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数字化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乡建设数字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城乡建设数字化

篇1

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的载体也出现了磁盘、U盘、光盘等大量电子文件形式,因此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必须走数字化建设的道路,才能进一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南阳市城乡规划建设档案馆为例,分析城建档案向着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概念

档案是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及其它形式的原始记录,其内容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保存的各种记录,以备后续查看。档案数字化建设就是把传统存储介质的原始档案资料利用数字化手段转换成数字化形式进行存储,即利用扫描、压缩、转化等手段转换成图像、声像等形式,利用U盘、光盘等存储管理技术将其存储于其它大量的存储介质上。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档案资料检索查询的效率,并且可以连接局域网、互联网,实现数字档案的管理网络。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首先,全球信息化发展趋势促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与新形势相适应,才能顺应时展要求。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信息数字化技术获取信息,互联网几乎成为各行各业的主要依托,城建档案信息包含了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过程中所有原始的信息资源,而在信息社会中数字化建设是必经之路。其次,城建档案的信息形态及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建设工程在各个阶段均离不开计算机辅助技术,施工、出图等环节会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CAD、CAC等技术的普遍应用均决定了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进入数字时代。再次,未来信息化社会对城建档案服务功能的要求促使其必须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实体利用形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城建档案信息检索及应用的需求,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各部门均推行信息化建设模式,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会形成大量的建设电子文件,因此城建档案管理只有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式,才能与其它各相关部门工作相适应。最后,城建档案管理向着信息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实际工程中各个环节会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则会导致资源流失或重复加工。而加强城建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会促使这些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真实、长期的保存城市建设活动中的各种原始记录,真实实现城建档案成为城市建设资源库的作用。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重点内容

以南阳市城乡规划建设档案馆为例,其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系统基本功能

首先要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基于电子文件归档交换平台,利用电子文件网上报送系统多层面、多门系、多维度采集各类城市建设规划信息,城建信息必须符合必须长期存储、与归档要求相符;应归档单位及时向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移交各类电子档案,再通过数据库技术将资源档案集中在一起,便于后续检索、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城市建设。其次,数据保存与利用功能,利用磁盘、光盘等各类技术手段,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备份、存储;而利用数据扫描、智能检索等功能,则可将相关信息方便、快捷的检索出来,并实现及时输出。再次,数据管理功能,即对大量原始电子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对其进行分类、排序、价值鉴定、数据检验、生成检索目录、数据统计及自动打印输出等,并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技术管理,利用身份认证保密技术、询问控制技术等,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最后,城建档案的宣传功能。充分发挥数字城建档案的重要作用,便于公众对城市面貌及发展历程有所了解,将其制作成视频、画册等形式,向社会宣传城建档案管的服务功能,使其对城建档案工作有更多了解与支持。

(二)信息化标准建设

一方面,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参照国家信息化建设相关规范与档案行业内标准,与南阳城建档案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统一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技术规范。另一方面,要认真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档案局颁布的《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等,以保证数据规范、资源格式的统一。

(三)加大基础性投入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必须依赖成熟的技术与完善的设备,因此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向上级职能部门说明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持。具体而言,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性投入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方面服务器的配置要能够满足海量数据存储与快速检索利用的需求;在音频、视频、多媒体设备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相机的质量,存储卡、录音笔等硬件设备也要保证质量;配置计算机、移动硬盘、DVD刻录机、光盘打印机及高速扫描仪等日常办公必需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异地容灾系统,对重要数据进行容灾备份,保证计算机系统在受到自然灾害或网络攻击时可迅速恢复正常工作;设置计算机网络化消防监控系统,对温湿度等环境配套系统进行完善,最大程度上保证城建档案的安全性。

(四)信息资源建设

首先进行目录数据库建设。要根据《档案著录规则》要求建立目录数据检查审核制度,对目录数据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数据录入过程及录入结果的规范性;其次,建设全文数据库,普通数据库存储仅存储某个文件的关键字,而全文数据库则采用模糊查询即可检索到更多涉及到文章的内容,从而获取更为丰富、具体的资源信息。加快开发全文档案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检索系统,全文数据库结构设计应符合检索优先原则,推荐使用通用格式。最后,加强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对馆藏珍贵、重要的影像、照片、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新建归档资料全部进行数字化归档,一律使用数字化录入归档保存。

参考文献:

[1] 李新民,邱书巧. 城建档案管理数字化探析[J].城建档案,2013(11)

[2] 赵群. 探讨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发展模式[J]. 科技信息,2010(3)

篇2

1 超高层建筑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安装特点

1.1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周期长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2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涉及面广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信、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3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高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加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4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多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做好工程各项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诸如进度安排、工序衔接以及工作面交接等,使得各专业的管线综合布局符合机电安装工艺的基本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实现其相互间互创有力的施工条件,从而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得投产使用后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其基本要求。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工程管理

2.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安装的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控制。

2.1.1 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采用3路10 kv市电回路作为供电电源,用10 kv电力电缆埋地引至本建筑地下一层高压开关房。变配电设置4个变配电室。低压配电系统两台变压器为一组,采用单母线分段、手动/自动投切方式,经低压配电柜后采用电缆或母线槽沿地下室敷设至电气竖井,再经电气竖井分别引至各用电负荷。备用电源在2#变电所旁设1台1 600 kva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配电箱、配电柜的安装:1)照明器具安装前必须拉线、找偏,配电箱安装前进行定位吊线,开孔时先划线,后钻孔,稳装后经吊线复测合格后再固定。2)基础施工前,安装方应会同业主、监理、土建和供货方共同定夺基础施工图,力争完全符合设备安装要求,安装方全程跟踪检查。3)对柜内的线路进行规划,必要时画图示范,避免线路交错无章,线路的绑扎遵循横平竖直、安全、规范、美观的原则。

2.1.2 电气照明

本工程采用符合环保节能的三基色t5、t8日光管及节能灯。户内照明线路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upvc管在楼板内暗敷或穿钢管在吊顶内敷设,户外照明线路采用电缆穿钢管埋地暗敷,智能节电照明系统自动控制。照明器具安装管理要注意:

(1)在预埋灯头盒时,要确认灯具的种类,并核对是否有变更,施工员还要和土建技术员核对墙体尺寸,保证灯位预埋准确,班组根据墙体尺寸和灯具尺寸划线定位,并用油漆标志;成排灯具安装时,要求前后左右上下网状拉线,切忌凭目测施工;吸顶灯在采购时采用灯托大于或等于灯罩的种类,避免造成吸顶灯不能紧贴顶板;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要捋顺直,切忌搭纽。

(2)在配合阶段,仔细核对灯具位置,尤其是成排灯具要划线定位,不能仅仅以土建的结构尺寸定位;灯头盒的选择不能太大,要注意灯座的大小是否完全遮档墙面,否则,要更换灯具或加木台;对于座灯头,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2.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计划控制是贯穿于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项目全过程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实际进度,及时、定期地将它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并立即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2.1 现场了解情况

为了使项目控制的效果更好,要建立资料的收集机制,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掌握信息通常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实现:

(1)面谈,项目经理与工程部负责人、各作业队负责人进行面谈,确认各作业队承担的任务状况。

(2)分项负责人,分项任务的承担人将各自负责的项目最新状况交给项目经理。

(3)情况汇报会,项目经理定期召开进度会议。

2.2.2 报告进度分析

编制进度报告的关键在于偏差分析。偏差分析主要包括偏差趋势分析和偏差原因分析两部分。偏差分析一般从综合进度和控制点两个方面进行各自侧重的分析。即一方面进行总体性分析,另一方面对控制点,特别是关键控制点要做重点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有工作面没及时提交;施工图纸没及时提供,无法

转贴于

编写施工方案,不能组织施工;设备交货配套率不足,或者设备有缺陷需现场处理;资源投入不足,施工设备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劳动力的数量不够等;施工人员积极性不够,效率低下;工程量增加等。因此,在进行偏差原因分析时,要有针对性,找出问题的根源。

2.2.3 调度协调

调度协调是纠偏计划顺利执行的保障。任何运行状态调节都应有调度协调机构或人员遵照纠偏计划和调度协调程序来实施。科学的现场调度协调机构、协调程序和组织好调度协调会议是实现调度协调秩序化的重要内容。

2.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它们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真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2.3.1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负荷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绝缘导线。在施工现场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总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均应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安全可靠。一般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 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 s,并有合适的分级配合。

2.3.2 配电箱、开关箱等均应可靠接地,照明配电系统宜与动力配电分别设置,避免因动力停电或电气故障而影响照明。由开关箱管理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开关箱与所控制的用电设备的距离应≯3 m。施工现场的灯具安装高度,室外距地面应≮3 m,室内距地面应≮2.4 m。

在施工现场,除了要注意防止触电事故之外,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禁止穿拖鞋或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及酒后操作;凡3 m以上的操作均须采取防护措施,使用高凳或梯子时单梯只准上1人进行操作,支设角度以60°~70°为宜,并采取防滑措施;电工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向下抛投任何物料,防止发生伤人事故。

3 结束语

篇3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2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涉及面广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涵盖了机械设备工程、电器工程、电子工程、自动化、仪表、建筑智能化、消防、电梯、管道、动力、通信、环保工程等等。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

1.3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高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越来越多,加之工业规模日益扩大,安装工程也越来越大。大型工程对吊装、装配、检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4 设备安装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工作多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专业,因此,做好工程各项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诸如进度安排、工序衔接以及工作面交接等,使得各专业的管线综合布局符合机电安装工艺的基本工程设计标准和要求,实现其相互间互创有力的施工条件,从而充分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使得投产使用后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其基本要求。

2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工程管理

2.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安装的质量控制,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控制。

2.1.1 变、配电系统

本工程供电采用3路10 kv市电回路作为供电电源,用10 kv电力电缆埋地引至本建筑地下一层高压开关房。变配电设置4个变配电室。低压配电系统两台变压器为一组,采用单母线分段、手动/自动投切方式,经低压配电柜后采用电缆或母线槽沿地下室敷设至电气竖井,再经电气竖井分别引至各用电负荷。备用电源在2#变电所旁设1台1 600 kva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

配电箱、配电柜的安装:1)照明器具安装前必须拉线、找偏,配电箱安装前进行定位吊线,开孔时先划线,后钻孔,稳装后经吊线复测合格后再固定。2)基础施工前,安装方应会同业主、监理、土建和供货方共同定夺基础施工图,力争完全符合设备安装要求,安装方全程跟踪检查。3)对柜内的线路进行规划,必要时画图示范,避免线路交错无章,线路的绑扎遵循横平竖直、安全、规范、美观的原则。

2.1.2 电气照明

本工程采用符合环保节能的三基色t5、t8日光管及节能灯。户内照明线路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穿upvc管在楼板内暗敷或穿钢管在吊顶内敷设,户外照明线路采用电缆穿钢管埋地暗敷,智能节电照明系统自动控制。照明器具安装管理要注意:

(1)在预埋灯头盒时,要确认灯具的种类,并核对是否有变更,施工员还要和土建技术员核对墙体尺寸,保证灯位预埋准确,班组根据墙体尺寸和灯具尺寸划线定位,并用油漆标志;成排灯具安装时,要求前后左右上下网状拉线,切忌凭目测施工;吸顶灯在采购时采用灯托大于或等于灯罩的种类,避免造成吸顶灯不能紧贴顶板;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要捋顺直,切忌搭纽。

(2)在配合阶段,仔细核对灯具位置,尤其是成排灯具要划线定位,不能仅仅以土建的结构尺寸定位;灯头盒的选择不能太大,要注意灯座的大小是否完全遮档墙面,否则,要更换灯具或加木台;对于座灯头,应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2.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进度管理

进度计划控制是贯穿于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项目全过程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实际进度,及时、定期地将它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并立即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2.2.1 现场了解情况

为了使项目控制的效果更好,要建立资料的收集机制,确保信息的全面和准确。掌握信息通常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实现:

(1)面谈,项目经理与工程部负责人、各作业队负责人进行面谈,确认各作业队承担的任务状况。

(2)分项负责人,分项任务的承担人将各自负责的项目最新状况交给项目经理。

(3)情况汇报会,项目经理定期召开进度会议。

2.2.2 报告进度分析

编制进度报告的关键在于偏差分析。偏差分析主要包括偏差趋势分析和偏差原因分析两部分。偏差分析一般从综合进度和控制点两个方面进行各自侧重的分析。即一方面进行总体性分析,另一方面对控制点,特别是关键控制点要做重点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有工作面没及时提交;施工图纸没及时提供,无法 编写施工方案,不能组织施工;设备交货配套率不足,或者设备有缺陷需现场处理;资源投入不足,施工设备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劳动力的数量不够等;施工人员积极性不够,效率低下;工程量增加等。因此,在进行偏差原因分析时,要有针对性,找出问题的根源。

2.2.3 调度协调

调度协调是纠偏计划顺利执行的保障。任何运行状态调节都应有调度协调机构或人员遵照纠偏计划和调度协调程序来实施。科学的现场调度协调机构、协调程序和组织好调度协调会议是实现调度协调秩序化的重要内容。

2.3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安全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它们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认真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对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2.3.1 根据施工现场用电设备负荷的大小,选用合适的绝缘导线。在施工现场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和开关箱,总配电箱及开关箱内均应设置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安全可靠。一般额定漏电动作电流≯30 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0.1 s,并有合适的分级配合。

2.3.2 配电箱、开关箱等均应可靠接地,照明配电系统宜与动力配电分别设置,避免因动力停电或电气故障而影响照明。由开关箱管理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制,开关箱与所控制的用电设备的距离应≯3 m。施工现场的灯具安装高度,室外距地面应≮3 m,室内距地面应≮2.4 m。

在施工现场,除了要注意防止触电事故之外,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禁止穿拖鞋或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严禁在施工现场吸烟及酒后操作;凡3 m以上的操作均须采取防护措施,使用高凳或梯子时单梯只准上1人进行操作,支设角度以60°~70°为宜,并采取防滑措施;电工在高处作业时,不准向下抛投任何物料,防止发生伤人事故。

篇4

关键词:数码虚拟艺术;城乡建设规划设计;数码艺术表现

引言

无论在哪个时代,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都依托当时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数码虚拟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而诞生。数码艺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兴起,给传统的艺术形式带来巨大冲击,产生新的艺术审美形式,对艺术界、建筑界和设计界等行业的影响尤为深远,为这些行业带来新的艺术革命。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了解数码虚拟艺术应用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建筑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1 关于数码虚拟艺术

1.1 数码艺术的概述

数码虚拟艺术从广义上来讲是利用计算机和数字技术来参与或者部分参与创作过程的一门艺术。电脑辅助设计的广泛应用,为艺术设计界开创了全新的创作模式。数码艺术设计通常是指数码化的设计作品,一般服务于以下几种行业:建筑、广告、影视、动画、漫画和游戏业等,内容包括纯艺术创作、广告设计、实用型仿真设计,可以是二维、三维、四维空间的静止或动画表现形式。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统称为CG,由CG和虚拟真实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以归于CG范畴,CG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规模可观的视觉艺术创意型经济产业。

1.2 数码艺术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数码艺术在全球兴起,表明数码艺术的价值已获得认可。中国艺术在经历了电子影像、行为、装置、录影等新媒体艺术的洗礼之后,随着国内艺术家的努力及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国数码艺术日益成为内涵丰富、种类繁多的大众化艺术种类,而现代数字科技的进步使中国数码艺术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层出不穷,数字媒体艺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数字媒体艺术所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传播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艺术载体也越来越丰富,展示形式不再仅仅局限于场景的渲染,而是注重人与媒体的互动。数字媒体艺术结合了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传感技术、现代科技等功能,人工合成一个三维虚拟的环境,让置身其中的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可与环境实时互动,最终目标是让观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来体验新的艺术表现,这代表着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数码虚拟艺术的应用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乡建设存在、发展的根本因素,因此,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的数字媒体表现,首先要树立自己的服务理念:一切以人为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观众立场为观众考虑问题。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数字媒体设计师来说,意味着充分运用空间环境,包括室内空间环境、户外空间环境、网络虚拟环境,在观众和场景之间营造出一种互动关系,有助于打造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2.2 确立效果原则

分析技术的应用是用数字媒体展示的设计过程的重点。高科技的展示方式往往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直接的感觉,也是最直观的数字虚拟艺术的表现形式。项目空间的表现内容要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能够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艺术文化修养。数字虚拟艺术不仅可以提高展示的效果,激发观众的参与兴趣,从而逐步建立项目的自主品牌形象,推动衍生产品的发展。

2.3 技术上的创新原则

数码虚拟艺术的创新是基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在展示设计中,作为全新的体验模式,不仅可让众群体更贴近设计理念和事物本身,而且能使参展者融入到项目当中,也能使项目展示更具多变性和惊喜感。展示项目设计的多元化转变,增加项目本身的亲民性和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了艺术体现。

3 城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用数码虚拟艺术的表现方式

在城乡建设设计中,数码虚拟艺术能够形象地表达设计理念,在方案构思阶段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例如,应用数码相机拍摄项目现场,然后将照片导入电脑,用Photoshop直接进行设计,在此设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手写板绘制草图,导入所需要的图文或以及相关资料等。Photoshop绘制的草图可以直观地表现空间、形态、颜色、材质等设计要素,并且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随时进行方案调整和改变,直到绘制出自己满意的构想方案,为制作概念设计草案提供较好的图纸依据。3DSMAX或者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能够快速绘制概念草图,这些制图软件提供多种建模方式,各有优点和适用范围,在概念设计草图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软件的辅助作用,运用最快捷的建模方式和各自优点组合,来绘制自己理想的方案草图。在景观设计中空间感受很重要,而3DSMAX和Sketchup可以迅速解决虚拟空间的问题,通过对图片进行修改或简单对模型进行调整,都可以快速地建立相对适合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就可用摄像机直观地感受场景空间。适当地运用通道和导入不同角度的图片,并在Photoshop中修改色彩、贴入材质、贴入植被等,并将其分好图层、分好通道、汇合成组,选择出一个简便快捷的方法为后续编辑做好准备。

在城乡建设设计中,数码虚拟艺术能够真实地表达设计思想。3DSMAX和Sketchup可通过设置和编辑参数来建立任意形体。当需建的模型完成后,就可以编辑材质,通过材质球可赋予不同的物体不同的材质,还可编辑材质球的尺寸、调节材质球的色彩、设置材质球的肌理效果等,从而真实完美地呈现物体。通过3DSMAX的动画制作虚拟漫游,让城乡建设规划设计的场景完全真实地展现在数码艺术场景当中。

数码虚拟艺术在城乡建设设计中的应用现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计算机和软件还存在较多弊端,仍需大力发展与完善。虽然数码艺术设计在城乡建设设计中的应用还没有普及,但数码艺术在建筑设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则有目共睹。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数码艺术给设计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传统手工设计得到延伸和升华。数码艺术的运用为设计师提供更生动、更形象的创意思路,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设计手段,它可贯穿设计的整体脉络,使艺术作品发挥最大的价值和魅力。有鉴于此,城乡建设设计也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加大数码艺术的运用广度和深度。

4 城乡建设规划设计中数码虚拟艺术应用的个案研究

深圳前海金融贸易区城乡规划设计的数码技术虚拟表现:

分析深圳前海地区的现状条件和发展制约等因素,借鉴国外金融贸易区建设的成功案例经验,结合深圳特区的文化与风貌保护,提出在维护和利用深圳前海特区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地区竞争力的规划设计对策。

数码虚拟艺术与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利用虚拟现实与三维视景仿真技术模拟城市景观,作为进行城市区域重要地段或重点地区规划设计研究的辅助手段。深圳前海金融贸易区的城乡规划设计的数码技术虚拟表现运用了虚拟现实和三维仿真技术,取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5 结束语

数码虚拟技术与我们息息相关,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数码虚拟艺术未来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数码艺术作为媒体,为我们带来丰富而便快捷的艺术体验,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力。在复杂多变的城乡建设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数码虚拟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目前,国内的数码媒体艺术起步较晚,技术方面比西方国家落后,数码技术还需不断更新与完善,更强大的数码技术等待我们去研发和完善。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城乡建设蓬勃壮大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媒体领域的整体水平,一方面强调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注重人性化的设计,以数码技术为媒介与观众互动,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享受。

参考文献

[1]蒋丹.数字设计与工程应用――UGNX5软件教程[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英)斯蒂尔.当代建筑与计算机――数字设计革命中的互动[M].水利水电出版社.

篇5

关键词:重视;城建档案;工作

Abstract: Carrying out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technical services is a business for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at all levels. For it, the n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 Business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ssued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n January 7, 2011, established a spcific ​​provision that, "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should provide users with archives information consulting, archives reorganization, electronic archives producing and audio-visual archives producing with the full use of its own digitized archiv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quipment, advanced audio-visual equip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In the past, construction archives at all level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and now the" Specification "listing them in the business work fully illu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work. Therefore, all level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echnical services. And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that.

Key words: attention;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work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城建档案馆、室有哪些技术服务工作

馆、室的技术服务工作,与馆、室的业务工作是紧密相联的。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工作,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服务工作。为删繁就简和归拢,现把城建档案技术服务工作总结为下列几种形式。

1、城建档案信息咨询服务。开展城建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是最快捷最直接最广泛的服务方式,可以上门咨询,也可以用电话或在网络上进行咨询。咨询服务的内容,紧紧围绕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有关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方面的文件精神,科学研究成果和城乡历史、自然、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用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军事工程中,除军事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城乡行政区域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等。因此,馆、室咨询服务人员,应熟悉上述方面的基本情况和档案存放形式及位置,不但能够随时快速调出项目内容,而且能够口头将基本精神给予询问答复或通过网络给予满意回复。

2、工程档案整编技术服务。该项目服务包括工程档案的整理和编目二个方面的内容。工程档案的整理,包括分类、立卷和案卷排列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原则是遵循城建档案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利于保管和提供利用。工程档案的编目,应包括城建档案著录、标引、目录的编制与组织及必备目录。目录的种类比较多,如工程项目目录、案卷目录和文件目录;计算机机读目录、缩微目录、卡片式目录、书本式目录;题目目录、责任者目录、分类目录、主题目录;总目录、部门目录、特藏目录、联合目录、公开目录、内部管理目录等。著录、标引、目录的编制与组织和必备目录,国家都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要求,应严格遵循这些基本原则,在对外技术服务中绝不可增添任何随意性。

篇6

关键词:城建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城建档案,百姓对城建的档案的认识也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愈发深入,城建档案的价值作用也日益凸显。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形势下,应积极探索新形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出路。

一、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业务管理不够规范

城建档案的工作环节主要表现在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开发、利用等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经费和人为因素的制约,普遍反映在管理制度不健全、库房建设不标准、业务建设不规范、档案保护措施不利、服务对象狭隘等诸多问题上。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建档案工作向主

动服务转变及实现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阻碍了城建档案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速度,也不符合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2、法规制度不健全

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致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陷入困境。在城建档案管理中,城建档案执法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法制建设不健全制约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和《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划建设专业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从法律法规条款上进一步对城建档案工作给予了支持,同时也拓展了城建档案的服务地域和范围,如:城市、乡村都纳入了城建档案的业务范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相应的城乡建设档案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尚无进一步修订或完善。另外,城建档案管理的法律意识较低,使得城建档案的行政执法工作比较被动,也造成了城建档案管理法制建设的不健全。

3、信息化工作滞后

在城建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说来,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薄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的观念亟待转变。在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不足,在城建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的阶段,不利于现代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硬件软件投入滞后。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投入不足,使得城建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三是城建档案管理的软件系统开发过于缓慢。以上情况的也制约了城建档案与城市建设的同步协调发展。[1]

二、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对策

1、注重对城建档案的宣传教育

加强城建档案工作管理,首先必须提高人们的档案社会意识,消除重建设轻档案,重使用轻管理思想。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全面,从简单到复杂,经历了相应的发展过程,在大多数人都对城建档案工作有所认识的今天,仍然有部分人对城建档案缺乏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用城建的有效利用事实去说话,作为一名基层城建档案工作者,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档案社会意识薄弱会出现建设管理工作与建设档案利益相脱节,规划资料不归档,建设施工不查档,建设完毕不建档,城建管理不用档等现象,以上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的集中反映,都不利于城建档案的管理和今后的发展,城建档案馆要在抓好对社会宣传教育的同时,组织作好对建设系统内规划、市政、建管、园林、村镇、人防等专业管理单位及城建档案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形成城建档案管理网络,让全社会都了解、支持城建档案工作,这也能充分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利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

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活动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纸、图表、照片、影片、录像等不同载体

和形式的真实历史记录。随着新型城镇化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建档案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档案的永久保管基地和信息中心,在城乡建设活动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体制的健全,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置和保障。我们莱州市作为县级市城建档案馆成立于1989年,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较早,隶属莱州市住房和规划建设管理局,经费、人员、设备配备比较齐全,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包括接收、整理、著录、利用等业务基础工作到建设竣工档案及竣工图、地下管线综合系统图的审验、近几年全面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城建档案业务管理规范》CJJ/T158-2011、《城建档案著录规范》GB/T50323-2001、《建设工程文件整理归档规范》GB/T50328-2001、《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等,城建档案各项业务工作逐步完善和加强,城建档案馆加挂了城市建设信息中心、城建档案管理办公室两块牌子,城建档案体制实现管理服务三位一体,同时健全各项业务和内部管理制度,城建档案管理与服务工作齐头并进。[5]

3、加强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现城建信息现代化管理是我们的工作目标。各级各地城建档案馆都应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

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建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各地市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根据建设部关于城建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在作好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不少地方已经进行计算机连结上网,实现城建档案信息快速传输检索和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今后城建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要求我们基层城建档案工作者根据本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和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做好适合本地情况的计算机软件的选用和设计,逐步摸索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模式,具体作好综合数据管理、整理编目、检索查询、安全保密、系统维护等基本功能的维护和运行,现阶段作为我们县级市在运行初期主要任务是作好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建立规划、建筑、管线、市政基础设施等各专业数据库,作好基础数字化工作,为今后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应对城建档案信息多元化的挑战,需优化传统的服务方式。我们要根据社会各界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城市建设的进程,编研出专题信息成果进行提供利用,利用城建声像档案的优势,用专业主题片、照片接片等方式解决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的问题,从内容、形式上实现完全不同与以往有声有色的主动服务。[2][3][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建档案提供利用已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全面化、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强化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和规范,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及和谐社会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中,管理城建档案会成为国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百姓对于城建档案的管理也会逐步重视,相信在将来的发展中,管理城建档案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将难点全部解决。

参考文献:

[1]高明波.现代化城建档案管理特点及实现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4)

[2]于静.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建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2011(02)

[3]彭瑞雯.浅析城建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1,(06).

篇7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许昌市积极打造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2010年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并通过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组的验收,实现了投资低成本、运维低费用、使用高效能(两低一高)的建设目标。

一、精心谋划建设,构建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

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颁标准,在借鉴外省城市先进做法的同时,充分结合市情,构建了具有许昌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一是创新运行模式。成立一个中心,担负指挥、监督两项功能,但功能相对分离,既减少了建设投资,又节约了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实行“二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处理”的运行模式,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充分结合。市创建文明城市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两个部门行使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监督职能,实行高位监督;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和区 (县) 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相关部门指挥平台二级指挥派遣;市、区 (县)、乡(办)三级处理高效的运行模式,确保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高效运行。

二是运用先进技术。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率先应用了3G无线通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三维实景图像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次将三维模拟图像应用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中,设计了240寸弧形大屏幕。在部颁规定的核心应用子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符合许昌实际的领导移动督办、业务短信子系统、数字城管综合门户网站、采集员管理子系统、CA认证子系统、双网交换子系统等8个应用子系统。在一期拓展项目建设中,又结合实际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4个应用子系统,建设了视频会议子系统、移动视频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采集互视互通子系统等3个软硬件集成项目,使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闭合、互联、互通的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二期将设计开发淤泥渣土车监督管理子系统、夜景亮化工程监督管理子系统、建筑工地监督管理子系统、公众信息互动平台、数字城管与行政审批平台、数字城管与全市电子监察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等扩展系统,并增加移动视频采集车、40个二级平台语音互通设备、无线视频设备,及完善服务器与存储系统等。

三是高效整合资源。整合公安部门的视频监控信息、规划部门的1:1000市区地形图、国土资源部门的1:500正射影像图和市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城市部件基础信息和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资源共享,降低了建设成本。

四是分步规划建设。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规划分三期进行建设。2010年完成的一期工程覆盖许昌市主城区70平方公里范围。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将覆盖扩展至环城公路以内100平方公里和许昌新区180平方公里;2014年将实施三期工程,覆盖范围将扩展至所辖县(市)中心城区,实现所辖县市区域全覆盖。

二、抓住关键环节,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效能

该系统运行以来,注重抓好信息收集、指挥派遣、案件督办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广泛收集信息。全覆盖、全时段、无遗漏地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信息采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充分发挥专业信息采集队伍的作用。170名信息采集员按照划定的工作区域,从早7:00至晚10:00实行不间断地巡查,及时收集、上报城市管理问题,同时强化信息采集工作的督查,坚持每周、每月通报情况。采取每天实地徒步督查的形式,督促信息专业单位提高信息采集覆盖率和信息采集的质量,信息采集有效率保持在96%以上,核查及时率达到97%以上。同时,多渠道收集问题,通过视频监控、社会公众举报、公共媒体曝光、“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110指挥中心转接、各级领导批办、门户网站等多个渠道广泛收集城市管理方面的信息。

二是高效派遣指挥。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从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入手,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建立接线员培训机制,每周安排不少于2个小时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闭卷考试和上机操作测试。实行量化考评,每月公布考核结果,实行奖优罚末,使问题从发现上报、确认责任单位、审核立案到任务派遣由原来的10分钟左右,缩短到目前的3―5分钟以内,大大提高了案件派遣的时效性。同时,规范平台责任单位的管辖区域、管理职责和服务流程,使接线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指挥派遣效率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是强化案件督办。许昌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出台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成立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公室,实行两级督查。每周将各责任单位超期未处置的案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中心门户网站上进行公布,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并上报市政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案件处置情况纳入文明城市创建中并进行督办和考评,市创文办每周对数字城管超期未处置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每月排名末位的单位在市创建点评会上表态发言,每季度绩效评价排名后5位的单位在全市创建工作考评中被扣分。同时,积极发挥老干部督导团作用,将每周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超期案件问题,请老干部督导团帮助协调,督促责任单位解决。运行以来,结案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健全工作机制,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效化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为确保运行,许昌市政府专门印发了《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办法》、《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工作方案》、《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办法(试行)》(许政办〔2011〕45号)等规范性文件。同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

二是定期通报机制。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评价”制度。每周印发一期督查通报;每月召开一次运行点评会,通报月案件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评价,评价结果通报各责任单位,并在新闻媒体上,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效能问责机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与监察部门效能问责、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年度评先挂钩。对处置不及时、反复发生问题多的责任单位,实行效能问责。

四是市民参与机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许昌市协调通讯部门从2011年5月1日起,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篇8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信息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我国城建档案馆大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当初计算机非常昂贵,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门槛很高。随着计算机性能大幅上升而价格却大幅下降,硬件对城建档案信息化的限制在减少,越来越多的地区引入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当前,各地硬件设施基本齐备,能够满足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基本要求。相比硬件,信息系统的软件更为关键。当前,绝大多数的大中城市和部分县级市已开发或引进城建档案管理系统,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IS),将城市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信息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对城建档案信息的充分利用,生成了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决策起到重要决策意义的数据。

(二)信息资源日渐丰富信息资源的一个直接来源是传统档案。现在,各地正逐步将传统档案资源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处理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武汉市城建档案馆是全部馆藏数字化的第一家,其他如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也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一些地方受制于实际情况,暂时不能将全部档案数字化,但也有计划有步骤的将重点档案、珍贵档案、高使用率档案等进行先期处理。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电子文件是信息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当前,少数城建档案馆进行的电子文档归档实践。当前的电子文档归档工作仅局限于建设工程领域,今后还有可能扩展到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等领域。

(三)制度建设不断深入进入新世纪以来,政策方面,中办、国办、国家档案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至少出台《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等4项相关政策;标准方面,住房城乡建设部了设计电子文件管理的1个国家标准、3个行业标准。国家档案局也了涉及电子文件管理的5个国家标准、7个行业标准。一系列的文件大大规范和推进了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总体战略定位模糊一是信息化建设在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摆在什么位置?二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我们要实现什么目标、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的?三是如果不开展信息化建设,又将产生什么影响、出现什么后果?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信息化城建档案和传统城建档案的认识,进而影响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向。

(二)标准化建设滞后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缺乏系统设计,尤其是标准化建设滞后,导致城建档案在信息共享和信息搜集方面出现困难。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虽然有“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指导方针,但在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政。各地城建档案馆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管理系统,在工作中很难互联互通,各地城建档案馆信息资源之间孤立。

(三)复合型人才不足人才是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传统城建档案管理主要靠人力对档案实体进行精细整理,工作人员需要具有相当的责任心,但对其技术素养要求不是很高。而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学科的、专业性强的工作,亟需懂信息技术、懂档案管理、懂城市建设的复合人才。在多年的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城建档案馆逐渐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数量和质量上还不能满足当前的要求。

(四)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城建档案中存在大量信息。传统城建档案只是将这些信息简单堆在一起,并仅将其作为必须要保存的信息加以处理,而其日常工作也往往处于一种等客上门,你来我调,有就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城建档案维护和管理人员容易形成惯性思维,对于如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考虑不多,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三、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一)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战略设计城建档案包含有大量的信息,传统时代,城建档案馆没有手段管理档案信息,只能管理档案载体。信息时代,信息是资源,是生产力,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从管理档案向管理信息转变。当前,各个行业都在抢占信息制高点,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随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现行文件服务中心纷纷建立,城建档案的利用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面对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有关部门应及早做出战略规划,从而顺应社会发展趋势。

(二)继续完善行业标准当前,城建档案信息化标准建设亟待加强。尽管在2004年《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过类似目标,但《纲要》只是一个规划,没有形成标准。同时《纲要》建议各地城建档案部门结合自己情况制定目标,这虽然能促进各地快速开展工作,但也导致了一些地方在准备不足,尚无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匆忙上马,盲目信息化,数据质量不高且不同地区间无法交流,形成信息孤岛。继续完善行业标准就是要打破上述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质量。通过不断完善行业标准,一方面可以推动各地数据兼容,另一方面将城市档案信息化融入到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等更大框架下进行系统设计,使得信息化的城建档案发挥更大的效益,体现更多的价值。

(三)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复合人才的培养城建档案信息化的关键在于高素质人才。城建档案信息化需要工作人员除具有档案学知识以及城市建设知识外,还必须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相关部门可以依托高校资源开展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

篇9

关键词:建设工程;信息化技术;电子文件;工程档案

近几年来,建设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工程文件的复杂程度在不断增加,面对建设工程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复杂性局面,建设工程资料管理难度也同步增大,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文件在工程施工现场的广泛使用,工程资料由传统纸质案管理模式向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互为补充的新型工程资料管理模式。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就全省的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于2013年2月4日专门下发了“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省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的通知”(苏建函档(2013)81号)文件,该文件明确要求:凡2013年1月1日以后开工建设的工程,均应该建立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全省的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具体执行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范》(DGJ32/TJ143-2012)规定(以下简称“本规范”)。

1 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1.1 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问题

电子档案,其内容与形式是相对独立的,不仅内容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档案部门在对电子档案进行检验时,很难对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进行认定。

(1)原始性。电子档案的原始性不易判断,而且还存在着原始性界定问题。档案在法律上的凭证作用基于它的原始性,电子文件生成由实态变为虚态的档案,已完全没有了这种“原始状态”,其生成时的状态与传输、接收中的状态完全一致,可以说既是原始的,又是复制的。

(2)真实性。电子档案极易失真。如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操作过程稍有失误即会导致档案信息失实;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伴随其生命的始终,维护其真实性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信息内容“出错”的概率和机会远高于传统档案。

(3)完整性。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很难保障。电子文件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如不及时捕获,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电子文件结构复杂,储存方式多样,容易造成信息的缺损。

(4)安全性。电子数据的易更改性为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黑客”攻击以及用户根据利益需求而任意取舍甚至篡改信息,都会直接损害电子档案的安全。

1.2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

签名在交易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实质上说,电子签名仅是一种电磁记录。这种电磁记录是否有效,是否符合法律所规定“书面形式”,我国现行法律似乎尚未明确。因而可能造成经过电子签名的电子文件因不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而使由此所产生的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况。

1.3 其他问题

(1)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上认为纸质文件材料才是档案,而电子文件只是作为录入和存入电脑的方式,最终还是打印出纸质书面资料,或者只作为资料或副本保管。

(2)信息化技术需要专业人才。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的管理,都要求工程施工资料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然而在目前施工队伍中,多数工程管理人员非计算机专业,缺乏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这在客观上制约了工程电子档案工作现代化的进程。

2 做好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的思考

针对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2.1 保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的对策

(1)从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入手,在形成电子档案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描述电子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元数据,作为检验电子档案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依据。

(2)加快研发签署技术,保证签名的真实性和唯一性。目前,在电子文件上进行签署的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光笔签名;另一种是数字签名。光笔签名是签名者使用一种专用的光笔直接在输入板上签名,屏幕是显示出来的“笔迹”。

(3)使用消息认证方式,来保证所使用的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是否“完好如初”,是否被人篡改或替换过。消息认证技术可以消除使用者疑虑。

(4)设置身份验证门槛,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系统对电子文件或数据进行访问修改。在进入档案管理系统时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可使用管理员代码验证等。

(5)将已经完成的电子档案文件设置为“只读”状态,防止非法修改。在这种状态下,用户只能从电子计算机上读取信息,而不能对其做任何修改,保持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

2.2 尽快完善电子签名的相关法律和法规

在法律上来确立数字签名与手写签名相同效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议扩大对“签名”的法律定义,使之能将“电子签名”包括进去。世界各国的数字签名立法,如美国的《全球及国内商务电子签名法案》、新加坡的《电子交易法案》等已出台的法律文件,对我国的电子签名立法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2.3 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接收数据格式

为了统一的电子档案接收数据格式,应该建立以城建档案馆为中心的一套统一的电子档案模板,同一文件类型统一一种文件格式,并把工程电子档案模板发放到各个建设项目。然后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档案形成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模板和软件。城建档案馆也应定期派专业技术人员对电子档案的形成进行指导,形成统一数据格式的电子档案,以方便城建档案馆的接收和管理。

2.4 加强研发,解决关键技术

解决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工作的关键技术问题,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系统软件研发工作。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工作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因此,工程电子档案具有纸质档案不可比拟优势,同时也决定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工作中软件研发完善与否成为此工作的关键点。研发出具有可操做性强、安全性高的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系统软件将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软件研发前期一定要考虑到与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接,达到网络申报、接收登记、自动审核、查询利用等功能的实现。

3 结 语

(1)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规范》(DGJ32/TJ143-2012)对全省各单位收集电子文件的职责、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工程电子文件的质量要求作了明确的规定,该规范的出台在江苏省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我省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工作的开展起到法律保障的作用,并有效推动建设工程电子档案工作科学化的进程。

(2)工程电子档案是城建档案管理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结合的产物,代表着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方向,在工程实践中,只有不断摸索和探索,加强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编报工作。

篇10

关键词:数字规划 发展历程 新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c)-0000-00

1.引言

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概念已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可。智慧地球孕育出智慧城市,近几年,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风潮席卷全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智慧规划则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之一。智慧规划的技术主线是信息技术,而数字规划恰好满足了智慧规划的技术需求。数字规划服务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设又促进数字规划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为了更好的运用数字规划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我们有必要回顾数字规划的发展历程,对其实践和探索进行总结,使我们对数字规划有更全面的认识。

2.数字规划背景

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所做的“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讲演中首次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推动了全球又一次信息化建设的。我国十分注重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建设部在“十五”期间,组织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开展了数字城市、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示范成果。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总则第十条中写明“国家鼓励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增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乡规划实施及监督管理的效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规划工作的不断深入,数字规划的概念出现在规划人员面前。

2000年,简逢敏先生提出数字城市规划的概念,他认为数字城市规划是以数字地图为基础,集成经济、社会和人口统计等信息来描述城市空间形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

此后,数字规划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但大家对数字规划的概念及理论的认知还未达到一致。一种观点认为数字规划是以数字化的手段来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制与合理安排,是一种可持续的、适应城市发展变化的有效手段,它涵盖城市规划业务的每个方面。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数字城市规划是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是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形成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数字城市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虽然数字规划的概念还未统一,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在规划工作中运用数字规划技术是数字规划的本质。

近年来,数字规划技术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规划单位的重视,2013年为加快各类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完善数字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科技信息中心加挂“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从而更大限度地实现数字规划技术与规划编制和管理的融合。武汉市规划研究院亦下设数字规划研究中心,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从事GIS、城市仿真等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和开发,为将武汉院建设成为“数字化规划院”提供技术平台和支撑。

3 数字规划发展历程

本文将数字规划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分别对各个阶段数字规划技术应用及实践进行分析及总结。

3.1 数字规划萌芽阶段

数字规划萌芽阶段就是以CAD技术为代表的规划设计成果的辅助制图阶段。为了推进CAD技术在规划设计行业的应用,1994年建设部推行“甩图板”工程,规划人员彻底抛掉了水彩笔和图板。CAD技术的应用,使规划人员对设计成果的编制效率大大提高,使规划设计成果更加精确和详细,通过计算机对规划成果的处理与渲染,使规划成果的表达更加直观。且和传统的纸质成果相比较,CAD电子成果更加容易保存。

3.2 数字规划起步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3S及3D技术进入规划行业,数字规划迎来起步阶段。

3.2.1. 遥感

1983年,由北京市政府和地质矿产部、城乡建设部联合组织的北京航空遥感综合调查正式启动。项目成果为城市规划人员利用遥感技术服务规划工作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且对城乡规划、建设、决策、管理和立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社会效益十分明显[3],为遥感技术今后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制条件较少可概括为遥感技术的特点。遥感技术在规划工作中的应用首先解决了部分数据源的获取问题,通过遥感技术可快速获取城市现状数据。其次,利用遥感数据更便于规划人员分析城市问题,如利用不同年份遥感数据研究城市增长问题,利用夜间灯光遥感界定城市建成区等。

近些年无人机遥感技术迅猛发展,因其获取数据速度快、分辨率高且成本较低,被应用于小区域航空摄影测量。

3.2.2.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后期进入规划行业。虽然CAD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绘图功能,但是在数据统计分析方面有所欠缺,而GIS正好弥补了CAD的空白,它能够为规划设计者提供一定的辅助分析和决策的手段。而且规划成果由CAD格式存储转为GIS数据库形式存储,更加便于对成果的规范化管理。因GIS的强大的空间数据分析能力,各个规划单位开始注重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工作,如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立足规划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全新视角,开展了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平台的建设工作。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WEBGIS和移动GIS应运而生且进入规划领域。通过网络对空间数据进行地图服务,规划人员在局域网内可方便浏览查询所需要的数据,在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了便捷度。互联网的普及,使得WEBGIS应用在规划公众参与领域,公众可直观的查看规划设计方案并反馈合理的建议。移动GIS则运用在规划移动办公领域,提升规划人员办公的便捷程度。

3.2.3. 三维可视化

2000年前后,三维可视化技术快速发展,随后被引入规划工作。开展相关工作较早的当属武汉市。2006年,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开始建设,目前已建设完成国内首个特大城市级的“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及信息平台,且总结提炼出国内首个城市三维建模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并形成了数据生产、管理、更新与应用的一体化循环体系[4]。

将城市模型建立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规划人员可直观的看到一个立体可交互的虚拟城市。城市现状及规划成果的展示由以往的二维变为三维展现,且在三维系统中可进行科学的模拟及预测,如通过三维系统对不同规划方案建筑高度和视域的分析,可及时发现方案存在的问题,亦可快速选取众多方案中最优的一个。

3.3 数字规划成熟阶段

2000年之前,数字规划技术主要是以单项应用为主,在2000年后,规划人员逐渐发现现有的技术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如何将各项数字规划技术集成应用以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6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提出“规划一体化”思想,开展了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信息整合-共享-一体化方法研究工作,数字规划进入成熟阶段。

一体化方案实施的核心是整体设计架构采用CAD技术、GIS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融合运用的方法,通过系统配置为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需求对象提供多平台松散的应用模式,实现不同的应用策略,同时运用技术融合方法巧妙的将信息整合和标准规范实施融入到日常辅助规划工作中去,从而解决了信息的整合、组织、共享、再利用等关键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

3.4 数字规划新模式探索阶段

在规划一体化的背景下,学者们正探寻数字规划新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倾向于规划全局化、整体化,主要包括地理设计和CIM(城市智慧模型)两个方向。

3.4.1 地理设计

2008年“GIS与设计中的空间概念”(Spatial Conceptsin GIS and Design)会议在美国召开,会议强调应重新审视GIS和设计之间的联系并首次提出地理设计的概念[4]。地理设计是一种把规划设计活动与实时的(或准实时的)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动态环境影响模拟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决策支持方法论[5]。

将地理大环境纳入评估范畴,借助GIS实现设计过程的实时评估与反馈是地理设计的最大特点。近年,地理设计吸越来越多规划学者的关注。金贤锋等(2014年)总结了地理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他认为地理设计依托地理信息的地理分析,借助评估模型的动态评估与即时反馈,涵盖“规划委托―规划编制―成果报批―规划实施―规划修编―规划委托”的整个过程。

清华大学周文生等(2014年)在地理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并开发了清华地理设计平台(THGeoDesign),该平台的设计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规划设计全过程,即从现状数据采集、现状分析、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模拟、规划方案展示到规划成果输出等的规划设计支持平台。平台主要由系统配置管理、属性数据处理、图形数据处理、规划分析、规划设计、规划评价、地理模拟以及专题制图8个子系统组成。THGeoDesign已在中国大运河保护与管理规划、大庆市总体城市设计、大庆市西城区分区性规划、昆明滇池流域景观风貌保护体系研究以及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动态地理模拟模型及其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中的应用等项目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4.2 城市智慧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建模技术,将各种项目信息纳入建筑模型之中,可应用于项目设计、实施及维护全生命周期。2015年中国BIM应用价值研究报告中预测,未来两年我国运用BIM的施工企业总数增长速率将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11年、2014年和2015年发文鼓励推进BIM技术的应用,由此可见BIM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BIM目前在城市规划中有一些简单的应用,但是不能够解决城市问题。

城市智慧模型(CIM,City Intelligent Model)是同济大学吴志强教授(2015年)在“从BIM到CIM,从增量建设到智慧协同”演讲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城市不仅是机器,更是生命体。所有的智能建造,意识,构建,全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体系,城市要以单体建筑为基础,走向全系统运行管理。

CIM的研究重点是介于建筑单体之间的联络网络,例如交通流、气流等等。城市的单体建筑是固定的,但是他们之间的连接网络是每天变化的,通过对这些网络的研究,我们便可以发现城市中的问题。CIM将BIM作为城市的细胞,把时空数据接入CIM,实现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城市未来蓝图的模拟。

无论是地理设计还是城市智慧模型,两者都是把整个城市纳入到模型系统中进行模拟及评估,更加注重规划的全局性和整体性。这两种方法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应用不多,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可能成为数字规划服务规划工作新的方式。

4总结

通过对数字规划技术发展回顾,我们不难发现,由最初启蒙阶段发展到新模式探索阶段的过程中,数字规划技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规划方式。为了让数字规划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1)首先我们要做到数字规划技术集成应用。数字规划技术的简单应用,已经不能满足日常规划工作中的需求,分析各项数字规划技术特点、挖掘其应用潜力并进行集成应用,才能发挥出巨大作用。(2)其次我们要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及时掌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有潜力的新技术引入规划领域,使其与规划工作相结合。

数字规划技术的运用,不仅提升规划工作人员的效率,而且使得规划成果更加科学化。数字规划技术未来必将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城市问题。

参考文献

[1] 简逢敏.从数字地球到数字城市规划:兼论上海城市规划信息系统[J] 上海城市规划,2000(4):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