穿于作品的构思,在经过雕刻、圆雕、堆雕、镂雕、浮雕、捏雕、雕镶等种类的制作、烧成的整个过程。可塑性使成型成为可能,模糊性使陶艺创作充满灵性。陶瓷雕刻具体的表现形式总体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都是占有空间的形态艺术。是陶瓷雕刻艺术创作的灵魂与乐趣所在。

二、陶瓷圆雕空间的占有形态

陶瓷圆雕是雕塑家的感情思想及意识形态借助于陶瓷雕刻的语言形态来具体表达。是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占有形式,是一种完全立体的陶瓷雕刻艺术品。它主要是借助雕刻内部的实体连接和自身的重心,摆放在具体的空间让人们四面八方多角度环绕式的欣赏,我的《十八罗汉》就是个典型的陶瓷圆雕艺术作品。每个罗汉的形象都独具特点,或庄严,或诙谐;或凝重,或灵动;或喜,或怒;或金刚怒目,或善目低眉。表情都自然生动,眼神亦富有神采,毫无矫揉造作之气。每个罗汉形象,它们的空间占有形态各有不同,但在任何角度都能打动欣赏者。作品构思严谨,寓情于理,章法洗练。圆雕另一较大的优势是它既能以一个独立的立体形式出现,也能够与其他艺术品相互结合运用,还能为装饰建筑的附属物件而出现。圆雕制作过程较为旋动,设计较为游动。在对圆雕进行造型设计时,既有单独式的,也有组合型的,正是这种丰富多变的摆放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三、陶瓷浮雕的视觉形象

陶瓷浮雕是所谓陶艺语言的转换,是指创作者充分利用陶瓷材料的可塑性和相应的成型手法、釉色变化,把创作草图中的平面视觉形象或心中的造型意象转化成具有凸凹起伏效果的浮雕形象。形成或明或暗的错觉感来体现的,其感光面和转向面有所不同。在特定的角度上进行欣赏,具有较为独特的艺术价值。陶瓷浮雕作为以陶瓷材料为媒介制作的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平面关系,它相对于圆雕而言,具有本质的不同。浮雕表现的是“在真实性的可视空间上的一种假象”。当浮雕借助于特定的灯光照射时,其营造出来的气氛效果更好。尤其是堆雕,它的明暗度和立体空间更强。堆雕是浮雕的同一个种类,因堆雕是在陶瓷表面进行的一些堆砌,它的表面的凸起相对要高于浅浮雕,因而又被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但是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也有两者工艺相结合的情况。堆釉原用毛笔蘸取白釉浆在施好色釉的坯体上堆填纹样,堆釉因釉料在高温烧炼中会流动,故画面形象必须概括简练,不能太细。但釉质透明,可充分利用其特点来表现物体轻重、厚薄等不同质感,让直立的瓷面有景深凸起的效果。我的堆雕《松亭会友图》就是采用了以上工艺制作而成。瓷雕在具体的空间艺术美方面,不管是浮雕还是圆雕都能够以一种极其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圆雕和浮雕往往是搭配使用的,其空间占有形式上往往是以浮雕作为装饰背景,以圆雕来进行有力的塑造。只有圆雕与浮雕在空间占有形式上的有效结合才能使雕刻空间艺术表现得更加完美。

四、陶瓷雕刻的主要空间艺术特征

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更新,其主导功用及实用逐渐增强,审美性逐渐弱化。审美性的弱化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代人们对自由及简单生活的追求。陶瓷雕刻在现代社会中较为常见,也较为接近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不论是大型宗教仪式还是日常生活中储蓄的生活用品,都可以见到雕刻作品在空间上的自由性、灵动性和表现性。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的陶瓷雕刻有所不同。相对而言,现代雕刻更加强调气势与神韵的追求,而对细节方面的刻画则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陶瓷雕刻家往往在雕刻的过程中会给人以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并赐予艺术品以灵魂,根据自身的真实体验以及对真实物象的理解感悟,通过添加艺术效果,最终以艺术雕刻的方式自由体现。因此,这种陶瓷雕刻特殊的表现性就体现在现代陶瓷雕刻家以明快而又夸张的手法,将事物的具象和神韵凸显出来,使观赏者在欣赏过后回味无穷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随着陶瓷雕刻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陶瓷雕刻作品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动态美和平实美。在进行陶瓷艺术品的雕刻时,艺术家往往以雕刻的空间静态之美呈现给观赏者,以获得动态的感觉,使每个观赏者在作品中品出不同感受,随心而变,这样带给的是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换取欣赏者的情趣,以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五、陶瓷雕刻的空间艺术美

篇5

关键词:茶文化;陶瓷艺术;生产技术;应用理念;设计创新

我国有着丰富的文明,在成熟的文明机制中,形成了一系列成熟完善的元素内容,这些元素内容是以物质元素应用为基础,融入具体应用理念的元素体系。当然,在整个文明体系内,通过各种元素进行融合作用,从而构成了体系化的文明体系。在这一传统文明体系中,茶文化和陶瓷艺术就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元素之一。在这一艺术元素中,其不仅是丰富的物质元素,同时也是融入了相应价值理念的具体设计元素。尤其是茶文化在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就必须从其应用基础分析入手,通过分析其中所具备的关联元素,从而形成完善全面的应用效果。

1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健康养生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只有将茶文化体系的具体理念内容融入到社会发展应用过程中,才能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实现茶文化的最大利用价值。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理念和内涵进行系统化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实际上包含着成熟的发展体系,尤其是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通过将物质元素与精神理念进行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对茶文化体系的成熟全面认知,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认知状态,同时也在融入时展趋势和人们具体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完善理念内涵,结合选择合适的传承载体基础上,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理想传承效果。茶文化作为我国整个文化体系的核心,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为我们了解和应用传统文化提供了基础,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文化应用过程中,其对相关元素应用也形成了各种影响。在整个茶文化体系中,饮茶环节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仅感受着系统化的茶文化元素,同时也对茶文化理念形成了成熟感知。而在茶文化发展过程中,茶具有着重要作用,人们使用茶具品茶,不仅能够感受茶中所具有的芳香,同时也能对其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形成全面认知。在使用的茶具中,陶瓷茶具有着成熟的应用体系。茶文化体系中的最大价值内涵在于其将具体的文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到相关物质元素基础上,而这些理念不仅包含丰富体系化的人文理念内涵,同时其中也包含了相关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因此认知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容,并探索该内容体系的具体应用思路,就极为必要。但是结合当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状况看,多数人未能对该文化体系的价值理念和多样元素形成全面认知。传统茶文化理念作为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其必须将具体的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深层次探究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元素和客观理念,从而实现对传统茶文化的理想传承。

2陶瓷艺术的具体理念及发展特征认知

事实上,陶瓷艺术在整个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元素,而陶瓷艺术的应用,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表现,同时也是人们生活标准和要求的具体提升。陶瓷在生产应用的初期,其更多是作为生产资料出现的,无论是材料的生产与提取,还是整个陶瓷生产技术的完善性,均较为局限,在这一过程中,陶瓷艺术更多充当的是极具应用属性的生产工具。而随着陶瓷应用与研究不断成熟,陶瓷工具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其艺术性元素和文化性元素逐渐融入其中,从而实现了陶瓷艺术的体系化形成。当然,在陶瓷艺术应用过程中,其通过生产陶瓷茶具,通过融入相关文化理念,从而实现了陶瓷艺术与茶文化理念的系统化融入。当然,陶瓷茶具在应用过程中,其不仅为茶文化传播提供了相应载体和基础,同时也为茶文化发展提供了相应动力。事实上,陶瓷艺术也为茶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相应支持。想要形成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具体影响认知,就必须突破单一的文化元素形式,通过具体融入,从而形成对茶文化和陶瓷艺术价值的全面认知。随着当前多元文化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茶文化和陶瓷艺术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极大发展压力,而想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突破和解决,就必须从该艺术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内涵分析入手,通过探究其中所具有的艺术元素,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发展背景下的艺术传承理念探究。

3多元文化背景下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传承压力

随着当前多元文化经营发展不断成熟,如今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传承压力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今天,茶文化与陶瓷艺术很难实现理想的传承效果,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经营发展过程中,传统的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由于缺乏合理完善的传承载体,从而使得这一系列文化元素未能形成全面传承。传统茶文化有着丰富价值理念和内涵元素,其是当前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丰富认知元素的重点,因此如何才能在多元文化发展压力下,提升茶文化和陶瓷艺术的具体应用内涵就极为必要。当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茶文化与陶瓷艺术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我们需要注重文化开发与保护的系统化融入,通过创新发展,结合保护机制与开发策略相结合,从而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传承压力。所谓多元文化,实际上是多种文化理念的有效融入,而在这一系列文化元素系统化传承过程中,其不仅需要将各种文化的具体元素进行融入,同时也要对整个文化体系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进行全面融合。实际上任何一种文化在应用过程中,想要实现最佳应用效果,都必须从其中所具备的内涵理念中切入,通过融入理念元素,从而实现创新发展的理想目标。不仅如此,在多元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文化之间的融合也有着重要要求,当然,将各种具有内涵关联性的文化要素进行融入,从而也使得各种关联性文化也实现了有效推动力。对于茶文化与陶瓷艺术来说,茶文化是陶瓷艺术的内涵,而陶瓷艺术也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了相关基础和载体,因此想要实现多元文化的最佳传承效果,就需要寻找到合适的传承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具备了参与各项消费活动的具体基础。客观的看,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生态绿色、文化娱乐消费也发展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理念。而在这一过程中,实际上也对人们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有效应用。无论是茶文化元素,还是陶瓷艺术理念,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消费内容。但是,想要对最大效果满足消费者的多元文化认知,就需要充分结合人们的客观需要,并且对整个社会传承环境进行有效改造,从而使其在充分满足文化需要的同时,实现多样文化内涵的全面融入。

4茶文化对陶瓷艺术的相关影响

无论是具体的茶文化,还是相关陶瓷艺其不仅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文明理念的有效诠释和表达,因此在整个文化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发掘和探究多种文化要素,尤其是需要寻找部分极具特殊性和代表性的元素,通过系统化融入,从而实现茶文化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全面融入。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陶瓷茶具艺术。其中所具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理念,更是为陶瓷艺术和茶文化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陶瓷茶具艺术作为当前茶叶产业经营的主体和关键,提升陶瓷茶具艺术的内涵元素,丰富陶瓷茶具的艺术设计理念,直接关系到其综合价值的诠释与发挥。当然在整个传统茶文化应用过程中,弘扬其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内涵,并将其与陶瓷艺术文化的相关内涵想系统化融入,其不仅是对该文化艺术的创新,同时也为该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和民族认同感的实质性提升提供重要帮助。对于茶文化来说,其与陶瓷艺术之间存在相应关联点,而这一关联点实际上就是陶瓷茶具,因此优化陶瓷茶具的生产设计,创新陶瓷茶具的材料选择,通过有效融入丰富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茶文化与陶瓷艺术的有效结合。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和文化理念,并探究适合二者融入的元素,通过有效创新,从而实现整个设计元素的有效应用。茶文化不仅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其同时还是系统化的发展理念,对于陶瓷艺术发展来说,想要实现该艺术体系传承发展的理想效果,其不仅要从茶文化体系中寻找到与陶瓷艺术利用相结合的共性元素,同时也要从传统艺术体系中,寻找到合适的理念内涵,通过将其融入到整个陶瓷器具生产过程中,从而为整个艺术发展提供实质性推动力。对于整个传统茶文化运行而言,通过有效开发传统茶文化的各项内容,能够为陶瓷艺术的系统化经营发展提供相应帮助。在传统茶文化经营建设过程中,通过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改造,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资源优势,融入实质性创新和元素完善,从而为传统茶文化开发建设提供相应支持和帮助。

5结语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此相关的是,各种生态;绿色元素发挥具体文化元素也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在这一过程中,茶文化和陶瓷艺术就具备了相应价值。而在茶具生产设计过程中,陶瓷艺术有着重要的应用技巧和成熟度,无论是茶具的应用材料选择,还是茶具的生产发展历史,都与陶瓷艺术发展应用有着重要关联。可以说,茶文化对于陶瓷艺术的发展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和价值,其不仅为陶瓷艺术创新提供基础,同时也为其理念内涵融入提供相应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素媛.17世纪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西方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2):131-134.

[2]林建群.陶瓷艺术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缘来如瓷”会所设计为例[J].中国陶瓷工业,2014(3):220-222.

[3]龚保家.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环境艺术中的应用开发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73-75.

[4]董余靖.中外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J].佛山陶瓷,2015(16):156-158.

篇6

现代陶艺课程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既结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形式之一,在各类学校开设现代陶艺课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现代陶艺的创作不拘泥于形式,提倡个人观念的张扬。在这样的审美条件下,个人的艺术观念在陶艺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制陶过程中,每一个过程都凝聚了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在不知不觉中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了升华。现代陶艺的造型是提高艺术修养的基础,陶艺的釉色经过烧制会出现万紫千红令人惊叹的窑变色彩。

(二)丰富课余生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尽管现代陶艺以表现艺术观念为主要表现内容,但也有一些以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品位,增加艺术情调,展现个人审美观点为目的的现代陶艺装饰着我们的生活环境。例如极具个性的餐饮器具、灯具、花器以及观赏类陈设用陶艺,我们一般称之为生活陶艺。在创作生活陶艺时,首先要对生活进行再研究、再发现才能找到灵感,只有感受才能有感悟,只有感悟才是不竭的创作源泉。在生活陶艺创作过程中,学生们会重新发现生活之美,对生活的热爱由此而生,对生活的观察也变得越来越细致,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三)锻炼思维创造力

可以说,陶艺创作最能反映作者的性格和爱好,流露心中的情绪,发挥创作天赋,传达艺术观念。现代陶艺源于传统陶瓷艺术,在充分利用传统技艺与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新时期的艺术观念,充分发挥陶瓷艺术深邃的艺术语言,发掘陶瓷艺术的潜力,拓展陶瓷艺术的表现领域。制陶是通过泥土材料利用双手表达个人的精神情感的过程,因此,制陶实际上是锻炼思考能力的最好手段之一,是提高艺术创作思维的有效途径。粘土的可塑性尽管比较强,但要将湿湿的粘土做成空间立体艺术作品还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创作者积极开动脑筋,寻找解决办法,将脑海中的设计稿演变成现实的三维立体形态。有时在创作过程中会有惊人的偶然效果,激发了创作灵感,使作品进一步完善,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表现力。

(四)提高动手能力

陶艺制作是手和心的结合,是最能提高动手能力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作者通过揉泥、搓制泥条、手拉坯、泥塑、卷泥片、上釉、烧成等工艺的训练,使双手得到了极大锻炼,使身心得到完美的统一。现代陶艺的制作方法体现了作者对泥料性质、成型技法和艺术形态的掌握程度,是艺术设计能力的集中体现。完整的创作思路需要适当而熟练的创作技法和表现手法来体现,因此,双手在这里就是创作者的思想和灵魂、个人艺术观念能否完整表现的关键。

(五)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与传统陶瓷造型相比,现代陶艺的造型丰富多彩,个性魅力突出。现代陶艺的造型在保持传统陶瓷艺术古典韵味的同时,极大地拓展了造型领域的表现力。现代陶艺减弱了理性的思维,造型因感性而变,随观念而生。古典造型也会在现代陶艺中经常出现,但已经基本丧失了传统语言,被作者赋予了不同的艺术内涵。现代陶艺的造型无奇不有,生活中能见到的物品都是创作的素材。于是你能在现代陶艺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感情流露,寻找到自己的内心独白。现代陶艺的造型也有诙谐的一面,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有一个放松心情的途径。

(六)易于传达艺术观念

现代陶艺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是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艺术创作的载体。现代陶艺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体现的是一种现代的文化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和个性发挥,既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也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瓶瓶罐罐”,而是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因此,陶艺成了创作者艺术观念直接表露的平台,而陶艺手工制作的特点和边做边修改的形式可将艺术灵感火花及时地展现出来,是名符其实的“偶发艺术”,这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

(七)开拓艺术设计的多种途径

在远古时期,陶瓷物品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作为日用品或者是明器使用,在其他领域很难看到它的影子。现代艺术将陶瓷这一材料推到了公众面前,使其焕发出了生机。粘土的优越性使其具有其他材料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许多艺术创作者的首选材料。例如,首饰设计、工业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装饰绘画、装置艺术、公共艺术、建筑艺术等诸多领域都已经开始充分利用陶瓷的性能和特点进行创作与装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拓展了陶瓷艺术的表现领域,又开拓了艺术设计的多种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陶瓷材料会在更多的领域表现出它的勃勃生机。

二、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现代陶艺推广途径

现代陶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广泛的认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和认同,而且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陶艺的设计与制作中,才能真正使现代陶艺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

(一)将现代陶艺列入大、中、小学的公共选修课

在大、中、小学开设独立的陶艺选修课程是提高素质教育效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普通中、小学的学生来讲陶艺课程开设对于提高动手能力和开发思维极为有益。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可以将陶艺课程列为公共选修课,或者是在非陶艺专业的其他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开设选修课,这样,广大学生就有机会受到陶艺教育的熏陶,掌握一种艺术表现的新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举办专题讲座,普及陶艺知识

到目前为止,很多学生对现代陶艺还不是十分了解,认为那是艺术家的专利。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我们可以经常在学校举办一些关于陶艺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陶艺就在他们身边。也可以经常举办陶艺讲座、学术研讨会、组织陶艺家现场表演等活动扩大陶艺的影响。只要同学们对现代陶艺有了充分的认识,有了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产生陶艺创作的愿望。

(三)举行陶艺制作展览或比赛活动

吸引众多学生参与陶艺设计与制作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举行主题性的生活陶艺创作小展览或赛事。上过陶艺课程之后,学生们都基本掌握了陶艺创作的步骤与技巧,为了让他们有发挥艺术潜能的机会,经常组织一些生活陶艺小制作比赛或展览,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从而锻炼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对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同样有很大帮助。

(四)网络传播陶艺设计知识

篇7

关 键 词:美术欣赏课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它实质上是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校长、任课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订,实施和评价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它更能体现“以校为本”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的主体性,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中学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如何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利用江西省特有的艺术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贴近生活的审美教育,提高现实生活中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是中学美术欣赏课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试图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论,对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主要价值及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影响校本课程实施因素进行研究,使美术欣赏课程能够体现出江西省地区的特点,进而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设置与学生喜好的矛盾冲突,促使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

目前,学校美术欣赏课课程实施的课程内容单调,缺乏时代感和多样性。Www.133229.CoM教学方法死板,教材安排不够合理,存在重复现象,缺少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喜欢程度与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出现了比较大的反差,教师的主观意向取代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上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因为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拓展现有课程设置存在的诸多弊端。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美术教师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提高了美术教师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增强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赋予美术教师参与开发的权利和责任。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有教师的参与,故能激励他们从教育实践、学生现状、社会需求等方面来拟订美术欣赏课课程目标和选择课程内容。这样更能激发美术教师的创造欲和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性,并有助于美术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3.美术欣赏课课程的自身特点,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美术欣赏课属于非考试课程,是教养性课程,不是升学考试科目,因此,课程内容不受应试需要的限制,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另外,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具有可代替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受特定教材的限制,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上特点为进行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二、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

中国的陶瓷艺术驰名中外,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景德镇陶瓷源远流长,是中国陶瓷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内容有着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同其他国家相比也有着鲜明的特点,其精髓不仅体现在大型的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上,徽派的民居建筑也毫不逊色。

景德镇陶瓷和徽派的民居建筑,两者似乎并无直接联系,但仔细探究,它们却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以装饰图案的内容而言,两者都有秩序井然的图案、花鸟虫鱼、神仙瑞兽,历史典故,虽借助的媒介不同,但生动的形象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和智慧的结晶。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发挥江西省地方资源的优势,把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引入课堂,并把两者的知识同科学、文化、艺术、环保等知识结合起来,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载体,是一项很有价值的探究和尝试。

开展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欣赏课。通过图片和声像资料的欣赏,理论知识的系统讲解、实地考察、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本省的文化艺术资源和特点,提高其审美素养,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美术欣赏校本课程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对推动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作用。

三、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1.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构建

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都是集艺术、科学、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是美的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创作者运用高超的专业技术,将物质材料同自己的审美追求进行统一整合的结果。鉴于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对陶瓷和民居两种艺术形式蕴含美的元素的赏析,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第一,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源远流长,使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教师的系统讲解,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建筑的特点,以及同其他种类的陶瓷和民居建筑的区别。第二,了解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所用的材料和技艺,对两者所表现的纹饰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第三,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学生通过对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观赏和考察,拓展视野,丰富审美经验,激起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究的热情,增强其主人翁的自豪感。

2.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

基于每所学校的地理位置、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都有差异,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内容:

(1)两门古老的艺术——陶瓷和民居的发展历史与类别。

(2)江西省的陶艺和民居文化——景德镇陶瓷与徽派民居的特点。

(3)金、木、水、火、土——景德镇陶瓷和徽派民居中所用的材料和技艺。

(4)美丽的纹饰(一)——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植物形象。

(5)美丽的纹饰(二)——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动物形象。

(6)美丽的纹饰(三)——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人物形象。

(7)美丽的纹饰(四)——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纹饰内容表现的异同。

(8)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文学艺术。

(9)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书法艺术。

(10)景德镇陶瓷和徽派建筑中的绘画艺术。

(11)感受陶艺和雕刻艺术——陶艺浮雕的实践(可同美术实践课相结合)。

3.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的确定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课程的实施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可以作出价值判断的“论据的收集与提供”(钟启泉:《现代课程论》)。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学生受益情况进行评价和课程内容的评价。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评价指标,对美术欣赏课课程的特色建设有着很强的导向作用。

在角色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进行教学活动。结合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标确定为:(1)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美术欣赏课的内容进行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教师能够通过教学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之间互动和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内容相关的信息与支撑材料的搜集与掌握。(4)教师在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有良好的组织和调控能力。

对学生的评价:(1)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2)学生与同学、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对美术欣赏课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能力。(3)对美术欣赏课内容了解的深度和广度。(4)美术欣赏课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影响。

对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评价:(1)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和特色的体现。(2)美术欣赏课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符合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的实际水平。(4)美术欣赏课课程适宜推广和普及。

四、影响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实施的因素

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引入课堂,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在具体的实施中,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学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手段,但学校在面临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对美术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得到地方和学校的肯定与支持。2.教师素质的影响。对于陶瓷艺术和民居艺术的相关知识内容,各校美术教师掌握的信息有限,需要个人搜集大量的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资料。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对于教师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和学习。 3.学校地理位置与实施能力的局限性的影响。为了加强学生对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徽派民居艺术的直观感受,欣赏课中要有参观考察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对陶瓷制作流程以及作品的观赏和对民居建筑的考察欣赏,身临其境地感受这些艺术不同的美。由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以在参观考察的环节上其便利性存在差异,部分乡镇学校、周边地区就可见到陶瓷工场或民居建筑,为美术欣赏课程的考察环节提供了便利条件。相反,对于地处市区的学校,考察环节使学校在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出本地区的特点,并对学校推动素质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课程开发是一项持续发展与不断完善的工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面对江西省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美术教师应结合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去挖掘探索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资源,来丰富和完善美术欣赏课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认识.中国美术教育,2004(3).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篇8

关键词:装饰风格;家居空间;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047-01

一、陶瓷与现代家居空间

家居装饰首先应认真考虑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随人们的居住环境、社会角色、经历、成长环境、年龄、性别、品位的不同而有区别的。现代陶瓷艺术的作用是为家居内部空间环境增添美的情趣和欣赏亮点。不是仅在室内摆上几件陶瓷艺术品这么简单。这样不但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会降低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整体品位,室内陶瓷艺术不是“添加”的艺术,是除了自身艺术性之外与所处空间环境相互融合、呼应、整体协调的艺术。在现代家居中,一件小小的陶瓷艺术品所占的位置很小,但它对人视觉上的感受却不容低估。如挂于墙壁或置于台桌上的陶制灯罩,其形态各异,长方体形、三角体形或半圆体形,以及不规则状,透过体面上雕刻的各种随意的几何纹样,带出了一份温情与纯真,见不到华丽的包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浓烈的人情味。

从陶瓷艺术品的摆位看,最主要的是它和家居的协调性。特别是在自然装饰风格的家具空间中,用组合型陶艺布置较大的居室,陶器的选择,或以动物、人物组合,或以花草、树木组合,抽象派、卡通式都可选择,只要是色彩、形状搭配得当,都可使居室显得高雅。悬挂型陶艺可根据不同的图案烧制成壁画、瓷盘挂在墙上,墙上可设置专门的彩色灯光照在陶艺上,突出图案的艺术特色。雕塑陶艺让家居的局部和整体空间都变得赏心悦目。陶瓷艺术品往往以小巧、精巧、隽永的形象引起人们的兴趣,以变形又颇含哲理的联想启迪某种情致,以材质的选择蕴涵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陶瓷与家具陈设

陶瓷艺术品的摆设既要考虑到空间,也要考虑到家具的式样、颜色。一般情况下,青花瓷应和颜色深一些的家具搭配,互相映衬,艳丽的陶瓷制品则要同色彩轻巧的家具一起放置,避免靠色。传统家具应配以造型传统、古朴、凝重,典雅的陶艺,突出其大方、庄重、宁静、气派的感觉;而现代家具则应同造型、色彩具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搭配,使之更加和谐和具有现代感。另外,陶瓷艺术品的形式、大小、色彩、形式也应该与室内整体空间、色彩、氛围相协调。陶瓷艺术品可以设置于专门的陈设柜架上,例如将客厅中的装饰架做成半通透隔离架,既是一种空间划分方式又是很好的陶艺陈设架。架上陶艺品较多时应将其按大小、颜色和风格归成小类,矮小的置于前边。陶艺品既要考虑视觉效果,又要为自己的日常生活留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小的挂盘或陶瓷版画一般成排横置或斜置与客厅、卧室的墙上,可以形成较好的装饰效果。大件作品则一般设置与墙角或玄关处,客厅、卧室甚至门外两侧都可摆放,此时一般成行或对称,距离也需要宽松些。这样,既可防止碰破,又不会妨碍室内行走路线。

三、陶瓷在家居中的文化功能

陶瓷在现代家居中除了它广泛的物质功用之外,还有它的文化功能。当下,人们奉行“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主旨,以人为主体,物为人服务。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陶瓷物品必须具有便利人的生活,美化人的生存环境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获得源自这些寄托和承载了人们情感的陶瓷物品所带来的愉悦,从而引发人们健康良好的心绪,促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陶瓷物品的创造与应用,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融洽和依赖,这体现了陶瓷的人文性特征。

在“现代艺术”文化认识领域中,从理论思维角度常把实用目的的物质排斥在文化范畴之外,艺术常常强调物质的观赏性,而陶瓷实用功能是这种文化类型的主体。多数造型形象都有约定而稳固的文化象征内涵,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在这种艺术境域里。陶瓷物质的实用预示了精神心理满足和生活期待,而不是抽象于生活内涵的形式。实用不仅仅是物质的使用功能,而是使用价值存在的同时,审美价值两方面文化的功利延伸。在历史上的陶瓷虽曾成为喜欢"把玩"的奢侈阶层的消费对象,有一些品种渐趋非实用功能,观赏功能成为陶瓷制作的主流。宋官窑青瓷那些形态,主要还是生活日用器皿,它由实用创造心理渐次向形式审美过渡,始终顽强固守着原始器皿功能意识,实用的和审美的文化性高度叠合。陶瓷超越了其他艺术门类的穷研极巧,永久的承载着实用功能和精神功利两大内容。

篇9

关键词:陶瓷;美术价值;美术设计;主导思想

陶瓷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的艺术,在西周时期就将其做为一种陪葬品使用,陶土的颜色大多为黑色。因为它是土的本色,但不会掉色。也不用担心摸他的时候会把手弄脏。古代地理学家郦道元这样描述它: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是当时陶窟盛景的真实写照。我国陶瓷艺术在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的同时,有机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在世界陶瓷艺术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陶瓷的艺术创造价值

通常,我们在面对精美陶瓷作品的时候,很自然地会赞叹艺术家那天马行空的创意,却往往忽视了背后的辛勤汗水。其实,越是精美的陶瓷作品更加需要创作者的耐心与创新,它不断需要创作者艺与技的完美融合,同时更需要人们思维和劳作的激烈碰撞。创作阶段,对陶泥自然性质的保护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该工作贯穿在创作的每个阶段。在对陶瓷艺术创作的构思方面,创作者要全身心投入到根的无形创作中去,少则十数日时间,多则一年半载光阴。构思过程中,创作者应尽可能保护陶土塑造的自然之形,并将其表露的自然之美全部体现出来,不留后天的人为再创造痕迹。当然,构思阶段要时时刻刻、各个方面地观察陶器,反复推敲,在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后最终将构思定型。

接下来就是根艺制作阶段,制作中应谨记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原则,围绕着创作者思想巧用心计,慎重取舍。除了局部的修饰与必要的雕琢之外,工作重点应当置于自然形态的巧用上,并尽可能低保留下这种与生俱来的神韵,从而在确定艺术形象之后使之得以合理利用并充分表现出来。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陶瓷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2 日用陶瓷美术设计的主导思想

2.1 视觉表达立足于自然环境之中

几千年来,中国审美观念也始终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这一思想内涵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式设计到处体现着自然环境因素。如果在陶瓷工艺品上脱离了原始自然环境,那么,任何宣传艺术的方式,都是不具有生命力的,而一旦缺乏自然环境因素,这种艺术形式也是难以流渗到陶瓷工艺中,应实际结合自然环境特征,将人与自然互动的观念实际贯彻到设计中来。所以说,只有将陶瓷工艺与我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我国陶瓷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功效。基于此,陶瓷艺术等艺术创作方式应运而生,他们形成于民间,历代沿袭相承,而且用材渐趋标准化,结构渐趋规范化,构成了自己独特美术风格和美术价值。

2.2 传统文化与自然思想给予陶瓷设计的源泉

人的视觉表达常常作用于“人与环境互动”原则,套用古人的老话就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于《易经》,《易经》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总源头,被称为群经之首、百家之源。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系统,追求天地人宇宙万物的和谐统一,以之为最高的准则。为了达到这一境界,《老子》提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次第。“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它既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又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人的生活理想。可以看出,人文文化与自然思想是陶瓷设计的创作源泉。传统因素在现代美术中的传承另一方面则需要深化对于视觉表达的传承上,然而美术创作在付诸实现阶段中常表现出很多方面的生态功能,选用良好的生态材料对人类的视觉感官都能带来良好的效果,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废弃时又回归自然,循环使用且不污染环境,而且设计出的工艺品具有灵活轻盈之感,滕然升空之势,能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造型。

2.3 作品形象是陶瓷艺术生命力的表征

当被赋予千姿百态的形象时,它的艺术生命力就卓然显现了。陶瓷工艺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古典题材到现代题材,从人物到花鸟鱼虫,每一种题材的作品都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由于意境美本身就是无价的,所以选择陶瓷艺术品第一就要看意境,然后再看其他方面。根据不同创作题材的要求,或大刀阔斧,粗犷有力,或刀法细腻,精雕细琢。作品形象生动,神形兼备,于古朴中见风雅,于沉稳中显灵秀,构思巧妙,设计新颖,题材丰富,雕工精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乌金”艺术品,展示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陶瓷工艺品一直以来被大多数人视为普通室内摆件,往往被忽略了其艺术价值。其实与其他的收藏品一样。如今,陶土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目前国内市场已经出现了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陶瓷工艺品的经营已经在很大的幅度上出现供给线吃紧的情况,随着陶土矿不断的开采,数量会越来越少,此外,陶瓷艺人艺术观念的提升,陶瓷工艺设计观念的成熟,必定会使陶瓷未来价格的走势肯定会呈现趋高的现象。由于陶瓷的局限性,很多优美的陶瓷艺术品很难达到完美。就像炭雕艺术中的很多高价幽并不是全包裹,很多的高档次钛晶也会漏有发根或小矿缺,这就是因为陶瓷的艺术形式越丰富越难达到完美。

2.4 精雕细磨,方得陶瓷艺术独特魅力

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方式,陶瓷可以说是艺术形式独辟蹊径的存在,这对陶瓷艺术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地,陶瓷学科所要研究的是表现对象造型规律,它需要创作人对艺术的认识,通过艺术形式将创作人对事物的形象感受表达出来,这就要借助美的艺术形式,为什么一幅成功的陶瓷工艺品能让人产生热烈、深刻的情绪波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艺术创造活动具有强烈的、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如今,随着陶瓷艺术的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炭灰艺术中独特的美术价值,陶瓷不但能如实反映出作品的艺术表现层次,还能将其独一无二的形象真实展现在观众眼前,画面上光线柔和、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艺术对象跃然于陶器之上。通常来说,陶瓷工艺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将陶土加工成瓷器,然后进行抛光处理,再在上面用细钢钉和铁锤轻轻凿刻出精美的图案,其手法类似于中国传统的刻瓷;另外一种是将陶土直接雕刻成各种造型,然后再进行抛光处理。凿刻过程要十分仔细,力道和凿刻点要均匀,否则就会导致雕刻失败。成品的“陶瓷工艺品”作品乌黑发亮,细腻精美,显示出有别于传统雕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多次在全国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奖。

3 结束语

作为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视觉传承,陶瓷艺术无疑是人们是对传统因素实质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是对传统因素的尊重和创新,自然实现了对传统因素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有益传承,一方面积极运用自然元素实现了对于不同景致、意境和空间的引入,另一方面也巧妙地传达了生态、自然及现代美术价值的发展方向,这在当前美术创作背后的视觉表达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商亚敏.浅谈日用陶瓷的系列化设计[J].山东陶瓷.2006(03)

[2] 张中闻,李萍.日用陶瓷的艺术化[J].中国陶瓷.2008(09)

[3] 邱凤阳,陈才煌,黄振濠.日用陶瓷不粘器皿的开发[J].佛山陶瓷.2011(06)

[4] 王志民,刘志明.陶瓷美术设计的机遇、选择和图式[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1989(03)

篇10

在粉彩花鸟画艺术创作中,除有复杂的工艺流程外,但更注重艺术的表现,它是创作者文化与艺术修养的成果。它即体现了与众不同的绘画形式,又吸引了众多的欣赏者。当然要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吸引欣赏者是不易的,首先在构图上就要别出心裁。

(1)什么是构图:构图的过程是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统一起来,而不是简单重复叠加。从而使主题更生动、更完美、更有艺术感染力。绘画艺术的创造,一图两大类。构图受到瓷器造型的体积限制,画面布局必须根据瓷器的形体来安排。画面的虚实、疏密、主次、聚散,是构图的重要因素。虚实安排,在构图别重要,画面与空白,就是虚实关系。虚实就是区别浓淡、远近。构图有虚实对比,才能产生变化。如珠山八友之一的刘雨岑,他的作品构图就别具一格,他的四花鸟纹挂盘就以绶带鸟、丹鹤等禽鸟,寓意长寿之意。再用吉祥与内涵高洁清高之意的干支及紫色花卉,画面严谨,清丽隽秀,禽鸟的用笔尤为精致,有的接近工笔一路。是表现内容,二是形式特征。前者通过具体物象的塑造,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后者利用构成方法,营造了精神内涵。任何美的事物,都体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以及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例如画面的经营位置、章法布局,也称置陈布势、结构、格局或章法,也就是指画面的构成或形式结构。

对于粉彩艺术创作者来说,构图尤为重要,它是体现作者对花鸟动态的观察,再以粉彩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在瓷胎上,它通过对画面虚实、开合的处理,使花鸟形象在不同的陶瓷载体上达到均衡的、完美的统一。如果构图不严谨,就会影响到画面的整个效果。陶瓷载体以瓶、碗、壶、缸等立体器型为主,只有瓷板、瓷盘是平面造型。因此,陶瓷绘画构图就产生了立体和平面构色泽浓淡自如,花头活泼自然,绶带艳丽多姿,灵气十足,翎毛丝滑如绸,眉目精聚传神,干支斜侧而出,自由舒展,用笔老辣十足。此四盘粉彩花鸟为雨岑典型构图笔法。手法表现得细微生动,意趣渺远,妙诣独到。

(2)造型术:绘画是视觉的形态艺术,很多时候我们直接把它称作造型艺术,可见造型在粉彩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何谓绘画“造型”,“造”就是“画”,“型”就是“画出来的东西”,因此从字面上理解造型就是创造有空间和体积的形象。而艺术形象是需要借助于绘画语言才可能得以显现的,这里涉及的视觉因素有:点、线、形、光、色彩。艺术家们常“借笔墨以写天地”。也就是运用线条、色彩、造型和构图,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进行搭配组合,完成艺术作品以传达精神内涵的任务。绘画语言的不同运用,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粉彩花鸟绘画艺术,以工笔写实为主,兼工带写为上。源于自然而胜于自然,花鸟形态经艺术的夸张、概括、取舍后更具欣赏价值。陶瓷艺术家在大自然里,感受花卉、禽鸟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心境与物象交融渗透。从对花鸟的感性认识,提升到对花卉的形态特征、禽鸟的生活习性的理性认识。与花鸟原形相比,粉彩花鸟瓷画中的形象,具有深刻的内涵,是情与感的升华。形象造型,掌握在自然形态的“似与不似”之间,既像与不像的微妙变化,则产生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另一珠山八友程意亭的粉彩《花鸟纹四方笔筒》和他的《前程似锦》,他画的这两幅画都是花鸟,但看了这两幅画,我们会说,《花鸟纹四方笔筒》画的是工笔,然而《前程似锦》属于小写意。两幅画出自一人之手笔,却导致截然不同的反应,是因为这两幅采用了不同形态的意象符号,《花鸟纹四方笔筒》是写实的,《前程似锦》是小写意。绘画作品里的艺术形象,它是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载体。巴尔扎克说:“艺术的任务不在于摹写自然,而在于反映自然。你不是一个可怜的摹写者啊,你是一个诗人,要不然,一个雕塑家从女人身上脱下一个模子,就可以完成他的工作了”。可见,造型不是追求绝对的准确和逼真为目标的,它的准确和真实是以创造出符合艺术家情感和理想的艺术形象为终极目标的。在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中,“形”首当其冲地被列为最根本的因素,基于这样一个概念的前提下,我们以中西方绘画艺术为例,对绘画造型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具体阐述。

(3)情趣:画面情趣的营造,指的是画面总体气势和画面氛围的营造。康定斯基说过:“画家创造一幅作品,就是创造一个世界。”不言而喻:艺术作品则是一个画家才华和想像力的真正体现。同样,在粉彩花鸟艺术的创作中,画面的构成是作品能否吸引人的首要问题,是画家心血的倾注。视花鸟情趣的表现,是粉彩花鸟画的重要特点。情趣可分成感情和趣味两类,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花鸟形象,往往寄托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刘雨岑创造的粉彩“水点桃花”,在工笔画中融进意笔。用“水点法”把桃花花瓣点染得透雅柔嫩,有很强的立体质感。在桃花枝头仰首眺望的一对小鸟,显示出稚嫩的情趣,它们似乎对眼前姹紫嫣红的美景感到惊讶,眼神里流露出好奇的神态。花的静态与鸟的动感相呼应,画面虚实衬托、疏密有致。不仅以精美的绘画体现出构图美,又通过“水点法”点染出的桃花、枝叶,显示出粉彩颜料的材料美,晶莹玉润的瓷器质地美,精美的作品令人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