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学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现技能训练,才能使学生形成基本技能。
一、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目标起点,抓好技能训练
“双基"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它的内容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充实与更新,也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钻研大纲、精通教材,真正弄清学生应知应会的“双基”是什么,适当地降低教学的坡度,以中下生为注意中心去组织教学,把防差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去,尽量缩小学生的分化面,把握认识、理解、掌握、应用、综合的目标层次,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要以为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易掌握的每一节课的全部内容,更不要认定某些学生无论学什么都无法掌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抓好技能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人的技能也称之为熟练,而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教师必须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在课堂上教师是否是主导,不是凭教师的主观愿望去决定的,而是看学生是否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因为教是为了学。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最多只是充当观众,而教师则把自己降置为演员。因而造成严重的弊端:费时、低效。在课堂上,学生是演员还是观众,首要差别是技能的训练,当然也包括能力的培养,但最根本在于技能。我经常听到一些教师说:“这道题考试前刚刚讲过,但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懂呢?”其实,要学生真正掌握一道题目,如果缺少技能的训练是不可能的。正如教人开车的教练把开车的要点、技巧讲清楚,然后叫学车的学生马上开车去考试一样。试问: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时,能否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专心去听?能否保证每一个专心去听的学生都听得明白?能否保证每一个听得明白的学生都能解同一类题目?可见:“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听就会懂,懂就会做。”是教师一厢情愿的做法,教师只有不满足于自己的“讲清楚”,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最终形成技能。那么,技能训练是如何实施的呢?
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是实现技能训练的前提以目标教学模式为例:“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以及“课外作业”是五个基本环节。在这几个环节中应该有足够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以及让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也就是说,能使学生做到:“笔不离手”的教案,才能成功地实现技能训练。
2.在课堂上引导得法是实现技能训
练的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于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先作示范,然后再由学生动手,这样做既费时、低效,又间接地打击了优生的极积性。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大部分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无须讲,尽量减少举手、口答等无谓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益。只有教师时刻记住自己在课堂上的“导演”身份,对学生作出适当的点拔、引导、辅导,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作为“演员”的学生,才能实现有效的技能训练。
3.“限时”是实现技能训练的保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一组训练题作出限时,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让学生记录实际所用的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放松差生、缚住优生的现象。差生在课堂上由于不懂而显得无事可做,优生在课堂上仅用5至10分钟就已经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其他时间也是无所事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那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与能力的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在练习的设计中准备好差生会做的题目。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某某学生真是无药可救了”,但是,在我的实践中,我还没有真真正正碰到一个每次考试都是0分的学生,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可不可教,主要看教师对他的要求如何。
三、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作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规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断培养费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人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四、注重传授数学思想和方法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几何画板
1.《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维方法渗透在高中数学的各个部分;同时,函数是以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种刻划,这又决定了它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材料。就如华罗庚所说:“数缺形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函数的两种表达方式――解析式和图象――之间常常需要对照(如研究函数的单调性、讨论方程或不等式的解的情况、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等)。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弊端;应用几何画板快速直观的显示及变化功能则可以克服上述弊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进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具体说来,可以用《几何画板》根据函数的解析式快速作出函数的图象,并可以在同一个坐标系中作出多个函数的图象,如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函数y=x2、y=x3和y=x1/2的图象,比较各图象的形状和位置,归纳幂函数的性质;还可以作出含有若干参数的函数图象,当参数变化时函数图象也相应地变化,如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利用《几何画板》则可以以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为参数作图(如图1),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三角函数的首相和周期,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 ,这样在教学时既快速灵活,又不失一般性。
2.《几何画板》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几何是在学生已有的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讨论空间图形的性质;它所用的研究方法是以公理为基础,直接依据图形的点、线、面的关系来研究图形的性质。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从平面观念过渡到立体观念,无疑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初学立体几何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的能力及较强的平面与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是依靠对二维平面图形的直观来感知和想象三维空间图形的,而二维平面图形不可能成为三维空间图形的真实写照,平面上绘出的立体图形受其视角的影响,难于综观全局,其空间形式具有很大的抽象性。如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不一定画成交角为直角的两条直线;正方体的各面不能都画成正方形等。这样一来,学生不得不根据歪曲真象的图形去想象真实情况,这便给学生认识立体几何图形增加了困难。而应用《几何画板》将图形动起来,就可以使图形中各元素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惟妙惟肖,使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立体几何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像在讲二面角的定义时(如图2),当拖动点A时,点A所在的半平面也随之转动,即改变二面角的大小,图形的直观地变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讲棱台的概念时,可以演示由棱锥分割成棱台的过程(如图3),更可以让棱锥和棱台都转动起来,使学生在直观掌握棱台的定义,并通过棱台与棱锥的关系由棱锥的性质得出棱台的性质的同时,让学生欣赏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讲锥体的体积时,可以演示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体积相等的三棱锥的过程(如图4),既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象而难以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用分割几何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几何画板》在平面解析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平面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它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它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是: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借助形和数的对应关系,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把形的问题转化为数来研究;再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把数的研究转化为形来讨论。而曲线中各几何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导致点、线按不同的方式作运动,曲线和方程的对应关系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显而易见,展示几何图形变形与运动的整体过程在解析几何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几何画板》又以其极强的运算功能和图形图象功能在解析几何的教与学中大显身手。如它能作出各种形式的方程(普通方程、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的曲线;能对动态的对象进行“追踪”,并显示该对象的“轨迹”;能通过拖动某一对象(如点、线)观察整个图形的变化来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曲线的位置关系。
具体地说,比如在讲平行直线系y=x+b或中心直线系y=kx+2时,如图6所示,分别拖动图(1)中的点A和图(2)中的点B时,可以相应的看到一组斜率为1的平行直线和过定点(0,2)的一组直线(不包括y轴)。再比如在讲椭圆的定义时,可以由“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入手――如图7,令线段AB的长为“定值”,在线段AB上取一点E,分别以F1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和以F2为圆心、AE的长为半径作圆,则两圆的交点轨迹即满足要求。先让学生猜测这样的点的轨迹是什么图形,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老师演示图7(1),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是椭圆”。这时老师用鼠标拖动点B(即改变线段AB的长),使得|AB|=|F1F2|,如图7(2),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变成了一条线段F1F2,学生开始谨慎起来并认真思索,不难得出图7(3)(|AB|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量;对策
面临新课改,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教师经常提到的话题,也是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小学教育本身就存在很多困难,毕竟小学生的约束力不强,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很难掌控小学生的思想,虽然教师很负责的讲授理论知识,但是得到的效果却和预想的有很大差距。下面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措施进行探究。
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1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教师应该灵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排斥感。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研究数学规律,自主使用数学理论分析生活现象和规律。
生活化的教学方式,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时,应该把同学们看到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数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都会打电话吗?我们家的电话号码是几个数字组成的?手机号码是几个数字组成的?数学教学如果能体现生活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生活很有趣,数学很有趣。其次是作业生活化。在为学生布置课堂练习时,更要注意将生活内容融入到数学练习中,数学习题因为贴近生活而变得更加生动。例如在做组合图形—圆环的面积计算习题时,可以让学生看校园内的花坛,工人师傅在建造花坛时是怎么修葺的?教师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优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2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交流
师生之间要形成良好的情感关系,这可以形成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形成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关系是需要教师的职业感,充分利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和召唤起学生们同等的情感。为了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对学生的积极反应都应该给予恰当的回答,例如微笑、点头、重复学生的话等等;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和动作,教师也不能嘲笑和当做看不见,此时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纠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和每一位学生都进行充分的沟通,仔细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并作出适当的鼓励。
1.3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更应该努力唤起学习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假如他喜欢一个老师,他必然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授的每一个课程,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的想法,其次是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满激情,面带微笑,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式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定期组织课外活动小组,进行数学调研等活动。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的形象化理解。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讲授数学知识,还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数学情境,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
1.4坚持学习,不断优化自己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除了在教学方式和学生方面入手,教师还应该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学校和教师 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运用多种途径,全面培养教师的教学素质。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培训。要积极开展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更应该给予信任和帮助,学校应该鼓励教师传帮带,邀请专家,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正视自己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交流的方式,掌握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意见和建议,适当做出改进,进而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1.5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是多方面、多层次。合理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接纳新知识,同时提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师想要做到这点,就要对教材内容深入钻研,同时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其对知识的迁移有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答疑问的能力。例如梯形面积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并提供梯形道具,让学生结合以往知识和新知识的学习,找到解题方法,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交流和自主探索等方式计算梯形面积。利用这种方式会比教师直接讲解公式更加深刻。这种数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科学地反映了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教学中让学生以旧知为依托,通过“迁移”“转化”等思维方式驾驭新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
1.6从学困生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之间的基础有较大差距,因此要重视学困生的成长。教师要保证学生完全理解每节课的知识内容,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尽量弥补知识不足。教师要组织班级的一帮一活动,也就是促使学生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团体,教师要做好优秀生的思想工作,尽量让他们更好的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同时教育优等生摒弃掉不耐烦、不愿意帮助其他学生的想法。教师同时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出更加完善的教学规划,尽量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中课堂参与能力差、自控能力差等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结束语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有很多,但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也很多,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认真负责的上好每一节课,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勇于创新和实践,坚持不懈地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秀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
篇4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措施
数学是小学的基础性课程,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本文浅谈如何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其运算规则的理解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不充分,在理解数学计算题时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课本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能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在教授加法运算时,可以采取实物教学辅助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增加实物的数量,来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另外,由于所选择的实物是学生平常经常接触的物品,学生比较熟悉,所以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讲解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逐渐减少物品数量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对减法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方法,将课本中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内容通过转化为平时接触较多的实物,通过实物运算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正确运用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取实物教学法、幻灯片教学法和比较
教学法等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实物教学法就是将课本内容用实物来表达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的增减变化来解释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运算规则。幻灯片教学法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用幻灯片来表达的教学方法。由于幻灯片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采集较为丰富的特点,所以在课程内容组织方面较为容易,其教学效果较好。另外,由于多媒体教学的逐渐普及,电脑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学生对使用电脑进行教学感到比较新鲜,兴趣较高。教师可以通过完整的课件设计,配上图像及语音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教学方法就是将可以类比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来获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实施比较教学方法通常是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时采用。在使用比较教学方法时,需要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基本掌握。教师通过对有关内容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各教学内容的不同,来理解教学内容。
三、数学教学要使用丰富的教学语言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出现教学语言平淡化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略语言手段,通常采取平和的语调来讲授课本知识,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若教师一直使用单调的语言进行讲解,学生容易疲劳。因而,通过正确运用语言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使用语言手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内容:一是要保证教学语言的通俗化和简洁化。通俗化就是尽量使用生活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拉近学生的语言距离,降低教学难度。简洁化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简单明了,不要使用太多的复杂言语,避免信息的复杂化。二是语言要生动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气氛使用不同的语调,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强化气氛管理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调节课堂气氛,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气氛调整是一个需要教师灵活掌握的教学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方式来调节教学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的。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征,来设计教学过程。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新课程内容讲解,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采取提问的方法或讲解题目等方法,来调动课堂气氛。另外,教师在调动课堂气氛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应,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进行引导,使课堂教学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此外,在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尽量避免教学手段的单一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秀文.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2]魏彦荣.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智慧生成[J].希望月报,2007(11上).
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今,教育的趋势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亦是如此。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就是更新观点、开拓创新,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创设合理的情境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2.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3. 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
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篇6
【关键词】乐趣;思考;语言艺术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我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切身感受到: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一堂生动和谐的课,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师生情感的建立和发展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中,在课堂上应抓住与学生情感沟通这一主线。上课时态度要认真、投入,但不能过于威严,真心实意地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从内心信任老师、佩服老师,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学生做题时应多用激励性语言,如:“做得很好”,“比老师教的方法还简单”,“看到你这么优秀老师真高兴”等等。一个微笑、一句激励性的语言会使同学们的笑更灿烂,老师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还要怀着一片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注意课内外感情的投资,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从而轻松地完成课堂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 让学生想说就说,使每个学生都去思考
由于每个让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敢说敢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特点,更是使学生感到无从说起。争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要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敢说、爱说,怎么想就怎么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以让学生模仿教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样老师就知道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如何,学生懂得多少了。
3 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信息量大,具有、图、文、声、像的特点,有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声音,能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如:在推导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有的按四边加起来计算;有的先算两边长,再算两边宽,最后把两个计算结果加起来;有的先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以2…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一过程,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推导长方形周长公式结束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提出另外的问题:“求长方形的周长哪种方法更简单?”教师这一提问,学生们兴趣浓厚。这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长方形周长公式的各种方法。这样学生一比较,就能很快发现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并明白为什么,印象也很深。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他们知其所以然。
4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意语言的艺术
4.1 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教师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嗦、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有的教师“口头禅”太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甚至发生有学生上课专门统计教师说“口头禅”的次数,语言重复,拖泥带水,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影响了学生表现自己的积极性。
4.2 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教学语言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4.3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二是运用幽默语言时,应该注意将幽默与无聊的插科打诨和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了。
篇7
数学学科具有以下特点:①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逻辑性;②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学科;③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笔者对当前数学课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学生90%的知识是在课堂获得的。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好,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无疑是因为前者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感情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满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那数学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1、态度和蔼、语言幽默。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和蔼可亲的态度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讲课风格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我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我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这些幽默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立刻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例题:要把30克含16%的盐水稀释成含盐0.1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分析时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浓度问题中有几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浓度为20%的盐水a克,含盐多少?含水多少?""加水过程中哪些量变化,哪些量没有改变?""溶液中含盐不变,如何利用这一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并逐一解决,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做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与"谈一谈"等栏目。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如"关于圆周率“л”的各种记忆法,引发了学生极大乐趣。可见穿插于课堂的趣味数学,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第一次集中注意力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如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
五、及时讲评作业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这一环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两点:
1.作业讲评要及时。及时讲评,可使学生马上更正错误,再次思考,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准确性,加深掌握深度。
2.作业讲评要求学生积极配合。讲评作业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只是机械地给出正确答案,而要注意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
六、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篇8
一 、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谨性,使得数学成为学生学习困难的课程之一,多数农村初中的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觉得教师应做到:
首先是热爱学生。初中学生都是一群十三、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们感情细腻而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加感情投入,为什么由数学教师当班主任的班级,该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浓一些,其中就突出了关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思想因素,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首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这份关爱,把师生问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的朋友、亲人,自然而然他们也就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对他们不理无问,甚至批评责骂,那么他们就会害怕教师,疏远教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也会大幅度下降。
其次是创造情境。数学知识大多是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会感觉无味,教师可千方百计创造课堂的轻松愉悦环境,将书本知识转变为有趣的、令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三年级的二次函数的导入中,学生对二次函数比较难,年所以在课前导入中我们可以通过篮球明星姚明投篮中篮球经过的路径――抛物线、我们在投铅球时铅球经过的路径――抛物线等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它们所经过的路径与我们所学的二次函数有着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快乐中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寻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三、增进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团结协作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具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神。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如我又在讲授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算出结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帮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准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损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标任务
四、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五、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篇9
关键词 有效提高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正不断深入。针对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提出下面几点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智力之母。”数学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数学,并经常参与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有了数学学习兴趣就会对数学或数学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例如对数学有兴趣的人,会主动地关注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乐于从事数学活动。初中生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一部分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还不是非常清楚。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困难的、和枯燥乏味的知识时,便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对掌握的某种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时,就会对它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激励自己去学习那些本无直接兴趣的东西。当学生通过顽强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时,便又会对这种东西产生直接兴趣。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联系实际的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讲解知识的时候要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其实是源于社会和用于社会。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可以解释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具有稳定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内找到三角形稳定性的运用,并且讲解其功能。设计此类问题,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有用。这样学生们在兴趣下学习,才能培养出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还是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不断得到教育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而部分初中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以师为本、形式化,忽视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但这一切受政府重视程度、教师培养培训方式和教师自身的意识的制约。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培训,使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初中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多数同学在数学教学中准确理解题意存在困难,教师要结合教材和本地实际,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白,数学存在于周围生活中,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现代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时代,教师要能够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三、改进教学方法
当前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全面展开。要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开展,就需要一批具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而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新形势下教育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已经被新的教学方法所淘汰。本人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1)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辅助教学的科技工具和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内容很方便地进行演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即可形象简单地解决,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若能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就会使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初一学生的身体发育,己趋向成熟,己有充沛的体力支持他们独立学习和坚持独立学习。初中生的智力活动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感觉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注意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法。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课文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并指出和传授学生记忆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想问题、多提问题、充分发挥学员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是“求新、求异、求发展”为理性思维的活动。在思维过程中要求灵活、迅速、流畅、开阔、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全新的思维去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关键在教师,要让学生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施以创造性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可利用一题多解,多方面寻求问题的不同解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要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所有战斗在初中数学教学前沿的同仁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国义.关于提高数学教学开放度的探索和思考,集宁师专学报,2006,28(4)
篇10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很多,首先表现在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上,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打破常规,并能破能立;敢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能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兴趣使然;能做到“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数学解题思维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一、打破常规,革新教学观念
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尊重和理解,并得到心智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这些都需要数学教师能打破常规,敢于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教育教学观念,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自身的教学。新课改下,教育教学应该更加的突出了学生的地位,师生关系得到了一定的缓和,师生之间的地位有原来的不对等发展为今天的平等尊重。目前,教育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为了实现既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学情,认真的研究教材和教法,创设既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学会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理解和应用,这些种种的变化,数学教师一定要给与关注和调整,如此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将理论知 识细化分解讲析
高中数学的理论知识较多,各种公理定理常常弄得学生晕头转向。之所以出现学生公式用错,定理公理记混的现象,是因为学生根本不清楚公式、公理的推证过程,不明白其真正的数学及物理含义。教师要将理论知识细化、分解,清楚明白地给学生讲解,对于学生的疑问及时解决,防止学生出现知识盲区。要求学生掌握简单公理、定理、公式推演过程,这样,即使学生忘记公式,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对公式进行推演,防止死读书现象,力求教会学生把课本读活。另一方面明确了公式、定理、公理的数学,物理含义,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如《导数》一章中,物理中“加速度”等概念的引入,便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记忆导数公式。
三、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其目的不再是对数学定理或者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思想和和解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解题的方法和思想颇多,其中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极为重要。针对数学问题的转换方法没有什么标准模式可以遵循,为此,在解题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问题,因题而异,寻找恰当的解决方法。一般来说,运用化归思想解题,分析要点为:注意紧盯化归目标,保证化归的有效性、规范性;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保证逻辑上的正确;注意转化的多样性,设计合理的转化方案。在具体的问题处理中,往往会采取多种转化途径和方法以解决问题。
例如:在ABC中,A=2C,求证:
从试题得出,已知角之间的关系,求得是边的关系,这就可以利用化归思想中的和谐统一原则求解,那么将元素统一,将条件与结论统一是关键。本题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实现条件与结论的统,用角表示角,将角统一起来。
[解题过程演示]
由A=2C,A+B+C=π,
得B=π-3C
在数学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数与形是最基本的概念,也可以说是其双腿,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可谓是数中必有形,形中必含数。数形结合思想就是从数形两者的关系入手,实现二者对称信息的转化,实现以数助形,以形解数。
四、巧用多媒体CAI丰富学生感知,激发其求知兴趣
多媒体CAI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清晰地显示出被观察对象各个部分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为大脑提供各类感知材料,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规律,领悟数学思想等。
五、以分层训练的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要实现因材施教,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成一条原理,那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状况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不但要了解学生有哪些知识与能力的方面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设计好相应的练习,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要实现因材施教,必须在练习的设计中准备好差生会做的题目。另外,在课堂上重视差生的辅导、偏爱差生,给他们树立信心与希望,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六、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大纲作出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规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来源于思维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思维起点源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形象思维作为思路点拨的起点,尽可能多地以直观演示提供数学原型和数学范式,科学地去发现思维通路,从而促进学生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不断培养增强学生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主动性。有人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也就是说,教师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劳动学及劳动实践教程
- 下一篇:畜牧兽医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