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心理学基础知识

篇1

一、遵循少儿英语学习规律,促进少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和教师要从理念上明确少儿英语学习重在培养兴趣,为少儿创设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培养少儿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教材的选择上,要适合少儿自身发展特点,选择寓教于乐、内容新颖的教材,另外教材的形式应多样化,书刊、画册、电视录像、录音等都可以用于英语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保证少儿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充分利用少儿好奇好动、善于模仿、喜爱表扬等心理,创造总结出一系列高效趣味教学法。少儿英语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式活动,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与参与者,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可供参考:(1)游戏。少儿英语就是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进行的,教师可以就所学内容设计多种游戏。比如就学单词而言,就有:“Bingo游戏”;填写缺少的字母如ap_le(p)(apple苹果);把字母顺序打乱重新排列成正确单词,如nomyke――monkey(猴子);单词接龙,即前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是下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如leg-go-old...。(2)看图说话。它不仅可以巩固所学内容,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形式有:看图对话,看图编故事,看图比较异同,看图复述内容等。(3)形体表达法。少儿天生好动善模仿,要广泛采用视听触等各种感知通道来强化英语学习,如教drink water时,让学生做相应的喝水动作;教duck时,让孩子们学学鸭子走路的样子和叫声。(4)情景交际表演法。在实际的英语学习中,要不停地设置虚拟的情景,让学生们在实际的交流中去学习英语。让孩子们把书本上的对话和故事都在一定的场景下表演出来,既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能学以致用。(5)歌曲教育法。儿童歌曲富有童趣,能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和发音习惯,歌曲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习得英语。(6)联想归纳。把所学内容和以往相关知识进行有意识的联想归纳,如学到单词watermelon(西瓜)时,就可以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所有其它水果单词进行联想、归纳总结、温故知新。

二、加强统一管理,培训师资力量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少儿英语教育的统一管理,规划和监督,出台相关政策,为少儿英语教育的实施提供切实依据;规范少儿英语培训市场,对各办学机构和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和认证;另外还要加强师资培训,依托周边院校英语系的理论和师资资源,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教师的基本技能。

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儿童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我们要加大培养英语教师的力度,使英语教师不仅在语言上过关,而且有较高的理论修养,深谙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其实一个合格的少儿英语教师不仅应具有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还必须具备英语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要热爱少儿英语教育事业,有爱心和耐心,能够熟练运用少儿心理学和教学方法。故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让更多的本科英语专业以上的教师加入到儿童英语教育里来,加强在职英语教师的考核,调整师资结构以促进英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规定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持证者上岗进行少儿英语教学,外教需有相关教学经历。这样才能规范少儿英语教师市场,让孩子享受到科学的、正规的教育服务。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第一,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和分批对英语教师进行业务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类外语教师培训班,以开阔视野、启发思路、鼓励教师创新。第二,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听专家讲座,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第三,组织教师学习儿童心理学,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掌握儿童的喜好,促进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改善教学条件与教学环境

政府有关部门要对英语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教学设备,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英语课堂;改善教学环境,吸纳贤才;组织专家对儿童英语进行理论研究,制定适合地方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加强管理,努力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加快英语教育发展的步伐。

现在有些培训机构,一个班的人数往往超过四五十人,小学更甚之,每个班会超过八九十人。然而少儿英语学习以每班二十人左右为宜,人数过多不利于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对学生个体语言的输出量也严重不足,也不便于管理和了解学生。另外,应增加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设备的投入,购买多种教学用具,如:VCD、图片、教学玩具等,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感和情景感。

四、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1.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老师。实践证明,儿童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他教的这门课程,所以首先要使学生对老师感兴趣,用老师的个人魅力去打动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甚至会改变孩子的一生。表扬好的学生,鼓励较差的学生,关心“特差”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和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其次,用新颖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效果,因而要有采用最佳教学方法和最新教学媒体的学习策略。有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不少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多角度感知法、交际法,等等。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认真研究,做到备课本、备学生、备方法,因材施教,不能流于形式。再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学生。教师若有一身过硬的工夫,能说一口流利的、纯正的英语,懂得各行各业的很多词汇,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学生会对其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教学生愿学,教学生会学,教学生学好应学的内容才是我们的目的。

2.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研究发现,直观教学法最适合语言初学者。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各种图片、实物、造型逼真的玩具应是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情景教学法作为直观教学法的一个补充,适用于教授那些不能用实物来表现,相对比较抽象的词汇和短语。我们知道,语言是在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如果语言离开了情景和实践,它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向孩子们讲授抽象的语言知识时,教师一定要通过情景感染和形象描述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教师表情呆板、语言平淡地向小学生们讲述丑小鸭(The Ugly Duck)的故事,他们不一会儿就会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教师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优美的肢体语言,还有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讲述故事,他们就会兴趣高昂,充满了学习的欲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根据少儿的年龄特点,以“趣味性、生活化”为原则,选取贴近少儿生活的故事、对话和练习;还有韵律感较强的儿歌、童谣;以及各种易学易操作的游戏活动等。因为这些内容特别适合少儿阶段的英语学习,他们喜欢听故事、伴着节奏学唱歌,表现自我的欲望也很强,所以都敢参加各种会话表演活动。在这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中,孩子们慢慢地完成了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由近及远、由简到繁,逐渐展开。

3.输入和输出相结合

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对于学母语的人来说也许是正确的。而英语是母语以外的语言,没有习得的语言环境,教师不教,学生怎么会呢?笔者认为,一方面,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加“听”的输入。听可以分为仔细听和随意听,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听录音、听同学,听清语音、语调,听懂词意和句意,也可以随意听,听些英语歌曲、英语故事或英语广播等。只有扩大语言接触的量,输入大量的可供理解的语言信息,才能有效地输出。另一方面,加强有效的输出。会听、会说、会读、会写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模仿教师、模仿录音、看图说话、唱英语歌曲、猜谜语、学画结合等,都可以加强有效的输出。以听、说为纽带,统领语音、积累词汇、丰富句型,分阶段地打基础、学技能、抓能力,做到输入和输出有机地相结合,使儿童能真正学到英语。

五、加快少儿英语教育的科研和探索

篇2

 

一、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必要性

 

艺术教育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幼儿园、小学、中学从事音乐、美术、舞蹈类课程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专业培养要求是具有较扎实的艺术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其中包括良好的音乐、舞蹈、美术素养和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教育学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艺术教育的基本问题。具有相当程度的音乐、舞蹈、美术课堂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的能力,掌握合唱指挥的基本方法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能掌握至少一种民族乐器演奏,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熟悉教育法规熟悉中小学艺术课堂的授课方式,并具备礼仪、化妆基础和就业所要求的基本技能。把课堂理论教学、课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可见其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学前教育及中小学培养艺术教师。由于这些艺术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技能和教学常识,因此钢琴课是所有的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基础参差不齐,有的从来没学过钢琴、甚至不懂乐理常识不识五线谱;有的学过几个月但存在识谱能力差、手型不规范、节奏感不好等问题;即便极个别学生具有中等程度但也对曲目的时代背景、风格、音乐表现力等都还有各种问题。由于艺术教育专业的钢琴课时不多、学生基本功薄弱,不可能大量弹奏传统的练习曲目,这就需要一本综合性教材兼顾基本功和学习兴趣、包含幼儿歌曲钢琴伴奏和世界经典曲目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既练习了手指、又弹奏了自己喜欢并熟悉的儿歌,提高音乐表现力和乐曲赏析能力。

 

二、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几个侧重点

 

1、钢琴基本功训练

 

我觉得钢琴的基本功应该是指,在日常演奏中最常用到的一些能力和技术,再难的曲子也基本上是由这些基础元素构成的,学会和掌握了这些就为弹奏和表现一部完整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元素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①能力,包括手型、节奏、读谱和手指力度、手指的独立性、手指的灵活性。

 

②技术,包括“音阶”各大小调音阶、三度、六度、十度及其同反向。“琶音”各大小调琶音、减七、属七及其同反向。“和弦”三度、六度、八度。 “半音阶”和“颤音”、“震音”、“保持音”、“分解和弦”“连奏”、“断奏”、“半连奏”、“非圆滑奏”和“特殊技巧”如刮奏、八度刮奏等。例如,在教材中编入《拜厄钢琴基础教材》中的NO.48、NO.61可以练习附点节奏,编入NO.83可以练习音阶,编入NO.90可以练习同音轮指,编入 NO.96可以练习和弦,编入NO.100可以练习装饰音等。

 

2、学习趣味性

 

练习手指是钢琴弹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练习基本功又是钢琴弹奏的基础,虽然练习手指练习和各种练习曲非常重要,但这类练习通常都很枯燥,而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又特别薄弱,识谱能力低,手指不灵活,如果一味让他们练习这类练习,很可能会挫败他们学习钢琴的热情打击他们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还要从曲目安排上照顾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编排一些好听、他们熟悉、无距离感、程度相当的曲目。例如: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43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46页的《瑶族长鼓舞》给学生以选择;在编排《车尔尼599钢琴教程》 NO.48作为练习曲目的时候可以同时编排同等程度《钢琴基础教程》1册59页《斗牛士之歌》给学生以选择;同样《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0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4页《四小天鹅舞曲》;《车尔尼599钢琴教程》NO.51和《钢琴基础教程》1册72页《南泥湾》都可以这样编排。

 

3、幼儿音乐教学经典曲目

 

由于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这就要求他们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我们的钢琴课教材如果编入这类歌曲,让学生得到职业化技能训练,可以缩小课堂和职业的距离。例如:编入《粉刷匠》、《小毛驴》、《蜗牛与黄鹂鸟》、《捉泥鳅》、《数鸭子》、《小燕子》等儿歌和《让我们划起双桨》、《卖报歌》、《春天在哪里》等少儿歌曲。

 

4、世界名曲的赏析

 

这些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艺术教育或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职业环境不仅要求他们熟悉并且会弹奏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还要会带领他们的学生欣赏一些世界著名音乐片段和曲目,帮助他们的学生树立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这对他们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有很大作用。这样就要求我们的钢琴课教材要编入一些世界名曲,并要注释音乐背景、风格和作品简介。这样的教材不仅能提高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也能加强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例如:编排巴赫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作曲家巴赫的简介。编排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可以引入歌剧《唐.璜》的简介。编排贝多芬的《浪漫曲》可以引入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简介。编排亨德尔的《哈里路亚合唱曲》可以引入清唱剧和作曲家亨德尔的简介等。

 

三、编写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的内容分布

 

该教材按艺术教育本科八个学期顺序编为一册。每学期按教学安排分为1至16节授课,17节走台,18节为假期作业及期末考试注意事项(第八学期为1、2节实习,3至10节应聘面试,11至15节为艺术实践和音乐会、16节为毕业考核)。每节课内容由练习曲和程度相当的乐曲组成,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任选一首弹奏,有能力的同学可两首都完成。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可选择的余地,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加大练习量和曲目积累,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怕弹练习曲而缺课或在一首练习曲上花费太多时间却效果不好。

 

四、艺术教育专业钢琴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

 

1、编入大量的幼儿、少儿歌曲改编的钢琴曲,熟练的弹奏这些曲目是将来学生毕业后从事少儿艺术教育工作的必备技能。

 

2、编入大量著名钢琴小品,并备注曲目的简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又能为学生毕业后承担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积累素材,并为求职面试打下基础。

 

3、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课时、教学进度挂钩,曲目由易到难编排,每首曲目后有难点和练习方法的提示,这样有利于学生预习和自学,提高学习效率。

 

4、教材既体现钢琴基本功的重要性又能兼顾学习趣味性和经典名曲的音乐魅力。

 

总之,这样一本综合性钢琴教材无论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方面或是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特点方面都有其必要性,另外也将艺术教育的钢琴专业课从无序无计划现状变为有标准可行的教学模式。当然,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请各位教师、同学提出建议再进行改进。

篇3

关键词:农村职校;学前专业;一体化教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具有更强的实效性。理实一体化教学现已广泛应用于一些职业学校,这种教学方法很易被学生接受,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将理论与实习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如何开展一体化教学,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贫困地区职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

笔者曾到百色市各中职学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情况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获知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的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课程设置不当,课程结构脱离实际

(1)课程设置比例失调。目前开设的课程体系、结构已跟不上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表现为一是课程设置不全,缺少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二是实践性课程薄弱,针对性不强,理论课程偏多。

(2)课程安排割裂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这表现为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各自制订教学计划,缺少之间的沟通、合作,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难以理解的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这无法满足学生对幼儿园进行了解的需求。

2.课程内容重复,理论与实践脱节

(1)学前专业各学科课程之间内容复杂、交叉,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学习内容不系统等现象,内容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如《幼儿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社会化及教育活动设计》与学前幼儿教育学重复、交叉,不能更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影响学生生成目标的完成。又如《幼儿心理学》课程中有很多和教育学、卫生学交叉重复的内容,但观点各有差异,学生很易

混淆。

(2)有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现在许多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和教学内容与现行的行业发展脱节,缺乏新知识,忽略了将来的实用性,不适应时展的要求,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甚至有的课程内容太深,特别是专业课理论性过强,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实践技能差,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不理想

(1)教学存在着模式陈旧、僵化的倾向,表现出理论脱离实践、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等弊端,阻碍着学科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科教学改革。

(2)有的教师依然存在一本书、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模式,只会照本宣科,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听课兴趣,表现为教师在台上自我精彩、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

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面对当前贫困地区职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如何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实行理论与实习的一体化教学,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

(1)确定“一专多能”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向。要充分利用专业资源优势,努力培养学生掌握学前教育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除了具备在托幼机构进行保育、教育的能力外,还要能设计幼儿园的课程、编制具体的教育方案、设计儿童玩具等能力。

(2)构建“教学—实践—就业”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及养成规律安排教学:一年级学生主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数学教学法、幼儿保育教程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驾驭理念,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形成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进行普通话考证和保育员考证;二年级安排学生进入五个模块学习,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讲故事)、音乐技能(唱歌,弹琴)、美术技能(儿童画、三笔字、手工制作)、舞蹈技能(少儿舞表演及编排)、教学活动设计技能(活动设计、实施、课件制作)等教学模块,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各项技能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融合在五个学习模块中,通过这五大模块平行化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掌握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年级安排学生见习与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优化教学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

(1)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调整教材方向,把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选择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可以作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学资料的学习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必要的专业技能后,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例如幼儿卫生学,可以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着重掌握幼儿的保健技能和相关营养知识的应用,也就是着重掌握幼儿保育方面的技能,如幼儿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营养的搭配、生活护理等。

(2)结合教学实际,编写校本教材。在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对骨干专业的核心课程的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编写理实一体化教材。一是紧密联系培养目标的特征及学校实训设备,坚持按照“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内容或编写教材,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二是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使学生能够较轻松地掌握所学内容。三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诸如《幼儿园教育案例汇编》《幼教钢琴基础教程》等。

3.改革教学方法,推行理实一体教学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根据不同课程内容采用项目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幼儿心理学的知识时,结合教育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flas,充分利用动漫为教学服务,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结合欣赏活动,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评,引导学生分析角色的心理,了解幼儿故事演讲的策略。

又如上《领域和主题活动》课程时,可以通过教师的组织、学生的演练,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实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和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环境的创设,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教”变“导”,学生从“学”到“做”。

4.建设一体化实训基地,突出实践教学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应积极调整办学思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综合实训场所,建设具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习教学的“一体化”场所,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如建设视唱练耳、美术训练室等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并在实训室旁设置理论教室,为教师提供理论教学的场所,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在仿真室、实训室进行训练。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一位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实习场所为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关键。只有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幼儿教师、幼教机构保育员。

(1)学校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并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把教师分成多个子模块组,做到模块式“一体化”。并要求在职教师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

(2)教师到幼儿园顶岗锻炼,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为教师接触实际和了解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向创造条件,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3)向社会招聘教师,包括各种有实践经验的幼儿教育管理人员,让他们取得教师资格以后,以专职或兼职形式担任教育教学工作。

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在音乐、舞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等课程中,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改善了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了课堂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厌学的现象,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学生乐学、教师愿教、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的成效是显著的,毕业生一到工作岗位,很快就能进入角色,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一体化教学所培育的学生顺应了市场的需求,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拓展了空间。

参考文献:

[1]涂清林.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J].中国培训,2001(7).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5(13).

[3]陈怀俊.探索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J].交通职业教育,2004(3).

篇4

【关键词】幼儿英语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普及,幼儿英语教育也随之迅猛发展。同时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一、年龄问题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而3-6岁又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时期。Kim等人1997年所做的关于儿童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生理机制实验表明:很早就学习第二语言的儿童,其母语和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心几乎是在脑部的同一位置上;儿童如果利用学母语的机制去学第二语言,就会使第二语言的学习变得轻而易举。有学者做进一步研究认为,拥有两种语言的儿童,头脑中只有一个上位的概念系统,但有两个语言加工系统。这两种语言虽然形式不同,但语言内容基本相同,语言运用的某些技能也是相通的。幼儿表现欲强,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能够大胆开口,这也是幼儿学习英语的心理优势。因而,幼儿一旦掌握了某些英语单词和句子后,便可以开始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进行表达。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在学习英语上存在年龄优势。这为幼儿英语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也是幼儿英语教育迅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那么什么年龄是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呢? Singleton 和Lengyel (1995 cf. Bloodin et al, 1998) 在对国际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不论是在自然环境中还是在学校环境中,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在初期具有优势,但从长远看,低龄儿童的学习水平会更好一些。但儿童习得第二语言而能或得母语水平的语音语调,是以母语能力的发展减慢为代价的。而且,3岁前是掌握母语的关键期,母语尚在习得中,第二中语言过早介入,会干扰母语的习得,这已经有过教训了。可见幼儿学英语并非越早越好,不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家长都不要盲目地认为只有年龄小才能学好英语。教学质量、学习时间和语言环境的创设都很重要。

二、师资问题

由于幼儿英语教学门槛较低,加上家长对幼儿英语学习的迫切心理,很多培训机构和幼儿园纷纷开设幼儿英语课程或兴趣班。在一些人眼中幼儿英语只是学学单词、字母、简单日常用语,因此对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目前幼儿英语的师资差别非常大。有的是幼师毕业半路出家,有的是英语专业大专或本科水平,有的是师范类英语专业。这些教师有的英语水平虽然较高,但对幼教一无所知;有的英语水平不高,专业知识欠缺,甚至语音不够标准。因此,幼儿英语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幼儿英语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师不仅应具有坚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还必须具备英语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只懂英语或者只懂幼教的人都不可能胜任这个工作。

三、教学问题

1. 选什么教材?

当前幼儿英语教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常见的有剑桥少儿英语、牛津少儿英语、洪恩少儿英语、朗文少儿英语、昂立幼儿英语等。其中不乏一些劣质拼凑教材。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和幼儿园自己编制的教材。这些教材五花八门,各有特色,有的注重单词,有的注重日常对话,有的强调语音,有的强调识记,有的只是单词的简单罗列。面对各种教材,很多幼儿英语教师和家长都不知道究竟如何选择。由于幼儿英语教材不像中小学教材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教材的衔接也是不少幼儿英语教师头痛的问题。

幼儿英语教育的内容是幼儿英语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究竟幼儿英语教学内容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是只教单词还是单词句子一起教?是就教材而教还是结合幼儿自身和幼儿生活学习环境而教?目前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和幼儿园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差异很大,缺乏一致性。

2. 字母教学有必要吗?

传统观点认为,学习语言应从语言的基本元素开始,如字母。因此很多幼儿英语教材就从字母开始编排内容。但孤立的字母教学既无趣,又抽象。汉语拼音都是在大量的语言积累基础上才开始的。国家再三禁止幼儿园开展小学才开始的拼音教学,幼儿就更没有必要还没学a o e 就 A B C。任何语言的学习都不是从孤立的字母、音素或音标开始的,幼儿英语学习应符合幼儿语言学习的天然规律。

3. 单词究竟怎么教?

单词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没有单词教学就没有语言教学。但是现在不少幼儿英语教学就是单词教学,实际上不少幼儿英语教材就是单词的罗列,而教师的教学就是单词的学习。这种方式和幼儿看图识字非常类似。这些单词的学习也配合一定的图片、模型、实物进行,采用直观教学辅助单词学习。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幼儿背诵 “father father 是爸爸,mother mother 是妈妈”;“dog dog 汪汪汪,cat cat 喵喵喵,duck duck 嘎嘎嘎,fish fish 游游游。”家长似乎也爱看到孩子能流畅地说、背这些单词。然而单词的教学绝不是语言教学的全部,教师更不能以单词学习代替语言学习。这种中、英文儿歌式的背诵看似整齐、效率高,实则对孩子今后的英语学习危害极大,极易养成孩子中英文翻译的习惯。英语语言的学习应该是一个整体,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孤立的单词学习只能学到支离破碎的片段,对于今后的学习毫无益处。

在教单词时不少教师对单词进行分类教学。如五官、食物、颜色、数字、动物、水果等。他们认为幼儿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幼儿能够识别并说出相对应的单词。结果往往是开始幼儿记忆效果不错,但一旦缺乏强化和巩固,幼儿很快就遗忘。还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把发音相近的词放到一块教,如dog与fox , ship与sheep, fat与egg, kite 与cat,这种对比抽象,幼儿难以理解,毫无意义。

四、问题解决——回归英语语言学习的自然进程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从一出生的“沉默期”——听话阶段到“输出期”——说话阶段,儿童在不断语言学习与创造。因此在英语教学上也要遵循这个顺序,听——说——读——写循序渐进。在幼儿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听说为主,淡化读写;以表达为主,淡化形式;以语言习得为主,淡化学习。教学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可接受的语言输入,遵循渗透性原则、重复性原则、情景性原则、交际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1. 了解孩子——不跟风而学

Howard Gardner (1983, 1993) 在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倾向。他把人的智力分为八项,言语智力就是其中一项。早期言语智力的差异在性别差异上尤为明显。女孩在言语发展上明显优于男孩。所以家长在孩子是否接受幼儿英语教育问题上要了解自己孩子的语言发展情况和特点,不是盲目跟风,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师专业化

幼儿英语师资应专业化。解决幼儿英语教育师资问题一方面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幼教岗前培训,学习幼儿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可对担任英语教学的非英语专业幼儿教师进行英语专业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师范院校英语专家和培训机构对幼儿园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目前很多师范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 “幼儿英语教育”专业或“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培养专门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专业师资。

3. 生活化——教学内容就在身边

华东师范大学李生兰提出幼儿英语教学内容应包括六方面的内容,即“幼儿自身”“幼儿园”“家庭”“社区”“节日”“季节”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极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想说、敢说、乐说。单词学习和句子表达结合起来,改变单词学习的孤立性,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变正式的学习、教学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强调渗透式学习。幼儿英语教学内容要注意前后衔接、螺旋式递进。

4. 快乐学习——学并快乐着

幼儿英语学习应是幼儿身心快乐、无压力的学习。因此,幼儿英语教师要采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游戏激趣法、直观感知法、示范模仿法、活动练习法、角色表演法、情景交际法、全身反应法等都是非常有效并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法。让孩子在游戏、歌曲、表演、运动、竞赛、故事中学习英语,学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篇5

笔者认为对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新塑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消除心理障碍,塑造攻坚克难的习惯

学困生大多数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当学习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我不行,我太差了。”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常常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决,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攻克困难。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在学习中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此外,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教师和家长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而会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二、夯实基础知识,塑造预习复习的习惯

基础差是学困生的共性,今天的知识就是明天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学生在预习中可以初步了解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必然产生优越的求证心理。在这种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学生在预习中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这样就渐渐地促进学生形成自学能力。所以一定要促使学生学会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三、提高“注意力”,塑造专心听课的习惯

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对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实际上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现代心理学证明,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听课效率和学习水平远远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

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课的情绪。学生课堂上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就增长。

四、榜样示范鼓励,塑造不懂就问的习惯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一个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教学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教师可先让学优生质疑问难,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充分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在榜样的影响下,学困生会逐渐有所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而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跳过不管。

五、力戒拖沓懒惰,塑造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

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有关调查表明,学优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孩子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进而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中。有的孩子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浪费了时光,又养成了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还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致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六、强化态度意识,塑造自觉检查的习惯

学生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教师应加强态度教育,教会学生自觉检查的方法,具体如下: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

2.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像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熏陶

随着教育的改革,情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语文新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训练学生语文技能,而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对学生融之以情,就能激起学生的感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使教与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一、以良好的形象,亲切的言行影响学生

学生只有佩服教师,从心底接受教师,才会自觉地追随教师,服从教师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才会显示出力量。教师应该树立自身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当学生亲近你,视你为知己时,自然会对你所传授的知识乐此不疲。所以,只要学生喜欢老师,对老师的教导就会愉快地接受。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每个人都有被尊重和被认同的需要,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心灵本能更倾向于喜欢我们的人。在教师的赞美声中,学生就会感受到被关注的快乐,被重视的骄傲。学生就会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找到动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教育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教师教学语言流畅准确、饱含真情,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定会亲近他,拥护他,喜欢上他的课,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主动积极配合。

二、以万分的诚信,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一个维度的处理往往成为现今语文课堂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老师和学生之间首先要相互尊重,要有爱和诚信。老师要先从自己做起,实现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还要不断解剖自己,对学生讲自己的优点,也讲自己的缺点。教师承认自己的缺点并不影响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相反学生会觉得教师可以亲近,他们会从心底接受老师,正是诚信和爱架起了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谈心,在这个时间里,老师要抓住机遇,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学生极有可能道出心中的不快,老师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夏丐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老师的情感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范读课文还是上课的语言,老师都应充满了情感,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就会被文中的情感打动,以致于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了共鸣,促进了认知。如我教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先让学生欣赏歌曲《乡愁》,在悠扬感伤的曲调中,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的表现思乡感情的诗句,如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等。接着老师采用激情导入:“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长久不衰的普遍主题,虽然时代、经历不同,但乡愁情结在游子的心中不会改变,而眼前这位海峡彼岸的老人余光中,年轻时离开祖国,现在隔海远望祖国大陆,望眼欲穿,他的乡愁又是怎样的感人肺腑呢?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位老人的乡愁吧。”在思乡情感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了诗歌忧伤的氛围中,激起了学生对这种似熟悉又陌生的情感的了解的渴望,学生对课文内容充满了憧憬,为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做好了铺垫。

三、以渊博的学识,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当代中学生心目中的理想的教师调查显示: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活泼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普遍要求教师讲课生动活泼,能保持课堂活跃气氛,既能系统准确地传授本学科知识,又能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一次上语文课,提到时代背景,我便把这发生的历史事件都给同学梳理一遍,同学们都对老师的渊博知识产生敬佩心理。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语文课本中大量的文章能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使我们既能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又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我们语文教师能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激情课堂、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够走向成功。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相通,才会产生情感共鸣。教师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想学生所想,教师应像一块指南针,用爱心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用真诚换取学生的笑容。

四、以高度的责任,质朴的爱心激励学生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质朴的爱心激励学生。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爱学生,才能会精雕细刻地塑造他们的灵魂。”所以,语文教师要做到感情投入,必须要具备热爱学生的美德。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让学生接受理性教育,更主要的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能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篇7

在我国,传统艺术教育始终宽泛地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各个领域,且多以分科教学的方式存在。然而,真正将艺术教育明晰定位在“艺术”,且将其以综合的方式呈现的是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中开展艺术课程,这是在我国已有的音乐、美术分科课程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艺术课程打破传统艺术教育分科而教的界限,注重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不同门类以及与其他非艺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强调以人文精神为主线,知识技能为辅线,密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之目的。为了避免与以往的艺术教育在概念上发生混淆,中小学界常称之为“艺术课”、“综合艺术课”或“艺术综合课”。

无疑,这样一门艺术课程,它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作了全方位的改革,这对业已习惯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广大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现在从事中小学艺术学科教学的教师大都是原来从事单科音乐或美术教学的教师,目前情况下,跨学科教学存在现实的困难。5个年头过去了,师资问题自始至终存在甚至困扰和阻碍着改革的进程。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以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推进课程与教材新体系的构建,着力使艺术学科的价值与功能更大地体现出来,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远在改革之初,学院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成立了小学艺术教育系,主要承担我省贯彻实施国家新课程——小学艺术课程的师资培养、培训和研究任务,也是学院创建特色学科、精品课程的重点科系,同时也成为我国基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在艺术课程师资培养和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自2002年起在全国率先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小学专职综合艺术师资以来,小学艺术教育系紧紧围绕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依托课改实验区基地鲜活的案例和交流互动的大平台,以科研促教学,以实践带科研,深入研究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的新模式和较完整的架构,为我省小学艺术课程师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艺术课程的核心是综合,综合性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国际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现代社会出现的课程综合化倾向是课程发展历史进程中否定之否定的结果。“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1]

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有一个零点计划,其逻辑前提是科研人员的文化艺术素质导致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所以要以零为起点,重新审视艺术教育。我国在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艺术教育,其高瞻远瞩的意图不言而喻。我们知道,信息时代的教育特征是将工业时代的封闭性、单向性、继承性、统一性和专门性转向开放性、双向性、创新性、个性化和综合性。也就是说,“教育必须从传统狭窄的学科视野中走出来,以一种开放的眼光和综合的架构参与社会发展。”[2]“使之从培养某一学科的专门教师逐步过渡到培养有较为宽广知识背景的和多方面能力的教师,再到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教师或能够进行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以便为通才教育准备师资。”[2]

可以说,综合是科学发展的需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综合艺术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艺术”的语言,用于人际交往、美化生活、美化自然、“经世济用”、“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让学生乐意在艺术世界中徜徉,陶冶性情、美化自我、“修身养性”、“改造主观世界”。在本次课改所颁布的艺术课程标准中还确定了艺术课程的人文性,明确指出,艺术课不是一种单纯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的技术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水平和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

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夏中义先生曾提出“精神成人”的理念。应该说,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了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还包括了人对社会已有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所以,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核心。如今,艺术教师应该既是创造型教师、引导型教师、交流型教师,也是方法型教师,更是因材施教型教师;既是传递人类文明的纽带,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浇灌艺术之花的园丁。因此,在现代艺术教师的素质内涵上,要求具备可靠的政治素质,优秀的思想品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先进的教育思想,广博的文化涵养,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审美素质,坚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高超的教育技能。也就是说,艺术教育要求素质发展全面的教师。

二、探索与实践

我国小学艺术师资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艺术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作为全国率先培养小学艺术师资的学院,其中,艺术教育系以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大专学历为培养模式。为使未来的小学艺术教师在五年的有限时间里完成多项的学习内容,努力达到全才型的教师的目标,我们在培养目标、课程理念、课程结构、培养模式以及师资培养规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一)一专多能型的培养目标定位

在培养目标上,我们将之定位为: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适应艺术教学需要的理论、知识、能力、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具有艺术教育整合与发展能力和开拓精神,“多能一专”,适应小学艺术课教学的合格师资。我们认为,作为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应该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素质更高更全面才行”。多能就是“必须具备所学专业各个方面的教学能力。”也就是“应该在自己的本专业方面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3],所以,一专多能就是素质“素质更高更全面”,我们期望每一位学生都“尽可能地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二)紧扣《艺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

在课程理念上,根据国家基础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在大艺术观的背景下,从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艺术教育能力,进行教学分析、评价、总结的能力,发展学生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能力,组织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等,还应使学生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学会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此课程理念下,我们在课程方案的制定上,注意把握以下四个方面: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综合性与创造性相统一,思想性与师范性相一致,“共性”与“个性”相渗透。

(三)基础全面专业凸显的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上,我们打破了传统学科本位的狭隘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以人文素养与多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贯穿融合,促进学生在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和愉悦性学习中,将艺术学科内部质性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同时将艺术与其它非艺术学科有机的联系起来,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此外还设立了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综合类活动课程体系,通过各种艺术实践、讲座、观摩、体验、表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能力训练,确保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1.公共必修课:政治、语文、外语、历史、地理、小学教育学、小学心理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师口语、体育等。

2.专业必修课:乐理基础、钢琴、声乐、舞蹈、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戏剧表演、美术基础理论、素描、图案、色彩、国画、手工、书法篆刻、中外美术简史、工艺设计、电脑设计、艺术欣赏、艺术概论、美学、小学艺术教学法等。

3.专业选修课:(根据学生主辅修的方向进行选修)民乐、管乐、电子琴、电脑音乐制作、儿童歌曲创编、环境设计、服装设计、摄影技术与赏析、壁画设计、工艺雕塑、室内设计、广告设计等。

4.综合类活动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艺术采风与实践、各类知识讲座等。

(四)“2·2·1”的课程方案

根据我院招收五年专学生的特点,我们制定并实施了艺术教育“2·2·1”(既普修、主辅修与整合)专业培养课程方案。

“2”(指1—2年级)为普修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文化课和音乐、美术、戏剧与舞蹈为主的学科基础课、综合活动课。为三、四年级主辅修期进入音乐或美术学科高一层次的学习打下宽实的基础。

“2”(3—4年级)为主、辅修期。面向全体学生继续开设公共文化课,根据学生特长,分别开设主修音乐辅修美术和主修美术辅修音乐两大课程,为学生提供音乐或美术学科专业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在主修音乐或美术的同时,辅修其中一门专业(美术或音乐),并溶入艺术其它门类综合活动课、艺术创作、艺术实践、教育见习、实习。

“1”(5年级)为整合期。第五年的第一学期安排必修课程之外更多是选修课程与活动整合,其中包含8周的实习,外出艺术采风和毕业创作与毕业汇报。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与答辨以及参加12周的毕业实践活动。

(五)专业与教育能力兼备的培养规格

在培养规格上,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艺术专业基本能力与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具体来说,由以下五部分构成。

1.音乐基本能力:含音乐理论与音乐技能两个部分,音乐理论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音乐作品鉴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音乐技能方面,每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功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功分别为“弹”、“唱”、“跳”,一项专长即会演奏一件民乐器或管乐器。

2.美术基本能力:含美术理论与美术专业技能两方面,理论方面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理论基础知识与美术文化素养知识。具有一定水平的中外美术作品鉴赏能力,了解地方民间艺术的种类及其特点。技能方面要求每生毕业时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造型能力与一项专长(3+1),三项基本造型能力分别为色彩、装饰、国画,一项专长为工艺制作。

3.舞蹈基本能力:含舞蹈理论知识与舞蹈专业技能基础知识,具有鉴赏评析中外舞蹈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中国民间、民族等舞蹈片断及小品,能够表演和创编少儿舞蹈。

4.戏剧基本能力:了解戏剧的主要种类及其发展史,具有鉴赏评析中外戏剧作品的基本能力、能够表演戏剧片断及小品,能够创排简单的儿童剧与戏剧小品。

5.教育基本能力:

(1)具备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小学生心理学与音乐教育学、美术教育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具备良好的艺术通识通感理论和实践的能力,能运用美学艺术理论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掌握小学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即“三笔”“两Hua(话、画)”一报,三笔就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两Hua即简笔画与普通话,“一报”即板报设计。

(4)具备处理现代教育信息的能力,要求每位毕业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像,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制作的课件,会运用多媒体进行艺术教学。

(5)具备组织教学与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能够利用乐器进课堂组织教学,能够组织小型的文艺演出活动,能够参与校园环境的美化工作。

(6)具有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和对专业教育理论及发展动态进行研究的能力。因为就目前而言,艺术教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面临更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靠教育研究者研究好了由教师来实行,更主要的是靠教师结合实际自己的研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成效与反思

篇8

一、同方学校的现实背景孕育了“四字”教学法的产生

同方学校的现实背景有它的的特殊性,它具备着一般民办学校特点,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同方学校的学生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外来工子女,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在读书学习,同方学校学生全部走读,学生在家时间多,且无人监管,所以把学生的课前预习压到学生课后是特定情况下的产物。由于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文化氛围淡薄,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外界知识面窄,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所以,教师在课堂必须采取一种牵动学生思考的办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弥补不足。外来工子弟学校的学生的基础都不是很好,完全放手自学,过于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完全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仅是现代教育不允许,学生的现实和教材编排体系也不允许。

二、现代教育理论奠基了“四字”教学法产生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现代教育的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能力,学生才可能获得终生学习,不断发展的动力,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学习,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心理要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其二是要具有内在的学习动机,其三是应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首先,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也就是说必须“能学”。 自主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自主学习必须具备内在学习动机,也就是自己“想学”第三,自主学习必须以一定的学习策略做保障,也就是自己要“会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同方学校“四字”教学法产生的核心理念

1. 通过检查预习,并对预习做出评价,对积极预习的学生给予鼓励,不积极预习的学生给予督促,预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检查预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为先,也就是“先学”。

2. 让学生会学,教师在出示新课之前,改掉以往的做法,而是把新课内容用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学习,通过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读教材,在思考着学,在疑问中学,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学。

3. 让学生学会,学生可以预习,可以学习能力范围内的知识,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展示学生已有知识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分析、感知、思维能力和知识背景毕竟有限,在学生力所不及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点拨指导,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内涵和拓展外延,才能达到学生真正学会。

4. 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听课的重点,降低了学习难度,通过尝试新课可以自学能学会和对教师点拨知识的心理认同和情感钦佩,自然喜欢老师,喜欢这科学习,自然想学。

四、同方学校“四字”教学法产生的要求

1. 科学合理处理好两个角色即: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课堂不能离开老师,名师出高徒是有一定道理,课堂一定是学生的,最终落实到学生学会没有。

2. 时效性。学生能学会老师不讲,学生学不会老师一定要讲,会的自然会了,不会通过老师点拨会了,就等于全部会了,达到最终目的。

3. 主动性。在整个教学中无论是预习还是新课的学习都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研讨、探究会的不讲,学生都不会的统一讲,学生个别不会的个别讲。剩余多的时间重点是操练和展示。

4. 趣味性。“四字”教学法的课堂环节中突出了合作,探究的模式,形成一种学习氛围的造势,在练习环境中,通过展示,游戏,拓展,想象,活学活用,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在成就中享受知识的乐趣,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同方学校“四字”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1.“查”

就是在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预习是合理的抢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通过预习,学生才能进行自学,才能独立思考,在预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能够自学会多少,有哪些学不会,学生不会正是听课的重点,这样会有效使用自己的注意力。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更好的对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拓展的内容和总结归纳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记录,并有利于学生提高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在新课之前通过检查预习和学生在汇报预习成果时发现学生自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教师要讲课的重点。教师在肯定学生预习中的正确理解过程就是对新课引入的过程,对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正是教师新授课的开端。

5分钟(完成三件事)

1)检查学生对新知识预习情况,知道哪些学生容易掌握,哪些不容易掌握,调整讲课方案,也可谓第二次备课。

2)出示课题 要学生知道这节要学什么,教师可以解释课题,引出新课的教学目标。

3)出示教学目标 要学生知道这节学什么,完成哪些教学任务,也包括验收办法,总结评价等等,也就是新课前的说明。

2.“问”

以疑激思,以疑导学,教师对新授课内容首先以问题出现,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在教材中去寻找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带着问题去自学,去理解,去分析,去讨论,正是学生有求解的心里,学生才会认真读教材,学生才会出现盎然的学习兴趣,才会出现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的良好学习现象。

10分钟

1)问本节课大的问题,粗线条,轮廓的掌握,整体感知这节课,入门阶段;

2)问细节,涵盖全部内容,能回答这些问题基本上掌握了本课书面知识。在教师肯定或否定学生答案时,教师给出准确答案,加深印象,对大问题或疑难问题放到第三环节讲解。

3.“导”

学生在带着老师给的问题开始自学后会给出程度不同或对错不一的答案,这个时侯需要教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开始点拨,解析和指导,在指导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分析判断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能力和掌握的程度,同时教师再次确定教师讲课的重点和要次突破的难点。在“导”的环节中教师注意细致全面把握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能够有画龙点睛之艺术功效,能够有拨云见日之豁然开朗。学习知识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10分钟

1)把学生回答的答案通过老师分析讲解后,把这些答案串起来,加以归纳、总结、深化、拓展,对有些不好理解和关键知识点可以举例进一步,让学生清晰、明白;

2)对大的问题和疑难问题重点点拨、指导。

4.“练”

练习是课堂知识输出环境和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在练习中学生可以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而致用,拓展学生思维,把学到的知识内化。

通过练习,重在夯实基础,让学生在练习中找到成就感,让学生在最基础的练习中复习、巩固、强化当堂学习的新知识。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加之本课内容进行综合练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最后进行课堂检测练习,通过这个环节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情况的反馈,这样即对下一节课教学有指导意义,又对个别辅导有一定的指向性。

15分钟。前三个环节10分钟,第四环节5分钟。

1)基础知识练习,讲什么练什么,正答率要百分之百(事先提出要求)。

2)综合练习能力提升和综合提高。

篇9

同志十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不懈努力,兢兢业业,为校培养一批又一批小画家。具体事迹如下:

一、孜孜以学,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自幼酷爱绘画上小学时,一直没有专业的美术老师,但仍长期坚持的自学、临摹、写生、创作。初中,也没有美术老师,随着长期的绘画练习对美术的热爱则更加强烈起来,她决定以美术考学,毕业时拿着厚厚的获奖证书成为了一名美术教师,她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学习上执着追求,上下求索,年在省教育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进修学习,本着积极体验生活、认真绘画人生的原则,积极参加各种画展评比,多次在地方举行小型的画展,并受到了当地领导、老师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她一直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相关理论。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习讲座。另外,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

二、善教乐教,全身心投入教科研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不但对所教学科具人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能把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段贯穿于教学教研工作中,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多方搜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欣赏不同艺术体裁和风格的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美、鉴赏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为了完成上级、学校交给的任务,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探究新课标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示范、讨论、评讲、实践”四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式教学,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课内外练习,提高学生绘画的基本功;通过参加画展观摩和临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

为立足课堂理念的发展,立足学生个性的发展,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构建“多维”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体性、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现创造的天地、体验成功的乐园、发展个性的大舞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确立了以情境启导法、分层构建法、链式生成法为主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凭借“多维”教学表达,来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移情体验,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并通过分层引导、分层创作、分层评价,使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创作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审美的积聚。

三、春风化雨,育出满园桃李

县学校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她担任美术选修课的教学,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选修课教学中,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美术教学生涯中,总是以激发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因地制宜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散发想象的空间随心所欲的进行自己喜欢题材的选择,则不失时机的利用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搭建平台,每年举办富有较高艺术水准的画展,画展除在校园内展出外,还向社会向家长作以汇报和展示。如今学校的文化长廊上挂满了一幅幅精美的学生作品,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充分显示了学生们独特的审美个性及视角,在上级领导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检查时,对这些由她精心指导的作品给予了高度地评价。

她善于与学生沟通,对学生有一颗真诚的心,所以深受学生欢迎。和谒可亲,平易近人,深受学生喜欢。与学生畅谈人生、理想、交流感情,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人,同时也感染了学生们,积极的思想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也是每个老师默默耕耘的法宝。

小学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材料二

从教十多年来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无论是平静、坎坷、不幸、荣誉,同志都依然那么坚定、从容。把绚丽的青春时光毫不保留的献给了自己所钟爱教育事业,在一个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一、努力学习,特练苦练教学基本功。

年7月,同志以优异的成绩走出了师范学校的校门,踏上了小学教育的讲台,从那时起,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出于真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岗位、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为了做好教师这个神圣的工作始终坚持不断的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同志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十几年来,她系统地学习了《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素质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书籍,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主动参加教学基本功训练,在几年中系统地参加了《五项基本功训练》、《六项技能训练》、《教学技能综合训练》。

她深知没有充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这一光辉的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都得利于不断的学习和刻苦的训练,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课堂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是她耕耘改革的沃土,在语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她十分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上,大胆的探索出一套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智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发现教学法”。在改革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然后指导自己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使理论得到不断的修正。

三、教书育人,甘为教育事业献青春。

篇10

[关键词] 班集体建设 ;学生; 创新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95-04

同志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随着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这一重要指导思想的明朗化,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意识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1]。

1 明确创新精神的含义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人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品质等诸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创新就意味着要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和思维定势。那么,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教师的创新意识能够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作为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才能在平时教学和班级常规管理中,不断营造创新的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2]。因此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育能否创新的关键[3],笔者认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自觉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先进的教育思想;(2)努力健全自身人格,增强主体精神,充实精神需求,激发精神活力;(3)增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4)提高对国内外最新研究信息的敏锐意识,能在不断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应用的能力;(5)能够在对班集体和学生管理时努力创设并维护一种易于创造力得以表现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班集体风尚。营造信任、公平、宽容、自由、安全、富于创造性的集体气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潜能,释放人的能量,舒展人的个性,升华人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

2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应遵循的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方法的选择要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善于把差异转化为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使每个学生的创新精神都得到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而不仅是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位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笔者的工作中,以前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分数低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学会,还谈什么创新呢?因此,班里组织活动,总喜欢让语言表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而且热情主动的学生来参与、来组织。这样一来,那些功课差的、不是干部的、内向的学生难得有“闪光”的机会。事实上,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精神的唯一标准,功课一般的学生也渴望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应尽力创造条件,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使创新潜能不断发挥[4]。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学生一旦对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进取。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他们的发明创造,其幼芽往往就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爱好之中。青少年思维敏捷,他们身上具有很大的潜力,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唤起他们的创造欲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2.2 差异性原则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的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的发展。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学生的培育目标分成以下几个层次:对学习成绩优秀、智力超常的同学,鼓舞他们冒尖,指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对头脑反应快、知识面宽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时事知识竞赛、演讲竞赛、辩论赛等,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对有舞蹈、声乐、绘画或表演天赋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种专项比赛,施展他们的才华,激发他们艺术创作的灵感;对学习和各方面都表现一般的同学则循循善诱,以学生的精神振奋、满怀希望为前提,发现他们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有一个学生,她的父亲是个画家,由于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她对绘画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极高的天赋。正由于她对绘画的痴迷,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数学物理经常不及格。因此自卑情绪很强。但她也是一个天真无邪、乐于助人的孩子,深受大家喜爱。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耐心的跟她谈心,委任她做班里的板报组组长,而且鼓励她参加全国少儿书法绘画比赛。结果,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而且她所负责的墙报也在学生会组织的全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老师抓住机会在班里表扬了她,很快,她恢复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可见,对于不同类型孩子的教育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注意学生类型的差异,抓住他们的优点,适时鼓励,培养创造力。由于现在笔者所带的班是一个外语特长班,这个班的特点是学生学习成绩好的比较多,同学之间在成绩上攀比现象较严重,所以同学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只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孩子还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别的都不重要。因此他们在同学中表现地就会很骄傲、自私。于是笔者便一次一次的找他们谈心,和他们交流与人相处的原则和方法。两年后这些学优生都当选了“三好生”,有的还当上了班干部,积极地为班级为他人服务,开创了新的局面。

2.3 实践性原则

创新教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教育教学过程都要努力创设创新活动的条件,允许教师在教育形式上创新,促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形成创新素质。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独创意识,使其变配角为主角,改变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让他们有自我发现和自我展示的机会。老师在配角的位置上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例如班会课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讨论,与学生共同探索,一道体验实践成功的喜悦,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求新求异。每年5月秦皇岛市第一中学都举办大合唱比赛,各班都对这个活动很重视,而且每个年级都有管乐班,如果想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需要在歌曲选择和表演创意上有独到之处。笔者在组织排练过程中尽量发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学生都发动起来,让他们分头准备。有的负责服装,有的负责道具,有的负责选歌,有的负责伴奏,还有的负责挑选指挥。笔者在其中只起一个帮助者的作用,主要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还发动家长给全体同学借来了演出服装并请来了化妆师,组织同学排练了舞蹈,准备了诗歌……一切几乎都是在学生自己的努力下完成的。最后笔者所在班级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可见在教育实践中,每个人的潜能特长和作用都充分表现了出来,也都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创作实践带来的乐趣。

2.4 激励性原则

要努力营造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氛围,以表扬为主,恰当指出不足,尊重学生人格,培育学生自尊心、荣誉感,使其不断完善自我。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的评价策略。教师要尽可能地少用负评价,即使学生的提议是幼稚的、荒谬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嘲笑、讽刺和压制他们。因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源于一定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像力。惩罚和指责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会抑制学生创新的萌芽。在班集体初建之时,由于学生们劳动意识差、集体意识淡漠,所以经常出现教室里卫生没做、灯没关、门也没锁的现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差。面对这种情况笔者没有批评体罚他们,而是把任务分摊给个人,选那些总爱忘做卫生的同学当 “灯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3.1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是紧密联系的。学生的感知、联想、思维等心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并受其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爱、对学生的爱,这种真挚的感情表现在学生面前,就是和蔼可亲的笑容、激励性的语言和信任的眼神,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生活环境。否则,如果学生看到的只是教师严肃有余的表情,听到的只是平淡刻薄的语言,那么心情定会紧张,惟恐出错,思维必然受阻。可见,要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先决条件。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的状态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只有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才能形成和发展。同时班级建设也需要民主管理、民主教育的氛围[5]。例如,班级公约由学生集体制定;学生干部采用轮换制并通过竞选和民主选举产生;评优选先进,充分听取学生干部及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评语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式等。这样,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形成创新型班风、学风奠定了基础。让学生当家作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自主思考的空间不断扩大,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好心理和思想准备。

3.2 师生相互沟通,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

孔子曰:“有教无类。”[6]也就是说教师不应该在教育过程中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相反,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不同想法。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树立“师生平等”的教育思想。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经常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探究的群体活动中,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过去对学生的限制太多,不能说、不能笑、不能动,这个不准,那个不行,把学生的手脚捆绑起来,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强的学生经常表现出桀骜不驯、别出心裁、固执己见、易惹麻烦等心理特征。对待这类学生,要把他们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善待他们,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这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的有效途径,给每个孩子都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得以顺利的发展和实现。

3.3 注重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熔成的最复杂的合金,不了解这一切就谈不上教育。”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氛围,是开发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教师应该做到积极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正确全面地对待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因为创新能力较强的人必定是获得良好个性发展的人,缺乏个性的发展,不可能真正形成并实现其创造能力。其实,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不可分割的。素质教育正是在承认个别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学生健康的个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基础,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求每一个学生门门都优秀,就会把一个天才变为普通人。有想象力、创造性的孩子,总是好问,好突发奇想,具有思维的批判性,往往会使教师难堪,无法应对。为了培养创新人才,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学生观。要重视学生对人类过去积累知识的学习,但是决不要苛求有个性特长的学生门门优秀,不要以眼前表现的不足而过多地责备,而应该把他们看成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个体,尊重他们、宽容他们,要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每一点可贵倾向都给予鼓励和帮助[7]。有个学生,平日里纪律散漫,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骄傲蛮横,但这个孩子嗜书如命,思维敏捷而且知识面非常广,平日里经常看一些大学的教材,因此在班里被同学们称为“怪才”。刚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反映这个孩子很讨厌也都很反感他。因为课上他经常和老师争论,有时甚至还“开小差”。笔者非常细致地跟老师们解释了这个孩子“多动”的症状,让老师们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且在课下和他推心置腹的谈了很多次,给他讲了很多科学家小时侯的故事,教育他如何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老师;告诉他成功一定是来自个人的勤奋和努力,但也离不开集体和老师的帮助。逐渐地他开始慢慢和大家融合,遵守课堂纪律,并且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百科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目前他的各科成绩都在班里甚至年级里名列前茅,摆脱了以往令人讨厌的状况,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子。由此可见,个性特征显著的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正确引导,他们照样能被造就为成功的典范。

3.4 注重基本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厚实的基础,需要具有一系列基本的素质:广博而新型的知识,全面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基本而熟练的技能,丰富而不断更新的经验储备,自觉而坚强的意志,热烈而高尚的情感,良好而稳固的习惯等等。基础的东西,往往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良好的素质基础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众多的生长点以及形成高素质和创造力的现实条件。打下扎实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是不矛盾的。很难想象一个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过关的人会在现实生活中创造惊人的奇迹。科学家也好,企业家也罢,要想真正做好实验或建立成功的企业,之中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对他们自身都是极大的挑战。由此可见,良好的习惯,过硬的技能,坚定的意志品质都是学生创新能力养成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些能力,即使他再有才华再有创新精神,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总之,“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这是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中的讲话要点之一。同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也曾说过:“科学的最高目标是要不断发现新东西。”因此,要想在科学上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用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8],用别人忽略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说要创新。因此,要始终铭记教师永远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过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要善于点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索,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萌发更强烈的创新热情,体会更有价值的创新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人民教育,2012,(8):2-4.

[2]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103-105.

[3]楚江亭.科学知识观与教师创新能力养成――社会建构论视野中的科学知识性质解析及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06,(6):53-57.

[4]李萍.整体性原则在“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把握[J].北京教育(德育),2009,(10):40-41.

[5]周峰.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班级氛围中成长[J].江苏教育,2011,(8):50-51.

[6]孙钰华,葛鑫博.“有教无类”的历史解读与现代价值[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93-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