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细胞生物学专业

篇1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100-03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整体、显微、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等多个层次,来研究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学科[1],其理论及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医学生物研究最活跃的前沿地带。作为高等医学院校重要的必修课,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何通过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情况下,形成系统的全局观,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成为高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本文结合实践教学过程,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包括教学中教材的选择组合、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内容涉及许多相关领域,如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等[2]。因此现行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普遍篇幅较大、知识覆盖面很广,以人民卫生出版社陈誉华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为例,分为细胞生物学概论、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社会学、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细胞工程五个部分,共17个章节。而目前临床专业的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学时安排为40学时,如果授课时每章面面俱到,不但与后继学科内容重复,而且学生势必觉得内容繁杂,重点不突出。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如何将条理清晰、重难点分明、容量较大的知识点系统地传递给学生,是应该首先进行思考的。

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在教材选用上,进行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结合使用。主教材采用科学出版社杨抚华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其最大特点在于线条清晰、内容浓缩、重点突出、框架分明。对于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这种风格让其容易很快掌握所学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和相互关系,不会陷入过多繁冗的细节之中而迷惑。辅助教材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陈誉华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其优点在于各个知识点讲解得透彻详实,知识面辐射广,案例较多。在授课上,以主教材拉章节线条和框架,在对重要知识点扩展时,让学生参阅辅助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让其在学习中慢慢地参悟自我学习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有效学习。

其次,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备课时,查阅下游课程,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了解细胞生物学与它们的衔接、渗透、重复部分,做好对后继课程的铺垫作用。对重复的内容要淡化或舍去,对延伸的内容要讲透。比如细胞膜与物质转运这部分,离子泵内容涉及到生理、病理、药理的一些知识点,因此这一部分必须讲透讲深,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比如核糖体章节中的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内容,在生物化学课程中,会深入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需要简单地介绍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其余设为学生自学内容[1]。再如信号转导部分,这部分新名词较多,转导路线繁杂,内容有一定难度。虽然在生物化学中将详细学习,但由于该内容会影响学生对后继课程如生理学、药理学等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抓主线轻细节,让学生建立一个受体、配体、信使、细胞信号转导特点和路线的宏观整体印象即可。此外,对于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将各个章节的一些最新动态、前沿专题引入。

二、优化教学方法和形式

(一)重视案例引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基础学科的学习[1]

由于授课的学生将来都要进入临床,他们关注的重点常为所学的知识是否有利于未来的临床工作。因此,经常会有初学者问我,学习细胞膜、细胞器这些内容,到底和今后的临床或者科研工作有多大关系?

因此在绪论部分,重点介绍了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沿革,特别是近年来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发现,同时特别介绍了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如2001年以来的生理或医学诺贝尔奖、化学奖的获奖内容,包括2001年生理或医学奖“发现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2002年生理或医学奖“器官发育的遗传基础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2003年化学奖“细胞膜水通道、离子通道结构”、2007年生理或医学奖“胚胎干细胞、基因敲除技术”等,通过这些对生物医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奖项的介绍,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细胞生物学一直活跃在科学研究与应用的前沿,并非只是过时、毫无价值的基础理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其次,在理论教学中,设立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这一章节,而此部分是很多院校细胞教学中的删除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教材中各种细胞与亚细胞结构图的来源,以及细胞组分的分离与培养过程,好奇而充满兴趣。生物学本来就是一个实践性学科,任何数据的产生,都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在有限的课时内,以案例引入的方式简要介绍常规研究技术和方法。其重点集中在以显微镜介绍为主的细胞形态研究技术、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细胞组分和亚组分的分离、测定技术。让学生对细胞的研究过程有一个系统、整体的了解,有利于对后续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

再次,在教学中加强病案的分析。医学细胞生物学与临床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分章节讲述后进行相关的病案分析,将增强学生的兴趣,加大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比如在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中,引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介绍,让学生对膜受体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在讲授内膜系统中的溶酶体时,以“矽肺”和“痛风”为例进行讲解。引发学生探究发病机制,加深对溶酶体的认识和理解。在细胞周期的讲解中,将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肿瘤治疗策略贯穿其中,举例讲述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作用机制和使用原则,加深学生对细胞周期运行机制的理解。

(二)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各种生理过程)多集中于细胞的微观水平,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和枯燥。因此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应强调图形、动画、文字的三结合。如膜转运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中,学生很容易混淆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这两种运输的原理。在讲解中应对比图形并引入动画,将两者差异变得直观可辨,一目了然。在细胞连接中,涌现出许多关于连接的新名词,如紧密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桥粒、半桥粒等等,光从语句上辨析,容易混淆。通过细胞连接总图的展现,各个连接类型的区别及其功能便清楚可辨,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一个立体完整的细胞连接通讯网络。又如细胞微丝和微管的装配,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文字在脑海中呈现出“踏车行为”这种动态的组装过程,一个几秒的动画,能让学生获取直观的印象。细胞信号转导的动画演示,能强化转导线路中的每个传输节点,能形象展示信号传递中蛋白修饰或结构的改变,以及之后信号级联放大的生物事件,让学生从冗长枯燥的文字表述中脱离出来,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因此,在一些不易区分、不易理解的微观水平的分子事件的教学上,加大图形和动画的使用频率,通过动画图形之间的对比,区分相似事件,建立动态的概念,形成相互联系的全局观,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3,4]。

(三) 适当应用PBL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终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是PBL教学法的特点[6]。在医学细胞学教学中,适当穿插PBL教学法。如细胞骨架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诊断、治疗的讨论。在内膜系统教学中,在讲述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及相互动态关系时,以“胰岛素如何合成、分泌”为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胰岛素如何翻译合成”、“如何加工修饰”、“如何分泌出细胞”这三个问题,从而具体到“这个过程和哪些细胞器有关”、“每个细胞器扮演的什么角色”这些细节问题。通过讨论这些细节问题,最终完成对中心问题的学习[7]。

三、加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中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第一门与动物相关的实验课程,学生对仪器、动物充满好奇感,容易忽略对知识点的关注和理解。在初期实验教学上,应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将预实验所拍摄的照片及录像穿插在课件中,在操作关键点上进行讲解,将学生的兴奋点引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在中期实验教学上,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强调实验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使用药品和操作步骤的目的性,得出实验的流程图。在实验过程中,提倡能够丢开书本,按流程图,有逻辑地进行独立操作,使学生了解细胞生物学拥有一个系列性、完整性较强的实验体系,并非依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就能做好实验。此外,还应加强实验课堂最后10分钟的实验小结,让学生分组讲述实验的心得体会,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协助精神,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2,8]。

教学中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和心态,对于部分有专业兴趣倾向和喜爱科研的学生,可开放实验室,让其根据相关的课题进行实践,过程中采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查文献、写综述、写实验方案、实验小结、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其实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及形式方法的初步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慧芳,肖桂芝,刘朝晖.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29(3).

[2]张锦宏.曾军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

[3]王艳杰,孙阳等.“多元化”整合与优化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13(9).

[4]李玲.秦军等.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6).

[5]杨飞.向光盛等,细胞生物学事件主导的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

[6]李正荣.朱栋梁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5).

[7]方瑾.于敏等.构建多元化的细胞生物学PBL教学模式[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3,35(1).

篇2

关键词:服务外包;英语教学;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就业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2-0111-03

1 研究背景

软件服务外包是近些年来较为热门的一个话题,所谓软件服务外包即将软件开发过程中一部分非核心的开发项目通过对外发包的方式交给其他公司负责开发完成,在此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人力资源成本不同,从而可降低软件开发中的人力资源成本。众所周知,在软件开发的成本中,人力资源成本占比达70%以上,所以软件服务外包能有效地降低软件公司的开发成本。

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仍在快速的发展中,美、欧、港、日为国际服务的主要发包市场,因此,从事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工作的人员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目前我国的一些软件企业在承接来自欧美的外包项目时显得力不从心,便是因为其员工的英语语言沟通能力不够理想。

目前许多高校中仅重视专业知识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外语能力仅要求其能够获得大学英语能力四级或六级证书,而不是将专业知识与英语沟通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通过分析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生的需求,结合企业的需求探究影响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及英语与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其职业生涯的关联,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2 对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的探究

为了解影响软件外包专业学生英语技能学习的因素,我们向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2012级学生发放调研问卷83份,收回调研问卷78份,回收率为93.97%,其中有效问卷75份,占发放问卷的90.36%。

2.1 影响英语技能学习的学生因素

1)性别分布

在75份有效问卷中,男性61人,占总人数的81.33%,女性14人,占总人数的18.64%。

2)年级分布

在75份有效问卷中,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39人,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班36人。

3)四、六级通过情况

在75份有效问卷中,仅通过四级的学生32人,占总人数的42.66%,通过6级的学生10人,占总人数的13.34%,未通过四级的学生33人,占总人数的44.00%。

4)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为“将来求职需要”,占总人数的77.33%,其次是“交流、了解英语文化”与“应付考试”分别占总人数的32%与30.67%,“学校要求”占总人数的24%。而“为出国准备”占比最少,占总人数10.67%。

5)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从图2中可以看出学生更加重视“与人交流”(50.67%)与“课外阅读”(49.33%)而不是“背单词、学课文、做练习”(45.33%)与“课后听力、写作训练”(34.67%)。这说明学生对现在课堂教学感到不满足,除了书本知识外,还需要扩展阅读与实际运用。

6)是否有计划的学习英语

在问及学生是否有计划地学习英语时,表示“没有计划”(46.67%)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有短期计划”(42.67%),而“有长期计划”(9.33%)的人数较少,仅有1人“有长期计划并分解为短期计划”(1.33%)。

2.2 影响大学生英语技能学习的教学因素

1)学生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哪方面

从图4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希望教学中能侧重对“听说、读写技巧”(48%)的教学,而不是“词汇、语法”(34.67%)、“英语文化背景”(10.67%)和“四、六级考试相关内容”(6.67%)。

2)学生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学生表示教学质量“一般”(58.67%),仅有少数学生表示“很好”(9.33%),表示“较满意”与不满意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8.67%与13.33%。

3)英语课中什么时候注意力最为集中

从图6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54.67%)注意力最为集中,在“听力练习时”(25.33%)较少,而“讲授考试知识时”(14.67%)与“传授课本知识时”(5.33%)时注意力最集中的学生人数,远少于前两者。

4)为了更好的就业,学校在英语教学时应该注重哪方面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为了更好就业,学生希望多学习“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46.67%)与“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44%)而不是“基础知识储备”(9.33%)。

2.3 学生对入职后英语技能要求的自我认识

1)英语对今后的工作是否会有帮助

从图8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对今后工作“有一定帮助”(62.67%),但认为有“有很大帮助”(29.33%)较少,也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没有帮助”(8%)。

2)学生对目前计算机行业市场上“计算机与英语双优”的复合型人才状况的认识

上图表明,半数的学生认为复合型人才属于“供不应求,紧缺”(50.67%),少数学生表示“不清楚”(24%),认为“供需关系平衡”与“供过于求”分别占总人数的13.33%与12%。

3)学生最希望在入职时接受英语技能培训的分布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最希望接受“计算机专业英语”(40%)培训的学生最多,其次是“听说能力”(26.67%)、“阅读能力”(22.67%)、“英文写作”(10.67%)。

3 对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因素的分析

3.1 学生因素

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合肥学院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中取得四、六级证书的比例并不高,仅为56%,通过对比取得四、六级证书的男、女生人数,发现女生的取得证书的比例要高于男生。

从“影响英语技能学习的学生因素”中可以发现,44.27%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将来求职做准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侧重点。对于英语学习,仅8%的学生表示能持之以恒,而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46.67%的学生表示没有制订学习计划。

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结论,英语并没有被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重视。学生虽然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但并未对英语学习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这也是导致取得四、六级证书人数占比不高的主要原因。

3.2 教学因素

据调查显示,48%的学生希望教师在教学时能侧重“听说、读写技巧”,同时58.67%的学生表示现有的英语教学质量“一般”,仅有9.33%的学生表示“很好”。当问及该怎样提升教学质量时,认为应将课堂教学中心由老师转为学生 (32%)和使教学内容重视实用性(37.33%)为主流的意见。

学生对目前的教学状况感到不满足,但也无法明确给出改善建议。在关于“教学课时”的调查中,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教学课时不充足。

85.3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需要特定的氛围,54.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不愿参加课堂口语训练的学生中,70.18%表示是因为自己口语差、不敢说。71.67%的学生认为考试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就业,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重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希望教师着重教导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及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教学质量,希望通过与教师沟通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效果,但学生对自己的需求并不明确。提升教学质量,需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需要教师了解企业的需求,有计划地将学生需求与企业需求相融合,引导学生掌握能为职业生涯提供助力的英语技能。

3.3 求职因素

多数在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模糊,对就业前景无准确的认识。92%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今后工作能产生帮助。50.67%的学生认为“计算机与英语双优”的复合型人才属于紧缺人才。50.67%的学生认为企业看中员工的英文阅读能力。40%的学生希望在入职时,接受计算机专业英语培训。70.67%的学生认为精通英语“可以更好的掌握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通过自己阅读原著),使自己能完成更困难的工作”,但大多数学生并不认为自己以后需要经常使用英语与人交流。

通过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大多数学生认为英语对职业生涯的帮助局限于通过阅读专业文献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英语的口语及书面语交际能力并不被重视。

4 对大学英语学习与职业生涯关系的思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偏重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实用技能中,学生更加重视“阅读”。为了探究英语对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否有影响,调查人员咨询了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区招聘经理,希望能了解到这家世界一流的IT咨询、解决方案和外包服务公司内部对英语的真实要求。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在软件外包企业中,特别是在一家有着外资背景的企业中,英语被普遍的使用。因为发包商多为欧美、东南亚诸国公司的原因,外包企业文化偏向于外企文化,日常的工作文档、邮件大多数为英文书写。如果员工的英语基础扎实,且计算机水平足够,将有机会被公司外派出国。软件外包公司对英语及计算机双优型人才需求较大,其普通员工也需要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等英语表达能力,是否通过四、六级会成为员工入职时英语水平的参考依据之一。

通过与往届毕业生交流,上述的情况得以验证。并且,在他们工作的诸多公司中,部分公司明确表示取得大学英语水平四级证书是录用的最低标准,且公司内部对英语交流能力的要求高于阅读。

英语水平的优秀与否,将能左右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学好英语已成为软件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必须达成的目标,这关乎其职业生涯道路的宽广与否。

参考文献:

[1] 孙国凤.基于需求分析的服务外包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 武燕燕.浅析软件外包英语人才需求形势及教学对策[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3] 沈红霞.关于昆山花桥服务外包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4(10).

篇3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 医学 教学改革

分类号:G421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在各大中专院校的医学类专业均有设置,对于高职药学类的学生来说,细胞生物学学习的好坏,对后续课程的教学(如:药理学,药剂学等)起到很大的影响。而目前细胞生物学有教学方法单调和教学内容枯燥等特点,同时细胞生物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中很多知识多为验证性实验,而实验条件又往往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1-2]。随着学科的交叉式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目前细胞生物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案提出一点意见。

1.高职药学专业背景

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的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以及开发领域从事药物设计、药物制剂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药学专业学生同时还需要掌握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基本技能。

2.细胞生物学在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学习中的定位高职药学专业在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知识内容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等一些不良学习态度,故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求答案,让学生学有所得有的放矢,才应该是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意义所在,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过程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2.1 参与式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针对学生对于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抽象、难懂、不易掌握等特点,要求学生运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在每一章节上课两周前,针对细胞中每一类与细胞器相关的疾病作一小结,并以邮件的方式交给任课教师,并对学生们所做的作业及时反馈,并评价等级,指出不足和值得表扬的地方,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从知识点的安排中可以看出,第4、5、6、7、8、11章是细胞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章节,合理的安排作业,让学生带这问题上新的课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作者的教学结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以往枯燥、乏味的纯理论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各个章节中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特点、背景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积极性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2.2 结合药理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各类疾病的成因。让学生以细胞类疾病为出发点,掌握以各类(每个同学必须掌握及识记一种细胞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式)疾病相关的治疗方式方法,将是对高职药学类专业的其它课程的有效补充,这也对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结合学生临床实习―让学生掌握各类疾病治疗及处方配伍。结合学生实习,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在故事中学习。其中,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最后得出治疗方案,各组间可以有不同的治疗意见和方案,并讨论各个方案的不足和可取之处,最后有老师正确评价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并给予定级。

3.合理安排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以实验反补课程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为高职类药学专业学生发展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高职医学类院校的细胞生物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有很多的问题,只有准确地把握高职学生教育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认识细胞生物学课在专科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教材及强师资队伍建设,才能保证细胞生物学课程以体现高职药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篇4

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在教学型医学院校中,由于其与临床知识联系不甚紧密或不是临床技能考试的科目而长期不受重视,导致其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长期落后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然而,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正在或已经与医学研究紧密相连,特别是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越来越成为医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必备基础之一。因而要培养一个面向21世纪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必须加紧实施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然而,在教学型医学院校中,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存在着很多现实问题:①学生人数众多。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的基础课程,是所有医学相关专业必修的课程,与生命科学专业每年级100-20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相比,医学院校的规模是其数倍,这对师资力量、资源设备都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其任何实验项目的改革都变得相对困难。现行很多医学院校进行实验项目改革的方式并不适合在教学型医学院校普遍推广[1-4]。②学时数少。与生命科学院校30-40学时以上相比,医学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学时一般都少于20学时,生命科学院校在开设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一般还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创新型实验,而医学院校中仅有的学时数对这些实验的开设有很大限制。③师资和设备支撑力量薄弱。研究型院校有硕博士学位授权点,人才济济,科研性实验室众多,这给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带来非常大的便利,各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都可以顺利进行,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分散进入各研究室,以辅助研究的形式来促进教学[1-3]。而在教学型院校,师资和设备相对缺乏,任何新实验项目的增减都顾虑重重。④培养计划侧重点受到限制。在生命科学院校和研究性院校中,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对学生毕业后的研究和应用都非常重要,因而在培养计划设置时会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学校经费投入多。而在教学型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侧重点还在于与临床应用相关的课程上,细胞生物学则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次要位置,学校在教学改革的投入上关注度相对减少。面对如此多的困难,教学型医学院校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该如何进行才能适合当前医学生的需求呢?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学校有限资源与改革所需投入之间寻求平衡,更直接的说,实验改革必定要求开设一些能反映学科技术发展的新实验项目,同时又要求不能耗费太多的投入。为此,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采用如下改革。

1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

毫无争议的是,动物细胞培养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基础核心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核心技术;同时,对于医学院校本科学生而言,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其能接触动物细胞培养知识的唯一一门课程。因而建立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然趋势,也更能为学生以后更深入进行医学研究、提升自身技能打下基础。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平台核心设备包括无菌室、超净工作台、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等等,由于其设备相对昂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相应规模。

2建立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新实验体系

旧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体系建立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基础上,主要是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各种生命现象。如细胞化学、细胞吞噬、细胞组分分离等。这些实验内容陈旧,与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难以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学生也毫无兴趣。因而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有必要将之淘汰。同时,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细胞进行研究的学科,旧实验体系为了观察细胞生命活动,只能从外周血、骨髓、表皮等特定组织来获得单细胞,其材料非常局限,能观察的生命现象极其有限。相反,体外培养的细胞本身就以单细胞的形式长期存在,可以对它进行各种观察检测,实验结果更直观的与理论知识相印证,最后,现行医学研究领域中使用的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部分实验项目从时间和难度上都能够适合作为本科医学学生实验,并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校的改革中,作者采用了表1中实验项目,建立了一个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的全新实验体系。在改革后的实验项目中,“细胞基本形态结构的观察”为实验一,是锻炼学生基本显微镜操作和细胞基本形态结构认识的基础性实验,因而选择保留;实验二“血细胞计数”为其后的动物细胞培养做准备;实验三“胎鼠原代培养”、“换液与传代”为培养学生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实验技能的基础性实验,第四、五、六个实验项目分别为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验证性实验,它们分别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有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显微镜的原理与操作,细胞凋亡的检测、细胞染色体鉴定。我校改革后的实验体系具备很多优点。首先,除实验一以外,其它实验以动物细胞培养为基础,并引入了医学研究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在印证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反映细胞生物学的技术发展;其次,开设本实验体系对师资要求不高,所涉及的技术都在广泛使用,因而现行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的教师基本都能掌握;再次,实验四、实验五采用细胞爬片的形式进行,能有效降低耗材的耗费,并且对于部分需要相对昂贵的荧光显微镜的实验,可以换成使用一般染色剂染色后用一般显微镜观察,以降低实验建设和运行成本;另外,本实验体系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在无菌室操作,其余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因而可以使无菌室适合大规模授课;最后,本实验体系具有很大的延展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细胞融合、细胞周期同步化、细胞染色体提前凝聚等实验项目开设综合性实验,并为未来开设自主设计性创新实验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实验体系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延展性,因而其具备很大的推广性。

3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

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中开设动物细胞培养实验项目是必需的,但同时它也存在着非常大的缺点,如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建设费用高,占地面积大,无法建立一个适合大批量学生同时操作的实验室规模,这也是现阶段限制其在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此时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学时少的缺点则可以变成优势。我们的策略是针对不同班级的授课时间进行差别化编排,采用分阶段分时段进行授课。以我校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为例,理论课30学时,分15周进行授课,6次实验课只需6周时间进行。在带教教师准备材料的情况下,只有实验二、实验三需要学生在无菌室操作,其它实验主要在一般实验室操作,因而只有实验二、实验三是限制学生规模的瓶颈。我们进行如下安排: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批次,第一批次的学生在第二周授课,其它批次的学生实验课开课时间依次后延2星期时间,这样在第15周理论课授课结束时,实验课总共可以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如果强调与理论课授课同步,还可以采用另一种安排方式:实验一统一在第二周授课,实验四、实验五、实验六则分别在理论课的最后三周(即13-15周)授课,而中间有十周的时间可以在无菌室对实验二、实验三进行五批次的学生授课。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授课时间差别化编排,就能提高动物细胞培养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使小规模的实验室建设适合大批量学生使用。

篇5

学时最少的维生素相关内容却是目前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最常用的知识点(图1)。经典的三大代谢不仅常用也是临床工作者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社区医院最大的患者群是退休的老年患者,患者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所以糖代谢、脂代谢等基本原理在社区临床应用中占很大比重。其次常用的是与生理相关的水电代谢及酸碱平衡,与生理学内容有交叉与重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是医学专业工作者目前最希望了解的知识点。肿瘤的高发,肿瘤标志物检验技术在社区卫生院的普及与开展,使临床工作者迫切希望学习癌基因、抑癌基因这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及时编入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

免疫及病原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抗感染免疫是社区医生最常用到的知识点(图2)。社区医院处于传染病、地域性疾病、突发疫情的前沿阵地,对传染病和突发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地域性疾病进行筛检和治疗,是其重要职责之一。而比较出乎教师意外的是即使是在农村,由于目前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寄生虫学这一章节临床医生并不常用,对其要求不高。抗体与补体是临床医生最希望详细了解的知识点。临床上不少检测手段都需要用到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免疫学的应用和技术需要做些概括性的讲解,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关问题不至于太茫然。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需求。

细胞生物学最常用的和希望了解的知识点均集中在细胞的活动上,即细胞水平的增殖、分化、衰老、坏死和凋亡。这些知识点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归密切相关,也与不少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总体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基层的医学工作者并不是很密切。

课程整合初步大纲。

根据社区卫生院临床医师对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情况和知识点的需求量,我们拟针对临床专业(社区医学方向)学生开设实用医学生命科学课程,涵盖以上学科部分知识点,力求达到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点。

传统的课程结构将临床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一模式系统性强,但各课程各自强调系统性、完整性,彼此之间缺乏联系。由于面向农村社区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不要求学生有十分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够用、适度的原则,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程,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设置。目前的趋势是社区医生的培养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课程的重组,整合。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推行面向农村社区全科医学教育改革,其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中对课时进行了调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占67学时(理论55+实验17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占66学时(理论54+实验12学时)、细胞生物学占20学时(理论14+实验6学时);遗传学内容作为选修课程。目前,我校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72学时,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81学时,细胞生物学未开课。由此,我们在社区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上,拟将这三门课程进行整合并适当增加遗传学的内容,形成一门贯穿一学年的153学时的实用医学生命科学。

从而有效避免各课程为了强调自身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课程之间内容重复,相互重复的内容可统一在某一课程中单独讲述。除了课程结构上进行改革,还要根据培养目标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和教材,删除或弱化课程中对基层社区卫生工作无太大实际意义的内容,如本次课程整合过程中,弱化生物化学相关的蛋白质空间结构、等电点等,加强三大代谢的讲授力度;即强调基本概念、生理意义等,而不是代谢步骤和调控。

同时增设代谢相关疾病的检测等临床实用操作实训课,强调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其次,不能一刀切地取消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课程,或者只作为选修课,而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比如在蛋白代谢章节中强化分子病。有研究表明88.1%的人认为,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值得改进,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和大病发现能力尤为重要。

篇6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实验课 因材施教

《医学细胞生物学》(以下简称为本课程)是细胞生物学在医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其实验方法已成为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对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来说,更应认真和扎实掌握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我校是一所综合性医学院校,学生层次复杂,有研究生(含硕士、博士)、七年制本科、五年制本科、专科等系列。本文从授课内容、学情特点等方面,归纳总结不同层次学生实验课的教学情况,谈谈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以期为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服务。

1.授课内容

研究生(含硕士、博士)的实验课内容以能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为主要内容,同时结合研究生培养要求,选择当前中医药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生物学技术作为实验内容,如:细胞的培养、冻存与复苏;DNA的提取;PCR扩增技术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将逐渐增加新的内容。在实验操作中,因研究生理论基础较扎实,实验的基本原理略讲,重点讲解和强调实验操作的细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力争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为今后的科研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七年制本科生的实验课开设项目大致同五年制本科生。实验课内容以基础性实验为主,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器的观察、细胞生理活动的观察等。通过这些实验,可以锻炼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对实验有完整的了解和认识,亲自动手实践从动物到标本的整个实验过程,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课程结构的调整,将逐步增加细胞的培养、冻存与复苏等项目。

专科学生由于课时有限,近几年,本课程理论课时减少,实验课相应地也在缩减,实验课以基础性实验为主。

2.学情特点

研究生(含硕士、博士)经过本科阶段或硕士阶段的学习,当再次接触到《医学细胞生物学》时,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操作欲望,尤其是结合自己的专业课题研究,若有涉及该方面内容时,大家都认真思考,主动提问,积极动手操作,课堂气氛活跃。

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整体素质较高,学习态度端正,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对本课程兴趣浓厚,操作积极,但是提问的数量和质量较研究生稍差。课堂上,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基本在预期范围内。

专科学生在校时间短,相关医学及实验技术基础较差,学习态度没有本科生端正,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相关实验,而部分学生较认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基本完成相操作,有两极分化之趋势。

3.小结

基于以上情况分析,在今后的实验课教学中需要注重因材施教以实现教学相长。

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1]。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在理论课和实验课设计上,有所选择和取舍。如:在临床专业学生的实验课上,以细胞形态结构与细胞器的观察、细胞生理活动的观察为核心内容。而其他专业,则可以结合自身特色,选择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讲解和开展实验课。

其次,注重思想教育的因材施教[2],[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状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指导。研究生层面,也有一小部分不重视本课程的学生,表现为马马虎虎,做事不认真,实验课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思想,改变学习态度,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研作风;七年制学生大部分比较认真,每个人都想得到最好的实验结果,学习更多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因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这时,就需要实验老师对学生加以安慰,并不断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信心;五年制学生大都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但也有一部分人将实验课视为“放松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心思没在实验课上,这就要求实验课老师对学生加以督促,正确引导。针对课堂上不同学生的表现,实验老师要注意统领全局,细致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注重教学形式的因材施教。从课堂组织来讲,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课堂形式,研究生可以采取开放式、创新性实验的形式,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实验课;七年制学生实验课可以参照研究生的实验课模式,即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创新性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组,自行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五年制本科生在实验课上则主要是进行积极管理,让学生遵循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完成实验任务,并鼓励学生多看书、勤思考、积极动手。

总之,本课程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学生特点,顺利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值得长期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4],[5]。我们在实验课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强化教学效果,更可以督促教师不断加强和提升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实践,不断观察,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娟,訾晓渊,张树忠,等.浅谈因材施教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174.

[2]刘佳.点燃学生自信心:大学教师不应忽视的一环[J].中国校外教育,2014,(15):33.

[3]李晓龙,韦力嘉,黄婉春.细胞生物学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0):163-164.

[4]郑立红,陈萍,刘丹,等.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35):89-90.

[5]刘芳莉,黄昀,李钰,等.对不同层次学生实验课教学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36-637.

本文受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资助(课题编号201663)

篇7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资源;教学模式:

当前互联网已经迅速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触及到人类现实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网络作为媒体的重要载体正以快速的传递文化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网络作为信息的载体,拥有数量巨大的医学细胞生物学信息,为该门功课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在中医学院校只有培养兼备较强科研能力的医学生才可能较好地将科研工作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才能意识并解决临床上急需的问题,这对提高我国医学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或者说科研思维能力是今后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应用细胞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科学,是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我们发现在理论课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验课上自主设计实验,从而使教学和科研融汇贯通,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网络资源为这些教学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例如,在讲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时,理论课上让学生通过查找网络资源设计实验,证明膜蛋白的流动性;实验课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操作证明膜的通透性。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更多地强调要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施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可以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在国外广泛应用的优秀教学方法,近年来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及应用,其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PBL教学过程一般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主动解决问题、最后老师总结,转变老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在PBL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细胞核的功能时,单纯的书本知识不能够引起学生重视,我们可以采用PBL教学法结合网络资源的应用,提出细胞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在科研中的重要性等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网络资源,分组讨论,老师进行总结,相信学生对该部分的内容会记忆犹新,理解深刻。

3利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亚显微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课本上的知识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也是动态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点与难点。通过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我们发现可以借助网络信息资源来突破重难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等优点,进行形象化教学,使抽象内容具体化,非常适合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例如在讲蛋白质的分泌过程的时候,那些微观的分子水平的动态过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或图片把课本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吸引力。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素材,甚至实验方法,这些都可以通过大量的网络资源获得。

4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

网络信息技术资源可以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把有限的知识进行无限的延伸,其在学习时间与空间方面比较的灵活,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发展余地,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便捷有效的获取资源途径,只要善于利用,定能使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可以作为学生在课堂外学习的一个重要资源。比如,在讲解信号的跨膜传递时,钙离子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信号的跨膜传导课本上并没有讲,课下可以让学生在网络资源(精品课程、知网、万方、NCBI等)上查找钙离子作为信使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网络资源的学习不仅使同学们对书本上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5利用网络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

即时通讯的快速发展为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飞信、微信等。这些网络资源平台有很强的的互动性,便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其在辅助教学过程中不受时间限制,无“离线”状态,突破了课堂教学受时间地点束缚的缺点;另外,学生对这些新兴事物有极大的兴趣与热情,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例如飞信群、微信群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与课堂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并适时调整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前沿学科,是医学院校的基础课程,其发展速度日新月异,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合理有效的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关注最新研究进展与技术方法,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参与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晓明,戴建国,王子妤,等.课堂教学引入PBL教学法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5):947-949.

[2]王尔孚,蔡绍京,霍正浩,等.医学细胞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徐思斌,杜少陵,宫磊,等.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与授课技巧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276-278.

[4]傅松滨.医学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篇8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青年教师

为了迎接全球科技日趋激烈的竞争,教育部在2001-2007年先后提出了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要求,国内各大高校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已陆续展开该项工作。作为发展极为快速的前沿学科之一,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侧重于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与疾病诊断、防治有关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1];同时医学细胞生物学所涵盖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科研技术日新月异,而这些最新进展及研究成果多以英文的形式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或网站,为了让学生及时与科技发展前沿接轨,医学细胞生物学采用双语进行教学势在必行。尽管许多院校都在尝试不同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但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几乎是国内各大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尤其是一些非重点院校。双语教学对师资素质要求很高,授课教师要想顺利完成双语教学工作,不但要熟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现如今在我国同时具备这两种要求的师资并不多[2]。为了能将工作落实并顺利地进行下去,培养同时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表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长期稳定地开展双语教学的基础,因此建设一支优秀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的首要任务[3]。作为教学领域的新生力量,青年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也逐渐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

1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

自2001年英语听力正式成为英语高考的一部分以来,国内对英语口语的重视也提上了日程。现阶段的青年教师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其英语绝不非所谓的“哑巴英语”,完全可以利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一段文字,甚至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或辩论。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使青年教师在双语教学的一开始就拥有了一定的自信。要将双语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下去,仅仅口语流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不是“英语角”,课堂上需要的是教与学的交流。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互动,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传授,即授课教师要通过教案书写、教学计划制定以及问题设计等课前准备工作将细胞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研究动态较好地糅合在一起,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本基础概念及原理的同时感受到其所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主要的是当一位年纪与自己相仿的老师用娴熟的英语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呈现给学生时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故教师一定要精通自己所讲授的内容,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目前高校的青年教师多数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在读期间为了进行课题设计并完成实验,必须查阅大量英文文献作参考,甚至需要发表SCI收录的文章才能顺利毕业,当然也不乏采用英文形式对自己的科研进展进行汇报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英语的听说读写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一生的财富。以此为基础,青年教师利用英语进行教案书写或教学内容整合就容易了许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虑到青年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较强,河北北方学院尤其是基础医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已经成为留学生全英文教学的主力。在医学细胞生物学全英文教学过程中,生物教研室的青年授课教师不卑不亢、热情洋溢、严于律己,用自己的真诚和知识赢得了留学生的认可,因此本教研室进行本科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语言表达基本无障碍。

2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

如果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授课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信心保证,那么渊博的知识绝对是“征服”学生的有力武器。以留学生全英文教学为例,无疾而终的往往是知识储备量不足所致。青年教师的授课经验相对欠缺,如理论知识不够系统、课堂秩序控制不能得心应手等,但河北北方学院巧妙地缓解了这一矛盾。青年教师正式承担课程以前必须完成本教研室所有课程的随堂学习,并对优秀授课教师的授课过程进行观摩,只有当青年教师充分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才可能把握好中英文的使用量,以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经过几轮观摩与实战的交替训练,以及与有经验教师的交流都有助于青年教师认识自身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明确自己改进的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简单而易于掌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插入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显得尤为重要,而青年教师在此方面有绝对的优势。3-6年的硕士或博士的研究在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获取新知识的坚实根基,青年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不断查新补漏使自己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将基础知识和研究动态完美结合才会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才能吸引学生,课堂教学效果也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青年教师面临着职称评定,这个阶段虽然工作压力大、情绪较为紧张,但个人各方面素质确实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标书书写、实验设计及操作等过程都需要以大量中外文献作依托,进一步丰富了青年教师的知识体系,也熟练了青年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不仅可以将其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要的是可将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讲授给学生。例如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在一些大型英文网站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课程,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本上相对枯燥的知识点,课件中必须辅以一定的图片或动画来解释一些问题或过程。青年教师电脑操作能力较高,可熟练地使用PPT、Word、Photoshop等软件,且对一些新技术的学习和接受也较快。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自己制作的动画,以便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逼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沛的精力保证

“成功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青年教师熟练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丰富的知识技能储备是在不断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毫不夸张地讲,利用英文进行教学内容整合、教案书写、问题设置、答案准备以及表达语言整理等一系列课前准备工作的劳动量是中文授课的3倍以上,因此能顺利完成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和本科生的双语教学工作与青年教师拥有充沛的精力有密切的相关性[4]。为了能准确地记忆拗口的专业词汇并清晰的表达某一过程(如蛋白合成、M-6-P途径等),授课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备课”更是“背课”;或者为了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浏览相关网站以便及时跟踪研究热点、掌握最新动态从而获得有用的教学资源,所以几乎节假日都不得休息,日复一日的备课、授课工作虽然很累,但一个午间小憩就能完全恢复体力,其他工作仍会有条不紊地完成。推行双语教学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尝试,希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热情,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并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目前各高校双语教学的模式不尽相同,均需进一步探索,但师资的培养和选择仍是重中之重。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以青年教师为主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进行辅助,可促进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尽快适应,如教学内容如何切入、课堂气氛如何调动等。为了督促双语教学趋于正规,学校应聘请外籍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现场指导,这样既可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可促进其教学的规范化。总之,只要敢赋以重任,为其提供一个敢作敢为的平台,青年教师将很快成长为双语教学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梁颖,王艳杰,徐放,等.双语教学结合PBL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20(9):76-77.

[2]孙喆.细胞生物学专业双语教学研究[J].高教研究,2014,394:204,205.

[3]张延洁,龙莉,张璐,等.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与成效[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4):311-312.

篇9

近半个世纪以来,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代表的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并向生物医学多个学科进行广泛渗透和交叉融合,对传统的生物学和医学科学均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领域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目前,分子与细胞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按照现代医学对于人体认知的“社会–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这一逐级探索模式,分子与细胞是最为基本和最为核心的层次。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医学生,掌握扎实的分子与细胞基本理论知识对于理解或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理解/执行或创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各高等医学院校纷纷对已有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器官系统层次上进行课程和知识整合,这已成为目前西方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国内多个医学院校也纷纷学习、引进、改良和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的相关课程整合,主要涉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的整合。国内各医学院校虽有探索,但基于国内外医学教育在生物学相关课程教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前学过较多的生物学课程,但国内医学生则从高中直接入学),故而目前在上述四门课程的整合上尚无一个成熟的模式。根据笔者前期调研掌握的国内医学院校的情况来看,中国医科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对生物学学科相关课程整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两所学校均将《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还分别出版了专门的教材《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的化学与生物学》[6-7]。此外,中国医科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还尝试将《医学遗传学》与《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进行整合[8]。通过调研和梳理,笔者发现,上述国内医学院校的生物学相关课程整合中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医学遗传学》的相关内容在课程整合中没有与相关生物课程进行较好的融合。众所周知,《医学遗传学》在早期发展阶段,与胚胎发育研究密切相关,但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其整体内容已迥异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和胚胎发育研究,反而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医学遗传学》更应该与《生物化学》等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合理的整合;而《组织胚胎学》则适合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与其他医学类课程进行整合。然而,对包括《医学遗传学》在内的这四门密切相关的生物学主干课程进行系统整合的做法尚未见报道,很有必要进行尝试和探索[6-9]。

2分子与细胞整合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2.1整合思路与教学内容

2012年初,作为我校启动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重大教学体系改革的一部分,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分子和细胞为主线,将传统以学科设置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四门课程进行有机精简整合,形成了一门新的整合课程《分子与细胞》[10-12]。如表1所示,整合后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等八个层层递进的知识模块,按照由“动”至“静”,由“分子”至“细胞”,由“简单”至“综合”的原理进行设置。整合后的内容更为合理,更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施,全部教学内容又分为两大部分,依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第一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为基础阶段:主要讲解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础知识,该部分内容是将原有四门课程的核心基本知识进行重新精简整合为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传递及调控和细胞的运行机制五个密切关联并层层递进的模块。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分子与细胞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尝试初步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理解相关的医学问题。实验教学方面,主要设置基本实验,包括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胰酶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影响酶作用的因素、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血糖浓度的测定、转氨基作用(纸层析)、转氨酶活性的测定、DNA/RNA的原位显示及细胞膜通透性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及细胞器的观察、酸性蛋白/碱性蛋白及过氧化物酶的原位显示共计10个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思维能力。第二阶段,即《分子与细胞II》,为提升阶段,主要将原有四门课程中的前沿进展性内容、医学相关内容如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干细胞、细胞工程、医学遗传学等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分子与细胞操作专题、医学遗传学专题和专题综合讨论三部分。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及其应用、分子医学研究前沿与进展,并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分子与细胞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教学方面,包括人类皮肤纹理的观察与分析、人类染色体非显带核型分析和人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三个经典验证实验,另外设置一个基因克隆综合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与原有的四门课程相比,新的整合课程重点解决了如下四个问题。首先,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了前述的《医学遗传学》与其他三门生物学课程的系统整合问题。其次,该整合课程很好地解决和避免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教学内容重复讲授的问题,如细胞信号转导、遗传信息传递与调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新整合课程教学学时数也比原四门课程总学时数减少了12个学时。再次,该整合课程将原有四门课程中一些密切相关交叉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以专题形式讲授。譬如,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肿瘤遗传”、原《分子生物学》中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生物学》中的“细胞周期与肿瘤”等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肿瘤学专题讨论式教学;还将原《医学遗传学》中的“生化遗传病”与原《生物化学》中的代谢病、分子病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合并为分子与疾病专题讨论式教学。最后,该课程整合是在分子与细胞层次上,与所在单位的在器官系统层次上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整合紧密配合,实现了整个医学院校生物医学课程的系统整合。譬如,将原有《生物化学》课程中的“肝的生物化学”和“血液生物化学”章节分别调整入后续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中的“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教学单元。针对上述整合后的教学内容,教学团队编写了教学大纲和一个简明的教学讲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主要以自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讲义开展教学和学习,同时辅助参考整合前的三本教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10-12]。

2.2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模式上,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除了采用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外,我们重点采用小组讨论式教学。在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确保每20个学时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式教学。具体实施方案为:首先,教师提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病例讨论(如糖尿病病例、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病例)或相关生物医学讨论主题与问题(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等),将全班(35~40人)随机分为5~8组(每组5~8人),布置讨论任务;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并以PPT形式口头汇报,口头汇报时各组之间相互提问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小组书面报告、口头汇报和讨论参与度等对学生打分,组内学生也根据贡献、参与度等互相打分。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讲授教学相比,小组讨论式教学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沟通、查阅资料、口头表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医学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

改变单一的期末集中一次性终结考试的方法,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全程性考核,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实施中,考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部分,总分为100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各占50%。综合考虑形成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多次修改调整后的评价方案参见表2。

2.4教学团队与管理

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层次上跨科室组建的教学团队,主要由来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的资深和年轻优秀教师组成,实行多学科跨科室联组教学。团队管理采用课程负责人制,同时设立教学秘书,协助处理教学相关具体事务。在每学期开学前、期中和期末,均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教学讨论会,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的方式,对授课方案、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期末考核具体方案、学期教学经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讨论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3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

篇10

关键词: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医学细胞生物学 应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合作,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它能改善课堂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并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已经广泛地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并采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我院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且为后续其它的基础医学和临床课程的学习搭建牢固的知识平台,因此,熟练掌握其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医学院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生物学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我院生源不统一,如护理、预防专业,招收的高中文、理科毕业生皆有,因此刚接触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时,文科毕业生不太习惯这种知识体系,对学习医学细胞生物学相对倦怠和恐惧,容易产生抵触学习情绪,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学习成绩。

2.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新兴人才的培养。

传统的以教师为“绝对中心”、滔滔不绝的“填鸭式”教学法,使学生失去以饱满状态进行持续听取整堂课的兴趣,学习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教学效果不敬人意。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不仅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而且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中,以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责任分工学习模式,也是一种互助学习模式,是教师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学生自主合理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资料(课前)。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其基本教学形式是小组活动。分组采取自愿原则,但必须兼顾“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按照性别、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特征将整个班级平均分成若干组,每组6―8人。每组设一个组长,负责工作。组长可以由组内成员轮流担当。组内成员有男有女,有文有理,有强有弱。这样互补型的组内成员优化组合,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生兴趣。

组内成员课前各自预习即上新内容(如小分子的跨膜运输),并相互协作通过课本、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即上新内容的相关资料,达到预习的功效。

2.教师课堂进行班级集体授课,制订教学目标(课堂20min)。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的班级集体授课,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前提准备,也是合作学习模式策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集体授课中,教师需要解决的任务有以下几个。

(1)激发兴趣。教师在计划时间内,高效讲授新的课程内容的基本点,以积极、振奋、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用影视、图像、声音、动画与文字等多媒体信息进行授课,如各种小分子跨细胞膜膜转运的动画素材,感染学生的听课情绪,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

(2)目标设计。做好合作学习的启动工作,根据讲授内容抓住重、难点,按照“从大到小”的原则提出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可操作性问题。如:“细胞膜是不是完全封闭的结构?”“是不是所有的小分子跨膜运输都需要膜转运蛋白?”“小分子跨膜运输都需要消耗ATP吗?”“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主要分为哪两种?”

3.学生小组研究讨论,教师走动观察(课堂15min)。

各小组分别就所提出的问题,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和资料进行“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组内研究和讨论,由组长总结得出的结论。

教师在班级里走动观察各组讨论情况,及时表扬一些好的行为,鼓励一些胆小不爱表达的同学积极发表意见,及时将一些偏离主题的同学拉回正题上来。另外,如有必要,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合作技能,如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如有不同意见,应先保留,等对方讲完,再提出不同的见解。

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平等地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共同讨论,共同进步,既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宝贵知识,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认识,又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师生共同总结工作(课堂10min)。

先由某一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如“小分子跨膜转运主要有简单扩散、协助扩散和载体蛋白耗能介导的运输”。然后其他组组长作出评价和补充,如“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方式,载体蛋白介导的耗能运输是主动运输方式”。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诱导和启发,师生共同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达成一致共识,得出结论:小分子跨膜转运按照是否需要消耗能量被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5.建立奖励制度(课后)。

奖励合作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小组,如分工最为明确的小组、最为团结互助的小组、最具发散思维的小组、最具创新能力的小组、言语最为精炼的小组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每个同学都加强个人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且每次得优的小组成员都会在平时分上加相应的分数,以资鼓励。

三、结语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科学、合理应用,有利于学生对完整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动学习的潜能,有利于学生从他人的思维中获得启发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知识和能力不足,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像这样“师生共同进步、共同分享教育成果”,才是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荆艳萍,潘超.美国大学的生物教学方法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5,(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