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篇2
中图分类号 R44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090-02
新生儿黄疸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原因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浓度升高,临床表现主要是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1]。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全,脑内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疗意义重大。代丹丹[2]研究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缩短临床康复时间,有效防治治疗后遗症。笔者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亦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23例,女27例,入科后均进行尿常规、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肝功能等检查,均符合新生儿黄疸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日龄3~25 d,平均(6.37±2.62)d;体质量2.4~4.3 kg,平均(3.65±1.48)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75±1.63)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10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8例,足月儿14例,过期儿3例。研究组男12例,女13例;日龄2~26 d,平均(6.42±2.74)d;体质量2.3~4.4 kg,平均(3.68±1.56)kg;出生时Apgar评分7~10分,平均(8.83±1.54)分;生产方式:自然分娩16例,剖宫产9例;出生时年龄:早产儿10例,足月儿13例,过期儿2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性别、日龄、体质量、出生时Apgar评分、生产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即给予基础护理、病情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等护理,研究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和措施如下。
1.2.1 循证准备 笔者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起源、概念、本质、实施步骤、实证分析与应用等,充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并积极学习文献资料检索相关知识,经充分准备后实施本研究。
1.2.2 循证问题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措施和预后等,结合儿科实际护理经验,充分考虑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确立如下循证问题:(1)新生儿黄疸;(2)蓝光治疗;(3)疗效;(4)护理服务质量。
1.2.3 循证支持和评价 将上述循证问题输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近3年的文献资料(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仔细评阅文献资料,分析、论证文献实证的真实性、科学性、实用性等,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筛选出最佳护理实证。
1.2.4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和患儿的病情特点、心理需求等,制定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蓝光治疗护理:调整好暖箱蓝光照射距离,一般保持灯管距离新生儿50~75 cm,照射过程用黑布眼罩遮住患儿双眼,采取妥善固定措施,防治患儿无意中拉扯掉,可用棉布将患儿手脚包住,避免抓、拉、扯等动作伤害。加强照射期间体温监测,一般保持体温29 ℃~32 ℃,保持房间湿度50%~60%,照射面积尽可能最大,每2 h全身性翻身一次,定时喂水,避免光照射脱水。(2)加强新生儿补水护理:充足的小便是排泄胆红素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仔细观察患儿每天小便次数,若每天6次,除非严重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停止母乳喂养。若患儿躯干和四肢黄疸时,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配方要求饮食,避免胃肠道负担过重,影响机体营养状态。(4)抚触护理:饮食1h作用开始抚触护理,时间15~20 min,依照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和臀部顺序抚触,特别是背部和腹部,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内容排泄,减少胆红素吸收。抚触用力均匀、适度,动作舒缓、轻柔,抚触期间严密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异常哭闹、不安、肌紧张等,应停止抚触护理,立即汇报医生处理。(5)出院指导:交代患儿多休息,适度运动,避免劳累。加强家长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提高出院治疗依从性。保持合理饮食,定期到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经皮检测胆红素指数、黄疸消退时间,比较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家属满意度变化。疗效标准:显效:治疗5 d,患儿黄疸症状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有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显著减退,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降低,但未将至正常水平;无效:治疗5 d,黄疸临床症状未见缓解,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不明显[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按照科室调查表格标准,出院时分别有科室护士长和患儿家属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足月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05.2 μmol/L,早产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56.5 μmol/L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常见类型有感染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新生儿肝炎等,胎儿出生后肺循环运行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而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导致血液内胆红素浓度过高,产生黄疸。病情严重时可引发核黄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弱、嗜睡、呕吐等,晚期可导致死亡,幸存者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4]。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生儿黄疸意义重大,其中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胆红素排出,有效缓解黄疸的临床症状[5]。
篇3
可提高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可积极采用。【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胆红素脑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 , 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 ,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儿 40例、早产儿 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内发病、28例在 1~3 d内发病、20例在 4~7 d内发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病情观察 在护理期间 , 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 , 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 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 , 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黄疸患儿来说 , 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 , 则会导致喂养艰难 , 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 , 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 , 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 2. 4 病理整体护理 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 , 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 , 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 , 治疗时长维持在3~5 d。在治疗期间, 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 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 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 , 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 , 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 , 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 , 合理调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 , 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护理效果 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 , 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 , 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 3. 2 满意度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 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 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 70例、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 , 将出生 28 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 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 , 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 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 满意 70例、
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 ,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 , 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 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 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 .新生儿黄疸 120例临床护理 .现代养生 , 2014(6):231.
[2]罗文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 2013, 19(15):115-116.
[3]陈玲 , 杨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 医药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13): 1786-1787.
[5]高鸿英 ,苗福荣 ,刘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医疗装备 , 2013,26(7):90-91.
[6]王燕 ,刘娜 ,孟丽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医药前沿 , 2013(31):15-16.
篇4
关键词 护理 肺炎 黄疸 窒息
1 临床资料
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的一年中,对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患儿病例进行统计,数据如下表1。
从表1可知,肺炎、黄疸、窒息是新生儿多发病。因此,本文将对以上三种新生儿常见病例的症状、护理措施做一介绍,希望患儿家属及早发现病情并掌握初步护理知识,帮助患儿早日康复。
2 常见病临床表现及护理
2.1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病死率较高,必须及时诊断和处理。新生儿肺炎可分吸入性和感染性两大类,这二者可独立存在,也可先后发病或同时并存。
临床表现:①宫内感染或产时吸入的肺炎起病多在生后3天之内,表现为出生时不哭,复苏后气促,吸气三凹,,持续或间歇性青紫,口吐泡沫,咳嗽少见,可见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两肺听诊常无明显异常。病情轻重不一,羊水吸入症状较轻,胎粪吸入症状较重,常伴全身皮肤、指甲黄色,两肺呼吸音减低或有中、细湿音,胸廓呈桶状,严重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和纵隔气肿,此时,病儿表现为青紫突然加重,呼吸困难加剧,心脏听诊心音移位,对一般氧疗无反应。若不及时解决,病儿可死亡或因严重缺氧而引起动脉高压、持续胎儿循环、心力衰竭和缺氧血性脑病。②产后感染肺炎多于出生3天后起病,早产和日龄越小者,症状越显非特异性;如不哭、少动或哭声低微,拒食,体温不升,较大日龄病儿初起常鼻塞,1~2天后气促,呼吸次数60~80次,呈点头状呼吸,吸气三凹,口周、眼周青紫,鼻扇,口吐泡沫,呛咳,屏气或双吸气,极度呼吸困难时出现矛盾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胸廓下陷),体温不恒定,可高可低,肺部体征不典型,多在吸气末闻及水泡音。
护理措施:①置病儿于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的病室,病重者人吸箱或辐射床保温,维持体温在36.5左右。②选择合适的氧疗(导管法、头罩法)和适宜的,改善呼吸,提高血氧分压至正常范围。③定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胎粪吸人肺炎在入院最初数小时内应每隔30~60分钟内进行一次胸部理疗和口咽部吸引,呼吸窘迫减轻后,2~4小时进行一次,分泌物粘稠时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普通肺炎视病情而定。④依病情轻重,耐心喂养或由静脉补充水分和热量,补液时要控制滴速5ml/kg.h。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肝大小,有无呕吐,血气分析结果等,及时发现并发症。
2.2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一个重要的临床症状,它有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之分。病理性黄疸原因比较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生成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
临床表现:
1、生理性黄疸大部分新生儿在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肉眼可见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约于第7~14天开始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第二周末,在此期间婴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其它症状,血清胆红素浓度
2、病理性黄疸:①黄疸出现过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发展过快;每天增加85tμmol/L;③黄疸程度过重;血清胆红素量>205μmol/L;④黄疸持久不退;时间超过2周以上或黄疸退而复始;⑤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1μmol/L:
护理措施:①观察和记录黄疸范围和程度,估计胆红素量,判断发展速度,及早预防并发症。耐心喂养,少量多次,保证奶量摄入以促进肠蠕动和胎便的排泄。②吸吮力差者应从静脉供给水分和热量以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③做好光照疗法时的护理和皮肤、粘膜的清洁护理,积极处理感染或破损病灶。④仔细护理,避免低温、低血糖和感染等诱发核黄疸发生的情况出现。⑤定时测量生命体征,注意心率、肝脏大小的变化,神经系统变化,观察大、小便量和性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⑥若为母乳性黄疸,G-6~PD缺乏症,应向家长作好健康宣教。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无有效呼吸运动。新生儿窒息往往发生在产前(宫内窘迫)或产时,是一种紧急状态需立即处理。
篇5
关键词:黄疸;早期喂养;游泳;抚触;护理干预;新生儿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现将我院产科对130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王小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将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13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顺序,单号为干预组(65例),双号为对照组(65例),出生体重2.5~4.0kg,Apgar's评分≥8分,男婴69例,女婴61例,外观无畸形,新生儿出生时无窒息、产伤及感染,并排除ABO或RH溶血。母亲年龄21~33岁,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进行早接触、早吸吮,实行母乳喂养、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常规新生儿护理,并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介绍及科学育儿知识等。干预组新生儿在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喂配方奶及2.5%葡萄糖水,直至母亲乳量充足,并增加游泳和抚触护理。游泳护理:新生儿出生4h后即进行游泳,新生儿脐部贴防水护脐贴,选择专为婴儿游泳设计和生产的游泳圈和游泳池,室温调节在26~28℃,水温控制在37~39℃,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过程分为被动游泳(护士在旁协助新生儿伸展肢体)和婴儿自主游泳。抚触护理: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采用美国强生公司推广的抚触手法,进行全身抚触,每日1次,每次10~15min,游泳后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均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的时间、胎便转黄时间、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动态变化。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早上6点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负责测定,取额部及胸部平均值并做记录。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软件,数据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两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hTtP://Www.XcHeN.COm.cn
干预组新生儿第1次排胎便时间及胎便转黄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见表2。表2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d内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值比较(mg/mL)(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干预组新生儿第2~6天黄疸指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
3、讨论
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素。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素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素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发生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2~3d出现,4~5d天达高峰,1~2周逐渐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增加喂养量及喂养次数便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但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秦学玲等报道[2],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h乳汁不足者仍占19.81%以上,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
篇6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1.077
Study on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 jaundice GAO Zi-ying. Department of Neonatology, Zhuhai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A total of 78 neonatal jaundice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and parallel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received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first row of meconium and meconium to yellow time, percutaneous jaundice index.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irst row of meconium time as (2.15±0.23)h, meconium to yellow time as (33.43±0.66)h,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5.43±0.56) and (57.49±2.34)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percutaneous jaundice index on postnatal 2nd day, 3rd day, 4th day, 5th day and 6th da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Early comprehensive nursing;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夯起闶侵赋錾28 d内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1-4], 导致新生儿血中游离胆红素数值增高, 进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症, 好发于分娩后2~3 d的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毛细血管丰富, 当血清胆红素值>5 mg时便可有肉眼可见的黄疸出现[2], 发病原因复杂, 若未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会导致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损害, 甚者引发胆红素脑病, 患儿出现神经细胞中毒性改变, 严重者甚至对其生存产生影响, 或导致身体运动功能损害及智力功能障碍等严重后遗症[3, 5-8], 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次作者对本院分娩的新生儿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现将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4];没有外观畸形;妊娠期间无合并症及并发症;Apgar评分>8分;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RH或ABO溶血;新生儿出生时窒息、感染或产伤。78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行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观察组男19例, 女20例, 出生时体重2560~4080 g, 平均出生体重(3310.45±256.52)g, 日龄1~5 d, 平均日龄(2.46±0.85)d, 平均血胆红素(249.88±14.56)μmol/L;对照组男20例, 女19例, 出生时体重2540~4065 g, 平均出生体重(3321.45±247.85)g, 日龄1~5 d, 平均日龄(2.36±0.88)d, 平均血胆红素(250.74±14.67)μmol/L。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重、日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予以早吸吮、早接触、母婴同室、母乳喂养、按需哺乳、遵照医嘱对症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观察:密切对患旱纳命体征、是否有吸吮困难、斜视、精神萎靡、嗜睡等进行观察, 同时对黄疸出现时间、分布、伴随症状、治疗后消退情况及大小便的性状和颜色进行观察和记录。②抚摸治疗:在患儿游泳和沐浴后由双手温暖的专人进行动作轻柔进而力度适中的全身抚触治疗, 抚摸操作部位应以掌心或指腹, 2次/d, 15 min/次, 连续治疗5 d, 按照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的顺序进行抚摸, 新生儿吃奶1 h后在水温38℃和室温26~28℃环境下有专业护理人员将患儿缓缓放入水中进行游泳操作, 患儿肢体伸展活动并予以轻柔的抚触, 保证水质清洁和使用防水护脐贴对患儿脐部保护及佩戴新生儿特制游泳圈, 游泳结束后取掉脐贴进行常规脐部消毒, 在抚摸过程中若患儿出现哭闹、烦躁时应立即停止抚摸治疗。③人工排便护理:观察患儿初次排便和转黄时间, 若新生儿出生后24 h无排便, 护理人员应对进行按摩, 选择0.5 cm直径的新生儿塑料肛管前端蘸石蜡油轻轻边转边插入3~5 cm, 直到排便为止。④健康教育:对新生儿生理特征、患儿黄疸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和护理的必要性告知患儿家属, 并嘱咐患儿父母拥抱和探视患儿以增加感情, 同时对患儿的精神状态、各部位颜色及吃奶等情况进行观察, 帮助患儿家属对新生儿的特点进行了解并指导其正确护理婴儿, 使患儿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患儿的治疗和护理。⑤光照治疗:患儿如光疗箱的温度为26~28℃, 照射温度为30~32℃, 提前做好光疗箱消毒及温度调节工作, 照射时间为6~12 h, 每小时对患儿左右侧卧和俯卧位交替翻身1次, 以保证蓝光对患儿皮肤进行充分照射, 用眼罩对患儿的双眼进行覆盖, 并用尿布对患儿的会阴进行包裹, 避免光照造成伤害, 护士轻柔抚摸患儿以缓解其不安情绪。⑥按需添加配方奶:在患儿充分吸吮母乳后按需给予配方奶, 增加患儿早期摄入量以保证患儿营养充分及足够的摄入成长所需的蛋白和能量。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和胎便转黄时间、经皮黄疸指数。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和胎便转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儿经皮黄疸指数比较 两组患儿经皮黄疸指数在出生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出生后第2、3、4、5、6天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出现在出生后2~3 d、4~5 d达到高峰, 多在2周后消退[5], 随着母乳喂养的增多, 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也在增加, 由于早期母乳量不足及喂养次数少、新生儿的肠蠕动慢影响了胎便排泄时间, 增加了胆红素的吸收量而引发新生儿黄疸[6],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新生儿黄疸, 故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意义重大[9-13]。
综合护理中抚摸护理主要是通过对背部体表神经兴奋排便中枢进行刺激以帮助患儿胎便的排除[7, 14-16];人工排便护理主要是减少新生儿胎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 减少患儿排泄胎便的时间, 减少因排泄延迟引发的新生儿黄疸, 间接的改善新生儿黄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生后第2、3、4、5、6天经皮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早期综合护理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黄疸, 有效的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血症,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李茂莲.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8):942-943.
[2] 杜雪枫.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指数的影响.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6):120-121.
[3] 彭静.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世界临床医学, 2016, 10(1):139.
[4] 张翠玲.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内蒙古中医药, 2014, 33(32):127.
[5] 柯丽琼.新生儿黄疸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4):2229-2230.
[6] 赵燕霞, 王莉.新生儿早期护理干预对黄疸的影响.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22):3150-3151.
[7] 辛美俊, 张艳红.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 33(2):226-227.
[8] 郑萍萍, 梅嫦颖.早期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2):270-271.
[9] 商广芝, 李松, 洪丽娟.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2):32-33.
[10] 赵娜.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25):34-35.
[11] 段春英, 陈殿红, 陈立. 多元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1):8-9.
[12] 陶慧, 张志霞.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23):15-16.
[13] 邝笑针.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发展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600-601.
[14] 罗琳雪, 黄月艳, 罗素桢, 等.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右江医学, 2007, 35(3):282-283.
[15] 刘红艳.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8):25-26.
[16] 郭亚瑾.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0, 35(7):83.
篇7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78名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儿为42例,女性患儿为36例。足月儿分娩69例,早产分娩5例,低体重儿4例。
年龄为1天-7天,平均出生年龄为(3.25±1.5)月;体重为,2.1-4.15kg,平均体重为(2.9±1.3)kg。上述患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溶血症状,主要有四种血型A、B、O型血型,上述三种血型的患儿的病例数分别为35例、23例、20例。
1.2 方法
1.2.1 实际方法
将于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78例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护理,护理的主要内容主要有:首先通过皮测黄疸仪测试了解其黄疸的程度,对其病情进行仔细地观察,以及尽量避免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等。具体的方法如下所述:
1.2.1.1临床观察
对于本组新生儿临床观察主要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3]:(1)患儿在住医院期间,各班护士注意应该主动对其发病史加以了解,主要需要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即母子血型、有无窒息情况、感染以及出生史等。(2)观察患儿体温、心率、呼吸及反应情况,有无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3)对患儿皮肤发生黄疸的程度进行观察,并对其出现的黄疸的进展以及消退情况进行观察。(4)若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脑性尖叫、双眼凝视、角弓反张、抽搐等,应予苯巴比妥钠镇静,20%甘露醇静推降低颅内压。
1.2.1.2护理对策
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该做好患儿家长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该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而言,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向患儿的家属介绍关于黄疸发病的主要原因、新生儿患溶血病的主要机理以及新生儿溶血病对新生儿身体的影响及其具体的危险性等。(2)对新生儿出现黄疸的程度加以了解和掌握。首先,应该仔细地观察新生儿皮肤所发生的变化,并根据黄染发生的范围情况,对血清胆红素的发展速度进行估计;然后,对其进行蓝光照射疗法护理,蓝光照射疗法时注意用眼罩保护患儿双眼及避光尿布保护会,保持暖箱内清洁,喂奶、换尿布尽可能在蓝光箱内进行;光疗时全身裸露不显性失水增加,补液量增加20-30ml/kg;若光疗过程中皮肤出现针尖样出血性皮疹或大便稀薄,一般不予特殊处理,光疗停止后自行消失;测体温1次/4 h,单面罩2-3小时翻一次,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的设置温度,控制体温在36.7~37.2℃的中性温度。熟悉光疗的不良反应,光疗时尽量减少哭闹,降低消耗。
1.2.2 统计学方法
将本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观察以及护理所得出的数据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上进行处理,平均值全部以“x-±s ”的形式加以表示。
2 结果
经过临床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治愈78名患儿,死亡1例,治愈率为98.43%。其中2例由于全身重度黄染,用蓝光照射及白蛋白治疗效果不佳,必须进行换血疗法,由于家庭因素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篇8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83-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为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我院对80例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以观察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足月分娩,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无感染及传染病史,1minApgar评分≥7分的正常新生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出生处理脐带后即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5ml,去除针头后由注射器部塞入新生儿(保证注射器部光滑,不刺伤新生儿)捏紧周围皮肤1~2min。垫好尿布观察。12h开始喂2.5%葡萄糖液10ml(用5%葡萄糖1∶1稀释),每天3次,喂3d。对照组坚持纯母乳喂养,不给予干预。
1.2.2黄疸测定:因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存在正相关关系[1],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吻合度较好[2]。第4d采用国产JH20-1B经皮胆红素测量仪监测,取额部、胸部平均值。测量值最高读数为22,最低读数为5,以额部、胸部平均数12为界定值判断黄疸发生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80例均为胎便早排,且都在60min内排出,对照组80例只有26例早排(32.5%),第1次胎粪排泄量明显高排较多,低排量新生儿减少。第1次胎便早变黄新生儿明显增加,且都在正常变黄时间内变黄。第4d黄疸指数偏高的出现数,观察组只有9例(11.3%),对照组有28例(35.0%)。两组第1次胎粪排泄时间及第4d经皮测量黄疸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高而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染。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这是因为在胎儿期,胎儿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但是体内为低氧环境,必须有更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出生后,新生儿必须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氧气,体内的低氧环境得到改变,红细胞的需求量减少,于是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分解产生胆红质。这时新生儿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不能把过多的胆红质处理后排出体外,只能堆积在血液中。这种胆红质象黄色的染料一样,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新生儿的皮肤和巩膜染成黄色,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脏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糖脱氢酶(UDPG脱氢酶)不足或受抑制,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以至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而发生黄疸。成人每日生成胆红素约65.0μmol/L(3.8mg/kg)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145.4μmol/L(8.5mg/kg)相当于成人的2倍。因此新生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荷大于成人。若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可引起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病理性黄疸会给新生儿神经系统带来损害,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着重是预防。
新生儿生后头几天,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因此随胆汁进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不能被还原为粪胆原;另一方面新生儿肠道中有较多β-葡萄糖醛酸苷酶,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被肠黏膜吸收,经门静脉返回至肝脏,这是新生儿肠-肝循环的特点。其结果是使肝脏代谢胆红素的负担增加,而致非结合胆红素潴留血中。新生儿肠道内胎粪的胆红素约80~100g,相当于新生儿每天胆红素生产量的5~10倍,如果胎便排出延迟,可使胆红素肛肠循环负荷加重,胆红素回收增多而加重黄疸。开塞露的应用,促进新生儿胎便早排和尽早排尽,减少了胆红素肛肠循环的再吸收,降低了血清胆红素水平,从而减轻了黄疸的发生。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8-137-1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体内胆红素增高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新生儿黄疸最常见,引起的原因多而复杂且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方法[1],各种病因所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都是光疗的最好适应证。大量的临床资料实践证明,疗效肯定,而且快速,安全。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光照疗法和相应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光照疗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新生儿黄疸32例中,女性18例,男性14例;年龄2~28d,平均13d,32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7天,平均5天。临床表现为巩膜、躯干、四肢、手心及足心黄染,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浓度均大于257μ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
1.2方法使用宁波戴维公司产YG-I型单面黄疸治疗灯置培养箱上进行照射治疗。灯管与皮肤距离为33~50crn。患儿全身,双眼佩带遮光眼罩会用尿不湿遮盖,尽量暴露皮肤,以保证蓝光充分有效地照射全身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除母乳喂养时抱出外,其他处置均在箱内进行。照射时间8~12h/天,持续3~6天。
1.3结果28例患儿黄疸消退明显,平均消退时间4天;3例黄疽消退时间延长,平均7天;1例黄疸消退不明显,转往上级医院继续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护理患儿接受光疗之前应先向其家属讲解新生儿黄疽发生的原因,光疗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光疗前给新生儿洗温水澡1次,更换清洁尿布,洗澡后不扑粉,以兔影响光疗效果。
包裹手足,包裹不宜太紧,以免影响末梢循环,并勤剪指甲防止光疗时抓伤皮肤。
患儿进箱前蓝光灯先行预热待温度上升到30℃(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32℃~36℃)时,将患儿放于蓝光箱内开始计照射时间,并保持湿度在55%~65%之间[2],检查灯管与小儿的距离,并以软棉布覆盖、固定于箱内准备放置新生儿头部的一侧,防止新生儿活动后撞伤前囟及耳、面部。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及时补充水分尤其是患儿哭闹、出汗较多时易导致脱水。
2.2蓝光治疗时护理①卧位:患儿放于床中央,以获得最佳照光位置,长时间单一卧位对肢体皮肤的压迫,可能增加新生儿的不适,甚至造成头颅畸形。光疗时护士加强巡回,协助新生儿左右侧卧位与仰卧位、俯卧位交替同时记录光疗开始的时间。②患儿心理的护理:新生儿刚出生不久,处于与父母相互认同的情感连结阶段,而光疗使亲子间情感连结中断,会影响新生儿心理发展。护士鼓励新生儿父母在新生儿烦躁或哭闹时以轻柔的语调与之讲话,并通过对新生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的抚触,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③皮肤护理:随时观察患儿尿布有无尿湿及大便污染,及时更换,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皮肤,保持箱内空气清新,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禁往患儿身上涂粉及油剂,以免影响光疗效果,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④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黄疸、神志、呼吸,吸吮能力的高低,如发现嗜睡,吸吮能力减弱,肌张力亢进甚至痉孪性尖叫等核黄疸的早期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观察尿量、尿比重及是否合并腹泻。如发现皮肤干燥,出现花纹,尿量减少,说明液体量不足,应调整输液速度。如患儿因蓝光照射而并发腹泻应及时报告医生,增加液体量。如排深绿色稀便,泡沫多,小便深蓝色,是一过性光疗的不良反应,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观察体温的变化,光疗箱内荧光管的发热使环境温度升高,可能对患儿有不利的影响。如水份丧失明显增加,若不注意补充可份致脱水和高钠血症,血液浓缩时红细胞破坏增多,进而可加重高胆红素血症。因此定时测量体温是光疗过程中护理观察上作的一项重要任务。⑤核黄素的补充。光疗超过24h可以造成体内核黄素的缺乏。本组患儿光疗时均给以核黄素5mg 3次/d口服,光疗结束,改为1次/d连服3d。
2.3蓝光治疗后的护理光照疗法后洗澡,观察新生儿黄疸的消退情况,认真检查患儿全身皮肤有无破损和炎症;继观察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记录光疗结束时间,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做好辅助检查,如查血清胆红素浓度以评价光照疗法疗效,配合医生治疗。
参考文献
篇10
新生儿护理中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新生儿的脐带应该怎样护理。因为新生儿脐带剪断后直径约1厘米左右,对新生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口,如护理不当,将成为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因此必须做好新生儿脐部的护理。断脐后的护理,主要是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沐浴要注意保护,防水污染残端。方法可用3%碘伏消毒残端,再换上无菌的纱布,纱布应该在生后12-24小时去除,如包扎的时间过长,纱布容易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给细菌在脐部生长繁殖创造条件。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脐带有无出血、脐部是否干燥、脐部是否清洁。
2 新生儿黄疸护理
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新生儿出生后3-6天会出现生理黄疸期,随着肝脏功能的逐渐健全,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10―14日消退,个别有延误到20日以后者,属于生理现象。当出现黄疸时,喂葡萄糖水+晒太阳就可以解决。还有种母乳性黄疸,这时可停母乳2-3天,让BB肠胃适应。
有的胎儿出生24小时以内出现黄疸,且持续不退。这种黄疸多是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当胎儿的血液是RH因子阳性,而母亲的血液是RH因子阴性时,新生儿易发生溶血而出现黄疸。此种黄疸较严重,一般不会自然消退,而需换血、光照疗法或输白蛋白治疗。所以,在临床护理时,从婴儿出生后就要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密切观察心率、心音、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3 新生儿红臀护理
新生儿红臀是新生儿期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护理上最棘手的问题。
新生儿红臀表现为:肛周、会及腹股沟皮肤潮红、脱屑、糜烂伴散在的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脓点,有分泌物,患儿常因疼痛哭闹不安,体温一般正常或随原发病变化。发生红臀的主要原因多为新生儿皮肤娇嫩,使用一次性纸尿裤,透气性能差、吸水性强,不及时更换,长时间刺激臀部皮肤所致。在温暖、潮湿、偏酸环境下有利于霉菌生长,而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所以易发生红臀。另外有部分新生儿对纸尿裤
也是发生红臀及皮肤损害的重要因素。临床护理中,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①保持臀部皮肤干燥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干净,勤换尿布,尿布不要包得太紧。必要时抬高并暴露臀部,让孩子仰面睡。尿布尽量选择柔软的棉布,严格消毒隔离,孩子的尿布应专用,保持清洁、干燥,防止交叉感染。尽量少用纸尿裤,以防止过敏造成感染。②新生儿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母乳不足可补充牛奶,但要注意牛奶的浓度,一般牛奶与水的比例为2:1,一定要煮沸15~20分钟,使蛋白质凝块变小,容易消化吸收。喂养必须定量、定时。换尿布时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质量和颜色,以便调节奶量,预防红臀发生。③红臀发生后,轻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撒脐膏;重者大便后冲洗干净,涂紫草油或1%鞣酸软膏或抗菌素软膏,用灯泡烤干。如有破溃,可用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
4 新生儿腹泻护理
大多数宝宝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呈粘糊状,无臭味胎粪约3-4天内排完。小宝宝的大便一般无定量,判断是否正常的关键是查看它的颜色和性状。一般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糊状;人工喂养的宝宝,大便为淡黄色或土灰色,糊状偏干;混合喂养的宝宝,大便略为黑褐色,糊状。如果宝宝的大便颜色为其它,或者呈水样、油样、混有很多奶瓣等,且味道发酸,就应该去看医生了。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