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数法范文

时间:2023-03-19 15:4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计数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计数法

篇1

有以下几个规律:

1、数字部分,保留一位整数,其余均为小数;

2、指数部分:对于大于10的数,其指数为整数位数负一;

3、指数部分:对于小于1的数,第一个不是0的数前面有几个0,指数就是负几。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情境与故事相结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造就了他们对故事的喜闻乐见,数学教学中没有什么能比故事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对于抽象的数字,赋予生动形象的故事:“猴王孙悟空拿出8只桃子,对身边的4只小猴说:“这8只桃子,你们4只小猴分了吃吧。”小猴噘起嘴巴嫌少。猴王就拿出80只桃子说分给40只小猴,小猴还嫌少。猴王想了想就说:“那这样吧,给你们800只桃子,可要分给400只小猴啊!”小猴听了,又蹦又跳,笑了,猴王也笑了!听到这里,小朋友也笑了。”一个“商不变”的教育,溶入“猴王分桃”中。小朋友笑了,正是乐学才能求学,此时教师再与学生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事半功倍。

一段生动形象的故事,创设了最佳的教学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调动了最佳的情感因素,乐学、爱学便同步发展。

(2)情境与活动相结合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源于活动。在教学“8加几”时,我设计了“钻山洞”的游戏。用一根塑料管和一些彩纸做了一个山洞,在山洞上贴上卡片“8+”,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0—9的数字卡片,让学生用8加上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上的数,谁算对了谁就能钻过山洞。钻不过去的学生就应该回座位摆小棒或者请教他人(被请教的同学要讲清计算方法,而不能直接告诉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做“小蚂蚁找家”、“青蛙比赛跳荷叶”等游戏。学生游戏中,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正是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活动气氛所陶冶,激起学生主动地用数与他人交流信息,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并使每个学生的数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情境与生活相结合

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我多次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手指、手掌和一乍的宽度,并记住它,不仅加深了对长度的认识,而且指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在教学《认识米》时,我带领学生去操场走一走、跨一跨、量一量,让学生感受10米、50米、2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我带了几包盐、一块铁块、一些苹果、一袋黄豆等物品,课上让学生亲自称一称,感受一下,课间还带他们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二、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1)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学习氛围

在一次的学校教研活动中,我教学《10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横着数数我们班第一排有几位学生。孩子们一个个起劲地数出了8人。我笑眯眯地站在了这一组中间的空道里,问:“那现在加了我,有几人了呢?”学生一起叫到:“9人”。我故意又问:“那怎样才能使我们这组有10人呢?”“再加一人”孩子们又争着回答。“再加一位陈老师”有小朋友突然指着在后面听课的陈老师。我也乐了。把正在听课的陈老师请到了小组中间,让孩子们数一数……那节课孩子们的高兴劲儿甭提了……“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

(2)引导小组合作,培养探究精神

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播放录象,1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的各种车辆。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来不及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哪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5辆,公共汽车是7辆,三轮车是6辆,卡车是11辆。为什么前面二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在这里,我并没有花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在记录过程中,学生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小组合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三、融入生活,提升情感。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学生采集了生活中的数据:“青岛”啤酒的酒精度为12%、“张裕”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1%、“四特”酒的酒精度为45%,同学们认为这三种酒哪一种最厉害?说说理由。生1:我个人认为白酒最厉害,我曾经品尝过酒,觉得啤酒不是很难喝,但是白酒很辣。生2:我自认为白酒最厉害,我是从酒精度45%看出的,白酒的酒精度最高。生3:我也认为白酒最厉害,因为我爸爸有一次喝白酒喝醉了。师:你们认为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多数学生都赞同)那你们自己是怎么理解上面三个表示酒精度的百分数呢?(小组充分交流、讨论后汇报)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三个百分数表示的是含有酒精的量,酒精度如果越高,说明这种酒酒精含量高。生2:我们组的看法是酒精度虽然能看出酒中含有酒精成分的多少,但它不能表示酒精具体有多少毫升。如12%,其实写成分数是12/100,就是把酒看作100份,其中所含的酒精是12份。小结:百分数是一个量占另一个量的结果,可以进行两个量的比较。数学课堂通常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我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形成乐于探究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四、动手操作,体验亲切感

篇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的表现有好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趣呢?

一、语言导趣

一个出色的教师,他的教学语言也必然是丰富多彩、庄谐兼具的。这样的教学语言才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一新生入学上第一堂数学课时,笔者往往会这样说:“数学是什么?数学不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数学是终身享用的学问;数学不是一堆单调干涩的枯燥无味的数字,数学是一些富有张力的欢快跳跃的音符;数学不会僵化地压制人的思维,数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神奇的钥匙。学习数学可以睿智、可以创新、可以明理。你想了解其中的奥秘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门科学的殿堂吧!”在解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时会这样说:“现在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但是不要慌,也许成功就在再努力、再思考之中,前进一步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当学生为成功破解一道难题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会这样说:“我们终于攻克了一个小堡垒,应该高兴。当然,语言是需要变化的,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如果老是这几句话,学生肯定会感到腻烦。

二、情境生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有趣的情境。笔者用得最多的是利用活动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情境等方法。特别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声像兼备的直观手段,对渲染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初一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时,选取了一道行程类题目。这道题目是这样的:一列快车长180米,时速为80公里,一列慢车长220米,时速为48公里,问:①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②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照传统的教法,只要在黑板上画图就行,但是用多媒体教学,情况就完全两样。笔者将这个题目制作成课件,在屏幕上出现的时候,火车是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再配以火车的鸣笛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火车的长度、快慢车的时速我都分别在屏幕上以闪烁的字体出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或者是合作探究设立了良好的氛围。

三、疑问引趣

古人曾经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不断地质疑,努力让学生敢想敢问。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探索、讨论,才会去发现、去创造。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了问题再集体讨论。比如讲“全等三角形性质”时,学生分别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建议前后桌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对于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再一起讨论。通过讨论,发散了思维、解决了疑难;通过讨论,大家兴致盎然,觉得学习数学不但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还有好多趣味。评讲试卷,笔者也采用这种办法。小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在小范围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疑问,才提交全班师生共同解决。当学生没有问题可提,教师应该意识到,也许正是有问题存在的时候。教师要寻找学生学而无疑的原因,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新知识的生长点、认知结构的节点上启发学生质疑,或者由教师自己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内激起愈来愈大的认知矛盾,给学生生疑、释疑指路或导引。可以这样说,生疑、释疑的过程就是引趣、激趣的过程,这种过程不断地重复、循环,就会引领学生去领略数学学习中的无限风光。

四、鼓励激趣

篇4

一、播撒师爱,缩短距离

只有爱学生,才会被学生爱;只有被学生爱,学生才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我曾经接过一个差班,数学平均分59分。在讲课过程中我发现,没有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回答错了就非常紧张,不知所措,怕老师批评训斥。学生看似学得很认真,其实真正学习的没有几个,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和老师互动。看到这种情况,我停止了讲课,把回答问题时带着恐慌、出现错误的几名学生叫到面前,我拉着他们的手说:“孩子们,谢谢你们与老师的配合。虽然你们答错了,但是老师特别高兴,因为你们喜欢学习,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得出你们很喜欢我,也很尊重我。正因为你们有不会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才能有机会站在这个讲台上讲课,老师特别喜欢你们。你们当中,有的成绩低一些,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得当、缺乏自信,没关系,现在就让我们从不会开始,相信你们一定能行。”之后,我把目光转向全体学生:“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困难吗?”“愿意!”“谁能把刚才几名学生答错的题再回答一遍?”这时学生纷纷举手,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教学中,教师一句真诚的语言、一个轻轻地抚摸、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句真诚的问候、一个婉转的鼓励,这些对学生来说就是师爱,日积点滴,月积爱河,久而久之就会打动学生的心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篇5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要求,电视、电脑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说,学生已经不完全是以前的那种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课本才能获得,只有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才能获得知识。传统的死板、固化的课堂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加上数学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致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热情,所以,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激活数学课堂,使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讲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除了假期之外,一天当中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教室,在课堂上接受知识。所以死板,没有激情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学生逐渐就会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

力。本文笔者就如何激活数学课堂,如何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创设问题情境,缓和课堂气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一手包办的状态,学生没有自己的学习空间和自己的想法,只是处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不会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导致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一点的主动性。即使是有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也因为不敢挑战权威或是因为自己的胆小,不能或是不愿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总愿意等待其他学生或是教师将问题提出。然而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思考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样当别人敢于提出来问题时,往往很难和自己的想法和要问的切入点一样。所以,教师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具有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的影响已经使学生习惯了这种生存方式,所以,要想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逐渐地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锻炼,使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例如,在学习“双曲线”时,由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他们只是对教师所提出的结论进行记忆,有时是教师犯错,自己正确的时

候,学生也从来不产生质疑,有的直接将自己否定,认为老师讲的就是真理,其实不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然而学生依据是信任,没有质疑。所以,教师在主动给学生留出空白点,主动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双曲线”时,我故意先讲双曲线的方程■-■=1和焦点在y轴上的图象,果然,刚开始学生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讲的就是真理”的观点,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只是过了一会,听见有同学小声在说,“这个图象好像不是这个公式的。”因为我是故意出错的,所以我在暗喜,因为没有人发现的话,我就不能按我设计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学习意识了。我点名让这名学生说:“刚才好像是你在说公式和图形不搭配是吗?”这位学生感觉好像是犯了错一样,想要否认,“能说说你的观点吗?”我及时打消了他想要否定的念头,他才慢慢地开始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说我刚才画了一下公式的图象,我把公式中的数a2=8,b2=2得到的图象应该是在x轴上,“所以,我感觉是不对的。”“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谢谢,你帮了老师的一个大忙。”顺势我开始向学生发问:“哪位同学愿意将图象对应的公式给出来呢?什么情况下,图象在x轴上,什么情况下图像在y轴上呢?”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找到学习的快乐,缓和一下课堂上沉闷的气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课堂不是枯燥的,它也是有乐趣存在的。

二、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曾经说过:“和生活相关联的事物是最容易调动兴趣的。”本人认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学生经常接触的就是生活,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是比较了解的,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些现象竟然还

可以使与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相联系。虽然我们经常说理论联系实际,可是除了搞数学研究的,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运算,我们所学的其他知识该怎样和生活现象联系呢?在学生的思维里,只是存在教师经常说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理论解释,可是具体到哪些现象上就很难找到了。然而,现在高考试题中也开始设计联系生活的试题,然而学生对这样的题型设计并不感冒,他们有时往往提炼不出到底是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只有当教师在讲

解时,学生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考察的是这,很简单,可是在考试检测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紧张,学生很难将知识点正确地运用。

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某保险公司新开设了一项业务,他们假设若是发生某事件E,该公司要赔偿a元,设在一年内E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为使公司收益的期望值等于a的百分之十,公司应要求顾客缴纳多少保险金。

有些学生也是一眼可以看出这事考察的知识点是有关概率的问题,可问题是保险金相当于我们平时做题中的哪部分内容呢,有些学生开始犯迷糊,其实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

望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正确地理解题意与期望的意

义。可是学生就是没有办法将问题中的题干提炼出来,所以往往基础知识也经常导致学生失分。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生活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联系的过程中提炼出生活中的现

象应该用哪些知识点进行解决。而且当学生感觉到自己身边的事情被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之后,他们会感觉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进而使他们的学习激情被调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而且,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不要怕学生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不要害怕解决不了,要有和学生一起探讨的精神。而且,当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的同时,活跃的思维还会调动课堂的气氛,使整个课堂充满学生想要利用数学知

识,想要学习数学知识的氛围,使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三、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作为高中生,他们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长期以来的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已经不愿意自己去动手寻找

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他们重视的只是题目的答案,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只要答案和教师给出的结论相同就可以,甚至有些教师在给学生订正试题答案的时候,对于自认为是比较简单的试题也

只会给出答案,所以导致一些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的学生,如果他们这些题目做错了,他们就会将教师的答案记录下来,根本不再去问为什么,当下次出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感觉很熟悉,直接将答案写上,根本不去审题,不去理解,结果还是错,接着费劲找出前一题目才发现是考查的不同的知识点。这一现象完全说明了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自己的解题思路。所以,教师可以在发现新的解题思路后,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得到尊重。使学生在被肯定之后,他们就会去创新,就会对一些试题尝试新的解法。而且当学生用教师给定的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让该生自己到讲台上将自己的方法向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实践证明,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时,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比教师一直讲,一直强调的效果要好。而且这样可以让讲课的学生感到自己的成果得到肯定,还可以有效地刺激其他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使数学课堂由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了学生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活”课堂。

四、动手整理,提高复习质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一名高中生,高考已成为学生的主要任务,然而复习又是提高学生整体成绩的重要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对数学的复

习,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整理自己的易出错的题目和有些有代表

性的试题,使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这样也不至于当最后时候,教师允许自由复习的时候,学生盲目,没有方向,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并让学生对自己的错题进行分析,写明原因,让学生在进行复习的时候,知道自己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自己出错,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出现不必要的失分。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整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归纳、整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复习质量,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整理学习内容的时候,将知识结构整体化、系统化,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篇6

众所周知,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最近今年计算机技术最明显的发展就是网络化和向各个领域的深度渗透。报纸、书刊的电子化,网络电视的普及,计算机的视频聊天功能,远程教学功能以及医学上的远程诊断功能,网络购物以及机票、火车票的预订等都已深入人心,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各种电子设备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并且各个计算机设备互联的带宽也越来越高,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效性、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同样逐步的显现出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计算机科学开始迈入了云计算时代。

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生物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脱氧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计算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已经有科学家使用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简易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操作。他们采用以蛋白质分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芯片作为集成电路板,该集成电路板比现有最小的最精致的电子元件结构还要小很多。因为蛋白质分子自身便具有立体的结构,所以它的集成密度要比使用轨迹制成的集成电路高约五个数量级,另外它本身就具有并行处理的能力,所以它的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还要快近万倍,而能量消耗却是普通计算机能耗的十亿分之一。最大的优点就是当出现故障时,它们可以进行自我修复,与人的身体相连,由组织细胞提供所需能量,真正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2.2光子计算机

所谓光子计算机,就是以光信号为基础进行逻辑运算的一种未来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激光器、集成光路和透镜等,与普通的计算机相比,所用的电子由于不带电荷,没有静止质量,所以不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速度更快,消耗能量更低,而计算能力与电子计算机相比有了指数倍的增长。而且光存储的储量是现在计算机普通存储的几万倍,随着光存储、光集成器、光互连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光子计算机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道路已经不远。

2.3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类大脑,当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出现故障时,原始数据则会自动绕过出错的部分,继续进行计算。量子计算机这种低功耗、高速度的优良特性,使得计算机向着更加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3总结

篇7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如潮水源源流入我们的生活。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是一种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总体上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

2、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语”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起到“激趣”的作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把握兴趣的引导,还要保证兴趣的保持,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把兴趣的短暂性变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认真态度,这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德育内涵,同时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其他学科的辅助老师,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的。

3、恰当运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上运用恰当的比喻,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枯燥无味,而且涉及到许多计算机术语,学生理解起来很吃力,但如果运用比喻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容易理解和记忆。从根本上说就是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4、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

大纲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自己的个性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5、因材施教,学与玩同进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有很多计算机爱好者,他们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特别是对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低年级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训练,高年级主要是信息搜索、加工、处理的能力的培养。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和“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教师要对爱好游戏的学生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游戏的牺牲品。

6、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

在给低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字母不认识,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编制成动画、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或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显著。

7、探索求知,强调重难点

篇8

关键词:原则;数学学习积极性;激发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事关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大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老师稍一点拨,很快便领会了,有的学生经老师反复讲解,仍无反应。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一种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复杂的从未知到已知的矛盾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在学生的诸多内因中,智力的因素并不最重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极为重要的内因。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

一、应遵循的原则

1.从感性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原则。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来源于自然又运用于自然,所以在授课时可以遵循这个规律,从感性入手。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人们常说“学以致用”,若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能很好地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学好数学。

3.勤于实际动手原则。

4.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些老师认为数学教学一般只能采用讲授法,事实并非如此。对于教材中的不同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具体方法和措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要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掌握他,并力求参与该活动。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只要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对你的数学教学感兴趣,你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

2.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要善于发现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自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教学揭示数学本身的美。

6.用生动、幽默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改变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展示数学“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既强大、又脆弱的。说它强大,是因为如果动用得好,它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得好的成绩,获得真才实学,获得愉快和乐趣,获得终生受用的动力。说它脆弱,是因为有时它像一小团微弱的火,像精美的玻璃器皿,稍有不慎,火苗会熄灭,器皿会打破,学习会变成一种负担,一件不情愿的事情,厌学、弃学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真心地爱护学生的这一积极性,科学地、有效地去激发、引导这一积极性。这是教师职责所要求我们的。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国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赵振威.中国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分册总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贝尔著,许振声,管承仲.中学数学的教与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4]吕传汉.数学学习方法[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1990.

[5]曹才翰.论数学教育及研究[J].数学通报,1987(9).

篇9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样,在评价一幅幼儿绘画作品时,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电教媒体投影仪的运用,可以提供生动的形象,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第一,可以充分调动幼儿丰富的想象积累;第二,可以激发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想象。

幼儿绘画需要的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具体形象地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为了提高幼儿这方面的能力,我带孩子们运用复合投影片玩添画游戏。例如:在投影片上画出若干个等形状,给孩子以启迪,让幼儿想象这两种基本形状添上什么就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物体了。这样来锻炼幼儿的思维想象力时,孩子们会讲出添上眼睛、耳朵、嘴等,就变成了熊猫、小白兔、小花狗等等;能变成松树、吊灯、红旗等等。教师巧妙地将投影片复合操作,像变小魔术似的,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幼儿丰富的想象积累。另外,我还把投影仪与影子的关系利用在绘画教学中,让孩子们先用小手自由自在地变换出各种形象,互相讲故事,玩手影游戏,让孩子们自己说出变的是什么。例如:用手投影出半圆形,让孩子说一说,这是什么?添上什么就会变成一种什么完整的东西?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有的说:“添上耳朵、眼睛和尾巴,就变成了小耗子。”有的说:“添上身上的刺和眼睛会变成小刺猬。”有的说:“添上头、脖子和腿就能变成一只小乌龟。”我用手投影出手的形状,问幼儿:“我投影的这个除了是手、手套以外,还可以是什么?添上什么东西,画面就更完整了?”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说:“这是一棵大树,手腕是树干,手指是树枝,再添上树叶。”有的说:“这是一只公鸡的头,大拇指是鸡嘴,其余四指是鸡冠,再添上鸡的眼睛和身体。”还有的幼儿说:“这是小鱼的尾巴,再添上头和眼睛就成为一条自由自在能在河里游泳的小鱼了。”孩子们对此游戏非常感兴趣。最后,我让他们在投影仪前边实践,边绘画,先画好所变物体的基本形象,然后添加完整。由于让幼儿把画画在投影片上,所以他们可以自己检查画面的颜色、构图,做到随时更改、添画。孩子们还可以指着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小朋友听,激发了幼儿的联想和创造想象,把孩子们引入多视角、多层次的情境中,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孩子们在欢笑中领会了知识。

绘画活动中,运用投影组织幼儿活动,使幼儿在自由自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10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在教学过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几年来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导语”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

当然这儿所说的“导语”,不仅仅是指“语言”,还可以是“范例”。让学生看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教师制作完的成品。比如:讲解WORD时,我就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能够反应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春”、“海滨仲夏夜”、“高智商的青年如何拥有健康人格”、“父亲节贺卡”、以“环保”为主题的用Word设计的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作品,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实习结果,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父亲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

三、演示、实践

结合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把学生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并力求讲话幽默风趣,有感染力。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上机实践。

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探索课本没有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应多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都会借助“传奇世纪”电子教室的“学生示范”功能,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提出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分组学习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个学期末我都会评出助人标兵、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

六、适时表扬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