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踢球技术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踢球技术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足球踢球技术教案

篇1

任集中心学校王健

学习

内容

1、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

2、教学比赛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脚内侧踢、停球的基本技术使学生基本掌握踢停球技术,并能够合理的运用

2、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3、通过比赛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到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比赛意识

学习重点

支撑脚的选位及脚触球的部位

学习难点

支撑与击球动作的衔接

程序

时 间

10’

一、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课内容

和教学任务

四、检查服装

安排见习生

五、绕足球场慢跑

六、球操

1扩胸运动

2腹背运动

3弓步运动

4侧压运动

5膝绕环运动

6踝腕关节运动

7体前屈运动

七、球性练习

1、双替踩球

2、脚底拉球

3、脚内侧推拉球

4、大替垫球

5、脚背正面垫球

要求: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1. 服装要求

2. 认真听讲

3. 注意安全

组织:学生成两路纵队绕

足球场慢跑两圈

一、组织:全班集体进行

二、教法

1.边讲解边示范

2.用口令指挥练习

组织:全班集体练习,一人一球

组织:四列横队











要求:慢跑时速度均匀

精神饱满,队列步调

一致

一、练习队形:四列横队

二、学练法:认真观察动作

听口令练习











25’

一、学习脚内侧踢地滚球技术

动作要求:直线助跑,脚尖正对出球方向,支撑脚踏在球的侧方距球15cm左右,大腿外展,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尖微翘,踝关节紧张,用脚内侧击球的后中部,同推送或敲击的方法将球击出。

重点:支撑脚站位

难点:脚型固定

二、学习脚内侧接地滚球

动作要点:支撑脚脚尖正对来球,接球腿大腿外展,脚尖微翘,脚底与地面平行,脚内侧迎球

三、教学比赛

一、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同时进行练习

二、教法

1.讲解脚内侧正面传地滚球

2.给学生做正确示范动作

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

一、组织:全班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两列横队,相距五米

二、教法:

1.讲解脚内侧接地滚球

2.教师示范

组织:集体进行,要求队伍整齐,认真完成练习。

组织:分成两队进行比赛

一、要求:认真听讲解,仔细观察教师示范,明确支撑脚站位。

1.踢固定球,做脚内侧踢球支撑腿战位及踢球部位模仿练习

2.两人一球,一人用脚底挡球,另一人做脚内侧摆腿练习

3.两人一组,队形相距五米,练习传球





练习方法:两人一组,每组一球,一人用脚内侧传地滚球,另一人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接球,然后再用脚内侧传球,两人反复练习

练习队型:同上





要求:认真练习,完成任务,合理运用所学到的技术,比赛时注意安全。

结束部分

5’

1、 放松练习

2、 课堂小结

3、 回收器材

4、 宣布下课

组织:全班集体进行

教法:口令指挥练习

练习队形:成四列队形散开

学法:听教师口令











要求:归还器材

场地与器材

课后小结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 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40-01

1 合理使用多媒体,活跃教学示范过程

对于理论讲授阶段的中职体育教学,结合中职生的心理和智力发育情况,展开适合中职生的体育理论教学方式。中职生对于新鲜事物善于模仿和跟随,所以,在体育教学的理论教学阶段,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视频和录像,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指导和示范,让学生能够配合音乐,感受到不一样的体育教学,也体会到直观教学模式的吸引力。在理论教学阶段,多媒体技术能够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配上专业的示范动作,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变幻多端的视频指导下兴趣高涨,从而随着指导进行模仿练习,使理论教学能高效进行。多媒体还具有视频的回放、暂停、快进或者慢放功能,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动作的分解逐渐了解连贯起来的方式和模式,并对技术过程了解得更加清楚。例如,在足球 “脚内侧踢球”教学训练中,这种踢球方法是脚内侧部位(跖趾关节、舟骨、跟骨等所形成的平面)结合使用的一种踢球技术。这种技术的踢球方式,由于脚的内表面与球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出球要求准确并且对身体的平衡要求度较高,所以,比较难以掌握。大腿前摆、弯曲、动作这一系列过程,要求非常迅速,由多媒体视频进行步骤演示,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现动作要领,还可以进行慢镜头的动作分解过程。学生观看示范录像的过程,就像观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一样,而且是慢镜头的比赛,这样学生会对录像中的镜头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跟随着视频镜头进行情境模拟。在理论教学阶段,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动作欣赏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有效活跃学习课堂,学生在对相关技术知识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能集思广益,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2 采用移动新技术,活跃动作实践过程

在实践阶段,移动设备能够记录下学生的动作以及操作过程,在回放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动作和行为而捧腹大笑,也会因为学生的搞怪表情而神情各异。与此同时,教学可以对学生们的不规范动作进行纠正,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专业知识和技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对自己的示范动作进行录制,并反复播放,让学生学习,也可以录下学生的动作表现过程,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检验和反思。在反复学习和观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观察到自身动作的不足,也可以察觉到学生的搞笑动作,从而使得体育课堂学习过程轻松而活跃,幽默而诙谐。也可以利用笔记本电脑方便携带的特性,存储视频短片或者是教学需要的音乐,进行相关体育技术指导或者是播放体育教学的搭配音乐,实现边学习、边指导、边娱乐的轻松教学氛围。例如,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为“臂交叉跳绳”时,针对向前、向后摇绳臂的动作,手臂、腿部的相关动作的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模拟练习。在这个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拍摄学生的动作过程,并进行回放,让学生观察到自身动作存在的不足,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学起来也比较有针对性,自我提升也会比较快。

3 拓展运用互联网,活跃知识复习过程

信息技术的网络沟通功能表现在很多方面,也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时、不同地的沟通与交流。拓展互联网运用,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方便师生进行交流与合作,在下次课堂上,教师能对学生在网络信息中请教的问题进行示范解答。信息技术的沟通作用在加深感情的同时,也便于拉近师生的距离,能有效实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配合。例如,在互联网中的网络讨论版中,中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参与到其中的话题进行讨论,将自己的见解和疑惑表达出来。也可以关注体育教师的网站和微博,学习教师的经典教案,找到自己知识的欠缺之处,进行复习巩固,加强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对于如何在“迎面接力跑”过程中如何提高奔跑能力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查阅教师的讲解教案,对需要掌握的技巧进行强化记忆,就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学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把课前学习的重点与教师讲解的知识相结合,加强了体育知识的课前与课中的密切联接,学生学习起来也轻松容易多了。

篇3

一、以生为本,促使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标准》所倡导的主要理念。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存在着差异。差异,不应被视为一种负担,而应被视为一种资源。我们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充分地、有个性地发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地理交通内容时,就可以提出“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这一说法(注:这种说法很多资料都有,本文引用并略加改动),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甚至争论,自主、合作、探究、争论到最后可以归纳为下面六种说法。第一种:由于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因而地球变小。第二种: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部分岛屿,所以地球变小。第三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大量耕地被占用,所以地球变小。第四种: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耕地减少,所以地球变小。第五种:由于环境污染,适宜人们居住的空间变小,所以地球变小。第六种:地球根本没有变小,地球面积不会因人类的作为而变小或变大,多少年来地球面积一直是5.1亿平方千米。

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的本意也许是想让学生说出第一种答案,第一种答案当然更为标准和艺术。但学生的后五种说法也都能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所以说后五种说法是不能简单否定的。相反,我们要鼓励学生对这类问题进行发散思维,并让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创设新情境,引导课堂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设课堂教学新情境,尝试诱导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拓展学生的创造时空,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进行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从而迸发出璀璨的创造火花。

例如,在学习关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内容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激活地理课堂,笔者设计了一个学生没有全面了解的新情境: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中,巴西以其精湛的球技夺得世界杯。你能根据你所了解的巴西的知识,对巴西获得冠军加以评论吗?

学生面对教学新情境,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说:“巴西的足球运动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有的学生说:“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在街头、海滩到处都可看到各种肤色的青年和孩子们,穿着背心短裤,甚至赤着脚在踢球、抢球,行人和汽车要给球让路。”有的学生说:“巴西人踢足球,脚法娴熟,节奏明快,同巴西人热衷于桑巴舞娱乐活动分不开。”有的学生说:“巴西人踢足球体力充沛,百战不殆,是因为他们生活在巴西高原上,经常在缺氧的条件下锻炼,肺活量更大,体格更强健。”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把上面几位同学的观点综合起来就完美了。”

在课堂上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则能使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在交流与对话中深入,在思辨与碰撞中完美,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课堂教学效果。这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能够促进师生共同学习与提高

教师不是万能的。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这种现象更为突出。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间要相互学生,以便共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或复习“水资源”这一内容时,地理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本地区水资源污染现状调查与思考”为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我们徐州市有些河流中的水又黑又臭,给居住在附近的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也严重影响了市容。为此,布置学生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了解,对河流的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引起社会对环保的重视,并应用所学的知识为治理河流出谋划策。

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把调查结果向大家汇报一下。如有的学生说:我顺着河找到了三家向河里排水的工厂,发现其中一家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且是通过一个比较隐蔽的出口排出。有的学生说:河两岸的一些居民卫生习惯差,家中的生活垃圾没有投入指定的垃圾箱中,而是直接扔到河中,所以,污染严重。有的学生说:河边有一些流动的摊点,他们将甘蔗皮、变了质的蔬菜、一次性饭盒等投入河中,造成生物污染和白色污染。有的学生说:河两岸饭店里的生活废水也流入河中,造成污染。

以上几个同学的调查发现,让我们了解许多实际情况。学生汇报之后,我让他们再共同讨论,并逐步形成意见。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后达成了以下共识:化工厂应进行废水处理后再排入河中;对沿岸的居民要加强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自己创造一个优良的居住环境;对市容应加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小摊点;对河两岸的饭店要严格监督,实行奖惩方案。

在这次探究性学习之后,我让学生把研究成果和建议写成了调查报告,交给环保部门,受到了环保部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