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3-12-06 17:5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工电子技术重点归纳

篇1

关键词:思维导图;电工电子技术;中职教学

目前,在中职课程教学中推广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串联知识点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画思维导图,将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结合当前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探讨了思维导图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是英国的记忆之父、脑力开发专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20世纪70年明的一种有效使用人脑的方法,也能称之为心智图,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表达发射性思维而设计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各级主题的隶属关系和层级划分很好地展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和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联想。因此,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运用左右脑的机能,综合运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辅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逻辑与想象平衡发展。

2.思维导图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上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教师掌握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计的精髓。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散,教师为了更好地教学,就需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设计,在课堂上能够把握各个教学要素以及其相互关系。思维导图能够使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更好地进行电工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可以指导教师完善课堂教学的整个思维框架,并通过学习思维导图式教学设计,掌握教学设计的精髓。

(2)有助于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纸笔进行教学,因此随着教学构思的时间延长,学生前面还记得清楚的内容,会慢慢地记忆模糊。而使用思维导图之后,则能够有效地避免此类问题。由于思维导图强调关键词,言简意赅,运用图形分支,结构清晰,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将原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比较零散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知识的全景图。因此,有助于提高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3)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总结归纳和理解能力。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老师对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线性讲解方式,课程中各个模块的内在联系不易看出。知识点分散,导致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困难。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原本分散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通过简单的词语、符号、线条以及颜色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让学生将各个分散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进而加以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总结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

3.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具体应用方法

(1)第一步,确定中心主题。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教学进度,确定中心主题,进而才能够更好地绘制中心图。

笔者认为确定的中心主题必须贴近教学目标,有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发散的思维空间,能够有知识点的延伸,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电工电子教学中。

(2)第二步,准备用具和绘制材料。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根据电工电子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使用A3或者A4纸张进行绘制,选择粗细不同和颜色不同的铅笔或者彩笔,然后使用一套绘图尺、黑色签字笔、橡皮或者涂改液、教材以及教辅材料的图片。

(3)第三步,思维导图绘制的具体方法。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中,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并且选定中心主题,确定好一级主题后,就可以进行绘制布局。通常我们会将内容多的画在中心图的左右两侧,保留延伸空间。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绘制过程的基本要素为关键词、分支线和插图。需要先在中心周围勾画出所需要的与若干主体相对应的一级分支线,所述一级分支线可以选用较粗的线条,然后在一级分支线中,延伸出二级、三级的分支线。线的长度可以与主题的关键词的字符相当,不宜过长,同时需要同一等级下的分支线的颜色始终保持一致。主题的关键词,要求写在分支线的上方。关键词是整个思维信息的延伸的重点内容,要简洁明了贴切。分支线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作为产生下一个主题的起点。

笔者认为,为了让主题词更突出重点,可以根据需要在关键词周围贴图或者勾画插图。例如,在磁场强度的主体周围,就可以使用展示磁场强度的图来展示其特征。图文结合,能够让思维导图的制作更加具有美感,便于记忆。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空间智能的开发。笔者认为教师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思维导图,更好地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增加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建伟.思维导图在高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5―36.

篇2

关键词:高职 电工电子 教学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电工电子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程,特点是内容涵盖面广、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实践性强。高职学生底子薄,物理和数学基础差,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度很大,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对课程理解、消化,然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必须讲清概念让学生彻底理解、绕过学生的基础薄弱点、帮助和促使学生记住概念和公式、再通过具体例子练习分析,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中做,从做中学。本文以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简单探讨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电工电子技术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烦琐、原理抽象,相关知识点多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再加上高职学院学生底子薄,物理和数学基础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目前主要教学方法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普遍感觉电工电子技术知识难学且枯燥乏味,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动学习潜能没有被发挥,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得不到体现,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脱离了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学生操作能力普遍差

在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配合不好,并且存在实践教学和社会脱节的现象。

(2)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验课教学计划较少平时训练针对性不强。

(3)实验实习设备和实习场地不足,再加上实训教师少等原因都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

综合看出,以上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实践教学后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结果。

二、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也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时会很自然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如教学中举一些比喻性、对比性较强的易懂的例子,结合多媒体制作模拟课件演示实物,理论和实训同步教学等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

自信心是学好电工电子技术的心理依据。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但在高职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在中学的学习成绩较差 ,渐渐厌学同时产生了自卑感,不求上进甘居人后,有的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思想,把学习当作负担。这种学习态度很容易招致大学老师的训斥甚至处分, 老师的训斥和处分又伤害到本来有自卑感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非常不利于教学。因此学生要学好电工电子技术,培养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困难的自信心很有必要,教师必须耐心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鼓励。教授新的内容之前,先了解学生以前所学知识掌握情况 ,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应及时先给补上什么,争取知识链条不脱节,增加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自信性,达到有效果能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的。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备好课讲好课,而且要备好学生,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反应快点有的反应慢点,有的自学能力强也有的弱,课堂教学中要每个学生做到能听懂,对教师教学要求很高,所以备好学生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在课下备好课、讲好课、备好学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讲好电工电子技术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做到的教学环节。

2.教学内容以“够用为主”,不追求内容上的难度

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对烦琐深奥理论推导头疼。在讲授电工电子技术课时,有必要尊重知识的逻辑系统性,但不能追求知识体系的连续性。只强调必要的基础知识,删除理论推导,只体现职业教育的科学性和突出实用性的特点。因为高职学生以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主,为步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对于教学中的基本公式、基本原理的复杂推导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是必须讲清概念阐明原理,让学生真正理解后,能够直接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知识。

3.要充分重视电工电子技术习题和记概念公式的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还有个特殊的特点,内容涵盖面广还概念、公式、原理多特别难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讲清概念阐明原理,学生在课堂上也真正理解了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如果学生没有记住概念、原理、公式等,电工电子技术知识也等于没有掌握。所以用各种教学方法重点帮助和促使学生,记住概念原理和公式教学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概念、原理、公式教师简单归纳成易记的表格,要求学生记住,并在教学中经常用考核办法促进学生记住。为了巩固学生记住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习题课教学思维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习题课教学中一是要加强练习的指导,习题课中用到的概念、原理、公式教师强调重要性,在对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分析、判断、比较、归纳、推理等思维方式的示范。二是精心设计练习,把平时学习中忽视的问题和难记知识点,有意识地收集资料,设计出具有创新意识的阶梯式习题、类比式习题,使习题的功能不断得到开发。总之,在电工电子技术习题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讲与练的尺度,避免满堂灌。同时课上要求教师和学生密切互动配合,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4.一定加强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

改变实训和理论分开的教学模式,边讲理论边实训。彻底改革原来实验内容,提升基础实验的内涵,在做基础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根据理论课所学的原理在验证性实验中渗入探究性内容,加强设计性实验教学内容,完成一定的应用创新设计实验,使实验教学变为由理论通向工程实际的桥梁。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综合情况的处理能力。为此,可以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规划为3个模块,即:基础训练模块、综合设计模块、应用创新模块,然后根据每个模块分配具体的合理的时间。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在教学中以信任和积极期待的教学态度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欣赏者、激发者和培养者。使学生能够热爱电工电子技术,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同时增强自信心,使学生从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践中得到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的学习,使学生创造力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 培养出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梅.电工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篇3

关键词:课程;电工电子;实训

作者简介:李刚(1974-),男,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工程师;杨屏(1967-),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176)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科研课题(课题编号:YYR201309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90-02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很多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基础课程,大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进行。从近年来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该课程的学习效果并不好,特别是一些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在后续专业课教学进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电工电子基础知识薄弱,不能熟练使用常规的仪器仪表,电路测量和故障判断能力弱。这些问题都造成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滞后,影响其职业后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专业课教师带来了不少麻烦。本文试图通过对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综合分析,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一、入学新生状况分析

1.学生物理成绩偏弱

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入校新生在高中阶段物理成绩偏弱,能达到优良的学生不足15%,相当多的学生物理成绩游走于及格线附近。对于物理课,喜欢的学生只有四分之一,其他学生都表示不喜欢这门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和其物理成绩相对应。

不过有趣的是,调查中有62%的学生表示自己在高中喜欢做物理实验,也认为物理课程很重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较大实验方面的缺乏,大多数停留在理论教学,应对面临的书面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2.学生能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职自主招生的变化,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状况也发生变化,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调查,得到一些基本结论。

首先,学生对于理科内容相对薄弱,信心不足,也有一定抵触情绪,存在认知障碍。由于思维惯性作用,导致学生思维方法滞后,物理内容抽象思维很多,学生生活在感性认知的世界里,停留在形象思维的状态下,对于“深奥”的物理学习,容易产生负迁移,导致成绩下降,畏难情绪蔓延。

其次,物理课程内容涵盖广泛,高中阶段缺乏实验支撑,学生大多不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停留在模仿例题,抄袭作业,应付考试的模式下,缺乏“深入研究”的精神,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掘。

最后,高中的评价体系决定了同步教学模式,公式推导和反复的演算使得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些学生的特点被掩盖,甚至埋没。

3.新生入学分析

绝大多数工程类专业都将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新生入学短时间无法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其主要精力仍然是应对住校与居家的不同,舍友与同学的差距,理想和现实的分别等,对于学习投入较少,学习效率不高。

二、课程现状

学生对于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习方法和内容都与高中有很大的差距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大多数学生会联想起高中物理,甚至一些学生还会在笔记本和作业本的封面上留下“物理”字样。这说明他们把这门课程作为高中物理的延续。但是高中物理涵盖范围很广,比如力学、运动、光学、电学等,只起到入门作用。高中阶段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主要注重书面学习,对于电学概念的理解也很抽象,只是不断地做题,很少有实验的机会,而电工电子技术着重对于实验测量动手能力的培养,与高中学习方法相差很大,学生一时无法适应。

高中电学注重对电学原理的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而高职阶段电工电子技术更注重对这些原理规律的应用,不注重公式推导和计算,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分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从高中“重结果(理论计算正确性)”向“重实践(解决问题过程)”的方向迈进。

2.实验效果不佳

电工电子课程实验所安排的内容,相对比较滞后,传统的验证性试验较多,学生只是测量记录数据,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或者实验的步骤过于清晰,使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积极探索的动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实训的意义。

3.缺少专业内涵

电工电子课程是诸多专业的基础课,由于各个专业要求不同,知识技能侧重点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同。目前的教学过多地向“平台课”发展,各专业学生在一个平台授课,和专业脱节,不利于未来专业课教学。

还有,任课教师的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当前专业教师大都进行专业课教学,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很多来自外聘,专业能力和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对于学生的掌控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质量。

三、研究对策

对于以上调查分析结果,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和学生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抓好最初两周

篇4

针对电工电子技术内容广泛、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系统性强的特点,开展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提高中职学生电工电子课程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的有效模式,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利用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仿真教学方式,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充分利用EDA软件穿插生动快捷的虚拟仿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快乐,从而激发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认真开展多媒体教学,并穿插使用EDA软件进行虚拟仿真教学,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迅速把知识内涵从抽象本质转换为形象特点,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抽象到形成的过程。一个好的课件不仅能充分传达教学意图,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设计制作“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课件应考虑到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1.1 图文并茂,突出教学重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声色兼备、动态与静态结合的特点。因此,准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习重点、难点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电工电子课程更加乐学、爱学。例如,在学习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元件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将电容器、电阻器和电感器的器件种类和多样化的封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加以对画面文字清晰的配音解说,使学生既对知识产生感官上的认识,同时拓展了知识面。中职学生在学习处于认知发展的第四阶段,抽象思维属于经验型,爱幻想,为他们设计的课件图形必须准确,图形、图像的位置得当,能真实地重现生活的图像并配以文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1.2 视听结合,促进学习积极性

电影理论家利文斯说:“音响效果能够表达相当多的含义,有时甚至能产生巨大的情绪感染力。”音乐是听觉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声音之一,音乐的节奏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它与具体的画面配合传递信息,视听一体化,用来转换时空、深化主题。重点内容处选择舒缓、节奏慢的音乐,过渡性的内容选择轻快的音乐,烘托气氛。不仅能增强画面形象感与真实感、扩大与加深画面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还可以烘托环境气氛,创造好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电容器课程知识时,为了使学生对基本电子器件加深印象,可以使用COOL3D软件制作动态文字,以及使用Flash、3DMAX软件制作电容器动态画面作为课堂导入,学生瞬间即被精美的动画所吸引。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性增强,激发起深入学习电容器结构与工作原理的浓厚兴趣,接下来可以结合电容器的录像片作为背景知识进行演讲解说。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在课堂上都踊跃发言、积极思考,丰富多彩的声光电技术使课堂的信息交流氛围大大优化,可以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与唤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效果甚佳。

2 多媒体EDA软件仿真教学的优势和应用

学习电工电子技术,不仅要求掌握基本原理和计算公式,而且要求着重培养对电路的分析、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教学实践发现,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虚拟出一个测试仪器先进、元器件齐全的电子实验室,能克服实验室在元器件品种和数量上的不足,避免使用中仪器损坏等不利因素,又可以通过验证型、测试型、纠错型和创新型等不同形式的针对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和创新能力。

多媒体课堂教学中EDA软件是目前最新最全面的电子设计技术及工具,它涵盖了电子设计的主要环节,得出最佳的设计参数,进行产品的定性。EDA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对电路进行仿真和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分析,突出应用性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不仅提高了实验效率,还能培养学生掌握正确测量方法和熟练使用仪器方面的能力、电路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1 EDA软件仿真教学的优势

在多媒体教学中进行实验仿真教学,发挥EDA软件仿真功能,使手工操作试验走向屏幕。

1)EDA软件仿真教学电路参数易调整。教学实践发现,对于某些电子电路分析,应用EDA仿真教学能使一些只能依据经验来确定的元器件参数轻易确定下来,电路参数调整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如学习整流滤波电路,为了了解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可以利用EDA软件仿真教学进行电路参数调整演示实验,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中,可以用更改滤波电容的参数,让学生直接观察电容参数变化对滤波效果的影响,轻轻松松就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对同一个负载,电容C越大,输出电压波形越平滑,滤波效果越好”的结论。

2)EDA软件仿真教学不受客观条件限制,减少经济成本。使用EAD软件电路仿真教学不受工作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各元器件数量品种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演示教学,迅速地将各种电子电路进行分解、组合、仿真、测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此电子电路的原理和性能。实物教学中在搭接电路时有时会出现错误现象,使元器件遭到损坏。然而EAD软件电路仿真教学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减少了经济上的成本。例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时,需要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三要素和相量表示法,并且要学会应用和维修交流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在这种情形下,如果用实物试验演示多种故障是不现实的,而利用EAD软件电路仿真教学可以轻松演示讲解各种故障和维修方法,使学生可以轻松掌握各种状况下如何进行维修。

2.2 EDA软件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多媒体教学中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教学,容易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运用MultiSim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电工电子实验的演示教学,互动性好,操作性强,构建了师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交流渠道,让实验进程更加顺畅可控。教师运用MultiSim进行示范讲解,学生对重点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对难点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化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对电路的分析能力显著提高。

如在“基本放大电路”的“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波形的影响”实验课上,教师先做MultiSim虚拟仿真实验,按照课本提供器材和电路图,搭建出“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在教师调节R4的过程中,示波器输出波形会出现“波形不失真”“截止失真”“饱和失真”三种情况。然后教师要求每组学生在自己的实验台上用已经提供的真实器材,按照教师运用MultiSim仿真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实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填写本节课的实验报告表格(表1),引导学生梳理静态工作点和输出失真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教师运用MultiSim仿真实验做示范,使学生轻松完成真实器材的实验难关,消除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畏惧心理,让“静态工作点”这一重点概念在演示和实验中巩固;让“如何消除放大器输出失真”这一教学难点内容轻松被学生突破。教学实践发现,与不使用MultiSim仿真教学的课堂效果对比,此次学生的操作水准和实验进程都提高很多,实验结果也相对完美。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多媒体课室建设的不断完善,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并利用EDA软件进行仿真分析教学,是中职电工电子课程取得实效的一种最佳教学方式,能有效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紧密结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实践证明,应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EDA软件穿行仿真分析教学,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欣欣,程松涛,覃寿同,汤海舰.谈中职《车工工艺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5).

[2]邬明录,沈斌,《金属工艺学》的教学法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8):123.

[3]姜永军.基于网络的金属工艺学多媒体课件的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137.

[4]沈先君,刘渊文.金工实习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及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135.

篇5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内容多、范围广、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减少内容多课时少的授课压力,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在分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了翻转课堂在该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实施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更好地促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

翻转课堂;电工电子技术;微课;教学设计

1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较强的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内容多、范围广、基础技能训练地位突出,其不仅包含了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还包含了常用电气设备和元器件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典型应用。对于电学基础薄弱的非电专业学生来说,表现为知识难理解、作业难度大、学习没兴趣。为了改变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2.1内容多、实践性强

电工电子技术课内容涵盖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技术等内容模块,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系列的课程,以适用于不同的专业。该课程要求学生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掌握大量的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例如:学习常用电工仪表、试验箱的使用;学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的实践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部分要学习常用组合器件、时序器件的应用。

2.2目前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各校教师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各种各样的改革,例如:将多媒体教学[1]、项目化教学[2]等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去。但这些都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占用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式学习,训练和交流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三本类大学生,学生个体差异大,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学习态度等方面很不相同。有的学生基础较好,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认真;有的学生基础差,接受能力弱;有的对学习没兴趣、态度冷漠,导致课堂上存在学生玩手机的现象。

3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3-6]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进行了颠倒,课下进行知识传授,课内进行知识内化。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分配,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课堂不再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资料或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与老师交流等方式学习课程内容。在课外,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教师通过将知识碎片化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注重学习的主体,培养个性化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交流和自学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相比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翻转课堂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实施好翻转课堂教学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校解决课堂容量问题。

4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教学

4.1翻转课堂的构建

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要进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收集教学资源,通过摄像、CamtasiaStudio8录屏软件等工具制作成微课。同时,设计详细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最后,将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放到学生的QQ群及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学生只有完成每一项任务后才算本节学习任务结束。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由于课堂讲的基本都是学生存在的疑惑,便于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关注和积极性。在解决完课前任务中的问题后,再推出难度提升的题目供学生分组讨论,已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升华。每组的组长负责汇总课堂讨论中本组成员的疑惑、问题及建议,并提交给老师,老师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个体辅导。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归纳、总结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视频、课件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在课后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反思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实际应用。

4.2翻转教学的应用

在课堂如何组织好、实施好在翻转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次研究选择我校2014级机制专业学生,该年级有5个班共有242名学生。为了检测研究效果,选取其中2个班作为研究班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团队精神感染学生,故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每班6人一小组,共7小组,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成员的分工协作事项。在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开设本课程的5个班级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分析,将进行翻转教学的班级和没进行翻转教学的班级进行对比。相比之下,实施翻转教学之后,学生成绩的优秀率、良好率、及格率普遍得到提高,很好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因该课程的学习对电工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所研究的班级中有多名学生通过了学校的选拔赛,进入了当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团队,获得了竞赛二等奖。

4.3存在问题及解决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在翻转教学中处理好学生个体差异是关键问题。在研究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良好,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但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态度冷淡、参与意识。在没人监督下,课前这些学生可看可不看微课,怎么办?在分组讨论中,有讨论不起来怎么办?这些到可能导致翻转教学的失败。针对这个问题,在此次研究中采用以任务为导向,以成绩为驱动。采用阶梯分组,即每个组中有学习优秀的、中等的、较差的,有态度积极的、有缺乏热情的,使他们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并对每个学习环节,规定有具体的任务和分值,进行多元化过程考核。使得每各环节的成绩都是总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老师针对具体情况分别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鼓励他们,增强其自信心。

5结束语

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到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构建了翻转教学的模式。对如何在本课程中进行翻转教学给出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为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法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实际经验。

作者:王荣荣 单位:西京学院信息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曹琦,逯玉林.运用多媒体技术对《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79.

[2]付慧敏.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13):184-185.

[3]刘波,李砚.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文汇,2015(3):20-22.

[4]王婷婷,戴心来.基于翻转课堂的创新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2):20-22.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13-01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为任职岗位课程提供理论和技能基础。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知识打下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电学知识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笔者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和尝试。

一、合理制定课程标准,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

《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知识繁杂。为避免学生的畏难情绪,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适当降低对理论知识体系的要求,体现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和重视基本素质培养。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弱化内部机理,强调外部特性,求全应用结合。

教学中使学生熟悉常用元器件、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及在实际生产中的典型应用;会使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能初步识读电路原理图和设备安装接线图,并能对电路进行调试、对简单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具备查阅电工电子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元器件 。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参加电子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子技术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子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合适的教学方式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们将其划分为三种基本课型,即概念课、原理课、分析课。

概念课型,指电子电路的一些基本知识。这类课型的教学以“精讲”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电子技术的概念,与其它课程的概念有所不同,它只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而不要求完整到一字不漏地记忆,所以,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正确引导。要使学生通过形象化的教学形成概念,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准确地理解概念,再通过应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原理课型,指器件原理与特性、常用电子电路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这类课型的教学也以“精讲”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讲课要分清主次,尤其对器件原理的讲述宜粗不宜细,将重点放在器件的外特性上。对于常用电子电路组成与原理,则着重讲清电路的组成和演化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些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可配合插播录像、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一些难点,但并非重点内容,则主要介绍要点或结论;对于既是难点,又是重点的内容,则要讲深讲透,并着重在运用知识、思维方法上理清脉络,使之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范例。

分析课型,指对电子电路性能指标的分析和各种常用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这类课型的教学以“精讲、练习、讨论”相结合方式进行,引导学生从分析对象的特点出发抓住本质,得出相应的结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电子电路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各种分析方法对于今后的学习与维修工作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清方法后,用课堂讨论或组织课后讨论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析方法的理解。通常采用的方法有:1、讲课中讨论,教师讲完基本方法后,出题目让学生来做,有问题再讨论解决;2、布置讨论内容、指出要点,先让学生课外做,再组织课上讨论;3、课堂作业后组织对单元内容的归纳总结和解题方法讨论。这些做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彻底摒弃了照本宣科的“满堂灌”教学。学生感到,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方法灵活,通过学习,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懂得了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方法,树立了较强的应用意识。

三、优化实验设计,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电工学;专业需求;整体优化

作者简介:徐霞(1970-),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涂巧玲(1965-),女,重庆人,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重庆 400054)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理工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55-02

“电工学”课程是面向非电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既有基础理论又有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并重,是由纯理论课学习向工程实践应用过渡的桥梁。该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通识教育为主,即无论何种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以及实验内容都基本相同,存在的差别只是教学学时以及内容深浅的不同。然而,该课程的问题是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忽略了为学科交叉提供延伸接口。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电工学”课程的通识教育模式忽略了各个专业的差异性和应用需求,并使部分学生对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性和必要性产生了怀疑。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这样的观点,即在一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应逐步根据专业需求强化专业特色教育。[1]因此本校在教学中,通过对专业应用背景的介绍,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争取以整体优化的方式在“电工学”教学改革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专业需求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电工学”教学中,要根据每个专业需求的不同进行特色化的教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更要对不同专业进行了解、分析,知道“电工学”在该专业的一些主要应用领域,并能举出适合课堂教学的应用实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参阅该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材,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这需要学院、学校的支持,学校派教师到其他各个高校学习调研,参加各种研讨会,使其得到更广泛的知识。

二、专业需求教育下对各专业教学内容的研究

“电工学”的课程体系是从6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电类专业“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四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2]本课程组对各专业的课程基础内容进行了规范与整理,规定了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电器及控制4个部分必讲的基础内容。

由于各个专业对“电工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教师根据人才培养计划,相应地增加一些对专业内容及应用实例的讲解,同时也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其便于学生掌握接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先根据专业情况选取一些有特色的实例,以问题为核心,以分组协作为组织形式,以解答问题为驱动力来展开教学,关键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来精心设计问题。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设计的问题能引出本课程与相应学科领域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1.机械工程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是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品牌专业。课程组教师结合工厂实际,对此专业学生重点讲解了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教师对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相关知识以车床、铣床或者钻床为例进行详细讲解。如时间充足,需对学生进行可编程控制器的介绍,要求学生看得懂继电器接触器原理图和接线图,因为现在的很多工厂都进行了可编程控制器改造。

2.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掌握车身、底盘、发动机、电器及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原理。在该专业的知识体系中,汽车电子技术尤为重要。汽车的发电、电控、电子点火及信息监控显示等系统都可作为电子技术内容的教学应用背景及电路实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电子技术的内容作为重点,应用到教学中。

3.材料科学专业

材料科学专业主要研究的是材料加工工程以及材料测量与检测技术,因此“电工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中着重强调电机拖动方面的内容。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从直流电动机以及三相异步电动机原理入手,到电机的应用都要主要介绍,另外整流电路、电动机的调速、制动、反转等都需要给学生详细讲解。

教师在“电工学”教学中也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前沿的研究成果,如在材料专业中的基本电路元件忆阻器。忆阻器作为教科书上还没有提及的基本元件,可以适当补充进“电工学”的教学中,使学生借助文献阅读深刻理解和掌握材料、元件与电路之间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在科研家或工程师的工作中发现新概念和新技术。通过教师在教学中介绍忆阻器的概念,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与明确“电工学”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材料的制备与构效关系是材料研究的主题,也是作为“材料人”今后努力和发展的方向。[3]

4.化工专业

化工专业培养的学生要系统掌握各类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指导和管理化工生产的能力。因此要求在“电工学”的学习中更熟悉化工流程中所用到的电子设备的原理,教师在教学中强化电工学强电方面以及设备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组曾经在课后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相关方面的内容有:电阻加热器及温度的测量和控制;工频感应加热器的原理和实践;日光灯电路及节能;日光灯等效正弦波参数的测定和分析;用电流表法测算交流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5.制药专业

本校的制药专业侧重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管理方面及应用。因此教师在“电工学”的教学中可以把制药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重要的检测及监控作为教学案例,[4]电子技术的内容可以适当弱化。

三、建立适应整体优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国学生“基本功好、书本知识好、考试成绩好”,西方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好、动手能力好、创新能力好”。两种“三好”的不同从某个角度反映了我国在人才培养上还有缺陷。我校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工程研究应用型人才。我校占半数以上的本科毕业生几乎全部走上工作岗位,这些毕业生进入社会后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就是对学校教学的检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强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课程组在教学中发现在自由、轻松气氛下,学生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才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中遵循平等性、民主性、主体性等原则,形成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这一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大学课堂很多还是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改变这种方式,逐渐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明白教育的未知性、探索性,允许学生采取逆向学习法,让其学会从质疑中学习,从体验中学习,从论辩中学习。

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工科学生应适当了解一些学科相关知识和最新进展,以开阔视野。为此,笔者准备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如电工学理论的发展简史、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名言警句以及一些常用的电类知识,这些使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技与人文、科学与艺术、文理交融的重要精神,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有益的。

2.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课程组对电工和电子技术基础各部分内容做了详细分析,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寻求最佳的教学方式。如讲授低压电器和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内容时,将实物发给学生,并让学生用万用表测电阻了解什么是常开触点,什么是常闭触点。低压电器相关内容归纳起来无非是导通和切断问题,也就是开关问题,其核心是触点,或是常开触点或是常闭触点,或是人为控制通断的触点,或是由温度、时间、速度等物理量控制通断的触点。如PN结的形成、多子与少子的移动,用动画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课程组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得教学方法更先进、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过程更生动、教学效果更显著。

3.建立科学合理的电工学评价体系

针对课程的特点,在“电工学”考试中,我校准备实行资格考试+水平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增强题型设计的灵活性,试题中应多出综合思考题、应用题和分析题。资格考试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测试,考试内容为课程中的重要定理、课后练习和布置自学的内容,水平考试采用试题库中的试题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测试。这样既检测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改革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目前可以采用集中考核和分散考核两种形式,通过闭卷、开卷、口试、读书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每一种考试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另外适度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在“电工学”教学中,以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个发展和思维能力发展为评估依据,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教师在做学科成绩评价时,将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协作学习时的行为表现、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是否积极完成作业等作出定性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纳入考试总成绩,作为平时学生学习行为表现成绩分数,以解除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心理上的后顾之忧,让理论基础较差、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发展潜力分或教师的心理期待发展分,从而保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上进心,通过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四、结束语

“电工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5]“电工学”课程基于专业需求的整体优化研究是时展的需要。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既重视“电工学”的基础性,又突出其专业性和先进性。强化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使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6]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由基础到提高再到创新的全面培养,真正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课程组的研究成果已经在我校非电专业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海春,刑丽冬.“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专业特色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24-25.

[2]李斌,林伟,等.重构电工电子教学新体系[J].理工高教研究,

2006,25(1):99-101.

[3]叶春暖.针对材料类专业学生的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EB/OL]. .

[4]涂巧玲,徐霞.基于专业需求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优化[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3):31-33.

篇8

1.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三版《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共十单元内容,教学大纲中总的教学时数为154学时,而实际教学中却只有78学时的教学时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我校实习教学内容,我大胆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部分删减,并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际证明,有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难度大大降低了,中级工合格率也有明显上升。

2. 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

作为《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广泛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繁多品种如电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学生极感兴趣的新颖的产品,它们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子技术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3. 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 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 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

(2)演示教学,激发求知欲。演示教学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通常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讲授分压式偏置电路的计算时,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置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置电路的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

(4)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更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很难满足实际教学要求,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跟上时展的步伐。

(5)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6)将传统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来组织和开展教学,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项目”全过程中去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教”、学生“学”来作为教学目标,而是把在教师的指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去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且学生最终能得到这个结果,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作为教学目标。

4. 注重实践, 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学生来说, 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看到数学计算就头疼或者厌学等特点, 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对于计算、公式等只要记住结果,忽略繁复的推演过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 在实践中巩固理论,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如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 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 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在《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 我安排一个音响电路实验, 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 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5. 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篇9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我院提出了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目标:“在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引下,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学基础建设为重点,以应用教学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我们构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我院特色鲜明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对高职学生在专业基础教学的要求

我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岗位群主要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化工企业、建筑行业、计算机网络等行业,要让学生对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性能、原理、工作状态,都要有必须的熟悉和了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已是集电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继电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身的高新技术的综合专业。

高职学生如何才能“能力强、技术高、后劲足”,专业基础课程教改是前提。按照学院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在电气自动化一线中,除能承担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和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外,还能承担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创新工作。

2 专业基础教学改革方式方法

通过带学生下厂参观和实习,与现场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技术工人交流、座谈形式以及对生产现场的工艺和设备进行实场观察了解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了解生产现场的各种类型的电气设备和对现场操作与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

利用学院举办的各种校内校外的高级电工培训、问卷调查,了解现场电气操作和维护工人的技术需求。

全体专业基础教研室教师归纳总结,形成改革方案。

(1)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数应5:5。

(2)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发校外资源。

(3)专业基础教学为专业教学打好基础,为专业教学服务。

(4)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提升专业基础教学质量。

(5)在专业基础教学中渗透专业意识、专业思想和专业理念。

3 专业基础教学改革的课程设置

(1)更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基础课程的理论要求和技能要求,突出“实用性”、加强“针对性”,增加“创新性”。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

(3)保证对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4)改革考评制度,制定考核标准,综合评价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

4 更新专业基础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挂图、幻灯、录像、PPT、教学模型等,近一阶段,学院做了改革,将自动化技术系与计算机系合并,更名为“智能设备与信息工程学院”,对专业基础教学添置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仿真软件,还增设两个电工电子多功能实验室,更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环境,增强了教学手段,改革了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2)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方向性不明确;(3)教学手段主要是PPT,枯燥、不形象、易发困,学生听课很被动,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专业基础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向考虑:

(1)理论教学采用:黑板教学PPT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验证教学,四种教学方式交叉进行。地点包括多媒体教室和专业实验实训教室。

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合作,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验演示,还有实验验证,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可获得直接感受。

(2)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理解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沟通能力,交流技巧提高,教学效果自然提高。

采用青年教师的微课比赛、观摩课、公开课等方式激励教师,使讲课更艺术及技术性。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中,我们在努力尝试很多有益的方法,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我们会不懈的努力,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为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学院的发展贡献我们教师的知识才能。

参考文献

[1]颜惠庚.技术创新方法提高:TRIZ进阶[M].化学工业出版社.

[2]中国劳动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邓允.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

篇10

【关键词】电子技术 重实验 学习兴趣 自信心

电子技术在机电类专业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电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是对于中职类的学生,底子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而本课程主要特点是概念多、抽象、难学、难记、难理解。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针对此类学生应从学中做,从做中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新的世纪中,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专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在电子专业课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认真备课,课后多总结

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研究教材中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很重要,但是研究所授学生的心身发展特点,相关知识面和智力基础也是同样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有反应快的,反应慢的,有自学能力强的,自学能力弱的,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授课内容分为易、中、较难等层次,再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讲解,所以备课很重要;怎么讲好课,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认真的组织,运用对比性较强易懂的例子以及结合实物展示等形式,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正确评价学习行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要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我们在讲授二极管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的时候,好多学生容易含糊。首先二极管要导通,导通的前提是正向偏置,电压达到所需开启电压才导通,导通后二极管上才会有一个正向压降,学生容易把开启电压和正向压降搞混,教师就可以通过举一些相似的例子来比较记忆。一般情况,在每一章节学习完成以后,学生很难自己把学习的知识系统的连贯起来,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利用一些对比、类比的方法,找出异同点。比如在放大电路讲授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将分压式,固定式及射极输出器的静态值,动态值的求法以及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放在一起类比,指出电路的异同点,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过程不但要教,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应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索。“三会”是指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会“迁移”知识。第一,给学生强调坚持阅读书本,并掌握读书的方法。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非常重要。第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第三,教会学生“迁移”知识。在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到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许多问题在课本中是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因此,学会“迁移”知识的本领对今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三、重实验,多动手,勤练习

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用技术比较强的课程,仅靠学习理论知识远远不够,还应结合教材多做实验,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每章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小实验,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中相关教学环节相对集中,若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使“教”“学”“做”同时互补,更能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做晶体管简单测试的试验中,要用到万用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器等主要电工电子器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比二极管、三极管、电阻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然后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要求学生通过万用表测出各个元件的特点,并作出总结,另外在测量方法上也可以要求学生验证二极管、三极管的主要特点。要求学生体会到我们讲的理论和具体做的实验是一体的,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知到无所不知。

四、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心理学的最新研究表明,高智商不一定会带来成功,而人的情商,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却影响人的一生。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针对中职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二方面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源,也是事业成功的秘诀之一。很多科学家之所以能做出那么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们对科学有着深厚的兴趣。职校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自然会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并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法让学生保持、发展这种兴趣。

2.自信心

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在职业中专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由于其在中学的学习成绩差,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也就少,渐渐地就产生了自卑感,把学习当作负担,不求上进,甘居人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思想情况,给他们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要使学生学好该门课程,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 丽、王振翀、魏幼平:课程教学设计的探讨[J],电工与电子技术,2009.7.