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的含义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间设计的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空间设计的含义

篇1

关 键 词:汉字意象 汉字符号 意象构成设计

“书画同源”“六书”之说无不诠释着汉字的象、意的灵动,汉字的象形与“音”“义”三位一体表意的性质,释放出无尽的深层意念,它所给予的营养正是设计师所追求的,并不断被他们驾驭在新的时代精神领域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一、汉字“象、意”的灵动

中国的文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汉字结构离不开汉代古文经学家发端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书”之说。“六书者、象形为本”,“ 象形”就是像实物之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得精湛:“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所谓“随体诘诎”,也就是随着物体的自然形状,弯弯曲曲地描绘出来。如“日”“月”就像一轮红日和一弯新月高悬太空。再看“山”的甲骨文字形,当中一峰突起,周围群岚环抱,颇有点“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意”,在《辞海》中,有“意思、心愿、意味”等解释,可以延伸出意图、意象、意义、意蕴等含义的词语。

“意象”指的是艺术构思活动中主体心意与客体物象交融合一的艺术表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窥意象而运斤”,亦将“意象”作为由“意”与“象”二者构成的一对范畴使用。在这里“意”指客体化的主体,“象”指主体化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是“意”与“象”彼此生效的两个方面的相融和契合。

设计之“意”是对造物对象的完整性的把握,是造物与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具体意识形式,它亦是感性映象被审美注意的选择,并为设计师的思维所改造,使之符合改造目的的产物。设计创造中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通过“意”这一中介得到过渡、融合、升华,使得设计超越了一般正常化的现实原貌,成为一种积极的表现和创造。汉字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所担负的任务是传达“意”的发现和创造、交流与理解,它不单是字体外“形”的设计,还要以汉字的内容为依据,进行艺术处理,使之生动,包括形式美给予人的情感渲染,是趣味格调的表征。

二、现代汉字设计中意象的构成

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经过长期演变,虽然已远离物象,趋于抽象化、符号化,但仍具有“因形见义”的表意性质。我们从汉字的形体上就可以把握这个符号所标志的概念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它所隐含的深层意念。汉字的意象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符号化是汉字意象设计的动力所在。在二维空间中对汉字的位置、比例、意象化的符号筹划,无疑是一个思维的过程,而这种思维过程是设计者通过汉字符号来延续受众心理活动的过程。找到一个“汉字符号”以传达更为准确的信息,成为汉字意象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如“炎”,两火重叠,表火势大、热度高之意;“秋”,像禾穗低垂形,以谷类成熟象征秋。汉字这种表意性正是设计者所追求的。

这种汉字构成设计其特点是把握特定文字个性化的意象品格,将文字的内涵特质通过视觉化的表情传神构成自身的趣味,通过内在意蕴与外在形式的融合一目了然地展示其感染力。意象化字体符号渗透了现代设计思想,赋予汉字以字面外的强烈意念,通过丰富的联想别出心裁地展示浪漫色彩。意象文字超脱了具体的“形似”将具体的“形”提炼成抽象的“意”。意象化字体设计的表现手法,一般不以具象形穿插配合,而是单纯以笔画竖、横、点、撇、捺、勾与部首偏旁的多与少、大与小、有与无、增与减及空间结构的配合进行灵活变化。下面就是一些汉字意象构成设计的方法。如:

1.异质同构设计

异质同构设计是指汉字艺术设计中两种或数种物象之间外形结构相异而含义相同的表现形式。如田中一光的设计:“历史的变迁”(招贴),利用香字下面的方框与国旗外形的相似,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时间变迁,表达出了设计的主要思想。

2.同质同构设计

同质同构设计是指在汉字艺术设计中利用字义外形特征的相似,以另一物象及特性把创意传达出来。如张达利的设计作品:“平面设计在中国”,巧妙地利用字形结构与迷宫图形的相似,设计内涵与主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形义同构设计

形义同构设计即把含义、形象两类同构综合起来,利用含义的相似和形式的相似进行双重构成。这种同构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具有很强的心理效应。如靳埭强设计的《朝鲜统一》海报,巧妙地利用“韩”字的左偏旁,在韩字与朝字之间的上下颠倒处理,在设计上产生隔阂的意味,呼应了主题。

4.字义形象设计

字义形象化构成设计即指在汉字艺术设计中借用字本身的含义特征,将所要传达的属性表达出来。如田中一光的作品:“明石书体”招贴设计作品。以日本濑户内海为表现对象,对大海中的岛屿的形象都以字的大小相似形为契合,在图形与字体的形义上设计出了一致性。

我们在探索汉字设计的同时,越来越发现其意象空间展现出的无穷趣味性。运用汉字设计的意象空间,这种重要的设计概念也越来越被更多的设计师所接受和运用,不光是在平面设计领域当中,还包括数码、建筑、公共艺术等其他门类设计的领域当中,越来越被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强大中国汉字文化所渗透出的无尽意蕴魅力的优秀作品。现代汉字设计的意象表达正朝着更深邃的空间向前发展着。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九州出版社,2005.

[3]倪伟,朱国勤,陈虹.字体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1.第1版.

[4](英)罗杰·沃尔顿著,韩春明译.大字体.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2.第1版.

篇2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餐饮空间

我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源远流长且博大情深,这在世界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我国饮食文化与世界各国饮食文化不断的进行碰撞,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将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中心点,以此来在与世界各国饮食文化竞争中获得完善与发展。在餐饮文化中最直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弘扬国粹的环节就是餐厅的空间设计。近年来,一种叫做“新中式”,即现代中式的装饰风格,其实就是在对传统中式装饰的继承和改善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时尚简约风格,其主要采用简洁的装饰手法,融入传统元素来营造传统中式的感觉,且具有鲜明的现代特色。现代中式餐厅流派既是对传统中式风格的演绎,又是对现代元素的融合。

一 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

“中国传统元素”的含义其实很广泛,一般主要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同的同时凝结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另外能够体现出民族的利益以及国家尊严的符号、形象或者是风俗习惯等等的统称。

对于中国传统元素,其是在中华民族的不断创造、融合、发展、演化以及传承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能够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民俗心理及人文精神,其显示了我国的特质文化成果。其主要包含了无形的精神内容以及有形的物质符号,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元素,例如: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生活习惯、民俗风情、、价值体系、伦理、建筑、艺术、法律、科技等等方面。

二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及形态

(一)餐饮空间设计的概念

餐饮业就是以餐饮产品为社会生活服务为主的生产经营行业的统称。其中餐饮空间的设计与应用其目的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餐或休闲的空间环境,概括性地讲其属于商业性空间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的餐饮空间环境不仅是满足消费者的用餐单项需求,其还朝着多元化的功能方向发展,将以往单一的餐饮变成集进餐、娱乐、商务、休息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发展格局,进行全面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这样集中体现了现代的综合经营、综合服务的经营理念。

(二)餐饮空间设计的功能分区

一般餐饮空间的功能分布主要有以下两部分:一是对内餐饮空间,主要为产品菜肴的加工制作空间, 如:库房、厨房、员工休息区以及办公管理区等。这些功能区是按照特定的使用流程相互依托、相互联系在一起, 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餐饮空间;二是对外餐饮空间,及销售产品菜肴的经营空间。其实就是消费者享受菜肴的用餐空间(这也是我们餐厅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其主要包含有直接向消费者服务的门厅、吧台区、用餐区、菜品展区、外卖区、休息区以及卫生间等。这类空间的设计需尽量满足消费者用餐时的心理与生理需求。

(三)现代餐饮空间设计基本原则

掌握正确的设计原则是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基石。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需要坚持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也就是需要考虑业主和消费者的双重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三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一)现代餐厅空间设计的构思与立意

当人们驻足于紫禁城时,其内心都会感受最深的就是其绚丽的色彩以及精美的建筑轮廓,因此在餐厅空间设计中同样可以运用这一手法。这样使得餐厅既拥有中国特有金碧辉煌的气派,同时也充满了惬意的用餐氛围。

1、餐厅空间设计理念

在“新中式”设计理念中,我们坚信传统不等于陈旧,时尚不等于抛弃传统,其实传统元素同样可以散发出时尚的韵味。在现代餐厅空间设计中,积极吸收传统餐厅装饰之精华,并提取其中的中国传统元素符号,同时采用新的设计理念来展现出餐厅的摩登、时尚风格,并采用独特地装修装饰、色彩、配饰等,进而营造出全新的中式意境[1]。

2、餐厅空间设计风格定位

在现代餐厅设计上,其在造型语言以及室内空间功能上可不用局限于传统酒店的严肃面孔。其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将古典语言以现代手法诠释,通过注入中式的风雅意境,使空间散发着清雅含蓄、端庄典雅的人文气韵,将现代和传统结合在一起,而又通过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创造富有诗情画意韵味的事物,以温文淡雅的室内环境营造了自然放松的气氛[2]。

(二)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传统色彩应用

在描绘丰富的色彩时,我们中国人经常会用到“五彩缤纷”这个词汇,其实这个词汇最早是来源中华民族独有的色彩原色观念,即“五行五色”学说。在古典学说中有“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之说,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的“五色”是由黑、白、红、黄、青组成,这些色彩在传统的古代建筑、传统服饰、宗教壁画、京剧脸谱、民间年画等民族民俗中广泛使用,除此之外在传统装饰中金、银两种色也有广泛应用。

其中“红色”算是所有传统色彩中人们最喜欢、应用最广的色彩,在我国千年文化中红色均在各种传统的民间吉庆喜事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吉祥。在我国人逢喜庆都要用红色来进行装饰,婚礼上的红喜字,新郎佩带红花,新娘穿红色礼服;春节贴红色的福字,鸣放红色鞭炮,贴红色衬底的对联;而在传统宫殿建筑中应用红色的墙和柱,这样可体现皇权的等级制度。在2008 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其标志颜色就选用以印章为主体的红色篆体字,以此来传达出我国文化的热烈与喜庆的氛围[3]。

(三)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传统配饰应用

在餐厅空间设计中,除了装饰色彩和家具等硬件以外,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很重要的细节,那就是餐厅配饰的应用,即软装。其实软装部分的设计可以在整个空间上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在进行软装中主要是根据业主的喜好以及餐厅整体的空间风格来决定,其中可以在入户门旁边的鞋柜上放一组陶罐,这种素雅的色彩以及新奇的造型,都可以给客人带来一丝新鲜感;在餐厅的墙角或洗手台上添置有大片叶子的绿色植物,进而增添了几分生机盎然的情趣,使得整个空间瞬间灵动起来; 在餐厅的两边墙上挂一组小幅油画,这样可达到中西兼容,进而显得相得益彰;在餐厅的吊顶方面可特别选用古典的中国红布艺吊灯,其典型的中国传统元素造型营造出古香古色的氛围[4]。另外还可放置一些软饰物,进而增添餐厅的生活气息,因而在现代餐厅设计中越能增添这种生活气息的饰物才是真正好的装饰品。

四 结论

“新中式”的装饰风格并不是简单的元素叠加,而是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进行有机结合,营造出一个和谐而又丰富的用餐空间。在现代中式餐厅风格的室内设计中,其讲究色彩与硬件、软件的搭配,其主题需要简约大方而又不失典雅,使之能够散发出古典的韵味。如今,在我国的餐厅设计作品中已经广泛应用中国元素,但是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中国餐饮空间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这也是我国餐饮文化在世界餐饮文化中独占鳌头的法宝之一。

参考文献:

[1] 蒋 霞.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家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0):180-181.

[2] 尤 雷.餐饮精彩设计[J].装饰,2006(1):67-68.

篇3

点在几何图形当中是最小的形状,它有位置数据,没有面积之分,它有多种形象特征,不同的形象特征给人的视觉感觉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单一的点可以表达焦点的含义,可以理解为设计理念的开始信号,也可以成为空间的视觉中心;两个点的连线可以表达相互作用的含义,给人带来一种紧迫感;多个点可以营造活跃的气氛,表现出一种生动感,等等。在实际运用中,点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集中视线、吸引注意力,因为从经验角度讲,人们对点的感知首先就是从单一、个体、独立出发,即便是众多聚集的点,也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个过程,聚集产生的特殊的感受才会逐渐的显现出来。在室内设计中,点的应用众多,比如灯具中的灯泡,它是光的发射源,整个室内的可视空间都以它为焦点,有了它室内的装饰、摆设才能够显现;大大小小密集排列的水晶灯饰将动感生动的形象展现给用户,它富有自然律动的外形使得室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除了在天花板的灯具设计之外,墙的立面设计也有很多点元素的应用,比如,客厅中文化石布置的电视背景墙,点的聚集打破了电视在墙面上的单一的摆放形式;多面体点状穿衣镜的摆放,使得客厅的顿时生机盎然,其表现的立体感和反光功能使得整个空间混为一体,并且具有独特的梦幻效果,等等。除此之外,点的装饰并不局限于一个完整的实体,也可以是对比明显的整体,就像装饰性的门、洞等,这种虚空的点虽然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但可以丰富整个空间,使空间通透、流动起来。

2、线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线从理论角度讲就是点的集合,它主要是以分界线、轮廓线、转折线等方式表现。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像墙体与墙体之间的分界线、转折线,门窗的轮廓线等都是自然形成的线,他们是构成整个室内空间的轮廓,起到了限制整个空间的作用,同时,它们是整个室内空间环境的基础,不可改变,只能适当的修饰。在设计中,直线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庄重、整齐,曲线给人的感觉则是柔美、轻盈、活跃,粗线条让人感觉比较厚重、粗犷,而细线条则让人感觉简洁、干练。因此,在空间线性的设计中,往往就是各种线型的不同形状与排列组合、不同的粗细混合运用,同时考虑到长短、比例、尺度、色彩和材质等因素的影响,做到和谐统一,给人的感觉是既简单又不失活泼,活泼又不失秩序。

3、面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整体性;人文关怀;感性思维;拒绝同一;设计功效

构筑公共空间景观整体性

如今,各种各样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被建成,达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小到小城镇小村落,都慢慢将脚步放至公共空间环境的营造,我们共同生活在公共空间里,公共空间里也需要别致的景观规划来达到层次的丰富,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但其建设也暴露出许多重大问题,如公共空间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与使用者的关系,缺少人情味,规模尺度过于宏大,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让我们感知到人文关怀的缺失,历史上不管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崛起还是到当今社会的外国国民大选,无不代表用闲着强烈的人文色彩,人为物之根本,物位世界的本源,很好的运转这个微妙生物链会让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更加有别样的色彩,而放眼望去,现阶段建成的一切公共空间景观忽略绿色环境的塑造,缺少文化地域特色,健身娱乐及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等。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扩大,城市这个人类构建的生活居住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旧石器时代人类最初的集居开始到如今全球化的地球村,不仅其形式发生了变化,更深刻的是其含义的变化。

而何谓城市公共空间?又为何要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规划改进?

这个项目是我们一直在分析探索却成效微小的一项根本性事业。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它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含义的,乃至多功能的公共系统,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于其中,它是我们饮食,居住,娱乐,休闲等其他众多社会交往生活的舞台,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这就造就了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地位,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应该体现当代人的价值观,具有人性化的主旨,完成人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统一。

根据对西方众多的历史名城的公共空间设计的学习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弊端,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真探索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城市公共空间里需要感性战胜理性

理性思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素质,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中怀抱理性思维也可以使一些大框架和数据上的问题迎刃而解,但是由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态各异,用同样的眼光和理念来进行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得发展显然是不够科学的,或者说过于死板毫无创新可言,也让广大民众得不到更丰富层次的感知,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种类多,形态异,分布广,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运动场等,是城市物质环境巨系统中重要的分系统。如何使这一系统更好地强化其城市功能,首先应该考虑将其整体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系统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在建筑实体定位定型后随意用其填补空白的。感性思维是什么概念上的胜利?感性思维它不是一种冲动的盲目的设计感知,而是一种讲设计生动化充盈化的设计手法,暂且不论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景观规划,哪怕是一部电影一场歌剧也是一个感性思维冲破理性定式的过程,参与其中的人物以及观众都被内容中感性的塑造打动,也就是被感性创作的活灵活现出动一根根敏感的神经,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更是如此,只有含有冲动含有灵气的景观才让置身其中的民众感到身心放松和灵与景的交融。

拒绝同一追求历史差异性

西方国家中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其公共空间设计都透露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无论它是历史名城抑或现代化高度发展的世界中心城市,尤其是欧洲的公共空间设计的水平之高以至于界各地的人们都把这些城市当做旅游的首选之地。因为一座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出色的城市必定是独特韵味的城市,而一座可以让世人向往的城市必定是用着无比出色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其二者皆为因果。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古罗马在公元前开始建设城镇,维罗那在公元―世纪开始建设.很多城市都是在古罗马营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经历了兵器时代的古罗马、漫长的中世纪、闪耀的文艺复兴等多个历史阶段,不同时期的城市街道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均有所体现,历史建筑的延续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罗马的街道空间有由古罗马时期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围合形成的自由街道和封闭式广场的遗迹,有中世纪形成的自由式布局的街巷,也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形成的轴线街道景观;威尼斯城市则以其中世纪形成的不规则街巷和水街一体的形象而著称于世;巴黎既有中世纪的自由式街巷,也有19世纪中叶欧斯曼城市改造后所形成的轴线街景,而真正成为巴黎城市风格的则是欧斯曼时期形成的具有典型巴洛克风格的壮观的城市轴线景观及沿街建筑整齐划一的特色。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所体现的体型环境特征与其内涵始终是统一的。即使是在不同的时期,这些城市的街道景观控制也呈现出相同的特征。相比较之下,我国大多数城市严重缺少西方国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差异性,每座城市发展进程相似,大力投资建造的城市只是粗略的钢筋水泥垒起来的庞然大物,没有吸取各地的历史风味,而我国地域辽阔,对我国的许多城市而言,缺少的不是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遗产,而是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及风景园林之间的有机衔接,即缺少系统化处理,景点过于分散。系统整体大于要素之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有助于将原本独立分散的城市公共空主有机地连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还可以增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因此了解地域历史特色,将其融入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会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质的提高。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之功效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改革开放以后的前些年,一些沿海城市十分注重自己的公共空间建设,为公共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另辟蹊径,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和口碑,也通过对公共空间景观的足够重视带动了大方经济发展,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景观建设也不失为一个扩大内需带动经济繁荣向上的良好措施。另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总规模约占城市总建设用地的一半,它对城市环境建设、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公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影响作用,可谓举足轻重。因此,必须从整体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把握好公共空间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建议将各类城市法定规划及历史文化名城规划、旅游建设规划中关于公共空间的内容整合为专项或专篇,结合城市、城区的性质、规模和用地分配,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布局,在定性、定位、定量、定形上实现公共空间的网络化。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所发挥的作用也随之不断的提高。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就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传统艺术元素;住宅空间设计;融合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个性化住宅空间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追求个性化设计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弃传统,而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魅力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充分的体现出来。由于,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所以如果将这些流传至今的文化内涵与现代生活紧密融合的话,那么一定会使现代住宅空间设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

1什么是住宅空间设计和中国传统文化

1.1住宅空间设计

所谓的住宅空间设计,就是我们的家庭居住环境、公共空间、商业空间或者办公场所的设计搭配等。在进行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采用的住宅空间、灯饰、视频等元素组合形式的不同,那么通过空间所表达出来的感觉和氛围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一点在商业空间和家庭空间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关工作,才能将住宅空间设计的魅力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1)设计必须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住宅空间装潢是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住宅空间设计的魅力;(2)符合自身经济实力的要求。住宅空间设计不仅要做到经济实用、方便舒适,同时其对设计标准的要求,也必须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而决定;(3)布置合理到位。所有布置必须做到科学合理,才能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4)充分发挥艺术点缀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作用。适当的艺术装饰不仅可以为原有的设计内容增添色彩,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住宅空间设计的档次,是居室主人文化品位最重要的体现方式。

1.2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演化,而在演化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突出民族特质和风貌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观念。在这些优良的传统文化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这些传统思想体系所蕴藏的科学文化精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凝聚之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给予了和谐较高的重视程度。而这也其实也是一种内部凝聚力所形成的强调以和为美,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殊的文化关系;其次,兼容之学。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古代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自身的演化受到了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闭的,自古以来佛学在传播的过程中,采取的都是开放且兼容的姿态;最后,经世致用之学。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经世致用学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为推崇的。如家文化虽然研究的出发点是人际之间的关系,但是最终却又回归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高度,是现代社会最基础的精神存在的形式。

2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发挥的作用

任何形式的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文化背景。假如住宅空间设计师想要设计出最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那么就必须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为了设计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代住宅空间设计,就必须在设计的过程中经济的借鉴传统文化的元素,并将其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理念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现代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应用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不仅可以体现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了现代人审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紧密融合的意义

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居室设计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不仅为现代居室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元素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这种运用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中国传统符号的体现方式

汉字书法和传统图案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代表。而像中国传统图案中的人物、动物、图腾等符号经过历史岁月的洗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意境,也为设计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假如将中国的传统符号作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一种装饰元素的话,那么不仅可以促进设计内在气质的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生活环境的打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运用现代的加工技术和手法,将抽象的传统元素进行重新的排列与组合,增强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艺术和生活气息。而在设计师进行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墙面内容的设计和展示是其表现自身设计能力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在进行墙面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运用传统图案纹样进行墙面装饰的话,那么对于墙面美感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一般的地面设计则主要是使用一些具有特色的图形作为大理石的文案,这种方式不仅改变了地面设计单一枯燥的造型,同时也促进了其艺术欣赏性的提升。而一个普通的家庭,对于卧室设计所提出的要求都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在卧室设计的过程中,根据主人的性格和喜好选择含义和内容不同的图案进行装饰,才能将住宅空间设计的个性化最大限度的体现出来。

3.2中国传统装饰构件在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中国传统装饰构件中,像传统的古典家具、传统建筑装饰构件、传统装饰陈设品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装饰构件。在很多古建筑中大量使用的木质结构梁架,不仅使室内的空间更加的宽敞,同时也体现出了古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而由花窗、门都构成的独特的空间,则是将室外的风景引入室内,从而丰富了室内空间的文化艺术内涵。室内所陈列的各种形式不同的装饰品,则在室内空间划分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假如在房屋面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还采取实体分割的方式,进行空间划分的话,那么就会使本就不大的空间更加的狭小。但是如果采用带有浓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隔断进行空间划分的话那么则可以在保持空间通透的基础上,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众多的中国传统家具中,明式家具以其造型流畅、结构合理且充分利用了木材的自然纹理和色泽,促进了家具文人气质的增强,而深受大众的喜爱。如果在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将明式家具与紫檀木地板紧密的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典雅的风格,则比较适合于书房的设计。如果再加上一些设计精美的门环的话,则会让柜子充满生机,从而给人一种沉稳而美感十足的感受。而在餐厅设计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红檀木与羊皮灯搭配的话,这种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也完美的诠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将中国传统家具的元素与现代家具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保持传统家具那种优雅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了现代家具简单实用的特点。

4结束语

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对于空间性质的追求会因为受到不同文化元素的影响而不同,而设计师则会在这些不同文化元素的影响下,而设计出不同特点的设计风格,但是不论设计风格发生怎样的变化,其自身经过长期积淀的主流设计风格是不会因为受到不同文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为现代室内住宅空间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住宅空间设计的完美融合,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的展示,提供了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杨虹菲.浅谈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6(16):86.

[2]叶航杰,周甜甜.浅谈中国传统木雕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特点及价值[J].大众文艺,2015(10):121-122.

[3]许松宁.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47.

[4]崔翊升,杨絮飞.浅谈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世界,2017(01):4-5.

[5]覃方亮.浅谈中国现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应用思考[J].大众文艺,2011(11):50.

[6]彭璐.文化的空间容器———浅谈中国建筑设计与传统装饰艺术内涵[J].科技信息,2010(36):362.

篇6

关键词:展示设计空间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62-02

展示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设计对空间的应用能够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沟通的窗口。展示设计在活动要求下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与参观者进行思想沟通,以不同的空间利用形式为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对于展示设计特征、空间营造手法的研究,对于促进展示设计应用,深化展示设计艺术性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特征

在空间中的展示设计主要包含了人、展示环境、时间、展示物件四个重要的条件元素。展示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中重点关注的是人在展示设计中的感受,注重以人为本的原t。从展示设计的整体上分析。展示设计同时也是一项时空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与一般的艺术设计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如,综合性、科学性、思想性、体验参与性特征。

1.综合性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逐渐研发,展示设计能够通过对声、光、电、多媒体等新兴技术为人们营造出特定的空间氛围,该种空间设计形式能调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感悟,实现二维、三维空间营造。在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多种多样,如视觉传达技术、艺术审美、信息技术、环境心理学、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在应用了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得展示设计符合美学、环境学、力学等要求,因此说展示设计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科学性

展示设计目标明确。是在清晰掌握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设计材料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策划,与市场调研结果相互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同时展示设计的科学性还体现在其设计产品环节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上,如利用当期最为流行的设计材料、数字信息技术等。展示设计在空间的规划上,以工程学为基础,参考机械学、建筑学等基础理论,力求交互展品展示的有效性。

3.思想性

众所周知世博会是最为典型的展示艺术。其展示设计不仅能够体现出时展的方向,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展示设计经过多年的演变与优化。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形式上以及在思想表达上赋予了人们新的思想。

4.体验参与性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交互的频繁,展示艺术在博物馆、展览会上的应用。能够集中体现展品的艺术性。并且借助展示设计实现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在交互式的展示设计环节中。观众能够借助展示操作方法接触展品。使得展品可听、可触、可尝。因此,展示设计具有较强的体验参与性。

二、展示设计的空间营造与处理手法

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重点在于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空间的营造,空间意境的表达,既可以借助实景进行表达,也可以借助虚景进行表达。并且在空间的实际营造方面,需要注重空间展示设计之间的相互渗透等。

1.实景空间

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实景空间的展示,主要是通过对某一画面场景的展示模拟。将场景中的状态完整地表达出来。如,在很多历史性质的展馆中,可见很多实景空间展示设计。该种设计既可以是当时历史的一瞬,也可以是多个历史瞬间的重叠。该种设计使得参观者能够从实景空间设计中感悟到故事情节,再加上相应的故事陈述,创造出一种时间穿梭意境。实景空间设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真实,真实的画面最为质朴但是也最具有代表性,强化人情味和个性化,使得参观者能够触景生情,唤起人们心中美好的情感。锦州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馆中,其空间背景就是战士奋勇杀敌的画面,画面栩栩如生,耐人寻味。雕塑背景以石雕为材料。一比一还原人物形象。使得前来参观的游客不禁肃然起敬。

2.借景空间

借景空间中的展示设计则与实景空间设计不同。借景空间设计手法在建筑、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较多,由于借景的方法有很多,将其运用得当,能够在空间的展示上取得较好的效果。借景的手法通过物体之间相互借映,扩大观众的心理空间。如通过投影后者是虚幻意境。从不同的反射角度塑造出比较有趣的空间。使人的思想意识中产生“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感受。该种手法比较奇妙,在交互式展示设计中应用广泛。此外,开窗借景、开门借景、全透、掩映等手法,能够将空间信息展示出来,并且达到了空间渗透的效果。

3.共享与渗透空间

展示设计空间营造手法中。共享与渗透空间营造方式比较特殊,该种空间营造手法在大型的空间中应用比较多。借助对空间的调和、开敞、围闭等方式的矛盾处理,实现空间中的声音和光照。大型空间比较宽敞,在进行展示设计的造型上比较丰富,如通过造型的叠加、色彩渲染等产生大空间的展示效果。并且借助富有层次性的设计,使得展示空间的隔离不断,意境相连。同时经过共享与渗透的空间设计手法,使得空间借景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展示出“人看人,人看物”的心理诉求。

4.拟人空间

在展示设计中。当实物实景不能表达出空间的意境时。需要借助其他外在的物象进行空间含义表达。拟人的空间表达手法比较特殊,常见的拟人表达方式有:象征、隐喻、幽默、夸张等。如宇宙、生命体是空间环境中的参照系,金色代表着希望与美好、和平鸽和橄榄枝代表着和平。在空间设计中增加了这些设计后。其空间的营造将会更加生动。

三、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创意表达

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实现其设计艺术含义的表达,关键在于创意手法,在展示设计应用中,应用感官的交错、空间信息的传达以及交互式的投影都能够实现展示设计创意表达。

1.感官交错

人对事物的了解并不是主要通过视觉来实现,还包含了听觉、触觉、嗅觉以及记忆等方式。一个失明的人,其听觉器官就会异于常人,对于声音比较敏感。失明人的听觉代替了眼睛观察事物,用耳朵去“看”。一个失去味觉的人,其在烹饪的时候,就会通过眼睛去观察用料,也就是用眼睛去“品尝”菜。这种基于感觉替代的方式,应用一种身体感官替代另一种身体感官去理解事物、了解情况,实际上也是想象力开拓的重要方式。借助该种感官交错,应用到展示设计当中,能够在原始的事物启发、暗示、诱导下,实现对形象的想象。

在2012年的科技艺术互动展会中。出展方应用全息影像、数字媒体以及声音恢复技术,对很多名画进行感官交错处理,使得这些名画中的人物穿梭时空,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走出画布。该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展示设计中,使得二维图画转换为三维图画。实现了另类的展示设计对空间的应用。该种技术在展会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轰动,加深了参观者对于名画历史背景的了解。同时在该次展会设计中还发现一个惊人的秘密。研究人员应用xRF扫描技术分析伦勃朗画作《长胡子老人》时,惊奇地发现,在画作的最底层还有一幅未完成的伦勃朗自画像。而人眼是看不到该幅自画像的,借用该种技术,发掘出了另一幅大画作。

2.综合感官体验

展示设计在空间的应用需要充分地调动人的感官,如。既要包含视觉感官还需要包含听觉感官。要想营造出良好的交互展示体验,需要通过空间的合理性设计,使得参观者尽可能地接近展示物件。通过环境的营造来实现展示设计与参观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如,在一个服装展览会中,不仅需要陈列出五彩缤纷的服装,还需要通过灯光、文字等介绍,衬托出服装的优势。交互式展示设计不仅能够代表着社会形象的塑造,也是社会运转的油。展示设计对于空间的营造。能够借助变换的感官应用。提升展示的艺术性。

3.交互式投影

作为展示设计中的新技术,交互式投影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形象展示。交互式投影实际上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以及投影现实技术,在特定的空间中,为用户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关注用户的感受。目前,vR设备在演唱会、真人游戏等领域中应用广泛,该种设备就是一种交互式投影设备,能蚪虚拟与现实、奇幻与真实融合在一起,使得用户的肢体动作能够与空间进行互动。

四、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实践

展示设计在空间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空间环境烘托。以旅顺市东鸡冠山“旅顺风云展览馆”的展示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该展览馆的空间设计属于一种交互式展示型博物馆,在展示设计上需要秉持着灵活创意、经济合理的原则,重点突出景观中的特色。该展馆共有四个核心主题,分别为:旅顺沿革、旅顺沧桑、凝固的记忆、日俄战争在旅顺口。不同核心展出板块结构设计不同,展示厅内部的组合需要各具特色,衬托出主题特色。展区空间的利用需要与立体展品结构相互结合,保障展示设计视觉上的合理性。

篇7

世博会是展示行业当中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并有着悠久历史的国际性活动,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为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展示设计正步入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针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示环境中的空间设计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相关的探讨。

展示设计的空间概念

无论从展示设计的概念、本质与特征还是从展示设计的范畴出发,我们都可以发现“空间”这个概念是贯穿始终的。展示设计是一种人为环境的创造,空间规划就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

展示设计包括物、场地、人和时间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实际上构成了“空间”这个概念。成功的展示设计,必须建立在综合处理好这四个要素的基础上,所以空间的设计也成为了展示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世博会展示空间特点

说道世博会的展示空间,参观过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大”。确实,由于展馆建筑的一些特点,世博会的展示空间尺度通常都十分大。因此在这样的空间、规模和尺度下,如何把大规模空间变化得更加亲切并能满足参观者的需要便成了设计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空间”的角度人手,进行展示空间设计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设计师要注意不同性质空间的配合,如线性的流动空间和一定比例的滞留空间,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主空间和从属空间的布局等,在设计时一定要避免平均、不分主次的空间划分方式。另外,有效地改善实体,利用虚拟、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去创造空间,也同样能达到令人满意的展示效果,这点在这次的上海世博会中尤为突出。总之,只有尺度比例适宜的世博空间环境,才能让参观者在接收到主办方所要表达的含义的同时,也感觉到舒适和惬意。

世博会展示空间设计的重点

采用科学,合理、有序的空间展示形式

由于人在展示空间中是处于一种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所以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

例如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设计,分成三大展区,五个展馆,每个展馆的空间设计都采用了疏密有致的设计手法。从一部影片、一幅画卷、一片绿色、一次骑乘探秘到一场低碳体验,每个“一”的空间划分都非常不同,有闭合的空间如电影放映展区,开放的空间如低碳体验展区,半封闭的空间等等,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又包含着有限。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感,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中国馆的空间设计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参观者也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达到心理与审美上的要求

“人”是展示空间最终服务的对象,所以空间设计也必须满足人在精神层面上的需求,它体现了以人为主体。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垒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

这次上海世博会的德国馆在这方面就做得十分出色。首先,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德国馆的外部建筑形态,将展示空间与建筑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既有室外的展示内容,也有室内的展示内容。其次,设计师仔细分析了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计中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海港新貌”展厅还是在“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厅,展示空间的形状和尺寸都与人体尺度配合与协调得相当完美,使参观者在边走边看的过程中能充分地接收到德国国家馆所要展示和表达的主题。从“创新工厂”展厅出来之后,参观者会进入一个绿色世界,在这个风和日丽的绿色世界里,参观者会发现德国的城市之旅和自然之游一直往复穿梭着,而“和谐都市”的真谛似乎就在这里。

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场地条件

世博会的场馆通常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所以如何将展品或者展示内容以最有效的场所位置向参观者呈现出来是划分空间的首要目的。因此,设计师必须将空间问题与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虑,不同的展示内容有与之相对应的展示形式和空间划分。

例如上海世博会的丹麦国家馆,它由两个环形轨道构成,形成室内和室外部分,从上俯瞰形似一个螺旋体,超越了传统的展览形式,带来不断穿梭于室内与室外的感受。设计师也十分有创意,充分利用了建筑的空间特色,特地设计了一条车行道,让参观者可以感受骑车参观丹麦馆的方式,而这种丹麦人常用的出行方式也很好地体现了环保的理念。总之,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场地条件,不但能很好地体现展示内容和设计理念,同样也是一个成功的展示设计的关键。

篇8

关键词:哲学;唯物辩证法;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启发、引导和指示的作用。马克思强调哲学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生产实践,从而成为实践的哲学。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适应时展需要,从本质上去实现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理念。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

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统一,不断解决矛盾,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将其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能有效的解决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视觉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区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所包涵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功能和外在形式、形式法则中的构成安排等内容,都体现了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设计师需要做的就是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去利用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

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功能与形式上的设计法则是普遍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不同的环境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规划时主次明确,层次清晰。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信息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多元的信息要围绕着主导信息有序地排列组合,否则必会导致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主题传达的模糊。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内容

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要求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种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设计中得到广泛体现,其设计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师不能仅仅局限在设计的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思想把握。设计是在使用目的与外观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审美价值的。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空间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诸种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以实现公共空间的和谐统一。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的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人们对于自用空间的拥有和使用体验,逐渐形成成熟的空间意识,他们必定会更加关心涉及到自身体验感受的公共空间的设计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合理建议,这些都是实践和使用经验的总结。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实际使用,将民众意向和专家意见结合,充分考虑国内外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设计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进行经济合理、带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调动广大市民的参与社会公共空间设计的积极性,体现出城市中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创造出能够体现出地域特点的,更具人文气息的公共空间。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失误,集思广益,综合多方面意见让设计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同时可以使各参与方有合理的途径交换意见,避免设计形式化、程式化。

四、发展的观点是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目标

《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运动,而且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运动的原因,创造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本源动力。现代设计的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因而设计形态的发展也是没有止境的。

同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综合性,需要设计师拥有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都不能解决设计问题,设计思维要求理性和感性、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等辩证思维方法的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指导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认识和把握“度”(适当的比例、关系、结构)的范畴也是非常重要的。儒家思想的“中庸”反对“过”或“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之道的真谛。道家的阴阳转换、物极必反规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实际上也就是强调发展的适度与合理,应用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可以具体理解为功能种类的适度,规模大小的适宜,形式的变化和冲突适于大众的审美认同等,要求设计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哲学的基本特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城市公共空间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应遵循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城市其他元素的融合,既要充分的满足它的功能需求,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认同,以实现人与空间环境、物质与意识的完美和谐为最终的设计追求。

参考文献

[1]吕国欣.哲学原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

[2]聂锦芳.哲学原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3]吕红.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4.

[4]田银生,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钱达.浅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江苏科技学院,2006.

[6]刘志国.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6.

[7]李志中.谈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山西建筑,2003,29(11).

[8]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9]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本文由收集整理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所表现出来的矛盾要点与最终的统一目标也会各不相同;因此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矛盾和统一,一切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共存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而言,功能与形式上的统一是普遍的设计原理,而每个具体的设计实践又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设计中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依据不同城市的客观环境与设计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构思和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同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城市开放性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也对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更为多元化、国际化的要求。而太过迅速和急切的发展,直接导致出现了大量不顾实际的客观条件、功能需要和经济能力的设计,盲目攀比、模仿甚至抄袭的作品比比皆是,“教条化”与“程式化”设计泛滥。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往往作为“面子”工程出现,设计形式单一、重复,缺乏自身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甚至超出公共空间的功能和需求限度,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无谓浪费。这些都是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深入研究地方的环境特点、人文特色以及实际需求,设计没有针对性造成的后果。

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还表现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这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中抓住重心,有主有次,主次结合,不仅要具备较强逻辑分析能力,还要有科学系统的设计发展观。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和信息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此繁杂而庞大的设计工程必须进行有序的排列组织,确定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目的,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归纳整合,围绕主导思想提取可用元素,否则必将导致设计主题在传达上的模糊,也必然会出现由于设计元素的杂乱无章而导致的视觉混乱。而我国在城市设计方面,设计师单纯追求形式构图,对人的行为心理和行为需要不进行深入研究,对人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仅为观赏不为参与的设计也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观念缺失,使建筑与外空间规划各自为政、互不关照,主次颠倒;过分强调建筑单体的表现力,把设计重点放在建筑或者构筑物的外在形式上,忽略公共空间本身的存在意义,使空间沦为实体的附属品,导致其使用功能不明确,空间主题与设计目的出现偏差。

针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和设计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力图寻找最有效,也最贴合我国国情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和实际矛盾。综合众多的观点和看法,普遍认为只有从分析不同地区的特殊性入手,明确公共空间的具体定位和规模,强调空间的个性化和内涵的体现,才能推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实现人性化设计。加强对环境生态、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城市的综合情况,才能确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研究框架,同时建立一个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库,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主体。唯物辩证法强调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现象都不能孤立存在,相互间都会存在不同的关联,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反对孤立、片面或以偏概全的观点和思维方法,深入认识和把握事物本质间的必然联系。在中国,设计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命题,力在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它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关联。当然,现在提倡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即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各种需求以及与人相关的不同要素,将人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上。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型的应用学科,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应,它涉及的学科包括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历史人文、艺术设计、政治经济、建筑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广泛领域,由此不难看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不仅承载着巨大的信息量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更是时刻感觉到世界是一种“关系的存在”,正如某些宣传词所强调的“沟通无处不在”。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有全局观,不能仅仅局限在某个局部看问题,而应将设计看作人与世界建立起来的某种关系而对其进行整体上的把握,“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观点所体现的也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思想领域的交流与联系。设计是从使用目的与形式表现的统一中取得自身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那些忽视根本单纯追求形式表现的做法,是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完美的设计不是刻意的标新立异,强调所谓的艺术性,而是把人与环境自然而然地联系在一起,使二者相互交融,混然一体。

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形式上来分析,城市空间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之间,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设计师应从设计作品的内部与外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诸多联系中综合地把握设计对象,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就会像高度统一的生物体那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具有物质性和具体形式的客观活动。只有我们正确地理论联系实践,将客观实际与社会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合理规划,才能够真正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日渐提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追求使民众对公共空间(下转256页)( 上接211页)提出了更高的审美与评价标准;而经济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也使更多的城市规划将公共空间列为设计重点,视其为展示城市文明与经济技术的窗口。尤其是近些年,为配合城市的扩张和发展,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拆、改、建,市民广场、开放型公园作为服务民众的城市配套设施也大量出现,作为空间的使用者,民众考虑更多的是这些公共空间使用起来是否便利、配套的服务设施是否完善等实际问题,他们往往对使用功能和城市文化有更为切实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公共空间设计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也更具实用和参考价值,这些都是用实践经验和使用经验总结出来的宝贵财富。因此,公共空间设计应该更加重视人们的实际体验,尊重民众的意向,结合专家的分析和意见,总结经验,用先进的设计理念作为指导,建立合理有效的设计体系,针对我们现在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现状,进行经济合理、具有前瞻预见的创造性设计是极其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进行公共空间设计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既要体现城市的发展规划,又要符合大众的需要和审美。通过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具有很多优点:首先不仅能调动民众的参与意识,体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还能确立更为实际的设计标准和目标,增加公共空间的亲和力。其次,可以减少设计规划中的失误和遗漏,让设计决策更加全面具体。再次,还可以给大众提供一个合理合法的文化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为设计与规划部门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意,使空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

要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必须从客观条件与实际使用出发,真正深入到实践中去,才能使设计工作更加系统完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创造出独具魅力、耐人寻味的空间作品。

四是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中国古代的《周易》和现代物理学都把变化看成自然界最为本质的现象。《周易》的“易”字,其基本含义就是改变,也就是发展的运动。唯物辩证法也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运动本身就是一种动态联系,联系和相互作用又是产生和推动运动的原因。生产和创新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各个时期的设计与审美需求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因而设计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形式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群,它的形态总是变化发展的。对传统元素和形式语言的简单模仿并

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学会用发展的思维方法去发现不同文化中蕴涵着的智慧与情感,这些都是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是设计产生生命力的根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和活跃的思想,结合的知识点越多,联系就越多,设计的创意点与发展空间也就越多。因此,单一的思维模式不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也不适于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设计思维要求将客观和主观、理性和感性、分析和归纳、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创新等用辩证的方式方法进行综合运用,总结起来就是要用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指导空间设计,而发展的观点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也应该一分为二的来看待。

一方面,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一定要从一个长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既要考虑城市经济发展、面积扩张、人口增长、功能需求的复合性、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等客观情况的发展,又要考虑传统文化的延续、民俗的传承和艺术表现、审美观点的变化等意识形态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办公空间;空间设计;设计理念;人性化

引言

办公空间是人们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类型,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办公空间工作,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因此,如何做好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下面结合主要就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以供大家参考。

1 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办公空间显然缺乏竞争力,且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的要求。随着职务等级差别的逐步减小,当前的办公空间布局更强调开放性及可视性的敞开式设计,以利于领导对职员的监督及员工之问的相互沟通交流,便于组织管理及协调,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基于这样一个发展趋势,现今的办公空间已不再固定于单一的办公功能,而更注重创造人性化多元机能的办公空间,把机动化、人性化与技能性诉求作为设计的重点和关键要素。

同时,网络技术的逢勃兴起,电子工业革命给办公世界带来了革命性变化,世界范围内的交流网络和工作虚拟化增加办公空间的流动性和随意性,信息时代的条件也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办公空间的工作模式,对办公空间的本质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含义。现代的办公空间基本上都运用了网络平台,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又让办公的企业获得优越的资源支持与尊崇感受。网络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工作模式产生极大的变化,必会出现更多的人性化、多样化的办公形式。

2 办公空间设计的理念

(1)对企业类型和企业文化的深入理解。只有充分了解企业类型和企业文化,才能设计出能反映该企业风格与特征的办公空间,使设计具有个性与生命。

(2)对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联系的了解:只有了解企业内部机构才能确定各部门所需面积设置和规划好人流线路。事先了解公司的扩充性亦相当重要,这样可使企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不必经常变动办公室流线。

(3)强调舒适标准:办公室设计,应尽量利用简洁的建筑手法,避免采用过去的造型,繁琐的细部装饰,过多过浓的色彩点缀。在规划灯光、空调和选择办公家具时,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舒适性。

(4)倡导生态化设计:作为环境设计者的室内设计师,应在工作设计中融入生态化理念。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人类越来越体会到需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筑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在室内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在室内设计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成为广大室内设计师的共识。办公空间的绿色化涉及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体健康的关注。从对自然的尊重而言,涉及尽量引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尽量在办公空间内实现节能设计,通过一切技术手段减少办公空间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的伤害,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内容。

当然,办公空间的绿色化也表现为尽量在内部空间引入自然元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室内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类向往自然的天性,具有缓解工作压力和获得理想视觉景观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尽量通过运用植物、山石和水体营造富有自然气息的人工环境,为广大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 办公空间设计实例分析

下面以某出版大厦室内设计为例,采用企业文化与功能实用结合的手法,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版行业的特色。

3.1 设计目标

(1)整体性。在室内装饰形态,细部处理和空间营造等各方面,充分运用统一的手法,使 其更具整体性。

(2)实用性。结合建筑项目的功能需要,经济实用,明亮通透的办公室内设计。

(3)人文性。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室内与建筑,室内与环境的对话和交流。在展示相关文化的同时,提供一个现代办公环境,满足人们的相关基本功能需要。

(4)时代性。室内装饰也应该讲求“与时俱进”,在装饰材料的应用上提倡环保、节能、紧跟时代步伐。

3.2 办公空间设计要点

(1)大堂设计:现代办公室的布局、通风、采光、人流线路、色调等设计适当与否,对工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出版大厦大堂设计体现“天圆地方”气魄的概念和文化理念。“圆方”的意念清晰且意义深邃,还寓意汲取世界最新技术的精华。大堂的地面中央采用中国印篆字采用石材拼花,是出版文化的引申。大面积的米黄色地铺映衬出人性化的氛围。大堂圆形吊顶中心配以“九宫格”造型灯恰当得体,“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体现厚重的中原文化以及书法艺术历史悠久。形象墙采用中国传统壁槛的元素,赋有出版文化特点大型艺术油画,大方得体。宽敞明亮的三层挑空大堂配以高大的绿植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办公内部空间设计:在办公内部空间规划过程中,要注重人流线路,尽量把设计简洁化,在规划灯光,选择办公家具时,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舒适性。同时我们还要融入绿色环保节能新观念。出版大厦内部采用简洁的白色吊顶,墙面刷白色的环保乳胶,办公家具采用经济实用型的,门套门采用柚木饰面板,清新大方。米黄色的地毯给室增添了温馨效果。大盆生机昂然的绿植摆放是绿色自然的融入。

(3)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由以往的封闭、隔绝走向了开放、交流。使人们直接的接触环境,柔化了环境,与环境溶为一体。出版大厦的色彩及材料的变化与搭配都与内部空间使用直接相关,体现了我们对出版企业建筑功能的正确理解与合理的组织。比如公共走廊设计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幕墙,这样走廊通透明朗,在白天无须开灯,实现节能的效果。局部墙面采用木质面板和灰色陶砖饰面,在大的现代风格中加入传统和古朴,这也是现代空间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室内木质面板与家具保持一致,让整体空间颜色的协调起来。

(4)体现企业文化与实用功能。出版大厦用现代的方式表现出版行业的特色。充分考虑到室内与环境的对话和交流。在展示相关文化的同时,提供一个现代办公环境,满足人们的相关基本功能需要。比如大会议设计室内6m保证足够的高度,米黄色的吸音板装饰墙面保证室内的吸音效果。柱子干挂莎安娜米黄,石材雕刻文化图案做点缀,富有韵味。特别是大会议背景墙,叠加式的造型附有暖色灯带整体显得大气有层次,配以朱红色的惟幕庄重大方、利用色彩营造会议气氛。吊顶采用线条排列咖啡色的铝方条,与大块的超白铝塑及筒灯 则形成点、线、面有机的组合体现设计感。以米黄色为主色调,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设计突出出版企业的亲和力、人性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办公空间设计过程中,应从办公楼的功能、空间、形象与综合节能等方面进行考虑,体现办公空间形式的节能与环保、人性化、智能化诸方面的发展趋势,力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提高现代办公空间设计水平和确保办公人员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