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六年级数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六年级数学教育

篇1

【关键词】创意法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创意法教育实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新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为了使学生更能自主地学习,用创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级数学课,显得尤其重要。归纳有如下几点:

1、出示学习目标,落实基础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创意法教育课堂教学的目标是指学生自己学习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它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六年级数学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级新知传授,另一方面,还要帮助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人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恰当地提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目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粗心了!许多题目连中下等生都应该做得起来,可练习考试的时候学生错误的情况很多。即出现所谓的“过失”失分现象。学生产生“过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简单地归究为“学生粗心”。就教师本身而言,教学中,在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只有帮助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落到实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2、用好现有教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现行“九义”小学数学教材已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何充分发挥现行六年级数学现有教材的作用,体现创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呢?实践证明,通过改编例题、习题,引导学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1 改编例题促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掌握新知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分数乘整数这一部分,教材在讲解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后,补充了一例,说明“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比较方便”。有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受教材的限制。在学生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一定练习以后,出示了下面一道题:2/9999×7777,激发学生兴趣说:看哪位同学计算得又对又快。当学生觉得2与7777相乘比较麻烦时,这位老师点拨到:看题中的数字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呢?许多学生通过思考,恍然大悟,自觉地运用了先将7777与9999约分,然后,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数和整数相乘,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这样一个结论,这比告诉学生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们单纯地做计算效果好得多。

2.2 改编例题引发散,培养学生能力。

要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实到实处,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教学“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这一工程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此道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可以将“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改成: 1.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2.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3.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 还可将问题改为: 1.两队合修几天完成这段公路的? 2.两队合修几天后还剩这段路的? 3.甲独修2天后,剩下的乙独修还需几天? 这样围绕例题这一中心发散,例题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机制,在本堂课得到充分体现。

2.3 改编例题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总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运用改编例题、习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辨析,进行前馈控制或反馈矫正,一方面可以达到有效防治错误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2.3.1 前馈控制。即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或班级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解答有关问题时易错的一些情况,通过改编例题、习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比、辨析,防患于未然。

2.3.2 反馈矫正。即当学生在练习中发生错误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通过改编例题或习题让学生继续练习,学生在继续练习中产生顿悟,从而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提高反思能力。

3、抓住典型题材,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与直觉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六年级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题型,分层递进,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感将是十分有益的。

如有位老师在讲解型如:“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角的三角形。”这一类题时,通过分层递进,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了问题,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耐人寻味。

第一层次:求出三个内角判断法。这是学生开始时常用的方法。第二层次:求一个角判断法。“我们能不能只求出一个角就能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思考懂得:只要求出最大的角,因为最大的角是90°,所以这个三角是直角三角形。这一层次比第一层次学生思维上进了一层。

第三层次:直接判断法。“我们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个角,直接从三个角的比份上判断这个三角形是什么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懂得:因为3=2+1,最大的角的度数等于其他两个锐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断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总结出:

(1)如果最大角的比份等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2)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大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3)如果最大角的比份小于其他两个角的比份之和,则这个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学生的思维,在本堂课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数感得到落实,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随机进行复习,完善知识结构,创设学生终身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六年级教学的难点之一,在于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知识遗忘、缺陷较多,知识的综合更成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寓复习于六年级平时的教学之中,帮助学生逐步完善知识结构”是许多老师的经验之谈,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妙药。只有这样,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才不至于是一句空话。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六年级学生 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  反思  发散

小学生性格好动,自制力差,个性强,自我意识淡薄。对数学教师来说,使小学生把上课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学习上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还要不断维护班级课堂纪律,因此很多教师感慨小学生太难教了。六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思想各方面快速成长的阶段,有一定的自我想法和自我判断。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也上升到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考察阶段,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引导的好,学生能顺利进入到更高一阶段学习,引导的不好,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得到改善,思考习惯没有得到提升,那么在后期更高阶段的学习中就会感到不能适应。如何做好小学阶段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一直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考虑到小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结合教育大纲的精神指导,很多教师都支持在小学阶段推行创意法教育理念教学,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上的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思考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一、 创意法教育理念概述

所谓“创意法教育理念”是由世界知名教育家郭成志先生提出的,其内容是“最差即最优”。在传统的教学中,习惯把学生分层优等生和差等生。数学的教学中也不例外。由于成绩差异被教师,家长还有社会区别对待,一方面不利于差等生心理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优等生能力的提升。郭先生认为,之所以在数学学习中有优等生和差等生,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只是两种不同的思维类型的学生而已,前者是左脑思维型,后者是右脑思考型。左脑发展的是逻辑思维,右脑发展的是形象思维,都是学生要具备的重要思维能力。两种思维类型的学生是具有对等的发展潜能的。心理学证实一边大脑发展过度,另一边就会受到抑制。一般“最优”的学生,右脑相对不发达,是形象思维的“最差”学生,反之,“最差”学生是形象思维的“最优”学生。

1、创意法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平等看待,平等教育。教育要实现数学优等生向形象思维转换,差等生向逻辑思维转换,最终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创意法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重大冲击,但必须认识到创意法教育理念是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明确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标有重要指导和参考意义。创意教育理念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教育理念,不仅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其正对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创意法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了教育的真正主体,以完善学生人格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相对于以人才选拔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方式,创意法教育理念更能保障义务教育的教育成果,在广大中小学中应大力推广。

2、郭成志先生在提出“创意法教育理念”同时,也提出了创意法教学模式用于指导具体的教育实施。即横向操作模式和纵向操作模式。前者是以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根据学生基础分别指导教育,后者是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采用综合两种模式的操作模式,形成了纵横教学操作模式。纵横教学操作模式因为综合了二者的优点,能实现优差等生的平等教育,很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弥补二者的缺陷,可以在各个学科中广泛推广。小学六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创意法教学的黄金时间。首先,这个阶段的学生表现出来的以先天的思维模式为主,便于教师区分针对性的教学。其次,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只要稍作引导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重视学生并平等对待教育对学生心理影响的效果最大。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六年级的创意法教育理念实施策略

按照创意法教育理念的指导,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可实施纵向教学操作模式,横向教学操作模式,纵横综合教学操作模式。但在实施创意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学操作上要注意的策略。

1、以创新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投入注意力到课堂上,才会用心参与到更多的教学内容中。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实现创意法教学。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吸引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在课堂开始先讲一个包公办案的故事,引入一道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类似的有很多著名的数学轶事和典故,史料,内容可以是天文地理,也可以通古今,更可以是花鸟虫鱼,包括日常生活中数学事件都可以作为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引子,带领学生走进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中。讲故事,设悬念等等都是现在创意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关键是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同时在课堂上用丰富的语言,表情,表演制造出生动的故事情境,悬念情境,让学生能积极投入其中。

2、创意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的了解。能准确掌握哪些学生的水平是思维模式上的差异造成的,哪些学生是思想态度上懒得造成。清晰了解学生状况之后,合理实施分层次教学。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语言魅力的打造。通过高超的问答技巧,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多向学生表达“很好。”,“能有这样的想法,你进步了!”等等陈赞的语句,不断肯定认可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问。对于学生的提问,首先要尊重学生敢于质疑的表现,其次,在指导过程中可以多方位,多观念的鼓励学习自己思考解决。在对学生的思考结果评论时要把握展示“最差生”创意思维,修复“一般生”创意思维,激活“最优生”创意思维的原则。

3、创意法教育的原则是把每个学生个体作为一个待修补的教育对象通过各种方法实施能力思维上的提升教育。每个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但在教学过程中,创意法会把学生分层三个层次:优等生,一般生,差等生。创意法教学的目标最终是要实现三层次学生综合思维能力上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教学案例,调动 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首先,立足教材案例,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各个学科在教育中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利用好教材组织学生探究式学生是可以实现的。可以把学生分层小组,每个小组由优等生,一般生,差等生三个层次组成。让优等生引导小组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优等生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针对一般问题,先让差等生思考回答,给到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展示,稍深入的问题就有一般生解决,这样对他们是很好的提升锻炼,疑难点问题有优等生思考解决。其次,立足于教材但也要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反向思维和创新思维思考。在六年级的分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中,一位教师在教学中给到这样的例证:2/999×777,当很多学生用心计算2与777相乘的结果时,一位学生通过思考,运用了将777与999先约分后计算的方法很快说出了答案。最后,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六年级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数学题:“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关于这道经典例题,现在有很多的改编思路,表述方面的改编有:乙队单独修比甲队多用5天;乙队单独修的时间是甲队的1.5倍;乙队的工作效率是甲队的2/3。针对问题可改编为: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两队合修5天后还剩下多少没修等等。通过一道例题,发散开来就是无数例题。

三、 结束语

创意法教学实现的是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意法教学理念,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是小学数学教育响应国家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具体措施,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穆春梅,冯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J].黑河教育,2011(02).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例1,P108做一做,练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向上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找到合适的形来表示数和在形中找出数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奇数,你还记得哪些数是奇数吗?(PPT出示)

师:相邻的两个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奇数。(出示加法算式口算得数:1+3,1+3+5)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出示:1+3+5+7+9+11+13

=)你还能马上报出得数吗?老师能。你们也想算的很快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数与形。板书课题:数与形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一

师:这条算式中是不是存在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计算呢?

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开始的。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前面的两条算式。

(一)画图形

1、提示用1个小正方形表示1,那+3就是再加三个一样的小正方形。

出示图片: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2、再+5呢?可以怎么摆?

出示图片

二)形与数对应

为了便于观察,老师给他们都涂上了颜色,是不是更清楚呢?

我们把刚才表示小正方形数的2种算式综合起来,可以用什么号连接?

板书:

1=1的平方

1+3=2的平方

1+3+5=3的平方

小结:这里的正方形直观的解释了数的两种运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与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样子?同桌合作,画出草图,写出算式。

(三)找规律

观察这些数和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

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都是从1开始的)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呢?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所有类似数的计算吗?

只有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的个数。

(四)总结

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利用数的计算求出了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正方形也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五)没有图你会计算这几题吗?

(1)1+3+5+7=

(2)1+3+5+7+9+11=

(3)

=9的平方

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正方形和它算式之间的联系的?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4、拓展

掌握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三、练习拓展

P108“做一做”第2题

1、出示问题,生独立观察。

2、小组讨论、发现规律。

3、全班汇报、交流。(PPT展示)

二十二第2题(三角形数)

1、小组合作探究

运用刚才的方法,完成书中P109

2题

2、生汇报

(1)写算式

(2)增加图

(3)找规律

形的特点:第几幅图就有几行,最下方就有几个

数的特点:都是从1开始,相邻两数相差1

和的特点:(首行+末行)×行数÷2

(4)拓展

第十个图

3、讲解三角形数

由于数量为1,3,6,10……的原片可以组成三角形,数学上,这些数也叫做“三角形数”。那么我们之前学过的1,4,9,16……,这样组成正方形的数,它叫什么呢?正方形数。

其实每个正方形数可以拆成两个不同的三角形数,比如5的平方=10+15。

4、回顾以前涉及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探索简单的数与形的关系,我们发现了数与形的密切联系。欣赏华罗庚的一首诗:

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

数无形时少直觉,形无数时难入微。

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切莫忘,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切莫分离。”

五、作业

教材第109页第1题。

数学广角——《数与形》

篇4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口算有关除法;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课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明星照,想不想看看是谁?(点击课件)哇!王老师!大家看想我吗?如果拍照时,老师的眼睛变小了,嘴巴不变,嘴巴还变大了,那么拍出的照片还像我吗?不过,这张照片太小了,我想拍一张大一点的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家价格便宜的照相馆:

A照相馆:“30元可以照6张!”

B照相馆: “60元可以照12张!”

C照相馆:“90元可以照18张!”

D照相馆: “10元可以照2张!

照相馆: “15元可以照3张!”

二、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主看信息列出四个算式,指名板演四个算式。

① 30 ÷ 6 = 5

②60÷12=(30×2)÷(6×2)=5

③ 90÷18= (30×3)÷(6×3)=5

④10÷2= (30÷3)÷(6÷3) =5

2、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讨论:点击课件。

以 30 ÷ 6 = 5为标准,仔细观察其余算是中的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你们会发现什么规律?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四个算式的商都相等,算式(2)、(3)、(4)式其实都是算式(1)变化出来的,如:算式(2)的被除数60是算式(1)的被除数30的2倍,算式(2)的除数12是算式(1)的除数6的2倍,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上2或扩大的倍数相同。我们一起来再来看看算式(3)、(4)是不是也有这规律。同桌结合算式(3)、(4)来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的情况。最后再请同学与全班交流。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发现的规律?学生总结以后,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商不变规律”(板书)

4、利用这个规律讨论

(18×0)÷(6×0)=?所以在商不变的规律中什么条件不适用?(零除外)

5、齐读商不变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商不变。

三、反馈练习

1、抢答: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2、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①(90×)÷(30×2)=90÷30

②(40×5)÷(20〇5)=2

③(1200×)÷(400〇5)=3

④(1200 〇 4)÷(400〇4)=3

⑤(1200 〇 )÷(400〇)=3

3、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①(48×5)÷(12×5)=4……( )

②(48÷4)÷(12÷4)=4……( )

③(48×3)÷(12×4)=4……( )

④(48×3)÷(12÷3)=4……( )

⑤(48×6)÷(12×6)=4……( )

⑥(48 - 8)÷(12 - 8)=4……( )

4、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面的结果。

312÷26=

3120÷260=

312000÷26000=

15600÷1300=

5、教师讲故事:猴王 分 桃

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里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给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4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吧。”小猴听了,连连摇头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又说:“好吧,给你4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小猴,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桌子,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好吧,给你4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小猴,你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师: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学生积极回答。

6、练习:P75 第1、2小题、观察与思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作业:配套与练习

看了六年级上册数学商不变的规律教案的人还看:

1.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案

2.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手抄报

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例》教案

4.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反思

篇5

【关键词】顺口溜;数学;教学

顺口溜是一种韵语。韵语是“押韵的语言,指、词和唱词、歌诀等”。顺口溜通过韵语形式构成音乐节奏,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诙谐有趣,易读易诵的特点有利于记忆,运用于各学科领域教学,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此,人们常常将顺口溜用于辅助教学。

一、顺口溜的特点

(一)合辙押韵,节奏鲜明

顾名思义,顺口溜最大的特点就是“顺口”,即押韵。押韵,“就是有规律地交替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利用相同或相近的声音有规则地回环往复,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之和谐统一”。顺口溜用语简洁平实,音韵和谐,讲究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非常强的音律美。

(二)结构单一,回环反复

递归是指“语言结构层次和言语生成中相同结构成分的重复或相套”。顺口溜形制短小,成分简单,递归性既体现在句子语法结构上,也体现在词语的语法结构上。

顺口溜的这种递归性使同一种句式和相同的或同素的词语反复集中出现,相同、相似汉字、词汇、语法结构的重现率极高,这种字词本位的递归性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在小学的低年级教学中有着极大的方便,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生动形象,手法灵活

顺口溜虽然是民众使用最自然朴实的语言编创的,但他们也十分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这体现在编创过程中许多修辞手法的运用。从比喻、借代、双关、夸张、仿用到排比、对偶、顶针、回环、反语等等一系列的传统修辞格,几乎都使用到了。

(四)内容广泛,富含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顺口溜源于社会,根植于民间,人们的口头创作与民众生活、劳作,社交、习俗紧密相联,内容包罗万象,透过这些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又无不记载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二、顺口溜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

(一)顺口溜的趣味性,就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兴奋剂”

数学教学中,公式、定理,证明、推理,计算、解题,给人严肃抽象、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样对于学生来说,相对于美术、音乐这些学科,兴趣就小了很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做了不少尝试,其中顺口溜,就是笔者的常用手段之一。通过把顺口溜呈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有趣、易记的顺口溜产生兴趣, 进而转化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解题方法、步骤

学生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但不是所有的题,都必须由学生自己来找出解题方法、步骤。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 前人已经对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作出了总结, 这时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按照这些解题的步骤,按部就班即可。学生也可以少走弯路,较容易找到所需的答案。在顺口溜中就不乏这些解题方法和步骤的总结。

三、顺口溜选编的原则

(一)遵循学习规律

顺口溜反映出不同阶层人们的观念,有积极向上的,有低俗偏激的;顺口溜记录了历代社会各行业民众生活的积累,有丰富的经验,也有应吸取的教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内容,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精神的教材,应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二)提升学习兴趣

教材编写,教学设计都需要在遵循学习规律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增多内容,加大难度。尤其随着学习阶段的推进,如果教材不合理,不能与能力相匹配,想当然,理想化,就可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在中介语阶段出现石化现象。避免或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石化现象,除了注意教材编写有针对性外,探索和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提升学习兴趣也很重要。

四、针对低年级小学教师利用顺口溜教学的建议

(一)更新教学理念

每一位教师,无论做课程设计还是编写补充教材,需按大纲要求,从第二语言教学论、系统论考虑学生的实际,有了教什么的理念,有了坚持怎么教的方法,教师就可能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模式,从单一走向多灵活课堂,调动学生的情绪,赢得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观念如果不变,教学就不可能产生新的动力。

(二)夯实专业功底

教师上课固然要有体现教学原则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的理想的教材,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技巧,再好的教材也不能吸引学生。”教学技巧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实践、思考、总结、实验积累的经验。站在教学角度衡量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有了一定的教育理念后,还必须具备扎实的数学教学功底,具有系统掌握数学的教学基础,能在知识层面讲解透彻。

(三)增强采编能力

顺口溜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流传着许多顺口溜,书籍中、民众口中都可以寻找到有趣、优秀的顺口溜。小学教师教师应该翻阅书籍、走近群众,收集整理,从中甄选出合适的顺口溜应用于教学。另一方面是要增强编创顺口溜的能力。

总结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数学顺口溜, 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题型的印象。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多编一些让学生一听就懂、一记就会、一会就用的数学顺口溜,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得到轻松和快乐!

参考文献:

[1]高月琴.顺口溜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谈[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69-170.

[2]丁春梅,杨云亮,海飞,衡雪梅.浅谈顺口溜在普通昆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09,02:41-42.

[3]葛雪鸿.浅谈钳工实习教学中“顺口溜”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6,17:107+109.

[4]李政.“土办法”顺口溜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16,01:251-252.

[5]杨青燕.历史教学中如何选择高效的顺口溜[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59-60.

篇6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卷(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10分)

1.

(1分)8050毫升=_______升_______毫升

5.8平方分米=_______平方厘米

立方米=_______立方分米

5平方米4平方分米=_______平方米

2.

(1分)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高是25.12

cm,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_______cm。

3.

(1分)用一个长20

cm,宽12

cm的硬纸板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cm2。

4.

(1分)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15

cm,高是8

cm,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_______cm2。

5.

(1分)如图,以长方形10

cm长的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会得到一个_______,它的表面积是_______cm2

体积是_______cm3。

6.

(1分)把一个圆锥沿底面直径纵切开,切面是一个_______形。

7.

(1分)如图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以6

cm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图形是_______,它的体积是_______cm3。

8.

(1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如果圆柱比圆锥的体积多42

dm3

则圆柱的体积是_______,圆锥的体积是_______。

9.

(1分)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00.48

dm3

它的底面半径是2

dm,高是_______dm。

10.

(1分)把一根2.5

m长的圆木锯成三段小圆木,表面积增加了24

dm2

这根圆木的体积是_______dm3。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11.

(1分)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12.

(1分)圆锥的底面积不变,高扩大为原来的6倍,则体积扩大为原来的2倍。

13.

(1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定是长方形。

14.

(1分)圆柱的底面直径是3

cm,高是9.42

cm,它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15.

(1分)圆柱有无数条高,而圆锥只有一条高。

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6.

(1分)如果把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它的体积将扩大为原来的(

)。

A

.

2倍

B

.

4倍

C

.

6倍

D

.

8倍

17.

(1分)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水桶的(

)。

A

.

底面积

B

.

侧面积

C

.

表面积

D

.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

18.

(1分)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

dm,高是4

dm,把这根木料沿底面直径锯成两个相等的半圆柱,表面积比原来增加(

)dm2。

A

.

226.08

B

.

24

C

.

48

D

.

96

19.

(1分)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

dm,若高增加2

dm,则侧面积增加(

)dm2。

A

.

20

B

.

31.4

C

.

62.8

D

.

109.9

20.

(1分)图中圆锥的体积与圆柱(

)的体积相等。

A

.

B

.

C

.

D

.

四、按要求计算。

(共3题;共3分)

21.

(1分)一个粮仓如图,如果每立方米粮食的质量为700kg,这个粮仓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粮食?

22.

(1分)计算下面圆柱的表面积和圆锥的体积。

23.

(1分)求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cm)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2题;共2分)

24.

(1分)一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体积,那么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_______,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_______。

25.

(1分)一个圆柱和圆锥等体积等高,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_______,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_______。

六、解决问题。

(共7题;共7分)

26.

(1分)用玻璃做一个圆柱形鱼缸,底面半径是2.5

dm,高是4

dm,做这个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这个鱼缸最多能装水多少升?

27.

(1分)一个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半径是4

cm,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8.

(1分)一堆圆锥形黄沙,底面周长是12.56

m,高是1.2

m,将它铺在一个长8

m,宽2.5

m的沙坑里,可以铺多少厘米厚?

29.

(1分)一个圆柱形玻璃容器里装有水,在水里浸没一个底面半径是3

cm,高是10

cm的圆锥形铁块(如图),如果把铁块从圆柱形容器里取出,那么容器里的水面要下降多少厘米?

30.

(1分)学校教学楼大厅里有4根立柱,每根立柱的底面半径是2

dm,高是4.5

m。现要给立柱的侧面包上装饰板,包好这些立柱共需装饰板多少平方米?

31.

(1分)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一个高为6

cm,体积是72

cm3

另一个高为9

c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2.

(1分)一个内直径是8

cm的瓶子里,水的高度是7

cm,把瓶盖拧紧倒置放平,无水部分是圆柱形,高度是18

cm。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0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5分)

11-1、

12-1、

13-1、

14-1、

15-1、

三、选择题。

(共5题;共5分)

16-1、

17-1、

18-1、

19-1、

20-1、

四、按要求计算。

(共3题;共3分)

21-1、

22-1、

23-1、

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共2题;共2分)

24-1、

25-1、

六、解决问题。

(共7题;共7分)

26-1、

27-1、

28-1、

29-1、

30-1、

篇7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的是教材第35~36页的内容。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分析美丽的图案是如何由简单的基本图形经过运动的到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简单图形是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成复杂图案的。在后面设计图案的环节中,学生在自己设计美丽的图案后进行交流,在体会到成功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美和数学方法的价值。

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学习为学习为欣赏图案和解决生活中的图案设计问题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学会应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图案。

2.经历图案的欣赏与设计过程,体验图形运动的数学思想,培养操作实践的动手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图形运动创造的美,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难点:能利用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各种美丽的图案。

2、欣赏了这么多图案,你有什么感受?(这些图案真美)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与设计美丽的图案吧!(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观察、分析图案

1.出示教材第35页主题图。

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三幅美丽的图案,看看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2.出示问题:

上面的图案可以怎样得到?选择其中一幅与同伴说一说。

3.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师:谁来说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个基本图形经过怎样的运动得来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教师小结:

这些美丽的图案都可以由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而得来。(板书:平移、旋转、轴对称)

(二)设计图案

将一个基本图形进行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幅呢?

师:那么,要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我们可以按照怎样的步骤来设计呢?

1.确定设计步骤:

①确定要设计的图案;

②确定基本图形;

③确定运动方法;

④画出要设计的图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想象,设计图案。(教师出示一个基本图形给学生参考)

3.作品展示。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补充。(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和课件进行总结)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欣赏与设计》这一课,了解了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而来的。同时也掌握了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设计出了美丽的图案。

四、布置作业

读一读,做一做。

出示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作品:

你能运用图形的不同运动方式,创作出一幅自己的作品吗?

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基本

美丽

图形

运动方式

图案

教学评价: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本设计通过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2.培养合作意识,体会数学情感。本设计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设计图案这一环节中忘记提醒学生带彩笔来涂色,因此在学生作品展示时投影出来的效果不是很好,而且时间也显得较为仓促,没有让学生对所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另外,在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以及在教学时“放”和“收”的度把握得不够好。

课后练习: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所画圆的(

)。

2、在正方形里边画一个最大的圆,正方形的边长就是所画圆的

)。

3、圆有(

)条对称轴

4、圆沿中心点旋转(

)度与原图形重合,圆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

)次,所以圆有很好的(

)。

5、正方形沿中心点旋转(

)度与原图形重合,正方形旋转一周,与原图形重合(

)次。

6、等边三角形沿中心点旋转(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意义上的不同。掌握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

2.让学生亲历复习过程,教会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帮助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以数学眼光来审视生活问题。

复习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复习难点:

注意与相关知识的对比,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构建网络。

师:同学们看看课题,就知道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百分数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师:在上这节复习课之前,老师想对大家提几点学习要求,你们看能不能做到?

1.复习课的要求

(1)应该尝试翻阅书本,初步做好知识的整理,最好形成知识网络。

(2)上复习课时,要尽量把自己知道的展示出来,对于不知道的或者遗忘的知识要注意倾听。

(3)要注意学会沟通新旧知识的对比与联系。

2.汇报交流整理结果

(1)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3)百分数的应用

A、求常见的百分率

B、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C、求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D、折扣、纳税、利息

师:你们看,通过整理,我们一起构建了百分数的这样一个知识网络。像这样整理是不是更便于我们的记忆,也可使我们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扎实啊?但是这些知识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这样我们的同学们也可做到查漏补缺。(板书:查漏补缺)

二、查漏补缺,沟通联系。

1.复习概念,说说下面这句话中百分数的意义,读后你有什么感想?

据资料统计,我国约18.7%的水土流失严重,有42%的城市水源受到污染。

同学们说得不错,实际上,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一则带有百分数的信息,同学们能看出这么多的问题来,看来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确实掌握的挺不错的。谁来归纳一下什么是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什么?(百分率和百分比)

2.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师:百分数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分数也是有联系和区别的。

(1)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比,所以它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2)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3.复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请同学们说说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

4.沟通百分数与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师:百分数这个单元,看来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为什么我们在前面学了分数,还要去继续学习百分数呢?大家知道,百分数在平时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比如:我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数约是上届金牌数的160%。等……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你们会正确地应用好百分数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吗?

(1)在前面归纳整理中大家谈到了“求常见的百分率”。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百分率呢?(出勤率、发芽率、及格率、产品合格率、……)

A.在实际应用中,什么情况下最多能达到100%?

例如: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等。

B.什么情况下达不到100%?例如:出米率、出油率等。

C.什么情况下能超过100%?例如:完成率、增长率等

观察:实际求百分率的问题和我们前面学的什么问题相似?(分数除法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百分率求的是百分之几。

师归纳:百分数在解决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解决百分数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003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2002年为2476元,2003年比2002年增长百分之几?

要求学生独立并解答;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说这属于百分数哪一类的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解决问题。]

师: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分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相通的,也是有联系与区别的,在上节课,我们在复习折扣、利率、纳税等问题还要沟通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师总结:不管是分数的解决问题还是百分数的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找准什么?(单位“1”)

三、应用拓展

1.判断(说说为什么?)

(1)8比10少20%,10比8就多20%

(2)一本书原价50元,先降价10%,后又涨价10%,现价还是50元。

2.有含糖率为20%的糖水500克,要把它稀释成含糖率为10%的糖水,需加水多少克?

3.王强把800元零花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两年,到期后,他得到税后利息71.136元,这种存款的年利率是多少?(利息税按5%的利率计算)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19至20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

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

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掌握角度的测量方法,能确定物体的方向,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中国地图,复习之前学过的北、南、西、东、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

二、情境教学,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南方向。

1.提问:你知道台风的方向吗?在方位坐标图上指一指(请两名学生指)

2.疑问:刚才两名同学指的方向都是东南,能确定台风的方向吗?还需要加什么条件?(度数)

(二)

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

1.理解“东偏南30°”的意义: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预设:“以东为起始,向南偏30°”

2.结合量角器,深入理解“东偏南30°”的含义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画出东偏南30°(边操作边讲解)

提问:现在可以确定台风的方向了,但是它的具置能定吗?

(三)

出示例1情景图:“目前台风位于A市东偏南30°的方向,距离A市600KM”

教师:如果用1cm代表100km,你能在坐标图上确定台风的位置吗?(请学生在黑板的坐标图上指一指。)

小结:同学们,你觉得如何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呢?(方向和距离)

(四)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台风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大约几小时到达A市?”(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

1.教材20页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个别辅导)请几名同学演示度量角度的过程

2.教材2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

教材24页第4题

注意强调观测点的不同,位置不同。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方向:东偏南30°

篇10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分层教学理念;引入实践;思考

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以全体学生为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有一个详细的了解,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特点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次的教学,有针对性的、有的放失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将在多年的小學数学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关于分层教学的一些教学经验、实施策略总结如下:

一、分层教学理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重要作用

所谓分层教学方法,就是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入手,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架构体系进行考虑,而不是将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科学化、合理化的将学生进行区分,为的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而实现无差别化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很好地兼顾到全体学生的能力水平、思维特点存在的差异。当学生进入小学的高年级阶段,特别是到了六年级,学生的全体水平差异的幅度拉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自己,开发和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模式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适应学生生理,尊重学生心理情感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取得相应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将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完善分层教学方式、方法,让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二、分层教学理念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当中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做好分层教学的铺垫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的总结,同时要与初中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衔接,是过渡性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个人实际情况为前提,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层,为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做好铺垫。作为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从本班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智力水平出发,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入手,对学生分层教学,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不同的层次的确定,更加明确了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但是这个分层教师一定是心目中的分层,绝对不能将它公布于众,那样会影响到较低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尊心。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表面积”时,本节课知识的学习目标是: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结合他们对这些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情况,使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来检测和调查。先复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对圆柱表面积有初步的理解,为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建立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轻松得出结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汇报,教师可了解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分层,促进分层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兼顾整体学生的需求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要求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学习的进度,对其成长、学习不利。因此,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全面照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要。从而促使优等生提升学习进度,中等生、学困生,发现个人不足,弥补和改善不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还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正是由于分层教学方法的这种优势,教师必须好好运用这种方法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忠.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实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1:193. 

[2]迟明丽.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