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森林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森林的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森林的方式

篇1

    高保护价值森林有着较多的生物种类,并且生态环境特殊,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倘若在现阶段不能确认人类的经营活动是否会影响到高保护价值森林,那么就应设定有负面影响。这需要定期采集信息。当信息证明某种经营活动确实损害了森林的生态,应及时制。如果信息不能证明经营活动会影响到森林的生态,那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措施对经营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和限制。毕竟人类的经营活动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影响还是有的,其损害也是不可逆的。

    二、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多种经营模式

    1参与式林业经营

    经营和管理保护区的过程中,其实有较多的共管性和参与性的内容。参与式的林业经营,是在一个集体的活动之中,所有参与者,与之利益相关的人或团体,都可以在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拥有活动的管理权和控制权。参与式林业经营不但是管理举措和技术举措,更是先进的理念,强调的是适应性、协调性和弹性经营。该模式能够转变林业机构,并有较多利益双方的参与,特别适合经营社区林业和自然保护区。

    2景观美化经营

    随着美学理念的发展和创新,美学开始在社会的其他领域中得到积极的应用。景观美化经营在美学理念影响下,利用多种方式提高景观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美观性。对森林进行美感的规划,是人类的意识所趋。只要推行一些维护自然生态稳定和平衡的措施,就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规划造林景观、抚育幼林景观、更新森林景观等。该经营模式能够发挥出森林的培育潜在功能和人们的游赏功能。比如建造花木园区,供游客赏看。此模式只适合经营景观价值的森林。

    3社区共管森林经营

    该模式属于自然保护区的经营模式。主要强调社区和保护区共同管理该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社区共管有两种意思,一是社区和保护区一同制定相关的管理计划,并共同管理。二是保护区缺少人力和物力,社区协助保护区开展自然资源的保护。这种模式可以减弱法律的需求效应,减少了违法活动和现象。保护区和社区可派代表来制定相关政策,尊重社区成员的意见。只要社区共管中没有出现分配权益不均,工作怠懈的问题,该模式对保护森林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4自然演替

    我国有部分地区的森林物种繁多,生态密度高。这些森林不应有人类的干扰。实施任何的人为经营模式都会对自然生态造成损害。应采取自然演替的模式。高保护价值森林内有着多样性的物种,并且生态价值富集。自然演替的模式适合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植被。

    5近自然的经营法

    近自然经营首先要观察自然生态林的能量流动、地理地质、气候水源和物质循环信息。根据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特征和状况,采取相应的人工设施和技术,完善自然生态林的原有生态。本着依靠自然原有的力量来经营森林,构建一个近似于自然生态的模式,最大化的提高森林生态内的生产力和自然循环力。近自然经营适合具有特殊价值,能够提供生态服务的森林。

篇2

关键词:森林采伐;砍伐方式;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

森林资源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各种木制产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长期如此会对社会、经济、生态、生活等多方面都带来不良的影响,而目前仍有很多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还不够高,不断地采用各种采伐手段,不仅危及到森林资源的破坏性,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加强对森林采伐方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保护森林资源、生物多样性的必经之举。

1 森林采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绿色、环保生产理念的实现,加大了木制产品的生产规模,随着木材原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目前森林资源采伐活动已经全面展开,采伐的方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无论何种采伐方式的使用都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是针对采伐方式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主要体现进行分析。

1.1 全部砍伐带来的影响

全部砍伐是很多地区所选择的最不科学的一种方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非常大,全部砍伐也就意味着对整片林地进行砍伐活动,面积大、声势大、活动范围也相对较大,进而对周边的部分区域环境、气候等都会造成影响,特别明显的变化就是在气温与湿度两个方面上,在气温与湿度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就意味着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改变以往的平衡性,甚至发生严重的转变。若是被全部砍伐,森林结构就会从多层次、封闭式转变成单一、开放式,致使树木数量减少、地表弱化、水土流失等情况越来越严重,不仅地面上的环境发生变化,地下水位含量也会发生改变,还会影响到原本在森林里生存在动物,环境的变化使得动物迁徙。

采用全部砍伐,在砍伐后生态环境不能够得到平衡发展,土壤沙化、地形改变,进而会引发更多的生态反映,森林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是造成生态恶性循环的罪魁祸首,因此,采用全部砍伐方式不仅不合理,更不科学,会严重造成不良的环境被破坏现象发生。所以对这种砍伐方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森林生长状况以及采伐需要进行科学思考,通常全部砍伐方式比较适用于森林中成过熟林,是更新换代的一种基本做法;对与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等不适应的生物种植进行全部砍伐,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建设与环境、气候、地质相适应的生物种植,可提高生态结构的稳定性。

1.2 选择性砍伐带来的影响

选择性砍伐方式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影响会相对低很多,但不能忽略的仍是对森林结构的影响。若是只针对优良树木实施采伐,带有病害等情况的差级树木还会持续发展,最后会严重到腐烂,逐渐侵蚀树木,这样持续下去将会发生优良树木越来越来,森林侵蚀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森林健康发展,最终会走向濒危灭绝的局面,并且在差级树木的影响下,病虫害的传播,也对导致其他有价值的树木受到影响,质量降低,失去利用价值,这使得而利用资源逐渐缩减,不仅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也会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与全部砍伐方式相比较,选择性砍伐是具有针对性、选择性特点的砍伐方式,若是能够对幼小、具有培育意义的树种进行保留,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促进幼小林木可持续生长,选择性砍伐只是针对局部林木进行砍伐,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等现象发生的几率也相对较少,可降低环境中气温、湿度的改变程度,并且选择性砍伐在展开工作前还需要对周边林木进行避免伤害性的防范措施制定,对保护其他生态种植实施有效的处理计划,总的来说,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率会很低,只有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才能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平衡发展,因此在两种砍伐方式中,选择性砍伐的应用会相对普遍一些。

1.3 采伐设备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无论是何种砍伐方式都需要机械设备的应用,在采伐过程中,机械设备所发出的噪音相对较大,会影响到森林中一些动物的生活,动物很容易受到惊吓,进而四处逃串,流离失所。不仅如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燃油的使用,燃油一旦遗漏在植物上,就会造成不健康的发展情况,甚至容易引起火灾,破坏森林,因此在选择设备上需要以噪音低、性能好、作业安全的设备为主,并加强对油箱以及附近零件的检查,避免漏油等情况发生。

2 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生态采伐步骤和方法

2.1 要跨行政区进行森林采伐规划,对森林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

森林采伐过程中需要结合森林景观需要,进行采伐范围、格局等方面的考虑,采用分阶段采伐方式,保证森林结构具有粘结性、老龄保持、自然林恢复、种类多样化等特点。

2.2 利用择伐,森林系统能够通过森林的恢复性为生物生存提供缓冲环境

择伐中需要考]的是采伐后森林系统情况、恢复速度、树木级别、树木种类以及树木实际状况等多方面,主要目的是保证采伐后生态能够恢复到预期的质量与效果,不影响生态生物多样性发展,而择伐中,需要进行树木种类、采伐强度、周期以及采伐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并作出合理的采伐方案,在不影响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想的采伐标准,目前择伐基本要求有:强度控制在区域树木总数的30%以内;择伐后每公顷林分蓄积量要保证在100立方米以上;以采伐成熟木;抚育幼小木的原则进行采伐计划;针对病害木、干枯木、弯曲冠型等价值低、不具备培育前途的树木需要伐掉。

2.3 强化对森林作业的多样性进行研究

加强森林多样性保护研究,是促进保护工作开展顺利、有效的关键,在研究中也可针对多样性保护的可行性方法、相关知识掌握有很好的促进实现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森林中的野生生物给予相应的保护和管理,为野生动物搭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野生动物保护区,采用有效的保护方法,确立相关的保护制度,严格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野生动物保护。

2.4 加强森林景观方向的考虑

首先,对于一些已经明确划分并制定了自然森林景观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合理采伐时,就要充分考虑森林演替阶段变化、采伐和保留地的位置比例,老龄树木的保护和恢复,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森林景观树木的多样性这些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采伐计划和方法。

2.5 加强森林树木成分方向的考虑

如果从森林树木成分方向考虑生态采伐,就要保护森林树木物种、树种的多样性以及森林植被的多样性。此外,在保护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森林野生动物生活树丛的保护,确保景观地区的生物物种和植被的多样性,以及对采伐剩余物的合理分布等三个方面。

2.6 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

对于阔叶松林的生态采伐,一般工作人员会采取一种选择采伐的方式来进行,主要是通过利用阔叶松林的树木年龄层结构的特点,充分利用森林的生产力。然后在进行择伐时,强度要低,采伐周期要适宜,采伐树木要选用老龄过熟的树木,利用这种方式能够降低森林破碎化现象,维护森林生态体系和森林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确保森林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持平衡。

3 结束语

要尽量避免对森林保留树木以及幼树的采伐和损坏,还要做好补苗的工作,确保森林的生态体系和自然环境不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才能保证森林生物的多样性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低碳旅游;森林旅游;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592.3;S7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3-0742-03

低碳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提倡人类减少生产、生活中温室气体(CO2为主)的排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2003年英国政府公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后,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发展战略进入全球视野。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既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革新,也是人类文明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次重大进步。

2011年11月,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林场发[2011]249号),在该意见中,两局决定加强战略合作,共同把发展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实现兴林富民战略支撑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促进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1]。至此,森林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进入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

近几年来,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以实现林区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发展已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学界对森林旅游这一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仍然缺乏必要的关注与系统的研究,已有研究视角仅散见于将森林旅游视为林业低碳经济的实现方式[2];认同森林旅游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尤为重要[3],提出应当探讨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渠道[4]。而对于森林旅游这一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的研究较少,本文在界定低碳旅游与森林旅游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森林旅游与低碳旅游的关系,提出通过发展森林旅游实现低碳旅游的对策。

1 低碳旅游与森林旅游的关系

1.1 低碳旅游与森林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旨在通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对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的运用及对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倡导,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5]。低碳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较少的碳排放量获取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与环保效益,倡导的是一种以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为特征的全新旅游消费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为首要目的,以有意识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活动为最终目的。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在旅游业的渗透和衍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6]。

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森林中的旅游行为和现象,或指游人离开城市生活的喧嚣而走向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背景的郊野或林区环境中进行登山、揽胜、观光、休憩、考察、采集等和以野游为主要内容的长途旅行或远足[7]。

1.2 森林旅游是一种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

森林旅游是一种新的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森林旅游对低碳旅游的响应具体体现在旅游开发理念、旅游吸引物、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和旅游消费方式对低碳理念、碳汇体验环境、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的响应等诸多方面。

1.2.1 森林旅游是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积极回应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逐渐厌倦车水马龙、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生活,加之休闲时间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的旅游活动。森林旅游是一种尽可能依托原生态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开展的旅游活动,森林旅游提倡在旅游活动中不占用或少占用人造设施,其蕴含的“返朴归真、天人合一”的旅游方式本身就是对低碳旅游理念的积极回应。

1.2.2 森林旅游为游客提供碳汇体验环境 森林既是森林旅游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也是森林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森林首先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有关资料显示,陆地生态系统中储存了 2.48万亿 t 的 CO2,其中 1.15 万亿t 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蓄积每生长1 m3,平均吸收 CO2 1.83 t,放出 O2 1.62 t[2]。并且,森林具有生态优越性、物种多样性、文化独特性、科普教育性、功能多重性等显著特点。森林中的山、水、花草木、寺庙楼榭等景观和人文建筑形成了森林小气候,满足了游客对旅游资源的视觉审美、听觉洗礼、精神遐思、自然感应的诸多要求,以其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旅游吸引物,为游客提供了高质量的碳汇体验环境,让旅游者享受到一种位于“甜蜜地带”的极致旅游体验。

1.2.3 森林旅游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旅游方式 要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必须通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加快高碳排放产业的转换与更替。据相关统计,观鸟、徒步等森林观光旅游活动游客人均能耗为8.5 MJ,垂钓、游泳等森林自然活动能耗为26.5 MJ,蹦极、山地自行车等森林探险活动能耗为35.1 MJ;而乘直升机滑雪游客人均能耗1 300 MJ,潜水人均能耗800 MJ。野营地每床每晚能耗为50 MJ,排放CO2 0.16 kg;星级饭店每床每晚能耗为130~916 MJ,排放CO2 20.6~145.2 kg[8]。以上数据说明森林旅游活动本身是低能耗、低排放的。森林旅游正是转变了以前林区的“砍伐经济”,通过对“休闲、体验、教育、健康”等为主题进行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和创新实现经济增长,不仅减少排放,而且保护了森林资源,发展了林区经济,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结合。

1.2.4 森林旅游对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森林旅游本身就是旅游者以其行动对低碳生活理念的积极响应,因此森林旅游对旅游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森林旅游设施是在低碳技术的指导下直接改造或建造的用来满足旅游接待服务的基础设施和专用设施。在森林旅游开发中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对低碳旅游酒店的技术标准制定,规范了游客在森林旅游中对旅游方式的选择。其次,游客的低碳意识也会在森林旅游活动过程中得到显著提高。贯穿森林旅游始终的生态、低碳理念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更加全面了解森林建设与环境保护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战略意义;森林旅游所提倡的行为方式让游客通过旅游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低碳教育,潜移默化形成低碳意识。因此,森林旅游是把生态观念和生态文化融入旅游的各个环节、引导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绿色消费,是对低碳生活方式的积极响应。

2 发展森林旅游、更好实现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

森林旅游从旅游开发理念、旅游吸引物、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和旅游消费方式等方面体现了对低碳旅游的积极响应,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发展、旅游景区的急速扩张,由于急功近利与过度开发,森林资源受损、建筑设施与景观环境不协调等现象频繁出现。因此,森林旅游要真正成为中国旅游低碳发展方式,还应当从理念培育、景区规划设计、政府积极作为、企业响应等多方面入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1 进一步培育低碳理念

低碳行为是对低碳理念的积极响应,要实现森林旅游,应当进一步培育低碳理念。第一,要培育政府的低碳管理理念。森林在生态环保中有着特殊地位与作用,政府应当在观念上跳出旅游仅仅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观念误区,将森林旅游的社会与环境保护效益放在经济效益之前。第二,要培育企业的低碳服务理念,由于对低碳技术的依赖,从短期来看,实现企业低碳运营需要成本投入,企业应当进一步认识自己在森林旅游中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低碳服务理念。第三,要培育游客的低碳参与理念,通过大众传媒、学校教育等诸多手段,帮助其认同低碳的旅游消费方式,并进而养成低碳的生活消费方式。第四,要培育森林旅游景区社区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通过理念的积极引导,以及低碳环保带来的实际好处,努力让其支持政府低碳政策、帮助企业低碳运行、参与社区低碳建设,真正实现森林旅游的低碳发展。

2.2 做好森林旅游景区的科学规划设计

由于目前国内还缺乏相关的森林旅游专题的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因此在旅游规划中也缺乏相关的规划纲要指导,森林旅游景区在规划设计中照搬一般景区规划设计套路的现象严重。在做好森林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第一,应当做好低碳旅游设施的规划设计,实现森林旅游景区“核心保护区、过渡区、游客接待区”的科学功能分区;第二,通过编制低碳发展的专项规划,合理评估景区环境承载力,规划景区设施建设与发展步骤;第三,积极规划与建设低碳旅游专项设施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规划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发展低碳交通设施;利用循环污水处理等技术,建设低碳环境卫生设施;利用新能源技术,建设低碳能源供应系统等。

2.3 政府积极作为

第一,政府应当减少行政干预,通过加强政府监管实现自身角色定位,尤其是要创新森林旅游经营管理体制,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企业化运作和公司法人管理,打造森林旅游品牌。第二,政府应当通过立法,细化低碳旅游标准和制度,从资金、政策、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森林旅游景区低碳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尤其支持景区及涉旅企业在技术上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第三,政府应当抓紧培育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森林旅游景区在为游客创造良好旅游环境的同时,还担负着保护森林资源的重任,只有培育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才能同时做好景区管理服务与景区保护的双重工作。

2.4 涉旅企业响应

在森林旅游的开发经营中旅游企业经营者首先要改变“旅游是无烟工业”、“一次投入长久产出”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在森林旅游发展中的企业责任,通过加大环境投资力度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4]。其次要通过对新技术的引入,主导低碳消费方式,在经营过程中积极进行技术革新与技术推广。森林旅游企业最后选择低碳的企业运营方式为游客选择低碳节能的旅游消费品,从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 [EB/OL]. ,2011-11-9.

[2] 张秋根,曹建华,郭小敏.林业低碳经济探讨[J].林业经济,2010(3):36-38.

[3] 陈宝刚,于海伟.论森林旅游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J].防护林科技,2011(6):84-85.

[4] 陈贵松,陈小琴,陈秋华.低碳经济下森林旅游业发展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1):56-64.

[5] 蔡 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13-17.

[6] 肖光明.我国森林旅游四个主要领域的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9(2):267-271.

篇4

关键词 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安徽黄山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175-02

随着近几十年来外出人员增多和节能柴灶的推广,树木砍伐减少,黄山市林业生态等到了保护性恢复,林业资源逐渐丰富。如何更好地保护林业资源,做到以林养林是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森林作为一种可以产生价值的资源,只有合理适当的开发,才是保护林业资源的出路。

1 黄山市林业资源现状

1.1 目前黄山市林业资源的基本情况

黄山市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林区地级市,其2011年森林覆盖率高达77.4%。林业资源相对丰富,林业收益在群众收益中占有一定比例。全市2011年度林木采伐总蓄积量843 983.9 m3。主要林型为亚热带森林,落叶阔叶林也是当地森林主要的存在方式之一,主要树种为松树、杉树、各类杂树等,海拔较高的黄山松是当地最为出名的树种之一。高的森林覆盖率蕴藏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统计,黄山市拥有野生动物种类逾550种,植物种类约1 600种,其中珍稀动植物有红豆杉、金钱豹等。各种野生资源如毛竹笋、野山笋、蕨菜、食用菌是当地主要的土特产。徽菜作为全国菜系之一,其中山珍是徽菜的主要特色。

1.2 黄山市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黄山市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林业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是黄山市林业生产中的重要任务。林业资源的开发类型主要有旅游型、采伐林木型、林下种养殖业型、花卉苗木型等。黄山景区、齐云山景区、牯牛降景区等是旅游型森林资源开发的典范,黄山旅游景区实行轮休式开放景区也是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通过旅游既带动了该地区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山区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也带动了当地其他经济产业的发展,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采伐型是所有有林地区的林业开发的主要方式。通过适当的采伐,一方面有利于森林的更新,同时为当地农民提供经济收入补充。林下种养殖业型也是林业资源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地以祁门县林下种养殖业型最为典型,如食用菌的种植等。花卉苗木型森林资源开发最具特色的是歙县卖花渔村盆景产业的开发。

2 黄山市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资源保护和开发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在现实中始终将保护作为重要的一面,而忽视了合理的开发。这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以及人们的认识问题。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目标就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

2.1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意义

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保护工作,才能为开发提供可能,因此林业资源的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禁止乱砍乱伐、森林防火等工作,可充分保护林业资源。但仅仅是保护而不加以适当合理的开发,必然产生2个问题:一是群众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降低。因为群众看不见林业效益,保护的意识就会降低;二是不进行适当开发,则没有效益,对于保护来说其经费来源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防火道建设等护林防火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因此适当合理地利用林业资源创造效益可以为林业资源的更好保护提供保障。

2.2 林业资源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

林业资源的开发一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就是要实现合理、适度并促进林业资源的可再生,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空间[2]。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合理开发认识缺乏,二是林业开发和利用科技含量低,三是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低,这三大因素制约了林业资源保护开发的可持续性。林业资源的商业开发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利益。采伐林木等低技术含量的方式是目前林业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但却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林业开发企业来统筹全市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目前黄山市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

3.1 林木资源的合理采伐

黄山市林木资源采伐要以间伐为主,不能让山头。一方面当地土壤贫瘠,森林恢复较慢,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破坏了当地的风景风貌。此种方式也不易在当地大规模运用,要尽可能地成立有规模的公司,通过合理规划,合理间伐,兼顾保护,充分合理地利用林业资源。

3.2 合理利用林下资源

林下资源即林冠层下各种动植物的总称。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开发利用好林下资源对于调整林区经济结构和改善人民生活有着重要意义[3]。黄山市林下资源丰富,各种中药材、食用菌的开发利用是当地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重要途径。同时,适当发展林下养殖业,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通过林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增加林区群众收入,同时也可增强群众保护林业资源的意识。

3.3 结合旅游保护和开发林业资源

黄山市作为重要的全国旅游市,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与旅游事例较多,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黄山景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就是典型的案例。将森林资源与旅游结合,既对林业的破坏性小,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4]。需注意的是由于旅游人员较多,对森林有一定的破坏性,需要进行轮休,恢复景区林木生长。

3.4 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与农业生产的协作

林业生产与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交集,黄山市农业是一种典型的山区农业,与林业存在一定的争夺土地空间的情况,特别是黄山贡菊的种植,有些地方毁林种植,对林业的破坏较大。因此,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与农业生产协作,尽可能做到既保护林业资源,又不影响农业生产。

3.5 园林盆景艺术的开发

园林盆景艺术作为林业特色产业,有着强大的市场潜力。黄山市在卖花渔村盆景制作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利用园林盆景产业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是一条可行的道路[5-6]。

4 结语

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工作,需要广大林业生产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这一项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5 参考文献

[1] 孙金波,初小红,张永海,等.从森林保护到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7-68.

[2] 祝思明.浅析林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12(14):118-119.

[3] 代秀东.浅议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16.

[4] 孙晶波,初小红,张永海.从森林生态保护到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67-68.

篇5

关键词: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森林的生产凝结着大量的劳动,是一种劳动产品,而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与此同时,森林的经营者还可以营造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这也反映出森林资源在投入与产出上彼此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是有形产品,可以用货币价值加以衡量,但是生态功能的价值是无形的,无法直接用货币进行衡量,有形产品又是无形产品形成的基础。森林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向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居民带来经济收益以及社会利效益,因此说森林资源具有外部性特点。所以就需要人为的通过一些方法把这种外部性进行转换,体现出利益平衡性,也保证调动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到生态维护的过程中来,维持森林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概述

森林生态补偿是一种综合手段,主要目的是对利用及保护森林生态效益的主体之间利益进行均衡的手段以及激励方式,主要就是政府作为主体,对营林造林工作者进行相应经济补偿的过程。这种补偿既有对生态环境的补偿,同时还有对个人营林造林行为的补偿,以及对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地域或者有重要意义的对象所进行的保护性资金投入。

在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生态效益补偿一共包含四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补偿生态环境本身;第二,是为生态环境提供补偿费用,也就是采用经济调节方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以控制;第三,是给予个人实施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而放弃获取其他收益的机会成本补偿;第四,是为保护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所进行的经济性投入。其中第一种意义的补偿是从生态学角度给予的补偿,另外三种是从经济学角度给予的补偿,是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经济手段和机制。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补偿主体、客体还是补偿机制都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和不完善等问题。

1.森林生态补偿的范围过于狭窄

目前在我国所实行的森林生态补偿范围多是限定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方面,而在其它领域的补偿项目很少。放眼世界,其他很多国家在实施森林生态补偿方面已经覆盖了较大的范围。比如美国实行的土地定期休耕计划;欧盟一些国家对于水土实行的严格保护措施,而且对耕地周围田埂上的亦是实行多样性的维护;哥斯达黎加建立起可确认贸易补偿制度,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森林并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巴西规定,一方面逐步恢复功能消退的林地,并且不断扩大受保护区域的面积,同时还要建立自然遗产私有化制度,征收生态增值税;丹麦、瑞典、荷兰和德国等许多国家把征税税种增多,比如开征环境税等。由此可见,我国与其他很多国家相比,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补偿问题。

2.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现在我国生态补偿的资金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以及专项基金两种方式来实现的,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其中占较大比重的资金来源渠道。而从财政转移支付的的方式来看,占主导地位的是纵向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就是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从上级主管部门到下级主管部门的支付方式,而地域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以及森林生态环境的受益者一方,都很少实行转移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方式很显然,都是由中央或者高一级的政府来负担费用,与设想的初衷“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是截然不同的。维护森林正常生长以及建设林业生态工程都需投资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只是想单纯的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资来解决问题,那么就可能会因为资金数量不足而影响生态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就需要积极寻求资金的来源渠道,多方面筹措需要的资金,保证林业生态工程持续、顺利的开展。

3.森林生态补偿标准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森林生态补偿标准基本上采用“一刀切”的政策。而现实中由于区域、环境等因素,森林资源的差异性非常明显。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重点生态公益林,不同的区域森林资源对于生态效益的贡献有所差异。

4.市场化机制欠缺

市场化是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等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政府的放松管制,产权私有化。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价格机能达到供需平衡的一种市场状态,其实就是市场扩大,内容开放。现在我国森林生态效益市场化手段尚没有成熟的模式,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偶尔出现些简单的生态效益市场交易案例,并未形成规模化和程序化,而且范围多是水文服务交易和碳汇交易上,对于深入的森林生态效益市场相关利益主体、交易对象、交易范围、规模、程序等,都缺少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5.缺乏科学的核算方法体系

对于森林的生态效益评价以及进行生态效益补偿时以何种标准来进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我国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建立一个公认的、完善的核算方法体系,因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着技术制约。

6.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法规制度相对滞后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没有专门的立法,现行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多为应急立法。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措施,各地在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时,难以保障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森林资源;培育;管护;合理利用

1 森林资源培育

1.1 加快森林资源的培育,全方位保护,恢复森林生态系统

1.1.1 根据科技的技术大力发展林业。其发展的战略基本就是科技程度,由于可持续性的发展就包括了经济与资源的发展与保护。也是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保障其环境的同时发展,最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依据科技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整体的发展,转变传统式的将环境作为发展代价的经济型的发展方式。所以,对林业进行发展的同时就必须将科技作为集中体现,林业要想持续大力的发展就必须重视科技的发展。

1.1.2 优化林业经济结构。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1.1.3 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

1.2 对现有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和开发

1.2.1 要停止任何改变湿地性质,对湿地产生破坏作用的开发利用活动,对部分被垦的湿地,应退耕还草,恢复湿地原貌,在湿地普查的基础上,根据湿地面积、类科型、分布编制湿地类型分布图,查明湿地开发利用现状,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规划。

1.2.2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2.3 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把湿地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湿地保护的长效机制,采取宣传、行政、法律、经济、科技、工程等各种手段和有力措施。

2 森林资源的管护

2.1 森林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的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分配就成为了当今森林资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道理的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实现资源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档案数据管理工作不仅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方式,更加可以根据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中的管理与维护,为日后的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资源。

2.2 森林在进行整体经营的时候必须分类,将这个决定作为整个森林管理的重要途径,就三种林的要求对其进行划分,不相同的林业必须采取不相同的方法进行管理,重点的林区必须严格的进行管理,普通的也不能放松,进行整个林区集中管理。重点抓住设计的管理与检查的调查工作,对于虚假的信息与问题必须重点分析,尽最大可能激发员工的潜能与职业道德,还包括其技术能力与现实的操作的能力,努力做好森林调查的提档的工作,与现实的情况相结合。

2.3 切实的做好森林的资源相关单位的职能。将依法管理与行政作为整个森林资源的基本战略,充分的挖掘出整个部门的作用,将职能切实到位。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就征占的林地来说必须有整套的审核手续,发展非法占用林地与毁坏林地的行为必须严厉的制止。

2.4 成立严管林这种管理方式。将这种方式作为整个森林的资源的管理基础,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保障资源的安全。将限制的管理方式与采伐切实到实际的情况之中。做好整个的检查与管理的工作,一定要避免超量的采伐以及超强度大面积的采伐。

2.5 创新性的资源集中管理与运行。将管理方式与运行的方式作为整个经营性管理的方式,将责任与权力与利益相互统一,将主题与整个管理方面进行有效的分离也是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将重点放在整体的改革与创新之中,认真贯彻落实。

2.6 森林是动植物的重要休息地之一,为此必须处理好动植物管理与森林保护区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态自然资源与森林、动物等之间的关系。建立野生动植物管理条例,完善各种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森林发挥最大的作用。

2.7 森林面临极其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火灾的发生,很多时候森林防护工作的重点就是防火。森林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后果将极其严重,很可能导致一片森林因一场大火就全部的被烧毁损害,为此,必须增强森林防火意识,加强森林防火教育,普及每个人,尤其是相关的工作人员,针对山区等地进行森林防护工作的开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要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防护,将森林火险降到最低。

就目前而言,我国最主要的森林资源管理方式就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效的进行管理与养护,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积极的创新经营方式,不断的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森林管理现状,走一条适合自己的森林发展道路,将管理理念不断的融入到新的产业化经营管理方式中,推进其不断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宣传保护森林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们积极的参与其中,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很好的开展下去。政府发挥监督职能的好坏从另一方面讲,也与公民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只有全民意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才能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向阳,何文彪.浅析加速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2009(1).

[2]吴来胜,叶磊.森林培育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林业科技情报,2008(4).

篇7

各地要把保护林地作为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国家对征占用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明奖惩,强化责任,采取严格措施,加强对林地的保护管理,形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管理机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近年来征占用林地情况进行认真清理,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占用林地案件的处理力度。各地实施的土地治理工程,凡属于林地的治理后必须用于造林,不得改变林地用途和性质。

二、规范集体森林资源流转行为

(一)依法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凡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农户同意,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议,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应当在所在地依法设立的林业生产要素市场采取拍卖或者招标的方式公开进行。林地和林木的流转应按“林业要素市场”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进行森林资源评估,不得搞暗箱操作、贱卖山林。森林资源依法流转后,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监管,搞好服务,督促林地使用者及时造林。

(二)认真抓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各地林业部门作为同级人民政府的林权登记申请受理机关。认真审查申请材料,把好林权登记申请受理关。对“四至”清楚、权属关系明确、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的每宗林地,要及时为林权所有人办理林权证。凡流转程序不合法、林权登记手续不完备和林权争议未解决的一律不得办理林权证。

(三)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林地向林浆纸项目流转。依法管理。

(四)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对集体森林资源流转的收益部分要确定合理的分配方式分利到户。提留前必须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农户或村民代表同意。农户每年的收益部分都要以股权证的形式进行明确。集体林木所有权转让必须进行评估,其转让费采取分期付款,林地租金可采取一年一收的方式收取。

三、严格森林资源采伐管理

(一)各地要按照林业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规定的森林资源采伐审批程序。严格实行凭《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林木。

(二)严格控制皆伐。各地要根据森林成熟状况、立地条件和经营水平科学确定皆伐方式、核定皆伐面积。平原湖区杨树工业原料林一次性皆伐面积可大于300亩。皆伐伐区周围应保留不少于皆伐面积的林地(带)

(三)以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为主,再进行年度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符合工程造林和森林采伐技术规程的要求,作业设计经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按程序、按权限审批林木采伐。整地要能控制水土流失,清理林地严禁炼山,凡纳入低产林改造的要在采伐的当年或者次年完成更新造林,造林时要营造混交林,不得栽植纯林。

(四)严格生态林木采伐管理。各地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长江防护林、生态公益林等生态林木保护管理。禁止商业性的采伐,培育、抚育经营性采伐要严格按《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执行。同时,各地要切实保护好“古、大、珍、稀”名木。

四、强化木材经营加工监督管理

(一)加强木材经营加工站(点)清理整顿。各地对设备简陋、资源浪费严重和缺乏原料来源的经营加工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对未经批准设立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和未按批准范围进行加工的单位。坚决杜绝无证经营加工的现象;对大肆收购非法木材,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的要依法予以严惩。

(二)严格控制木材经营加工站(点)数量。从现在起。建立资源消长台账,落实监管责任制。

五、加强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

篇8

[关键词] 林业建设 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131-01

1 林业建设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分析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有利于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在林业建设中,重视对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能够最大程度恢复已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可再生资源、能源,促使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经济模式转变。在生态系统不断恢复、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必然能够为生态经济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带来经济发展的环境变革,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1.2 有利于促进科技发展生态化

林业建设能够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物质和环境基础,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化,其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带动仿生学发展,将仿生学应用到工业系统中,成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二是提高资源生产率,抵消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有效防范生物圈退化;三是推动经济发展模式变革,通过林业建设发展服务经济和流通经济,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四是提高自然资源产出率,降低污染排放,以森林固碳的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发展生态化科学技术奠定基础。

1.3 有利于带动人们生活方式生态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追求由过去以数量为主转变为当前以质量为主,更加期望于在无污染的环境中居住,食用健康绿色食品,这说明人们的生活方式向生态化的方向转变,并且也带动着消费方式的转变。林业建设能够为人们提供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生态消费品等途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 加强林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策略

为充分发挥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作用,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持续推进林业建设,提高林业建设的综合效益。

2.1 坚持林业生态建设

林业建设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构建起完善的生态系统,促进林业产业与生态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既发挥林业建设的经济价值,又实现林业建设的生态价值。林业建设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产品供给的重任,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林生生态建设,促使林业建设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林业建设要重点发挥其在保持生态平衡、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作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林业建设还要加大对森林植被的自然修复,对破坏严重的地方重建人工生态系统,积极采取人工植树、封山育林等措施,改进和完善自然生态系统。

2.2 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力度

我国应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林业生态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引导人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在宣传中,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宣传林业和生态方面的知识,让人们清楚了解造林绿化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增强广大干群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要认识到自身在保护生态环境中的责任,营造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生产、消费方式。此外,我国还要持续推进生态文化基础建设,如建设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等,为人们了解生态、认识自然奠定物质基础。

2.3 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林业建设要以科学技术为支撑,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促使林业发展追求质量与效益并重。为此,我国应从省、市、县、村各个层级入手,构建起完善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以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为中心任务,编制林业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搞好林业科技普及工作,加大林业生产技术培训力度,深入推广病虫害防治、林木良种、节水灌溉等技术,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水平;二是建设林业科技示范基地,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推行林业标准化生产,促使林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三是针对难点问题组织技术公关,如石漠化治理、森林可持续经营等问题,积极引进科技成果,推广技术成熟的项目;四是加大与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的科技合作,充分整合和利用林业科技资源,共同研发林业发展新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林业科技研发水平。

2.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

森林资源是生产建设的宝贵资源,应加大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求林政管理机构和森林公安机关担负起森林资源保护的执法职能,加大对乱砍滥伐、肆意侵占林地等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治力度,杜绝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同时,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的管理制度,包括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林地用途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持续推进依法治林。尤其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建设森林防火、扑救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林业建设质量。

结论

总而言之,林业建设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国要持续推进林业发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实现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宇.林业生态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5(5):141-143.

[2]王兵.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林业管理及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9):52-53.

篇9

【关键词】:林业资源;森林防火;预防措施

森林可以称之为地球之肺,其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随着现代人们对林业资源利用需求的不断增大及“掠夺性”资源开发,管理与利用的矛盾冲突也就日趋明显。如不及时改善这种状况,定当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发展,为此,必须提高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防火灾防滥伐,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1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诸多不足,导致林业资源保护成效较低,为了更好地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当前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不足进行一下分析。具体来说,其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忽略了森林的可持续化发展路线,并影响了森林生态化建设。

(2)林业资源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3)林业资源开发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缺乏长远的考虑,加上很多林业单位管理模式的粗放科学技术应用成效不高,导致林木的质量与产量日益低下。

(4)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单一,导致大量的林业资源被无情地浪费掉,例如我国的一次性筷子就导致了大量木材的消耗。

(5)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林业机构往往是习惯与传统的方式和方法。

(6)森林病虫害和火灾,除了人为因素的破坏,一些自然因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也非常大。

2、森林火灾的危害性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苍翠茂密的森林化为灰烬,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严重损失。同时会烧毁林下植物资源,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这是珍贵的野生财富。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林地失去了森林的覆盖,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容易发生水旱风沙灾害,影响农业稳产高产使下游河流水质下降森林多分布在山区,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灾,林地土壤侵蚀、流失要比平原严重很多。大量的泥沙会被带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积。

再者,森林火灾会危害野生动物的生存,森林是各种珍禽异兽的家园,森林遭受火灾后,会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居民点、农田、山林交错的山区发生了森林火灾,还会烧毁房舍、粮食、农具和牲畜,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森林火灾还会烧死林中的大量益鸟、益兽和烧毁各种林副产品。发生森林火灾,必须动员大批人员去扑火,既耽误生产,又浪费人力物力,甚至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给国家人民带来损失。

3、积极进行森林保护的意义

生态环境建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森林和林地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基因库,有着丰富的多样性,并且生态系统制约着经济活动。在各种天然系统中,森林总的利用率和生物生产力是最高的。森林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较高,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洪水迅猛而下是因为森林系统遭到破坏,土地失去植被,导致雨水不能进行截留。其次,土地失去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

因此,进行森林保护对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以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

森林防火是一项长期任务,因为其突发性和爆发性,一旦失火,损失将无可估计。绿色的森林是人类的母亲,人类的祖先从森林中称霸,继而走向文明。森林是人类生存充要条件。保护森林,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是当今最有意义的公益事业。

4.1加大对森林防火的宣传

健全森林防火宣传教育网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森林防火、参与森林防火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并切实落实森林防火教育进学校、进村镇、进机关、进军营活动,支持建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参与防火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用火知识,强化依法用火责任,提高全社会森林防火意识。

加强林火监测体系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森林防火的科技含量。

4.2切实改进森林防火预案和应急预案

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建设,要进一步理顺县级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健全县级森林公安机构,加强人员力量,明确执法权限和执法程序,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

4.3建设森林防火通讯网络

随着科技的进步,把现代通讯网络引入森林防火中来是必然趋势,建设一套科学高效的森林防火通讯网络,有利于对火情有效监控并及时作好处理,保证森林防火工作的顺利开展。

4.4落实防火责任

全面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森林防火责任制的“五条标准”,强化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营林单位的森林防火责任,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只有从严从实把责任落实到每一级政府、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员,森林防火各项措施才能真正落实到位。

4.5依法治火,摒弃人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治”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打感情分,虽然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人情社会”,但面对森林火灾之类威胁生态平衡的事件时,依法治火才是最明智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要把依法治火贯彻到森林防火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要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森林防火配套制度,提升森林防火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依法严惩破坏森林资源不法行为。

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重点对其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措施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未来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促进环保型国家的建设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世宁.如何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广西林业,2007(02).

[2]刘新宇.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森林培育模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篇10

广东地处岭南,主要属于亚热带气候,有大河(珠江)、大山(南岭)、大海(南海)、平原(珠三角)、丘陵(粤西),培育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截至2013年,广东已建森林公园457个,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0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建成省级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48家,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为重要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区近600家。广东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系统相对完善,同时经济文化较为活跃,能较好结合地域因地制宜推进经济与生态的系统开发,逐渐形成了森林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和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游层次鲜明、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广东生态旅游的一大特征,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并积极体验。例如,珠三角的城市森林旅游闻名全国,广州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广州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深圳的莲花山森林公园、佛山的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惠州的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都如一颗颗绿色明珠嵌在高度发达的城市中,成为旅游休闲的热地,也是城市发展的“绿肺”;又例如,粤北山区的原始森林和山区林地文化,如丹霞山林区、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等,充满着岭南历史,体现了岭南古老森林的魅力,是旅游者必往之地。而粤东地区的凤凰山、粤西地区的湖光岩公园,受到海洋气候的滋润,森林与海洋的结合成就了南粤海边生态旅游景点。森林文化的旅游开发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有效来源之一。据统计,2012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91亿元,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则成为其中一大亮点,产值895亿元,有效促进了广东生态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诸多数据与成绩表明,森林文化指引下,广东森林的旅游开发功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并且也促进了生态功能的强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

二、旅游消费者对广东森林旅游文化需求分析

(一)调研基本状况

1.调研目的

所谓森林旅游,可生动活泼形容为3F(Fun、Free、Fresh):一种充满轻松乐趣,可以充分放松,自由体验自然清新舒适环境的休闲度假形态。结合森林旅游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和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从马斯洛需求原理等理论出发,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调查分析其对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差异性需求。

2.调查思路与方法

结合整体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从旅游者参与森林游憩旅游的意愿、旅游活动偏好、旅游措施要求、对森旅游开发的建议以及在周边地区森林旅游的到访率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出发,利用调查问卷(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和访谈提纲,深入研究分析并统计相关数据,对近400名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的不同群体(如白领、在校大学生、政府公务人员以及农民工)进行随机调查,确保调研尽可能做到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旅游参与频率等情况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消费者对森林旅游类型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

根据森林旅游开发所依托的资源要素的不同,结合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特点,调查出旅游者对五种旅游森林旅游都具有不同程度、多样化的需求。(1)绝大部分受访者喜欢生态观光型森林旅游。这一类森林公园保持原始的生态性,物种丰富,自然景观美览天下,例如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以其独特的森林植被、地貌、天然景观等,吸引了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因此,96%的受访者都在“你喜欢以下何种森林旅游?”中选择“生态观光型”,这给森林旅游开发的启示在于:森林旅游的本色在于原生态性,这是发展命脉。(2)休闲度假型森林旅游成为旅游者热捧的类型。此类森林旅游充分开发森林资源的休闲特点,为生活步伐较快的旅游者提供“慢生活”“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例如,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四季宜人,素有“古有桃源今代存”之美誉,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避暑胜地,离珠三角城市群车程不远,因而成为广大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好地处。因此,89%的受访者认为“休闲度假”应该是森林旅游的最大魅力。(3)运动康体型森林旅游成为新的生态旅游增长点。充分类用森林的地貌、林业资源,巧妙形成纯天然的、能促进身心锻炼的度假区。例如,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万绿湖”及周边森林构建成“天然氧吧”,86%的受访者表示,到该公园旅游主要是进行森林“浴”,即在自然界浴大气、浴水源、浴身心、除疾病、陶冶情操。又例如,部分受访者喜欢到广东省笔架山森林公园,因为该地是广东首个原生态双人自由漂流项目的创始地。因此,在森林旅游景区适当开拓徒步登山、漂流攀岩、野营烧烤等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十分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户外运动场所极其缺乏的状况,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此类活动,其中,100%的青少年和白领认为此类活动有益身心和团队建设。(4)生态体验式的森林旅游方式受到家庭及团队青睐。城市化进度,导致部分青少年对自然较为陌生,因此,结合森林旅游开发,积极推进一些体现自然文化如兰文化、茶文化、种植文化等体验式生态活动,受到了普遍欢迎,特别是受访者(家长)一致表示十分有必要32。例如,惠州、东莞和广州增城、番禺地区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荔枝、草莓、龙眼等各类蔬果成熟的季节,注重推出采摘活动,并且还与一些学校、单位举办“六一”儿童节采摘基地寻宝、采摘比赛等活动,让游客在游园品果中享受劳动的喜悦,增强实践劳动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森林旅游中结合实际开拓体验式旅游产品,从情感、思想、感官、行为等各方面为游客创造生态体验,大有发展前景。(5)科普知识型森林旅游拓宽森林旅游内涵。森林资源蕴含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类珍稀动植物、神奇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有较大的科研、学习价值。例如,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光岩公园,独特的红树林、世界罕见的湖光岩,都是进行生态科普的重要题材。又例如,广东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感受海洋、海岛生态文化的好地处。因此,要通过科普景点这一载体,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文化成果,满足游客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个形式也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

2.游客对森林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

在被提问到“您希望如何对森林进行旅游开发?”,97.3%的受访者都认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森林游憩合理开发十分有必要,有利于增添公共休闲平台,为居民旅游度假提供好地处。同时,对于森林旅游开发的程度,受访者的回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78%认为“进行简单开发即可,建成城市公园”;(2)69%认为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建成旅游区”;(3)56%认为“为拉动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可深度开发成大型旅游度假区”;(4)34%认为“在没有论证前,保持原样,以简单的游憩为主”。调查显示,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生态素质及旅游诉求较多,对森林旅游的开发保护具有较强的主人翁精神。而大部分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森林旅游开发持有积极态度,因而希望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中找到平衡点。因此,森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旅游者的这一心理反应。

3.旅游者对森林旅游活动项目需求具有多样性

森林旅游必须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希望森林旅游提供的旅游产品依次是:天然景观(85%)、森林气候(74%)、动植物观赏(65%)以及体验式旅游活动(62%)。前述三种是传统的森林旅游产品,而目前逐步热门起来的旅游项目——体验式旅游活动则应更受到关注,受访者都希望多开发能在森林及公园中可供参与和体验的活动,依次有:采摘花果(82%)、摄影(77.5%)、登山(74%)、探险(54.4%)、漂流(53%)、野营(51%)、垂钓(47.8%)以及喝茶聊天(34%)、狩猎、(25%)、骑车(22.4%)。旅游者的需求则是开发者的努力方向,因此,广东地处岭南,山区森林、湿地公园、沿海林地、城市公园、宗教名山等,都能根据各地特色,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要的旅游产品,包括适合大众化要求的观赏动植物、垂钓等旅游活动,以及探险、登山、钓鱼、狩猎等对身心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化旅游活动。

4.旅游者对森林旅游设施体现为追求简约而生态

“食在广东”,广东粤菜文化闻名各地,因此,在旅游过程中享受美食也是广大游客的心理需求和旅游动机。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在森林旅游景区能品尝到当地特色农家美食或者进行日常城市所不能开展的野炊、烧烤。因此,在餐饮设施需求程度上,受访者依次选择的有:品尝农家菜(90%)、野外烧烤(79.5%)、自带食物(53%)、提供快餐(32%)、高档餐厅就餐(31.5%)。而在住宿方面,受访者的选择依次是:在森林旅游地住在农家乐旅馆(86%)进行野外露营(54.5%)、入住森林木屋(43%)、在当地酒店(42%)。通过食宿需求可看出,绝大部分旅游者参与森林旅游,不仅要体验森林生态环境,还希望体验到不同于城市日常生活的用餐和住宿方式,换而言之,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是旅游者的最大动机,因而为其服务的餐饮、住宿设施不需要过于奢华,而要体验简约、富有森林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简约的措施也有利于保护森林的原生态性和可发展性。

5.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与经济

旅游是一项花费时间、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因此,特意调查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各方因素,发现时间和经济收入仍是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主因。调查数据中,表示“收入不足”占94%、“时间有限”(87%),其次是“缺乏合适的人做伴”占63%和“工作压力”62.4%,最后才是“不了解旅游地”(51.6%)、“交通不便”(34%)和“不喜欢旅游”(14%)。此外,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上,时间不足和经济不足又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其中,对于成年家庭而言,受到家庭经济压力、子女年幼两个因素影响较大;而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虽有时间,但学业压力及经济承受能力也影响到其旅游行为;还有大部分白领认为,国内假期安排时间短,不适合长途旅游,短期旅游选择周边旅游地,容易产生厌倦感,也影响了其出游决策,因而大多数生态旅游者希望能到森林公园开展旅行时间是1周以上。

三、结论与展望

(一)围绕旅游者出游动机,构建人文性的森林旅游发展思路

在生态旅游者的心理(如思乡、信仰)、身体(治疗、运动)、精神(见闻、解压)、经济(购物、商务)四大旅游动机中,绝大部分生态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在于精神动机,其次是心理和身体需要。这表明,在建设森林旅游体系中,必须围绕旅游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以及与自然对话的诉求,在森林文化建设、森林产品塑造、公园饮食住宿措施建设上,体现生态性和自然性。

(二)结合森林旅游的优势,打造特色化的森林旅游产品

森林旅游是自然产物与文化产物的结合体,是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行为。森林景观、森林文化、森林体验是森林旅游的三大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因此,广东各地在推进森林旅游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森林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尽可能形成与众不同的森林产品,给予旅游者更多体验,避免同质化的旅游开发。

(三)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构建环保型的森林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