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婴幼儿护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8-02
股骨干骨折是婴幼儿中较为常见的骨折,3岁以下婴幼儿的股骨干骨折约占18%。其治疗均采取保守治疗,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它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治疗方法[1]。婴幼儿年龄小,在治疗过程中无法正确反馈病情,配合欠佳,因此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对完成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最大者为3岁平均年龄2.2岁。跌伤20例,堕落伤28例;横形骨折26例,斜形骨折10例,螺旋骨折9例,粉碎骨折3例;股骨上段骨折12例,中段骨折25例,下段骨折11例;所有患儿均为闭合骨折。
1.2 治疗方法 均采用双下肢悬吊牵引法进行治疗。其具体方法为:用特制的海绵牵引带将患儿下肢固定,之后垂直悬吊于上方横杆上,利用滑车系统的牵引,使患儿离开床面3-4cm为宜。依靠体重作对抗牵引以避免成角或短缩畸形。如果臀部触及到床面,则需及时调整直到臀部离开床面,通常采用3-5磅重量牵引,双腿牵引重量应相等。牵引数日后以X线片复查以了解骨折修复情况,必要时可进行适当调整。经3-4周后可获得骨性连接,之后出去牵引,改用夹板固定,2-3周后可达临床愈合。
2 结 果
本组48例中,出现皮肤水疱16例,化脓性皮炎2例,压迫疮4例,经药物治疗和对症护理后均痊愈。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因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而导致的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等,本组出现1例由于牵引带包扎欠妥而导致的腓总神经压迫症,通过调整牵引位置之后好转,未见下肢血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坏死。本组48例患儿经2年随访,所有病例骨折愈合良好,髋膝关节活动正常,无跛行、无旋转及成角畸形。有4例出院时缩短肢较对侧短1.9cm,随访时仅较对侧短1cm,其他病例均为双下肢等长。
3 护 理
3.1 牵引护理
3.1.1 牵引重量 牵引重量轻,起不到牵引的作用,易引起畸形愈合,重则会致使骨未连接或者下肢过度地生长,引起皮肤水疱和神经压迫等的可能性增大,因此需严格控制牵引的重量。一般牵引重量大小应该限制于使患儿的臀部离开床面3到4cm的范围内,大约为患儿体重的1/3到1/2[2],同时也方便了家长对患儿进行护理。
3.1.2 牵引位置 婴幼儿骨折愈合较为迅速,自我塑形的能力也较强。通常,牵引及外固定治疗不易引发关节僵硬。但其塑形能力也受年龄、骨折发生部位等因素影响,年龄越小、骨折发生部位越接近干骺端并且畸形方向和关节轴活动方向一致时,塑形能力越强。应尽量避免旋转畸形,即便单侧股骨干骨折,也应进行双下肢牵引以避免发生旋转畸形。
3.1.3 牵引时间 婴幼儿牵引2周便可以愈合,长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也能在3周内产生较强骨性连接,横形骨折需要较长时间,通常3-4周也能愈合。一旦发生愈合,患儿就会有表现,例如扭臀、活动患肢等[3]。若此时摄X线片检查可见骨痂丰富,就可改为夹板或者石膏固定,一般在床上活动2-3周后即能下地活动。
3.2 并发症护理
3.2.1 皮肤水疱 最为常见,本组出现16例,主要和婴幼儿的皮肤较为细嫩、对胶布等过敏、牵引重量过大等因素有关[4],根据临床体会,牵引时宜剪下婴儿棉内裤的裤腿放置到双腿之间,再行牵引。注意观察婴儿腿部皮肤状况,小水疱可自行吸收,大水疱则要及时抽吸,牵引时要尽可能避开水疱,出现破损时应及时用药治疗。同时要保持腿部的皮肤清洁、干燥。
3.2.2 压迫疮 本组出现4例压迫疮。起因主要为牵引带太紧,或者牵引带及骨突部垫棉发生移位。需经常检查是否有牵引处胶布、绷带、海绵松动脱落,及牵引松紧度,并及时调整。也需注意骨突部有无棉花及所垫棉花是否移位。压迫疮出现后局部可垫棉花以防止再受压,每天用50%红花酒精擦拭按摩。
3.2.3 下肢血循环障碍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有:3岁以上的患儿或者上肢较长的患儿做此牵引时肢体远端大大高出心脏水平,易供血不足;绷带压迫过紧而阻碍了供血[5]。本组中做好牵引指征掌控及护理,因而未发生下肢血循环障碍。
3.3 饮食及生活护理 损伤早期患儿情绪不佳,导致纳食较差,宜进口味清淡的半流食。鼓励家属多给婴儿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便秘者可腹部按摩或热敷,口服蜂蜜,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若大便通畅、病情稳定,可食补肝肾的食物,加强摄入维生素D。处理好大小便的护理,避免感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冻而感冒;勤擦拭身体,勤换衣物,保持床单及病房清洁。
3.4 出院指导 向家长介绍和本病有关的知识及其注意事项;骨愈合坚固之前,避免过早负重,不鼓励过多的活动。同时继续服用接骨冲剂以及维生素D等,嘱家长带患儿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
4 小 结
双下肢悬吊皮肤牵引法是治疗婴幼儿股骨干骨折有效且常用的方法,适合婴幼儿骨骼特性。婴幼儿股骨干骨折的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住院治疗护理和家庭护理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本文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愈合,增强了治疗效果和预后,是有效且可行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黄长明,杨立.儿童股骨干骨折国外治疗进展[J].骨与创伤杂志,2000,3(12):157.
[2] 廖小明,李濂,汤湛波.垂直悬吊皮牵引结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J].国医论坛,2004,22(4):25-27.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4.
篇2
关键词:小儿泄泻 中医护理 作用
中图分类号: R25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137-0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把自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患有小儿泄泻的婴幼儿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年龄在两岁半以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方法
把120名小儿泄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患者,实验组进行中医推拿治疗,对照组还是按照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再对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出结果,记录下来;结合两次的结果,得出结论。
1.3 诊断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减轻;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看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是否康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通过表格对比得出结果
2.2 具体描述对比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症状则没有明显改善;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实验组小儿泄泻患者基本上得到康复,对照组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出现了明显减轻的现象。
3讨论
3.1对小儿泄泻的讨论
3.1.1什么是小儿泄泻
泄泻,就是我们所说的腹泻,发病于婴幼儿身上则称为小儿泄泻,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症状是粪质稀薄或者像水一样,大便次数增多。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较高,虽然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但是,夏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而且,一旦秋季和冬季发病,很容易引起流行性疾病。
3.1.2 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
(1)伤食泻:内伤乳食所致,饮食不规律不卫生。也许有人会有疑问,婴幼儿只能吃奶或是米汤,怎么可能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的现象,那是因为有时候,在喂婴幼儿时,因为牛奶有点热,便放在一边,等凉一些再喂,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在喂婴幼儿的时候,牛奶的温度正合适,冷热一交替,就有可能导致小儿泄泻。饮食不卫生也可导致小儿泄泻。喂养时无法保证乳食有无变质,饮食卫生不注意,特别是农村来的婴幼儿,家属缺乏卫生讲究。
(2)风寒泻:外感时邪所致。婴幼儿对温度的适应度与成人的不同,有时候,对于成年人来说,外面的温度刚好适合出去散步,便抱着婴幼儿出去,但是,对于婴幼儿来说,也许外面的温度还是有些低,这就很可能使婴幼儿的身体受到寒气,导致婴幼儿患上小儿泄泻。
(3)脾虚泄泻:小儿素体虚,脾胃虚弱。小儿脏腑本娇嫩,半岁以后2岁以前从母体带来的免疫力逐渐减免并逐渐产生自身免疫力。因个体差异,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运化水谷精微失调,导致泄泻。
(4)湿热泻:多见于母乳喂养婴幼儿。乳母饮食习惯偏辛辣、厚腻,易生湿热,湿热下注而致泄泻。
3.1.3小儿泄泻的主要症状
大便的次数增多,每天至少3至5次,严重时候可能达到10次以上,有臭味,也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口干等症状,泄泻严重者,会出现发热、皮肤干燥、啼哭等症状。
3.1.4小儿泄泻的分期
1 急性期:患病时间在2周之内;
2 迁延性期:患病时间为2周到2个月之间;
3 慢性期:患病时间大于2个月。
3.1.5小儿泄泻的治疗方法
(1)饮食治疗:如果是泄泻较轻的婴幼儿,适当减少用奶量,用糖盐水或者米汤代替;
(2) 液体治疗:液体治疗主要包括两点,一是静脉注射治疗,常用于泄泻较为严重的婴幼儿;二是口服治疗,常用于泄泻较轻的婴幼儿,按照体重,分次服用;
(3) 药物治疗:针对婴幼儿泄泻的病因和婴幼儿的体质,选择适用的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如果只是腹泻,只要口服一次碳酸铋即可,或是轻酸蛋白0.3克,每天早、中、晚三次;如果还伴有不消化的症状,可以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根据年龄进行用药。
3.2对中医护理的讨论
3.2.1 什么是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就是在中医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且悠久的历史,主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3.2.2中医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活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情志护理以及中医特色疗法。
(1)生活护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患者在按时休息的同时,时常做一些小运动。
(2)饮食护理:饮食有规律,主要以清淡为主,注意饮食的卫生。①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②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③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④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⑤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⑥苹果切块加水煮沸代茶饮,有止泻功效。
(3)药物护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身体偏寒或是偏热,都是不健康的,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一些中药,调节一下身体的平衡。中药汤剂宜温服;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4)情志护理: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通过语言、动作、行为等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改善患者的心理。
(5)中医特色疗法:如耳穴疗法;推拿疗法。
1)耳穴调护:选取小肠、胃、皮质下、大肠,配以脾、肾上腺、隔、肝、神门、三焦等穴。
2)推拿调护:①湿热泻常用手法,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每捏3次将脊背的皮提1次,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也可在脊背处刮痧,用固硬光滑的物品,蘸少许剂,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刮到局部皮肤发红即可,此法可退热。②伤食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清小肠各100次,捏脊3-5遍,推板门100次。若积食化热,加推上三关、下六腑,推天河水,推腹阴阳。③风寒泻推拿调护:运脾土,按摩中脘、天枢、上巨虚、阴陵泉穴,可加艾灸或隔姜灸,或做脐部热敷,或做腹部自我按摩。④脾虚泄泻推拿调护:运脾土,侧推大肠,运土入水,揉龟尾或灸龟尾,手掌搓热按脐等。
3.3 讨论中医护理对小儿泄泻的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由于婴幼儿脏腑娇嫩,抵抗力本身就比较低,体质也较弱,所以,对于婴幼儿患者,在能不使用药物的时候,尽量不使用,而中医护理则正好填补了这一缺点,既可以治疗婴幼儿患者的疾病,有可以不伤害到婴幼儿的身体,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对于小儿泄泻这种疾病,采用中医护理疗法,通过耳穴、推拿等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病情具有显著疗效。
4 总结
通过对小儿泄泻中医护理的讨论,可以明确得出:采用中医护理的耳穴、推拿疗法对小儿泄泻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对小儿泄泻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值得被广泛应用到实践中。
参考文献:
[1]齐艳琴.关于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1(27).
[2]徐红.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腹泻[J].按摩与导引,2004,04(35).
[3]李华军,吴彩霞.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0,02(24).
篇3
关键词:婴幼儿 俯卧位 护理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完善,无论在解剖、生理特点等方面与成人均有明显的差异。俯卧位属于被迫,尤其是婴幼安置俯卧位,由于婴幼儿胸式呼吸不发达,主要靠膈肌和腹肌张力产生胸腔负压,而膈肌位置较高,腹部较膨隆,俯卧位使腹肌受压,腹肌、膈肌活动受限,腹式呼吸减弱致通气不足,因此,对安置的用具、术中手术铺巾、体温保护等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62例俯卧位患儿术中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8个月~5岁;手术为肛瘘切开挂线术28例,臀部血管瘤切除13例,肩背部血管瘤切除21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俯卧位垫准备 依据手术要求准备俯卧垫。自制一套可活动的俯卧垫,即由宽5cm,长度为5~8cm的棉枕和一张8cm×12cm的底垫构成,棉枕一边和底垫可缝制子母粘贴,摆放手术时可根据患儿身高选择长度相当的棉枕;根据婴幼儿的体重、体型的情况调节两边垫枕的宽度。
2.1.2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可针对性地了解婴幼患儿的兴趣、习惯等,对婴幼患儿施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前了解和评估患儿的静脉情况,以便做好穿刺部位的选择,困难的静脉穿刺可与病区做好沟通,提前做好静脉穿刺的护理会诊,开通静脉通路,以免因穿刺困难影响手术顺利开展。
2.1.3术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患儿与母亲的分离,引起分离性焦虑症,表现为恐慌、紧张,哭闹不止等反应,因此,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采取家属陪护麻醉等方法。
2.2术中护理
2.2.1护理 婴幼儿俯卧位摆放特别要求要以肩、锁骨及髂部为支撑点,尽可能将腹部与手术床之间悬空,避免腹部受压[1]。使用我科自制活动式的俯卧垫,根据患儿体形调节棉枕宽度,将患儿俯卧于俯卧垫上,将头偏向一侧,头部枕凝胶垫,注意避免眼部、耳部受压;也可将患儿额部直接枕于“C”形凝胶垫,也可以用橡胶手套装上2/3自来水后扎紧封口成“水掌”代替凝胶垫使用。安置好,约束患儿四肢时要注意在约束部位使用棉垫保护皮肤,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以免因约束过度引起皮肤坏死。
2.2.2保持呼吸道通畅 婴幼儿俯卧位时,保证呼吸道通气顺畅是关键。
篇4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1(c)-015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infantile diarrhea. Methods 92 infantile patients with diarrhea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6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nurs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7%,which was higher than 76.1%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Infantile diarrhea;Rotavirus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季节交替时,其发病率更是直线上升[1]。婴幼儿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患者大便性状和性质出现转变,在治疗中属于消化系统综合疾病,其不仅会降低婴幼儿的免疫力,还会影响正常发育,病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婴幼儿因年龄等原因,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疾病与不适症状,故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为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婴幼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92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腹泻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51例,年龄0.1~3.0岁,平均(1.6±0.27)岁,病程1~7 d,平均(2.54±0.67) d,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0.1~2.8岁,平均(1.58±0.15)岁,病程1.6~7.0 d,平均(2.62±0.51)d;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0.2~3.0岁,平均(1.63±0.11)岁,病程1.0~6.0 d,平均(2.37±0.37) d。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篇5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冲洗;护理技巧
先天性泪囊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先天性泪道发育障碍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鼻泪管的管腔被上皮细胞残屑所阻塞或鼻泪管的下端被先天性残膜封闭或[1],在临床上采取泪道冲洗方法治疗先天性泪囊炎是做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护理中如何提高泪道冲洗的护理技巧,提高操作的准确率,避免损伤,这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笔者现将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泪道冲洗的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46例先天性泪囊炎的婴幼儿,其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在10d-1岁。双眼的患儿30例,单眼的患者16例。
1.2治疗方法
1.2.1材料泪小点扩张器,泪道冲洗注射器连接5号冲洗针头,冲洗药液,采用常规泪道冲洗方法自下泪点注入冲洗液。
1.2.2方法传统的泪道冲洗方法是操作者用左手拉下眼睑,在将针头插入泪小点处,一般深度要适宜为1.5mm-2.0mm,再将针头水平方向旋转,沿泪小管慢慢进针5-6mm,然后向泪道内注入冲洗液进行冲洗泪道。
1.3结果此组患儿经泪道冲洗后显效是指一次冲洗后泪道通畅的病例,有效是指进行泪道冲洗两次以上最终泪道通畅的病例,无效是指进行多次泪道冲洗泪道仍不能通畅的病例,此组患儿泪道冲洗效果,详见表1。
2泪道冲洗的护理
2.1准备工作冲洗前为减少患儿的不适感,眼内眦部滴入0.5%丁卡因进行表面麻醉,3-5min即可泪道冲洗的操作。操作前要向患儿的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向其讲解关于先天性泪囊炎及泪道冲洗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的方法,向患者家属解释进行冲洗的针尖已经磨的圆钝,并无危险性,消除患儿家长的紧张、焦虑的心理,以取得家属的合作,将患儿做好准备工作,并且给予患儿垫上尿片。
2.2固定将婴幼儿摆好合适的并给予恰当的固定是泪道冲洗成功及避免发生泪小管损伤的关键措施[2],协助患儿取仰卧位躺在治疗床的中央,用大床单,将患儿的肩部连同手给予包囊起来,松紧适宜,露出婴儿的头颈部,注意将患儿的手伸直紧贴与躯体的两侧,主要是为了防止在冲洗过程中患儿突然伸手抓拔冲洗器而引起一系列的危险因素。为婴幼儿泪道进行冲洗时,必须由2名护士配合操作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分别站立于患儿的身旁,为了防止冲洗时引起患儿的呛咳或者憋气可将患儿衣服的前两颗扣子解开。在冲洗过程中为了减少婴幼儿的对抗力量,并且提高进针的准确率和有利于操作,可将婴幼儿的双腿和臀部稍抬高,抬高的角度具床面1cm左右,使头部和躯干保持水平,患儿操作时采取平卧位[3]。协助固定的人员将双上臂分开左右两边夹住患儿的躯体,用手掌贴紧患儿颞侧,患儿的嘴角两旁用操作者的双拇指分别固定,冲洗的一面手掌夹住干净的棉花,对于患儿固定的力度可以适当调节,禁止过紧并以患儿的头部及躯干不摆动为宜,棉球是用于冲洗时吸冲耳廓内的洗液,以免进入患儿的耳中,进行泪道冲洗的操作者站立于患儿头部以方便操作。
2.3操作时注意事项
2.3.1由于婴幼儿的泪点小,操作的周围环境一定充分准备,保证光线充足,使操作时看清看准。
2.3.2在操作时要将患儿的头、躯干以及手进行固定良好禁止患者进行活动,操作时做到进针快、拔针快以及推药快,最好在患儿没有感到不适时已经完成各项操作。
2.3.3操作时如进针后碰不到骨壁可向外向下拉下眼睑,可以将泪小管拉直,或变换进针的角度,以便能够顺利的进针。有些患儿会出现哭闹,造成泪道出现痉挛,使进针难度加大,未能碰到骨壁,会产生不通的假象,此现象下禁止强行推进,可在此从泪小点上进针后在进行泪道冲洗。
2.3.4对于婴幼儿的泪道冲洗液量一般不宜超过2ml/次,注意冲洗的液量过大,会出现患儿吞咽与呼吸动作不协调最终发生误吸引起患儿的吸人性肺炎或窒息,对于泪道有脓性分泌物较多时可进行多次冲洗,直至泪道通畅后,再没有溢泪现象即告治愈[4]。
2.3.5由于婴幼儿无语音表达能力,因此操作时应密切观察婴幼儿的表情以及有无吞咽动作或憋气,如吞咽动作减弱或鼻孔有液体溢出时,立即给予患儿进行拔针,以防患儿发生呛咳或窒息。
2.3.6在泪道冲洗的过程中由于洗液从上泪小点溢出时,可用消毒棉球压迫上泪小点,将冲洗液的分流阻断,此现象可以进行加压冲洗。
3总结
在泪道冲洗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冲洗方法及及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从下泪小点进针行泪囊冲洗是比较安全的。实施泪道冲洗可以治疗婴幼儿先天性的泪囊炎,良好的冲洗技术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李永红.鼻泪管逆置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9,11(31):197.
[2]李晓丽,陈秀红.婴幼儿先天性泪囊炎的治疗与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20).
篇6
关键词:综合护理;婴幼儿;秋季腹泻
【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63-01
婴幼儿秋季腹泻一般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胃肠感染,一般在8月末-11月初之间多发[1],且在1-5岁以下小儿多见。本病起病急骤,为无诱因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泻下物有蛋花样或清稀,腥臭味不明显,每日排便次数在3-5次或10多次之间。治疗时除了正常应用药物外,加强护理也是很重要的。市一院对婴幼儿秋季腹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2011年11月间,在医院就诊的秋季腹泻患儿43例,包括男童23例,女童20例,年龄最大的6岁,最小的14个月,平均年龄为3.14±0.3岁;病程最长的7天,最短的0.5天,平均病程为2.3±0.4天;其中11例患儿起病较急,32例起病较缓;有26例体温升高,最高温度在39.6℃,最低温度在37.5℃,平均温度为38.7±0.2℃;有9例有呕吐症状,有1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且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腹泻次数最多的一天排便13次,最少的一天排便4次,平均为6±1.2次;经实验室大便常规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粪便中均检测出轮状病毒。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体温、排便次数以及其它症状无明显区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例根据个人情况和病情采用综合护理,普通护理组2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常规护理:维持病室的温度湿度,并进行常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综合护理:液体支持:为避免患儿脱水,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病情,并和家属及时沟通,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口服和静脉滴注的液体量、呕吐物和泻下物的质、量和次数进行记录,计算出入水量是否平衡,并根据脱水、缺水情况予以补充,严防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观察皮肤、精神状况等情况,以免出现低血钾症。补水原则是见尿补钾,滴注速度先快后慢,补充的液体递质宜先盐后糖,补充的液体性状宜先晶体后胶体液[2],滴注时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年龄等灵活调节,避免纠正过度。进行医疗护理操作时要注意操作技巧,动作轻柔,语言温婉,对采血、针刺等操作时要娴熟,一次到位。
饮食物护理:本次选择的患儿有2例母乳与辅食结合,6例为奶粉与辅食结合,其他为进行普食的幼儿,饮食原则是坚持原来的喂养方式,但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少食多餐的规律,不能摄入含糖较高饮食,不喝牛奶等引起胀气食物,不吃生冷、油腻、未严格清洗和消毒的食物,不给胃肠道等消化系统造成负担,以免加重病情。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在体内发生的反应可以保护胃肠部位被病菌破坏的黏膜或溃疡面[3],使体内的钠-氯运转正常,糖酶的功能恢复,调整葡萄糖的吸收,胃肠水-电解质的正常。
消毒护理:因为发生秋季腹泻的患儿是被轮状病毒等感染所致,所以消灭传染源后要切断传播途径也是极其重要的,是避免复发感染加重病情引发变症的关键。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步骤是做好消毒处理,包括病室消毒,物品消毒,医护人员及家属患儿的手部皮肤消毒。病室消毒除了每天的通风外,还应该趁患儿及其他人员不在时,做15-30分钟的紫外线灯照射,用新洁尔灭稀释液喷洒地面;物品消毒包括用品和餐具类,床单、衣物被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床头、门把、桌面、玩具等其它物品每天应用流动的水和消毒液清洗消毒两次,奶瓶、水杯等餐具每餐后清洗并用100℃沸水煮20-30分钟[4];人员的消毒是指医护人员坚持为每例患儿处理和操作一次后,用六步洗手法严格洗手后再进行下一例患儿的操作,家属和患儿在饭前便后洗手,在外出或进行其它活动后坚持洗手洗脸,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两次。
健康教育:注意安抚家属和患儿的情绪,耐心细致的讲解操作的必要性,病情的发展等,要主动与患儿培养感情,使患儿产生依赖和信任,自觉配合。指导家属进行揉腹等按摩手法,配合治疗。
1.3 观察要点:观察症状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将结果输入SPSS14.0,当p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症状消失的时间(天),平均住院时间(天),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具体见表1:
表1
p
3 讨论
综合护理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方式,从整体出发,针对病情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在婴幼儿秋季腹泻时,运用此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和家属的痛苦,比普通护理更符合人性化理念,在临床治疗中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均凤.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8,6(9):2411
[2] 杨春香,易利纯,杨娟,等.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护理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59-60
篇7
【关键词】 低体重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
目前由于体外循环技术及整个心脏外科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不断向低龄化、低体重化发展。低体重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先天性心脏病特有的病例特殊性,增加了先心病患儿术后护理难度。正确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对低体重及新生儿的围术期处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此方面的护理工作仍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阶段。低体重先心病患儿多数病情重、反复呼吸道感染、肺动脉高压及心力衰竭,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故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现将我科2006年173例10 kg以下婴幼儿先心病的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6年收治低体重先心病患儿173例(室缺104例,房缺10例,动脉导管未闭12例,法洛四联症25例,复杂先心病22例)。年龄3天~37个月,体重3.2~10kg,平均(7.6±1.6)kg,其中小于5 kg的22例(12.7%);合并肺动脉高压49例(28.3%),反复呼吸道感染102例(58.9%)。呼吸机使用情况参数设置:潮气量8~12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20~30次,呼吸比值1∶2,PEEP 2~5 cm H2O,氧浓度40%~60%,辅助方式为同步间歇性指令呼吸,本组使用呼吸机时间1.5~206 h。
2 护理
2.1 娴熟迅速的交班 监护室A、B角色护士与麻醉师迅速有序地移接患儿监护床上,复查动脉血气再次调节呼吸机参数与麻醉师及手术师交接病情,了解术中情况,做好各项记录。
2.2 呼吸系统的管理
2.2 1 气管插管的管理 婴幼儿气管狭窄而短小,年龄幼小,不配合、躁动时气管插管易脱落、移动或滑入一侧支气管,而发生窒息或肺不张等意外,因此回室后首先听诊双肺呼吸音,调整确定气管插管深度,妥善固定经鼻气管插管,每小时核实一次气管深度及双肺呼吸音情况。在清醒后至拔管前这一阶段,适当固定四肢、镇静。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管理 由于低体重婴幼儿在气管插管期间不能自主排痰,加上上呼吸道失去了对吸入气体的过滤、温化、湿化功能,易致痰痂形成。及时行气管内吸痰是协助患儿排痰的有效可行办法。吸痰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氧和支气管痉挛,吸痰的时机、持续时间成为关键。采用恒温32 ℃~35 ℃,持续呼吸道湿化,予吸痰前后给予100%氧气吸入3 min,首先吸净大气管内的痰液,再予吸气时向管内注入1~3 ml无菌化痰稀释液,用简易呼吸气囊胀肺3~5次,充分膨胀肺泡,使细小支气管内的痰液挤至大气管,然后吸出分泌物,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不宜超出气管插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减少呼吸道的吸痰次数,注意呼吸道分泌物黏稠度、量而定,吸痰时间控制10 s内;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3 循环系统的观察与护理 低体重婴幼儿对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的耐受性较差,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应做到:(1)给予患儿手术后动态综合监护,包括血压、心率、心电、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测,定时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严格监控输液、输血量及速度,准确记录输入液量,特殊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微量注射泵按要求泵注。(2)观察尿量、尿色、有无血尿以及血红蛋白尿等,每小时记录尿量1次,保持每小时尿量1~2 ml/kg。(3)观察患儿四肢末梢温度、色泽,保持四肢末梢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明显。(4)术后患儿心率一般保持在120~140次/min,如心率>140次/min,应首先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及处置,同时酌情应用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心率
2.4 心包、纵隔或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1)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当引流液多、颜色深红时要增加挤压次数,尤其是在使用止血药时,要防止凝血块堵塞引流管,引起心包填塞;(2)经常检查各接头是否漏气,随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等。如发现进行性出血倾向,一般超出50 ml/h以上或引流量突然减少,CVP上升、血压下降、脉压小、尿量减少、末梢循环差应警惕心包填塞,应配合医生做好紧急剖胸止血或清除血块的准备。
2.5 基础护理 术后患儿身上布满各种管道和导联线,四肢行约束带约束,约束带应松紧适度,接触皮肤的部分要平整无皱褶。每日早晚给患儿全身洗浴1次,去除胶布痕迹及消毒液残留痕迹,每日4 h更换电极位置,2 h做受压部位按摩1次,防止皮肤破损。每日两次口腔护理,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包括唇、齿、舌,动作要轻柔,生理盐水棉球不可过湿。同时观察口腔黏膜颜色、有无溃疡。每日两次会阴护理,及时清理排泄物,排便后以柔软湿巾轻轻擦干净,拍少量爽身粉。
3 护理效果
本组173例患儿除2例病情重,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余171例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10例在术后1周即痊愈出院。
4 讨论
低体重患儿抵抗力低,对体外循环及手术创伤的耐受性差,并且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对术后观察护理要求及时准确科学细致。术后要严密进行呼吸循环系统监测,迅速提供准确的信息,为抢救治疗争取时机。尤其细致的呼吸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保证通气功能的关键技术,是对循环功能的最大支持。正确的基础护理理念、科学的基础护理方法、杜绝护理并发症是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治愈率的基本保障。婴幼儿的皮肤娇嫩、抵抗力差,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皮肤破溃,增加感染机会。此外对患儿的情感护理、喂养方法、无痛操作等都是现代护理不可缺少的部分。
5 小结
由于低体重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从术后护理方法进行经验介绍,旨在降低其死亡率。通过以上护理方法的实施,使我科低体重先心病患儿的死亡率降到1.1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输液;护理干预
婴幼儿是指自出生至满3周岁前,这一时期婴幼儿生理发育不完善,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都有限,加之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其输液过程护士更应加倍用心[1]。现今的儿科护士已不仅仅只是为完成繁忙的工作而输液,患儿以最佳心理状态跟儿科护士愉快合作,顺利完成这既重要又极普遍的操作,对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选取2009年1920例0~3岁输液患儿,其中0~1岁962例,1~3岁958例。针对不同特点在静脉输液过程中予以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护理问题
患儿静脉输液时会表现出恐惧不安、怕痛、反抗、不耐烦等问题。不仅因患儿有疾病引起的不适,同时由熟悉、温暖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医院,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方法解决不了现有的问题。家长担心用药后能否马上退热,对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要求较高,希望能一针见血,希望在医务人员处获得患儿喂养及康复治疗中的有关信息。情绪往往会激动,不安无形中会增加患儿的恐惧感。
2 护理重点
2.1 心理:护士要态度和蔼、热情,对较小患儿进行安抚,同时取得患儿家人的支持,以减轻哭闹,对较长儿则极力减轻其紧张感和恐惧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2]。对家长解释清楚整个输液过程,注意事项,用药的目的等,告知小儿病情治疗需要一个过程,隐藏其不安情绪,给患儿以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士要保持熟练的穿刺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急不躁,操作稳、准、轻,以最好的技术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3]。
2.2 静脉穿刺及固定:选择血管是保证输液成功的第一步,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不受方向限制,易固定。幼儿多选用四肢静脉,根据病情如患儿输液天数较长,则一定要从远端静脉开始,以保护患儿的血管。宜多用“指压法”,少用“拍打法”,以免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固定针头也很关键,穿刺在头部,需剃去局部毛发,用4~5条胶布固定针柄,将头皮针末端接头处固定在患儿一侧耳朵上,以防患儿头部转动使针头脱出,也可用长胶布绕头1周固定[4]。如穿刺部位在四肢,用3~4条胶布固定,其重点在关节处,如手腕部、踝关节等,但不可固定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2.3 输液滴速的管理: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药物调节输液速度,一般为早产儿4~6滴/min,新生儿10~15滴/min,婴幼儿20~30滴/min,年长儿30~40滴/min,有脱水或休克者,可适当增加滴速,但应加强心肺监护,如有异常即减速或停止输液并及时报告医师。有条件的医院尽量使用输液控制泵,特别是对早产儿、病情较重或特殊药物治疗的患儿,以准确控制输液速度,确保静脉输液的治疗效果。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特别注意所用药物的特性,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决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开始用一种严格控制滴数的药物换到另一种药物继续输液时,不能一下就放快滴速,一定使输液管内的液体也按原来的滴速滴完后才能重新调整滴数。
综上所述,只要在各个环节都用心的进行主动护理,针对婴幼儿的不同心理和生理特点,及时解决家长的担忧,及时沟通患儿的病情。才能真正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切实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2] 单太华,扈爱连,李凤霞.婴幼儿头皮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7):536.
篇9
【关键词】 重症;婴幼儿;3M加强固定胶带;鼻胃管;固定
留置鼻胃管是儿科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 常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 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的需要。反复插胃管会导致患者鼻腔、食道、胃黏膜的损伤[1]。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胃管方法, 固定效果不理想, 胶布易松脱从而导致胃管脱出, 增加患儿重置胃管的痛苦。如何牢固固定胃管, 减轻患儿痛苦是护理人员面临的难题[2]。通过本科前期研究结果, 留置鼻胃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率高达21.1%, 其原因与固定方法有关。下面本儿科于2014年1~3月对50例婴幼儿采用新方法固定鼻胃管, 有效地防止非计划性拔管,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其中男70例(70%), 女 30 例(30%);年龄2~36个月, 平均年龄13.73个月;置管目的为肠内营养的有88例(88%), 置管目的为胃肠减压的有12例(12%)。
1. 2 固定方法 试验组50例重症婴幼儿采用3M加强固定胶带进行鼻胃管固定。胶带尺寸1.5 cm×8.5 cm。插入鼻胃管时对婴幼儿采用仰卧(侧卧), 在锁定胃管准确位置后将鼻胃管插入, 一般长度从婴幼儿眉心起至脐和剑突中间点。然后将加强固定胶一部分于横贴与鼻部, 剪断部分绕鼻管1~2周, 最终将胃管交叉固定在婴幼儿鼻翼位置。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方法普通胶布交叉固定。两组重症患儿固定后均按照操作规范粘贴标志并注明置管时间、长度。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分析两组重症婴幼儿的置管时间、UEX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统计包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工作,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
2 结果
试验组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为4%, 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48±0.53)d, 而对照组UEX发生12例, 发生率为24%, 平均留置时间为(2.87±0.41)d 。试验组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8.306, P=0.004
3 讨论
作为导致重症婴幼儿鼻胃管脱落发生UEX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胶布固定方法虽然操作简单, 用时少, 但由于重症患儿的呕吐物、汗液以及分泌物等容易将固定的胶布浸湿而失去黏性, 使得医护人员不得不对其重复粘贴, 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还导致UEX的发生[3]。UEX无形中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造成不必要损伤, 延长住院天数, 增加治疗费用[4]。由本科室前期研究结果可知,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高达21.1%。因此, 进一步研究新型加强固定手段十分必要。
3M加强固定胶带作为改良的固定鼻胃管方法, 较之传统的胶布固定, 不仅平均留置时间长, UEX发生率及脱管率低, 而且不需护理人员反复粘贴固定, 节约时间、成本低廉。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试验验组发生2例非计划性拔管, 发生率为4%, 对照组发生12例, 发生率为24%。且试验组鼻胃管平均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性拔管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采用改良的3M加强固定胶带对重症婴幼儿进行鼻胃管固定, 不仅平均留置时间长, UEX发生率低, 而且一次性固定无需反复粘贴, 大大节约了护士反复粘贴时间。同时, 采用该固定方法, 不仅患者满意度高, 而且安全可靠, 有效性高, 在研究中无一例患儿发生粘贴部位皮肤溃烂, 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兆梅.三种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5):29-30.
[2] 董秋菊.3M透明敷贴在新生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全科护理, 2012, 10(11):3131.
[3] 李书梅, 刘娜, 陈璐, 等.3M 丝绸胶带在早产儿经口留置胃管固定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10):115-116.
篇10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护理;婴幼儿
肺炎克雷伯菌是婴幼儿肺炎主要病原菌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适当使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为临床治疗和护理该菌株导致的肺炎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入院后使用抗生素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取呼吸道分泌物,置于无菌容器内,然后送检验科常规细菌培养加抗生素药敏试验,明确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76例患儿,其中男59例,女17例,<6个月62例,>6个月14例。
2 结果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76例婴幼儿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阴性后全部出院。
3 护理
3.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患儿入院后一旦确认,即按照传染病隔离,病房保持通风,干燥,室温20~22℃,同一类病种者放在同一病房或住单人房间,床头,病历夹做好醒目的隔离标志,限制家属探视人数、次数,与患儿接触后要洗手,并避免与其他患儿及家属接触,患儿使用的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微量泵,治疗盘等全部专用,每天用消毒水擦试2次,病房每天常规用紫外线照射1 h,通风30 min以上,每周加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以降低窒内空气含菌密度[1]。
3.2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以利于肺的扩张,痰液粘稠时,可使用氧气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利于吸出,必要时可用吸痰器吸出痰液,吸痰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先吸口腔分泌物,更换手套及吸痰管后再吸鼻咽部分泌物。氧气装置及雾化器专用,每次用后消毒凉干,患者出院后做终末消毒,雾化器按医疗废物处理。
3.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特别是会、臀部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要清洗干净,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发生尿布疹、红臀,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由于患儿年龄小,皮肤嫩,容易感染,如有中心静脉置管,外周留置针等会使感染机会增加,置管时要严格做好皮肤消毒,标识留置时间,外周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如发现皮肤潮红,皮疹等应及时拔管,局部涂炉甘石洗剂100 ml加入强的松50 mg混合液,3次/d,2~3 d全愈.
3.4 合理应用抗生素 医生根据药敏结果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治疗,护理人员应正确掌握抗生素的半衰期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及给药方法,掌握药物的配合禁忌,观察抗生素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医生应根据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和药敏情况停药,防止多重耐药,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认真做好监测工作 要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要做到常规、定期、定点、定项目[2]。监测各项护理操作规程执行情况、环境消毒及污染情况是否得到及时的消毒,并通过监测来评价各项护理措施的效果。
4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目前是小儿感染的常见细菌,也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即可引起感染,且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有文献报道,克雷伯菌肺炎好发于老年人[3],但根据我院资料显示,<6个月小婴儿患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发病率最高,占81.58%,可能与这一阶段小儿生长发育特点有关。小婴儿的免疫功能低下,防御功能未充分发育,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另外,小婴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多种抗生素,导致感染率升高[4]。
综上所述,婴幼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耐药率高,重症肺炎发生率高,病程长,费用高,在护理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婴幼儿肺炎,特点是有基础病患儿,哮喘,呼吸困难明显,伴有白色粘痰,肺部闻及湿啰音及哮鸣音,胸片见实质病变,尤其是双侧病变,要高度警惕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可能。所以加强医护人员意识,认真做好各种消毒灭菌工作,做到定期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一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艳.六种空气消毒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2:398.
[2] 周建妙,杨姗明.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19(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