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案

篇1

我国地域辽阔,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艺术,并且很多民族文化艺术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辉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或是传统技艺,或是独特的生活方式,其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的核心因素就是传承人,所以传承人应当受到特殊保护,而现阶段我国在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机制的建设中有众多不完善之处,这都亟待解决。

一、我国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申报,轻视保护

当前,有一个问题亟需人们重视,即各级科研单位和各级地方政府,甚至是某些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却忽视了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这从侧面反映出有些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部分学者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其思想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往往在申报非遗项目的过程中,各单位表现得非常积极,号召大家都各显其能,共同协作,尽最大的努力保证项目申报成功。然而,当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却没有建设科学、合理的项目保护与传承机制,并且各个单位又回到各自为政的状态。非遗保护工作比较复杂,在实际开展中会有层层困难,一般都会超出在申报项目时所预测到的问题。所以,当申报完非遗项目后,实施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就显得异常困难,很多指标都无法达到,并且被列入到申报名册中的传承人,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获得与书面描述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非遗传承人呈现断层趋势,生存环境不容乐观

传统戏剧、曲艺、音乐类目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现代社会流行音乐文化对其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绝大多数青年人都遗弃那些经典的传统音乐文化,甚至有些老年鞒腥艘步ソソ其遗忘。非遗中的民间传统工艺也由于不具备可观的经济价值而很难形成广阔的市场,所以很少有学徒愿意去学习。非遗中的传统医药类项目也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被现代医疗设备所替代,其生存空间所剩无几。新时期,青年所接触的信息较多,喜欢快节奏的生活,视野也更开阔,对传统的生活方式持有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就直接舍弃了传统的文化艺术和民间工艺,这导致非遗传承人出现严重的断层趋势,使得非遗保护工作非常严峻。此外,非遗传承人的生存发展环境也不容乐观。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非遗传承人也需要面对生活的压力,而非遗行业基本都是生产文化及精神产品,其本身的生产成本比较高,而当前我国居民生活消费中很少涉及这些精神文化类产品,这让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变得比较差,久而久之,只会让整个行业发展得非常缓慢,并且走向消亡。

(三)非遗传承人现有的认定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在非遗传承人的认定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层级认定方式,并且传承人也明确分成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和省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认定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笔者很明显地看出几个问题,包括认定数目不明确、认定程序不科学以及认定条件比较抽象等。首先,非遗项目传承人的数量没有明确规定,显然,对于某个非遗项目被认定的传承人数量越多则推广的力度也会更大,将会促进非遗项目健康长久地发展。其次,认定程序不科学、不合理。目前非遗传承人一般都是被推荐的或自行申请的,而这些传承人都生活在民间,对相关的申请制度几乎没有了解过,所以自愿申请的流程并不适合。最后,认定条件模糊,较为抽象。我国规定非遗继承人不能为集体,而在发达国家则对传承人的主体身份没有任何限制,采取“个别认定”“团体认定”“综合认定”等方式。

二、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督导检查工作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目前非遗传承人的现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从而能够明确传承人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在审核各地方部门递交的非遗项目申报方案时,一定要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传承机制,确保传承人的切身利益。当非遗项目申报成功后,就应该积极督促相关部门要按照申报书所写的关于保护传承人的方案,派遣专人不定期地进行巡视检查,确保传承人的保护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力度和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部门对本地的非遗传承人做好普查登记,对于特定弱势的非遗传承人群体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这样就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非遗传承工作中。同时,也要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确保非遗传承人的财产性权利和精神性权利,让他们依法享受获取报酬的权利。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对非遗传承人的激励力度和扶持力度,可以利用社会募捐等方式建立专门的非遗传承人保护基金会。政府部门加强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当地老百姓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利于拓展非物质文化产品的市场,这也能增加非遗传承人的经济收入。当传承人有了一定的资金支持,就可以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也能吸引到更多青年做非遗传承人的学徒,这也有效地解决了传承人的断层问题,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发展。

(三)健全认定机制,确保科学合理

首先,非遗传承人的数量认定必须科学合理。根据非遗项目的具体情况,尽量提高传承人的认定数量,鼓励年轻人去拜师学艺,并且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就会不断扩大非遗传承人的数量,也会进一步推广非遗项目。其次,非遗传承人的认定标准必须科学合理。很显然,认定标准是判定非遗传承人是否符合标准,那么认定标准就直接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数量。为了适当提高认定数量,认定标准可以适当放宽。扩大传承人的候选范围,尤其是初学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给予他们特定的认定标准,可以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拜师学艺,且继续给予资金扶持,这样就会慢慢培养出一批批技艺精湛的非遗传承人。最后,认定程序多渠道化。要突破传统的个人申请与他人推荐相结合的认定程序,当地政府部门应该主动寻找和发现非遗传承人,并且协助他们申请,鼓励民众多推荐非遗传承人,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并且做好登记,由专人去调查,最终协助其申请。同时,评定对象也应该多元化,不仅包括个人认定,还要包括集体认定,只要是具有非遗文化价值的传承人或传承群体,都可以认定为非遗传承对象。

三、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代表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只有不断改善和优化保护与传承机制,才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弘扬和发展。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篇2

大风吹皱了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正在走出博物馆,借助生产和销售手段,从展览品变成消费品;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告别手工作坊的“自娱自乐”,朝着产业化、品牌化的模式过渡,想要把非遗做成一门大生意;各种以非遗为主题的博览会、表演、旅游体验、文创市集、手工艺场纷至沓来。保守估计,非遗拉动的是一个千亿级市场。

那些在现代生活中濒临消失的传统,如今正以“非遗”之名,成为各路企业和资本眼中的金矿,并试图用商业手段进行一场救赎。

据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结果来看,中国有近90万项非遗资源。但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适合商业化这味药引。

比如用于祭祀和迎神赛会的民间舞蹈类非遗,并无商业传统,又因社会发展失去了生存土壤。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其从原生态环境中抽离,强行包装成商演项目,很难符合现代观赏的要求。相比之下,美术、手工艺、中医中药、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更具优势。它们都是在千百年的生产、销售中,借助商I的力量才流传至今。

那么,具备商业价值的非遗项目有哪些特征?

首先,具备市场基础。比如,传统戏剧、评书、相声等,历史上本来就是通过商演的方式“走市场”。在现代消费环境下,找到新的流量入口相对容易。

由白先勇操刀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从2004年起,已经上演了近300场,并且场场爆满。他的团队主要动了关键的两刀:一是用现代舞台技术呈现传统戏剧;二是用年轻演员去吸引年轻观众,坚持高校巡演,培养未来的观演群体。

其次,本身就是商品。比如大量通过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器具、食品和药品。这类项目需要从原来“高冷”的定位、单一的类别中跳出,向大众消费品方向转型。

东阿阿胶的桃花姬阿胶糕最为典型。阿胶糕的定位是滋补品,桃花姬则定位为女性白领的养颜零食,其体量与普通糖果一样大小,方便携带和食用。包装带着浓郁的中国风,颜值颇佳。在营销方面,桃花姬在《甄执》《女医明妃传》等热播影视剧中以宫廷滋补美容佳品的形象“出镜”,成功俘获一干爱美女性。

对于已经被论证了具备商业开发条件的非遗,如何在当下出一条市场接受度高的金光大道?

开发新的场景和用途,是很多非遗项目拓展市场的突破口。

北京的老字号内联升,具有160年的历史。它们与迪士尼合作,取得授权,推出了迪士尼公主和米奇系列时尚布鞋,击中了年轻女性和儿童的“萌点”。去年,内联升还与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合作,推出中国风浓郁的“大鱼海棠”主题布鞋,迅速成为网红,线上开售不到一天,就全部售罄。

大量非遗老字号都面临着品牌老化的困境。因此,找到适合自己的姿势和方式,向年轻化、时尚化转型,是这类非遗品牌正在尝试的玩法。

“非遗+旅游”是另一条活化路径。相较手工技艺项目,民间音乐、舞蹈、民俗等一些非生产性项目想走向市场,需要与一定的场景相结合,而旅游显然是一个不错的场景。

近年来,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打造了许多与旅游相结合的非遗小镇、非遗体验馆、非遗传习基地等,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很多项目并没有深度挖掘非遗特点,呈现形式雷同单一。这种“场景化”过于简单,自然留不住游客。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人打造的“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就将非遗元素成功融入旅游场景,获得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印象系列”的成功,引爆了国内旅游演艺的热情。各地纷纷打开自己的非遗“宝库”进行挖掘,邀请名导和演艺公司,打造了一系列实景演出。在近年来“井喷”的旅游市场中,这些实景演出大多取得了不错的商业回报。

与物质和自然遗产相比,非遗的特点在于它是活态,只有通过不断的生产和展现,其文化基因才能被传承,才能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商业价值。

长期以来,分布在中国各地的手工艺非遗资源,大多数处于个体、零散、封闭的生产状态。加上很多手艺人经营渠道狭窄,导致产品销路不佳,规模化产出困难。对线上与线下、产出端与销售端、传统手艺与现代商业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重庆百工传艺,其模式为手工品电商平台漫淘网+线下手艺工场+在线教育平台手艺网。这相当于搭建了一个手工艺文化和技能的知识平台,将非遗传承人、手工艺爱好者和手工产品进行了有效连接。

本身就拥有平台优势和整合能力的阿里巴巴也切入了非遗市场。

2016年“阿里年货节”期间,淘宝众筹联合故宫淘宝在线上发起“非遗众筹”。众筹产品全部由故宫淘宝提供设计方案,高密剪纸、朱仙镇木版年画、内联升老布鞋等非遗传承人进行手工制作。

Q版宫廷帝后像的木版年画、“探花”主题布鞋等萌版非遗作品上线后,很快被抢购一空。项目上线仅半天,高密剪纸众筹项目筹款超过13万元,项目达成率1300%,很快满额停筹;山东花饽饽和朱仙镇木版年画众筹项目达成率也超过150%。

篇3

1.传承人年龄较大,后继者青黄不接

非遗项目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传承方式,这就注定其传承不能顺利进行。据了解,江西原有3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只剩下34名,流失的两位是婺源傩舞传承人胡振坤和瑞昌竹编传承人宋增礼。在现有的34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中,22名传承人已年过六旬。其中,号称“歌师”的兴国山歌传承人徐盛久已年近九旬,仍然活跃在表演一线。更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在31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中,已故17名。尽管在世传承人年龄偏大,但后继者却是青黄不接。如莲花茶灯舞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漆石生已经63岁,而该项目的下一代传承人仍无着落。如果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进展缓慢,将会产生断代现象。

2.传承方式单调陈旧,多数学徒有名无实

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不管是学歌、学舞、学戏,还是学乐器,都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舞台表演的检验。这就要求师徒们在传与学上花费相当大的精力,且学徒们要具备扎实的文艺功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掌握并承续某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在一定区域或领域内被公认为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第三,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按照规定,传承人要采取收徒、办学等方式,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通过办学方式的传承几乎无实例。一些艺术造诣深、名气大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采取古老的师徒传承方式,能够带到真心学艺且文艺底子扎实的学徒。但是,有些传承人,特别是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没有资金补助和市场效益,时间和精力都不能保证,师徒关系大多仅流于形式、有名无实,更无法保证学徒质量。

3.年轻人无心学艺,非遗传承前景堪忧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江西经济结构、城乡结构、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文化方面,受现代文化多元化冲击,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音乐类非遗项目濒临传承无人、技艺失传的危机。据了解,赣南采茶戏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由于观众少、市场不景气,许多县剧团撤销或改为歌舞团。同样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婺源徽剧团,好不容易培养出一批年轻演员,但面对收入低的现实,很多演员都转行了。国家级非遗项目尚且如此,省级非遗项目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据笔者了解,莲花茶灯舞动作轻盈多姿,茶歌优美动听,茶灯制作精良,服装色彩鲜艳,富有浓厚的赣西特色。但是,很多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兴趣,也没有人主动学舞。缺少年轻人参与的音乐类非遗项目,最终将消失在文化历史舞台上。

二、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出现种种问题,有政府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相关部门履职缺位的原因。据笔者调查分析,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江西是中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底子薄、财力紧,对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普遍存在重申报、轻保护,重使用、轻投入,重短期效益、轻机制建设等问题。如有的地方把申报音乐类非遗项目当成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的地方甚至把非遗项目当成向上级部门讨要经费的“摇钱树”,导致申报工作与传承保护工作形成较大反差。据了解,省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但市、县一级财政几乎没有配套资金。在传承人传承活动及生活补助方面,2012年,江西有21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财政补助,每人获得财政补助1万元。这些经费对于数量众多的音乐类非遗项目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特别是对于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来说,获得财政补助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2.传承方式争论不休

对非遗项目的传承方式,各方争论不休,至今仍无定论。有人认为音乐类非遗项目必须坚守身口相传的传承方式,也有人认为可以在传承的基础上适当发展。笔者以为,国家规定采取收徒、办学方式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其实就为“继承派”和“发展派”提供了不同的传承思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一味强调固守传统的传承方式,把包括高校等在内的社会资源排除在保护传承工作之外,试问非遗保护工作能够走多远?回顾中国音乐发展史,如果不是刘天华把二胡引进高校课堂,二胡能有今天的地位吗?如果不是创办了一批黄梅戏校和剧团,黄梅戏能有今天的发展吗?类似的例子不可胜数,所以“继承派”和“发展派”的争论可以休矣。诚如樊祖荫教授所言:“学校应在传承民族语言、传承民间艺术和培养专业人才三个方面发挥不可或缺和替代的重要作用。”只要有益于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各地高师院校就应大胆尝试。

3.有关部门履职缺位

按照规定,国家级和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必须制定项目传承计划、具体目标任务,报文化行政部门备案,定期提交项目传承情况报告。文化行政部门要监督、指导传承人的传承工作,对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传承义务,或者传承人丧失传承能力的,经核实后报上级文化行政部门批准,重新认定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可实际上,这些规定并没有落到实处。这些年来,除了传承人自然死亡外,各地并没有取消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资格的例子。据笔者调查,除了九江学院、省职业艺术学院、井冈山大学等少数高师院校在保护、传承非遗项目方面做了有益尝试之外,江西绝大多数高师院校都忽视了这一方面的工作,更不用说培养下一代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了。

三、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的对策

音乐类非遗项目涵盖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四个门类,数量多,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做好音乐类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对于引领、发展江西非遗项目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坚持依法传承

把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据笔者了解,《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在研议、制定中,该条例出台后,各地、各部门应对照相应的法规落实职责,严格依法申报、依法保护、依法传承。特别是在拟定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保护规划,以及经费分配等方面,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力求公开公正,依法透明。

2.加强经费保障

省、市财政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按照《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逐年增加国家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经费支出。当务之急,首先是把国家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经费纳入省、市财政专项预算,积极为传承人提供养老和生活补贴,保持传承人传承、保护经费来源稳定;其次,积极建立社会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旅游收费分成、社会资金赞助等,拓宽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经费的来源渠道;再次,邀请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大型活动表演、走进高校开设讲座等,以提高传承人的劳动报酬,增强他们表演和传承的积极性。

3.完善保护机制

首先,完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落实非遗保护情况会商机制,对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职能部门应密切沟通、协调解决;其次,建立落实国家级、省级音乐类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人资助办法,完善音乐类非遗项目传承工作监督、考核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工作;最后,对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濒危音乐类非遗代表作灭失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创新传承模式

篇4

1、2014年8月,我县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__县“文瀚__·百姓直通车”项目创建工作》方案。

2、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5号]文件要求,两馆一站用活设施、用好投入,结合文瀚__·百姓直通车多层次推进免费开放服务,全方位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一是两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为132万,县级配套18万(图书馆2.4万,文化馆2.4万、每个乡镇0.6万元),统一由县财政拨付至两馆一站。

二是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中央专项资金),全县231个村,每年每村拨付7600元,共计175.56万元,统一由县财政拨付各乡镇,用于村一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三是2013年-2015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资金。

2013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总共569万,其中省级资金39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1万元。

201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总共528万,其中省级资金371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57万元。

2015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总共593万,其中省级资金415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78万元。

通过健全项目组织支撑系统、完善服务保障系统、完善服务直通系统、健全长效管理机制,逐步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单一和不足、文化资源闲置、队伍“群”“专”不足等问题。突出四个方面重点:

(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上档升级

围绕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建设目标,一是着力推进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6年我县乡镇文化站设置率100%,村文化室设置率100%;二是做好__造纸博物馆改造工程落地与开工,现博物馆建设已经接近尾声;三是巩固我县二级文化馆、三级图书馆达到评估定级必备条件。

(二) 以四大平台建设为依托,推进基层服务点的硬 件建设

1、__歌台飞莺基地——突出县域特色,全力打造“__秧歌”品牌。利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演出、书画摄影展等活动,即增添了节日的喜庆,又让老百姓品尝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同时,结合群众的需求,开展好艺术培训、公益讲座等活动,使老百姓学到更多的知识。

2、__讲堂承韵基地——聘请专家,开设特色讲堂。2014年至2015年累计开设摄影知识、音乐等讲座共8场。

3、__画派传承基地——组织书画家开展采风、交流及书画展览活动,同时大力支持我县现有书画院的工作,针对我县书画界各类书画研究机构多,各行其事的现状,重点扶植一家书画院,使其成为我县书画界的领头羊,对我县书画界的发展作出健康有益的引导,也有益于我县书画界的对外交流。

4、 __古艺萌春基地——建设好__年画非遗传

习。①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地组织的非遗展览。②文化下乡中安排非遗展演、年画体验等。

(三)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

1、四大平台综合服务——①开展艺术扶贫教育工程,实施音乐、美术、非遗文化培训普及教育工程;②开展“艺术+基地+基层服务点”服务,实施“美丽__走基层”、“文化大篷车”、“文化三下乡”等城乡互动工程和文化惠民工程;③加强“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创新完善免费开放项目。

2、 四大平台特色服务——__秧歌文化专题演出

① (__歌台飞莺);聘请省、市专家新编精品秧歌舞

蹈1-2个,作为__秧歌的保留节目。组织秧歌队排练表演,让__纸乡秧歌在保留传统、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精神,打造出精品。

② 采风、创作、研讨及各种展览(__画派传承);2014年 6

月,组织书画家外出采风、创作、交流、研讨活动一次;9 月,组织全县书画展一次;长年在城区进行摄影、书画展等;文化下乡中安排摄影作品等展览。

③ 开办馆内讲堂(__讲堂承韵);2014年3月、4月,

针对乡镇文化专干及全县摄影爱好者开设摄影技术培训课2次;2015年4月,请市非遗专家及县非遗传承人对我县文化专干开设及学生开设一次非遗宣传讲座。

④ 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文化工程并传承普

及非遗文化(__古艺萌春);在文化馆、博物馆设置竹纸制作技艺等非遗传习所。制作宣传、展览图片,长期对外开放,并聘请传承人,每年来文化馆集中讲解2次。

⑤ 数字文化百姓共享——实施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构建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在网上开设__文化站网页,聘请专人从事相关工作,构建我县文化交流平台,与群众共享文化信息及资源。

(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品牌化特色化

办好“__书画纸文化节”、“中国西部瓷都国际陶瓷节”,强化文化产业的品牌形象和提高其市场地位;深化“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服务和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搭建群众文化交流展示平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农村、社区倾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道路;实施“一个县域一个特色、一个品牌”建设工程,将__纸乡秧歌这一品牌做精做好;创新开展网上公共文化服务,实施__市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免费实现数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外宣传

施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村文化协管员四支队伍;积极评先创优,打造优秀群众文艺社团、优秀基层文化服务点;与媒体合作,与企业联姻,加强公共文化宣传推广;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组织优秀文艺作品、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和重点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展演、展览和比赛,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益面。(六)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管理机制

完善“两馆一站”免费开放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创建目标考核评估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激励推动机制、交流提升机制、宣传机制、老百姓评价反馈机制等,推进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系统化、社会化、均等化建设。加强项目创建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估、监督管理、课题研究等,与财政的补助经费挂钩。

1、落实专人负责“文瀚__·百姓直通车”信息报送工作。

篇5

从业态发展与传承的角度看,如何持续好当今的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与准备,恰是工艺美术行业板块及担负着人才培养职责的学院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3+1模式的形成

拥有上海工艺美术人才培养摇篮之称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即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已于2011年10月起默默地承担起此任,酝酿并推进着工艺美术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我们简称其为3+1模式。

3+1模式的特点是:围绕着工艺文化经济发展后续人才培养的中心主题,对业内拥有高端技艺者(大师级人才);特殊技艺拥有者(非遗传承人),加以激励并吸纳到校组建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运营实现以师徒传承的模式培养工艺接班人,沿着工艺美术人才发展的轨迹塑造行业高端人才。

二、3+1模式建成的外力推助

学院开设3+1模式的建成也是基於多方合力的推动:

1,社会需求的高标准化

社会需求对工艺美术产品开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能够显现时代性、又得具备创新思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精品加实用的特征,这也为新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即要懂得设计又得了解工艺的兼具时代个性的人才,这就对传统技艺人才的保护、培养及发展提出了跨领域的要求。

2,国家行业高层的宏观性决策

在此愿望的聚焦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本着对高端人才培养的愿望,从宏观上作出了规划并将此任落地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实施新兴人才的高端培养计划即“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首家实验单位)”的建设,它的诞生也标志着行业板块人才培养的新规格。

3,地方协会的鼎力支持

此事又经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高层领导的鼎力相助,帮助落实大师工作室的开设,确保基地框架以较快的速度搭建成功,至今已经实施一年有余。

4,与国家教改人才培养方向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恰逢教委推出《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方案,这与我院实践中的项目有着极其近似的共同点,既对行业未来人才培养更加关注也重视动手与创意能力的塑造。

5,基于人才培养与发展的信念

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学院与岗位之间尚欠缺一段磨合与锻炼的期限,以致用人单位无从挑选可用之才、毕业生又找不到可供适应的工作岗位,造成了供需的错位。

3+1模式的建设确实是设想如何去弥补好这一空缺,假如我们把3+1模式中的“1”视同为学员在专业领域终身发展的期限时,将进一步激发学员在专业技能发展中的潜力,伴随大师的精心点拨及聚焦式合力,相信模式能以“三两拨千斤”之绩效实现技能与创意的合成,为行业高端人才的塑造与培养提供新的探索之途。

三、3+1模式的验证

通过一年多的培养、推广、评估与总结,模式已经基本完成预设的目标,实践中还不断扩展了培养的成果(为教改留存了资料、编制了教材与课件),为工艺美术高端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积累了经验、锻炼了团队,更为理论方面的总结提供了研究的媒介。

3+1模式是借助于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刚性需求、大师传承光环的呵护以及学院、协会大力推助下逐步成型的,其中还包含了以下两大条件的支撑:

1,参与者的信念与能力考核

参与者对工艺美术专业具有特殊的爱好并有志于继续从业发展,兼具专业基础知识与心灵手巧的天然资质,经大师的优选考核、与大师交流与互动较为顺畅的学员才有机会参与实践。

2,教育与培养的方式方法

为与培训区分,我们更注重自主性学习的锻炼;尽量把大师教学挪到学员设计创意定位之后、纯粹在技能端口参与点拨及指导,借助大师的精湛技艺通过学生之手融入创意设计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障了学院完成工艺技能的传承目标,同时学员也能够发挥自主创意的特长。

实验开始阶段学院为完成好工艺传承的技艺学习过程,联合大师共同设计编排了短程的模拟性项目类课题,经尝试觉得对后续社会项目的接洽具有极大的引领作用。

项目实践的成功更加激励了钻研传统工艺技术的信心,工艺美术技艺的学习在工作室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特色:为了自己的爱好而来,为解决项目技术难题而学,在大师的亲授之下又能顺利地破解各项技术难关。这种对各方都呈现利好的模式,必将构成工艺美术现代版传承的正能量,在推助学习的自主性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为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架设更为通畅的途径。

四、3+1模式 工作室案例分析

在实施模式的过程中,每个工作室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通过3+1模式教学案例的实践,呈现模式运作过程中工作室领衔大师的教学特色与培养手段:

1,国大师陈水琴工作室——刺绣针法技巧训练法

以从业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工序“由简入繁”地部署训练习作,每进阶一步,完成一件针法训练习作,通过层层叠加最终实现系统针法的训练。

评价:针对性较强、学员进步很明显,绩效表现良好。

2,省大师许凤英工作室——绒绣辨色并线训练法

将表现技法融入对画面色彩的理解判断中、通过分线并色的实践,学会独立处理与表现画面效果,在色线的分离与组合中,准确把握住画面效果的正确还原,并配合具体针法的操作展现出多种画面的表现能力,完成从直觉感悟,理性分析与系统表达的训练过程。

评价:以一招绝活胜百招的手段,浓缩短程训练的过程。

3,省大师项军工作室——漆艺创意实践训练法

以案例入手,根据创意步骤层层推进技法训练,完成由创意设计、作品制作、工程配合等工作环节,实现案例表达过程的完整化体验,传承过程始终洋溢着创意的乐趣。

评价:创意领衔,工作化过程体验,在过程的跌打滚爬中学习工艺,掌握工艺技术。

篇6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高职校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承载着,非遗项目课程引入高职校的现实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是深挖本土文化、弘扬古老艺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单元化研究性课程有利于非遗在高职校的教学实践,推动非遗文化在本地高职校的传承教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高职校;非遗;项目课程;单元化;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课题“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研究——以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为例”(B/2014/06/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敏(1975—),女,江苏苏州人,教育硕士,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艺术设计教育、非遗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各界对非遗研究也逐步深入。然,政府重视、专家关注、公众参与的大好形势下,非遗的众多项目在当前时代下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项目甚至处于濒临灭失的窘状。如何使得非遗能在现今社会得以继续发展,尤其是非遗的有效保护传承问题尤为突出。本地高职校在肩负着弘扬本土文化,打造特色专业,致力课程改革的前提下,将非遗项目作为课程开发凸显专业特色。

1非遗项目课程的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现实性

项目课程是指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课程。项目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构建全新的项目课程体系。结合非遗门类的特色与高职校现有专业,挖掘两者间的内涵联系,将非遗项目作为单元化课程嵌入到现有的的课程体系之中,这是较为现实的做法。其原因有:

其一,本地高职校中的专业教师对非遗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对非遗的专业提高更需要行业专家的指导。院校的专业教师从其专业特长上需要结合非遗的专业特色,对非遗有足够的认知后才能开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其二,原有的高职课程是依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来设计实施的,其设定的课程是经科学的论证才得以落实。如果将非遗课程替换原有的课程是不合适的。只有将非遗课程开发为单元化项目课程,嵌入在原有的课程之中,在不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情况下,展开非遗教学,这样更具有实际操作性。其三,非遗专业性强,具有典型的地方特性,非遗传承人作为行业专家到院校的教学指导将设定为教学的常态化,课程的单元化教学,时间的灵活性,内容的可调节性,将有利于行业专家的亲临指导。最后,非遗项目历史渊源,有技术上专业上或是材料上的特殊要求,具有跨学科、较为复杂的社会性、实物类或口头类项目表述的、综合性的特点,将非遗项目分段单元化后,在院校的不同年级中开展教学,从时间跨度上促使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也是非遗项目课程的设立初衷。

2高职校专业教师对非遗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充分挖掘专业教师对非遗的科研,这对非遗项目入高职校最强有力的保障。专业教师确立高职课改意识,树立“单元化课程的意识”,掌握以后现代课程观为基础、以非遗文化为背景、以多课时教学为单位的课程设计原则,要包括复杂的单元教学活动的策划和设计能力、动态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和评价的能力等。传统的备课,专业教师可以按教材和教参的要求做好上课的准备,不强调教师的创造。但非遗项目课程则要求教师成为这一新型的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是极具挑战性的。非遗入高校难度大,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业设备等状况。只有依据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在建构主义指挥下,师生共同学习和研究,以“做中学”为中心理念而开展。

其一,按高职课改的理念设计教学目标,高职课改的人才培养从技术型人才到技能型人才的模式转变。高职学生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计课程和教学,层层错落环环相扣。非遗项目课程的设计主要从这三维目标出发,即掌握非遗知识和技能,掌握非遗的工作过程或运用不同手段来实现设计精品,体验非遗的精髓和提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其二,策划相应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课、体验课、示范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三,运用《任务书》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法方式。其四,以小组合作方式,明确分工,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提出小组的“行动口号”以激励士气,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便利,发挥学生小组的自我学习的能力,挖掘学生自我价值的潜力。

3非遗项目课程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实施

相比原先单课时教学的封闭系统、简单结构和累积变革等特征,“单元化研究性教学”是动态的开放系统。在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更能促进非遗课程传承内涵的转型和创新。非遗项目课程的“单元化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掌握研究进步的过程,是一种螺旋式的前进的过程。由于探索的是非遗文化,务必要把这项特殊的课程与其产生或赖以存在的本土文化背景相连,考查其原生性、衍生性等,在传承非遗精髓的同时,体现了高职学生的情感教学目标,使高职教育同时具有了教育和文化双重意义。

在非遗项目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致力于打造好“教学共同体”,主要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不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深化研究,创造性地完成课程目标。非遗项目博大精深,各有不同各有其精髓,非遗课程通过工作项目任务来实施,有工作前的准备、工作情境的设置、工作小组的合作、工作问题的讨论、工作成果的交流等。把非遗项目课程的最终的学习成果将以视觉化的形式(展演、模型、实物等)进行展示和交流,通过课堂的互动师生的展示,进行反思和总结(发展性评价)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能全面理解高职课改,积极学习、掌握“单元化研究性教学”及其背后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应该由传统的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向更全面的、具有综合性的“教学领导力”转型。在每个单元化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的改革理念,进行了教学研究。虽单元化课程实践是短暂,但是对师生的思想的影响确实长远的。

4结语

非遗项目课程入高职校,对于非遗的保护传承是重要的一步。本文对非遗入高职校课程做出了一定的探讨并认为,非遗项目课程入高职校适用于单元化教学,在具体教学设计使用了许多教学方法的组合,如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及其他的主动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正转向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而掌握非遗核心学识。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学生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积极的主动学习。技术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教师,还影响学生的思想,从情境理论的角度看,非遗具有浓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培植好年轻一代对非遗的认知,才是今后非遗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的强大的后盾。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篇7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高文化宏观管理能力,推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运行机制,着重解决我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的存在问题。

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以完善体系、提升效能、促进均等为重点,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有效覆盖。

1、县级公共图书馆、县文化馆升级改造取得实质性进展。永宁新区青杠湾“两馆一中心”用地进一步落实。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的规划设计。争取省文化厅对我县“两馆”建设的立项和资金支持。

2、完善我县图书总分馆制,扩大流动图书车的服务范围,推进全市图书借阅“一卡通”工作。启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古籍善本修复保护工作。

3、试点建设县文化馆“农民工文化驿站”、县图书馆“留守儿童文化之家”。打造水潦彝族乡高坪村“乡村文化院坝”县级示范点建设等新型文化阵地。

4、继续实施乡(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建设,完成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室建设,再建50个村文化活动室和3个以上社区文化活动室。

5、继续完善全县231个村级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文化共享工程网络接入,保障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正常运行。

6、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管、用机制和农家书屋多种管理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惠民活动,推出更多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艺术作品,让老百姓唱起来、跳起来、乐起来。

1、组建县文化(教师艺术团,培养一支相对稳定、常态化的,能胜任省、市、县大型文化活动的人才队伍。

2、组织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活动,以优异的文艺作品参加省第四届群众文化艺术节舞蹈、音乐专场比赛,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和川南群众文化展示活动。

3、探索创新“文化、百姓舞台”运作模式,采取县文化部门举办、乡镇参与相结合等形式,将该项群众性文化品牌活动向乡镇延伸发展。

4、通过外请专家、内请行家等形式对文化艺术团成员、文艺骨干积极分子和乡镇文化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常年培训,提高其文艺才能、文艺素养或文化管理能力。

5、各乡镇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以“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为特色,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活动。

6、开展元旦、新春群众文化活动、文化下乡活动、“情系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文化惠民主题活动,开展“文化、百姓舞台”广场文艺活动、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和非遗项目展示活动,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

四、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强化文化遗产保护

着眼于塑造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继续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再上新台阶。

1、继续开展春秋祠的维修保护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

2、完成重点项目——上下桥及松坡楼抢救维修工作。

3、完成县木雕石刻陈列馆的布展,启动寺遗址保护方案,开展清凉洞摩崖造像群的保护维修及全县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

4、完善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数据资料。加强非遗传习基地建设和采取生产性保护措施,巩固县非遗保护工作成果。

5、挖掘整理新的非遗资源,争取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5、组织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

五、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三化建设,探索文化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1、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综合执法队伍监管市场和执法办案的能力素质。

2、深化农村文化市场委托协管工作,改革网吧市场管理,推动网吧行业转型升级。

3、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专项行动,狠抓大案要案、典型案件办理,维护市场秩序。

六、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

1、制定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2、制定两个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规划,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两条文化旅游线路。(春秋祠AAA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旅游线路、寺遗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及其旅游线路。

七、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和经费管理使用

1、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在免费开放工作上按照“政府主导、多元化管理”(“1+N”的管理模式,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盘活乡镇综合文化站阵地。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管理工作新模式。

2、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和村级文化经费实行统筹安排、考核定补。基本原则是按照阵地管理和大型文化活动两项进行考核,确定补助金额。

1乡镇综合文化站确定专人管理,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工作,开放时间每周5天以上,用好用活阵地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安排经费不少于2万元。对没有实施免费开放,文化站阵地仍然闲置不用的不予安排经费。

2对举办大型文化活动的乡镇,由乡镇综合文化站向县局专题报告并附活动方案,县局根据活动规模、内容确定补助金额;没有开展大型活动的不予安排。

3对文化活动开展好、资金缺口较大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可以加大补助力度。补助经费从减扣的其它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中调剂安排使用。

4村级文化活动开展和必要的场地、设施建设,由各村向县局专题报告并附活动方案或添置设施清单,乡镇分管领导审签报县局确定补助金额。没有开展活动的村不予安排经费。

篇8

2018年文广新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职,积极作为,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

(一)文化设施日趋完善。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文化基础设施65处,新增器材242件。开展了创建示范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活动,提升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其中,夏格庄渭田社区、河头店桑行社区获得青岛市第四批示范社区荣誉称号;全市35个省定贫困村,58个市定经济薄弱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达到了上级部门要求标准。图书馆荣获国家“一级图书馆”称号。这是继2013年全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之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围绕打造“乐在莱西”文化品牌,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月湖文化艺术节、元宵节秧歌巡游、灯谜会、全市职工文艺汇演、第六届广场舞、秧歌大赛、“五王”大赛等大型文化活动160余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10000余次,文化活动受益群众110万余人次;牵头打造“2018时光音乐节”,3天共接待中外游客4万余人,成为宣传培育“乐在莱西”品牌的靓丽名片;举办莱西首届根石艺术展、《乡村记忆•影像莱西》图片展、莱西市首届工笔画作品展等各类展览达20余场,同时定期邀请青岛市及以上的专业老师到我市进行各艺术门类的培训辅导,并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的方式,调动全社会文艺骨干参与群众文化娱乐培训、辅导近50场,受到了市民广泛欢迎。2018年,在青岛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电话调查工作中,得分在青岛十区市名列第3位。

(三)文化供给更加亲民。为各镇街发放农家书屋图书、图书架、阅览桌椅、电脑等设施设备近120多万元;图书馆累计接待读者26万余人次, 书刊文献流通289248册次, 85352人次;新增持证读者3796人;完成新书采购编录69607册。在大架山、山后人家、鲜多多农场、鼎龙山庄、承兴寺、月湖公园、东鲁农业生态园等景区(点)开展文艺汇演进景区(点)50场次,吕剧进社区公益下乡演出115场。公益电影已放映10332余场,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搞好文化活动的同时,我市业务骨干积极投身创作,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丰硕成果。今年,我局结合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精心创作的一部红色题材的重头吕剧作品《初心》隆重上演。10月19日,该剧参加第十一届山东艺术节精品展演,省厅、艺术处等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与此同时,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第七届山东戏剧红梅大赛”中,我局5名同志分别获得表演类二等奖、乐器类二等奖、三等奖的好成绩。在青岛市举办的第六届“海燕奖”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大赛、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放歌新时代 共绘新征程”青岛市群文干部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2018年青岛市文化馆系统业务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依托莱西历史、民俗文化禀赋,活态传承传统文化

(一)非遗技艺传承不断创新。今年莱西秧歌传承人孙会明成我市首位省级非遗传承人。我市现在拥有省级名录项目1项,青岛市级名录项目10项,莱西市级名录项目78项。青岛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莱西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新增青岛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1个;6月上旬,莱西木偶被山东省文化厅选中赴新西兰交流演出,这是继瑞典、德国、日本、美国演出之后再次走出国门,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努力;莱夷古乐已研发石磬、琴、瑟、笛、箫等十几种乐器 ,论证完成了八个乐章的主题结构框架,其中第八乐章《惠风和畅》已具备演出水准,初步搭建起了莱夷古乐挖掘、演出团队框架。目前,正在加紧排练,准备献礼2019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

(二)文化遗产保护稳步推进。这些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全市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达到3个。根据省文物局关于《西沙埠遗址保护规划》专家评审意见,为进一步修改完善《西沙埠遗址保护规划》,并已通过省文物局评审;积极推进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深入莱西域内主要景区开展非遗文化展示体验10余场。组织开展了“乐在莱西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的老照片展”进景区巡展活动。10月份,在店埠镇鲜多多农场开展首次展览,参观观众累计达3000余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圆满结束了首场景区展览。11月,老照片展在第二站莱西卢乡阁博物馆开展。完成了二小旧址修缮工程后续验收工作。委托济南齐鲁园林古建筑工程公司对福顺德故楼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测绘,对残损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制了《福顺德故楼修缮设计方案》,并已通过青岛市文物局、财政局批复同意,积极开展修缮工程中。

(三)传统民俗文化助力“美丽乡村”示范建设成效显著。重点打造了以产芝村、姜家许村为代表的文化旅游特色村。于此同时,还通过财政专项、社会捐助等多渠道,联合有关镇街、单位,相继对解文卿烈士就义处及故居、前保驾山胶东第一农村党支部旧址、渭田阻击战纪念馆、萌山烈士纪念塔、花园头王氏家庙等古建文物,进行了修缮保护。西三都河村成功入选全省“乡村记忆工程”传统村落名单。

三、特色引领,集聚集约,文化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2018年,按照莱西市“1+5+4”总体发展部署,聚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目标,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思路,强化大项目支撑,引导文化消费,引领全市文化领域新旧动能转换。

一是着力打造长达74公里的自莱西湖以下大沽河莱西段民俗生态文旅体验功能区。重点抓好投资150亿元的姜山湿地文旅项目和系列展示农耕文明的系列生态农业园区,形成生态文化景观长廊。目前,功能区定位明晰,姜山湿地等支撑项目建设较快,成为我市重要的生态文旅项目;二是山东首所专为文化产业培养人才职业院校落户莱西。该学院总投资额达5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是我市首所大学,也是山东省首所专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独立设置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它的建成将促进莱西市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推动莱西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三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自去年以来,省、市相继启动了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目前,莱西市有3家企业成功入驻省平台,7家入驻青岛市级平台,用市级消费券 10 万以上的企业达到2家,直接带动消费近300万元。

另外,隆重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戏曲微电影颁奖盛典,有力提升了全市文化产业等级和水平。落户于经济开发区的青岛中影律动影视小镇总投资20亿元,吸引了青岛中影律动影视产业园、青岛莱欣国际影视产业园等大批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形成以“影视+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的多元文化产业组团发展的新格局。

篇9

A1凡是出生时即存在器官结构上的先天发育异常,或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脏器功能异常的宝宝,都可以算缺陷宝宝。

Q2缺陷宝宝可能会遇到什么麻烦?

A2缺陷累及到宝宝的哪个系统,就会影响其相应器官的功能,从而降低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Q3较常见罹患缺陷有哪些?

A3常见的缺陷很多,包括脑积水、脊柱裂、无脑、无眼、小颌、唇裂、腭裂、多指(趾)、并指、髋脱位、先天性心脏病、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各种代谢病等……

Q4缺陷宝宝与“遗传”有关系吗?

Q4毫无疑问,有相当一部分缺陷宝宝的确与“遗传”因素有关,甚至“遗传”还起到决定性所用,但环境因素、不良习惯、意外伤害等也是推波助澜的“帮凶”。

Q5“遗传”究竟是怎么回事?

A5俗语称,龙生龙,凤生凤,讲的就是遗传的宗旨――保持物种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宝宝和爸爸妈妈不仅容貌上比较相像,DNA更是一脉相承。这些都是遗传的力量。

Q6能否避免缺陷宝宝的出生?

A6尽管目前医学的发展还远不能屏蔽所有缺陷宝宝的出生,但进行正规的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出生前检查,是确保养育健康宝宝的关键!

Q7婚前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A7婚前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其中体格检查又可细分为普通内科检查、生殖检查、化验室检查等几部分。婚前检查属于自愿行为,因此不同地区的检查项目略有出入。

Q8孕前检查包括哪些内容呢?

A8孕前检查针对性较强,除了询问病史外,女性以子宫颈刮片、麻疹抗体、血型、血常规检查等检测为主,男性则以、泌尿生殖器等检查为主,同时,双方均应检查乙肝、梅毒,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检查。

Q9哪些人一定要去做孕前检查?

A9准爸爸妈妈结婚时没有做过婚检的;夫妻双方或一方有家族遗传病史的:准妈妈已超过30岁的;既往有不良产史,如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或生育过智力低下儿等情况的,均应做孕前检查。

Q10还有哪些人最好进行孕前检查?

A10夫妻双方或一方患有慢性疾病、传染病,或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化学农药、有害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酗酒、药物成瘾、偏食,或家中饲养宠物……也应进行孕前检查。

Q11出生前检查有什么作用?

A11出生前检查又叫做出生诊断或宫内诊断,是指在宝宝出生前采取各种方法了解胎宝宝外袁结构,进行染色体等方面分析,从而对某些胎宝宝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

Q12出生前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A12出生前检查包括遗传优生咨询、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胎儿血采样、B型超声检查等内容,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了解胎宝宝的成熟度和生长发育情况,并协助判断缺陷宝宝的出生几率。

Q13遗传优生咨询有什么用?

A13遗传优生咨询属于产前诊断的前奏曲,特别适用于那些有遗传疾病史或具有某些不利因素的女性,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孕前咨询、孕期咨询、孕中咨询。必要时应在孕中期进行产前诊断。

Q14“异常孕产史,,是什么意思?

A14异常孕产史主要指的是习惯性流产、死胎分娩史、胎儿畸形分娩史。提醒各位准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千万不要向医师刻意隐瞒此类病史。

Q15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准妈妈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A15习惯性流产可能提示妈妈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卵巢功能不良、子宫畸形等问题,或是母亲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重度肾炎、糖尿病,以及母婴血型不合、胚胎发育不良、父母染色体异常等相关因素。

Q16能否简单讲讲“死胎分娩”的原因?

A16在出现死胎的因素中,胎盘和脐带问题占到了39%,胎儿畸形占23%,较为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19%,过期妊娠、肝昏迷等严重内科疾患占10%左右,另外与病毒等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娩史、胎儿畸形分娩史。提醒各位准妈妈,为了宝宝的健康,千万不要向医师刻意隐瞒此类病史。

Q17分娩畸形胎儿可能和什么有关?

A17遗传因素是胎儿畸形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还与许多其他因素如环境因素等相关,因此,曾经生产过畸形胎儿的女性应当根据既往胎儿畸形的具体情况,如畸形部位、畸形种类等加以综合分析、协助判断。

Q18准妈妈在妊娠期间有剧烈反应是否有问题?

A18妊娠早期呕吐严重的准妈妈可能会导致酸中毒、酮尿,从而可能会增加胎宝宝唇腭裂的发病机会。当准妈妈尿酮体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就应当进行妊娠中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

Q19绒毛活检可以鉴别哪些缺陷宝宝?

A19绒毛细胞活检可以用于多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诊断,辅助诊断母胎血型不合等情况,并协助判断某些代谢疾病的诊断,从而争取对问题旱期进行妥善处理。

Q20羊膜腔穿刺又有什么用途?

A20羊膜腔穿刺一般选择在妊娠16~20周进行,穿刺后可以进行羊水细胞的培养,并借助羊水外观颜色来进行鉴别,以及时发现胎宝宝是否可能罹患某些染色体疾病,并判断肺、肝、肾的成熟度。

Q21羊膜腔穿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准妈妈?

A21不是。羊膜腔穿刺是存在禁忌症的,有先兆流产的孕妇、有出血倾向的孕妇、存在盆腔或宫内感染的孕妇等。均不应进行此项检查。

Q22胎儿血样采集指的是什么?

A22胎儿血样采集又称为脐带穿刺,能判断胎宝宝是否存在宫内感染,并监测胎儿宫内成长发育的情况,及时发现是否存在遗传代谢病的可能。

Q23对胎宝宝可以进行B超检查吗?

A23超检查对胎宝宝没有损伤性。高性能的B超仪器能对胎宝宝的面部、头颅、躯体、部分内脏、四肢等进行检查,从而能协助及时发现这些部位较为隐匿的疾患和生长发育的异常。

Q24倘若宝宝没经过上述系统性的检查就已出生。有补救措施吗?

A24现在许多城市都开展了新生宝宝疾病筛查项目。一般包括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等。

PKU(苯丙酮尿症)筛查

Q25筛查苯丙酮尿症(PKu)有什么意义?

A25PKU是一种先天性的氨基酸代谢病,后果较严重,但通过简单检查就可以确诊;通过合理预防和治疗即可避免不良预后。因此及时筛查非常重要。

Q26苯丙酮尿症(PKu)有什么危害?

A26PKU的宝宝在刚出生时往往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在正常喂养后才逐渐表现为皮肤发黄、肤色浅淡、身上有鼠尿味,随即出现智能发育落后。如果此时仍然没有被及时发现的话,宝宝就会越来越傻……

Q27苯丙酮尿症(PKu)怎么治?

A27方法很简单,采取停止母乳或牛奶喂养,改为由特殊配方的奶粉进行喂养即可!这种饮食治疗

至少要坚持到10岁。甚至治疗到青少年期。CA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

Q31筛查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有什么意义?

A31CA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病,如不能及时发现,积极干预,则可能会导致危害,造成脑损伤,乃至造成死亡!

Q32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危害在哪里?

Q32典型的CAH会出现电解质代谢紊乱、酸中毒、脱水,甚至发生休克,此外还会表现为外生殖器异常的两性畸形。

Q33怎样治疗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呢?

A33CAH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补充特定的激素来改善患病宝宝的生长速度,延迟骨的闭合,使宝宝将来能得到比较满意的身高,并通过外生殖器的矫正手术,改善其未来性生活质量。G6PD(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筛查

Q34筛查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有什么意义?

A34G6PD是一种由于红细胞酶的缺陷所导致的疾病,可以通过去除诱因加以避免,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可能会导致溶血症,甚至危及到宝宝的生命。

Q35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A35G6PD可以导致病理性黄疸延迟、溶血症、溶血性贫血,并由此产生多器官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Q36如何避免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病(G6PD)发病呢?

A36存在G6PD疾患的宝宝要尽量避免感染,同时不要进食蚕豆或蚕豆类加工食品(包括哺乳的母亲也不应食用),远离樟脑、冬青油等物品,遵医嘱禁用可能会引起此病发作的药物。

Q37新生宝宝还应做什么筛查?

A37现代医学理念非常注重预防,认为对于影响健康的疾病而言,应“防大于治”,对于新生宝宝而言预防尤其重要,比如听力筛查、先心病的筛查等,都很必要。

Q38什么样的新生宝宝需要筛查听力?

A38现代医学理念非常注重预防,认为对凡是家族成员中有过儿童期听力损伤的遗传史,新妈妈妊娠期间曾经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宝宝出生前存在宫内感染病史,出生时存在颅面部畸形,出生体重不足1500g,出生后曾经有过缺血缺氧性脑病、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细菌性脑膜炎。或曾使用过机械通气,罹患过其他可能影响听力的综合征等,均应进行听力筛查。

Q39耳毒性药物都有哪些?

A39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包括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物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的损伤,损害第八对脑神经(位听神经),从而导致临时或永久性听力缺失。

Q40什么样的宝宝可能会罹患先天性心脏病?

A40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疾病,因此如家族中有人曾患有此类疾病,或者母亲在妊娠早期、尤其是怀孕4-8周遭遇上呼吸道感染的,其宝宝均应注意此症。

Q41是不是只要通过上述筛查就可以确定新生宝宝没有问题呢?

A41医学是一门科学,西医不过才几百年的历史,即使是中医传承了上千年,也还有许多问题无法解释清楚,因此仅仅通过婚前检查、孕前检查、出生前检查及生后筛查,并不能发现所有疾病。

Q42缺陷宝宝的缺陷是不是都很明显啊?

A42不是的。许多宝宝的缺陷根本无法立即辨别,甚至某些缺陷只有到了特定时期,遇到特殊诱因才会发病。只有少部分与缺陷相关的疾病能够通过肉眼仔细观察,及时被发现。

Q43新妈妈该怎样判断宝宝是否存在缺陷呢?

A43为了能判断宝宝是否存在缺陷,新妈妈应当仔细了解并掌握宝宝吃奶、黄疸消退,以及头围、体重、身高的增长状况,积极配合社区医师对宝宝进行的入户体检。

Q44辔缺陷宝宝的面部可能会有哪些畸形?

A44缺陷宝宝会有许多面部畸形,包括眼部的畸形、颌面骨的畸形等,有的缺陷比较容易发现。但像眼距短、眼距宽、小颌缺陷则容易被忽视,而这些表面上的异常其实是在提示可能存在某些较为严重的其他缺陷!

Q45头部缺陷会有哪些呢?

A45头型的异常,如过大、过小、头型特殊等往往提示宝宝可能存在与染色体相关的疾患,或有宫内感染性疾病,而颅内积液则说明神经系统的发育存在异常。

Q46西倘若宝宝躯体发育异常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A46如果宝宝的脊柱异常、体表有可疑肿块,提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的缺陷;而腹壁缺损的宝宝很有可能合并内脏外翻,另外还可能有肠梗阻、肾发育不全等诸多内脏缺陷。

Q47宝宝的四肢发育又会有哪些缺陷呢?

A47四肢缺陷包括不对称的肢体短小、多指(趾)、足部畸形等。这些问题除了见于遗传性疾病之外,还可能与准妈妈服用了可导致宝宝畸形的药物有关。

Q48准准妈妈的血液学检查还能预测哪些宝宝缺陷?

A48不知道大家对“唐氏综合征”是否陌生,其实它还叫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缺陷宝宝表现为智力障碍,可伴有心脏结构畸形等其他问题。现在通过筛查,在妊娠过程中大约有60%~70%的患病胎宝宝可以被及时发现。

Q49如果发现存在小缺陷的胎宝宝该怎么办?

A49对于已确诊存在小缺陷的胎宝宝,准妈妈准爸爸要在做好充分心理准备的同时,坚持孕期检查,并在临盆时到专科医院候产,待宝宝出生后在医师指导下完善养育和救治方案。

篇10

关键词:遗传学;布鲁姆;认知水平;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Q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55-02

一、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含义

布鲁姆教学目标系统涵盖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分别是知道、意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转义为教学应培养的不同水平的认知能力。“知道”停留在对事物的初步辨认层面,其技能表现是列举、引用、命名、定义等。“意会”涉及浅层的理解,其典型技能是描述和解释。“应用”有点像“生搬硬套”,其典型技能是图示、计算和预测。“分析”则指向构成要素、相互关系甚至作用原理,其典型技能是对比和辨别。“综合”就是要体现创造性,其技能特征是设计、开发、规划和提议。“评价”就是在融会贯通的情况下指出事物的本质或者明确其特点,其典型技能是证明和辩护。

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既可以指导平时教学,也可以运用到考试测验;既可以指导教师,也可以用于学生自测。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避免各种错位的情况下,学生一方面练习了高水平认知技能,另一方面乐于接受高水平认知技能测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

二、布鲁姆认知水平的确认

建立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时要注意区分“意会”和“分析”这两个认知水平,因为它们包含了同样的技能表现。譬如比较,它会位于其中任何一个水平,这取决于比较的深度。例如,学生通过图片本身判断哪条曲线代表DNA链有最高的熔解温度是一个意会水平的问题,而指出哪条曲线代表着最高的GC含量则因需要额外的碱基配对稳定性知识而是一个分析水平的问题。此时的一个有益的做法是找出学生必须知道的每个知识点,例如意会要求学生识别每条曲线的熔解点,分析还要求学生联想到碱基配对、稳定性、能量等与温度的关系。

應用水平的技能表现变化幅度较大。例如,普通化学中的应用水平的问题大多数时候在检查机械记忆和对变量明确的公式的运用。与此同时,生物化学的应用水平的问题往往是应用概念、选择公式和决定变量,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有时候,“应用”被进一步分为低水平和高水平应用,并且可以通过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来区分。“执行”,只涉及用程序性知识解决熟悉的问题;“实施”,要求用概念性和程序性知识去面对不熟悉的问题。例如,低水平的应用问题要求学生把已知的数值代入等式去求米氏常数并且作图,而在高水平应用中学生必须从概念上知道酶抑制剂的类别,然后选择公式并画出反应曲线。

认知水平的确定有一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譬如一个需要“知道”、“意会”、“应用”和“分析”技能的问题最终应定在分析水平[1]。这个原则与“知道”、“意会”和“应用”的相互包含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因为通常来讲回答一个“应用”水平的问题需要前两个“水平”的认知技能。“知情则降级”的原则说的是,一个需要分析水平相关技能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其答案的情况下也只能代表知道这个水平的认知能力。总之,确定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认知能力水平时,必须明白学生为了回答问题要掌握什么或者完成什么。

三、建立遗传学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程序

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建立始于与特定学科或专门领域的结合,终于反复完善直至高度的稳定性。在前一阶段,首先要将认知技能通过专业的测评条目表述出来。譬如,在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中,沃森和克里克的综合能力让人叹服。这一阶段的第二步是表面效度检测,通常是把认知技能相关的所有测评条目给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新生浏览,让他们评判条目内容与所涉学科或者领域的相关性。最后一步是将初步形成的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原型送给擅长布鲁姆教育理论的专家并让其审阅。在第二阶段,首先根据原型独立编码出不同版本的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并在实际教学中检验其效果。经过反复测试和修改,不同版本之间的百分一致性要达到80%以上,并且卡巴值要大于0.75。如果是跨学科的认知阶层体系,还要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检查它的通用性。

在编写遗传学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多本遗传学教材,做到了基本把握遗传学知识架构、对经典的遗传学发展轨迹了然于胸。然后,我们列出遗传学知识测试条目,并精心地为它们确定对应的认知技能,最终赋予它们不同的认知水平。我们为每堂课设置了六个代表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并且为了形成即时性评价,这些问题在相关的讲解之后马上用于测验。我们制定的遗传学认知阶层体系也用于指导考试,从而通过教考对比调整知识点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以及将教学维持在高水平认知。

四、建立遗传学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的维度

我们尝试从三个维度编写遗传学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

一是问题类型。标注图表至多是应用水平的认知技能,填空和判断题至多可测试分析能力[1]。简答和论述题可测试所有水平的认知技能。多选题可用于综合水平之外的所有认知技能的测试,“知道”和“意会”水平的多选题的显著区别是有无干扰项。

二是从题目设计入手编制遗传学布鲁姆认知阶层体系。同样是计算题,“知道水平”的设计是观察等式两边数值的变化,“意会水平”的问题是指出等式的变量,“应用水平”的计算是选择等式或者变量,“分析水平”的计算是指出等式或者变量的生物学意义,“综合水平”的问题是提出新的等式,“评价水平”的计算题设计为问题解决的数学方案的优势和不足[1]。同样是考察对哈-温平衡定律的理解,“知道水平”的问题是已知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求出另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意会水平”的问题是说出该定律的前提条件,“应用水平”的设计是已知隐性等位基因的频率求出携带者的人群比例,“分析水平”的问题设计成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处于哈-温平衡状态,“综合水平”的问题是写出包含三个等位基因的哈-温平衡公式,“评价水平”的问题设计是对哈-温数据进行统计检验。最后是学生活动。“知道水平”的活动有标注图表、列举特征、辨别结构、卡片测验、分类配对、抄写定义等[1]。“意会水平”的活动有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及举出一个新的例子。“应用水平”的活动主要是思考增加或剔除一个系统成分或者形状及过程改变的后果。“分析水平”的活动有解释原始数据、辨别前提和原理、比较思想或者概念、概念作图。“综合水平”的活动有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建立模型、联系事实与概念。“评价水平”的活动有写出他人作品的特点和不足。以上是学生个人的活动,针对不同水平的认知也设计了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的基本模式是相互检查和批判,但是在“知道水平”可以把他人的卡片拿来一起做测验,在“应用水平”可以轮流给组员讲述一个生物学过程,在“综合水平”可以汇总他人的结果最终形成一个新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