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虚拟仿真教学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虚拟仿真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虚拟仿真教学

篇1

关键词: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践教学

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领域触及范畴最广以及发展速度最快的重要学科之一,医学影像学不但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临床技能和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操作临床影像设备。近几年,国家教育部极为重视虚拟仿真实践教育的管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但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师在培育学生们实践能力时,仅仅依赖附属医院内部有限的设备与较为陈旧的实验教育方法,这显然无法达到培育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践教育方法滞后、设备有限,而学生数量较多的现象,极大程度减少了学生们的实操机会,因此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在医学影像实践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医学影像虚拟平台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育现状

(一)基础医学与临床课程割裂多数三年制医学类院校教育基本分为一年学校本部的专业基础教育、两年医院临床教育,学生群体也伴随学习阶段的差异分别从基础学院与各个医院进行分别管理。现阶段,医院教育受各种因素影响,难以实现两个教育阶段的一体化管理与教育质量的改善,人才培育质量也良莠不齐。并且,因管理体系的制约,导致两个阶段的教育职责与任务模糊,基础教育教师切实回归临床,以及临床教育教师向基础靠拢的计划无法有效实现。以教育科研工作为主的学校基础教育和以医学教研为主的医院教育工作内容及侧重点存在差异,极易导致医学专业育人计划的割裂,学科内容融合难度较高,学生群体临床思维无法建立。临床课程与基础医学的割裂,导致基础和临床互相融通的教育体系无法建成。

(二)教育模式较为陈旧自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后,各所高校师资力量迅速扩大,同时引进大批青年教师。据研究表明,普通高等院校三十五岁以下的教师占据高校教师整体数量的百分之四十八。诚然,医学院校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自非师范类院校,尽管多为博士生毕业,但毕业后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仅仅是身为知识接受者或者学习者体验过专业教学,在教育活动中知识传授技能、综合素质与教育工作经验较为缺乏。虽然经过短期职前培训,但面对临床工作经验匮乏、科研压力大以及教育任务重的现象,基础教师欠缺了临床知识与临床体验,而临床教师难以贯通基础的现象相对普遍,在精力与时间均无法保证的状况下,突破以学科作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摆脱公共基础、临床医学以及医学基础老三段设置,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二、医学影像虚拟平台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医学教育基础与临床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践教育平台医学教育基础能够加强医学生工作胜任能力,对于素质、技能与知识实施整体设计,凭借虚拟仿真教育手段,整合医学影像专业基础和临床知识,融合机能及形态、虚拟和实践,进行跨学科的优化整合,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建设崭新的将临床实操能力与临床思维培育作为核心,将临床技能、结构形态、临床思维以及器官功能作为教育主线,具备特色的断层影像解剖和人体解剖的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形态学仿真教育平台以及PACS医学影像仿真虚拟平台下的实验教育系统。平台群设计应由高到低,由简到繁,逐步过渡,从而契合学生们临床思维生成与认知规律。教育内容设计,前期接触临床知识和技能,后期切实回归到基础,落实学生大跨度与全过程学科实践整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系统。资源建设,将虚拟平台教育资源和实验室、实验教材与实验课程等基础建设充分整合,借助优秀实验教材奖以及实践教育成果奖等激励举措,推动教师虚拟项目的积极设计与开发,增加和高水准教师的学习及交流。这一资源建设模式不仅提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实践教学的可持续性与时效性,还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水准与综合素质。

(二)创新以往教育模式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引进实践教育过程,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在医学影像虚拟仿真实践教育平台建设的同时,加强实践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实践教育中,各任课教师应凭借教育平台多元化功能创新以往教育模式,如平台支持任意地点与时间的远程访问、教师在线布置任务与测验、提交与批改实验报告、自动统计成绩以及师生交流互动等功能,真正实现了医学影像实践教育记录、传输、互动以及评价的可视化,为师生提供了教育、学习的新渠道,也丰富了实践教育资源库。另外,平台和诸多附属医院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在具体教学中,附属医院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诸多典型临床病例,进一步充实虚拟教育资源,落实在线、共享与大规模等试验教育活动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综上所述,构建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临床影像技术仿真模拟训练,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医学影像技术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之处,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新时期,实践教育创新对于提升医学影像教育质量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把学生们带进崭新的实验空间中,不但激发其学习热情,而且也实现了学校资源开放共享,真正解决了教育需求与实践资源稀缺的矛盾,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许定华,罗泽斌,徐晓红,揭广廉,罗树存,黄毅鸿,江华堂.基于在线互动教学云平台的互联网+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研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7(03):400-403.

篇2

摘要:在当前医学实验教学体系较为落后的情况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方式极大补充了传统医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本文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讨论分析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缺点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虚拟仿真;医学教学;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G642 ;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01-02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于 2001 年 6 月通过并的《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指出:“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不仅包括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还包括技能目标。”医学实验教学则是培养医学生医学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而目前传统医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教学体系落后、教学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共享、成本消耗较大、教学服务难以标准化、效率低等不足的特点[1]。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是基于虚拟现实基础之上的 21 世纪新型教学方式, 医学仪器虚拟实验室通过将多媒体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与医学仪器设备性能相结合,在电脑屏幕上创造出模拟的仪器性能及实验结果,从而达到真实实验的效果[2]。

一、验对象及工具

1.实验对象:随机选我校护理专业6个班300名同学,A组3个班150同学为对照组,B组3个班150名同学为实验组。

2.实验工具:人民卫生出版社《健康评估》教材第三版,心脏体格课件及录像, XF-BT型心肺检查模拟人及配套虚拟软件。

二、验方法

A组班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采用课堂多媒体课件讲授后学生观看教学录像,教师再示范,学生练习后进行考核;B组学生采用结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式,即教师采用课堂多媒体课件讲授,学生采用XF-BT型心肺检查模拟人及配套虚拟软件练习后考核。从教学资源共享程度、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程度、操作技能掌握熟练度、建立临床思维满意度、教学方法满意度和考核结果六个方面展开调查。

1.教学资源共享程度

通过上表调查,对照组有50%同学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31%同学认为可轻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实验组100%同学认为可在不同程度上实验教学资源共享。

2.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程度

通过上表调查,对照组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10分钟的人数占57.3%,能够坚持主动学习10-20分钟的人数占28.7%,即大部分学生在20分钟后进入被动式教育;实验组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30分钟以上人数占87.3%,其中38.7%同学能够主动学习60-70分钟。

3.操作技能掌握熟练度

通过上表调查,对照组对操作技能不掌握的还有26%,57.3%的同学能够进行一般性操作,能够熟练完成检查的人仅占3.3%;实验组操作技能不掌握的仅有2%,61.3%同学虽然手法上还有欠缺,但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整个心脏体格检查。

4.能否建立临床思维满意度

通过上表调查,对照组57.3%同学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培养临床思维模式;而实验组87%同学认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模式。

5.教学方法满意度

通过上表调查,对照组79%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而实验组98%对教学方法感到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6.考核结果

通过考核结果分析,对照组26%同学在60分以下,57%同学在60-70份范围;实验组2%同学在60分以下,39%同学在81-90分范围。

三、结论

1.能够实现大范围教学资源共享。

《全国医学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手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学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可见,大范围教学资源共享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医学院校实行教学资源共享已经势不可挡,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刚好可以实F大范围教学资源共享,对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学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均能够起到重大作用。

2.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教学是“教”与“学”相辅相成,只有教师的“教”或学生的“学”均不能称为成功教学,而虚拟实验教学通过其趣味性、互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通过不断参与和教师的互动实现了教学目的。

3.够有效操作技能掌握熟练度。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既有虚拟实验的“虚”,也有仿真实验的 “实”,做到虚实结合。学生既可以通过电脑程序模拟的病房、病人,按照医院流程给患者进行模拟练习,进行技能操作,又可以通过仿真病房在模型中进行加强训练,极大加强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

4.极大加强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患者从入院到检查、诊断、治疗和护理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感受到患者看病的整个流程,这对医学生建立整体临床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5.能够提升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

与传统教学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相比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法更具趣味性、互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虚实结合。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虚实结合,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过程中部分操作直接由计算机代替学生直接完成,学生没有直接动手的经历,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将计算机虚拟实验的“虚”和仿真病房、现实病房中的“实”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

2.结合专业特点,切忌满目跟风。

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根据专业、科目特点,什么科目、什么实验内容适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要做到胸有成竹,实验内容需要精挑细琢切,切忌不顾专业和实际实验水平,盲目跟风。

3.教师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构建虚拟实验室需要较高素质的人才配备,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何确定一套完善的虚拟实验室实施方案将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的课题。

参考文献:

篇3

1虚拟现实技术概况

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又称临境技术,是指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率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1]。通俗地讲,虚拟现实就是一种人与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可自然交互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以风行于军事训练、娱乐、医学、教育、建筑等各个行业。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育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通过学习者的亲身经历可以加速这一过程并且巩固所传授的知识,虚拟现实技术是为此而设计的很多方法中最有效的。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且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因为它允许学生与现有的各种信息互动,在仿真过程中,学生可以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可以接触各种仿真物体以及接触虚拟境界的各个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感知性、交互性、构想性等特点,认真分析临床医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契合点,必将为临床医学教育带来新的生命力。

2目前临床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临床实践与医学伦理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临床操作中有部分是具有侵入性的,对病人来说,可能会有创伤性和危险性。假如医学生的技能操作尚不规范和熟练,让其直接施行操作,很有可能将对病人构成伤害,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这有悖于医学伦理。其次,学生多组见习,如果反复检查同一名患者,必然会造成患者的不合作,从爱伤观念和人道主义观念出发,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以真人为对象的临床实践教学。

2.2临床技能实践与资源短缺的矛盾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规范性、直观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部分不可或缺。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院校有限的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习床位等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临床医学生的实践需求,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的运行能力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2.3医疗风险与带教教师积极性的矛盾

随着社会法制观念的普及,社会医疗需求的增加,医患纠纷日益增加,在对医师尚没有相对科学和公正的法律保护的情况下,要指导医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技能训练,临床带教老师往往要冒着极高的风险,有些带教医师基于自我保护意识,经常避重就轻,躲避带教。这对提高临床技能教学质量极为不利。

3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优势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既可避免临床医学实践教学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又可使学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以及模拟患者的病情变化中学习医学知识和相关的操作技能,以便在真实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实现学有所用,不仅使临床医学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还可以较高地保证教学质量。

其次,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的无损耗实践环境可以模拟实验、实习的全部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可在不占用实验室资源的情况下,掌握实验的操作流程,这样就很大程度地节约了实验室资源,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最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医学生在接触临床之前就提前进入虚拟的临床氛围,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操作,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理论,可以使其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进而避免在接触真实临床环境时出现手忙脚乱的状态,防止造成安全隐患。

4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4.1虚拟人体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早在1985年,就开始进行人体解剖图像数字化的研究,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医学院将一具女性尸体和一具男性尸体分别作了1mm和0.33mm间距的CT和MR扫描,然后将尸体冰冻后切成1mm的薄片并照相,经图像重建生成冠状面和矢状面映像,所得图像数据经压缩后,建立了“可视人”,并出版发行了CD盘片[2]。学生可在计算机屏幕上对“可视人”进行矢状面和冠状面的解剖,并且可以缩放局部图像。这一项研究应用对解剖学的教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汕头大学医学院于2002年9月引进挪威的综合模拟人(SimMan),主要用于临床技能教学和考核[3]。首都医科大学于2004年引进了美国的HPS和智能型高级综合数字模拟人,率先在国内开展基于VR的急诊医学高仿真模拟教学[4]。学生的诊治操作由计算机评判“,病人”的状况随时改变——或恶化或好转,学生在此过程中可获得真实的临床操作体验。此外,虚拟人体可开展虚拟解剖学、虚拟内窥镜学等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4.2虚拟实验室

篇4

【关键词】:设备管理;高仿真设备;护理情境模拟教学

情境模拟教学以高科技为基础,以模拟临床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和个体化教学为特征,以其有医疗环境而无医疗风险为突出优点,借助高仿真设备,给护理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一场革命[1]。然而,高仿真设备的管理水平和情境模拟教学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仿真设备的管理与情境模拟教学目的的不一致性、与教学内容的不协调性[2]。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高仿真设备,充分发挥其在学生临床护理能力和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1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新特点

1.1护理高仿真设备发展过程

高仿真设备由最初使用的简单解剖示教模型、局部功能显示模型,发展到计算机交互式模型、生理驱动模拟系统以及最新的虚拟现实系统等[3],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高仿真设备源于高端模拟技术,高端模拟技术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的培训由来已久[4],将其应用在医学教育领域也是应运而生。高仿真设备由材质、手感、结构逼真[5],到借助预置软件、将典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人体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医疗护理操作全过程的模拟[6],到将高级生理驱动仿真技术与仿生学技术充分结合[78],再到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9],其材质、技术、精密度越来越高,所以需要师生在操作过程中爱惜精密度高、价格昂贵的高仿真设备。

1.2护理高仿真设备属性特点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受教育者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在短时间内提高能力的一种认知方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内涵、提高能力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10]。高仿真设备以其逼真的特点作为现实患者的“替身”走进护理教学,所以高仿真设备已不仅仅是进行教学、科学实验的工具和平台,而是“真实的患者”,要求师生把他们作为有生命的患者来进行沟通交流及医疗护理活动。因此,高仿真设备不仅仅具有“物”的属性,还拥有了“生命”的色彩。

2护理高仿真设备管理与教学的不协调之处

情境模拟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接近于真实的临床情境,对事件或事物发生与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1112]。在医学教育中应用情境教育法的核心是在实验实训中通过模拟逼真的临床情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在体验和情绪,为学生创造独立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机会[13]。然而,在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仅把高仿真设备当作“物”,对待高仿真设备缺乏人文关怀,不能像对待患者一样,尊重、爱护高仿真设备,甚至会有损坏设备的现象发生,从情境模拟教学概念的角度讲,失去了情感体验这一教学环节。因此,传统的仪器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的需要,必须探索新的管理策略,应对新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3应对策略

3.1打造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

护理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需要两大环境平台:一是能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二是能够支持医学多学科交叉学习的实验技术环境。鉴于上述两点,在实验室布局方面,可建设一个由模拟护士站、内外妇儿病房、外科手术室、ICU病房等“科室”组成的模拟临床环境;在设备方面,配以现代化、智能化的护理高仿真设备,最大可能地形成与临床护理工作环境高度相近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一进入实验中心,就自然地接受护理职业和人文氛围的熏陶,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护理环境中面对“真实”的患者,感受到护士工作的真实环境与气氛,并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从职业化角度出发,像对待真实患者一样地对待高仿真设备。在对高仿真设备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时,按护士的职业角色和职业素质严格要求自己,实现情境模拟教学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的作用;同时也实现校园护理文化与医院护理文化的衔接和融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2全方位构建高仿真临床护理文化软环境

3.2.1开展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熏陶学生的护理职业情感首先,帮助学生建立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比如加大护理人际交流与沟通、护理伦理学等人文课程的课时数,逐渐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其次,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学会用个性化的言行、举止,展示内在的护理职业情感,在关注疾病的同时,也发自内心地关怀“患者”,真正把仪器设备当作实验课程的成员、科研的合作伙伴,把人文精神、专业使命融入高仿真设备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另外,在借助高仿真设备进行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中,增加人文关怀、情感交流环节的内容,促使学生在技能操作和人文关怀两者间达到知信行的内化和统一。3.2.2构建与高仿真临床护理环境深度融合的临床护理模拟病例构建与高仿真临床护理环境深度融合的临床护理模拟病例,需要教师将实验教学资源硬环境与临床护理病例软环境深度融合。首先,以临床真实病例为范本,并安排每个学生的角色,明确角色职责,形成情境脚本再现,体验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和行为,不仅加深对知识、技能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还能加深其情感体验,用同理心理解患者的感受,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其次,将问题情境、实践情境、情感体验情境有机地融入情境教学病例中,创建有效的护理教学情境,即物理环境、高仿真模拟设备、行为活动以及学生与模拟环境之间情感联系和反应都真实的、立体的高仿真临床护理软环境,而高仿真设备此时自然成为学生需要去爱护的“患者”,其管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3.2.3以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情操情境模拟教学课应严格要求学生的着装仪表,教学中接触“患者”时,要求学生面带微笑,用关怀的语言与沟通技巧,以及恰当的护理礼仪,努力为“患者”创造愉悦、安全、可信赖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提醒、督促学生遵守护理专业职业规则,使学生养成按职业规则进行实验操作的良好态度和习惯,并逐步将对规则的认知、认同的初级层次上升到尊重和信仰的层次,由他律内化为自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用到的一切设备物品和废弃物按照医院职业标准进行处理,尽快恢复安全、有序、专业、整洁的,有利于情景模拟教学的环境。3.2.4充分发挥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榜样教育作用,提升人格魅力情境模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担任着编制和创建教学情境,协调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总结、反思教学活动等作用。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高标准地示范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通过榜样这一价值载体,调动学生主动认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心理认同,从而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内化榜样的品质,以患者为中心,爱护“患者”。同理,教师要热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学生学会这种爱和关怀,并把爱和关怀传递给“患者”。

3.3转变管理理念,健全科学合理的制度

篇5

按照外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临床骨科教学中,骨折的类型和发生机制是骨科损伤疾病的教学重点。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这部分仅仅通过课本上的模式图或典型的X线片来进行说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缺乏对立体形象和发病机制的了解,仅仅掌握了一些概念性的名词术语。我们科室通过采集正常人体不同部位的CT断层影像,运用逆向工程与有限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采用医学专用的建模软件Mimics读取原始的股骨CT图片的DICOM格式,利用阈值分割算法完成股骨的图像分割,并利用面绘制算法对股骨及其内部的髓腔进行三维仿真,然后根据股骨髓腔几何解剖状态应用CAD软件设计个性股骨假体(图1)。在骨折这一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还结合Mimics软件自带的有限元分析模块,计算模拟出不同应力状态下骨骼的受力情况,利用不同的颜色分布,直观地显示出各个部位的受力分布,对其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椎体压缩性骨折最易发生部位背后所涉及的力学机制(图2),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骨折的外科治疗。另外,还可以利用Mimics基于灰度值赋材质,实现股骨有限元模型材料正确的非均匀及各向异性描述,模拟假体材料置换后股骨的应力情况。我们还结合科室课题研究,对诸如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骨水泥治疗等对椎体的生物力学改善进行了延伸。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了临床的骨科治疗方法,更为实际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实际教学比较,学生对理解骨折的机制和治疗方案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对运动系统软组织的作用了解,我们还利用计算机对运动过程中复杂的肌肉和骨骼力学进行分析。Anybody是商业化软件中唯一兼与人机工程学和生物力学的分析软件,其可以通过导入完整的人体肌肉骨骼模型,用于产品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可以计算模型中各块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受力、变形、肌腱的弹性能、反抗肌肉作用和其它对于工作中的人体有用的特性等。在骨科教学中,关于骨肿瘤和骨关节炎症的发展如果只给出临床分型的图片还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动画对骨科疾病的动态显示,能够更加直观和良好地阐述疾病的演变过程。在实现方面,可以利用已经制作完成的三维影像,利用Flash等动画制作软件,合成四维的动画,插入到课件中进行播放。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我们让传统的教学从二维变成三维,从静止变成运动,从单一介绍结果到借助计算机分析机制,多层次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了骨科学教学中人体组织结构复杂、立体形态难于表述的矛盾。在临床教学中,从声像、文字、动画等多个角度刺激学生,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学、求知的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一大优势在于将传统的书本描绘的平面图片转换为仿真的三维模型,能精确地表达人体形态的各个器官、骨骼、肌肉、血管等组织,特别是关节解剖结构。它将学生置于具体真实的三维重建的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在虚拟现实中探索、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目的[10-12]。另外,同学普遍接受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对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动画很感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的互动性。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存在着明显优势,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优势,制作良好的课件及视频,以更好地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3]。计算机仿真技术(computersimulationtechnology,CST)超越了普通的多媒体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的系统的模型,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骨科学教学系统中后,可以对骨科的知识领域中涉及到的实物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和扩展,能够保证骨科教学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真实感的交互,促进骨科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进一步变化,也必将成为整个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篇6

2003年,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设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教育结果计划(Competency-Based Residency Education-Goals of the Outcome Project),明确提出医学教育需要培养的6大核心能力为:医学知识,病患照顾,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基于系统的实践,职业素养,人际交往及沟通技巧。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成为第三代国际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医学目标的转变,2005年我国医学教育专家开始探索建设中国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通用模型,明确岗位胜任力通用模型的基本要素:(1)临床医学技能与医疗服务水平;(2)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3)医学信息与综合管理能力;(4)医学知识运用与终生学习能力;(5)人际沟通能力;(6)团队合作能力;(7)科学研究能力;(8)核心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基于上述医学教育改革理念,在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运行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临床技能教学的瓶颈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科院校的大幅度扩招,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和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达到医学教育的要求、全面发展临床能力成为困扰临床医学教育的难题。临床技能教学以模拟教育的方式架起医学理论通往临床实践的桥梁,是目前解决临床实践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早期的临床技能教学偏重于投入教学场地、基本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教学方面关注临床操作技能的流程完成度训练,较少涉及医学人文、团队精神及沟通交流等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及评价较单一,教学效果难以达成,难以适应当今教学的需要。

二、临床技能教学改革实践

2006年,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由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管理运营,建设有模拟手术室、模拟产房、模拟诊室、模拟病房、模拟ICU、综合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计算机医学模拟训练室、内外妇儿临床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显微外科技术训练室及腔镜技术训练室、配置多媒体教学录播监控回放系统的中心控制室、PBL教室等教学。实现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实验教学及客观结构化多站式考试(OSCE)功能,承担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多层次医学生临床技能教学,提供了临床技能教学的基本条件。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引入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突出“三严”(严肃态度、严密方法、严格要求)”、“三临床”(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开展临床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开展了以下工作。

1.确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认真领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理论,以六大核心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遵循医学生成长及能力发展的规律,探索基本操作训练向临床综合能力培养发展,从单一学科内容向跨学科综合技能扩展,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及组合运用的教学模式。临床技能教学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在1―4年级设置的教学内容有重叠、有递进、有扩展,全面开放预约训练,临床能力培养覆盖临床医学以及相关专业院校教育的全过程,形成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全程培养教学模式。

2.建设教学资源,改进教学和评价方法,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将教学项目归纳为操作技能、非操作技能及实践能力三大类,形成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临床技能教学课程体系,解决教学内容孤立、学习效果达成度低的问题。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开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在线课程、教学网站和微信APP平台,编制临床技能教学教材、操作流程挂图。开展虚拟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医学人文和沟通技巧的角色扮演、SP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3.明确教学师资同质化培养的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培训目标标准化、培训过程规范化、培训结果同质化”的师资培养机制,组建内、外、妇、儿等9个临床技能教学专业团队,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培训考核,减少不同专业、不同的学缘背景及专业成长经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选派骨干教师参加模拟教学高阶课程培训,每年保持20%以上的合格师资补充,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产生良性循环反哺教学,保证同质化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改革实践结果和体会

篇7

局部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层次结构、毗邻以及临床相关问题的科学,在基础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由于解剖学以复杂的人体形态结构为研究对象,决定了其在教学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困难。传统的教学手段仅依靠手画简图加挂图,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人体的空间结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解剖学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广泛运用及三维数字模型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领域日益得到重视。虚拟现实技术,是通过将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编制到计算机中,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用户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以三维性、高交互性、动态性、仿真性、存在感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是开发现代解剖学网络教学环境的首选工具之一。

1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学习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并被广泛运用于当代教学实践之中。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个人的认知结构或智慧,既不是先天就在头脑中的,也不是外部世界赋予的,而是个人在与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在与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学校教育(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1]。

虚拟现实技术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第一,它的“三维虚拟场景”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逼真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场景之中,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情景性策略。第二,虚拟现实技术的高交互性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会话平台,使得学生的智慧为整个学习团体所共享,这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协作性理论。第三,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教学环境是基于网络的环境,网络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造性,要求学生能灵活的掌握知识,体现了建构主义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 虚拟现实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

2.1 传统教学中使用的图片、挂图、幻灯片均是二维平面图,不能充分显示出人体的三维层次结构,学生很难掌握人体的整体慨况。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三维场景,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充分显示出人体不同层面和断面的立体构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观察角度,可以将虚拟标本拆分或组合,这样能为学生学习人体的形态结构提供更为直观的认识。

2.2 传统教学中动态生理过程(如胆汁的排出途径,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的描述只能依靠口述和板书,学生不能直观的看到整个过程,只能死记硬背,不能够真正理解。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三维动画的虚拟与播放,以三维动画形式形象、逼真的展示人体的动态生理过程,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2.3 交互性教学是完成优质教学的重要授课形式之一,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他提供的交互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片的链接,而且还包括一些具有真实感和现场感的物体之间的链接。

2.4 传统教学中,由于尸源不足,标本长期反复使用导致标本质量太差等因素导致学生动手操作标本的机会少,甚至连观察标本的机会也很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虚拟的人体解剖模型,可以使学生通过人机交互对人体模型进行浏览,在模型内部“漫游”,能让学生直观、轻松学习解剖结构,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2.5 传统教学中关于外科手术的内容只能依靠讲解和图示,学生不能进行实际演练,缺乏动手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借助于硬件设备给学生虚拟出“真实的手术室”,运用此技术可以使学生沉浸于虚拟的场景内,体验并学习各种临床外科手术,通过视、听、触觉感知等多种感官了解和学习各种手术的实际操作。它具有低代价、零风险、多重复性等优点,可以为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2.6 虚拟现实技术的超链接结构,可以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及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的重新组织,适合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需要,有利于因材施教。

3 讨论

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是我国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模式,它对提高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推动和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材都具有重要意义[2]。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解剖学远程教学环境,通过将计算机图形构成的三维数字模型编制到计算机中,产生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虚拟环境的感觉,向学生全方位的显示了人体的三维空间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将虚拟现实技术技术与解剖学教学相结合,可以对一些难以想象、难以口头描述的结构及生理过程实现最方便、生动、形象的动态仿真,对于形象理解这些结构和动态生理过程有很大的帮助,既节省了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能使多媒体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振亭. 多媒体课件设计理论与实践[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7.

篇8

关键词:医学生;口腔;仿真^模;教学

口腔医学技术属于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若操作技术不合格,理论知识掌握的即便非常牢靠,也无法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按照世界范围中口腔医学技术高等教育相应临床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实践和研究,要确保口腔教学实验的质量,各医学生需在仿真头模上训练工作技能。此研究在两届口腔医学技术学生教学中实施口腔仿真头模系统,其目的在于研讨口腔仿真头模的教学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从2011年开始采用口腔仿真头模系统实施口腔教学,存在KaVo仿真头模和仿真简易头模两个系统[1]。为客观评价和了解仿真头模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状况。此研究中所探讨的两届学生状况为,2014届学生采用日进简易头模系统(抽取50例),2015届学生采用KaVo仿真头模系统(抽取50例),训练其临床技能。

(二)方法

2014届学生接受日进简易头模系统,材料为德国KaVo仿真头模系统(DSE plus5192),以及气水枪、口镜、低速手机、高速手机等器械。

理论知识学习完后,则接受第二段实验课,先给予树脂牙、石膏牙训练,再分别给予KaVo仿真头模或日进简易头模训练,主要训练内容包含:取印模技术、预备固定桥牙体、预备单冠烤瓷牙、预备桩冠牙体、修复嵌体、根管治疗、制备洞型、口腔检查等基本操作,每阶段完成后,采用问卷方式和操作考核,评价其实操掌握程度和理论状况。

(三)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分析所得数据,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分别采用(n,%)、(±s)来表示,P

二、结果

(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从烤瓷全冠制备要点、嵌体制备要点、洞型制备要点上来看,医学生对其掌握程度,采用KaVo仿真头模教学的明显有提升作用,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二)技能操作熟练状况

从取印模技术、根管治疗、洞型制备、口腔检查等方面来判定医学生技能操作熟练状况,KaVo仿真头模明显比日进简易头模要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目前仿真头模属于模拟真实口腔环境的一个工具,在临床口腔前期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仿真头模方式进行教学,可让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前掌握工作各项基本操作[2-3]。以往口腔实验课,医学生仅可用离体牙、树脂牙、石膏牙等操作,无论是操作环境,还是牙齿质量等均和临床实际状况有较大差异,教学效果不理想。且学生均独立操作,老师用自由巡回方式指导其操作状况,无法明确各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实际状况。仿真头模方式则可提供真实的上下颌牙模,并带椅位调节、吸唾、喷水冷却、快慢手机、照明光源等功能,很好地模拟了口腔真实操作的实际状况。此外,还可训练到以往实验课无法实施的教学内容,如根管治疗、局麻注射、拔牙训练等。大大提升了口腔类医学生掌握口腔理论知识的效果。综上所述,口腔类专业在教学时,建议可将口腔仿真头模教学系统引用到教学中,此方式属于口腔类医学生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期各项机能和实验教学训练的一个重要方式,能使学生更快地在实操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曹霞,林育华等.DentSim实时交互式虚拟口腔教学系统在口腔临床前实训中的应用[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6):749-754.

篇9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自主学习平台;微课课程;医学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89-02

近年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给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模式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种大形势之下,高等教育也同样出现了巨大变革,网络化、个性化和国际化成为了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新特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顺应当代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情况,我们课堂教学模式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自主学习平台就是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单纯的学生自学截然不同,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知识点为中心,能力测试为手段,集教、学、练、考、评等功能于一体的课程学习平台。该平台颠覆了以往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课程教学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随时随地登陆到学习平台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其过程为: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学习课程内容掌握知识点完成作业进行课程测试和综合测试结束课程学习。

一、自主学习平台的特点

1.主动性:自主学习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思考、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并挖掘自我潜力。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由被动的听课变为了主动的学习,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时间和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因此说自主学习平台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可重复性: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讲授过程多为一次性,学生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否则极易遗漏内容。而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平台则不同,学生可通过反复观看、阅读学习资源,实现二次甚至多次的重复学习。

3.开放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及教学大纲开展教学活动,由于受到课程时长的限制,教学内容受到约束。而自主学习平台则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自由学习更多课程的扩展和延伸性内容,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共享性:基于网络技术的自主学习平台具有共享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就可以随时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课程学习,进行课程练习或检测,使学生的学习跨越了时间、地域的限制。

二、《中药药理学》构建自主教学平台的意义

《中药药理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史虽短,但在近年来却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更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相关研究处于极活跃的状态,各种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与《中药药理学》大量的研究成果相对应的,是教学课时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既要有效地完成大纲要求内容,又要进行最新研究内容的拓展是比较困难的。对于学生来说,大量课堂内容的灌输会非常枯燥,信息量大,理解和记忆都比较困难,学生容易感到学习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中药药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都是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因此实验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单纯的语言表述很难形象和直观地展示实验方法和过程。可以说,传统的《中药药理学》课堂讲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革。

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能够满足新时期《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要求。首先,通过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可以将学习的时间由课上延伸到课下,弥补了课时不足的缺陷。第二,自主学习平台可以不受教学学时、教学大纲的限制,向学生展现更多课程内容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三,在自主学习平台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虚拟实验室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实验研究内容,使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学生乐于接受。第四,自主学习平台能够为师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自主学习平台中设有的交流模块,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便利,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向教师提问。师生间的交流还可以是匿名的,以克服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使沟通更为平等和顺畅。可见,《中药药理学》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和有力补充。

三、《中药药理学》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

1.《中药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由我校中药药理教研室与计算机教研室老师合作,集中相关教学资源,建成了《中药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中药药理学》网络教学平台共包括四部分模块,分别为教学资源模块、信息检索模块、实时教学测试模块和交流互动模块。学生可以通过河北中医学院主页上的链接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相关课程微课视频的观看,检索中药现代研究相关内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学生实现在线学习、自测与检查,师生还可在线交流。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增强了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实时性,并提供了师生交互的新方式。

2.《中药药理学》实验微课课程的建立。《中药药理学》实验微课将语言描述式的教学内容系统转化为可视性的数字教学系统,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授课内容。教师可将实验微课提前提供给学生,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直观学习实验动物的标准操作,熟悉动物实验程序和步骤。在实验课上课过程中,也循环播放相应微课内容,便于学生随时纠正自己的实验操作动作,调整实验步骤,成为了实验课教师示范教学的有力辅助[4]。

3.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的建立。购买并安装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医学技能虚拟实验室采用计算机虚拟仿真与网络技术,涵盖了40多个机能学实验的模拟仿真,其客户端可分为五个模块,分别为动物与器械模块、手术操作模块、仿真实验模块、实验自测模块和药物考核模块。利用医学机能虚拟实验室,无需真实动物,无需实验准备,学生通过客户端在计算机上进行登录,即可查看实验步骤,观看实验录像,模拟药物及作用因素对呼吸、血压、泌尿等的影响,利用器材库器材进行实验台的搭建或者模拟手术的仿真实战等。

虚拟实验室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实验中的人力和物力,降低了实验消耗。虚拟实验系统是以软件仿真引擎为核心,无论开放多少次实验,都无需增加额外投入,也除去了繁杂的实验准备工作,使带教老师和实验准备老师都从开放性实验中解放出来。实验允许操作者反复尝试,学生通过多次观看强化了对实验的认识。因虚拟实验室为完全仿真实战,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操作的自主性还给学生留出了足够的思考时间。

四、《中药药理学》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注意事项

尽管说自主学习平台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仍需与传统课堂教学相配合,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促进《中药药理学》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首先,传统课堂授课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向学生展现个人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的过程,所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自主学习平台构建的目的,旨在向学生展示更多、更广泛的内容,扩展学生的眼界。而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往往感到无法抓住重点,还需要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进行要点的强调。第三,学生多少都会有懒惰情绪,如果完全依靠学生自学,势必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自学任务,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在下次课上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自学。由此可见,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较好完成。

《中药药理学》自主学习平台经过几年的运行,收效良好,因其适用性强、受益面广,从建立以来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浏览次数和注册人数也是逐月上涨。本教研室教师对学院内的师生进行了满意度调查,感到满意的占63.7%,感到还不错,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占29.4%,认为不满意的占6.9%。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虚拟实验室,认为仿真实验直观、生动,改变了传统语言描述的枯燥和乏味,还能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参与实验项目,较好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汪杰.关于高校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分析[J].电子商务,2012,(12):90-91.

[2]彭成.中药药理学(第九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3]姚立,彭彦.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在《中药药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8):126-127.

篇10

(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与应用

参照欧洲、北美的有关模式,开展“标准化病人”项目,培养出60余位标准化病人志愿者,广泛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的课程与考试。由于标准化病人胜任“病史与体检提供者”“评估者”和“反馈者”等多重教学角色,对学生临床思维、知识掌握、临床技能、职业化程度、人文关怀素养等能力的教学与评估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实践教学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