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期保健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生儿期特点
新生儿娩出后,从子宫内生活转到外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新生儿早期是由宫内过渡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也是生命的最脆弱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尤其是出生后第1周最为重要。
保健要点
保暖胎儿在母亲体内如同生活在温水浴中,其体温比母亲体温略高0.5℃,无需自身调节体温。娩出后第1分钟,由于蒸发失热,体表温度会下降3~4℃。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内,体温仍有下降趋势,而且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若体温(直肠温度)降至
保暖措施新生儿居室的温度宜保持在18~24℃,湿度保持在50%~60%。冬季环境温度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体温过低可影响代谢和血液循环,故强调保暖。夏季环境温度若过高,衣被过厚及包裹过紧,又易引起发热。因此,要随着气温的高低,随时调节环境温度和衣被包裹。保持室内卫生,空气新鲜,每日应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20~30分钟。
喂养指导母亲需哺乳,喂奶的时间和次数以婴儿需要为准,一昼夜不应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增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比例也随之增高。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无危害性的高胆红素血症,多发生在生后第1周末,持续时间可达3周~3个月。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婴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吃奶均正常,无疾病表现。如果遇到新生儿黄疸较重、持续10~14 天不见消退,排除疾病因素,可暂停喂母乳24~48小时。若停喂母乳后新生儿黄疸程度减轻,则可排除病理性黄疸,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在试验性停喂母乳期间,母亲要坚持每3小时左右挤1次奶,以保持泌乳。挤出的母乳可经过56℃、15分钟加热后再哺喂婴儿,或以配方奶或鲜奶代之。经以上处理黄疸未见减轻者,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护理
新生儿衣服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易穿易脱,干燥清洁,冬衣要能保暖。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做成,勤换勤洗,以防红臀。婴儿包裹不宜过紧,更不宜用带子捆绑,最好使两腿自由伸屈。
脐带剪断后残端用碘酊处理,要防止沾水或污染。近年来采用脐带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皮肤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大便后用温水洗臀部,要常洗澡。脐带未脱落时,洗澡不要弄湿脐带,可用75%的乙醇擦拭其根部,预防脐部感染。尿布、衣服最好选用纯棉制品,湿后要及时更换。如发现红臀或颈部、腋下、腹股沟部皮肤潮红时,指导家长用鞣酸软膏或消毒的植物油等涂抹。
最好经常变换,不要长时间的仰卧。俯卧位对呼吸功能有益,但俯卧位时要用平板床,不要用枕头。
预防感染新生儿期尽量减少亲友探望,避免交叉感染。凡患有皮肤病、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及其他传染病者,不能接触新生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母亲或家人,接触新生儿时要先戴口罩和洗手,不要对着新生儿咳嗽。必要时,母亲可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消毒后喂婴儿。新生儿的一切用具要经常煮沸消毒。洗脸与洗臀部的毛巾要分开。宣传不给新生儿挤,不擦口腔,不擦马牙,以防乳腺炎和口腔感染。医生要提醒家长不要随便自行给新生儿用药,有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治疗。此外,出生后24小时以内要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感知觉刺激新生儿生后即有看和听的能力,味觉和嗅觉发育已经比较好,皮肤感觉在额头、眼周、手和脚心相对比较敏感。因此,出生后就应该对新生儿进行感知觉刺激,例如对他说话、唱歌、微笑,吸引他的目光追随,抚摸他全身的皮肤。
筛查先天性代谢缺陷病某些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在新生儿出生时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易漏诊。因此,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筛查。筛查的目的是要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筛查的内容,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筛查项目一般包括听力筛查和苯丙酮尿症及甲状腺低下症筛查三项。若能尽早发现听力问题,可以及早进行康复训练,避免严重聋哑儿的发生。早期发现苯丙酮尿症和甲状腺低下,可以通过及时的治疗避免儿童智力低下的发生。
保健措施
家庭访视进行正常新生儿家庭访视。家庭访视能够早期发现异常或疾病,早期进行干预,从而减少新生儿发生疾病或死亡。
要求全科医生应对本社区或本团队管辖的新生儿及临时居住在本地的新生儿进行访视;高危新生儿访视应由儿保医生协助完成。首次访视前应建立访视卡;每次访视后应将结果记录在“访视卡”中。给新生儿体检前应清洗双手,并应按照程序全面检查新生儿。出生7天以内的新生儿称为早期新生儿,此阶段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喂养和护理不当都可能造成疾病发生,甚至死亡,应确保对这个时期的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并特别注意检查新生儿的情况。
访视时间和次数①对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3次家庭访视。首次访视在出生后3天或出院后3天以内进行,第2次访视在出生后14天进行,第3次访视(满月访)在出生后28天进行。②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出生窒息、产伤、先天畸形并影响生活能力等高危新生儿,得到报告后尽量在出院当天访视,并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增加访视次数。③对体重
设备要求儿访视时,建议最好有以下设备:体温计、体重秤、听诊器、腕表、皮尺、手电筒、消毒压舌板、75%酒精、消毒棉棍、新生儿访视卡、笔。
内容询问和查看分娩记录,了解新生儿喂养、大小便、睡眠、患病及预防接种等情况健康状况。了解出生时孕周、出生体重、有无窒息和产伤等情况。新生儿体格健检查称体重(满月访时)、量体温、计数1分钟呼吸次数,观察精神状态、吸吮、哭声,检查全身各部,重点是囟门、皮肤、眼、耳、口腔、脐部和臀部。
注意检查时不过多暴露新生儿,接触新生儿前清洁双手。
喂养评估询问了解喂养次数、是否存在喂养困难、是否喂其他食物或饮料等。观察一次全母乳喂养过程,评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含接姿势和吸吮情况等,鼓励纯母乳喂养至>6个月。
篇2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干预对儿童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结果:干预前比干预后知晓率显著提高,P
【关键词】 健康干预;儿童保健;影响。
正常小儿运动功能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正常小儿10个月左右能扶住栏杆独站,13~15个月会独走,1岁半时能拉着玩具车走,2岁左右步态稳。但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可有差异,其影响因素较多,如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育儿技能、生活习性、出生季节、是否接受儿童保健指导等都可能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比如冬季出生的小孩,因衣服包裹过多、过紧,运动功能发育可能较其他季节出生的小孩延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可获得有效的支持,促使个体、群体和全社会的行为改变,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1]。我们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在儿童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2011年10月在册管理的县城社区内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
1.2 分组 : 将研究对象分4个目标人群,分别是:新生儿期组、婴儿期组(28d~未满1周岁)、幼儿期组(1岁―未满3周岁)、学龄前期组(3周岁~入小学前的集体儿童)。
1.3 方法和内容
1.3.1 创建健康教育小组 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健康教育小组,负责不同时期儿童的健康教育工作。护士长是健康教育的总负责人,为每次健康教育的组织者,负责协调全面工作以及效果评价和分析;儿童保健护士负责上门家庭健康教育;儿保医师负责托幼园所的健康督导和健康教育;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为健康讲座的主讲专家。
1.3.2 工作方式和内容 (1)新生儿期组:健教方式以健教信息传播为重点,采用入户宣教的家庭健康教育方式,由专职儿童保健护士负责3次上门访视工作。访视中对新生儿要进行“问”:喂养、睡眠、预防接种和大小便的情况;“查”:全面的体格检查,称体重,及早发现新生儿疾病,特别注意口腔、脐部有无病变、黄疸出现与变化情况,以及母亲的生理、心理康复情况,并进行新生儿生长发育初步评估;“指导”:发现新生儿有疾病,及时转到儿科治疗,把生长发育状况不良者列入高危儿并转入儿童保健科管理,指导母亲饮食、休息、清洁卫生及产后运动,亲自教授正确的哺乳姿势、喂哺方式和次数,同时给予计划生育避孕措施的指导。(2)婴儿期组:健教方式以示范教育为主,采用个别面授和家长班大课堂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该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热量和营养的需要量高,但婴儿消化功能的不完善容易引起其营养失衡和喂养问题。所以,健康教育以儿童营养与喂养为重点,由儿保医生定期(每年至少4次)进行门诊观察和检查,了解其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指导家长学会合理的膳食原则,使婴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防止由于喂养不当而造成的各种营养性疾病。定期召开家长学习班,以交流经验的大课堂形式使家长提高认识,掌握育儿知识,增强育儿技能。(3)幼儿期组:此阶段的儿童神经系统发育较为迅速,语言和动作能力明显增强,但注意力时间短,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健教方式宜采用游戏互动的教育方式,以发展感知觉、运动、语言能力为早期教育的重点。通过每月1次行为发育评估检查,了解儿童在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能力等方面是否达到同龄儿童的水平。在每次保健体检时发放儿童发育进程表(如8个月可用拇指和食指捏小物、1岁3个月独自走稳、1岁半学习自己用勺子等),让家长们清楚知道此期儿童的行为发育应达到什么水平,同时教会家长帮助儿童克服恐惧心理的技巧。每半年举办1次相应年龄段的育儿讲座或小比赛(如家庭接力跑、小诗歌表演等),让专家、家长和儿童在游戏中形成一个轻松的信息交流平台,融教育于游戏中。(4)学龄前期组:此年龄组的儿童体格发育稳步增长,神经精神发育迅速,智力日趋完善,活动增多,与社会的接触日益增多,健教方式宜采取行为指导的教育方式,重点是防止意外伤害和传染病发生。每季度由专职儿童保健医生到托幼园所进行健康状况的督导,通过游戏、讲小故事、树榜样等形式让儿童学会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正确洗手的方法、刷牙的方法),教导儿童如何自我保护。对保健员和教师,采用上课和发放宣传小册子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各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隔离措施,掌握儿童意外伤害的基本处理。对厨房人员、清洁人员用示范方式教会消毒剂的各种调配方法、紫外线灯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对家长采用大讲座、发放宣传册、橱窗画宣传等形式进行教育。
1.4 效果评价:儿童健康教育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行为反映。通过观察儿童日常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了解儿童健康教育后的成效。②问卷调查。对家长或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健康教育实施前后的认识、态度及行为等方面发生的变化。③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患病率统计调查。根据不同的健康教育群体,制定了不同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别为育儿知识、儿童行为发育知识、儿童常见病防治知识、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知识等[2]。对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前后的变化情况,以评分的方式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2 结果
4个组别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的前后有所差异。其中,新生儿组的差异最为显著,干预后知晓率较干预前提高了31.33%,反映出这时期的家长初为人父母,对新生儿的教养经验相对缺乏,对育儿知识最为渴求,通过我们的健康教育,能使他们迅速掌握更多的育儿知识和技巧,从而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而学龄前期组干预前后知晓率提高最小,反映了这时期无论是儿童或家长,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幼儿园的教育,已掌握到一定的常识,同时也反映出这组的健康教育方式和质量有待提高。
3 讨论
儿童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医院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其健康教育内容在儿童的健康成长历程中有具体指导的现实意义[3]。实施儿童健康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相对应,与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经验相关联,要针对儿童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与儿童的接受能力相符合,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 医院儿童健康教育的对象应儿童与家长并重,认知的过程应遵循从被动―主动―自主的规律,尤其是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是被动的群体,家长既是受教育者也是传导者。儿童的不同阶段认识和接受能力相差很大,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的认知和活动特点,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法、形式、途径等进行全方位的不同程度整合实施。家长的文化水平、家庭的层次、儿童所在托幼园所的育儿文化背景对健康教育都会有影响。医院儿童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水平、教育方式也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郑国英.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孕产妇管理体系中的运用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8):1030,1076.
篇3
资料与方法
1999年8月~2008年8月患病新生儿1268例,早产儿198例,足月儿1043例,过期产儿27例,死亡96例,死亡率7.57%。新生儿死亡病例96例,男58例,女38例。有胎龄记录者82例,其中早产36例,足月52例,过期产8例。死亡时间: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39例,7天内死亡45例,28天内死亡12例;生后24小时内死亡42例,7天内死亡39例,28天内死亡15例。
结果
死亡原因:常见死亡原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新生儿肺透明病等。
死亡与日龄的关系:不同日龄死因也不相同,24小时内死亡42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窒息,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43.8%);24小时~7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早产、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40.6%);7~28天内死亡39例,死因主要为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15.6%)。
死亡与胎龄的关系: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病死率越高。早产儿胎龄为26+5周~36+6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新生儿肺透明病、新生儿畸形等。足月儿胎龄为37+1周~42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新生儿畸形等。过期产儿胎龄为42+1周~43+5周,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肺出血等。
主要死亡疾病: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等。
讨论
本组资料中住院新生儿的病死率达7.57%,分析原因可能为本组资料均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且我院医疗条件差或患者就医不及时,使患者病情加重,所以死亡率较高。降低围生期新生儿死亡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1],而窒息、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2]。经过本组资料统计,窒息性因素是新生儿第一位的死因,以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且多于1周内死亡。新生儿窒息大多是宫内缺氧的延续或母体并发症的后果,因此必须解决宫内缺氧的早期诊断和防治,及早识别难产、及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防止新生儿产时窒息,估计分娩会发生危险时,儿科医师应提前到场,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实行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的良好局面,减轻窒息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早产占第二位。本组资料显示,胎龄越小,产重越低,新生儿肺透明病、颅内出血等的发病率越高,新生儿的死亡率越高。防止早产是防止新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等因素,易并发肺透明膜病、颅内出血和感染等。
感染性病因占第三位,以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败血症为最多见,因此,重点应加强新生儿期防止感染措施。新生儿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主要的死亡疾病中以肺出血和颅内出血占绝大部分,但是在早产儿中,肺透明膜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减少,可能与早期给予促胎肺成熟和保胎等早期干预有关。
因畸形而死亡的新生儿也不少,以心脏先天性畸形最多见,其次为神经系统畸形。因此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处理畸形儿极为重要。因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死亡也不少见,如脐带打结、胎盘早剥、子宫破裂、重度妊高征等。因此,定期产前检查、普及孕期保健和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尽早就医非常重要。本组资料中不论24小时内还是7天内,最多见的死亡原因仍是窒息性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孕妇学校,宣传孕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早期干预,防治早产,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使用规范的窒息复苏手法,不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技术,同时加强新生儿护理,积极防治感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提高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病因分布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症状,多种因素引起的胆红素水平异常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1]。新生儿黄疸发病率很高,距文献报道,约有5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2],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胆红素易于透过,严重者可出现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生命造成严重威胁[3]。由于该病病因复杂,发病率高,危险性大,积极预防、及时发现、恰当治疗是降低该病致残、致死率的有效途径。笔者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间收治的14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总结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新生儿黄疸140例,其中男83例,女57例;发病时间:≤1d5例,2~3d96例,4~7d39例;黄疸发生程度:轻度黄疸64例,中度黄疸61例,重度黄疸15例;分娩方式:自然生产96例,剖宫产44例;足月分娩101例,早产33例,过期产6例;新生儿体重:≤2kg19例,2~3 kg34例,≥3kg87例;来诊时血清胆红素水平:(304±141.7)Ixmol/L。
1.2诊治方法 患儿接诊后立即抽取股静脉血做血生化检测,并行血常规+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TORCH、有感染者行血培养、脐分泌物培养、胸片等检查。经检查确诊病因后,轻度黄疸患儿给予光疗治疗,有感染者给予抗感染治疗,母乳性黄疸者停喂母乳;同时给予肝酶诱导剂、肠道微生态制剂、白蛋白,以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2结果
14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病因分析,见表1。
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中,因感染因素患病的患儿人数最多,占总患儿数量42.85%;其次为围产期因素,占27.14%;排在第三位的主要病因为母乳型黄疸,占23.57%;另外因新生儿溶血病引发黄疸7例,占5.00%;胆道闭锁1例,占0.71%;不明原因黄疸1例。
3讨论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院接诊的新生儿黄疸病例中,因感染导致黄疸的患儿数量最多,占总人数的45.71%,该原因这是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易患各类感染性疾病,而感染可导致胆红素生成增多并降低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胆红素浓度升高。为预防这一原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医院方面应加强卫生宣传,倡导产妇保持正确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强调新生儿科学的产后护理,减少其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和产妇应密切关注新生儿身体状况,避免因忽视早期黄疸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感染时患儿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无氧呼吸增强,极易出现代谢性酸中毒[4],所以在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纠正酸中毒。
围产因素是引发的新生儿黄疸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早产和经受产伤的患儿由于机体多项指标均低于正常新生儿,且因需要接受治疗而延期进食,会出现肝酶活力降低和肝肠循环量增加的现象,从而引发胆红素升高。此类原因导致的黄疸可通过加强产前保健,降低早产、难产、宫内窘迫和产后窒息等情况的发生率来进行有效预防;对于早产、经受产伤的新生儿,应重点加以关注,严密观察、记录,尽早发现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随着近年来母乳喂养的广泛提倡呈现高发趋势,该因素导致黄疸的原因主要由于母乳是新生儿期葡萄糖醛酸苷酶(B-GD)的主要来源,B-GDB的功能是将已经结合的胆红素水解,所以母乳喂养会导致新生儿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量增加,进而出现黄疸。为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对产妇哺乳进行科学指导,严格记录新生儿便排情况,一但新生儿出现黄疸情况,应立即停止母乳喂养,同时加以光疗退黄。
新生儿黄疸病因分析结果说明,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后保健知识的普及,可以有效避免新生儿黄疸高危因素出现;对高危患儿进行相关指标的严密监测,可以尽早发现症状,及时治疗;根据不同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合理用药,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危害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宁兰,焦彦湘.52例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4,20(3):223.
[2]黄德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6):526-528.
篇5
关键词: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相关因素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68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07-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新生儿总发病率中大约占40%~50%[1]。黄疸主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其中轻度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不会形成严重后果,但重度病理性黄疸会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过高胆红素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损害,引起细胞功能性紊乱,具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2]。因此,探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如何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接受的34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9月~2011年3月接受的34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男218例,女124例。分娩方式:235例阴道自然分娩,107例剖宫产;早产儿49例,(14.3%),足月儿281例(82.2%),过期产儿12例(3.5%)。新生儿胆红素浓度为102~550.9mol/L。22例出生后24h内出现黄疸,97例出生后24~72h出现黄疸,其余的72h后发现黄疸。
1.2 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符合文献[3]:①新生儿出生后24h之内出现黄疸;②血清直接胆红素浓度大于34.2umol/L;③早产儿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大于257umol/L,足月儿则大于221umol/L;④血胆红素的每天升高值大于85umol/L;⑤黄疸出现时间持续长,早产儿>4周,足月儿>2周;⑥黄疸退而复现。
1.3 方法。对入院后的34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进行相关实验指标的测定,主要包括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直接胆红素、网织红细胞、白蛋白、总蛋白、ALT等检查;对于特殊病情的患者应针对性地选择进行血培养、CRP、TORCH等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i±S和率来表示数据。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对相关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以P
2 结果
2.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因素。分析后可知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感染溶血因素、围产期因素、孕母因素及先天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详见表1。
表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胆红素浓度值
2.2 影响总胆红素浓度值的相关因素。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对表1中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对胆红素浓度变化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因素主要有:ABO溶血病、G6PD缺乏症、宫内窘迫、分娩方式和新生儿肺炎,详见表2。
表2 影响胆红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因体内胆红素浓度的不断积累造成的新生儿皮肤等不同器官所出现黄染现象称之为黄疸。现今,伴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并发现胆红素能造成体内细胞中Ca2+浓度超载,损坏线粒体正常功能,进而诱导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对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4]。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因素多而复杂,本文通过对342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知感染溶血因素、围产期因素、孕母因素及先天性等多种因素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中感染因素是影响病理性黄疸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包括新生儿肺炎、败血症、新生儿脐炎、胎膜早破以及新生儿脓包疮多种因素。感染可破坏红细胞正常功能,使其发生溶血,造成体内总胆红素浓度过高;同时感染对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引起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本组342例患者中因感染引起的黄疸有172例,占50.5%。
围产期因素包括新生儿窒息、头颅血肿、胎儿宫内窘迫、产钳、早产是病理性黄疸发生的常见因素。本文因围产期因素造成的病理性黄疸有93例,占27.2%。其中新生儿窒息和宫内窘迫可降低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力,从而对胆红素的运输、代谢及其排泄造成影响,引起病理性黄疸。同时,新生儿缺氧窒息会紊乱消化道分泌能力,造成胎儿腹胀便秘,从而使黄疸病情加重[5]。因此,应更加重视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工作,通过对存在产后窒息危险的孕妇进行重点监护,改善分娩技术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综上所述,病理性黄疸发生的相关因素多而复杂,检测手段、主观因素都会对病理性黄疸的诊断造成影响。因此,针对早期病理性黄疸患儿应防重于治,在有效预防的基础上进一步治疗。对于潜在存在病理性黄疸因素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其胆红素浓度,做到及早预防,阻断黄疸的进一步发生。
参考文献
[1] 骆伟华.新生儿黄疽与窒息缺氧的关系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6):62-63
[2] 包克珍.10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J].西南军医,2010,12(1):42-43
[3] 张莉,金润铭.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8);795-800
篇6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早产儿434例(除外先天畸形和遗传代谢性疾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早产儿出院后于家中在早期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按摩、体操、动作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常规组只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结果: 1岁时干预组早产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常规组(P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早期干预; 婴儿,早产; 智力; 运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erebral palsy early intervention model on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premature infants.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thirtyfour survived premature infants,excluding those with congenital deformity and hereditary metabolic diseases,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intervention group and routine care group. The infants of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massageexercise and active motion training on basis of early education at home after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All infants with abnormal motion manifestations were given appropriat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In the routine care group,infants received routine care only. Results: At the age of 1, the average scores of 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 and 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 (PDI)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routine care group (P
[Key words]cerebral palsy;early intervention;infant, premature;intelligenc; motion
早产作为脑瘫、智力低下的重要高危因素已被国际公认。国外报道,早产、低出生体重对儿童智能和行为发育均有明显的长期消极作用[1],存活早产儿中有7.8%的智力低于正常[2];国内研究提示,早产儿的伤残率和脑瘫患病率呈增加趋势[3]。2001年4月~2004年12月,对早产儿实施以强化动作和运动训练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方案,创建了产科与儿科结合,新生儿科与儿童保健科结合,儿童保健科与康复科结合,医院与社区结合的脑性瘫痪早期干预模式[4],以观察早期干预模式对早产儿发育和预后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胎龄不足37周(除外先天畸形和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存活早产儿434例,常规育儿组(常规组)家长无意愿参加早期干预指导的早产儿215例,早期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家长积极参加早期综合干预的早产儿219例。
1.2 方法
1.2.1 干预组管理及运转程序
1.2.1.1 孕期
开设孕妇学校进行产前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保健及相关医学知识,减少和避免高危因素对胎儿的损伤。 产科开展胎儿生长发育监测和干预,对有先兆流产的孕妇进行促胎儿肺成熟治疗。
1.2.1.2 新生儿期
新生儿科特设早产儿室,由专职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每名早产儿出院前,由专职医师向家长交代早期干预的目的和内容,取得家长同意的,发放家长信,介绍干预方法和资料,并发放早产儿复诊卡,预约其于纠正胎龄满40周时回新生儿科复查,再次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NBNA),填写登记表,同时通知儿童保健科接诊,转入儿童保健科。
1.2.1.3 婴儿期
由儿童保健科负责早产儿的随诊检查及早期干预,并建立早产儿观查记录册。预约每位早产儿定期返院进行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和神经运动检查。纠正月龄6个月前为每月检查1次、6个月后基本正常者改为每两月1次,异常者仍为每月1次。从出院后1~2周开始,在对早产儿进行全面早期教育[4]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强化运动训练,包括抚触、全身穴位按摩、被动体操,每天2次,每次5~15 min。并依据婴儿运动发育规律做俯卧抬头、拉坐、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的主动运动训练。在检查中早期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翻身异常及运动发育落后者及时转康复科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定期组织家长接受培训,指导早期干预训练内容,及时反馈家长意见,做好家长心理指导,并提供交流、咨询场所。
1.2.1.4 康复及追踪工作
康复科负责早期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儿童的门诊康复和家庭康复指导工作。脑瘫儿童须经神经科医生确诊后转入大连市儿童脑瘫康复中心治疗。社区服务中心(卫生防治站)协助早产儿的追踪工作,定期对儿科医务人员举办学习班,培训早期筛查、诊断的知识,便于在新生儿访视及预防接种体检时早期发现问题,并填写高危儿转诊卡及时转诊。
1.2.2 常规组管理及运转程序
孕期和新生儿期 宣教、指导、治疗方案与干预组相同,出生后接受相同的喂养、护理和婴儿保健指导。3、6、9及12月做神经运动功能检查,1岁时做智力测查。
1.3 神经运动功能检查
采用AmiolTison方法[5]及Vojta神经反射检查法[6]。
1.4 智力测查
采用中国标准化贝来量表,测定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 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ive development index PDI)。评价标准[7]:≥130分为非常优秀,120~129分为优秀,110~119分为中上,90~109分为中等,80~89分为中下,70~79分为临界状态,≤69分为智力缺陷。脑瘫诊断按《实用儿科学》第7版标准[8]。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在男女比例、胎龄、出生体重、胎数以及围产期孕母和新生儿情况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5),见表1和表2。干预组和常规组各发生HIE 19例和15例,颅内出血16例和1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资料具有可比性。表1 干预组和常规组临床资料比较(略)注:(1)为χ2值,(2)为t值;括号内为发生率(%)。表2 干预组和常规组孕母情况和新生儿出生后窒息情况比较(略)注:异常妊娠包括胚亡,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孕期并发症包括妊高症、糖尿病、其他内科合并症。
2.2 1岁时MDI和PDI分值
MDI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为(93.84±9.89)分,常规组为(91.4±12.34)分;PDI比较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干预组为(97.53±9.71)分,常规组为(88.1±11.20)分。干预组有向中上水平分布趋势,两组MDI在90~109分值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表4);PDI两组比较,110~119、90~109、80~89、70~79各分值段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表5)。干预组运动发育落后9例,常规组40例,差异有显著性(P
2.3 早期异常神经征象及干预效果
干预组早产儿中,6个月前出现的异常神经征象按出现频率排序为:头竖立困难、足背屈角>70°(正常
2.4 脑瘫发生情况
干预组发生脑瘫2例,常规组为5例。7例脑瘫患儿胎龄在26~35周,体重1 200~2 600 g,孕母妊高症2例次,孕母多次妊娠5例次,其中合并孕母习惯性流产1例次,既往死胎1例次,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次,颅内出血1例次,双胎4例次。干预组2例患儿在1月龄时即出现异常神经征象,经家庭早期干预后仍持续存在。
3 讨论
3.1 家庭干预转为医院康复的时机
近年来,有关早期干预促进早产儿、高危儿智能运动发育的报告较多,且单纯以家庭干预的方法不在少数。需要指出的是,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改家庭干预为医院正规康复是值得探讨的,一方面要避免太重视治疗的作用,对自然可愈的小儿积极给予大量治疗,会给家长带来严重的不安和负担;另一方面是如何让不可避免发生的脑瘫儿及时得到正规康复治疗,以达到正常化和最大化的功能恢复[9]。本研究结果提示,具有以下征象时需列为重点监测对象。(1)早期多项异常,包括主动运动减少、反射异常、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2)孕母重度妊高症、多次妊娠,或既往有异常妊娠史等孕产期高危因素者;(3)出生极低体重胎儿,胎龄小于32周者;(4)非单胎,尤其是合并有同胞新生儿死亡者;(5)合并新生儿重度窒息、缺血缺氧脑病、颅内出血等损伤者;(6)脑电图、头颅B超、CT、头颅磁共振明显异常者;(7)家长述喂养护理困难、过分安静或易激惹、3个月内反复惊厥者;(8)家庭正规训练指导2个月无好转,反而新增其他异常者。
3.2 强调运动训练和异常姿势的控制
以往报道中,对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的干预方法多延用足月儿的干预内容,但早产儿由于脑循环功能不成熟、脑白质易受损,从而影响小儿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导致运动发育障碍,表现出PDI指数低于足月儿[10],适用于足月儿的干预方法却解决不了早产儿出现的问题。研究中采取的早期促进方案特别强化了早产儿早期动作和运动的促进,更多运用了早期康复的手段,解决一些早期出现异常神经征象的早产儿及中枢性协调障碍者,从促进结果来看,效果是满意的。
目前认为,早产儿易发生脑瘫的原因可能是[11]宫内缺氧引起早产及脑白质损害,早产儿的脑组织发育不完善,未成熟儿对产时、产后脑缺血更为敏感,脑瘫是整个产前、产时、产后综合高危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如孕母重度妊高症、宫内感染等,也是脑瘫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组发生脑瘫的7例患儿与以上研究吻合。由于本文样本例数较小,脑瘫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从干预组中部分非脑瘫患儿出现早期异常神经征象看,1岁时虽然这些征象消失,但分析这些异常神经征象消失的原因,有些可能和神经系统成熟有关,有些却可能因早期干预后使脑功能得到代偿而异象消失。
脑瘫早期干预在管理模式上运用了产科和儿科,临床和保健,保健和社区的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宣教、筛查、干预、治疗、追访各环节能环环相扣,运转程序畅顺可行,真正做到了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康复[12]。表明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通过早期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强化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早产儿的运动发育,也提示通过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康复早期可疑脑瘫儿,从而降低脑瘫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Yothy A,Raogn, Kumar KS,et al.Translocation Down Syndrome[J] . Indian Med Sci,2002(56):225-229.
[2]Daily DK,Ardinger HH,Holmes GE.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ental retardation[J].Am Fam Physican,2000(4):1062-1064.
[3]李燕春.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及防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4) :204.
[4]鲍秀兰,孙淑英,虞人杰,等.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1903-1906.
[5]Claudine AT, Ailbert Grenie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46-95,182-191.
[6]李树春.小儿脑性瘫痪[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9-229.
[7]范存仁.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手册[M].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38-164.
[8]林庆.脑性瘫痪.见:胡亚美主编.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177.
[9]胡莹媛.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9):777.
[10]周丛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预后、及病因探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325-328.
篇7
1、 我国儿童出生一周内需接种的疫苗是什么? 答:卡介苗、乙肝疫苗。
2、 城市儿童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意外伤害。
3、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是?
答:病毒。
4、 关于纯母乳喂养的定义是什么?
答:除母乳外,不给婴儿吃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食物。
5、 儿童铅中毒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答:注意力障碍、体格生长缓慢、攻击性行为增多、头疼、腹痛等。
6、儿童在出生当日死亡的,无须记入儿童花名册,但必须填报儿童死亡报告卡。( )
答案:(×)
7、新生儿感染应列入高危儿管理,进入感染恢复期后方可按普通新生儿进行保健管理。( )
答案:(×)
8、婴儿容易流口水是因为( abc )
a 口腔小 b唾液腺分泌增多 c长牙齿
9、儿童入幼儿园(所)时,托幼机构应当查验哪几种证明? “儿童入园(所)健康检查表”、“0~6岁儿童保健手册”、“预防接
种证
” 10. 新生儿疾病筛查遵循( A )的原则。
A 自愿和知情选择 B自愿和公正 C统一和规范 D 知情和统一 答案:A
选答题(20分)
1、正常小儿,身长75cm ,体重9kg, 头围46cm ,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其可能年龄是:(1岁)
2、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为: (1岁)
3、新生儿期的保健护理重点包括哪几项(a 、保温 b、合理喂养 c、注意清洁卫生d 、预防交叉感染 )
4、跌撞伤的基本急救处臵包括(1抬高 2冷敷 3 压迫 )
5、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什么疾病 (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气道炎症 )
6、以下哪项属于右向左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 ) A 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 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答案:D
7、心理紧急急救助的主要技术和步骤包括哪些?
答案:倾听:倾听儿童说什么和注意他做什么,从而去理解和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
8、铁的主要来源(动物性食物)
9、儿童口腔保健的服务对象是 (0-6岁儿童)
10、判断题:一旦确认为2型糖尿病患儿,应立即开始使用降糖药进行治疗。(错误 )
抢答题
1、 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三餐总能量的合适比例为多少?(30%)。
2、 牛奶中含量高,对幼儿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矿物质是什么?(钙)。
3、 母乳喂养4个月后需要添加辅食,否则最容易导致缺乏的矿物质是什么?(铁)。
4、 新生儿硬肿症最初出现在什么部位?(答:小腿)。
5、 促进乳房发育成熟的主要激素是(催乳素) 。
6、 小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是病毒。
7、 小儿缺铁病因最主要的是(铁)供给不足。
8、 早产儿、冬季出生的小儿,根据需要在出生后2周应加服什么?(鱼肝油)。
9、 小儿活动期佝偻病初期,血生化会有较轻微改变,包括哪些?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偏高。
10、目前提倡纯母乳喂养至几个月?(6个月)。
四 风险题:
30分题
1、儿童耳及听力保健工作要求,做好辖区内筛查未通过儿童的追访,并记录筛查、诊断和干预结果。( )
答案:正确
2、淋病性结膜炎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 答案:正确
3、意识障碍的轻重程度可分为几种?
A. 嗜睡 B. 意识模糊 C. 昏迷 D. 昏睡
4、下列哪一点不是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 C )
A 、由上至下 B、由粗到细
C 、由远到近 D、由低级到高级 E、由简单到复杂
5、训练小儿定时大小便的习惯宜从( B )
A 、1个月开始 B、3个月开始
C 、6个月开始 D、8个月开始 E、1岁开始 6、72、有关母乳性黄疸以下哪项不恰当( E )
A 、多于生后4-7d 出现 B、2-3周达高峰
C 、血清胆红素可>342μmol/L(20mg/dl)
D 、一般情况良好 E、胆红素在停止哺乳后无变化
7、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C )
A 、学龄期、青春期 B、幼儿期、学龄期
C 、婴儿期、青春期 D、婴儿期、幼儿期
E 、婴儿期、学龄期
8、新生儿易出现溢奶的原因,不包括( B )
A 、胃呈水平位 B、胃扭转 C、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
D 、幽门括约肌较发达 E、贲门括约肌发育差
40分题
1、出生后5天男婴,发现乳腺有一鸽蛋大小肿块,应如何处理( D)
A 、挤压肿块 B、局部热敷
C 、手术切除 D、无须处理 E、局部用药
2、幼儿期保健工作的重点包括以下项目,但除外( B )
A 、加强饮食卫生 B、预防佝偻病 C、防止意外事故
D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E、加强传染病及常见防治
3、脊髓灰质炎混合疫苗在一岁以内应服用几次( C)。
A .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4、第一次乙肝疫苗注射与第二次注射间隔时间( A)。
A .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5个月
5、幼儿期易发生意外伤害主要是由于( C )。
A .运动功能发育较快 B.语言功能发育较快
C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D.平衡功能较差 E.以上都不是
6、第二性征发育是在哪一期( E )。
A .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前期
D .学龄期 E.青春期
7新生儿筛查包括( )
a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b苯丙酮尿症 c甲状腺功能亢进
d 以上都对
8、与青春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轴心体系是(C )
A. 中枢神经——下丘脑——性腺轴
B. 中枢神经——垂体——性腺轴
C.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D. 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轴 E.以上都不是
50分题
1、以下哪种疫苗是减毒疫苗( A )
A. 卡介苗 B.乙肝疫苗 C.百日咳菌液
D. 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类毒素
2、以下哪种情况与生长发育规律不符 ( D )
A. 生长发育是连续的过程 B. 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
C. 生长发育遵循从上到下,从近到远,由粗到细,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D. 神经系统发育先慢后快 E. 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概述; 是一种由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障碍、不能产生足够的甲状腺素而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落后的疾病。在新生儿往往无表现,仅有黄疸延迟、便秘、脐疝等非特异性的症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眼距增宽及舌外伸等现象,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同龄正常孩子的水平,最终成为矮小畸形的痴呆儿。
4、小儿血压的正常值(mmHg)应为 ( A )
A. 收缩压=80 +(年龄 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B. 收缩压=80 +(年龄 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C. 收缩压= 70+(年龄 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D. 收缩压=70+(年龄 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E. 收缩压=90+(年龄 x 2) ,舒张压为收缩压的1/2
5、生理性体重下降的范围一般是出生体重的(B )
A.1%~5% B.3%~9% C.5%~10%
D.10%~15% E.15%~20%
6、肝豆状核变性肝脏内铜的沉积开始于(A )
A 婴儿期 B 3岁以后 C 5岁以后
D 12岁以后 E 1岁以后
7、一个月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其主食为(D )
A 米饭 B 母乳 C 牛奶
D 低苯丙氨酸奶 E 无苯丙氨酸奶
8、接种乙肝疫苗后,下列哪项检测指标表明机体已产生保护性抗体:(C )
篇8
围产医学(PerinatalMedieine)是研究分娩前后一定时期内,危害孕妇本身及胎儿的各种疾病和胎、婴儿生理与病理的一个新兴边缘学科。
围产期与围产医学
国际上围产期的划分方法有:
1.孕28周至出生后7天(胎儿出生体重)1000克)。
2.孕20周至出生后28天(胎儿出生体重)500克)。
3.孕金8周至出生后28天(胎儿出生体重)1000克)。
4.从受精卵着床和胚胎形成至产后7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和国际妇产科学会(FIGO)通知,以1976年公布的上述的第I种为围产期医学统计标准。世界上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均采用此标准。经过10多年来的努力,目前不少发达国家,甚至我国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已采用“全围产期”标准,即从妊娠开始至产后28天,甚至继续随诊至2岁儿童。围产医学摒弃了以往只侧重母亲而让胎儿多冒险的陈旧片面观点,以降低母胎围产期死亡率及伤残率为宗旨,把母胎视为一个整体的母子并重医学,亦称“母子医学”。它是包括胎儿生理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病理学、药理学、畸形学、先天性遗传病学、代谢性疾病学、社会心理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医学。作为围产科医师既是妇产科医师,又是孕产期的内科医师,即近10年来新兴的“产内科医师”。作为围产科医师需要掌握胎儿监护和新生儿抢救等多种知识技能。例如:胎儿宫内监测、B超胎儿监护、胎心宫缩电监护、胎儿心电图、胎儿镜、羊膜镜、产前诊断、羊水分析、羊膜腔内治疗,低于1。鲍早产儿和其他高危儿急救重点新生儿监护室(Nlcu)的急救医疗技术。
高危妊娠
高危妊娠(highriskpregnaney),广义上包括所有的病理产科,而狭义上是指妊娠后危及母胎的死和(或)伤残的病理诸因素。包括固定因素(既往、产前、慢性疾病)和相对因素(妊娠后出现的异常)。特别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合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骨盆异常、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及不良生育史(遗传病、畸胎死胎史)等。国际公用Noesbitt的百分法,以高危绝对与相对因素计分,高于70分为高危妊娠。我国多采用倒扣分法,即累加扣分高于30分为准。常规全孕期动态三次评分:首诊,孕28一37周,入院。高危妊娠归入高危门诊、高危病房及产科重点监护室(OICU)专门监护,以早期掌握高危孕妇情况,使高度危险者有机会妊娠并安全分娩。所以高危妊娠监护是围产医学核心,能大幅度降低妊娠死亡率。
围产期管理
围产期管理即围产期保健制度,是围产医学的基础。
1.孕早期(Firs:trimester):妊娠诊断确立至孕12周(3个月),行孕早期登记、建立围产保健卡,初步筛查包括基础体重、身高、血压、血色素、尿糖、尿蛋白、心肺听诊等,以便及早发现内、外、妇科合并症,并行产前遗传咨询,对不宜妊娠者要早期终止妊娠。对阴道出血者需行B超妊娠囊(GS)检查,以杜绝盲目安胎所造成的医源性过期流产、葡萄胎误诊或女胎男性化等后遗症。
2.孕中期(Seeondtrimester):监护转向胎儿筛查。B超测胎儿头臀径长度(CRL)协诊胎龄以早期纠正预产期。西方一些国家已开始孕中期胎儿主要脏器27对血管的血流频谱监测,我国亦开展了胎儿外形异常的筛查(无脑儿、脊柱裂、胎儿水肿综合征等),以求于28周前(围产I期)终止妊娠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先天缺陷率。
3.孕晚期(Thirdtrimedter):孕28周后进入围产I期,焦点转向妊娠并发症的诊治,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早产等。每2周行产前常规检查一次,填划“妊娠图”,对宫高增长停滞或持续低于第10百分位者疑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K),排除胎儿畸形后应及时积极治疗。孕37周后为足月,每周产前检查一次,重点监测胎盘功能,对胎盘成熟度为IA者应加强B超测量羊水量,其中羊水指数(AFI)较羊水囊最大深度(AFV)更有价值。
孕40周后为超期妊娠,应警惕胎盘老化、羊水量急剧下降、胎死宫内等。用B超测量胎儿小脑横径(C)、核实胎龄及预测男胎儿体重,原则上要消灭过期妊娠(大于42周)。对足月胎头迟迟不入盆者,可经彩色B超排除脐带绕颈等异常后,辅以胎监催产素负荷试验(()CT)决策分娩方式,即视胎儿能否承受分娩宫缩缺氧负荷方行试产。
4.分娩期:产时监护最大突破是国内外较广为应用的“产程图”,它把宫口开大与胎头下降值用曲线图划于同一张表格表示,将宫口开大3cm后6小时标警界线,其后连小时为处理线。将第二产程控制于1.5一2小时内胎儿娩出,它有效地协助接生人员决策结束分娩的时限与产式,减少头位难产的产伤率。另一突破是产程胎监(CST),监护胎儿宫内缺氧窘迫的频发性晚期减速及变异减速,适时终止妊娠避免发展成宫内失代偿的代谢性酸中毒,减少新生儿窒息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
5.产褥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便结束分娩,2小时内产妇最易发生产褥异常,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故应留在产房严密临护。分娩24小时后的晚期产后出血,于10天左右多为胎盘残留,剖宫产术后2~3周出血常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产后l个月左右的阴道大出血应警惕绒毛膜癌。随着围产医学进步,90年代后产伤性新生儿颅内出血已明显下降,但早产儿、高危产儿及新生儿重度窒息等仍是产儿科共同面对的难题,大多数医疗机构已让新生儿科医师进入产房,共同合作抢救病理新生儿。
迅速发展的胎儿监测
围产医学进展最迅速的是胎儿监护领域,从简单的胎心听筒到多种生物电子监测仪器,无疑国际公认倡导的是无创伤性胎儿监护技术。
1.胎监(胎心率一宫缩电子监护):已普及到广大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但无负荷试验(NST)受胎儿醒睡周期干扰,假阳性率可高达4。~7。%,不能作为终止妊娠唯一的指标,否则会盲目增加剖宫产。
2.生物物理(BPS)5项评分:除NST外,B超检查的胎动(FM)和胎儿呼吸运动(FBM)亦受胎儿醒睡影响有假阳性;胎儿肌张力(FT)明显下降时胎儿常已进入濒临阶段;但羊水量(八FV/AFI)仍是最有效、最实用的胎儿宫内安危的客观指标。胎死宫内者常有胎动消失24小时或羊水指数小于3~4cm。故孕妇自数胎动的自我监护和孕38周后羊水量B超监测,已成为孕晚期最切实可行的必要措施。
3.B超脐带监护:¹彩色B超监护脐带绕颈,因多圈紧勒或并躯干肢体缠绕往往影响胎头入盆。º多普勒监测脐血流,收缩末期/舒张末期(A/B比值)孕晚期大于3,提示脐血流动阻力升高。若出现舒张末期正向血流缺失的脐血流频谱,预示胎儿宫内死亡率高于50%。其较胎儿生物物理评分更先出现,已为国内外广大围产医师所接受。
4.胎儿生物化监测:胎儿胎盘功能测定有尿雌三醇(E3),以持续低值(lomg/24小时尿)或下降幅度大于25%以上为警戒值,但受尿量与排汗量干扰。近年多开展胎盘泌乳素(HPL)及妊娠特异性糖蛋白(SPl)测定胎儿成熟度,测定重点在胎肺,其中羊水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酞甘油(PG)阳性出现最具临床意义,而且不受羊水血粪污染影响。
篇9
2008年1~3月,笔者对96例孕妇进行了产科科普宣传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92例,年龄23~37岁,平均27.5岁,孕期37~41w。均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6例,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胎次及新生儿个体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两组孕妇妊娠期于本院门诊按时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孕妇学校进行孕期健康教育、产科科普宣传至少8~10次,入院后再进行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护理的科普宣传。对照组未进行科普宣传,只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及产时服务模式。
1.2.2 开设科普宣传培训课程。制定专门教材,内容包括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及新生儿期的所有知识,且通俗易懂。提供科普宣传手册,专业护士提供相关知识解答及咨询,内容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 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孕妇为适应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和胎盘、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孕期需要全面的营养。加强孕期的营养指导,首先要让孕妇有必须加强营养的认识,其次是所进食物应保持高能量,含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因此加强营养指导是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
1.2.2.2 指导孕妇自数胎动。胎儿在母体宫内的活动叫胎动。孕妇从妊娠28w开始数胎动,每天早、中、晚3次,每次数1h,要求在安静的状态下,取侧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腹部,用纽扣为标记,胎动一次放一粒纽扣在盒子中,如连续动几下中间无间歇亦算1次,1h完毕后,盒子里的纽扣数即为1h胎动数,将3次胎动数相加,再乘以4,即为12h的胎动数。正常12h胎动数应大于30次,如果少于30次,提示胎儿在宫内可能发生异常,少于20次,则提示胎儿在宫内严重缺氧。一旦发生异常,立即到医院就诊,医务人员可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抢救胎儿生命。
1.2.2.3 孕妇的衣着卫生。孕妇的衣着要宽大,布料质地要求柔软,式样简单、宽松,穿着舒适,活动方便。孕妇增大,应用宽松的胸罩将托起,千万不要束缚过紧。孕妇阴道分泌物增多,内裤必须为纯棉织物。袜带、鞋带不要太紧,以免影响下肢血液循环。为预防腰酸腿痛,最好穿后跟2~3cm的坡跟鞋或平跟鞋。
1.2.2.4 心理指导。由于孕妇对妊娠、分娩、胎儿和产后各问题非常关心和担心,担心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担心胎儿是否畸形,有无危险性,是否正常分娩,担心难产影响孩子智力,担心母乳不够,害怕分娩疼痛,怕产后引起体力下降,怕产后体形发生变化等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因此及时发现孕妇的不良心理,给予健康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应主动接近孕妇,对孕妇应亲切热情,从各方面关心体贴孕妇,加强产前宣教,通过孕妇学校的宣教课,使孕妇和家属了解这一特殊生理过程,认识到孕期的具体特点和分娩、产后可能出现的情况等。指导其家人关心体贴孕妇,稳定其情绪,树立信心,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缓解孕妇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态。医护人员应了解孕妇的需要,针对她们存在的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使其顺利度过妊娠、分娩、产褥期。加强自我保健与适当运动、学习产时保健、产后保健以及新生儿保健新知识。导乐陪伴分娩。导乐陪伴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过导乐专业培训,取得导乐师证,由有爱心、有生育经历的女性或产妇丈夫在分娩过程中给产妇持续的生理、心理及感性支持,有效稳定产妇心理状态[1]。
2 结果
见表1、表2。
妊娠分娩是特殊生理过程,提前对孕妇在妊娠期和分娩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评价及恰当科普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孕产妇交流,向孕产妇讲解妊娠及分娩经过、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2],这直接关系到分娩的顺利与否、产前产时的服务质量及母婴安全。通过科普宣传教育在产科中的推广和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文明进步和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服务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朱玉芹,胡玉美.导乐陪伴分娩与初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91.
[2] 关修霞,夏海鸥.分娩期焦虑及疼痛妇女的护理[J].妇产科护理学,2002,66.
篇10
关键词:孕产妇;特定群体;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其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个体及群体健康[1]。通过对特定群体不同阶段孕产妇情况进行不同的健康教育,使医患关系得以改善,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为下一阶段治疗奠定了基础。以往的宣教只流于形式,无针对性、个性化、缺少人文关怀,医患关系较冷,效果也不理想。针对此情况,我院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自2011年起开展了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多学科健康教育,对不同群体的孕产妇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孕产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进行自我保健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与以往健康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为不同群体孕产妇自然分娩,轻松愉快科学的度过围产期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现将我们对特定群体住院孕产妇健康教育过程作个简要介绍。
1方法
1.1入院评估和产前健康教育
1.1.1护理人员在职责上分为责任护士和治疗护士,入院后由责任护士真对不同的病情进行评估和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主任、护士长姓名,作息时间,各项规章制度,引领患者进入单人病房后(限艾滋病),结合不同个体的情况进行产前卫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特殊检查全程陪同,让孕妇及家属尽快融入我们之间,产生互动,更积极地配合各种检查与治疗。设定入院评估具有多方面的工作意义,不仅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护理指导,同时为监控教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减小了护士人员后期工作的难度。
1.1.2教会孕妇自数胎动计数,知晓临产先兆,左侧卧位,间断吸氧的目的意义,加强心理护理,消除她们对分娩的焦虑恐惧心理,增加顺利分娩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建议她们适时听些优美舒缓的音乐,以利调节情绪。孕产妇学会自身护理措施,对其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各种风险事故的发生率,这对于母婴身体状况具有多方面的保障作用。例如,孕产妇日常生活中选用一套可行的自我护理方案,有效抑制了各种异常状况的发生,避免母婴健康遭受异常危害。
1.1.3引领无病理产科的孕妇夫妇与已分娩的产妇夫妇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相互交流,让他们从中吸取有关分娩、新生儿护理、新妈妈感受等有益的经验和体会,让浓浓的爱意洋溢在她们之间,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适时地插入些健康教育内容与她们互动,更进一步增加了孕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医院是孕产妇自我调节的最佳环境,由专业护士从事各项护理活动,提高了孕产妇自我护理的健康水平,这些都是有助于各类病况的综合防治,摆脱了传统护理决策的不足。
1.2导乐分娩与健康教育
1.2.1当孕妇临产发动后,责任护士会密切观察产妇宫缩情况,胎心音变化、产程进展、关心体贴她们,同时鼓励她们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宫缩间隙放松休息以蓄积体能利于分娩。此时丈夫的体贴陪伴与亲属的关爱十分重要,所以在待产室我们让其丈夫和亲属全程陪同。利用家属陪护作用,可从心理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状态,维持孕产妇症状恢复的有序进行,从而实现了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
1.2.2当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由丈夫陪同进入分娩室,助产士一对一的整体护理和跟进指导给产妇莫大的安慰与帮助,让产妇夫妇有足够的信心和心理准备,指导产妇正确的运用腹压协助胎儿娩出,常规处理无禁忌即与产妇皮肤接触并协助早吸吮,产后留观期间注意产妇心理状态,宣教产后的注意事项及保健知识。健康教育必须贯穿整个临床工作流程,才能为孕产妇提供可行性的护理措施,这是维持患者状态的最佳方式。
1.3产后护理及健康教育。
1.3.1产妇回病房后,据不同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母婴阻断治疗药物重点介绍并及时治疗,消除她们的疑虑,心贴心的言行举止,营造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护理环境[2]。由于产妇刚刚接触婴儿,在婴儿照顾方面缺少足够的经验,这就需要护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提高产妇临床自我调节的能力,尽快恢复身体状况。本次根据不同产妇的身体状况,提供了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
1.3.2能哺乳的产妇帮助尽早开奶及护理,告诉她们愉快的情绪、充足的休息、及合理饮食是保持乳汁充足的前提,对不能哺乳者协助其人工喂养。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及产后功能锻练,让她们自己护理新生儿,教会她们如何辨别新生儿期的正常生理及病理状态。产妇对新生儿照顾方式有一定的认知误区,做好护理工作是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点,健康教育需注重这方面的工作指导。
1.3.3强调和巩固健康教育,利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向产妇及家属进行围产期全方位健康教育。如面授、产妇之间的交流、发放宣传图册等,出院后将她们转交给产后访视人员继续后续的产褥期跟踪随访。产妇护理也要配合家属的临床工作,这是现代护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排家属为产妇提供护理对策,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对于健康教育工作者,也要实施多方面的护理决策。
- 上一篇:传承非遗的方法
- 下一篇:新生儿黄疸表现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