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学的趣味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问题 高中数学 函数概念 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用苏教版的三个实例,并采用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驱动,一环紧扣一环,带动学生自主思考,发现三个实例的共同属性,从而抽象概括出函数的本质属性,自主建构函数的概念.实例中问题的设置能够使抽象的函数概念变得具体化,进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Ⅰ)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函数概念教学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函数这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本节是函数这章的开篇课,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一方面,学生虽然学习了用变量定义的函数,但是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却还没完全掌握.依据思维发展的年龄阶段理论,高一学生虽然能够进行抽象思维,但此时的抽象思维只是基于经验的,理论型抽象思维还比较弱,要想从函数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函数概念还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对于还没做出充分的学习准备的学生,函数概念的抽象性难免会影响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材及学情分析,把教材知识内容分为两节课教学:函数概念、定义域和值域的求解.本节课为函数概念教学(新授课).基于函数概念的高度抽象性、严谨性和概括性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选择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函数的概念及写出函数的符号表示,解释函数符号;在理解函数的基础上,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及对应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能利用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三个实例的分析,参与观察、归纳、概括数学活动过程,渗透类比数学思想,发展抽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严谨性与抽象性,养成善于思考、严谨对待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问题:初中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学生:回忆交流.

教师:带领学生重述初中函数概念.

问题:y=1是函数吗?

学生:有些学生说“是”,有些学生说“不是”.

教师:用初中函数的概念不能回答这个问题,通过本节课函数概念的学习再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提取已有的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知识储备.通过设置问题“y=1是函数吗”,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处于“愤”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学习.

(二)实例分析

【例1】 我国从1949年至1999年人口数据资料如表所示:

(1)1969年我国的人口数是多少?1978年呢?

(2)表格中每一年的人口数确定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969(年)807(百万),1979(年)975(百万);

(2)每一个数(年份)数(人口)(唯一的).

【例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下落的距离y(m)与下落时间x(s)之间近似地满足关系式:y=4.9x2.

(1)若一物体下落1s,你能求出它下落的距离吗?下落2s呢?

(2)下落过程中,每一时刻的下落距离确定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s)4.9(m),2(s)9.8(m);

(2)每一个x(s)y(m)(唯一的).

【例3】 下图为某市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图.

图1

(1)上午7时的气温是多少?14时呢?

(2)这一天中的每一个时刻的气温确定吗?如何根据此图像找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7(h)0(℃),14(h)9℃;

(2)每一个T(h)θ(℃)(唯一的).

问题:你能发现这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每一个…都有唯一的…与…对应.

教师:我们用集合的观点看实例.

例1中的对应关系、例2中的对应关系和例3中的对应关系分别如图2、图3、图4.

图2 图3 图4

问题:你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共同点吗?

学生: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

教师:你能概括函数的概念吗?

设计意图:因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故而这里选用苏教版教材的三个实例.通过带领学生分析并解决实例中紧扣函数要素的问题以及运用符号语言把函数概念的本质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使其处于“悱”的状态.教师及时采用启发式提问,降低抽象概括的难度,把难以接受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育形态,从而为学生主动建构函数概念做好铺垫.

(三)函数概念的形成

教师复述函数的概念并板书:

f:AB

y=f(x),x∈A.

教师引导并板书: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教师:你能回答y=1是函数吗?

学生:有些说“是”,有些说“不是”.

教师板书演示作图:集合A、B是实数集,每一个x都有唯一确定的y=1和它对应.

设计意图:概念包括内涵与外延.在理解函数内涵的同时,运用符号语言表示函数,增强学生的符号意识,欣赏符号的简洁美,同时感受符号所蕴含的丰富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课前问题的同时,把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在原有的知识储存中加入常值函数,扩大并改组原有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全新理解函数的内涵与外延,感受初中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区别.

(四)牛刀小试

练习1:下列哪些对应是函数,哪些不是,为什么?

(1) (2) (3) (4) 学生:(1)(2)是函数,(3)(4)不是函数,判断依据是函数的定义.

教师:答案为是,是;否,否.

问题:例2中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y=4.9x2.

教师:练习1中(1)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y=2x.

教师:实例1和3中的对应法则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出,有的说没有对应法则,有的说没有规律!

教师:集合A和集合B中的值是怎么对应(建立联系)的?

学生:表格、图像.

教师板书:对应法则有表格、解析式、图像.

练习2:判断下列图像能表示函数图像的是( ).

教师:D.

练习3:看下面几个例子,说出y是否为x的函数.(x,y都是实数)

(1)y2=x;(2)y=x2;(3)y=|x|;(4)y=x.

学生:练习并回答.

教师:否;是;是;是.

设计意图:斯金纳教学原则中的强化原则是要求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在强化的同时利用习题让学生很直观、形象地了解函数的三要素并理解函数的三要素.

(五)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1)函数的概念;(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作业:课后1、3题及教辅上的题.

篇2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增加语文趣味性元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并且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的教育环境,从而能够吸引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环境下学习知识,逐步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古诗《望天门山》一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搜集一些相关的素材,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这些资料展现在大屏幕上,包括小船、树木、山峰等,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诗文中的意境,并且在上课时将其排演出来,从而在这种意境中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这种营造课堂氛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多媒体技术的展示不但使小学生加深了诗文的印象,更能够使其在熏陶与感染的过程中轻松完成语文课时任务的教学。

二、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就语文知识的学习而言,课外阅读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外部延伸与补充。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但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还能够逐渐培养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看一些较有营养的课外书籍,然后在下一次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向学生询问具体看了哪些课外书籍,并让一些学生走上讲台将自己所看到的课外书籍的内容讲述给其他学生听,其中包括名人的励志故事、科普知识以及贴近生活的常识等。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刻意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课,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文章进行专门的讲解,不但大大提升了小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加强课外阅读的意识,还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三、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情感元素,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提高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大脑能够得到充分的活动与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智力活动,更应当注重对非智力元素进行挖掘,如想象、感觉、意志及情绪等。这些非智力的情感元素的挖掘与开发不但能大大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使其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日常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些问题,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且依据教学材料中的各方面知识,旁敲侧击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帮助,从而提升其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强化教学语文的趣味性与独特性训练

篇3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07-0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实现“知识能力、方法过程、情感价值”的三维目标,这就是说,高效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只是以教师唱主角,为学生进行知识堆积的空间,也不应该是盲目追求教学情境的变换、学习形式的变化、花样翻新的趣味游戏与合作表演,而应该是通过情境教学、趣味教学形式,切实达到扎实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与美感等能力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中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

1、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就说过:“在课堂里,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这充分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不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关注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师生间平等而富有趣味的对话、友好交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情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无限涟漪,滋润学生的心田,助推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兴趣与良好发展。

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就应该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这是首当其冲的工作。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2、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3、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集中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鲜的、刺激的、感官性强的事物兴趣性强,学起来记起来都比较快。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

如针对《丑小鸭》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丑小鸭是怎样从丑到变美天鹅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4、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 “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 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一位优秀的语文都是在讲解“飘飘欲仙”这个词时,就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向学生提问:“你们哪位同学能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啊?”于是,班上许多学生纷纷张开双臂,如仙人一般轻盈飘逸,展翅欲飞,这样词语的解释教师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5、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但语文的学习是无边际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是无处不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注意时间进行拓展教学,激发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让各种有价值、有意义的资源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服好务,以实现自己的更持续发展,当然课外拓展学习既包括阅读也包括写作,所以课外阅读十分重要,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后》后,教师就可以趁热打铁追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安徒生童话啊?想不想了解更多的童话呀!”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课后去多读童话,下次上课后进行课堂交流,讲讲童话故事。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迁移性练笔训练。读了童话可以不可编些小童话故事呢?教师鼓励学生去这样写作既能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又能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高,不断进步,更需要学生提高认识,认识到“学语文好”,发展到“好学语文”,从而“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毛润秀.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科教研究,2010(12):64.

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86-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拼音要实现学生能准确地拼读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为整个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奠定基础。”要让拼音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新奇的教学策略,搭建丰富多彩的拼音学习乐园,激发小学生拼音学习的兴趣,逐步乐学、会学。鉴于此,笔者在小学拼音教学中整合儿歌、游戏、绘画等多种资源,打造趣味横生的拼音课堂,与同仁分享一些教学实践和粗浅心得。

一、借助儿歌,催生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而言,众多拼音字母像陌生的符号看起来杂乱无章,教师可以将字母声、形、义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创编朗朗上口的儿歌,把拼音知识融入儿歌中,利用儿歌的节奏感催生出拼音课堂的趣味之花。教师只有设计符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高效的拼音教学。在语文S版教材第一册课文《a o e》的学习中,由于不少学生在学前阶段都接触过单韵母学习,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拓展知识。笔者设计本次课的教学如下:首先认识单韵母教学,注意发音时的口型,根据教材图片中的“小孩高歌、公鸡打鸣、池塘中鹅”三项内容编一首儿歌,如“圆圆脸蛋,张大嘴巴a a a;公鸡一叫,嘴巴圆圆o o o;池塘白鹅,嘴巴扁扁e e e”,简单三句话将字母形状、发音的口型囊括其中。笔者要求学生朗读几遍并熟记儿歌,在训练过程中提醒学生三个音节嘴巴形状依次由大到小。本节的第二项内容是学习声调,每个韵母的读音有四个声调,依然采取编顺口溜的方式“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升降”,然后让学生按声调顺序范读,可以放慢速度但要读准字音。这样设计教学,不仅让符号形象具体可感,方便小学生记忆,同时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也能为教师课堂增色不少。学生在长期的背诵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拼音技巧,笔者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创编歌曲助力拼音学习,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二、巧用游戏,突破难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注意力极其短暂,并且性格中带有爱玩、多动的特征,很多小学教师采取严格要求学生上课端坐、不许说话等形式,力求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然而这样的做法反而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使得难点教学难以展开。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活动或游戏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保持课堂教学的活力。如在教学语文S版教材第一册复习内容二时,由于学生已经学完了23个声母,教师正好借此机会检验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为此,笔者设计一些小游戏作为突破复习难点的良策。1.卡片找朋友。笔者事先将23个声母做成卡片,随机分发给班内学生,笔者在讲台上说“b――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到相应卡片的学生就要将卡片举起来,接着全班学生齐读两遍加深读音记忆。另外,教师可以选一名学生到讲台,班内其他同学随机举起手中的卡片让这位同学来读。2.填字谜。笔者将23个声母按照先后顺序,在黑板上画出的四线三格中写出一部分,随机找学生补充空缺,其他学生可以观察找到拼写错误的地方并指正,在游戏中以小红花和棒棒糖等奖励填写正确的学生,以激发大家的竞争欲望。此外,还有“一条龙开火车式读拼音”“看口型猜音节”等各种活动。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师生共同参与游戏也是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过程,帮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将原本枯燥的拼音学习打造成富有情趣的竞争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创新,感受形体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受用一生。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直观的视觉刺激最能挖掘小学生脑海深处的学习潜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拼音教学与小学美术结合起来,用绘画的方式开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学生的自我感知,更有创意地掌握拼音的书写规律。在语文S版教材第一册字母拼写的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小学生喜欢在作业本上写写画画,而且他们也接触过一些简笔画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结合简笔画发现拼写的奥秘。1.在学习n时,教师可以将其画作一个门的形状,配以“一个门洞n n n”的口诀,很快,有学生指出m就可以看做是“两个门洞m m m”;相应的,教学字母“l”时,有学生拿出一根火柴棍,配上“一根小棍l l l”的顺口溜,学生根据外观的相似性,选择匹配的简笔画强化了教学效果。2.字母ü在韵母中遇到一些声母是有特定变化的,教师可将其作为拼写教学的重点内容,训练小学生的思维敏感性,培养其创新学习方式的意识。笔者采取简笔画记忆的方式,将ü的两个圆点画成一个帽子的形状,并向大家解释“ü”是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见到尊敬的“j q x”就会脱掉帽子,接着出示几个声母提问:会让“ü”脱帽的是哪些声母。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加深对拼音字母的记忆,一改往日繁琐的拼音书写教学,赋予其与众不同的艺术性,激发小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创新的潜能,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审美教育的渗透。

四、融入生活,学以致用

拼音教学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被吸收内化,促进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把握好生活这个大课堂,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提供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构建生动的字母教学情境。一年级学生的功课内容相对较少,此时是扩大学生拼音、识字量的最佳时机,笔者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字词,在教学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课文《边看电视边识字》时,笔者结合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让他们先拼出“大风车、米老鼠、孙悟空”等词语,及时纠正学生的拼写、前后鼻音的读法等容易出错的地方,巩固拼音知识,还可以在课前利用超市的商品标牌让学生拼读,让学生在认识生活必需品时学习拼音。在进行声母、韵母的学习时,笔者设计口头组词、造句等内容,如“m”可以跟“a”组成“妈妈”,这样既学习拼音,又训练了口语表达,一举多得。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看图写话等活动,鼓励学生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创造更多的学习生活用词的机会,让语文课堂生活化,更富有趣味性,贴合小学生的成长轨迹。

篇5

【关键词】激发兴趣 儿歌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218-01

儿歌,幼儿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想象丰富、节奏明朗,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在儿歌教学中,由于教师一些陈旧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让儿歌学习陷入“无趣”、“无聊”的境界。在幼儿园儿歌教学中,如何通过充满趣味的设计来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便成为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中班儿歌活动《老鼠搬鸡蛋》便是一次“以趣激趣”有益的尝试。充满趣味的设计与演绎,为一线教师组织一次成功的儿歌活动提示了可以借鉴的设计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材引趣

有趣、恰当的选材是幼儿园儿歌教学的重要前提。儿歌《老鼠搬鸡蛋》有着强烈的画面感。儿歌中两只老鼠的形象鲜明、生动,动作滑稽、可爱;儿歌只有六句话,每句话七个字,但是情节单纯而有趣;儿歌的语言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用方言念来更是无比生动。由此分析,教师选择的这个教材比较适合中班上学期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可以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通过儿歌进行合理想象、感受趣味,同时还可增加词汇(特别是搬、躺、拖等动词)的积累。

二、巧妙运用,教具生趣

儿歌所呈现的信息是静态的画面,会使幼儿觉得枯燥无味。而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多媒体画面以及可以活动操作的图谱恰恰能补充这个不足,满足幼儿的要求,把静态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激发幼儿兴趣的情景。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幼儿园儿歌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幼儿。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儿歌内容,制作了视觉立体、丰满的3D小老鼠形象,配合有趣的音效以及教师生动有趣的朗诵,顿时牢牢抓住了幼儿的心。幼儿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很快的理解了儿歌的内容。

2.活动图谱的运用:为了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教师设计了大鸡蛋图谱,以帮助幼儿对儿歌进行有效记忆。图谱分6行,每行对应一句儿歌,每句儿歌分解成3个图标,让孩子们通过剥鸡蛋壳的游戏将方言儿歌学得更有节奏感、韵律感。虽然孩子们无法完全掌握正确的方言发音,但都已经意识到并有兴趣主动用方言去念儿歌。

三、科学设计,环节激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设计幼儿园儿歌教学的环节时,自始至终要围绕一个“趣”字展开,将“趣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以本次活动为例:

1.课伊始,趣亦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次成功的儿歌教学在开始环节便该充满趣味,就该在瞬间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促使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从而为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奠定心理基础。例如在在本次活动的起始阶段,教师以本地方言向小朋友问好,由于和平时教师使用的普通话不同,使得幼儿感觉非常新奇,大大的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2.课正行,趣愈浓

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设计了“看看讲讲”、“听听学学”、“练练演演”等游戏环节来解决本次活动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发音进行转换”的难点。教师设计了“词语的学习单句儿歌的学习整首儿歌的学习”的方式,首先将儿歌中方言与普通话发音区别较大的词语进行分解,以谈话的方式使幼儿熟悉其发音,随后在游戏中将这些词语进行组合,连贯成句,最后将句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方言儿歌。这种从点到面的模式更细腻的引导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来理解儿歌,关注方言的发音。

3.课已尽,趣犹存

在活动的结束部分,教师设计了拓展的内容,欣赏用上海、徐州等地方言演绎的同一首儿歌,词句不同的发言带给了孩子们无限的乐趣。孩子们通过这个环节,也真正感受到了方言的魅力与趣味,真正对方言有了兴趣,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去学说方言,从而使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传承。

四、开放提问、设疑求趣

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儿歌教学也不例外。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必须紧密结合,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而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让主体善学、乐学,教师就必须注重引导的方法和手段,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只有让幼儿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才能体现出其主体价值。在儿歌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把它摆在幼儿面前,让其通过思考和讨论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幼儿就会感到一种自我成功的,这种又能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五、多远评价,以情促趣

在儿歌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对幼儿进行着有意或者无意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就等于给幼儿做出了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断,这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例如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请每个孩子都用当地的方言介绍自己,可是一个男孩子却低着头不愿意发言。在老师的询问下,他才说:“我不是常州的,我是安徽的。”教师走到他跟前,面带笑容的说:“欢迎你,今天你来和我们一起学学常州话,下次你来做小老师,我们来跟你学学安徽话好吗?”听了老师的话,小男孩的脸上立刻笑了起来,使劲的点着头,在接下来的活动中,男孩一直兴致勃勃的参与着……

由此可见,在组织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时要注重运用评价的艺术。教师应在尽量多肯定评价的基础上,使评价语言具体化,做到“评之有物,言之有理”;在否定评价时,也应以真诚的态度去评价,注意适当的方式方法。教师的评价风格对幼儿的学习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儿歌教学时,我们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和孩子进行互动,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再隋著《语文课程的新视野》,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倪敏著《幼儿教师最需要什么》,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篇6

趣味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能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欲望很强烈,以学为乐。

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课堂充满诗情和激情,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根据直观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改变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景氛围,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文章的内容提供了情境教学的有利条件,教师据此创设教学情境,变课文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学生置身其间,感知课文内容,右脑形象思维活跃;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左脑抽象思维兴奋;如此左右脑兴奋抑制交互作用,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根据现代教学条件,运用多媒体手段,更能使语文情境教学收到奇效。让平面的课堂变成了立体的课堂;语文自主学习导学法,让单一的课堂变成了双边的课堂;趣味语文教学法,让呆板的课堂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语文课堂是灵动的,是充满诗情和激情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

二、要适当地减轻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提高教学质量不应以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甚至牺牲二者的健康为代价。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引申到教学上就是教师只有先解放学生才能解放自己。要想真正解放学生还必须用现成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外地改革经验。认真学习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本身素质。有的教师“老黄牛”式的敬业精神固然可学,能不能一边当“老黄牛”,一边做“开拓者”?能不能把老师的“教书匠”形象发展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我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现在很多老师只顾“满堂灌”、“题海战术”,而不顾自身学习;只埋头教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不顾教法改革;只考虑多讲、多留作业提高成绩,不考虑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效果。要改变此现状,领导本身应先提高改革意识,充分认识教改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法的学习。教师间要加强切磋,勤于总结,让教学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且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知识。学生负担轻,教师也才会负担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负担轻了,才有时间去学习、总结、研究,使教学水平更高,才能使自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要不断地充电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驾驭课堂的能力的强弱,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知识水平(专与博)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应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求知欲强烈,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可想而知,教师因知识水平有限(知识面和理论深度),不可能很好的驾驭教材,教学水平可想而知,教师的教学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要不断接受新知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学习就要落后,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多才多艺,学生喜欢博学的教师,对自己崇拜的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对自己鄙视的教师学习兴趣差。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增“趣”添“味”是一种很有实效的做法。它能刺激学生积极去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四、要扩大学生的精神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充实地学习。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趣味性 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18-01

目前,迫于升学的压力,高中生的课外活动少之又少,有的地方一天有L达11节课,由于缺乏有效的课外指导,语文的趣味性变得可有可无,在语文课外去体会生命的真谛,更像是一句空话,作为语文工作者,多少显得悲凉。学生学语文的初衷,更多地变成了一种应试的工具,不是一种由内而生的向往。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了国学式微语文处境的尴尬负责。那么,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如何引导与开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课外活动中语文素养的提升,不应是额外的作业,应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本来繁多的作业已经压得学生喘不过气,再到他们伤口之上以放松为名另外学一些令人讨厌的学习,其结果是无价值可言的。

其实,现在最痛苦的一种现象就是,学生感兴趣的文学,我们认为它们不正统,教师以排斥异己的姿态,来看待学生在新时代对新知识的渴求。诚然,人生观、价值观的提升是需要学生对教材文学的深入理解,但并不妨碍他们对新信息的渴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无情地剥夺了学生正常且必要的看书时间,甚至,凡看到学生在看课外书,不管是什么书,一概收走。当然,学生当中,有些对不健康的书籍有兴趣,作为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进行适当的教育无可后非。但连一些优秀的文学经典在某些老师眼里都容不下,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吧。

所以,所谓兴趣,不只是培养,更应尊重。

其实,我们谈论更多的是口头意义上的理解,但很多教师心理上却极其反感,特别是一些偏向于理科学习的教师。因为在他们眼里,看书与高考成绩一定是没有联系的。可以想到,某个角度看,也是对教育的重大误解吧。

其实,这些教师大可放心,看书,且必要的看书,并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反而有助于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有些好书是在帮我们健全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一味在题海里学习,那种死学的方式,是不适用于当今的高考教学的。

所以,如果说学生没有兴趣看书,那是教师在骗自己。他们不是不看书,只是你不尊重他的兴趣,强迫他们去接受没兴趣的书。教师应给自己一条路,学生才有路。这条路方向是一致的,允许路旁有鲜花簇拥,以书为伴。

参考文献 :

[1]章熊.中国当作与阅读测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篇8

一、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学趣味性首先来源于教材内容本身。与旧版教材相比,三、四年级的英语新教材的趣味性提高了不少,尤其是每个单元的Cartoon time,主要讲述了主人公Sam和Bobby身边发生的一系列幽默故事,情境性和表演性极强,深受学生喜爱。

同时,与之配套的教材录音及视频进行了完美“变身”。旧教材的对话录音都是由成人录制的,新教材录音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语气和感情表现得惟妙惟肖,且多了背景配音,情境性更强了。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上教材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Story time为例,当Wang Bing回应Liu Tao的“Can you play basketball,Wang Bing?”时,就出现了打球的声音;当Wang Bing对Wang Bing和Mike熟练而优美的打球技能发出由衷的赞美“Nice!”,“Cool!”时,既有语气的加强,又配上了符合儿童特点的动作;当Liu Tao告诉Mike自己不会打球“No,I can’t.”时,沮丧之情溢于言表,而当他尝试且成功以后,那一句“Yeah! I can play basketball!”又是开心和自豪的。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体会其意义及交际价值。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实物、图片、头饰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与整合,更是为情境创设带来了方便。几张图片、一段音乐、一段视频等,使得英语课堂更加声形并茂。如教学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4“Halloween”时,我除了呈现从百度上搜索的各种代表万圣节习俗的图片外,还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歌曲Go away和一段从网上下载的符合教学内容的蓝色小考拉Penelope系列动画之一的Happy Halloween,让学生欣赏地道的英语,轻松愉快地了解万圣节活动,积累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精心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源于教材内容本身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来源于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开展教学活动。

1.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

巧妙的教学设计就像一部完整而精彩的电影,既要整体把握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和递进性,又要关注细节的处理,做到有亮点。在一次市级公开课观摩活动中,上课教师执教四上Unit 3 “How many”?的Cartoon time,整堂课以大家的老朋友Bobby为主线,首尾呼应,有收有放,将Ticking time有机地穿插在导入和巩固环节。在导入新Cartoon时,“上集回放”的形式给了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大家一起回顾了上次Cartoon time的内容,然后迫不及待地进入本次Cartoon time的学习。学习中抓住“I can do this!”这一句话进行重点朗读和表演,充分体会卡通的幽默之处。

2.设计有趣的游戏竞赛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玩,争强好胜,在游戏或比赛中获取知识,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将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常用的游戏形式有猜测游戏,Bingo游戏,Bomb游戏,Louder and lower(高低声游戏),Simon says,Listen and do,等等,操作起来都非常容易。如Louder and lower游戏不需要任何道具,是学生读单词时非常有用的游戏,在高低声不断更换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读对的同学喜形于色,读错的同学也会吸取教训继续挑战。另外,开展竞赛性教学游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有个人挑战竞赛、男女生竞赛、小组竞赛等。当然,游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单纯为了活跃气氛而做游戏。

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教学语言包括教师的口头语、体态语和书面语。仍以上面提到的四上Unit 3 “How many?”的Cartoon time教学为例,当听到上课老师开始组织教学、与孩子进行交谈的时候,下面听课的老师中就有人小声议论道:“这位老师的声音真好听,还真有点像Bobby的声音,是她声音本来就这样呢?还是故意这样说的呢?”其实在平时教学中,不管教师个人本来的声音如何,都应努力做语言的“魔术师”,使自己的声音生动而有趣,甚至带一点儿夸张。尤其在分角色朗读并表演时,要示范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重新塑造自己的语言形象,把不同角色声音的特点表现出来。

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唱歌、画画,喜欢表演、喜欢动手操作……教师给他们布置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让他们乐做。如教了新单词后,可以让学生制作单词小卡片,随身携带便于记忆;多教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课外歌曲,在优美的旋律中熟记新句型等。今年,不少老师和学生发现了免费的一起作业网。网上作业采用游戏形式,主要涉及单词的辨识和拼写、课文朗读及连词成句等,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也解决了口头作业检查困难的现状。教师可以轻松地了解班上所有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针对性地给出评语,及时反馈情况。另外,网站采用了完成作业赚银币、金币,兑换小礼品的激励机制。

儿童文学家秦文君曾说:“好的教育就是一扇扉门,推开它,就是阳光和鲜花,它给小孩带来自信,快乐。”2011版的《英语课程标准》把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提到了与工具性同等重要的位置,趣味性能够极大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它又是课程教学中一种宝贵的人文资源。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71-02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执行离不开课堂教学。要体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首先要积极构建高效课堂。由于现行高考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的弊端,导致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认识和习惯,课堂教学显得相对沉闷和单调。鉴于此,我们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领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营造一个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由此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共鸣,推动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提高。

一、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课程目标内涵的基础上,反复研读、感悟、领会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并根据任教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结合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经验,制定出与新课程对应且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的教学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小狗包弟》我们就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明确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了对教材的“再加工”、“再创造”,为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预设了方向,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示范性和针对性,有力地推动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必须深谙新课程理念,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学习需要以及不同课型的性质和任务,从整体上谋划教学思路,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化。以由此所构建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桂梅.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学知报·教师版,2012,(13).

篇10

一概念界定

1.开放大学的概述

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兼顾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两种教育模式,是开办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式高校。这一办学模式,在我国实践中得到了良好的反应,为我国办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启发。说到开放大学,我们不得不说一些开放教育。开放教育是通过对多个校园、区域的资源整合以实现共享,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方式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的教育形式。开放教育具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学习和发展、丰富教与学的表现方式、限制少、门槛低等特征。这种办学模式较为自由,且对学习者的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来自主地选择教学媒体、课程、学习方式方法、课程进度、时间和地点等,通常这种教育形式会通过多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

2.微课教学的概述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以网络视频为媒介,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知识点或者某些教学环节所开展的教学互动行为的课程。微课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课堂教学视频,另外还包括当前教学课题的教学设计、课程总结、课后练习讲解、互动教学、点评考核等视频内容,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拼接,实现对相关课题的教与学,完成教学任务。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简单易懂、教学资源丰富、趣味性强、反馈方便等优点,对于创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门槛、扩大受众群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创新

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多媒体或者网络教学为媒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对教学创新的探索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教师通过对微课的教学,首先,可以熟练地对多媒体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操作和理解,使其能够在教学形式上能有更多创新的可能。其次,微课强调资源的整合和梳理,教师在课程准备过程中能够积极地做好资源的开发和整理工作,有助于其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再次,微课注重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这种非面对面的互动,能够使教师获得异于传统教学的亲切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对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研究,无形中促进了其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发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实现了个人能力的提高。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构建

首先,微课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学生通过对网络课堂视频的使用,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选择课程的进度、学习的时间等,有利于学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微课强调以学生及其课程学习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在微课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的角色,当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种主动的去挖掘知识掌握盲点,积极地研究和讨论学习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学习效率。再次,微课教学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和对资源的设计,能够使课程的趣味性十足,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课堂不再枯燥,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不但学习效率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展微课教学的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

自古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教育过程当中,学生扮演的只是知识的接收者,缺乏对知识选择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降低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无形当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中,应用都是较为广泛的,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了。比如其不重视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对个性差异的重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微课教育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先学后教,即高度地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的教授反而成为了一个辅助和引导工具。在网络和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微课能够更加突出“微”的特点。在时间上,微课通常在20分钟左右,教学时间短;在教学内容上,微课的内容较少,往往每节课只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资源容量较小。这种“微”的特点,恰恰符合了教育心理学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当中,能够充分地集中注意力。相关研究指出,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内,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尽量把握好每节课程的时间,即便有大的课程需要,也要将其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切割和组合,确保每节课学生的注意力都能达到最佳,进而保证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时,应该转变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权威地位这种理念,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到学习组织者的角色转变。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堂学习,督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问题做好答疑工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讨论和总结,使其自主学习兴趣得以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

2.注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

与普通高校相比,开放大学同样是高等教育,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教学,要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深度和高度。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优化教学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知识的选取,实现对学生差异性的、优质的教学。第一,优化文学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在对阅读类的文学作品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像作品的主题、风格、人物塑造、情节构建等角度都可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切入点。而教师在对内容的整合和设计时,也可以综合利用多种表现形式,使教学更具吸引力,降低知识掌握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在微课的设计上,某开放大学的教师通过对《诗经》中人物形象的扮演惟妙惟肖的将整个诗词中人物的特点、整体意境、内容含义、主题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种表演式教学更是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微课中,还可以将一些授课方法融入到其中,比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加入讨论和研究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从而理解作品人物的思想和境界。另外,在对具有故事情节的文学作品的学习过程中,添加对人物特点和言行的分析,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微课虽然强调精炼,但是对于必要的学习步骤,却不能随便地忽视。比如教师在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讲授时,尽管课时较短,但是对于作者、人物的背景和特点却不能轻易地跳过,对作品作者和人物的介绍,对学生的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做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握好提问技巧,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第二,充分利用网络,做好课程的设计和评价工作。网络视频是微课核心的媒介,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做好课程视频,使其科学合理。一些学者认为,课前教师应当做好教学大纲的设计,然后根据这一设计,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来制定差异性辅导计划;在讲课过程中,应当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做好疑难解答工作,强化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最后根据整个授课的效果对课程进行评价和总结。在对微课进行设计时,可以适当借鉴一些较为著名的网络课程授课特点,通过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来了解课程中的不足和亮点,从而及时地调节微课的内容和侧重点,而在评价过程中,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教学的设计,应当积极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