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4: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教学方案

篇1

1.1以相关法律保障职业教育的顺利实施德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非常完善,这些法律用来约束和协调职业教育中各要素的行为,保证职业教育正常进行。代表性的法律包括《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等等,这些法律主要规定了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及企业和受培训者的权利和义务、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培训机构与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和职业教育的研究等。

1.2以框架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规则为基本依据保证教学的统一性“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为保证企业和学校这两个“元”能够协调工作,在德国由劳动和经济部来主管企业,由教育部门主管学校。在两个主管部门的统一带领下,分别制定用于企业和学校的教育大纲,即企业用的企业培训规则和学校用的框架教学计划。

2德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由于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起主导作用,因此课程体系开发工作主要由企业在企业培训规则的框架下进行。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汽车主机厂会对生产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然后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梳理、排序、归类后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即能够代表当前汽车主流技术的、企业常见的、能通过任务的学习掌握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是对本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在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之后,还要考虑如何在每个工作任务中培养学生除专业之外的能力。一般而言,每个学习任务应实现如下的能力目标:要以顾客为中心来保证工作质量,即满足客户诉求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独立进行实施和检测的能力;要体现出小组或团队合作工作的能力,对整个团队负责;要通过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中存在哪些事故危险性,要按照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原则做好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措施;要培养学生学会使用现代通讯方式进行交流,要学会使用外语进行沟通;学生要会使用质量保证方法,要保持工作环境整洁,要遵守时间等;创造性和美学方面的发展,要学会优化工作过程,使其高效完美。由此可见,经过改造以后的课程目标和内容都发生很大变化,更加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确定之后,设计者会根据教学设备条件、学生条件、教师条件等综合考虑设计教学方法及教学展开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课程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方式展开。

3我国在课程体系搭建过程中可借鉴的方面

3.1课程体系搭建的思路课程设计理念是重点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属性——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不仅仅是传授事实性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学习的内容是工作,使学生通过企业真实的任务、过程和环境,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教学设计的关键是统一指导思想。德国的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建立在“框架教学计划”和“企业培训规则”两个法律性文件基础上的一种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的“双元制”的教育模式。框架教学计划提出了14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主要是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企业培训规则”则提出了职业教育中企业要完成的“能力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可以通过跨企业培训中心和企业共同完成的,主要是深入了解企业的情况和熟练完成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

3.2课程体系搭建——学校完成的内容在我国,“框架教学计划”的实施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实施的主动权在学校,我院根据“框架教学计划”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情境,具体体现在学期授课计划中;但是“企业培训规则”的实施比较困难,因为我国没有制约“企业必须实施职业教育”的规定,企业不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基于此,我们在学校可实施的范围内,在“学习领域”学习过程中,每完成一个学习情境的任务,可以设计一定时间的进行训练,也就是在学习领域中增加训练内容。在学校,我们通过“实操模块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尽可能营造企业的实习环境,实现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功能。

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消防法》为主线,以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为目标,认真摸索和总结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通过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素质,实现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和“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标。试点工作取得的经验后向全市推广,以推动全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市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市消防局副局长××*

成员:××市第二中学校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处长××*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市公安消防局防火处参谋××*、××*、××*

试点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抓好试点工作。

三、工作内容

以建立组织、完善制度、宣传教育、考核考评、健全档案为试点工作内容,全面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努力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单位如成绩突出,拟提请以市政府或以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的名义进行表彰,并挂牌。

(一)试点单位要成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本单位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逐级建立相应的消防安全组织,分类建立保卫人员、教职工、学生三支义务消防队伍,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宣传教育、检查巡查、灭火演练等活动。

(二)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定期议事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解决本单位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并落实包括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宣传教育、防火检查巡查、用火用电等在内的消防安全制度,做到“以防为主,防消结合”,使学校消防安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依托校办刊物、广播站、校园网以及宣传栏、文化橱窗等设施进行动员发动,向广大师生宣传消防法律法规,普及防火、灭火和自救逃生知识;定期对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每学期消防安全教育不少于2课时的规定;在当地教育、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校区每幢建筑物出入口和公共建筑内设置《学校防火安全公约》牌,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图板和宣传标志等;每年组织一至两次灭火和逃生演习,节假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考核考评。每学期对学生学习掌握消防安全知识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列入素质教育成绩;每年对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以及消防安全知识授课老师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考评成绩作为年终评先评优依据,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不合格者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对于积极参加消防宣传教育活动的学生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

(五)健全消防工作档案。分级建立消防基本情况登记册、消防组织人员登记册、火灾情况登记册、消防设施器材登记册、消防宣传教育情况登记、防火巡(检)查记录、火灾隐患整改记录、消防会议、活动记录等有关档案资料,确保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底子清、情况明。

四、步骤和时间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2006年5月16日至5月22日)。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调研组对全市部分地区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的重点、难点,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制定切合实际的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单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5月30日前)。在××市第二中学召开试点工作动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大会,由政府组织,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参加,市领导、市教育局、市消防局有关领导参加。通过各种媒介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发动活动,努力营造关心消防、学习消防、积极参与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5月31日至2006年6月20日)。这一阶段,各试点单位都要做出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安排表,并按时逐项抓好落实。市教育局、市消防局要深入试点单位具体帮助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地推进试点工作。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试点单位进行检查指导,确保试点工作的有序有效地进行。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6月20日至7月5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各项制度和档案资料。市教育局、市消防局组织对试点单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形成经验材料,供各地学习借鉴。

第五阶段:经验交流(9月16日至9月30日)。拟定于2006年9月份在第二中学召开由全市各地市教育、消防和市直学校有关领导参加的现场会议。组织参观第二中学试点工作成果,互相学习交流工作经验,以此全面推进我市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扎实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试点工作是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经验交流会精神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市消防宣传“进学校”的重要措施。各级领导和负责同志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试点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试点工作中,切实抓出成效。

篇3

关键词:工程案例;专业规范;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TU85-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4-22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创办历史不长,与其他专业相比,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属于土木类专业中的新兵,教学内容和课程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都有待发展。

一、课程特点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工程实践性强、知识内容庞大、新内容不断增加、相关规范不断更新等特点。传统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主要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的特点,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工程应用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因此,对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

二、课程相关规范更新要求

近几年,相关部门对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相关的很多设计规范都进行了调整。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及时、准确地讲授规范中更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需要。

三、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1.以能够识读“工程案例”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讲授本门课程的理论之前,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某建筑电气设计图”,再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际工程案例,并明确告知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本门课程,就能全面识读工程案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熟悉设计相关规范,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设计能力

很多学生在从事设计工作之初,经常不知道如何下手,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于对专业相关规范的不熟悉而导致的。因此,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学习中,使学生熟悉相关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近几年,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和建筑电气领域新技术和新发展的需求,与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相关的国家规范,如《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等都进行了规范更新和调整。一些相关书籍的出版日期可能在新规范执行日期之前,这样会造成某些书籍中的专业知识点与最新规范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在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授课中,及时给学生讲解课程相关的最新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3.以“工程案例”为导向,阶梯化讲授教学内容

传统的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授课采用逐个讲授知识点的方法,本文将课程重点内容进行阶梯化分解,将众多知识点,通过实际工程实例串联起来,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程相联系。比如,针对负荷计算问题,主要包含设备功率的确定、需要系数的选取、有功及无功功率的确定、计算负荷的确定等课程难点。如果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只会根据相关公式来计算,在遇到实际工程中,不知道如何利用公式来计算。而如果有具体的工程案例,学生可以通过图纸上具体设备的信息来理解各种参数及计算过程,还能明确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利用专业规范,查找相关参数,从而能够达到理论和实际工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的特点及实际工程的需求,探索了以“工程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2021年“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和中小学

重点教材印制环保质量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确保2021年“3·15”印刷复制质检活动和中小学重点教材印制环保质量检查工作有序开展,规范全过程巡查和抽样检测判定标准,按时保质完成质检活动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全过程巡查工作要点

巡查应深入主题出版产品的出版和印刷复制单位,督促相关单位健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标准和规范,排查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指导其即查即改。对相关单位巡查时应重点把握以下要点。

(一)巡查出版单位。检查其是否建立质量考核制度;是否在图文编排、装帧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印刷、复制生产工艺和标准要求;是否每年组织编辑设计和质检人员进行印刷复制知识专题培训;是否设有专职成品质量检查验收人员负责对入库的成品进行抽检。根据实际情况,对成品质量进行抽查。

(二)巡查印刷企业。检查其印前是否认真核对文件格式、字体、页码等要素;印中是否采用色彩管理系统,印刷颜色是否准确还原、真实再现;印后是否采用合适的工艺、材料,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对现场成品进行抽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如书背字歪斜、存在影响阅读的脏迹、版面页码顺序不正确、侧胶背胶开胶、接版处文字缺笔断画、指示性线条错位等。

(三)巡查光盘复制企业。检查其是否认真核对原始文件格式、大小、分辨率等要素;复制生产线是否安装启用线上质量检测系统,盘面印刷颜色是否做到准确还原、真实再现;是否对成品的机械参数、光电参数进行检测。对现场成品进行抽查,重点关注其检测报告中关键参数是否合格,如CD类光盘的块错误率、不可纠正错误,DVD类光盘奇偶校验内码、奇偶校验外码等参数。

二、抽检范围及抽样原则

(一)抽检范围

1.主题出版产品。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不少于8个地区、百家百种主题出版产品印刷复制质量进行抽检,对20种低幼儿童图书环保质量进行抽检。各地区对本地区主题出版图书、党报、党刊印制质量进行抽检,对不少于5种低幼儿童图书环保质量进行抽检。

2.中小学重点教材。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不少于8个地区、40种中小学重点教材的印制环保质量进行抽检;各地区对本地区承印全部21种中小学重点教材的印制环保质量进行抽检。

(二)抽样原则

1.主题出版产品印制质量检测样品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先按照印制批质量抽样规范进行抽取;环保和复制质量检测样品按照单件质量抽样规范进行抽取。

2.中小学重点教材应优先在承印企业进行抽样,其次在发行单位库房进行抽样,在成品发送至学校之前完成抽样工作。中小学重点教材每个品种印制质量检测抽样数量不少于20册。

(三)比对检测抽样

各地区须抽取《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 上册》《语文 一年级 上册》样本各8册,用铝箔袋封装或塑封后邮寄至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比对检测。

三、抽检规范及标准要求

成品抽检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有序开展。

(一)抽样规范

1.印制、环保、复制单件质量抽样规范;

印制质量检测样本每个品种3册(份);

环保质量检测样本每个品种8册,须用铝箔袋进行封装。

复制质量检测样本每个品种3片。

2.印制批质量抽样规范。

印制批质量抽样数量依据《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2部分:抽样判定规则》(GB/T 34053.2-2017)确定。每个品种的样本抽取及数量参见表1。

表1 库存量与样本抽取数量对应表

非教材教辅类图书期刊(册)

库存量

151~500

501~1200

1201~10000

10001~35000

样本量

13

20

32

50

教材教辅类

图书期刊(册)

库存量

151~500

501~3200

3201~35000

35001~500000

样本量

8

13

20

32

报纸(份)

库存量

151~500

501~35000

≥35001

/

样本量

3

5

8

/

(二)质量检测

1.印制质量检测依据《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GB/T 788-1999)、《中小学教科书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要求》(GB/T 18358-2009)、《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3部分:图书期刊》(GB/T 34053.3-2017)、《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4部分:中小学教科书》(GB/T 34053.4-2017)、《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5部分:报纸》(GB/T 34053.5-2017)等标准。

2.环保质量检测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1部分:平版印刷》(HJ 2503-2011)等标准。

3.复制质量检测依据《只读类出版物光盘CD、DVD常规检测参数》(GB/T 33663-2017)、《可录类出版物光盘CD-R、DVD-R、DVD+R常规检测参数》(GB/T 33662-2017)、《光盘标识面印刷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CY/T 68-2009)等标准。

(三)质量判定

1.成批产品质量判定。

成批产品质量判定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图书、期刊和报纸依据《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2部分:抽样判定规则》(GB/T 34053.2-2017)进行批质量判定。不合格样本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批质量为不合格;不合格样本数小于不合格判定数,批质量为合格。具体参见表2。

表2 图书期刊报纸印制批质量判定规则

样本量(册、份)

3

5

8

13

20

32

50

非教材教辅类图书期刊

不合格判定数

1

1

2

2

3

4

6

教材教辅类图书期刊

不合格判定数

1

2

2

3

4

6

8

报纸

不合格判定数

1

2

2

/

/

/

/

纸质印刷产品环保质量、光盘类产品复制质量暂不进行成批质量判定。

2.单件产品质量判定。

(1)单册(份)产品印制质量判定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非教材教辅类图书期刊单册印制质量依据《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3部分:图书期刊》(GB/T 34053.3-2017)判定;教材教辅类图书期刊单册印制质量依据《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4部分:中小学教科书》(GB/T 34053.4-2017)判定;报纸单份印制质量依据《纸质印刷产品印制质量检验规范 第5部分:报纸》(GB/T 34053.5-2017)判定。

(2)单册(份)产品环保质量判定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受检样品环保质量依据《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印刷 第一部分:平版印刷》(HJ 2503-2011)条款5.2进行判定。受检样品中16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8种可迁移元素的含量有一项及以上超出限值,判定其为不合格品;否则,判定其为合格品。

(3)单片产品复制质量判定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受检样品复制质量依据《CD、DVD类出版物光盘复制质量检验评定规范》(GB/T 33664-2017)进行判定。

四、工作情况报送内容

(一)主题出版产品及低幼儿童图书抽查情况。报送内容包括:1.全过程巡查及成品抽检整体情况;2.保障质量的主要做法;3.所抽检主题出版产品及低幼儿童图书信息,包括名称、书号、出版单位、印刷企业、抽检的数量、主要质量问题、质量判定等;4.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如有)。

(二)中小学重点教材抽查情况。报送内容包括:1.抽检的整体情况;2.保障质量的主要做法;3.所抽检教材信息,包括名称、书号、重印单位、印刷企业、主要质量问题、质量判定等;4.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如有)。

篇5

【关键词】“导生制”教学模式;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

目前,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班级人数多,场地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差异大等现象。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很难兼顾两头,课堂组织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问题成为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指导教师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导生制”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完善了电子电工专业实训教学,并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一、“导生制”教学模式的由来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需要大批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技术工人,要求工人接受起码的文化教育。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便出现了“贝尔—兰喀斯特制”,也称“导生制”。具体做法是,教师以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优秀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基础,教师不直接教全班学生而是教其中一部分学生——“导生”,然后由“导生”转述教师讲过的内容。而我们在教学中衍生“导生制”是教师挑选学习优秀而又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为教师教学的助手,在理论和实践中帮助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实现互帮互学,在同学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补给,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等方面评价工作,完全是教师的小助手。

二、“导生制”教学模式的实施

现以一个40人的实训教学班级为例,采用“一八四”模式,进行有效分组,即由一个指导老师主导,指导老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观察和学科兴趣小组的培养具有专长的八个学生,由这些学生来协助老师每一个人指导四个同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导生制”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阶段开展实施:

1.共同学习阶段

教师首先要对本课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要领,对全班学生做全面的讲解和示范。此时要选的导生还未形成,所以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中仪器仪表的使用,元器件的识别以及用电安全方面有关的操作要领要详细讲解,突出操作重点。让要被选出的导生全面地掌握新授知识。

2.导生选拔阶段

通过分析全体学生的特点,找出在电子电工专业技能知识与操作技能方面较强、同学之间人际关系方面较好、自觉性较高以及学习上又学有余力的学生充当“导生 ”。由于导生是指导老师掌握整个实训质量的“风向标 ”,也是贯彻指 导老师任务的忠实“执行者 ”,导生选拔得好坏,是 运用导生制实训成败的关键。教师从开始就要有目 的、有计划地了解授课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个性 特点、知识基础等。通过多种途径,把好、中、差 学生按每个课题由四到五人形成一组进行搭配,把 责任心强、学习好、乐意帮助人的学生选为导生,目 的是让其协助指导老师对本组的同学进行指导。导生作为该班实训的骨干,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任务,在全组起着“火车头”的作用。

3.任务驱动阶段

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给学生布置一个加工任务,通常可以以任务书形式给出,但此任务在选择时不易过难,如过难则可能连导生也不能完成,发挥不了导生作用。各组学生在导生带领下任务中的电路图和工艺要求,由总体设想到个别设计,由个别设计再到综合思路,集中——分散——再集中,全面地进行考虑。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选择产品的加工方案、生产路线、生产组织实施办法,形成工艺规程,编制工艺方案、质量控制和质检项目及方法等。每组提出方案至少两 套,并在导生的组织下,对方案进行讨论、分析、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再将结果记录下来以备教师检查。然后在导生的带领下,进一步优化实施方案,以达到提高加工方案的目的。

4.安装调试阶段

在电路安装调试阶段,导生指导的重点在于电路线路焊接优化、元件认别、技能操作安全上。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生产工艺、提高自己实践能力、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及注意文明生产。此阶段,导生只起指导作用,不能替代他人操作,目的是尽快提高大家独立分析问 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在加工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各自制订的方案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老师这时也可引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优化方案。也可由导生在实际加工过程中予以不断完善。

5.总结评价阶段

完成安装调试后,可将学生组织起来,由各组导生带领组员自己小结、自我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对小组进行归类、讲评,指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自己工作的总结能力,又深化了对电类技能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实施方案,使之真正接近生产, 加工出合格的零件。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导生及其他 学生都体会到从设计到加工, 最后成为产品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进一步搞好实训的积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又为其今后上岗与社会“接轨”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中“导生制”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以充分考虑职高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导生制”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进行广泛的合 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参考文献:

[1]刘玉文“导生制”在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机械职业教育[J]2007,8

[2]葛小兵“导生制” 在数控机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机械职业教育[J]2005,7

篇6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针对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理论基础弱,但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为了使高职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有必要在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既使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又能使个高职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为配合高职院校学校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我们按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方案,建设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使其达到优质专业基础课程水平。

2.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思路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以任务的兴趣点为引导,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实验项目之中,学生在任务兴趣点的驱使下进行具体实验项目探索体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锻炼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中,依据校内实验环境和实训条件、校外实习资源情况贯彻模拟电工电子实验实训项目(校内实验实训室)完成基础教学,承担真实的电工电子工程项目(工程现场)的实用教学,并根据工程情况设计随时更新教学项目内容和实践教学过程。

3.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3.1 课程的功能与定位

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鉴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则对课程大要求既要体现嗯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基本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本课程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电子测量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数据处理与虚拟仪器,电路仿真软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等相关后续课程所需的电路电子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电路实践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器件的选型,能够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设备,能够独立完成简单实践项目,并能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为将来从电子测量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课程的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相关职业能力和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能力与专业素养,使学生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

(1)能够进行实验任务和实践项目的器材、仪器需求分析;

(2)能够撰写实验项目的项目说明书;

(3)能设计中小电路应用系统方案;

(4)能够进行简单电路电子器件选型;

(5)能熟练操作电工电子常用器材和工具;

(6)能完成电工电子项目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规范地完成实践操作;

(7)能根据电工电子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分析后续课程相关电路。选取后续课程实践所需电路器件和仪器;

(8)能完成对电工电子器件、仪器的规范分类与管理。

3.3 课程教学总体设计和教学内容

根据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技能目标框架,获得本课程的能力目标,找到教学设计途径。依据职业岗位课程学习要求,按照后续职业课程标准,通过校企合作制定职业标准;将能力群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兴趣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引导学生进入任务角色;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3.4 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从高职学生工作预期和后续课程出发,通过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设置及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选出与本课程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常用电子器件的识别与使用、常用电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进行分析和讨论,分解和细化核心能力目标,在此基础上确定有任务陈述的课程教学内容。

3.5 教学模式设计

组织课程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开放等特征,提出趣味性任来吸引学生,从而建立其自信心。在此方面,首先可以演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在课程设计上,有小的基础案例,也有来自行业的工业案例,以实验室环境教学为基础平台,工厂型实训基地为拓展平台,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按照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是客观教学内容上实施兴趣项目教学。第一学段重在兴趣点的建立,从任务的被动吸引到主动探索。通过大量收集资料、整理方案、小组讨论,制定实施计划,完成构思与设计,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开始进行方案实施。在循序渐进实施项目过程中,逐渐过渡到学生整理项目方案,由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对项目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提出指导意见,但并不对项目的可行性给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个学段,项目小组必须细化方案,形成完整书面文本,进行项目汇报、答辩与成果展示,并进行成绩评定。

在项目教学期间,各项目小组根据项目方案进行汇报,由2名教师(校企双方组成)进行评定,根据学生在项目方案中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予以打分。从实践情况看,此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敢于构思和设计。

3.6 实训室建设

根据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现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训室建设情况和学校教学目的出发,正在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中型项目任务实训室,校企共同确定生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对职业教育国内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对毕业生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分析各岗位的需求量及对应的技术特点和设备要求及环境要求,以此为根据确定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方案。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定位如下:

(1)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群校内实验室;

(2)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群校内实训室;

(3)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群校外实习基地;

(4)学生创业教育平台。

实训室配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培养学生简单实验的验证和操作、基础实训的独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的选件能力、软件应用能力、资料查询能力和负责电路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设备及网络性能测试能力、物联网应用平台管理能力等。

这些实训设备可以满足日常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课程设计和竞赛提供了保障。该实训室将全体向学生开放,从发发挥了实训室为全院学生服务的作用。

3.7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不仅有期末考核和期中考核,而且有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实训部分占总成绩的50%,以实验实训过程为考核的主体,贯穿整个学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采用多方位评价模式,分别用出勤、课堂提问、实验实训准备、实验实训过程及完成质量来综合评价学生期末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结语

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电工技术;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50-02

“以明天的需求培训今天的学员”,因为企业将来势必对员工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让电工学生不仅练好技能,同时还拥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以下结合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0年以来开展机电一体化教改,以亲历“电工技术”课改为例,谈谈如何开展电工学生的技能训练及职业素养的提升。

一、循序渐进,重建并增强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技校学生大多中考或高考成绩不是很好,加上90后学生普遍较要强,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由此加重了自卑心,导致自信心不足。电工教改中,通过由浅到深的电工实例,采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下达任务,通过完成简单任务。电工课题实操中,如控制一盏灯,开关的串、并联控制,单相配电线路,综合配电线路等,渐进中使学生不断地体会到成功,树立自信心。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多鼓励沟通,以强带弱的形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时地指导,促使完成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让学生培养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工作上的困难。

二、教学分小组、定组名、定岗位,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很欣赏有使命感、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因此培养学生责任使命感十分有必要。

1.责任意识、使命感分析

电工日常实训中,发现学生普遍有逆反心理,责任感欠缺。对出现问题追查责任时,学生常辩解说“这不是我的错,因为xxx的原因”,类似这样逃避责任的托词数不胜数。

2.定成员、定组名、定岗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1)划分领地,团队考核,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新班电工实习之初,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每组使用一个电工技能工作岛,模拟工厂的车间团队,独立考核评价,使各团队展开竞争,并自定如“电力征服者”“电力诱惑”“机电F6”等命名团队,增强团队意识和归属感。

(2)角色扮演,颜色识别,明确职责。电工实训中,每位队员还需参与管理,需扮演企业不同的岗位角色,分别有组长(黄色帽)、物料员(蓝色帽)、品管(红色帽)各一名,余下组员为普工(灰色帽),明确各岗位职责。如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协调等;物料员:负责电工材料收发;品管:负责任务质量的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明确各岗位责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3)岗位轮动,竞争机制。结合电工实习课题,进行岗位轮动,“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将好好找工作”,引导学生珍惜岗位,强调岗位职责。对组长等管理岗位采用可上可下的原则,通过换岗实习,学生能保持新鲜感,更珍惜当前岗位;也使学生学到电工技能时明白不同岗位的要求及责任,做事要换位思考,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三、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培养学习、计划能力

1.学习、计划能力分析

调查发现电工专业学生入学时大多学习热情不高,较自负,看待问题片面,自主学习能力较差。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父母都计划好了,导致做事的独立性、计划性不强。

2.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

设疑引导,带着问题去学,学生会更认识到所学不够。例在“行车自动往返控制”教学中,先引入刨床的自动加工视频,以设疑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刨床为什么能自动控制?如何实现?如何选择电器元件?

在电工实训中,老师要适时指出电学的重点、难点,引入新任务。学生熟悉任务,先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白只有虚心学习并有效地吸收消化所学才能不断成长、成才。

3.任务流程化,培养计划能力

电工作业最忌讳的是盲目性,制订计划是电工必做。领到电气安装新任务时,个人、团队须制订计划,故需培养学生制订计划的能力:根据电工安装任务,组员先制订实施计划;组长组织组员,对电工课题各方案展开讨论,选出优选方案;团队将优选方案上报审核,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小组再讨论,进行修订,制订出具体可行方案;经教师审定批准,小组实施任务;电路装好后,组员进行任务小结,组间互评,教师比较各组的方案优劣、实施效果等展开点评,选出最佳班级方案。

教学中,通过制订(个人初定、小组择优选定、班级最佳评定)层进式计划,增强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促使学生重视计划重要性,养成制订计划好习惯。

四、促提升,培养执行力

再好的计划,必须得到良好执行才能实现目标,所以应注重学生执行力的培养。第一,执行力分析。因多数为90后,虽然个性很要强,做事喜欢张扬,但说得多,做得少。普遍依赖性也强,做事主动性不强。第二,共同提升,培养执行力。电工实训中,学生常忽视导线连接等最基础的技能训练,常会急于求成地将电路接好,或许通电也成功,但存在布局乱、工艺差、压胶松动等问题。有的时间观念不强,安装接线进度慢,工艺虽好,但超时严重。

针对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不放弃,不抛弃”,个人相对独立、团队互助、竞争提升的学习理念。根据电工课题的难易,对实训进度总量调控,强调个人接好电路后也不能马上通电。需先自检,然后团队内成员间的交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求需达到完成团队的三分之二(或一半),才能通电试验。教师不时通报各团队的进度,这样急躁的学生会稳定情绪,认真安装,促使慢性子学生提高接线速度,较弱的学生因有帮助而不放弃学习。

通过训练,学生整体的电工接线工艺、分析处理故障能力有较大提升,并有效提升工作的执行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总结反思

作为电工技能人才,应养成“处处总结,得学问,再提升”的好习惯。第一,总结反思能力分析。现在多数学生的口才虽好、个性虽强,却是不善于总结、较少反思的一代。第二,发现分析、精炼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电工课题进行分解、实施任务,采取提问题制度,注重单个任务的小结,阶段总结:要求电工学生针对单个课题内容,提出有疑虑重点(难点)的问题;对所提出的电学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尝试组内将问题解决;各组需提交1~3个以上,经尚未解决、共性的电气问题到班级讨论,教师讲解分析,指出解答难点,引学生开展反思。第三,阶段难点、重点讲解,适时地评选出“个人最佳问题”“最善于思考小组”等荣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训练,培养了电工学生发现、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善于反思。

六、交流讨论、换位思考,提升沟通合作能力

良好沟通可快速解决问题,分工明确,提升效率,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第一,沟通、合作能力分析。90后大都喜欢出风头,但较少换位思考去体谅理解别人,协作能力较弱。第二,通过团队讨论、任务评价,培养沟通能力。作为电工离不开团体。实训中模拟电气生产车间,具体到工作岛。每个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明确了解电气任务的各自职责,任务分解、讨论、实施、通电、总结评价等均以个人加团队进行。因为个人表现将影响到团体评价,与团队成绩关联,所以学生将不断地较劲、竞争,特别是团队内的相互帮助、监督、沟通、共同提高,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电工教学中,通过个人自评、团队内互评、团队间评价、教师点评等形式。不断地肯定学生,适时开展最佳电工组员、最有电工创新奖、最优电路方案、最佳用电团队等评选,对获得奖项的成员、团队,将在学业中加分奖励。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打造开放式、互动式课堂,通过任务分解、讨论计划、问题分析、任务总结、评价等流程,使学生不仅锻炼了口才,还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七、教学反思

多年的“电工技术”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上措施对于高中起点的学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对于初中起点的学生,有些措施也存在不足,因初中毕业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协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部分组员的自律性较差及团队负责人的沟通能力较弱等原因,故教师需要更多地引导及加强纪律管理,否则学生会消极怠学、无所事事,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总之,笔者认为“电工技术”的教学,不仅要强调电工学生接线训练,还需加强学生电路分析、排查故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技工院校通过不断持续教改创新,也将培养出自信,善于沟通,有责任感、计划执行力,会总结反思,能团队合作,富有激情的高素质电工,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肯定是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以明天需求的电工标准,来培训今天的高素质电工人才,将续写技工院校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毕结礼.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设[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2]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3]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4]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篇8

关键词 CDIO理念 电工电子实习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M1-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确保各项技能基础上,从教学题材、组织实施、进阶教育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加强学生工程系统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整体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重大教育改革项目的启动,我国确立了建立工程教育强国的目标,全面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广州大学校实验中心根据2012版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从偏重知识传授到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指导精神,以及机械、电子等专业的需求,计划在电工电子实习课程中引进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工程实践项目贯穿实习整个过程,打通实习教学各环节,加强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1 CDIO工程教育理念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从2000年起,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全新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涵盖了现代工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

CDIO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一个愿景、一个能力培养大纲和12条标准。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现代工程实际的环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CDIO能力培养大纲以产品的生命周期为主线,综合考虑了专业基础、个人技能、团队协作与沟通的人际技能,以及在整个企业和社会环境下进行CDIO的过程。CDIO标准则系统、全面地规划了工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的具体操作模式。国内外实践表明CDIO理念先进可行,符合教育教学的自然规律,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贯通改革与综合培养,尤其适用于集中实践环节教学。

2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工电子实习是大部分理工科类专业学生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和工程训练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课外实践的重要节点,广州大学2008年建成全校性的公共基础实践类教学平台,由实验中心电子实习中心承担实习教学、课程建设与相关管理工作。据2012年全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现有7个学院13个专业的电类和非电类学生选用,年人机时数约3.9万。实习课程组成员一直专注课程建设,致力于持续提升实习教学效果,但目前的实习教学偏重于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整体而言系统化的工程能力培养效果有待加强。

广州大学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广州,正在经历着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为实现我校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推动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转变,有必要吸收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加强电子实习中心的建设与探索,对我校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进行革新,升级硬件配套,在确保各项技能基础上,从教学题材、组织实施、进阶教育和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加强工程系统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尽早进入课外实践创新阶段,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3 基于CDIO理念的电工电子实习课程建设

电工电子实习是学生实训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电工、电子和设计三大部分,是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过渡节点,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团队建设、教学评价、硬件升级与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其进行改革和建设。

3.1 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为建设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工程实践项目贯穿实习整个过程,打通实习教学各环节,让学生在工程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系统掌握各项技能,具备各项能力,实现立体化培养目标。如图1所示,主要达成两个方面的目标。

图1:CDIO模式下的目标建设

(1)技术目标:主要指学生在实践中所需要掌握的各项技能。具体要求有:①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和用电基本技能;②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测量方法、常用仪器和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焊接、贴片、拆焊等电子基本技能;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焊接、装配、调试以及故障检测与排除等技能;④具有需求分析文档、设计文档和使用说明文档等的撰写能力。

(2)CDIO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学生工程系统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有:培养学生的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工程能力。

3.2 实习课程建设总体方案

广州大学校电子实习中心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制定了详尽的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改革方案,如图2所示。

图2:CDIO教育理念下的实习课程建设思路

以工程实例教学为核心,通过工程实例展现产品生产全过程,引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思想。CDIO模式下的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改革方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理论、实践有效结合,采取自主学习、实例教学、典型作品设计、课外创新大赛等形式,把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而系统地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课程建设过程中,依托广州大学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厚重基础,组织课程组成员收集国内外各高校CDIO改革相关资料,制定符合广州大学特点的电工电子实习课程CDIO建设方案,并计划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的机械、电子等专业中进行试点,其改革效果通过课下交流、师生问卷等方式进行反馈,及时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3.3 电工电子实习课程具体建设内容

3.3.1 教学内容改革

基于CDIO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实践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特别是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研究把以往的教学内容改革成CDIO工程项目,从过去偏重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转变到工程应用创新题材,并进行素质拓展,与学生课外创新直接对接,因材施教和进阶提高的内容也要恰当设置,对项目选择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拓展性要求较高。

3.3.2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深入研究先进教学理念,如CDIO核心教育理念、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实训工程项目,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的工程项目贯穿实习教学各环节,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循序渐进系统化掌握各知识点的应用,注重系统性与模块化培养,研究工程项目与因材施教、进阶提高和课外创新的对接设计;从偏重基本技能培养过渡到注重加强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3.3.3 立体化教材建设

研究基于CDIO核心理念的教材编制,力求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立体化。(1)内容立体化:以CDIO核心理念为原则,在保障现有各项技能训练的基础上,研究已学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和定位,融入先进题材、现代工艺和调试技巧等内容,还要考虑教材的引导作用,例如因材施教、进阶提高和未来课外创新等需求,作为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工具手册;(2)形式立体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编制包括纸质教材、PPT、典型环节演示的DV视频、PC操作演示屏幕录像,网络课程等各类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4 评价方案

研究CDIO教学效果评价方案,纳入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指标,对基于项目的工程教育模式的效果进行恰当评价,并根据师生问卷反馈,定期举办教研会议不断完善,为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和进行教改研究提供依据。

3.3.5生产实习

调研硬件升级及其配套研究工作,满足CDIO实习改革对现代贴片工艺的需求、按专业整班或合班集中实习效率要求以及更高年级创新实践的需求,确保工艺的实用性与一定的先进性;探索校企合作发展道路,与行业加强对接,积极创造条件让电类专业生产实习的部分内容转回学校,让学生得到真正动手锻炼机会,也可降低实习中心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4 结束语

CDIO工程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工程类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向。我校电子实习中心结合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的自身特点,改变传统实习教学模式,吸收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实践课程体系中电子电路基础课程与后续应用课程的承接关系,选取恰当工程项目,通盘考虑平滑过渡,对接好课外创新实践,做好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开展工作,编制立体化教材,建立师资培训与教学评价机制,构建系统性的工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顾佩华.CDIO 在中国(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

[2] 胡志刚.工程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优化―基于CDIO-CMM的理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

[3] 李蕊,王岩韬,贺毅. CDIO人才培养模式下金工实习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2,30(5).

[4] 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

[5] 王丽娜,杨裕亮,金波.基于CDIO理念的生产实习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

[6] 刘琳,苏寒松,李昌禄.电子工艺实习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1,14(2).

篇9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电工实训课程;应用研究

中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以后,一般都在生产一线工作,更多是从事车间的操作工作。所以,在电工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会更加的苛刻,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电工的基本操作技术,以确保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地进行操作。提高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效率,把项目教学法运用到电工实训课程中,这对教学会有极大的作用。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对学生主体地位和老师的组织作用非常重视。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积极开动脑筋,发挥能动作用。另外,老师需要进行组织和指导,保障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相互合作和协调,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更好的沟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能够一目了然,这样学生实施起来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制订计划,让每个小组完成这个项目。

二、意义

在项目教学中,老师是引导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对问题不断思考,这种方法根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探索知识、思考知识,把学生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开拓意识,在项目教学法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能力都会提高。老师需要做好学生的保障工作,学生会不断提出问题,老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这对老师是一种更高的挑战。老师在引导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电工知识,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三、现状

对中职教育不断进行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方法,把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来,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老师自身是一种巨大挑战。这种方法促进了教学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老师对这种方法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这就使得问题不容易解决,有时还会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混淆,使得这种方法运用不恰当,使课程偏向实验课。由于对这种方法了解不够透彻,老师会产生很多疑惑,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四、实施与应用

1.确立学习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在学习中尽量少走弯路,让学生的目标更加明确,向着一个目标迈进。电工实训课程可以让学生熟练、迅速掌握电工技能,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其具体的目标为:首先,学生对电工操作能熟练掌握,能够亲自动手,非常熟练地进行电路的操作。其次,对日常的电工仪表进行熟练使用,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找到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修理,使其能正常运转。再次,能够对线路进行安装,不发生短路,对照明灯进行安装,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路短路现象,能够熟练安装照明灯。最后,对一些低压电器要准确选择,并且,当出现毛病的时候,要能够进行维修,使其能够照常运转。这些目标都是一个合格电工应当具备的,也是最基本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工理论,而且还要进行熟练操作,并能够发现问题,对电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解决。

2.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任务应当能够带给学生压力, 激发学生参与电工实训的动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项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项:第一,对用电安全知识进行了解。这是最基本的知识,学生要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注意这些安全常识。比如,在潮湿的房间里,灯口要采用瓷质的;湿度大的地方,如卫浴内,要采用防湿的灯口等,这些基本安全知识对于实际工作非常重要。第二,对电工材料正确选择。进行什么样的电工操作,所需要的器材是不一样的,如果选择不正确就会出现安全问题。第三,对电工工具和仪器仪表能够正确使用。要熟练掌握这些器材的使用方法,而且能够熟练运用。第四,对于敷设照明的方法要熟练掌握。在确定项目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分组学习和制订计划

(1)分组学习。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由学生若干名组成,其中,由两名学生绘制电路图,另外两人负责安装工具的准备,再找几个人选择使用的材料,剩下的人对项目进行检查。每个小组都编上号码,并选择其中一位同学为组长。在分组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每组的学生能力要比较平均,这样才能确保项目能够正常实施。

(2)拟订方案和计划。老师讲解了任务以后,每组的组长带领成员们去搜集资料,并就问题进行讨论,还要对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现场考察完以后,每组成员向组长汇报工作,组长把汇报的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汇总,并进行分析和归纳,制订方案和计划,准备实施。

(3)老师点评。当每个小组的方案确定以后,每个小组的电路图和选用的工具都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可以先让每组对自己的方案和计划进行讲述,然后,让每个小组互相评论,这样,不仅能够检查项目的方案是否可行,而且还可以互相指出错误,帮助改进,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方案进行点评,说出每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4.计划实施

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特征,所以,老师要确立好具体过程,比如,做什么,怎么做。不断引导学生的行动,并且让学生自己操作。计划实施是非常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要在这个环节中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学生积极进行安装操作。

5.评价实施结果

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评价,可以使学生详细了解实训中所取得的成果,而且通过评价,可以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做到位了,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老师在评价中,要给予学生客观评价,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不断改进自身缺陷,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总之,在中职电工实训课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体现出来,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使学生在学会电工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曹来领.对中职电工实训课程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几点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篇10

【摘要】分析我院在电气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项教学改进措施,即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增加有关电子产品制作方面的内容,加强电工电子技术在训练中的应用,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生产实践

1引言

电气工程训练是我院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及大文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安全用电常识和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2实践教学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实践课程简介

根据专业的不同,电气工程训练有两个教学模式。对于工科非电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A,共40学时;围绕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训练工科学生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方法、控制手段,使之理解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电气控制在工程中的应用。对于大文科专业,开设电气工程训练B,共40学时;通过室内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检修实践,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学习常用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掌握最基本的电工技能。

(2)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过程看,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两点:

第一,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学生做起来前紧后松。为期一周的电工训练,前三天的实践内容是理论教学和基础实践;后两天的内容是创新设计,占用时间偏长。

第二,教学实践内容和现代生产实践结合度不够,电工电子技术含量偏低。电气工程训练A的实践内容是交流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控制线路;电气工程训练B的实践内容是照明电路的安装实践,在电路中用的是电感式镇流器。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电路已不是最常用的电路了。

(3)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存在的现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整合,在电气工程训练中增加电子产品制作的内容。对于非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制作一些和已有的实践项目相关且简单实用的电气产品。参加电气工程训练A的学生,可以选作PLC控制器;参加电气工程训练B的同学,可以选作电子镇流器。学生在电工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电气产品的研制、组装和调试的亲身体验,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探知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推进实践教学和现代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3实践教学改进后的实施方案

(1)实践教学内容

电气工程训练实践经过改进后的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四个教学环节、六大教学模块。四个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基础实践、创新设计和产品制作;六大教学模块包括元器件认识、工具仪表使用、电路原理和电路设计、线路板制作、组装和配线、调试和检修。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六大教学模块的实施是渗透在四个教学环节中完成的。可以看出,和电气工程训练B相比,电气工程训练A的电工电子技术信息含量大、实践操作难度高。

(2)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时间安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三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环节主要讲解安全用电常识、元器件认识与检测、电气原理图识图、实践操作技能四方面知识。脱离实践操作的理论知识不用讲,和实践操作联系不大的理论知识要少讲。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电气工程实践,这才是理论教学的真正目的。

第二,因材施教。专业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就不同,讲授的教学内容也不同;专业相同基础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三表学生要突出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进行精英培养。

第三,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于参加电气工程训练兴趣高、产品制作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把课内教学内容和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素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3)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意识。

第一,确定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板书、多媒体课件及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采用演示教学和渐进式启发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学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下功夫,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于基础实践项目,主要以演示教学为主,通过演示教学,学生把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感性知识上升为可以指导自己实践操作的理性知识。对于创新实践项目,主要以渐进式启发教学为主。通过启发教学,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同学们独立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

第二,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调整实践项目在量和质上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完成实践项目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教学目的就容易达到了。

第三,实行多方位的奖励制度。在基础实践环节,可以把一个班级分成几组,组和组之间比赛,哪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哪个组就有额外加分,并把名次写在黑板上。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协同作战的意识和动力。在产品制作实践环节,可以把课内教学和课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给成绩优异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