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汽车工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汽车工业研究

篇1

[关键词] 西部汽车工业

面对WTO过度期的结束,以及国际国内汽车工业迅猛的发展势头,西部汽车工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此时非常有必要明确发展对策。

一、西部面临的国外及东中部地区汽车工业的挤压和挑战

首先,国内的市场份额受到威胁。外国汽车企业和东中部地区的汽车企业利用其熟练的市场运作、灵活的竞争手段竞相瓜分国内市场。其次,加入WTO后,进口汽车价格走低,东中部的汽车工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以低价位赢得竞争优势。西部汽车企业生产成本却高居不下。第三,国外企业以其领先的技术优势占据中高端市场。国内东中部地区汽车企业则通过联合研发增强实力。而西部汽车工业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第四,国外汽车巨头和东中部汽车企业服务意识强,形成了第三方物流等新的物流模式。而西部汽车企业销售服务却局限于传统模式。

二、西部汽车工业的优劣势分析

1.西部汽车工业的劣势

(1)企业规模小,产业集群化程度低。按照国际上25万辆-30万辆的经济规模临界点要求,西部还没有一家汽车企业能够达到。西部汽车工业产业集群程度低,集群规模少、小。

(2)政府管理多头、相互封闭,专业化分工协作少。西部各级政府部门对西部汽车工业企业管理过多,干涉过多,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间恶性竞争,相互拆台,争夺外资。

(3)技术研发水平落后。产品以合作和引进为主,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而科研投资依然少而又少,多数企业每年开发费用不到销售额的0.1%。

(4)投资结构不合理,企业资产负债率高。2004年西部汽车工业国有及集体资本占实收资本的19.9%,个人资本占9.5%、外商资本占15.3%。外商投资在实收资本中所占比重很大。2004年西部汽车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0%,对银行资本的依赖很高。

(5)信息化程度低,汽车服务体系不健全。西部汽车的设计、开发和制造能力相对较低,普遍缺乏高效的网络化设计平台、集成制造平台、公共测试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没有系统的现代化的汽车销售服务体系。

2.西部汽车工业的优势

(1)西部汽车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汽车工业在全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西部汽车工业带动了西部的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如促进了装备行业的发展、车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更新,推进了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促进了西部道路交通建设的加快,促进了西部地区现代化物流的发展。

(2)西部汽车工业部分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中重型载货车:2003年重庆红岩汽车有限公司和陕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产量占到全国的7.05%,市场占有率超过10%。轻型车:轻型车中西部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轻型货车占全国4.8%,2003年轻型载货汽车-皮卡异军突起,占到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微型车:西部的长安汽车一直保持微型车行业领先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摩托车:在全国前10家摩托车生产企业中,西部企业占到了二分之一,其产量占全国的28.3%。

3.西部具有很强的产品研发实力

西部众多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多家汽车研究中心,如:长安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设有汽车和发动机专业、汉阳专用车研究所等等。

三、发展西部汽车工业的对策建议

1.培育产业集群

重点放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上。其次,把小企业纳入专业化分工体系中,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加快企业自身的主辅分离,提升配套企业的规模和档次。

2.大力发展自主品牌

利用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加快外方技术转让的速度,扩大技术转让的范围。利用西部大学和研究机构众多的优势,进行产、学、研三方合作。

3.加大汽车工业对外合作

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通过合作、参股等方式引进整车、零部件、物流等方面的企业,以及相关中介机构。各级政府也应该主动搭台。

4.培育西部汽车行业协会

积极实行政府职能转变;制订有关的扶持政策;尽快建立完善保障行业协会健康有序发展的法规规章;尽快形成行业协会分布合理、覆盖广泛的布局结构;建立行业协会运作机制。

5.引进和培育汽车人才

鼓励学校、社会培训机构与企业结合,开设对口课程;加大政府投入,成立汽车研究中心或汽车研究院。

6.建立汽车技术公共平台

整合西部科技资源,组建汽车、摩托车工程技术中心。建立西部汽车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7.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行业市场

建立汽车行业管理与汽车消费服务领域的相关法规;制订相关的保护性政策。例如实行计划管理、目录管理、项目管理、关税配额制、差别关税、技术标准限制,以及反倾销法等;调整税费结构,建立以燃油税为主体的汽车消费税费体系;鼓励分期付款。

篇2

【关键词】汽车工业,发展趋势,节能环保,智能化

汽车从诞生以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发展周期并不是很长,但其发展速度着实让人震惊。目前,汽车已经由最初的机械产生发展成为集先进科技、文艺艺术为一体的机电产品,其相应的制造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依赖其自身科技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受到经济、需求以及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汽车工业将走上怎样的发展道路,从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1、节能环保

1.1低油耗汽车

自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汽车行业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和长期以来过分追求豪华型轿车而忽视了燃油经济性方面的研究息息相关。在此期间,日本依靠研制低能耗、高效率小型汽车,得到了世界多数用户的认可。随后,各个知名汽车厂家都在积极关注汽车能耗问题,并致力于研发自主节能技术。从汽车发动机角度讲,人们运用各类新型技术,比如电子燃油喷射技术(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EFI)、可变配气相位技术(Variable gas phase,VTEC)等,并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等进行了全面的改善,不仅降低了其能源消耗,还大幅提升了其使用寿命。从汽车车身设计角度讲,将达到最低风阻系数作为核心目标,从起初笨重的马车形式,经过了一系列的形式,直至发展到现今的楔型。楔型车身可以更好的满足各项使用需求,是迄今为止最为理想的设计成果。由此可见,汽车工业将在未来会运用到更多更新的科技,以此提升发动机工作效率,此外,车身造型也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在选材及架构运用上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降低能耗的根本目的。

1.2柴油汽车

与汽油发动机相比,柴油发动机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性,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柴油机可节省近四成能源。除此之外,柴油机的寿命与耐用性同样十分突出,无论是从可靠性还是经济性方面考虑,柴油机均有着显著的优势。在许多发达国家当中,柴油机总排放量显著低于汽油机。如今,欧美国家中的重型汽车已全面使用柴油机,九成以上的轻型车辆也已使用柴油机,欧美柴油汽车的实际产量占到总量的35%,还有一些国家甚至已经超过50%。尽管如此,柴油机依然存在加速性以及最大时速等方面上的缺陷,使其在我国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性能进行改进。但无论如何,柴油汽车必将在未来占据主要市场。

1.3新能源汽车

从能源角度讲,汽车油耗降低是有一定限度的,虽然柴油机在经济性方面具有优势,但其能源类型依旧难以撼动石头的地位。通过对全球能源的探索得知,石油储量相比于其他能源是最低的,有效使用年限仅剩30年。由此可以看出,内燃机势必会被依靠新能源的动力设备所替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极大的增加了投资力度,推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开发。找到合理且有效的新型替代能源,正成为世界各地汽车领域的研究焦点问题之一。

2、高安全性与智能化

汽车工业是一项集机械、电子、能源利用等多种学科为一身的综合性产业,是科技水平的最终体现。现代汽车的研发需利用当前多种先进科技,可谓是新型技术的主要载体。在此背景下,汽车安全性以及智能化的水平将得到质的飞跃。

2.1高安全性。伴随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交通意外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统计得知,仅2002年一年,我国交通管理部就接受处理了多达773137起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切实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能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各类汽车主动、被动安全装置陆续推出、使用。对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而言,先后推行使用了较为知名的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ABS)、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lectr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EBD)以及制动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BAS)等。对于汽车主动安全装置而言,先后推行使用了汽车安全带、汽车安全气囊等,此外在乘坐舱等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设计理念,着重考虑其碰撞能力的有效吸收,比如近几年常见的防撞门柱及吸能方向盘等。如今,在汽车安全性方面,应该注重事故的预防与各类主动安全防护,并切实加强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

2.2智能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人们将电子管收音机设置在汽车当中,以此引领了电子化汽车的全面发展。就目前为止,各种电子产品总成本占总量的10%-30%,尤其是计算机的全面运用,着实为汽车工业创建了全新的格局。如今将微电脑作为基础的控制系统已经覆盖到了汽车内部的所有系统当中,比如动力牵引、行驶状态以及车身稳定等控制系统。

汽车工业在未来必将实现集多种先进技术为一身的目标,进而创作出一个具有极高环境认知、多功能辅助驾驶、超强安全保障等功能的智能化、电子化、自动化汽车。智能化不仅是汽车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全新动力。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环境恶劣、交通事故多发的现实社会当中,面对着需求多样化、市场个性化的发展局势,汽车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发展必须符合当今主流,从能源消耗到外形设计,再由新能源到智能化,汽车的改变从未停止,正因如此,汽车工业的各项技术水平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相信在不懈努力之下,新一代的高智能化、安全性的电动新能源汽车终将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刘平,李振涛,张忠.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06:5-7.

[2]杨丽华,张景坤,林革. 21世纪汽车发展趋势[J]. 汽车技术,2000,04:1-3.

篇3

【关键词】纳米材料 微纳米技术 汽车工业 应用 发展

1 纳米材料与微纳米技术

纳米(nanometer)并不是一种物质,它是一个尺寸的度量,与米、厘米、毫米一样,1个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本身没有物理内涵。20世纪80年代,纳米级颗粒的出现,产生了纳米材料以及后来的微纳米科技。

1.1 纳米材料

以“纳米”命名的颗粒,其尺寸在1nm-100nm范围内。最早的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纳米膜以及固体组成,它是一种单元物质。广义上说,纳米材料指在三维立体空间中其有一维或多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作为基本构成的单元物质。大多数纳米粒子为理想单晶态,与原子和结晶体都不同。

1.2 微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指研究纳米尺度范围物质的结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技术[2]。最早提出纳米技术概念是在1959年,由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题为《空间之尽头仍然很大》的开创性发言中提出的,发展的源动力来自20世纪80、90年代仪器设备领域的关键发明。

2 纳米材料与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任何一门科技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科学技术,纳米科技不仅如此,较其他科技而言,它涉足的领域更为宽广。近几年来,电子学、生物学、材料学、生物科学、医学、机械工业、环保、汽车、国防都有它的足迹,并且成果累累。尤其在汽车工业领域,纳米科技正日益成为旧科技的汇合点和新科技的孵化器。

2.1 纳米材料与汽车的发展

纳米材料在汽车生产制造上的使用广泛,几乎可应用在汽车的任何部位,内部的内装,外部的车身,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材料种类繁多,有纳米塑料、纳米陶瓷、纳米剂、纳米催化剂、纳米涂料、纳米液体膜、纳米橡胶等几乎包罗了汽车的所有零部件。比如纳米材料科可强化车身钢板结构;纳米涂料可以让车漆色泽光亮、耐蚀以及耐磨;纳米粒子可以使内装更清洁、健康;纳米金属作为排气系统的触媒,可以获得刚好的转换效果。以上材料具备超强的物理性能,对于汽车的安全、轻质、环保等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轻量化车身,减少使用成本,净化尾气排放,降低燃油消耗,延长使用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减小汽车零部件损耗

机械零部件使用时间长,容易出现磨损、疲劳和腐蚀,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纳米剂利用纳米离子的良好摩擦性,将粒子采取恰当的方式与油液混合,形成悬浮液后通过吸附、游离和扩散等形式产生保护膜。它不对其他车用油剂产生不良作用,是纯石油产品。

纳米剂与高级油或固定添加剂相比,在重载和高温条件下,可以最大可能地减小金属与金属间微孔的摩擦,使机械转速加快、质量减小、稳定性增强,使用寿命延长,从而大幅度地降低摩擦和磨损。现代汽车在发动机曲轴轴承和气缸壁等部位应用较多。

2.3 降低尾气污染,净化空气

大气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点议题,超标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扩散蔓延,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碳纳米管、纳米汽油等新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缓解并解决产生有害气体的污染问题。

纳米汽油是一种将纳米微粒通过纳米技术制备的一种汽油微乳化剂,用它来替代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汽油、柴油,能够改善燃料品质,促进油液燃烧。此外,通过活性炭为载体、纳米粉体为催化活性体的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具有极强的电子得失能力和氧化还原性,所以它能够氧化一氧化碳并且还原氮氧化物,最终转化为一二氧化碳和氮气,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因此,降低了汽车尾气污染,同时净化了空气。

结语

“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国未来汽车工业和汽车技术指明了发展方向,我国汽车工业与国外的竞争,核心和本质是技术水平的竞争。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使新型汽车向轻量化、低能耗、低排放、高效能的方向发展,优化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拓展营销等。同时建立以纳米技术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基地,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树立发展以纳米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的主要指导思想,从而有序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德,牟季美.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科学出版社,2001.

[2]曹新,赵振华.纳米科技时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3]Charles.M.Lieber.令人惊讶的纳米电路.Scientific American,2001.12.

篇4

关键词:汽车装配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

Research about establishing automobile assemble specialty in technical school

Bai Xuefeng

Tai'an Senior Technical School, Tai'an, 271000,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demanding automobile assembly workers for development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indicates problems of automobile specialty in technical school and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utomobile assemble specialty, discusses course structure and course system development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utomobile assemble specialty in technical school, and problems about double-quality teacher faculty establishing, integrated teaching, practicum teaching and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establishing.

Key words: automobile assemble specialty; course system; integrated teaching; double-quality teacher faculty

1 我国汽车工业现状与汽车装配线的发展

1953年,我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在长春动工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2000~2010年是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5%。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207万辆,2010年,迅速增至1 826.5万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23.5%;汽车工业总产值由2000年的3 612亿元增至2010年的4.05万亿元,增长了10倍多,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2013年,我国汽车工业再创佳绩,全国汽车产量达2 211.68万辆,销量达2 198.41万辆,比前一年分别增长14.8%和13.9%。预计到2015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 300万辆,汽车社会保有量将达到1.5亿辆。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汽车工业的强弱关系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强弱。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装配作业水平大幅度提高,汽车装配线的用工量也大大增加。目前国内各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装配广泛采用装配线作业方式,并且正由刚性装配线转向柔性装配线,汽车整车装配的工艺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国内对汽车产品生产最后环节的装配及出厂试验日趋重视,促进了汽车产品装配、试验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2 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装配工的要求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装配线传统的装配设备和检测手段已被现代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所取代,各种现代化检测诊断仪器、设备和新的装配技术应运而生。工人的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并实现了自动控制,可根据工艺需要按设定的程序在工位上进行各种操作。近年来,随着汽车消费市场需求向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汽车装配作业也从传统的单一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多品种、中小批量转化,这使得汽车装配生产的批量性特点趋于复杂,安装零件的品种、数量进一步增多,这对零部件的接收、保管、供给、装配作业指导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装配线正需要大量的装配工人,因而有必要在技工院校开设汽车装配专业以适应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并为技工院校扩大办学规模开辟新的道路。

现代汽车的高技术含量,决定了汽车装配人员必须熟悉现代汽车结构原理、传感技术、液压控制及自动控制技术,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会利用各种工具及设备检修或更换各零部件[1]。汽车装配作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对汽车装配工的数量要求相应增多,同时对汽车装配工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给技工院校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 国内汽车专业的教育状况

我国汽车行业起步晚,但经过最近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制造行业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有数据显示,国内汽车技术人才缺口达80万人,涵盖了技术研发、整车设计、项目管理、汽车营销等领域。汽车从业人员在结构上比例失衡,技师以上、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为4:8:31:57,而发达国家为11:23:49:17。国外的汽车人才培训体系,呈金字塔结构,底部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最多,顶部是高等院校的汽车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居于高端,但数量不多。而我国的汽车人才培训体系却是倒金字塔结构,顶部是高等院校的汽车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较多,底部是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很少。我国高校汽车专业院系的数量可谓世界最多,在读的大学生也是世界最多,而就业率却是最低。这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和教育体制造成的,因为我国的教育一直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山东省各地市的高职院校所设汽车专业大多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电器、汽车维修、汽车运用技术等专业,没有单一的汽车装配专业。高职院校开设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主要是兼顾制造与装配两个领域,此专业在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重点品牌专业,该院已有十几年的办学经验,形成了工学并举,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近几年,许多技工院校争先恐后地开设了汽车专业,其中多为汽车修理专业。没有开设针对汽车装配线的汽车装配专业,这主要受办学条件、办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技工院校汽修专业的教材五花八门:有的采用交通版本教材,有的采用劳动版本教材,有的采用自己编写的内部教材。在课时、科目、教学内容等方面也是随意组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在当前,不少品牌汽车定点维修站接待的一般是中、高档汽车,这要求汽车维修人员要有较高的素质,在掌握传统的机械维修技术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现代电子维修技术。所以在技工院校中,汽车维修专业应该设在技师教育层次或是少数高级技工教育层次上。汽车装配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企业的装配线培养人才,它是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中的主要专业之一,其教学难度比汽车修理专业小,适合中、高级技工教育层次。我国正处于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汽车零部件及整车装配线用工量大,这为技工院校开设汽车装配专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各技工院校应尽快开设汽车装配专业。

4 关于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设置

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汽车装配工艺知识,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达到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具有本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文化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具备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器械的能力,具备汽车零部件装配的能力以及能够正确掌握汽车主要总成装配和检验方法的能力,具备装配线设备保养与维护的能力。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方面,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较好的团结协作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同时要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较强的文字与语言表达能力。

该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机械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材料等。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实训课程主要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装配实训、汽车底盘构造与装配实训、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实训、汽车车身及附件实训、汽车整车装配及检验实训、汽车性能检测技术与设备等。

5 关于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建设

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建设应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实施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训基地,组建汽车装配专业教师队伍,实行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并且建立起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等。

5.1 课程体系的建设

学校要组建由企业专家、兼职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的团队,负责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开发,要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汽车装配岗位能力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还要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并编写工学结合的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体系教材。教材的特色应是每个学习单元的规范化讲义,每个学习单元包含特定的技能或知识,每个单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并结合装配案例以便增强实用性。学习内容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以增强教材的直观性,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2 多媒体教室建设

学校要组建多媒体教室。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教学能够图、文、声、像并茂,生动直观。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抽象复杂的结构原理变得形象直观,能以生动直观的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能建立起汽车部件之间的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5.3 汽车装配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坚持以学生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为主,并兼顾企业员工与社会人员培训、教师实践锻炼、科技服务、产品加工的原则。技工院校在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应借助校企优势资源,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基地的布局、类型、数量和岗位工种等开发上要加大合作力度,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开发实习项目,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确保学生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时间。

5.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高、技能强的“双师”型的汽车装配专业教师队伍是汽车装配专业教学的需要,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是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相应的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证书的“双证”结合的教师。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有教学、教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要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素质要求,出台一系列实施办法和奖惩措施等。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造就一批“双师”型专业带头人,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学校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依托企业,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等方式,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本领与工程技能,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一专多能型专家教师转变。外聘教师主要来自校外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他们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讲授能力。适当聘请具备“双师”素质的人员来学校讲课,可以充实教师队伍,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

5.5 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要与课程特点、专业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要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学校可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标准,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建设能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

6 关于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

发展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需要对技工院校汽车装配专业的教学进行研究。笔者建议汽车装配专业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是一个讲解示范、实践操作、发现问题和提升技能的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采取理论课与实习课交叉授课的方法,具有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学从“知识传递型”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型”转变;教师指导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黑板、讲授”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学生可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下感知、体会学习内容,掌握汽车各种零部件及整车装配的程序性、完整性、合理性、操作性和技巧性,以获得岗位技能[2-3]。

7 结束语

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正处于汽车行业发展的最佳时期。汽车工业的特点是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汽车工业的发展给技工院校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技工院校应根据社会用工需要设置新专业,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开设课程,根据用人市场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体系。培养汽车装配人才如同培养汽车维修人才一样,是技工院校的根本任务之一,是技工院校的一项长期工作。设置并优化汽车装配专业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显贵.中职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与思考[J].大众科技,2010(9):178-179.

篇5

关键词:车辆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53-02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汽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提出了新要求,迫切要求高等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本文针对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办学特色不够鲜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根据我校实际,提出联合芜湖市国有大型民族汽车企业――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车辆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双方共建、共同参与创新人才培养,走出了一条共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汽车人才的新路子。

一、实验区设置目的

实验区的设置是我校在“十二五”期间将认真贯彻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需要,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更好地满足汽车工业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实验区的建设,实际上是我校为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的新举措。

实验区的设置也是我校加强产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实验区是我校和奇瑞公司双方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文件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学校与奇瑞公司达成的重要共识的组成部分。实验区的建设最终要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有利于各位同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深入拓展,有利于奇瑞公司不断提高人才资源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验区建设途径

从汽车工业发展对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进行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围绕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专业课群构建、教学改革、学生数字化设计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本科教学问题 [1~2]。

第一,明确实验区的特色,在办学中做到“两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应用相结合,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第二,切实加强实验区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校企双方教师和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严格执行各项教学制度和规定,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创建优良的教风和学风。第三,激励学生发扬“奇瑞精神”,没有艰苦的努力,就不会到达光辉的彼岸;衔接好学习与实训的关系;树立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奋发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实验区建设效果与经验

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体现供需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现已初步将实验区建成为“适应速度快、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具有发展潜质和务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1.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和汽车工业的步伐,以汽车产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导向,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与实践。结合社会需求,发挥校企双方优势和特色,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车辆工程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批“应用(下转262页)(上接253页)型”的教师[3~4]。建立“应用型”教师队伍,实验区主要采取这么几个方面的途径:一是从社会上汽车设计、生产和服务企业引进高级技术人才,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也带来了社会对汽车人才能力具体要求,为更好地制订培养计划提供了实践依据;二是送教师到大型企业(如芜湖奇瑞汽车公司)兼职锻炼和通过横向合作提高和丰富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学校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社会也能更好地接纳学校;三是进行智力引进,采取灵活多样用人方式,如由奇瑞公司和其他汽车公司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员,做讲座,开设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程;四是鼓励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努力,增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通过以上途径,打造车辆工程专业真正有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形成一个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教师群体,从而带动整个师资队伍建设。

3.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来说,实验、实习所需的实验设备数量较多,更新换代频率快,需要各种实验车辆、拥有各种实验路面的实验场地,投资巨大。本实验区在汽车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较便利地利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试验技术中心的中大型试验设备,进行必要的汽车性能测试实验,如车辆的碰撞实验、风洞试验等,解决实践性环节教学难题,丰富实验教学的形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4.面对新的社会形式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加强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管理、检测等理论基础,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技术基础,必要的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识;能够适应汽车产品设计、汽车生产、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5.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继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积极为社会发展与企业进步提供科技服务,以科研促教学,努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集中和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力求把实验区办成能够充分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和人才知识结构需求的高水平、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四、结束语

共建实验区是安徽工程大学和奇瑞公司双方高层对接的成果,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一套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开设倾注了学校、奇瑞公司很多的心血,学校、奇瑞公司都期望实验区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为未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健.正确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4,(8):49-51.

[2] 汪泓.瞄准地方需求创新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39-40.

篇6

关键词 汽车服务工程 校企共建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1

Abstract Closely around the Xiangyang automotive industry talent demand, based on the Xiangyang automobile market industry, in-depth explor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joint training of the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the new mod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s the main path,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of the high level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 automobile servic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0 引言

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积极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入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共建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道路。充分利用机汽学院“综合工程实训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设计与虚拟仿真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平台,构建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以及襄阳德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共建以强化技术技能为目的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携手行业高水平企业以“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进行质量评价”为标准,深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1不断完善凸显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紧密围绕襄阳汽车产业人才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汽车监督检验中心(襄阳)、襄阳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以及襄阳德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多家优质企业合作。校企联合积极探索、研究能适应汽车后市场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观念、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综合实践能力,能从事汽车技术服务、营销策划、汽车金融及保险理赔、二手车鉴定及评估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将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始终贯彻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每年邀请多家汽车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技术专家和管理高层,参加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方向、共建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等内容进行不断的论证和完善。本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期间通过大类培养的方式集中进行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夯实理论基础;大三、大四期间通过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提升专业素养。在四年专业学习期间,还将通过校企联合讲授的实习、实践课程的学习以及校(课)内外技能实训的强化来提升专业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构建校企共同实施教学过程的课程体系

为迎合国家万亿产值规模的汽车后市场发展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所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①湖北文理学院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特成立由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的专家、管理高层和本专业骨干教师,所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校企共建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汽车后市场产业发展对学生在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要求;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教学方案;共同审核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科学设置实验、实习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共同研究制定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质量标准和考核规范。并将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结合;制定与生产实践、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B方案和课程体系。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能够得到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良好训练,在汽车服务后市场技术领域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

革新课程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②通过行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广大教师认真研究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追踪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知识发展,优化课程知识单元和课程知识体系,淘汰陈旧知识内容。通过与国内汽车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编写理论知识实用、突出工程能力培养、适合学生自学、启发学生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我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发展需求的教材(讲义)。及时将合作伙伴企业和本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并体现到教材(讲义)内容中。

3校企联合共建应用型师资队伍

坚持高标准要求,优先与地方汽车产业中五家高水平企业合作,打造优秀的应用型教学团队。根据襄阳汽车后市场服务产业的特点,拟建设五支教学团队: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团队、汽车电子控制教学团队、汽车测试技术教学团队、汽车营销与策划教学团队、课外实践与创新教学团队。每支教学团队分别根据企业的优势方向进行教学及技术等方面的联合、交流。并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团队中,提升教学团队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聚集相同学科背景的企业技术人员及专业教师建立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各科研团队认真对汽车后市场产业进行分析:细分方向,把握重点,抓住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学科方向,进行科研团队建设。以国家、省、市纵向项目为主线,注重横向产学研合作,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需要开展科学和应用技术研究,以技术应用、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为重点,稳步推进科研工作。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提高,以科研带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去。通过接触较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步实现每年20%的学生能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

加强专业教师的创新意识,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增强教师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鼓励教师积极申请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搭建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业高新技术发展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把科学研究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本专业丰富的教学师资和培训资源的作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4加强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通过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加强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本专业的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5%,实验质量逐步明显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专业深入研究并确定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开设规划,编写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指导书。不断与企业联合沟通,共同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其占开出实验的50%以上。同时,将严格规范实验实习环节的教学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使学生有更多动手实践和参与科研的机会,大大提高了学生技术技能应用能力。

针对该专业主要方向: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及汽车营销策划,加强校企实践联合培养力度,分别与襄阳当地企业:襄阳长源东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襄阳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襄阳德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实习指导以及实践教材建设。并根据校企共同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新修订了2015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榱烁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本专业还充分利用三个暑期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暑期进企业实践活动”。并将学生暑期进企业实践的成绩折算成课外实践与创新活动学分,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在指导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在解决实践生产中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接受顶岗实习,接受校企双方的联合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5校企共建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展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依据市场发展调整专业结构,实现该专业再定位。③根据现有实训条件,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尝试。在各个教学环节学生成绩的评定上,改变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做法,注重过程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合作精神、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等。针对独立设置的积累学生工程经历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联合进行工程能力评价的考核方式。逐步实施企业、学校和行业相结合的联合考核,建立能够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学生工程能力的工程师认证制度。

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机制,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权、利;建立有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之下,完善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通过该机制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既要考查学生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的状况,更注重考查学生工程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践参与的态度、程度及效果。每个方案实施结束后,要求不仅要有过程性材料,还要有文本化或实物化的作品和成果。

6 结束语

汽车后市场发展的同时,汽车技术也在飞速发展。这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为此,我校将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依托行业,进行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与地方企业签约,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本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岗位和就业机会;企业的资深专家作为专业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开设汽车技术及商务知识讲座;并为本校汽车专业教师提供进修的岗位,提高专业教师技能和管理水平。通过双方携手合作,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彼此相得益彰,实现了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人力资源开发和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双赢合作。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JY2013035);2013年襄阳市研究与开发项目

注释

① 王勇.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人才的探索[J].陕西教育,2009(4).

篇7

汽车供应链是最为复杂的供应链系统。在制造-销售-服务组成的汽车供应链系统中,整车生产厂是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但是在供应链的上游,由于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供应链下游的储运不合理、不及时、不精确,甚至核心企业内部的生产配送工作效率也不高,从而形成了高额的运行成本,这部分成本终将转移到整车的价格上,最后仍然让顾客来承担。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和顾客要求的不断提高,与汽车市场息息相关的汽车物流市场就成为了提高整条供应链的敏捷度和柔韧度,增强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国内汽车厂商产销各成体系,汽车物流企业各自为战,造成运输车辆空载率高,仓储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物流的专业化发展。此外,随着我国汽车服务贸易领域逐步对外开放,国外一些有竞争力的物流公司都抢占中国市场,我国汽车物流可谓是内忧外患,困难重重。

根据调查资料分析表明,目前国内部分汽车企业在物流管理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就是运用物流的流转来创造价值。但是,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的物流管理往往采用库存资金利用率作为考核指标。然而,企业的库存资金利用率是静态的管理指标,无法使企业资本增值。因此,汽车企业在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随着企业库存量的增加,将造成这些企业流动资金的逐步减少,也必然影响这些企业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和物流流转创造价值的客观规律。

1.2物流供应链关系复杂

由于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和消费全球化,使得企业生产分工细化和物流运作变得更加复杂,加上生产成本的日益庞大,于是对企业物流管理的供应链要求更高。但是,国内大部分汽车企业的物流管理尚未适应全球化要求,往往采取 “谁采购谁保管”的原则,人为地将物流供应链割断;这些企业各类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作业计划的制定以及物料的保管由不同部门各自负责,出现物流的计划、采购、供应、制造、交付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之间难以沟通。正是由于这些企业内部人、财、物等资源的相互配合不力,企业物流计划管理的整体性凌乱,企业仓储、供应、运输运作的统筹性滞后,从而造成企业物流供应链的关系复杂,以至这些企业生产不均匀,生产经营效益难以提高。

1.3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冗长

首先,目前中国整车生产厂和关键零部件制造商大都是合资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原材料采购中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进口件?CKD件?。由于进口件的采购比重过大,生产筹措阶段和运输周期变得很长?从欧洲采购CKD的周期至少为12周?,以致于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居高不下,供应链缺乏柔性,从而导致供应链流程时间长,物流组织难度加大,费用增加,有时甚至需要采用空运的方式来满足市场短期的需求波动。

其次,导致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流程长、库存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国产件供应商过于分散。中国幅员辽阔,供应商分布在全国各地,沿海城市几乎都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厂,从海南到东北,汽车物流供应链战线长达数千公里,这给汽车物流带来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干线运输的可靠性差,各个整车生产厂附近常常都会设立较高的安全库存,以保证生产线上的供应。这不仅增加了流程时间和物流成本,而且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柔性。

1.4汽车物流标准急待统一

汽车物流零部件的品种多,尺寸和其它物理特性差异大。为优化汽车物流体系,实现包装、运输、仓储和装配线供应的一体化,发达国家的汽车物流行业通常都会采用标准化和专业化的物料容器具,这不仅能实现搬运技术和仓储的机械化,运输装卸的合理化,同时对产品的质量保证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在物料容器具的使用方面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另外,在中国汽车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尚未实现贯穿始终的信息条码系统。虽然大多数整车生产厂都采用条码技术来实现物流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但大都仍停留在独家推广的阶段。由于没有实现从供应商到整车装配线“一个标签”贯穿始终的方案,各个供应链上的物流信息采集成本高,实时性低,系统性差。此外,汽车物流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编码也应当逐步走向标准化、统一化和规范化,无论是采用EDI技术还是采用Internet方式,标准的编码系统将会促进汽车物流和供应链的信息化进程。

面对汽车物流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研究一种符合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将使中国汽车物流市场更好地迎接来自于:高效率、高质量、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以及信誉和品牌等方面的挑战。

2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提出

集成供应链物流,就是从集成这一视角,将企业供应链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有效的计划、控制等管理方法,在信息技术和环境支撑条件下,进行有机的集成,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实现供应链中各企业、跨地区、跨组织复杂物流活动的一体化。

没有任何业务运作会像供应链物流运作那样复杂和跨越如此广泛,从我国汽车企业集团的现状及发展来看,其产品品种繁多,供应商和用户分布广阔,物流活动遍布全国以至国际,如果没有集成供应链物流系统及运作模式,企业难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难以增强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世界级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进入中国,中国汽车行业大重组、整合的行业环境下,中国汽车行业中汽车企业已在产品(P)、成本(C)、服务(S)、质量(Q)、时间(T)等竞争要素展开全面的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和发展,则成为中国汽车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而有效的供应链物流模式,则是难以模仿的,它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1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可以概括为:一流、二网、四个平台、多方合作。见图1。

(1)一流。以订单信息流为核心,集顾客、产品、物料(品)、外购、外协、自制、采购供应周期计划、生产周期计划、配送计划、储运(分拨)计划等产品--物流--计划的信息为一体的信息流。

(2)二网。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信息网络与物流信息网络主要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集成观,即把汽车企业集团的信息网络看成是一个集成系统,其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是集成系统的整体活动;二是知识观,即该“二网”的实质是通过解决方案的实施与运作,促进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物流的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使知识成为生产力。

(3)四个平台。集成供应链物流的标准化平台、准时化集中采购平台、准时化配送平台、准时化储运平台。

①要想提高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物流活动的效率与效益,实现集团供应链物流系统的战略目标和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精益化、集成化、协同运作,没有供应链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是不可能。因此,物流标准化工作是构建集成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的一项最为基础性的工作,基础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无法有效运行。集成供应链物流标准化平台的构成,如图2所示。

②集中采购平台是指汽车企业集团内不同经营主体共同构建的一种采购组织和运作模式,借助于一定的信息技术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将不同经营主体的采购行为集中后由一个组织按照标准运作模式进行采购行为的系统。而准时化JIT集中采购平台就是将准时化思想(JIT)运用于集中采购平台的日常管理中,它是汽车企业集团内部JIT系统向采购管理工作的延伸。构建汽车企业集团准时化集中采购平台应主要解决好基础数据、信息网络和组织保障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从供应商管理、采购业务流程管理、JIT采购模式下的库存控制、不同零部件的采购供应策略、采购成本管理等方面进行运作。

③准时化配送平台是指从供应商到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内部的准时化配送的配送模式、配送中心建设、配送器具、配送加工、配送流程、集配策略等功能运作的方法和标准模式。构建汽车企业集团准时化配送平台应主要解决好供应商关系、基础数据、信息网络、配送中心仓库作业设备的现代化和领导支持五个方面的问题。

④准时化储运平台是为了有效衔接生产和消费,基于对顾客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理念,建立顾客快速反应系统,实施快速反应策略,如:利用信息来减少不确定性,并替代资产(如库存);利用信息的电子传输来减少订单周转时间;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提高客户订单履行的速度等,压缩客户发出订单与收到货物之间的时间为公司创造竞争优势而建立的产成品的分拨系统。

(4)多方合作。2004年5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汽车物流行业年会暨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全国各大汽车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包括日本邮船在内的外资物流企业参加了这次会议。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是在国家几个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包括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手一汽、上汽、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共同发起成立的。该会议的核心内容是成立了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通过了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章程,并选出了汽车物流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成员。这次会议传达了两个很重要的信息,一是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政府近阶段重点扶持的对象;二是由于专业化的需要、加入WTO的需要以及广大汽车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的需要,从宏观上成立一个汽车物流的运作平台是大势所趋,众多汽车物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该平台上进行合作与竞争既可以提高物流的效率,还能够大大地节约物流成本。

3 集成供应链物流模式的论证

该模式是运用系统论这种具有哲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从系统的角度,对汽车企业集团这个特定的对象,设计出的由多要素、多层次所构成的人造系统。作为一个人造系统,它具有人造系统的一些共性和个性。

首先,该模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订单信息流为主线,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一方面将以前“以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关键是使客户满意,除了在产品质量、品种和性能等方面外,还需要在时间、空间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将以前的那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市场竞争转变为通过合作竞争,使彼此在供应链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其次,该模式广泛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整合优化。以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信息网、物流信息网为支撑,使得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中被广泛采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企业间的无阻流动得以实现,它不仅为系统资源在整条供应链上进行配置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供应链系统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同时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企业信息网、物流信息网是以集成思想、观点为指导思想的集成的管理理念,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特征:

(1)综合集成性。从资源角度来看,该集成网络不仅将人、财、物、技术、信息等资源作为管理的资源要素,而且将外部的各种资源也纳入管理者资源选择及集成的范围内。通过将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实现管理集成主体的目的;从管理的要素角度来看,该集成网络不仅包括传统管理活动中的人、财、物等基本管理要素,而且还包括了信息、知识等当今信息技术时代与知识经济社会中的重要的管理要素。

(2)复杂性。①该集成网络的集成要素不仅包含供应链物流内部的各要素,而且包含供应链物流外部的可供选择、集成的资源要素;

②在集成网络中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中,具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结构;

③集成网络中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在其实施与运作过程中是在不断地学习并对其层次结构与功能结构进行重组和完善;

④集成网络中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是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演化;

⑤集成网络中的供应链物流系统强调集成的主体行为性,人的作用、智能的作用在其中表现明显。

(3)多样性。该集成网络由于其集成对象的性质各异而具有多样性。如理念的集成、技术与方法的集成、经营过程重构、功能集成、过程集成、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集成、组织的集成、网络的集成等。

(4)协同性。该集成网络不仅表现出集团内部各个节点企业内部的生产制造、产品营销、等一系列活动的相互协同,而且也表现出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的等活动的战略协同。

(5)创新性。该集成网络所表现出的集成的主体行为性突出了创新性这一特征,因此使得供应链物流系统能够实现集成所带来的功能倍增和功能涌现的效果。

第三,重视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之间的关系,设计了良好的企业之间的接口。以标准化平台为基础,不仅将各种硬件标准化,如搬运设备的标准化,托盘、货架的标准化等,还将许多软件也进行了标准化,如企业与企业之间通信与信息的标准化,物料编码的标准化,甚至包括各项作业的标准化,如流程的标准化,动作的标准化等。这种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企业间的接口,真正实现了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中各个企业间的无缝连接。

最后,以准时化集中采购平台、准时化配送平台、准时化储运平台为内容的汽车企业集团集成供应链物流系统,使供应链中物流系统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即使出现有企业加入供应链,或者有企业从供应链中剥离出来等情况,也不会使汽车企业集团供应链运转不畅,效率下降,这体现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组织作用。

篇8

关键词 高职汽车专业 课程体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1.1 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要求不相适应

首先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了十几年,高职院校的建立与组成大多是由中专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来,而且这些中专学校的办学历史都比较长,所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是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课程划分如图1。

传统的课程设置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训四大部分,这种传统的课程设置根本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其根本没有体现出“职业”这一特点,学生只是单纯的学习课程知识和进行相关知识的实训。

当学生从事本专业相关职业时,也并不能充分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岗位当中去,学生此时就会觉得自己学的知识对自己毫无用武之地。对接收毕业生的企业来说同样也会感到本专业与非本专业的学生没有什么区别,他们仍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岗位培训。这样的课程设置违背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1.2 教学内容与汽车行业发展不相适应

我们汽车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无论从汽车行业的体制、规模、管理和技术都在不断进步。同时也要求我们的汽车专业的人才能够跟上甚至是超过行业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确是很落后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院校的教材陈旧,知识更新周期太长远远赶不上新技术的发展。我们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课程结构如图2,在“化油器燃油供给系”“柴油燃油供给系”和“点火系”三个模块中讲述的知识点主要是化油器、燃油泵、机械分电器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维修。对于现代汽车发动机以上三部分基本不使用。所以在用一定的课时对其进行讲解练习根本毫无意义。

还有就是专业课涉及的知识面不够宽泛。笔者曾经到某4S店进行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对汽油牌号93号不明白其含义,原因是当时根本就没有学习这部分知识。

如此滞后、狭窄的教学不可能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汽车人才,当然也就满足不了现代汽车服务企业的需要。

1.3 实训设施、教学手段与现代汽车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现在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有规模较大的汽车实训室,但是由于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实训设施却并没有更新,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训和当前的汽车新技术严重脱节。

现在的教学手段大部分高校还是停留在教室教学,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默默无闻。汽车专业的学习是要让学生充分掌握车辆各部分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等知识,这些知识并不是老师照本宣科就可以达到掌握目标的。

比较好的学校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可能会好,但仍然是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和看,也没有动手去实践。这样的教学条件对汽车专业教学来说根本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1.4 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本专业的岗位技能,实现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以上目标并不是到企业后实现的,而是在学校就要完成转变。

要实现以上目标不是单单靠课程合理的设置,教学条件的更新和完善技能实现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师资。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如表1所示。

由表1来看90%的教师并不是专门从事职业教育,而是从事理论教育的。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严重地制约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导致职业教育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工学结合”教学是当下比较先进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本专业岗位技能相结合,将专业知识进行职业化模块化,学生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且完成了岗位技能的训练与掌握,最后达到从知识到技能转变。“工学结合”教学法体现了“技能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征。

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3.1 引进并重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近几年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到世界各地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如德即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加拿大的CBE职业教育理念即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特殊技能的劳动者或企业短缺人才,并为他们提供技能和进修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3.2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将汽车服务岗位进行细分,分别形成汽车维修、汽车销售与服务、汽车装配与调试三大岗位,并根据分类逐步建立模块化的专项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例,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3。

课程体系分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方向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岗位训练模块。其中职业基础模块为公共基础课主要从职业素养、礼仪、基本素质(语、数、外)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岗位方向模块是“多技能”的培养。职业拓展是“高技能”的培养。最后岗位训练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都达到的效果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充分地结合,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的目标。

3.3 创建“三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在建立“双师型”教师,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是这样的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不够的。创建“三师型”的教师队伍才是根本。

所谓“三师型”教师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扎实,有非常强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能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2)有很强的汽车维修、装配调试、营销服务的能力并能完成学生的实训课程。(3)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科研能力。要建设“三师型”的教师队伍,就要做好以下几点:(1)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分批次分时间段让专业课教师到高校、企业、国外参加多种多样的培训和学习,拓展视野增进对新技术新知识的了解。(2)每年让教师参加相关企业的挂职锻炼,了解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实践技能。(3)鼓励教师指导学生或本人参加各种技能大赛,主动到企业走访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3.4 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校企合作

目前各大高职院校都存在实训设备陈旧的问题,大家也知道每年的财政拨款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投入到汽车类专业,而忽视其他专业的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校企合作,创建“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模式,即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和学校共同购置实训设备并及时更新,免费为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企业定期派工程师来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企业允许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既解决了企业员工技术培训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学生实训的问题,充分地完成了职业教育的目标。

4 结束语

总之,高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我们要在学中改,改中学。但是无论怎样进行都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只是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思路与途径,它还不完善,不成熟,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地改进并实施。

参考文献

[1] 黄诗义.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李志强,匡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3] 王爱国.基于前校后厂的毕业设计探索与实践——以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1).

[4] 付兴宏,罗雨滋.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1(4).

[5] 赵云霞,史洪云,魏玉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1).

篇9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车辆工程;企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04-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1]该计划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四年内必须要有累计一年的企业学习时间,即学生的学习要分为校内和企业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结合生产实际“真刀真枪”地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2]

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企业培养方案是在企业实施,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各项培养内容的考核和培养质量的评价要单独进行,因此,企业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是相对独立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培养计划、工程实践条件、师资配备等。[3]

三亚学院于2012年同吉利集团签署了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借助吉利集团的硬件条件,共建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即“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依托该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三亚学院同吉利集团产教协同委员会共同制订了企业培养方案,为车辆工程专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教育及应用型卓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4]

一、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目标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用标准》、《“卓越工程师计划”机械行业标准》以及国家高等教育、三亚学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制订。通过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在生产实际环境中的学习、顶岗工作,深入了解工程实际,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实际动手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协调发展。

学生在完成企业阶段的学习后,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研发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工程组织和领导能力均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其国际视野及社会竞争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企业学习阶段的目的和任务

第一,结合汽车企业的现场情况,将与生产一线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等,采用现场实践和理论教学并举,感性观察和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二,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并热爱本专业;在加强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学习汽车企业的生产流程、实验方法、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锻炼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劳动光荣的观念,加深与生产制造企业的深厚感情。

第三,为学生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企业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或为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学习奠定工程实践基础。

第四,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汽车企业生产现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完成毕业设计。

三、企业学习阶段的基本要求

企业阶段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部分专业选修课的学习。通过在吉利汽车集团及其发动机、变速器等配套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汽车企业重点产品加工制造的整个流程;通过在加工制造部门、装配检验部门、工艺设计及管理部门等轮岗实践,初步了解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及工艺管理流程;熟悉重要的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的结构特征、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

首先,企业实践期间,所有学生均须全面参与汽车企业的诸多方面,通过轮岗实习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了解并掌握实践企业重要产品的制造工艺、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情况,随时做好记录,并与所学知识进行对比总结。

其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掌握汽车企业重要产品的生产制造流程,体验现代化数控设备流水作业的高效性,记录并整理在线生产的技术参数。

再次,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学生还应了解现代化汽车企业的运行管理及经营状况,主要是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配置、生产车间的布置、机械设备的常规管理、汽车产品的销售运输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最后,要求学生积极和工程师、现场工人师傅沟通,认真讨论或请教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做好实践总结并完成实践报告,同时在企业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四、企业学习阶段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拥有“三亚学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了“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通过聘请企业导师,联合学校教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为学生授课,学生在生产一线实践并学习,参与工程项目,参与吉利集团汽车产品的开发与科研实验,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最终完成整个企业阶段的学习任务。[5]企业实践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如表1所示。

(一)企业阶段的课程学习

企业阶段学习的课程,包括汽车检测技术、变速器检测技术等,由汽车企业派出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或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或考核,学生必须选修全部课程。

(二)企业阶段的实习安排

整个企业阶段的实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学生即将进入专业课程之前的认识实习与金工实习。其中认识实习主要以企业参观为主,通过在机械加工、汽车装配、检测实验等相关部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并熟悉企业环境与企业文化,掌握企业职业健康安全及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知识,增强学生的工程认知水平,培养学生适应汽车企业工作氛围的能力,并进一步了解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提高对本专业的认可度。金工实习按照机械制造的整个流程及涉及的设备和技术,制订系列化的实习内容,由浅入深,认识和掌握机械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熟悉相关的设备和技术,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机械结构设计分析等方面的实习内容。

第二阶段实习的重点是本专业的特色培养方向,即汽车动力总成和汽车变速器方向,时间是在学生学习了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部分专业选修课以后进行。通过汽车企业的参观和生产实践,了解汽车整车的装配流程;通过在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的实习,全面了解汽车零部件的加工过程。通过在发动机厂的实习,了解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机体、气缸盖、气缸套、齿轮等重要部件的加工工艺;了解铸造、锻造、热处理等工艺流程。通过在变速器厂的实习,了解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工艺及性能测试方法。

第三阶段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发现和凝练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相结合,制订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并得出具体的研究结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科毕业设计。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工程实践,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能够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五、企业实践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1.汽车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的基本知识与规定,各生产、流通环节的安全措施,特殊设备及特殊工种的安全教育。

2.汽车产品或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流程学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跟随某特定机件的设计过程,了解该机件各设计阶段的基本目标、设计方法及实现形式;了解机件设计标准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3.汽车产品或零部件的工艺设计与管理学习。跟随某特定机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了解其工艺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技术,以及装配工艺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机件的工艺安排与制造单位实施之间的配合情况,生产制造部门正常运行模式与管理方法,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协作运行;了解典型产品或零部件生产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与管理模式。

(二)金工实习

1.金属切削加工实习

通过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实习,了解车刀的基本机构、车削角度的设置、常见的刀具材料以及对刀具材料的性能要求;熟悉卧式车床的组成结构、运动原理、传动方式及常见用途。对于轴类和盘套类零件,应能掌握其装夹方法,了解其常见附件的结构,并进一步掌握通槽、断面、锥面、圆柱面、成型面及内外螺纹的车削加工方法。了解铣削、刨削、磨削及齿轮的加工方法,对车间常见的铣床、刨床、磨床,应熟悉其工作原理和加工方式,并了解各种刀具及附件的总体结构和简单分度的方法。

2.钳工实习

深刻理解钳工工种在汽车制造业、机械加工及维修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掌握制作钳工件时划线、锯削、锉削、钻孔、攻螺纹以及套螺纹的基本方法;了解扩孔、铰孔和锪孔的基本原理;了解金属刮削的基本方法和应用范围;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加深理解钻床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钳工工具和量具的使用方法,独立完成钳工件的制作。

(三)专业实习

1.整车厂实习内容

冲压厂、焊装厂、涂装厂、总装厂实习,吉利汽车整车生产线装配实习。

2.发动机模块实习内容

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生产车间实习,凸轮轴、气门组等配气机构重要部件的生产车间实习,气缸套、气缸盖、机体等固定件的生产车间实习,齿轮生产车间实习,金属毛坯的锻造、铸造及热处理车间实习,发动机总成装配流水线实习,发动机总成性能指标的测试及实验实习。

3.变速器模块实习内容

手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自动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双离合变速器的装配线、性能测试实习。

(四)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学生在进行毕业实习的同时,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共同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课题的任务、目标和要求,并查阅资料,进行项目调研,制订研究方案及执行计划,最终完成毕业设计。

六、培养质量考核

汽车检测技术和变速器检测技术由企业授课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做检测技术实验方面的表现,主要是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面有没有工程创新意识,还包括授课教师对学生出试卷考核。认识实习、金工实习和专业实习的考核主要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过程,能否和企业导师进行有效的讨论,对发现的问题能否提出解决方案,还要看实习报告的撰写水平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也会采取过程考核的办法,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兼职导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形成的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给出最终的成绩。

七、企业导师队伍建设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派出“双师型”教师参与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师是学校专门建立的一批理论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强,有丰富的工程科学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及方法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一方面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另一方面是学校教师承担科研项目,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提高其研究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或者选派中青年教师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实践锻炼。企业方面,学校从企业中直接聘任工程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受教育程度高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活动。[2]

八、结束语

目前,三亚学院车辆工程专业正在参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进行人才培养,相应的企业培养方案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但卓越计划作为我国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模式,对民办本科院校和企业而言都是新鲜事物,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不断调整。特别是在第一届学生毕业后,还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培养质量的监督评价和教育部对本专业的认证评估,来进一步完善企业培养方案。

[ 参 考 文 献 ]

[1]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2] 唐勇奇,黄绍平,刘国繁.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例[J].教育探索,2010(12):71-74.

[3]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17.

篇10

关键词:资本结构 汽车行业上市公司 因子分析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一、引言

随着私人消费的快速增长,我国汽车行业也在迅猛发展,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越了美国和日本,中国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仍然有许多因素制肘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例如薄弱的研发能力,零件的生产能力以及市场的开发能力等。要想提高这些能力,汽车行业必须优化其资本结构,资本结构不仅影响公司的融资成本、市场价值,而且对公司治理及行业竞争力等也有重大影响。

二、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08-2012年,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5.83、56.5、50.78、46.73、45.55,呈明显下降趋势。这表明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总体上负债比例较低。随着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企业更愿意选择股权融资,虽然在财务风险规避上,股权融资具有较大优势,但是资本成本较高,并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2008-2012年,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率分别为93.09、90.65、90.75、90.79、89.65,占有绝对比重,且大多数流动负债都来自短期借款,负债结构并不合理,一旦国家信用政策发生变化或者周围的经济环境发生较大波动,公司资金会周转困难,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12年沪深两市74家A股汽车行业的公司作为样本,并选取这些企业2012年的财务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二)变量选择

1.被解释变量。结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结论,本文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影响汽车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因素和微观因素,微观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权结构、成长能力及营运能力等。

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自身存在的微观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广泛选取了代表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股权结构、成长能力及营运能力的15个指标。具体为:员工人数X1、营业收入X2、净资产收益率X3、总资产净利率X4、营业净利润率X5、流动比率X6、速动比率X7、前十大股东持股合计X8、流通股比例X10、营业收入增长率X11、总资产增长率X12、总资产周转率X13、应收账款周转率X14、存货周转率X15。

(三)研究假设

大型企业经营较稳定,能有更多的资产来对负债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风险,也不易发生破产。另外,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大,更易获取银行贷款。因此提出假设1:企业规模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一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获得的利润就越多,留存收益转增资本的比率也就越高,因而可能会减少外部融资。但是因为企业盈利能力较强,更易受到银行和债权人的信任,因此也会通过外部融资来继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提出假设2: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越易受到债权人的信任,从而可能会选择外部融资。因此提出假设3:偿债能力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企业的大股东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更愿意选择投资收益高的项目,从而要求企业提高其债权融资比率。因此提出假设4: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成长性较高的企业可能会选择高风险与高收益的项目进行投资,所以这会导致企业债权融资的成本增加,所以一般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会选择更多的内部筹资而不是外部筹资。因此提出假设5:成长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

营运能力较强的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会有更多的营运资金,从而不会维持较高的债务水平。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汽车行业的企业的营运能力很强,企业的风险较低,更易受到债权人的信任。因此提出假设6:营运能力与资本结构正相关。

(四)因子分析

本文首先对15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达到降维的目的。通过SPSS软件得出KMO为0.604,大于0.5,球形度检验方差为0,小于0.05,适合作因子分析。如表1所示,最终选择了5个公因子,提取平方和载入可以解释整体的76%以上。

通过表2可以看出,公因子1上的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为营业净利润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这些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公因子2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为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这些指标可以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公因子3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净利率,可以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公因子4上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为员工情况、前十大股东持股合计与流通股比率,可以代表企业规模和股权结构。公因子5上因子载荷最高的指标是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代表企业的成长能力。

通过表3可以得出5个公因子的线性表示。

(五)模型构建

将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5个公因子作为自变量,把资产负债率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为:Y=C0+C1F1+C2F2+C3F3+C4F4+C5F5+e。

其中Y为因变量,Fi为自变量,C0为常数,Ci为回归系数, e为误差项。

由表4可知,R 方为0.673,调整的R方为0.649,说明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

由表5可知,F=28.037,Sig.=0.000,说明这五个公因子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表6可知,F1、F2、F3、F5通过了T检验,而F4没有通过T检验,可以得出回归方程为 :Y=45.546-14.296F1+4.444F2-3.911F3-2.114F4+4.838F5。

(六)结论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对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相关的。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与企业的资本结构负相关,企业的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而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汽车行业的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拒绝了原假设。这主要是因为偿债能力强的企业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不需要更多的外部筹资。现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量快速增加,汽车行业的资金变现能力强,企业更愿意选择内部筹资,所以汽车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

汽车行业的成长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拒绝了原假设。这是因为汽车行业的成长性越强,所需要的资金就越大,更多的创新技术需要更多的研发支出与制造费用,企业本身的内部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快速成长,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更多的企业愿意选择外部融资。

汽车行业企业的规模及股权结构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相关,一方面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有更多的资产对负债担保,更易获取银行贷款。但另一方面,因为企业规模较大,企业也倾向于使用内部融资而不是外部融资。因此,企业规模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汽车行业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的资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是因为股东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更愿意投资高收益的项目,从而要求企业提高其债权融资比率。另一方面,管理者希望能够降低债务比率来降低财务风险,而且受到外部融资市场条件的限制,在提高债权融资比率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更多的企业还是选择了内部融资方式。

四、相关建议

汽车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因子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我国汽车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优化我国汽车行业的资本结构,从而促进整个行业以及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

(一)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有着普遍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是因为我国股票市场已经逐步完善,而债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证监会对企业的债券发行要求十分严格,债券的发行程序复杂,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效率较低,所以更多企业不会选择发行债券。因此,为了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完善债券市场,应将股票发行的核准制应用到债券发行上来,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发行准则对债权的发行进行管理。我国发行的债券品种也较少,市场分割较严重,这些问题给债券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应该建立一套合适的评级制度,目前大多数的评级公司都形同虚设、而且必须有高额度的担保。如果要发展债券市场就必须准确评估企业的信用。

(二)合理配置资本结构,选择合理融资方式

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对资本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合理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X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ranco,Miller Merton 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M].The American Economist,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