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财和金融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量也随之增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金融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其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首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我国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项目基金:佳木斯大学人文社科面上课题,项目基金:2014WM09
前言: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加强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在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将工作重心向农村金融改革方向转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产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具有银行性质的地方金融组织,它的计划,核算等管理活动都要按照正规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严格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的金融中介,它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另外,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来看,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使其实现盈利的基础,也是保障其正常运营的先决条件[1]。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的环境之中,经济发展不景气,爱这样的情况下,有其要重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现状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从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水平来看,经营状况还不是很乐观,管理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虽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多年的体制改革,但同其他商业银行的发展状况相比,其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还比较落后,在财务人员队伍建设,风险评估以及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上都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地域性特征也十分明显,有其是在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仍具备极大的发展潜力,展现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相比,显得较为专业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属于银行性质的企业,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明显高于普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且具备先天的资金储备优势,这些都是普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经济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作为新生事物,其组织结构及管理制度还都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做出调整和改进,,在这种大的经济环境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
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在我国数量众多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严重失衡,同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的财务管理方式过于简化,单纯地将机构的经费以及账务表象化是难以对其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财务管理的作用要体现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整体经营过程当中,其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研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式,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财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财务管理职能才算是实现了充分发挥[2]。
(二)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在具体的实施中存在困难,这是由于我国现行的核算办法决定的,财务管理职能不能集中,导致各个级别和部门都掌握着部分的财务管理职能,这种职能分配方式,阻碍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分散,相对的就扩大了各个部门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范围,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受到削弱,即使管理者限制了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但部门主管习惯性地以本部门的利益为行使职能的出发点,很容易影响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的利益实现。由于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财务管理职能掌握的主体间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导致整体的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财务管理方式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以事后监督和分析为主,并且财务工作仅限于记报账以及财务检查和分析,这种财务管理方式体现出了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导致财务管理不能在工作环节中发挥作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财务管理职能的缺位给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金控制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隐患。这种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受到了严重影响。现行的管理方式属于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过于简化,没有形成具有规范性的成本管理机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经营成本管理中的部门管理成本上,这样就导致了对产品成本和客户成本的无视,将不利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整体运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涉及到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这些财务信息如果简单地依靠人工记录,将会大大降低财务管理以及日常运营的工作效率。就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来看,虽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资金投入缺乏针对性,并且现有的资金投入还带有局限性,主要表现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将资金主要用于改善和提高客户服务端的业务系统中,而对于建设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内部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在不少地方还不能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财务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传达,导致财务财务信息流通渠道受阻,机构总体的信息化水平过低,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管理效率。
三、构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强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财务管理意识是转变财务管理职能的有效方式,要改变以往对于财务管理的轻视观念,把财务管理作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给财务管理职能创造出发挥的空间。在提高财务管理意识的同时,还要结合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等,通过运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测,决策以及分析的方法,突出财务管理的核心,将财务管理从财务会计中脱离出来,形成单独的管理模式。使财务管理职能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实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的经济效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也需要改变原有的发展理念,将提升机构整体价值作为发展目标,实施相应的员工绩效机制,使员工的职业规划能够与机构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另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以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实行的财务管理机制,使财务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在实现管理职能时很难将职能集中,管理过程也显得十分困难。为保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该重新划分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职能,实现纵向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者能够轻松地实现财务管理职能的集中。各个部门主管的财务管理职能受到机构管理者的限制和制约,同时,机构管理者也受到各个部门主管以及全体员工的监督。另一方面,机构管理者要在机构内部制定财务管理责任制,实行各个部门的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这样就能够将全体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全体员工在实施财务管理职能的时候,都能够从机构整体的利益出发,使机构与员工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样就能够促进财务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完善财务管理方式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打破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的限制,使财务管理能够真正作用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发展当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者要改变以往的管理理念,将财务管理职能的作用范围扩大至整个机构的经营过程当中,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预算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职能,做好事前预算,对机构正常运营的成本进行准确的计算,事中监管,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注重对机构成本的控制以及财务预算的执行,事后审查。在事后要及时对经营活动做出总结,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和分析,获得解决方案[3]。另外,将成本控制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员工成本控制意识,这也是实现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改变资金投入的重心,在保证客户服务端业务系统信息化的同时,也要加强机构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使机构内部的财务信息能够在共享平台上一目了然,提高工作效率,机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得机构的所有财务信息,从而使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提高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
结论: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对当今的经济形势,需要强化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机构内部找到当地业务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找到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财务管理方式和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机构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真.新形势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财务管理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8:12-13.
[2]周鲜霞.浅谈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创新[J].现代经济信息,2012,06:198-200.
[3]曹丽达,李飞.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机制体系的构建[J].辽宁经济,2013,09:82-84.
作者简介:
王 丹 (1978-),讲师,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篇2
根据分析调研问卷情况以及与村民实地沟通发现,虽然全村经济发展得很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升,但是村民的金融服务意思却很淡薄。总结得出天马村的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金融机构结构单一且服务态度差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实际上是由政府控制的,准入门槛太高,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都是国有企业,缺少竞争对手,能获得垄断利润。天马村没有金融服务机构,在歇马镇上也只有几家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银行,数量少、距离远。被调查者中有13人认为服务网点少,占23.41%;10人觉得金融机构太远,占17.24%;7人觉得金融机构服务态度差,占12.07%,这些直接导致村民要进行相关的存取款或者其他理财服务都很不方便。
1.2农村金融服务配套制度不完善,对农村金融不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的金融水平也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但就农村金融而言,虽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一些优惠政策,却还不完善。国家出台的一些针对农民的贷款优惠政策等也未真正使农民得益,大多是落在了关系户的身上,被调查农户中有57人未从政府获得过金融方面的资金支持,占90.48%,仅有6人获得过支持,占9.52%,这使得农民不能享受到国家对农村金融的优惠。1.3金融服务在农村普及程度低目前,农村信用信息开放度不高,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之间存在高度信息不对称现象,而农民的信用意识薄弱,对金融服务了解浅显,在对农民熟悉的金融服务调研发现,有54人熟悉存款业务,占66.67%;16人熟悉贷款业务,占19.75%;8人熟悉理财业务,占9.88%;3人熟悉支付结算业务,仅占3.70%。再加上对政府和金融机构不信任等情况存在,农民不敢轻易尝试理财产品,这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的资源未达到优化配置,使农村金融的发展停滞不前。
2、改善歇马天马村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近年来,在国家多个部门以及多项政策的支持下,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逐渐增大,金融中涉农的产品和服务也逐渐增多。农村金融服务能否得到发展,关系到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而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形成做出贡献。重庆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农村金融服务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根据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建议:
2.1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
从调查中分析得知,45%以上的农民对金融服务认知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缺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自然不会进行金融交易。而政府和金融机构无疑是当地最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因此,需要加强他们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视,政府要积极落实相关农村金融的优惠政策,真正做到为农民谋福利,金融机构需要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耐心为农民讲解金融知识,方便农民更快地认知接受农村金融。
2.2给农村居民提供系统性、全面的农村金融服务培训
由村委会带头,在每个村建立农村金融推广小组,挑选全村知识文化水平较高且对金融服务了解的人作为组员。通过政府的带领,邀请金融专业人士为小组成员进行农村金融服务的相关培训,并授予他们金融服务的知识和理财的相关技能。然后再由金融推广组的成员专门针对全村进行定期的金融服务知识推广,鼓励村民积极理财,从而带动全村金融的发展。
2.3设计出多样化的农村理财产品
目前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大多数是针对城市的,理财起点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知识以及雄厚的资金支持,虽然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村民手中的闲置资金达不到城市理财标准,大多数理财产品都不适合在农村进行推广。因此要想使理财在农民中广泛推广,就必须针对农村实际情况,制定出多种符合农民实际情况的理财产品。
3、结论
篇3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中小企业在GDP创造、吸纳就业人口、缴纳税收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过,在中小企业的发展道路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多重问题的困扰。
近日,上海市中小企业理财促进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发展目标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务实、可信的多层次专业服务。中心的成立能否真正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对于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思路和布局?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市中小企业理财促进中心总干事李坚平。
中小企业“存活率”偏低
《理财周刊》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也得到了政府部门前所未有的支持和重视。但是中小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实际问题。在您的工作中,经常与中小企业主打交道,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李坚平:的确,近年来中小企业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大,成为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各级政府部门也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各个方面扶持和帮助中小企业的发展。
不过,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难题还是不少。最近,全国工商联就公布了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在这份蓝皮书里有这样一些数据: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同时每年有10万多家宣告破产,有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平均寿命2.9年。
《理财周刊》:那您觉得中小企业存活率不高的原因在哪里?
李坚平:这是个老问题了,但是它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我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核心的财务问题就是三个字――现金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能否经历市场的考验、能不能真正地立足,关键就在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而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的核心就是现金流。
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很多中小企业主对于这个问题认识得并不深刻,在中小企业中往往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而同时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比较高,导致了一旦发生问题很难获得后续资金,使得现金流断链,企业也无法继续经营下去。
三力合一破解中小企业难题
《理财周刊》这几年,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都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但要破解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您认为着眼点在哪里?
李坚平: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来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首先是社会层面的问题。我们常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但是,融资难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往深层次里说,这取决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环节,而诚信又受制于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环环相扣。我觉得根本性的措施是把政府、专业部门和服务机构功能相结合,营造具有可行性的信用建设、运行、监管、考核体系,才能具有实效。
其次,中小企业需要更多的融资渠道。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发展迅速,许多金融新品也应运而生,融资总量也很庞大。不过客观地说,中小企业迫切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机构的产品支持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金融机构能够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强贷款产品的开发和监管机制,一定会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解决融资问题上,也不能单纯地依靠银行贷款,像互助资金、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包括上市融资等都是它们可以采用的方法和途径。
此外,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客观上需要引入专业机构的服务。专业机构可以在中小企业和金融服务之间架构一座桥梁,通过深化服务,沟通协调,增强各种金融产品的适用性,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更加广阔的渠道。
专业机构提供细分服务
《理财周刊》:您提到了专业服务机构的概念,上海市中小企业理财促进中心的成立是不是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李坚平:是的,我们促进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我们的专家团队,为中小企业提供个性、务实、可信的专业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多种问题。
《理财周刊》:能谈谈促进中心未来发展的一些构想吗?
李坚平:我们现在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完成内、外部资源的整合。我们这个平台获得了来自《理财周刊》、《上海商报》、第一理财网、上海理财专修学院的支持,未来我们会创办中心所属的《中小企业理财会刊》,希望依托于媒体的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最新的信息和指导。与此同时,中心还将积极联络各级政府组织、相关协会、金融机构、高校和中介服务、社会服务组织,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真正起到桥梁的作用。
在我们的服务中,对于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将推出细分式的服务。不同的企业规模、企业类型,它们所需要的服务并不一样。通过对企业的细分,我们会制订出最适合它们需要的融资方案并提供中间服务。具体地说,有互助私募基金、风险投资、投资项目推介、境内外上市咨询辅导、银行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的推介等等。
篇4
我国投资者的以下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科学的理财理念与指导。
第一,人们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支付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大宗长期金融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化、长期化。
第二,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不甚合理,超过80%的金融资产都是银行存款,与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不喜欢将钱交给别人使用;对外人充满戒心,不愿露财,不愿交给专门的理财顾问进行管理;喜欢实业投资,不喜欢金融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财富形态上,偏爱硬资产,如房地产、珠宝等。重教育,对子女的投资不惜代价。
第四,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严格的保护,降低了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愿望。
第五,理财理念不清晰,缺乏统筹性,我国投资者心态不成熟。当看到利益时通常会蠢蠢欲动,追涨杀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理财理念呢?
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可见,科学的金融理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综合金融服务;不是客户自己理财,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理财服务;不是仅仅针对客户某个生命阶段,而是针对客户的一生;不是一个一次性产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随之而来,各家银行都配备了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一个高素质的理财师,一份科学良好的理财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们的财产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财方案,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的一个终身的规划,以稳健性为主,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合理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其达到最优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应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同时,理财方案对理财师也有较高的要求,理财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廉洁自律,为客户保密,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财富,做到对客户认真负责,真实反映产品特点,从而也是对银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与客户的相互信赖与长期合作。
那么,客户是选择自己理财还是依赖银行中的理财师呢?这得从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两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财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的特征如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分布、传统人文文化等,一国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发展状况、投资限限制、税收规定等。
金融理财的核心原理,就是财务管理中价值风险体系在金融产品上的运用,可以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在金融理财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础,任何有关现金流的分析都离不开时间价值的计算,如住房按揭、养老金、教育金等。其计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现成的复利现值和终值表可查算。货币只所以具有时间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揭示,一是货币占用具有机会成本,是用于当前消费还是用于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报;二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货币贬值;三是投资可能产生投资风险,需提供风险补偿。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和机会成本(资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现值和终值的重要作用。介绍一个简单公式帮助大家对时间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据经验,如果年利率是为r%,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一番。这一经验公式被称为72法则。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结果,般说来,利率在2%—15%的范围内,使用72法则较为准确,利率过高或过低,该法则将不再适用。
金融理财的风险原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影响因素与各金融产品和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系统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各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化解。
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风险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权类证券风险高,流动性较强,通常用于满足当期收入和资本积累;基金类投资产品特点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流动性较强,适用于获取平均收益的投资者;衍生金融产品如期权、期货等(目前银行中尚未开通),其特点是风险高,个人参与度较低;而实物及其它投资产品如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具有行业和专业特征。这里只介绍一下银行中现有的黄金和外汇。
进行黄金投资首先要明确,它可以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风险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对更稳定的货币形式,不像纸质货币那样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选择。目前普通投资者最简便的投资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买黄金”抗通胀是当下理财经理必用的口号,但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CPI高达5%,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纸黄金相对盈利高,但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喜爱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户。而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更适合黄金的长期投资,他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耐心。他们把黄金视为保护资产的手段,将黄金世代传承。从影响黄金投资的相关性而言,与石油、通货膨胀、战争、社会动荡、消费需求、利率正相关,而与汇率、社会繁荣负相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它。”
篇5
关键词:金融教育;影响;高中生;金融理财;知识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在国内现阶段的教育之中,比较缺少理财教育。鉴于对理财教育方面的缺失,很多学生缺乏理财知识,形成了大手笔花钱的不良习惯,没有意识到赚取金钱的不易之苦。借助金融教育提升当代高中生有关理财的意识,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一个焦点。其高中生在中学教育之中属于年龄适中的群体,有必要在该阶段增强他们对金融理财相关知识的学习。
一、金融教育对高中生的金融理财知识研究产生的影响
(一)影响其对金融的认知水平
金融教育明显影响了高中生对金融的认知,但家庭教育同样影响着孩子对金融认知的水平,该影响却小于前者。由于父母对于金融知识的认知能将基础性金融知识传授给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中生对金融知识予以认知的水平。所以,高级的金融知识需要学校进行传授。家庭金融认知对于孩子基础性金融认知产生的影响仅占很少的比例。只有极高的金融认知或是素质,才能有利于高中生在学校学习更专业的金融知识。城镇、农村的高中生对于金融认知的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生活环境存在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金融知识的认知与研究。
(二)影响其对新兴类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
基础性金融知识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接受与认可的程度相应影响比较小,但是高级的金融知识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接受与认可的程度相应影响比其要大,主要是因为掌握基础性金融知识的群体对于新开发的产品有了基础的了解,但是却缺少充足的金融知识,进而将关注点放在产品的风险性,故对新开发的产品在接受上显得较保守。但是掌握高级金融知识的群体对于风险、收益等知识及关系有更为深入且专业全方位的了解,更易尝试新开发的金融产品。
(三)影响网络消费者对于新兴类金融产品的认可
经有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很多网络消费者对于产生的新鲜事物有极高接受并认可的程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极易获取到消费者个人具体投资的信息,该群体极易愿意对新产品作出尝试。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网络消费者对其的依存度,此影响大于金融知识对于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证实金融实践类教育大于理论教育产生的影响。此外,经济独立的高中生和经济彻底依赖于父母的高中生对比,也更易接受于新的金融类产品。所以,经济独立的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同时对金融的新产品提升了关注度。
二、有利于落实金融教育的可行方法
(一)增强高中生的金融教育
现今高中学校应该增强对于以后大学非金融专业的学生相应理财教育的实施。能够有针对性的开设和金融相关一些辅修类课程,主要是将新开发的产品或是具有先进性金融理念、理财的方法介绍给学生,令他们有机会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此外,也可在中学阶段开展金融教育课程,并研究把金融教育列入至我国义务性教育的体系中。由于学生享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不同,有必要将金融教育引入至中学教育中。尤其是在经济较弱的农村或是城镇地区,应该增强教育在金融方面的知识,在整体上提升他们的认知。
(二)将财商教育引入素质教育
将金融教育引入中学课堂,比如我校就推行了财商教育。我校通过设置校本课堂教学模块、开设财商课等形式,在校内推广财商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也不同。其中低年级主要采用上课和讲座的形式去开展财商教育,每一课围绕一个核心知识点,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积累知识,认识财商;高年级主要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展开。例如:组织班级捐赠物品拍卖活动、“我的财商成长故事”征文和演讲比赛、“现金流游戏”活动等。这令高中生增强了对学习金融知识的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于基础金融知识的理解,进而达至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的学习目标。与此同时,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金融意识,也是对投资分析等能力进行强化的重要手段。
(三)拓宽金融教育的范围
通过将金融教育的范围拓宽,提升个人对金融认知的总水平。应该增强农村或城镇区域金融教育,由于家庭决策直接影响着孩子在理财方面的行为。在该地区应该构建农村金融知识的普及志愿团队,并编写易读类刊物宣传金融知识,对于不同群体开展不同程度的金融教育,快速推动其农村城镇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开展金融服务的咨询活动,令高中生学会识别虚假诈骗的金融信息,保护自身的金融利益。
三、总结
金融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对金融的认知水平和新兴类金融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网络消费者对于兴类金融产品的认可。所以,应该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或是政策将该问题解决,通过增强高中生的金融教育、重视金融实践教育、拓宽金融教育的范围等方式,提升高中生及家庭对金融理财知识的认知水平,同时避免金融诈骗行为的实施,彰显出实施金融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媛,郭立宏.金融教育影响了大学生的金融认知和金融行为吗――来自陕西的经验证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2(4):14-24.
[2]张晨琥.高中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途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0):18-20.
[3]刘益琴.高中生消费价值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12(12):23-25.
篇6
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展十分迅速,理财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也在各项业务总收益的比列不断提高。
(一)理财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在2005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歩走向规范化。从2005年起,我国的理财业务增长率达到18%,2012年前三季度规模达到400亿美元。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根据其特点都开展了理财产品。
(二)理财产品种类逐渐增加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在H-H投资组合理论和资产资本定价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开发适应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年龄层次的理财产品。除去传统的货币型理财产品,债券型、股票型及组合型理财产品不断出现;理财产品的期限也从一周到一个月、三个月及三到六个月甚至几年不等;理财产品的币种从传统的人民币单一币种发展到美元、欧元及澳元等多币种理财产品。
(三)业务发展条件更加成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的人均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近年来不断增加,2011年城镇居民收入人均达到23979元,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元。随着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产品的业务客观条件更加成熟,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型结构已经出现,并且人们对理财产品的认识近年来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四)理财业务有待继续深化对比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内容形式与发达国家,可以看出在理财业务的深化上海有待继续提高。我国目前的理财业务重心仍在理财产品的推广销售方面,并且各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结构同质化严重,在产品推广方式和产品服务等各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上理财产品逐渐丰富,但同质化趋向严重近年来,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及部分民营银行等纷纷推出各自的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的“理财金帐户”系列,建设银行的“乐当家”系列,农业银行的“金钥匙”系列,招商银行的“金葵花”系列和交通银行的“圆梦宝”系列等等。在分析对比不同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特点不难发现,理财产品的结构功能基本相似,在个人理财产品的个性化设置和后续服务等方面缺乏创新,在核心的理财产品上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理财中心大批涌现,但理财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数量均需提高从目前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产品的推广上看,存在硬件过硬、软件过软现象。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中心硬件建设十分豪华,各种配套硬件十分齐全,但在优质的理财产品服务和专业理财顾问团队的建设等软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而理财顾问和服务等特质恰恰是完善的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必不可缺要素。根据国家相关金融机构的统计数据,与我国目前经济综合实力和金融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个人金融理财人员缺口十分庞大,且目前相当部分的个人理财顾问和产品经理根本没有理财资质,不能账务理财需要的专业知识。因此,我国目前应着重加强理财人员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这样既能与先进的硬件设施相配套,更能解决个人理财业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
(三)个人客户在理财观念上存在的误区多受到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目前个人理财产品的观念在部分社会大众心中仍存在较多的误区。误区之一是保守的储蓄思想,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群,但简单的储蓄理财行为在实现个人财产保值方面当遇上通货膨胀都难以实现,更不能达到增值目的。误区之二是与之相反的超多元化投资观念,债券、黄金、股票、保险等多种理财方式一齐上。这种理财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投资风险,但是由于牵扯的投资方面较广,个人很难在每个投资领域都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精力关注每个方面,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由专业的金融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并个性化管理,这种理财产品的观念推广还有待继续增强。
(四)理财产品中存在潜在风险,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过程属于金融虚拟产品的交易和后续服务过程,其中也隐藏了不同类别的风险。其中作为咨询服务的理财顾问和咨询业务风险较小,风险主要存在于专业的理财产品介绍,理财的风险提示以及理财经理对客户的不合理承诺等,这些都可能对商业银行和客户造成双重利益损害,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良好的金融大环境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是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客观条件。金融环境的建立需要各商业银行间加强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的改革创新。目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限制门槛越来越少,商业银行的金融分业经营现状有望实现改革,因此金融机构间和互赢合作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金融理财产品的交叉发展是必然。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与证券、保险及信托基金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合作,不断在业务组合和业务外包等方面创新,适应市场需要。
(二)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针对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各商业银行应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走品牌发展的道路,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业务能力,打造银行剧本核心竞争力的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复合型理财产品。随着金融业管制的逐渐放松,商业银行可以在制度许可范围内,加深与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外资金融机构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的合作,适时的推出复合型理财产品,在传统风险较小的银行理财产品与风险较大的金融衍生产品相结合的理财产品上加大创新。定制客户不同需求的理财产品。学习西方理财产品中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进行产品开发,细分各类客户市场,实施差异化战略。
(三)实施客户关系营销管理客户是现代市场经济,包括金融市场中进行营销管理的最核心部分。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在理财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上充分考虑客户的个性化特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定制管理,走客户关系营销管理道路。
篇7
提要:近年来,投资理财专业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如何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探索职业化教育方法并付诸实践,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对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同样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领域的不断开放与深化,企业、各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个人甚至是政府机关都越来越看重投资与理财,对这方面职业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发源地,投资与理财专业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各高职院校纷纷设立发展起来的。
一、高职投资理财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范围广,学生学得比较浅,实践动手能力弱。投资理财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比较多,所以开设的课程范围很广,金融学和投资学是其学科体系的主体,银行、保险、证券、企业财务这四个方向的专业知识是其四大支柱,房地产、法律、市场营销、公司经营等相关知识也必不可少。要学通如此多领域的知识和内容,除了需要时间,还需要丰富的师资和学校优厚的软硬件提供支持。但是,单就一所学校而言,师资和学校的设施是有限的,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三四十门课程,但对课程的理解都停留在简单的印象当中,不可能对某个领域或方向有很深的理解和造诣。再加上这么多课程都要进行实践,教学难度很大,除了证券,其他领域的实践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二)专业缺乏具体的职业定位引领,给学生就业造成障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投资理财专业都是不分方向的,表面上,毕业生可以进入很多行业和工作岗位,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具体职业定位的引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就业选择就会变得盲目。虽有个别学校做了一定的改革,如将专业改为保险专业、证券投资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深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难。
(三)学校缺乏与企业、金融机构有效沟通合作的平台,学生的职业技能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学校与企业、金融机构走向合作办学是专业教育中获取校外优秀资源的最佳途径,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够较快地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但是,现实中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模式有待于完善和改革。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明显占据着主动,使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具体从投资理财专业来看,企业与金融机构给予真正有效的帮助不多,学生与从业的理财师、金融分析师、投资顾问、资产评估师、财务总监等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平台,实战经验的积累较少,影响了职业技能的充分掌握。
(四)忽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的教学过度偏重于专业知识的教授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质、职业操守、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导与培养,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化教育
(一)美国的职业教育:社区学院。美国的社区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被认为是一次伟大的革新,它对美国的教育及其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社区学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初级学院,学学本科一二年级的课程,毕业后授予准学士学位,可直接转入本科院校三年级学习,也可经职业培训去就业;二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是社区学院的主要形式,教育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紧密挂钩,学习合格者可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社区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学、服务及其他各项工作都明确地以社区为中心,关心社区的生活,发展社区经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以社区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工商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其生源主要是本社区的青年学生,没有入学考试,没有学历限制,也没有学习年限规定,交费即能入学,合格方可毕业。
(二)英国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行。英国是世界上职业教育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之一。当前,英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一般由多科技术学院来完成;职业技术培训以企业投入为主,在企业里进行。英国的职业教育有两个最明显的特色:一是注重对职业教育的立法,确立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二是大力推行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以此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为解决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离的问题,英国政府确立了职业资格等级与普通教育学位的相关地位,划分并确立了两者之间的具体分级对应关系,规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员在达到三级后可直升大学。
(三)德国的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德国的职业教育地位最高,在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最大,建有更为系统、完整、有效的职业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其中70%的职业教育属于“双元制”。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自己可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依据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院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院。
三、对现阶段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的理解
洞悉投资理财专业教育诸多问题的背后,再对比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其问题的根源: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职业化。
职业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通过多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思维、职业技能及职业操守等各种综合素质,最终使教育者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能力、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结合投资理财专业的特点和实际,我们认为现阶段的职业化教育不应再表现为规模数量的扩张,而是提高办学质量,形成职业教育的品牌;不仅仅涉及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改革,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摈弃泛技术教育的理念,缩小职业定位,即理财师和金融分析师;参与主体不应只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更应该让企业、金融机构、家庭甚至政府参与进来;学习过程中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和营销产品,也要善于自我学习和自我营销;投资理财除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特定的职业能力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涵养。总而言之,职业化教育是人才标准的职业化、课程体系的职业化、专业技能的职业化。
四、投资理财专业职业化教育探索
第一,改革现有的理论技能教育为职业流程式教育。职业流程式教育更注重整个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和一体化,使学生对职业的理解和定位更加清晰深刻。
第二,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删减某些课程,增加比较实用与职业关系度密切的比如房地产金融、项目投资、资产评估、交易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等一些课程,将技能考证培训列入职业化教育的重点。这些职业资格有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中国注册金融分析师(CRFA)、特许财务策划师(FChFP)、特许理财顾问师(ChFC)、特许人寿理财师(CLU)等。
第三,提升现有的师资力量,在职教师除了必须具有高层次的职业资格外,由教学向带领、引导、协助的角色转换也很关键。同时,兼职教师、客座教授、岗位师傅、外请执业理财师、分析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四,成立理财俱乐部,成员实行会员制,为学生、教师、金融机构及企业、理财师、金融分析师、财务策划师、社会公众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以学校为依托,以本专业师生为主体,以知名经济学教授和行业知名理财师为顾问和首席理财分析师,成立投资理财咨询有限公司,完全按照企业化运作,在校内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如果能够运营成功,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广谦.正确定位加速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7.22.
[2]刘玉平.现代金融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2006年海峡两岸金融教育论坛”综述[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吴云勇,陈凌白.金融学专业投资理财方向建设方案[J].浙江金融,2008.1.
[4]徐建民.领跑国内理财教育,培养实战型人才[N].理财周刊,2006.8.22.
[5]曲国庆.对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2.
[6]成蕴琳.从银行理财业务看高职投资理财人才培养[J].经济师,2007.11.
篇8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个人可支配资产快速增长,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广大居民对个人理财的需求日渐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国商业银行办理个人理财业务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十分迅速,个人理财产品也在不断丰富,从单一产品发展到“组合套餐”;出现了“个人理财中心”、个人理财工作室、金融超市等机构,它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拓展个人金融服务、增加经营收益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个人理财业务也开始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业务竞争的焦点。但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明显滞后且差距很大。为了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提高竞争实力,我们应深入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分业经营的现状制约了国内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
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业经营。作为构成金融市场的三大分市场,银行、保险、证券都在为各自的客户理财,3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客户资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体系内循环,而无法利用其他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给客户的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咨询、投资方案的设计等初级层面上,与国外的既能让客户参与保险、证券、基金等市场投资,又能使这个客户个人资产保值、增值,并以一种法律契约加以约束的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就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商业银行也只是在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的产品,根本不可能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进行金融创新。
(二)各商业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缺乏特色,且品种较少
近年来,建行、工行、中行、交行等依次成立了自己的个人理财中心或是金融超市。尽管名称、形式上略有不同,但这些银行网点都强调了“一站式”服务的概念,也就是让市民来到银行,所有的个人业务都可以集中办理,不用再跑其他网点。然而,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业务仍然处在一个品种少、规模小、拘泥于传统银行业务的层面上。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有几十种,但其中的多数产品都只是将传统的金融业务稍稍改进,并没有按市场细分设置服务内容,因此,各家银行在产品种类、结构和服务功能上趋同。而国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的个人理财业务丰富多彩,包括银行、投资管理、保险、借贷业务、个人信托、共同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并为客户提供有关居家生活、旅行、退休、保障、捐款、个人税务策划等多方面的便利。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这种无差异性竞争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客户和金融市场的需要,也难以促进商业个人理财业务的更快发展。
(三)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理财从业人员
个人理财业务成功的关键是“专家顾问型”,即银行理财人员与客户间建立信任的关系。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专业理财师的匮乏已成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瓶颈”。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性业务,它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从业者除应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投资技能、丰富的理财经验外,还应掌握房地产、 法律 、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公关能力。目前,国内银行符合以上标准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具备国际职业资格的理财师更是极少。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分业经营有关。现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一般把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一线员工称为客户经理,这些客户经理虽然都是筛选出来的,其综合素质要高于营业网点的一般柜员,但离客户和社会的期望及西方金融策划师的距离相差还很远。
(四)理财技术落后,功能不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要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发达的金融网络为依托,尤其是个人理财等附加值比较高的中间业务,更需要一系列技术的支持,且附加值越高,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国外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基础上支持新产品的开发,先进服务技术的应用使理财服务成本不断降低,金融机构与目标客户实现沟通的途径和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技术支持正处于发展阶段,我国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相对还比较低,相应的硬件设备比较落后、陈旧,在计算机联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客户识别不准确、办理理财业务途径少,满足不了现代个人理财领域以客户为中心,以综合账户系统和理财规划系统为介质的管理模式对个人理财的科技含量提出的要求。
(五)管理不规范,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多把个人理财业务归口在个人业务部,但个人理财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品种,其内容几乎涵盖了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又分别由公司业务部、住房信贷等部门管理,各职能部门自成体系,对类似产品各自开发,这样既造成成本增加又造成理财业务拓展不畅,品牌优势和营销优势无法得以充分发挥。
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一)积极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
随着金融业本身的发展和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混业经营的推动力正在日益加强。客户要求银行提供一揽子保值增值服务,既包括理财方案,又包括理财操作。如果我国的商业银行允许实行混业经营后,那么就可以融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存取款、信用卡、汽车和房屋等各种消费贷款,办理保险、买卖股票、基金和债券等金融产品等一揽子金融服务,个人理财业务将有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只能设计理财方案,但我们也能同时探索混业经营的方法,以期适应市场的需要。另外,银行还可以和其他金融同业合作,把分业经营的影响减到最小。
(二)细分客户市场,提供差异化理财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比如,可以将服务对象分为3个层次:高端市场、中端市场及低端市场。根据选定的不同个人理财目标市场,向客户推出一般服务或贵宾服务,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优惠服务。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高效满足特定目标客户的特殊金融服务需求,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银行效益的最大化。国内商业银行在服务好优质客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中低层次的客户,他们虽然对银行的贡献度不及前者,但其数量众多,集合效益明显。又由于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客户的价值贡献度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客户市场的细分,针对客户的不同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理财服务。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影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加强专业理财师队伍建设,提高理财人员的综合素质,应作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专业理财师队伍建设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逐步推进:
1、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可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课程体系的设置,主要开设投资工具运用和理财规划两大类课程,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培训使我们的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培训要形成制度,定期进行,以不断更新客户经理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个人理财的需要。
2、建立我国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做理财专家需先取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职业道德规范和继续教育体系,以规范个人理财师的职业道德、执业行为,提高其专业理财水平,打造真正的理财专家。
3、要建立完善的考评制度,推进理财专业人才的优化进程。商业银行可实行业绩考评制和等级管理,以此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大家的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改善理财技术条件
为了更好地拓展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别是个人理财业务,我们必须加快金融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打造个人理财服务的技术平台,提升服务质量。
建设重点放在以下3方面:一是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银行业既要发展银行内部网络,又要加快全国性金融网络的建设,协调各银行之间冲突,还应积极建立国际间金融互联网;二是加快金融电子化系统的集成。金融电子化系统集成,是指金融企业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把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及其相关的业务操作、处理、管理、控制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系统,使金融企业能籍此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形成经营管理上的优势;三是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个系统,银行可有效地管理已有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特别是对客户信息进行有效加工,以便进一步将经营模式转变为客户主导型,通过个性化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五)加大理财意识和理财市场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对居民理财意识的教育。在国外,从小就灌输理财观念,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且这种理财教育贯穿人的一生。现在,国内这种教育太少了,很多百姓理财观念尚存在一些误区,我们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意识,让百姓走出传统理财的误区。
其次,要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由于竞争激烈,商业银行设计好产品以后,一定要借助有影响的媒体扩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让更多的客户了解它。
第三,要设计符合中低客户需要的产品,开发中低客户市场。当前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针对高端客户而言的,准入的门槛较高,让那些有理财愿望的中低客户只能望而止步。对银行来说,抓住高端客户非常关键,但根据我国的实际,中低客户属绝大多数,该市场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市场,为实现银行的长期利润,银行不应忽视它。
篇9
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成为了新的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是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全新的组合,其包含了产品的创新、新的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新的资源的开发、新的市场的开辟和新的组织活动的确立等诸多方面。总之,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而金融风险则是指在资金融通和货币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影响,从而蒙受的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者可能性,金融风险往往与金融活动相伴而生。
一、当前中国金融创新活动的特点
(一)我国金融业理财业务成为创新亮点
2008年以来,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推动,我国理财创新的速度和频率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进而导致了居民的投资意愿持续增强,使得各个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的竞争日益加剧,截止2008年年初的最近数据显示,共有22家外资银行取得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的资格,推出26款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特别地,面对交易火爆的股票市场,我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依据客户的需要不断研发了种类丰富的“新股申购”的理财产品。
(二) 创新业务领域向纵深推进
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金融行业普遍存在业务内容多元化的趋势,30多个国家允许银行经营保险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也不断通过多种方式尝试着对劲银行资金的跨页流动,例如2005年建设银行开展了资产则很难过权化的试点工作,投资领域从单一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到了企业债,货币基金等资源类指数,据我国银监会资料显示,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规模已经达到了122万亿元,工行瑞信和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的资产净值已经增加至600亿元。
(三) 金融机构同质化
在我国,由于金融机构在业务的形成和组织机构上的持续创新,使得银行和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能分工界限日益模糊,现今,我国银行业的创新活动仍然有待加强,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存在着不足,行业内部哪些所谓的复制式的“创新”占了较大的比重。大多数仍然是外资银行的专利。
二、我国金融创新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金融业竞争的需要
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特征,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不断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环境中被创造出来,由于新的清算系统和支付制度的产生,造成了清算和交易成本的降低,非银行机构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以维持自身的优势,同时,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各个金融机构也开始了对传统业务之外的新的业务领域的创新。
(二) 规避金融管制的需要
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使得各个金融机构会在新的管制下寻求和发动新的创新,而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为了稳定社会和经济,则必须要通过法律和各种规章制度来规范各类经济行为,首先是金融管制影响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动,特别是威胁其经营地位和经营目标,其次是,金融管制存在一定程度是上的真空,这使得创新产生了可能。最后金融机构通过创新获取的收益大于其接受管制的机会成本,这是创新的动力。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为正向博弈关系
风险管理的需求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而金融创新又反作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使其日趋完善,因此,两者是一种正向博弈关系。在经济生活中,随着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人们对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例如出现的,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以及远期利率协议等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出现。近代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即为规避金融风险,当今,通过计算机和各种现代通讯手段,人们可以更加迅速地有效地对于风险进行记录和管理,但是,金融创新在规避了一些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尤其是金融工程在较大程度上只是将一种金融风险转化为另一种金融风险。
(二) 金融创新增强了各主体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
在规避直接风险方面,承担金融风险的主体可以适当地使用金融创新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由于直接风险的规避,所引起地间接金融风险必然会呈现减少的趋势,新词金融创新也可以帮助规避间接金融风险。例如蓝筹股的出现,凭借其出色的市场表现,带动了相关技能创新品种的产生及发展,蓝筹股基金、股指期货、指数基金等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凭借其投资风险小,市场形象好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投资者通过这些金融创新产品规避了大量的股市风险,减少了投资的损失。
篇10
中国“影子银行”在现阶段的主要动力在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受到特定条件限制时的市场选择。从特定角度说,银行理财业务实质是一种利率市场化的试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接近无风险资金的市场价格,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总体上处于同一水平(例如,2013年1月6日的7天拆借利率为3.6%,同期1个月的理财产品年收益率约为4.13%,远远低于同期民间融资利率水平;根据温州金融办公布的数据,同期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高达26.2%)。当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后,银行可以通过自主定价的方式吸收存款,理财产品可能会逐渐萎缩并出现其他形式的金融创新。因此,中国当前的“影子银行”体系更多的是金融结构变化背景下、融资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特定表现。
中国“影子银行”在当前环境下的意义在于修正金融抑制,提高金融体系效率。当前两成的理财产品和四成的信托产品投向实体经济,满足了实体经济大量的资金需求,使得社会储蓄向社会有效投资的转化更为便利。中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的占比始终偏高,不仅使得金融体系的风险在银行体系大量积聚,也限制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银行理财、信托和财务公司等中国“影子银行”的存在,在为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途径的同时为居民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工具,发挥了商业银行的专业投资管理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合理的领域,在更为市场化的资金运作链条中,资金实现更为市场化的配置。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非传统业务的金融创新并非近来才出现,只是在“影子银行”这个舶来品尚未出现之前这些产品有多种其他的称谓,如资金体外循环等,而“影子银行”的出现似乎为这些金融创新附加了更多的负面含义。从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看,应该逐步淡化“影子银行”的概念,更多将其看作是非传统融资市场和非银行信用中介的创新,对这些金融创新的风险特征和功能效率分类讨论,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同时最大化其促进金融结构改进的作用。
第一,“影子银行”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在当前金融结构市场化和社会融资多元化背景下,应避免简单搬用“影子银行”的概念,而更多地从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非传统银行业务健康发展角度来规范和引导这些金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