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要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间设计要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业空前的繁荣,向人们提供优美的外部空间是历史的必然。它不同于历史上的私家园林,它是归还给人们属于自己的诗意空间和栖息之所。同时,作为一名建筑师、建筑规划师、园林设计师,对于建筑外部空间的重视与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应该同样重视,让人们能感受到内外空间一致的合理、舒适和贴切。
一、 建筑外部空间分类
建筑外部空间按使用性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活动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一般规模较大,能容纳多人活动,其形式以下沉式广场与抬起式台地居多。如上海市的静安广场,其为下沉式广场;而上海的人民广场为抬起式的园台。不同的围合给人以不同的感受。
2、休憩型:这种类型的外部空间以小区内住宅群中的外部空间为多,一般规模较小,尺度也较小。
3、穿越型:城市干道边的建筑及一些大型的观演、体育建筑常有穿越型的外部空间,或者是城市里的步行通道或步行商业街。如合肥市的淮河路步行商业街和花园街,其间点缀绿化、小品等,即可穿越,也可休息,也可活动,可以说是多功能的外部空间了;还有如上海波特曼酒店广场。
二、 建筑外部空间的连续与兼容问题分析
1、边界模糊。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高层主体的外墙就是内、外空间的分界处,但采用框架(剪)结构时,建筑在没有柱的部分可以开口较大,内部空间的界限可以交错,使外空间得以延续并具完整性。当高层建筑采用裙房时,低层的裙房就更易与外部空间相融。高层建筑低层的局部架空,使架空部分的空间性质模糊,这种既内又外的“灰空间”,也是中介空间延续与兼容的处理方法。
2、空间构成要素的延续与兼容。通过空间的构成要素(如地面铺装、墙面、水面以及绿化等)使内部空间向外延伸,从而使内外部空间互相延续。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内外空间地面铺装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铺装方式等的一致或相近来使内部空间自然地延续到外部空间。墙面或隔断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的连续,也可以达到内部与外部空间自然地延续。此外,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装饰小品如灯具、座椅、环境小品等内外空间有选择地使用,同样可以达到目的。通过水面的处理,绿化(绿地)的自然渗透,也是自然地使内外空间延续的方法。
3、空间流通。高层建筑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之中,城市空间通过高层建筑外部空间达到沟通。这时,高层建筑底层局部或全部架空,其外部空间成为沟通城市空间的通道,城市空间自然地“流”人高层建筑又自然地穿过它“流”出。高层建筑的这种外部空间,一般不封闭,而向城市开放,或与地铁等交通设施结合起来,成为人们的进出通道,是城市空间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中庭的作用分析研究
1、高层建筑通过中庭与城市广场或街道的结合。中庭可以作为一种中介空间来联结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如通过高层建筑的中庭来与城市街道或广场结合,为人们提供封闭(或半封闭)的,能提供一定小气候的步行、购物或休息、娱乐空间,来使城市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相联结和融合,使中庭成为一种中介性场所,使人们的活动与城市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处理手法有:1)直接把中庭覆盖于城市街道之上,成为城市空间一部分。2)使城市街道与广场自然融合,通过各种手法把人流直接从街道或广场吸引到中庭之中,与高层建筑的交流成为自然的和无意识的过程。3)用中庭来联结两个(或多个)广场或街道,成为一个内部街道。使城市空间自然流人中庭之中。4)与城市交通系统设施结合起来。这时,中庭常作为城市步行系统与公交车站之间的转换空间。
2、用中庭作为联系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高层建筑之间的手段。高层建筑往往是在比较拥挤的高密度的旧区中发展起来的,与周围的旧建筑,尤其是历史性建筑的关系比较难于处理。这时,中庭的优点就显示出来。中庭可以使新旧建筑结合,浑然一体,中庭起着新旧建筑之间的过渡作用。相邻较近的高层建筑之间的外部空间或是双塔式的高层建筑间的外部空间比较狭窄,有“一线天”之感,这时利用中庭来连接,也可以达到化多余的空间为有利空间的作用,使建筑间的外部空间起到中介过渡的意义。
四、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尺度处理问题分析
高层建筑对外部空间的限定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一幢高层建筑的体量和尺度就决定了外部空间的性质。一幢体量庞大、尺度超人的高层建筑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一般表现为一种压抑感,甚至是恐惧感。所以高层建筑的体量处理与尺度处理,对于外部空间及外部空间中人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外部空间既接近建筑物又接近人体,为了创造舒适的外部环境,减轻人们心理上的压抑感,对于高层建筑及外部空间的尺度必须有适应人体的过渡。常有法如下。
1、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相结合。裙房一般泛指在形态上围绕着高层建筑主体底部的扩大部分,或与主体毗邻、分离的低层附属用房,在功能上为高层主体提供作为公共、辅助等空间的总称。裙房形式的采用最早可追溯到 SOM 事务所 1925 年由 G·邦萨夫主持设计的纽约利华兄弟办公楼。建筑是以22层的板式主楼立在扁平舒展的二层基座上,这种形式后来成为普及全世界的办公楼的典型形式,也为当今高层住宅、旅馆、办公楼、综合性大楼所普遍应用。低层裙房在尺度上与周围建筑相接近,又使人们与高层主体隔开一定距离,这就大大改善了人们对高层的尺度感受。在建筑基地比较富裕时,这种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故被广泛采用。
2、高层建筑主体的分段处理。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建筑的主体是庞大尺度的实体,即使是玻璃幕墙饰面,给人的感觉也是巨大的一片,所以为了使高层建筑能适应人的尺度感,需对主体进行分段处理,来调整高层建筑给人的尺度感。可用两种方式结合完成。1)高层建筑下部安排为社会服务的公用设施。高层建筑无论是办公楼、旅馆、住宅或是综合楼,由于使用或结构的特点,一般都是较封闭的实体。建筑的下部则应给人以宜人的尺度。高层建筑无裙房时,常在下部安排一些公用设施,可以是商业、饮食、文化娱乐等设施,来为社会公众服务。人们可以在此自由出入、活动,人群熙熙攘攘,使低外部空间具有生气感,给人以自由、安全、归属感,成为人们活动的良好场所。2)主体立面的处理。美国建筑大师保尔·鲁道夫(Paul Rudolph)认为:由于人的视觉已经认不清楚六层以上的楼层高度,因此在六层以上的高层部分是不存在尺度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无尺度的。但在六层以下直至人行道这一段与人的活动接近。其中某些细部,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因而它的体型和构件的比例尺度必须具有人的尺度。所以超高层建筑应该结合视觉来考察上下、高低和细致与概括的问题。
篇2
关键词:居住区,活动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景观功能及需求分析
居住区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和服务功能对小区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具体作用:(1)小区绿地以植物为主体,净化空气、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等作用。小区绿地能有效地改善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小气候。(2)小区绿地是形成居住区建筑通风、日照、采光、防护隔离、视觉景观空间等环境基础,富于生机的园林植物作为小区绿地的主要构成材料,绿化美化居住区的环境,使居住建筑群更显生机活泼、和谐统一,绿化还可以遮盖不雅的环境物。(3)小区绿地优美的绿化环境和方便舒适的休息游嬉设施、交往场所,吸引居民在就近的绿地中休憩观赏和进行社交,满足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对户外活动的要求,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邻里交往。
现阶段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现状及各种流派、风格
现状:1.景观设计西方化2.景观设计雷同化3.景观设计平面化4.景观设计围墙化
各种流派、风格:小区景观设计是指在小区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它具有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目前,流行的小区景观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欧洲古典园林景观形式:1、法国现代园林风格 2、现代巴洛克风格 3、巴拉甘风格4、加利福尼亚学派 5、瑞典斯德哥尔摩学派 (二)欧洲新古典园林景观形式(三)日本庭院园林景观形式 1、筑山式回游庭园 2、枯山水庭园 3、茶道庭园(四)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形式: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小区景观设计和周边建筑等相关要素分析
小区景观设计的绿化不能掩盖建筑物,而是通过植物配植,使建筑物与小区景观更加协调融洽,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生态文化景观和理念。绿化布置要低于建筑物,让建筑物周围有开敞明朗的空间环境,从而使建筑物与绿化景观互为映衬。小区不同景点和建筑群的绿化布置疏密相间,既可形成道路绿化的遮阳效果,又需开辟透景线,展示小区景观和绿化掩映中的建筑物。
小区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景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即人性化景观设计,是人们对设计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景观设计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结合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和审美需求,才能体现设计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内涵。(2)景观设计突出生态思想:居住区整个的房前屋后的环境,首先应该给人提供是绿色的环境。风景园林师可以通过空间的划分、空间的阻隔,道路的分隔,绿化种植建造不同的空间,使人的视野范围内尽量多的看见绿色,尽量多的看见绿色的自然环境,使人的视野感觉和心里感受是处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3)景观设计注重文化内涵:小区环境作为城市人类居住的空间,小区文化的凝聚地与承载点。小区景观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营造小区环境的文化氛围,在具体规划设计中,注重小区所在地域自然环境及地方建筑景观的特征;挖掘、提炼和发扬小区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规划中予以体现。同时,还要注意到小区环境文化构成的丰富性、延续性与多元性,使小区环境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品位与特色。(4)景观设计体现风水理念: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它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只有联合多学科共同研究、分工协作,才能保证一个景观整体生态系统的和谐与稳定,创造出具有合理的使用功能、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质量的景观。用风水理论对现代建筑及景观设计进行指导,有利于建筑,景观人性化,自然化。为人类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要素
(一)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表现要素:1.需要要素:休闲空间能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缓解工作压力、和睦近邻亲朋关系、观赏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它的出现是现代城市居民追求精神生活的必然结果。2.实体要素:休闲空间是小区居民共同活动、共同休闲的公共空间,一般设有地面空地、绿地、道路、水池、喷泉、小品、座椅、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等。这些要件需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才能为居民提供一个接近自然的理想的活动场所。
(二)住宅小区休闲空间的设计要素:休闲空间设计的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以人的舒适感为中心,让人使用和享受的。休闲空间设计应考虑人性化的元素,通过研究人的环境心理和行为特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人群的喜好和不同区域、不同气候等作为首要的设计基本原则,达到人物融合的“天人合一”效果。
休闲空间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文化的体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文化特点,在设计休闲空间之前,了解这片地区的区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城市公共休闲空间设计要做到有特色,应从该地区特有的文化底蕴入手,把握该片区历史渊源和传统积淀,从文化体现着手设计空间表现。b 区域功能的和谐: 休闲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平面空间的表现力。平面空间是休闲场所的基础性工程。其次,休闲空间设计除了要在平面上进行思维设计,还要在空中与平面进行伸展性空间思考。真正达到地面与空中顺畅和谐的结合,让人感受这种结合在休闲环境中所带来的享受喜悦。休闲空间的分区主要可以分为空地休闲区、绿地植被区、水池假山区、音乐喷泉区、小品雕塑区、回廊座椅区、健身娱乐区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公共休闲空间的这一分区只是理论上或设计思考中的分区,在布局设计和实际施工中,各个分区是融合在一起的,以共同构成城市公共休闲场所的小环境。
对课题研究的一些启发:
景观设计涉及科学、艺术、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艺术。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相关案例等,对小区景观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设计时要考虑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人活动的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2)心理需求:对景观的心理感知,通过夕阳、清泉、急雨、蝉鸣、竹影、花香,都会引起人的思绪变迁。在景观设计中,一方面要让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这时“景”升为“境”,即“境界”,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得到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的需要。(3)环境需求:通在小区环境中还留出一定比例的“自然空间”,可以有效地调节小区的生态环境。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减少人工层次而注意自然环境设计。(4)空间需求:亲地空间可以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硬软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亲绿空间环境;而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的合理安排,可以培养儿童友好、合作、冒险的精神,创造良好的亲子空间。
小区景观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生态设计”的思想,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居住环境。
附:参考文献目录
1《居住小区环境设计》 琚利民山西建筑,2003年10月第29卷第13期
2《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 金俊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 刘滨谊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4《国外城市绿地 景观评价》王祥荣 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5《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营建》 金涛 杨永胜 主编 中国城市出版社
6《园林规划设计》 胡长龙 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7《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主编 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园林规划设计》 赵建民 中国农业出版社
9. 《住宅绿地空间设计》 顾姚双. 姚坚. 虞金龙中国林业出版社
10《花园设计》 赵锡惟.梅慧敏.江南鹤.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1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杨赉丽 中国林业出版社.
篇3
关键词:大空间建筑;消防;防火分区;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of large space buildings and bring new problems to building fir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large space building fire zone divided into new methods, and theater class large space buildings, for example, summarizes the design of large space building fire design standar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for large space intelligent active sprinkler system summary on the main points of desig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to designers.
Key words: large spac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partition large space intelligent active sprinkler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材料和建筑科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结构方面相继出现了混凝土薄壳顶、悬索结构、网架结构、悬挂结构等。大空间建筑顺势而生,加之市场对大型会展建筑、体育馆、剧场等建筑的需求,大空间建筑数量急速增。大空间建筑由于其特殊的使用功能, 不宜进行防火、防烟分隔,造成火灾和烟气的大范围扩散;空间高度高, 热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空气的稀释和冷却, 造成普通火灾探测技术无法及时发现火灾, 普通闭式喷头喷出的水滴从高空落下达到燃烧物表面时已失去了灭火效果,对消防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 笔者将针对大空间建筑的构造特点及火灾特点,对其消防给水设施设计进行探讨。
一、大空间建筑及其特点
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大空间建筑是指室内净空高度大于8m的民用和工业建筑及室内净空高度大于12m的仓库。此类建筑具有建筑空间大、层高高、面积大,造型独特等建筑特点。从消防的角度出发,大空间建筑具有以下特点:
大空间建筑多为体现城市或地区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建筑物,建筑标准高,且功能复杂,常配备各种电子、通讯、网络、控制、灯光等系统,可燃物较多,单位面积内的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
大空间建筑单层的高度高、空间大,防火分隔困难,火灾蔓延面积大。
屋顶结构的防火困难。采用轻型结构形式的压型钢板、轻质膜材料、大跨度钢桁架结构以及其屋顶保温材料,其耐火极限较低。部分会议展览建筑的屋顶设采光设施,将阳光引入室内,一是造成屋顶空气温度的升高,阻止了烟气热气流的上升,二是构造耐火极限的提高困难。会展建筑若整体采用钢结构,需要增加防火材料的保护。
大空间建筑净空高,且建筑上部电子、通讯、网络、灯光的设施的布置对消防灭火装置的探测感应容易造成遮挡,另外,空间高度高造成火灾烟气层的高度分布很不均匀,对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启动喷头、喷头打开的数量、位置均有很大影响。
二、满足大空间建筑特点而划分防火分区的新方法
大空间建筑通常要求视觉上的通透性,如剧场、体育馆、大型商场、候机厅等,或者功能上的通透性,如大空间工业厂房,需满足成套设备生产线的工艺要求。如果采用传统的防火墙、防火门等实体来划分防火分区,则大空间的功能不能满足,违背其设计的初衷。防火卷帘在面对大跨度建筑时也存在问题。大跨度建筑一般单跨可达36米以上,定制这样大跨度的防火卷帘,不但成本很高,而且在卷帘收放时很难控制,容易卡在滑槽里,可靠性差。为此,可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划分防火分区,如防火带和防火水幕墙。
防火带:防火带是指在有可燃物的建筑物中划分出一段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建筑构件及装修全部为不燃材料, 并且该区域内不放可燃物,同时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 阻挡防火带一侧的火势和烟气向另一侧蔓延,利用空间距离分隔来划分防火分区。目前,我国已经有许多大空间建筑在划分防火分区时采用了防火带的方法, 如辽宁工业展览馆,其主展厅为一层大空间结构,为避免使用防火墙等实体分隔给该建筑功能带来影响,在划分防火分区时采用了防火带的方法来划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防火水幕墙:防火水幕墙装置是能喷出幕状水流的管网设备。用防火水幕墙划分防火分区的好处是不会影响大空间建筑的视觉通透性和建筑功能的使用。采用水幕进行防火分隔时喷头布置不应少于3 排,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2 排。防火水幕墙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6m,供水强度不应小于2L/s.m,喷水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h,水幕安装部位不应有可燃材料,水幕上部有较大空间时,应当设置挡烟挡火设施或使水幕同时喷向上部,防止烟火从水幕上部蔓延。
三、剧场类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的规范及问题
礼堂、会堂、剧院等剧场类建筑作为大空间建筑的一种,不仅净空高,而且舞台、后台有大量灯光、布景,演出时还常常设置舞台道具、并可能有烟火效果,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消防难度。
但是,《建规》对剧场类的分类只有观众座位数这一个标准。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录A的规定,剧场的观众厅为中危险级Ⅰ级,舞台上部为中危险级Ⅱ级,二葡萄架下为严重危险级Ⅱ级。可见,同一剧场内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火灾危险性。只以观众厅座位数作为设置消防设施的判定标准,很难对剧场不同火灾危险性的区域,是否分别设置、设置何种消防设施进行判定。有些剧场为保障观赏效果和舒适性,观众厅较小,但舞台功能较强,舞台部分的面积相对较大。如位于北京的八一剧场,观众厅座位数370座,面积为800㎡,舞台面积大于600㎡,侧台面积大于500㎡,后台面积大于300㎡,其舞台及后台部分的面积远大于观众厅的面积,可供演出多幕话剧。再如广州某剧场,观众厅390座,面积约300㎡,而舞台部分面积为400㎡。虽然观众厅较小,但舞台并不小,功能较强,火灾危险性较高。只以观众厅座位数来判定消防设施的设置标注,无法解决针对不同火灾危险性等级区域的消防保护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不同剧场类大空间建筑设置消防设施的分类标准应再加以其他指标作为观众厅座位数标准的补充,例如,将舞台与观众厅部分分别考虑。观众厅部分以座位数作为标准,舞台部分以舞台的面积或者以舞台上部的幕道数、杆数作为设置消防设施的标准。
四、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点
大空间烟气对喷淋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感温的效果延迟。火灾烟气是燃烧产物与火羽流卷吸空气的混合物,随着烟气的上升、流动,烟气中所含的空气量将越来越大,在所卷吸空气的稀释影响下,烟气的温度和浓度都将大大降低,火灾烟气与周边环境空气的温度差逐渐减小,从而导致烟气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小。烟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浮力与重力达到某种平衡,从而不再继续上升,有时还会有热障碍现象。故大空间火灾烟气层在高度上分布不均匀。当建筑空间较高时,相当多的烟气上升可能达不到顶部就开始缓慢沉降,这时喷头就不能及时动作灭火。二是感温的位置偏移。在空间较高、面积很大的空间内,烟气在上升中因温差和环境的风向而产生漂移,没有出现整个空间的烟气弥漫现象,就可能出现在烟气蔓延到几十米以外的区域打开喷头,或是喷头的动作部位不在火灾发生部位,或是动作的喷头数量超过作用面积而引起用水量不足。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要点: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湿式系统,设置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4°C,且不高于55°C。
在布置喷头、水炮时,应避免其喷出的水滴、水柱等在到达火源的过程中受到障碍物的阻挡。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与其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何用一套供水系统时,应独立设置水流指示器,且应在其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报警阀或雨淋阀前将管道分开。
高空水炮按最大3行3列布置,9个水炮同时开启计算;另外两种装置都按最多4行4列布置,16个喷头同时开启计算。
设置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场所,当喷头或高空水炮为边墙式或悬空式安装,且喷头及高空水炮以上空间无可燃物时,设置场所的净空高度可不受限制。
持续喷水灭火时间按不小于1h计算。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 50084-2001(2005年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3]CECS 263:2009,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技术规程.
篇4
关键词:幕墙设计,施工质量,使用效果
最早的幕墙的使用要推算到100多年前,受到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制作幕墙在材料选择方面和制作的工艺方面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制作幕墙所有的材料和工业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建筑幕墙也在建筑中被不断的应用。尽管建筑幕墙在市场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地位,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肯定,但是因为涉及方案的不周全及施工环节没有把控好,也引发了不少的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幕墙使用的玻璃碎裂,漏水等质量问题。为了提高幕墙的质量和安装效果,有必要对幕墙设计中要把控的要点做出分析。
幕墙设计的安全要求
幕墙的设计方案最终是要给幕墙的制作、安装以及监理人员看的,但是设计方案不经过设计人员在设计图中的必要的注释这些人员是完全看不懂的,因此,在幕墙设计时应该保证图纸的完整和详尽。因此,这样的设计图纸往往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主要体现在设计图纸的深度上和设计图不详细,例如图纸缺少必要的施工说明以及在施工时应注意问题,图纸往往是缺少节点的毛坯图,因而缺少对预埋件锚固点等计算,在避雷、防火、排水方面设计也不恰当,没有通过设计确定出幕墙避雷系统的分布,在对幕墙设计时没有考虑预埋件的位置,因此导致幕墙的三维形状无法调整,没有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有些幕墙工程,设计往往滞后于幕墙的整体工程进度,甚至缺少幕墙设计的环境,施工人员只凭空想象,导致忽略设置预埋件,致使幕墙的主体结构出现问题,影响幕墙质量。
2、幕墙的设计要点
2.1幕墙整体设计要点
当幕墙用于建筑结构中,从幕墙主要功能上来看,幕墙是承受幕墙自身的重力以及作用在幕墙上的地震作用和风荷载,幕墙结构并不承担建筑主体受承受的地震和风荷载,从以上功能上来看,幕墙在设计上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建筑幕墙必须要有一定的刚性,能够承受自身的重力以及幕墙上物体的重力,幕墙的结构要有一定的稳定性,并且相对建筑主体应该能有一定量的位移。在幕墙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幕墙的防水功能,尤其是玻璃采光顶的幕墙工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密封性和材料的性能,如果密封性和材料的性能不达标,必须对材料进行及时的更换,在玻璃采光顶的幕墙工程中,应该对幕墙的防水功能做实验,防止顶部漏水事件的发生。
2.2 幕墙结构设计要点
幕墙结构要与建筑主体之间留有一定的位移量,防止主体建筑因为水平位移导致幕墙构件损坏,为了方便幕墙立柱和横梁,在幕墙结构与建筑主体之间应该保留一定的空间。幕墙的自身在平面上应该有一定的变形能力,保证幕墙立柱有上下移动的空间。为了满足施工过程中生产生的误差,幕墙的上下柱之间应该留有一定量的空间,空间的距离不应该小于15mm。
2.3幕墙的防雷设计要点
在幕墙上安装防雷设施是减少雷击建筑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的损失的有效措施, 因此,做好幕墙的防雷方案尤为重要,如何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防雷系统,也是在幕墙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在幕墙的防雷系统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本身的防雷设备,使用幕墙的立柱和横梁与建筑本身的防雷系统相连接,使得建筑幕墙和建筑的防雷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雷网,这样,当建筑幕墙受到雷击的时候,雷电的能量可以通过建筑的防雷地线将能量输入到地下,从而避免了雷击对建筑幕墙的损害。
在对建筑幕墙进行设计时,我们通常把幕墙的顶部女儿墙的盖板设计为接闪器,女儿墙顶部盖板所用的材质多为不小于2.5mm的铝单板,当幕墙遭受雷击的时可以通过女儿墙盖板将雷电能量通过建筑的地线导入地下。
2.4 幕墙要注意的设计要点
因为幕墙的所有部件均为可更换的部件,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幕墙部件的使用年限。一般情况下,方便更换的部件设计寿命年限为25年,像预埋件这样的不易更换的部件设计年限通常为50年。在设计跨度较大的幕墙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幕墙主体的使用年限。
玻璃广泛的被使用到建筑幕墙中,但是并不是所有幕墙玻璃的材质都是一样的,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玻璃幕墙的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部位要求应该选择不同的玻璃。
在幕墙建筑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设计出节能的幕墙已经是幕墙设计单位考虑的问题。在幕墙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幕墙在冬季的保温效果以及夏季的隔热效果。
结语:为了保证幕墙的质量,在设计和施工时应该选择正规化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要对设计以及施工的各个环节严加监管,在设计幕墙时,设计单位不仅要设计出漂亮的幕墙,也要保证幕墙的质量和安全。建筑幕墙制造是多行业技术的整合,因此在幕墙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个环节都不出现质量问题,从而保证幕墙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艾鸿远.现在建筑幕墙设计实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
[2]张芹.国家标准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在幕墙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7
篇5
关键词: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对建筑的生产生活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在此大背景下,高层建筑行业的发展如火如荼。高层建筑中暖通空调的设计逐渐呈现家庭空调商业化、中央空调小型化以及家庭中央空调的应用潮流化。暖通空调的设计虽然只是高层建筑设计中一个很小的环节,但是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而且暖通工程的设计也会涉及到很多项目。
一、暖通空调系统的类型
暖通空调系统种类繁多,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其常见的几种类型是:全空气系统、空气一水系统和全水系统。另外还有:分散式供冷或供暖、热泵系统、热回收系统和蓄冷。全空气系统:在这类系统中,空调空间的所有要求(如加热、加湿、冷却及除湿等)都靠送风来满足。空气-水系统:这类系统通常是用冷水带走空调空间的大多数显热负荷,而用空气提供通风以保证空气质量并带走由于空间的潜热负荷造成的湿气,当然空气也提供一些额外的显热冷却。全水系统:这类系统指那些具有风机一盘管、组合通风装置或重力循环式室内末端的系统,未调节的流通空气通过墙上的通风口送入或渗入。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许多建筑物空气调节要求,并且可灵活地应用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
二、方案设计要统筹解决设计中的问题
1、可靠性与可行性
暖通空调的设计方案首先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具有可行性,才能够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方案中所设计的设备要符合国家的标准要求,能够满足建筑内的环境条件,在相关的参数方面要有具有的数据可以提供。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工艺性空调安装,需要提供具体的参数。只有对方案的可行性做出了判断,而且具有可靠的特点才能够将其应用到工程建设中。
2、经济性比较
在设计方案的比较中,除了在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面进行比较外,还要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在对经济性进行比较的过程中,首先设计方案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其中包括了设备、材料、管道和安装调试的各项费用,这些都是硬件方面的比较,此外还要对空调在运行期间的能耗进行比较,根据建筑所处地区的季节气候,环境特点,建筑的性质等作出综合比较。将不同的方案进行综合性的比较,选择经济合理的性价比高的设计方案。
3、调节性与操作性
在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建筑所处的最不利的环境来进行容量的确定,然后对于建筑在全年不同的时段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和调节,以能够满足建筑的荷载为准。在调节性方面较好的空调系统,需要很大的一次性投资,但是在后期的运行时的能耗较小,所以在进行经济性比较时应该考虑到这点。对于暖通系统的操作性是否方便主要是取决于是否是自动化控制,自动化控制需要耗费较高的投资,但是在人员数量上可以减少投入,对于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有所提升,但是因为所投入的资金较大,所以一般很少会用到自动控制系统。如果是大型的空调系统和需要经常调节的暖通系统的话就需要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但是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就高了,所以在进行经济性比较时应该充分的考虑到这些因素。
三、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空调循环水泵的选型问题
目前我国对于空调循环水泵在选择上普遍存在容量过大的问题,造成了空调系统在运行时的浪费,并且超大负荷的运行也增加了系统的负担,加速了设备的损坏和老化程度。造成容量过大的原因主要是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系统的计算不够准确,过分的估算了相关的运行参数,以至于在设计后全部超出实际状况。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系统的运行环境有详细的了解,对于和设备相关的参数都要准确的计算,符合实际运行状况。
2、供暖方面
在对建筑的供暖方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经常只是重视入户热力计量方面的装置,却忽视了入户装置的设计,所以导致了在设计时的失误。在对供暖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室内部分进行考虑,同时还要考虑到与外部系统的连接问题,达到有效的协调。在对供暖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将建筑内公共部分的供暖系统单独设计,满足供暖需求,对于楼梯间的管道设计,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因为温度原因而产生的冻结等现象。对于楼下是商服的建筑,要对商服进行单独的热计量装置,这是在实际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对于以后的运行和管理都带来了很大麻烦。
空调通风方面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采暖空调制冷手册等明确给出的旅馆办公类的冷负荷指标为94w/m2~163w/m2,商场类建筑夏季冷负荷的概算指标应为210w/m2~240w/m2。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一般存在两种问题致使空调装机容量偏大。一是由于设计时考虑各种各样的安全系数,从而使单位空调面积的制冷机装机容量大比手册中冷负荷概算偏大,远大于实际运行中单位空调面积峰值冷量。二是目前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采用负荷指标估算方法,使得制冷机装机容量普遍偏大,也明显造成初投资的大量浪费,甚至影响部分负荷下的冷机效率。
四、高层建筑暖通节能空调体系的设计
1、规划设计
在低能量消耗及室内环境良好的条件下,可装置具有调节风量功能的替换式送风系统、冷辐射吊顶系统、低温送风系统和去湿空调系统,并采取以辐射为主的制冷方法,以平衡因多种设备而产生的辐射热量。注意对冷辐射吊顶系统进行装置时,必须要与替换式送风系统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室内具有高品质空气。而去湿空调系统的装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有关规定的室内空气湿度。此外,做规划设计时,还要进一步分析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例如配电控制投资、安装调试费用、室外管线费用、工程管理费、机房土建费、材料投资、设备投资和管道投资等多项内容,做好精确的计算,以防止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2、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在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中,通风系统是鉴定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防止建筑物的装修材料严重污染室内的空气质量,一定要做好通风系统的合理设计。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空调系统具有较高的能量消耗,因而必须在设计过程中加入节能技术,以便系统能量消耗得到良好控制。由于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且规划设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系统能量消耗,所以必须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暖通空调不断向前发展。
3、强化安全性能
暖通空调的安全性能包括放置设备物品环境安全、放置易燃品易爆品安全、人员工作环境安全、设备运行安全和防火安全等,而这一系列内容的安全性可通过强化技术规范、设备研究制造、工程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方法来实现。比如,对锅炉房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可燃性液体和气体因泄露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个极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安装气体和液体泄露的报警系统以及事故通风系统。而防火安全问题则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防火设计标准执行,同时还要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空调是当前社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随着空调在现代人们生活中的推广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高层建筑中对暖通空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会社节约大量的能源资源。而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不对建筑实际情况进行充分把握,就使暖通空调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效。因此对高层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进行深入地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安海峰.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1).
篇6
关键词:档案收集;管理;控制
Abstract: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file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this article on how this work put in place to explore and elaborate control points.Keywords: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manage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工程项目的第一责任主体是建设单位,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参建方是确保工程档案资料程序正常运行的重要关口,增强了参建人员的责任心,工程质量大大提高。每项建设项目从工程立项、勘察设计、项目招投标、主体施工、安装工程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关键过程,其中逐渐形成的文件材料是一项细致的收集工作。而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收集过程中资料的缺失、不完善、未设置专业建档人员等诸多因素。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的建立对建设单位而言,如何将此项工作落实到位,本文简要阐述了以下几点:
1.资料的准确性
原材料、设备、分包单位资质、施工方案、分项、分部工程等要分别进行资料报验,原材料的规格、型号、材质是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设备是否按照订货合同进场,分包单位资质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分项、分部工程是否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等等,要通过资料报验进行落实。发现个别分项工程资料报验与实际施工情况不符,即要求施工单位按照实际施工现状如实报验。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单位报验资料依据合同、规范、国家标准审核报验资料实际验收,确认是否准确。2.资料的及时性
对预控资料的要求是:首先监理工程师必须严格控制,及时审批报验资料。如分包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的实施,监理工程师必须及时审批。原材料使用前,进行材料报验或进行复检测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资料关系到建筑工程的真实性、合理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应及时办理到位,尤其关键部位的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办理更加显得重要。3.资料的同步性
工程施工期间,要求技术资料的收集与施工进度同步,原材料、设备进场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使用,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设备应用于工程、尤其隐蔽工程中,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都有完整的技术资料,都要与该工程的进度同步,分项、分部工程交叉施工期间,不得因资料不同步影响后续工程的进行。4.资料的完整性
工程技术资料是反映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的书面依据,参建各方在施工过程中应向建筑工程总包单位申报资料,排除建设单位指定的分包商。由总包单位向监理单位申报,无论分包单位、总包单位、还是指定分包单位都要根据档案资料要求,认真细致地提供报验工程资料,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在分项、分部工程报验过程中,无论从程序上,还是顺序上,都必须严格细致、完整到位。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主动收集、整理、督促参建各方及时报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把过程中的资料控制作为重要的环节去要求,根据技术资料的到位情况、报验情况,督查施工质量情况,协调现场工作,随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费用三大控制的真实情况,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通常把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资料分三大类,十六分类进行分册管理,要求施工单位把过程控制的技术资料如实地向监理项目部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核验收后,交建设单位项目部随时收集整理。
5.施工过程中技术资料的过程控制5.1顺序控制各分项、分部工程都要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施工,资料报验必须按
照顺序进行。例如:钢筋混凝土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资料中不得出现合并报验、缺项报验。钢筋材料报验合格后,进行钢筋加工施工报验、模板安装报验、混凝土工程报验,按照顺序随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把报验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批,审批后一式两份交建设单位项目部。顺序控制的目的在于随时按照工艺要求、施工程序收集工程技术资料,随时督查各分项、分部工程是否按照资料报验顺序规范施工,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不论是材料、设备进场过程、施工过程,还是监理过程,每项工作都从技术资料入手,按照顺序报验签字验收,做到过程控制认真到位。5.2程序控制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应由总包单位负责向监理项目部报验,指定分包单位可直接向监理项目部报验,各分包单位的工程资料报验必须经总包单位签字盖章,由总包单位呈报监理项目部审核,交建设单位项目部收存,不得由分包单位直接报监理项目部,更不得直接报建设单位项目部,必须层层把关,各负其责,保持应有的连带关系。
5.3按照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进行资料管理建设单位工程项目部派专人管理资料,根据工程技术资料的分类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属于施工过程中不必保存的一般性资料、常规性资料、竣工后永久性保存的归档技术资料等等关键资料。同时又按照建设单位下发、协调文件资料;监理单位监控文件资料;施工单位过程控制申报文件资料分类管理。根据档案资料要求,参建单位申报资料必须用碳素笔填写不得涂改,监理审批报验资料时,监理工程师必须签字盖监理个人资质名章和监理项目部公章。
5.4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资料的作用建设单位及时掌握工程技术资料,宏观上可以全面、准确、及时地控制建筑工程,无论在进度、投资还是质量方面都会得到有效控制。微观上可以根据分项、分部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规律、施工工序和施工顺序报验的资料核实与施工的真实性,是否符合资料报验要求,检查工程质量是否与资料一致,监理程序是否到位,资料是否严格把关。在当今建筑工程全方位监理的情况下,监理跟踪资料如监理月报、例会纪要、进度控制、监理通知等也要随时报建设单位项目部,这样要求可以促使监理工作更加到位,监理人员更加认真敬业,可以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高层建筑施工分包单位比较多,资料到位能够及时解决各种矛盾,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建设单位对技术资料及时收集整理,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可以为竣工资料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7
关键词 PCL;自动控制系统;PLC选型;可编程控制器设计
中图分类号 TP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21-0107-01
PLC是工业自动化的基础平台。PLC应用系统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工程选型与编程平台的架构设计。其次,PLC在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时首先面临输入输出系统的工程设计正确性问题。对于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工业现场中的自动控制节点需要事先进行分门别类的工程分析与正确设计。
1 PLC及编程系统的选型设计
在当今行业市场上PLC产品种类众多,除国产品牌以外,国外的品牌有:日本OMRON、FUJI、IDEC、松下、德国的西门子,韩国的LG等等,如何合理选型PLC产品?
1)通讯要求与I/O点数裕量。首先,应该确定系统用PLC单机控制还是用PLC形成网络,由此计算出输入、输出(I/O)点数,并且在选购PLC时要在实际需要点数的基础上预留10%的余量。
2)I/O负载分析。确定负载类型。根据PLC输出端所带负载是直流型还是交流型,是大电流还是小电流,以及PLC输出点动作的频率等,从而确定输出端采用继电器输出,还是晶体管输出,或是晶闸管输出。不同的负载选用不同的输出方式对系统的稳定运行是极为重要的。
3)运行速度。执行速度。存储容量与指令的执行速度是PLC选型的重要指标,一般存储量越大、速度越快的PLC,其价格就越高,尽管国外各厂家产品大体相同,但也有一定区别。
4)独立I/O公用端口(COM)编组规模。“COM”点的选择。不同的PLC产品,其“COM”端口的点的数量是不一样的,有的一个“COM”点带8个输出点,有的带4个输出点,也有带1个或2个输出点。当负载的种类多,且电流大时,采用一个“COM”点带1-2个输出点的产品,当负载种类少,数量多时,采用一个“COM”点带4-8个输出点产品。
5)系统兼容。系统的兼容性。由于各生产厂家的开发软件不同,系统的兼容性也是选购时的重点,目前还没有发现完全兼容的产品,应根据系统合理地选用PLC产品。
6)编程平台。编程器的选购。PLC编程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用一般的手持式编程器。它只能用厂家出厂规定的语句表中的语句来编程,其优点是易于现场调试并且体积小、成本低,但它的效率低,适应机种类型少,比较适用于系统容量小、用量少的系统中。二是图形编程器编程,这种方式采用图形方式编程,方便直观,一般电气人员短期就可以应用自如,但编程器价格较高。三是用IBM及其兼容个人计算机+PLC软件包编程,这种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大部分软件包价格昂贵。
7)PLC制造商选择。尽量选用大公司的产品。因为大公司的产品,质量有保障,且技术支持好,一般售后服务也较好,有利于以后产品的扩展与软、硬件升级。
2 输入、输出回路的设计
1)本体电源回路。PLC供电一般为AC85-240V(也有DC24V),适应电源范围较宽,但为了抗干扰,应加装电源净化元件(如电源滤波器、1:1隔离变压器等)。
2)外部I/O驱动电源。若输入回路有DC24V供电的接近开关、光电开关等,而PLC上的DC24V电源容量不够时,要从外部提供DC24V电源,但该电源的“一”端不要与PLC的DC24V电源的“一”以及“COM”端相连,否则会影响PLC的运行。
3)自备I/O驱动电源。各公司PLC产品上一般都有DC24V电源,但该电源容量小,为几十毫安至几百毫安,用其带负载时应注意容量,同时做好防短路措施(因为该电源的过载或短路将影响PLC的运行)。
4)输入灵敏度。生产厂家对PLC的输入电压和电流都有规定,当输入元件的输入电流大于PLC的最大输入电流或有漏电流时,就会有误动作,降低灵敏度,所以应适用弱电流输入并对漏电流采取防护措施,并且选用输入为共漏型输入的PLC。两线式传感器(光电开关、无触点开关)有LED的限位开关时,输入漏电流会产生错误输入或灯亮,对策为连接泄放电阻降低输入阻抗。
对于晶体管或双向可控硅输出端,若接到一个较大冲击电流的设备上,就必须考虑负载保护。
5)感性负载处理。在输入、输出端接感性负载时,要在负载两端并联一个冲击抑制器或续流二极管。
6)PLC外部驱动电路。对于PLC输出不能直接带动负载的情况下,必须在外部采用驱动电路,可以用固态继电器或晶闸管电路驱动,同时应采用保护电路和浪涌吸收电路。另外PLC的输入输出布线也有一定要求,请参照各公司的使用说明书。需要特别指出,对于常见的AC220V感性小负载,例如交流接触器、交流线圈继电器、电磁阀等,尽管技术标称可能符合直接驱动规范,工程上绝对不主张PLC直接驱动的简约设计,应该通过中间继电器间接驱动。
3 扩展模块的选用
对于小的系统,如80点以内的系统,一般不需要扩展;当系统较大时,就要扩展。不同公司的产品,对系统总点数及扩展模块数量都有限制,当扩展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采用网络结构。同时,有些厂家产品的个别指令不支持扩展模块,因此,在进行软件编程时要注意。当采用温度等模拟模块时,各厂家也有一些规定,请参阅相关技术手册。
4 PLC通讯设计
当用PLC进行网络设计时,其难度比PLC单机控制大得多。首先应选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机型,对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指令的执行速度和用户程序存储容量也应仔细了解。否则,不能适应实时要求,造成系统崩溃。另外对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数据传送速度等也要进行必要地考虑。最后,向PLC的厂家寻求网络设计和软件支持及详细技术资料,至于选用几层工作站,依照系统大小而定。
5 软件程序编制
在编制软件前,应首先熟悉所选用的PLC产品说明书,待熟悉后再编程。若采用图形编程器或软件包编程,则可直接编程,若用手持编程器编程,应先画出梯形图,然后编程,这样可以减少出错,速度也快,编成完成后先空运转,待各个动作正常后,再在设备上进行调试。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设备中,有大量的数字量及模拟量的控制装置,例如电机的起停,电磁阀的开闭,产品的计数,温度、压力、流量的设定与控制等,在工业现场中自动控制问题中,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通过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PLC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控制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肇.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篇8
关键词: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环境心理;公平性;人性化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
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公共环境中的通畅性以及与无障碍设备运行的有效性,可被认为是人性化环境的基本属性。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将使用者不同的身心健康程度考虑在内,进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无障碍设计是20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要在设施的设计方面给他们提供物理和心理的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点
2.1 路径系统
(1)城市道路。对城市道路来讲,所谓的无障碍设计旨在给弱势群体包括残疾者的日常通行提供更多的便利。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组成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得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因此,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有利于轮椅通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的各街道正常行走,应尽可能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2)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主要有三种坡面形式,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缘石坡道通常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一般情况下,缘石坡道主要设置在道路交叉口处。城市道路交叉口位置的人行道首尾处应优先使用单坡缘石坡道,原因在于这样的坡道能使人行横道两边的角呈现石平边,因此被认为是交通最为便利的坡道类型。
(3)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目前,大多数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皆为阶梯式,这种阶梯式比较适合健康并没有携带重物的青壮年,而残疾者、老年人、幼儿、孕妇等需要借助轮椅者以及携带重物者则会面临通行困难,与无障碍设计要求存在冲突。因此,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最好设计成平坡组合,兼具梯子与楼梯,这样便可达到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在设置坡道时,可设置缓坡升降设施以助行。
2.2 出入口空间
对公共空间的出入口设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设置“1:20”的无障碍坡道助行,极端地形且不大于3米时可以采用“1:8”的无障碍坡道,并设置方便盲人通行的通道。对身体和视力有残疾的人群,设计时应该设置打开方便与安全的门,同时设置低位拉手以满足残疾人的使用高度。在不能满足设置助行坡道的地方应设置平台升降机来实现出入口的无障碍。不同性质的建筑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形式,但必须满足无障碍设计的最小尺度和规格,并使无障碍设施处于入口醒目的位置。
2.3 导向系统
无障碍导向体系应该是整体导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无障碍导向体系应做到图像化、符号化,尽量避免“老弱病残孕”等刺激性语言。在公共空间等大型综合性建筑中,清晰的无障碍导向体系与完备的设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的高度。导向体系的基本作用是使人容易理解环境中的空间布局。因此,导向图示的设计必须简单明了,方便各种人群辨别,为便于轮椅使用者准确并快速地捕捉到提示,应确保导向提示设置的位置与高度很合理。
3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求
3.1 整体性
整体性是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基础的规律,其主要涵盖了两层含义:广义地讲,城市公共空间不能含有系统紊乱的要素,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复杂系统,必须与其他元素相互作用;狭义地说,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系统实际上属于城市文明的有机组成。因此在实践并设计公共空间时要求保留空间本身具有的统一性与完整性的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无障碍建设必须确保城市拥有相应的秩序性以及整体性,并保持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的关系。城市的无障碍通行整体上是系统工程,它涵盖在所有公共空间的建设中,它是城市肌体健康文明和谐的表征。
3.2 多维度多层次构建立体的无障碍
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归纳起来由室内与室外公共空间组成。因此,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室内、室外以及这两者间过渡空间的无障碍。它涵盖了城市的整个肌体,因此它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是整体而系统性的需要,是在统一的无障碍规则下形成的。公共空间中内部与外部连接的专属坡道,不但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流动状态,而且能跟道路上的各种交通设施以及城市景观要素等和谐地结合起来。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立体构建,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生活的混乱局面,使无障碍设施达到规范化的设置的目标,带给人们和谐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运作情况,并提升管理城市的效率。
3.3 空间形态与功能
随着全球的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文明已步入瞬息变化的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等也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当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人们对城市生活功能与环境的需求也逐渐在提高。作为城市名片的公共空间,集合了散步、玩耍、休憩、锻炼、交流等多项功能。若在设计时将这些区划独立出来而不考虑通行的无障碍连接将会使公园的使用效率大幅度减低。城市无障碍环境的构建基础是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只有科学利用这些基础要素才能给人们创造更多有利于活动的优质环境。
3.4 动态多样性
(1)公共空间功能的不定性。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注重的是经济性与实用性,要求适应各项功能的需求。例如,城市广场并非只是休息的地方,同时也是用于集体活动的场所。公共空间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可被细分为多种类型,而由于多样性的要求,往往都表现出混合的功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公共生活便利,并创造出多样性的活动内容,从而大幅度提升空间的吸引力。
(2)主体的多样化需求。建筑内部的无障碍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孕”。他们是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主体,由于年龄、性别、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无障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此,对这些设施在无障碍化的同时尽量做到通用化。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应考虑其行为的不同需求以及行为的过程,从而保证合理布置设施密度。同时要对残疾人住房或老年公寓住宅入口的斜坡、无障碍电梯、厕所、扶手以及过渡区域进行标准化设计,以方便他们使用这些设施。
4 结语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城市设计的任何一部分都应无障碍,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理论应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完善的程度能够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包容程度。
参考文献:
[1] 毛文实.城市公共空间中的有障碍与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
[2] 黄.公共空间的无障碍通行设计研究[D].上海大学,2014.
[3] 谭蓓.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篇9
从土性实验和工程勘察研究可以发现,在深圳地铁地表塌陷事故发生段隧道工程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大、地层松散且存在空洞。隧道上覆地层中含有厚度6.2一7.sm的砂层,其下为软塑粉质茹土,遇水极易软化。在隧道开挖时极易造成工作面大量涌水,使浸水软化的洞身围岩丧失自稳能力,导致工作面失稳;其上存在厚度2一4m的流动状态淤泥质粉土,稳定性较差。两次地表塌陷的过程中均伴随着涌砂涌水,可见动水压力作用是引发地表塌陷的重要诱因。根据前述的地表塌陷机制分析,在该地层条件下施工时,当开挖高度毛2.22m时,上覆地层可以形成压力拱。但在此类地层条件下,压力拱的稳定性比较差。在突发性因素作用下,极易造成失稳破坏;当开挖高度>2.22m时,上覆地层中的上一级压力拱破坏后,如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地层加固措施,则将难以继续形成下一级压力拱。在施工扰动的作用下,极易导致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突变,致使垂直方向渗透动水压力迅速增加,使透水性强的砂性土突然液化,形成涌砂和涌水。上覆地层失去了支撑遂处于临空状态,继而导致地面迅速塌陷。施工情况分析两次地表塌陷除与地层条件较差有关外,均与现场施工存在着直接关系。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没有开展有效的地质超前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认识和预测不足。若在旋喷止水加固区内预留一定的保护距离,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并针对地层条件及时采取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则完全能够避免地面塌陷事故的产生。未对深部地层沉降进行监测,仅对隧道上方的路面进行了沉降监测,从而错过了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地表塌陷事故发生的宝贵时间。洞内深孔注浆加固的范围不够,同时洞内注浆的注浆孔间距较大,致使浆液扩散后无法及时交接构成止水环,没能满足止水要求,也没能够有效的加固地层。与此同时,隧道设计选择了超前的小导管进行注浆。然而该区段有较为丰富的地下水,水压较高,存在严重地地下水渗漏情况。选择超前小导管注浆时,则没能达到预想的效果,最终致使工作面局部出现管涌淘蚀现象,并发展为涌砂、涌水,致使在动水压力的作用下,地层中的压力拱结构遭到破坏,继而不能够形成下级压力拱进,从而引起地表发生塌陷。
二、地表塌陷控制措施
做好地质预报应进行地层深部位移监测,并加强洞内监测。有塌陷预兆时及时处理,为避免地表塌陷争取宝贵时间。现场人员若能深刻理解浅埋暗挖法的基本原理,并切实贯彻“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这18字方针,就能有效避免地表塌陷事故的发生。由于土体的松软及蠕变特性,地层中压力拱结构的失稳还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隧道施工中,当出现小范围的塌方时应及时处理,以便促成下一级压力拱的形成与稳定,避免造成更大范围的地表塌陷和塌方。工作面无支护空间是影响地表塌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施工中应尽量减少无支护空间,并针对此空间施加预支护结构,这是避免地表塌陷的前提条件。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控制体系
1 现代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的要点
1.1 混凝土拌制、运输技术混凝土的拌制、运输必须满足连续浇筑施工以及尽量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注意事项:
首先,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其次,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再次,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的运输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1.2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在每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按温控技术措施的要求进行保温养护,保温养护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降温速度,充分利用混疑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混凝土浇筑后4至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
1.3 施工工艺技术
(1)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下时,宜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法。当建筑物高度在20m以上,小于100m之间,且当不足20m高的旧房外墙表面黏贴强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和房屋的外凸檐口、装饰腰线、外门窗洞口四周边等特殊部位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固定保温板。其黏结面积不得小于保温板面积的40%。黏结胶应随拌随用,必须在24h内用完,保温板竖向缝应错列拼接,且在墙角处交错互锁。黏贴保温板在5℃以下、大雨以及四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施工。保温板拼缝宽度超过2m m时,应采用同类保温材料或发泡聚氨酯填充密实。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6mm时,应采用1:3水泥砂浆进行基层找平后,方可黏贴外墙外保温板。
(2)砖砌体施工技术
砖砌体主要控制垂直度和砂浆饱满度要求。此外还应注意拉结筋的设置,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楼层的高度,也不宜超过4m,脚手眼的设置也应符合有关规定。
2 现代房屋建筑现场施工
2.1 各类材料技术指标的控制
(1)混凝土技术指标的控制施工时带外掺用10%UEA-H的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到加强带时掺入12%UEA-H的大膨胀混凝土,其强度等级比两侧高0.5等级。施工缝的构造:底板、墙体、顶板加强带的施工缝采用平直缝,板墙主筋通过不切断带的两侧铺设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网,防止混凝土流入加强带,用小于12mm立筋做肋加固,间距150~300mm,小于12mm立筋点焊在板墙主筋上,铁丝网绑扎在小于12mm的钢筋肋上。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在C20至C40的范围内选用。
(2)沙石、水泥技术指标的控制
对进入现场的水泥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实验检验记录,检验结果与原证明书和试验报告不符时,应重新取样复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水泥出厂后还应注意存放时间,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砂石材料应注意其含泥量和颗粒级配等,组织基建及招标小组的同志和工程监理、承建方技术人员一起,对产品材质、生产工艺、外观及价格等方面进行考察,选定厂家。
2.2 钢筋笼制作、安装、施工技术的控制
(1)钢筋笼制作方法的控制为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变形,在制作时可采取下述措施:
1)在设计时宜采用闭口螺旋箍筋,绑扎时,主筋与箍筋接点梅花形错开用铁丝固定后,其余采用点焊连接。
2)每隔一定的间距(一般是2m或更密)布置架立筋,并与主筋点焊或绑扎牢固,以此提高钢筋笼的刚度。
3)在钢筋笼内侧暂安设支撑梁,以此进行补强加固。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时,再卸掉该支撑梁。
4)在钢筋笼外侧或内侧的轴线方向安设支柱,为了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一般都在主筋一侧安设钢筋定位器。
(2)钢筋笼吊装沉放与安装的控制
通常都是利用吊车进行吊装沉放的,如使用旋转式机械吊装时,要使钢筋骨架中心与桩孔对中后,才能沉入桩孔中。一般在距离桩位10m左右设置约2m高的吊线坠,至少从两个方向观测控制钢筋笼的垂直度。
(3)钢筋笼施工技术措施
为防止钢筋笼在插入桩孔时主筋插到桩尖处的地基土中,一般将箍筋与架立筋预先牢固地焊接到骨架的端部。钢筋笼沉放到位后,宜用大钢筋、钢管或型钢承托固定。如测量钢筋笼顶标高与设计有误差时,不可采取敲打或用力压钢筋骨架的方法,宜用吊车轻轻起吊,并卸掉承托待调整到位后重新固定的方法。为预防浇灌桩芯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与承托件、桩护筒宜焊接固定。
2.3 质量检验与验收的控制
保温层与基层以及保温层与抗裂砂浆层的粘结强度应按现场拉拔试验结果确定,均在保温层内区域破坏,才能符合规范要求。成套外保温体系应做大型耐候试验,即热/雨50℃至70℃周期试验不少于80次,冷/热50℃,-20℃至5℃,5℃周期试验不少于5次,且不得出现表面裂缝、气泡或脱皮等缺陷,即为合格。也可通过抗冲击能力试验,尤其是勒脚以上2.4m区域的首层。至少达到10J即高抗冲击型,其他部位不小于3J抗冲击型。最后在工程竣工一年后应按JCJ132-2001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规定现场抽验传热系数。
3 现代房屋建筑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
3.1 监理单位质量的行为管理
建设过程中,监理单位是质量管理者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责任方。它是具有专业水平的队伍,但是从现行建筑市场上监理单位的技术状况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虽然监理单位资质等级较高,监理人员资格、监理人数都参差不齐。所以,质检人员、用户、施工人员要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质量检查人员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满意的建筑产品。
3.2 原材料质量的管理
首先要优选采保人员,并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材料质量鉴别水平。采购员应挑选那些诚实守信,事业心强,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担任。其次,掌握信息,优选送货厂家,通过广泛调查,全面掌握质
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最后,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良莠混杂情况,
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3.3 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
加强工程过程的管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过程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程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其次,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均要求制订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设置质量控制点,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等多方面实施连续的监控;再次,贯彻执行样板制度。
- 上一篇:临床虚拟仿真教学
- 下一篇:劳动学及劳动实践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